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简述企业财务关系

简述企业财务关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0 14:40:06

简述企业财务关系

简述企业财务关系篇(1)

一、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不明确

财务会计学课程一般分为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部分。但对于初级、中级、高级的财务会计学课程应该包含的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实际的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上难以把握。例如。对于企业最基本、最简单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等理论内容。初级会计学阐述过,中级会计学有涉及,高级会计学也有描述,且基本内容差异不大。又如,独资、合伙企业财务会计学知识,本来属于初级财务会计学知识,但却列入高级会计学,造成高级会计学课程内容“忽‘高’忽‘初”.难以形成系统的体系毗又如,非货币易,在企业中也是常见业务,其处理的基本内容应放在中级会计。而不是高级会计。

2课程内容体系条块分散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章节安排基本上是按会计要素内容的不同来分类设置的。一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往往涉及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这必定会造成相同经济业务在不同章节体系中的重复论述以及课程容量的虚增等。例如,现金折扣的总价法、净价法的处理,涉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等,至少在3个会计要素中重复讲述。又如,非货币易本是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顺序来安排,就会造成内容分割,人为增大教学难度。很多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内容是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在结构上是不宜进行条块拆分的。例如,中级会计学往往将关于资产减值业务的论述分散地放置于各项资产业务处理的条块体系中。实际上,资产减值业务是资产期末计价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其凝练度较高,应该集中加以比较论述,这样既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帮助学习对象充分了解资产减值业务的实质,有利于专业理论被系统地消化和吸收。

3.专业理论与实务层次级差不够合理

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学的专业理论级差层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初级会计学部分原理、概念描述过多。而实务操作内容简单、数量较少;相对于初级会计课程而言。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造成初级会计学起来太容易,中级财务会计又太难。学生难以适应脚。高级会计本应体现专业理论与实务的高度统一.但实际上该部分内容往往是对初级、中级理论与实务内容的重复描述。出现重实务、轻理论的现象,有高级会计实务之嫌。

4.实验教学薄弱

财务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践越来越难。很多学校都采用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电算化模块主要是针对企业实际开发的,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好。

二、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

针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应调整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的内容体系安排,同时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在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中做重新划分。并加强实践环节。笔者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如下:

1.初级板块

分为3个子模块:会计原理、会计基础、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会计原理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如会计的涵义、目标、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等:会计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等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处理流程);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企业的资金循环业务流程、银行结算方式及简单的票据业务、税收基本业务等一系列内容,应将货币资金的核算、与货币资金收付直接相关的其他会计要素的初始确认和简单计量、经营成果的简单核算与计量等作为最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置于初级会计学部分。

2中级板块

鉴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长期采用以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划分教学内容的习惯和以会计要素划分基本教学内容具有的简洁、与会计报表要素具有一致性等优势,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业务内容,如供应、生产、销售、资金筹集、利润形成和分配等仍以会计要素来划分,有利于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的核算原则和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业务本身的整体性,会计要素之间重复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应视情况删减,进行整合。其他仍属于企业常规常见业务,但有一定理论和实践难度的内容。如投资、资产计价、资产减值、借款费用、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等,应以会计原则为导向来安排。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划分中级会计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从会计原则高度认识和理解财务会计的要求。新晨

3.高级板块

高级会计学主要是从会计原则的理论高度出发。结合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和具体要求。阐述财务会计信息在特定条件下的确认和计量。为全面且高质量地输出会计信息而服务口】。高级板块内容应涵盖企业业务中一些常规内容的延伸,属于成长中不太成熟的内容,如商品期货会计、退休金(企业年金)会计、融资租赁会计、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以及那些突破甚至否定会计假设的特殊业务。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支机构会计、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企业清算、重组、破产、企业合并与分立。

4.实践板块

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度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形成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之间的联系。随着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目标定位的调整。应更加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板块内容应包括初级会计实践和中级会计的实践。初级会计实践围绕初级板块内容进行。可将实验室的模拟实习与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认识实习结合。中级会计实习,既应重视对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的实习。更应联系企业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1]荆新,孙茂竹,张玉周.财务会计学课程设计的一种新方案[J].会计研究,2002(6):36.

简述企业财务关系篇(2)

【关键词】财务风险;财务危机;关系

一、财务风险

(一)财务风险的界定

关于财务风险的界定,当前有两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第二种观点认为,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Altman(1990)综合了学术界描述,更加科学地将财务风险界定为的四种情形:经营失败、无偿付能力、违约、破产。

(二)财务风险的特征

深入了解财务风险的基石,是归纳总结财务风险的特征。笔者通过研究文献、结合企业案例,概括出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以下五大特征:全面性,即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虽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事前不能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且成正比,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权衡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影响因素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外部成因与内部成因。

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称为系统风险,它对所有企业都发生作用,是企业自身不可控制的。这些因素有:市场变动;经济形势变化;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税收政策变动。

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产生的财务风险称为非系统风险,它是企业的特有风险,由企业自身承担。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回收和资金分配,在财务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有可能形成财务风险。

二、财务危机

(一)财务危机的界定

财务危机,又称财务困境。关于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但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从法制层面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国外研究学者常常把企业根据破产法提出破产申请的行为作为确定企业进入财务危机的标志。国内研究学者则常常把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ST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企业。

二是从研究层面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界定。学者定义中的经典表述来自于Ross(1999)从四个方面界定的财务危机: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力支付债权人的债务;法定破产,即企业和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会计破产,即企业的资产净值小于净负债,资不抵债。

从实际情况上看,ST公司界定为财务危机对于我国的学术研究更有可操作性。目前我国对于上市公司特别处理的一般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异常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导致其股票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或者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投资者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本所对该公司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其中,“财务状况异常”指的是最近两年连续亏损,或最近一年的每股净资产低于每股面值,或同时出现上述两种情况;“其他异常状况”,指的是因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导致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基本终止,或公司面临赔偿金额可能超过其净资产的诉讼等。上市公司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将自动进入所谓的ST板块。对上市公司的特别处理包括“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特别处理”。对“退市风险警示”的处理措施: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其他特别处理”的处理措施: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二)财务危机的特征

前面讲到了财务风险的特征,反观财务危机的特征,却大相径庭。

一般来说,财务危机有四大特征:第一,客观积累性。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放、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第二,突发性。财务危机由于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控制和把握的,但也有相当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第三,多样性。财务危机的多样性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企业经营环境多样化;企业经营过程多样;财务行为方式多样化。第四,灾难性。财务危机虽然包括多种情况,但不管是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还是企业破产,或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一种情况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损失。

(三)财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财务危机的成因一直是学界的争议焦点,是因为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这些因素有可能单独恶化企业财务状况,更有可能在多种因素联动作用下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所以我们有必要将这些因素系统归类,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防范财务危机。

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是财务危机成因分析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将企业财务运营病症划分为4个阶段:财务危机潜伏期(盲目扩张、无效市场营销、疏于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企业资源分配不当、无视环境的重大变化);财务危机发作期(自有资本不足、过分依赖外部资金、利息负担过重、缺乏会计的预警作用、债务拖延支付);财务危机恶化期(经营者无心经营业务、专心于财务周转、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到期违约不能支付);财务危机实现期(资不抵债、丧失偿付能力、宣布破产)。企业如有上述相应情况出现,就要查清具体原因,采取措施,尽快使企业摆脱财务危机。

三、财务风险与财务危机的关系

财务风险具有两面性,对企业而言可能产生损失,也有机会产生收益。而财务危机意味着企业产生损失的可能性极大,如不及时补救,企业状况可能陷入不断恶化的深渊。财务风险是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源,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必然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而具有财务风险的企业不一定陷入了财务危机。财务危机是财务风险朝不利方向发展的结果。企业若能在有效期间内采取化解措施,就能降低财务风险,摆脱财务危机;若企业面对危机束手无策,或措施不力,很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财务危机,甚至导致破产。

因此,对于财务风险,应当科学管理,合理利用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持企业的稳健性;而对于财务危机,应当坚决规避,在管理财务风险的工作中把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财务危机防范系统有机结合,从而杜绝财务困境甚至企业破产的发生。

简述企业财务关系篇(3)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综述

一、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此后,很多学者相继发展了内部控制相关的理论。Kinney,W.(2000)研究认为内部控制本身的复杂性、缺乏获得公司数据的途径、研究结果的潜在普遍性、有限的知识、披露信息的限制范围这五个方面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研究造成阻碍。Moerland(2007)根据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做了实证检验,并建立了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数体系。这些指标包括: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幅度、审计委员会或类似职能部门的职能、是否建立全面的内控制度、内部审计报告的披露程度等。Doyle(2007)对美国2002―2008年间披露出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779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受企业规模、成立年限、涉及业务的复杂度、盈利状况、增长速度、业务重组以及治理结构这七方面因素的影响。

(二)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

(一)国外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财务风险的研究

三、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的研究

(一)国外

(二)国内

简述企业财务关系篇(4)

关键词:数据挖掘技术;财务分析

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状况及财务状况变动的文件,是企业和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但是企业普遍面临数据爆炸、知识匮乏的困境,如何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挖掘出潜在的信息,为管理和决策服务,是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数据挖掘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数据挖掘基本原理介绍

数据挖掘是指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将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次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有用的信息和知识,提高决策能力的水平。

(一)数据挖掘的主要功能

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功能:

1、估计与预测。估计是根据已有积累的资料来推测某一属性未知的值,预测是根据对象属性的过去观察来估计该属性未来之值。数据挖掘技术能够自动的在大型数据库中寻找预测性信息。

2、关联和序列发现。关联是要找出在某一事件或是资料中会同时出现的东西;序列发现与关联关系很密切,所不同的是序列发现中相关的对象是以时间来区分的。

3、聚类。数据库中的记录可被化分为一系列有意义的子集,即聚类。聚类技术要点是在划分对象时不仅考虑对象之间的距离,还要求划分出的类具有某种内涵描述,从而避免了传统技术的某些片面性。

4、描述。描述的功能是对负责的数据库提供简要的描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使用别的功能时对数据先有较好的了解,然后再建立分析模型。

5、偏差检测。数据库中的数据常有一些异常记录,从数据库中检测这些偏差很有意义。偏差包括很多潜在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不满足规则的特例、观测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量值随时间的变化等。

(二)数据挖掘的基本步骤

SAS研究所提出的SEMMA方法是目前最受欢迎的一种数据挖掘方法,其描述的数据挖掘的大致过程包括取样、探索修改、模型和评价。

1、数据取样。在进行数据挖掘之前,首先要根据数据挖掘的目标选定相关的数据库。通过创建一个或多个数据表进行抽样。所抽取的样本数据量既要大到足以包含有实际意义的信息,同时又不至于大到无法处理。

2、数据探索。数据探索就是对数据进行深入调查的过程,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入探察以发现隐藏在数据中预期的或未被预期的关系和异常,从而获取对事物的理解和概念。

3、数据调整。在上述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增删、修改,使之更明确、更有效。

4、建模。使用人工神经网络、回归分析、决策树、时间序列分析等分析工具来建立模型,从数据中发现那些能够对预测结果进行可靠预测的模型。

5、评价。就是对从数据挖掘过程中发现的信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

二、数据挖掘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

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看,数据挖掘是一种新的财务信息处理技术,其主要特点是能对会计数据库以及其他业务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分析及其他模型化处理,从中提取辅助决策的关键性数据。数据挖掘其实是深层次的财务数据分析方法。分析这些数据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决策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进而获取更大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一)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分析的变化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现在的财务分析与传统财务分析相比,数据使用的广泛性大大提高,而且还产生如下变化:

1、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发生变化。传统财务分析信息注重提供给现有投资者,主要为现有的投资者提供企业相关的分析资料。在网络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分析资料要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注意,以此增强其发展潜力。

2、财务分析导向性发生变化。传统财务分析主要是面向过去。在网络经济时代财务分析不仅要面向过去,更要面向未来。由于潜在投资者的增多,财务分析信息使用者更需要的是能为其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进而决定是否采取某一行动或决策。这就要求企业全面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发展情况和趋势,向使用者充分暴露有关未来发展前景,赢利预测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3、财务分析时效性发展变化。传统财务分析信息一般实时反映。在网络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成为一个信息系统,利用网络随时向外提供信息,以满足投资者等利害关系人进入企业网页或有关搜索引擎上搜索当日、当时企业情况的需要。

4、财务分析对象范围发生变化。传统财务分析的对象主要是有形资产。在网络经济时代,知识资源、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资源和顾客市场资源等已成为公司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的无形资产在整个资产总额中的份额将大大超过有形资产。将知识资源、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资源和顾客市场资源等无形资产纳人资产要素范畴势在必行。

(二)数据挖掘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由于以上变化,使得对财务分析的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财务数据挖掘其实是一类深层次的财务数据分析方法,同传统的财务分析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数据挖掘所采用的基础数据更加全面,不仅包含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而且可以包括会计业务基础数据、非财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业务数据,如企业背景资料、人力资源信息等;其次,财务分析可以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不仅可以利用钻取、切片、漂移、旋转等功能简单而直观地引导用户从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数据,而且可以将分析数据统一管理起来,使用户在同一界面下选择分析的重点,获取所有分析数据;再次,财务分析的时效性更强,影响的范围更大,有助于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过程如下:

1、确定财务分析对象。定义财务分析的对象,根据财务分析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模型,采用相应的数据挖掘方法。

2、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数据挖掘的首要步骤,数据可以来自于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可以从数据仓库中得到,还可以是其他业务系统中的数据。

3、数据整理。数据收集阶段得到的数据可能有一定的“污染”,可能存在自身的不一致性或者有缺失数据的存在等,因此数据的整理是必须的。同时通过数据整理,可以对数据做简单的泛化处理,从而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之上得到更为丰富的数据信息,便于下一步数据挖掘的顺利进行。数据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选择。搜索所有与财务分析对象有关的内部和外部数据信息,根据财务分析的目的并从中选择出适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2)数据简化。有些数据属性对财务分析是没用的,这些属性的存在会大大影响挖掘效率,甚至还可以导致挖掘结果的偏差。数据简化是在对发现任务和数据本身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寻找依赖于发现目标的表达数据的有用特征,以缩减数据规模,从而在尽可能保持数据原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精简数据量。(3)数据的转换。将数据转换成一个分析模型,这个分析模型是针对挖掘算法建立的。建立一个真正适合挖掘算法的分析模型是数据挖掘成功的关键。

4、数据挖掘。对所得到的经过转换的数据进行挖掘。除了完善选择合适的挖掘算法外,其余一切工作都能自动地完成。

5、结果分析。数据挖掘的结果有些是有实际意义的,而有些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或是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就需要进行评估。评估可以根据用户多年的经验,也可以直接用实际数据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进而调整挖掘模型,再次进行挖掘。

6、知识的同化。数据挖掘的最终目的是辅助决策。决策者可以根据数据挖掘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将分析所得到的知识集成到财务分析系统中。

三、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财务分析中应用的难点

数据挖掘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还是一门崭新的技术或者方法,接受数据挖掘的概念容易,但是实际将其落在实处却比较困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的负担问题。数据挖掘功能对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来说虽然存在优势,但前提是具备完整、正确的数据,即在建立数据仓库系统基础后,与此功能结合运用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企业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本身都可能存在水分,因此需要报表使用者在经过会计信息质量分析等前提下调整或重新计算企业财务报表中的数据,然后再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财务报表分析。

数据挖掘仅仅依靠电子计算机或者软件是无法完成这项任务的,更多的是需要依靠职业人士的职业判断。虽然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还不十分成熟,相信伴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将会在未来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李剑锋,李一军,祁威.数据挖掘在公司财务分析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2).

2、林伟林,林有.数据挖掘在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分析中的应用[J].市场周刊,2004(10).

3、李爱玲,沈,李豫州.数据挖掘在财务预测中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

4、刘胜平,张启銮.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财务实时控制系统研究[J].财会月刊,2004(3).

5、杨春华.数据挖掘OLAP在财务决策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02(10).

6、郭素蓉.浅谈数据挖掘在财务风险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7(14).

7、吕橙,易艳红.数据挖掘在财务分析中应用的理性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18).

8、李静,万继峰.浅议数据挖掘技术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8).

9、曹明,闪四清,梁海燕.基于数据挖掘的财务预警模型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6(10).

10、曹中.论数据挖掘和企业财务分析[J].上海会计,2004(3).

简述企业财务关系篇(5)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企业财务管理 影响研究

一、前言

经济的日趋繁荣和全球经济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市场经济体系中存在众多的经济实体包括企业和个人等,他们之间的资金流转,投资、借贷、转让、出售等等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可避免。通过财务管理和分析对企业经营所需的成本核算、经济活动的管理以及总体经营状况的好坏的掌握,是越来越多企业重视的问题。从07年伊始开始在各上市公司企业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准则,是对原有旧准则存在不适应地方进行合理的修补和改进。新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目标和会计计量原则等各个方面加以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可以看出的是,新准则的实施有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切身利益,更加的详细具体,因此,本文试图从财务管理实务的方面来简述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二、会计准则与财务管理关系简述

会计活动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工作,是企业所进行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础,他通过专业的技术方法获取有效准确的会计信息,对所负责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反映并给予合理的监控。科学高效的会计工作能够促进企业改善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固有资金的运作效率,从而最终实现企业进行盈利的目标。开展会计工作的信息主要存在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来源于企业与内部员工和外部一切实体发生的经济往来,作为会计信息占有者的企业主导者往往由于各方面原因会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发生误解和偏差,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财务管理工作。

因此,会计活动的监管和运行都必须特定的准则做支撑,才能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判断、甄别和使用,并得到有效的决策依据。在这里,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作为约束会计工作的强制性规定,能够将所辖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活动状况进行及时、真实、可靠地进行总结,制作成财务报表供企业决策者参阅,那么,会计准则就能够体现出他所存在的价值。

从上述会计准则与财务管理的基本关系中可以看出,会计准则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维系。为规范市场经济的正常、健康、良好运行,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内容细则必须具有公开透明的特征,达到约束财务管理的效果。同时,在既定的会计准则下,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变都会影响财务管理实务,也必然要求会计准则能够匹配和适应。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对象就是资金的来源、去向的管理,而会计准则在指导会计活动时所利用的不同的方式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必然会对财务的管理工作产生影响。本文中,所阐述的就是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现有财务管理与会计信息联系不紧密方面所进行的改善性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新准则引入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与收入费用观是完全相反的工作方案观念。在确认和计量公司收益方面采取的是债务法,注重公司的长远利益而非眼前的短暂利益,新准则的实施确立里资产负债表在财务报表结构上的实际核心地位,有助于改善企业短期不合理的急于求成的行为。按照党中央所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出发,这种突破有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加卓尔有效。

同时,新会计准则对资金时间价值观的重视也代表了当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将会步入一个新的台阶。旧的会计准则一般很少涉及这个重要的理念,但是资金时间价值观念的实质就是资金在随着时间变化的过程中进行的累积性的差额价值,强调的是价值的增加额。

2.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工作方法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中对具体财务管理的工作方法是属于较为大的变动。这里我们简要的介绍存货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等与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新会计准则的影响。新准则中存货成本的计入允许了通过审核和检验标准的借款费用,这一方面,对生长周期性较长的企业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弥补了由于成本先结转,最后存货的计价并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经营利润情况的缺陷。新准则条件下的先进先出法的期末存货价值更具有价值相关性,并逐渐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公允价值是指在交易双方公平自愿的条件下,以一个可以被买卖双方清偿或负债的价格。在这个计量条件下,公允价值以非货币的形式出现,买方企业对经济业务的记载必须按照公允价值的信息,而在实务中,通常有资产评估机构对卖方企业所持有的资产进行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公允价值的出现,有成为调节利润工具的可能。

3.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上市公司所涉及到的金融业务种类繁多,例如在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的合并、所持有股份和债券在股价上升跌落的损失和盈利、物价上涨和企业经营效益良好所带来的经营财产的增减值等都在已经程度上牵扯到了企业的风险管理。新会计准则引入的金融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和套期保值等准则,在部分业务管理上都稳定了财务的管理工作,预防了风险的发生。新准则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面,规定了股市跌价后将不能冲回,这样通过计提手法来玩转股市的现象当得到限制。同时新准则的实施,更加关注了企业的自身经营、资产自量和风险管理,规避在金融运作时产生的风险。

四、结语

新准则的变动是为了更好的真实地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详尽具体的财务报表以供财务报告使用者能够据此做出正确的决策。新准则的提出是在原有的旧准则变动中加以完善,势必会对原有已经适应的财务管理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尽快适应并掌握。

参考文献:

[1]吴殿波.论新会计准则中的企业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J].中外企业家,2010(Z4):25-26

[2]胡林军.实施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47-49

简述企业财务关系篇(6)

关键词:ERP环境;公司财务管理;优化

据相关记载,ERP最初是由美国计算机咨询和评估集团提出的一种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是“企业资源计划”或“企业资源规划”的简称。日常企业财务管理中用到的ERP主要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同时主张系统化的管理思想,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计划从而为企业相关的决策层以及员工提供合理的决策运行手段的一个管理平台。ERP自从发展以来,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应用范围已经从制造业逐渐扩展到了零售业、服务业、银行业、电信业以及各个政府机关等,并为这些部门财务管理方面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近几年,随着企业对财务管理部门要求的增加,ERP在财务管理应用中内容的不断更新,过去落后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政策已经渐渐满足不了时代的需要。为了加大对企业财务的管理,建立一种新的管理体制势在必行。虽然ERP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发展迅速,并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基于企业集团内部和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仍受到一定的制约。为了改善ERP在财务管理方面落后的一些状况,本文将从ERP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出发,阐述了ERP环境下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容,并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在ERP环境下有关财务管理工作的缺陷提出合理的改革措施,为其优化工作奠定相关的理论基础。

一、 ERP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主要指导思想的管理系统成为ERP系统,它能够为公司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帮助。据专业人士简述,ERP系统是MRP系统的延续,不仅继承了MRP先进的管理体系和核心思想,同时还针对MRP系统的不足之处做了一定的补充,增加了许多其它管理系统所没有的功能。从目前该系统在各个公司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成果可以看出,它已经渐渐成为企业运行的核心模式之一,能够最大化地创造财富,为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帮助。

ERP作为当代公司财务管理中应用最广泛的指导思想及系统之一,主要源于其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具有较高的集成性。在一个公司的运营过程中,其财务管理系统与ERP系统中的计划、制造、供销以及运输等业务的流程是息息相关的,而且是高度集成的。另外,财务管理中涉及到的数据在各个业务系统之间高度共享,若严格按照ERP系统的流程,则所有数据的输入将会准确无误,省去了不必要的重复步骤。第二,具有及时性。ERP系统与其它管理系统相比,最具有代表性的优势是它能够使公司的每一笔业务资金及时、准确地出现在财务管理系统中,并能及时更新相关的报表资料和数据,为业务信息的及时更新和监测带来便利条件。第三,具有流程性。ERP系统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公司的业务报表对财务信息进行全面收集,然后做出合理的分配,同时为相关业务的进度安排出合理的流程,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并为公司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ERP系统还具有先进性、统一性、完整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

二、 ERP环境下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容简介

不同的管理模式对公司财务管理内容的要求各不相同,ERP作为少有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公司财务管理内容在此环境下更具有吸引力。ERP环境下的公司财务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制定的要求。ERP系统在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用于对即将要开展业务的所需资金做出预算,以便管理人员能够提前做好准备,以便不时之需。因此,制定合理的预算体系便成为ERP环境下公司财务管理内容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其次,财务管理内容还必须包括相关业务可能遇到的风险管理体系,它是ERP环境下实施集成化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ERP环境下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容还必须含有对财务内部等阶层的控制等,只有这样,在ERP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才能形成完整、有效的体系。

三、 目前我国企业在ERP环境下有关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周所周知,ERP 系统对任何公司或者企业的财务管理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它甚至决定着某个公司的存亡。因此,合理地开展并应用ERP系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许多大小型公司即使已经将ERP管理系统应用到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但是由于工作人员对其认知度较低以及项目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导致ERP系统的真正作用无法有效地发挥出来。下面是经过我长期观察总结出的有关ERP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1.公司的工作人员对ERP管理系统的认知度不够

ERP是当今社会流行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虽然它能为运行该模式的公司和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其出现时间较短,操作流程较复杂,许多中小型公司虽然已经将其引入到自己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但却未能掌握ERP系统管理的核心理念,无法理解其价值所在,导致管理者不能充分意识到其对自己公司未来的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降低了该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久而久之面临着紧张的经济问题。

2.有关ERP最初的生产管理体制不严,导致ERP系统不能顺利实施

现在,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公司为了更快的获取较高的经济利益,在实施ERP环境下财务管理的调研阶段,并未对其生产过程和工作性能进行详细的了解,而是向ERP软件的生产商简单陈述其特性,提出简洁的要求,导致日常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较多的问题。另外,许多公司在ERP环境对财务进行管理时提出相关报表内的基础数据根本无法满足ERP系统的需求,这主要是由于其生产系统以及业务流程管理的不规范造成的。

3.ERP系统实施的过程中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够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公司的财务管理员工不仅仅对ERP系统的价值及其在财务管理工作的用途了解甚少,除此之外,即使他们拥有丰富的ERP系统管理专业知识,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培训,其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非常弱,使ERP系统无法正常发挥。

三、ERP环境下公司财务管理的优化措施

ERP系统对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确保该公司或者企业财务顺利流通,同时对公司经济效益的整体提高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为了确保公司的业务能够正常运行,在日常财务管理中加大对ERP系统的应用并对其现存问题进行优化及其重要。下面是根据上述有关目前我国部分公司在ERP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提出的几点相应改革及优化措施:

第一,加大对企业内部员工的管理,提高管理者和员工对ERP系统的认知度。员工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公司发展效率的优良与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管理者必须加大对公司内部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多为其贯穿有关ERP系统的知识,增加他们对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及价值的认识,为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第二,加强ERP系统的生产管理体制,确保其性能的优良性。公司管理人员在实施ERP系统管理的初级阶段,要对ERP系统的生产过程进行深入调查、充分论证,向ERP系统软件的生产商家提出合理、具体的要求,相关企业的生产系统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避免ERP系统的不合理现象出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第三,加大对员工ERP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培训,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ERP系统的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只了解一定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相关公司和企业必须加大对员工的管理力度,多开展有关ERP系统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培训活动,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增加其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 小结

ERP系统在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展公司的经济,提高其经济效益,相关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大对ERP环境下财务工作的管理,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文.企业集团在ERP环境下实施集成化财务管理的探讨[D].西北大学,2011.

[2]李荣锦.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集团经济,2010(02).

简述企业财务关系篇(7)

关键词:财务本质;财务活动;财务关系

财务的内涵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即财务关系。“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这一概念特征决定了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应从财务的二重性:经济属性(财务活动)与社会属性(财务关系)相结合来进行考察。因此,财务主体所进行的财务活动,就不仅体现了一种技术关系,还包括了财务主体与其他财务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财务关系的存在说明财务管理绝不是类似自然科学的一种技术或方法,而是蕴涵了丰富制度内容的社会科学。然而,传统财务学对财务活动关注得较为充分,对财务关系的研究却少之又少,这使得传统财务学表现出见“物”不见“人”的单纯技术倾向,进而既影响到财务理论本身的完善,又影响到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的效果。事实上,财务活动本身就涉及企业各个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关系调整,财务关系不协调、不理顺、不和谐将引起财务关系的紧张、冲突甚至破裂,从而危害企业价值的实现,危害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对财务关系的研究仍然应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且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财务主体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因此对财务关系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财务关系:基于财务本质的认识

西方财务理论界对财务关系的专门研究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一般只是在为实现财务目标而纾解财务冲突的过程中有限涉及财务关系问题,既不系统也不深入。中国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一开始就比较重视对财务关系的研究,这可能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比较重视生产关系的研究有关。有不少财务学者认为,财务关系是体现财务本质的最重要的方面,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也主要体现在他们对财务本质的认识之中。

1.货币收支活动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前苏联,认为“财务是客观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货币资金运动”。它注意到了财务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形式,但避开财务关系的表述,难以说明财务的本质属性。

2.货币关系论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财务学家a.m.毕尔曼提出了货币关系论。他认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客观存在的货币关系总体,表明生产的财务方面,构成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财务。”中国学者认为,“企业和经济部门财务,按其本质来说,就是客观存在于生产经营中的货币关系体系。”该理论指出了货币运动背后的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突出了财务的社会属性,有利于通过制定恰当的财务政策与制度去处理好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但该理论忽视了财务活动的量的规定性,且仍然把财务的本质局限于“货币”的范围内,所表述的财务关系也是不完整的。

3.资金运动论

20世纪80年代,中国财务学家王庆成等提出了资金运动论。该理论认为,“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构成工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方面,这就是工业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的资金运动体现着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即财务关系。”该理论较全面地概括了财务的内容、形式与社会属性,注重了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的统一,因而一直被中国财务理论界奉为圭臬。时至今日,几乎所有的财务管理教材都是基于资金运动论。但该理论仍然存在不足,一是资金运动范围过宽,对财务的本质突出不够,财务用资金运动表述难以确立财务的特殊性及真实内涵;二是把财务关系归结为资金运动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给人一种包罗万象之感。

4.本金投入与收益论

基于财务本质不同理论所存在的缺陷以及“本金”概念在财务学研究地位的确立,20世纪90年代,中国财务学家郭复初提出了本金投入与收益论。他认为,“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并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该理论认为,本金是财务资金的代名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现代财务关系形成的起点,企业与企业所有者之间发生的本金投入及相应的收益分配关系,就是源于本金的一种财务关系。在此基础上,冯巧根(2000)对财务关系发展的规律以及与财务活动规律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5.财权流论

20世纪90年代末期,伍中信等学者从现代产权理论入手,提出了财权流理论。该理论认为,“财务管理不是简单的对资金运动的管理,而是借助于资金运动的管理实现产权管理,是‘价值’与‘权利’的结合。”用“财权流”来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的本质表述,说明与财力相伴随的“权力”的流动过程,实质上就是处理权力双方“财务关系”的过程。

财务本质是建立财务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区分财务学和其他学科研究范畴的最基本因素。财务关系肯定与财务本质紧密相关,以上几种财务理论虽不同程度地对财务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财务关系均有论述,但对各种财务关系具有的内涵没有深入研究和探讨,都未以财务关系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研究对象,这不能不说是传统财务理论的一大缺陷。因此,对财务关系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将有可能有效弥补这一缺陷。

二、财务管理:现象和本质

财务直接体现企业合约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的行为,不管是筹资、投资和资产重组行为,还是利润分配的财权安排等行为,无一不直接影响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利益的实现。因此,财务主体的各种财务机制其实质都是在处理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虽然每一个特定财务主体都需要考虑与其彼此关联的财务关系,但这些财务关系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每一个财务主体在进行财务决策时,也难以兼顾各种财务关系,通常只能根据决策的具体情况着重考虑那些重要的财务关系。但哪一种财务关系是重要的,在不同的时期及对于不同的决策问题而言是不同的。每一个财务主体的财务决策都会影响或改变其与其他财务主体的财务关系,这种改变又可能引起其他财务主体对财务关系进行再调整,其他财务主体对财务关系进行的再调整对每一个特定财务主体来说则属于财务管理环境的改变,这种改变又可能引起该特定财务主体对其与其他财务主体的财务关系进行再调整。各种财务管理活动,究其实质,都是在对上述财务关系进行调整和重新设计。因此,财务关系是财务管理的本质,而财务活动则只不过是财务管理的表象。

财务关系的变化,实质上也就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及利益相关者相互之间利益关系的变化。由于每一种财务关系都至少涉及两个以上的财务主体,每一个财务主体又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利益,本着“公平和效率”的原则,财务关系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对财务关系的调整施加影响,而不能简单地用另一方对这种财务关系的调整来取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质就是对各财务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不断地进行协调和优化的过程。

三、财务关系研究及其意义

财务的本质是指财务活动固有的内在属性,无论是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还是本金投入与收益论、财权流论等,体现的都是财务活动的现象。尽管这些理论也涉及到财务的某些内在属性,但都没有反映财务的本质。笔者认为,财务关系是体现财务本质的最重要的方面,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对于财务本质的回归不无裨益。

1.有利于财务理论本身的完善

由于传统财务理论主要关注的是资产、资本、成本、利润等物化因素,表现出见“物”不见“人”的单纯技术倾向,而对主宰和决定这些物化因素的人及其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财务关系却关注甚少。李心合教授主张的利益相关者财务和财务支持网络,伍中信教授主张的财务治理理论体系,尽管已经涉及了财务关系的主要方面,但是都未以财务关系作为具有独立意义的研究对象。因此,缺乏对财务关系全面而系统研究的传统财务理论是存在缺憾的。只有在财务关系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才能改变现有财务理论中对财务关系一带而过的现象,使财务回归其本质,使财务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

2.有利于从产权角度研究财务问题

财务关系体现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关系,而财务契约则是对资本交易过程中利益相关者之间各种财产权利关系的集中体现。财务的实质其实并不是资金的流转,而是一种财产权利的配置。在企业的筹资、投资、利润分配和公司改组等一系列财务基本问题中,始终渗透着“产权”问题,其核心都是一系列的关系问题。如果单纯从“价值”来研究财务问题,会将其引入歧途。

3.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财务目标

财务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企业的财务目标是在各种财务关系所编制的关系网络中实现,财务关系中任何一方或多方的立场和态度的变化都会引发财务活动作出相应的反映,企业只有通过财务关系的正确处理才能实现其财务目标。

4.有利于企业财务诚信的建设

近年来,中外资本市场上发生的一系列财务造假事件凸显企业财务诚信的缺失。财务经济学中一直把声誉因素作为保证财务契约诚实执行的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财务契约是不完全的,不可能穷尽所有情况,契约双方履行职责是基于诚信,而诚信的基础是多次重复交易,长期信任就形成了声誉。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诚信简单地理解成一个道德问题,而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制度。诚信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相对于其他正式制度而言,是一种成本更低的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工具。财务关系的维系离不开企业的财务诚信,而讲究财务诚信既能遵守既定的契约安排,又能降低契约成本。

参考文献:

[1]朱元午,等.财务控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郭复初,等.财务新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3]张正国.财务本质的重塑:一种契约观[j].财会月刊:理论,2008,(3).

[4]伍中信.现代财务经济导论——产权、信息与社会资本分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