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2 17:03:36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1)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策略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给城市的建设发展赋予了在经济、政治及技术领域的各项权利,城市被推到了发展的核心位置,在建设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城市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失业等方面的困难。在新的发展态势下,为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挑战,智慧城市理念推出,它是处理城市面临困难和挑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走向。

发展智慧城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产业作为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技术发展和巨大需求的基础上,它的主要特点包括涵盖了丰富的知识技术、对于物质及资源的消耗非常少、发展的潜力巨大且综合效益好。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加快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智慧城市产业在我国的建设现状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改善传统的城市建设、革新新的城市建设方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使得城市全球化、信息化、智慧化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信息技术以其在信息获取方面巨大的优势,在完善城市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方面表现出重要的作用。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发展新的城市化、信息化、可持续化城市理念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对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分析,我们可以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城市特色为核心,将城市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将其中突出的资源优势作为建设的重点,对其进行革新,让其成为城市的特色产业;第二种类型是较为稳定的跟踪探索型,此种类型的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对城市自身的明确定位,进而对城市产业的发展进行探索,吸取其他城市的建设经验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城市建设策略;第三种类型是通过对城市产业建设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进行改进项目的研究,通过对项目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城市建设为标杆城市,带领其他城市的发展。

2.智慧城市智慧化产业链的创建

针对智慧城市的智慧化产业链的建设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基础设施、服务行业、技术支持等。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势必会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制造行业、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创新转型。为了更好地迎合智慧化城市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快对智慧化城市产业的建设,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发展目标,进而建设智慧的交通业、物流业、医疗业及农业等。建设智慧产业的核心指导观是科学发展观,通过对城市社会、环境及经济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基础,把智慧产业的发展放在城市转型的重要位置。

2.1智慧交通的建设

面对许多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进行智慧化的交通产业建设势在必行。首先,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对交通硬件设施进行完善。交通拥堵所造成的客观原因,部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如一些城市交通指示灯不完备,有些车辆来往比较频繁的交通路口,并没有建设缓解交通状况的红绿灯设施,以致车辆行驶秩序并不井然,导致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首先必须在硬件设施方面进行完善。其次,贯彻智慧城市的建设核心,推进信息化的建设,搭建完善的交通信息体系,重点在交通软件方面进行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系统中针对不同类型交通工具的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路线查询向导,同时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的交通调度方式。

在改善公共交通方面,在公共交通监测系统中应用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技术,在城区的一些主要路段以及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上安装诸如电子芯片及阅读器类型的射频识别设备,此种设备通过无线点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对交通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反应,通过对交通信息的及时传达,提高交通部门对于问题的处理效率,从而有效提升公共交通中重要组成部分公车的运行效率,缓和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削减城市交通的部分压力。

2.2智慧物流的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发展,这就昭示了生产柔性化、物品流通高效化的时代的到来。随着人们对于物流服务的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的优质高效化成为了城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在进行城市物流建设时,必须以建设智慧城市为方向,推进智慧物流业的建设,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提高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城市物流行业以城市作为出发点,它的结构、形态、布局都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城市的发展与物流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电子信息的不断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了实现城市与物流业智慧发展的和谐统一。由于当前物流行业中存在着信息资源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和整合的缺陷,因此,在推进物流智慧化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打造出高端高效的物流产业及其重要。在城市建设中,广泛推进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让用户可以通过这个高效的平台,需要进行托运的任务,让许多物流机构能对任务进行自主筛选,对于小型货物的运输让比较小型的物流公司去承担,反之,大型运输任务承包给大型的物流公司,有效地优化物流信息的获取及物流资源的配置,让物流产业变得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

2.3智慧医疗的建设

由于许多城市公共医疗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出现医疗成本较高且医疗渠道较少等问题困扰着许多人们。为了有效改善医疗产业的现状,推出了智慧医疗的概念。

智慧医疗主要是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及家庭健康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智慧医院系统又由数字医院和提升应用两部分组成。数字医院主要是通过对各医院有关部门提供的对于病人信息的整理,整合出优化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医院信息系统,让病人进行有效选择。它能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让病人能够利用此平台对看病流程进程优化,同时医生也可以利用智慧化的医疗信息平台对病人实行远程会诊,是对医疗资源的有效优化。它是互联的、写作的、预防的、普及的、创新的,同时也是可靠的。它能够及时处理一些重大的医疗事件,通过授权,医生能够对病人的病历、治疗措施进行了解,同时病人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更换医生或医院。

高效、高质的智慧医疗体系不仅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的水平,同时可以解除医疗费攀升的难题,为广大城市民众提供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2.4智慧农业的建设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必须把智慧农业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很多城市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依然是以传统的生产模式为主,不仅浪费巨大的劳动力,同时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智慧农业的建设步伐,将现代信息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建立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

智慧农业系统主要由监控、监测功能系统组成。它能够利用无线网络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对农作物的各种参数进行选配,同时,在农业园区实行自动监测,对农作物的实时情况进行把握,并能够根据农作物自身的特性建立报警信息处理方式。它通过将(下转第92页)(上接第71页)与农业相关的场地、畜牧方式等周围生态环境相联系,优化生态系统,对其物质资料进行有效的交换、循环利用,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农业信息的监测以及对其实施指令的方式,让机械代替人为生产活动,缓解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缺失的难题,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

智慧农业以其完备的信息化支撑和对农业信息多方位的感知及农业数据资源的集中共享的优势,使其能够更广泛及深入的为农业生产服务,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手工生产的方式,转变了农业生产体系结构,使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得到不断地扩大,同时,使农业生产效率变得更高,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3.结束语

智慧产业的建设是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是IBM“智慧地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各行各业更进一步的和谐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势在必行。它是一个不断在发展中的新型概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当前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智慧城市必须将产业智慧化融入其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城市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城市产业也需不断提高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推进对信息科技的研究,加快产业融合的创新发展,培育出更多的新型智慧城市产业。 [科]

【参考文献】

[1]冯奎.城市功能:从工业制造业到服务业——中国城市如何走出服务业发展的困境[J].城市规划,2013(03).

[2]李中义,张彩玲.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建设魅力文化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濮阳发展路径的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3]周立,王承华.城市型绿色旅游度假区规划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3(04).

[4]彭英柯.文化城市与城市文化产业关系研究一一基于城市发展理论的视角[J].科技与企业,2013(07).

[5]白惠峰,陈建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中心城市功能整合分析——以太原市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3(04).

[6]赵家荣.发展“城市矿产”建设生态文明——在2012年“城市矿产”产业高峰论坛上的讲话[J].浙江节能,2013(01).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2)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物流

中图分类号:F713.365.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gricultural product intelligent logistics is a comprehensive logistics system to improve the logistics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nric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promot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solve the problems of rural residents' employment,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angzhou society.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Hangzhou, and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Hangzhou,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of constructing the intelligent logistics system based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in Hangzhou.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commerce; intelligent logistics

1 杭州市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物流情况

1.1 农产品电商有一定集聚

(1)有一定数量的电商产业园。①临安市共有两个电子商务园区,分别位于城区的临安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和临安西部龙岗镇的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城。②余杭区北部新城利用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资源优势,成立了正易国际电商园和小洋坝农产品冷链物流园。③淳安县拟于千岛湖镇珍珠半岛区块建设电商产业园,面积5 000平方米。④江干区正在建设的九堡电子商务一条街、花卉电商产业园前景看好。

(2)县级平台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全市6个区县市共建成了7个县级平台,其中在阿里巴巴上建设4个第三方平台,自建3个县级平台,提供服务面积达到11 371平方米,共为575家农业电商企业提供服务,2014年平台电商销售额约为1.6亿元,县级平台在集聚发展、公共服务、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产业电商化程度不断提升

依托产业基础,形成了产业与电商融合比较紧密的集群态势,整体上呈现梯度发展趋势。从茶叶、花卉苗木、水产、畜禽、蔬菜、竹业、水果、干果、蚕桑及制品、中药材、蜂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看,均已不同程度地与电商进行了融合,其中茶叶、花卉苗木、竹业、干果、蚕桑及制品、蜂业等产业的电商融合度比较高,属于第一波融合发展的产业。如临安已经出现不少只做线上电商的山核桃经营户。而水产、畜禽、蔬菜等生鲜农产品因储存、物流、保鲜、包装和标准化等问题,发展相对滞后,但目前已经出现众多模式创新,势必成为产业电商化的第二波发展。比如,杭州农副产品网络公司依托勾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互联网农产品批发市场,2014年实现交易2 500万元;杭州安厨电子商务公司采用“电商平台+配送中心+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模式,全面推进订单农业,2013年成立至今已实现生鲜电商销售1 000万元以上。另外绿城农业、佑康等公司均在探索生鲜电商配送体系的建设。

1.3 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模式多样化

物流是电商的关键环节,电商与物流的有效衔接和模式创新给农产品物流提供了新思路。如临安康太炒货食品厂的物流模式提高了电商的竞争力。而生鲜宅配中智能储物柜低温保鲜模式的创新,使生鲜配送体系建设出现了新的生机。产品包装的创新是花卉产业电商化的关键一环,江干区国美园艺在花卉包装上的创新,使鲜花电商走向了全国。

1.4 一批智慧物流研发基地应运而生

杭州已经加快建设杭州临江传化综合物流产业园、杭州空港物流园区、顺丰(杭州)智能电商物流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着力推进顺丰速运全国航空快件基地、长安民生杭州汽车零部件制造配送项目、青山湖科技城国际物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并依托重点企业和园区,建设形成国家高新区(滨江)智慧物流研发基地、大江东智慧物流装备和供应链管理示范基地、未来科技城智慧物流科创基地等三大创新基地,让智慧物流成为全市物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1.5 智慧物流大数据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去年“双11”,淘宝物流订单同比翻了近一倍,但是整个物流体系运作却非常顺畅,没有出现以往的爆仓情况。究其原因,这得益于物流大数据的应用和信息共享。此前,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已根据快递公司开放的物流数据,结合买家预售及商家备货数据,对成交量进行了精准预测,使得准备和应对更从容。不仅如此,信息化的电子面单配合电子拣货系统,使得商家的发货效率至少提高了30%。杭州市已经加大支持物流运输与配送智能化技术研发和应用,依托重点企业,加快建立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电子订货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手持射频无线终端、条码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物流技术体系。

1.6 智慧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杭州市已从公路、水路、港口、航空等方面入手,加快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绕城西复线(二绕)计划今年开工建设,总长度100公里,计划总投资240亿元;继续推进运河二通道规划研究,适时开工建设;继续推进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航空港建设等。同时,杭州也为智慧配送管理环节想了许多办法。配送方面,已经着手研究在杭州城郊接合部的交通大枢纽区域和绕城内小互通区块建设城市共同配送网络体系,构建区域网络化城市物流配送基地(平台)。在对部分枢纽互通用地论证的基础上,计划在杭长高速紫金港枢纽、瓶窑枢纽等互通区域发展城市物流配送项目。

1.7 农产品电商递进发展,生鲜配送发展加速

杭州市农产品电商最初以坚果炒货、茶叶为主,在全市前10位农产品电商中占了7家,解决了农产品“进客厅”的问题。而随着农产品电商的繁荣,一些便于包装、运输的制成品(如熟食类)及调料品完成了“进餐桌”的问题。而消费者需求又进一步引发了不少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开始尝试生鲜蔬菜的电商直配方式,探索农产品“进厨房”的模式。虽然前期按周、按月通过电商销售“组合套餐”的生鲜直配模式步履艰难,但目前已经出现对生鲜配送中物流环节和小区智能低温保鲜柜的创新,通过锁定小众目标群体,避开与农贸市场的竞争,其商业盈利模式已逐渐成型,使生鲜配送发展加速的趋势明显增强。

2 基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杭州市智慧物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产品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农产品电商物流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具备适合电商模式的产品,如果供应量达不到一定的规模,物流成本、营销成本相对就比较高,自然就难以发展,而反之,则能较好地与电商物流进行融合,从而快速得到发展,临安的坚果产业及其他电子商务村的电商物流发展已经成为实证的样本。

从全市十大农业电商企业的区域分布看,除了临安市因先发优势和产业优势占了3席,其余7家分布在萧山、余杭、江干、滨江、名胜等城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区域的技术服务、人才流动、物流服务、融资服务等更为便利,电商的生态系统较为完备。而从14家电子商务村的分布情况也可以看出类似的问题,电子商务村的集聚发展吸引了技术服务商、物流企业的对接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了电子商务村的繁荣与发展。为此,需要政府通过政策和举措,引入技术服务商,加强人才培训,建设物流体系,提供融资便利,建设产业园等,创建不同层面的电商物流生态系统。

2.2 高素质人才缺乏

由于农村电商物流人才基本上都是分布在乡村,人才既难招又难留,关键的营运人才一直十分难得。为此,一方面,政府要提供专门的高素质人才培训,另一方面则依靠电商物流进乡镇、进农村以及电商物流产业园的建设,推进分工的精细化与专业化,缓解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问题。

2.3 城乡一体的流通市场不完善

由于生鲜农产品易腐烂变质等特性和网络分布不均衡等原因,导致电子商务和生鲜农产品物流之间无法进行有效衔接,一方面是农产品零售市场价格昂贵,另一方面是农民手中农产品卖不出好价钱,难以体现农产品物流的优越性;流通渠道单一,不能满足当前农产品的需要;物流技术落后,难以承担起农产品对其较高的需求。在国内,曾经把物流“下乡难”看作制约农产品电商的主要因素。

3 基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杭州智慧物流体系构建策略

3.1 首先解决货物存放问题

(1)布局规划,引导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就近存放农产品

依托杭州市原有的农业产业布局,对全域农业产业的布局进行适当的规划调整,引导农业产业的集聚发展,从而促进产业与电子商务物流的深度融合。如江干区的花卉、萧山的苗木、临安的坚果竹笋、淳安的高山蔬菜等。通过规划调整,一方面使农业产业更加集中,有利于产品、物流、人才、营运服务等要素的集聚,减少货物的采购、运输、存储等成本,提升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使各区县之间的农业产业得以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有利于全域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的有序发展。

(2)建立适度的智慧化仓储管理系统

由于农产品的特性,对智慧化仓储管理系统尤其需要。杭州市应该在农产品比较集中的区域或者生鲜产品集散中心(比如勾庄)发展自动化物流仓储中心,应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将订单运营、分拣加工、客户服务等功能进行整合,建立智慧化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利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感知技术,提高货物信息在仓库管理流程中数据录入的效率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货物流转情况,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通过商品编码技术,提高各类订单需求的出入库处理能力,对库存货物的批次、保质期等进行管理,实现智能盘点。利用信息系统的库位管理功能,及时掌握所有库存货物所在位置,提升物品拣选、传送、识别等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以使得生鲜农产品保质保量地送到广大消费者餐桌上。

3.2 其次解决配货问题

(1)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式,降低生鲜商品在物流中心内的损耗

由于生鲜商品的保质期短,很多企业会在原产地建立加工与物流中心,大宗生鲜商品到达物流中心后需要进行加工、包装、装箱等流程。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和自动化水平的物流中心,企业都应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包括从收货到入库、上架,采用标准的容器,使用标准的包装,采用标准的作业流程,控制商品在各个温度带的标准停留时间等,以保障生鲜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耗。并且,物流中心的设备选择应以提高流通速度和保证食品安全为前提。在设备的配置方面,也应尽量减少用于存储的设备,而以拣选和分拣设备为主。例如,瑞士的生鲜企业GMOS就在其配送中心内使用存储与拣选相结合的方案。在该方案中,整箱的生鲜商品被直接存放在地面上,同一品类的料箱被码成一垛,系统收到订单后,由龙门架机器人拣取相应的料箱,并送到指定的位置,这不仅提高了生鲜商品的存储密度,也实现了高效率的拣选。另外,选择的物流设备要满足食品安全需求,无论从材质、设计和运行稳定性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避免对生鲜商品造成污染和损耗。杭州的生鲜配送中心也可以借鉴此方法。

(2)充分利用电商布局农产品冷链

发展农产品电商智慧物流,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参与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的电商来解决配货的问题。我国最早的生鲜电子商务出现在2005年,主要以易果生鲜网为代表。随后,又出现了莆田网、沱沱工社、优菜网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垂直生鲜电商。2012年,我国大型电子商务和快递龙头企业也开始纷纷进军生鲜冷链领域,生鲜O2O因此进入了大规模发展态势。第一,顺丰优选:顺丰集团于2014年9月25日正式推出了“冷运”新品牌。“顺丰冷运”是在整合顺丰现有物流、电商、门店等资源的基础上,为生鲜食品行业客户提供冷运仓储、冷运干线、冷运宅配、生鲜食品销售、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其针对的客户包括食品企业、生鲜食材市场、餐饮企业、生鲜电商等;其服务结构包括生鲜速配、大闸蟹专递、冷运仓储、冷运干配、冷运零担、冷运宅配等。第二,京东商城:2012年7月,京东正式推出生鲜频道。目前,京东已经完成了对全国及同城配送的战略布局,通过O2O模式将线上、线下进行深度整合,利用零售门店本地物流体系,再次升级物流服务;同时,京东推出的“1小时达”、“定时达”、“15分钟极速达”、“上门体验”等多项服务也使消费者享受到了更迅速、更个性化、更优质的物流体验。此外,还有1号店、天猫的喵鲜生、苏宁易购、亚马逊等都开展了农产品冷链相关业务。杭州市可以充分借用这些电商成熟的经验来开辟农产品智慧物流的又一渠道。

3.3 第三解决车往哪儿走的问题

(1)建立科学有序的智慧化物流分拨调配系统

农产品电商智慧物流过程中应优化配送路线,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路况信息,建立交通状况模型,与智能交通系统对接,依据实时路况动态调整配送路线。实现自动调配,鼓励运用北斗等导航定位技术,实时记录配送车辆位置及状态信息,利用云计算技术,做好供应商、配送车辆、门店、用户等各环节的精准对接。加强流程控制,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物流配送车辆、人员、环境及安全、温控等要素的实时监控和反馈。

(2)建立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末端配送网络

支持物流、电子商务、快递等企业和专业化末端配送企业进行多方合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末端配送资源,实现末端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统一化,构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末端物流配送体系。鼓励配送企业与社区服务机构、连锁商业网点、大型写字楼、机关事业单位、大学校园等单位开展广泛合作,设立物流末端配送站。大力发展以自助电子快递箱、智能快递站等为代表的智慧末端物流设施,提升自助设施的人性化体验和便捷性。

参考文献:

[1] Rema Padman, B. Tech., M. S. An Optimization Based 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Logistics Planning[D]. Doctor Disser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1986.

[2] 入月克已. 专家系统在物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世界钢铁,1993(1):64-67.

[3] 北冈正敏. 支持物流系统的智能化方向[J]. 物流技术与应用,1996(1):14-15.

[4] 章合杰. 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和实施框架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1(8):44-46.

[5] 童孟达. 何为智慧物流[J]. 物流时代,2011(7):57-59.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3)

关键词:应收账款 信用评价

一、应收账款的含义

应收账款作为商业信用的一种形式,一般是由收款方向付款方提供的。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赊销产品以及提供劳务或服务,应向购货方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相应款项和代垫的费用,应收账款是组成一个企业短期投资的重要部分。

二、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介和应收账款现状

(一)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江苏农华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江淮动力),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中国内燃机工业上市公司、行业内首批上市公司之一,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816)。现有员工5500人,资产规模50亿元。

主要经营项目有:物联网、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农业设备及控制系统、监测检测设备、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流系统、计算机信息及系统集成专业的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网络技术、通讯工程技术的研发及技术成果转让、软硬件销售和售后服务;计算机技术咨询服务;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水泵、榨油机、机械化农业及园艺机具、畜牧机械、拖拉机制造;房屋租赁;设备租赁;内燃机及农业机械技术咨询服务;资产管理;商务咨询,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的销售。

(二)智慧农业应收账款现状

从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情况来看,智慧农业2012年营业收入为252706.84万元,应收账款为18073.40元;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15%;2013年营业收入为277353.48万元,应收账款为19565.56元,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06%;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33417.24万元,应收账款为30921.65万元,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3.2%。将智慧农业2012年至2014年应收账款走势与营业收入走势比较,发现受全球经济影响智慧农业的营业收入减少,但应收账款有加大趋势。

三、智慧农业应收账款信用评价情况

(一)智慧农业应收账款信用评价方法

信用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如“5C”评价法、ABC控制法以及加权评分法,“5C”评价法是农华智慧一直采用的应收账款信用评价方法,“5C”信用评价分析法的五要素即品质、能力、资本、担保和条件。评价客户信用的第一因素就是品质,客户的品质在评价过程中尤为重要,品质一般体现在客户偿还债务时的态度上,若客户在偿还债务时态度比较积极,就说明客户品质比较好,相反,若客户在偿还债务时态度比较消极甚至是恶劣,则说明客户品质较差;客户偿还债务的能力代表了能力,客户偿还债务的能力主要是由客户的资产决定,客户的资产越丰厚就代表了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的体现代表了“5C”中的资本,资本表明客户可能偿还债务的背景,资本同时也是客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客户提供的授信安全保证的资产代表了担保,当企业并没有完全了解客户的具体情况时,客户提供的担保越充分信用安全保障就越大,反之越不充分信用安全保障就越小;影响客户偿债能力的各种客观经济环境代表条件,条件表明了客户偿还债务时的应变能力。农华智慧作为一家上市公司,采用“5C”评价法对本公司应收账款进行信用评价,是结合了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和行业一般的评价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信用评价方法。

(二)“5C”评价法在农华智慧的具体实践过程

从内部获取,总结过去的一些交易经验。智慧农业是一家上市公司,合作伙伴遍及全球各国,同时,农华智慧是一家信誉优良的企业,所以与智慧农业合作的大多数企业也都是信誉良好的企业,因此近年来智慧农业的应收账款状况也趋于稳定,应收账款质量也不错。通过与客户的交易经验,管理者能敏感地察觉哪些企业值得信赖,可以通过赊销达成彼此间合作,哪些企业资信状况较差,若同意通过赊销达成合作,那么所产生的应收账款很可能就变成本企业的坏账,坏账最终会给企业陷入不利局面,阻碍企业未来的发展。

从企业外部获取,由企业专门人员亲自对客户展开调查,或者亲自上门拜访从而取得更为直接的信息。智慧农业会任命专门人员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评价,企业最终的决定,信用评价小组成员提供的调查信息是关键。通常,在应收账款形成之前,信用评价专员会广泛收集信息,甚至亲自到所调查企业去实地考察,包括考察目标伙伴的财务状况是否正常,公司在未来几年发展前景如何。通过调查,在确定合作伙伴在未来短时间内能够还清赊销款之后,信用评价专员会向有关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建议。总的来说,“5C”评价法在农华智慧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被运用得比较简单,主要靠内外两种途径。

四、智慧农业在应收账款信用评价方面需改进之处

(一)应收账款老龄化

虽然智慧农业公司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合理且稳定,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智慧农业1-3年的应收账款比例加大。2013年,智慧农业期末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3.61%,其中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68.47%,1-3年应收账款占4.89%,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26.62%,即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占31.51%。2014年智慧农业期末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4.33%,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54.84%,1-3年应收账款占37.07%,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8.09%,按照国际惯例,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就应视为坏账,那么,智慧农业2013年实际上产生坏账占应收账款的31.53%,2014年实际产生坏账占应收账款的45.16%。图1和图2分别展示了2013年和2014年智慧农业应收账款账龄分布比例。

图1

图2

(二)应收账款信用评价方法单一

智慧农业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评价时采用的是“5C”评价法,然而单一地采用“5C”评价法并不能完全正确评价应收账款信用状况。当企业管理者出现错误判断时,比如误把一个资信情况比较差的企业评价成一个信誉良好的企业,那么公司因这个企业所产生的应收账款很可能成为坏账损失;当信用评价人员不能很好地约束自身,不遵守职业道德,有意向企业管理者提供不实信息时,同样也会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和损失。因此智慧农业应该采取多种评价方法,不应只采取一种评价方法。

(三)信用评价实施过程不科学

智慧农业在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评价的过程中,并没有及时维护和更新客户档案,虽有信用评价小组的存在,但实际上,评价小组实地考察的时间固定且很短,由于智慧农业,公司主要合作伙伴都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地区及东南亚、非洲这些国家,为节省公司的成本,公司会于只在一年派1-2名信用评价小组成员赴东南亚、非洲这些国家进行为期几天的实地考察,考察完毕作简要情况汇报。这就很有可能造成考察企业弄虚作假,影响信用评价人员的专业判断。

五、对智慧农业在应收账款信用评价方面的建议

(一)密切关注应收账款状况

1、应收账款账龄分析

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应收账款账龄,经常性进行账龄分析,因为应收账款老龄化能够削弱企业的财务弹性。通过账龄分析可以看到公司所有应收账款有多少尚在信用期,有多少已经不在信用期,企业可以依据账龄分析制定完善下一步相应的计划和措施。对于智慧农业来说,由于应收账款的规模在公司的控制中,应收账款信用评价小组可以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根据编制的账龄分析表可以看出不同应收账款的账龄,防止应收账款老龄化,方便对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

2、采用DSO分析法

DSO,即企业销售变现天数,是为了单独考核信用销售即赊销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DSO)=应收账款/赊销总额×360。销售变现天数表示赊销转化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销售变现天数反映了企业实际收回所有的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平均需要的天数,即不管与客户签定的赊销合同规定的信用期限有多长,都可以计算出赊销转化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该指标不仅可以用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比较,也适用于客户与客户之间进行比较。因此,在制定企业的信用政策时,管理者往往会把销售变现天数纳入考虑之中。DSO分析法可以鼓励客户迅速速回款,加速资金周转,压缩应收账款的规模,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应收账款老龄化。公司可以采用DSO分析法,由财务部统计数据,信用评价小组根据财务部统计的数据计算出企业销售变现天数,从而可以得出实际收回所有的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平均需要的天数,进一步可制定应收账款的催收计划,按照不同的销售变现天数制定出不同标准的应收账款催收计划。

3、采用ABC分类法

在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评价时,企业的信用政策可以利用ABC分类法来完善:第一是对客户的资信情况进行调查,然后根据ABC分类管理的办法,确定不同的赊销规模和信用标准以及信用条件。第二是按照ABC分类法将逾期未归还的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结果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接下来编制ABC分析表。对逾期不能及时收回的应收账款,按应收账款的规模和风险程度进行ABC分类。首先判断对方是否属于恶意行为。将那些客户且有恶意行为欠债不还的或者金额高达20万的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将那些由于是客户的企业因运营状况不好没能达到预期的效益或实现预期目标,或因为资金被临时利用在其他项目上等临时性经营状况而不能及时偿还的或者金额高达10万的应收账款划分为B类;对金额在10万元以下的应收账款或因自然灾害或国家宏观政策发生重大调整变化等单位的逾期应收账款划分为C类。根据以上A、B、C三种分类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清欠。对于A类债权,智慧农业要把A类债权的比例控制在5%左右,同时应重点关注A类债权,若对方属于恶意行为,应及时与对方企业沟通,若沟通无效,对方拒绝清偿债务,则可采取法律手段要求对方清偿;对B类债权,应该作为公司应收账款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债务人的企业因运营状况不好没能达到预期的效益或实现预期目标从而未能及时清偿债务的,可以适当放宽还款的期限或者允许客户在其他方面进行补偿;对C类债权,是否作延缓信用期,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企业管理者要通过团队讨论权衡,最终给出结论。智慧农业在采取ABC分类法后,能够严格划分各类应收账款的性质和比例,不再把所有的应收账款放在同一管理水平上,可以根据不同等级的应收账款,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坏账,把损失降到最低。

(二)信用评价实施过程需科学严谨

1、评价过程要严谨

针对智慧农业在对应收账款信用评价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严谨的地方,如评价不够客观公正,评价人员受对方公司的好处而不能保持自身独立性等,因此必须要求所有的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所采取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是相同的。更重要的是,评价人员在对应收账款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自身的廉洁性以及对公司的忠诚度。不能因为个人的一己私利而影响了整个公司的决策,给公司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在评价时要用专业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来下结论。尤其在对定性指标打分的过程中要特别谨慎。在分析时,要精确指出影响受评对象经营状况的潜在风险,同时要深入分析某些指标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

2、评估依据要全面

智慧农业在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评价时通常以某一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为依据,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评价客户信用的好坏,要以较长时期的发展趋势为依据,而不能只凭某一时期状况的好坏作出判断。只有当一个企业经济持续发展、财务状况基本稳定、企业信誉持久优良时,我们才可以认定这个企业的信用好坏,确定评价依据。所以在评价信用状况时还应该结合这个企业前几年的各项财务指标和基本状况,只有这样,评价依据才是客观的、全面的。

3、更新客户信用档案要及时

首先,在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评价时要有一个良好的信用管理控制环境,信用管理工作必须得到公司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并且全公司成员都要树立风险意识,信用管理工作更要在全公司推广;其次,建立起客户信用评价机制;再次,信用评价作为交易的风险规避措施,不可避免地需要必要的债权保障条件;最后,就是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客户的信用档案是最重要的工作,但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智慧农业并不重视更新客户的信用档案,有些客户的信用档案还是几年前的原始档案。对客户的信用档案必须由专门的信用分析人员负责及时更新,只有及时更新了客户信用档案,在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评价时,才能掌握最新动态,相应地制定出最新计划。及时更新客户的信用档案也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工作效率。智慧农业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应该逐步开始重视及时更新客户信用档案,在进行信用评价时不再依据之前的原始档案,而是根据最新情况进行评价。

4、职责清晰,管理到位

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企业常常会忽略了应收账款的回收,而仅仅注重表面上的销量和业绩,各部门之间职责和利益关系不明确。智慧农业也存在着以上现象,例如各部门职责分工不清,发生问题时相互推诿,企业管理出现真空现象。如此低效率的合作分工最终会导致应收账款回收过慢,给企业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智慧农业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权责分明、分工有序的信用评价体系。职责清晰,管理到位,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在做好风险评估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管理监督工作,管理工作不可出现真空现象,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则要相互配合,及时沟通反馈信息,共同完成本公司应收账款信用评价制度。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也要相互配合,上下一心,在一个有凝聚力的企业实行政策,要比在一个一盘散沙的企业实行容易得多。

六、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管理者应该相当重视。大量坏账会使企业资金流动困难,削弱企业的活力,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十分困难。因此企业要对应收账款实行有效的信用评价,利用信用评价来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与风险管理,尽量规避信用风险,做到使企业损失最小化,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胥玲.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与信用评价改进措施分析[J].中国外资,2012,(04)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4)

【关键词】智慧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

一、农业生产方式现状

(一)马克思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论述

19世纪中期,马克思认为,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是土地与其他农业生产资料分散的。不利于生产资料形成规模,也不利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分工与协作,没有很好地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因而,限制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对于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的改造,分两种情况实施:第一种情况是发达国家中,将先进的机械和现代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先进生产力,建立新型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农业,完成对传统农业改造;同时,无产阶级通过国家强制力的影响,进行一系列的国有化手段,改造资本主义工业和银行等,促进旧有的农民土地私有制向现代农业集体经营发展转变。第二种情况是在落后国家,无产阶级政党革命取得胜利后,首先要坚决站在农民立场上,反Ψ⒄棺时局饕迮┮担反对资本家剥削农民,但也不能为了支持农民而去保护落后的个体私有经济生产方式,不能向农民许诺永久的私有土地所有权;也要防止,通过暴力手段剥夺农民,而是通过合作社的大生产方式取代旧有的农民小生产方式,让农民自身改造,走社会主义经济道路来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

(二)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使得上亿的农村余劳动力从农业中释放出来,主要向农村内部乡镇企业转移。到了80年代末,政策上放宽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工农、地域之间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受经济利益驱使,进行自由流动。农业劳动力持续不断地转移出去,机械化的逐渐普及和土地租赁市场的发育,改善劳动为与土地关系失衡的状况。在有利的政策环境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持续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近年来出现了速度加快的趋势,逐渐出现适度规模经营和小农经营共存的局面。

统计数据显示,从1996年仅2.6%的农村土地流转率,到2016年流转比例超过1/3,流转总面积超过4亿亩;在农村土地租赁市场发展迅速、农业劳动力持续非农转移、农业机械化率大幅上升的背景下,自2004年始,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粮食扶持政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用以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粮农生产投入,加粮农收入,以促进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些政策归纳起来主要有: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粮食直接补贴等四补贴,辅以减免农业税、免费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水稻和小麦病虫害防治补助、粮食大县奖励等政策,这些都促进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生产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三)信息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

上世纪末期,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光纤和数字通讯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影响各行各业,一个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本世纪初,中国明确信息强国路线,实施“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传统的大批量粗放式、高消耗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步被精确控制的“高产、优质、高效”现代生产模式所代替,农业生产脱离传统只重视生产功能,农业生产中深加工、休闲服务功能比重逐渐加大,劳动力要素比重下降,技术要素和信息、管理要素的比重将提高。产业链、价值链更加完整,产前、产中、产后联系更加紧密,一、二、三产业之间融合加速,形成1+2+3=6的大农业格局,信息在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农业生产方式的两个主要矛盾

(一)生产与需求的矛盾

目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难题,集中体现在供给侧结构方面,突出表现为生产的大量农产品与消费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主要是低水平供给与高水平需求不匹配。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低端产品多,中高端产品少;大路货多,精品农产品少;单一功能产品多,多种功能产品少,等等。这些结构性问题使农产品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不仅影响当前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也直接影响农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现为我国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例如安徽省共有400多万公顷耕地,按农业户籍人口计算人均仅有 1.25 亩。尽管在城镇化中有大量农村人口转移进城,土地流转快速增长,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制约了规模经营。农业小规模经营不仅难以实现机械化,而且农业科学技术难以应用,成本居高不下,产出效率不高,规模经济效益较低。

(二)高效农业与粮食安全的矛盾

粮食安全问题一般包含粮食质量安全和数量安全两个层面,粮食质量安全,一般指粮食无毒、无害且有营养;粮食数量安全一般指粮食产量充足,品种丰富,能满足国民食品消费需求。改革开放后,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转变大包干式农业生产方式,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国家粮食数量安全基本解决。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质量越来越关注。

农业污染是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严重影响粮食质量和安全。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大量减少,劳动力成本增加,尤其是减少了农家肥用量,增加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为了过度追求粮食产量,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也越来越多,造成大量的土壤和水体污染。据有关资料统计,安徽的化肥有效利用率低于40%,农药约70%的用量残留在土壤中并最终进入水体,不仅对农村环境造成影响,也影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与此同时,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消费者对食品消费正从“解决温饱”向“吃得健康”转变,对粮食消费呈多元化、个性化趋势。传统农业生产主要问题是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无法有效满足消费者供给,因而,需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使得农业更有智慧,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更好地适应消费结构升级。

三、发展智慧农业是解决之道

(一)用信息促进产业升级

新型互联网的快速普及,把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加快捷地传给农民,信息传递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农民可以获得最新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传统农作方式逐渐被淘汰,年轻的新一代农民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直接从互联网上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这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推广农业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提升新型农民的科技素质方面将起到桥梁作用。互联网+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得以快速普及。

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之中,对作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进行全方位监控,实现信息的自动传递和自动控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并进行模拟运算,确定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同时也实现食品可追溯,解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信息还可以降低农产品市场风险。农民通过互联网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根据了解的情况,再进行有目的的农业生产活动。信息技术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农业生产、加工、物流与消费的各环节以市场信息来指导,降低市场风险。相对于第二、三产业而言,农业更加需要信息,农业生产的长周期性,传统农业在生产品种、规模方面决策方面凭主观经验决定,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加上r业生产到消费的滞后性,从而使农业市场风险加大。而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农民生产决策方式,按照消费需求确定生产,且可以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掌握产品定价权,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因而,信息促进农业发展,也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

(二)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供给侧改革

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不同,农业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调整农业结构,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越来越苛刻的需求。信息在无地域限制地传递,世界扁平化的趋势下,农业结构调整要超越本区域市场,而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的农产品需求,还要放眼长期的市场需求趋势,信息让农业生产变得更有智慧,以便在未来的市场变化中抢占先机。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场变化趋势的研究,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产品流通体制,建立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现代社会发展中,市场对优质、营养、享用方便的农产品有较高的需求,这决定农产品应包含着更多的服务,发展净菜、小包装、半成品、速冻食品、方便食品,使消费者购买商品同时购买了劳务,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针对环境污染,对纯天然“绿色食品”的需求将会增加。这都使一般生活必需食品的需求弹性提高,并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也驱使农产品加工业控制农产品原料质量,实行一体化经营。

结合本地资源禀赋,适应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要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从农业生产供给侧进行改革,对本地资源禀赋条件进行合理分析,改变农产品供给结构,充分发挥农产品比较优势。首先,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对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或产品要优先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和特色品牌,利用规模效应,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以此形成合作联盟,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群。其次是优化种养业结构。转变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市场紧缺、有产品竞争力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最后是开发农业生态、休闲功能。适应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发展生态、休闲农业,让农村留得住“乡愁”,提升农业的生态、休闲和文化内涵,打造1+2+3=6的“六次产业”,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三)用智慧农业解决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

政府根据市场规律,正确处理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关系,建设互联网+农业融合而成的智慧农业,通过市场信号,调整产业政策,准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政策,适时进行宏观调控,实现总量平衡。同时,要做好市场预测、技术辅导等服务,引导和支持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避免采用行政命令强迫农民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一些农产品供过于求与另一些供不应求同时并存,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已经由过去单一的资源约束变成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在这种背景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要考虑各种农产品的数量平衡,而且要注意农产品的质量提升,更要努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质量安全是现代农业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政府要解决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放心。首先,政府从宏观上规范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强源头治理,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生产过程,用市场手段,鼓励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产品知名品牌。其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要求,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运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启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农产品监管机构和全程监管机制,让消费者也能积极参与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来,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产品

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农民素质的提高,改造传统农产品和开发新产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运用到现代农业中,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应用信息化技术、农业生产技术,减少资源浪费,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及时准确控制,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信息化的农业生产,是智慧农业,要求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环节上是有智慧的,如在农业生产整个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在按需生产,水、化肥、农药的投入,实现精准作业。消费者对食品的偏好很方便地通过互联网,及时传递到生产者、加工者手中,农民因而及时调整生产、加工方式,形成闭环控制,实现智慧管理,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2版[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人民出版社,2004.

[2]于金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新探索[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3]陈锡文,赵阳,陈剑波,罗丹.中国农村制度变迁60年[M].人民出版社, 2009.

[4]于金富.马克思恩格斯农业生产方式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

[5]宋洪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J].中国发展观察,2015(02).

[6]杨大蓉.中国智慧农业产业发展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4(04).

[7]韩海彬,张莉.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门槛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08).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5)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农业;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提高和土地集中化耕种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在大棚中培育,传统的人工控制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精准农业的要求[1]。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2],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它既能提高农业精细化水平,又能节约资源、增产增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目标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室内温度和土壤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经由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传输数据,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对大棚的远程智能控制[3]。

该系统还可推广到园林园艺、畜牧养殖等相关农业领域,为实现对环境进行自动控制、智能管理,对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4]。

1.2 系统架构

系统通过环境参数传感器和高清视频摄像头等组建了一个可以远程感知的数字大棚,采集的数据通过3G移动网络传输到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关联、数据分析,实现智慧农业大棚一体化解决方案。

系统的总体架构分为传感信息采集、无线传输、远程控制和数据分析处理四部分[5]。

图1 系统总体架构图

传感信息采集系统:主要负责大棚内环境参数的采集与控制;采用高清网络摄像机,实时拍摄大棚内视频信息。

无线传输系统:将采集的环境参数和视频信息,通过3G移动网络传送到控制中心。

远程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设备和继电器电路可以自由操控各种农业生产设备。

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进行数据查询与分析,为用户提供决策依据。

图2 系统组成图

2 系统功能特点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系统,内置先进的无线感应器,不用布线,可实时监测温室大棚中的温、湿度等信息,通过无线ZigBee技术,与相关设备连接,当室内温、湿度、光照等信息超过或低于系统设定范围时,可自动打开或关闭相关设备进行调控,营造作物适宜生长环境。

图3 系统管理示意图

主要系统功能特点如下:

(1)系统可实时、连续的采集各项环境参数,以数字、图形、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录和显示。

(2)系统可对传感器采集的温湿度、光照等数据在后台实现自动处理,与设定阈值比对,并根据结果自动调节大棚内温湿度、光照控制设备,实现大棚的全自动化管理。

(3)系统可设定各监控点的报警阀值,当出现数据异常时自动发出报警信号。

(4)无线网关设备具备丰富的硬件接口,可以提供有线、无线等多种方式的通讯手段。

3 结语

相关资料表明,在智慧农业大棚中,每平方米一季可产番茄30kg-50kg,黄瓜40kg,相当于露地栽培产量10倍以上,其他各类作物在这种环境下的产量也将得到明显的提升。另外,由于温、光、水、肥、气等诸多因素综合直接协调到最佳状态,据计算,可有效节水、节肥和节药,使整体能耗降低15%—50%。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大棚系统将互联网从桌面延伸到田野,让温室实时在线,从而实现农业大棚与数据世界的完美融合。

图4 产量比较图

图5 能耗比较图

参考文献

[1] 施连敏,陈志峰,盖之华.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J].农机

化研究,2013(06):250-253.

[2] 刘琪.物联网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展望[J].科技风,

2013(04):225.

[3] 刘明.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

学,2008,21(2):26-28.

[4] 卢闯,等.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11(09):10-13.

[5] 郭阳雪,等.农业大棚温度远程实时监控系统设计[J].安徽农

业科学,2013(03):1308-1310.

作者简介: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6)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6)01-0042-07

一、大数据的内涵及特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大数据为首的先进信息技术预示着信息时代进入了新的阶段和更高的层次。那么究竟什么是大数据呢?对于大数据的概念,不同学者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著名咨询公司Gartner给出的定义是:“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这个定义强调了大数据的一个特征就是数据量巨大。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1]。以上两个概念说明了常用的软件难以有效的获取大数据的价值。如果将大数据比喻成一种产业的话,那么使这种产业创造利润的主要方法就是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著名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这样定义大数据:“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2],这个定义说明了大数据的另外一个特征,那就是它的全面性,因此,也有人称大数据为全数据(即全面的数据)。

到目前为止,学界对大数据的概念仍未达成共识。但大数据具有的4种特征(即4V特征)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大数据的4V特征主要包括:Volume(数据体量大)、Variety(数据类型多样)、Value(价值高)和Velocity(要求具有高速的处理速度),如图1所示。

(一)数据体量大

2010年,人类拥有的信息总量大概是1.2ZB,相当于1万亿GB。据Gartner公司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35ZB”。而2009年美国各行业数据存储量如图2所示,图中的计量单位是PB,美国邮局1年处理的信件大约5PB,谷歌每小时处理的数据为1PB。

(二)数据类型多样

数据类型主要包括3大类。1.结构化数据:“即行数据,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的数据”,如数字、符号等。2.非结构化数据:“其字段长度可变,难以用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3.半结构化数据:“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之间”,如HTML文档等。大数据囊括以上所有的数据类型,数据量巨大、类型繁多使得大数据的利用与价值获取成为了难题。

(三)价值高,价值密度低

数据的价值密度等于有价值数据比上数据总量。由于大数据的总量庞大,而有价值的信息量较少,因此其数据的价值密度低。但是大数据的商业价值非常高,在商业中,企业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整理找出商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消费的消费行为,有利于提高产品销售量,创造更高的利润。

(四)要求具有高速的处理速度

信息的价值是具有时效性的,因此,快速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成为了大数据处理的关键。大数据是海量的数据,要想从如此繁多的数据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必须从软件和硬件上提高计算机本身的处理能力。

二、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的内在关联

(一)城市的发展趋于智慧化

美国著名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诞生、演变和消亡的循环体现了人类文明的演进”。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将城市的演变与发展划分为城市的1.0版、2.0版和3.0版三个阶段。

城市的1.0版是从城市的出现到1850年。1750年以前,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城市化率仅为3%。而从1750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到1850年世界人口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6.4%,也就是在短短的100年之中增长了3.4%,如图3所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1)以农业为主,城市人口低速增长。第一次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18世纪初,法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0%以上;19世纪末中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2)技术水平低下,只能依靠自然资源。在这一阶段,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来为自己服务,如由于缺乏人造动能,只能利用简单的水车和风车等自然动能;没有高级建筑技术的帮助,难以构建高楼,仅能依赖天然的材质和结构建造住所,中国西北部的窑洞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3)商业处于原始状态。国外学者按照西方商业业态的发展规律和人均GDP的关系,提出了商业的发展阶段。他们指出:“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的GDP低于1100美元,城市化率低于25%时,商业处于与农业经济匹配的原始状态”。贝洛赫认为:“按1960年的美元价格计算,1800年法国年人均收入为220美元,中国为228美元”,这表明商业处于原始状态。

城市的2.0版是从1850年到1990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是:(1)人口迅速增长,城市数量剧增,见图3。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他们成为了城市工业发展的后备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涌进城市,使得城市不断的提高其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水平,这让城市自身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城市的人口急剧增加,城市化进程开始加速。1960年世界上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为114个,到1980年这一数量增加到222个。(2)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助力城市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80%。(3)经济快速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1866年,美国的货币流通量只有9.4亿美元,到1914年增至20亿美元。中国是经济增速较快的国家,1949年年人均收入为44元人民币,到1990年增加至1510元人民币。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高度繁荣,财富和人才向城市涌去,出现了洛杉矶、大阪等人口众多且经济发达的城市。

城市的3.0版是从1990年至今。1990年是互联网的元年,标志着人类进入互联网络时代,也预示着城市将变得越来越智慧。1990年,美国著名工程师蒂姆・伯纳斯利创建了WWW计划,WWW全称是World Wide Web,也称为万维网,是其在欧洲量子物理实验室的时候开始研究的。这一阶段城市的主要特征是:(1)人口低速增长,总量偏高。表1给出了世界人口数量较多的几个城市,从增长比例来看,人口增长的速度并不快,年增长比例最快的是孟买仅为2.65%。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偏高,增长的数量非常大。专家估计:到2025年,世界人口总量将达到80亿,到2050年将突破百亿,城市的人口将超过80%。(2)技术高度发达,城市趋于智慧化。在各个领域,智能化的技术水平在提升,人工智能已经应用于城市的每个角落。科技向工业、农业和其他领域注入智慧,让冰冷的器械可以进行思考,进而让整个城市具有智慧。(3)经济高速增长,服务型经济占主导地位。服务业占世界GDP的比重持续上升,1980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6%,到2000年上升到63%。

(二)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支撑

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可以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智慧化的分析与处理,这是它与数字城市最大的区别。大数据就像是血液一样流淌于智慧城市的各个方面,为智慧安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生活和智慧环保等各领域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在城市规划方面,通过对城市自然和人文社会相关数据进行挖掘,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在交通管理方面,挖掘道路实时交通数据,能合理地优化交通管理方案,为城市交通正常运行提供决策依据。在舆情监控方面,通过对网络语言进行语义分析,能准确掌握网络民意,可以科学有效地应对网络危机事件。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离不开大数据处理技术。它是实现城市智慧化的关键性技术,遍布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它可以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与服务质量,优化产业布局,改进城市运营管理方式,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引擎。

(三)典型国家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1.法国,大数据项目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2011年7月,为推广电子政务,法国工业部宣布投资20万欧元实施“Open Data Proxima Mobile”项目,希望通过该项目实现公共数据在移动终端上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它们的价值。项目内容涉及交通、文化、旅游和环境等领域,旨在实现所有法国公民及在法国旅游的欧洲公民能通过个人移动终端使用法国的公共数据。在2013年2月,法国政府提出了数据开发计划《数字化线路图》,将大数据分析技术作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性高新技术。同时,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法国政府将对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信息系统设计师等加大投资力度。2013年4月,法国生产振兴部部长Arnaud Montebourg、数字经济部副部长Fleur Pellerin和投资委员Louis Gallois共同宣布:将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发展大数据等7个信息产业项目。

2.俄罗斯,大数据基础设施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支撑。2013年,俄罗斯通讯与大众传媒部编制了《2018年前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又称路线图)》,旨在通过创建创新研发中心、建设IT基础设施等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充分发挥该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俄罗斯的数据中心市场发展快速,2010年,商用数据中心机房面积达到了29000平方米,机架服务器数量达到了97000个,数据中心服务开支规模超过了1.6亿美元。2013年,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公布了一份有关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前景(2011-2030年)的预测报告。该报告主要是发展新的数据处理和运算方法,提高计算机的主频。

3.德国,数据安全防护为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提供保障。1997年德国就推出了联邦层面的数据保护法。在2009年,为约束个人信息泄露导致的侵犯隐私行为,对已有的《联邦数据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保护法呼吁各类组织设立信息保护专员,要求联邦政府设立数据保护与信息自由专员,以监督政府的个人数据的保护工作。同时,各州的数据保护专员,负责监督各州政府的数据保护工作。

三、基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辽宁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2006年,辽宁开始建设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推动城市信息化。2008年,建设了辽宁电子政务外网综合网络平台。自2012年以来,开始逐步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并且沈阳、大连、营口等9个市政府,以及鞍钢、辽河油田、营口港务局等大型企业集团陆续与中国联通辽宁省分公司签约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并陆续在政务、安全、文教、交通、医疗、物流等方面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2013年,住建部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我省沈阳市浑南新区、大连市生态科技新城、大连普湾新区、大连庄河市和营口市入围;工信部在2013年和2014年公布的两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中,我省沈阳、本溪入围。

(一)智慧本溪

本溪市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长担任组长,制定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审批的顶层设计方案。建立公共运行数据中心,整合政府各部门数据,破除信息孤岛。智慧本溪规划重点搭建3个平台:以市民卡为手段、市民网为基础打造线上公共服务融合平台,网络查询个人医保、社保、水电费、燃气费、交通罚款等信息,提供交通、预约挂号、酒店、机票预订等公共服务,与城市管理者进行线上交流,间接参与城市的管理;基于云计算和手机客户端,打造城市管理支撑平台;针对中小企业,建立企业云服务融合平台。

(二)智慧沈阳

2015年5月,沈阳市政府办公厅了《智慧沈阳建设实施方案(2015-2017年)》。方案提出成立智慧沈阳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发改委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形成跨部门的协调管理机制。筹建大数据管理局,协调政务数据资源有序开放,负责智慧沈阳运营和管理,主要实现智慧民生、智慧管理、智慧经济3个目标,主要任务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开创智慧沈阳新生活,促进信息惠民普惠化。建设“@沈阳”手机智能门户,对接和共享医疗、交通、旅游、气象等各领域信息资源,为市民提供个性化和便捷化的综合信息服务;推广市民卡,实现社保、公交、公共事业服务的一卡缴费;建设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就医流程扁平化、集约化;构建智能交通体系,完善数字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构建智慧教育支撑平台,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整合社会保障领域业务信息系统,建设手机端就业信息查询及推送服务;构建智慧社区,搭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推进智慧养老,建设全市大救助信息平台;建设全市旅游基础数据库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构建旅游智慧化应用系统;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以无线WiFi网络和3G/4G移动通信网络构建无线城市一张网。

2.推进智慧沈阳新应用,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市政务云与社会“公有云”分工合作机制,建设政务数据对外服务平台;建设“城市眼”视频监控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智能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统一的地理时空信息云平台,构建沈阳城市管理一张图;智慧农业,建设市农经网络监测系统;智慧生态环保工程,建设沈阳生态保护监督管理体系;智慧市场监管系统,建设企业信息公示平台;增强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全面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对全市党政机关等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监督检查。

3.促进传统产业与信息化融合。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实施五大实验区的“机器人换人”和“生产线与生产系统”的改造,构建工业大数据中心;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云计算与大数据、智慧医疗等九类智慧经济产业发展,构建智慧经济产业集聚区,重点推进浑南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金融数据服务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建设城市级数据处理中心,加强政务云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开放,加快大数据应用基地建设,建立互联网数据处理中心。

(四)辽宁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省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粗具规模,个别城市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意见相继出台标示着辽宁的智慧城市建设正逐步走向正轨,但从全省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

1.“重项目,轻规划”。有些地方尚未制定科学的智慧城市建设统筹规划,部门间各自为政,信息和数据资源难以有效共享,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个别地方指定政府委办局牵头负责,但由于职能范围和级别限制,不能实现协调跨部门、跨行业的目的。在已有统筹规划的城市或地区,多是以解决城市管理、提高市民生活便利性、政府服务水平等为主要目标,而没有体现更长远的规划愿景,这种短视行为极易造成建设资源的浪费,使得智慧城市建设流于形式。

2.“重建设、轻应用”。一些地方政府将智慧城市的建设视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他们认为智慧城市就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简单的堆砌到已有的城市上,而并非看重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庞大的内需市场,缺乏对其盈利模式的研究,忽视市场需求,难以从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获利。物联网产品、传感器标签等智慧产品成本过高,智慧城市的建设成为了资金投入的“无底洞”,最终导致智慧城市成为了城市和管理者的负担,长期发展无从谈起。

3.“千城一面”问题凸显。各别地方不考虑自身的区域文化、地理位置、城市特点和产业结构等特点,忽略城市特色文化“软实力”,套用国内外已有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导致各智慧城市的建设同质化,出现场面热烈、内容精彩、千城一面,却无法满足城市需求的问题。

四、辽宁智慧城市创新路径

(一)借鉴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做好顶层设计[3]

顶层设计应具有超前的长远的规划理念,要着眼于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问题。制定城市总体规划要系统、科学地分析和预测本地区的人口增长态势、环境变化以及新经济增长等因素。并且为使这样长达数十年的建设目标不会变成无法实现的空中楼阁,应制定相应的短期行动计划。以智慧的维也纳为例,它的长期规划是2050计划,是整个智慧城市的愿景,力图完成公共空间的再造,可再生能源覆盖全市50%以上。中期的2020计划实现建筑物新建与革新,能源使用行为方式变化。2012-2015短期行动是一个可操作性极强的行动方案,主要内容是建设区域能源规划及网络,管理新型交通理念及用地等等。

(二)立足城市特点,发挥区域优势

智慧应基于科学的现代城市规划,以城市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重心,兼顾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其根本目标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和城市空间的均衡发展。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应最大限度地把城市的性质、特点、功能和历史等融入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体现城市独有的个性和特色,建立长远发展的制度。以发挥本地区文化、产业和地理优势为切入点,或以解决本地区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为出发点,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

(三)基于市场需求,以智慧城市建设助推经济发展

市场需求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源动力。有学者指出:“智慧城市建设应依托市场的无形之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价格杠杆、自由竞争等市场手段来创造多样化、个性化的智慧应用以及培育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业态,实现智慧增长”[4]。政府要明确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定位,以“政府主导+标准引领”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应用需求与规划建设的有效对接。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以“开放合作+企业受益”模式,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开发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项目,激发社会创造力,创造更高的经济、社会和人文效益。以新加坡为例,其智慧城市的建设以信息基础设施和资讯人才为支撑基础,以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为核心。2001年新加坡信息产业的收益为307亿美元,到2011年收益增长到834亿美元,智慧城市建设不只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经济增长也将助推智慧城市有序、健康、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Big data[EB/OL].[2012-10-02].http?押///wiki/Big_data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2).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篇(7)

【关键词】新农村 智慧农村

一、概况

箭泾村2003年由清明、胥湖等5个村合并而来,现在本地人口5000多人,而外来人口有1万多人。村的规模在扩大,‘熟人社会’慢慢变成了‘陌生人社会’,如果村级服务方式不转变,还一直在老的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徘徊不前,必将慢慢被社会所淘汰。

于是,箭泾村提出了“智慧党建、智慧农村”创新工程,即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村镇综合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库、GIS、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一站式”网上办公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直观地对所辖区域的家庭与企业进行查找、定位、标注等,可以方便地对辖区内人口、计生、兵役、党建、民政、集体资产等进行信息录入、查询和统计等,可以科学地对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等。

作为社会管理的一种创新手段和方式,“智能化管理模式”价值就在于服务于民、用之于民,这契合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精神和形势发展要求,契合了自身加强科学管理的需要,能够有效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二、发展之路

(一)规范村级管理,推进实际运用

配备硬件、明确专人,开展专门培训,推进平台的实际运用。平台通过计算机、GIS(地理信息系统)、通讯与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的镇村两级“一站式”网上办公平台,实现了村级事务管理模块化、信息化,可以直观地对镇村辖区家庭与企业进行查找定位,方便地对辖区工作与集体资产进行查询管理,科学地对镇村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专门建立村干部管理模块登记各级干部的基本信息,成为了镇村管理的“电子管家”,实现了村级事务的规范管理、高效管理、科学管理。

(二)契合群众需要,创新模块设计

以“契合群众实际需求、实实在在方便群众”为出发点,创新设计“数字民生”模块,实时记录群众来访来电情况。将来访情况分初访、重访,单人来访、集体来访,当场办结、提交两委会讨论、无效诉求等,分门别类予以记录。一方面,村民来访接待有据可查,实行首问负责,避免相互推诿,提高了工作效能;另一方面,便于干部了解来访情况的来龙去脉,动态掌握工作情况,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难题。此外,领导干部还能通过工作人员接访量、群众反映问题柱状图等手段,了解工作情况,搜集群众呼声,为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掌握主动。

(三)联系本村实际,加强市场推广

联系智慧创意公司加大市场化步伐,主动走访村内一些理念较为先进、工作确有需求的企业,推广“智慧农村”系统的同时了解村里群众的个性需求。结合村里实际需求研发相应模块,目前根据自身实际,也量身定做开发了符合本村实际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并突出集体资产管理、旅游资源开发等自身特色,得到当地村干部和村民的好评,基层干部形象地评价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笔头不如破电脑”,基层群众则感慨:“村里工作效率真格提高哉”。

三、经验做法

(一)要总结经验、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在全村推广使用“智慧农村”的重要意义

首先,它是顺应信息化和智慧管理趋势的“顺势而为”。一方面,党的十首次把“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而数字化城镇系统工程则是我国信息化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块基石。同时,中央早就提出“智慧中国”的概念,在“智慧城市”已成为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追求时,推进村镇信息化管理、建设“智慧农村”成为一种必然。其次,它是加强镇村社会管理的“倒逼之举”。随着村镇改革不断深入,村与村的界限被打破,村干部对家庭情况的熟悉程度下降,集体经济的发展使村级资产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多,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路网管线等数据量越来越大,这些变化和问题迫切需要对原来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进行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是要替代与老百姓“面对面”的沟通,而旨在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服务民众质量和效率,必然受到百姓的衷心拥护。

(二)要建立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有力有序推进村镇管理平台在全区的推广运用

一项创新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推进主体,制定实施方案,有力有序组织推进。鉴于“智慧农村”建设综合性强,牵涉的部门条线较多,且主要是作为密切党和群众联系的创新载体加以打造。箭泾村努力推动部门间数据的兼容整合,对农办、民政、计生、劳保、远程教育、健康档案等在村(社区)有行业垂直管理系统的部门单位,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将有关数据进行整合导入村镇管理平台,实现“一个口径扎口、一个平台管理”,有效避免数据多头、重复采集,行业间数据“打架”、条块分割等现象。

(三)要坚持以用为主、科学开发模块,不断体现系统平台的“智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