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4 15:12:56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内涵分析

当前电商模式是整个时展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在电商模式应用过程中,无论其实施理念,还是其应用模式都较不成熟,因此对茶叶企业来说,尤其是中小茶叶企业来说,有着相应的难度和要求,在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电商模式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要素,无论是具体的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还是消费者自身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的变化,都是当前电商模式应用推广的主要背景。

1电子商务模式的具体内涵分析

电子商务是基于信息技术成熟应用和互联网技术系统发展下的营销模式改革,电子商务模式的成熟应用,其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与消费理念之间的趋同化融合,在电子商务模式中,消费者选购产品的内容更加多元,而且选购过程也更加便捷,同时消费者成本和企业营销成本,也进一步降低。所以,电商模式的成熟应用为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创新与突破的动力。随着人们消费习惯更加成熟,如今电商模式在整个婴儿产品营销过程中的比例日益增加,其对消费者的具体应用需求也实现了进一步融合,比如其经营理念更为成熟,消费者可以完全通过自身的判断,结合客户的评价模式,选择满足自身需要的产品。所以,通过对电商模式的具体交易状况,可以看到,电商模式在整个产品效果中的比重日益加大。通过使用互联网电商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其不仅是产品价格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其选购产品时,不再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对于多数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使用电商模式,其整体营销压力进一步降低,无论是其具体的运行成本,还是其分销渠道建设的力度,都可以稍微减弱。因此,无论是消费者的具体需求,还是整个企业运行的客观需要,互联网电商模式都是实现其有效应用的基础,也是两者都不能忽视的重要要素。而对于当前整个社会的消费主体来说,多数中青年更喜欢选择电商模式来选购自身的产品,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我国多数茶叶企业当前正处于从传统经营模式中,处于转变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结合电商模式的具体内涵和客观要求,通过系统化融入价值需要,构建合理完善的发展模式。但是客观的来说,我国电商茶叶企业,无论自身经营实力,还是经营理念都较为匮乏,相对于其他大型茶叶企业来说,不少中小型茶叶企业,未能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所以,不管其成熟度,还是其经营效果,都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电子商务环境日益成熟的今天,中小型茶叶企业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结合时代特点,优化经营管理模式,构建适合整个企业发展的中小型茶叶企业的具体理念。

2当前中小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

在我国传统的茶叶营销过程中,依赖的都是渠道加盟店的营销模式。对于大型茶叶企业来说,其具备完善的营销渠道,而对中小企业来说,其茶叶产品的营销难度压力就较大。因此,随着互联网电商模式的应用日益成熟,中小型茶叶企业如果能够借助这一网络媒介,便能够实现自身产品的有效营销,但是对于整个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在使用电商模式时,其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其整体运行理念构建上,存在一定差别,对于互联网电商模式来说,其要求茶叶企业在使用这一模式时,必须注重产品经销、产品客服和产品贸易等多个体系内容,而中小型茶叶企业,由于其自身经营实力较为有限,加上其经营实力和经营经验不足,因此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其很难对茶叶营销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察觉。对于互联网电商模式运行来说,其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服务运输模式,而完善的物流运输,是实现整个电商模式运行的基础,也是其最重要的一环。但是从当前整个物流状况来看,多数中小茶叶企业也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和对产品品牌的保护理念,所以整个茶叶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丢失、破损等现象,从而影响了其市场口碑和成熟消费者的满意度。最后,在茶叶企业电商模式运营模式构建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多数茶叶企业缺乏选择合适平台的经验。通过对当前茶叶营销电商模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京东商城、淘宝和天猫都是可以都是当前最适合消费者选择的营销模式,而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平台,是企业经营实力和产品销量要求相一致的。选择的合适平台,就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探究。

3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构建的具体要求

事实上,茶叶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其在于对环节上的优化和简化,所以说,经营管理模式就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突破点和创新点。对于中小茶叶企业来说,使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是其最重要的创新营销模式和营销理念,从而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在运行过程中,要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将茶叶产品的特点内涵及具体的参数状况以及相应信息,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相关网页上进行传输,从而使得消费者更为便捷地了解该产品的具体特点和内涵。使用电商模式,是消费者和中小型茶叶企业之间的双赢过程。所以,合理探究经营管理模式的内涵和要求就极为必要。在中小型茶叶企业电商运行模式过程中,其能够有效降低自身渠道建设的压力和难度,同时也使得整个产品销售活动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当然很少人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茶叶企业需要直接面对消费者和市场,因此其必须及时快速的了解整个茶叶市场的选择的具体需求和消费动态,只有系统化了解整个市场的特点,才能够实现电商模式与茶叶企业经营的合理融合。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其想要真正用好电商模式,就必须认识到电商模式的运行,不仅仅是该企业营销模式的变化,更是整个企业运营理念的创新与完善,因此,选择茶叶企业要将自身发展与模式运行结构相结合,通过将消费者的具体要求和整个时展的具体趋势相融合,从而构建满足茶叶企业发展运行的具体模式。

4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

通过不断优化该模式内容,从而实现整个茶叶企业经营的最佳效果,而想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完善的中小型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就需要充分做到:首先,中小型茶叶企业要具备产品品牌意识,确保自身产品的独立性和品牌化意识,在进行产品品牌注册过程中,必须将自身企业经营理念和茶叶产品的特点与品牌的设计相结合,通过打造属于自身的独立品牌,才能够在整个互联网时代,使得消费者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和选择该产品。当然,在品牌化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丰富品牌内涵,还要注重对自身品牌的益维护。在电商模式中,品牌是企业运行的核心,也是产品的象征。其次,茶叶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和产品特点,通过了解市场的具体需求,不断优化和调整茶叶产品的生产理念,在茶叶企业电商模式运行过程中,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生产过程较为迅速,对市场的反应也较为便捷,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厂家要直接面对市场及消费者,在构建该模式运行过程中,必须注重对自身能力的有效评估,不能使得其超过自身运行能力,从而限制了发展质量,在互联网电商时代,其要求茶叶企业具备良好的反应速度,所以,中小型茶叶企业必须注重构建快速反应的运行机制。此外,茶叶企业在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运营模式时,需要对自身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进行有效了解,结合具体的市场调研状况,从而打造和包装满足自身产品营销的具体模式和理念,当前在整个电商模式运行过程中,不同的企业要结合适合自身的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电商平台,或者结合自身状况,构建属于自身独立的门户网站。中小型茶叶企业要通过互相抱团,从而构建具有经营实力的运行平台。最后,在中小型茶叶企业运行模式中,其不能使用单一或者固定不变的模式来运行,其需要在结合中小型茶叶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以及具体发展状况来不断调整企业的运行模式,通过认知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实现自身产品的经营效果。在电商运行模式过程中,要注重对自身内部的运行模式建设,还要注重选择与企业自身相关联的各个元素,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入。比如适合中小型茶叶企业产品的运输机制,客户服务机制等等,通过融入市场化元素,提升电商模式运行的效果与质量,在坚持以消费者和客户为导向的运行过程中,实现整体最佳效果。

5结语

总的来说,当前我国茶叶企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中小型茶叶企业的经营实力还是其发展趋势,都必须与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相融合,可以说,电商模式是实现其转型发展的核心,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想要应用好电商模式,就必须探究适合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对于中小型茶叶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来说,其想要实现理想效果,就必须从根本上对于这一模式的内涵进行准确认知。

参考文献

[1]王永贵.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中国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3(1):122-125.

[2]黄清河.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ERP的模式与应用研究[J].当代财经,2014(13):141-143.

[3]郑焕强.电子商务环境下中小企业竞争力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5(3):163-165.

[4]师芙琴.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7):71-74.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篇(2)

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如今饮茶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选择。通过对自身经营状况进行分析,通过系统化创新和全面完善,从而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本文拟从当前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问题分析入手,结合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客观要求分析,通过系统化阐述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价值,从而探究茶叶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

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现状;具体对策;人力战略

在茶叶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而对于多数茶叶企业来说,由于其缺乏应有的经营理念,整个茶叶企业经营管理效果与整个茶叶市场的经营发展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除了技术和理念的欠缺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相对落后,也已经成为其重要的限制因素,因此想要做好茶叶企业经营管理,就必须充分做好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1当前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问题分析

具体而言,当前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当前整个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总体规划,尤其是多数茶叶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加上其运营经验相对不足,从而使得整个茶叶企业实际运行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极大差距,客观而言,当前多数茶叶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往往是岗位空缺,就随时进行补充,未能从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角度来进行开展。其次,现阶段,多数茶叶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其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无论是其绩效管理,还是培训管理,都缺乏科学化机制。对于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来说,想要实现理想的管理的效果,其必须充分注重发挥企业员工的作用,因此,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其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值得我们探究。对于企业职工来说,无论是具体的薪酬绩效,还是培养机制,实际上都对整个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开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除了要充分做好人力招聘工作外,还要完善员工的激励机制,通过具体创新,从而实现理想的管理效果。此外,当前茶叶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较小,加上其整体缺乏对员工作用价值的准确认知,缺乏制定具备极具竞争力和薪酬机制,从而使得员工招聘难度较大,并且限制了企业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主动性,未能对员工的心理素质状况形成全面认知,因此茶叶企业员工的流动性不断加大。尤其是其技术人员和核心员工的流失,更使得整个茶叶企业实际经营与具体需要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最后,通过对当前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多数茶叶企业未能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在多数茶叶企业看来,企业文化建设不仅需要投入,同时其也未能直接产生相关经济效益,因此,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涵和价值理念。事实上,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具体内涵,完善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从根本上影响茶叶企业经营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探究适合茶叶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2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客观要求分析

通过对当前茶叶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当前其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首先,对于企业来说,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是当前茶叶企业满足整个市场经营的客观需要,而想要有效开展这一工作,就必须充分注重将茶叶企业人力资源建设与企业经营相结合,因此,在茶叶企业开展人力资源工作时,其不仅需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才,更需要具备懂得市场管理和营销的专业人才,只有配备了完善的人才储备体系,才能够满足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此外,结合当前茶叶企业转型发展和整个行业发展的具体特点来看,都需要完善构建人力资源保障机制,目前很多茶叶企业都未能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制定了应有的人才管理工作思路和目标,因此,探索产业化和链条发展已经是很多茶企在转型发展环境下的具体需要,而针对这一发展趋势,就需要整个茶叶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融入这一系列要求,尤其是需要具备掌握专业经营理念和现代经营意识的人才,因此,必须及时构建人才储备机制,从而满足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客观需要。最后,对茶叶企业经营活动开展来说,必须认识到,随着当前先进人才和技术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人才矛盾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这一客观形式,茶叶企业需要从自身培养和完善人才招聘体系等一系列渠道拓展入手,完善茶叶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渠道,通过融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完善企业管理流程和激励机制,从而使得整个管理过程进一步流向化和机制化。可以说,人才机制建设是当前实现整个茶叶企业人力资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与完善性开展的必然要求,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必然使得整个茶叶企业能够从传统走向现代。

3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具体价值

在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必须充分注重其经营效益的获取,而实现其最大经营效益,就需要做好成本管理机制和市场经营理念的有效融入。当然,在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人力成本也是其重要的经营成本。通过效益较好的茶叶企业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之所以能够实现最大经营效益,重点在于有效完善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其人力的实质性管控,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发展效益的有效维护。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活动开展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通过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思路,其必然能够实现以下价值:首先,通过完善开展人力资源工作,能够为茶叶企业运行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成本管控,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最大化,为整个茶叶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储备能力,对于茶叶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是影响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完善的人才配备机制,直接影响到其长远发展。对于茶叶企业经营来说,如果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应有的人才队伍,当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完善的薪酬培训机制和激励计划,能够实现人力资源开展工作的最大化。其次,在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完善人力资源成本管控,也是满足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当前整个茶叶经营建设开展状况来看,其需要从多个视角来认知,人力资源供给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如何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就需要从企业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优化和创新来具体实施。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现代化机制建设过程中,通过优化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细化管控机制,必然能够将人力成本管理纳入到科学化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其最佳效果。最后,对于中小茶叶企业来说,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是整个企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茶叶企业经营转型发展过程中,想实现良好的生态效果,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也要有完善的工作氛围,如果茶叶企业具备了完善的人力资源工作范围和机制,那么其必然能够引导员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到整个管理过程中,而如果缺失了这一机制,那么将会大大影响到茶叶企业职工的心理幸福感和工作积极性。

4茶叶企业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思路

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其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想要发挥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充分做到:首先,要积极注重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的专业化与科学化把控,从而提升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的最佳效果。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因此做好战略规划,将其纳入到动态化管理体系内,其必然能够为整个茶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基础。最后,要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员工奖励机制相结合,通过丰富各项元素,从根本上提升茶叶企业职工自身工作技能和水平的实质性提升。茶叶企业要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自身管理相结合,尤其是对于茶叶企业经营发展过程来说,不仅要具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施及完善的管理理念,尤其是构建先进的企业内部管理理念,目前多数茶叶企业都是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中转变而来的,不管其具体的经营理念,还是管理模式都相对来说较为落后,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整个茶叶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想要实现最佳效果,就不能单独地对其持续开展,而是将其纳入到整体内部管理机制的体系之下,来具体实施。最后,茶叶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发展机制,通过优化人才队伍基本建设,实施精细化和集约化人才管理模式,从而在满足茶叶企业经营转型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具体需要,从根本上满足茶叶企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可以说,清晰完善的人才机制必然是整个茶叶企业实现人力资源成本管控工作价值的基础和关键。

5结语

人力资源是企业经营的核心,优化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展状况,提升其具体应用价值和具体内涵,才能从根本上发挥人力资源在茶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值与作用,尤其是随着当前茶叶企业经营效果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整个茶叶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探究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思路,就需要认知其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梦华.江苏金坛BH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68-73.

[2]张小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179-182.

[3]罗剑宏.交通建设工程项目实施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53-58.

[4]王国益.企业人力资源培训———论培训的理论、原则、问题及处理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4(21):56-59.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篇(3)

关键词:茶叶企业;法制建设;企业建设

企业是支撑国家市场经济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并且同国家制定的各项经济类法律制度都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性。现代企业如若想要在行业市场中发展得如鱼得水,就必须要对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权责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从根本上做到遵纪守法与有法必依,并懂得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然而,纵观我国当前绝大多数茶叶企业的经营现状来看,仍然在法制管理的建设上显得过于薄弱和落后,不仅大大影响了茶企的发展速度,同时还无法较好地跟上社会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脚步。基于此,针对我国茶叶企业的法制建设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改进,是笔者乃至所有茶叶行业工作者都需要去认真对待的一项任务。

1茶叶企业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法制意识相对淡薄

很多茶叶企业并不能够真正认识到自身在行业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从而无法很好地开展独立化的经营活动。很多茶企的经营者根本没有了解到承担法律责任的意义,经常会利用企业的名义来为其他人进行担保,从而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变成为了法庭上的被告一方,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赔偿。例如在重庆地区的某茶叶企业,由于其法人代表不了解担保法的法律制度,为了讲究朋友义气而对另一企业提供了80万余元的贷款担保,在被担保企业经营不善面临破产时,茶企也必须要连带承担高达38万元的担保责任,进而让企业一度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困难境地。

1.2违法生产与经营现象时有发生

一部分茶叶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账外给付或是收受回扣的情况,不仅严重扰乱了行业市场的经营秩序,同时还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风险。其中,一些企业严重违反了《产品质量法》,将一些劣质的茶叶流入到销售市场中,通过欺骗消费者的方式来为自己牟取暴利;还有部分茶企违反了《税务法》与《合同法》,利用制造虚假合同以及提供虚假利润数据的方法来偷税漏税,让国家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在建立内部管理制度时并不会优先考虑国家的相关政策,只是为了提高经济收益而一味地侵害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例如一些茶企的领导利用企业的公款来为自己购置房屋,将自己的亲属子女安置在企业的重要职位上等等。

2利用经济法律资源来推动茶叶企业的整体发展

2.1利用经济法来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

茶叶企业的经济水平才是其在行业中立足的根本保证,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应用经济法律资源,则可以让茶叶企业在行业中发展得更加顺风顺水。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茶叶企业为家族制管理模式,仍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封建管理体制,并没有与市场经济建立起应有的沟通渠道。很多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非常零散且混乱,尤其是在制定经营决策时会出现较强的随机性。另外,还有一些茶叶企业同当地的管理部门与合作伙伴保持的都是一种“交情”关系,经营者与内部员工之间总是“看面子”形式,这严重影响了企业规模的增长。基于此,在新形势下的茶叶企业如果想要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积极地改变这种经营局面,从自身的经营现状着手来建立起应有的法律意识,根据国家所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来不断完善企业的经营制度。除此之外,国内很多茶叶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金短缺现象,同时还承担着较重的税赋负担。在某些地区,政府在以各项缘由增加税费条目时,企业只能够照单全收,不懂得如何利用法律来有效地减免不必要的税收。基于此,茶叶企业应当进一步提升自身对经济法的研究与应用水平,聘请专业的会计与法律人员来深入领会金融法与税收法的具体落实内容。首先,茶叶企业要严格按照金融法中的法律条例来开展一系列的投资和融资活动;其次,企业管理者要进一步完善原有的会计制度,确保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最后,按照税务法中的相关原则,企业可以在遵守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合理化地行使自身的纳税人权益,根据税法中的“允许”和“不允许”、“应该”和“不应该”、“非不允许”和“非不应该”的诸多项目来制定出合理合法的纳税制度,从根本上保证茶叶企业的盈利空间不受到侵害。

2.2利用经济法来拓宽企业的国内市场

茶叶企业应当在保证自身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的前提下,严格按照知识产权法、合同法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来开展生产与经营活动。首先,由于茶叶企业经常性的会遇到诸如侵犯品牌设计、泄漏营销方案以及盗取生产工艺等侵权事件。因此,企业经营者应当建立一套可行性较高的制度方案,从内部开始加强管理和监控,在第一时间申请专利新产品或包装设计,经常性更新企业的防伪技术,责令所有内部员工都要严守商业秘密,同时结合当地政府与管理部门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例如,安溪某茶叶企业采用了数码防伪技术,并成立了专门的市场调查小组来对行业中的反伪现象进行搜集与打击,有效维护了企业的经营品牌;其次,合同法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责任违约以及货款收付等经营环节,茶叶企业在与其他企业或商家进行合作时应当全面了解对方的经济实力与信用情况,并且在合同内容中明确规定违约责任。如果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出现纠纷事件,合作双方可先进行谈判解决,如若和解不成就要及时向当地的经济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最后,由于茶叶是一种贸易性较强的直接泡饮商品,所以它的质量卫生水平一直都是消费者所最为关注的。如今,国内已经针对茶叶卫生质量的检验设定了明确的标准,只有无公害的茶叶才能够进入市场经销。为此,茶叶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全面掌握产品质量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确保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茶叶产品可以完全符合国家的质量卫生标准,并且还要积极地参与到由管理部门所举办的质量认证活动当中,让企业的客户群体能够在全面感受到茶道精神的同时,看到企业所表现出来的真挚诚意。

3进一步加快茶叶企业法制建设的推进速度

3.1从提高认识着手,重视茶叶企业的法制建设

首先,茶叶企业的领导者要快速提升对法制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与经营工作中;其次,企业经营者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对法制建设的重视程度,明确法制建设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性,同时将依法治企的经营方针详细落实到各个基层部门之中;再次,经营者要了解到法制建设工作的利与弊,并将这项工作当作是一项利己利民且政策性较强的长远任务来完成。并在此基础之上适当调整企业原有的发展规划和文化内涵。既要有长远目标,也要有短期计划,让茶叶企业可以在依法经营的理念下发展得越来越好。

3.2深化茶叶企业法制工作管理,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现代茶叶企业如果想要在行业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提高对法制管理工作的关注度,让企业的规章制度在法治理念的支持下建设得越来越完善,从根本上降低企业所面临的法律与经济风险。首先,企业要构建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只有在完成这一目标的基础上,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才能够出现大幅度的提升,让各项规章制度都能够落实到基层工作中。规章制度的内容包括合同资信的完善、经营数据的调查、签订、会签、审查、登记以及备案等方面的文本管理,确保企业考核制度的科学性;其次,完善成本管理体系。茶叶企业的经营者要尽快成立一个投标管理部门,让企业的所有经营决策都能够达到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标准,全面降低企业所应面对的经营风险;再次,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第一,茶企领导要明确合同的签订流程,将各个职责落实到个人头上,避免出现重大纠纷;第二,要经常性地开展有关合同管理的教育活动,让合同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签约需知与相关技巧,同时具备一定的法律保护意识;第三,提高合同管理的审查力度。茶企在合同管理中涉及到的重大合同种类主要有:企业并购合同、企业联营合同、独家合同以及技术改进与引进合同等。管理者应当将这些不同合同所涉及到的担保项目与利益影响项目排列出来,并制定出完善的管理与控制方案,确保企业的合法权益不会受到损害;最后,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让茶叶企业的知识产权与文化内涵不会受到侵扰,大幅度地提升茶企知识产权的整体价值。

3.3提升茶叶企业领导者的素质能力

茶叶企业的领导者是企业经营水平的核心保证,企业领军人物的经管能力与个人素质都是提高茶企盈利水平的基础条件。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领导者的行为选择和决策动向都与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企业的绩效水平与领域调整都需领导者的最终决定。基于此,如何能够让茶叶企业领导者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并在基层员工中发挥出应有的榜样作用。首先,茶企领导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与业务能力,争取让自己早日成为懂文化、讲礼貌、懂经营以及会管理的全能型人才;其次,领导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誉度和信用度,让所有基层员工都可以将其列为自己的学习榜样;再次,领导者应当加大对企业公关形象的维护力度,让所有员工都可以感受到企业制度的公平性与合理性;最后,茶企领导者要完善企业的激励制度,为企业员工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从根本上提高茶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归属感。

3.4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茶企的合法权益

茶叶企业在法制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为国家利益的维护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还从根本上保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创造出了更大的发展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茶叶企业一定能够在国家法律制度的保护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从而为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献上其应有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琳.充分合理利用经济法律资源,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6):124-127.

[2]薛冰.利用网络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3(6):28-29.

[3]唐伟,董晓红.加入WTO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3(3):69-72.

[4]王君仪.对解决企业法制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J].广东审计,2012(3):88-89.

[5]刘绍群,陈丽佳,吴贤奇.广东茶叶质量安全提升战略和支持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4(11):156-158.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篇(4)

论文摘要:黄冈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目前存在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主要就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经验总结。

茶叶是黄冈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已成为黄冈市当前效益农业的主要发展支柱产业。具有显著特色和地域优势的黄冈茶产业已成为黄冈市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增收,发展黄冈市茶叶经济已迫在眉睫。

一、黄冈市茶叶生产现状

1、黄冈市茶叶总规模大,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无霜期长,适合茶树生长。黄冈市产茶历史悠久,在唐代黄冈就有宫廷贡品茶,宋代朝廷在蕲州就设有专营茶叶的机构。改革开放以后,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叶经济,现在黄冈市七县二市一区均产茶叶,茶园面积共计30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人员达50余万人,茶叶总产量6500吨,总产值5亿元。今天,黄冈市正发展成为湖北乃至全国的主要茶叶生产区之一。

在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业生产体制下,黄冈市的茶叶产业资源被分配到从事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几千余家企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80%从事生产的茶叶企业,茶园面积在500亩以下,产值在10万元以下,有近一半面积的茶园在农户手中,从事加工的茶叶企业平均年生产能力在1000公斤以下,销售以个体户零售为主,经营分散,缺乏具有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茶叶企业。

2、黄冈市茶叶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

茶叶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入世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黄冈市茶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部分地方实行“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农户”的管理运作模式,发展壮大了一批茶叶企业,使他们生产的茶叶占据了黄冈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主导着黄冈市高档茶叶的生产消费市场。尽管如此,黄冈茶叶企业的发展仍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80%以上的茶叶企业的生产销售人员是以农村务农的农民为主,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缺乏技术骨干,难以接触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管理粗放,产品技术含量低,故导致黄冈茶叶在低附加值产业链上徘徊。

3、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提高产品知名度

自改革开放以来,黄冈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黄冈市名优茶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在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农产品评比中,黄冈市茶叶获得2个金奖,3个银奖,在第五届“中荣杯”和第三届“中荣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有2只茶获特等奖,5只茶获一等奖。在实施名牌产品战略的带动下,名优茶生产始终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名优茶已成为黄冈茶农增收的主要来源,从而也终结了黄冈茶叶“有茶无名”的历史。

4、扶持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显突出。近年来,黄冈市重点培育了一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引资等多元化方式建立茶叶生产基地和茶叶加工厂,引进国内先进的清洁化、标准化茶叶生产加工线,从而实现了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和加工标准化,初步形成茶叶产业化格局,提高了茶叶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了在黄冈茶农中普遍存在的“户户冒烟,家家炒茶,分散经营”的小作坊现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近几年黄冈茶叶生产虽然发展较快,但由于茶园分散在农户手中经营管理,导致规模化程度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之间已初步建立了松散的利益共同体,但联合的紧密度不够,辐射带动能力仍较弱,各企业在价格上的无序竞争普遍存在。

2、茶叶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小茶叶加工企业为了一已私利,相互杀价,质价不符,以次充好,冒牌茶叶等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黄冈茶叶中尤以英山云雾茶最为著名,而市场上假冒的英山云雾茶更是比比皆是,使消费者很难辨别真伪,严重扰乱了黄冈茶叶市场竞争秩序,影响了黄冈茶叶的声誉。

3、茶叶产品品牌化意识差,良种茶园比例小

黄冈茶叶尽管在几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近几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均获得过好的奖项,但产品的产业化程度低,品牌知名度低,茶叶加工中标准化意识差,无标生产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分散的茶园管理和小作坊茶叶加工方式,导致技术推广普及率低,获得“中茶杯”特等奖的茶叶藏在深闺,没有形成更好的经济效益,真可谓“好酒也怕巷子深”。同时黄冈市现有的投产茶园和近几年新植的茶园仍以群体品种为主,没有引进良种和当家品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茶叶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对策

针对黄冈茶叶生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特制订出可持续发展对策,主要有如下几点:

1、扶强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

黄冈茶叶生产主要是农户分散经营,家家炒茶,户户卖茶,生产规模小,成本高,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社会服务化程度低,新技术、新成果推广普及进度缓慢。同时以茶农个体为主参与市场流通,由于信息不灵而导致产销脱节,茶农承担风险大。所以全市茶农应在自愿的基础上搞好联合,鼓励企业承包,租赁茶园,扩大规模,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广大茶农就会在这种联合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2、搞好“双培”工作,提高科技素质

面对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管理的局面,要根据茶叶分散经营实际和生产季节性强、周期性长的特点,对基层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培训,对茶农采取课堂讲授与田间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全面提高业务干部和茶农的科技素质。通过技术培训,使黄冈辖区内的英山县、麻城市、浠水县、武穴市等重点产茶县市基本达到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从而促进茶园管理和茶叶加工水平不断提高。

3、依托科技优势,走院企合作之路,发挥品牌效益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篇(5)

食品安全——立足未来市场的根基

此次茶叶农药残留事件绝不出于偶然,在这问题上中国茶企历来屡遭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这也说明了我们与发达国家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从法律制度与情理上讲,这次事件中茶企与行业协会的辩解有着国家标准为依据,辩解理由无疑是成立的,但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其他行业的以往经历来看,消费者无疑会选择更高要求的标准。对此,近日有关部门也开始重新修订有关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这些都对茶企的食品安全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旦新的国家标准出台,在中国市场销售茶叶也就如同现在的茶叶出口,茶企的产品在技术上能否跟进而达到新标准的要求就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茶企如何改变现存的不利因素,就是考量茶企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标准的真实能力,目前存在的生产源头问题茶企如何改变?一方面,中国有许多种植年代久远的茶山,早期中国没有什么低毒和无毒农药的说法,这些茶山的土壤受到过剧毒农药的破坏,难以消除土壤中的剧毒农药残留;另一方面,目前我们茶农在使用的低毒和无毒农药,大都不符合发达国家的标准要求,如出口日本的茶叶,用我们国产的低毒或无毒农药,在出口商检时就难以过关。当新的国家标准出台后,只能满足现行标准要求的茶叶恐就难以在国内市场销售了。

世界大同——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看齐

在如今的一些发达国家,市场监管的法律制度严明,以开茶叶店为例,食品安全和价格体系都是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严格监控。在申报营业执照的时候,卖什么茶叶?茶叶的食品安全等级是否具有相关认证?茶叶的销售价格上限多少?这些都属于申报的基本项目,只有符合政府规定的要求才能获得执照。在店铺开张后还得按时申报自检情况和接受主管部门的专项检查。

未来的中国茶叶市场也一样制度严明和管理有序,中国茶企要面对政府主管部门的严密监管,如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否达标,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否在制度的允许范围内,要适应这样管理规范的市场就得在多方面改变现状,这对于习惯了放任经营的中国茶企来说就显得不尽容易了。

巨头出现——小微茶企大量在垄断下死去

号称七万茶企的中国茶叶行业,实际上是以小微企业为主体形成的,堪称中型企业的茶企都已凤毛麟角,因此现今的茶企更多的是茶农卖茶。随着国家标准的门槛提高,对茶叶产品的要求也就随着提高,使得许多小微茶企无力应对技术改造所带来的高额投入,以及规范化市场管理对市场终端的高标准要求,小微茶企必将出现大量死去,或接受兼并成为大茶企的原材料提供商,沿袭了数百年的“产供销一条龙”茶企运营模式时代宣告结束。在这样的竞争与发展中,拥有人才与管理优势的茶企得以快速壮大,行业垄断巨头出现。

大量的小微茶企死去,少数茶企垄断区域市场乃至全国市场是未来的必然,在不断的行业洗牌中如何选择,这就考量着现在的小微茶企经营者的智慧。

与时俱进——茶叶新业态大量涌现

虽然市场有对传统茶叶产品的需求,但任何产品的市场需求都有量的饱和,中国茶叶产品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新产品的开发、茶叶的深度加工、产品形态的创新等等,都是茶企通过差异化获得更大市场空间的关键。近年来的袋泡茶、茶饮料、功能茶在市场风起云涌,“立顿”、“康师傅”、“碧生源”、“香飘飘”等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就是典型的案例。在未来的茶叶市场,茶叶新产品的不断推出,茶企通过茶叶深度加工实现利润的高速递增。在产品创新上也逐步实现迎合商超的需要。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中国茶企面临的一道难题,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意识、人才、资本都给中国茶企铸就一道道壁垒,茶农卖茶的模式注定让茶企难以成就大业,合作兼并,整合资源是未来发展的必经过程,要改变茶企的小微面貌就得在传统意识上、在商业模式上有所创新。源于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需求,未来茶叶新产品和新业态将大量涌现。

未来的茶叶超市出现使绝大多数茶叶店被洗牌出局,茶叶超市里销售着国内外各地的不同品种茶叶,不仅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各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大型茶叶超市还带来了资金雄厚的独特优势,使茶叶价格实现最大限度的降低。

网上茶叶商城的出现使兴起时间不长的茶叶网商们难以抵挡,网店的流量竞争使得经营者不得不加大广告投入,网店经营成本逐年快速递增,而网民的网上购物习惯趋向可供多种选择的网上大商城,产品单一的茶叶网店在与茶叶商城的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网上茶叶商城占据行业电子商务的制高点。

新型社区茶叶便利店建成庞大终端网络,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网络终端区域拦截的社区茶叶便利店,是网商的线下延伸触角,以最便捷的体验营销笼络了辐射范围内的消费者,使得这种社区茶叶便利店在行业内有了话语权。

跨行业资源整合形成全新终端渠道。如茶叶产品进入中石油、中石化的便利店,进入连锁建材市场、新华书店、烟草连锁等跨行业终端。多渠道销售格局的出现,是以不同渠道的消费者需求为前提,如中石化、中石油加油站便利店里卖的是提神茶,而建材市场里可能卖的可抗甲醇的功能茶等,这些新渠道的利用将带来茶叶产品的革命性改变。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篇(6)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模式 茶叶企业 海南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整个世界出现了明显的国际化和一体化。与此同时,用户需求则愈加突出个性化,从而导致不确定性增加。茶叶产品具有明显的区域化与个性化特征,这使得企业很容易忽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得茶叶行业不得不融入整个全球化市场。一方面,茶叶企业可以通过用网络技术进行调研、销售产品。另一方面,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获得各地产品信息,找到合适的产品。网络使得消费者和产品供应商的距离缩短了,这就使茶叶企业面临新的运作模式的选择问题。本文基于现代管理技术手段探讨了茶叶产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一、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起源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大多数的生产商主要强调的运营策略是通过大批量生产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这样产品和工艺的柔性化程度都较低,新产品的开发较慢而且只能依靠自身的技术和能力。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产资源计划概念的引入,经理们意识到了WIP(制品库存)对生产成本、质量、新产品开发和交货期产生的重大影响。生产商开始寻求借助于新型物资管理理念来提高公司自身的效益。20世纪80年代,全球激烈的竞争迫使跨国公司以更灵活的经营模式提供成本低、质量高且性能可靠的产品。生产商们利用JIT(准时生产)管理和其他管理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在这种快节奏的JIT生产环境下,生产商们开始认识到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潜在好处和重要性,于是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变为尝试与供货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运输和物流专家又将物资管理的概念扩展为包含物资分配和运输的功能,这样就生出一体化物流这一概念,也叫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变革一直持续至20世纪90年代,因为各公司将物资管理延伸至在价值链中融入战略供应商和物流的功能。供应商的功效被扩展为同时将成本和质量考虑在内的更复杂的结合体。生产商们并不是简单地重复一些无附加值的行为,如验收检查,他们通过仅从那些合格且经过认证的供应商那里采购以达到对供应商的质量进行控制的目的。之后许多生产商和零售商又将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扩展为提高整个价值链的效率。现在,生产商普遍会对供应商的能力和技术水平进行考察,看其能否支持新产品开发,而不必进行物资的验收检查。

二、海南茶叶发展状况

2008年12月25日至27日的第二届海南茶事拍卖活动上,白沙毛尖茶以每公斤2.05万元成交,岭头茶场的一品红功夫红茶也拍出每公斤2万元的高价,品香园五指山苦丁茶的成交价格每公斤1.8万元。海南茶被誉为“华夏第一早春茶”,已远销欧、美、东南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茶商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产茶叶,作为全国唯一可以四季采茶的地区,其早春茶要比内地产茶区提早上市2个月左右,季节优势十分明显。2008年1月至4月,海南口岸共有15批379.76吨价值58.97万美元的茶叶顺利出口到俄罗斯,出口的品种主要有绿茶、普洱茶等。目前,俄罗斯已成为海南茶叶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其批次、重量、货值分别占海南茶叶总出口的88.24%、98.24%和92.21%。

海南茶叶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明代正德六年《琼台志・土产》中就有海南早期茶事的记载。当地黎族同胞很早就有采集野茶治病的习惯,水满茶便是其代表,早在清代就被定为贡品。

海南茶叶大力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国家在海南建立红茶出口的全国主要货源基地。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掀起了种茶的高潮,至1993年全省拥有大小茶场50多个,其中国营农垦种茶农场就有37个。茶园面积12万亩,年产干茶8000多吨。海南农垦占海南全省四分之一土地,拥有全国最大的橡胶基地,而茶叶一度是海南农垦第一大非胶产业,从事茶叶生产的农垦职工有两万多人。农垦南海茶场、五指山茶场的规模曾分列全国第五、第十位。五指山茶场已有两人取得了由中国茶叶学会认证的高级评茶师资格。南海茶场有两名采茶能手先后荣获部级劳动模范称号。海南“胶茶人工生态群落”种植模式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位于定安黄竹镇的南海茶场,曾是新中国五大茶场之一,生产规模在国内名列前茅,年均出口量5000多吨。这里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出产“远洋”牌红茶,远销世界各地,为新中国换取了珍贵的外汇。上世纪70年代,该农场生产的拳头产品“远洋”牌CTC红碎茶,先后荣获国家商业部、农业部、广东省、海南省优质产品奖。产品出口量占总产量的90%,远销美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利比亚、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1981―1995年,农场为国家创汇2400万美元,仅1989年就提供出口1350吨,创汇233万美元。上世纪90年代的外贸体制改革成为海南茶业的分水岭。

海南省国营白沙农场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种植茶叶。白沙茶叶产业发展几起几落,种植初期迅速发展达到1200多亩,之后又回落到600多亩;80年代中期发展最快,开采茶园面积达到5600多亩,年产干毛茶280多吨,这一时期是白沙农场茶叶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白沙绿茶曾经在当时广东农垦举办的茶叶评比中荣获7次第一名;进入90年代后,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茶园的改造和更新种植,大量的茶园开始老化,茶叶品质越来越差,产量越来越低,企业效益下滑,茶农收入降低。

三、海南茶叶产业供应链的构建

1、紧密联系价值链各个环节,促使价值链升值

对茶叶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最终诉求是希望提高效率,供应链伴随着各环节中价值的提升,以获得更高的利润。通过“龙头”企业将茶业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把茶农与市场联结起来,实现生产者与经营者、经营者与销售商联结为“风险共担,利润共享,利益相关”的共同体,是改变“生产者与经营者、经营者与销售商的利益关系分离,市场开拓能力不足,产业效益低下,茶农利益受损,企业负担越来越重”状况的必由之路。

2、加强信息管理,保证信息流通顺畅

茶叶供应链之间的信息沟通是供应链管理其他各项活动顺利实施的基础。茶叶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必须以先进的信息与沟通技术(简称ICT)为基础,并能使各个节点成员的信息在供应链中及时得以传递。

海南现有的信息链集成效果差,功能不足,导致系统的响应时间长,需要重新对信息网络进行整合,提高信息链的运做效率。因而要充分采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建立第三方信息流中心。这样,可以达到使消费者了解原料生产信息的目的,尽量减少供应链中信息的扭曲与时滞。第三方信息流,就是考虑到产业供应链中信息管理的复杂性,借助于企业物流外包的成功经验,提出第三方信息流的思想,以区域或行业为主,组建为本区域或行业服务的第三方实体,为其他方提供供应服务。通过协调单位之间的信息流获取方法和提供信息流的支持服务,把企业的信息流业务外包给专门的信息流管理部门来承担,特别是一些信誉卓著的电子商务公司。在产业供应链的管理中,借助于第三方信息流是一种先进的策略,有利于第三方信息流公司建立统一的产业供应链管理模型。第三方信息流系统提供一种集成式的信息流运行模式,它为地区特色产业供应链企业提供统一的信息化方案的解决思路,通过专业化的管理信息服务部门向多条供应链提供信息流服务,降低自己的运作成本,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降低成本。

3、完善物流配套设施,降低茶叶供应链运行成本

物流是实现产品从生产者手中到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转移过程,一般包括储存、运输、配送三个主要环节,通过建立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现代物流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可以极大地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货畅其流”。物流是供应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由于茶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茶苗繁育、茶叶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消费过程中,对鲜叶和成品的保鲜、冷藏、包装等技术要求较高,势必要求物流系统方便快捷、体系完备。

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物流业的发展,根据茶叶生产和销售情况,制定一个有关茶叶物流的发展规划,确定物流企业设立的条件和准入政策,同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发展做出统筹规划。由政府牵头,建立茶叶物流协会,组织制定行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规范物流企业行为,防止和制裁物流企业的出轨行为,防止各企业间的恶性竟争,促进海南物流有序发展。此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在专业化服务的条件下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又可以使卖方企业或买方企业集中人力和物力搞好本企业的业务。

4、发展电子商务模式,占领终端市场

零售终端市场是茶叶产品供应链利润率最高的环节,而海南省的茶叶企业由于管理模式、资源、经验等方面的原因,将这一环节让位给中间商,这在过去云南省的茶叶发展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当环境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如果还采用这种模式,就难以实现行业做大做强的目的。电子商务是最近发展起来的特别有利于中小型企业拓展市场的工具,在茶叶行业中,可以占领利润率最高的零售环节。

5、营造良性竞争机制

海南茶叶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及供应链管理的顺利实施,迫切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营造良性的竞争机制,激励社会资源朝着正确的方向流动。一方面,这些政策和法规应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实现科学高效的资源配置,尤其是在跨地区的物流体系培育方面,需要建设一体化的政府宏观管理运行机制,改变茶叶生产、加工、内销、外贸、金融等分割管理的局面,打破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使茶产品可以自由流动,营造供应链之间良性竞争的平台。另一方面,应积极发挥政府弥补市场机制不足的作用,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创建一种鼓励低成本、高质量服务、高效率经营的机制,建立健全茶叶市场和质量监测体系,实现利益分配上的公正性和茶叶供应链管理的最优化。

(注:项目基金:本文获得海大大学研究生创新平台及海南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张悟移、马士华:云南茶叶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构建[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11).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篇(7)

一、发展新机遇

(一)凤庆具有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优势

2011年3月,凤庆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凤庆县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全县“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定位是:把凤庆打造成全国茶叶大县、全国核桃大县、全省绿色经济强县、全省教育强县。由此可见,茶叶作为凤庆县的第一产业的地位没有改变。《规划》要求打造全国茶叶大县,要依托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围绕振兴“滇红”历史文化品牌做强茶叶产业,按照“基地建设优质化、生产管理标准化、品牌质量绿色无公害化”的要求,把凤庆茶叶产品打造成“临沧公众品牌、全省引领品牌、中国标杆品牌、世界知名品牌”,把凤庆县打造成全国茶叶大县。茶叶种植加工基地建设被列为四大基地建设之首,要求围绕建设“全国茶叶大县”的目标,依托全县30万亩茶叶基地,通过低产茶园改造和标准化基地建设,使年茶叶产量达到2.5万吨。树立大产区、大产业思想,坚持走“企业+基地+商会+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企业打市场、政府做品牌、协会搞服务、商会定规范、农户做基地,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实力强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集群,把凤庆建设成为全国茶叶种植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

(二)凤庆具有生产加工茶叶的悠久历史

从距今3200多年的锦绣茶祖到鲁史古镇的茶马古道,见证了凤庆茶叶悠久的历史,“世界滇红之乡”的美誉彰显其曾经的辉煌,同时,孕育了凤庆茶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茶叶成为百年来凤庆县百姓稳定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近年来,茶叶市场波动强烈,茶叶产业经受了所未有的考验。凤庆茶叶产业在经受考验中面积、产量、加工企业、从业人员稳中有升。全县8万多户农户近38万人从事茶叶种植,2011年茶叶种植面积达301079亩(其中可采摘面积263834亩,高优茶园101928亩),同比增长2.3%;产量达20078吨,同比增长10.9%。有35户茶叶精制加工企业,近3万吨的年加工能力及数千人的生产加工从业人员,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使得茶叶产业在凤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毋庸置疑。

(三)凤庆具有建设全国一流茶叶大县的基本条件

长期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培养下,凤庆茶叶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一是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始终坚持突出重点、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成精品的原则,坚定发展茶叶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强化基地建设工作,改造低产茶园。全县30多万亩的茶园中,2万多亩获得国际有机茶认证。二是龙头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实力有所增强。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大对茶叶企业的扶持、培养和引进。三是茶业品牌打造效果明显。滇红集团的“凤牌”、“王子冠”分别获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称号,其产品涵盖8大类近200个品种。凤庆所生产的茶叶产品绝大部分为红茶,与国际茶饮最接近,年直接出口500余吨,间接出口达3000余吨。四是茶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始终把茶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提高凤庆茶业品牌知名度。

(四)凤庆茶叶具有较大的效益增收空间

茶叶产业曾经一度为全县的主要经济来源,支撑着全县的财政收入,在茶叶产业历史的多次波动中,久经考验而不衰,时至今日,仍然是我县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部分茶农年茶业收入达5至6万元,好年景甚至达10多万元。特别是凤庆的茶业品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良好的声誉。但是,茶叶虽然全国排名第三,产值却只排名第五,说明凤庆的茶叶产业存在着较大的增收空间。同时,间接出口达直接出口的6倍之多,也说明茶叶产业增收有巨大潜力可挖。

二、凤庆茶叶产业面临的困难

(一)竞争带来的困难

受茶叶市场持续下滑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来,凤庆茶叶产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遇到了空前的困难,其中,同业竞争带来的困难尤为突出。一方面是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红茶是国际茶饮的主流,印度和斯里兰卡均以红茶出口为主,均为茶叶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政府重视,起步较早,行业管理健全,市场规范发达,这些都是我们不可比的优势,出口销售竞争形势严峻;就国内市场竞争而言,则面临着人工成本高,运输成本大的两大主要压力。首先是人工成本高。凤庆是典型的山区,出门就是山,茶园都是建在陡峭不平的山坡上,无法实现机械种植和采摘,必须全靠人力手工完成,且采摘下树的鲜叶入厂加工,还要经过崎岖山道和乡间小路的搬运,耗费人力太多,降低“第一车间”成本的难度较大。就是采茶能手,日均也只能完成50公斤左右的鲜叶采摘,按近三年的均价2.5元/公斤计算,也只有125元的毛收入,剔除种植管理和运输费用,收益十分有限,茶农种植、管理茶园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其次是凤庆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茶叶品质虽好,但单产和精制加工能力均赶不上内地其他茶叶产区,再加上交通运输手段落后,仅能以卡车进行陆路运输,运输成本居高不下,持续攀升,不断挤压茶叶产业的利润空间,致使凤庆茶叶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十分脆弱,茶叶产业几乎是在保本点上运营。

(二)行业不规范带来的困难

首先是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无序竞争情况突出。由于准入门槛低,当前凤庆县茶叶市场上存在着鱼龙混杂的局面,除了几家正规生产厂家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小作坊、小商贩等,这些小企业利用低成本、低价格、简陋粗放的经营模式,吸纳初级原料,从一定程度上困扰了规模以上龙头企业的正常经营,扰乱了市场的有序竞争,导致茶叶企业小的大不了、大的强不了的不良局面,影响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是品牌保护意识淡薄。生产技术落后的小作坊、小企业,甚至是小商贩,用初级的加工工艺和手段,均以“凤庆滇红”的名义向外界输送自己的劣质产品,利用以次充优、鱼目混珠的办法,来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滇红”这个品牌,也损害了广大茶农的利益。

第三是自律机制不健全。茶叶产业没有严谨的管理体系,没有规范有力的行业自律标准,监督机制跟不上。在种植采摘环节,从基地建设标准到茶树品种优选,从农药化肥管控到春、夏、秋茶鲜叶下树,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基本标准,茶叶级别管理混杂。在生产加工环节,从初制到精制,没有统一完备的技术指标体系,也没有明确的管理机构。规范的高质量茶叶加工企业和为数不少的低水平农户自制茶共存,茶叶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和统一,也就不能形成全县统一的价格联盟管制,市场受到影响,整体效益受到伤害。

第四是茶叶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凤庆县茶园遍及全县13个乡镇,面积大,产量高,但分布广,多为农户分散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资本、科技等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合理价格机制的形成。加之行业自律约束能力差,鲜叶价格竞争无序,波动不仅在各年份之间较大,就是在一个年度内也较大。2011年春茶开称时,最好的鲜叶价格达每公斤50.00元,而4月22日,笔者深入安史村、后丰村调研时,普通鲜叶价格就降到了每公斤2.4~3.00元,仅7天以后的4月29日,笔者再次深入安史村时,则降到了每公斤1.5元左右。“茶贱伤农”的事时有发生,严重挫伤茶农的积极性,导致茶叶产业发展缓慢。

(三)企业发展能力不足的困难

第一是茶叶生产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部分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家族式”管理为主,有活就干,无活就歇,有利就做,无利就停,既做简单加工,也做原料买卖,既不像企业,也不像商人,没有专业的营销管理队伍和完善的营销网络,经营粗放。二是缺乏科学的长远规划,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完整,难以与银行信贷投放所需要的财务信息要求对接,因而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三是多数企业经营规模小、信誉差,产权不明晰,土地使用证不落实,抵押、质押担保难以落实,融资渠道狭窄,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做大做强的基础薄弱。

第二是部分茶叶企业历史包袱沉重。有的茶叶生产企业由于2007年的“普洱茶风波”,造成了大规模高价格收购原料,紧接着又遇茶价暴跌,导致高价原料库存巨大,库存价值大幅缩水,严重挤占了企业的大部分流动资金,严重制约了这部分企业的再生产能力。

三、进一步抓好茶业生产的几点建议

茶叶在凤庆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一项事关凤庆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当前,确保凤庆茶叶产业稳定健康发展,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压力空前,必须把它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民生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抓好茶叶产业的发展工作。

一是着力提质增效。要重点围绕有机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造、高优生态茶园管理三个环节,进一步提升优质、高效茶园的比例,逐步减少低产、低质、低效茶园的比例,为茶业生产提供大量优质原料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引导茶农积极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走规模化、合作化经营之路,变现在的散户经营为“公司+基地+学会+茶农”的经营模式,利益绑定,齐谋共利,充分发挥公司抓营销,基地抓品质,协会抓规范,茶农抓生产,协作出效益的作用。

二是调优茶业产品结构。首先要依托“滇红”这张名片,恢复和拓展红茶这一当家品牌,把好的原料做好、做精,树立品牌形象,以优质优价引领高端市场。其次是要结合凤庆是茶叶大县的实际,加大新产品开发,不断调整优化茶叶产品结构,拓展更多消费者阶层。

三是扶好龙头企业。从规范茶叶产业入手,加大茶叶市场监管力度,扶好龙头企业,淘汰落后企业,取缔非法劣质加工作坊,加强市场监管,严格茶叶生产企业市场准入的审核,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确保茶叶加工环节健康规范,确保凤庆茶叶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