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5 16:30:06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篇(1)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教学;教材

一、小学高年级培养美术核心素养的意义

在日常教学中,高年级学生由于获取信息途径的多样,身心理的飞速成熟等原因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老师讲得太简单形成眼高手低的学习困难期。小学美术素养的培养是美术核心素养的起点,从学习程度上来讲,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美术学习主要是选择合适的技法运用,对不同艺术特色的理解、审美等一系列素养方面的要求,这些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认真领会作品背后自然、社会、文化、思维方面的间接经验,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美术基础能力的参与,这些是小学美术素养的培养核心。

二、小学高年级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重组教材课程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主要依赖于教参,以2019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为例:通过表格(表1)我们可以看出第8至11节,第14至15节课程都与画人物有关,但是加入了《运动的动物》和排排动作这两节课将整个人物画单元一分为二,采取单元和单课结合式编写,独立的分为单人和家庭两个教学部分,对学习人物的深度会产生情境中断的现象。每一堂课仅仅获得本堂课的关注,并没有触动学生自身经历从而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寻找独立课程与小单元课程的关联之处,根据线索调换课程之间的顺序将情境串联起来,打造一个长期的主题大单元课程。就以上述的人物画课程为例:本单元的主题就是学画人物画。人物画常以身边的人为描绘对象,这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基于这一点可以从绘画主体入手将有关动物的两课先排除;再根据描绘的是静态还是动态,绘画材料的难易度将比较难表现的课程排除。这样我们就等到了初步形成的人物画单元。根据初步形成的人物画单元课程我们可以再细看各课的关联,比如《画人物》《爸爸妈妈》两课都要求用写生的技法,因此可以将这两课放在一起,在这两堂课中系统学习写生技法,之后根据其他线索安排后续课程。具体人物单元课程如下:1.走进人物画——画人物(一课时)。学习人物五官、比例,学会运用线条表现人物。2.研究人物画——画爸爸妈妈(一课时)。选择爸爸或妈妈作为观察对象,结合爸爸妈妈的职业、爱好、特长等细节抓住爸爸妈妈的面部特征去表现作品。3.欣赏构思大师画——欣赏、学画大师装饰画(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会从欣赏、分析、评价三方面欣赏大师的人物画,在课外选择一位大师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这位艺术家。第二课时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大师,尝试模仿其风格画爸爸或妈妈的装饰画。4.创作人物绘本——瞧这一家子(二课时)制作家人间发生的趣事绘本。在这样重新整合的单元课程里,学生在教师和递进型任务要求的指导下,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整经历了“如何创作人物画”的美术体验过程。多种表现方式的尝试,深入学习人物画的相关美术知识与技能,为爸爸妈妈创作装饰画、绘本,是让学生会联系到生活情境的“真实性学习”。

(二)图文传递知识以往由于高年级难教、课堂纪律难管的原因,导致小学高年级美术课堂普遍以技能的讲解为主,学生的思维受限于展示的图片中,对图片背后情感等深层知识理解不到位。美术教育依靠视觉图像但不仅限于视觉图像,在高年级我们让学生读图不只是对图像的识别,是要对图所要表达的情感、精神的识读。图片并不是单纯的展示,而是图以何种方式展现给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言识读能力丰富,如果通过文字结合图片的方式,相信完全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视觉印象。图文结合主要是通过“以文导图”的方法去实施,学生美术作品的创作虽然提倡自主完成但是需要教师的引导。水墨画人物一课中,由于用到了水墨这一传统材料,所以我想到了用历史人物作为本课的主题去开展教学。因此我用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去引导学生用水墨画出人物的特征。案例:水墨画人物——历史人物木兰从军花木兰是古时候的一名女子。年少时正碰到皇帝招兵,她的父亲的名字也在名册上。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替父亲出征。骑马转战共十余年,多次建立功勋,屡建奇功。根据上述文字和图片,我向学生提出以下几点问题思考:1.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木兰长什么样子?2.你心目中的木兰身上有哪些品质?文中的哪里表现出了这些品质?3.如果你来画花木兰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材料表现?在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地方?从而告诉学生,用水墨画人物需要表现该人物的典型特征、内在品质如木兰是个女生,她是替父从军,她坚韧、勇敢等是不会变的。至于学生选择木兰从军前还是从军时或上阵杀敌时等等就全凭学生自己的自主意识。

(三)例规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采取“规——例——规法”的形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在五六年级实施时会出现面对老师的提问往往会出现全班大部分人不敢兴趣,只有几个或总是那几个人回答,老师不知道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新知识,得不到及时的反馈的困境。这是因为教学中“规——例——规法”是先给出一个规律,接着呈现一系列例子,分析这些例子是如何说明这一规律的方式去理解该规律,再通过一些例子实践此规律的普遍方法导致的。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基于这个环节才能开展学生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对活动否定、消极的态度会从发现问题的环节开始逐步阻碍问题的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调换例规法中的展现顺序,先现出示某个概念的几个例子,接着抛出这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在这些例证中分析印证这一定义完成教学。从例子入手抛出界定含糊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的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培养。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篇(2)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等四个方面。它们在英语学习中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其中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培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重要保障。同时学习能力的提高又必须靠其余三方面的助推,进而提高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下面笔者谈谈如何提升这四个方面的能力。

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多种多样,如教师可利用英语语言的美感(如诗歌和歌曲欣赏)、教师的人格魅力、英语语言的社会价值等途径来吸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以此启动他们学习英语的附属内驱力。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加大学习难度、提高学习目标、设置学习活动障碍等途径都可以被用来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但是盲目地提高学习目标可能会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挫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锻炼意志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当学生受挫时,教师需不断鼓励他们、及时帮助他们、共同分??他们的困难等来进行弥补,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另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手”而“不放心”。只要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就绝不干预,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就及时提供帮助,但不是代替他们。“不放心”也不是指不相信学生,而是不放弃关注。最后,合作学习助推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后盾。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就是合作与共享。文化品格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更需要学生具备合作学习的能力,只有在合作学习中,才能提高学生开放、包容和共处的意识。总之,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既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想象、主动探究、不断创新,还要引导他们大胆尝试、不断反思、积极合作,把他们培养成为有个性的学习者同时又是高效的学习者。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根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语言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石,实现语言技能的培养必须要有语言知识的铺垫。语言技能是形成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主要途径,是语言能力的载体。这四种技能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际活动为学生的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中的情境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搭建桥梁,以此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在实际情境下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来进行知识的迁移,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因此,创设情境(如互动交流活动和表演展示活动等)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八上Unit6 Birdwatching Reading的教学中,可以创设A role play的情境来复述故事。以三人一组为单元,分别扮演a reporter、a bird、a student。通过给出一些关键词让学生展开对话和表演。A reporter: in Northeast China、the most important wetlands、a special place、all year round、go there for a short stay; A bird: make the wetlands smaller、less and less space、fishermen keep fishing、do not have enough food; A student: make laws、study the birds in Zhanglong、need more people、hope、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通过这样创设真实语境的方式,既让学生在整体的情境中亲身体验和运用课本中重要的语言知识,(包括重点词汇、词组和句型),又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需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特点,它要求学生对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辨析、分类和概括;建构新概念从而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必须围绕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特点设计符合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模式。不管是文章的导入还是处理文章的细节都可从精心设计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向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

例如,在译林版英语8下U5 Good manners Reading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关于本课主题的视频进行导入。教师可提问“What good manners can you find in the video?”通过这样的问题既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又创设了真实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迅速融入课堂。进入课文后,教师可提问“How many good manner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 are they?”通过浏览文章,学生很快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训练。在处理文本细节内容后,结合文章最后一句话“Just as the saying goes,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提出“Can you list as many good manners as possible?”这个问题。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对所学文本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创新,进一步深层挖掘了文本内涵。学生可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入乡随俗”的概念,活化教材的内容。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和发表见解,既能达成学习目标,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新性和深刻性。

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突破需扩展学生的文化意识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篇(3)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教学;教育改革

核心素养,是在世界教育变革进入瓶颈期,中国教育进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生发而出的。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教育也正面临新的变革要求。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全球视野与本土精神中汲取养分。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整个社会对新一代人的发展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核心素养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一是掌握基本学科知识,包括听说读写、语音、语法、词汇等;二是通过英语课程学习而获得的素养和各种能力,如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全球化视野等;三是培养对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能力,如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这些素养当中,与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英语教育理念既有相重叠的,也有根据新时代、新形势背景所新提出的新维度,但无论如何,这些素养的培养应当是整体的、具有本土特点的。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十分重要的教育阶段。小学阶段,是儿童初步感知周围环境、发展各种能力的关键阶段。正是从小学开始,大部分孩子开始正式接触二语学习,同时开始丰富的人际交往并能够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落实好核心素养的关键理念,也必将有利于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为儿童日后的学习打牢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教育实践,核心素养确定之后,如何在实践中推进,如何在实践中加以反思、改革,应当成为我们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应当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反思课堂,重建教学,促进中国英语教育的新发展。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原则

英语作为一门必修学科,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价值。王蔷指出“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学生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教学活动应当围绕以下几点开展:

1.聚焦真实学习的发生

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这是一个值得广大研究者与教师反思的问题。受传统科举思想以及苏联凯洛夫教育学潮流影响,应试取向的外语教育理念长期占据着我国的教育实践,在这种教学实践中,我们只看到了“一流考生”却不见“一流学生”。学习过程是基于学生内部认知的过程,是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相互联结、逐步建构的过程。从认知主义心理学角度看来看,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简单积累,而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内在建构符号的意义,透过这些语言符号组成的结构来实现人的有效交际。信息加工理论也认为,人们的语言学习是人类大脑将符号化的语言形式加工处理成形象化的内在意义的过程,是将符号与原有知识背景相联系,从而将之纳入到长时记忆当中的过程。虽然我们的课堂熙熙攘攘,看似热闹,但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来仍有待确认。当前教育实践中,“人在心离”的课堂并不少见,语言知识意义的有效生成受到阻碍,学生学习的境脉受到阻隔,生不论是在知识学习层面还是能力与思维发展层面都受到了限制,甚至受到教育负向效果的影响。看似热闹但缺乏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活动本质上是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破坏。而保证学生在课堂内真实学习的发生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基础条件。

2.着眼生命课堂的实现

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学习一项语言技能,同时应注重通过外语学习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与借鉴,促进学生自身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语言与我们的生命是紧密相连的,是基于生命活动的符号性表达。着眼学生的真实生命体验,将教学活动融入到学生生活当中,是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是直接的、生动的,是基于情境的。现实生活中,语言学科天然的情境性与生活性为其教学提供了条件。英语教学设计应当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既保持英语学科的实用元素,使英语学习时刻为生活服务,又能够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情感体验,将之与儿童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兴趣英语化,生活情境英语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既有语用体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生活成为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源头。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可感知的生活经验贴合起来,使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获得真切的体验,是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重要突破口。

3.创生学习策略,支撑“学”的优化

“学习策略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指导意义。”学习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面貌与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之一,是“终身学习”理念得以实践的重要支撑,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方向。然而在我国当前教育实践中,“学会学习”的真正意蕴与价值仍处在被遮蔽的窘境。一线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机制,以及支持学生学习的策略知识缺乏系统、深入的培训。学习策略有着一般策略与专门领域策略之分。例如,作为语言学科,英语与汉语在语言机制、功能以及心理过程上具有颇多类同之处,故而在学习策略上均需要一定的记忆策略、交际策略等宏观策略来促进高效学习的发生。而与汉语相比,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学习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过程与机制,在语言学习的早期,母语学习基本上是“习得”的过程,即通过自然情景中的练习获取,二语学习则多为“学得”,是通过有计划的、模拟的情景进行的学习。学习材料与学习境脉的不同导致学校教学中的英语学习急需策略指导。这其中即包括包容性较强的一般学习策略,也包括在其框架下调整、延展、生发而出的英语专业学习策略。但不管怎样,学习策略的应当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依据自身学习体验与学习需求而动态生成与调整的,只有创生学习策略,支撑起“学”的优化,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一流学生”而非“一流考生”。

4.关注新兴学习理论,打造信息化时代新课堂

任何英语课堂在传播客观知识的背后,都应指向人的发展,指向人的核心素养。随着心理学等学科在儿童学习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我们对儿童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也应当发生相应的变革。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条件下的人工智能与学习理论的深度结合已经为我们的学习与教学提出了新思路。如何打造信息化时代下的新课堂也成为了我们所面对的新课题。信息时代的新课堂,必然是信息交互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活动的主必须是儿童,儿童主动去获取、交换信息。将知识情景化、交际化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其主动探究的精神与能力,同时也是符合脑科学领域所提出的人脑信息加工机制的,能够在完成客观知识学习的同时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信息时代的新课堂,必然是实践化的课堂。小学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中心是模仿、是游戏。我们的课堂是否应当继续局限于课堂?这是值得反思的。当前,许多学校也已经开展了大胆的尝试。比如建立模拟地球村,开展DIY课堂等。而在这些活动当中,都可以将我们的英语知识、英语运用镶嵌到中间去。信息时代的新课堂,必然是学生合作,自主学习的课堂。学校教育之所以宝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校环境中有着丰富的社会关系。其中,于儿童而言,友伴关系又是最为重要的关系。友伴关系往往可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能够产生思维的碰撞,不论从培养学生教技能力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其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篇(4)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小学阶段是学生们进行数学系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着力培养小学生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则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与意义。1.“核心素养”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公民的数学素养。而数学素养则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一些思想、方法,以及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不是泛泛而谈的,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于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体现与浸透。所以,在不同领域不同学习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在关注具体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多加关注这些知识技能中所蕴涵的核心素养。2.“核心素养”体现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理念与目标。小学数学素养的形成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价值体现。因为,良好的小学数学教育不仅可以使小学生熟练掌握、理解并运用相关的数学概念,还可以运用有效的数学方法和数学基本思想,来积累数学思维活动以及经验。

二、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的思考

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的思考有: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性。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小学生的思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思维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深数学核心能力的培养。2.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是发展着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能力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非常的迅速。3.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应该逐步培养小?W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放在教学的首要地位。

三、 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

提高公民素养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数学素养则是最基本的公民素养之一。数学核心素养是在传统的计算、统计、测量基础上形成的具体思想方法,充分表现出对社会生活的价值和作用,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还能分散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师在向学生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这一小节内容时,课前充分了解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会学生从理论上掌握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鼓励学生由实际的物体,思考其计算方法的得来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惑,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重视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不断探索培养的途径、方法、策略,要仔细地研读教材,不断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是对于认识数字、进行数学运算、测量和统计等长期训练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还应加深数学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数学的核心素养是来源于知识技能,又高于知识技能的,要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培育过程中逐步培养数学的核心素养。公式、法则、性质、定律、定理都是小学教学中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内容要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数学思想、数学模型、推理思想学好数学和解决问题,不断加深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五、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新课程改革要求尽快形成和具体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实践探索需要从教学策略和编制核心素养测试题两方面进行:1.教学策略。目前国内外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并没有聚焦于同一个层面,也没有深究影响其的教学因素,为了改进教学方式,需要形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教学实践中应该明确核心素养有助于小学生的思维成长,但不能局限于此,还需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中要求的非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只有结合核心素养和非核心素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编制核心素养测试题。目前各类考试设置的探究性和开放性问题没能清楚说明测试核心素养的哪一方面,一些国外的相关测试题虽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但与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不相符,由此,我国还需深入研究编制高质量的合理的核心素养测试题。

六、让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走进生活,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篇(5)

[关键词]311教育模式 基础俄语教学 激励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222-02

引言

“311”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本素质。而人本素质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发展。[1]人本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核心目的是培养被教育者的核心竞争力。[2]核心竞争力更多的是指那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作为外语专业的教学,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本素质,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为在现阶段下很多教学目标的制定显得“急功近利”,忽略了教育应该培养“真正的人”这一最终目的。

我们认为,外语教学的过程,尤其是世界上最难语言之一的俄语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不断进行智力和非智力(双智)互动的过程,而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坚持实施积极的激励策略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本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良好的人本素质体现在具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具有独立的个性和创造性方面。对于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个性和能力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启发。教师从第一节课起就要把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因为“311”教育模式力图培养的是能够面向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人,[3]而不光要求学好书本知识。为此,教师要坚持和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激励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教学激励策略的实施

教学激励策略的实施是指从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根据传授知识的需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实施智力和非智力的双重激励,激发学生探讨知识的热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恰当的激励策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备课――教学激励策略的准备

教学激励策略的成功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准备和教学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特别重视备课过程中对激励策略的“激发点”的挖掘和设置。教师要在备课环节充分发挥科学想象,设计当课的交际主题和模拟练习操作模式,要依据授课内容挖掘和准备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材料。

比如,笔者在使用黑大《俄语》第一册教材第12课 《письмо домой》[4]备课时,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以“一封家书”和“我的大学校园”的两个模拟练习,然后在课堂教学的环节注意引导和激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教学激励策略的实施

在“零起点”基础俄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尝试把哲学中的质量互变规律贯穿于基础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有效的激励。实践表明,该规律在帮助“零起点”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俄语学习兴趣以及人本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适时激励促变。零起点俄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对学好俄语信心不足的问题,教师应随时随地注意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按照“质量互变”的规律,在基础俄语的语音阶段,根据俄语的特点,我们在讲授语音的每一节课的过程中,都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拼读单词。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当学生察觉自己从单个字母到整个单词,从一个单词到10个单词的飞跃时,学习俄语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在基础俄语阶段专业四级的准备过程中,积极运用质量互变规律组织教学,激励学生,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但前提是要有预先的准备,即按照大纲要求合理设置量变进度,严格控制质变的时间。当学生在短期针对性训练中发现自己对几百个动词接格、同近义词区别都能对答如流,对十几个主题的作文都能背诵范文时,质变的会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

此外,教师可以介绍自己学习俄语的经历,告诉学生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成功。如在学习俄语颤音的时候,学生普遍反映难度大。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除了认真讲解发音要领之外,还通过在课堂上给学生放映一个有关小鸟学飞的故事,告诉同学们坚持不懈的练习,总有一天他们会发出正确的颤音来。此后,学生们练习颤音的积极性明显增强。

2.情景互动促学。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情景互动来对学生进行智力激励。我们通过情景问答来促进和加深词汇记忆。通过演练简单句式[Кто это? (Кто он ? Кто она? Кто они ? Что это ? )]等达到单词记忆。通过第一个句式的演练,使同学熟悉了其他人的俄文名字及其发音;在演练第二个句式时,我们采用了“情景”法,利用课堂上的各种物体,包括门窗、桌椅、灯管、电脑、水杯、雨伞等,进行实景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练习内容多的同学加以鼓励,对主动站起来练习的同学给予掌声鼓励,这样,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单词记忆的效果。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对于这样的同学,我们可以掌声鼓励他们,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同时,要注意通过小的成功使学生体验到大的成就感。作文中好的句子在全班讲课时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尤其是在别人还不知道这个句子是他写的时候,他内心的满足和喜悦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激励。

对学生分组互动练习时要加强引导和激励。要引导学生多说,哪怕是多说一个词也是进步。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也能亲身体会到他自己是可以做得好的。

比如,在练习中提这样一个问题《Хотите ли вы увидеть Москву своими глазами?》按照常理,一般的同学都会回答《хочу!》但是,有一个同学回答是《я не хочу》这个时候,教师是一带而过呢,还是加以积极引导呢?笔者接下来问道《почему не хочешь?》笔者利用学过的单词引导学生说出了下面的句子:《Я не могу терпеть пробку в Москве》/《Я не могу терпеть холод в Москве》。这样下来,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会有显著提高。

3.个性激励促成。“对于走向社会之前的学生,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基本的人本素质,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最终朝着完满人格的方向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身个性和独特的竞争能力。因此我们的激励策略要特别重视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掘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5]

学生个性气质各有不同,而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能力特点和外语学习直接密切相关。[6]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

要注意对“慢速”学生的尊重、鼓励,对“快速”学生的积极引导,激发更大潜能。具体的操作可以是了解学生的背景情况(包括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活、学习状况、能力特长等),为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模拟训练,比如给记忆特长的学生安排朗诵课文、单词比赛;给模仿能力强的同学安排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

4.多媒体促趣。除了通过激励培养学生自信心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在教学中通过给学生放映《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让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要体会控制欲望,与人为善的做人之道等等。

我们要积极实践多媒体教学。小语种专业更应该注重对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即使是在语音阶段。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纸质教案和板书设计,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了课本材料,还通过各种图片资料等使原来的平面教材立体化,实现了向“立体化”教材的转变。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创设了一种情景互动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模式下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俄语,进一步了解俄罗斯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效果评价――激励策略的延伸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激励策略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一般包括课堂评价和课后作业评价两部分。而课后评价这一环节中注意激励是很容易被忽略的。批改作业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那么,没有了传统的课堂环境,我们怎么实现“情景”式的激励策略呢?笔者在批改作业时突破了传统的,只注意“打对勾”和“打叉号”的做法,在批改作业时引入了丰富的“表情符号”,实现作业的个性化批改。在学生练习俄语书写的作业本上,我们注意利用了这种方法:画上一个笑脸,代表对学生作业非常满意;一个苦笑,表示对作业有些失望等等。透过这些符号,学生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号”或冷冰冰的批评语,而是教师对他们的真诚赞赏和鼓励,以后的书写也就会更加仔细了。

二、结语

我们认为,在基础俄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在教学备课、教学过程中以及教学评价多个环节实施具体激励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能动性。同时,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具有文化信息的情景激励环境,使基础俄语的课程带有浓厚的文化倾向,以符合311教育模式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自身特点,以培养具有良好人本素质和独特竞争力的学生,这也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方向之一。

注释:

①“311”教育模式是吉利教育集团在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中的“3”强调的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技能,即实用中文、实用英文和实用计算机。而其他的两个“1”则分别代表学生要具有端正的意识形态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一技之长。

②李书福在《做人之道》一书中写到,“311”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本素质。而人本素质的核心即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人本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核心目的是培养被教育者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更多的是指那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通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认为,一个具有较高人本素质的受教育者至少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具有坚定的意志,并能将理想不断付诸实施。2.能够继承和汲取中国以及其他人类文化中的优秀部分。3.具有重要的核心价值观,如责任观、成功观等。4.具有独立的个性和创造力、创新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李书福.做人之道[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349.

[2]李书福.做人之道[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364.

[3]李书福.做人之道[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361.

[4]黑大《俄语》第一册.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篇(6)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品牌建设;传播策略

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信息时代,品牌建设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高校之间竞争的重要资本。那么,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内涵与要素是什么?本文通过探讨传播与独立学院品牌建设之间相互作用,提出传播力是高校品牌建设的基本途径,并探索出独立学院品牌传播策略,从而有效提升独立学院品牌影响力。

一、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内涵和要素

1.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内涵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优秀的办学品牌是学校经年积累的一种优质教育资源,它代表着学校引人瞩目的办学品格和办学特色,是事关学校发展的一种强大竞争力。独立学院品牌建设是指独立学院决策人根据学院内部及外部的环境,实事求是地制订品牌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用的手段,并为延续品牌的优势所进行的总体谋划过程。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策略应该体现在被社会公认的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教育服务中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成果上,即通过对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特色专业和教育服务的全面建设和打造,实现独立学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构成要素

独立学院品牌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培养品牌学生。品牌学生就是指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生。学生整体素质是独立学院品牌建设效果的最直接体现。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2)构建品牌专业。专业建设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所在,也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中之重。独立学院要做到契合社会和市场需求,对优质资源进行整合,并做到一切从教学出发,强化措施,制订制度,培育和创新品牌专业。

(3)构建品牌师资。学校品牌形象可以从教师的学识水平和道德修养上得到体现,因此,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师资队伍。

(4)提供品牌教育服务。优质的教育服务是形成独立学院品牌优势的关键。作为独立学院,必须根据市场需要,从实际出发,打造特色服务。

(5)构建品牌文化。任何一个品牌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有独特的文化元素支撑。因此,作为独立学院,必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力推广自己的品牌文化。

二、独立学院品牌建设和传播策略定位

独立学院品牌建设和传播策略是结合品牌建设的基本内涵强化品牌建设特色,做到常规性和优异性相结合,做到独特和有别于他人,形成竞争优势。

首先,品牌建设表现在独立学院品牌特色建设上。教育优秀与否不在于学校层次和类型。独立学院要在教育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要正确定位独立学院教育的方向性问题,准确确立个性差异,突出显著特色,把自我优势建设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因此,品牌建设的特色建设主要体现是独立学院应在自身发展的全面审视上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制订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机制,大力完善一切硬件和软件措施,完善校园环境、开展人性化教育服务等,通过以上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特色化,最大限度发挥竞争优势。

其次,品牌建设表现在契合社会需求上。独立学院院校进行品牌建设要做到一切从社会需求出发,强调品牌发展战略与市场竞争环境相匹配。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品牌建设过程具有明显的依赖性,需要依赖社会发展需求,这也决定了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特色建议的独特性上,决定了独立学院品牌建设必须加强社会需求的契合度,通过独立学院品牌建设构成要素加强努力,并赢得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和称赞,这样才能把品牌建设优势地位确立好,达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并最大化争取社会满意度。

最后,品牌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构成要素。品牌建设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独立学院专业、学生、师资、教育服务和文化五个构成要素,因此,要进行品牌建设就需要从五个主要构成要素出发逐个加强和整合,以达到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目标。独立学院要充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入先进的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工作归属感。独立学院要取得发展必须不断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要以核心人才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与此同时,要加强品牌建设必须从独立学院特色专业构建和特色教育服务着手深入努力。总的来说,独立学院必须要针对品牌建设的构成因素,加强整合,以发挥最大效用,才能最终在市场中立足,赢取一席之地。  三、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大众传播策略

1.品牌建设的优异性传播策略

(1)品牌目标定位传播策略。独立学院品牌定位应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为本的核心人才作为品牌建设的首要定位,并契合自我优势确立特色发展战略目标。品牌定位应准确把握自我的优势,发挥优势,克服缺点,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总结。总的来说,独立学院的品牌目标定位要依据已有的客观实际制订目标性要求,做到有效评估自身生存环境,并针对环境制订策略,这才是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策略的关键。

(2)品牌特色定位传播策略。特色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独立学院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办学特色。独立学院首先要积极主动,掌握传播规律,做到实事求是,科学设置活动和做好引导传播话题工作。实践证明,独立学院应从提供特色服务为主,并以此为活动的契机才能取得发展。独立学院提供的特色教育服务主要体现在教学工作中,以教学为中心,从教学和管理服务上下工夫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学生是品牌建设最直接的受惠群体,同时作为独立学院品牌的塑造者,因此,要把学生作为品牌传播的有力媒介,并在日常人才培养过程中致力于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生,并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在这个前提下,以学生为契机,通过网站、品牌活动、专业赛事等途径展开,走特色栏目宣传道路。

2.品牌建设的整合性传播策略

独立学院的人力资源和学术资源极其丰富,因此,要整合促进,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

(1)品牌社会资源传播策略。独立学院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就要运用社会资源战略,重视学校社会关系建设。社会关系主要分为内、外部两种。内部主要指学校、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交叉关系;外部主要有与上级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兄弟院校、新闻媒体、家长和校友等关系。因此,首先要积极抓互动,促使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几个主体互动互助,充分运用人际传播间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加强相互关爱,扩大沟通渠道,做到有效沟通。一方面要通过家长联谊会、校友联谊会等渠道进行几方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广大师生作为学校形象的代言人,在日常行为中重视自身的形象塑造,要以学校代言人的标准加强自身建设。其次,要充分利用如校庆等学校重大活动开展活动,多方筹措学校发展资源,以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再次,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等,向社会公众展现学校发展成果,以扩大独立学院校知名度。

(2)品牌人才资源传播战略。独立学院品牌建设战略的制订和开展必须要实行大规划和统筹,因此院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院长的战略眼光决定着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成功与否。与此同时,学生素质作为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重点衡量条件。因此,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高质量的学生是独立学院品牌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形成符合独立学院品牌特色的优质人力资源既是独立学院品牌知名度的根本标志,又是独立学院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点。独立学院要通过激励方式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有计划地培养教学科研骨干,同时又要明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自身学院人才培养的不足,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生,形成名师优才优势,以提高学校的教育声望和学术声望。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相关网站,对于特色教师和学生本人事迹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作品进行宣传都是独立学院品牌建设的有效选择。

(3)品牌专业资源传播策略。独立学院的专业建设是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把专业建设好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并发挥人才最大的作用。独立学院要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实际上就是要以专业建设为目标,针对市场实际需要,设置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才能点面结合,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生,这正是提升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要素。独立学院专业最显著的特征是适用性、灵活性和专长性。因此,独立学院要在进行基础专业建设的同时,突出特色专业,契合社会需求,强化实操训练,突出专业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拘一格,不断总结思考培养和示范模式。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策略篇(7)

[关键词]思想品德学科学科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46

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从课堂教学开展的角度谈谈培养初中生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概述

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完善人格为目标,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关注社会和人生,提高思考的兴趣和品质,培养公民责任感,进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心理品质。关于政治学科素养的内涵,教育行政部门尚无明确的界定,广大政治教师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国家与社会认同感、民族与文化认同感、民主与法治认同感、道德与价值认同感、生命与科学认同感、交流与开放认同感等,但不是政治学科知识的总和。

二、通过思想品德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重视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养成主动收集和分析信息的习惯

思想品德学科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分析社会信息的良好习惯。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不可能也不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获取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关于学科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表述为:“(初中阶段)能够认真观察社会生活现象,提取相关信息,并运用所学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的知识,全面解释、说明相关社会生活现象。”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关注社会,收集信息。让学生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养成对信息的内在需求。

(二)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树立榜样

德洛尔说:“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榜样。”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一生影响巨大,教师自身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日本教育理论家小原国芳说:“只有不断努力、具有进步的热烈的探究精神的人才能使人灵化,迸发出感人的火花。这就是唤起他人的自觉与引发他人的灵感。”若要学生具有思想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我们的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备,并且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将这种素养表现出来。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性。

(三)注重引领课堂,在对话中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德国教育家克林伯格说:“教学是形形的对话,具有对话的性格。”“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课堂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在课堂中师生的思想互动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苏格拉底以他特有的“精神助产术”开创了启发式教学的先河,通过层层设问、步步引导、弄清问题、明辨是非,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这种基于问题的教学引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显而易见的实用性。

(四)设置有效作业,回归生活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要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体验,在形式多样的课堂内外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融入社会,感受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知识的价值,以及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意义,获得理论联系实际的人生的学习体验”。思想品德课的基础理论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并又回到生活指导人们的实践,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实践、探究,更有利于实现思想品德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设置有效的作业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探求的欲望,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苏人版八年级《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路口观察车辆、行人的交通状况;2.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3.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一份建议调查报告;4.针对当前流行的“路怒症”和“中国式过马路”,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