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干部任职转正总结

干部任职转正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2-01 14:56:14

干部任职转正总结

干部任职转正总结篇(1)

一、基本现状

1、村组干部基本情况。**辖26个乡镇,367个行政村,2493个村民小组,其中,人口在500人以下的村76个,500-2000的村273个,2000人以上的村18个,人口最多的村是谢村镇下溢水村(2963人),人口最少的村是华阳镇坪堵村(75人);全县共有村干部1114人,村党组织书记367人,村委会主任367人,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村32人,上级下派村干部8人,组干部数2607人,村干部兼任的216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中,文化在高中及以上354人,初中及以下348人,年龄在35岁及以下25人,35岁-45岁245人,45岁-55岁270人,55岁以上162人,其中获省级以上劳动模范2人,获市级以上优秀党组织书记标兵称号21人,获市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标兵25人。

2、在职村组干部待遇情况。全县领取固定报酬的村干部1060人,年发放村干部报酬总额411.08万元,村正职月报酬低于100元的村11个,月报酬100-300元的村337个,月报酬在300元以上的村19个,村干部个人年最高报酬5600元,最低报酬1000元;能按时足额支付村干部报酬的村248个,拖欠一年以下的村22个,拖欠1年-3年的村27个,拖欠3年以上的村70个,拖欠3000元以下的村9个,拖欠3000-10000元的村41个,拖欠10000元以上的村69个,拖欠总额达406.7万元;完全靠财政转移支付的村344个,村集体经济给予补贴的村23个;全县领取报酬的组干部2391人,年发放组干部报酬总额129.4万元,组干部平均年报酬648元,组干部个人最高年报酬1870元,最低年报酬100元。

3、村集体经济积累情况。全县无经济积累村286个,有积累村71个,其中1万元以下的村33个,1万-10万元的村25个,10万以上的村13个;全县负债村267个,负债总额3636.98万元;年集体经济增长的村72个,其中年增长在5万元以下的村47个,增长在5万元以上的村25个;367个村都有固定的办公经费,其中办公经费在500元以下的村72个,在500-3000元的村249个,3000元以上的村46个。

4、离任村干部待遇落实情况。全县离任村干部总数1450人,离任村干部正职数874人,任村正职3年及以下95人,连续任职3年-15年的515人,连续任职15年以上有264人;无补贴的村干部数1333人,其中村正职769人,已落实一次性补贴的村31个,村干部70人,最高标准6000元,最低标准300元,已落实长期性年补贴的村22个,村干部47人,村干部正职年最高补贴1200元,最低补贴100元,离任村正职长期年补贴低于200元的17人,200-600元的19人,在600元以上的7人,完全靠村集体经济解决的村6个,两者兼有的村47个。

5、村干部参加养老、医疗保险情况。全县参加养老保险村38个,参加人数113人,其中正职74人,个人负担30%,集体负担70%;参加医疗保险村367个,参加人数1114人,其中正职702人,个人负担25%,县区负担75%。

二、存在问题

1、村干部年龄结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全县55岁以上村正职162人,占总数23.1%,初中及以下文化348人,占总数49.6%。

2、在职村干部工资标准偏低,报酬来源单一。村正职月报酬在300元以下的村348个,占94.8%,由于村上没有任何收入,报酬完全靠财政转移支付的村344个,占93.7%。

3、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空壳村较多,集体经济增长缓慢。集体经济无积累村286个,占77.9%,负债村267个,占72.7%,年集体经济有增长的村72个,占19.6%,村集体办公经费在2000元以下的村228,占62.1%。

4、离任村干部生活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无补贴的村干部数1333人,其中正职769人,分别占离任村干部和离任正职干部总数的91.9%和87.9%。

5、村干部养老保险参加面较小,标准也偏低。全县参加养老保险村干部113人,仅占村干部总数1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村干部虽然达到了100%,但是和其他农民一样,人均10元的费用主要靠个人承担。

三、对策建议

1、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今后配备村干部时要注重优化干部的年龄结构、文化知识结构和性别结构,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加强对现任村干部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2、撤并村组,精简职数。县、乡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出台撤并村组方案,适当合并行政村,压缩精简村干部职数,尽可能实行村干部交叉任职和村干部兼任组干部,或从县、乡镇机关下派干部担任村干部,降低行政成本,缓解村级支出压力,不断提高村干部的工作效率和报酬水平。

干部任职转正总结篇(2)

会议安排部署了全省“转方式、调结构,工会如何有作为,职工如何作贡献”大讨论工作、云南省第七期职工医疗互助和全省城市低收入特困职工家庭住房困难状况大调研工作、全省工会“贷免扶补”及农民工培训工作、为获“云南省工人先锋号”单位授牌、为“云南省百万职工抗旱献爱心活动”捐款单位颁发证书。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江巴吉才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他说: 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十二五”发展打基础的重要一年。同时也是我省遭遇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之年。工会凝聚职工、服务大局的任务更加艰巨,促进就业、帮扶困难职工的工作更加繁重,工会组织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责任更加重大。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能考验各级工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越是挑战面前,就越能凸显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一定要清醒认识当前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化挑战为机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关于抗旱救灾保民生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动员职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着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努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党和政府分忧,为职工和农民工解难,团结动员全省广大职工为加快云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云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建功立业活动,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作出新的贡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是我国经济领域内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工人阶级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各级工会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深入扎实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主题竞赛活动和多种形式的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团结动员职工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一是要深入开展“转方式、调结构,工会有作为,职工作贡献”大讨论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献计出力。二是要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百万职工技能提升活动,着力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三是要全力筹办好“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表彰大会”,大力弘扬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进一步奏响“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凯歌,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凝聚力量,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江巴吉才强调:要切实做好维权帮扶工作,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作出新的努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是工会赢得职工群众信赖、在大局中发挥作用的前提。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我省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加之干旱缺水的影响,给职工和农民工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给一些用水用电量大的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少困难,对我们工会做好维权帮扶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各级工会要牢记总书记关于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高度关注民生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对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努力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切实推动党和政府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政策的贯彻落实,自觉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和谐稳定。

要以“稳员增效、协商薪酬”为重点,继续深化“共同约定行动”。要把开展“共同约定行动”与加强集体合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与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完善约定形式,创新约定内容,提高约定实效,力争在帮助困难职工、农民工稳定就业,促进普通职工和农民工工资水平提高等方面取得实效,使之成为工会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载体、新平台。

要以扩大就业为重点,全力做好“贷免扶补”和农民工培训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大力做好创业促进就业工作,确保“贷免扶补”工作取得实效,真正达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目的。要充分发挥农民工培训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和岗位援助力度,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和农村群众增加收入,为抗旱保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要以宣传发动为重点,深入扎实开展第七期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第七期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与第六期相比,虽然补助标准没有变,但互助金标准提高了,这对我们做好第七期职工医疗活动组织发动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各级工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宣传发动上,向职工说明提高互助金标准的原因,做好释疑解惑工作,让职工真正理解、关心、支持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的开展,从而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参与热情,确保第七期活动顺利开展,圆满完成。

要以推进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四位一体”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努力提高帮扶服务水平。要认真总结帮扶工作取得的成绩,学习借鉴昆明市和武汉市总工会帮扶工作的经验,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构建困难职工帮扶、法律援助、农民工维权、劳动争议调节“四位一体”帮扶维权体系,努力提高帮扶服务水平,切实办好六件实事,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要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重点,努力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要把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监督,落实职工劳动就业权、社会保障权作为评选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引导职工关心企业生产经营、企业自觉保障职工权益,推动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要及时发现和选树先进典型,精心筹备好云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表彰会和全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经验交流暨表彰会。通过典型示范,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和谐云南建设。

要以真实准确为重点,全力开展好城市低收入特困职工家庭住房大调研工作。要本着不少一个单位、不漏一户、不缺一个统计数据的要求,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不漏报、不错报、不留盲点、不留死角,确保统计数据准确无误,为党委政府解决贫困职工家庭住房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江巴吉才还对工会干部提出新要求,他说:讲大局是工会干部的一种基本素质和政治责任,也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需要。树立大局观念,增强全局意识,对做好工会工作至关重要。各级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工会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统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省总十届四次全委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要区分任务,明确责任。对涉及全局性的一些工作,如“贷免扶补”、农民工培训、城市低收入贫困职工家庭住房大调研、第七期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等工作,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密切配合,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对一些经常性的工作,要明确分管领导,安排专人负责,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对一些重点工作,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会员发展、经费收缴等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亲自过问,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今年的工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工会要统筹安排,全面推进。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要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工作计划。要完善激励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掌握工作节奏,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和求真务实之风,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了解实情上,努力推动工会工作向前发展。要按照省总十届四次全委会确定的“134561”的工作思路,对照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省总工会副主席杨建军、杨文学、李晋云就开展全省“转方式、调结构,工会如何有作为,职工如何作贡献”大讨论、云南省第七期职工医疗互助和全省城市低收入特困职工家庭住房困难状况大调研、全省工会“贷免扶补”及农民工培训工作作了安排和部署。

会议由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卢正国主持。他说,自从3月10日全省百万职工抗旱献爱心活动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之后,全省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积极响应省总工会号召,以最快的行动,最得力的措施,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发扬工人阶级顾全大局、团结互助的伟大品格,积极参与、踊跃捐款,向灾区群众奉献爱心,为缓解受灾群众饮水困难尽责出力,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全国总工会高度重视西南地区的抗旱救灾工作,发出了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工会把参与抗旱救灾工作作为工会组织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动员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斗争,并下拨抗旱资金100万元。上海市总工会、福建省总工会心系灾区,也分别向省总工会送来了抗旱捐款。截止4月6日,全省工会共募集职工和工会捐款3787万元。其中职工捐款2878万元,参加捐款职工185万人。省总本级已募集到爱心捐款1145多万元。到目前为止,省总已下拨灾区747万元,还剩余398万元,将于近期继续下拨到各重灾区。当前,干旱仍没有缓解的迹象,全省饮水困难群众已达到1000万人,并且还在持续增加。面对严峻的形势,各级工会一定要继续抓好职工抗旱献爱心工作,切实把筹集到的捐款用到灾区群众身上。

卢正国指出,去年以来,全省各级工会在地税部门和农行的配合下,实现了50年来工会经费收缴体制的重大变革,全省工会经费年收缴突破9亿元,同比增长15%,绝大部分的州市和县(市、区)总工会经费总量都有较大增加。地税代收工会经费和建会筹备金,是工会经费收缴体制的深刻变革,对于全省各级工会来讲,这是一个新鲜事物。今年我们的目标是:进一步夯实基础、理顺管理体制和奖励机制、规范委托代收工作、扩大经费收缴覆盖面。各级工会务必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地税代收工作的重要意义,始终保持领导不放松、热情不减退、力度不减弱,继续协调解决好地税代收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地税代收工会经费全覆盖,为工会开展工作提供更坚实的物质保证。

干部任职转正总结篇(3)

学转促系列访谈观后感范文【1】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正因如此,自治区党委召开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并特别强调,学习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必须以优良作风作保障。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工作总目标。面对两个“三期叠加”严峻形势,自治区党委敢于涉险滩、勇于啃硬骨头,紧紧围绕总目标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在治疆稳疆方面行之有效的“四梁八柱”性政策措施已经确定。而推动这些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迫切需要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迫切需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把各族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因此,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意义重大而深远。

首先,这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部署。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常态的政治任务,并作出具体安排部署,使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新疆的重要载体,就是学总书记讲话、转变工作作风、促进总目标在新疆落地生根;其次,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具体实践,是贯彻党的治疆方略、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实现总目标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干部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总目标提供环境、保障、力量;再次,这是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有效平台。新疆的党员干部精神状态和整体作风是好的,但个别地方和一些干部对总目标认识不到位,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有缺失,思想麻痹、作风漂浮,措施棚架、松懈厌战,作风粗暴、失职渎职,“”和“四气”等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只有把作风建设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实现总目标。第四,这是顺应各族群众期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新疆各项事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疆的内在要求。人民群众对落实总目标十分关心、关注、期待,新疆各项事业不断前进,必须要有过硬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从严求实的,只有这样,才能动员、引领2300万各族人民为实现总目标共同奋斗。

    作风是无言的宣示,行动是无声的力量。当前,“”同我们争夺群众的斗争非常激烈,作风问题就是斗输赢、论高低的一个风向标。所以说,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保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定力,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把这项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切实解决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作风问题,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落地生根,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保障。

学转促系列访谈观后感范文【2】 良好的政府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只有彻底改变“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形象,扭转职能部门“缺位错位、越位虚位”的问题,尽可能满足公众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才能从制度化、规范化的权力运行中,打掉横亘在干群间的那道无形墙

公章旅行、批文难求、跑“部”前进,在不少人心目中,与履行特定职能的一些政府部门打交道,是件让人头疼而纠结的事情。曾经有遭遇“办事难”的群众总结,“机关人员一般上午多见,下午难见;下雨下雪天更难见;周一和周五的下午又往往开会不办公。来办事,先要选对时间。”而地方干部到部委疏通关系、请求“照顾”,一度也是导致北京节假日前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可以说,让政府管得更少,服务得更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正因此,总理强调“政府转变职能也是转变作风的重要方面”。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整治“”、转变作风的制度抓手。我们这样的大国大党,要面临政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应对纷繁复杂的治理挑战,回应与日俱增的多元诉求,需要不断提醒自己:群众的口碑和夸奖从哪里来?转作风的根本出发点,是要回答好这样一道必答题:我是谁,为了谁?

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宗旨所向,也是执政为民的出发点落脚点;为人民服务,是新时代的作风所指,也是现代政府的职能所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办事机关的衙门作派依旧存在,遇事推诿、态度恶劣,让老百姓跑断了腿、说破了嘴、伤透了心的事情,屡屡发生。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还有政协委员“吐槽”行政审批:有企业投资一个项目经100个审批环节,盖108个章,全程需799个工作日;有群众办理准生证,需经过10多个单位盖章,耗时两个月。如此作为,怎不让群众深恶痛绝?更何况,环节重重、效率低下的背后,往往潜伏着权力的寻租,伤害了群众利益,败坏了党风政风。

其实,群众眼中的“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求并不苛刻。审批环节少一点,便民措施多一点,办事效率高一点,就可以让老百姓跑的冤枉路少一点,牢骚怨气小一点,满意指数高一点。从这个意义看,让政府部门“瘦身”、“健身”,让管理职能归位、确位,不仅可以大大压缩行政成本,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更能切实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否则,工作人员再笑容可掬,制度规定难以便民为民,老百姓照旧不满意;狠话重话承诺再多,“九龙难治一水”,“十几个部门也管不好一头猪”,“群众利益至上”的承诺依旧难以兑现。

深层次看,作风问题与权力失控、失范、失律有关,与职能越位、错位、缺位相连。比如大吃大喝,花的既是公款,还可能在推杯换盏中搞寻租;再如遇事“踢皮球”,暴露的不仅是责任心问题,也反映了职责不明的尴尬。把握好转作风的深刻内涵,不仅是简单的转思想、转行为,而要在更大范围对权力运行进行规范,对行政职能进行优化。

从根本上说,转变政府职能,才能转变干部作风;能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才是最好的工作作风。最大程度地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才能真正提升行政效率、减轻群众负担;与时俱进地加强制度创新,改革不适应时展的僵化机制、陈旧做法,才能尽可能满足公众需求、提升服务质量。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央领导一再强调,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体现到推动发展和改善民生上来”,“保证作风建设常态长效”;也是为什么,新一届中央政府要把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环节作为“开门首件大事”来抓。

良好的政府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只有彻底改变“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形象,扭转职能部门“缺位错位、越位虚位”的问题,让公众看到权力被关进铁笼子、放进玻璃房,才能从制度化、规范化的权力运行中,打掉横亘在干群间的那道无形墙。

学转促系列访谈观后感范文【3】 坚强的组织领导,是各种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前提和保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大对活动组织领导的力度。

各级党组织在切实改进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担负着加强组织领导的重大职责。当前,自治区党委已经对“学转促”专项活动作出了安排部署,明确提出了开展活动的目标要求。此项活动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各族群众充满期待。全区各级党委(党组)务必在领导和组织层面上多下功夫,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落实。如此,才能使活动不虚、不空、不偏,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扎实有序开展。

大雁群飞头雁领。抓紧抓实抓好“学转促”活动,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是前提。领导干部既是贯彻落实此项活动的骨干力量,又承担着组织和示范带动的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党组)务必把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开展“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专项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抓、负总责,推动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局面,确保“学转促”活动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并与年度各项工作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加强宣传引导,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学转促”活动的节奏和进度,自治区各主要媒体应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主阵地作用,加大力度宣传全区“学转促”活动的部署要求和进展,及时总结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活动的新认识、新经验、新举措、新做法,从而弘扬正能量,鼓舞士气干劲,努力营造学讲话、转作风、促落实的浓厚氛围。

开展“学转促”活动,要严格执行纪律,加强指导和督查,进一步强化引导和约束。无数经验表明,活动越往下延伸,情况越复杂、任务越艰巨。只有严格执纪,才能保证实效。抓紧抓实抓好“学转促”活动也是一样,必须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纪律和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干部任职转正总结篇(4)

——##县转变乡镇职能的调查 经过税费改革之后,特别是随着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三农”问题再次被全社会所关注。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不仅要面临对传统工作方式的抛弃,而且还将面对新形势下农民致富奔小康需求日渐提高的现实。在这种条件下,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的乡镇人民政府,其职能到底如何转变,是一个值得探讨、亟待研究和着力实践的课题。带着这一课题,近期,笔者先后深入城关镇、汤坪镇、龙王镇和太山庙乡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查与思考,得出的综合结论是:“转变乡镇职能,已经不单纯是乡镇自身的改制,它牵动着农村*体制改革的‘神经’;也不单纯是依靠一项改革就能完成,它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与之相匹配”。 一、问题与分析 城关、汤坪、龙王镇和太山庙乡总面积1107平方公里,人口37463人,分别占全县总面积和总人口的30.1%和50.2%,四乡镇在##县*、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按照县上下达的编制,一乡三镇共下达行政编制133人,事业编制65人,目前行政人员在岗103人,缺编30人,占总数的22.2%;事业人员编制65人,在岗61人,缺编4人,占总数的6.2%。一乡三镇正副科级干部定编62人,目前配备55人,尚缺7人。 1、乡镇干部队伍及干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乡镇干部队伍常年生活和工作在基层,长期扎根农村,熟知乡镇之苦、干部之难、报酬之低,在山区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为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乡镇干部队伍及干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着相对老化的现象。从所调查的4个乡镇来看,乡镇干部在册人员总数167人,其中:30岁以下的乡镇干部41人,仅占在册人员总数24.5%;30-48岁的105人,占62.9%;48岁以上的21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12.6%。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4个乡镇167名在册干部中,仅有大学文化10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5.9%;有大专36人,占在册人员总数21.6%,这部分人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参加党校函授学习后取得的本科、大专*,专业知识相对贫乏;中专以下的121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72.5%。干部创新意识差,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由于常年工作在乡镇,普遍缺乏正规化培训,加之山区信息闭塞,远离县城,导致乡镇干部队伍思想保守,墨守成规,坐井观天,缺乏开拓发展的能力,很难适应市场农村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二是干部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大力发展果菌药等主导产业,基本打破了传统农业的格局,初步形成了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项目,户有增收门路的可喜局面。但是如何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体化服务,让产业真正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许多乡镇干部这方面素质还不高,解决农民信息不灵、产品销路不畅,产业结构调整不力和推广科技的方法和能力欠缺,4个乡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6名干部中,真正熟悉农村工作,懂业务、懂技术的只占很少一部分。这些问题与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极不相适应,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干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干部管理方式单一。从调查情况看,4个乡镇目前仍采用的是以干部包村和片线管理为主的岗位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虽然,上述情况的存在,无法有效发挥乡镇职能作用,出现了乡镇“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的怪现象。 二、有益的探索 在现行体制下,固然影响乡镇职能有效发挥的因素很多,但一些乡镇面对新情况和新任务,在职能转换方面坚持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今后乡镇职能的转换起到了有益的借鉴作用。 1、取消包村制度,强化村民组织自治功能。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后,规定了村民委员会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汤坪镇党委、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工作方法,其弊端有三:一是大包大揽村务,弱化了村民组织自治功能;二是导致镇上干部力量分散,加大了干部经常性管理工作的难度;三是包村干部几乎年年轮换,导致工作没有连续性和长远考虑。对此,该镇今年在柏杨村进行了取消包村工作试点,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了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短期内使后进村的各项工作出现了新的起色。近期汤坪镇党委、政府正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明年将在全镇全面推行取消包村工作制度,集中干部力量,围绕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搞好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的目标。 2、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增强政府服务功能。 成立各类中介组织,加强各种专业服务,是乡镇政府在新时期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近两年来,城关镇在围绕袋料产业,汤坪镇在围绕果菌药菜主导产业,太山庙乡在围绕果菌药桑主导产业建设上,依靠科技、提供信息、加大投入,从而使产业基地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两镇一乡的共同经验是:围绕主导产业,增强服务功能。他们认为,要实施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单家独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联结,必须以引进和培育龙头基地为主,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为辅的中介组织。因此,他们在工作实践中,开始倾斜干部力量,组建各类专业协会,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商品生产基地,以此强化服务功能,拉动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3、创新工作机制,确保服务效果。 好行为要用好的机制来推动,建立符合农村工作实际的监督考核机制,是搞好服务的根本,也是实现乡镇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重要环节。汤坪镇、太山庙乡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汤坪镇创新工作机制,在产业建设中,推行了党委、政府建协会、支部建分会、协会联公司的模式。在经济工作的实践中,镇党委、政府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育和营造市场上,努力建好镇产业发展、技术服务协会。村上建立分会,在能人党员中扶持了汤坪镇蔬菜、药材、食用菌3个协会。镇协会采取引资、合作等方式吸取龙头企业来镇投资,提供技术,建设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建立了渔湾村秦岭菜业经营公司、安康北医大华严村绞股蓝种植公司、汤坪江浙食用菌公司等龙头企业,促进了全镇菜、药、菌三大产业的发展。太山庙乡在创新工作机制上,突出抓了以下两点:一是强化目标管理。在规范机构设置后,进一步规范各办(站、所、协会)职权范围,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夯实任务。建立健全工作督办检查制度,对(站、所、协会)工作落实情况,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进行督办检查,对工作不力,未按时完成任务的,限期整改或限期完成,如限期整改无起色,仍未完成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列入办(站、所、协会)或个人考核档案,年终按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与十三月工资及年终奖金分配挂钩。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实行一项产业、一个协会、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坚持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过去单纯的数量考核转移到数量考核和质量初期自以为是错误的做法中跳出来,坚持依法行政,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更好的履行职责。 4、创新培训机制,提*部素质。一要建立干部培训考核机制。要严格按照“大教育、大培训”的总体要求,着力建立健全多层次、开放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适应建设学习型政府的需要。对每名干部都应建立学习档案,每半年由组织、宣传部门检查考评一次,作为干部考察、考核的依据。二是要建立完善日常学习、集中培训、轮训制度。严格按照全县干部培训规划,分期分批对全县14个乡镇所有干部进行普遍轮训,加大对乡镇干部的培训力度。通过*理论和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提*部*理论素质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三是要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对干部进行各种业务和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同时要支持鼓励干部参加专业考试和各种*脱产学习,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干部队伍。 5、创新管理机制,着力转变干部作风。一是建立完善考核机制。首先要强化县对乡镇的工作考核,突出对最终成果的考核,重点考核财政收入的来源和支出情况,农民的收入和负担情况,以及经济工作和重点工作情况,进一步规范考核内容和完善考核的方式,使乡镇工作考核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其次要强化乡镇党委、政府对干部的考核和奖惩。应当结合各地实际,根据工作职能、任务来制定考核目标,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责任到人,奖惩分明。第三要把考核的权限交给农民。积极探索干部述职考核制,定期组织乡镇干部向人大代表、农民代表述职,由农民代表根据他们的述职以及平时的所作所为进行打分。二是创新干部交流机制。积极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回避交流、异地交流,定期不定期在乡镇机关内部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进行轮岗交流,县委组织部和其他相关部门也要适时对各乡镇干部按一定比例进行异地交流。同时积极做好干部分流工作,将事业单位的人员逐步推向市场,给予一定的政策和基本保障,变事业单位为经济实体,鼓励干部1─2年带薪创业,到期脱离财政。三是健全干部“上下”机制。一方面继续加大对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突破条条框框,大胆公开选拔德才兼备的同志提任领导职务,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末位淘汰制,对连续3年工作考核倒数第一的进行脱岗学习或进入再就业中心,打破干部身份终身制。四是改革干部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加大乡镇对县直部门下派业务单位的管理权限,县直部门下派乡镇业务单位人员的年度考核、提拔交流、工资晋级等由乡镇与业务部门共同承担。 6、创新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干部转型。一要灵活设置机构。乡镇在机构设置上一定要根据职能转变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来合理规划,要本着“压机关、减行管、充基层、扩经济”的原则,通过因事定岗、因岗定责来建立机构,以确保有充足的力量来抓产业、包项目。二要突出工作重心。我县作为山区贫困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恢复重建、加快发展。乡镇工作重点必须从管理具体事务尽快转变到谋划经济大局上来。立足本地实际,制订好短、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在市场培育、小城镇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多下功夫,引导农民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三要转变工作职能。要由过去的行政命令向提供服务转变。税费改革后,乡镇对农民的管理体制更为松散,只有“服务”才是联系乡镇政府与农民的纽带,乡镇工作一定要适应这种新的形势,注意发挥自身优势,切切实实的为农民致富出点子,办实事,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干部任职转正总结篇(5)

从调查情况看,尽管区、乡镇、村居三级在落实村级干部工资待遇上克服了许多困难,倾注了不少心血,但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执行标准不一。由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各乡镇对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确定依据、标准、考核形式和发放方式也不尽相同。护城乡村级干部年工资待遇总额为8000元至11000元,东郊乡为6500元至8000元,南坪岗乡为7500元至8000元,河伏镇为4500元至5500元,东江乡为6000元至7000元,丹洲乡为5000元至6000元,芦山乡为3500元至5000元。村居内干部工资待遇一般分三个等次,每一等次月差额为20至30元不等。

2、来源渠道不一。工资待遇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个: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村级集体企业收入以及招商引资、集体土地征用补偿、集体资产租赁等其他收入。集体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相对较多的村,工资待遇发放资金比较宽松,集体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薄弱的村则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的村级组织补助资金解决。如护城乡高车村,每年企业收入、厂房租赁收入、门面租金、征地补偿等村级集体收入20至40万元,工资待遇主要从这中间解决。而芦山乡大部分村集体企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微乎其微甚至近乎空白,村干部工资待遇的发放则完全依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

3、到位程度不一。各乡镇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实际到位程度存在着两极分化的情况,标准相对较低的远郊村拖欠村干部工资待遇严重,标准相对较高的近郊村反而能及时足额发放。据统计,全区88个村居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的村仅26个,占29.5%。截止去年年底,全区累计拖欠村级干部工资397万元。发放较好的乡镇仅有护城乡和东郊乡。护城乡除聚宝村拖欠19个月工资外,其余均已足额发放。东郊乡除和平村、赵家昏村拖欠44520元工资外,其余也均已发放到位。南坪岗乡13个村中仅有7个村发放到位,还有6个村拖欠。河伏镇自2000年起至今累计拖欠工资53.4万元,落实比例仅41%。丹洲乡、东江乡、芦山乡无一个村完全落实工资待遇,拖欠时间长的达26个月,数额大的村达12.4万元。东江乡靳家湾村去年年终还是向乡财政借款5000元发的工资,芦山乡芦山村支部书记去年全年仅领取工资889元,占其核定工资总额的18.2%。

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标准的悬殊和实际到位程度上的两极分化所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一方面挫伤了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村级干部队伍的稳定,有的村干部因一年忙到头未领到几个工资,家人埋怨,邻里嘲讽,朋友调侃,因而不想干的心迹多有流露。拖欠数额大、拖欠时间长的有些村工作基本上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另一方面形成了新的村级债务,不利于村级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原因分析

对拖欠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税费征缴有缺口,转移支付“打折扣”。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虽然大幅度减轻了,但上缴税费的积极性仍然没有提高,以致很大一部分村居无法将农业税费及时足额征缴到位。如芦山乡税费总额为286万元,去年实际从农户中征缴112万元,欠税61%,21个村平均税费征缴缺口8.3万元。有些村对上没有完成任务,乡镇只好用一部分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抵缴税费任务。有些村居虽然对上完成了任务,但也不是直接从农户手中全额收取的,而是用村级集体收入填补了任务缺口或由村干部借款垫交税费。如东郊乡皇木关村去年税费缺口2万多元,由集体收入垫支完成任务。河伏镇青林村去年实收3万元,缺口4万多元,由村干部借款完成任务。税费征缴缺口的形成主要有四个方面因素,一是税费征缴环境差,对欠税户缺乏强有力的制约手段;二是部分村民间债务结零“明结实未结”,存在以债抵减税费现象;三是极少数特殊困难群体上缴税费有难度,影响整体征缴进度;四是到户的计税面积与上级核定计税面积不符以及抛荒影响,出现“有税无田或有田无税”的情况。

2、村级经济负担重,致使“入不敷出”。目前,农村基层工作线长面广,管理费用面宽额重,村级运转如履薄冰。一是组干部和退休干部工资开支。各个村都设有组长,部分村还设有妇女组长、党小组长,村居需要向这些人员支付一定的工资。如东郊乡黄金阁村,每年的组干部开支就达4万多元。有的乡镇退休村干部工资也需要村级负担。东江乡8个村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的退休村干部就有70多人,按照每人200元/年的标准,需要资金14万元。二是报刊杂志订阅费用。一般村居每年用于订阅各类报刊杂志的费用都在1500元以上。三是五保户供养开支。一个五保户一年的吃饭、穿衣和就医开支最低在700元以上,转移支付中五保户供养每人每年406元的标准不足,其余部分由乡镇和村居贴补。四是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汛抢险、突发事件处理以及其它中心工作经费开支。护城乡聚宝村今年用于防汛、防非典和先教活动的开支就达2万多元。繁重的村级组织管理费用致使有限的可支配村级财力显得捉襟见肘。

3、超职数配备,造成“僧多粥少”。目前,各乡镇普遍存在超职数配备村级干部的情况。去年农村税费改革中,转移支付体制核定的全区村级干部总数是294人,而目前实际在岗人数为439人,超职数配备145人。超职数配备村级干部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上,大多数村居认为上级核定的干部职数太少,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很大,忙不过来,村里愿意超职数配备干部。对此,乡镇党委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客观上,村级干部是经过支村两委换届选举依法产生的,选举的不确定性无法实现上级核定的职数要求,且支村两委换届选举与税费改革不是同步进行,而是在税费改革之前,税费改革时,支村两委已经依法选举产生,故无法以税费改革的要求指导村级干部职数配备。

4、集体经济脆弱,“自补能力”较差。从目前已经落实干部工资待遇的村居来看,虽然也存在着税费收缴缺口大、包袱重、职数超等情况,但集体经济收入比较充裕,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的不足部分主要靠集体经济收入来补充。如南坪岗乡东风村,2002年村集体纯收入46万元,支出38万元,其中村组干部和退休干部工资支出就有15万元,年终结余资金8万元。而集体收入来源少或近乎空壳的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除了个别村借助外力增强“造血功能”外,有些村则只能依靠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维持正常运转,若如特殊情况,正常运转便难以保障。如芦山乡芦山村,2002年税费任务仅完成总额1/3,转移支付资金仅拿回4398元,占核定指标的9.1%。而该村其他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日常工作运转只好由村干部垫支维持,村干部全年人均领取工资不足500元。

对策建议

加强和规范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管理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应当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极为关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以充分调动和维护好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区农村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切实规范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标准。针对目前各乡镇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标准不一的实际,有必要建立统一规范、切合实情的执行标准。首先是定类别。根据各个村居区位、人口、面积和经济基础等方面特点,划分出一、二、三种类型。在划分类别过程中,经济基础是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年集体经济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一般不得定为一类村居,5万元以下的一般不得定为二类村居。其次是定标准。一类村居一名干部年工资待遇总额不得突破1万元,二类不得突破8000元,三类不得突破5000元。工资待遇可以由固定工资、浮动工资和奖励工资(含各类补贴,但不含区、乡镇奖励资金)三部分构成。固定工资根据村居的类别分别为450、400、350元/月。村居内主职与一般支村委干部的月工资差额不得超过30元。浮动工资总额不得超过固定工资总额的60%。奖金根据村居的经济状况和工作完成情况自行组织发放,乡镇纪委和财经所共同审核把关,无资金来源的村居不得赤字发放奖金。再次是定职数。采取多种渠道精简现有村级干部职数,尽量与农村税费改革核定职数相符。最后是定考核。各乡镇根据村居实际,制定严格的村级干部岗位责任制,年终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与村级干部浮动工资和奖励工资挂钩。

2、完善村级组织转移支付办法。一方面合理调配转移支付资金。在不增加全区对村级组织转移支付资金总额的情况下,合理调配村居之间转移支付资金,缩小村居之间差距。调配方法是:在计算村居转移支付资金系数时,提高农业计税面积因素的权重,把计税面积的大小作为转移支付资金多少的重要计算依据。另一方面完善税费征收考核机制。税费改革后,农税员是征收农业税费的主体,乡、村两级主要承担协税护税职责,而目前农业税费征缴工作的考核主体却是乡、村两级,很大程度造成农业税费征缴工作在责、权、利上的失衡。对此,乡、村两级反映强烈。我们建议将农税员作为考核税费任务征缴的主体,科学合理制定乡、村两级协税护税职责的考核机制,实现责、权、利对等,保证村级组织转移支付资金及时到位。

3、实行工资“保底”制度。区、乡两级对特困村居的状况要适当给予政策扶持,千方百计落实村级干部的工资待遇,满足村级干部的基本生活需要,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我们建议实行村级干部工资“保底”制度,即在确定的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总额内,由区、乡两级共同负责调度资金,核算到人头,建立专帐,设立专户,明确专人,根据资金调度情况及时向村级干部发放保底工资,标准为200元/月。区、乡两级各承担保底工资的50%,“保底”工资抵减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总额,年终从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中扣除。版权所有

干部任职转正总结篇(6)

关键词:转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油田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深层次的积累问题、新问题不断凸现。在新形势面前,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而且要探索符合基层职工群众思想实际的富有成效的新方法、新渠道、新载体,提高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基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下面,根据我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就实施四个转变,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坚持“两面向、三到位”,工作思路由输送式向交流式转变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向基层单位职工群众灌输马列主义,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职工群众提高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因此新形势下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适时调整。

近年来,我们针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生产经营活动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方针,在工作实践中实施“两个面向、三个到位、四个转变”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即:面向职工、面向生产;思想政治工作到一线、形势任务教育到班组、政策宣传到职工;由单一说教式向典型引导式转变,由号召式向激励式转变,由“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单一灌输模式,向“共同参与、双向交流、相互提高”的模式转变,由会议传达会议,文件传达文件,向与职工面对面教育转变。例如针对各项上级指示、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必须在传达动员、过程实施、工作总结的三个阶段,与职工群众面对面交流、学习。这种方式易于营造和谐亲切气氛,在交流、沟通过程中,能不断在新的层次上与广大职工群众达成共识,使思想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二、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内容由空向实转变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讲大道理,但归根到底是要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增加职工待遇福利、稳定基层队伍这个大局,从关注基层职工群众切实利益为出发点,把抽象的大道理变成具体的、平实的、感性的小道理,使群众感到亲切实在、易于接受。

近年来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我们要求各基层支部积极做好三个结合。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具体工作相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岗位变化、收入差距,“劳”与“酬”不符等一些具体问题是最容易引起职工思想波动的事,思想政治工作要瞅准时机,摸清“病”情,对“症”下药,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第三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深入到工作一线去了解和关心职工群众的学习、工作、身体等,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试井支部认真抓好基层民主管理,做到分配方案公开、工资奖金分配,评先树模、材料消耗等张榜公布,让全队职工充分行使主人翁的权利。这样做大家都感到舒心、放心、安心,工作起来也更热心。

三、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工作手段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目前干部职工的思想活跃、加上各种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出现,决定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不能靠老办法、老经验,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

近年来,我们从职工“上访”向思想政治工作者下访拓展,变被动为主动,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基层干部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例如规定月度干部跟班劳动制度,准确把握不同文化层次职工的思想脉搏,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二是善于把握工作主动权,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导作用和减震器功效。近几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关系的调整,部分干部职工的心态发生了变化,针对这种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及时给干部职工解释疑惑,消除思想障碍,使干部职工增强信心和对改革发展的心理承受能力。三是善于总结运用榜样力量,增强正面感召力。通过大力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了一批体现当代职工精神风貌的群体形象,这些典型来自于职工群众之中,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远比一般的讲道理更具生动性、鲜明性,有较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对于弘扬社会正气,帮助广大职工确立正确的荣辱观有良好的效果。

四、立足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机制由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

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在规律的反映和要求。当前,由于基层生产任务繁重,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机制作保障,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干部任职转正总结篇(7)

关键词:转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油田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深层次的积累问题、新问题不断凸现。在新形势面前,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扬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而且要探索符合基层职工群众思想实际的富有成效的新方法、新渠道、新载体,提高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推动基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下面,根据我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就实施四个转变,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谈几点认识。

一、坚持“两面向、三到位”,工作思路由输送式向交流式转变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向基层单位职工群众灌输马列主义,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职工群众提高政治觉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因此新形势下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求,适时调整。

近年来,我们针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生产经营活动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方针,在工作实践中实施“两个面向、三个到位、四个转变”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即:面向职工、面向生产;思想政治工作到一线、形势任务教育到班组、政策宣传到职工;由单一说教式向典型引导式转变,由号召式向激励式转变,由“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单一灌输模式,向“共同参与、双向交流、相互提高”的模式转变,由会议传达会议,文件传达文件,向与职工面对面教育转变。例如针对各项上级指示、方针政策、工作部署,必须在传达动员、过程实施、工作总结的三个阶段,与职工群众面对面交流、学习。这种方式易于营造和谐亲切气氛,在交流、沟通过程中,能不断在新的层次上与广大职工群众达成共识,使思想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二、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内容由空向实转变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讲大道理,但归根到底是要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增加职工待遇福利、稳定基层队伍这个大局,从关注基层职工群众切实利益为出发点,把抽象的大道理变成具体的、平实的、感性的小道理,使群众感到亲切实在、易于接受。

近年来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我们要求各基层支部积极做好三个结合。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具体工作相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要与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岗位变化、收入差距,“劳”与“酬”不符等一些具体问题是最容易引起职工思想波动的事,思想政治工作要瞅准时机,摸清“病”情,对“症”下药,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第三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深入到工作一线去了解和关心职工群众的学习、工作、身体等,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试井支部认真抓好基层民主管理,做到分配方案公开、工资奖金分配,评先树模、材料消耗等张榜公布,让全队职工充分行使主人翁的权利。这样做大家都感到舒心、放心、安心,工作起来也更热心。

三、继承传统不断创新,工作手段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目前干部职工的思想活跃、加上各种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出现,决定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不能靠老办法、老经验,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

近年来,我们从职工“上访”向思想政治工作者下访拓展,变被动为主动,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基层干部多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例如规定月度干部跟班劳动制度,准确把握不同文化层次职工的思想脉搏,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二是善于把握工作主动权,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先导作用和减震器功效。近几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利益关系的调整,部分干部职工的心态发生了变化,针对这种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及时给干部职工解释疑惑,消除思想障碍,使干部职工增强信心和对改革发展的心理承受能力。三是善于总结运用榜样力量,增强正面感召力。通过大力开展评选表彰活动,树立了一批体现当代职工精神风貌的群体形象,这些典型来自于职工群众之中,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远比一般的讲道理更具生动性、鲜明性,有较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对于弘扬社会正气,帮助广大职工确立正确的荣辱观有良好的效果。

四、立足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机制由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

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在规律的反映和要求。当前,由于基层生产任务繁重,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机制作保障,势必会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