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播音技能培训

播音技能培训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3:07

播音技能培训

播音技能培训篇(1)

河北省张家口市和承德市均属冀北山区,海拔500~2800米,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占河北省的40%。两市6200多个村庄,650万农业人口,21个县中国家级贫困县占到17个,按常规形式开展农民教育工作所需资金较多。该区域80%以上的村庄虽有有线广播(大喇叭),但受大山的阻断与影响,调频广播农村基本收不到,中短波信号微弱,且噪音大,很难正常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有线广播仅限于通知喊人、播放戏曲,利用率低。为充分利用农村这些广播资源,两市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利用体系优势,从本世纪初开始,积极探索贫困山区农民远程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培训机构

在贫困山区开展农民教育工作难度大,建立能与社会各界进行协调的培训管理机构,显得尤为重要。2002年,根据河北省农业厅的要求及农民科技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张家口、承德两地先后经当地政府同意并经编委批准,建立了市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2003-2004年,各县区也普遍成立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使该区域形成了相互衔接、上下贯通、_齐抓共管的培训网络和管理机制,加大了山区农民科技教育工作的力度。

二、实施“千村科技教育大喇叭工程”

1、制定规划

制定一个好的发展规划或方案,使目标明确,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2003年,中央校在承德举办了“农村广播工作座谈会”,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广播工作的开展。2004年,张家口市根据广大农村现有的广播条件,决定在已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10个县中,每县选择有积极性的10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具备有线广播条件的村庄各10个,分三年实施(2004-2006年),在全市共建1000个村级科技广播站,简称“千村科技教育大喇叭工程”。平均每年建站300多个,到2006年可覆盖全市农村的四分之一,使该市利用农村有线广播网络每年对农民进行普及性培训人数达到85万人次。

2、先在有条件的村建站

张家口市80%以上的村庄虽具备广播条件,但没有节目来源,村委会资金都很困难,无力投资购买农业科技磁带,初步概算建1000一个村的农村广播站就需资金30万元;另外,还需召开启动会、制作标牌、维修更换线路、设备等,约需资金50万元。为使工作落到实处,该市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市校拿_点、工作方法改变一点等办法,千方百计将这项工作开展起来。2004年春,张家口市校将“千村科技教育大喇叭工程”的规划分别向河北省校和中央校作了汇报,首先取得了省校3万元启动资金和中央校1万盘科技磁带的支持:随后,又向市财政争取资金5万元,市校从学费收入中拿出4万元,共计12万元,基本满足了工作开展初期的需求。首批开播的乡村要求必须具备领导重视、线路良好、设备可扩大播放等条件,这样既可保证工作持之以恒进展,又可减少播放设备的投资,减轻工作开始资金的压力。为此,该市对申报农村科技广播站的852个村庄认真审核筛选,将暂不符合条件的332个乡村放到以后开展,最后确定首批开展工作的乡村为520个。既保证了建站质量,同时也解决了缺少资金的难题。

3、与“千村科技广播电视教育工程”启动会议相结合

2004年8月,张家口召开了由各县、区农业局局长、农广校校长和典型乡(镇)村参加的张家口市“千村科技广播电视教育工程”启动大会,邀请中央农广校、河北农广校领导到会讲话,市农业局局长具体部署了这项工作,并向首批开展工作的乡(镇)村支助发放了科技音像带1万盘及播放设备,现场参观了农村科技播放站典型实例。这次启动会议引起了各县领导对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开展农民教育的重视,各县纷纷把这项工作列入本县农民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具体措施来抓,到2004年年底,全市建乡(镇)广播电视教育管理站38个,村级农业科技广播站482个。遍及全市18个县区,超额完成“千村科技教育大喇叭工程”规划中的年度任务。当地电视台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农村报道》节目也对此事向全国进行了播报。

4、与光盘相接合

利用广播进行农民教育,存在着不直观、有时难于理解和不能人户的缺陷。张家口市有60%的村庄具有线闭路和无线差转电视接收条件。但由于资金困难,设备有限,播出频段单调,大多为娱乐性的电视剧,农民想看的农业节目没有,中央台七频道农村节目大部分村庄接收不到信号。为此张家口农广校又利用农村有线电视、乡镇电视差转台、村委会和农户中的VCD等现有媒体设施设备,在建农村科技广播站的同时,投资发放与中央校《致富早班车》录音节目相对应的农业科技光盘及播放设备,以乡(镇)为主建立农业科技音像资料库和发行体系,在有闭路电视网络条件的乡、镇、村和有VCD播放设备的村委会及农户建立“科技光盘播放站”。这样,既通过广播向农民播放农业科技知识的音频,还可通过电视播放科技致富的视频,形象直观,与录音节目形成互补,使广大农民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庭院炕头都能够收听、收看到科学技术的栏目,不仅增加了农民培训的覆盖面,还提高了科技培训的效果。截至2008年,张家口在全市建乡(镇)光盘播放站52个,通过有线无线网络覆盖村庄530个,加上遍布全市山区的农村广播站582个,共计利用广播电视媒体覆盖行政村1112个,约占张家口农村的四分之一,每年可培训农民80万人,为提高农民素质和生产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实实在在为农民办了一件实事。

三、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农民远程教育

在山区开展农民教育,受地形和交通的限制,培训的盲区大、死角多,故需采取各种形式互补,增加培训覆盖面。

1、与“科技大篷车”、“科技培训直通车”相结合

为进一步搞好农民教育,让没有建播放站的乡村也能听到、看到农业科技的音视频节目,张家口市校投资5.4万元购置了数字投影机、便携式银幕、扩音机、大喇叭以及移动式供电设备等装备到一辆中型面包车上,组建了一辆“科技大篷车”。从2001年开始,就活跃在张家口的山村寨堡、农贸集市,偏远乡村搞培训、赶科技大集,被广大农民誉为“流动的科技播放站”。2004年张家口日报对“科技大篷车”开到农民家门口进行了宣传报道。承德市校利用中央校配发的“科技培训直通车”活跃在山村,开展流动培训,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2、与MP3播放机相结合

为了创新农村科技广播的培训模式,充分运用现代媒体开展农民教育。张家口市校还在各县推广应用“MP3播放机”建音频工作站。利用MP3机可存储播放的特点,从网上下载农业科技音频节目,然后通过大喇叭广播出去,也可以根据区域特点进行录制。该方法可及时传递最新农业技术与信息,也可录制农民需要的节目。为农民教育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及时快捷的培训方式,改善了过去磁带传递信息速度慢的方法,且音质好,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播音技能培训篇(2)

在当前全媒体时代来临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电视作为最具大众影响力的传统媒体,要在逆境中求发展,需要一支具有前沿战略眼光、高尚职业精神和过硬工作本领的干部职工队伍。在我国现有的电视网络中,地市级媒于整个产业链的最末端,是中国传媒产业的庞大而复杂的群体。据统计,我国总共有地级市260个,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电视台,覆盖人口3.5亿,平均每天播出自制节目4.2小时,地市级电视媒体是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地市级电视媒体在稳定地方政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社会和谐运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地市级电视台也具有一些先天不足的问题。地市级电视台从业人员一般学历较高,但大都非科班出身,特别是县级及以下电视台,从业人员很少受过专业传媒教育,基本上是半路出家。因此,地市级电视台面临着严重的发展“瓶颈”:从业人员缺乏理论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接触不到前沿的行业信息和知识,没有开阔的视野和鲜活的创造力,大大限制了地市级电视台的发展。因此,对各地市级电视台媒体人进行科学系统、细致到位的在职培训势在必行。进行在职培训的前提是考虑到电视台的发展战略、培训资源等重要因素,明确电视台各个岗位工作需求和电视台员工的实际情况,了解员工现有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状况与电视台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确定最需要最实用的培训需求,从而能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

二、地市级电视台的岗位分析

地市级电视台的人员基本可以分为四大类:行政管理人员、一线采编播人员、市场经营人员、工程层技术人员。具体来看:

1.行政管理人员

通过分析,各类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有所不同。台领导层次的培训目标是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塑造理念;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前沿、宏观、理念、信息量;在培训形式上注重研究、对话。部门领导层次的培训目标包括深化各自主管业务的专业能力水平和提高作为现代传媒行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前沿、精深、理念、实用、系统化;在培训形式上注重案例。普通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最主要的是文秘人员的培训,培训目标是提高公文写作的规范性,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实用,在培训形式上注重实效。

2.采编播人员

通过分析,我们较清晰地了解采编播人员的培训需求。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新闻实际工作中最需要的人才,培训方式应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课程内容要开门见山、简要精炼地涉及采编播业务的精华和要领,同时也要有坚实的基础理论作支撑。

3.市场经营人员

从市场经营人员岗位要求来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财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门学科知识都是需要的,针对这类人才的培训也应当把各学科的理论与传媒管理实践相结合,形成系统化的课程内容。

4.工程技术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分为两个层次: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层次、一线技术人员层次。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包括科技事业中心、网络传输中心、数字电视公司、移动电视公司等部门中的技术骨干人才和负责技术研发与应用的负责人。一线技术人员包括各个岗位上从事技术操作工作的人员,如非编技术、视频技术、电视播出技术等。从培训需求来看,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需要提高他们的技术视野和对传媒新技术新业务的跟踪和理解能力;一线技术人员需要着重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培养专业型人才。

三、地方电视媒体人的构成分析

1.学历结构

当地市电视台的人员学历层次在本科及以上的为43.9%,专科层次为23.2%,高中及以下层次仅为14.9%。通过对电视台人员学历结构的统计可以看出,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高学历人员占据了较大比重,地市级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逐步向高学历水平迈进。2.学科背景地市级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学科背景丰富、文理科兼备,覆盖了经营管理类、人文社科类、理工技术类等各类学科。

3.年龄结构

地市级电视台的工作人员,50岁以上占10%,40—49岁占21.3%,30-39岁占35%,20—29岁占33.8%。其中,一线采编播人员的年龄最具有年轻化特征,行政管理人员则总体年龄偏大。

四、课程设计方案应涵盖内容

根据对地市级电视台人员的岗位分析,在给他们课程设计方案时需要有针对性。

1.行政管理人员

对集团及所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涵盖中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改革、国际广播电视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等内容;集团总部部室主任、副主任涵盖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团队管理、沟通技能等内容;频率(频道)总监、副总监,中心主任的课程可包括频率(频道)定位与品牌塑造、大型电视活动策划与操作、广播和电视栏目综合评估体系等内容;普通行政管理人员的课程方案要涉及各类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请示、报告、通报、通告、计划、总结、会议纪要、简报等。

2.采编播人员

对频率(频道)内设部室主任、制片人等的课程需涉及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策划与实践、国内外主要热门节目形态、制作广播节目创新及核心竞争力等内容;对记者、编辑、制作人员的课程要涵盖新闻媒体如何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电视解说词写作,广播电视优秀作品分析等内容。而播音员、主持人的课程要涵盖新闻播音、广播电视节目主持艺术、口语表达、主题性业务研讨等内容。

3.广告经营人员

广告部室主任、副主任的课程包括电视媒体运营模式的创新与展望、媒体整合传播与广告客户投资价值分析、品牌营销经典案例赏析等内容;广告策划及业务人员的课程包括广告环境与广告市场、广告设计基础、媒体市场调查及收视率解析等。

4.工程技术人员

播音技能培训篇(3)

通常在学院接受培训的时候,学院会安排专人拿着摄像机对培训过程进行记录,日后刻盘保留。然而这种方式仅仅将培训会场中的视音频(主讲老师的发言)记录下来,却对于主讲老师电脑上的课件内容(如PPT、Word等文档)无法有效记录,而在很多地方,尤其是这种带有培训性质的会议场合,对于主讲人电脑上桌面内容的记录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将培训中老师讲课过程中的视音频信号和电脑课件的VGA信号进行同步记录,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记录文件,不但方便日后学员观看,而且大大增强培训的效果。

为了日后对资深专家学者授课内容的完整记录,学院拟建一套多媒体录播系统,希望借助该系统,增强学院的信息化建设。

深圳锐取技术有限公司是业内领先的技术和设备供应商,它的多媒体录播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在经过了综合比较和严格测试以后,井冈山干部学院决定采用锐取公司的解决方案,由锐取公司承建学院的多媒体录播系统。

一、方案概述

根据用户需求和实际情况,锐取公司提出了“一套分布式多媒体录播系统+二台一体机服务器”的组网方针。分布式录播服务器主要通过IP网络完成两间多媒体教室的培训过程实时直播、同步录制、事后点播的功能,是整套录播系统的核心。同时考虑到用户网络中存在不稳定的因素,锐取公司提出在每间教室加装一台录播一体机的方式来对培训过程进行同步的备份录制,由于一体机直接与教室中的视音频设备和主讲人电脑相连,而不是通过网络进行信号传输,所以即使网络中断,一体机的录制任务也得以正常进行,在培训结束后,管理员可以直接将一体机录制的文件同步上传到分布式的录播服务器上,形成点播课件,保证珍贵教学课件的完整性。

如图1所示,整套多媒体录播系统由两部分构成:

1、分布式录播系统

它主要由位于中心机房的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和位于多媒体教室中的视音频编码器、VGA编码器组成。视音频编码器主要完成教室中视音频信号的采集,VGA编码器主要完成主讲老师电脑的课件内容(即VGA信号)的采集,两者将采集的信号通过网络发送给位于中心机房的录播服务器,由录播服务器进行信号处理,最终在整个校园网上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直播以及录制好后的点播工作。采用分布式的构架体系,最大的优势在于部署的灵活性,核心的录播服务器安装在网络中心机房,有充分的带宽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的保证,而媒体采集系统则可以根据需求灵活的部署,可以放置在办公室,也可以安装在会议室,甚至可以随身携带即插即用。

2、录播一体机系统

录播一体机直接安装在教室中,由于录播一体机自带视音频输入和VGA输入接口,所以录播一体机与教室中的摄像头、麦克风(视音频信号)和主讲老师电脑上的课件内容(VGA信号)直接相连,整个信号的传输完全不依赖于网络,这样即使网络中断,录制任务也正常进行。在培训结束后,管理员可以直接将一体机录制的文件同步上传到分布式的录播服务器上,形成点播课件,保证珍贵教学课件的完整性。

这样,无论在教学中或者教学结束后,学员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录播服务器刚观看教学的实时直播或者相关课件的日后点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大大丰富学院的信息化建设。

二、系统功能与应用

1、同步录制

同步录制视频、音频和计算机动态屏幕内容,即将教学现场的图像、声音和所讲解的报告、讲稿、鼠标操作轨迹等计算机屏幕上所显示的内容同步录制到一个文件中。使得录制下来的文件真实再现教学过程,更加便于学员学习。

2、实时直播

可通过单播或组播方式将教学现场的视频、音频、计算机动态屏幕在网络上进行实时直播,学员可通过IE浏览器登录服务器实时接收直播的视频、音频和计算机动态屏幕内容。系统独家支持组播代理功能,无须更改网络设备设置的即可实现跨网段的组播。系统独家支持文件组播功能,可将录制好的文件在网络上再次进行组播。

3、VOD点播

播音技能培训篇(4)

【关键词】新媒体;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活动;现实问题

【基金项目】我校广播电视艺术学被列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广播电视艺术学重点支撑专业,本文属于其相关研究。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担负着培养传媒人才的重任,是使广播电视事业不断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现行的专业教育模式诞生于传统媒体时代,在新媒体时代既要保持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经典经验和方法,同时,如何适应新媒体语境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策略,成为当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亟待思考的难点问题。

特别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实践教学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然而,在重学轻术的文科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不少高校的实践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法,将实训时空局限于课堂上、教室内,将实践环节定位于课堂实践教学方面,忽略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忽视了课堂以外艺术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延伸。诚然,课堂实践教学固然重要,但脱离真实媒体环境的仿真演播场景的模拟,无法满足真实岗位的实际需求,因此,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艺术实践教学研究迫在眉睫。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概说

(一)新媒体背景下艺术实践教学研究背景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电视事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媒介融合下的广播电视事业对传媒人才的素质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媒体语境特点,在实践教学中应渗透一些调整和改革,最大幅度的完成“播、说、诵、演”的能力训练要求,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专业技能。

艺术实践教学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课堂实践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实际功能。艺术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以演带练、以赛促学”,使学生能够尽快提升专业素养,尽快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工作岗位的综合性实践需求。实践证明,艺术实践活动已成为检验播音专业实践教学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切合媒体融合背景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于实践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研究意义。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概说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是指围绕专业领域在课堂之外进行的、以提升学生“播、说、诵、演”的专业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所有艺术实践教学过程。艺术实践教学主要依赖于课堂外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指以竞赛或展演的方式进行,在过程中考查学生解决实际运用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各级各类的比赛(比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配音比赛、主持人比赛等)、展演活动(比如各种社会性的演出、礼仪性活动主持、讲演、表演等)等。

二、新媒体背景下艺术实践教学现实问题分析

现如今,大多数高校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已经认识到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艺术实践教学属于课堂以外实践教学的延伸拓展部分,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是侧重于课堂实践环节方面,对于艺术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投入与重视,缺乏具体的拓展方法与培养途径。在艺术实践教学的探索过程中,遇到诸多现实问题的困惑。

(一)偏重课堂实践教学的开展

课堂实践教学,即在课堂这一特定空间中开展实践内容的教学,主要体现为实践课程的教学,实践课程主要指教学计划中设置的实训内容的小课课程、技能实践性质的专业课程。

课堂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定比重,客观上改变了“重学轻术”的传统教育观念,弥补了大多数课堂理论教学脱离实际运用的弊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在课堂这一特定空间中讲授与实践运用相关的原理、技巧、方法等,通过模拟现实场景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比如四门主干课程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以及相对应的四门专业实训小课,还有文艺作品演播、即兴口语表达、表演基础、电视摄像与编辑、综艺娱乐主持、文化礼仪主持等课程。

尽管课堂实践教学对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课堂实践教学无法与真正的专业实践相结合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课堂实践教学在课堂中总是模拟现场,课上课下不能形成良好互动,亦无法将学生带到真实的现实场景中。探索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应只满足于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成,更应注重把专业技巧运用到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教学活动中。艺术实践教学具有课堂实践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增强艺术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建立课上课下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立体交叉的实践技能训练体系,注重艺术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改革中的特色推动与拓展,实现实践课程与专业实践的高度契合。

(二)与课堂实践教学沟通、反馈较少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中,课堂内的实践教学与课堂外的艺术实践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课堂实践教学是必要的基础保障,艺术实践教学是重要的实战延伸。

艺术实践教学活动有着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突破了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育模式,有着鲜明的特色:首先,组织模式多样,有的是学校自行组织的各级各类的艺术实践活动,有的是学校作为单位外出参与的艺术实践活动,有的是学生自行参加的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其次,活动类别多样,有的是竞赛活动,有的是舞台展演。竞赛活动中有的是朗诵比赛,有的是演讲比赛,有的是配音比赛,有的是主持人比赛……舞台展演中有的是朗诵展演,有的是话剧展演,有的是主持展演,有的是播报展演……

事实上,艺术实践教学与相关专业实践课程渗透较少,艺术实践教学与课堂实践课程的教学几乎分道而行。

1、艺术实践教学缺乏阶段性追踪与反馈

由于对艺术实践教学活动本身缺乏必要的申报备案机制与跟踪监管机制,课堂实践课程老师并不能真正了解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对于过程性表现一无所知,很难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的反馈作用于课堂实践课程的教学。

2、艺术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总结和训练

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带有较强的竞争机制,太看重结果,忽略对过程性表现的总结与评价,不会落实到具体的支撑课程教学中,针对出现的每一个相关问题去总结、练习与提升。

3、艺术实践教学不能结合相关支撑课程针对性开展

实践教学应突出阶段性训练,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训练内容,结合相关支撑课程设置艺术实践活动内容,进行阶段性评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战水平,带动实践的参与热情。但事实上,支撑课程普遍缺少实践运用,不能与艺术实践教学活动互动沟通。

4、课堂实践课程太倾向于书本训练体系

课堂实践课程的教材具有比较完备的训练体系,每一章节内容都有典型的讲解材料和训练材料,尽管这些材料越来越缺失新鲜感与时代感,但依旧是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的重要支撑材料。而对于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的总结和概括太少,并没有给课堂实践教学带来一定的推动与促进。

(三)与真正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成正比

媒介融合背景下,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语言传播专业人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是整体性、综合性的培养,这就使得教学要从以往单一的业务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复合的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的以对口型专业能力培养转变为更注重适应性的职业能力提升。

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一直沿袭着传统的实践课程模式,即大课理论与小课实训的结合模式,也就是说偏重于课堂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太依赖于书本训练体系,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缺乏个性化培养,更加注重技术性,不能有效的将技术、学术、能力融为一体。实践教学中,忽视了艺术实践教学的开展与规范,忽略了职业定位与真实体验的训练,弱化了职业素质、社会经验和应变能力的培养。

(四)缺乏具体的拓展方法与培养途径

目前,大多数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还是侧重于课堂实践环节方面,对于具体的拓展方法与培养途径各个高校均自成一体、各有一套。相反,对于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的训练体系普遍欠缺。拓展方法与培养途径的制定是保证艺术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它落实于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组织、培训、监督、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制定。大多数高校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作为办学理念加以探讨,议题主要集中在师资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鲜有探讨艺术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拓展方法与途径的论述。

(五)缺乏必要的组织、监管、评价机制

艺术实践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对其规范管理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和开放性。此外,受制于内容、形式、场所、环节等诸多复杂性因素的影响,艺术实践教学活动自由灵活程度太大,更多的表现为学生的自主,学校缺乏有力的机制保障。比如组织单位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到位、激励制度不完善、培训辅导不充分、统筹宣传不得力、组织分工不平衡等。

总之,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使我们对艺术实践教学的健康开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与提高。艺术实践教学的开展不应仅停留于表面,应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媒体传播特点,一方面,大力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善于围绕新变化、新形势积极推进艺术实践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应使实践教学向艺术实践教学环节倾斜,按照实践岗位需求开展艺术实践教学,制定具体的拓展方法与培养途径,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最后,应将艺术实践教学与就业紧密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就业向新媒体领域倾斜,比如现在的网络主持等职业已成为学生就业的新去向,善于根据社会现实、传媒需求特点以及艺术实践教学需求调整就业方向,缓解学生就业压力,使其能够应对各种就业环境和就业岗位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章蔚中,张兴旺,王颖.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4):62-64.

[2]叶辉,程备久,胡文友,等.高等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农业教育,2005(10):40-42.

[3]王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评价方案研究[J].大舞台,2015(10).

播音技能培训篇(5)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艺术  人才培养模式  就业导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社会时代,社会经济也将从工业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许多领域的竟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竟争。随着传媒事业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的定位也不仅仅局限于一档栏目或一台晚会的主持,而是延伸出了婚庆主持人、会议主持人等新兴行业的主持。作为培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技术人才的高校,为进一步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迫使高等教育管理者们思考专业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前提,改革以学科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探索建立“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教学模式。本文以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为切入点,探讨普通艺术高等院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1 ,.音与主持专业鱿业状况分析

    在对某普通艺术高校2005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100名毕业生进行的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电视台、电台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38%;在传媒公司、文化礼仪公司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11%:在高校、中小学、文化培训机构工作的占就业总人数的28%;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个体经营的占23%。从调查结果来看,从事本专业的人数并不多,大部分转行从事了传媒行业相邻的工作,即便是在电视台就业的学生,也是大部分从事了编导、摄像、后期制作等工作,而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少之又少。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很多高校先后增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培养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使得近年该专业教育“产出”的毕业生人数大增,面对目前市场供大于求的激烈竟争,就业形式堪忧。作为普通艺术高校教育者的我们不得不反思,学生毕业之后,定位是精英,还是大众化?所以我们不能的一味的效仿精英教育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建立起符合就业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技能和岗位能力为主线,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训练,在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素质和岗位提升能力。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裸程设,分析

    播音与主持的教学模式应和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相适应,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交叉性学科,涉及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美学等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中要从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需要出发,注重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面对以学科设置为体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新世纪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互依存的发展要求。社会需要通才基础上的专才,课程的设置应注意在传统的课程体系基础之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课程与就业岗位的联系。

    从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院校开设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专业基础课群和专业课群,基本上都是普通话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广播播音与主持、电视播音与主持等传统意义上的播音员与主持人培养体系,课程内容缺少相互渗透,很难达到“一专多能”,而且与当今广播电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脱轨,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设置中应体现“宽基础、活模块、重技能”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注重课程的拓展性,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为学生不同的职业定位设置不同的专业课程群。在每个方向模块中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是按照行业岗位工作的要求设置的职业核心课和就业技能课,选修课是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的边缘性学科的技能课。另外,还将多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要求将本专业相对应的证书培训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例如《普通话等级证》、《记者证》、《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证》、《婚庆主持人资格证》等。

    3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撰式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依托,不同类型的学校人才的教育和教学模式、管理制度、评估方式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作为普通艺术院校招收了较多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根据就业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从事了播音主持工作,多数学生转行或待业。播音与主持专业作为交叉性学科,存在若干发展方向,如主持人、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化礼仪等,这些方向与专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和综合化的人才。而目前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学生大多业务水平单一,难以达到广播电视媒体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多数学生只掌握了播音与主持的相关的理论技巧,养成了单一播音主持特色,等到工作实践中,只能适应传统的播音主持技巧,对广播电视采编制作、摄像、礼仪主持等工作无法胜任。

播音技能培训篇(6)

【摘 要】播音主持是通过广播电视传媒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被认为是广播电视的“中介之序”,是党和国家与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联系的梳理和纽带。播音主持专业“1+X”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为了使学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来更好地发挥“梳理和纽带”的作用,发挥广播电视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科建设,增加教学效益,促进学校传媒类专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关键词】播音主持;1+X;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25-01一、播音主持专业“1+X”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背景大连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1+X”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借助综合类艺术高校的艺术学科优势和平台,探索把播音主持艺术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以提炼综合类艺术院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办学特色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充分发挥综合类艺术院校的学科优势,以课程一体化建设为载体,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特色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专业的建设重在人才的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重点强调“人”的重要性,应培养素质全面、适应能力强的合格的传媒人才,在此基础上,提出“1+X”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四业联合”(播音主持专业、表演专业、广播编导专业、动画专业)的专业特色和多元化教学改革思路,从而探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立足综合类艺术高校优势的人才培养创新之路。二、播音主持专业“1+X”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一)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重组理论课程体系主要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来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将综合素质的修养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做到“文本”与“人本”的融合;二是行业“一专多能”的培养,提倡“厚基础、活模块、重实践”的课群设置;三是突出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的核心地位,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培养,采取“理论+实践”“大课+小组课”的授课方式。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上,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突出专业特色的“1+X”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1”就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基本技能,这是学校教育的立足之本,又是毕业生未来竞争的优势所在。“X”是指模块式教育,强调多种技能并重,包括表演基础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栏目策划与创意、视频制作课,这些相邻学科领域课程的加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二)对优秀的节目还原分解,重组实践课程体系将诸多课程重要内容,分解组合为“新闻节目类课程”“综艺节目类课程”等若干个知识“核”,围绕这个“核”进行多侧面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例如:讲新闻内容时,可按照新闻报道的形成过程,依次讲授采访、写作、编辑、播音等有关知识,进行相应的能力训练。这样的集约化教学拟在三、四年级进行,一、二年级主要是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采编、播音、语言表达等知识讲授和训练,在实践教学中提升专业技能。三、播音主持专业“1+X”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分析(一)立足于综合类艺术高校的学科优势进行课程的集约化构建。不仅加强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形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X”的培养模式,不是各学科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建立在学科知识、能力基础上的、多种能力组成的整体,重在培养素质全面、适应力强的的应用型传媒人才。(二)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研究。以“1(播音或主持)”为核心,把表演、采编、制作串联起来,贯通成一个渐进的提高过程,在以各种常见的节目样式(如新闻类节目、综艺类节目)为专题,集中进行讲授和训练,每一个专题都体现一个核心(播音主持)、一个链条(表演、采编、制作)、一个层面(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近似“实战”中提高播音主持综合能力。四、总结播音主持专业分散的知识通过“1+X”整合,合理配置各学科资源,增加教学效益,组成整体的“链条”,体现了课程的关联性和互动性,进而提高了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种多元化的课程构建,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实践能力,端正其审美取向,进而转化为清晰的传播思路、积极的传播愿望和较强的传播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作者简介:李克振(1986-),男,籍贯:山东,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

播音技能培训篇(7)

关键词:全媒体视角;播音主持;教学改革

媒体作为服务大众的行业,主要以播音主持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当前,全媒体对传统媒体提出挑战。它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以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能在手机、电脑、电视等多个终端上,不受时空限制获得信息。它的特点是:一是依托网络技术的发展。虽说有些地方与传统媒体不同,但它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传统媒体的继承和创新,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的形式和“自成格局”的发展状态。二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将图形与文字整合。全媒体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信息,使人们以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获得信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三是具有可复制和易于保存的特性。全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冲击着传统的播音主持方式,而传统播音主持方式的改革依赖于其教学方式的更新,但当前的播音主持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播音主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守旧

在播音主持教学中一味守旧而不去创新,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当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配合实践演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但当前的教学方式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影响到学生们的就业,人才供应与社会需求不匹配。

(二)课程设置的局限

我国高等院校对播音主持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其问题主要表现在此专业的设置“面”过窄,即局限于培养传统的播音和主持电视类的节目的人才,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和观众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存在过“细”的问题。把学生的学习方向局限于一个小的方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课程的重复性也是值得关注的方面。不仅浪费了时间和资源,也使得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和进行深层次研究和学习的想法。日常观看的播音主持类节目,主要是从其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中获取信息。良好的语言表达是一个节目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可见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各高校虽说已经开设了关于语言方面的课程,但由于课程理论的枯燥性和实操性不强,限制了这门课程的作用的发挥,使得此课程的开设成为“空壳”,没有实际意义。

(三)人才供求矛盾

从调查的数据显示,播音主持方面的人才存在着供与求的矛盾,社会急需这方面的人才,而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学生又找不到与其专业对口的工作。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同类、同等级的人才过多,而高素质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严重紧缺所导致的。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应该找到播音主持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正确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革。

二、全媒体视角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合理设置课程

播音主持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对专业课的讲解和训练上,其他课程的学习较少,缩小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针对此类问题,高校应开设除专业课之外的基础课程和公共课,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此外,课程的设置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设置一些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培养自己的个性化主持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以后的播音主持道路奠定基础。

(二)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

理论的学习终究得应用到实践中,课堂上的模拟演练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累实战经验。同时,教师还应适当在真实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让学生参加校园里或社会中的主持工作,积累实战经验;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一些分组比赛或者评比,模拟更多类型的真实场景,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学习名校的成功经验

高校应多开展讲座,聘请当地乃至全国有名望的播音主持工作者传授经验,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其积极性。院校内部、各院校之间也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准备比赛中积累经验。

(四)增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语言表达是播音主持工作的根本,学校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即兴口语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多听是提高学生主持能力必须训练的一项内容,在聆听过程中了解他人的主持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通过多听、多练使学生能脱稿主持工作,提高他们处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真人才。

三、结语

事物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旧事物的改革和创新,播音主持教学工作也是一样,应进行适当改革,适应全媒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0(3):82-83.

[2]闫国威.全媒体的三个特征初探[J].科教导刊,2009(4):18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