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9 16:13:12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篇(1)

2.1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释义

首先要明确在现实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名词具有多重含义:一是特指在我国高校中的一门社科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此专业以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基理论专业知识素养,能在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和学校等机构从事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专门人才为目,并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广泛设置、开展此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二是指在阶级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实践活动,本领域的工作者用一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行为准则,对社会成员施加系统地影响,使社会成员形成统治者所期望的内在思想体系的教育实践。三是指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体系和行为准则的科学,以人的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

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专有名词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因而它是社会主义所独的实践活动,资本主义并不存在此实践。此种看法并不恰当。首先,并不是谁说命名了某种实践活动,那么这个活动就特定地属于谁专有;其次,真正地考察和研究某种活动时,不能只是看具不具备某个特定的名称,而是要看它所指的事物或者是实践活动是否确实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确实未曾出现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定名~的表述,但是这种实践活动却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也同中国共产党一样,使普通民众尤其是新生的青年人成为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人,从而实现巩固本阶级统治的意图。这就说明,在阶级社会中,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定的名称并不是存在于所有的阶级社会中,但是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在任何阶级社会都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至于这种活动具体叫什么名字,因所处的社会不同,而名称有所差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在社会主义存在、资本主义也存在,是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都存在的。承认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所有阶级所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认识到其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必然性,这是在本研究领域的首要前提。所以在理解此概念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具体的,有特定含义的。是指无产阶级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实践活动,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达到促使社会主义向前进步的目的;广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普遍的、一般的,是指人类所有的阶层社会培养本阶层所需要的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本文的研究探讨中所涉及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是广义上的,是普遍、一般的,是指人类所有的阶层社会培养本阶层所需要的人的教育实践活动。

总之,本文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为:在阶级社会中,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用一定的思想意识、价值观点和道德准则对民众施加系统地影响,使他们最终实现了政治社会化的教育实践活动。

2.2 “本质”概念的释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本质的解释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辞海》对“本质”的解释是:本质通常指某一事物原来的品质或者是素质。黑格尔也曾指出“根据就是内在存在着的本质,而本质实质上即是根据”。

“本质”作为哲学名词,是指某一事物的内在联系,由事物的内在特殊矛盾所决定,其特点是相对稳定性。作为事物的本质需要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内在性,是事物成为其自身的内在属性,是不随着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因素;第二,区别性,是该自身事物而其他事物不具有的属性,是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属性。某种属性要想成为该事物的本质属性,需要同时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既要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又要是其他事物不具有、该事物所独有的属性。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才能称之为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自身存在的依据。

事物的本质和属性是相关联的。《哲学大辞典》中指出属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性质及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本质则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并且决定其自身的性质与未来方向的根本属性。属性是事物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它是历史的、具体的,由一般属性和根本属性构成。

总之,本质是成为其自身而又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决定着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演变。

2.3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概念的释义

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有着多种不同看法:有人从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属性来进行界定;一些人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目的属性来界定;一些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重属性的综合视角来进行界定;还有一些人从其他学科的视角来进行界定。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探讨,首先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概念,在明确其的概念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视阈下对本选题的探讨能更加明确清晰,让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发展更加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其本身,而又区别于其它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指是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成为其自身的内在依据,呈现出其根本性质;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实践活动例如政治工作、道德教育等进行区分的根本标志。

要想明确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其自身的本质属性。就是指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始终,是其最普通、最一般、最稳定的固有属性,决定着本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是其本身存在的内在规定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篇(2)

关键词:马克思; 恩格斯;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宣传; 理论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1-0046-04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提出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但是他们很早就注意到了“精神力量”的作用,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物质活动与“精神交往”、“精神生产”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维、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1]他们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了思想和精神对人具有巨大的影响力,认为思想和精神对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政党和工人运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种思想和精神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工作”才能发挥出来。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尽管没有明确提出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但在著作和文章中使用了大量关于“宣传”、“宣传工作”、“政治宣传工作”、“鼓动”、“宣传鼓动工作”、“政治鼓动工作”、“政治教育”、“宗教教育”和“理论教育”等提法,这些都是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基本概念。

一、 “宣传”、“宣传工作”、“政治宣传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及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大量使用了“宣传”、“宣传工作”、“政治宣传工作”等概念。1843年,恩格斯在《伦敦来信》中谈到,英国辉格党政府统治时期,原本非常希望惩治个别杰出人物,但是知道这样做只会有利于社会主义者,因为假如出现了为社会主义者的事业而殉难的人,“这就会惹起宣传,而宣传是使他们的事业更加深入人心的一种手段”[2]。恩格斯考察英国工人状况时,认为工人们广泛地掀起要求十小时法案的运动,是因为“工会通过宣传使这个要求变成了所有工厂居民的共同要求”[3]。

当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工人更多地从社会方面而不是从政治方面去寻找摆脱穷困的出路,他们一方面争取实施自己的,“同时,社会主义的宣传也在继续进行”[4];煤矿区的治安法官在那些“报纸很少,――而报纸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治宣传工作很不开展的地区,享有几乎无限的权力”[5]。当恩格斯看到共产主义在德国有了迅速发展时,认为这与“现在我们已经有几十个有才干的作家向成千个渴望知道有关这方面的一切的人宣传新的学说”[6]是分不开的,“从宣传社会主义这个角度来看”[6],德国画家许布纳尔的一幅画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1845年2月,恩格斯在一封信中提到《莱茵社会改革年鉴》的“创刊号预计在今年五月里出版;它将全部用来宣传我们的思想。……准备另外再出版一个月刊,……这个刊物将全部用来刊载那些表明现代文明社会处于什么样的状况的事实,利用雄辩的事实来宣传彻底改造的必要性”[7]。1847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在他们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第一章第二条关于盟员的条件中明确指出,(盟员必须)“具有宣传的能力和热情、坚定不移的信念、革命的活力”[8]。恩格斯还批评特卡乔夫不懂得宣传的作用,将俄国的革命方式简单化为“密谋”的手段,认为“在俄国本国内,尤其是在城市中,向人民进行口头宣传的途径是永远不可能完全被杜绝的”[9]。

1856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谈到莱茵省的工人运动状况,他说:“目前宣传工作主要是在佐林根、伊塞隆及其近郊、爱北斐特和威斯特伐里亚公国的工厂工人中间进行。”[10]恩格斯称赞托利党人奥斯特勒为了让工人了解十小时法案,“经常在工厂区进行宣传工作,……现在特别为工人爱戴”[11]。1868年,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第四年度报告》中谈到英国的情况时说:“政治运动、旧政党的瓦解和即将到来的竞选的准备工作占用了我们许多优秀力量,因而阻碍了我们的宣传工作。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同各地的工联建立了经常不断的通讯联系。”[12]1872年,恩格斯在萨拉哥沙代表大会上发言,指出西班牙工人运动曾受到宗派主义的束缚,因为“巴枯宁及其追随者把西班牙看成是他们的堡垒,因为他们在好几年内一直控制着在这个国家里的全部宣传工作”[13]。1885年,恩格斯在写给贝克尔的信中说:“艾威林夫人在这里热情地从事宣传工作,但在群众中的成绩只能在以后才会显现出来。”[14]1895年,恩格斯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中指出,社会主义者要争取广大人民群众,才有可能使革命运动取得持久的胜利,他说:“耐心的宣传工作和议会活动,在那里也被认为是党的当前任务。”[15]

二、 “鼓动”、“宣传鼓动工作”、“政治鼓动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在文献中大量使用了“鼓动”这一概念。1844年,恩格斯在《大陆上的运动》一文中提出,应该使社会越来越关注无产者的状况:“目前在德国开展更广泛的社会鼓动该是多么好的时机,创办一张主张彻底改造社会的定期刊物会得到怎样的反应。”[16]他在考察英国工人状况时指出,工人反对新的济贫法及争取十小时法案的运动已经和运动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工人的主义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在那时就已经显露出来了。……1839年,鼓动还是和以前一样活跃地继续下去,在年底鼓动开始松懈下去的时候,巴赛、泰勒和弗罗斯特就急忙同时在英国北部、约克郡和威尔士组织一次起义。”[17]恩格斯还赞扬主义者罗伯茨“不辞劳苦地组织罢工,进行鼓动;他召开各种会议,东奔西走跑遍了全英国,……这个名字渐渐地使那些拥有矿井的治安法官们闻风丧胆”[18]。1868年,马克思在给全德工人联合会主席和理事会的信中说:“我满意地看到,你们的代表大会的议程列入了那些确实应当成为任何严肃的工人运动的出发点的问题:展开争取完全的政治自由的鼓动……”[19]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为得到取得彻底胜利所必需的武器,“借助出版自由、集会和结社权可以为自己争得普选权,而借助直接的普选权并与上面所说的鼓动手段相结合,就可以争得其余的一切”[20]。

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宣传鼓动”这一概念。恩格斯在《伦敦来信》中指出,派很注意从工人群众、从无产者中汲取力量,社会主义并不是一个关门的政治党派,它努力从资产阶级下层和无产者中征集自己的拥护者。他写道:“一个人数众多的新政党几年的功夫就在‘人民’的旗帜下形成了,它不遗余力地进行宣传鼓动,和它比起来,奥康奈尔和反谷物法同盟只是一群渺小的可怜虫。”[21]1844年,英国议员迈尔斯提出了一个调整主仆关系的法案,激起工人无比愤怒。恩格斯说,由于“各地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宣传鼓动工作”[22],工人们开了几百次会,给无产阶级在伦敦议会里的辩护人托马斯・邓科布送去了成百份的请愿书,最终导致了该法案的破产。恩格斯在《为共和国捐躯》一文中,也曾特别赞扬德国工人活动家约瑟夫・莫尔能够“在情况极不相同的各个地区进行宣传鼓动工作”[23]。恩格斯在《关于雅科比提案的辩论》中曾说:“宣传鼓动无非就是把人民代表不受侵犯、出版自由和结社权,亦即以法律为基础的普鲁士现有的各种自由加以运用。”[24]因此,贝尔格反对雅科比提案的实质就是取消一切宣传鼓动。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的一次报告中也提到,正是“由于瑞士的国际会员们进行宣传鼓动工作才防止了瑞士的共和国政府把公社流亡者引渡给梯也尔”[25]。

马克思恩格斯还经常使用“政治鼓动”和“政治鼓动工作”的概念。1845年,恩格斯在谈到瑞士“青年德意志”运动时说:“这个组织到1837年瓦解了,那时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政府已经把政治鼓动的风气镇压下去。可是没有多久,在‘青年德意志’的老家勒芒湖畔开始出现了共产主义俱乐部”[26]。1852年,马克思在论及英国工商业的现状时说:“当前的商业繁荣有利于托利党的反动。为什么?……人民群众有足够的工作,并且生活也比较有保障,当然贫民(他们的存在与不列颠的繁荣是不可分的)除外;因此在目前人民是不大听信政治鼓动的。”[27]同年,马克思在给阿道夫・克路斯的信中说:英国的“自由贸易派不开展政治鼓动,因为工厂主们当生意兴旺的时候不希望有任何政治风潮和骚动。”[28]马克思恩格斯还把“政治鼓动工作”视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马克思移居布鲁塞尔后,1847年与恩格斯一起“抓住时机创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从而开始了实际的鼓动工作”[29],当“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盟员在科隆被判罪以后,马克思离开了政治鼓动工作”[30],在十年内潜心研究英国博物馆图书部中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丰富藏书,同时又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

三、 “政治教育”、“宗教教育”、“理论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曾使用“政治教育”和“宗教教育”等概念,表明将对人民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1839年,恩格斯在写给格雷培的一封信中说,普鲁士现行法律和国家管理机关的实质,就是靠牺牲贫民的利益来优待金钱贵族并追求一成不变的专制制度,而实施的办法就是“压制政治教育,使大多数人处于愚昧状态”[31]。1844年,恩格斯谈到居住在罗尼河瓦勒河谷的德意志居民之所以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主要原因就在于“政治教育和宗教教育完全把持在少数贵族门阀和僧侣手里。他们自然是极力保持人民的愚昧和迷信”[32]。

恩格斯对英国工人阶级的道德面貌进行考察后,认为学校教育对工人阶级的道德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因为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把人们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简单原则,与宗教教条掺杂在一起,并以宗教教育的形式灌输给工人阶级,他说:“在所有的英国学校里,道德教育总是和宗教教育连在一起,这种道德教育所产生的结果显而易见地丝毫不会比宗教教育好些。”[33]马克思谈到狂热的马尔萨斯主义者托・查默斯牧师想要通过基督教的粉饰和教士的感化对人们进行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灌输时也曾说:“按照查默斯的意见,要消除一切社会弊端,没有别的手段,只有对工人阶级进行宗教教育。”[34]

马克思恩格斯还多次采用“理论教育”这一概念,认为这是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1879年,马克思恩格斯发出给奥・倍倍尔等人的通告信,批评德国改良派杂志《未来》和《新社会》不能带来任何能使无产阶级运动前进一步的东西,因为“绝对没有真正的实际教育材料或理论教育材料”[35]。1890年,恩格斯在给左尔格的信中明确表示,革命运动发展最快的地方,“当然是一部分无产阶级已经组织起来并且受过理论教育的地方”[36]。

四、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的现代内涵

从马克思恩格斯对上述概念的使用来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

1.上述概念皆运用于社会结构中的特殊位置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个基本活动领域,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等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般状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生产力是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决定性因素,而人又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能动的、主导的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在使用上述概念时,均直接指向具体的、能动的人。人是有思想动机和主体能动性的,这也正是生产力具有最革命、最积极特征的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强调对人的宣传、鼓动、教育的同时,事实上默认了一个前提,那就是肯定了人的意志,也可以理解为人的思想、意识等在历史发展的作用,这实际上就是肯定了转变人的思想并推动人的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上层建筑,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结构的其他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但是,与社会结构的其他部分相比,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道德,这种功能性的地位在社会结构中具有特殊性,是不可替代的。

2.上述概念的使用表明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

马克思恩格斯在使用上述概念时,所提及的“工会组织”、“工人活动家”、“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国际工人协会会员”、“贵族和门阀”、“普鲁士国家”等都是作为不同层面上宣传、教育和鼓动的主体出现的,而工人群众则被普遍地视为教育和鼓动的对象。这里清楚地指明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已经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马克思恩格斯在运用这些概念时,指出可以通过利用报刊、言论、画报、出版和结社的权利等手段进行宣传和鼓动,这也可以被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

我们从马克思恩格斯在使用上述概念的背景中,已经能够看到,它所反映出来的不同教育主体所要达到的不同愿望和要求。如“从个别要求到共同要求”、“宣传社会主义”、“宣传新学说”、“宣传彻底改造的必要性”,抑或是“保持人民的愚昧和迷信”等,这些内容都可以被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标。因此,可以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所使用的这些概念,与我们今天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

3.上述概念的使用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与其他实践活动的结合与渗透。马克思恩格斯在使用上述概念时,均与工人“要求通过十小时法案”、“争取自己的”、“要求否决违反工人阶级利益的提案”等具体活动相联系。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相一致,即都是从现实的和具体的人出发,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也显示了与思想政治教育落脚点的一致,即宣传、教育和鼓动的实践都是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如“通过或否决提案”、“宣传我们的思想”、“推进革命运动”、“压制人民的思想”等等。

4.上述概念的使用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

在为阶级矛盾所分裂的社会中,任何时候都不会存在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系。统治阶级为了保证自己的思想占统治地位,必须进行思想的生产和分配,这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种形式的宣传鼓动和研究活动来进行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运用这些概念时,由于所指教育主体的不同,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还是将要统治阶级的未来的统治阶级,都力图扩大本阶级思想的影响并努力消除非本阶级思想的影响。

因此,对照我们今天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即“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37],可以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使用的上述概念已经具备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重要的相关概念。他们围绕这些概念所进行的重要表述,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理论来源,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通过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在研究、阐发、宣传科学理论并指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直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观点和重要论断,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时,也应该以这些相关概念为基础进行展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9.

[2][16][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70,595,560.

[3][4][5][6][7][11][17][18][22][3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456,524,541,589,594,460,

518,542-543,572,399.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744.

[9][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0,684.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九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0.

[12][19][2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六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364,358,85.

[13][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八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720,151.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八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25.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2.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18.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五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94.

[26][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96,207.

[2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八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424-425.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八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517.

[29][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29,132.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34.

[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13.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篇(3)

(一)概念的辨析和澄清离不开哲学思维的运用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看作是一项待建的工程,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就是施工建设的地基。而相关概念的形成,尤其是对于基本概念与核心概念来说,则更需要借助哲学思维来实现。从某个角度来看,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可以说是一种哲学性的研究,这一结论是经过前人的验证而得出的。大部分研究学者都是将基本概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开始,之后才对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范畴的体系进行建设。

(二)观点的概括和提炼离不开哲学思维的运用实际上,大部分的原理体系都是由多种观点或某种定理组成的,但是,对这些观点进行提炼或概括,从而使其具有规范性,则是原理体系建构过程中的基础内容之一。这一基础内容仍然需要依靠哲学思维来完成,这是因为哲学思维具有非常好的抽象概括功能。有些事情从表面来看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如果用哲学的思维来思考,其内部的复杂性就表现出来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所有的基本观点,不论是定理,还是最终得出的结论,都能够借助哲学思维进行思考,从而深入提炼。

(三)体系的建构和论证离不开哲学思维的运用将已有概念与定理整理、建构成一项完整的建筑工程,离不开系统性的思维与全面的眼光,同时,也离不开较强的学术能力。对于这一问题,哲学发挥出了自身所独有的特点,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并非分析某些细小事物的哲学派,而是一种广阔思维的世界观。要想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研究,就必须了解教育,同时,还要了解基本的政治与哲学,这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的建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把握好运用哲学思维特别是哲学概念的度

(一)哲学思维应用不足站在哲学思维应用不足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就存在不少问题。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例,它拥有诸多相似的概念,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等,但是,这些概念的具体含义、具体边界以及理论定位等问题都十分模糊。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中,广义与狭义共存,不仅如此,还有更广义与更狭义的范畴。因此,必须设立过渡与转换的临界点,在两个甚至多个层次中随意转换是不被允许的。就拿对“思想政治教育”下定义来说,很多研究学者都称其为“一定的阶级和社会集团所具有的东西”,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广义的定义。然而,在之后的研究与表述中,研究学者未经任何过渡地声称:“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显然,这种说法并没有考虑到其他阶级与社会集团对培养目标所给出的定义。

(二)哲学思维的运用缺少原则性正如以上所说,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时不能缺少哲学思维,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哲学思维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有些学者在提炼关键论题时,并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当作源头,更没有以历史经验为探寻对象,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中生搬硬套,并冠之以“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关键提要。从浅层次上来看,这一现象是由学术繁荣造成的,然而,实际上却是毫无意义的争论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与需求而构成的经院哲学。这种行为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建构做出贡献,甚至还加大了原理建构与教材编写的难度。

(三)哲学思维应用过多由上述内容可知,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论题的提取不能在哲学原理中生搬硬套,还要注意哲学概念的运用,应尽可能地遵循“少即是好”的重要原则。哲学思维与哲学概念有着很大的区别,不能将两者等同。在运用哲学思维的过程中借助哲学概念是可行的,但要尽量降低哲学概念的使用频率。专业的哲学研究往往会非常频繁地使用哲学概念,但是,当哲学运用到其他领域时,如果运用过量,就是不妥当的。不仅如此,过度依赖于哲学概念,从某一角度来说,就显示出了哲学思维的愚昧。精细、系统的哲学思维应该是运用于无形的,同时,还是在解决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是不可或缺的分支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涉及到多领域的内容,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学科群。因此,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群中理应分出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即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尽管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学科,但是,它们还是有不同之处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区别实际上,正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理论抽象层次更高,我们才说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研究重点不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中的哲学问题,还包括实践中遇到的哲学问题,尤其是基本概念问题,通常情况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依据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问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等。在发达国家的教育哲学发展过程中,值得一提的就是道德教育哲学,它提出了非常多的具有价值的论题与观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而非完全背离的。原理的阐释必然会涉及到相应的“元问题”,也会依赖于“元理论”的某些研究成果。所以说,上述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内提取出来的。其次,当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哲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尤其是比较成熟的结论,将被“名正言顺”地归纳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有时也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之间的相对分离与互动,会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推向高峰。

四、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篇(4)

一、哲学思想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同时它也是建立其它学科的重要基础,只有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学工作是大学生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困难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最难研究和理解的原因如下: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有关工作本质性的知识,要求我们一定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众多现象中发现规律性具有理论规范性的内容,并对这些内容进行理论提升和概括,这就是哲学思想中从现象到本质的一个发展过程。其次,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又是具有体系性的,其中各个不同的原理之间要有严谨而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困难重重,所以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的建构应用哲学思想是最好的途径和方法,也就是说哲学思想的应用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得以合理建构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哲学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建构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想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个关于大学生政治教育的大厦,必须要保证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这些基本的砖石的合理性。这一过程的完成必须要对哲学思想进行恰当的应用,尤其是哲学分析法的应用特别是西方哲学中的逻辑分析和概念语义分析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的分析和形成是很有好处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观点的概括和精炼也需要哲学思想的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观点的得到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的不断循环的过程,是对概念的不断提炼和概括的过程,这一过程哲学思想是必须要用的,因为哲学思想可以透过简单的外表看到内部的复杂性,帮助观点的形成。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体系的建构和对体系的反思和调整离不开哲学思想。因为哲学思想可以帮助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具有统揽全局的整体性眼光和建构体系的严谨的逻辑性。

二、恰当应用哲学思想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在20多年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哲学思想的恰当应用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工作和学科的建设中对哲学思想的应用有时候不是特别到位和准确,也就是说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对哲学思想应用的不足或者应用过度的情况,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工作的开展和学科的建构产生不良的后果和影响。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学科领域当中有许多的相似和相近的概念,对于这些概念的区分要利用哲学思想较大的辨别能力,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学对相关的学理的分析和辨别就做的不够清楚了,就会产生概念混乱的现象。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等这些相近概念它们各自的含义都是什么,如果不利用哲学思想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进行研究,就会产生这些住概念的模糊不清。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的原理进行建构和讨论中也必须要对哲学思想进行恰当的应用,例如哲学思想有一个论断就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论题来源问题,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论题不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当中提取出来进行研究得来的,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关的原理和体系生搬硬套过来,再戴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名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论题来出现的,这种论题的来源方式没有实践性和先验性。这种论题脱离了实践,是从概念到概念,而不是从实践到概念,这样容易使这些原理在哲学的相关原理中兜圈子,无法发挥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成了纯粹的经院哲学。换句话说就是哲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不起当应用,除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还会使人们产生对哲学思想的误会,从而也不利于哲学思想的发展。

三、哲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现路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由三个独立的概念即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构成,但是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这三个概念之汇总。“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是由这三个基本概念组成的,与这三个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这三个概念都有自身特定的内涵与外延,由这三个概念所形成的新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新的内涵。一个最基本的困难就在于学术界、理论界对思想和政治的认识和理解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科都有自己的理论解释框架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从而导致人们对它的接触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因为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使人们对其概念的认识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误解。因此要深刻认识这个概念就要分析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几个概念,并对它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区别,通过这些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充分的认识。

3.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由领导阶层的统治思想所决定的,是以其本身利益为根本的。

(2)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科学性的特点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运用中慢慢凝结出的精华,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个运用层面上的一个属性,它的科学性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违反人类基本常理的。

(3)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性。发展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运用中一个关键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并且会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熟慢慢凸显出来。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第一,具备政治性。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为主要的特点,通常所指是思想政治的本身便拥有政治性 。

第二,具备整体性。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涉及许许多多方面的知识和因素等,由此可以看出它必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拥有整体性这个特征。

第三,具备多样性。由于大学生是一个不确定的个体,呈现出多样化,其年龄也会随不同的人而发生变化,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对象和年龄都是多样化的,反映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路径的选择

科学化最基本的呈现方式就是贴合客观的规律,它的规律性又大体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来呈现。第一,是必须要贴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规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贴合教育本身的规律,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要一丝不苟地探索教育的主体关系和客体关系,教育和管理两者之间的联系。第二,是必须要贴合大学生成长的规律。必须要让大学生从内心建立起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并且要不停地去剖析和研究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法及其思想行为特点。必须扎实地落实好教育承接的对象,及其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认识到大学生思想的发展程度及其发展的特征。第三,科学化的规律必须得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运用规律,即实践规律,在上文中解释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它能够有力地促使该项工作由凌乱的管理转向科学化的管理。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路径的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政治性

政治性即方向性,在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大学生对于党和国家来说,是珍贵的人才资源,是希望,上文阐述过对加大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力度,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层次的意义,在此不做赘述。所以,即使可供我们选择的路径再多,我们也必须要坚定不移地遵守两个方面原则,那就是方向性原则和政治性原则。为了能够科学化地按照一条正确的路径去延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放眼于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的教育理念以及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方法,从根本上切实完成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并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选择上。

2.根本性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我们可以学习到,要彻底地解决问题我们必须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正如上文中所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选择科学化路径时,有很多种方法,一一开展太过繁琐,我们还必须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选择的路径是不是能够适应。若要想取得关键性的成果,就必须牢牢地抓住其中的关键性、根本性的地方。

3.整体性

系统是由若干软件组成的集合体,同样路径也是由很多方法构成的。

4.操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所面向的是鲜活的、具体的研究对象,与此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也可以很好的展现出来。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选择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的时候,要将政治性、根本性、整体性原则和操作性原则结合起来,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除此之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实现路径的选择既具备现实性,又具备指导性,也就是说,既要有存在实现路径的可能,也要有可操作的空间,要符合现实中的实际现象。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

1.在思想上要有科学化的认识

(1)始终重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作用。注重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领域中的主导作用,确保其指导地位牢固不可动摇,与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有着直接密切的关联,与此同时,也会对塑造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的人才造成影响。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广大人民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展现我国国情和划时代特征的同时,还探索出世界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化路径的必经之路。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政策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自身的使命感。

(2)始终贯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属性。意识形态属性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化路径的必经之路,注重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确保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领域中的指导地位,逐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路径的实现。

2.教育理念上的科学化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同时也是教育理念科学化的核心。以人为本对教育理念的作用,体现在价值观的指导和方法论的指导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任务,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存在于教育界的主要问题,并且也是存在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2)树立育人无价的教学理念。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一般可以由成本和价值来诠释。成本,即思想政治教育成本,指的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所消耗的资源与所付出的代价之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本主要有:第一,经济投入成本,指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物质方面的支出,其中包含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及其福利待遇支出、办公经费支出和基础性建设投资支出,等等。经济投入成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化路径的基础。第二,文化投入成本,指的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文化宣传所耗费的成本。第三,政治投入成本,指的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消耗的政治资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路径的实现,要树立育人无价的教学理念,不计较成本的耗费,拼尽全力,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充足的条件。

3.制度设计上的科学化

(1)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要求我们以育人理念为核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行机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防止出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度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性的现象。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一的个体,它本身是复杂的,它既包括横向上的社会、学校和家庭,也包括纵向上的小学、初中以及大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需要构建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这需要思想政治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探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发展的路径。

(2)建设保障体系。财力保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需要仔细钻研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剖析现在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在此基础上建设保障体系,并且不断完善保障机制。除此之外,要始终坚持育人无价的教育理念,根据实际工作的真实需求,针对不同的项目投入不同的经费,保证大学生有良好的学习设备和学习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路径的实现奠定基础。

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教育理念愈来愈成熟化,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要不断探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争取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军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现状;类型;结构

在没有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之前,我一直认为范畴是指某一事物的范围,错误地把范畴同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外延等同在一起。在学习之后,我才知道范畴指的是学科的一些基本的概念,也就是说某一个领域当中的基本概念就是这个领域的范畴。我们通常认识某一事物都是从概念开始的,概念帮助我们对事物现象有了更清楚的界定和认识。也可以说范畴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成果,是帮助后人认识事物的阶梯。通过这些阶梯不仅可以较为清晰地看清楚我们所要了解的事物,并且可以让我们在认识事物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一系列概念,这些概念像骨架一样构成了学科的知识体系。使得这一学科能有效的区别于其他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也是一样,对于本门学科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也是本门学科之所以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标志。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研究总体来讲还是有些欠缺。和其他学科一样,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而言就是学科的基本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和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是两个比较容易混淆的内容,他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虽然二者都是人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形式,但是我个人的理解是,二者有“点面关系”。之所以说二者是点面关系,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其实就是本门学科最基本的概念,概念本身就是用来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种形式。只是概念上的反映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需要受教者在概念之间不断找寻。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正好解决了这一需要,他把各个独立的概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较为全面和稳定的思维形式,更好地帮助人们去理解和追逐本门学科。可能此时有人会质疑,既然规律更全面更稳定,那么完全可以用规律去替代范畴。我觉得这种质疑有一定的依据,但是却不是准确的,如果没有基本的概念,根本谈不上概念之间的有机结合,所以如果没有范畴,根本就谈不上学科的规律,二者是不能相互取代的,只能有机结合才能正确运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类型结构的理解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认识本门学科的范畴体系。有的范畴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内容、实实在在的基础以及具体的环节,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等范畴;有的范畴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本质联系所规定的内在的属性、特点、功能性,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阶段性、历史性、价值性、层次性等范畴;有的范畴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之间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对应的,比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有可能是立体的,比如“优秀―中间―后”,还有可能是综合性的,通过范畴之间的联系来及时发现某种规律,比如行为受思想支配、行为表现思想等。可以看出这种范畴划分的标准是范畴性质和状态的差异性。

我们还知道,不同的范畴在学科体系中的作用大小和高低层次是不同的,根据这样的划分标准,可以将范畴划分为高层次的基本范畴、中间层次的重要范畴以及低层次的具体范畴。高层次的基本范畴,是指在思想政教育学中能反映和概括本领域中各现象之间最普遍、最稳定、最本质、最重要的特性和关系的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高层次的基本范畴一共有八对。中间层次的重要范畴是指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揭示学科内某些规律,又能创造出一定的条件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比如说思想教育的过程、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以及价值。低层次的具体范畴是指那些可以用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并且可以反映学科内许多具体现象的内在本质联系的范畴。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和划分标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意思是说同一范畴在不同视角或者不同划分标准下可以同时属于不同类型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中的不同类别和层次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低层次范畴是基础,高层次范畴对低层次范畴又起着引导指导的作用。这便是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

参考文献:

[1]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篇(7)

关键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概念范畴;理论体系

学科是科学研究发展成熟或比较成熟的标志,并非所有的科学研究领域都能成为学科,一般认为科学研究发展到成熟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的标志主要有四个方面:①有特定的研究对象;②有特定的研究方法;③有独特的概念范畴;④有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鲜明“个性”特征,我们可以从标志学科建立的四个方面来透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独特性。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对该学科的进一步研究,又可以“打消”有人因为国外没有设置这一学科或该学科存在某方面的不足而对该学科能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疑虑。

一、独特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确定性和科学性是衡量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解决的特殊矛盾,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功能。

说过:“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1]显然,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否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和该领域中需要解决的矛盾是什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研究如做人的思想工作,因此肯定要研究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应的学术研究领域也很多。研究人的自然属性的有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的有教育学、行为学、伦理学等,他们研究的是人的自然属性或社会属性的某一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也只是人的社会属性的某一特定领域——人的思想政治观念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特殊矛盾则需要从研究领域中复杂的矛盾运动中去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中,人的思想政治观念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过程始终伴随着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始终,在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如教育者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社会环境间的矛盾等。但“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民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始终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并制约着其他矛盾。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基本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根据和发展的主要动因。要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要对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又必须对如何向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进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正是以这“两大规律”为研究对象,承担了其他学科无法完成的任务。在其他临近学科中,如:政治学中政治社会化研究影响政治态度、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给公民的政治文化传送过程;教育学中的德育研究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思想意识和道德意识品质。他们的研究对象与思想政治教育学虽有一定的重叠性,但都只是研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方面,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学把思想政治教育、人们思想政治品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和把握,完整地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学独特的研究对象使其与其它临近学科区别开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存在和发展。

二、独特的研究方法

方法之于理论犹如手段之于目的,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实践性、运用性很强的科学,方法问题的研究更具有突出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在建立自己概念、范畴和规律的逻辑体系中,在使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化中,既借鉴吸收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又根据学科的特点,制定出自身特有的方法。如:文献法、社会调查法、矛盾分析法、实践检验法、系统综合法等。

三、独特的概念范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