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5:09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篇(1)

从自由职业者视角的研究

职业化理论是西方学者研究自由职业群体时普遍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研究职业团体如何通过各种方式使自愿加入者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与规范,形成自觉遵守和维护职业秩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过程。Xu&Xu(2003)从职业化角度研究了上海会计师如何应对历史条件并努力取得自由职业地位的过程,作者认为尽管当时中国会计师所处的历史条件与西方同行十分不同,但两者的职业化路径非常相近,中国会计师也运用着“封闭排他性战略”来区分业内和非业内人士。而Yee(2006)则利用职业化(professionalisation)理论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作了纵向历史回顾,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出现及形成期(1918-1948)、停滞时期(1949一1977)、重建确立期(1978一1985)、稳步发展期(1986一1992)和巩固期(1993一2003)。文章侧重研究改革开放后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但没有对民国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加以区分笼统地认为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并不具备与政府的独立性,因而韦伯的“封闭排他性”(c!os盯e)理论并不适用于分析中国问题。Yee指出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界并不专注于形成职业封闭排他性以及提高社会地位,而是专注于会计传统观念的演变和政府行动的变化。Yee既没有实证研究中国的注册会计师是否曾经采取过封闭排他战略,也没有分析注册会计师职业在中国的职业化程度。虽然提出了封闭排他性理论在分析中国问题时的不适用性,但也没有运用其他理论进行分析,因此该文仅停留在叙述和比较会计师职业发展史,且对民国时期注册会计师职业化路径研究及取得成就的评价也是有待商榷的。Yee(2007)则克服了前文中的部分缺陷,利用葛兰西(Gramsci)的领导权(hegemony)理论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重建,她认为当前中国政府与注册会计师职业界的关系是一种包含着儒家五伦观念的“父子关系”,这一结论更富有创建性。笔者认为这习‘父子关系”或多或少地也存在于民国时期的政府与注册会计师职业之间,因此可以尝试运用领导权理论进行研究方法的创新。而魏文享(2006)和杜艳娜(2008)都主要从会计师建立的自由职业团体一一会计师公会展开研究。魏文享(2006)认为上海会计师公会在提高会计师法律与社会地位,积极参与会计法规及会计师制度的建设,推进会计知识的普及和中式簿记的改良,大力拓展职业空间,实施行业自律方面都表现出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杜艳娜(2008)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档案资料,对上海公会实施的会计师行业自我管理以及拓展职场空间方面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魏文享(2007)则对近代会计师群体与商界的良吐互动关系展开了研究,指出公司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会计师职业发展的主要市场动力,同时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公司监管及财务制度走向完备。而魏文享(2012)提出近代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形成是市场、知识与制度进化的结果,但忽略了注册会计师职业建立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一民国时期政府,因此其研究不能客观地反映和评价近代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及其制度发展的特点。而傅瑞盛(2008)则主要研究了职业团体在会计师业务的形成、业务的“立法推广”以及“知识推广”方面进行的努力。并注意到会计师推广执业范围时与政府进行的互动合作,但是受其论文选题与掌握史料的限制,该文对两者的互动合作关系研究尚不深入。与上述研究注重近代注册会计师职业整体研究不同,宋雅仙(2008)则对近代中国注册会计师群体中的精英如潘序伦,展开了个案研究,通过系统梳理潘序伦的会计师业务实践及其执业思想,认为潘序伦在促进中国会计师职业演进中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总体而言,利用自由职业者视角进行的研究容易忽略中国会计师行业的特殊性,即易于喧宾夺主地强调公会以及精英份子在推动中国近代会计师职业兴起及制度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而忽略制度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一股重要推动力即政府的力量,因此未来研究可以从创新研究方法着手,将存在于政府与职业群体间的复杂关系进行整合分梳利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理论展开的研究能够部分克服上述研究存在的问题。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角度

与大陆学者不同,西方及台湾地区的学者往往从社会学中汲取养分创新研究方法,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就是其中之一。但学者们注意到,如果将这一基于西方社会历史经验构建分析框架不加修正的运用到中国史的分析中,其解释力十分有限,因此提出以“国家与社会的共生动态关系”来概括自由职业者与民国政府之间的互动,华人学者徐小群在大陆出版的题为《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的著作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书中对民国时期中国会计师职业进行了比较深人的研究,提出国家与自由职业者不仅相互依赖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性,同时两者权利边界在不断调整并重新界定,最终形成互相制衡。继徐小群之后,台湾学者林美莉女士也注意到国家与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互动关系,就目前笔者所能收集到全文的《专业与政治:上海会计师公会与国民政府的互动,1927一1931》来说,林从新的视角一一现代专业知识与专业社群如何在近代中国的移植与发展,分析在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政权转移这一短暂历史期间内,注册会计师如何利用国民政府进行税制改革的关键时刻与时势变化.向政权争取建立职业地位的诉求。文中发掘了大量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收藏的档案资料,厘清了部分民国时期会计师职业史。文章指出政府与会计师职业群体的互动表现在国民政府初掌政权时如何取得会计师公会这样的民间组织的协助,同时会计师如何利用税制改革契机扩展其社会影响力。林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民国时期会计师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两股力量,对政权交替时期国家与会计师的互动分析得比较精准。但上述成果都属于片段式研究。如徐小群并未将其互动分析延展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尚不能对民国时期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化路径与制度演进做出总体评价。而林美莉的研究仅仅分析了国民政府在与北洋政府政权交接时政府与会计师职业的互动,也未作长时期动态考察。而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喻梅(2010、20llb)对政府与会计师职业界的互动进行了长时期动态考察,其中喻梅(2Ollb)选取了注册会计师入行资格变迁这一视角,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政府与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在行业微观管理层面呈现出的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共生关系展开研究,文章指出政府与职业团体的互动的数量及激烈程度并不是始终如一的,而是呈现出由盛及衰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喻梅(2010)则利用共生动态分析框架,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变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该研究认为政府和职业界的互动还表现在:会计师兼职间题、行业监管机构及服务定价等问题的探讨,因此喻梅的研究部分克服了上述学者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中外会计师制度比较对于该问题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篇(2)

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企业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为企业战略战术的制订、执行与考评提供依据,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其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

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现代企业非常重视以下八个因素:顾客满意度、制造优良、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

将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依仗众多的非财务指标。与战略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包括: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部门对上述战略财务与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分析、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等。

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包括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等,以便从战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由于未来企业的竞争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

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发生了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将从狭隘的财务效益转向全方位的综合性效益,经营成果计算的重点将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与此相适应,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应以为企业全面、长期地提高竞争力、发展能力,奠定牢固基础为基本出发点,形成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目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体,而不应拘泥于一时的、短暂的得失。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对审计全过程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同时重视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思想之一。评估固有风险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财务报表各部分发生错报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特征:(1)重心前移。基于客户战略系统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重心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前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2)风险评估重心转移。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3)风险评估方式的改变。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4)风险评估结构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使风险分析从零散走向结构化。(5)分析性程序成为风险评估的核心。(6)促使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结构改变。由于审计重心转移,风险评估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大量借鉴了战略管理会计知识,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7)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测试计划基于注册会计师的风险评估结果,且不同的客户显然存在不同的风险,因此审计测试程序必然会“因人而异”,要求注册会计师根据不同的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个性化审计程序。(8)审计证据范围进一步扩大。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可扩大审计取证范围,从一般员工、供应商、销售商等多方面获取审计证据,这是针对管理层舞弊的有效侦查措施。同时业内人士和专业咨询人士的意见也可作为对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的补充。(9)审计证据向外部证据转移。由于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客户整体战略经营环境,并由此出发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审计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三、战略管理会计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应用

在新审计准则颁布施行后,评估审计风险已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所以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内部条件、战略目标等几个角度入手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通过对企业环境分析来评估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分析企业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了解公司的主要收入和业务的来源,以判断引起这些变化的合理性。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状况,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形成初步的判断;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可以使注册会计师掌握被审计单位受到哪些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此外,结合被审计单位自身情况,注册会计师通过职业判断也可设计其他需要了解的外部因素程序,例如宏观经济的景气度、利率的变动和资金供求情况、汇率变动等。对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的充分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审计风险。

通过企业的经营能力分析来评估审计风险。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企业的生产资料、人力、财力、技术和管理资源等基于环境约束与价值增值目标、通过配置组合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动企业运行的物质能量。企业经营能力评估是指对企业经营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并科学、客观地作出全面评估的过程。通过经营能力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了解到:被审计单位是如何创造价值的;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实行了有效的经营活动来迎合经营战略;威胁到被审计单位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经营活动。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中那些相对重要的经营环节被称作关键经营环节。关键经营环节是审计的敏感环节,也是审计风险的重要来源。它一般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包括了被审计单位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业务活动;第二是经常与外部存在广泛交流,这一类型的环节一般与企业外部有重要的、规模比较大的联系,这些联系通常会产生大规模的交易并被反映在会计报表中;第三是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它是被审计单位最有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从而具有较高风险。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篇(3)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后备人才; 培养; 高职

一、高职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世界性的职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被喻为公众利益的守护神,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奠基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与世界经济的广泛融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早在10年前,国家领导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提出我国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中,每10万人中注册会计师人数大都超过100人。目前,我国共有执业的注册会计师6.9万人,行业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行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远远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比例,行业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以人为本的高智力密集型的特殊服务性行业,其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教育程度、技能和经验等专业素质。近年来,中注协制定实施了行业人才战略,着力推进行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将提升注册会计师资格前教育水平、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办学质量、建立高质量的后备人才队伍作为行业人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工程。

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的。

作为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主要需求方——会计师事务所,有国际“四大”,国内 “百强”,省内“前列”,更有大量的中小型事务所。山西省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结构如表1所示。

统计资料分析表明,不论从人员规模,还是从收入规模上看,中小事务所是占有绝大比重的。他们的业务是以中小企业年度报表审计、工商年检的审计、审阅、验资等为主体的,辅之以提供税收策划、管理咨询等非鉴证服务。

作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队伍,既需要领军人物提升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引领整个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方向,也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的实际工作人员协助注册会计师开展一般业务的审计、审阅签证服务或执行较低层次的管理咨询服务。

全国22所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在国际会计公司、国内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高层次后备人才;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及审计助理人员。

注册会计师专业是典型的职业教育专业。高职教育以他特有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教学的特点,面向社会需求,面向职业岗位,面向工作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将注册会计师协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作为教学基地,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作为指导老师,采用师带徒的教学方式,以注册会计师的必备素养、专业胜任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培养了大量学子。毕业的学生大量充实到注册会计师行业队伍中,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2007年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共有13 026人报名,7 895人参加考试,情况如表2。

统计资料分析证实,从学历结构看,具备专科学历的考生位于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考试合格人员之首,是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考试合格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年龄结构看,26-35岁之间的考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相当的业务实际操作技能,通过率较高;从专业结构看,财经类专业毕业的考生占绝大多数。

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过20年的探索和追求,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到2007年,全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已拥有会计师事务所273家,资产总额9亿元,实现业务收入3.4亿元;拥有注册会计师2 670人,从业人员近万人。注册会计师队伍构成更加合理,趋向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2007年山西省注册会计师学历结构如表3:

统计资料分析表明,具备专科学历的注册会计师位于队伍之首,是山西省注册会计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是注册会计师资格前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它已经并将继续在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担负重任。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经贸职业学院)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于2002年开发申报,2003年9月开始招生。6年来累计招生1 318人,毕业580人,一次就业率达82%,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院根据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的目标,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按照“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发展潜力”的培养思路,对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建立学校、行业、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是典型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应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按照职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培养,由人才需求方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通过用人单位贴近市场。

2002年以来,学院持续进行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背景的调查与研究。成立了由学校、省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研究人才培养的方案,研究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省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开展了《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等课题的研究,深入探索行业发展和专业教育的规律。

(二)加强“双师型”结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师资队伍的规模、结构特别是质量维系着一个学院的生命力。学院始终把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知识更新速度快并能熟练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着力打造“双师型”结构、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采取各项措施,完善各项制度,包括定期招聘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制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顶岗锻炼制度,师资培训费专项开支管理制度。鼓励教师不断自我完善和优化知识、能力结构。目前,专职专业教师中,高、中级职称教师分别占到36%、47%;硕士研究生占到83%;75%的教师具有注册会计师、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资格及实践经历。同时从省注协、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团队总数的50%。形成了专兼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双师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三)注重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注册会计师担负的是对社会公众的责任,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信誉至关重要。注册会计师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不但需要具备较强的执业技能,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宽的通用能力。为此,学院特别注重学生从事注册会计师职业必需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的要求设计课程体系与模块,开展各种类型的训练,组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文学赏析》、《管理沟通》、《计算机应用实战》、《实用英语》、《专业英语》、《文献检索与利用》等课程;开展了辩论赛、演讲赛、法庭模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沙盘实战演练等训练;进行了“三下乡”、“暑期社会调研”等活动。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项目的训练、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加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学鉴赏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外语听说交流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业务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管理沟通能力、战略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

(四)强化以专业胜任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技能的培养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以人力资源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行业,注册会计师执业必须具备娴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资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会计凭证的编制、点钞、会计记账、财务报告分析、财务管理、纳税申报等专业能力。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篇(4)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成本;职业道德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新闻会,宣布新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境内所有会计师事务所执行,这标志着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即将步入实施阶段。风险导向审计的引入,必然会在降低审计风险、发现并揭露管理层财务舞弊、提高审计效率、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思想和审计理念,无疑给习惯了制度基础审计的本土事务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本文试图结合本土事务所的具体情况,从专业胜任能力、审计成本、道德风险等方面与国际事务所进行比较分析本土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本土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难以满足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

首先,本土事务所缺乏足以胜任风险导向审计要求的专业人才。

新的准则的实施放大了审计范围,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对产生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系统等做出评价,更需要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发展战略、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管理层诚信度等所有影响被审计单位的因素都做出评价,以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这就需要各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强大的专家阵容以适应新准则的要求。

以对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内容”为例,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之前,应了解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本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等6项内容。而其中之一的“行业状况、法律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又包括所在行业的市场供求与竞争;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对开展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政府政策;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所从事经营活动相关的环保要求;通货膨胀水平及币值变动等13个方面。内容涉及宏观行业政策到企业经营战略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战略管理、财政、金融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要想保证该新准则能够切实得到实施,会计师事务所不仅需要会计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法律、营销等各方面的专家,不仅需要精通具体会计处理的人才,还需要能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宏观总体把握的人才。

但长期以来,本土事务所在员工招聘使用方面过于强调其会计审计背景,这种“窄口径”导致本土事务所员工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严重雷同,无法满足风险导向审计对知识的多元化要求。专业人才的缺失使本土事务所在面临自己无力承担的项目时,要么主动拒绝业务约定,要么出具低质量的审计报告。

其次,风险导向审计的引入时间较为仓促,国内事务所基本没有风险审计经验。

尽管2003年10月份,IAASB才开始逐渐将风险导向引入审计过程,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却在时间方面走在了审计准则的前面。毕马威、安永等都建立各自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如毕马威1997年提出的BMP(BusinessMeasurement Process)审计模式,后来安永开发出的“全球审计范方法”以及普华永道开发出的“普华永道审计方法”。“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多或少积累了风险导向审计经验,从而使他们在与本土事务所的新一轮的竞争中占尽先机。但直至今日,对这种新的审计思想或审计方法有全面认识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也为数不多。

最后,国内事务所的规模和人员知识结构无法满足风险导向审计专业分工的要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较大的人员规模能够使进行所内分工,从而强化其专业优势。同时“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更多强调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往往将招聘范围扩大至所有财经类专业以及一些理工科专业毕业生,人才的多样化有助于其根据本审计单位的特征配备具有相关知识和经验的项目组,多角度、全方位地识别和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并根据评估出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从而大大提高审计资源的配置效率。人员优势决定了他们能够较好地进行专业化分工,根据不同的行业设置专业化的审计队伍,对行业环境、国家针对该行业的特殊政策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而能够更好地贯彻风险导向审计思想。

二、审计成本的提高将使一部分本土事务所退出审计市场

风险导向审计初衷是通过对被审计对象风险的评估减少以后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但是在推行初期,审计成本必然要高,这会引起整个审计市场的重新整合,那些采用“低价进入”竞争策略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会由于审计收费不能相应提高,利润空间日益萎缩,被迫退出审计市场。

首先,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更多地依靠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和执业经验,与目前国内制度基础审计比较而言,风险导向审计需要更多富有经验的高层级人员的更多参与,从这一变化考虑,同一项目即使在投入人力工作量不变的情况下,审计成本也会大规模上升。

其次,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相应准则的要求,必须从行业、环境、企业目标、性质、战略、内部控制等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对重大错报风险做出评估,由于本土事务所长期以来忽视对上述方面的评估,缺乏相关经验,注册会计师对行业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缺乏了解,数据积累严重不足,必须从头做起,工作量和人力资本将会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审计成本提高。

第三,本土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狭窄的专业背景决定了不能充分利用其人力资本而不得不大量借助外部专家工作,其自身专家团队的建设和培养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这些都会加大审计成本。当风险导向审计所带来的审计成本上升将使部分本土事务所无利可图时,退出审计市场将是其必然的选择。

三、风险导向审计准则的引入将会使监管难度加大,可能引发会计师事务所新的道德风险

建立在制度基础审计之上的独立审计准则属于程序性准则,财政部门、证券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依据这些具体的规定在执业质量监管过程中可以较容易发现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违反执业准则的行为并进行相应的处罚。鉴于违规被发现的机率较高,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能够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履行相应的审计程序。而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强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原则性要求多程序性要求少,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是否勤勉尽责缺少科学的判定标准,更强调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执业操守。刘峰教授曾撰文认为风险导向审计会诱发道德风险,他从中国目前法律制度环境有待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总体风险特别是赔付风险近乎于零的环境出发,推出“强调风险导向型审计,有可能诱发新一轮的道德风险。”

在监管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根据声誉理论的观点,事务所的规模可能影响这种机会主义的行为,因为大事务所有较多的客户,它们丧失声誉后的损失更大,而失去某一客户对其生存的威胁较小。因此,对于大事务所来说,由于其客户众多,不可能为了某一客户而铤而走险,相应地,出现有悖执业规范的行为的概率就较低。依据深口袋理论的观点,如果诉讼使事务所的财产损失较多,它们就有更多的动力去发表准确的审计报告。鉴于大事务所有更深的口袋,它们通常更有动力发表准确的审计意见。本土事务所中多数事务所由于规模小、客户数量较少,审计失败造成的信誉损失、财产损失和客户流失成本较小。在风险导向审计引入的初期阶段,由于审计成本加大,政府和协会监管难度加大,事务所违规收益相应增加的情况下,事务所审计质量下降在短期内不可避免。

四、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风险导向审计下的应对策略

一是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素质。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会计师必须术业有专攻,应具备与客户所在行业及企业相关的知识结构,如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经济技术指标及行业政策等,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环境、经营风险等不能今天做银行、明天做商业,会计师要分行业审计,会计师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分析工具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财务分析、会计分析及前景分析等,将分析工具运用到风险评估中去,并接受系统的行业知识训练。

二是改变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的结构。注重引入一些法律、工程技术、计算机等非会计审计专业的人才,并对项目审计小组进行科学配备。同时,为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还应相对固定每一小组对某一行业的审计工作。

三是加强风险导向审计的信息资源建设。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按类别、行业收集、存储、更新注册会计师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所需要掌握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内容以及客户所在行业、企业战略,成功、失败审计案件介绍等信息,同时要引导注册会计师充分利用社会网络资源,保证其风险评估所需各种信息资源的及时、充分、可靠,以不断拓展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四是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执业中勤勉尽责,始终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和应有的关注,切实体现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参考文献]

[1]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2).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篇(5)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 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评估

    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指导思想,并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和第1301号“审计证据”。这些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重大错报风险、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这些重大错报风险加以应对,并记录于工作底稿之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将审计资源有的放矢地分配到各个领域之中。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

    1、具有明显的外向性。战略管理会计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

    2、更注重长期、持续的发展战略。现代企业非常重视自身健康地可持续发展。以下八个因素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顾客满意程度、制造优良、市场占有率、产品品质、可信赖程度、敏感性、技术领先地位、优良的财务业绩。因此,战略管理会计必须超越单一的期间界限,着重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注重企业持久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所以,构成企业竞争地位的上述八大因素都是战略管理会计必须研究的内容,而不仅局限于优良的财务业绩这一财务指标。

    3、将提供更多的与战略有关的非财务信息。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依仗众多的非财务指标。与战略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包括:战略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部门对上述战略财务与经营业绩信息的评价分析、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竞争对手信息。

    4、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风险管理。战略管理会计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潜在的机会,回避可能的风险,包括从事多种经营而导致的风险、由于行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的风险、由于资产、客户、供应商等过分集中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流动性差导致的风险等等,以便从战略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5、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由于未来企业的竞争充满风险,信息使用者更关注的是企业的未来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成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同时,一系列先进管理观念和技术的广泛运用,迫切需要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实时信息,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则为此解决了技术上的难题。

    6、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发生了变化。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将从狭隘的财务效益转向全方位的综合性效益,经营成果计算的重点将从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与此相适应,对企业效益的评价应以为企业全面、长期地提高竞争力、发展能力,奠定牢固基础为基本出发点,而不应拘泥于一时的、短暂的得失,形成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目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体。同时,随着智力投资的扩大和知识创新步伐的加快,物化劳动的转移价值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由高智力的员工所拥有的专利权等无形资产所创造的价值增值却大幅增长,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样,企业计算经营成果的重点应从计算利润转向计算价值增值,并通过编制专门的增值表加以系统反映。

    因此,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取得整体竞争优势为主要目标,以战略观念审视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强调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数量与非数量信息并重,为企业战略及企业战术的制订、执行和考评,揭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前景,建立预警分析系统,提供全面、相关和多元化信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融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1、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

    2、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由此可见,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对审计全过程风险的评估与控制,同时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这是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思想之一。评估固有风险有助于审计人员确定财务报表各部分发生错弊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效果。(1)重心前移。基于客户战略系统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重心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转移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2)风险评估重心转移。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3)风险评估方式改变。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4)风险评估结构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使风险分析从零散走向结构化。(5)分析性程序成为风险评估核心。(6)审计师专业知识结构改变。由于审计重心转移,风险评估采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大量借鉴了战略管理会计知识,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会计师事务所也应相应地融合审计和咨询两大资源。(7)审计测试程序个性化。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测试计划基于审计师的风险评估结果,且不同的客户显然存在不同的风险,因此审计测试程序必然会“因人而异”,要采用相应个性化的审计程序。(8)审计证据范围扩大。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师可扩大审计取证范围,从一般员工处或供应商、销售商等获取审计证据,这是针对管理层舞弊的有效侦查措施。业内人士和专业咨询人士的意见也可作为对审计师审计专业判断的补充。(9)审计证据向外部证据转移。由于审计重心向风险评估转移,注册会计师必须充分了解客户整体战略经营环境,并由此出发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外部证据来证明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四、战略管理会计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应用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中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其中,前者是指财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状况的可能性;后者是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相关的其他具体认定层次经济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与实际不符,由于企业管理当局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有限以及由于企业管理当局局部或个别人员舞弊或造假造成错报的可能性。

    1、通过企业环境分析评估审计风险。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对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可能对管理层产生压力,促使其采取行动改善财务业绩或纠正歪曲财务报表的行为。对企业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了解公司的主要收入和业务的来源。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分析企业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判断引起这些变化的合理性。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状况,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形成初步的判断;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使注册会计师掌握被审计单位受到哪些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此外,结合被审计单位自身情况,注册会计师通过职业判断也可设计其他需要了解的外部因素程序,例如宏观因素的景气度、利率的变动和资金供求情况、汇率变动等。

    对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的充分了解有助于注册会计师识别审计风险。

    2、通过企业的经营能力分析评估审计风险。企业的经营能力是企业的生产资料、人力、财力,技术和管理资源等基于环境约束与价值增值目标、通过配置组合与相互作用而生成的推动企业运行的物质能量。企业经营能力评估是指对企业经营能力进行系统分析,并科学、客观地作出全面评估的过程。

    通过经营能力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了解到:被审计单位是如何创造价值的;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实行了有效的经营活动来迎合经营战略;威胁到被审计单位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经营活动。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中那些相对重要的经营环节被称作关键经营环节。关键经营环节是审计的敏感环节,也是审计风险的重要来源。它一般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包括了被审计单位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的业务活动;第二是经常与外部存在广泛交流,这一类型的环节一般与企业外部有重要的、规模比较大的联系,这些联系通常会产生大规模的交易并被反映在会计报表中;第三是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它是最有可能被审计单位发生问题的地方,从而具有较高风险。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顺利开展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关键经营环节有深入的了解。识别关键经营环节之后,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对关键经营环节进行评估。这些信息包括:经营环节的目标;经营环节中的业务活动;环节信息流,包括相关信息系统;经营环节的关键风险;环节风险的应对措施,比如内部控制;环节风险的防范业绩计量。

    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能力,分析企业报表项目变化的原因,判断引起这些变化的可能性。

    五、结束语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适应顾客需求个性化、多变化和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而形成的,它是管理会计向战略管理领域的延伸和渗透,是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的发展主题。在新审计准则的颁布实行后,评估审计风险已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所以要求注册会计师要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内部条件、战略目标等几个角度入手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

    注册会计师在评估审计风险时应先对企业的整体风险进行评估,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尤其应对风险较大的项目进行评估。例如对上市公司的利润分析,利润对上市公司而言至关重要,如果利润下降会直接影响股民对该公司的投资,所以注册会计师应对此进行着重分析。注册会计师还应根据企业的性质,采取不同的审计投放重点。

    【参考文献】

    [1] 蔡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篇(6)

【关键词】会计职业;会计师;复合型人才

有人说:“未来还需要会计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未来不仅需要会计而且会计人员扮演的角色会更加重要。然而未来所需要的会计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会计肯定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时刻关注会计的动态,必将成为 历史 前进的牺牲品。古往今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很多职业确实消亡了,也诞生了很多新的职业。那么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诞生的会计这样一个古老的职业会不会被新的职业所替代,还是会计会获得新的力量拥有更广阔的前景呢?

要想了解会计职业的未来首先就要看一下会计职业的现状。国内会计行业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做会计的”,即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的狭义上的会计人员,全国大约有1200万人;第二种是“查会计的”,包括注册会计师和政府、企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资产清算评估人员,全国目前大约有8万名注册会计师以及为数不少的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第三种是“管会计的”,也就是总会计师或“cfo”,全国大约有3万人。现在的就业状况是初级会计人才供大于求,而中高级会计人才成为抢手货。美国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2005年美国最好找工作的专业当属会计专业,未获得注册会计师(cpa)资格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年薪在3.5万至4.5万美元之间,在纽约这样的大都市能达到5万美元。工作几年后,他们如果跳槽到大公司当一名普通职员,或到小公司担任管理者,那么年薪将升高至5万至7.5万美元。当然,前提是他们要获得cpa认证。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目前会计职业需要的是中高级人才。从我国的从业人数来看,绝大部分会计人员都在从事一线工作,即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的披露。依目前it行业的发展速度会计也完全可以实现“自动化”,现在称

“会计电算化”,仍然需要有专门的会计在 计算 机上输入相关的分录,随着会计软件的发展完全可以实现只要将原始的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便会自动做出分录——生成凭证——出具报表——提供财务分析数据,并同时提供相关的文字说明及视频、语音资料。而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很大程度上可能不再完全依赖专业的会计人员,每个岗位的一线职工也可以从事这项工作。举例来说:假设销售人员把产品销售出去后将销售的数量、单价等相关内容输入会计软件当中,系统就会自动根据这些数据来完成凭证——报表——财务分析数据这一系列工作,管理人员打开系统就会看到自己想要的数据,其他的数据也是一样,采购员录入采购数据,车间生产人员录入生产数据,仓库保管员录入入库、出库的数据等等,整个流程都可能由其他行业的人员来完成。那么现在1200万左右(以后还会增加)从事会计核算的会计人员将何去何从?

就像原来的一线操作工人需要学习自动化知识一样,现在的会计人员也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念。未来的会计职业简单、重复性的劳动极有可能会被计算机取代,会计人员将从大量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创造、掌握更先进的知识使会计能更好地为经济服务。从现有的会计职业来看主要有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cpa)、注册税务师(ct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英国特许会计师(acca)、法务会计师、财务高管、资产评估师、注册 金融 分析师(cfa),除了这些之外还有erp人才。目前的会计电算化仍然需要有专业的会计人员从事一定的数据录入及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实现会计的完全“自动化”,所以需要大量的erp人才(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人才是erp人才中的一部分)来从事这项工作,以早日实现会计的完全“自动化”。在无忧工作网上,笔者发现用友软件、神州数码、sap、宇泰软件等从事 企业 信息化软件开发的企业对erp实施顾问都有很大需求。据erp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侯炳辉估计,目前国内合格的erp实施顾问不过千人,这相对于我国需要信息化的几十万家企业而言,只是杯水车薪。

用友公司培训总监杨宝刚对此深有体会。他说,用友每年有3万家u8(erp产品)新用户,如果其中1万家用户需要用友来做实施,一个用户平均需要2个星期,而每个实施顾问一年的工作日只有50个星期。那么目前用友公司100多名实施顾问远远不够。按正常情况,用友需要400多名erp实施顾问。推而广之,全国有2600万家企业,假设需要实施erp的企业有800万家,那么至少需要erp实施顾问32 000人。作为会计人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erp实施顾问,从知识层面上讲,必须有财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从经验上看,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实践,了解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从技能上看,还要求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再看注册会计师(cpa),我国目前大约需要35万名注册会计师,现在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不足8万人,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在未来10年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人才更为抢手,拿到注册会计师资格后年薪可达5万至10万元以上。所以作为会计人员应尽可能精通专业知识,考取注册会计师(cpa)证书,以在未来的会计领域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除了注册会计师(cpa)还有注册税务师(cta)。目前,全国通过 考试 取得注册税务师的已达到62 000多人,其中执业注册税务师超过了2万人。全国已有税务师事务所2 600多家,从业人员近6万人。我国开办此类考试历史虽短,但发展很快。它已成为继注册会计师以后又一个炙手可热的执业资格。

注册会计师前景分析篇(7)

一、何为RFP

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Registered Financial Planner(简称RFP)为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所特许制定的国际权威认证资质。财务策划最早于70年代在美国产生,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于1983年在美国正式成立,目前在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其协会机构。其会员组织遍布全世界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韩国、印度、马来西亚和南非等国家及香港地区,在亚太已分布21个国家和地区。

现时的财务策划师,普遍就职于欧美各国中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在各类公司担任财务管理职务,其中在银行和保险公司工作的各占1/3 。因此取得专业理财策划的资格,是日后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一种强竞争力的提升工具;并且由于财务策划师的高额年薪,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5月份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大中华区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了2006年学员毕业典礼,有1000多学员参加了毕业典礼,并且在《星岛日报》等报刊上刊登了通过认证的毕业学员的资料。

二、RFP职业前景

《美国职业评级年鉴》近年一直把财务策划师评为美国最佳职业之前列,与生物学家及

精算师等量齐观,2001年更是荣登榜首,2004年亦位居第三。此项评级是根据美国250种职业的工作环境、收入、就业前景、体力需求、工作保障及压力这六大项标准所计算出的结果。在美国,RFP的年均收入已超过了哈佛MBA的薪酬水平。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财富加速积累,人们对自身的人生规划和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普遍。同时,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以及税收制度的复杂化,人们在理财实践中也越来越需要专业理财人士的帮助,以弥补个人金融知识缺乏、时间有限的不足。国家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约有70%的居民希望自己有理想的财务顾问,50%以上的人愿意支付顾问费用。在企业内,财务作为掌握各类公司的命脉因素,也越来越需要高水准的财务管理人才。所以,财务策划师必将成为中国的高薪、热门职业之一。

三、申报条件

1、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2、大专学历,具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者。

3、从事金融、保险、证券、投资、银行、律师、房地产等行业专业人士和各类企业对财务策划有兴趣的人士。(注:凡符合以上任意条件者,均可报名。)

四、培训目标

根据国际理财策划师职业标准要求以及各类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需求,通过系统学习理财工具和理财规划实务以及案例,提高各类公司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使理财人员熟练掌握理财技巧,具备独立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规划报告、开展理财服务的专业资质,成为理财行业的专业人士。经过培训,学员可以统一参加由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组织的考试(地点在北京),考试合格后,由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协会直接颁发RFP中英文证书。

五、课程设置

(一)基础财务策划

介绍财务策划的基本概念和元素,了解财务策划程序的步骤,掌握有关基础财务策划知识和技巧,了解金融市场的交易机制和监管制度,明白财务策划师的专业操守及责任,理解财务策划的执业标准。

(二)投资学

介绍金融市场投资环境、金融市场架构和各种金融投资工具,固定收益证券、股票证券的分析和定价。解释各种投资理论和策略、分析投资组合的表现及分析有关利率和汇率波动的财务风险。

(三)保险及退休策划

介绍风险、风险管理、保险原理和实践的知识。了解保险的理论、主要保险产品以及保险的实践应用。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解释保险的原则和策略,解释保险的作用以及如何决定保险需要和与保险相关的法律问题,评估各种保险产品,并且从成本效益的观点选择保险产品。

(四)税务及遗产策划

介绍税务制度、税务管理、法律念、税务策划原则的实践知识。并且涉及国内、国际税务简介。掌握通过税务策划而为客户提供制订完善综合理财策划。

(五)高级财务策划

注册财务策划师(RFP)教育课程的总结。主要回顾个人财务策划的完整概念,内容包括财务策划、投资策划、保险策划、退休计划、税务计划和遗产策划。并且通过真实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不同类型的专题讨论来学习如何进行完整个人财务策划。

七、培训师资

部分讲师来自香港,另有内地讲师,均为从事国际金融行业的专家,全部已获得"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专业资格,超过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全部课程使用中

文授课,考试亦使用中文答卷。

八、收费标准

个人报名:12000元/人

2006年7月30日前报名将享受9.8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