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3 17:07:17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对策;江西赣州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144-02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s of the building ecological barrier,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Ganzhou and accelerating the strategy of forestry development,forestry industry of Ganzhou is showing the new stat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by the field research,we carried on a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orestry economic develpoment of Ganzhou.Thereby,we propose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in Ganzhou,so as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farther forest development of Ganzhou.

Key words forestry economy;present situation;suggestion;Ganzhou Jiangxi

林I经济是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要途径。林业经济的跨越离不开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产业在市域经济发展中起着支柱作用。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对促进林业经济增长、实现财政增收、农民致富和吸纳农村劳动力等发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

1 研究区概况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东接福建,南临广东,西靠湖南,临近港澳,总面积39 379.64 km2,占江西省总面积的23.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76.23%,在全国排列第九,是典型的林业大市,目前林业已成为赣州市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亮点。

2 赣州市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赣州市林业产业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中,紧紧依托林业重点工程,突出家具、油茶、竹等产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依据林业行业统计报表(表1)可知,2011―2014年,赣州市林业产业产值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60.73亿元增加到883.95亿元,净增623.22 亿元,年均增加155.80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50.23%,远高于国家林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封加平在第12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上说:“2014年全国林业总产值保持了平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表明了赣州市林业发展速度高于国家水平,预计到2020年全市林业产业产值将达到1 000亿元。生态环境的保护,林业产值的提升,充分而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由2011年的59.03∶33.35∶7.62调整为2014年的21.51∶75.13∶3.36,三产业组成结构变化幅度较大。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呈急剧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变化幅度不大。表明:第二产业在林业产业中处于主导地位,且发展势头较好;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不协调,赣州市林业经济结构现状不太合理,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对第一、三产业给予一定的扶持。

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赣州市林业产业产值中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约占林业产业产值的75.13%。在第二产业中,木、竹、藤家具制造业产值最高为555.97亿元,约占第二产业的83.72%,占全市林业产业产值的62.90%,表明木、竹、藤家具制造业为赣州市林业产业产值的主要来源,也是赣州林业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第三产业产值最小,为29.69亿元,约占林业产业产值的3.36%,尤其是林业专业技术服务产值最小,为1.48亿元,约占第三产业的5.00%。表明赣州市林业服务业发展空间广、潜力大,林业产业今后应向林业服务业方向倾斜发展。

从表3可以看出,赣州市林业产业产值在全省林业产业产值中的比重由2011年的19.79%上升到2014年的33.30%。第一、三林业产业比重变化幅度不大,第二产业在全省相应的林业产业中所占比重呈大幅度上升趋势,且由2011年的18.03%急速上升到2014年的51.37%。表明赣州市林业产业产值中第二产业贡献率最大,已成为林业产业产值的主力军。2014年赣州市林业产业产值约占全省林业产业产值的1/3,表明赣州市林业产业已成为全省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经济在全省林业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从表4可以看出,2011―2014年,国家对赣州市林业的投资总量不断增加,且由2011年的8.64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5.34亿元,净增6.70亿元,年均增加1.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21.10%,预计到2020年国家对赣州市林业的资金投入将达到100亿元。其中,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投资比重最大,且呈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65.12%下降到2014年的34.60%;林业支撑与保障项目资金投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林业产业发展项目资金投入呈逐年增加趋势,且由2011年的0.45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1.29亿元,在林业总投资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5.22%上升到2014年的8.43%;项目资金投入呈急速上升趋势,比重由2011年的0上升到2014年的21.65%。由此表明,最近几年国家对林业产业、林业民生工程项目日益重视并给予资金支持;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正慢慢被忽略,未能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今后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各项平稳健康发展,需增加对生态建设与保护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也是今后国家林业的投入方向。

在SPSS 17.0软件中,通过做林业产业发展投资值与相应年份林业产业产值的相关分析可知,林业产业发展投资值与林业产业产值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r=0.95。表明林业产业为高投入高回报产业,且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今后若想实现林业产业的升值,必须加大资金和人为管理的投入。也印证了林业是生态产业、循h产业、富民产业和美丽产业,是投入产出综合效益最大的公益事业和绿色经济体[2]。

3 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技术投入,创新经营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林业产业化的科技投入,建立标准化体系。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科技攻关,做好优良苗木的培育和引进。二是建立健全各级林业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在林业产业化服务方面的作用。三是加快制定主要经济林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健全经济林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大力推行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开发绿色、无公害、有机林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4]。

3.2 加大资金投入,破解发展瓶颈

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应探索林地使用权、林权证抵押贷款等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省、市、县3级林业产权交易服务系统,规范林权流转交易;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合作,建立和完善小额贷款扶持和银企合作机制,探索建立融资长效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发行股票上市,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同财政、发改、扶贫、移民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整合项目资金,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3.3 完善山体流转体制,增强林业产业发展活力

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同时,加快培育活立木市场,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规范评估程序和标准,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林业生产与经营,增强林业产业发展活力。创新方式方法,从制度上畅通林业产业发展的“绿色通道”,壮大林业产业,发展地方经济。

4 参考文献

[1] 罗惠文,李杰军.新疆兵团第十四师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4,33(1):16-19.

[2] 胡孙杰,桑子阳,杨武松,等.五峰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5,44(3):69-71.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四川富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135-02

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部,沱江下游(北纬28°55′37″~29°28′42″,|经104°40′48″~105°15′22″),幅员面积1 332.74 km2,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农业大县。2015年末,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1.7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不含其中的服务业) 39.24亿元,第二产业117.81亿元,第三产业64.74亿元,人均GDP达到26 744元[1]。

富顺县2015年林业用地面积共计31 253 hm2,其中有林地30 133 hm2,疏林地773 hm2,灌木林地81 hm2,未成林地144 hm2,苗圃地84 hm2,无立木林地23 hm2,宜林地15 hm2 [2]。全县活立木蓄积172.0万m3,森林覆盖率35.2%,比上年增长0.07个百分点。本文分析了富顺县林业经济发展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1.1 木竹产业

2015年,富顺县林业总产值191 321万元,其中木竹产业产值110 318万元,占总产值的57.7%。木产品加工企业18个(包括木质人造板和木家具),生产木质人造板0.6万m3、木家具1.5万套;竹产品加工企业11个(包括竹人造板、竹浆生产和竹笋加工),生产竹质人造板3.6万m3。竹木制浆产品2.1万t,竹笋加工产品11.0万t。

1.2 其他产业

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富顺县26个镇乡,林区乡镇12个,产值占全县林业总产值的60%;坝区乡镇,林产业发展相对薄弱。在万寿、李桥、福善、安溪等镇发展油茶基地1 387 hm2;在龙万、永年、石道等乡镇发展花椒基地1 853 hm2;在狮市、童寺、板桥等镇发展竹产业基地14 468 hm2;在彭庙、代寺、兜山等镇发展核桃基地684 hm2。在其他乡镇发展花卉苗木470万株,产值7 050万元;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产业,产值1.5万元;2015年,林下经济、茶桑果、生态旅游产业占总产值的33.6%。

1.3 林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林农增收成效显著

2011―2015年,富顺县林业总产值由105 036万元增长到191 321万元,增长了82.1%。林业人均收入由0.115 1万元增长到0.147 0万元,增长了27.7%。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也由2011年的32∶59∶9调整为2015年的34∶53∶13。第一、三产业比重逐步增加,第二产业比重有所减少(表1)。

1.4 林业财政预算内投入大幅度增加

2011―2015年,累计完成国家预算资金21 897.95万元。其中,退耕还林续建资金9 012.32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后续产业发展(含新增项目)资金10 233.2万元,占总投资的87.9%。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由2011年的每年150元/hm2增加到225元/hm2,投入资金410.51万元。

2 存在的问题

2.1 造林面积逐年下降

一是富顺县宜林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新造林面积逐年减少;二是纳入项目的人工造林须接受国家检查,一些业主、大户担心经不起检查而不愿实施;三是国家补助标准低。随着物价的上涨,种苗费、人工费的投入远远大于财政资金补贴部分。因此,项目实施有难度。

2.2 林产品加工整体水平低,企业面临生存压力

现全县仅有29家林产品加工企业,其中竹笋加工企业5家,四川省锦明竹笋有限公司是对全县竹笋规模加工的企业,其他小作坊都未形成规模,只能进行粗加工。大多数加工企业依赖个人投资,远未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由于企业的规模小,生产能力低,导致林产品档次不高,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没有形成产业链。因此,产生的经济效益低。在木竹材加工企业中,85%以上是板材和竹片加工,深加工转化率不到20%,加工环节的增值小。受市场价格的影响,材料成本、费用等普遍上涨,人造板生产利润空间下降,特别是低档次胶合板,有的出现亏损,迫使小企业关闭、停产、转产或外移。

2.3 基地建设,经济基础不牢

富顺县共实施退耕还林9 353 hm2。依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发展后续产业项目,建成了竹产业、花椒、油茶等项目基地,由于乡镇政府和业主过度依赖上级财政资金的扶持,没有投入更多的资金,林产业发展经济基础不牢固,造成后期的经营管理粗放,产量低,有些产业也就无法凸显经济效益,助农增收效益不明显。

2.4 林产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林业科技人员少,缺乏高端技术人才。富顺县以块为主的林业行政管理模式,乡镇林业人员大多数不是林业专职人员,兼有其他工作,人员岗位变化大,只有极少的时间放在专业技术培训上,林业产业化技术和市场信息服务滞后,造成了林产业基地栽植完成后技术指导跟不上。

2.5 林业产值增速放缓

由于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项目已于2008―2015年期间实施,目前已竣工,造林面积也逐渐减少。一是目前林业上没有直接针对农户补贴的项目,加之项目有补贴的资金都少,农民算经济账,横向与粮食直补比较,纵向与第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比较,补助标准明显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实施工程的积极性。二是严重缺乏劳动力。由于人口的老龄化,特别是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只是老人、小孩,导致林业产业发展缓慢,林业产值增速也将随之放缓。

3 发展对策

3.1 发展高效林,提高项目补助标准

减少低产林,增加高效林,坚持优胜劣汰。结合本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一些见效快的经济林。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以“保林子、建房子、挣票子”为动力,提高国家财政补助俗迹调动农户投身林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高效林,增加农民收入。

3.2 企业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增强品牌意识

全县木竹材加工企业,将面临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要注重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市场营销,增加省内外销售网点。积极开拓市场,不断做大做强。要鼓励林产品加工企业,利用好当地现有的原料基地,开发新产品、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创品牌,提高竞争力。

3.3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2015年,富顺县林业旅游收入达1.9亿元,旅游人次95.5万人次,带动其他产业产值3亿元。大力发展各乡镇生态旅游业,增加基础设施,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品牌旅游业[3]。依托李桥五条沟、青山岭森林公园、永年保和寨等景区优势,着眼长远发展高起点规划,发展旅游养老健康产业和林业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森林旅游、餐饮、住宿一站式服务,突出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这项重大任务,努力打造一流的最佳生态旅游胜地。

3.4 注重人才培养,以推动林产业发展

当前,面对全县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大好的林业发展形势,要充分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把人才作为发展林业的一个基础条件,抓住机遇,推动林产业发展[4]。

3.5 搞好“生态扶贫”,拓宽绿色发展空间[5]

坚持林业产业扶贫与林业生态扶贫有机结合,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保生态”中“促增收”,开辟出一条“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路,实打实地展示和印证“生态扶贫”的广阔发展前景。“生态扶贫”可以产生不可估量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搞好“生态扶贫”对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山体滑坡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更是意义重大。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生态扶贫”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富顺县统计局.富顺县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2016.

[2] 自贡市林业局.自贡林业统计资料(2015年度):自贡市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Z].2016:1-2.

[3] 覃丽,覃清元.射洪县丘区生态旅游发展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16(1):129-130.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篇(3)

    发展林业种植时往往重视数量而忽视了质量,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工种植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从实际上来看,许多地方在植树造林时只重视前期种树,而忽视了后期的培育工作。在前期树苗的选择上也是没有做过详尽考察,往往会导致种植的树木由于水土不服而相继死亡。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近50年来人工种植树木应该可以增加森林覆盖率的百分之二十,再加上解放之初的百分之八总量就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十左右,但实际情况却与理论分析相差甚远,我国现在的森林覆盖率仅仅为百分之十五。在树种的培育上,农村地区的防护林发展较快,用材林发展缓慢。如果在种植树苗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合理培育就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问题,就可以让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共同发展,就可以初步的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国家没有相关的措施来促进林业木材消费,木材市场不景气,人工造林的主观计划性过多,老百姓造林时并未心甘情愿的主动种植,这样就无法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种植积极性,林业的经营不成整体,导致效益不高。

    1.2管理水平低下

    企业缺乏自我发展机制。在传统的角度来将企业还是政府的附属物,企业的大部分盈利利润还要上交到国家以及相关税务部门,这就会很自然的导致企业去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发展缺乏活力。另一方面来讲就是政企职责不分,政府部门的负债行为会转移到企业中来,这就会导致林业企业将自身的经济积累用来承担自己相应的义务,从而缺少再生产扩大经营的资本,使林业经济发展缺乏向前的外在动力。

    1.3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存在问题

    一是投入机制不健全投入严重不足,配置不够合理。当前来讲,林业投入仅占国民生产总之的0.1%建国以来,国家累积投入到林业建设中的资金大约为229.7亿元,从整体投入量来看,虽然我国对林业的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但是投入所占得比重确实逐渐下降。二是林业投入的基本结构不合理,国家的林业经济投入主要着眼点在林业工业方面,而忽视了营林的投入,作为林业经济发展基础的营林投入无法支持简单的在生产过程,而后续的林业建设有无法解决需求的问题,如果这种现象长久存在,必然会使我国的森林资源不断减少,从而造成目前森林危机的情况。三是林产品结构不合理,整体质量较低。四是林业经济的产业化经营发展不到位。经济效益增加缓慢,林产品只是属于简单的初级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弱。五是服务工作滞后,调整机构缺乏内在的动力,林业经济结构比例失调,无法有效的吸收社会闲散资金,非公有制的林业经济发展缓慢。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篇(4)

1.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包含影响经济发展方向的因素,且各因素之间互有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具备调节作用且具备复杂结构的经济系统。在整个经济系统中,各因素极其复杂,涉及范围较广,包括政治、文化等,它们之间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因素产生的效应也会有所不同,所以经济发展模式也要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最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

2.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总体系,它包括多种类型的经济模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其中之一,具体指的是根据地域发展特色和前景,结合实际的林业发展状况、社会状况等条件,制定出的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好正确的发展模式,将会对林区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是林区发展的核心部分。对于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促进林区的发展既快速又有力度。而对于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选定,则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自然状况、文化、林区发展现状、国家政策等等。

二、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林业经济发展不健全。林业经济要想蓬勃发展,就必须实现股份、私营、个体等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经济体系。但是,目前我国的林业建设中,私有体制经营占有成分较少,公有制被过分放大。所以,我国林业建设部门的建设力量不足,不能支撑起整个林业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现在的林业经济发展体系中,仍然存在企业经营自不足,政府责任意识淡薄等现象,制约着林业经济发展。

2.我国林业结构不科学。我国林业结构建设不科学,发展状况不是很好,处于失衡状态。二、三产业发展缓慢,而第一产业有着较大的比例,林业附属经济发展较慢,产值较低。部分林区企业规模小,产量低,影响着林业产品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由于各地区的劳动层和技术层不同,导致各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影响整体的经济发展。

3.林业企业管理方式与生产技术落后。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林业发展方面的技术还远远不及,研发能力较差。我国不能设计生产出高端的设备,需要在国外引进。而且管理模式的落后,也导致林木质量的下降和林业产值的降低。

三、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分类

1.从可持续发展方式分析。根据林业资源的开发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可分为两类:可持续与不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林业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在生产的过程中注意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可持续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掠夺式的林业资源开发,只关注于经济利益,而不关注林业资源,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使林业资源无法再恢复。

2.从绿色程度分析。根据绿色程度的不同,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可分为深绿色、浅绿色以及非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深绿色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旨在探究经济社会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要求人们处理好环境与经济两方面的发展,实行经济、环境共同发展的策略,纵观全局,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处于平衡的状态,在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让林业资源受到过度的开发,要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浅绿色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对待环境保护的问题上,有意识却无具体办法,经常突出对环境破坏产生的不良影响并将其扩大,比较消极,甚至以反发展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对林业发展有些许的制约作用。非绿色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人类不顾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只顾自己的经济利益,这种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被人类证实属于错误的模式,只会为人类带来生存危机,要坚决摒弃。

3.从发展速度分析。根据林业经济的发展速度可分为渐进式和跨越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渐进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在我国的林业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坚持缓慢行进、循序渐进的发展理念,没有发挥出我国林业发展的后续优势,这种模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林业经济发展落后的局面。跨越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相对落后的林业建设者根据他人的经验,直接跳过发展阶段,从而达到赶超目的的模式。跨越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以科技创新和体系创新为发展动力,以可持续发展论为理念,以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为根本路径,加速林业经济模式的转变,减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短时间内完成发展的升级。这种模式在促进林业经济快速发展,加快生态社会建设的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从开放程度分析。根据林业发展的开放程度可以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封闭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在固定的区域,完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发展方向都有着单一的政治、经济等理念,林业生产和产品流通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这种经济模式将林业发展作为独立的产业,没有将林业经济放到整个经济系统中去,意识较为狭隘。开放式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林业生产与外界相通,经济发展与外界经济紧密相联系,从而能够使得林业经济的发展与其他行业挂钩,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生态保护方面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5.从发展阶段分析。根据林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为传统和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模式。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不能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而是采取“统治”的态度,对林业资源进行大肆的掠夺,而且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废水废料等垃圾物排放到自然中去,使得林业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也受到严重的污染。而现代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则是将人类放到与自然平等的位置上,采取和平相处的理念,在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的同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使得生态、经济、社会三者处在平衡发展的状态。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篇(5)

关键词: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考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1-0061-01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2文献标志码:A

所谓林业经济,是指林业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组织管理,包括正确处理林业生产和再生產中各方面的经济关系。从其定义来看,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本来就应该包括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协调,即其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

1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过去,我国对林业资源的盲目而过度的开发,导致我国森林的覆盖面积呈逐年递减态势,林业资源的匮乏之势愈加明显。同时,由于疏于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对森林的过度开发以及人工造林的品种单一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森林容易爆发灾难性病虫害,从而降低森林资源的质量,影响林业经济的效益。虽然林业资源的发展对象主要是森林资源,但是森林资源的现状使得其已经对林业资源你的正常发展产生了相当的威胁,这种尴尬的现状也使得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十分困难。

2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1改变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是,许多相关企业只是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暴力地扩大开采规模来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他们对于投入更多资金在技术创新、改善生产资源管理等方面并不是十分关注。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会形成企业通过扩大开采力度来追求经济效益,从而导致林业资源短缺,导致经济效益下滑,从而又促进了企业加大开采力度的恶性循环。要想改变这一发展模式,就要求企业投入相应资金,加大技术开发力度,通过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来提高经济效益,即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式发展模式。

在推行以开发与应用新技术的集约型发挥在那模式的时候,首先,企业应该注重将新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的种植方面,以保证林业经济的发展根基充足。举例来说,可以在森林种植的时候应用容器育苗技术,以提高森林树苗种植的成活率。

其次,企业应该注重以科技为导向,针对市场需要,开发新形式的林业经济产品,从而加强材料的利用效率,进而使林业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保持有力的竞争力,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政府的支持与指导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宏观调控的作用,这就意味着,真正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定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撑与政府正确的引导。针对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这一现象,政府要对企业加以指导,出台相关政策以规范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正视环境效益对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宏观指导企业这一方面,具体来说,首先,政府要从意识普及方面入手,加大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必须做到能够让企业认识到发展可持续林业经济的优势与重要性。

其次,政府要加大相关制度的建设与原有制度的完善。比如,完善《森林保护法》,加大对滥伐树木的惩罚力度,敦促企业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或者是制定如税收等相关政策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再次,政府要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力度。在这方面,最先要对相关监督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保证其可以有效的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管与约束。与此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群众监管制度,通过广大群众来对企业进行有力的监管。通过这两方面,政府可以对企业进行有效的限制和约束,从而帮助其正视环境效益。

结束语

当今,我国林业经济的畸形发展,已经导致我国林业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大幅减少,这十分不利于我国林业经济继续健康的发展下去。为了使林业经济能够继续发展,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它不仅要求相关企业改变其在经济增长方面单纯注重经济效益的,而忽略环境效益的错误观点;同时,还要求相关政府部门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帮助敦促企业的就经济增长模式方面的改革,并且还要在扩大林业经济市场的同时,注意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

参考文献: 

[1]蔡东民.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措施分析[J].门窗,2015,(12):195.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篇(6)

在对林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不能仅仅看到发展的潜力同时也见到林业经济发展所存在的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林业经济的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强大约束力。由于近几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这对于林业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影响,致使林业资源不断的退化。这种退化逐渐的演变成了林业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碍;②林业企业产权关系不顺,政企职责不分。由于林业企业制度适应计划紧急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导致林业企业基本没有经营的自,成了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在所有制形式上企业资产归全民所有国家经营,国家对企业负有无限连带责任,企业既无权也无责,致使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不顺,企业的财产经营权也不顺。由于国家是财产所有权为宜主体,尽管资产所有权分散于各个行政机构,但他们都不是资产所有权的主体。在这种制度下,谁都是财产的支配者,而谁都不对国有资产负责,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③企业经营方式单一,创新能力偏低。大多数林业企业采取的是单一的经营方式,即国有的经营方式,对许多生产活动无法实现充分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林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具有多样行的特征,各种生产活动的性质有明显的差异,既有直接从事土地经营的应林业和种植业,有养殖业,还有各种林产品采集业和加工业。这种多样行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要求有多种经营方式与之相适应。同时,由于多样性的林业生产其劳动强苏和分散性不一,管理的幅度和资金循环方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也要求林业企业的经营方式不能采取一种模式。

2对林业经济创新管理的构建林业经济的发展

对于人类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因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涉及到林业资源的量、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想要确定林业资源的多功能作用的发展道路,就需要对现存的林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善。由以往的靠资源发展逐渐转变为林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充分的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证林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生物系统的稳定及生物的多样性等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真正的做到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创新工作较为复杂,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实现林业经济管理有法可依。其次还要加强林业环保监测。在进行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做好环保监测工作,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资源利用或者是开发不会出现过度的状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在具体的资源开发过程中不会出现边开发边污染的状况。对于一些对林业资源产生威胁的因素要进行及时处理,例如: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火灾隐患都要进行及时的排查和处理,以确保事故隐患零存在。此外,加大林业经济税的征收力度,加快林业经济亏损的恢复度。

2.2加强林业经济产业的优化

从云南林业经济管理的长期发展来看,对与林业经济相关的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将是未来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点。但是想要实现产品的深加工就不得不做到技术的革新,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现有技术的改善将是林业经济发展中工作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必须要政府部门做到对林业资源整合,发展核心技术以保障林业经济产业化水平的上升。至于林业经济产业化管理的实现需要将市场作为其发展的导向,将科学技术作为主导的模式。以市场效益获得为中心实现以实现林业经济生产化和生态化。同时不仅要做到林业经济在国内的良好发展,还要保障其在国际中的地位,实现林业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大力推行林业经济的进出口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实现第三产业的发展。

2.3转变林业经济管理方式

实现林业科技管理的创新想要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将推动生产的规范化以提高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目标。林业经济要想突破当前发展状况较差的局面就必须要加强企业核心形象的树立,不断的带动相关林户的发展,为其提供合适的生产计划,实现产业化生产,从而不断的拓展林业增效的途径。

3林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形式

3.1重视林业管理知识的创新

在科学技术急需发展的今天,知识巨大的生产力和创造性日益凸现出来,有知识本身所演变出的附加产物的价值也在日渐上升,成为产业经营的重要战略。由此可知,林业经济的发展与林业经济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林业经济的管理者需要加强自我管理,提升管理理念,改变管理的方法、方式,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为林业经济管理知识的创新做出应用的贡献。

3.2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林业经济的发展也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应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狭隘性,从广义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将其作为主体。这种思想和实际操作的转变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这要求人们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去挖掘优秀的人才,实现人才的有效汲取。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实战经验,在应用中不断的优化理论知识结构。对队伍进行不断的优化,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充分发挥高技术人才和知识生产力的作用,提升全体林业经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3.3强化制度创新

在管理创新中的基础位置林业经济想要在管理和发展上实现创新和超越就需要强化其制度的创新。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保证,只有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人们才有可能实现其他职能的创新,制度创新和完善是基础,是客观的保证。林业经济制度要创新就要现在生产权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因为林业经济承担着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作用。故而,实现制度的现代化,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多重所有制经济并存是制度创新的必然趋势。

4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林业经济发展现状篇(7)

 

关键词:编制 林地经济 发展规划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2.4.2 林禽模式。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笨鸡、山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是发展林下养殖的主导模式。该养殖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