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9 16:23:01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篇(1)

【关键词】家庭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 身心健康

1 基本护理

1.1日常护理

晨间护理可促进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和按摩受压处。

晚间护理: 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做1次晚间护理。除重复晨间护理外,给病人擦背和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等。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协助病人进餐: 先排尿,洗净双手,用棉被或大枕头托住病人腰部,双手放在床的餐桌上,协助病人进餐。餐后洗手并整理用物,对不能取坐位进餐者,可采用侧卧位进食方法。

1.2预防功能伤害体位的摆放

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下垂,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预防跟腱挛缩。冬季保暖时,应注意棉被对足部的压迫,可用支架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

膝关节畸形预防 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关节屈曲挛缩。

肩、髋部关节的预防。(1)平卧: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腿、臀外侧放毛巾卷,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床垫太软,臀部凹陷,使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髋畸形。(2)健侧卧: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方置垫子;患侧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3)患侧卧: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运动锻炼可防止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废用性变,这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活动的重要条件,可根据病情设定关节运动计划。

被动运动:病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可进行床上被动操锻炼。活动顺序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运动幅度从小到大。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每日1~2次,速度要缓慢,手法轻柔,循序渐进。主动运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不限制活动部位都要保持活动,进行锻炼,可鼓励病人做床上操,手关节用力握拳和充分伸展手指;足关节、踝用力背屈,足趾伸展活动,并经常保持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书写、用筷子进餐等动作。

2 个别护理

2.1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呼吸道感染

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预防功能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和坠积性肺炎,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重要途径,因此,卧床病人在就餐后一定要漱口,必要时社区护士要亲自或指导家属做口腔护理,如遇限制饮水的病人,可利用全日饮水总量控制,分多次少量饮水,达到口腔清洁、预防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2.2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对于瘫痪或床上运动困难的病人,要有定时翻身和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1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1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家属或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前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位,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做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对于在床上能活动的病人,视病情和耐受情况制定和指导自行翻身的护理计划,计划要切合实际,训练要循序渐进。

2.3针对大小便失禁病人的特殊护理

长期卧床且大小便失禁者,家庭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基础护理技巧也很重要。首先,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失禁的原因,制定一个具体的护理方案,如果病人清醒,但虚弱无力,不自主排泄大小便,可告知家人这类情况可通过观察病人的二便规律设定护理计划,做到有目的、有准备的主动护理,减少在床上排便排尿的次数。如果病人痴呆,可在床上或内裤中放置吸水垫子,以吸附尿液。如果病人上肢可活动,且神志清醒并能配合护理,可在心理护理中应用积极的语言指导,鼓励病人自行护理,减少他人的照顾,可在床旁放置病人伸手可以拿到的专用便器。完成自我护理可使病人产生自信,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篇(2)

【摘要】目的:探讨截瘫长期卧床病人合并肺不张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8例截瘫病人合并肺不张的治疗和护理。结果:5例经引流、翻身扣背、吸痰、化痰、肺功能锻炼、加强抗炎治疗后于10天左右肺复张;3例气管切开病人给予上述治疗及护理并结合手动气囊膨肺一周后肺复张。结论:护理人员过硬的技术,及时的发现和处理,有效的肺功能锻炼指导对肺不张病人的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截瘫,长期卧床,肺不张,护理

1 临床资料

我院8例截瘫合并肺不张病人中,有6例为高位截瘫,平面位于平面,其中3例为气管切开病人;其余2例病人截瘫平面位于脐平面。现将我院收治截瘫病人中8例合并肺不张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 护理

2.1 加强病情观察,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尤其是呼吸的频率、深浅度、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时听取病人的主诉;必要时行CT检查,及早诊断。

2.2 对于长期卧床病人,应做好预见性护理,及早的做好预防及治疗肺不张的护理措施。

2.3 每2小时翻身叩背,五指并拢微屈呈半球样,从脊柱两侧自下而上,自内而外,力量适中的进行叩击,使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而利于排出,叩背后配合吸痰效果较好。

2.4 卧位:肺不张病人应卧于健侧,利于引流。

2.5 药物的应用:痰液粘稠者可配合雾化吸入或静脉应用化痰药,有肺部炎症者应用敏感抗生素。

2.6 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及咳嗽,保证肺通气功能。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用鼻深吸气,用力吸到最大程度后用嘴慢慢呼气,或于吸气末用力咳嗽,将深部痰液排出,每日数次,反复练习;也可用呼吸功能锻练器每2-4小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一次,并及时评估以上措施是否有效[1]。

2.7 有气管切开的病人发生肺不张时,予以充分吸痰后,用手动气囊以较大的潮气量鼓肺3-5次,视病情每日数次。

2.8 加强营养支持,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高纤维素饮食,必要时进行静脉营养。

2.9 心理护理:患者意识清楚,了解病情及预后易出现烦躁、焦虑、丧失生信心等心理,此时需要护士给予心理疏导,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 讨论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篇(3)

[关键词] 长期卧床患者;护理干预;预防;压疮

长期卧床的患者很容易出现压疮,主要因为长期卧床造成的压力变大,浸渍增加,摩擦力加大,从而对皮肤产生的坏死性缺血损伤[1]。具体临床特征如下:由表皮向下扩张,可深入皮下到达深层组织,无痛感,有裂隙,边缘变硬且较干燥,主要的轮廓为火山口形状或不规则圆形,可为多个部分,影响引流效果[2];一般溃疡床处有灰白色的肉芽组织,若产生继发感染则会由此分泌出恶臭、脓性物质,物质流入深层组织引起硬化和炎症,通常为骨膜炎、肌腱炎等[3]。影响关节功能,破坏骨质。一般骨折患者在进行固定和牵引等治疗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卧床局部组织承受压力过大,影响血液循环造成营养不良易产生压疮[4]。压疮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同时若产生继发感染可能危害患者的生命。因此应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以预防压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1月―2008年10月的59例我院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资料,设为基础组,27例男患,32例女患,年龄均值为47.31岁,其中有14例因颈椎疾病卧床,17例因腰间盘突出卧床,12例因风湿性关节炎卧床,其它16例因其它疾病,所有患者中3例为偏瘫患者;2010年10月―2011年6月53例我院长期卧床患者,设为干预组,24例男患,29例女患,年龄均值为45.83岁,其中有13例因腰间盘突出卧床,19例因风湿性关节炎卧床,11例因颈椎疾病卧床,其它10例因其它疾病,所有患者中4例为偏瘫患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可作比较。

1.2方法

基础组采用临床基础护理,若患者出现压疮,及时给予对症护理。干预组采用长期卧床中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评估统计高危病患及高危部位,并实施针对护理。

1.3统计数据

用(%)表示计量数据,实施X2检验,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干预组1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例为1.89%,其他患者的皮肤状况均良好;基础组5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例为8.47%,对症处理后情况改善,45天后有1例患者再次产生压疮。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压疮发生比例有显著性的比较差异,(P<0.05)。详见下表1。

3.讨论

3.1护理干预方法:①评估统计高危病患对病患进行评估是压疮预防护理的有效措施,评估后统计高危病患,加强护理。建议使用护理翻身卡,在为患者翻身后将皮肤情况和受压范围于卡上标记[5]。每天定时做翻身记录,为日后的相关护理提供基本资料;②缓解压力针对长期卧床患者应尽量多变更,建议间隔1.5小时左右,若患者皮肤出现红斑,减短间隔时间。可以利用支撑物或气垫床来缓解压力,平均受压[2];③皮肤护理每天使用温水擦拭皮肤,可以适当使用清洁品,但是力度要轻,同时注意便后的清洁,保持干燥。避免便盆擦破臀部,可以加以坐垫。勤洗勤换床单,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④加强营养由于长期卧床局部组织承受压力过大,影响血液循环造成营养不良易产生压疮,因此应加强患者营养。同时利于创面愈合。患者饮食中增加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取,同时维持负氮平衡。

3.2通常压疮患者会丧失部分感觉,长期卧床造成的压力变大,浸渍增加,摩擦力加大,从而对皮肤产生的坏死性缺血损伤。因此,临床护理干预中应注意改变,避免患者产生继发感染,由此分泌出恶臭、脓性物质,物质流入深层组织引起硬化和炎症。本文中对干预组患者实施上述措施予以干预压疮,经护理59例中1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例为1.89%,其他患者的皮肤状况均良好。与基础组比较,53例患者中5例患者出现压疮,压疮发生比例为8.47%,对症处理后情况改善,45天后有1例患者再次产生压疮。说明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压疮,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提高卧床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敏,邵小平,钱玲英.交接卡在预防骨科牵引病人压疮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11):2958-2959.

[2]Jensen JS,Tondevold E,Sonne―Holm S.Stable trochanterie fractures,A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our methods of intemal tixation[J].Aeta OrthopScand,2000;51(5):8l1-816.

[3]张用娥,李艳,唐光英,等.压疮分类管理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6,21(11):18―19.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篇(4)

关键词:骨科病人; 卧床; 便秘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339-01

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症状,病因较为复杂,骨科卧床患者由于创伤打击大,卧床时间长,伤口疼痛等原因,导致生活方式和排便方式的改变,多数患者会出现便秘,长期便秘不仅让人很难受,生活质量下降,更是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便秘会诱发痔疮、肛裂,损害肝功能,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这些危害都是极为可怕的。笔者在骨科长期工作中探索骨科卧床便秘患者的护理方法,收到良好成效。

1 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原因

骨折病人多属意外伤害,发病突然和对预后担心,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损伤疼痛、情绪紧张等应激反应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出现胃肠蠕动减弱。

骨折病人卧床时间较长,尤其是脊椎骨折、骨盆骨折病人,胃肠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及水分较少,肠内容物不足以刺激正常蠕动。

骨折后的老年人较易发生便秘。老年人牙齿多不健全,喜吃低渣精细饮食,因而缺少纤维素对肠壁的刺激,使结肠运转粪便的时间延长;加之老年人肠肌收缩力普遍下降,提肛肌和括约肌松弛无力,造成粪便嵌塞在直肠窝内而成便秘。

排便习惯及姿势的改变:正常人多采用蹲姿,利用重力和增加腹内压促进排便。骨盆骨折及脊柱骨折的病人,因病情的需要,不能适应在床上平卧使用便盆排便,以致便秘。

环境的改变:有的病人在感觉到有便意的时候,因害怕大便的臭气会弥漫于整个病房,引起他人满,强将大便忍了回去。时间长了,大便的水份会被大肠重吸收,从而变得干燥,继而引发排便困难。

2 护理方法

2.1 加强健康教育,注意观察卧床病人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肠蠕动减弱者要暂禁饮食。指导患者每天早上起来可空腹喝温水冲的一勺蜂蜜加一勺陈醋水、蜂蜜对肠道有作用,陈醋帮助消化,有利于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全天都应多饮凉开水以助润肠通便。饮食应该增加含植物纤维素较多的粗质蔬菜和水果,如大蕉、火龙果、芹菜、地瓜等。禁止食用酒、浓茶、咖啡、辣椒、咖喱等刺激性食品。

2.2 适当运动: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利用床上吊环锻炼身体;教会其做提肛收腹运动;顺肠蠕动方向行腹部环形按摩;做腹部热敷(注意防止烫伤)以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要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不管当时有无便意,能不能排出大便),有便意时不要忍,马上给予便盆大便,这样有利于形成正常排便的条件反射。

2.3 单侧下肢骨折的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坐便器在床旁大便,期间注意避免患肢负重。

2.4 保持心情舒畅,尽情开怀地大笑,大笑时,震动肚皮,有利于防止一、二天内的便秘。这对肠子有按摩作用,能帮助消化,且能缓解压力与紧张;为消除顾虑,在排便时,为患者提供隐蔽的环境,如拉上屏风,防止干扰,及时的通风换气。

2.5 对于3天未排便的病人,护士可戴上手套,在食指处涂上石蜡油,插入病人,转动2周,从而刺激肛管,引起排便;或服用一些缓泻药物,我科临床常用的有果导片、麻仁软胶囊、乳果糖、开塞露等。超过5天无大便者,可给予液体石蜡油+甘露醇灌肠,方法是用注射器吸取20%甘露醇50ml、消毒液体石蜡油50ml,作为灌肠液,连接一次性吸痰管做肛管,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用石蜡油吸痰管,插入15~20cm,缓慢灌入灌肠液,嘱其20~30分钟后排便。此方法既能软化大便,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且一次性吸痰管较为细软,减轻插管时引起的不适,方法更为简单、安全。

3 小结

通过对骨科卧床病人中的便秘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和治疗,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骨科长期卧床病人引发的便秘,不仅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对疾病康复产生负面的影响。在护理病人过程中,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全过程地认识问题,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高我们自身的护理认识、护理技能,提高了患者对我们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朱亚芳,陈淑娟,何岩.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的护理[J]. 中国医药导报,2008(17)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篇(5)

【关键词】 神经内科;长期卧床;预防压疮;护理措施

神经内科患者发病急,病程长,多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由于患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翻身困难,所以,发生压疮的几率也相对较高,这是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为了有效预防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压疮,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负担,重塑患者回归社会的信心,而且有效地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

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12月收治的长期卧床患者65例,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龄26-78岁;平均(49.4±2.5)岁。本组病例的疾病类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高血压脑出血35例。对于新入院的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人员在接诊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全面压疮评估,特别是对于重症及高龄患者应评估病情,意识状况,肢体功能情况,全身营养状况,同时加强皮肤检查,仔细观察患者的头面部、耳后、颈部、胸背部及四肢等处有无明显的挫伤、擦伤、裂伤、皮疹、水肿、淤斑、脓包、红肿、硬结、关节畸形及四肢末端血液循环等,在护理记录中对于患者的皮肤检查结果进行如实描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填写压疮评估表,然后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

2 结果

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本组病例中发压疮的几率明显降低,仅为4例(6.2%)。

3 护理措施

3.1 科室内针对易发压疮的长期卧床患者的管理措施

3.1.1 健全压疮管理制度:科内使用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管理模式。对于有高发压疮危险的患者,要求护士班班交接,护士长及责任组长天天查,特别是骨突部位,耳后,枕后,肘关节,脚踝等。

3.1.2 强化科内护理人员对压疮发生的重视。

3.2 针对患者的护理措施

3.2.1  一般处理,必须保持患者的床单清洁、平整、干燥、无皱褶与渣屑。每日为患者清扫床单,对于污染床单必须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因潮湿而刺激患者的皮肤,使用尿布垫的患者应保证尿布垫平,避免出现尿液外漏的现象,并根据情况予以更换。对于表现出情绪烦躁的患者,应及时使用床栏,必要时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约束带,护理人员定时观察患者的皮肤变化情况,每隔2h松解1次,间歇15-30min,防止患者发生坠床、擦伤等意外事故[2],避免给压疮的发生带来机会。

3.2.2 减轻皮肤的受压,避免患者的皮肤摩擦,护理人员在注重保持患者所住病床床整、干燥的同时,应注意防止患者皮肤的摩擦,可以在两膝关节间垫一软枕;在骨突部位垫上充气或充液软枕,必要时可使用气垫床。家属在递送便盆时动作宜轻柔,避免生硬地拖、拉擦伤皮肤。

3.2.3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尿失禁的患者予以导尿,并做好尿管的护理。卧床患者要做好会阴护理,患者大小便后及时予以温热水擦拭,汗出后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干净衣物。

3.2.4 及时翻身:护理人员应鼓励或协助患者每隔1-2h翻身一次、扣背一次,水肿、过度消瘦等皮肤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要缩短翻身时间,以避免压疮易发部位长时间与床面接触受压。患者在单人翻身时可以采用“三步翻身法”,避免拉、推、拖等动作,以有利于减轻因逆行阻力而产生的摩擦,防止患者出现皮肤折叠或擦破的现象。在患者翻身时,护理人员应注意翻身的角度,同时认真观察患者皮肤受压处的颜色。对于刚刚发红的皮肤及时翻身后30分钟,该处皮肤可以恢复,时间过长应按压疮处理。

3.2.5 神经内科长期卧床患者的胃肠功能明显减弱,并且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症状,营养不良会导致身体各个部位血液供应,特别是骨突部位及长期受压的部位。所以,在临床护理中加强对于患者的饮食营养补充是十分重要的。在护理过程中,应嘱咐患者积极补充营养,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与高维生素的食物,应注意易消化、清淡,必要时予以鼻饲或者静脉给药,以纠正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避免压疮的发生。

3.2.6 有效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必须经常为患者进行温水擦浴和局部按摩,定时使用正红花油或50%酒精按摩患者的全背及受压处,以达到通经活络与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并且具有增强患者皮肤抵抗力的作用。在患者擦浴后,使用正红花油对于患者骨突处的皮肤进行按摩。保持病室适宜的温度,降低局部皮肤的能量消耗。也可以运用中医进行局部按摩或贴敷中草药。

3.2.7 在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涂上凡士林等形成一层保护膜,以减少皮肤的受损。

3.3 对于已经发生褥疮的患者,护士根据患者的压疮情分期,再给以相应的处理。

3.4 加强健康教育:多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意识到压疮发生后带来的精力、物力、才力支出。让家属协助患者早期,全面的功能锻炼,尽早起床活动,以避免压疮的发生。

4 讨论

压疮要是指人体的局部组织因长时间受压,出现缺氧、局部持续缺血、血液循环受阻及营养不良等症状,进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水疱溃疡、坏疽等症状。压疮见于神经科昏迷及瘫痪的长期卧床患者,通常发生于患者的骨质凸出部位,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骶尾部、足根部等。神经科患者以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多数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重,加之手术创伤大,患者在长期卧床中,多数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免疫功能降低等情况,发生压的几率相对较大。因此,在神经科内卧床患者的护理中,必须将预防压疮作为一项重点的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征及皮肤情况等,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

在本院神经内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工作中,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本组病例中发生压疮几率明显降低,仅为4例(6.2%)。由此可见,在神经科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与控压疮,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情况。

参考文献

[1]邹孔敏,周芸.神经外科患者压疮预防监控管理及护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8):100-102.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篇(6)

【关键词】  肺结核咯血;绝对卧床;止血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肺部病变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伴咯血是肺结核常见的主要症状之一。肺结核咯血因有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的潜在危险因素而时常危及病人生命。如何快速、有效的让病人停止咯血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除了遵医嘱正规应用抗痨药和止血药物外,指导督促病人的生活护理及要求病人卧床休息是止血成功的关键之一。在接收肺结核伴咯血病人住院时除对其进行肺结核病人的常规健康宣教外,更重要的指导病人卧床休息和饮食的要求,训练病人床上的生活习惯,排除病人不必要的顾虑,消除病人紧张情绪。有利于提高止血的效果,缩短咯血时间,减少对病人的不良化刺激和不必要的损耗,减轻了家人担忧,树立和帮助病人和家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择2010年1-12月份,在我院呼吸结核科住院的肺结核伴大咯血病人100例,随机选出59例患者为“绝对卧床休息”指导组,男性43例,女性16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8±0.5岁,有家属陪护的47例,无陪护的12例。对照组41例,男性29例,女性12例,年龄15-66岁,平均年龄45±0.5岁,32例有家属陪护,9例无陪护

        1.2方法:两组肺结核伴大咯血患者在院期间都接受正规的抗痨化疗和使用止血药物,必要时小剂量使用镇静剂,止咳药,禁用吗啡,咯血病人静卧休息,进行卫生宣教,告知咯血时不要紧张,不要因怕咯血而憋住不咳[1]。咯血时暂禁饮食,症状稳定后选温凉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嘱多饮水、多食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2],咯血停止七天后无并发症可下床活动[3]。

        对照组按常规遵医嘱用药,不强调卧床休息,指导组除常规遵医嘱用药外,还特别强调卧床休息(大咯血时要求绝对卧床休息),训练咯血病人习惯在床上使用便器等。

        1.3标准与评价:

        1.3.1绝对卧床休息的评价:由专业主管护士对咯血病人进行询问:①您是否按正规化疗,定时足(定)量服用抗痨药。②是否按要求卧床休息。③是否下床活动。④是否习惯床上使用便器。⑤是否有专人陪护。

        1.3.2评价标准:指导组:咯血期间一切生活都在床上,由专人护理,禁止一切活动。对照组:咯血期间无专人护理,有下床活动行为或不习惯床上使用便器,自行(会陪护下)去厕所解便。

        1.3.3(止血)效果的评价:①咯血量由多到少,从大到中到小到无。②咯血的时间间隔变长或者咯血停止。③痰血的颜色由红变暗。④痰染血越来越少。⑤一周内能控制血痰。⑥咯血无好转。

        2结果

        2.1两组咯血患者平均住院周期及住院经费的比较 

        

        3讨论

        3.1指导咯血病人卧床,一定要做好咯血病人的生活护理,指导患者在咯血治疗期间尽量卧床休息,同时要重视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护理[4],避免一直处于高度应急状态,积极沟通,消除紧张心理,配合医生治疗是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早日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

        3.2肺结核病人的双肺在长期病变中会逐渐纤维化,咳嗽、咯血等机械性局部收缩会牵扯肺组织,可造成机戒性损伤使血管破裂出血。

        3.3有时并非病变直接侵蚀血管,而是血管在病变受损的基础上突然受到剧烈的阵咳受振等外因而断裂致出血。

        3.4咯血可发生在病灶的好转及进展期,甚至病灶吸收好转以及已经钙化情况下均有可能发生咯血。

        3.5肺结核病人咯血的原因有①结核病灶进展血管受损;②炎证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痰血或痰染血;③钙石的刺激及瘢痕收缩;④肺结核及支气管内膜结核合并结核性支扩;⑤空洞型肺结核的咯血,血管弹力受破坏形成血管瘤破裂;⑥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死菌解体游离;⑦肺结核合并血管畸形,曲张、瘘。

        3.6咯血的多少与肺部的病变程度并不完全平行,本文肺结核伴大咯血的纳入标准是一次咯血量在200ml以上或24小时咯血量在600ml以上[5],绝对卧床休息是指患者的一切治疗行为及生活行为均在床上进行。

        4小结

        通过两组病人的观察比较,指导组病人的咯血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住院周期短,住院经费较低都是对照组不能比拟的。咯血期间的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了肺外界活动对肺部活动度的影响,降低肺血管因受运动牵拉或者挤压等不良刺激所致的破裂而出血,致咯血率降低,大大减少因咯血窒息死亡率,减少了对病人身体的伤害,有利于结核病治疗。同时,绝对卧床休息能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减少胰高血糖素、血管紧张素及儿茶酚胺的分泌,降低各种并发症[6]。作为医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卫生宣教,积极主动进行医患沟通,提高医务人员在病人心里的信誉度,增加病人自觉性,使病人遵医嘱行为维持在较高水平,进一步提高咯血病人的卧床休息率,最终达到止血目的。

参考文献

[1]结核病 第一版马屿 朱莉贞 潘毓萱 第375页

[2]内科护理学 第三版 尤黎明 第75页

[3]专科护理常规 重庆市卫生局护理常规指导手册  第4页

[4]伍笑霞,汤春梅,谢艺开等,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大咯血的护理配合及体会.临床肺科杂志,2011,6(16):977-978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篇(7)

2005年1~12月,我科共收治长期卧床患者350例,脑出血患者152例,脑梗死患者198例,其中男192例,女158例,年龄45~86岁,卧床时间3~135天,平均23天。

护理

评估:①患者的评估:询问患者的起病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既往史。做好神经系统的评估,重点注意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吞咽、咳嗽反射是否存在,它是导致坠积性肺炎的重要原因。本组患者昏迷有149例,最长卧床时间135天。循环系统的评估重点在于了解发病前有无心脏方面的疾病,有无肺瘀血,本组病例发病前有心脏病史者79例。特别是要做好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X线检查的结果,发病前有无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有无长期吸烟史,有无呼吸功能方面的检查与测定。本组患者发病前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者52例。其次全面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以确定该患者是否为坠积性肺炎的高发人群,为做好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②护理人员能力的评估:根据本科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力和工作等特点,合理选择安排人员,选择业务技术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高学历或高年资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及时发现护理的潜在性问题,保证高质量的整体护理的实施。③可利用护理资源的评估: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及态度,以及经济状况,以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同时注意评估本科室具有的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仪器设备、药物等资源情况,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护理诊断: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诊断侧重于患者的意识、行为、认知、心理等方面。与坠积性肺炎有关的护理诊断为:①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丧失有关。②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平衡能力低下有关。③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醉有关。此外还有语言沟通障碍、知识缺乏等。

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评估时易发生坠积性肺炎的高危人群,在护理时将这部分人群作为重点观察护理对象。因此,我们应予患者加强翻身、叩背、雾化、咳痰。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乎呼吸系统的屏蔽功能被破坏,容易导致细菌的侵入和呼吸系统干燥,可增加或加重坠积性肺炎。因此,我们重视了保持气道的温湿化和无菌技术操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吸痰,根据双肺听诊来确定吸痰的时机,防止痰痂的形成引起呼吸困难,应1~2小时从气管内滴入湿化液保持气道湿化,有利于痰液的吸出。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预防了坠积性肺炎的发生。②: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患者躯体移动障碍,长期卧床应尽量协助翻身活动,鼓励其进行深呼吸训练,2次/天,5~10分钟/次,尽量取半卧位,无论患者有无痰液,每天早上晨间护理时鼓励患者进行2~3次的有效咳嗽,以使肺部充分膨胀,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能下床活动尽量协助下床活动。③口咽部的护理: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开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至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2~3次/天,并注意漱口液的选择,同时对有吞咽功能障碍者,应及时指导患者作吞咽功能训练,防止误吸误咽,如有食物滞留口内,鼓励患者用舌的运动将食物运送以利吞咽。④健康教育: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必要的知识、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要点、康复指导,以取得配合。

评价:通过1年的实践证明,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对预防坠积性肺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组患者无1例坠积性肺炎发生,患者及家属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翻身、叩背、咳嗽在预防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使我科在护理部组织的护理质量检查中获得好成绩。

讨论

护理程序在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中,不仅要求科室护理人员具有牢固的专科护理理论、技能,还要求有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和具体的实施经验。

将护理计划表格化,简化护理记录,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咳嗽,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增加医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给予处理,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标准护理计划是针对相同疾病的患者提出存在的护理诊断、预防目标,基本的护理措施和评价标准所制定的最基本的计划,虽然患者的疾病诊断都相同或类似,但不同的个体其病理、生理、心理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在制定护理计划时,注意了个体的差异,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更改护理计划,使护理计划能切实地针对每一个患者,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鼓励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评判性思维的作用,灵活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总之,通过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护理,大大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无1例坠积性肺炎发生。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