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0 14:39:49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措施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 长期卧床; 老年患者; 褥疮;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127-03

doi:10.14033/ki.cfmr.2015.25.061

褥疮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皮肤等软组织溃烂和坏死性病变,其多是由局部受压,造成血液循环不畅,进而诱发组织细胞持续性缺氧所致[1]。老年患者一旦发生褥疮,不但影响固有疾病的康复,延长治疗时间,增加老年患者的痛苦,甚至诱发严重感染以及败血症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针对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褥疮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预防褥疮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对6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实施褥疮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长期卧床老年并发褥疮病例共60例,均为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褥疮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68~87岁,平均(83.4±6.8)岁;卧床时间1~13年,平均(6.3±0.8)年;褥疮临床分期:Ⅰ期28例,Ⅱ期17例,Ⅲ期及Ⅳ期共15例;基础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者36例,股骨头坏死6例,恶性肿瘤5例,其他疾病13例。

1.2 褥疮临床分期

根据患者褥疮症状的不同,临床上将褥疮分为瘀血红润期(Ⅰ期)、炎性浸润期(Ⅱ期)、浅度溃疡期(Ⅲ期)及溃疡期(Ⅳ期)四期。

1.3 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和康复状况,对60例长期卧床并发褥疮的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性的褥疮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3.1 心理护理 并发褥疮的老年患者多会伴随大小便失禁,并且褥疮常会散发出异味,患者难免会产生自卑、抑郁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随时了解老人的心理变化,耐心为老人讲解褥疮的产生原因及临床治疗效果,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3.2 加强饮食指导及护理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的营养食物,鼓励患者多食鱼、肉、新鲜蔬菜及牛奶等易消化食物。定时帮助患者做翻身动作,2 h/次。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翻身时间和皮肤颜色变化,针对患者易发生褥疮的身体部位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垫气圈、棉垫等),每日要为患者更换床单、被罩,保持床铺整洁、干燥。

1.3.3 褥疮各分期护理干预措施 (1)Ⅰ期护理方法:将爽身粉或炉甘石涂抹于皮肤肿、红、热、痛或麻处,以减少局部摩擦。严禁为患者按摩,避免软组织损伤恶化[2]。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2)Ⅱ期护理方法:使用生理盐水为患者清洗创口,以避免创口继续恶化扩大。患者若出现水疱,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于水疱边缘行消毒工作后,将水疱中的液体抽出,将碘酊(2%)涂抹于创面,配合使用红外灯照射创面进行杀菌,最后选用无菌纱布包扎创面[3]。在整个水疱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水疱表皮的完整性,以避免发生水疱感染。(3)Ⅲ期和Ⅳ期护理方法:患者创口行常规消毒后,将磺胺嘧啶因软膏涂抹于患者创面,并配合红外灯照射杀菌,3~4次/d,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创面的变化情况。

1.4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褥疮各分期症状改善情况,对60例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1)Ⅰ期:以患者皮肤肿、红、热、痛或麻症状全部消退为痊愈;以患者皮肤肿、红症状消退,热、痛症状显著减轻为显效;以患者皮肤肿、红、热、痛症状均有所减轻为有效;以患者皮肤肿、红、热、痛症状均无任何改善为无效。(2)Ⅱ期:以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退为痊愈;以渗出消失,患者皮肤疼痛、紫红、硬结及水疱等症状得到显著好转为显效;以患者渗出、疼痛、紫红、硬结及水疱等症状均有所减轻为有效;以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病情甚至出现恶化为无效。(3)Ⅲ期和Ⅳ期:以患者溃疡结痴并脱落,皮肤局部组织得到修复为痊愈;以患者溃疡结痴为显效;以患者溃疡面积有所减少为有效;以患者溃疡无任何好转,甚至溃疡程度出现加重为无效。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60例患者中,总有效例数为59例,总愈显例数为53例,其中Ⅰ期愈显率为96.4%,总有效率100%;Ⅱ期愈显率为88.2%,总有效率100%;Ⅲ期和Ⅳ期愈显率为86.7%,总有效率93.3%。

2.2 护理满意度调查

经治疗、护理干预后,在出院前1 d,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分为三个级别: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调查结果显示:42例患者对护理表示非常满意,17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1例患者对护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高达98.3%。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剧,褥疮在老年病患中的发生率呈不断升高趋势。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功能的衰退,皮肤代谢功能较低,加之有些老年患者需长期卧床,导致老年患者成为褥疮发生的高危人群[4-5]。针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褥疮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对6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通过制定分阶段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了褥疮防治的被动性和盲目性,还通过加强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护理等宣教工作,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褥疮防治的认识,促进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配合度,同时还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沟通,提高了患者护理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总而言之,在临床护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加强褥疮基础护理的同时,还应根据褥疮发病各阶段的病理特点,采取合理得当的防治措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彭均,王颖.压疮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理杂志,2010,27(7A):987-988.

[2]查云飞.老年患者的褥疮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131-132.

[3]易容.卧床患者并发褥疮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9):151-152.

[4]蒋琪霞,李倩,耿广莉.提高瘫痪者褥疮护理的有效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2):10-17.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骨折;并发症;护理 Fracture; Complications; nursing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98—02

前言: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病的诊断率及人们对骨折复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而,手术治疗在骨科所占的比例也大大增加,这也同时存在着很多的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再加上由于骨折病人长期卧床使局部受压,抵抗力下降,加之排痰不畅,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常会引起的并发症有:恶心、头晕、褥疮、泌尿系感染(主要是尿路结石和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坠积性肺炎),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废用综合征。如果不及时防护,可能给患者带来难以言语的不便和痛苦。下面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分析骨折术后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1 临床资料

1.1根据珠海某三甲医院骨科2012年十月份共收病人:50人。将其平均分为A组和B组分别护理,在没有预防措施的情况下,让我们先来了解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首先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十月份各组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上面这个图表我们很清楚知道骨折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很高,为了减少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里努力改善和提高我们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有了明显的好转。相关护理措施如下:

2 护理措施

2.1 作好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多见于一些老年人群和长期卧床的患者,一方面由于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影响纤毛的活动,降低了呼吸道的自净作用,另外一方面由于某些创伤,使胸壁和膈肌的呼吸运动受限,咳嗽反射减弱,咽喉内黏液不易咳出,肺内分泌物引流不佳,易使细菌和病毒在肺内繁殖导致肺部感染[2]。此类病人室内温湿度要适中,空气清新,指导病人作好深呼吸。常有两种方法,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教会病人正确咳嗽,咳痰、拍背的方法【由下向上,由内向外】促进痰液的排出;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定时给予翻身拍背,一般2小时一次。早日下床进行功能锻炼。

2.2 预防泌尿系感染。防止尿潴留

老年人由于生理性老化,膀胱渐渐丧失支持的弹性组织,膀胱小室形成,残余尿量增多,有些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尿残留和潴留,使膀胱组织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所以在进行导尿及膀胱冲洗时应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做好会阴消毒及管道护理。协助病人习惯床上排尿,训练膀胱反射性动作,当膀胱充盈时,用手由外到内,由轻到重按摩膀胱,待感觉膀胱收缩变小时,再由膀胱底部向前下方挤压排尿反复几次至尿排空,或用艾条灸关元、中极穴,每次20min。病人不能自解小便时,可针灸中极、关元、三阴交等穴,留针20min。鼓励病人大量饮水,根据病人的生活情况制定好饮水计划,以产生大量尿液冲洗膀胱,同时也可以防止尿结石的形成,并保持会清洁。

2.3骨折部位感染护理

固定好病人牵引弓、支架、石膏等,使牵引弓等器械不能左右移动造成感染。保持牵引针孔、支架眼敷料清洁干燥,无渗血渗液,定期为骨折部位换药,一周以内每天换药,一周后隔一天换药,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对于营养不良、贫血的患者静脉给予支持治疗。

2.4 压疮预防护理措施

2.4.1正确评估: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有Norton评分法,当患者积分≤14分时,提示易患压疮;Braden评分法,分值越少,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经评估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可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有关研究表明,按摩无助于防止压疮,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解除压力后一般30~40min会自动退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1]

2.4.2间歇性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褥疮的首要措施。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30°侧卧更换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的效果。半卧位或坐位时间每次缩短至30min内;皮肤因摩擦力造成的损伤可通过使用保护薄膜(透明敷料如3MTegaderm)、保护敷料来预防。

2.4.3做好皮肤护理:主要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床铺应保持平整清洁,干燥,且厚薄适度,对大小便失禁,呕吐及出汗者,应及时擦洗干净,不可使用破损的便盆,使用时不可硬拉硬塞。对干燥皮肤发生压疮要进行滋润,用赛肤润一天2次喷局部皮肤。

2.4.4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对长期卧床、恶病质、病重者,应注意加强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必要时给予补液、输血及静脉输注高营养物质,以增强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

2.4.5用于预防压疮的工具:减压设施包括动态减压设施和静态减压设施两种。动态减压设施如气垫床是预防压疮的理想方法,利用电子充气泵定时充气或排气,从而改变身体与床垫的接触部位,减轻局部受压。

2.5预防关节僵硬护理措施

2.5.1骨折外固定后,抬高患肢,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肢皮温、肤色、感觉、运动、肿胀及伤口引流管敷料等情况,严格消毒隔离,同时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饮食护

2.5.2 正确指导患者实施功能锻炼是预防膝关节僵硬的关键,功能锻炼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2]。因此在进行各种护理前要与患者讲明关节僵硬的利害关系,耐心教会患者正确的锻炼方法。并要求家属积极参与,功能锻炼不恰当不得法,操之过急或怕疼痛不敢屈膝、均达不到理想效果。同时正确的饮食休息护理也是康复的重要保障。

3 总结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护理措施也在不断创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也越来越突出,这无疑减少了很多医疗纠纷,也同时防范了很多潜在的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上述相关护理措施开展以后,大大的减少甚至消失了相关的并发症。总之,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经常会发生一些并发症,要加强引导和注意,此外护理人员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悉心照料,耐心指导,和家属共同配合,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亚哲.骨科患者褥疮的预防和护理体会[J].现代护士进修杂志,2007:137.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措施篇(3)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09-02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及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意外创伤以及各种慢性疾病,导致部分病人需要长期卧床,长期卧床病人护理不当,会出现很多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在病人的康复中犹如一只拦路虎,可使病人康复停滞不前。因此,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到最低,变得尤为重要,合理的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2例 男58例, 女44例,年龄34 -86.岁,其中患脑血管病79例,意外创伤骨折23例,本组入院后实施绿色护理及预防指导,以患者感到生理、心理舒适,不发生并发症为目标。

1.2 方法 对102例患者实施绿色护理。

1.3 结果 采用我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法,给每位患者发放问卷,回收率100%,结果显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9%,患者在身心方面均有改善,住院期间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2 护理措施

2.1 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 人体呈卧床姿势时,呼吸能力直线下降,呼吸道分泌物难以排出,逐渐在肺部堆积,不仅影响呼吸,也容易导致各类感染,引发肺炎。①保持病房环境清洁 每天早、晚开窗通风30分钟,室内温度应保持22~24 ℃,湿度应50%~60%为宜,每周紫外线消毒一次,每次1 h。②做好卧床病人的口腔护理 卧床病人机体抵抗力减弱,唾液腺分泌减少,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下降,为口腔内细菌的量增殖造成了有利的条件,不仅容易发生口臭及口腔炎,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还可以导致腮腺炎、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所以每天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老人做2次口腔护理很重要。③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 实施要点有: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曲膝,上身倾,双手抱膝或在胸部和膝盖上置一枕头用两肋夹紧,深吸气后屏气3秒,然后患者腹肌用力及双手抓紧支持物(脚和枕),用力做爆破性咳嗽,将痰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④ 采用肺部物理治疗措施,清洁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肺部物理治疗是根据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黏液系统的传送带作用,运用叩打、振动、引流等方法,机械的帮助潴留的分泌物向上推移,最终排出。 ⑤ 叩击与振动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每次翻身时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叩背时手呈背隆掌空状,从肺底向气管方向逐渐叩,自下而上,从外向内,每次10余下。肺内振动目前是比较新型的肺部振动排痰法,可通过仪器将高流量气体伴随大量气溶胶状物体经口腔快速进入肺内,达到肺内振动,痰液松动。⑥引流 将患者至于特殊的,借重力使肺部及深部支气管的痰液野引流至较大的支气管而咳出痰液的方法。临床上较多用的几种卧位分别为直立位、俯卧位、侧卧位,有研究曾从解剖学方面对引流做过研究,结果显示一系列卧位改变(仰卧位、45度侧卧位、俯卧位)的效果好于任何单一的。特别是对那些使用气管插管的患者,选用10度向右倾斜的仰卧位以及在患者一般状况下使用45度俯卧位伴头抬高45度可以有效清除肺底部的分泌物。当痰液粘稠不易引流时,还可给予蒸汽吸入,超声雾化吸入,有利于排出痰。 ⑦ 运动疗法通过重力作用,运动疗法可以维持或恢复液体在人体内的正常分布,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等。长期卧床完全不能移动者,可选择小幅度持续性转动疗法。转动时可应用左右翻转的病床,两侧倾斜的幅度为35~40度,达到胸肺部引流的效果。可以在床上移动患者,鼓励和辅助其做一些主、被动运动。⑧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功能锻炼可加强患者呼吸肌肌力和张力,改善呼吸功能。例如每天指导卧床病人定时做缩唇呼气,腹式呼吸锻炼,增强呼吸功能。

2.2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因不习惯床上排尿,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尿残留和潴留,使膀胱组织对细菌的抵抗力下降,所以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防止感染的措施:①协助病人习惯床上排尿,训练膀胱反射性动作,当膀胱充盈时,用手由外到内,由轻到重按摩膀胱,待感觉膀胱收缩变小时,再由膀胱底部向前下方挤压排尿反复几次至尿排空。②.病人有尿意而排不出来时,也可以让病人听流水声诱导排尿。③鼓励病人大量饮水,以产生大量尿液冲洗膀胱,同时也可以防止尿结石的形成,并保持会清洁。④小便排完时用温水清洁会。⑤固好尿管,保持插管的局部清洁,鼓励病人多喝水,经常更换,以防尿路感染和结石。为保持和增加膀胱的紧张度和收缩力,可用夹子夹住导尿管,每4小时开放一次。.⑥做好卫生宣教。向病人讲述疾病常识,急性尿路感染病人要坚持治疗,在症状消失尿检查阴性后,仍要服药3-5天,并继续每周做尿常规检查,连续2-3周,对伴有糖尿病病人,肝病者应积极治疗,以提高机体抵抗力,注意饮食营养,生活规律,增强体质,以提高治疗效果。

2.3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 ①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使病人舒适。②定时协助翻身,变更每2小时1次,翻身保持脊柱成一直轴线,平直、勿扭转,按摩受压部位骨突处,以改善血循环,用5%的酒精按摩。③注意皮肤的保护,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擦洗2次,对皮肤易出汗的部位用爽身粉或滑石粉,也可在皮肤表面涂抹凡士林软膏以保护和皮肤,但严禁在破溃的皮肤上涂抹。④卧气垫床或加用海绵垫、气垫圈保护皮肤,不可拖拉病人,以免皮肤破损。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2.4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①养成定时床上排便的习惯,最好每天早饭后定时排便,只要坚持养成定时排便,即可逐渐建立排便的条件反射,习惯后则能按时排便。 ②养成集中精力排便的习惯,排便时不看书报电视抽烟等,消除一切分散诱发便意及延长排便时间的不良习惯。③不能忽视便意,经常忽视便意或强忍不便,粪便在肠道滞留时间过久,大便干燥,便可引起或加重便秘。.④按摩:病人取仰卧位,两手掌相叠,以脐为中心,在中腹,下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约10分钟,可促进消化道的活动,保持大便通畅。⑤病人饮食粗细搭配,每天吃适量的水果,蔬菜及饮足够的水,以使粪便松软利于排出。

2.5 静脉血栓及血栓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卧床病人因为肌肉不运动,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出现肢体肿胀、疼痛,如果血栓脱落,则可能沿血管运动,造成重要脏器的堵塞,造成严重后果。.护理措施:①急性期病人应卧床休息,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时,需绝对卧床1-2周,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避免膝下垫枕或调节病床单纯抬高局部,以免阻碍静脉血液回流。②告诉病人弹力绷带或弹力袜的治疗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穿合适的弹力袜并保持各部压力均匀,嘱勿擅自停用,并每天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及压痛。③保持低脂饮食。④如有需要溶栓治疗的病人,要保护好静脉血管,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每天复查凝血时间,经常检查病人肢体是否有肿胀、炎症、深部肌肉压痛、皮肤发绀静脉怒张等情况。⑤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及引起血栓脱落,必要时可用缓泻剂。.⑥鼓励病人床上进行下肢活动,必要时协助病人进行被动运动,以防深部血栓形成。

2.6 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的预防及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因运动量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影响机体的营养代谢,从而发生骨营养不良,极易发生骨质疏松.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防止骨质疏松,出现肌肉萎缩是肢体长期缺乏活动所致。护理措施:依病情不同采取相应训练方法:①关节固定者,早期进行等长收缩肌肉锻炼;无关节固定时注意关节活动训练,并进行等张肌肉收缩,抗阻力训练。②以伸展运动为主,配以坐力训练来锻炼背部肌肉,有利防止腰背部肌肉萎缩,防治脊柱骨质疏松。③病情允许时应进行站立负重训练,研究表明,截瘫或偏瘫病人坚持每天2小时以上静立,能防止或减轻费用性疾病发生。④行走训练必须在病情允许时,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完成后并有适当保护措施下进行。⑤利用双拐或单拐等训练站立和负重,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最后到原地踏步练习、步行练习、上下楼梯联系等,防治骨质疏松及肌肉萎缩,促进康复。

3 结论

绿色护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丰富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使患者感到护士的关爱,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让患者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念,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

参考文献

[1]殷磊. 护理学基础[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7-268.

[2]慢性病病人的家庭护理及保健/杨青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4 154-158.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措施篇(4)

【摘要】:探讨护理在骨科病人中的应用,研究护理学在骨科临床上的不同特点,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良好的护理有效的缓解病人的各种不良情绪,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充分重视其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病人的情绪调解到最佳状态,以利于病人早日康复。本文介绍了对骨科病人的护理内容,并重点阐述了心理护理。

【关键词】:骨科病人;心理护理;措施

1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表现在骨科病房管理上,就是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到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在对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提供其所需的一切服务,包括生活、生理、心理、安全及精神等,即衣、食、住、行等各种服务,使病人有一种温馨感、亲近感和家庭感,以便早日康复。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求,逻辑终点是为人服务。骨科病人多数为突然遭受外界各种意外,而导致骨伤科疾病,生活多不能自理,剧烈的疼痛和关节肢体活动受限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稳定程度,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

2 骨科病人的护理内容

2.1 饮食护理

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所以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精、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养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2.2 对发生便秘的骨折卧床患者的护理

2.2.1 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原因

卧床时间长。患者卧床时间长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多属于因结肠或直肠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骨科卧床患者多为下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由于创伤和手术,卧床的时间长,活动受限,加上使用镇痛泵,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等,导致张力减退性便秘。

排便方式的改变。排便方式的改变也是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常人排便时,结肠远端的直肠纵行肌收缩,使直肠变短,消除了结肠远端和直肠之间的角度,直肠内压力升高,肛内、外括约肌舒张,同时膈肌下降到深吸气位置以增加腹压,加上腹壁肌用力收缩,大便时采取蹲位也能造成腹腔的最大压力,并可利用重力排便。而床上排便只能依靠深吸气增加腹压,骨科的卧床患者多因急诊入院,未能做床上排便的训练,加上术后制动时间长,排便方式改变,使多数人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便意,整个结肠的活动受到抑制,引起排便反射的刺激减弱或消失而导致便秘。

2.2.2 护理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排便的习惯,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针对病人,采取早预见性护理。术后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肠蠕动减弱者要暂禁饮食。护士要把预防便秘的问题作为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训练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制定患者合理饮食、饮水计划。给予足量的维生素饮食,增加适量的水果和蔬菜。对急诊手术的患者也要及时告诉患者便秘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适当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对术后3天以上未解大便者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服用胃肠动力药或缓泻剂等,排便前1天睡前服用适量的缓泻剂,排便当日清晨空腹饮热茶大约300ml,以刺激肠蠕动,有助于排便,但也要克服长期使用泻剂或灌肠排便的习惯。

2.3 加强病区安全管理

病区阳台外面设防护栏,病区走廊内设置扶杆供年老体弱者扶助,地面不可太湿,卫生间有防滑警示。小儿、老年患者要有陪护、睡眠时加床栏防护。定时检查评价呼叫系统、地面、病床、床栏、轮椅、平车卫生间等环境设施、病人行走路线扶手的稳定性、拐杖、助行器、夜间照明等各个环节,发现并解决各种隐患问题。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风险预案并抽查。检查目标患者有无掌握预防意外跌倒、坠床的方法。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骨科患者除治疗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外,对于四肢骨折或损伤的患者,行走不便或需借助拐杖行走,地面湿滑时易发生摔伤造成骨折再折,造成医疗纠纷。

2.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能较好的解决病人的负性情绪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骨科患者多为意外损伤所致,突然使其强迫性卧位,生理和心理上都难以接受,传统的护理有时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除了满足患者的治疗和生理需要外,加强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及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全过程,尽快得到康复。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措施篇(5)

【中图分类号】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08—01

1 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原因

1.1的改变,患者卧床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排便姿势改变导致排便困难,加重便秘的发生。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多属于因结肠或直肠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

1.2排便的不适应 骨科卧床病人对床上排便有顾虑,羞于床上排便,以致尽量抑制排便;同时粪便在大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量吸收致粪便干燥,可引起便秘。

1.3精神因素 骨科病人多为意外伤害,受伤突然和担心预后,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变化导致便秘。

1.4 生理因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 ,骨科高龄患者人数明显增加,体质虚弱,组织器官功能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

1.5既往有便秘史 入院前就有经常抑制便意或便秘史,未意识到及时排便的重要性。

1.6药物因素 骨科手术多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以及部分病人在术后使用止痛泵,麻醉剂使排便中枢活动发生抑制不能形成排便反射。

1.7缺乏相关知识,便秘虽是一种病症,但人们缺乏足够的重视,认为便秘是患者自身的问题,不是护理不当的问题,所以缺乏早期干预措施。

2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

2.1 心理护理、便秘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龄病人,排便时用力过大,会使血压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很轻易引发脑溢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对于高龄患者必须加强宣教,使其认识到便秘的严重后果;年轻患者也应介绍便秘的危害,使其思想上高度重视,治疗骨折的同时不可轻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2.2 饮食指导 高纤维膳食是治疗和预防便秘的最好方法。在护理骨伤科病人在饮食中增加新鲜的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如香蕉、芹菜、地瓜、绿叶蔬菜等),每日空腹及睡前喝蜂蜜水10-200ML,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大多数患者均乐于接受。

2.3 药物治疗 通过饮食调节不能纠正排便者每日常规口服大黄苏打片,3片/次;3次/日;卧床患者常规备开塞露,患者有便意时每次2支塞入,开塞露是由50%甘油和少量山梨醇制成。成人用20ml、小儿用10ml,用时将塑料管头剪去,顶端一定剪光滑,先挤出少许,管头及口,然后插入,挤净药液嘱病人忍便,5-10分钟后再行排便。

2.4 腹部按摩:鼓励患者床上活动 ,对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做好床上运动,如做深呼吸、收腹和提肛运动等,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进排便;按摩腹部,方法:在腹部以神阙穴为中心环形按摩,手掌按压的力量以病人能接受为限,由轻到重,稳而持续,先逆时针按摩100次,再顺时针按摩100次,一般15min为宜。1~2次/d,以肠道有轻度受压感为度。

2.5 应急措施、在病人实在难于排便时,可用开塞露灌注,或用肥皂插入,刺激直肠排出粪便,人工取便、因长时间便秘,有时粪便结成硬球,上述方法无效时,为了解除病人痛苦,要实施人工取便。取便时先要给病人身下垫上塑料布,病人侧卧屈腿,取便者戴乳胶手套或一次性塑料手套,在食指上涂抹肥皂液或石蜡液等液,缓缓伸入病人,慢慢将粪石掏出,动作要轻柔,以免肠粘膜损伤。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措施篇(6)

【摘要】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常并发多脏器衰竭,全面正确地评估病情,制定详尽的护理措施,并正确有效地实施是配合抢救成功的关键,加强急性期护理能有效地提高肺心病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我科从2010年至2011年收治58例慢性肺源性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经积极抢救,有效的护理,取的满意的疗效。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关键词】 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患者,均符合《内科学》[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岁,伴肺性脑病4例,消化道出血2例,右心衰11例,无1例死亡。

2 治疗和护理

2.1 护理目标 改善呼吸状态和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及营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2 护理诊断及原因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通气/血流比值改变,供氧不足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无效咳嗽方式有关。

(3)心输出量减少:与缺氧致心肌损害,酸碱失衡有关。

(4)潜在并发症:A,肺性脑病,与高碳酸血症与关;B,消化道出血,与机体应激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代谢需要量增加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肺心病致组织缺氧有关。

(7)焦虑:与病人害怕死亡有关。

(8)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虚弱有关。

(9)呼吸模式改变:与建立人工气道有关。

2.3 治疗措施

(1)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使动脉学血气分析值在正常范围:A,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征象。B,监测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C,促进有效的呼吸形态:端坐位或半卧位,指导患者腹式呼吸,横膈式呼吸。D,给予低流量吸氧,并密切观察吸氧后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保证鼻导管通畅。经常注意鼻导管或鼻塞有否阻塞,常规更换鼻导管每日2次,若出现有分泌阻塞,应几即刻更换。E,避免穿过紧上衣,以免影响胸廓活动度。F,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及支气管扩张剂,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G,必要时予气官插管,使用呼吸机,协助改善气体交换。

(2)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A,评估咳嗽,咳痰的性质,量;评估病人的饮水量,皮肤粘膜的弹性。B,鼓励病人将痰咳出,评估病人的体力状况和咳嗽能力,指导有效排痰的方式,在一个较舒适的位置能用腹肌较有有力的将痰咳出。C,排痰前,协助病人翻身,叩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使痰液松动,利于排出。D,鼓励病人经常变换,病情容许,指导病人行引流。E,痰液粘稠时遵嘱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常用超声雾化吸入。F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G 排痰后做好口腔护理,并观察口腔粘膜有无异常。

(3)维持心搏出量在正常范围;A估计患者水肿部位及程度,每日测量水肿部位周长,记录24H出入量。B取半卧位,抬高水肿下肢,增加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C适当限制液体;减少饮水量,控制补液量,减少钠盐摄入,限制夜间液体入量。D遵医嘱用强心、利尿药、血管扩张剂,并监测心率、血压、尿量,观察用药效果。E使用输液泵,准确控制液体入量及速度。F合理用氧,指导有效咳嗽排痰。

(4)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A 肺性脑病(4例);观察神志、意识、精神症状改变,如出现睡眠颠倒、头疼、头晕、兴奋、烦躁、神志恍惚、嗜睡甚至昏迷、抽搐等症状,应入住监护室,进行监护,床旁加床栏以防坠床。慎用镇静、安眠药,以防抑制呼吸而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B心力衰竭(11例):监测生命体征,至少每4h一次。观察记录心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并记录24h出入量,监测血清电解质。出现心衰症状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及钠盐摄入,输液速度不超过20~30滴/分,提供病人一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保证病人充分休息。取半卧位和半坐卧位,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遵医嘱及时给予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抗心率失常药,同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C,消化道出血(2例):注意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视出血量多少分别给予禁食,流质或无渣饮食,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5)维持足够营养,减轻呼吸道疲劳:A评估病人的营养状态及饮食嗜好。B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蛋,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尿少,水肿者,应限制,水盐的摄入。C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胃肠内营养或静脉补给营养。

(6)指导病人适当活动:A评估患者活动度及耐受力;B,向病人讲解活动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C,鼓励充分卧床休息,尤其在下床活动前和吃饭前;D,指导病人活动时配合呼吸,以减少活动费力程度;E对长期卧床病人鼓励其翻身,更换,预防并发症;F,与病人共同商定活动计划,可以先在床上活动四肢,然后在床边活动,循序渐进,养成每天活动的习惯,但应避免过度活动而增加心脏负担;G,把障碍物从病人经常走动的区域移开以保障病人安全活动,活动时专人陪伴指导;H,活动时如出现呼吸困难,大汉,脸色苍白,及呼吸,心跳,血压改变,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并视病人需要给予氧气吸入。

(7)减轻病人的焦虑:A评估病人平时面对压力的调整方法;B评估病人焦虑程度;C,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D陪伴病人,给病人提供现实性的保障证;E倾听病人和家属对疾病的感受,提供其所需要的资讯;F鼓励病人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分散病人注意力;G,保持病人舒适;H,每项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配合。

(8)保持皮肤完整性,预防褥疮: A,评估病人皮肤一般状况,有无发红,水肿,充血,疼痛,瘙痒等。B,评估病人对皮肤受压的感知情况,能否自主变换,评估病人活动能力。C,根据病情制定翻身时间表,一般1次/1—2h。D,制定预防受损的常规措施:经常更换,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翻身时避免托,拉,推,防止皮肤受损;骨隆突处垫气圈;避免学,尿,汗渍局部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用热毛巾擦浴受压部位,或50%乙醇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E,如病情容许鼓励下床活动。F,合理使用保护性措施:睡海绵垫,水垫,或气垫床。G,鼓励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H,发生.褥疮后,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褥疮面再扩大,并促进愈合。

(9)呼吸模式改变的护理:对昏迷病人或呼吸道大量痰液潴留伴窒息危险,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增高的病人,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正支持。A气管插管:患者头部保持水平,妥当固定牙垫与导管;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B气管切开;24小时内注意切开处有无渗血,保持气管套管外请清洁,每天更换无菌敷料,气管内导管每4—6小时取出清洗,煮怫消毒。C机械通气应熟悉呼吸机的性能和特点,观察机械运转情况。防止连接管脱落或漏气,严格清洁消毒。

3 讨论

肺心病在急性发作期往往症状加重,并发症多而危重,护理工作繁琐、复杂、多变,还常常出现病情突然加重。不仅医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们的护理也不能松懈一步,我科护理工作严格按照上面的护理措施,不断的实践、探索全年收治58例病人无1例死亡,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

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措施篇(7)

【摘要】目的 针对脑血管意外后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有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褥疮和便秘,探讨治疗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9例脑血管意外后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结果 提高了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护理的有效性、专业性、技术性。结论 通过合适的、精心的护理对脑梗死长期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

脑出血、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等疾病可使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在长期卧床过程中,若护理不到位,则会发生诸多并发症,如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压疮、便秘等,其中的20-30%患者死于并发症。所以,对长期卧床患者并发症的防治十分重要。在临床实践中我科室应用全面、细致的护理加强对这些患者的护理、尤其是对并发症的防治进行的护理,对患者心理改善、生活质量、疾病转归等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我科室的常见的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进行阐述、并叙述随之而获得的收益。

1 临床资料

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间我科室收住29例患者,其中脑出血患者3例、脑梗死患者21例、脑血管意外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5例,其中男23例,女6例,年龄68-93岁、平均77.9岁;均为老年科长期住院患者,住院67-137天,平均87.6天。其中17例系长期卧床患者,12例卧床时间11-97天、平均41天。

2 临床观察要点

肺炎 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是坠积性肺炎和误吸导致的肺部感染1。由于我科室住院的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多是一体多病的患者,他们对所患疾病缺乏理解,对康复感到无望,从而产生悲观、恐惧、绝望心理。从而拒绝或不配合治疗;患者对外界常很漠然,导致其不主动咳痰,因此易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因多种因素导致其营养不良、抵抗力每况越下,在受凉后易发生肺部感染。由于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和脑出血后遗症等而导致其吞咽困难,如此常有误吸发生,进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研究显示,吞咽困难可造成70%以上的脑卒中后患者、尤其是有明显后遗症患者发生吸人性肺炎。如果对误吸不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其导致的病死率近90%,如果干预,病死率则显著降低1,2。

深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一种静脉血管内血液凝固所致的血管阻塞性疾病,以下肢多见,急性期可威胁患者的生命。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肌肉张力减低,静脉回流减慢,血流淤滞,极易发生下肢DVT3。本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也发生在下肢,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进水少,易导致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同时由于发病隐匿和他们对疼痛的反应迟钝,常导致其临床诊断的延迟,病情相对严重4。

3 护理措施

对肺炎患者的护理 在给予患者综合治疗措施后,护理措施有如下方法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或加快患者的康复。①与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其充分了解疾病及转归。使其有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主动咳嗽以利排痰、多做深呼吸、主动按胸、定时给予患者翻身(至少每2小时一次)、叩背等。②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予易消化、高蛋白饮食,加强病房通风、保持病房空气清新,预防受凉。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翻身、叩背、雾化等;通过翻身改变患者,促进气道分泌物移动,产生咳嗽反射。叩背时患者取卧位或坐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3-5min/次,每2小时1次。加强气道湿化,予雾化吸人(常用生理盐水、沐舒坦等)。④:头稍高的侧卧位或半卧位睡姿,尽量取半侧卧位,无论患者有无痰液,每日早晨鼓励患者进行2~3次有效咳嗽。⑤ 口咽部护理口咽部细菌极易移行至呼吸道而致感染,故加强口腔护理2~3次/天,对吞咽困难者,应指导作吞咽功能训练;尽量鼻饲,每次鼻饲量不能过多,以100-200ml/次为宜、每天据患者情况决定鼻饲次数,鼻饲后予半卧位、叩背,防止食物等误入气道3,5,6。⑥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肺水肿和继发性肺炎的发生,我病区所有患者均予以五号半针头输液,使输液速度于任何时候都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

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在给予患者综合治疗措施后,护理措施有如下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或加快患者的康复。①心理护理 患者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导致患者心理压力增大,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关心、体贴、同情患者,动作要轻、稳、准、快以增加患者的信任度,说话语气要温和,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释,尊重患者,多与患者交流,尽可能提供一些相关必要的信息;尽可能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DVT的发生机制、治疗措施及预后,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护理。②急性期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若患者突发性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胸闷、气喘、咳嗽、咯血等症状,应考虑肺栓塞的可能,立即取半卧位,避免患者做深大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及时给患者高流量吸氧、必要时予面罩吸氧,并及时配合医生抢救。.用药护理。应用头皮针经皮穿刺患者足背静脉或小腿下段浅静脉,穿刺成功后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扎一止血带,使较多的药物进入深静脉,止血带每扎10-20分钟后松开20分钟,同时注意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注意保护好血管。用药期间定期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定时监测血栓形成的肢体周径,并观察患者远端的动脉搏动情况、皮肤色泽、温度及肢体疼痛程度变化;在使用尿激酶治疗期间,每天监测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必要时可急诊查相关指标;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有无出血征象 ,如牙龈、皮肤黏膜、大小便颜色、有无不明原因的关节红、肿痛,痰中带血,另外,特别要注意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颅内出血迹象,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及时处理。.一般护理。注意保暖,室温保持在20-25℃左右,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患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予以患者进低脂、富含纤维素饮食,多喝水;吸烟者劝其戒烟,并向其说明戒烟的重要性。.护理。绝对卧床7-14天,抬高患肢,肢置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同时膝关节微屈15°,避免过度伸展。严禁按摩、挤压患肢,导致血栓脱落,诱发肺栓塞的发生。

4 临床结果

通过上述对坠积性和吸入性肺炎的护理,本组共发生5例坠积性肺炎,其中1例因反复感染而死亡。对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因老年性痴呆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更易出现坠积性肺炎,危害较大,易反复发生肺部感染而死亡。

通过上述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以及对患者的教育,本组共发生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未见有肺栓塞的发生。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合并肿瘤的患者易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多较凶险,护理不当易发生肺栓塞而死亡;对不明原因发生的深静脉血栓患者要加强肿瘤相关指标的检测,避免漏诊和误诊。

5 体会

通过上述护理方法的应用以及患者的配合,本组仅有少数患者发生肺炎和深静脉血栓形成,这主要是我们加强了患者的基础护理,对不能活动的患者加强了其的被动活动,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本组患者未见有其他文献报道的压疮、泌尿系感染和便秘的发生,可能与我们的密切护理有关。

今后对长期卧床、患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中,要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预防及护理,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力争进一步减少肺炎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Rello J, Luján M, Gallego M, et al. Why mortality is increased in health-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lessons from pneumococcal bacteremic pneumonia. Chest, 2010; 137: 1138-44.

[2] 聂明珍.重症监护病房中坠积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体会(附436例报告)[J].临床医学,2008,21(9):1634-36.

[3] 王秀华.肺血栓栓塞症的护理研究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1309-11.

[4] Bates SM, Ginsberg JS. Treatment of deep-vein thrombosis. N Engl J Med, 2004; 351: 268-77.

[5] 何爱萍,谢晓岩.沐舒坦静脉联合雾化吸入对预防脊髓损伤患者坠积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2):85-87.

[6] 黄玲.老年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防治[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4(7):31-3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