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旅行社管理思想

旅行社管理思想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0 14:40:17

旅行社管理思想

旅行社管理思想篇(1)

关键词: 旅游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工作方法

党的十八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党的十报告多处指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旅游企业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针,按照“大党建、大发展、大和谐”的工作理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狠抓落实,不断提升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水平,为加速推进旅游企业转型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支撑和人才支持。

旅游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当前,随着旅游企业经营、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遇到新的难题,我们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使旅游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综合能力已走向系统综合智能型,系统综合能力的凝聚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人的能力具有较高逻辑起点的鲜明标志。思想观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既能规范企业行为,推动企业进步,又能促使企业不断创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构建和谐旅游企业的政治手段,又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入和渗透到旅游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是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实现切实创新的充要条件。

旅游企业的员工队伍分散在旅游景区、酒店和旅行社,流动性较强,管理空间跨度大,地域范围广,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困难较多。随着旅游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旅游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旅游企业要不断研究探索,寻找对策和出路,使旅游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根据多年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笔者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强化领导干部自身示范作用

开展旅游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落实党的十关于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精神,旗帜鲜明地抓好领导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引导,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为企业发展和广大游客的服务之中,在旅游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光靠政工干部的单兵作战,领导干部一千次的说教比不上一次的实际行动。领导干部带头心系企业,身先士卒,为企业发展鞠躬尽瘁,是最生动的思想政治工作教材,远远强过空洞无味的口号和思想灌输。广大员工会以雪亮的双眼,分辨出领导干部身上的真、善、美或假、恶、丑,“职工看中层,中层看班子”,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特点。广大员工正是以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为依据来判断谁是员工利益的根本代表,从而真心实意地相信谁。一个富有强烈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怀抱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并公道正派、廉洁奉公、自省自律作风的领导层,必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他律行为转化为员工拥护企业、热爱企业的自觉行动。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找准定位

衡量旅游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强弱,主要应当看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否紧贴旅游企业员工思想实际,是否真正解决了存在的思想问题。旅游企业的从业人员要认真学习同志的十报告,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十报告精神树立“三个联系”,即联系个人思想境界,牢固树立胸怀理想,鉴定信念;联系本职工作实际,结合本年度工作目标,统一思想工作;加强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整治庸懒散贪,服务基层,服务游客,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紧跟时代步伐,抓住新时期员工的思想脉搏,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企业信任和员工的拥护,使旅游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建立在有效服务之上。

旅游企业的员工大多数工作生活在旅游景点、景区、饭店、旅行社的生产一线,按规定要求的时间、次数、内容、方式规范开展党内活动难度很大。把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停留在开展文体活动这样的具体表面工作上,是事关旅游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问题、员工权益问题等。在企业内部,经济关系对员工的影响比政治关系更加直接。

当前,政治理论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得较多,而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则开展得较少,这是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薄弱环节。针对这一特点,做好旅游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并重,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职工既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又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和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良好作风。近年来在旅游企业景区、酒店和旅行社呈现出不比职位比奉献、不比利益比业绩、不比资历比能力的良好局面,同时涌现出许多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服务一线的优秀党员干部。

从旅游企业的实践看,要把典型示范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注重用身边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来教育职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原则。只有把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善于从利益动因上分析干部职工的思想变化,善于从解决干部职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处理企业改革和转型发展过程中与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旅游企业人员构成非常特殊,有外派到全国各区域、各省、市及境外的独资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管理人员,有从机关事业编制从调入到旅游企业的,有接收政府指令性部队转业军人分配到旅游企业的,还有旅游企业为了发展急需引入招聘进来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景点、景区生产岗位及酒店餐饮和客房服务岗位还有劳务派遣工,还有旅游企业各旅游服务景点临时聘用的实学生和应届毕业学生及非全日制工用工。长期以来,旅游企业员工都有三六九等之说,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旅游企业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旅游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工资分配方案、各项规章制度”等重大事项要通过职代会讨论。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认真慎重考虑职工的承受能力,真心实意为职工谋利益,扎扎实实地为职工办实事,从而达到解决职工思想问题的目的,增强职工对旅游企业和党组织的凝聚力,对旅游企业的发展与美好前程充满信心。

四、重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信息化手段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旅游企业员工几乎都会应用互联网,而QQ群、博客、微博等交互方式,使旅游企业的热点问题能够在一夜之间传遍企业所属各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员工的思想脉搏和情绪,会因为互联网的虚拟世界无限放大。传统的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已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速度要求,必须创新手段,如视频会议、电子邮件、开办网站、健康短信、影像宣传等,都可以成为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或媒介,使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变得灵活多样,易于接受,摆脱传统的乏味说教。

五、以塑造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现代企业的最高管理艺术是企业文化管理,人们常说:“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文化。”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培训员工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规范员工的行为意识,为企业打造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旅游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那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找准这个着力点,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舞台将更广阔。

旅游企业必须确立并深入贯彻“大德载道、亲贤尚功、勤奋务实、和谐诚信”的经营理念,使广大员工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精神面貌、言谈举止、服务态度等方面的总体素质和外在表现得到整体提高,使旅游企业“脚踏实地、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的职业精神真正深入人心,使旅游企业形象真正渗透到全体员工之中,营造“人企合一”的文化氛围,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寓教于乐不但是职工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而且是新时期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更是做好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经常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诸如郊游考察、卡拉OK比赛、迎新春文艺汇演,大合唱、趣闻游戏活动等,把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做得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广大旅游从业人员的参与意识,从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可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渗透和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文明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职工通过活动,既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又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焕发更大的劳动热情。

六、加强和改进旅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党的十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由此,在旅游企业组织管理中导入中国员工心理管理计划,帮助组织成员克服工作压力,实现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国员工心理管理计划是组织“人性化”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在员工方面该计划可以帮助员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实现自我成长与职业生涯规划;在工作方面该计划可以帮助员工解决工作方面遇到的问题,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效率;在劳资关系方面该计划还能够帮助组织建立尊重员工价值、关心员工困境的企业文化,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业务重组、并购、裁员等变革和危机,改善管理风格和组织、工作设计等,而这些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渴望达到的目标。

1ef6

导入员工心理管理计划的做法是:把关心员工心理健康作为一项福利措施,将其制度化,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为旅游景区、酒店和旅行社一线倒班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压力测试;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小规模心理辅导,并将员工心理管理工作延伸到了班组长综合能力提高、新入职员工心理调适和职工亲子教育等领域;通过心理咨询电话、QQ聊天室等方式帮助员工解决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婚恋家庭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旅游企业面对进入后危机战略转型期,部分员工受多种因素影响思想情绪产生较大波动的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人文关怀,积极引进中国员工心理管理计划,在旅游企业内的各大旅游景区、酒店和旅行社中各个班组广泛开展“党政工团四合力关爱员工建设和谐活力班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推进思想沟通,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员工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在旅游业实现科学新跨越发展的同时打造“幸福工作”和“幸福家园”,实现共建共享,充分调动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干事创业的智慧热情和投身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党的十提出“美丽中国”建设,传递出旅游发展的最新动态,标志着旅游业自此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必须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因此,旅游企业只有始终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尊民心、察民情、重民意,串百家门、问百家情、暖百家心,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办职工之所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职工乐于接受的文体活动,扎扎实实地解决实际问题,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才能进一步促使党群干群亲和力的磨合,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旅游企业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张剑飞.关于加强旅游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J].理论观察,2008(2):142-14.

旅行社管理思想篇(2)

陈光甫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将服务质量放在重要位置。他指出“: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5]81这表明陈光甫十分重视细节服务,而他制定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行训就是“服务社会”。在旅行社的服务中,他提出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在接待客人时,应“首当和蔼”,要用微笑表示欢迎,注重礼貌用语,不能用古代死板的礼数来迎接,这样才能使顾客感受到真切贴心的服务。第二,注意个人形象。个人形象代表着旅行社的服务形象,要讲究个人卫生和穿着打扮,衣着整齐,面容干净,充满朝气,给客人留下良好印象,这样才能招揽更多回头客。第三,对待客人应一视同仁,客人不论消费多少,都应该真诚提供服务。陈光甫要求“顾客之生意,无论巨细,即百元以及一元,客即来往,则其惠顾之厚意已可感谢”[6]150,这就是平等对待客人最鲜明的体现。陈光甫还瞄准顾客的消费心理,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使旅行社服务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他指出“:现在旅社所招待者咸为头二等客人,而三等客人全未招待,殊觉失宜。”因此,无论是富有的资产阶级还是普通的平民阶级,都应服务平等化,不能只贪图利益。对于比较贫困的人群,要给予他们特殊的招待,如为在外餐风露宿候车的三等客提供比较舒适的卧房,安顿好饮食。这样才能达到真正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为旅行社谋得深远的发展。陈光甫在做好旅行社核心业务的同时,还积极开发与旅游相配套的业务,扩大服务范围,如增设代办服务等。代办服务比较繁琐,且获利很低,如代买火车票,二等的火车票,有2%的回扣,而三等的票则是免费代买。但尽管如此,陈光甫还是坚持认为,必须做好与旅行相关的服务,才能使得旅行社不断壮大。正是这种服务模式,真正做到了方便旅客之需,从而使中国旅行社遍及中国各个角落。至此,在陈光甫“服务优先”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旅行社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至后来赢得了总理“你们中国旅行社是中国最好的服务单位”的赞赏。这是对中国旅行社服务质量的肯定,更是对陈光甫先进旅游管理思想的赞扬。

二、突出旅游业绩效重点:无形收入

中国旅行社在成立不久就面临着严重亏损的压力,为使中国旅行社能够继续维持下去,陈光甫将上海银行的巨额资金补充到旅行社。当时曾有人多次劝说他放弃经营旅行社,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因为他看到了旅行社潜在的利益和价值。在陈光甫看来,旅游服务业能够带动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旅行社的绩效不能像银行一样用金钱来算计,它远远大于金钱的魅力。所以,他有信心发展中国旅行社业务,有信心带动当时中国的旅游业前进。尽管面对初期的亏损,但是无形的资本摆在眼前,那就是通过旅行社服务大众各个阶层,获取无形的形象宣传,最终实现收益。在他看来“,有形的亏损”是可以向“有形的盈余”转变的,只要旅行社与其他行业建立良好的关系,旅行社就能获得长远发展。1937年至1941年,由于战乱冲击,陈光甫旗下的旅游业遭受严重损失,关闭了很多分支机构,沦陷区只有北平、上海、天津这三个地方的分社还存在着。但就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由于陈光甫原先重视无形收入的战略,使得中旅社在这几年账面上居然是盈余,共盈利285512112元(法币)。陈光甫对上海银行和旅行社的坚定不移的管理,使他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正是他的不放弃,挽救了当时十分衰落的中国近代旅游业,使中国旅行社在困境中不但没有被扼杀,反而逐步走向了繁荣。陈光甫在发展旅游业时,将无形收入作为旅游业绩效重点,这是支撑中国旅行社走出困境的重要保障。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发展旅游业的思路,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也是不可低估的。在那个时期陈光甫就有如此胸怀和思想境界,确实难能可贵。

三、陈光甫近代旅游思想与实践的启示

旅行社管理思想篇(3)

1.1思想政治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素质在当前中国的旅游事业发展中,不只是要体现新型的经济产业属性,而且要发挥文化产业属性,需要承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提升的重要职责,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旅游发展对中国既是经济的重要承载体,又是文化的主要推进者,需要成为中国先进精神风貌的良好展现窗口,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决定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必备素养之一.1.2职业道德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素质旅游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属于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体现出充分的内在服务属性.因此,旅游从业人员需要为旅游服务对象在食、住、行、游、购和娱乐等方面都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决定了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够在服务方面具有足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保证现代旅游业成为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平台,为现代的文化和艺术先进元素的传播提供顺畅的渠道,也要求旅游领域的各层次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也就是说,为了全面诠释现代旅游不只是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更加便捷的物质服务,而且让大家享受文化之旅和艺术之旅的精神大餐,要求旅游行业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的工作人员具备强烈的现代服务意识和高水平的敬业精神,而这些都决定了职业道德素养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1.3文化知识素质是旅游专业学生关键素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和其他经济领域一样,需要升级发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深入挖掘产业的内在价值.从这一角度出发,为旅游领域的现展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必须赋予学生更多的专业知识,形成更加全面的文化知识体系,才能为旅游深层次的文化价值的市场实现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也就是说,旅游管理专业不只是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旅游知识,而且要促使他们掌握尽可能多的相关各类文化知识,例如,景观的人文知识、自然知识、地理知识、以及历史知识等.学生文化素质的增强,可以更好地满足旅游价值强化的新需求,是现代旅游业品位提升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由此也可以判定,文化知识素质的培养也是旅游专业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1.4职业技能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素质旅游行业的运转和管理的顺利实施,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有很强的处理技能.也就是说,无论是先进的旅游管理理念,还是前沿的旅游管理技术的落实,都要求现代旅游业的合格人才在职业技能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专业性[2].换句话讲,现代旅游业发展要达到更高的水平,必须有具备高水平职业技能素质的专业人才与之匹配,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不但要保证学生具备宏观的研判决策能力和相应的管理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微观的细节管理能力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现代旅游行业对于专业人才在技能方面的要求,不但要体现职业技能的多面性、交叉性和应变性,而且在技能掌握上要求更加娴熟和精益求精,这就决定了良好的职业技能素质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组成.

2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管理机构

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旅游管理专业综合素质教育管理机构应当包括:1)成立专门的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职责明确的专门管理机构,科学指导旅游管理专业的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一方面保证素质教育工作开展保持正确的方向,同时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素质教育方案的推行状况的检查和监督机制,进一步保证素质教育工作按照预期目标不断前行.2)构建以教师队伍和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为基本依托的素质教育实施平台.发挥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资源优势,使得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领域,营造全面参与的综合素质教育浓厚氛围,构建全面推进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3)实现专业的各方面力量在素质教育的合理分工.管理行政人员应当承担教学改革、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思政工作、体育和美育等综合素质相关教学内容的计划、组织、实施和考核;党支部和团委应主要推行学生的思政品德素质教育、劳动素质培养、以及行为规范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实践活动的计划、开展和提升;而教学人员则在落实素质教育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按照专业教育的总体部署,具体承担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内容.利用分工基础上的良好协作,使得综合素质教育既落于实处,又形成合力.

3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

基于前面的分析,在当前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一定要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非常关键的位置上.相应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3.1从强化入学指导开始,尽早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针对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学习定位较为模糊的问题,例如在选择旅游管理专业作为自己参加高职学习的领域时,许多学生并没有清晰的职业意识,选择专业的理由或依据非常简单,常常都用很单纯的“喜欢旅游”“曾经去过很多景区”说法作为自己选择基础.对于毕业后从事职业也没有进行深入的考虑,从而缺乏在专业学习的同时重视思想政治修养的认识,在思想政治素质上的投入和成效都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为了有效改变学生完全依据爱好和愿望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不利状况,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旅游专业的学习,及时修正将来从事旅游事业的态度,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从最初的教学活动中就有意识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因此,从最初的新生入学指导工作开始,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指导人员就一定要将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等作为重要的教学阵地,让学生们从了解旅游业、正确理解旅游从业意义等方面入手,全面而深入地准确认知旅游专业的学习,从而在带动学生从简单的专业思想进入到深刻的思考中,从一开始就促使学生们设计、制定以及落实职业规划,使得思想政治素质融入到学生们当前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去,激发学生在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3.2从严格日常管理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因为旅游业的服务行业性质,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职业道德素质放在必要的位置上.其中,应当以推动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重点,为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必要的基础.在这方面,主要应帮助学生们形成热情友好、耐心细致、乐观向上以及出众的自我调节能力等正面的素养.考虑到这类重要的心理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每一天的巩固中不断得到强化,才能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思维和行为.鉴于此,重视对学生的专业职业道德素养的平时教育和持续强化,是帮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要达到这项教育目标,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力量一定要在日常管理中时刻体现职业道德引导的色彩,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水平.该领域的工作可以体现为各类思想教育活动,也可以采取有效的目标鼓励手段,还应当全面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以及情感共鸣教育等,此外,还应当提供科学合理的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纾解压力、坚定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等,从而为学生成长为具备优异职业道德素质的新时代旅游人才提供支持.3.3以加强理论教学为抓手,切实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在以往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的文化教学,不过主要局限在旅游主题上,相关的历史文化、地理、心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相对较为缺少.因此,为了健全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保证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旅游发展和价值实现的需要,应当在原有的文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丰富旅游专业课程结构,在保证以往的旅游专业必修课的知识得到牢固掌握的情况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合适的学习内容,逐步有效地扩展学生在文化领域的专业视野和运用能力.可以在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安排的20余门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相关的文化专业课程,进一步延伸教学链条,着重增加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知识的教学和思考,从而为学生们在文化素养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自觉性和习惯性,保证他们拥有持续完善和提高文化素质的能力[3].3.4以深化社会实践为动力,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努力改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长于动口,短于动手的不足,应借助于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推动学生在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形成和强化.利用社会实践的优良传统,发挥高职教育相对于本科等其他教育的优势所在,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的长处变得更加明显.所以,一方面应当继续在课程教学中,继续为学生构建掌握旅游专业理论知识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发挥以往社会实践形式价值的同时,丰富创新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不但学习和掌握实际操作技巧,而且能够在技巧方面体现自己的创造精神.此外,通过鼓励和组织学生利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能够验证素质教育成果和其他能力.为了有效推动社会实践在旅游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首先应当强化自身的队伍建设,例如从外部引入旅游领域一些在长期管理中积累了丰富实战经验和良好知识传授能力的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充实日常教学的力量,在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和旅游市场需求演进之间形成良好的一致性,同时也使得学生更好地适应旅游工作的客观实践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此外,也可以和一些旅游企业之间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前沿的旅游管理专业岗位,从而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信心,强化对技能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在实战中快速进步.

4结论

旅行社管理思想篇(4)

    (一)就业选择过于狭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往往将自己的就业范围限定在旅行社、酒店等专业性相当强的部门,而其实这些部门经常出现人才饱和的情况,需要的应届毕业生也不多。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旅游行业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紧缺人才出现缺口,而这正是企业所急需的,像高层管理者、旅游规划、旅游电子商务、会展旅游等,这些都是新兴的职业,需要旅游相关专业的人才。所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将自己的就业范围放大,积极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没有什么工作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

    (二)家庭的期望值过高家长长期以来对社会上从事旅游管理人员的印象便是很体面的旅游主管、经理等高层职业。就“旅游管理”本身专业的名字而言,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职业白领、企业高管形象,这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认为本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必然是这样的高薪阶层,因此对社会的期望值也随之增高,具有一定的优越感。但当学生走出校园应聘工作岗位的时候才发现,理想与现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时候家庭还是抱有原有的观念,学生心理上便形成巨大的压力,就业时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三)学生文化理论与实践经验不够突出民办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与公立大学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对于文化理论的掌握程度、综合素质与这些大学的大学生相比也稍显欠缺,本身就造成了在就业时自信心不强。另外,由于学校课程设置没有紧跟时展和市场需求,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学习,实践经验少,操作能力弱。在实际的工作中,达不到企业的要求。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策略

    (一)学校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教育规划,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性质、未来的就业方向、专业所需技能、从业人员所具备的品质等。也可以邀请学生家长进行就业的说明会,让家长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前景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对于学生适不适合从事此行业进行评估。学校也可以邀请旅行社等企业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宣讲,帮助学生明确社会和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对学生关心的就业择业问题排疑解惑。学校应注意将企业的详细情况调查清楚,对学生发展有利才可以签约,切不可儿戏。学生也应该提高就业意识,对企业进行了解,在慎重思考的基础上依法按照劳动合同签约。

    (二)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受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和社会发展影响,目前高职学校毕业生就业中出现了一些盲目跟风的现象,譬如“公务员热”、“教师热”、“国企热”等。毕业生不愿去小公司就业,一些学生不顾自身条件及家庭环境的限制,盲目随大流,拜金心理、功利心理较强。大学生已经是思想发育成熟的个人了,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争取先就业后择业,以后再进行创业,找准理想和现实的平衡点,降低自己的就业标准,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克服不良的就业思想,如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努力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积极就业。

    (三)努力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应该广泛搜集就业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多种渠道。政府、教育部、学校等单位应该保持联系,加强就业信息的沟通扩散,共同构建“毕业生人才信息网”,尤其在毕业时应积极搜集、、更新企业招聘信息,实现毕业生方便地在网上搜寻工作。同时,政府和学校应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才现场招聘会,让大学生可以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沟通。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积极从互联网、亲戚朋友、老师等这些渠道中搜寻工作。

    (四)企业应转变思想,积极接纳应届毕业生在历年的招聘会中不难发现,许多企业都对应聘者工作经验有限制,造成许多毕业生对心仪的企业只能敬而远之。实际上,应届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不多,但是却具有相当的活力和创新力,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其次,任何人都不是在一开始就有经验的,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培训,作为企业应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职责,对应聘者尽量不实行“不接受应届毕业生”的限制,试想如果所有企业都对应届毕业生拒之门外,那么毕业生便基本没有出路了。

    (五)学生应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状况,总的来说还是学生自身知识、实践水平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学校中应认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寒暑假积极进行相关的专业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旅行社管理思想篇(5)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景区研学活动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历史文化视野和专业知识积累,而且也能够促使学生深入了解旅游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旅游从业者也已经在不经意间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人的道德文明修养和内涵,这也意味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的思政课程教学已经是必然趋势。此外,我国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众多旅游资源,这也为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提供了先天优势。

一、思政课程融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意义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的教育事业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旅游业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行业之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生态价值。再加上,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要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离不开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也意味着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既要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旅游知识,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政治思想水平,从而促使自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内涵,为有效提升我国的旅游服务行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贡献一份力量。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融合的必要性。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有效融合思政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爱国情怀,从而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能够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涵很好地进行传播与渗透,进而让更多的游客能够体验领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此外,还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除此之外,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加大的问题,由于大多数的旅游业在选拔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时更加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这也直接体现了思政课程融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就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的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传统的教育方式也不能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求。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旅游业的融合,使研学旅游成为了当前的热门且前景一片大好。如果将研学旅游全面推广,高校能大批量地培养高品德具有爱国情怀的研学旅游方面的人才,这样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能解决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二、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渗透爱国主义情怀,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景区研学活动在我国类型多样的旅游文化资源中,红色旅游资源可以说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一项重要旅游资源。红色旅游的本质是一种旅游活动,红色旅游的景区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而形成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旧址或标志性建筑等。而红色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引导游客参观革命遗迹,并向游客传授相关的革命历史知识,其主要意义就是为了向现代人弘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以此来感染和激发现代人的爱国情怀,让现代人能够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品质。目前,各地的红色旅游线路纷纷进行了创新,互动式游览、趣味答题等新形式吸引了年轻人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和历史。在江西,井冈山推出红色拓展活动,游客们住土营房、吃红米饭,将红色教育、拓展训练和旅游休闲融为一体;湖南打造了全国首家红色情境体验式培训基地平江石牛寨红色拓展学院;山东揭牌了全国第一个红色运动基地。各地推出的实景演出《井冈山》《延安保卫战》,“红色动漫”《雷锋的故事》《西柏坡》《红军长征的故事》,“红色文化启蒙教育电视系列动画片”《红游记》,大型抗战舞台剧《樱桃红了》等,都深受游客喜爱。因此,渗透爱国主义情怀作为思政课程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旅游的景区研学活动,带领学生在体验式研学活动中学习中国革命历史,并了解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旅游资源见证了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和中国共产党艰苦的斗争历程,所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景区研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深入感知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和为国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进而形成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职业意识。

(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深入探索黑色旅游资源研学活动黑色旅游不同于红色旅游的革命意义,开展黑色旅游活动的景区主要指带有一些悲剧性质或者是恐怖性质的灾难事件遗迹或者是遗址,黑色旅游就是以这些类型的地方为主题开展的旅游体验活动。黑色旅游是近年来欧美旅游学界所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我国黑色旅游产业的兴起是源于四川汶川大地震遗址的开放,不过由于我国对黑色旅游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研究成果与理论都还处于摸索阶段。从黑色旅游资源的内容来说,包含有自然类遗址和人文类遗址两种,其中自然类遗址包括地震、泥石流、龙卷风和洪水等自然灾害所形成的场所,而人文类资源涉及战争遗址、古代陵墓或者是刑事监狱和西安的兵马俑等。有些黑色旅游资源也会与红色旅游资源相重叠,比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场所。黑色旅游资源主要是以反思战争和灾难为主题的活动,旨在引导人们通过反思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政治思想。所以,通过开展黑色旅游景区研学活动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为学生们展示恐怖主义以及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以此来促使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和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完善自身的道德价值体系。

(三)提升思政职业修养,提高各学科思政融合学习效率除了开展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景区研学活动以外,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各学科的有效渗透与融合,能够有效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政职业修养。例如,教师在《中国旅游资源学》课程教学中讲解“旅游资源形成与演变”的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们播放有关讲述历史名胜古迹演变历程的纪录片或者专题片,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文物古迹旅游资源背后的故事以及其所蕴含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从而将这些旅游资源的演变规律和时代价值渗透给学生,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运用思政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去观察世界,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此外,在《旅游景观审美》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自身的审美态度,掌握正确的审美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赞叹我国壮美河山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夯实自身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职业自信。比如以万里长城为例,教师要在学生感叹其壮观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古国的伟大。

(四)加强文化传承精神,有效提炼景区研学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在我国众多的旅游文化资源景区中,除了拥有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具有革命意义的历史遗址以外,在各别的旅游景区中还蕴含着深厚且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在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中可以发现,以往大多数游客都是以休闲娱乐为主,而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以及人们精神文化建设意识的不断提高,当下我国旅游产业中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这也意味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文化传承精神是实现思政课程与景区研学融合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文化旅游研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在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中形成自主探究与提炼文化内涵的职业修养,还要加强对学生文化传承精神的渗透与培养,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不易与可贵。

(五)提高专业综合素质,拓展模拟景区导游实践活动要想实现思政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的有效融合,除了进行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渗透以外,还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具有实效性的景区研学实践活动来实现。例如,在模拟景区研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景区导游的实践活动,模拟导游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在模拟体验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与职业缺陷,进而能够根据思政课程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纠正,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水平。此外,在模拟导游的实践过程中,还要注重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信念的有效渗透与培养,以此来促使学生感受导游这项职业的魅力所在以及一名优秀的导游所应该必备的职业修养,从而让学生从中得到感染与激励,进而完善自身的职业综合素质。

三、思政课程有效融入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的建议

思政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中的融合是以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充分挖掘旅游管理专业各学科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并巧妙地将涉及各学科知识的思政课程内容渗透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景区研学活动中,从而有效助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从思政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的实践融合过程中可以发现,要想实现思政课程在景区研学活动中的有效融合,教师的教学引导工作是关键所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作为开展素质教育的主体,也是有效落实思政课程融合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所以各大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思政培训力度,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有关思政课程的相关培训与研习活动,进而全面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专业修养,促使教师能够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景区研学实践教学时,能够有效挖掘景区研学中的文化内涵和政治思想元素,以此确保二者的有效融合。此外,各大旅游专业院校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景区研学活动内容,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管理模式以及不同的旅游职业岗位,分别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景区研学思政融合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旅游管理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必备的职业修养,促使学生能够在思政融合的景区研学活动中对旅游业形成清晰准确的认知。

旅行社管理思想篇(6)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考核;研究

[中图分类号]C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6 ― 0094 ― 02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人们对休闲的认识显著提高,这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旅游业人才需求量的快速增加,而且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要认真对待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特别是通过专业实习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实现培养合格旅游行业人才和学校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旅行社实习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思想认识的问题,也有实习基地旅行社管理上问题,也有学校管理及带队教师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加强实习成绩考评改革,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将是改革的最终受益者。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实习重要性认识上有差距,学生对专业实习的准备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由于岗位实多开始时在基层部门或旅游一线,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作息时间也与在校时不同,有些同学很难一下适应,实习和工作积极性不高,对实习有畏难情绪。再加上从事的是服务性行业,感觉“低人一等”,心理落差大,稍有困难就退缩,甚至于产生抵触情绪,实习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由于以上原因,致使一些学生对实习企业文化的融合能力和适应能力差,很难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更不要说管理者角色了,效果不尽人意。

(二)旅行社对实习生的管理缺乏规范。旅行社是学校职业教育的合作单位,是学生接触旅游行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旅行社作为企业的管理与学校的管理有很大的区别,旅行社对实习学生没有明确管理标准,学生自己也日渐松懈。学生在旅行社实习过程中,许多旅行社对实习生的管理等同于在岗职工,没有针对性的制度和规章。还有一些旅行社把实习学生当成低成本的劳动力,缺乏参与培养的过程。即使实行“总经理导师制”,个别老总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履行教育指导的责任,使管理流于形式。旅行社安排给实习生的岗位大多是服务性的,管理层的实习内容较少。实习中学生的报酬不能与能力及工作表现挂钩,更不能与旅行社职工同工同酬,学生缺少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影响学生的工作热情和毕业选择。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内容过于强调技能和操作性,只关注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职业道德与职业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很少关注。这往往导致用人单位有意见,带队教师疲于应付。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心理素质方面如何影响到学生未来职业道路的宽度和长度,要为学生发展前途做好打基础工作,既要重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更要重视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浮躁的从业心理,培养学生顾客至上的职业信念、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精诚团结的团队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行业自豪感。在保证学生圆满完成专业实习任务的同时,也使旅游行业职业道德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之中。带队教师要把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及职业心理素质方面的突出问题,用人单位的意见及建议,收集整理,向学校进行反馈,并在以后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案例剖析,有针对性解决学生思想中的问题。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习考评不够细化,学生实习缺乏可操作性规范要求。学校应该制定符合旅行社职业要求、经营现状和现代化技术应用情况的考核标准,考评内容应该细化具体,成为实习生进行旅行社岗位实习的指导,使学生的实习有规可依,同时还可以减少专业实习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的现象。处理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做的事情有许多,较为迫切的是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评定入手,促进学生在旅行社实习有更大的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评定不仅是对学生实习质量和状况的检测和评定,同时也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二、充分发挥专业实习考核成绩评定的作用,提高实效性

对实习学生实习中各项工作考核成绩评定,能引导、激励、调节实习学生的实习活动,促进学生出色完成实习任务,实现实习教学目标。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能引导学生成长向教育期望的方向发展。专业实习考核能促进实习生认真对待实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望、表现欲望,触动学生的创新灵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求不同的解答问题方法及结论。带队教师应该在专业实习考评过程中肯定学生的创新见解,鼓励学生有不同于书本的创新性思维活动,从而在实习考核评定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旅行社岗位实习活动,受考核评定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积极或消极的内心体验,教师应及时引导他们的职业认同感,从而养成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抑制不良的行为;同时,带队教师和旅行社管理者应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管理工作,从而确保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和专业实习成果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评定能提供信息反馈,完善实习工作。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评定就是对学生在旅行社的品德行为表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按照一定的考核标准进行事实或价值的判断。通过考核,能使实习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在教育管理上也可以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专业实习的实效性。学校也能通过考核,总结学校高职专业实习工作,肯定成就,找到不足,解决问题,为进一步改进职业类专业学生实习工作提供借鉴和经验。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评定能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由于实习学生成绩考核评定是在事实分析的基础上作出价值的判断,它体现了评价者的赞扬或批评的态度,能够促使学生努力地去掌握这些标准,而且不断地明确自己的认识和行动与这些标准相符合,从而能够激发内心积极上进的动机,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不断进步,调控专业实习中言行的正确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受到表扬的学生,常常是加倍努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会自警、自省,产生争取上进的迫切愿望。学生会在互相比较中自我激励,迎头赶上。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结合专业实习的实际,与时俱进,探究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成绩考核模式,对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以及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等都十分重要。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模式的研究是培养旅游业人才的需要。旅游行业迫切需要既掌握服务知识技能,又能解决工作中所发生实际问题的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而培养这样的人才仅依靠灌输知识是无法达到的。因此,注重专业实习是培养旅行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对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学生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改革,无疑是抓住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能有效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模式研究是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加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周期短的当今社会,要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够满足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学生必须不断地学习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新知识新内容,以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个人的职业发展要求,保证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在校内专业课程学习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旅行社专业实习过程中,有利于将在校培养的学习能力和方法运用到实习中,解决专业实习遇到的不同于理论知识学习的问题,方法更加多样灵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职业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改革有助于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展,影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模式研究是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需要。专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产学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实习,学生在旅行社从事和企业员工一样的服务实践活动,既是检验学生所学专业课程情况,也是提高岗位职业技能的过程。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在一个与“模拟”教学不同的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以旅行社“员工”的身份从事顾客接待、咨询服务、带团导游工作,承担工作岗位相关的职责和义务,学习相关工作经验,并且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学生从一贯的课堂学习生活中走进实习工作环境,既兴奋激动又充满了向往。因此,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改革,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成绩评定模式研究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在实习生管理上,要不断地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生考核制度,规范管理。在管理体系上实行点面结合,学校统筹全面管理,教师分点具体监督指导,这样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将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共赢。

解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评定的激励、调控、引导的作用,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实习考核评定模式,促进学生专业实习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张丽梅.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及其考核机制浅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2,(02).

旅行社管理思想篇(7)

关键词:旅游人才;职业化;职业素质模型

一、职业素质模型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1.素质及职业素质

素质一词来源于心理学的定义,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天生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机能特点。心理学把素质解释限于通过遗传获得的遗传素质。广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的内在品质和质量,是在遗传素质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体验认识和实践磨炼,从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内在的、长期发生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道德、知识、能力、心理、体格等。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是广义上的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强调职业性,是职业化的必然结果,是个体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学习职业规范、掌握职业技能、形成职业意识及职业价值观的必然结果。

职业素质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性:表现为不同的职业对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2)稳定性:一个人的职业素质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培训,以及在长期从业实践锻炼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3)内在性:职业素质是主体对其内涵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内化、积淀和升华的结果,它的作用的发挥是一种自觉。(4)整体性: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要求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此,它对从业者的职业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胜任本职工作,不仅要有好的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素质,还要有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生理素质,等等。(5)发展性: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职业和职业岗位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不断对从业者提出新的职业素质要求。因此,从业者要不断地培养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社会。

2.职业素质模型结构

职业素质模型主要用于描述职业化员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与通常的员工素质结构或者能力素质模型相比,它的视觉更具体、针对性更强。另外,职业素质模型描述的是与特定职业相关的通用素质,并且它与企业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职业素质模型的两个特点是职业相关性和企业文化相关性。职业素质模型主要有三个模块构成:思想素养、专业素养和行为素养。

(1)思想素养。思想素养是指职业素质模型的基础。思想素养从员工价值观念出发,描述员工与特定岗位和特定行业相关联的职业道德品质、职业动机、职业兴趣、职业态度等。思想素养与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价值高度一致,如诚信敬业、学习创新、认真负责、忠诚求实等。

(2)专业素养。专业素养重点描述作为职业人员顺利完成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分为通用素养和专业素养。通用素养是所有职业员工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如时间管理技能、有效沟通技能等;专业素养与具体的职位相联系,比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技能、心理学知识等。

(3)行为素养。行为素养描述的是员工在办公场所和面对顾客的时候展现出来的行为风格、精神风貌、言行举止、职业习惯等。行为素养的核心是职业习惯,塑造职业习惯,并在职业习惯指引下展现职业行为,是行为素养与通常所说的商务礼仪的本质区别。

二、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构建

构建一个完整的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需要对旅游人才的各个职业种类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作大量的问卷抽样调查和访谈。本文作为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研究系列工作的开端,仅基于旅游业的产业特点,运用归纳的方法,尝试构建一个通用的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模型。

1.旅游人才的思想素养。

根据旅游业的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特征,所以在价值取向上要求旅游人才以为他人提供服务为根本,并把为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使命与责任,而要求他们热爱旅游业,并能够在工作中体验到由衷的快乐。

(1)客户中心意识是旅游人才首先要树立的基本职业意识,旅游人才要求能够区分“顾客”与“消费者”之不同,“消费者”以商品为导向,“顾客”以满意为导向,职业化的旅游人才能够引导并且满足顾客需求,而不是仅仅完成安排顾客旅游的任务。

(2)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职业道德是旅游业人才的根本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影响性,从而要求他们严格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职业道德。例如,导游人员在导游服务中要讲究文明礼貌,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讲解中用语要文明,不宣传封建迷信的东西,不讲低级庸俗的故事,不带领游客到“黄、赌、毒”场所等。遵守职业道德还要求他们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不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3)诚信敬业是旅游人才思想素养的根本。旅游业属于综合性产业,具有服务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不确定性大、面临的诱惑大等特征,从而对其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要求高,尤其是要诚信敬业,这是完成好本职工作的根本。

2.旅游人才的专业素养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从业人员除了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外,还要求对人文地理、艺术宗教、民俗文化、建筑摄影等知识有所涉猎,成为知识广博的杂家。在能力要求上重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旅游从业人员首先要讲好普通话,语音要准,语调要好,词汇要丰富,表达要准确。随着我国逐渐成为旅游大国,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学会一门甚至几门外语。

(2)人际交往能力。旅游从业人员服务对象是游客,是具有丰富感情和各种各样心理需要的人,他们的处事态度、个性特征往往差异很大,为了做好服务工作,需要加强同他们广泛的交流、沟通,以达到相互理解,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此外,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旅游从业人员还要同旅游接待单位的人员打交道,处理好同他们之间的关系。

(3)组织协调能力。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导游,在整个旅游行程中担当着组织者和协调人的角色。每一次参观游览活动,都离不开导游人员的组织以及和饭店、景点还有旅行车司机等方面的协调。为使整个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紧密衔接,旅游接待计划的内容顺利得到实施,导游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3.旅游人才的行为素养

行为素养要求旅游业从业人员应该气质高雅、语言文明、平等待人、举止大方等,既要有美好的职业形象,又要有良好的职业习惯。旅游业从业人员在为顾客服务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企业和个人,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满意度和下次购买的决定。

三、旅游人才职业化素质模型的应用

1.旅游企业的职业化制度建设

首先,职业化素质模型的两个输入变量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企业战略是要求旅游企业职业化模型能够起到推动企业战略实施的目的,至少不能背弃企业战略;企业文化贯穿整个模型,是模型的一项最主要的内容。企业文化的直接表现形式是企业制度,所以,以旅游企业的职业化模型为依托的制度建设将是企业推动员工职业化素质提升的手段之一。

其次,员工的职业化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由思想到外在行为的锻造过程,思想是基础,行为是表现形式,是企业的直接要求和最终目的。在职业化内化阶段,要求企业加强与职业化模型为依托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强制推行,结合企业文化的推动来培养员工的职业意识。

2.旅游企业的职业化培训

职业化培训是旅游人才职业化的直接手段。旅游人才的职业化素质模型在培训课程开发和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1)课程体系的开发。旅游人才职业化培训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个模块:思想素养课程、专业素养课程和行为素养课程。思想素养课程旨在引导员工建立旅游价值观和旅游职业道德,以及企业文化所提倡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道德。专业素养课程旨在向员工强化具体岗位员工顺利完成工作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体根据岗位的不同应该包括以下子课程:旅游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业务、酒店管理、客户服务等。行为素养课程包括社交礼仪、习惯塑造等课程。

(2)培训效果的评估。旅游人才职业化模型为旅游企业员工职业化培训效果评估提供了参考,评估问卷等都可以根据该模型来制定。当然,该模型最主要的贡献是提供了一个标准,通过差异化比较培训效果一目了然。

参考文献:

[1]萧鸣政.人员测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温卫宁,林增学,黄国良.酒店管理人员专业人才素质观的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103-105.

[3]杨秀丽,颜萍.刍议旅游人力资本与旅游业发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