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茶叶的专业知识

茶叶的专业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6 17:04:12

茶叶的专业知识

茶叶的专业知识篇(1)

茶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茶文化学、食品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茶树栽培与育种、茶叶加工与品质检验、茶叶经营管理与贸易、茶道及茶艺表演、食品工程、工艺的基本训练;培养茶树栽培育种、茶叶与茶用植物加工生产极其综合利用、营销、茶艺表演、食品及饮料加工的基本能力。茶学专业的学科体系,由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体的栽培、制茶两个学科组成,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现已超出了原有的范畴,不仅包括原有的两个传统学科,还增加了许多结合现代科学发展的学科。专业主要课程包括茶叶生物化学、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学、茶树病虫防治学、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机械、茶叶经营管理、茶文化学。文章所涉及的主要茶学课程包括:茶文化、茶叶机械加工、茶叶科学、茶叶审评、茶业经济学(茶叶贸易学、茶叶商品学、茶叶市场学)、茶叶育种创新、茶叶病虫害以及茶艺、茶道等,文章对茶学专业课程的开设及合理化建议的提出均以这些课程分析为基础。

二、茶学专业相关边缘学科

茶学相关的边缘学科课程较多,将课程划分相应的模块讨论,分为茶叶生产模块、茶叶加工模块、茶文化与销售模块。其中茶叶生产模块包括土壤肥料学、茶园管理、农业气象学等课程;茶叶加工模块包括手工制茶技艺、茶叶机械使用与维护、茶叶包装与储运等课程;茶文化与营销模块包括茶文化、茶艺、茶馆经营与管理茶产品电子商务等课程。

对于茶学这门学科,一些基础学科的开设还是很完善的,比如土壤肥料学、植物学、遗传学等基础课程在各校都是作为基础课开设,有利于为茶学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茶叶生产模块,像茶园管理等学科开设较少,某些高校作为专业任选课开设,理论知识较多,实践关于到一个茶园的建设管理,实践机会不多,作为专业任选课学习理论知识对以后茶园方向有意向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课程。

茶叶加工模块,对于制茶这门学科,是茶学的必修学科,系统介绍了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等茶类的加工技术,是每个茶学专业学生应该且必须掌握的技能,作为必修课程在此不多做介绍。对于茶叶机械方面的课程,按照机械的使用方法不同又分为采摘机械,加工机械等,由于学生对此兴趣不一,作为选修课程按照学生个人意愿选择较好。关于茶叶包装与储运,这是一门与生产联系紧密的课程,对于以后在茶厂工作的同学来说是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密切关系到一个茶厂的经济效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茶文化与营销模块,这一模块包含的课程主要针对茶叶的营销,涉及到茶叶的消费。茶文化、茶艺两门学科主要是研究茶的历史,是茶学理论知识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应用于茶艺表演等方面,对从事茶艺这一方面的同学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可根据学生个人意愿选择。茶馆的经营与管理,这门学科也是理论知识偏多,很难应用于实践,我国的茶馆数目不是很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馆的逐渐开设,茶馆的经营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方向。茶产品电子商务,在互联网的时代,茶叶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方式,是茶叶的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在电子商务普及的今天,十分有利于茶叶的普及。

三、对茶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

茶学专业的课程丰富、开设的相关学科很多,本科生四年内不能够全部的学习,所以要有轻重的开设课程。

关于必修学科,茶叶生物化学、茶叶加工、茶艺、茶叶审评与检验、茶树栽培等应该作为必修学科来开设。茶叶生物化学是茶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茶学科中发展很快的一个领域,茶叶加工系统介绍了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等茶类的加工技术,以及茶叶中多功能成分的提取。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茶叶审评与检验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审评,从而达到鉴定茶叶品质的目的。茶树栽培学概括为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茶树的繁殖与栽培两大项,繁殖的话可以细分为培育良种,育苗以及幼年管理等等,管理主要为茶园的管理,成年茶树的采收以及茶树的后期管理等。相比于其他学科,这些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际生产中也必不可少,因此建议作为必修课程开设。

再者为选修学科的开设。茶文化、茶叶经济贸易等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程。茶文化是一门茶学与文化相互交叉渗透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以科学的态度和历史眼光翔实地介绍茶的起源及其分布,饮茶方式的发展与变迁,中国茶叶对外传布及世界茶区分布,中国各民族茶俗及地方茶文化,茶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关系等内容。茶业经济学是研究茶叶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是茶学体系的创新,又丰富和完善了茶学体系。这些学科理论知识过多,可以作为选修课程学习,对必修课程起到辅佐的作用,有助于必修课程的理解记忆。

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培养计划,有利于各校茶学专业本科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拓宽学校办学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茶叶的专业知识篇(2)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英语教学;茶叶企业;重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茶树种植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一大茶叶产地,茶叶饮品深受社会各阶层喜爱,民间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之说。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外贸发展前景广阔,其中传统茶叶产品出口主要以原材料居多,产品技术含量低且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均价,多数产品无法达到欧美国家的技术安全标准,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我国十三五规划将大学生就业创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构想,使高校创业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茶艺专业作为有针对性的实用专业,课程内容的可操作性极强,高校就业创业培训开展为学生提供必要帮助和方向指引,将理论教育与行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茶艺专业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以更加积极的跨文化交流态度为实现出口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及深入文化交流提供可能,提高世界市场对“中国茶”的固有认识,为世界范围内茶文化爱好者提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窗口,为茶叶产业带来全新生命力。

1茶叶产业中大学生创业

1.1当前茶叶产业大学生创业环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茶叶产业发展趋势向好,面对日趋饱和的传统茶叶市场,茶叶企业开始积极拓展全新销售渠道及海外市场。茶叶产品与普通的消费品不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海外著名的茶文化包括:英国的下午茶文化和日本的茶道文化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中国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很强文化优势。不同于常规经济作物,茶树的种植是以茶文化为基础开展进行的,茶叶贸易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受“儒释道”三家文化影响,在饮茶过程中出现的礼仪道德以及周边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这一文化内涵和西方先进的茶叶生产技术具有一定互补性。现阶段,世界主要茶叶进口国多在欧洲、北美以及东南亚地区,受地域文化及民族风俗影响与我国传统茶文化有着一定差异,贸易过程主要依靠英语交流,国内产品的推广需要借助深层次跨文化沟通。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激烈竞争为茶叶进口国提供了更多选择,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逐步提高完善产品准入规则,由于我国茶叶生产相对分散,茶农对产品生产工艺及绿色环保方面认识不足,行业整体产能低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出口企业数量的增加导致同行间不时出现恶性商业竞争,拉低“中国茶”在世界市场中口碑,欧盟等国家长期对国产茶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国产茶叶无法打通西方主流消费市场,利润空间受到了极大挤压。

1.2茶叶产业大学生创业可行性

中国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茶叶产业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在茶叶贸易方面主动权较少,以茶叶生产品种为例:我国地理条件更加适宜生产绿茶,早年为迎合进口国对红茶喜爱,国家采取补贴形式进行红茶种植,“赔钱”生产的红茶质量一般并没有获得海外市场认可,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生产资源浪费。近年来我国逐渐转变固有思维,加大对绿茶的宣传推广力度,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适应、喜爱绿茶,充分说明了良好市场沟通的重要性,顺应茶叶产业发展趋势,具备专业茶艺知识及基本商业英语能力的综合人才发展空间广阔。由上文可知,茶叶企业迫切的需要与海外消费者及潜在市场进行沟通,以适应进口国检测标准,通过具备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人,宣传茶文化附加价值推动世界对“中国茶”了解。因此针对茶艺专业学生开展的创业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下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就业实践、创业大赛等多种活动,分析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是指导创业活动、确保创业效率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业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善于利用地方政策支持以及社会力量,增强与知名企业合作、海外交流开展及创业者分享,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帮助学生实现抱负,减轻当下就业压力,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2英文对茶叶企业海外贸易的重要性

2.1英语在茶叶海外贸易中使用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拉近了信息时空距离,大型跨国茶叶企业的出现、扩张,欧盟茶叶绿色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都对我国茶叶企业发展影响巨大,除了海外市场外,国内市场也受到了来自立顿等国际品牌冲击。语言是人类实现沟通的重要媒介,而英语是当前国际商务交流中的通用语言,大多数茶叶进口国以英语为主流无言,为传达我国茶叶产品具备的独特茶文化精髓,茶叶企业必须借助英语工具。茶叶海外贸易过程中,我国迫切需要改良生产工艺、打破传统分散经营模式、加强企业管理、注重产品的营销包装,善于利用茶文化带来的优势,建立起现代化茶叶企业,而这一过程需要与西方国家交流技术及文化的沟通。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整个外贸行业中都占据重要地位,贸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需要平等交流以及信息互信,企业良好的语言能力可以帮助识别客户反馈不断完善改进产品,并与大型企业进行必要的技术交流及行业探讨。企业员工具备基本的商务英语知识,应对茶叶贸易中经常出现的反倾销、反垄断等争议事件,在面对不公正规定和贸易争端时,有能力保障自身利益,积极开拓市场以构建与世界市场充满联系的特色品牌,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2.2大学生创业能力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茶艺专业作为新兴的实用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课程安排以专业知识为主,专业老师及学生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比较有限。然而,从上文提到的我国茶叶行业整体发展前景来看,茶叶海外贸易转型势在必行,由于未来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跨文化交流,英语对茶艺专业学生的就业及创业都有着重要作用。高校需要转变传统英语教学重视基础词汇和语法的固有模式,结合茶艺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在具备基本翻译能力的同时熟悉英汉双语跨文化概念。了解欧美国家的日常表达方式,达到采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讲述茶文化知识,设计宣传资料。教学中注意对商务英语知识以及翻译理论的渗入,引导学生阅读了解西方先进行业发展模式,翻译过程需要忠于原文并符合不同语境下的表达习惯,借由必要的实践模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前练习学生面临不同突境时的反应水平。最后,学生选择就业或是创业都是自我意识的表达,创业活动开展要遵循完全自愿原则,充分理解学生的想法,使学生提前了解创业可能存在的辛苦和风险,通过大量训练为学生面对社会打好基础。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同时提高,用多样化表达使消费者理解语言含义,对英语教学及创业培训提供必要的考核标准,以便与学生随时认识到自己的水平。

3结束语

茶叶产业是我国商品化经济作物的代表,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的创业模式建立有助于改善当前的严峻的就业压力,也为茶叶海外贸易转型提供了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加深对行业发展及国际市场变化的了解,以模拟演练的形式尽可能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加强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合作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英语作为当前国际贸易的通用语言及我国基础教育必修课,英语学习长期伴随学生成长,高校教师应当在了解学生基础水平的同时对常见的商务英语尝试及茶艺专业术语进行补充,增强英语教学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恩临.试论商务英语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J].才智,2016(33):16-17.

[2]刘璐.商务英语翻译对企业国际贸易业务重要性分析[J].品牌,2015(12):230-231.

[3]贾敏.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9+30.

[4]陈曌赟.实用主义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以湖北文理学院“东莞新航线实习基地建立”为例[J].现代交际,2015(4):224-225.

[5]何丽娜.体验教学中商务英语教师特殊能力的重要性[J].才智,2014(25):50.

[6]孔雪龙,钱慧,韦富琳,梁静.需求分析视角下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以南京财经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例的实证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245-246.

[7]李欣欣.从校企合作的角度看企业商务英语培训创新———以丹东地区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8):49-52.

[8]谢平娟.企业新闻会中的商务英语的应用特征[J].海外英语,2012(4):248-249.

[9]张宁,索燕京,吴泽华.外贸企业对员工进行商务英语培训的重要性分析[J].中国商贸,2011(30):201-202+211.

茶叶的专业知识篇(3)

【论文关键词】茶叶机械课程教学;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茶叶机械是我国高等学校茶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涉及到物理学、制图、机械、高等数学等多学科。目前绝大多数茶叶企业产业已经实现了茶叶生产的机械化加工,从业者必须会使用并简单维修茶叶机械,因此就对学科教育提出较高的要求。针对茶叶机械课程的特点,结合茶叶企业生产需要及学校茶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茶叶机械课程的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改革措施,以期提高茶叶机械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茶叶人才[1]。

1生源特点与教学目标

1.1生源特点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原茶叶、茶学专业)创办于1982年。信阳农专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部分都来自产茶区或茶叶消费区,对茶叶机械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但同时部分是对口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慢,给授课带来一定的难度[2]。

1.2教学目标

茶叶机械是茶叶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与茶树栽培学、制茶学等茶叶专业课密切相关,现代茶园的建设和茶叶制作都离不开机械,要积极而有效地研制因地制宜的茶园耕作、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和茶叶修剪机械;同时进一步研制适应各种茶类特点的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茶叶加工机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国内外茶叶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茶叶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掌握茶叶机械的操作方法和维修保养知识,掌握中小型初精制茶厂的规划、设计和作业机械的安装技术[3]。

2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采用单纯的课堂讲解教学法,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即“老师念讲稿,学生记笔记,期末圈重点,考前突击背,考后就忘记。”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容易照本宣科地讲授,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会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缺乏自主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既不利于教学相长,亦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观察分析的能力。

2.2教学内容更新慢

该课程教材多参考浙江省农业大学主编的茶叶机械。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叶机械也在迅速的发展,有些内容需要及时补充更新,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具先进性。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茶叶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几年来,茶叶机械生产厂开始的研制一些名优茶加工机械,市场上已经出现一些名优茶加工机械,并且在有些茶厂开始投入使用。而对于这些新型机械技术,需要适时传授给学生。

2.3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化,缺乏实践环节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的茶叶机械课程安排共48个理论课时,没有实践课时,学生虽然对专业有一定了解,并对专业课进行全面学习,但茶叶机械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对初学者来说还是一门比较陌生和抽象的课程,纯理论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还增加了授课难度。

3改革措施

3.1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面向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讲,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找出一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独特教学方法。一是结合现场教学。机械课程实践性较强,而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机械操作的实际情况,在首次课程中采用课堂讲解和实验室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将1节课分成2个部分,通过讲解绪论、机械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参数,在实验室再结合实际讲解机械的分类和构造。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多媒体演示法。茶叶机械发展较快,种类较多,有些机械只有在特定的产茶区才可以见到,而对于来自各地的学生来讲,授课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茶叶机械的图片,对图讲解,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加和充实了课堂容量,培养和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并且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4]。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茶叶机械课程的教学要立足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其传统教学主要是理论讲授,缺少实践教学,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实践环节的教学必须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

3.2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观摩为实践课程教学提供实物基础,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书本知识[5]。信阳农专茶学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学校对该专业比较重视,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如校茶叶研究所实训基地,该所的机械基本能完成六大茶类的制作,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茶叶制作机械,但还比较缺乏对茶园管理机械和茶叶精制机械的投入建设,同时茶园耕作机械也投入甚少,应加强重视,可以从一些大型茶厂买一些较昂贵的废弃机械作为教学样板,这样既节约成本,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茶叶机械的理性认识,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改观。学校应该从学科学位建设的高度引进和培育人才,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中形成合理的师资、科研梯队;教师本人应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加大与科研院所、生产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增强专业技能、开阔视野,实现以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以教学改革促进科技研究的教学科研一体化[2]。茶叶机械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该门课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教师必须在教学主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学习先进的研究技术,同时探索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体现实践环节的分量,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

3.4改进考核方法,强化技能训练

高技能、应用型是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典型特征。用人单位的反馈表明,注重动手能力已经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指标。可依靠实践环节和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践环节的考核正是对动手能力的检验,对技能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考试方式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试卷成绩为考评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使考试方式单一化、考试内容理论化、考试结果分数化。这种应试观念不利于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难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6],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培育目标格格不入。因此,对原有的考试模式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结合专业技能鉴定考试要求,采取一系列举措,创新了茶叶机械课程考试模式。将该门课程的成绩分成3个部分:平时学习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实践技能考核占40%。新的考核模式将加大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考核,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参考文献

[1]浙江农业大学.茶叶机械基础[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2]郭桂义.《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57-5958,5966.

[3]刘晓娜,郭桂义,胡孔峰.茶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2):42-44.

[4]王会芳.高职院校《水泵及水泵站》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0,38(4):249-251.

茶叶的专业知识篇(4)

关键词: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茶叶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要打破传统的培养教育模式,将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相结合,为培养出具有综合实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在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中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这对于茶叶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也影响茶叶企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常规规划。

1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及目标

1.1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我国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目前的现状来看,对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没有准确的定位,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6】-【7】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联系不大,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结构比例不合理,教学内容没有经过专业得优化,与实践课堂不能有效的融合,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尤其以茶叶企业电子商务教学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基础相对薄弱,缺少专业性的创新教育教师,教学方法落后,缺乏丰富的创新经验,教师团队整体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1.2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培养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创新教育人才的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教学的改革,优化课程内容,用以确认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培养标准。首先提高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知识标准,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学生必须具备并掌握类的专业基础知识,认真遵守的基本规则及法律法规制度。其次提高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能力标准,树立以能力为本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化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的技能,形成专业能力教育和职业资格认定两大体系,以增强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与竞争发展能力。最后提高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素质标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职业技能素养及专业素养。紧紧围绕以技术能力和人际技能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专业素质教育内涵,树立以诚为本的职业人格,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2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培养创新教育人才模式存在的问题

2.1茶叶企业电子商务课程没有创新能力

虽然目前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已经进行了一部分的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岗位重新设计了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对工作的工作岗位有了直接的认识。但是学生在理论讲解和课程实践过程中,对工作的每个环节如何操作,仍旧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碰到有难度的问题总是依赖于教师或其他已完成任务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懒散的状态。正因如此,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方面得不到普遍的锻炼和提高。并且学生在毕业之后面对社会各种形态的工作岗位,由于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方面的缺失,无法迅速而定适应其工作岗位,而且也无法体现的管理职能。

2.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的就是要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而应在着重培养学生技术水平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结合实际来看,往往是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学生能够提高综合素养的一般都是依赖于学校社团学生会这些部门举办的活动,但是有大部门学生是不在这个范围之内的,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在中综合素质能力得不到提高,由于创新能力是处在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知识和综合能力二者之上的,因此必须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3校企之间没有深层次的合作

存在的目标就是培养技术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根据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直接上岗操作,面对企业的不足和疑难问题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因此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深度的合作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当下企业的专家到学校进行演讲工作,学生去到企业学习的时间较短,学校和企业之间从根本上没有达到较深层次的合作。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学生只有加入到真实的实践过程中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了解到企业单位财务的具体情况,熟悉企业核算的方法。对企业的生产步骤等一系列有个明确的了解,并在后续达到精通的程度。学校和企业之间如果没有实现深度合作,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学生也就不会从根本上了解到企业中财务工作的具体内容,从而也无法提出解决的办法和策略。

2.4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要想培养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创新教育人才模式首要的就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虽然有一大部分教师已经取得了双师的资格,但是在创新教育方面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密切,教师的工作经验相对较少。此外要想提高创新能力离不开实践活动,尽管大部分已经配备了相关的实训室,但仍旧由于这些软硬件资源的利用主要还是进行模拟和仿真训练,从而得不到有效的运用。

3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培养创新教育人才模式的策略

3.1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要提高专业的素养,将其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应当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提高学生对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深入学习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由于其特殊性,在一进入茶叶企业电子商务时,就要努力提升到企业的学习模式,学校不断向学生提供企业模式的学习实践资料,让刚刚步入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学生从最开始就提前进入到实践的过程中,从而深层次的了解到茶叶企业电子商务一系列的工作流程等等。除此之外加强学生对茶叶企业电子商务业务能力的思考,同时也应作为课堂的重点进行讲解。教师在完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后,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能够使学生及时的运用到实践中,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只有具备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有发展能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的工作经验和思考能力。

3.2强化茶叶企业电子商务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人才模式离不开专业的教师队伍,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水平高的茶叶企业电子商务教师队伍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保障,从而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教师仅仅具备任职资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只有具备双师型教育能力才是目前对于教师的培养目标。但是由于的教师整体缺乏学校与企业联合的经验,外来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团队,必须以培养专业教师为主,首先相对学校来说,定期为专业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招聘一些有经验的职业人员,对于外聘的人员首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最好能够与其达到长远的合作。其次是相对专业教师本身来说,取得了资格证书仅仅只是一部分,在中更应注重实践,积累实践的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应当依据教学验来判断,要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点的学习,绝不让他们产生应付或依赖的思想,从而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与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教师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也可获取一些间接的经验,及时专注的改革动态及更新的知识,从理论与实践上真正具备双师资格。

3.3培养校企深度合作的创新能力

培养校企深度合作的创新能力,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首先要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企业为的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工作的办公环境,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性的服务水平以及为企业提供人才的需求。根据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特点,做好校企合作,由于企业对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社会实践经验要求非常的高,并且企业中岗位比较少,这份工作对企业隐私的特殊性,导致在企业大规模实行培训是不可行的。所以学校在为学生选择企业时,切不可盲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事务所或者服务的培训机构,从而才能实现大批量的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学生同时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中进行课程实践。

3.4资源有力保障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基础

资源有力保障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要对的新政策规章制度要深入研究,不断进行方面的知识扩展,在提高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实现双师型教学,使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有所深化。教师应当提高教材编写与研究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在研究与设计过程中始终重视与落实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是指实践训练基地基地的建立,学校应该怎样建立更加真实的实践训练基地,将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果与实践训练课程深度合作的企业中进行实施,实现学生都可以进行实践的训练,只有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一步一步的提高才能有助于企业的实务操作。这就要在学生在校期间对企业岗位进行有效的锻炼。除此之外建立完全真实的财务部门处理流程实训实验室,实验室的建立可以模仿一家或几家典型的工业企业财务部门,以上实现实践经验的资料来源可以通过具体的学校与其合作的企业中获得。

茶叶的专业知识篇(5)

校企合作是指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合作,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既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又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因此,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为例,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必要引起教育教学的一系列变革。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的改革至关重要,为此,我们主要以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人才培养目标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身心健康并具备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专业基础理论较扎实,具有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具备茶树育种、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及品质检验、茶事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事茶叶生产、加工、检验、经营管理及茶事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外,还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及各种能力(包括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开设相应的课程。

(三)“231型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生产育人的原则,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观、爱岗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为出发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更好地服务临沧茶业经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和强化服务技能,充分利用茶产业链岗位需求的导向作用,结合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订单培养,目前,已与云南滇红集团,正大集团(云南区)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实施“231型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构建的内涵,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以“生产技术”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课程计划随着季节走,根据生产季节及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育人环境,将学生三年(6学期)学习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段:第一个阶段(即第1、2学期),主要在校内进行基础知识加技能的培养;第二个阶段(即第3、4、5学期),其中第3、4学期在学校、企业进行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经济管理服务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技能的培训,并将部分课程的学习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挂钩,第5学期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三个阶段(即第6学期),主要在学校完成,包括撰写毕业论文和补充选修一些学分。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依据茶叶产业链中各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符合我校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始终能够接受到适应个体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特别是茶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和本专业培养目标,将课程设置为基本素质课、专业基本能力课、专业核心能力课、实践课、专业选修课、素质选修课、职业能力提升课七个类型,并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突出素质教育,注重理论的应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强调实践性、技能性。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过程中,始终将职业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也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所在,本专业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构建了“以课程实验、实训为基础,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为综合,职业资格认证为促进”的相对独立又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以2010级为例,专业计划中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达到55.1%,而且专业实践教学可开出率100%,实际开出率可达90%以上。

(三)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础理论教学体现以应用为主旨,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保证完成国家课程体系规范的前提下,根据茶叶生产加工领域及其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和广泛的社会调研,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入手,依据茶叶生产、加工产业链中各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参照茶叶生产、加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茶叶生产加工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构建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三、结语

课程改革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核心,只有突出课程改革,才能不断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开发主要根据茶叶生产加工领域及其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和广泛的社会调研,从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入手,依据茶叶产业链中各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参照茶叶生产加工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茶叶生产加工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构建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伟贤.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21:136137

[2]刘亚.深化高职院校合作育人的思考[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59

[3]刘雯,罗尧成.校企合作理念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J].职教论坛,2011,24:6164

基金项目:

云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C121);云南省高职教育科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11YGZ08)。

茶叶的专业知识篇(6)

关键词: 中职茶艺专业 误区 专业品质

茶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茶源于中国,被人们发现、利用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茶里沉积着生命之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

茶艺是“茶”与“艺”的融合,从广义上讲,是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拓展一系列茶事活动,等等;从狭义上讲,是研究如何沏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茶业专家、学者、茶人热捧“茶为国饮”“弘扬中国茶文化,振兴中国茶业经济”,目的是通过做茶饮茶弘扬中国的茶文化,中等职业学校开办茶艺这一特色专业,其目的也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茶文化,推动我国大力发展茶饮产业,在茶叶商品中注入文化内涵,提升中国茶叶的附加值,促使人们沿着富裕、健康、发展的轨道前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茶、品茶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表现。

一、中职茶艺专业目前存在的两大误区

(一)专业的学习过于侧重机械式的茶艺表演。

在茶艺表演专业课教学中,有一个致命的现象:学茶艺表演就是记住或是掌握茶叶的沏泡要领――净器、置茶、润茶、冲水、敬茶,学会了这些就学会了茶艺了;或是有如社会上有些人的一种说法,掌握了一些茶的冲泡程序后,穿上漂亮的民族服饰,就认为自己会进行茶艺表演了。就泡茶而言,本身应该是生活中的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如果将泡茶的过程戴上“茶艺”这一桂冠,那就不同一般了。艺术是被人们欣赏的。茶艺中有个“艺”字,整个茶艺过程应处处体现出一种美感,而不是机械地重复几个动作,千茶一泡。真正茶艺师的茶艺表演,是将不同的茶叶,分别选择使用不同的茶具、水温、程序、方法,将一道道茶的色、香、味、形发挥到最佳状态,茶艺师优美、柔和、夸张的冲泡动作,端庄、美丽、得体的气质,以及精美的茶具,和主题相吻合的服饰、环境等构成一种整体的美。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茶艺师应有娴熟的冲泡技艺和整个冲泡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宁静致远、从容不迫的气质,这也恰恰是一般人机械学习茶艺所不能领悟和表现的。

(二)茶艺专业的学生培养定位过低。

茶艺专业学生培养定位在会泡茶的服务生,与饭店服务员区别在于:懂一点茶艺知识,会茶艺表演。由于定位过低,学生在校学习的有关茶的知识和技艺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迁模糊和淡化,最后也就是和其他服务员没什么区别。

二、提升中职茶艺专业专业品质的途径

茶艺专业要有发展和提升,有自己的独特的色彩,茶艺专业的学生除了服务是有共性的外,更要有自身独有的内涵,这对于从事茶艺专业教学的师者而言,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中职茶艺专业要提升专业品质,需要从事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提高。

(一)茶艺技能的提升。

一技,泡茶之技。选器、选茶、选水、温度、冲泡、贮茶,这些技能是茶艺的基础技能。不同的茶叶,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制作工艺的差异,有不同的茶性。外形紧直挺秀的开化龙顶生长在常年云雾缭绕深山之中,选择冲泡的水温较西湖龙井高,龙顶选器适合长高型的玻璃杯,而龙井则适合低矮型的玻璃杯或是瓷器杯,以保持龙井特有的栗香。又如“凤凰三点头”“悬壶高冲”“高山流水”“关公巡城”等技能,则需经过千百次的训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勤练出真功的。

二技,服务之技。服务语言、服务心理、服务礼仪、服务技巧等服务技能。目前,茶艺专业毕业生就业十分走俏,主要去向有茶业公司、茶艺馆、茶楼、茶庄等行业。这些行业都是服务行业,因此学生要严格按照茶艺师职业要求和茶艺人员应具备的服务技能进行训练和学习,这样才能认真做好所从事的各项工作。在接待服务过程中,除了和谐得体的着装、亭亭玉立的站姿、典雅的坐姿、轻松而怡然的走资、优美的手型、优雅自信的举止,为嘉宾提供良好的外观享受外,还能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为顾客提供茶叶知识、茶叶冲泡技能,传承中国的茶文化的能力。

三技,适时营销。茶艺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分析市场行情,与商人洽谈业务的能力。茶艺师不仅仅是一位泡茶的能手,也是一位会营销的生意人。茶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食品,人们对茶有着不同的偏好,也就是说不同的茶适合不同的人来饮用。中职茶艺专业需要在茶叶营销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如学习电子商务,开设网上商店卖各类茶叶,让学生在茶叶市场实习,等等。在营销专业课教学中,重点应阐述茶叶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的运行机制,要求学生不仅懂得营销的基本知识和策略,制胜,而且能科学地应用营销基本理论,使之与茶文化、茶产业、饮品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断提高适应经济社会的能力。

四技,会喝茶。一个学习茶艺,一个会泡茶的服务人员,如果从没喝过茶,或是喝的茶叶的品种不多,不懂茶性,只是机械地冲上一杯解渴的茶水,又如何能更好地服务客人?茶源于中国,我们的祖先对茶有了充分的认识,茶圣陆羽著《茶经》,宋徽宗著《大观茶论》,他们如不喜茶,不喝茶,不研究茶,如何写出流传千古的佳作,成为全人类的遗产?所以,茶艺专业的学子除了茶技、服务之技,营销之技外,还应拥有一技,那就是会喝茶,那怕是能适应茶的那一种独特的苦味也行。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根所在,而中国的年轻一代,由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他们从小解渴的不再是传统的开水、酸梅汤,或是茶水,而是含有大量的添加剂的各类各种软饮料、可乐、果汁等,哪怕是冠以茶为名,也不是我们茶艺中说的茶,而是充满着各种添加成分,只是带有一点茶香的饮料,因此,肥胖已是一道风景。学茶艺的学生不喝茶不愿品茶不只是个别现象。茶艺专业的学生,他们本身就承载着传承中国茶文化的使命,学茶的人不喝茶,那么,茶,为国之饮,从何谈起?

(二)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需要通过时间去沉淀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是多方面的。虽然中职生文化课成绩不太好,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文化修养到此结束。文化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最青春年华之时,赋予一定的文化熏陶,这将是一个人终身的精神财富。茶艺,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以茶会友,茶话会、茶沙龙、茶吧等场所,茶歌、茶舞、茶诗、茶艺等茶文化表现形式,都将会提升文化的素养。茶艺表演主体是表演者,每个动作、神态、语言、仪表均应体现一个“美”字,“美”不仅仅在外表,更重要的是求内在。表演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文化修养,要了解茶文化的历史、茶叶基本知识、美学知识、礼仪知识等,必须懂得“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如,台湾陆羽茶艺中心的林瑞萱女士在《太极拳和泡茶之道》一文中提到,练习泡茶的同时,要练习太极拳。仔细推敲一下,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拳和茶艺的确有相关的联系,茶艺表演要体现“和”“敬”“圆”,而打太极拳的姿势,从头至尾双手呈弧型,始终如抱着一只球,并不时在空中划出一个又一个的圆。从打太极拳的速度来看,缓慢均匀,和茶艺表演时从容、自然的气质要求是一致的。如果能练好太极拳,并将太极拳的延绵不绝、柔和坚韧的动作、气质运用到茶艺中,就一定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地方特色文化的提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出产的茶叶有着不同的滋味,有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有现代的后起之秀开化龙顶、安吉白茶等。从古到今,茶叶的品名越来越多。中职学校开设茶艺专业本身就特具地方特色,一是学校身处产茶区,学生家中不乏有种茶、制茶、卖茶者。茶人最喜用这个词来体现他对茶的了解,这就是“茶性”。“茶性”,顾名思义:茶是有性格的。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土壤、不同的茶叶品种、不同的制茶工艺一定会带来不相同的茶性,显然,不同的茶类,自然有不相同的冲泡方法,相同茶类虽然其冲泡方法相同,但产地不同、用水不同,甚至泡茶的人不是同一个,其滋味都会是不相同的。茶性,是一个爱茶之人或是学茶之人必须懂得的,它和地方特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校要让学生参与到地方特色文化的建设之中,搭建特色文化平台,让学生成为茶文化的组织者、参与者、宣传者。为体现茶艺专业的地方特色,应组织学生广泛开展有意义的茶事活动,在校内以茶艺竞赛为主题,开展茶歌演唱、茶舞茶艺表演、茶诗茶词朗诵等竞赛活动,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祥和、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校园浸润于浓郁的茶香中;在校外举办形式多样的茶艺表演晚会等茶事活动,将茶艺表演、茶歌茶舞融为一体,让学生充分展示茶艺表演技艺和演唱技能。各种以茶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可使茶艺专业在第二课堂中更加生动精彩,更富有生命活力。

(四)茶艺回归自然。

真的茶艺并没有那么神秘不可测,茶艺专业学习需回归自然。如茶艺表演的学习,我认只需抓住三个重点,就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什么叫茶艺。茶艺表演的三个重点是,第一,冲泡程序设计科学;第二,表演者应具有较高的素质;第三,表演形式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科学冲泡是基础,表演者的素质高低是表演成功与否的关键,源于生活才能被广大民众所接受。茶艺表演关键在于“艺”,“艺”是技艺、技巧。茶叶冲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是表现“艺”的前提,对不同的茶类应设计不同的冲泡程序,才能充分展示茶叶的色、香、味、形,达到茶艺表演的目的。如开化龙顶单茶的冲泡,它的主要程序为:备水―烫杯―置茶―润茶―冲泡―观展示杯―奉赏干茶―敬茶。一般绿茶冲泡表演时,“奉赏干茶”为程序的第一道,而在开化龙顶茶艺中,却将其安排在冲泡以后,因龙顶单茶在杯中不能立即展开,茶叶中的有效成分须等片刻才能浸出,此间穿插观赏干茶恰到好处,这样安排更具科学性。再如乌龙茶的冲泡程序几乎已形成固定的模式,有18道和20道之说。厦门大学茶艺中心的乌龙茶冲泡,“分茶”与一般的表演次序有所不同,是先在每个杯中加入茶水(称为韩信点兵),每一杯都点到,以示公平,再来回巡酌,看哪一杯少补上一点(称为关公巡城),这样,每杯茶汤的量和浓度基本一致。总之,一种茶的冲泡程序设计,以及冲泡水温、时间的控制,茶与器具的配置,水的选择等,都应从茶叶内含物是否充分溶出,汤色、滋味、香气等能否充分展示该茶的品质特点诸方面去考虑。茶艺表演以冲泡好一杯茶为前提,如果表演不能把茶的色、香、味、形等品质特征充分展示出来,那么动作再优美、环境再优雅是徒劳无功的。所以,茶艺要回归自然。

总之,中职茶艺专业提升教学品质,除了要求学生学好茶艺专业知识、掌握各种冲泡技能外,还必须懂得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更要让学生懂得中国茶艺中包含的茶德、茶礼,将“廉、美、和、敬”的茶德精神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将茶礼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闻香识茶、以茶施教,以精湛的技艺展示自己的才华,茶艺专业课实践教学更重要的是应走出课堂,面向社会、面向大自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记住:茶是不会让你失望的,选择了茶,就选择了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南眉.少儿茶艺――新的课外教育形式[J].茶叶第一期,1999.25,(1):46-47.

[2]陈杖洲.在少儿中开展茶文化活动的探讨[J].广东茶叶:33-35.

茶叶的专业知识篇(7)

关键词:茶叶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法律问题;对策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观念便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种类需求越来越高。尤其在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中国,茶叶糕点、茶叶饮料、茶叶糖果、茶叶饼干等各类茶叶食品深受大众的喜爱。当然茶叶本身也属于茶叶食品的一种,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茶叶最基本的认识就是具有修心养性、养生保健的功效。但是,自网络媒体的不断传播,茶叶食品安全问题也不断被曝光在人们的视野,比如之前就有立顿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被爆出含有高毒农药灭多威,这不仅极大的伤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而且也阻碍了茶叶产业经济发展的步伐,甚至是对我国茶文化的一次冲击。一次次令人触目惊心的茶叶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更是反映出我国当下茶叶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和问题。2018年第三届中国特殊食品合作发展会议暨首届特殊食品展览会在京开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管司司长周石平在会上表示,保障特殊食品安全是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职责。[1]广大消费者们对特殊食品会更加的敏感,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特殊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把控应该更为严格,一定要严把茶叶食品等特殊食品的品质监督关卡,确保视频的绝对安全性,才能放心的流向消费者,流向社会。

1我国茶叶食品安全的特点及监管现状

1.1茶叶食品安全特点

根据2018年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狭义的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而广义的食品安全应当包括三个部分,即食品质量合格,食品信息真实,食品经营合法、规范。这三个部分无论缺失哪一个都不能被认为是安全食品。而对于茶叶质量的认知,在《茶叶质量安全标准》中将标准规定为茶叶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即茶叶的形、色、气、味等和理化成分,其中也包括所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曾将茶叶的安全概括为“茶叶特性及其满足消费要求的程度”。而我国的茶叶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生产流程也及其复杂不一。首先,从种植方面来说,可能会存在农药或者化学肥料残留,也可能会有土壤或水污染发生。其次,从生产加工方面来说,储存、加工不当均会引起茶叶变质,其非法商家为牟利会添加有害化学物质。最后在包装、流通、贮存方面来看,包装材料及人员的污染,流通、贮存环境的的不当均可造成茶叶的变质。[2]如果消费者购买了存在安全隐患的茶叶食品,将对消费者身心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1.2我国茶叶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现状

从农业部网站来看,我国茶叶经营户多为个体工商户,其中也不乏少数无证经营者。总体来看,这些经营者普遍缺乏食品安全专业知识,且设备陈旧,甚至不具有检测手段。经营规模较小,文化水平也不高,着实难以有效履行食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市场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法律意思淡薄,只考虑眼前利益,对监管责任未能落实到位。从法律角度来看,我国经过一系列的立法建设和完善,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食品安全法律监管体系。其中包括《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各地方还出台一系列的法规办法。这些法律法规正逐步构建起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构架。

2我国茶叶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2.1监管体系不完备

尽管我国就食品安全监管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但是对茶叶食品等特殊类型食品没有具体规定,缺乏针对性。在实践中,茶叶从种植到出售,几乎涉及整个食品产业链条,数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而监管漏洞的原因往往来自中间环节。[3]由于茶叶的特殊性,相对于一般食物商品还需要晾晒和多次运输环节,这就往往会发生监管不到位的现象。食品安全标准的明确、统一也是有效监管的必要条件,而我国目前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规定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这就很容易出现监管空白地带,给消费者的身体带来各种安全隐患。此外,截至目前我国出台了近千项食品安全的标准,但是绝大多数标准是远远低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甚至有些标准从未更新或改变过。这些过时的标准已经不能适用于现在的食品行业,甚至与之脱节,这就使得监管制度成了一纸空文。

2.2监管部门缺乏协调性

首先,是各个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对于茶叶食品安全的监管,涉及质量、卫生、商业、食品药监、商业等多个部门。通常一个违法主体可能会涉及以上多个部门,而各执法主体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往往会出现重复处罚的情况也会有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彼此之间的协调性不强,使监管效率非常的低。其次,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之间也不能达到有效的配合。通常一个地区的茶叶市场会有大大小小数十个茶商会,它们都是由茶商人自发成立的组织。这些行业协会常常掌握了各行业内部的信息,并对很多商家有着最直接的监管,甚至可以制约着商家,它们的作用就是维护行业名誉,让行业发展更加壮大。所以行业协会本身就肩负着监管的使命,如果监管部门能与行业协会配合起来,必定能大大提高监管效率。但可惜的是,监管部门未能积极的与行业协会合作,二者之间缺少一套合理的协调机制,造成茶商会未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这不能单单是茶商会发展不成熟所导致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现有的监管制度未能将行业协会考虑、吸纳进来。

2.3监管人员专业水平低

目前我国监管人员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大多数监管人员对茶叶食品没有专业化的认识,缺乏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没有丰富的监管经验,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型人才更是稀缺,这些都是制约茶叶食品安全监管的因素。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监管人员未能及时的创新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方式,还是用传统的监管手段对茶叶食品商务进行监管,监管效率低、漏洞大。还有一部分监管人员法律意识不高,存在不作为的现象。我们知道,不少食品企业是纳税大户,又是当地的经济支柱,甚至是地方政府的保护企业,这就使得监管行为流于形式,只能依靠企业的自觉,一旦发生问题,对企业的处罚也是无关痛痒。[4]只注重当地GDP数值,而轻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这种本末倒置的思想,形同虚设的监管,怎能让百姓放心?

3完善茶叶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3.1设立完备的监管体系

第一,应该加强立法,修整规定。对于新兴食品的兴起,要及时更新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并且对于有交叉或竞合关系的法规加以整合,对于相互之间有冲突或者矛盾的的法规进行修改,对于明显不适应市场发展,与行业脱节的法规及时清理。第二,完善监管环节,具体细化。对于茶食品之类的监管要覆盖到每一个流程,涉及到每一个环节,争取做到面面俱到,不能遗漏,不敢大意。第三,规范标准,评估风险。食品安全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可将国家标准的范围覆盖到每一个新兴食品行业,统一国家标准,当各部门或地方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适用于国家标准。不仅要保证标准的全面性还要注重标准的时效性。根据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并且向国际高标准看齐。紧把食品安全的源头监管,以预防为主,可建立风险评估制度。

3.2合理改革监管部门

首先,优化职能配置,建立沟通机制。在这个复杂的茶叶食品安全大背景下,重新梳理食品安全监管思路势在必行。优化政府各监管部门职能配置,做到既高效又全面。加强各部门之间沟通机制,相互配合,相互督进,避免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推行特殊食品的特殊监管,可由特定部门一体化负责,从事前预防到事后负责,其他部门同里配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之沟通。再者,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由于行业协会的特殊性,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信息和资源,了解行业内部的运作和动态,并给出相关的指导和建议。对已经存在的行业协会定期进行审查评估,对不符合规定的协会及早发现,及时整顿。让未登记的行业协会补充登记,有重大改变的协会也要进行变更登记,使辖区内所有的行业协会都规范化,这样以来不仅便于管理,还能制定符合实际的标准。政府监管部门只要紧紧抓住行业协会,就能高效履行监管职能,也能带动食品行业更好的发展。

3.3培养专业人才,完善问责制度

第一,注重人才培养,实行专才专用。增加监管部门的经费,加强专业技能培训。茶叶食品监管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工作,而且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监管人员也必须时时更新自己的技能。比如茶叶的种植、加工、运输、储存、包括提取元素等每一步都包含着复杂而深奥的专业知识。所以基层监管人员复杂而庞大的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专业领域,如果不经过专业的培训和长时间的实践,往往是不可能完成强度较大的检测工作。对监管人员经常培训,提高监管专业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再根据监管人员所拥有的不同专业知识负责相应行业的食品监管工作,实行专才专用的工作分配,这样既能保障效率,也能提高监管人员的工作激情。第二,完善问责制度。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问责制度,做到食品安全监管有法可依、有责必究。严格对责任人的处罚。着重处罚玩忽职守及违反工作规定的行为,对那些没有过失也没有充分履行职责的监管人员也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规范问责程序,对责任人必须完全依照问责程序进行处罚,防止问责权力的滥用。第三,实行跨区域监管模式。打破地方保护壁垒,查处违法生产经营。对于地方知名度高、规模大的企业,可以采用跨区域监管模式,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加大力度对大企业的监督,企业越大,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的损害就越大,凡接到媒体、群众的举报,必要及时查明。争取做到让群众安心,让社会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