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地下水调查方法

地下水调查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7 17:34:27

地下水调查方法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1)

关键词:空间数据库 数字化属性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By application of the relevant technical data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eology database (property) access and composition and processes, such as building a database to explore the spatial database application mapgis establish key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he proposed solution.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 spatial database digital properties

MPAGIS是集当代先进的图形、图像、地质、地理、遥感、测绘、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为一体的高效大型中文智能GIS软件系统,用途十分广泛,特别是利用GIS创建的空间图形数据库是进行其它地质研究的基础,可为下一步进行国家基础建设及有关预测规划提供多源专业图层及空间信息数据。本文以广西刁江流域相关地质工作进行的一些研究情况为例,通过在数据库建设中数据(属性)的获取和组成及建库流程等相关技术应用,探讨了以MAPGIS建立岩溶地下水调查与地质环境整治示范空间数据库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1 项目概况

1.1 基本情况

广西刁江流域地下水调查与环境地质综合整治示范属西南岩溶地区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项目的工作内容,为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地质调查项目。地质学专业空间数据库,是该示范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

1.2空间数据库成果要求

广西典型地区岩溶地下水调查与地质环境整治示范刁江流域空间数据库按总体设计需建设15个1:5万图幅。其中每个图幅所涉及的数据包括:

(1)地理坐标系(以度为单位)及高斯投影(北京椭球参数)的MAPGIS文件。

(2)元文件,包括自检互检表及各图幅图层建设情况。

(3)必要的说明性文件,包括建库过程及修改字段的说明。

(4)数据库文字报告。

2 工作方法及流程

2.1 原始资料概况

(1)资料来源:项目建设数据库所使用的基础数据源依据1:5万地理图;1:20万地质图中的基础地理及地质数据进行相关数字化;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专业数据源主要采用本次野外的现状调查成果及收集了一些资料进行相关数字化。数据库以反映水文地质、生态环境地质基础特征为重点,对具有时间特性的动态可变数据信息也记录其时间特性。

(2)本次完成的图幅覆盖了广西刁江流域岩溶石山区,其分布情况见图2―2―1。

图2―2―11: 5万图幅名称

(3)资料整理情况: 1:5万地理图、1:20万地质图均为通过部级验收并已出版的图件资料。数字化录入后均进行误差校正。对其内部属性进行修编完善达到建库目的。建库时主要引用本次岩溶地质、水文地质与生态环境地质的野外调查原始数据进行数字化输入。

2.2 工作方法及流程

(1)地理底图

地理图层直接对已出版的1:5地理图进行数字化录入与修编。见地理图工作流程图(图2―2―2)。

图2―2―2地理图工作流程图

(2)基础地质

以已出版1:20万广西地质图为基础,并参照1:20万综合水文地质图和1:5万实际材料图;再根据省区实际情况对岩层数据进行录入与修编,建立地质图层。在力求反映地质构造的前提下,完善相关属性。其中地质图中水域面以1:5万地理图为准,为保证地质界线中断层接触与断层线的完全套合,以及地质图层中水体接触界线与地理图中水域面的完全套合,将地质界线、断层线、水域线添加在一起,形成总图层,柘朴检查,将多余悬挂线段删除,然后,地层界线、断层线、水域线均从总图层中提取,柘朴重建,完善属性。见地质图工作流程图(图2―2―3)。

(3)专业图层

根据现有资料进行录入汇编,专业分层,数字化成图,并完善其属性及外挂属性表。其中以本次野外调查资料为主,辅以1:20万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对于与地下水资源、环境地质评价相关图层,均与本次调查成果相对应,做到空间数据库与调查成果报告的统一。见专业图层工作流程图(图2―2―4)。

2.3 专业图层划分

按照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下发的《西南岩溶区1:5万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结构及GIS技术要求》,结合刁江流域具体情况进行专业分层,本空间数据库专业分层见表2―2―1。

2.4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广西典型地区岩溶地下水调查与地质环境整治示范刁江流域空间数据库共涉及1:5万图幅有15个,各图幅完成情况见表2―2―2。

2.5 质量监控

严格按照建设数据库质量检查要求进行检查,遵照本单位的质量认证体系,严格做到自检、互检及项目负责的抽查,并定期作阶段性检查。

图2―2―3地质图工作流程图

图2―2―4专业图层工作流程图

专业图层划分总表

表2―2―1

图幅完成情况简表

表2―2―2

3 数据质量评述

3.1 数字化图形质量

本次空间数据库建设,数据录入主要采用扫描录入及单点坐标直接录入。对于本次调查研究成果,调查点的空间位置录入均由GPS采集到的数据直接输入,投影转换到所需的坐标系,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无误,录入数据还经过严格的校核。地下水资源评价及环境地质评价分区界线在计算机中直接勾绘,涉及与基础图层有公共界线的,直接从基础图层中提取,保证数据库中各图层空间数据的套合。对于图件的录入,在保证原图件质量的前提下,在数字化过程中,保证数字化图件与原图件的重合精度,完全能符合项目办提出的相关要求。误差校正保证了每幅图校正点数不得少于16个点,并根据图面质量实际情况,增加校证控制点。为保证图件与实际的吻合性,参考1:20万地质图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质数据进行局部修编,以满足图层之间的套合精度。

3.2 属性(或卡片)质量

本次对空间属性输入经过了数据录入人员根据原始记录的录入,自检、互检及阶段性检查,再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校核,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3.3 属性数据库质量

属性录入进行逐点进行录入,并对已录入的点进行标记,确保数据录入的完整性。检查时主要根据图元编号进行查询,做到图元与原始数据的对应性。最终将属性数据库导出,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校核,保证数据录入质量。根据本次空间数据库技术负责抽查及阶段性检查结果,数据质量可靠。

4 结束语

4.1 取得主要成果

(1)对广西典型地区岩溶地下水调查与地质环境整治示范刁江流域数据进行了数据库入库工作,为全面分析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工作区水资源评价提供了可视化信息,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进行数据交流提供了便利。

(2)通过对野外记录卡片建库工作,对野外资料进行数字化管理。为今后野外原始资料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3)通过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的空间数据入库,为探讨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评价模型打下基础。

(4)广西典型地区岩溶地下水调查与地质环境整治示范刁江流域空间数据库的数据主要来自本次野外调查,保证了数据库的准确性和精确度,使专业数据更具有实际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MAPGIS6.X地理信息系统使用教程》 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2]《西南岩溶区1:5万地下水与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结构及GIS技术要求》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作者简介: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2)

关键词: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探讨

一、普查任务及主要内容

(1)全面查清我国江河湖泊的基本情况;(2)全面查清我国水利工程基本情况;(3)查清我国经济社会用水状况;(4)全面查清我国河流湖泊开发治理保护情况;(5)查清我国水土保持情况;(6)查清我国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内容包括: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经济社会用水调查、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灌区专项普查、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共8个方面。

二、普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全国水利普查统一安排,先开展水利普查工作,模拟实施了水利普查的全过程,检验了水利普查方案的可行性、技术路线的正确性和普查指标的科学性,同时在试点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1)河湖基本情况普查

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是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经济社会用水调查、灌区专项普查、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的基础。普查时,由国务院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数据影像资料内业提取河流、湖泊清查参考影像图及初步名录,流域和省级普查机构进行核对,形成河湖名录及编码,并填写清查表、普查表和汇总表。通过水利普查试点发现,按照“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交互合作方式”沟通周期较长,极易导致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工作滞后,进而影响整体普查进度。

2)水土保持情况普查

该次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主要包括水土流失、侵蚀沟道、水土保持措施三项内容。其中水土流失普查按照分层抽样方式确定75846个野外调查单元,对每个野外调查单元,需现场调查土地利用、植被、水土保持措施等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素状况,由县级普查机构在外业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填报。侵蚀沟道普查时,由省级普查机构按照遥感影像提取侵蚀沟道相关指标,并绘制侵蚀沟道分布图,县级普查机构依据分布图进行野外复核并填写普查表。根据水利普查试点实际情况,部分野外调查单位实际地理位置偏僻,受自然条件限制,调查时普查人员无法到达实际位置,普查成果无法标绘或复核。

3)经济社会用水调查

该次经济社会用水调查主要调查河道外用水情况,分为居民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环境用水三大类。数据获取方式以县级行政区为普查单元,采取对规模以上用水户用水量进行逐个调查,规模以下用水户用水量通过典型调查结合相关成果推算获得。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用水户数量巨大,并且规模以上用水户水量计量设施尚未普及、相当部分用水户根本没有计量设施,导致台账建立困难、用水量难以精确统计、仅凭推算误差较大。对于规模以下典型用水户,调查成果是汇总阶段成果平衡分析的基础,对计算分析各行业用水指标至关重要。在计量设施尚未完备的情况下,要紧密结合当地各行业实际情况,选取时技术性较强。由于部分企业认为用水量调查触及自身利益,不能积极配合用水调查工作,导致调查工作难度加大,用水量数据获取困难。

4)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

本次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中机电供水井、矿泉水井、地热水井和地下水水源地采取逐井实地普查并填报清查表、台帐表和普查表的普查方式,民用井需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村级行政区为单元填报清查表和普查表。我国机电井数量巨大,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多则数以万计,并且机电井数量多、密度大,填报过程中仅仅依靠“名称”、“详细位置”等有限信息很难确定实际位置。对于矿泉水井、地热水井和地下水水源地等普查项目,部分指标对于普查项目具有重要意义,却未进行普查。没有建井而自流的矿泉、地热泉作为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而本次普查也未包括相关内容。

5)建立台帐

根据经济社会用水调查、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需要,相应调查对象需建立取用水台账。台账建立前,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各类普查对象按照在地原则进行地毯式清查,填写清查表,形成清查名录。根据清查名录,选取规模以上的全部企事业单位用水户用水量、万亩以上灌区用水量、河湖(水库)取水口取水量、地表水水源地供水量、河湖排污口废污水排放量,以及机电供水井、矿泉水井、地热水井、地下水水源地取水井取水量等动态指标建立台账,规模以下通过分析推算或选取典型用水户调查等方法获得取用水数据。按照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总体进度安排,取用水台帐采用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的全年数据。因台账建立前需进行大量清查工作,若按照全国统一时间2011年1月1日才开始清查登记,届时台帐将不能按时建立,采集数据不满一年,将对最终普查成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产生影响。

三、对策及建议

1)严格控制普查进度

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进度安排,严格控制各普查项目的工作进度,特别是为普查提供基础资料及数据的项目,必须高度重视、按时完成。河湖基本情况普查作为普查的基础,为其它普查项目提供河流、湖泊基础名录及代码,并提供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包括河流湖泊水系边界等信息的普查工作底图,工作进展情况将直接影响整体普查进度。所以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工作应先于其它普查项目进行,预留充分的工作时间,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确保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经过外业核对后的河湖名录要在清查阶段开始前全部完成,及时下发各级普查机构,以保证全国范围内各级普查工作的按时开展。

2)合理选定调查对象

在进行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水土流失、侵蚀沟道等项目普查时,应充分利用遥感等现代高科技技术,尽量减少野外调查工作量。对于需进行野外调查的项目,在对象选取时应结合附近地形情况,综合考虑交通、地理位置等因素,尽量避免由于调查位置偏僻、受自然条件限制等原因导致普查人员无法到达实际位置,普查成果无法标绘或复核的情况发生。

3)紧密依靠地方政府

经济社会用水调查用水户数量大、范围广,用水计量设施尚未普及、台账建立困难,普查成果极易产生偏差。要保证普查成果的质量,基础数据准确性极为关键。用水计量设施安装是获取用水数据、建立台账的基础,特别对于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建筑业用水、第三产业用水等用水户,安装计量设施仅仅依靠普查机构有限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必须紧密依靠地方政府,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出台相关办法等各种手段,甚至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强制安装取水计量设备。这样不仅能为本次普查提供基础数据,还对我国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4)完善普查技术指标

为便于区分机电井、地热水井、矿泉水井的具置,应在普查表中增加经纬度坐标项目,既能在相关图件上准确定位,还能直观了解机电井分布状况。对于矿泉水井、地热水井、地下水水源地水井的数量相对机电井较少,部分重要指标在相关地质勘探报告中均有记载,获取方式相对简单,本次却并为纳入普查项目。其中矿泉水井在普查中应增加达标微量元素及含量等普查内容;地热水井在普查中应增加地热水水温等普查内容;地下水水源地在普查中应增加初始地下水位、现状动水位、年下降速率等普查内容。对于没有建井而自流的矿泉、地热泉,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虽未进行勘探,仍建议对其位置、数量及流量等主要指标进行普查。

5)加快台帐建设

对于经济社会用水调查、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等需建立取用水台帐的普查项目,清查工作应提前进行。在2011年1月1日前要完成普查对象清查、调查对象确定等工作,为按时建立台帐做好准备。如果因各种原因台账不能按时建立,建议国务院普查办调整台账选取时间,全国可统一采用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的完整年数据,既有利于充分做好台账建立前的各项清查准备工作,又不至于对整体普查进度产生较大影响。

四、结语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次普查所涉及的门类全、范围广,对谋划水利长远发展、科学制定水利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还对推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全社会水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质量是本次水利普查成败的关键,在获取过程中,必须保证基础数据准确、真实。普查中要对数据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质量控制、分级分类质量控制,通过建立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等手段,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制度,并根据普查各阶段主要工作,明确阶段质量控制目标。同时要选聘专业人员参与调查工作,水利普查基础数据录入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和技能训练,从基础数据录入方面严格把关,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普查数据来之有据。

该次水利普查是我国建国以来水利行业第一次全面、系统的普查,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各项保障制度。合理分配水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资源、紧密依靠地方政府及各级有关部门及时进行协调和沟通。普查时还可借鉴已往全国人口普查、全国经济普查、全国农业普查、全国污染源普查、全国土地调查等成功经验和方法,合理利用常规社会经济统计成果,提高普查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宝中.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中国水利,2010.

[2]孙振刚.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概述.中国水利,2010.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3)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实施了生态环境地质大调查,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环境地质调查成果。而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是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提供地质依据,多为基础性、公益性任务,但目前我国尚未颁布关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方面的有关规范,这对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开展是不利的,笔者在总结以往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实践及经验的基础上,对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工作方法能为有关部门和同仁提供参考,更好地为生态环境地质建设和保护服务。

1 技术方法

1.1 工作执行标准

由于目前我国尚未颁布关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的有关规范,因此调查工作应参照执行以下标准(规范、规程)。①gb/t14158-98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探规范(1∶5万);②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③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④g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⑤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⑥gb 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⑦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⑧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⑨gb 50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1.2 收集资料

众所周知,科学的报告和图件决不是任意臆想,而是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进行调查,在拥有充分的大量的实际资料的情况下,以现有的科学成果为基础,对事物和问题进行高度的分析总结。不言而喻,收集资料是野外环境地质调查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直接关系到野外工作成果好坏的重要和关键;所以收集资料是十分必要的。要重点收集矿山所在地农业局、水务局、水文站、地震局、环保局有关环境地质研究或调查资料。主要包括:工作区的市(县)志;水田面积、机井分布、地下水下降、洪水、水土流失、农田水利建设、地下水开发状况、地表水资源量、开采量、堤防工程现状及堤防工程建设长远规划、本文由收集整理水利发展长远规划、水利志;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计年鉴;部级省级,市、县环境保护区资料和环境质量报告书;水文气象资料;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矿产储存量、矿产开发管理

规划。

1.3 地面环境调查

1.3.1 调查的内容

要查清区域的地貌形态、成因与土壤、植被的组合规律,为地质环境分区提供依据;查清区内地下水开发现状及区域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尤其查清大面积旱田、水田区,由于大规模无序、过量开采潜层地下水而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在查清区内地下水系统的结构、功能、边界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分析水资源地下调蓄条件和能力;在基本查明测区的基础地质、水资源、土地资源、地质灾害等的存在状态、性质与特征的基础上,对测区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变化趋势和人类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提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

1.3.2 观测路线布设

①沿生态地貌变化显著方向布设。②沿垂直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布设。③沿含水层(带)走向布设。

1.3.3 调查点布设

①地貌、生态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②地层界线和岩性、岩相变化带。③植被、土壤类型变化处。④存在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处。⑤井、泉、钻孔和地表水体等处布设。

1.4 矿井调查

重点调查勘探区及其周围矿山开采以来各种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变化规律。调查老窑、小煤矿和生产矿井的分布位置及开采情况(开采层位、开采水平、开采面积);调查生产矿井和小煤矿的涌水量、水质及其动态变化,了解老窑积水情况,分析其充水因素;调查固体弃放物(煤矸石、废石、废渣石等)堆放位置、范围,划出采空区和地面塌陷范围。

1.5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野外调查

1.5.1 地表水

调查径流量、水质、洪水位线。

1.5.2 地下水

调查水井位置、水井结构、水位、单井流量等,按水井野外调查表进行填写(水井在调查区内均匀分布)。

1.6 实验测试

1.6.1 水质化验

根据本区水质污染特征,确定分析项目。全分析:k++na+、ga、mg2+、fe3+、fe2+、hco3-、so42-、cl-、no3-、no2-、oh-、f-、co32-、ph值、矿化度、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总碱度、游离co2、sio2、fe、mn、cu、zn。

污染分析: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在矿排水和河流污染地段的上、中、下游,分别采取污染分析水样,并在距其20 m、100 m远的水井内也分别采取污染分析水样,以论证地下水的污染程度。污染分析水样同时也是全分析水样。在调查区内的村庄内,均匀分布地选择水井,进行大肠杆菌水样的采取,所取大肠杆菌水样同时做水质全分析。

1.6.2 矿石(煤、铁、铝土)有毒有害成份测试

对各种矿石分类分别进行采取,测试项目为:ph值、cu、pb、zn、mn、f、p、hg、as、cr、fe。

1.6.3 矿山固体弃放物(煤矸石、废渣石等)有毒有害成份测试分析项目与煤有毒有害成份测试项目相同。

1.6.4 土壤成份测试。目的是评价土壤质量现状。选择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取样,取样垂深20 cm和50 cm。分析项目为:土壤ph值、镉、汞、砷、铜、铅、铬、锌、镍。

1.6.5 土壤污染测试。目的是了解矿山开发对土壤的污染现状。分别在矿山固体弃放物(煤矸石、废渣石等)附近20 m、100 m采取土样。分析项目为:ph值、cu、pb、zn、mn、f、p、hg、as、cr、fe。

2 矿山环境地质评价标准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既包括地形地貌、岩土体和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地震烈度等的评价。还应考虑环境地 质条件和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即采矿活动对土地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对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和破坏,对人为经济的影响和破坏等(表1)。

3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技术原则总结

3.1 收集资料先行

工作前先收集资料,从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关地貌、地层、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植被以及生态环境地质问题等信息。根据所提取信息研究各种地质体、环境地质现象、植被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推断地质环境的地质作用过程、演化及其动态。

3.2 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综合运用

采取收集资料、综合性地面调查、实验测试、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建立数据库、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写、图件编制等技术路线及方法,引进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如“3s”技术应用、建立数据库、数字化成图等以系统论为纽带连结贯穿整个报告章节的始终。为充分论证矿山环境地质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先进科学技术手段,使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做得更快、更精、更好、更新。结论应建立在可靠的实证基础上,力争提交具有前瞻性、宏观性、创新性、可操作性的成果。

3.3 控制与重点调查相结合

确定部分环境地质问题较多的地区作为重点调查区,其他地区作为控制性调查区。结合以往地质成果,按精度要求开展野外综合性调查工作,重点侧重于地质环境对生态的控制作用的调查研究。即在地质环境中最积极、动态变化强、具有生态意义的地下水、岩土体、植被、化学元素的现状、特征、演化规律及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影响程度等。有针对性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进行重点调查,既反映普遍性,又反映出其特殊性和重要性,这样获取的成果翔实、可靠、有代表性。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4)

陆地水域具有行洪除涝、水量调蓄、航运交通、环境美化、生态保护等综合功能。因此,科学定位水域功能,合理开发利用水域,对改善并恢复水域生态环境,加快水域综合治理步伐,创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开展水域调查,了解和掌握全省水域的基本数据和使用状况,是依法规划水域,有效管理水域,充分发挥水域功能的基础。为加强全省陆地水域管理和科学开发利用,经研究,决定开展全省陆地水域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对象和内容

调查的对象是全省陆地范围内河道、湖泊、池塘、水库、山塘及其他水域。

调查的内容包括:河道长度、河道平均宽度、河道水域面积、河道水域容积,对于河网,还包括河网水面率;湖泊和池塘的水域面积、水域容积;水库和山塘的水域面积、水域容积;其它水工程形成的水域面积、水域容积;上述各类水域的水域功能、使用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水域调查的重点是平原河网、入海河流的河口段、城市河段等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城镇化水平较高、水域资源占用比较严重的地区。

二、调查基准年

本次水域调查基准年为2005年。

三、调查方法及组织实施

本次调查以县(市、区)为基本调查单元进行详查,由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联合组织有关部门实施本地区的水域调查,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好水域开发利用的功能定位,提出科学开发利用的目标和思路。

水域详查采用现有资料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河道水域采用现有图件量测和断面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湖泊和池塘的水域采用现有图件量测和水深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库和山塘的水域主要利用水库山塘设计资料和水深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其它水工程的水域主要利用水工程设计资料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四、调查汇总、复核审查、成果上报的时间和调查经费

县(市、区)的水域调查工作需在**年12月底前完成,各市在**年6月底完成所辖县(市、区)水域调查的汇总与复核审查工作。

为便于全省水域调查成果的汇总,各地水利、发展改革部门于**年9月底前联合将复核审查后的水域调查成果按规定格式上报省水利厅、省发改委。(具体上报要求及相关表格电子文档届时详见水利厅网站)。

各地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调查工作,并协调好部门和地区的关系,以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调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一)水域调查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域资料,注意收集与水域调查相关的规划、水工程设计资料、历史测量资料、现有的地形图、电子地图、遥感及航测图片等,并注重资料的对比分析。

(二)水域调查应按照《浙江省水域调查技术导则》(见附件)的技术要求,从保护水域、发挥水域功能、改善水域环境、强化管理的要求出发,确保调查成果质量,做好成果应用。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5)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

1前言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与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模式,也是隶属于两种不同理论体系的学科。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两者的核心理论都是通过对原来的局部工程领域和分散型理论基础进行创新和改革实现的,然后在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优化,使得其在工作中形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同时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还具备着一定的全局性、普遍性。其对于集中型科学技术的优化与创新更是具备着明显的应用优势,使得其在高度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工程学科。

2 水工环现状

多年以来,我国在社会发展中一直未曾停止过对地质找矿事业的研究与探索,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各种新理念、新技术的提出,地质找矿事业的研究与探索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各种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社会环境更是在发展变化,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较为成熟的新时代,各行业在发展中迎来了发展的新课题与新难题,当然找矿事业也不例外,在工作中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机遇。譬如在发展中各种矿产资源都出现了明显的枯竭,造成重大的找矿工作成果不多,找矿工作技术、机制和管理手段都存在明显的不足,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遏制了人们的勘察与开矿研究力度等等。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结合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来对水工环地质勘察进行总结与研究,从而保障其工作效率。

3水工环工作存在的问题

3.1大调查队伍不健全

为了适应地质工作由资源型向资源环境型转变,中国地调局机关成立了水工环部,极大加强了水工环地质调查工作的管理能力。

3.2国家层次的地调项目不够

目前水工环大调查项目几乎涉及各个领域,覆盖全国,但是,由于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因此,像“40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某市周缘地下水”,“某水域中下游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等反映国家意志,具有较强公益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项目不多。

3.3 成果转化亟待加强

“某水域中下游水患区地质环境调查”、“黄河中下游地质环境调查”、“首都圈地区环境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塔里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勘查”等许多项目已在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果,应该尽快将水工环地质调查成果推向社会,力争参与到这些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建设计划中去。

4 新形势下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几点建议

4.1改革与发展的灵魂是解放思想

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突破点就在于解放思想,在2001年至2010年之间.我国地质行业曾掀起了一场属地化管理改革之风,在当时,这是不被人们所理解的.可是十年之后的今天,正是由于这一股浪潮的兴起.我们才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通过大范围讨论来解决问题的合理性 通过地质行业内或行业外的大讨论,实现了思想的交融、碰撞,在共同的信念下,转变固有观念,最终实现地质找矿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4.2解放思想是继续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

平台建设有利于完善野外调查装备体系.收集研究第一手资料.能够更好的指导找矿工作。例如,重点地区地下水的观测、大气降水同位素等基础平台的建设、地下水有机污染等。用信息化等作为找矿工作的有力支撑.推进业务工作流程的细化和精确化.形成水工环领域信息系统架构.打通给予网络信息的社会服务主渠道

4.3 注重城市的地质研究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愈加突出。城市化对人和环境产生了许多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城市向脆弱生态区的迅速扩展.对重点城市及地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地质环境作出综合评价.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分阶段、动态地提交成果,及时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服务。

5水工环研究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5.1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应用技术是以处理空间数据为基础的,而地质信息的特点决定了使用GIS技术的优越性,从而使该项技术在地学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2遥感技术(RS)

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新近形成的环境地质学科中近30年的应用,走过一个从定性评价到半定量、定量评价,从指示要素分析到计算机模型模拟,从单一解译到综合方法互补等阶段,充分显示了其信息量大、宏观、快速、节省经费,且具有多时相动态监测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勘查、评价、大型工程选线址)、区域稳定性评价、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预测及地质环境评价预测等领域。更可喜的是现阶段我国各省都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中心,对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地质灾害的预警系统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每天天气预报中。

5.3物、化探技术

由于物探技术能提供多种描述地质材料的物理参数并具有速度快、成本低和不破坏地质环境的优点,在水工环勘查的历史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十几年来,在时空域内利用高分辨率技术勘查地质目标的成功,同时,化探技术方法利用浅地表采样的便利条件,很容易的采样本,通过先进仪器的分析利用室内外检测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达到更理想的勘查成果,例如,地热勘查中氡气及放射性同位素测试技术,使水工环物探勘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5.4水质测试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实验测试手段,从分析原理划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化学分析法和物理分析法。这两类分析方法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和对立的,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综合考虑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的特点,扬长避短,选用适当的分析方法。这就要求分析化学工作者必须同时掌握好这两类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是以物质的物理、物理化学性质f光谱及电化学性质)为基础并使用特殊仪器进行分析的测试方法。目前在水、工、环测试中主要应用以下各类方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发射光谱分析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和同位素测试。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6)

关键词:工程地质调绘 现阶段 重要性

1.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简称工程地质调绘。从字面上来讲,工程地质调绘有调查和测绘两层含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中均提到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但“调查”与“测绘”的先后顺序有别,有色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范》(YS5202-2004)只提到工程地质测绘,其它规范、规程也有类似提法。综合各家意见依为:工程地质调绘含有调查和测绘两层含义,工程地质调查是工程地质测绘的简化,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地质调查的深化,调查多在可研阶段进行,测绘多在初勘阶段进行,两者在字面意义、包含内容、工作方法、所对应的勘察阶段和工作的侧重点方面存在不同。语言表达时称“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即“调查”在前“测绘”在后较为合适,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表及里、由浅到深之道理。但完全将调查和测绘割裂开来也将是错误的,调查与测绘在目的上是一致的,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上又有相似和相同之处,在很多工作中,调查中有测绘,测绘中有调查,方法论上可以相互借用,工作内容上可以相互充实。调查和测绘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完全混淆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或完全割裂两者都将是片面的和错误的。

2.工程地质调绘的内容和方法

工程地质调绘的目的在于利用工程地质手段和方法通过地面的工程地质工作,查明场地及其附近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即工程地质环境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可以认识它、利用它、改造他、同时人类活动可以反作用与它、影响它、改变它、甚至恶化它。工程地质调绘是人们认识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岩土工程勘察最基本的方法。

工程地质调绘是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测绘,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关键点:

1) 地形地貌调查与测绘:查明、标注、绘制地形地貌界限,确定地貌单元,分析其形成过程及与其它工程地质条件的依存关系。

2) 地层岩性调查与测绘:查明岩土体的类型、年代、成因、分布、厚度、产状、风化程度等野外特征,确定其与其它工程地质条件的依存关系。

3) 地质构造调查与测绘:查明地质构造和岩土体结构类型、产状、规模、性质、形成历史、活动特征等,分析其与其它工程地质条件的依存关系。

4)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与测绘:收集水文、气象、植被、冻深等资料,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调查最高洪水位、淹没范围等,分析其与其它工程地质条件的依存关系。

5) 物理地质作用调查与测绘:查明不良物理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规模、发育程度、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确定其与其它工程地质条件的依存关系。

6) 天然建筑材料调查与测绘:查明建筑材料类型、分布、质量、数量、开采运输条件,确定其与其它工程地质条件的依存关系。

7) 人类工程活动调查与测绘:调查人类工程活动类型、痕迹、范围、分析其对场地稳定性和未来工程的影响;收集变形观测资料、调查当地工程经验,确定其与其它工程地质条件的依存关系。

3.工程地质调绘在现阶段工程勘察中的地位

大家知道,各勘察单位的管理模式不尽相同,但对于所承担的勘察项目,其运转程序一般为:项目洽谈----项目承接----方案编制----野外勘察----室内试验----报告编写----报告审核----发送报告等。项目洽谈阶段,经营人员会忽略工程地质调绘的计费或将工程地质调绘的收费作为优惠条件,这一点已为不重视调查测绘埋下祸根;方案编制阶段,为使方案审核顺利过关,有的简单涉及到工程地质调绘,有的干脆不提及该项工作,思想决定行动,工程技术人员不重视工程地质调绘的思想在方案制定中就已表露出来;野外勘察阶段,有的简单进行工程地质调绘,有的彻底省略了该项工作,行动决定结果,没有工程地质调绘的行动,就没有工程地质调绘的结果;报告书编写阶段,主要依据野外钻探、井探记录和室内土工试验,这也成为必须依靠和只能依靠的内容;人力资源方面,工程技术负责人成为唯一的现场技术人员已成为一般勘察项目的常态,复杂的勘察项目现场技术人员也为数不多。现场技术人员的缺乏使其无暇顾及工程地质调绘工作,有的工程技术负责人到野外去仅仅是一两天或几个小时的事情,目的是了解一下现场的地形地貌和钻探地层,以利于在编写报告时不大离谱;工器具配备方面,地质三件宝已不再随身携带,有的技术人员不会使用罗盘仪,即使简单的进行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其结果也可以想象。

总而言之:现阶段工程勘察中普遍存在仅重视各种钻探手段和室内试验,而忽视工程地质调绘工作的现象,工程地质调绘被搁置一边,一是思想不重视,二是无人力完成,三是工器具配备出问题。工程地质调绘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处于被边缘化或放置于角落被遗忘的地位。应有地位的丧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必须得到回归。

4.工程地质调绘在现阶段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

工程地质是从地质学中分离出来的,是地质和工程的结合;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发展和延伸,是地质与工程、工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岩土工程前辈(工程地质前辈)对工程地质调绘高度重视,当年他们采用的钻探设备比我们现在使用的设备差很多,获得深度方向的岩土工程信息的难度大,付出的劳动多,获得的信息量少,工程地质调绘成为他们主要的工作手段和方法之一。尽管时代前进了,设备改进了,方法先进了,最基本的工程地质调绘仍然是珍贵的、有用的、不可抛弃的,需要我们继承和发展。

基于上述论证,工程地质调绘确实成为岩土工程师的本职工作,是必须开展的、不应忽视的、不可省略的工作。在工程地质调绘方面的不作为或少作为是一种机会错失和信息浪费,工程勘察方法手段的完整性决定了获得工程岩土体信息量的大小,获得工程岩土体信息量的大小决定了岩土工程勘察结论的可靠度,大量收集堆积在地表的岩土工程信息是一种方法简单、科学直观、事半功倍、经济廉价的行为。如果岩土工程师视而不见地表岩土工程信息,将令人遗憾和痛心。解决这一问题要从思想和行动两方面着手,在项目洽谈、方案制定、现场勘察、报告审核等环节高度重视。

5.案例(新疆某公路连接线工程地质调查)

新疆S232公路经也拉曼至S229公路连接线全长25Km+277.982,公路设计等级为三级,按照《JTJ064-98》规范规定,拟对该路段进行工程地质调查。

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在于查明连接线走廊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建筑材料的分布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特征,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为设计提供依据。

工程地质调查以拟建公路的中轴线为调查线路中线,向两侧个辐射50m,徒步穿越整个调查区域,对各区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要素进行认真细致观察记录、拍照、录像并分析相互间的关系,对地貌单元界限、特殊地层、基岩露头、岩体的节理裂隙、地面破碎带等地质构造和特殊地质现象采用追索法进行追踪调查。地质点标测采用目测法,对过路涵洞、小溪、河流区段、干沟、不良地质现象等采用GPS进行定位标测,调查所用地形图精度为1:500。最终绘制了连接线区段综合工程地质图。

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1) 连接线地形地貌分为三个大的地貌单元,即K0+000―K4+340区段的侵蚀平原、K4+340―K18+900和K24+520―K25+277.982区段的侵蚀丘陵以及K18+900―K24+520区段的山间凹地。在三大地貌单元上又发育有沙漠、泥漠、沙丘、河谷等次一级地貌单元。

2) 连接线区域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风积粉细砂、风积―冲积粉土、泥盆系花岗岩、大理岩、片岩。在河流地段可见第四系冲积的中粗砂、漂卵石、粉土和粉质粘土分布。

3) 连接线区域构造单元位于阿尔泰地槽褶皱带南翼。南距额尔齐斯断裂最近距离30Km。地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4) 连接线经过地段分布多条间歇性河流,以黑路土马沟河最大;分布有三条较大的长年流水河流,分别是博拉德河、也拉曼河和无名河。连接线区域地表分布较多小溪、积水潭和干沟,对拟建项目有一定的影响。

5) 连接线区域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积雪、风沙、涎流冰、泥石流等。积雪灾害分布较广;风沙主要存在于K0+000―K18+900段;涎流冰主要分布与K4+340―K18+900丘陵段的局部;泥石流主要存在于博拉德河段,博拉德河较为年轻,泥石流重复发生的概率较高。

6) 筑路石材可在K24+520―K25+277.982段就地取材,博拉德河上游中砂分布较广,质量较好,数量足够。

7) 建议在间歇性河流K4+340―K4+680、K12+800―K13+280、K14+820―K15+560段内和常年流水河流K19+500―K19+610、K22+430―K22+490、K24+480―K24+520段内设计相应等级的桥梁通过。以避开洪水冲刷和泥石流袭击。

8) 建议在地势低洼点、干沟、小溪处增设涵洞,并在路基两侧一定范围内设置挡水堤,引导洪水从涵洞通过,防止地表径流淘蚀路基。

9) 建议对重要桥梁、涵洞进行施工图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详勘),使重要桥涵的设计依据更加充实。

分析该案例,通过对河谷地形地貌、地表径流、最高洪水位以及积雪、泥石流等的调查,提出在有关地段设计桥梁和涵洞,并建议对重要桥梁和涵洞进行详勘,这一点既没有否决钻探、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的重要性,更加强调了勘察方法、手段的互补性和组合拳的功效,而且通过工程地质调查为下一步详勘钻探指明了方向。

6.结论

工程地质调绘在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的。这种最基本的岩土工程勘察手段和方法将长期有效。重视工程地质调绘就是重视地表广度方向岩土工程信息的收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程地质调绘与钻探、井探、坑探、槽探、垌探、物探、化探、野外试验、室内试验等勘察手段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地位,它们是共存互补关系。工程地质调绘与钻(井)探等深度方向信息采集手段的组合使用,将使岩土工程勘察的结论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经济、安全、有效、实用。

岩土工程工作者务必重视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充分发挥工程地质调绘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地下水调查方法篇(7)

关键词:城市地质调查 城市地质工作 城市地质问题 工作方法

1.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环境、资源问题层出不穷,为适应新的形势,积极推进地质工作的根本转变,城市地质工作日益受到重视,茂名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本文根据茂名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分析茂名以往地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实践过程中,对茂名市城市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和主要工作方法,提出初步思路设想,供大家讨论,并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2.茂名市城市发展概况

茂名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东毗阳江,西临湛江,北连云浮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南海。拥有水东、博贺等多个天然良港。

随着《茂名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的城市总体规划(将茂名城市性质确定为全国能源与石化工业基地、粤西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现代化港口型海滨城市)的实施,建成广东省特大城市和现代化的宜居海滨城市是茂名市城市发展的目标。

3.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

茂名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存在着一些有利和不利因素。城市地质工作需围绕上述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展开。

3.1 三维地质结构调查,评价城市空间资源可利用性

三维地质结构调查,是指包括基础(区域)地质和工程地质在内的三维地质结构调查。垂向深度一般为地表向下50m,在风化凹槽或第四系厚度大于50m时,以达到微风化基岩3―5m为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遥感、物探、岩土工程等勘查资料和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及系统研究,为合理规划、利用城市地面和地下空间,为城市工业、商业、交通、文化、人居设施建设服务,为政府规划管理决策服务。

3.2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城市发展安全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地质灾害调查划分为重点工作区和一般工作区。要广泛收集以往资料,结合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采用面上调查、遥感解译与钻探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3.3地质环境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城市环境质量

开展对已有垃圾填埋场、矿山采矿废弃物倾倒场地地下水污染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其产生的淋滤液对土壤、地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构成的潜在威胁,评价污染的可能性并作出预测,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3.4地下水调查、监测与评价

主要针对茂名市城区主要水源地及重点建设区进行,根据污染源分布状况,以易受污染的潜水含水层为主,兼顾承压含水层;以水源地为重点,区域上适当控制。

4.技术路线和主要工作方法的思路

4.1技术路线

依据茂名市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结合茂名市的地质特征,在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和前人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区域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勘查等有关的现代勘查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基础地质调查、主题填图、综合评价与研究和数据管理系统的构建等相互联系、彼此依托、互为促进的四个层面开展茂名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

4.2主要工作方法的思路

4.2.1 城市三维地质结构调查

城市地质调查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城市地区的物质组成从不同角度进行调查和研究,针对具体城市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估,找出原因,提出减轻或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这是城市地质调查和研究的核心和难点。

4.2.2 地球物理勘探

根据勘查的目标任务,结合本次调点区的地球物理条件分析,选择浅层地震反射法、土壤氡浓度测量和基岩γ放射性测量等方法。

4.2.3 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

广泛收集以往资料,结合基础地质调查工作,采用面上调查、遥感解译与钻探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4.2.4 遥感解译

对本次遥感综合解译主要完成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质灾害三个方面的解译。遥感数据源拟采用最新Landsat7的ETM+、法国Spot5以及原有的Landsat6 TM和MSS数据,遥感数据处理软件采用美国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NVI4.2,遥感解译软件使用中地数码公司开发的MAPGIS软件。综合解译采用目识解译、人机交互式解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2.5 编图与城市地质数据库建设

1)编图是成果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综合研究的过程和对资料、信息的处理、消化过程,编制一套完整的系列图件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拟将重要原始资料编制成各专业(题)的实际材料图及相关的辅助图,并根据城市规划、建设等需要,编制各类综合图件。按专业和用途大致分为辅助图、专题图、综合图三类,原则上均采用数字化编图方法。

2)城市地质的数据涉及多元、异构、海量空间和非空间数据(即表格类数据)。为了把这些不同专业、不同勘探手段获取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必须根据数据的不同空间特征和属性特性建立不同的数据模型和数据层。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