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二历史要点

高二历史要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5:01

高二历史要点

高二历史要点篇(1)

1 图像史料的分类

(1)图片史料:图片史料,顾名思义,就是以照片、图片,绘画等形式呈现出来的静态的历史资料,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人物图像图,即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的肖像画,第二类,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图,即反映一定时期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图片。第三类,科学技术图,即描绘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第四类,艺术品图,即描绘陶瓷、书法、绘画等艺术品的图片。第五类,地图,地图的种类有很多,例如水利工程地图、军事地图等历史图片。

(2)影视史料:影视史料同图片史料相对,是以影片记录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动态的历史资料,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历史纪录片,就是真实反映历史史实的影片资料,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第二类,历史剧情片,就是根据当时的历史史实所拍摄的历史影片,可高度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历史照片的运用策略:历史照片往往是历史史实的瞬间定格,其在图片史料中是最真实可信的,具有客观性和易理解性两大特点,在高中历史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所以并不需要教师就照片的内容作详细的解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于历史照片就要一带而过。历史照片往往是某个历史史实的重要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历史照片所描述的内容,进行知识的讲解,如此,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历史史实能够记得更加清楚,也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当时的历史情境,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历史漫画的运用策略:所谓历史漫画,就是借助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历史史实,达到针砭时弊效果的图片史料。在图片史料中,其是最具有幽默感和讽刺意味的表现形式,高质量的历史漫画甚至可以起到入门三分的效果。总结来看,历史漫画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线条简单而夸张。第二,人物形象而富有趣味。第三,相对于历史照片,更能直观反映当时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现状。第四,历史漫画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历史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正确的理解漫画内容,剖析漫画含义,这将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实力的正确理解。

(3)历史地图的运用策略:总结来看,历史地图总共有几下几个特征:第一,地图语言简练而直白。第二,可以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区域、位置和主要的历史发展态势做直观的描述。第三,历史地图不仅包含很多的显性信息,还包含很多的隐性信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看历史地图,掌握历史地图上的各种标记和它们所代表的含义,由此深入,帮助学生挖掘更多的隐性信息,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地图所包含的历史含义和历史主题,从而让他们更加快速而准确的掌握历史发展态势。

(4)历史绘画的运用策略:同以上三种图片史料相比,历史绘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其所包含的艺术性要高于其他三种图片史料,但是,这种艺术性往往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绘画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教师要准确把握历史?L画的内容和含义,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以教师的语言魅力吸引学生对历史绘画的注意力。第二点,历史绘画往往反映的是某一特殊时期的整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所以,教师应根据历史绘画为学生勾勒出生动形象的历史画面,然后再由历史画面回到历史绘画中,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影视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A.做好利用影视史料的课前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使用影视资料的时机,判断依据主要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第二步,把握好影视史料的播放时间,尽可能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播放更能突出课程内容的影视资料。第三步,教师在播放影视资料时,应准备好解说词,做到边播放边解说,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还能让影视资料变得更加生动、鲜活。通常情况下,影视史料播放的方法共一下几种,第一种,完整播放,其反映的是大段的历史史实。第二种,剪辑播放,通过不同的历史片段,讲述历史发生的过程和其中的重要细节。第三种,定格和反复播放,同影视剧中的表现手法一样,定格和反复播放更能突出历史重点,渲染历史情感。

高二历史要点篇(2)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图像史料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03-01

1 图像史料的分类

(1)图片史料:图片史料,顾名思义,就是以照片、图片,绘画等形式呈现出来的静态的历史资料,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人物图像图,即中国古代著名人物的肖像画,第二类,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图,即反映一定时期的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图片。第三类,科学技术图,即描绘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第四类,艺术品图,即描绘陶瓷、书法、绘画等艺术品的图片。第五类,地图,地图的种类有很多,例如水利工程地图、军事地图等历史图片。

(2)影视史料:影视史料同图片史料相对,是以影片记录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动态的历史资料,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历史纪录片,就是真实反映历史史实的影片资料,具有相当高的权威性。第二类,历史剧情片,就是根据当时的历史史实所拍摄的历史影片,可高度还原当时的历史情境,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历史照片的运用策略:历史照片往往是历史史实的瞬间定格,其在图片史料中是最真实可信的,具有客观性和易理解性两大特点,在高中历史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所以并不需要教师就照片的内容作详细的解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于历史照片就要一带而过。历史照片往往是某个历史史实的重要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历史照片所描述的内容,进行知识的讲解,如此,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历史史实能够记得更加清楚,也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当时的历史情境,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历史漫画的运用策略:所谓历史漫画,就是借助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历史史实,达到针砭时弊效果的图片史料。在图片史料中,其是最具有幽默感和讽刺意味的表现形式,高质量的历史漫画甚至可以起到入门三分的效果。总结来看,历史漫画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线条简单而夸张。第二,人物形象而富有趣味。第三,相对于历史照片,更能直观反映当时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现状。第四,历史漫画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历史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正确的理解漫画内容,剖析漫画含义,这将非常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实力的正确理解。

(3)历史地图的运用策略:总结来看,历史地图总共有几下几个特征:第一,地图语言简练而直白。第二,可以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区域、位置和主要的历史发展态势做直观的描述。第三,历史地图不仅包含很多的显性信息,还包含很多的隐性信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看历史地图,掌握历史地图上的各种标记和它们所代表的含义,由此深入,帮助学生挖掘更多的隐性信息,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地图所包含的历史含义和历史主题,从而让他们更加快速而准确的掌握历史发展态势。

(4)历史绘画的运用策略:同以上三种图片史料相比,历史绘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其所包含的艺术性要高于其他三种图片史料,但是,这种艺术性往往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绘画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点,教师要准确把握历史L画的内容和含义,并能在教学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以教师的语言魅力吸引学生对历史绘画的注意力。第二点,历史绘画往往反映的是某一特殊时期的整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所以,教师应根据历史绘画为学生勾勒出生动形象的历史画面,然后再由历史画面回到历史绘画中,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影视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A.做好利用影视史料的课前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使用影视资料的时机,判断依据主要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第二步,把握好影视史料的播放时间,尽可能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播放更能突出课程内容的影视资料。第三步,教师在播放影视资料时,应准备好解说词,做到边播放边解说,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还能让影视资料变得更加生动、鲜活。通常情况下,影视史料播放的方法共一下几种,第一种,完整播放,其反映的是大段的历史史实。第二种,剪辑播放,通过不同的历史片段,讲述历史发生的过程和其中的重要细节。第三种,定格和反复播放,同影视剧中的表现手法一样,定格和反复播放更能突出历史重点,渲染历史情感。

3 结语

众所周知,图像资料带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比单纯的文字要高出许多,也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史实。综上所述,不同图像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不同运用,所达到的课堂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提高自己使用图像史料的能力,借由图像史料的真实性、直观性等特点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情况,也能更好地还原历史真相,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认识到图像史料的教学价值,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才能让高中历史课程变得更加富有内涵和哲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高二历史要点篇(3)

【关键词】高考;历史;复习;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包括了中国在内的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重要史实,按中外史分别编写。在四个版本的教材中,“人教版”的专题设置完全与新课标相同。在高中历史教材的整体结构设计中,遵循了“古今贯通,厚今薄古”的原则。在高中历史教材的8个学习专题中,古代史的内容史仅占1个,近代史的内容占2.5个,现代史的内容占4.5个。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进行历史发展的纵向比较。笔者对历史必修二的复习方法做了如下探讨。

一、以课程标准为纽带梳理历史知识,把握历史命题方向

凸现了对历史基本概念、史实以及教材中重点部分的考查。重视“双基”,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是做好高考复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狠抓课标,夯实基础是提高能力的关键。考生须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剖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复习阶段,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基本的历史概念,即在掌握具体的历史史实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形成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把握。同时最近几年的高考题目关注社会时政热点、研究热点、课程改革热点、教学改革热点;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公共事业;关注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国家现代化;关注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等,实现对考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效统一。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则体现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第一,要关注文明史。“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是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总纲,也是今后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第二,要关注自然。新课程既然关注文明史,必然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增加对史料的鉴别和评价等方面的训练。同时,要设计一些政史地相结合的题目和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试能力。

二、多角度梳理历史知识,构建历史知识网络

高中历史教材的8个学习专题中,对同一个学习专题可以从纵向与横向方面进行知识梳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如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这个学习专题,有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等方面学习内容。学生可以以纺织业、制瓷业、商业、城市或者其他知识点为主题纵向梳理不同时期相同主题知识.也可以以时间为主题横向梳理同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知识。在历史必修二中,也可以以不同学习专题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主题进行知识梳理。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等等为主题梳理知识。学生在复习时应该多角度建构历史体系,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提高分析与理解历史问题能力。

三、掌握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

近年来的高考题型中首先是传统与创新交替。传统指的是基本题型没有改变,还是采用了两大类型:选择题和材料题型。内容以考查基础与主干知识为主,没有出现全新的题型。创新则指的是题目内涵的设计上摆脱了过去就事论事的模式,开始贴近生活、贴近现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次是基础与能力并重。突出了以能力立意素质考查为中心,着重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历史学科的思维方法。再次是情感与生活结合。新高考在题目的设置上较好的地体现了三类价值观:一是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如民生、人权、民主等;二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尤其是核心价值观;三是爱国主义精神。注重树立全球意识、国际意识、多元意识、社会问题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等重要的价值观念。第四,历史与现实互映。重视内容的时代性、现实性和试题的综合性。从现实立意,从古今联系中取材是新高考试卷最为鲜明的特色。

四、历史复习必须将历史知识与热点现实结合起来,提高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近几年的历史试题,命题人员在试题设计上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回避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注重考查学生把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和迁移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重历史知识与时政热点的结合。如深刻理解经济全球化与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关系;建国后农村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当前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土地流转”联系比较:罗斯福新政与当前资本主义国家为克服金融危机采取措施的关系等等。

五、历史复习应注重比较方法分析历史知识,更深刻地把握历史知识

分析比较是历史学习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运用比较法学习历史,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比较的方法多种多样,概括来说大概有以下几种:一是纵向比较法:不同时期类似的和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进行比较。如同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方式的比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不同时期发展情况比较等等。二是横向比较法:就是把同一时期在不同空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比较,并找出其内在的联系方法。如中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比较。三是类似比较法:把类似的历史内容加以对比。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特点的比较、中西方资本主义萌芽的差异等等。四是相反比较法:两个或几个内容完全相反的历史问题进行对比。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六、纵向性阶段复习法

通过科学地划分历史阶段,并充分考虑知识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容结构的相对完整性,力求突出表现出每个阶段的特点。如,中国现代史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年)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66年)

(4)“”十年内乱时期(1966-1976年)

(5)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通过阶段的划分,由学生归纳出各阶段的总体特征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掌握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分析各阶段历史事实、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复习的目的。

当然,复习迎考的方法很多,我们应联系本校学生实际,摸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搞好教学而积极探讨。

高二历史要点篇(4)

效率。

一、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就是内容驳杂,主要讲述中外历史的大事件,将历史按照时间顺序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本书。这样看起来虽然很有调理,但仅仅是纵向的分类未免会使学生忽略横向之间的相互联系,这就导致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性把握不全面,逐渐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在教授历史的时候,以一些历史故事为例,就可以以小见大,将整个历史脉络融会贯通。除此之外,教师在使用历史故事讲课时,还可以让学生大胆猜测故事的结局或者是影响,这样对提高学生历史兴趣很有帮助

例如,在讲到《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课时,这个专题有许多要掌握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直接让他们记忆这些知识点非常枯燥,所以教师就可以用历史故事引出故事的背景、意义、目的等内容。比如,教师想要讲解鸦片战争的知识点时,就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当时鸦片战争爆发的故事,告诉学生当时清政府的情况,再描述一下英国工业革命的故事,让学生判断,当古老的木船和坚船利炮之间对阵,哪一方会获胜。之后再问学生,如果有一方战争失败了,战胜方会怎样,这样引出了那些不平等的条约,如《南京条约》《虎门条约》等。通过历史故事的讲解,让学生自主发现内在的背景意义,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v史故事优化课堂学习氛围

历史这门课总会给人一种厚重感,这也是大部分人对历史的一种刻板印象。其实许多学生对历史也有这样的看法。所以,教师要改变学生对历史的刻板印象,要让学生知道,历史不仅有着厚重的文化内容,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优化历史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对历史课充满期待。活跃历史课堂氛围,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方法。第一,教师给学生讲故事;第二,学生给学生讲历史故事。

例如,讲授《“蒸汽”的力量》这课时,因为这节课主要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期间有许多历史故事,有很多伟大的发明家发明了一些机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教师就可以讲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历史故事优化课堂氛围。如,教师可以通过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的故事引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并鼓励学生去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差异,最后教师对学生发表的见解进行总结。除此之外,教师在讲解这课时,也可以问问学生知不知道相关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讲一下相关的历史故事,有时候甚至比教师讲故事的效果还要好,因为学生讲故事的课堂学习氛围会更好。

三、用历史故事让学生感受历史

学习历史不仅仅是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民族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外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历史进程的各个阶段,以史明鉴,发展学生对历史认知的能力。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分析历史,全面看待历史事件,然后得出相应的理论以及人生哲理等。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尽量用历史故事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这样才方便学生去判断历史的是非功过。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新文化运动》这课时,教师可以用故事来引出历史的内容。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便不断地进行抗争与探索,经历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但是这些都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于是,新文化运动随之展开。教师还可以讲一讲鲁迅《狂人日记》里面描述的“吃人”的内容,让学生感悟历史,了解历史为何而进展,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高二历史要点篇(5)

一、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的特点

1.不避热点,突出主干

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比如铁农具、中国古文字、三省六部制、雅典民主、中国70年代外交、两德分裂、孝文帝改革和拿破仑等,不少知识点是多年连续考查,如罗斯福新政、英国议会改革、新文化运动和启蒙运动等。高考不回避热点知识和已考知识,但题目的切入点、考查的角度和能力有所变化。

2.稳中有变,守正出新

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体现了稳中出新的特点。在难度系数、试卷结构、题量和题型方面基本保持不变的基础上有新的变化。

一是要求拓展历史思维能力。2013年的历史小论文题由原来论证材料的观点到论证自己的观点,思维能力有所拓展。二是要求提高知识整合能力。关于选修改革史的考查,从以往只涉及一个改革到2013年将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进行了比较整合,对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要求有所提升。三是对答题规范要求变化。以往答题纸都以横线的形式划定了每问答案的具体区域,而2013年除了小论文外其余题目的答题区域都以空白形式出现,学生答题规范要求相对提升。

3.关注时代,学以致用

从试卷主观题来看,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关注社会现实,密切联系时代。例如,第21题以儒家伦理为主线,旨在引导考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道德,实现社会和谐。第22题考查国共两次合作及新时期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引导考生要正确认识历史,关注现实,增强时代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深化改革的今天再次考查罗斯福新政,现实意义很强。

4.能力立意,渗透史观

纵观这套试题,所考知识点都是将主干知识通过新材料和新情境呈现,知识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能力立意,又较多地渗透史学研究问题。比如第23题的设问: “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要求考生“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这些设问从史学研究角度突出能力立意,充分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对2014年江苏历史学科高考的启示

1.突出主干知识和材料阅读两大重点

从近年高考历史试题来看,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是一个突出的特点,试题材料丰富、阅读量大。如何把握复习重点,如何提高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是备考的当务之急。不管试题和材料如何变化,其最后落脚点仍是课程标准和高考说明。因此,高三复习之前,教师一定要将课程标准、高考说明和教材有机结合,将主干知识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材料加以呈现,帮助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得出教材中的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史学研究能力

近年高考历史试题对文科综合素养要求高,地理知识、图表分析、政治理论、文言功底等能力都必不可少,这些是历史教学深层次能力要求的反映。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各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相结合,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重要的史学理论、观点、方法以及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史学理论阐释和历史研究方法。

3.注意历史知识和社会现实的两大联系

课程标准强调“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时代特点。因此,教师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两大联系:一是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做好专题知识和阶段特征的整理复习。二是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就社会热点问题寻找与历史知识的交叉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设计问题,多方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高二历史要点篇(6)

关键词:有效性 实用性 互动性 趣味性

历史知识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历史教材中的章节标题为主体内容,以历史基本线索为主要导向,一设疑导向思维艺术为主要方法,采取双向交流,层层铺叙,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对各个历史知识点之间纵横的逻辑思维联系进行宏观,微观的立体传授知识的过程,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去驾驶历史知识及其结构体系,达到培养学生系统化思维的目的。

俗话说:“登高而望远”,“登泰山而晓天下”,人只有放眼于高角度,高层次的目标,方能较客观地分析、评议、归纳、比较历史事件或历史事物。

高层次、高素养的时代特征决定了高中历史的基本任务是旨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目标要求,注定了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必须从事情出发,强化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后果(影响)进行精辟的分析,加强对重要历史任务、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及分析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理想效果。

随着课堂教学思维,理论能力要求的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在自我完善,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同时,采用历史知识网络教学模式势在必然,它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把握历史基本知识,基本历史线索,历史概念及其相关联系。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常说:“历史象一条河”。那么历史教材就是这条长河的远距离浓缩。怎样知道这条历史长河的来龙去脉呢?历史的发展遵循何种规律呢?历史各章节,各段落有何特点呢?历史与其他学科有何密切的联系呢?历史知识网络体系能使我们从从容容融入这一“思”的境界。这就是要求课堂一展开,历史教师就象建筑设计师一样启发学生营造“思”的阶梯,巧设疑问多立挫点,确立教学目标,知识重难点,与学生共同编织这节课的立体知识大厦,并结合幻灯,图像录相,挂图,录音等电化手段相应辅助,优美的板书艺术,盛情盎然的语感,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层层捕捉历史基础知识,善于挖掘历史隐形知识。如讲授高二《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四章第四节《美苏争霸》,首先教师应用幻灯,录像,图像形式勾勒这节课的立体知识结构,营建历史知识大厦,确立教学目标,知识的重点,难点,思想教育内容等,而后通过多种史料巧立疑问渡入新课,如教师在讲明历史知识结构后设疑:“美国在二战后能够成为头号强国的原因?具体表现?”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都不先正面回答,而是运用幻灯,文献,史料,挂图等让学生分析理解二战的前因(背景),过程,后果(影响),教师通过为断的设疑导引,使学生轻松愉快的了解其基本原因:

1.美国本土远离欧亚战场,没有遭到炮火的洗劫。

2.美国利用大战之机大做军火物质生意,获利很大。

3.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拓展国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又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新兴产业。

4.进行改革,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通过列举大量图片、文献、史料,并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归纳,学生也较容易明确美国成为二战后初期头号强国的两点表现:

1.经济上,“藏金之富甲于天下”,其工业生产总值到1948年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体系1/2强,黄金储量占74.5%。

2.军事上,垄断了原子武器,拥有1200多万人常规力量,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500各军事基地。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空前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不久美国通过各种途径,确定了它在政治,经济上的霸主地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极力推行全球扩张霸权主义政策。但是美国的霸权政策遭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抵制,苏联成为二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正是这种契合、互送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事物的发展演变,历史知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轻松愉快地接受历史知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学科的主体功能,呈现了历史事件,历史事物的相关联系,历史演变,深层分析的特征,帮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理解认识历史现象及其本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答问题的能力和处理史料的能力。其操作工艺如:

二、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单独或固定的操作模式,但是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高思维高素质能力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势必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系统逻辑思维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高知识技能为主导。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有需要,它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识论能力,材料处理能力,历史阐释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第一线的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时代的挑战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人力的竞争。鉴此,历史知识网络体系教学它体现培养学生能力,知识并重的原则,它能使学生宏观上驾驭教材,处理史料,分析实质问题能力的提高(即提高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适应高考“大跨度,高概括”的考核特点。这种教学模式的本质目的是对教材主体内容宏观,微观多层次,多形式的优化组合,加强分析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相关联系,促使学生明确历史知识的脉络体系,做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因而历史教师讲授时应立足于宏观知识,善于捕捉,传授微观知识。“粗中有细,细中有粗”详细分析各种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并加大论证,比较,归纳,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历史知识及其规律。

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重引导轻灌输,训练方法恰当,内容少而精。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学生在学习中会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伟大,从而产生骄傲。”骄傲也罢自豪也罢,都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的一种主动形式。诚然,一堂质量较高的课堂教学都必须给学生驰骋思维的广阔天空,教师,教材,教法及其他教学手段都以“学生”这一教育主体服务,并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多方激起学生“思”波澜,泛皱多面波纹,在思维中最大限量地获取教村知识,思想,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系统化,发挥学生主体功能。

高二历史要点篇(7)

其次,历史教育有着明确的价值观念,即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概括地说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培养学生具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类是指那些普遍性的能力,如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总之,学习历史是提高人生质量、提高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好历史,对生活和工作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在历史课的教学之中引导高中学

生理解和认识历史,积极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历史是一门社会性极强的人文学科。我们认识历史并不是对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要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积极发挥历史教学的教育功能,为社会和人类服务。具体说来,历史教育的功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对个人而言,增进知识,促进思考,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引导学生以史为鉴,联系现实,丰富人生。

2.对一个民族而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意识,经世致用,服务于社会和国家。

3.对人类文明而言,汲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传承历史,延续文明,培养拥有全球意识的“地球公民”,造福人类。作为历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就一定要转变心态和角色。转变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洗心革面”。“洗心”,就是确立新的教学理念;“革面”,就是代之以新的面貌,塑造新的“自我”,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反思者。

二、在历史教学之中,站在素质角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提高素质

“认识高于—切。”作为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深入分析,树立自己的历史素质观。历史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应该是思想的升华,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而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化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认识。在素质教育中,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处于不同层次,又相辅相成的。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实践训练形成的,而素质则是在二者的培养过程中经过升华和内化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良好品质。因此,能力培养是整个素质教育系统的关键。历史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应该是多方面的,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历史运用能力和以史为鉴的反思能力等。教师自身素质则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历史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综上所论,我们在高中历史课的教学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积极开展高中历史素质教育。我们要充分利用历史课中的历史因素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这里,笔者要作—番强调:我们要增强学生的历史素质,除了应重视历史内容以外,还应该在历史课中积极开设第二课堂,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扩大历史视野,提高历史素质。历史课学习的主渠道固然在学校课堂里,但是不少历史知识、历史观点在学校课堂里是学习不到的,只有在第二课堂里才能真正学习到。在历史课的第二课堂里,我们可以开展以下这些有益的活动:

1.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历史讲座,并结合历史课的内容,师生之间开展座谈讨论,以促使学生丰富历史知识,培养科学历史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