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播音与配音专业

播音与配音专业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2 09:50:06

播音与配音专业

播音与配音专业篇(1)

播音主持专业的根本属性为新闻性,播音创作离不开新闻性的要求,主要是培养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从事的工作也主要是和广播电视密切相关。影视配音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播音主持根本属性来展开,以广播电视实际工作内容为导向,设置与广播电视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工作单位主要活跃在广播电视机构一线,日常工作内容主要以新闻播报,出境采访,节目主持及配音工作为主。在实际工作中,和配音相关的主要是新闻配音、广告配音、专题节目配音及一些商业配音。在目前教学体系中对影视剧人物、广告配音及专题配音课课时安排较多,对新闻配音课时安排较少,与实际需求脱节,较少涉及音视频软件操作技能的提升及与音视频制作单位衔接交流的安排,对学生就业及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现实需求。结合播音主持专业特点优势及目前影视配音人才需求实际,可建立以新闻配音、广告配音为主,专题片配音、影视剧配音为辅,结合课程汇报展示、一线配音人员指导及音视频软件学习,培养贴近播音主持工作实际又强化专业技能的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及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2教学体系优化策略具体分析

2.1以新闻配音、广告配音为主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媒体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新闻节目不仅包括常见的时政新闻,还包括财经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及新闻评论等。在新闻节目中,除去出镜播音员负责导语播报外,新闻主体及结尾部分大都通过视频画面与配音结合来呈现,配音工作一般由播音员轮班或由专职配音员来完成,一般播音主持毕业生刚入职新闻栏目组也主要承担新闻节目的配音工作。虽然新闻配音内容在电视播音主持或新闻播音课程中有所提及,但侧重点更多是提升学生新闻播报水平,从配音角度讲授内容较少,加之学生新闻配音练习量不够,很难达到新闻配音的播出要求。在这门课程中,课程内容设置应该以新闻节目配音为主,以适应广播电视媒体需求及学生就业发展。广告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声音作为电视广告的必要组成部分,一般都是由所在媒体广告部或专业广告制作机构录制,一般都由播音员主持人配音播出。对于播音主持从业者来说,广告配音是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所以增加广告配音课时量,加强对学生广告配音练习尤为重要。

2.2专题片配音、影视剧配音为辅

专题节目因为表现形式多样,且节目主题鲜明,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最常见的节目形式之一。专题节目特别是纪录片对配音的要求相对要高一些,需要丰富的配音实践及熟练的语言表达技巧,大多数专题节目配音对于刚入职的播音员主持人来说难度较大。在影视配音课程中,应从学生工作实际出发,在教学中适量对专题片配音进行理论阐述、示例讲解及例稿练习,让学生能够明晰专题片配音特点及掌握配音技巧、规律,为在播音主持工作中专题片配音奠定良好基础。影视剧人物配音因为影片选择面广,剧中角色众多,影视情节丰富细腻,对于增强学生语言表现能力、把握人物性格及锻炼声音的适应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但遗憾的是,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接触到影视配音的机会极少,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影视剧配音章节的学习可通过对不同类型影视剧进行练习,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水平为中心来进行教学。

2.3课程汇报展演、一线配音人员指导及音视频软件学习

除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进行配音练习及回课指导外,可在课程结束时举办专业汇报展演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对汇报展演中的作品进行反复练习来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并通过作品选拔来激励学生加强专业练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及活动组织能力。如果课程汇报展演条件不成熟,也可以通过将学生作品制作成光盘或上传到视频网站的方式来进行。专业教学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练习提高,还应该走出课堂,到配音制作专业机构进行观摩考察,并邀请一线配音人员对学生作品进行分析点评,同时邀请他们到校进行专业讲座或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尽可能地让学生走近一线,知晓自己自身水平与市场需求所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有效地促使学生明确方向,主动学习。影视配音离不开音频、视频软件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可抽出课时对学生进行音频、视频软件制作指导。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配音学习阶段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意识,即配音学习最核心的是语言表达技巧能力的训练,不能完全依靠后期制作技术来提升配音水平,后期制作只有在配音水平较好的前提下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播音与配音专业篇(2)

关键词:电视专题片;配音;技巧

1 对电视专题片配音前,必须充分熟悉并理解解说词

在电视专题片的环境下,里面的声音呈现立体交叉的特点,配音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对电视专题片的内容进行阐述和说明,引导观众深入到电视专题片中去,跟随解说员的配音了解电视专题片叙述的内容。由于电视专题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典型性,因此其内容的选择也必定突出了某个领域的特点。对于电视专题片中所涉及的内容,观众事先没有准备,全靠跟随配音和解说进行了解,这就对配音解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帮助观众理解电视专题片的内容,做好配音解说工作,从引导观众的角度出发,解说员要在配音之前,对电视专题片的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熟读解说词,最好能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到解说词中,做到对解说词烂熟于心。有些时候,我们对于解说词也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比如有些时候解说词过于书面化,不利于口语表达,在配音的过程中,会让观众觉得很生硬,为此,我们要对解说词进行适当的修改,保持其口语化,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因此,从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技巧方面来说,在对电视专题片配音之前,充分熟悉并理解解说词是十分必要的,是提高电视专题片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做好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必须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

对于电视专题片的播音员而言,要想做好电视专题片的配音工作,必须要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这主要是因为,电视专题片涉及的领域比较丰富,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自然风光、人物风貌等无所不包,要想做好电视专题片的配音工作,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不求精细深入,但求在广度上有所涉猎。因此,作为电视专题片的播音员来说,必须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对各领域的知识都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只有知识丰富了,知识面拓展了,才能在电视专题片的配音过程中完美地表达出预期的效果,带给观众更美的享受。由此可见,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对于电视专题片的播音员来说十分重要。

从实际的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来说,对于播音员是有较高要求的,不但要求播音员具备优美的声音和一定的专业素质,还要求播音员具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目前许多优秀的电视专题片播音员都具备这种优良的素质,例如央视著名主持人任志红、中传大学的李易等,在电视专题片的解说工作中都十分出色。他们凭借极其专业的播音水平,和自身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带给我们更多优秀的电视专题片。由此可见,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技巧更多在于播音员自身的水平。

3 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时,需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

在电视专题片中,播音员的声音能够带给观众的不只是对电视内容的解说,也将自己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带给了观众,通过播音员优美的声音,观众也仿佛看到了播音员在配音的时候所呈现出的精神状态和表情手势等。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属于播音员的隐形劳动,播音员所能呈现给观众仅仅是优美的声音,但是通过这种声音播音员也将自己的精神状态传递给了观众。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在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的时候,播音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要用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来为观众进行配音,使观众能够感受到播音员的这种热情。在电视专题片的配音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播音员要具备一定的配音技巧,笔者以为,播音员在配音的时候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就是最佳的技巧。所以,播音员在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的时候既不能松懈,也不能过于紧张,要保持适度的紧张感,使自己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之下,心中要满怀对观众的使命感,将话筒作为配音对象,保证准确的完成配音任务,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所以,播音员良好的精神状态,是电视专题片配音的实用技巧之一。

4 具备较强的配音基本功,是做好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的基本保障

对于播音员来讲,具备较强的配音基本功是其基本素质之一,也是衡量一个播音员是否称职的关键。对于负责给电视专题片进行配音工作的播音员而言,具备较强的配音基本功可以使自己更加胜任这份工作,也可以更好地完成配音任务。其实所谓的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技巧,就是要在配音过程中发挥播音员的长处,使配音成为电视专题片的一个亮点。因此,播音员必须苦练基本功,通过扎实的基本功和饱满的热情,为观众奉献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电视专题片。目前,播音员的配音基本功已经成为了电视专题片配音工作的基本保障,为电视专题片的配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所以,我们在探讨电视专题片配音技巧的时候,要更多地从播音员自身角度出发,不仅要求播音员善于驾驭稿件、善于驾驭自己、善于驾驭精神,还要对工作性质的认识,对稿件掌握的程度,语言表达的功底和镇静、机敏的应变能力等诸多方面全面把握。有了这些方面的综合修炼,就能帮助播音员在话筒前运用自由,驰骋自如,获得成功,使电视专题片在播音员的再度创作下珠联璧合、光彩大增,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达到专题片创作者的意图。

参考文献:

[1] 于文华.电视专题片配音技巧漫谈[J].播音与主持,2011(5).

播音与配音专业篇(3)

【关键词】主持与播音 教学 问题 对策 以人为本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制度。还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认识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建立一套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用人单位要求、适应高职高专教学特色、适应主持与播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任务。

一、高职高专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现状分析

1.学校现状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设播音专业的学校只有北京广播学院一个,在以后的时间里,播音专业陆续出现,到上个世纪末的时候也不过几个学校而已,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本世纪初,此后,播音专业开始呈现迅速普及之势。《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5年》的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全国开设主持与播音专业的院校共有44个,一年之后的2006年则迅速飙升过百。截至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有此专业的单位已达到300多家(仅河南省内就有21家之多)。从“一枝独秀”到“量的飞跃”,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发展用了近40年时间,其发展凸显了高校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对专业规划的考量,并可以从中窥见不同阶段社会对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2.培养现状

学校增长速度很快,可是在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方面,多数本科院校沿用最早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注重专业基础方面的培养,以播音发声学和播音创作基础为核心课程,规范学生的普通话语音,锻炼培养学生在播音发声和播音创作方面的能力;接下来一年的时间是实践能力的培养,核心课程是广播电视播音和广播电视主持两门课程,主要培养锻炼学生在话筒前和演播厅的实际播音主持的能力。在这4门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再辅助一些专业理论课程和学科理论课程;最后一年一般都是实习时间,将学生派遣至一线的广播电视工作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锻炼自身。

而普通的高职高专院校一般来说学制是3年,少有院校努力寻找适应自身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然照搬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只是将本科三、四年级两年的教学任务压缩到一年完成,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实习时间大多数只有半年,毕业论文只能预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有走形式之嫌。

3.毕业生就业现状

学校迅速膨胀,但是招收的生源质量如何?人才培养模式完全照搬,是否适应行业和岗位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如何?毕业生就业率如何?笔者将结合以下数据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毕业生从事的还是与播音相关的工作,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还直接进入到完全对口的电台和电视台。但是如果配合另外一组数据共同分析,这种喜悦就有点站不住脚了。河南省某职业学院2007届毕业生人数是33人,而2008届是42人,2009届伴随专业扩招,毕业生人数激增到74人,2010届人数高达98人。从这两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年不如一年,笔者据此甚至可以大胆预测,接下来两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至少能够进入完全对口的电台和电视台工作的人数比例会继续走低。

出现这种不利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开设此专业的学校和招生人数呈爆炸式增长,另一方面在于不容乐观的大就业形势,在这两大矛盾的夹击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必然会持续低迷。因此,作为培养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的学校,特别是数量上占大多数的高职高专院校,更要在自己的教育方案中寻找问题了。

二、高职高专院校主持与播音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1.办学单位师资力量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专业开设要求

就目前多数高校而言,在主持与播音专业开设之初,往往会主动寻找当地或本省电台、电视台的退休播音员、主持人来担当专业教授工作的重任,甚至直接作为学科带头人。需要肯定的是他们在实践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甚至在资历、职称方面也符合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可是主持与播音专业是一个理论落后于现实的学科,也是一个发展变化速度相当快的专业,这就需要从事教学的教师不仅要能说还要会做学问,必须以扎实的理论储备作后盾,还要兼具新思维、新理念、新办法来适应学科和行业的各种变化和发展。这是现实对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师提出的最新要求,而在这方面那些从一线退下来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就略显逊色了,很难满足实际要求。

2.教学硬件设施不够尽善尽美

主持与播音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而教学需要的基本实践设备(如演播厅、摄像机等)经济成本又极为高昂,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后期维护和使用过程产生的费用也相当高。这使得个别学校在实验室还没有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就开始招生,甚至在第一届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才能让学生比较系统地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更谈不上跟上行业的发展。

播音与配音专业篇(4)

一、专业介绍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面向广播、电视、网络等影视媒体及相关部门,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语言文学及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从事广播电视普通话新闻播音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主持、各类节目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影视配音、演播,广播电视编导、出镜记者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西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建于2002年,是陕西省第一家创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院校,也是西部地区最早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之

一、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有较高声誉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

二、招生计划

播音与配音专业篇(5)

关键词:播音主持;系统学习;专业规律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50-03

放眼各级各类广播电视机构及广播电视新兴媒体,高等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播音员主持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非播音主持专业院校毕业的播音员主持人不但在人数上大大领先于经专业培养者,甚至其中一些著名者的成功经历,也在挑战专业培养的底线。

于是,关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否有必要存在,播音与主持艺术是否有学有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路径是否合适等一系列问题,拷问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办学者,也动摇着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学习者。

这似乎揭示了一个现实的结果:在走向播音主持成功的路上,确实有无师自通的情况。无论是人民广播初创时期的那些成功的老播音员的成功创业,还是在与经过专业培养的播音员主持人并肩战斗时并不逊色、甚至出色的表现者,还有在播音主持的顶级大赛中让经过专业培养者当配角的佼佼者,都证明播音主持的专业培养过程并非不可逾越的过程。但是,之所以在以上的判断中加上“似乎”,却保留了笔者对“无师自通”的深度解读,即“无师”是表面现象,“自通”之“自”恰恰证明了“师”是“有的”。

一、播音主持的规律来源于实践的总结,实践即师

在广播还是新鲜事物的年代,人民广播的第一代播音员麦风、孟启予、钱家楣、丁一岚、齐越等,虽未经过正规专业训练,但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每天认真读报,互相切磋,探讨和掌握播音要领,以勇敢开拓者的姿态,独立开创人民广播播音一代新风。亲身的实践和不断的总结,使他们逐渐掌握了播音的规律。作为实践总结的《陕北台播音组关于训练和培养播音员的意见》、《北平新华广播电台训练播音方法》等已指出了选择播音员的标准、播音员应注意的事项,如怎样准备稿件、如何掌握抑扬顿挫快慢轻重、如何表达语气情感,规定了播音手续,播音员应遵守的制度等[1]。

在专业播音教学尚未起步的年代,我国人民广播的老一代播音员,靠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靠对播音实践的执着探索,靠互相切磋、研究、探讨,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为广大受众欢迎的、“憎爱分明、刚柔相济、亲切自然、严谨生动”的独特播音风格。尽管缺少成文的专业教材,中央台和各地方台播音组的业务学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出现了许多业务研究的论述。1954年齐越的《播音员和实况转播》、夏青的《克服报道新闻的八股腔》、徐恒的《播音员和播音工作》等文章,以及苏联播音员撰写的播音经验文章,在播音界一时洛阳纸贵。1955年,中央广播事业局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播音工作经验,领导和专家也分别就播音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

由此可见,播音主持有着可以被人掌握的内在规律。早期播音员在播音实践中就在不断探索着它的规律,并在实践中遵循被探索出来的规律,播音主持业务理论体系的建构也得益于播音主持业务的实践。播音主持并非“无师”,实践是播音主持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师”。即使在播音主持已经形成独立学科、播音主持理论研究已上升到学术级别的今天,播音主持的理论体系仍要用实践不断丰富、发展,播音主持的训练体系仍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

齐越先生1963年在上海台讲话时就说“培育新播音员,实践很重要。[2]”、“只有那些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并善于从生活和人民中积累情绪记忆的,才可能获得丰富的想象力。[3]”著名播音主持艺术家、天津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始人关山先生也指出“表达能力的提高须通过多读、多练、多实践,才能掌握纯熟的技巧。[4]”

二、姊妹专业的“他山之石”可“攻”播音主持 “之玉”,其他领域知识即师

请留意提两代播音大师的经历:

齐越(1922~1993)先生194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新闻系,同年10月参加革命,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社担任编辑,1947年担任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员。

解放战争时期,许多重要的文告新闻经齐越同志播出,鼓舞了人民的士气,瓦解了敌人的斗志,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的几十年漫长播音生涯中,齐越以特有的庄重、深沉的声音感染了千百万听众。

夏青(1927~2004)先生1948年入东北大学中文系读书并参加革命,1950年5月在新闻总署主办的北京新闻学校第一期毕业,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在播音岗位上勤恳钻研奉献40余年,呕心沥血全身心扑在党的新闻事业中,出色地完成各项播音任务,为播音艺术的发展,为播音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尽管从事播音工作之前的经历不同,但二位大师受过的高等教育均与播音主持专业相关。播音主持作为以有声语言传播信息的创造性工作,是新闻学、传播学、文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属边缘学科。齐越先生以新闻学的专业基础和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新闻实践,加上他广博的知识和人格魅力,使自己深厚的语言天赋得以开发,最终成为一代播音大师。夏青先生以汉语言文学(中文)的深厚积淀,通过新闻学校的专业培训,成为具有严谨新闻工作作风、深厚语言文化功底的播音大师。

我们也注意到,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岗位上,除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外,各种不同专业学历的毕业生中以新闻学和汉语言文学(中文)和外语、艺术等毕业生为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从事过一段新闻采编或艺术等工作之后转而从事播音主持工作。这样的例子,远的有齐越先生(西北大学新闻系)、夏青先生(东北大学中文系)、张颂教授(北师大中文系)、傅成励(北京大学中文系),近的有白岩松(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崔永元(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水均益(兰州大学外语系)、张泉灵(北京大学德语系)、撒贝宁(北京大学法学系),在地方台这种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央视首位播音员沈力(曾在部队担任演员)、著名主持人陈铎(曾任演员、编辑、导演、摄影等)、朱军(曾在部队担任演员)、毕福剑(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毕业),也是播音主持艺术与姊妹艺术相通的例证;而方明老师从广播技术转行播音的道路也证明了文化功底与广播事业氛围影响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国外和境外的优秀广播电视节目中优秀主播和主持人的杰出表现,也提供了可供人民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学习借鉴的广阔来源,20世纪90年代的“珠江模式”带来了广播大板块主持人模式的大变革,在世纪之交广播新闻改革大变革以及电视新闻和娱乐节目的持续变革中,一大批来自于演艺界和新闻采编岗位的优秀人才走上主持人位置,播音员主持人专业错位成为更为普遍的现象。

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播音主持专业能被其他专业代替的理由,也并非说明,非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的播音员主持人是无师自通。应该说,播音主持专业需要姊妹专业、姊妹艺术的滋养,新闻、传播、文学、艺术等专业的基础和采编、艺术等专业的从业经验,以及可供借鉴的“外来的和尚”、“他山之石”也是播音主持之师,加上有声语言和表达能力的条件,这部分人迈进播音主持门槛是水到渠成。

三、播音员主持人的成长和培养必须符合和尊重艺术规律

播音主持专业是综合新闻、传播、文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之长的边缘学科,但不是以上专业的简单相加或无序综合,而是以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专业的需求为纽带,特别是以语言表达为其专业业务的核心,构成有核、有序、有特色的独立的、不可替代的学科,其中心就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规律。

成功的播音员主持人,不论是否经过播音主持专业的培训,都在从事播音主持之前或之中注重研究播音主持艺术规律,将姊妹专业、姊妹艺术中符合播音主持艺术规律的部分运用与播音主持之中,将不符合播音主持艺术规律的部分摒弃,将其缺口和不足在实践和继续学习中弥补。

齐越先生1963年在《播音员与稿件》一文中就曾指出:“播音是一种具有独立性的语言艺术创作。在向其他语言艺术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吸取那些对我们有益的东西,融会于我们的创作中,使播音发展成为更具有特点、更具有独立风格的语言艺术。[5]”

夏青先生的笔记本,“从50年代到90年代约有100多本,更多的是他学习时的记载,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习兴趣是广泛的,天文、地理、马列、文学。特别是古典文学方面,更是精心钻研”,“播音员的素养之一,要有高度的思想、学识水平,这要靠日积月累的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多方面的知识结构” [6]。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一万个朋友”是夏青先生的座右铭。

陈醇先生在《播音语言表达的几个问题》中记述了1979年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播音教研室播音语言表达座谈会上讨论的观点:“我们要向电影、话剧演员学习感受力、想象力,解决我们播音中目前突出存在的一个样式、一个腔调的问题。同时,我们应该坚持播音的强烈的政治鼓动力量和严正的语言逻辑力量。即使播音员播送小说、诗歌等文艺作品,也应有我们自己的特点。[7]”

张颂先生1983年的著述《朗读学》成为1990年《播音创作基础》的准备。张颂先生在《朗读学》中论述了朗读学受到语音学、语言学、文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生理学、心理学的指导、影响和制约,与教育学、美学的历史渊源关系,并特别强调了作为演讲学的孪生兄弟,孕育和生发出播音学和朗诵艺术,在同其他姊妹艺术的交流中成长,在不断输出输入中壮大。这也正是当时“在朗读学的基础上,向新闻广播电视宣传发展,以新闻性为特征,进行‘目中无人,心中有人’的有声语言的宣传,正孕育着的播音学”的特点[8]。从《播音创作基础》看其与《朗读学》的相通之处,可谓无处不在。而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三大内部技巧中也会看到与“内心视像”、“潜台词”、“创作交流”的承继关系[9]。

因此,所谓无师自通,并非自然形成的先天智慧的体现,而是后天不同领域学习中与播音主持专业学习内容相通部分成果的体现,更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内部规律并进一步付诸实践的结果。这充分证明了播音主持专业是有学有术的,其学术的属性是任何学科都普遍具有的实践性,也是其作为边缘学科的综合性的具体体现。

四、系统学习是掌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规律的捷径

上述论述的结论十分明显:播音主持是有学有术的。但这学和术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封闭固守的,而是不断从播音主持实践中汲取营养,使其成为更符合培养播音主持规律的科学。

同时要承认,具有厚实相关专业知识底蕴的播音员主持人,通过播音主持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可以逐渐参透播音主持规律,大多数未经过专业培训的播音员主持人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专业学习的欠缺,使实践中的学习成为继续教育的一部分。但每个具体播音员主持人的具体实践总是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而经过众多播音员主持人多年实践证明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播音主持规律,以播音主持专业培训的方式传授给即将或正在从事播音主持实践的后学者,成为指导业务实践的理论和专业技能基础,避免了在实践中从头摸索、重复错误、以失误或教训为代价后的对真理的认识。

播音主持的专业培训给后学者提供了专业学习的理论和实践范本,成为掌握播音主持规律的捷径,也是播音主持专业高等教育成功的基础。尽管现状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仍有需要不断改进、创新、提高的巨大潜力,但主流教学单位的人才培养效果和其多年来积累的人才培养经验,证明其仍有其存在的理由,多数未经专业培养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过程中选择专业进修或再学习以求提高,也是播音主持培训有效地理由,播音主持专业教材不但成为高校教材,也成为不少在职播音员主持人读本,更是播音主持理论体系被认可的理由。

一个未经证实的故事是,某著名主持人在高校新闻系学习时与播音专业学生同寝室,对学习知识如饥似渴的他,不但饱读相关专业的有用和“无用”的书,而且与同寝室友共同参加晨练,共同研播例稿,共同完成播音实践作业,几乎是编外“辅修”。而从其主持节目中语言表达的功力判断,除声音条件等硬指标外,几乎毫不逊色于播音专业学生。这或许可以称为“近朱者赤”或许干脆就承认了“辅修专业”的辅修效果。十分重视播音实践的关山先生曾指出:“要提高传播效果,增强受众参与感,还必须扎扎实实研究和运用语言的艺术规律。”这是从实践中来、掌握了实践规律、又在实践中大放异彩的老播音员的经验之谈,是对“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这一真理的深刻认识的结果,也是本文的鲜明观点:播音主持的规律来源于播音主持艺术实践的总结,同时,新闻、传播、语言、表演等姊妹专业“他山之石”可“攻”播音主持 “之玉”,但是,播音员主持人的成长和培养必须符合和尊重艺术规律,而通过系统学习是掌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规律的捷径。

参考文献:

[1] 姚喜双.播音导论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2] 齐越.寄语青年播音员[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6.

[3] 齐越.献给祖国的声音[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4] 王振堂.中国播音学文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5] 齐越.寄语青年播音员[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6.

[6] 葛兰.在“夏青播音成就研讨会”上的发言[Z].内部资料,1998.

[7] 陈醇.陈醇播音文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播音与配音专业篇(6)

【关键词】音乐广播 音乐频道 专业频道

在广播进入“窄播”时代、广播专业频道市场细分的今天,广播节目试图“全面丰收、处处开花”变得越来越艰难且越来越不可行。“收缩节目战线,实行节目整体的低成本战略”是广播不得不走的道路。而以“音乐节目”、“谈话节目”为主体、为主打的策略是广播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保证。

专业化频道的产生是由受众特点与市场化要求共同决定的,“窄播”从表面看来似乎是缩小了受众群体,但是在同年龄段受众中的收听率必将随其内容的专业性而明显提高。

一、专业化频道现状

我国广播界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有相当一部分电台由原来的综合台转变为分设若干个专业频率的系列台,更充分满足了广大听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在专业音乐频道中,现选择安徽省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家音乐频道,下表为这两个音乐频道的一周节目单:

从表1、表2我们可以得出专业化流行音乐频道如下的共同特征:

1、播出时间长。合肥文艺广播全天播出时长为17小时,安徽音乐广播则24小时播出。

2、节目类型趋同。如两台都设有歌曲排行榜节目;都设有点歌类栏目,以此作为与听众互动的形式之一。其他节目则分别播放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并将日韩、欧美音乐从华语音乐中分出另立了专栏,体现了其专业化的特色。两台都有针对司机朋友的专门的音乐节目时间。

3、仍存在与专业化音乐频道定位不符的节目。其中比较明显的有合肥文艺广播的早晨新闻资讯节目《合肥新闻》和《对话3G》。较之合肥文艺台,安徽音乐广播的资讯类节目明显较少。虽然这些节目在听众中广受好评,但因为并不符合专业化流行音乐广播的定位,所以仍是整套频率中的“不和谐音符”。

4、以广告冠名的节目较多。这也体现了专业音乐广播良好的市场效应。从节目的片头、片花可以了解到,所有的节目都有冠名赞助商,这也较好的体现了专业化音乐频道的社会认同感。

二、广播专业化音乐频道的新探索――“音乐之声”

作为专业化音乐频道的新探索,全国第一家国家级专业化流行音乐频道――“音乐之声Music Radio”于2002年12月2日起,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三套节目FM90.00(北京地区)正式推出,整体风格以轻松、流畅为基调,18个小时的音乐节目全部采用直播方式。

《音乐之声Music Radio》适听人群为15岁至45岁年龄段喜好听音乐、文化素养高的听众。这和安徽音乐广播、合肥文艺广播的受众定位基本是一致的。

以下为音乐之声Music Radio节目介绍:

除了硬件更为专业化之外,由“音乐之声”的栏目设置也可以看出其较安徽音乐广播和合肥文艺广播更为专业化,版块化的设置使各时段的特色鲜明。为了适应整套频率的规划,除中国top排行榜之外,其余节目名称中均有音乐二字,集中突出体现其专业音乐广播的特色。

三、频道总体形象设计

为了突出专业流行音乐频道的特色,必须对其进行总体的形象设计与包装。自“音乐之声”开播之日起,由台湾歌手萧亚轩演唱的8种音乐风格的“台歌”便多次在节目中播出,这在国内广播电台的总体包装方面是个创举。而有趣的是就在“音乐之声”正式开播之后不久,安徽音乐广播和合肥文艺广播都在其“台歌”上作了相应的调整,合肥文艺广播请陈绮贞给其做了几种不同风格的台歌,并反复在节目的前中后时段密集播出,使得“nustar radio”成为耳熟能详的口号,安徽音乐广播也对台歌作出调整,每段节目中间必然要加进这样一段话,“爱音乐、爱广播,爱music我的专属调频,安徽音乐广播”,通过密集播出来打造“IMusic”这个口号。这都反映出了广播从业人员对专业化频道总体包装这一理念的认同与重视。

四、主持人定位与受众期待

“音乐之声”对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所占时间做了较严格的限定,从现在播出的实际来看,主持人一般在播放歌曲前奏时插入对歌曲名称及歌手的简单介绍和个人点评。安徽音乐广播和合肥文艺广播则在节目过程中,通过主持人的谈话带动受众参与节目的互动,这样,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参与的成分要大过音乐本身。

这种限定可以说是“音乐之声”与其他专业音乐频道的最大差别所在,那么听众对专业化频道主持人的要求是怎样的呢?在某广播节目论坛上,笔者对此进行了小规模的投票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听众对主持人的专业化、对音乐的悟性以及口才和对生活独到的见解有着相对比较高的期望值。因此,电台节目主持人应该注意塑造自己播音时的个性语言,以此来获取相对固定的听众群体,提高节目的魅力。只有真正具有了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独特个性的主持人才会在众多主持人中脱颖而出,而广受欢迎的主持人也必将成为一个专业化音乐频道竞争收听率的“王牌”。例如安徽音乐广播的DJ孙晨主持“流行沉淀”节目,自从音乐广播开播以后就一直存在,并保留多年。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孙晨对节目中所播放的每首老歌的内涵都有她自己的思考和诠释,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让听众能够感觉到亲近,所以才会在听众的力挺之下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目前很多音乐广播频道已经开始重视主持人在节目中的重要性。比如“音乐之声”在栏目宣传的片花中全部加入了主持人的名字;安徽音乐广播也曾用过以主持人命名的节目,比如《一路微微笑》,在网站上开辟属于每个主持人的论坛,方便其与听众沟通交流;另外还将精心设计的主持人的卡通形象或本人照片发表在网站上,起到了较好的包装效果。最近,安徽音乐广播和合肥文艺广播还利用了地域优势,在节假日或者周末的时间段开展主持人户外的听众见面会等活动,与听众作进一步的交流,增加整套频道的亲和力。

五、专业化音乐频道发展前景初探

1、音频、视频结合

除去目前已经广泛应用的网络在线试听之外,广播还应与电视媒体相结合,共享受众资源。如安徽音乐广播的“青春红歌会”新闻启动仪式、“田华&男人的柔情”全国巡回演唱会安徽站新闻会、“废墟上的歌者――纪念5・12一周年诗歌朗诵音乐会”等都是采用文图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多元化地展现广播的魅力,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作为专业化流行音乐频道,可以考虑在电视台中通过播放本台台歌的音乐电视,听友见面活动广告等来进行形象宣传。也可以用名牌栏目或版块与电视台的音乐节目进行合作,让电视台主持人做嘉宾主持人,在宣传主持人的同时也可达到宣传节目宣传频道的目的。

2、加强与听众互动交流

(1)热线电话。广播是以声音传播为主要方式的,热线电话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听众与主持人进行即时沟通的需求。但热线电话的一个弊端即听众的语言表达水平参差不齐。精彩独到的听众点评、犀利的提问能起到为节目锦上添花的作用,但也会有一些听众言不及义,脱离节目主题,打乱了节目节奏。这就需要主持人在接听热线时要冷静沉着、随机应变,控制好通话时间及主题。当然,作为专业化音乐频道的主持人还要有尽可能全面的音乐知识,以免对听众所讲问题因欠了解而无法对话。

(2)手机短信。手机短信的优势在于它是“一对多”的形式,可以将更多更广泛听众的信息在第一时间反馈给节目的编辑和主持人。由于手机短信接收系统可24小时工作,这就使听众与节目的互动可延伸至节目以外的时间,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听众参与。

(3)听友见面活动。为了给听众直接接触主持人的机会,专业化音乐频道还可以尽可能地多组织与听友的见面交流活动。通过与听众的见面活动,一方面起到了对整套频率、节目、主持人的广泛宣传作用,另外通过最直接的与听众沟通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听众的意见与建议,有助于更好地建设专业化音乐频道,使其贴近听众,满足听众需要。例如安徽音乐广播曾成功举办过厉娜、满江等人的歌友会、“青春红歌会”等,而合肥文艺广播则举办过黄征、陈绮贞等歌手的歌友会;同时在重大节日期间,主持人也会到繁华商业区做些公益性宣传等。

3、完善网站建设

作为专业化音乐频道的宣传载体之一的配套网站建设在网络普及的今天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提供听众在线收听、节目时间表等基本功能,还可以提供尽可能全面广泛的、与整套频率有关的资讯,甚至可以向更为全面的专业化音乐网站方向发展,提供有关音乐的各类信息。全面建设专业化频道的配套网站是大势所趋。在今后,广播配套网站可考虑更为新鲜灵活的运作方式,如引入虚拟主持人,建立音频乃至视频(主要内容为听友见面会或主持人自我介绍)资料库以吸引网民浏览或下载。■

参考文献

①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网站

②北京音乐台网站

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站

④安徽音乐广播网站

⑤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网站

⑥天津北方网大学生论坛中国歌曲榜

⑦《中国广播》、《中国广播影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播音与配音专业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改革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专业播音主持人成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重点。高职高专院校为播音主持人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发展播音主持人的综合能力,使播音主持人能够更加全面地适应行业发展要求,需要对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情况进行确认,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教学实际情况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结构分配不科学,不能利用专业理论进行阐述。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还处于形式教学阶段,缺少采访、编辑等课程。同时没有指定项目考核制度,教学与考试没有分离,不利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阻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专业教材的缺失也是导致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较差的主要原因。专业教材与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合,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差,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个性发展不足,难以因材施教。项目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结合不明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水平。

(二)缺乏教学经验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具有独特的难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矛盾问题进一步突出,在对主持与播音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时必须注重理论的丰富,忽视教学实践的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新闻采访、编辑、策划等综合事务,无法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魅力。这种主持播音效果较差。

二、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

(一)制定教学改革切入点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切入点是:研究改革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改进考核办法、创新改进教学方法等。创新之处是:将构建新的课程结构、新的课程设置、新的培养目标、新的实践教学形式、新的考核办法、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课程结构:实行“宽基础,活模块”教学改革,新的课程设置分为新闻类课程、主持与播音专业课程、文学类课程,增开实用性较强的课程:电视化妆、声乐训练、表演基础、形体训练、影视广告配音业务、活动与会议主持、市场营销、非线编辑、网络新闻等。

(二)明确教学改革发展目标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目标主要是培养省市县级台具有采编导播等综合能力的播音主持人。这对教学改革的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师在因材施教的同时还要制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措施,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高职高专院校要为学生提供发展机遇,构建工作平台。制定项目教学法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三)完善教学改革研究思路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思路主要是首先进行信息搜集,不断丰富阅读资源。对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课程进行设置,制定相应的教学训练方案,创新评价方式。完成相应的课程设置,对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保证教学改革实践效果,根据教学改革实践效果总结经验,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工作。

(四)选用教学改革研究方式

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改革还要注重研究方式。利用文献法整理国内外广播电视行业的研究报告,进行素材整合。在搜集到的文献中总结经验,完善自身发展。针对电台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潜在的问题,明确电台等发展现状。同时可以对听众进行随机访问,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主持与播音专业的实际状况,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融人岗位。教师利用项目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明确教学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更加全面的评价教学模式,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开展探讨活动,注重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使学生能够相互交流。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教学改革应该根据教学现状进行,通过对教学改革实践水平的不断提升,保证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自身的功能作用。学生个性化主持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