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手术中护理的内容

手术中护理的内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04

手术中护理的内容

手术中护理的内容篇(1)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2009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牙周科手术的351例患者,其中男性143例,女性208例,平均年龄48.5岁。期间工作的医师15名,男性7名,女性8名,平均年龄为35.7岁。实习护士18名,均为女性,平均年龄18.6岁,实习周期为6周。

1.2 方法:根据调查对象不同,采用不同的问卷调查表,其中包括患者对护理质量、医生对医护配合的满意度调查表。前者只包括护理质量的评价,分为满意(2分)、基本满意(1分)和不满意(0分)三个级别;后者包括医护配合熟练程度、器械认识、护理流程、手术前后护理知识的熟悉程度,每项内容也分为满意(2分)、基本满意(1分)和不满意(0分)三个级别,共10分,得分超过8分为满意。

实习护士牙周基础治疗护理培训2周后,接着进行手术培训一周,之后开始进行满意度调查,每周2次,持续4周。培训内容如下。

1.2.1围手术期的护理:包括术前和术后护理。①术前护理内容:理论知识的储备、协助筛查适应证,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手术的安排以及器械的准备;②术后护理:术后的即刻护理、术后的指导和定期回访、复诊时的护理。

1.2.2手术期的护理:包括台上、下护理。①台上护理:术前的准备、术中的护理、术后的护理内容;②台下护理:台下护士为台上护士提供帮助,某些情况下,还兼顾麻醉师的部分职责;术后应知晓器械的洗涤,收纳以及消毒方法。除此之外,台下护士还应具备参与手术室管理的能力。

2 结果

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随着实习护士的护理经验的提高,约1周就可以很快达到满意(约95%见图1,表1);而医生对医护配合的满意度由于专业知识和操作习惯等不同,无法马上达到满意效果,但是经过3周6次左右的配合后,也基本达到配合默契的程度,满意度达到高峰(见图1,表1)。

3 讨论

牙周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目的是终止炎症的进展,重建受损的牙周组织,维持已取得的疗效,治疗内容包括非手术治疗、切龈术、改良Widman 翻瓣术、骨修整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等。对于一般的牙周病患者来说,牙周基础治疗是必经步骤,家庭牙周护理至关重要,一般在牙周基础治疗6~8周后复查时决定是否进行牙周手术,各种手术方式有其相对的适应证,因此,通过围手术期协助筛查适应证,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对手术过程有个大概的认识,术中也能更好地配合医生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意外发生[3]。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健康观念的转变,现代护理着眼于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新型护理模式,从而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护理学的发展以及护患关系的和谐。加强护患沟通,增进护患关系,可以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4]。我们在牙周手术中的护理也加强了护患沟通,建立新型的主动参与型护患关系,如术前护理病史询问和血压等检查,术后特殊的口腔卫生指导,术后注意事项的交代,饮食推荐,并告知术后反应的一些自我解决的方法等,这样明显提高了牙周手术的护理质量, 从图表中也可以看出护士熟悉了整体护理内容之外,在1~2次的手术护理实践中即可掌握护患沟通的技巧,从而获得患者满意。

医护配合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医护配合熟练程度、器械认识、护理流程、手术前后护理知识的熟悉程度五项指标,这样能相对客观地反映护理质量,一定程度上达到量化。研究发现医护配合达到完全满意是需要6次左右的护理实践,主要原因是实习护士术前后心理辅导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可能与她们年龄过小有关系,实习护士平均年龄为18.6岁,其心智年龄还未成熟。

现代牙周手术的护理已经不单纯是一种简单的医疗行为,它融合了口腔医学、护理学、麻醉学、心理学、人文和管理等多项知识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护理手段和模式,有助于提高牙周专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率,促进医患关系及医护关系的和谐,从而确保整个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曹采方.临床牙周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294.

[2]赵佛容.口腔护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12-316.

[3]蒋晓燕,梁学娟,项艳,等. 超声洁治结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2):1980.

手术中护理的内容篇(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护理安全管理指的是将制度、技术以及教育相互融合的有效策略,也是预防手术室危险问题发生的重要方式,创设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环境。近些年来,各类医疗纠纷事件频频发生,加强对手术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在明确当前手术室护理安全情况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护理干预服务,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

1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手术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分级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等,创设良好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体系。

1.1整体性原则

手术室是手术治疗的集中场所,每日进出患者流量较大,工作人员数量与类别较多,比如麻醉医师、护士、外科医师以及医疗辅助人员等等[1]。手术患者接受手术各个环节中,均存在着安全风险隐患。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将手术患者安全目标视为一个整体性目标,将术前访视、防护、用药核查等等内容均纳入到安全管理流程中,通过各个单因素的分析,各因素的联合作用分析等,构建完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手术护理安全管理的综合效果。

1.2分级性原则

基于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空间范畴等,可以针对于手术室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罗列相关风险因素[2]。同时,还需要在手术中明确清点各类手术应用器材、药品数量等等,关注患者安全。在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与常规内容基础上,还需要基于分级性原则,罗列相关的等级结构,将所涉及的各项护理安全内容融入到安全管理制度当中,明确每一位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相互关系等等。1.3动态性原则手术护理干预中,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时间段以及外部环境等,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也会提出不同的要求[3]。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结合手术护理的特殊需求,动态调整相关结构,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需要通过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以及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等方式,保证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

2.1制定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整体性、分级性原则,明确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对手术室患者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流程等进行充分规划与设计[4]。同时,还需要结合手术室护理的实际情况、出现的问题以及新的要求等,坚持动态性原则,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使各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降低各类手术室护理风险问题发生率。手术室护理安全流程项目文件制定的过程中,可以制定全面的规划基础上,明确各个层次级目标,每一个项目对应的即为标准的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比如感染风险控制,则可以细致划分为感染风险评估流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室环境的感染控制等一系列相关的子文件体系。通过系统性的分析方式,将各类可能会出现的患者安全隐患纳入到系统分析的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各类不良问题发生率。

2.2实施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具有前瞻性、整体性特点,有助于规避各类风险,提升整体管理的效果。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可以将风险评估管理制度融入管理活动中,基于循证医学的方式,设计手术风险评估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各类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比如可以构建手术室压疮风险评估表、风险评估表等相关内容,构建手术室风险事件分析与完全制度,借助风险评估的方式,对各类事件进行分析,构建安全预防评估体系。护理人员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反馈、工作反思的重要价值,分析问题,并且寻求新的解决对策,保证体系、制度的不断改进,力求为患者带来全新的临床护理体验,增强手术室整体护理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2.3优化配置护理人员工作内容

手术室日常进出人员数量比较多,工作内容比较复杂,手术室护理中各项器材的管理效果、药品的管理效果等等,均会直接关系到手术室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手术治疗效果,对护理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新医疗改革背景下,需要优化配置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使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均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等,并且坚持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思想精神。各项工作分配到人的方式下,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则可以及时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提升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认真程度,降低各类手术室风险问题发生率。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排班方式。传统的排班方式多是根据日常手术需求,手术当日下午与晚上安排接班,护士长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在手术患者数量相对较多的情况下,还需要被动加班,不但影响着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且由于超负荷工作,致使护理失误发生率显著增加,护理配合连续性较差。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创新传统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排班方式,以专科分组,明确时间节点,基于各手术专业,将护理人员分为各个专科护理小组,明确各个手术时间,并且使护理人员清晰自己的手术室配合任务[6]。护士长需要明确安排手术室各个时间段,具体内容可以由各个专科护士组长进行安排。上、下午班自由掌握,原则是保证手术配合直至结束。交班的时间节点原则是用于连台手术。分组固定手术间,有助于手术室综合性管理,同时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专业性的的护理服务,避免护理人员长时间工作下造成的各类不良问题发生。

3小结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能够在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下,为手术患者带来更加专业性、全面的护理服务,降低各类风险问题发生率,保证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柯胜男 单位: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参考文献

[1]杨莘,韩斌如,应波,等.基于信息数据中心决策支持平台构建护理质量评价体系[J].中华护理杂志,2015,01(21):10-13.

[2]刘梅芳,刘婕婷,潘丽莹,等.胸外科手术中新型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06(11):889-891.

[3]陈素兰,陈丽媛,李瑞刚,等.应用系统论构建手术室患者安全管理体系的策略与实践[J].护理杂志,2011,14(15):66-69.

[4]徐宏坤,周红霞,李华.以柯氏模型为导向的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6,22(23):8-10.

手术中护理的内容篇(3)

关键词:术前访视 新模式 影响效果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传统仅仅配合医生手术为主的单纯操作或只在手术台上与患者接触,而是在手术室的内容和程序中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1]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考虑患者的需求,将人的关怀运用到护理实践中,在手术期护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我院手术室开展对择期手术患者运用新模式进行术前访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采用对照方法,选取86个病例,皆为我院于2011年6月至12月选择性手术病人,男50例,女36例.手术类型:骨科手术37例,普外手术29例,妇科手术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病人均由同一名护士进行术前访视。

2.具体操作

2.1方法:手术室护士术前1天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访视内容标准进行访视;实验组采用新模式的术前访视内容进行访视。

2.2术前评估和查阅病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方式和内容均一致,手术室护士仔细查阅患者病历后,与主管护师、责任护士联系,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包括患者身体状况、健康史、过敏史、手术史、药物应用状况辅助检查结果,手术的一般信息,患者对手术的了解程度。

2.3访视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术前宣教,实验组采用新模式的术前宣教,[3] 具体的访视方案如下;

2.3.1先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的目的。

2.3.2介绍手术室环境信息、手术室的具置、手术室内的温度,借用多种方式介绍无影灯、麻醉机、手术床等仪器的功能和作用、手术室人员的组成。

2.3.3介绍手术流程信息,手术当日的接送人员及方式,入手术室的大致时间,入手术室后的主要流程及术后苏醒的时间和地点,术中留置导管的作用。

2.3.4介绍手术过程中的感觉以及不舒适的信息,如进入手术室后,输液时,由于针头比较粗,感觉会比较痛,但可以忍受,手术室内有些仪器会发出较大的声响,如电刀、超声刀、吸引装置等,属于正常现象,椎管内麻醉或局部麻醉患者手术过程中意识是清醒的,只是手术区域不会疼痛,但会有感觉。全麻苏醒后,因气管插管刺激,咽喉会感觉不舒适,如有插尿管,会产生尿意的感觉。效过后,可以给手术后镇痛泵持续镇痛。

2.3.5根据患者的疑虑和担心,给予解答及心理疏导,尽量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使患者积极主动应对手术,并告知家属手术期间在何处休息等候的信息。

3.结果

3.1患者满意度调查。术后随访患者,发放并填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4.讨论

4.1手术室护士宣教内容,主要是从患者离开病房到术后回到病房这一段时间的相关信息。

4.2新模式术前访视,增加了对患者心理状况和手术流程信息,感觉及不舒适信息的详细介绍,删除了与病房护士重复术前宣教内容,如术前禁食禁水期间,术前摘除假牙,不要佩戴任何装饰物,女性病人不化妆,沐浴更衣,贵重物品不带入手术室,特殊情况,如发烧、咳嗽及女姓病人来月经需及时告知。另外还删除了与麻醉医生重复宣教的相关信息。

4.3对患者的影响。通过手术室护士新模式术前访视,从而让患者在术前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解除患者的疑虑,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心理,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保障术中各项指标平稳,使手术顺利完成。

4.4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新模式的术前访视对手术室护士提出来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术前访视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以及丰富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通过术前访视增加了手术室护士与患者的交流感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显著增加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升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4]

综上所述,对手术患者实施新模式的术前访视,增强了手术室的整体护理,使手术患者在术前得到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方面的护理,不但可以增加患者满意度,还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手术室护士实施新模式的术前访视,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晓敏、哈梅芳 术前访视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第03期。

[2]陈慧丽 手术室开展术前访视的现状与展望[J] 临床护理杂志. 2008.7(2);47—48

手术中护理的内容篇(4)

1.1系列卡的使用方法

①紧急联系卡,存于抢救车内,内容包括紧急会诊科室、输血科、药房以及相应负责人电话号码。因为内容精简醒目,在手术间发生紧急情况时,巡回护士只需要在抢救车旁即可快捷查询需要会诊科室的电话号码,而不用在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簿里翻找相关科室电话或者科室负责人电话。如果科室电话暂时无人接听,就直接拨打科室负责人电话,要求手术室紧急会诊。时间就是生命,科间联系通畅,为急救成功提供了最基础的保证。

②采血提示卡,存放于采血试管存放处,内容是院检验科采集各类血标本的具体要求,正确采血应使用哪类试管、采血量等。在手术病员需要紧急采集血标本时,特别是进行专科性质较强的采血时,手术室护士可以很快查询到具体要求,做到“稳、准、轻、快”的正确采集,减少采集血标本错误。

③标本固定流程卡,张贴于标本固定处,使用简明的箭头图,指示出“查对,登记,加固定液,封口,再查对,上锁”,有效提醒护士按流程查对、操作。

④消毒液配制卡,在需要使用消毒液的位置张贴配制卡,内容为浓度、配制比例、容器上均张贴刻度表。如用含氯制剂浸泡使用过的止血带,通过浸泡桶桶盖上张贴的配制卡,操作人员就可以很容易配制所需要浓度的消毒液。在各种消毒液的使用过程中,只有准确浓度的消毒消毒液才能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⑤术前访视卡,有正反两面,正面内容为温馨关怀语、病员信息(科别、姓名、拟施手术方式及时间、过敏史、手术史、术前检查完备)、术前后注意事项,反面内容为优质服务承诺、手术组信息(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姓名)。巡回护士在术前1d到病房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填妥后,根据提示向手术患者讲解,并将卡片留于床旁。病员能较为全面掌握手术信息,并逐条遵照执行。同时也加强了护患沟通,减轻了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增强了手术患者的治疗信心,使手术患者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

⑥医师喜好卡,制作了各专科主刀医师的喜好卡片,以提示手术室护士针对不同医生的手术习惯采取专科化的配合。在这张卡片上,该医师以前的习惯会罗列于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在这张卡片上也会有所显示,护士遇术中突发事件也可以从容处理。通过手术医生喜好卡的应用,护士在配合手术时更加精准,避免了手术中的等待和寻找物品的时间浪费,使配合工作更加顺利。

1.2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百分率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使用系列提示卡前后,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见表1。科室每月抽查10份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表,以了解医师(包括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显示,实施后组医师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不良事件方面,实施前组发生不良事件25例,发生率为36%;实施后组发生13例,发生率为14%。2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应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质量管理的首要目标,手术室护理服务不同于其他护理单元,包括手术医师、患者和家属几方面,呈现多元化特点,所以手术室护理服务范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患者,每个环节都关系着的手术成败。流程是科学管理的核心概念,系列提示卡就是进一步优化流程,以流程为导向而制作应用的。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化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全程服务理念,系列提示卡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工作环节的细化,体现了对操作者的高度关爱,有了被关爱的操作者才会有更被关爱的服务对象,才会真切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系列提示卡的应用体现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稳、准、快”特点,保证了护理安全。护理工作流程、应急预案是医院评审检查的必备资料,但是应将其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而不是置于文件夹或者资料盒内,当应对检查或者出现问题时才搬出文件夹加紧学习培训。系列提示卡是实践操作与规范资料相结合的最佳表现。护士应该在工作中记忆并掌握很多知识点,但是如在实践工作中再给出确定的提示指导,会减少护士工作中的不确定、疏忽或失误,保证操作的准确性、正确性,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护理安全。同时,正确的提示指导,也是对应知应会的专科知识的不断强化掌握。

4总结

手术中护理的内容篇(5)

手术是骨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种类很多,范围广泛,包括了四肢与躯干的骨、关节、肌肉、肌腱以及脊髓、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各种手术,还有部分整形手术。手术效果是否理想,不仅仅取决于手术本身的成功,手术前的准备和手术后的配合都非常重要。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术前、术后的宣教效果取决于患者参与配合治疗护理的程度,,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宣教作为整体护理和优质护理的重要内容非常重要。传统的宣教方式是由责任护士在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如饮食、卧位、呼吸道准备、胃肠道准备等,并且准备相应的护理用具如翻身枕、便盆、便壶、一次性纸尿裤、棉质中单等。宣教实施过程在中,有发生遗漏项目的可能,且患者及家属因为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不一定通过1~2次口头宣教就记住宣教的全部内容,包括需要准备用物和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等,这样,影响了术后护理的质量。传统的入院宣教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为此,我科自行设计制作骨科患者入院健康宣教卡,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1 内容及使用方法

1.1宣教卡由9cm×20cm折叠式卡片制成,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上1/3部分由责任护士填写患者姓名,管床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及科主任姓名等信息。左下2/3是患者住院或手术期间需要准备的用物,如看护垫、便盆、便壶、毛巾、盐袋(或沙袋)、翻身枕、垫圈、冰袋、丁字鞋等(见表1)。

1.2右边部分则为围手术期宣教、饮食指导及功能锻炼指导等内容。包括①术前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检查、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透、B超、CT或磁共振检查等)的内容、目的、注意事项。②术前、术后的饮食类型及意义。③胃肠道准备的目的及方法。④呼吸道准备。⑤皮肤准备。⑥麻醉用药的目的及方式。⑦术前禁食、水的时间和意义。⑧有效咳嗽的方法和意义。⑨特殊患者的准备。⑩其他准备项目,如根据手术需要备血、填术同意书、术前酌情服用镇静安眠药等。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时机及方法。

1.3封底有3部分内容:①科室开展业务介绍。②科室环境介绍。③骨科专家介绍及门诊时间和科室联系方式。

2 使用方法

患者入院后由接诊责任护士行入院健康宣教、科室介绍、病区环境介绍、医务人员介绍、手术患者需要进行的用物准备指导等,将宣教卡交给患者或家属,按宣教内容准备用物。术前,责任护士根据卡片内容及病情再次核对用物准备情况并行相关指导。如呼吸道、胃肠道的准备,指导患者有效咳嗽、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前禁食水时间,还可配合麻醉术前访视人员共同做好麻醉用药的宣教。手术后,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

3 优点

3.1增强护士的责任感,可以使患者及家属看宣教内容加深印象,增强护士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业务水平。

3.2宣教卡上标注病区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便于加强医、护、患的了解和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增强。

3.3确保健康宣教的完整性,准确性,能真正落实并实施。骨科患者病情、年龄及手术部位不同,如四肢手术、脊柱、骨盆手术、关节置换手术、石膏固定、牵引等需准备的用物及数量也不同,宣教卡根据不同患者提出针对性的入院宣教,,使患者入院就能够得到优质、高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同时使宣教能落实到位,弥补了流于形式的缺陷。

3.4便于患者及家属及时准备好护理用具,而不是需要时临时购买,影响医疗护理质量。

3.5患者入院后进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同时因病痛的影响会产生焦虑和孤独等负性情绪,对于口头宣教不易记住,宣教卡片可以帮助患者在适应环境后慢慢阅读,逐步了解宣教内容,积极配合治疗,消除负性情绪。

手术中护理的内容篇(6)

为了保证手术安全的进行,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许多手术环节的管理必须不断地进行调整、补充、完善。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在手术室实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为此,中国医院协会于2009年2月推出了手术安全核对表,作为2009年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的重点内容。[1]为了贯彻这一目标,我院于2009年6月设计和使用了《手术安全核对表》。在两年多的使用中,有效的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增强了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手术安全核对表》的设计

我院使用的《手术安全核对表》有效的把各部门、各类人员、各环节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具体设计如下:

2 《手术安全核对表》的临床应用

2.1 核对责任人及职责: 核对的责任人为麻醉医生、主管医生、巡回护士,其中麻醉医生是实施的主导者,负责主持每一次核对过程。具体方法是:麻醉医生依据《手术安全核对表》中的内容逐项提问,并与主管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分别回答相应内容,同时巡回护士手持病例,将所回答各项内容与病历进行核对,无麻醉医生的手术则由手术医生主持。[2]

2.2 核对时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按上述职责要求,三方将进行3次核对:

第一次为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生、主管医生、巡回护士三方共同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知情同意等,确保各项资料的齐全和信息一致。若患者清醒时,病人姓名、年龄、手术部位、知情同意书、过敏史等内容由自己叙述。麻醉医生通告麻醉机和监护设备的运转情况,以及生命体征、心电图及血氧监测的情况,若有异常,立即查找原因,分析结果,暂停实施麻醉以确保手术中麻醉的安全。

第二次为手术开始前:皮肤切开前,由巡回护士提出“手术暂停”,再次读出患者的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医生、手术医生确认无误。手术医生陈述:该手术预计的手术时间、预估的失血量、手术中注意的环节,便于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根据手术估计的时间,麻醉师可选择合适的麻醉剂量,根据预估的失血量,准备加压输血器及适用的止血药,并提前与输血科联系,这样可避免术中的忙乱,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麻醉师陈述:患者麻醉状态下生命体征的情况,并作出指示后手术方可进行;手术护士陈述术中物品是否灭菌合格,以及术中仪器设备的连接和调试情况,从而保证手术中的用物及仪器使用的安全。

第三次为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宣布实施的手术名称、各类引流管的放置情况,麻醉师复述术中用药、输血情况,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器械护士共同清点术中用物,认真做好记录。做好标本的核对,手术医师认真填写《病理送检申请单》,器械护士正确固定手术切下的病理标本,准确无误的填写标本签,并核对《病理送检申请单》与手术患者资料是否一致,做好《标本登记本》的填写和签名,巡回护士再次查对以上内容,并在《标本登记本》上签名、确认,确保准确无误。

实施核对时,必须由三方共同完成,缺一不可,由巡回护士在该患者所检查的相对应项目下打钩,三方确认无误后,分别在核对表相对应位置上签字。

3 讨论

3.1 加强了医患关系:核对表的应用加强了患者、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之间的联系,增强了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消除了医务人员担心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弄错的顾虑,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信赖和满意度

3.2 增强了三方的责任心及查对意识:核对表的应用,让手术医生、麻醉师均加入到了手术安全核对的过程中,起到了监督手术的作用,增强了三方的查对意识,明确了风险防范须全过程控制、全员参与的理念,确保手术病人的安全。

3.3 责任明确,避免了临床科室之间的矛盾:核对表的应用杜绝了以往因出现差错导致的责任不明确,互相责怪等,也减少了科室之间的矛盾。

3.4 细化核对内容,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核对表的设计简洁明了,记录客观详细,明确不同时期核对的内容,以保证手术过程的安全。手术后将核对表放入病例中保管(非住院患者的核对表由手术室负责保管一年),作为手术资料,可以面对患者公开,是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三方签字的原始资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可作为重要依据。

3.5 便于管理部门对质量的检查:核对表的应用加强了手术过程的环节质量管理,便于手术室护士检查核对,也便于管理部门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检查,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总之,《手术安全核查表》通过麻醉开始前、实施手术前以及患者离开手术间前三个关键环节处的反复提示核对,使得手术医生、麻醉师和手术护士能够有效沟通,共同监管手术中的各个细节,从而确保“正确的病人、正确的部位和正确的术式”,杜绝了可能出现的漏洞和隐患,构筑起一条牢固的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手术中护理的内容篇(7)

手术安全核对记录单

科别床号住院号年龄

姓名手术名称

手术部位麻醉方式

手术前接患者:

神志:清醒 嗜睡 昏睡 浅昏迷 昏迷 狂躁 瞻妄

静脉输液:有 无 导尿:有 无 胃管:有 无

随身物品:病员服 贵重物品 相关影像资料

备血:有 无 手术区准备:有 无 术前用药:有 无

皮肤完整性检查:是 否

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

患者入手术室后:(术中):

用物准备齐全:是 否

仪器设备完好:是 否

清点手术用物:数量正确 数量不正确

手术后送回病房(术后):

血压 mm Hg 呼吸 次/min 脉搏 次/min

意识状况:清醒 半清醒 未清醒 呼吸通畅:是 否

输液通畅:是 否 引流通畅:是 否

皮肤情况:良好 压伤 部位

烧伤:有 无 部位 刀口敷料包扎:良好 松动

送检标本:有 无 镇痛泵:有 无 固定:良好 脱落

随身物品:病员服 相关影像资料 贵重物品

手术室护士: 病房护士:

1 临床应用

1.1 术前由手术室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填写术前栏内容,并携带至病房,按病历与病房护士一起核对手术患者姓名、床号、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皮肤等,并确认手术必需物品(病床影像资料、胸腹带、患者手上腕带、病员服、药品等)的准备齐全及数目,双方签名。

1.2 手术室的交接 到手术室后接患者的手术室护士与巡回护士再一次按病历、记录单核对患者、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相关物品,交接并确定,记录单术中由巡回护士保管。

1.3 术后栏的填写

术毕,由巡回护士将记录单内容进一步完善,填写好术后栏内容并签字,携带相关物品与麻醉师及手术医师将患者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交接患者手术部位、皮肤、引流管、术中情况等,以及清点相关物品,病房护士核实后,在登记表上签字,由巡回护士带回手术室统一保管。

1.4 填写的内容与方法 填写时必须用蓝墨钢笔进行填写,笔迹清楚,不许涂改,填写内容应该完整、真实,特殊情况可在其他栏内补充说明,要求均由获得医疗机构合法执业人员填写、签字,对交接双方无异议的交接登记表,由妥善保管半年以上,以备查阅;对交接有异议的地方,一定要确定清楚异议事项,妥善处理好后,将登记表保管1年以上,以备查阅。

2 讨论

2.1 接送患者记录单针对手术室与病区护士之间手术患者的交接而设计的,经过临床实践证明,能进一步明确职责,有效的加强手术护理的各个环节,保证护理工作的整体化和连续性,帮助医护人员检查监督,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有效方法,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积极的意义[1],同时也反应手术护理的严谨细致[2]。

2.2 通过交接手术患者的姓名、科室、床号等相关的个人资料,确定患者防止发生差错事故,有效积极地促进护理工作,对于术毕落实引流管路的各种护理,加强术后检查和相应的保持措施,并通过明确的交班保证护理的连续性。

2.3 通过交接登记表,使职责明确化,确保护理安全,有效维护护患双方,尤其是在《医疗事故条例》颁发后,作为举证倒置的依据,更好地保障护理人员的正当权益,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纠纷。

2.4 该登记表设计简单明了,直观记录患者一般情况,避免翻阅病历查找有关情况的繁琐步骤,提高了查对速度和准确性。

2.5 该表为非正式护理文书,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执行护理交接过程中出现差错事故和护理缺陷问题,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交接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对于无法明确和统一的问题可通过反馈后,当面交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误会。手术室应妥善保管登记表,专人负责,避免查找不到带来的麻烦。

3 结果

从2008年3月至2009的3月为6000余例患者应用之后,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患者在病房进入手术室之前,得到病房与手术室护士双方确认后,准确无误的进入手术室;对患者手术部位的确认,防止了手术部位错乱,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患者所携带的相关物品经清点核实之后,也不再有遗失、混乱的现象,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手术室与病房护士之间交接工作更为正规化、职责化,避免了相互推脱责任造成护理小节和细节不能得到有效落实的弊端,也为交接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