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干部交流方式

干部交流方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5 15:41:53

干部交流方式

干部交流方式篇(1)

“深化改革创新、建设美丽高邮”,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干部交流力度,主要表现在:实施提拔流。2011年以来,新提拔94名乡科级干部中(不含政法系统),30%以上实现了异乡镇、异部门任职,通过竞争性选拔产生的年轻干部全部异地交流任职。实施结构流。围绕加快推进开发园区发展,先后从市级机关和乡镇择优选拔了12名熟悉经济、工作实绩好的干部充实园区领导班子;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推进,对市城建局、城管局、规划局、行政服务中心等18个重点部门党政正职进行了调整交流。20__年9月行政区划调整,交流了5名乡镇党政正职到市级机关任职,乡镇班子成员交流换岗22名。实施培养流。去年推进实施市级机关中层干部任期制,3年一聘期,6年一轮岗。20__年4月遴选16名年轻干部充实到6个招商分局,专职驻外开展招商引资。6月启动实施年轻干部“蹲苗计划”,选派101名年轻干部到规模以上企业、招商引资一线、市级机关综合部门和重点岗位、经济薄弱村以及社区等基层一线参加实践锻炼。通过这样的交流,有效发挥了培养锻炼干部、整合优化班子结构等方面的积极功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思想认识、地域差异、政策短板、体制障碍等方面的限制,客观上给干部交流工作带来了一些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干部交流工作的有效开展。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领导的认识不到位。有的本位主义和排外思想严重,不愿意交流优秀、年轻、有潜力、用得顺手的干部,怕影响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有的心胸狭窄,把政绩平平、难以胜任或“看不顺眼”的干部推荐出来交流,想“甩包袱”;有的怕工作难度大,怕得罪人,拉不下“面子”;也有的怕交流进来的干部占了位置,影响本部门、本单位干部的提拔使用。二是被交流干部的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效益条件不同的部门单位,其工作环境、收入水平不尽相周,干部交流,特别是好到差、近到远、城到乡的“逆向交流”,影响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有的担心自己交流后,面对新的岗位环境,许多东西需要重新开始,对自己能不能适应和胜任信心不足,个人的前途未卜,等等。这些思想阻力,使他们对干部交流工作热情不高,参与不够,从而也会直接影响干部交流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存在社会偏见。从社会公众角度来看,有的人误认为干部是犯了错误、能力水平低,或在原单位“混”不下去了才被交流的,特别是一些从机关到基层、从“热点”岗位到“冷门”岗位、从比较“安逸”的部门到矛盾复杂、困难重重部门接受锻炼的干部,往往被怀疑是被组织“发配”的,从而影响了干部交流的积极性。这种社会偏见客观上增加了干部交流工作的阻力。

2、交流跨度不宽泛。一是不同部门的干部交流难。由于部门经济水平不平衡以及工作生活环境、福利待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干部在面对交流时往往主要考虑自己的切身利益,一心只想往自己认为“利益好”的部门钻,从去年8月底领导班子综合研判考察谈话接触的三个乡镇情况看,汤庄、甘垛镇班子成员中要求向上交流的干部不在少数,反观高邮镇则没有一人提出交流的想法和要求,这从现实层面上体现了干部“逆向交流难”,也导致干部交流大部分是提拔重用式交流和培养提高式交流,最多也不过是照顾流,真正能优化班子结构和形成干部队伍活力的上下联动式交流还不够。二是“条”、“块”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难。由于条线管理部门的干部以上级业务部门为主管理,具有非行政区划性、垂直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如国税、地税、质监、土地等部门,这些部门虽然设在地方,但其人、财、物管理权在上级主管部门,这些部门干部与地方干部之间的界限可谓是“泾渭分明”,因此人员大多是在本系统、本部门内部流动,与地方或其他系统的交流难度很大。与此相应,由所在地方党委管理的干部想交流到条线管理部门工作,难度同样很大。三是专业干部交流难。一些政府工作部门,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质,所在部门干部与其他部门干部之间交流的专业壁垒等无形中的限制也越来越多,导致同在一个地区、同属政府部门之间干部的交流越来越难。如公检法等机关,干部队伍数量大,在地方

公务员中所占的比例较高,但进入这些机关大多要求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或具有相关专业学历,这些部门干部交流出来容易,其他部门干部交流进去却很难,客观上也影响了干部的流动。再如审计、经济等职能部门,要求具有会计师、经济师等职称,一般干部也进不去。3、政策规定不健全。一是缺乏规划性。目前干部交流的随意性比较大,缺乏系统的长期的规划,存在该交流的没交流、不该交流或可以不交流的却动得过多过快的现象。干部的交流,往往集中在领导班子换届、区划调整时进行,平时交流往往因为班子职数缺额而本部门、本单位无合适人选而不得不进行的干部交流,真正有领导、按步骤、有计划的交流不多。二是缺乏规范性。虽然《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和新《条例》对干部交流工作明确了政策性规定,特别是对交流时限、交流对象进行了细化补充,但总体而言,还是比较原则,尤其是在干部交流的方法程序、人员比例和监督管理等缺乏操作性、规范性、系统性的规定,导致在干部交流时出现重点不规定、方式不限定、工作不稳定等现象。三是缺乏开放性。现行的干部管理权限和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干部的条块分割问题,造成干部跨条块、跨层次及跨行业交流难,使干部实质上成为部门或单位所有,相对处予一种比较封南的内循环状态,缺乏统筹性、协调性和开放性,导致党政干部转型难、“三支队伍”齐抓难,制约了干部交流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深化改革需要一批又一批有能力、敢担当的好干部持续推进,这就需要我们必须着力优化干部人才资源配置,正视问题、兴利除弊,把握规律、完善制度,稳步有序地推进干部交流工作,达到人尽其用、能岗相适。

1、解放思想,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经常化。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实现干部交流工作经常化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树立大局观念。广泛宣传,形成共识,营造干部交流的良好氛围。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对干部交流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广泛宣传,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广大干部提高对干部交流工作的认识,明确实行干部交流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是改善干部工作环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从而自觉接受组织安排,以高昂的斗志和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工作考验。二是要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干部交流是促进干部成长成熟、推动干部新陈代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定程度上可以谎,干部交流的范围和频率反映着干部机制的活力和水平。要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从有利于促进本部门、本单位各项事业长远发展、有利于党的各级干部队伍长远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考虑、来谋划、来推进干部交流工作,不断强化“四海为家”、事业为重的观念,努力实现各级各类干部队伍建设的统筹协调推进、全面持续发展。三是要增强党性观念。要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使广大干部认识到干部交流是实现干部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是锻炼提高干部的重要渠道,是帮助促进干部成长的必然规律,尤其是要使广大干部能够从讲>文秘站:

2、把握原则,追求干部交流工作科学化。干部交流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实现干部合理有序交流,必须正确把握干部交流工作的原则。一是优化组合的原则。着眼于构建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对干部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科学分析,通过交流实现部门和单位于部队伍的优化组合,保持合理结构和梯次配备,最大限度地提升干部队伍的班子整体功能。二是相对稳定的原则。交流不宜大进大出,需要保持相对稳定和从严控制的原则,把握好“流量”和“流向”,力争做到以交流增活力,以适度保稳定。在交流时机上,应主要结合年度考核进行,力争做到“小幅度、低频率”。三是培养干部的原则。要根据个人的能力素质、工作经历及其特长,选择适当的岗位通过横向、纵向交流或单位内部交流,进行多岗位历练,比如前年推进实施的中层干部任期制。对年富力强、综合素质比较好、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及时有计划地到基层或机关进行挂职锻炼。比如去年启动的年轻干部“蹲苗计划”。四是合理使用的原则。知人善任的精髓在于扬长避短。同一个干部,扬其长就是人才,用其短则是庸才。因此,干部交流要根据干部队伍结构、交流人选条件、交流职位特点、实际工作需要等尽量尊重交流干部和单位的意愿,按照地域靠近、人岗相适、部门相近、专业接近的要求,科学调配,合理安排,达到学以致用,人事两宜的目的。五是自主自愿的原则。要弱化当前干部交流的组织主导作用,加强与拟交流干部的有效沟通,采取双向见面、双向选择等方式,使拟交流干部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干部交流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保证思想和行动的统一,减少岗位变化带来的不安和焦虑。六是统筹兼顾的原则。要根据部门经济发展程度、人才结构分布、干部队伍建设现状等情况,充分考虑各部门、各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保持人才在部门行业之间的相对平衡和合理流动,全面提升人才流动的组织效能,实现人才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3、创新方法,促进干部交流工作合理化。要根据干部成长的规律和周期,在对干部交流实行统一规范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交流指向,实行分类指导推进,实现干部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的有序交流。一是要着眼于干部队伍的优化组合,推行结构流。干部的结构流,目的就是使各部门、各单位干部在结构上趋于合理,适宜于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工作的开展。要大力突破部门之间的专业壁垒限制,专业部门有综合管理的岗位,综合部门有专业性质的职能,要加强专业部门与综合部门之间相近、相似岗位干部的交流,一方面,专业部门要积极从综合部门选拔行政干部和具有相关寺业的干部,另一方面,综合部门也要从专业部门选拔专业人才充实到本部门相关岗位,这样,既能加强干部之间的交流,也能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要着眼于关心爱护干部,推行照顾流。照顾性的干部交流,就是对那些有某种具体困难和问题的干部,通过交流的形式为他们排忧解难。它体现了组织对干部的关心、爱护和帮助。是组织通过挪窝、安位的办法为干部送温暖的一种重要手段。干部照顾流的核心是照顾,是对症下药解决干部的实际问题。照顾性的干部交流,组织与个人之间要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排解某些难题,做到到位不越位,点到为止。三是要着眼于维护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性,推行规定流。干部的规定流,就是按照党的有关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所作的交流。规定性的干部交流既要在交流中通过照章办事增强交流的权威性,又要通过交流自觉维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权威性。通过交流力求改变干部原有工作、生活的小圈子、小气候、小天地,谋求在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作能力等方面形成多因子“杂交”优势,消除干部思想上的惯性、工作上的惰性、人际交往中的近亲因素。

干部交流方式篇(2)

国际视野下的干部交流

跨部门跨地区的横向历练比快速的纵向晋升更能锻炼年轻领导。日本在横向的工作调动方面做得非常好,公司领导在就任之前在技术研究、推销产品、企业策划、生产制造等重要部门都工作过,政府的高级公务员也有大体类似的经历。法国的高级公务员有许多专业性质的团队,他们的交流同样十分频繁。“团队成员不会被限制在给他委派的这些专业活动领域的职务上。他们在整个行政系统中频繁地流动,在不同有影响的岗位上独立履行职务。一个团队,例如行政法院,在某一特定时刻可能就有1/3的成员同时被委派到新的职位上。在财政监督机构中,所有成员在其最初的正式任职结束后,经常要接受其他的工作任务,也许就再也不会回到这个团队的专业性工作上来。”在中国,这就叫党政领导干部交流。交流制度是培养领导人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领导干部成长的实践机制。因为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设有各种各样性质的部门和附属机构,领导人必须尽快获得跨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专业团体、不同文化团体的经验,学会如何与不熟悉的组织接触,还应该学习如何调解不同地区间的、部门间的和团体间的纠纷,学习建立联盟以及谈判。领导级别越高就越需要这方面的经验,高端领导人还需要具有跨国界的管理经验。

多种形式的交流对于积累领导经验必不可少

有关研究表明,有57.7%的领导干部认为“交流轮岗”是最重要的培养锻炼方式,也有32.9%的领导干部认为“理论培训”是最重要的培养锻炼方式,二者相加达到九成以上。有些地方还总结出后备青年干部实践锻炼的“三四八工程”,即培养后备干部的三种类型(上下机关之间的纵向锻炼、同级机关之间的横向锻炼和纵横交叉的锻炼)、四种形式(平行的转岗式锻炼、纵向的晋升式锻炼、分配不同工作的分工式锻炼和转换地区的异地式锻炼)和八种方法(定岗压担、多岗转换、下派任职、上挂锻炼、外派学习、试用过渡、应急磨砺和跟班帮带)。

党政领导干部的交流主要是在党政机关内部以及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之间进行。其中,党政机关内部与各党政机关之间的交流是干部交流的主渠道,也是中共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的主要实践方式,“小步快跑”的办法(经常轮岗、“上挂下派”并且适时阶跃式任用)就是为青年领导干部在不同领导岗位和领导层次上经受锻炼提供方便,这样可以使青年领导干部积累多方面的领导经验,缩短成长周期。

孙立樵、马国钧在《优秀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研究》一书中的研究表明,百名优秀中青年县(市)委书记中有83%的人经历了5个以上领导岗位的实践锻炼,平均在同一级别上工作1.6个岗位。

可见,较长时间的锻炼和多种形式的交流对于积累领导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交流期限应该有足够的稳定时间

交流期限需要多长,虽然没有定规,但是应该有足够的稳定时间,这样才能迫使领导干部重视并熟悉和精通所在部门或地区的工作并获得社会的认可。流动过于频繁反而不利于领导干部的成长,一是容易使他们产生“镀金”思想而“飘浮”,二是较短时期的任职难于取得成绩而不能获得群众的认可,这可能就是产生“政绩工程”的原因。一般认为,部门领导干部3-5年交流一次较为合理,而党委和政府首长起码要任满一届(5年)后再交流。交流或轮岗绝对不是让年轻领导人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或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去“转悠”,去熟悉情况,而是要在不同部门或不同地区赋予年轻领导人以不同的重任,让他们去完成各种具体任务,在这个承担并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受锻炼,成长起来。

我们知道,领导能力的发展大多是在正规组织的和较为特殊的工作环境下完成的,但有两个条件必不可少。第一个条件是上司不能压制有潜力的年轻人,更不能迫使有潜在能力者离开组织;第二个条件是上司要为这些年轻人提供挑战机会,因为有潜力的年轻人无法在长期缺乏挑战的环境中闲荡,他们随时“待价而沽”。在工作场合中可以学到许多在培训教育中学不到的东西,如了解其他工作人员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关系、激励他人(下级、平级和上级)的艺术、了解自己对他人的影响程度、团队合作问题、何时妥协以及何时坚持立场、找到自己的榜样和反面教材等。(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延伸阅读

干部交流要防止几种现象

防止送客出门。有的领导干部不是把干部交流当作锻炼干部、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而是当作排除异己安插“亲信”的有利时机,挂交流干部之名,行“送客出门”之实。

干部交流方式篇(3)

一、主要做法

××县把做好干部交流工作作为激活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举措,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干部交流与提高干部素质结合起来。一个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或一个部门工作,思维往往比较狭窄,知识面不够宽,工作能力不够全面,不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换一个地方和新环境,就能使干部的思维和视野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促使他们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提高。从××县多年的实践来看,我们不断扩大交流范围,采取多种交流形式,使更多的干部在交流中得到了锻炼提高。在交流形式上,既有县直单位之间、镇与镇之间的交流,也有县直单位与镇之间的交流,既有异地交流,也有轮岗交流,尤其是新提拔的年轻干部,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在交流方式上,重点抓好培养流、防范流、调整流。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使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不断提高,作风不断改进,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得到加强。

干部交流与调动干部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在干部调整交流中,我们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在实践中考核和调整交流干部。近年来,我们从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的实际出发,注重在经济实践活动中不拘一格选贤文秘杂烩网任能。坚持在动态中考察干部、使用干部、调整和交流干部,注重从经济建设的一线选拔干部。县委组织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考察方法,对县委的每一项重大工作、重点工作,都深入到基层一线考察干部,直接获取第一手考察材料,并将考察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通过实践,将那些政治坚定、思维敏捷、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交流到重要岗位。二是注重发挥干部专业特长。干部交流时,要尽量注意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其业务上的特长,使之“英雄有用武之地”。因此,县委对每位干部交流的去向,都经过细致地调查和了解,反复进行推敲,认真分析选择,充分发挥每个被交流干部的积极性。三是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干部。在对那些学历高、年纪轻、领导经济能力强的干部交流时,突破论资排辈的“思维瓶颈”,树立“看三年不如干一年,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放手将他们交流到关键岗位上,放到农业生产的一线,放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全面提高其领导经济工作、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干部交流与改善领导班子结构结合起来。要针对领导班子结构的现状和问题,合理配备被交流的干部。干部交流还要与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结合起来,体现效益优先的原则,既要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个体效益,又注重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在干部交流进程中,我们始终把干部交流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结合起来,做到三个倾斜:一是注重向基层一线倾斜。通过调整交流,切实将镇领导班子配强配优。为了使镇领导班子达到优化组合,我们不断对镇领导干部进行充实和调整交流,特别是抓住镇党委换届之机,加大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流力度,配强了干部,调优了班子,镇党政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由39.9岁下降到38.3岁,党政正职的平均年龄由41.2岁下降到40.1岁。二是注重向年轻干部倾斜。我们按照“党委工作要给下届留苗子,政府工作要给下届留后劲”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年轻干部交流力度,把干部交流与提拔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使交流成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两年来,共培养交流35岁以下科级干部46人。三是注重向踏实苦干的干部倾斜。在各单位,都有那么一些干部,他们踏踏实实、默默无闻苦干了很多年,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能走向领导岗位。工作中,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提高领导水平,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提拔交流的干部占提拔干部的比重达30%,极大调动了这些干部的积极性,树立了良好的用人导向,极大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

干部交流与回避制度结合起来。我们注意“避亲”、“避籍”、“避友”,专门建立了全县科级干部信息库。为激发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盘活全县干部资源,县委出台了《××县党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职位轮换(轮岗)实施办法》,加大了干部县镇交流、南北镇交流、东西镇交流力度,注重机关与基层的交流,富裕镇与经济薄弱镇的交流,相对舒适岗位与工作繁杂岗位的交流,权位较重岗位与工作清苦岗位的交流。坚持把干部交流与干部回避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凡是各镇、各单位党政正职、新提拔的年轻干部,一般都要进行交 流,交流范围也逐步扩大。目前,全县14个镇的党政正职都是异地交流任职,其他副职领导干部也基本上交流到异地任职。

二、主要体会

实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是一项重要而又细致的工作。根据《干部任用条例》对干部交流工作提出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

处理好推进交流与保持稳定的关系。在推进干部交流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掌握好干部交流的“度”。干部交流过于频繁,既达不到提高干部素质的目的,也不利于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还容易诱发个别干部产生浮躁情结、投机心理和短期行为。领导干部在一地任职原则上任满一届,任期内无特殊原因一般不作交流,便于对领导干部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对其完成目标情况进行考核,使组织和群众能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价干部。党政正职一般不同时易地交流,可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也可减少或者避免主要领导干部的“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

干部交流方式篇(4)

____年____区普通干部轮岗交流50人次,占在编公务员(科员)的12.7%;科级干部调整交流198人次,占科级干部的50%。____年普通干部轮岗交流33人次,占在编公务员(科员)的9.3%;科级干部调整交流138人次,占科级干部的32%。2012年普通干部轮岗交流21人次,占在编公务员(科员)的5.0%;科级干部调整交流199人次,占科级干部的47%。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部门和单位干部的交流轮岗,主要是针对科级干部进行,而普通干部交流很少。

(一)明确方向,统一思路。____区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宁夏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实施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明确干部轮岗交流的指导思想、交流范围、原则和形式。明确“三结合”指导思想。即着眼于干部培养锻炼,把推进干部交流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着眼于干部健康成长,把推进干部交流与实行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回避制结合起来;着眼于干部的科学使用,把干部交流与调整优化班子结构结合起来。明确轮岗交流范围。即干部交流轮岗范围在党政机关之间、事业单位之间、群团组织之间,本单位或本系统内部,区直部门(单位)之间、乡镇之间、区直部门(单位)与乡镇之间交流。明确干部轮岗交流五项原则。即:公开透明原则、交流时限原则、锻炼助长原则、职能相近交流原则、考察反馈原则。明确干部轮岗交流六种形式。这六种基本类型是:任期交流、培养交流、调整交流、回避交流、转任交流和提拔交流。

(二)积极探索,健全机制。干部交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在探索干部交流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交流机制。第一,采取横向、纵向方式增进干部轮岗交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纵向交流,从区直部门(单位)挑选有培养前途的干部提拔交流到乡镇锻炼。对经历单一的干部进行横向交流,使一批年轻干部在各种岗位上锻炼成长,同时有重点的将有发展潜力干部交流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任务繁重的地方经受锻炼和考验。同时我们把部门(单位)、乡镇干部交流轮岗作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乡镇、部门(单位)工作需要,根据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坚持合理使用,优化组合的原则,按照人岗相适、专业接近的要求,科学调配、合理交流。第二,分类指导,形成干部轮岗交流常态化。一是选取部分业务相近的部门(单位),在系统内开展干部轮岗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以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开展。二是轮岗交流与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相结合,优先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有意识地交流到新的岗位任职锻炼,使他们丰富经验,锻炼成长;与领导班子、中层干部调整结合进行,通过交流,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优化组合,配好队伍;与回避工作相结合,落实回避的有关规定,减少和消除亲属聚集现象,简化一个部门(单位)复杂的人际关系等。三是认真做好交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在干部调出前,区委组织部、人社局责成本单位领导干部与被调整干部谈话,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干部正确认识轮岗交流工作的重要意义,最大限度地激发交流干部干好新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跟踪管理,做好交流轮岗工作成果的运用。通过回访、谈话、跟踪培养、考察轮岗交流干部,及时全面了解轮岗交流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表现与生活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轮岗交流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把轮岗交流工作同干部的培养、考察、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轮岗交流后表现优秀的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对素质较高、有培养潜力的,列入后备人才库进行组织培养,促进其成长;对进入角色快,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实行表彰奖励。

(三)创新机制,务求实效。____区通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公示等环节,积极创新机制,在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中务求实效。一是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交流。积极推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____年以来,面向____市先后公开选拔17名年轻科级领导干部。开展法检两院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先后有69名年轻干部通过竞争性选拔到领导岗位工作,其中,正科级2名,副科级67名。二是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结合部门实际,先后在教育和卫生系统开展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乡镇卫生院长公开选聘工作,共选聘中学

校长10名,小学校长32名,幼儿园园长4名,乡镇卫生院长13名。三是选拔移民村村支书。尝试在现有在职干部(科员)中为移民村公开选拔5名党支部书记。四是挂职交流锻炼。对年轻优秀的、有培养前途的基层干部,有意识地交流到新的部门(单位)重要岗位任职锻炼,使他们丰富经验,锻炼成长。近两年来,先后选派13名年轻领导干部到自治区有关部门和生态移民安置地挂职锻炼,选派79名后(预)备干部挂职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或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以上措施,促进了普通干部中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拓宽普通干部轮岗交流范围,逐步形成各类人才合理流动的工作新机制。(四)严格程序,严肃纪律。干部轮岗交流因行业或专业不同,加之各单位性质、交流干部的专业、文化程度各异以及人们对轮岗交流的认识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轮岗交流工作中要以极稳妥的原则,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本单位内部轮岗工作由各单位负责拟定干部轮岗初步方案,经本单位党委会议研究后,由本单位负责落实。二是跨部门(单位)干部交流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区委组织部、人社局负责拟定干部交流初步方案,并分别征求调出、调入单位意见后,区委组织部、人社局报编委会,集体研究干部轮岗交流方案。三是在干部调转任工作中,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调任和转任审批,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调任,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调任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办理,并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没有超范围、超编制、超职数调转任人员。四是加强干部交流工作纪律,做出明确的规定。干部轮岗交流是一项政策性强、非常严肃的工作,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公道正派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事,坚持集体研究确定交流对象,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不准借干部交流突击提拔干部。五是严格执行干部交流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纪律或者执行纪律不严格的,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普通干部轮岗交流虽然在干部队伍管理、选拔培养年轻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有许多好处,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在表现在:一是普通干部轮岗交流覆盖面低。从我区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普通干部(科员)在原单位一呆就是好多年,“多年媳妇熬成婆”的现象屡见不鲜。二是交流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轮岗交流到一些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容易接受,若把重要岗位干部交流到一些普通岗位,许多干部群众首先想到的是交流干部有问题,而不会认为这是工作、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给被交流干部造成很大的思想包袱。三是干部交流制度还不够完善。由于缺乏干部交流激励制度,一些被交流干部到岗后,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本单位开展工作比较被动。四是交流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对干部交流后到岗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还不够,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解决办法不是很多,存在为交流而交流、重交流轻监督管理等现象。

干部轮岗交流要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做到明确轮岗交流的原则、形式、范围、程序、纪律。

一是实现合理有序交流,扩大覆盖面。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部门(单位)、本系统实际情况,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计划,进一步扩大干部交流的覆盖面,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力求避免不利因素的产生。同时要坚持用人所长、量才适用原则,做到被交流干部能够学有所用,用其所长,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和正面教育。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让轮岗的同志介绍体会等方式,缩短被交流干部的适应过程。同时注意激发交流干部自身的积极性,把交流工作同他们的培养锻炼和提拔任用结合起来,把他们的发展愿望联系在一起。对那些从“重点”部门(单位)、轮岗交流到“一般” 部门(单位)和岗位的干部,要注意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教育干部以锻炼提高为准则,不论部门(单位)、乡镇(街道),还是“重点”、“一般”岗位,都要勇于去试一试、干一干、闯一闯,让交流干部认识到,这是组织的信任和爱护,是组织在有意识地锻炼我,给我压担子、加任务,是在轮岗中让我增长才干,更好地锻炼成长,从而使这项工作有序、稳妥、正常地开展起来。

干部交流方式篇(5)

关键词:干部队伍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繁重的任务。2010年2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现“十二五”规划,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2]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和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源于经济领域,但其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影响却远远超出经济领域,对政治领域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固然要求优化配置生产要素,调整提升经济结构,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坚持集约化的生产经营,但也要求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深化改革,从人事管理、教育培训、选拔任用、考核监督等多方面为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利的指导、保障和支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然有力地引领、保障和支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尽管不是主流,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特别是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干部交流体制不健全、选人用人方法不科学等问题相对突出,成为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干部素质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一是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以湖南省岳阳县为例,党政机关中30岁以下的人员仅为272人,占10.4%;51—60岁的人员525人,占20.1%。通过对比发现,51岁以上的人员所占比例较30岁以下人员所占比例高出近10个百分点。该县县委统战部现有在编人员11人,50岁以上的有7人,其中有6人退线,其余在岗的4人均在40岁以上。

二是文化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全国各地市县干部所受教育程度从初中、中专到本科、硕士,全日制教育高低程度差别较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多数干部对自己的要求较高,业务水平不断上新台阶,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干部由于学历、年龄、思想、体制、生活压力等种种原因,疏于学习,业务水平几乎停留在原地,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从而阻碍本行业工作改革的步伐,甚至严重影响到常规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是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存在一定问题。发展市场经济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如更开放、更创新、更有竞争意识等等,而执政多年使得党内一些惰性、消极、甚至腐朽的东西逐渐滋长起来。如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更恶劣的是腐败行为。调查表明,干部队伍中,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发现部分党员干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工作,特别是一部分干部长时间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岗位上,锐气逐渐被磨平,思想上由“我要干”向“要我干”转变,心理上逐渐产生了一些问题,如自负心理、自满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求稳心理、投机心理等。这些心理上的障碍将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科学发展的毒瘤[3]。

(二)干部交流体制不健全,干部管理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行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形式的干部交流,但干部交流总体力度不大,与干部、群众的期望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交流范围不广。就整体而言,在乡镇之间、乡镇与县直之间、隶属机构之间,干部依然缺乏有效交流。尤其在乡镇与县直机关之间,对中层和一般干部的交流还十分有限。二是交流力度不大。从近几年调整任用干部的情况来看,涉及提拔重用的所占比重较大,而涉及交流任职的偏少,特别是职能强的部门与职能弱的部门之间、近城乡镇与偏远乡镇之间交流也就更少。三是交流层面不宽。主要表现为交流主体多为党政领导干部,而一般干部间、行政干部与事业性编制干部之间交流不够。四是交流办法不多。近年来,全国各地通过积极拓展交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班子和队伍的活力,推进了干部制度改革进程。但在基层从解决领导干部尤其是科级领导干部来源问题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习惯以组织推荐、行政委任的手段来调整干部队伍,考任、聘任的职位偏少、层面有限,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乡镇与乡镇、乡镇与部门之间的交流机制。

(三)竞争择优氛围不浓厚,干事氛围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在调查中了解到,湖南省基层干部队伍中,部分干部特别是中层以下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仍然存在。从主观上来看,干部个人思想、价值追求不高;从客观上来看,竞争择优的环境仍不宽松,干部激励机制仍不完善,政治上、经济上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措施相对缺乏。2004年以来,以县为单位公开招考领导干部每年两次是比较少见的,且对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有所限制,所能提供竞争的平台不够宽松。相对而言,30—40岁层面干部竞争择优的机会不多。

(四)选人用人方法不科学,选任机制不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从近年工作来看,干部工作民主化、制度化进程不断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和干部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提名有待进一步民主化。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启动程序,也是决定干部任用质量的首要环节,过来工作中,各地主要采取领导个人提名、组织提名、群众推荐提名等办法,如何进一步扩大民主还有待探索。二是干部考察甄别有待进一步科学化。近几年,虽然对干部考察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但方法仍然比较单一,手段相对比较传统,范围还不够广泛,被考察对象的全貌和表现难以客观真实反映出来。三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以科学发展的要求评价考核干部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干部的才能可以在工作中得到体现,可以在业绩中得到彰显,而政治信仰、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等指标的衡量却缺少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评价机制。

二、深化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引领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路径分析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有观念问题,也有实际问题;有自身动力问题,也有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外部因素掣肘问题;有自下而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问题,也有自上而下的规划、组织、领导问题。结合近年来各地的探索与实践,对当前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以下路径建议:

(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创新干部人事管理

转贴于

一是要围绕理顺职能建立制度。针对组织、人事、编制部门工作职能的不同分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权限,避免权责交叉、事务重叠、矛盾冲突等,确保职能明确,分工合理,协调有序。二是要围绕优化队伍健全制度。针对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采取灵活编制政策的情况下,大力推行机关工作人员招考制度,普遍实行“凡进必考”,进一步提高公务员招考的数量和质量,逐步实现干部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同时,要注重发挥“退二线”干部的作用,充分利用其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势,不断探索建立“退二线”干部的管理办法和作用发挥机制,从整体上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三是要围绕废旧立新完善制度。统筹推进党政干部、企业人才和事业单位干部的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整改一批,落实一批,出台一批,研究一批”的要求,抓好“废、改、立”工作:对已经出台的现有政策,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制度,要坚决予以废止;对经实践检验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完善,转化为法规性制度;对需要解决而又难度较大的一些问题,要加大调研力度,大胆探索,逐步完善。

(二)以扩大民主为方向,规范干部选拔任用

要坚持把扩大民主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一是扩大推荐提名环节的民主。通过空缺职位公告、公布提名条件等办法,发动组织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广泛推荐合适人选,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扩大组织部门选人视野。二是扩大考察环节的民主。进一步扩大考察谈话的范围,并注意通过信访、举报、巡查等多种渠道了解情况,增强干部考察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引入考察失真失实责任追究制等办法,防止人情化因素影响考察结果。三是扩大讨论决定环节的民主。建立和实行党委研究决定干部预告制,使党委每一个成员都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所要研究决定的干部情况,从而提高党委研究干部的质量;建立和实行全委会票决制,做到多数人不同意的不提名,多数人不赞成的不通过,防止少数人说了算,切实减少用人失误,形成民主、科学的用人决策机制。四是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上的民主、公开。积极引进竞争机制,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重点针对那些专业性比较强以及缺少年轻干部和紧缺人才的部门,在更大的范围内把最优秀、懂专业的人选拔上来,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在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党政部门副职竞争上岗办法。

(三)以实绩考核为基础,完善干部考核评价

以中央新出台的《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为指导,不断完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推进管理创新。一是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提高针对性。要在严格分类、细化量化、权重分值的基础上,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现有的党政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提升考核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进一步改进考核方法,增强科学性。在考核主体上,要广泛组织群众参与评议和测评,使评价和考核意见更具广泛性、代表性和真实性;在统计核实上,要深入实际,查阅有关资料和记录,深入走访座谈和了解,核查辨别真伪;在调查分析上,要对有关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辨别其究竟是实绩还是虚绩、显绩还是潜绩、政绩成本大于或小于实绩、经济效益高于还是低于社会效益。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突出实效性。把考核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班子调整、奖惩激励的重要依据,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树立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良好选人用人导向。

(四)以增强活力为目标,推进干部交流任职

要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关于干部交流工作的要求,以培养锻炼干部、改善领导班子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和促进廉政建设为目的,坚持全方位、多层面地交流干部,进一步激发班子队伍的生机和活力。一是突出培养性交流。对一些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工作经历单一的年轻干部有计划地进行分期分批交流,以丰富其工作经验,多岗位锻炼成长。大力推行从县级机关选派年轻干部到乡镇或信访局锻炼,分批选派年轻干部赴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二是突出防范性交流。针对人财物管理部门重要岗位上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进行交流,有效地防范和避免因为人财物权利过于集中而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出现。三是突出调整性交流。对因改善班子结构或团结状况而进行交流,及时调配交流干部,加强班子整体建设。四是突出重点性交流。向县级重点工作、重点建设项目派选政治素质硬、工作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干部,发挥人才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率,不断推动工作。要通过大力推行交流任职,实现干部交流和干部的提拔使用结合起来,对那些经过不同岗位锻炼,特别是交流到基层、艰苦地区和困难单位工作,自觉接受锻炼且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

(五)以人才强国为战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

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大力推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党政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领导干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进一步加大对党政人才开发的重视力度,通过优先建立和完善薪酬激励制度,开通“人才直通车”等办法,以良好的环境吸引党政人才。同时,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党政人才,大胆使用优秀党政人才,为培育、吸引、使用党政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党政人才开发战略和中长远规划,建立和完善党政人才培养、选拔、评价、激励机制,形成较为系统、科学的党政人才政策体系,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浓厚氛围。三是要形成优质的培训阵地。要在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各类优质资源为干部教育培训服务。要按照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的要求,根据提高领导干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力的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科学设置培训班次和学制,完善学科结构和课程设计,开展系统理论培训、专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N].人民日报,2010-02-04(01).

[2] 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0-10-28(01).

干部交流方式篇(6)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上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公务员只有流动,干部人才资源才能充分整合,干事创业热情才能不断激发,发展第一要务才能得到强力支撑。公务员交流轮岗,是《公务员法》的重要规定,符合法律精神,也是干部队伍建设大势所趋,符合事业发展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公务员要充分认识交流轮岗的积极意义,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各级党委、政府要拿出关键岗位作重点交流,鼓励优秀干部优先交流,认真落实政策加强交流;公务员要把握机遇、接受挑战,选择适合岗位,服从组织调配,自觉锻炼成才。

1、开展交流轮岗,是继续解放思想、实现科学发展大跨越的现实需要。*科学发展的大跨越,难点在于思想解放大突破,关键在于能力素质大提升,归根结蒂要公务员队伍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开展公务员交流轮岗,多岗位、宽领域地培养锻炼干部,促进公务员队伍保持改革创新思维,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变革,破除岗位习惯定势,突破既有经验束缚,增创自身工作新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局;促进公务员队伍焕发改革创新激情,弘扬开拓进取的昂扬锐气,对任何工作都勇于尝试、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以永不懈怠、永不畏难、永不言败的精神干事创业、推动发展;促进公务员队伍推动改革创新实践,按照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区域竞争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打破习惯势力的制约、主观偏见的束缚和体制机制的障碍,奋力开拓“一当好、三争创”的新境界。

2、开展交流轮岗,是不断深化改革、发展民主政治新实践的有效途径。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市委、市政府正在制定实施《*市*年――2009年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行动纲要》,首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推进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既是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体制创新的难点,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公务员交流轮岗,是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的大检验,也是今年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重点任务之一。开展公务员交流轮岗,从实践操作、制度设计层面建立健全干部管理运行机制,有利于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流动机制,建立人岗相适、才尽其用、能进能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有利于以率先改革公务员管理体制为导向,探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从整体上推进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构建政治昌明、公平公正、充满活力、团结和谐的基层民主政治新格局;有利于突破公务员这一改革主体的主观认识,打破利益阻碍、体制障碍,增强改革承受能力,引导广大公务员主动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有效推进改革,确保《行动纲要》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

3、开展交流轮岗,是盘活人才资源、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内在要求。近几年来,我们立足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以市管领导干部为重点,实行提拔交流与平行交流、纵向交流和横向交流相结合的主体流;立足于干部队伍可持续发展,以年轻干部为重点,抓牢挂职锻炼、内部轮岗等基础流;立足于关心爱护干部,以权力部门、关键岗位的干部为重点开展爱护回避流,干部交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由来已久的三个"认识误区"束缚了交流轮岗正常化,弱化了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有些领导认为干部交流不交流无关大局,尤其是个别"一把手"觉得自己培养的干部好用,舍不得交流出去,或者借机把"不听话的干部"交流出去;有些干部担心对新的环境不了解,害怕工作打不开局面,影响个人进步,对个人荣辱得失考虑过多,不愿意交流;对那些从机关交流到基层、从"热门"岗位交流到"冷门"岗位的干部,往往被群众误认为是出了问题或者在原单位搞不下去才被交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交流轮岗的正常开展。又如,正职干部交流多,副职干部交流少;领导干部交流多,中层干部交流少;部门内轮岗多,跨部门交流少。这种"三多三少"的流动方式制约了交流轮岗的系统化,造成了干部队伍的"肠梗阻"现象。再如,公务员管理的体制壁垒、体内循环加剧了单向流动、条块分割,公务员队伍愈加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等等。这些问题要引起重视,认真加以解决。我们要以战略的眼光,厘清认识误区和社会偏见,以创新的精神,改进公务员流动机制,推进公务员交流轮岗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构建市县联动、部门流动、条块互动的交流轮岗新格局,使公务员队伍在流动中增添生机、焕发活力。

二、三"破"三"立",大规模、多层次推进公务员交流轮岗

这次全市公务员交流轮岗,是我们深化改革的一次集中行动,但绝不是"一轮了之",今后将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集中性的公务员交流轮岗。因此,要在公务员队伍中大力倡导三"破"三"立",大规模、立体化、全方位推进交流轮岗,使思想解放、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作风扎实的干部更好施展才华,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得到更大锻炼空间,使得过且过、混年过日、老于世故、相形见绌的干部受到教育和鞭策,使夸夸其谈、坐而论道、跟风行事、投机钻营的干部受到震动和约束。

1、破除"岗位终身化",建立"轮岗常态化"。一次经历就是一个"老师",一个岗位就是一所"学校";多一次经历就长一次才干,多一个岗位就多一份成熟。公务员队伍必须坚持岗位轮换,破除"岗位终身化",建立"轮岗常态化",彻底改变一次分配定终身、一个岗位奔到头、一个处室到退休的现象,实行即时轮岗、定期轮岗、集中轮岗,形成制度、成为规范。要把公务员部门内轮岗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来组织、来推进,促使公务员经过多个岗位适应、多项工作磨砺、多种实际问题处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切实解决由于长期滞留在一个处室、一个岗位所造成的知识结构单一、能力本领恐慌,视野相对狭窄、观念更新不快,创新激情衰退、工作效率不高等现实问题,使公务员在岗位轮换中出活力、增才干、扬正气。这次全市公务员集中交流轮岗,市级机关部门以及市(县)区要实现公务员实有人数15%的交流轮岗,其中,部门内轮岗的公务员要达到公务员实有人数10%,轮岗的面比较宽、人员数量比较多,必须依法办事、按章执行、阳光操作,努力实现人岗相适、职岗相应、能岗匹配,促使公务员更好地立足岗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建设高效运转、活力迸发、群众满意的党政机关。

2、破除"部门所有化",建立"交流多元化"。公务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公职人员,而不只是为部门服务的"专职人员"。在公务员管理上必须破除"部门所有化",建立"交流多元化",也就是要切实改变部门培养、部门使用、内部提拔的部门所有、体内循环的封闭式运行机制,实行市管后备干部组织调配式交流、优秀年轻公务员培养锻炼式交流、制度规定的重点对象爱护强制式交流,构建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岗位多变的开放式交流格局。要把公务员跨部门交流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打破公务员管理上的"单位所有"、"部门所有"体制,克服一个干部长期固守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所产生的部门意识、眼界不宽,思维惯性、经验束缚,经历简单、方法单一,人情羁绊、关系"庸俗"等实际问题,使公务员在交流中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通过新岗位新实践,不断丰富阅历、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在这次公务员跨部门交流中,跨部门交流的面将达到公务员实有人数的5%,市级机关部门要着力推进"3个100"的跨部门交流,就是要调配好100名市管后备干部跨部门交流,落实好100名执纪执法、干部人事、财务审计、办公室以及项目审批、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管理等制度性规定的重点对象跨部门交流,组织好100名优秀年轻公务员跨部门交流;各市(县)区要按公务员实有人数5%的比例同步推进本地区公务员跨部门交流;公安、检察、法院系统还要抓好任职满4年的派出所、交警、治安等执法大队以及基层检察室、基层法庭负责人系统内交流轮岗,并积极推进不同警种、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以及机关与基层之间的交流轮岗。跨部门交流既要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又要公开透明、有情操作,坚持组织推荐与民主推荐、组织配置与双向选择相结合,既兼顾本人志愿又发挥个人特长,在全市范围内优化配置公务员资源,使干部和人才找到施展才华的最佳位置,努力实现"人得其位,事得其人"。

3、破除"干部本土化",建立"流动区域化"。干部"土生土长"不是一件好事,弊大于利。干部要"挪",队伍才"活"。破除"干部本土化",建立"流动区域化",就是要克服干部来源本地选拔、干部培养近亲繁殖、干部流动地域分割等弊端,实行部门与地区之间条块纵向流动、地区与地区之间块块横向流动,推进干部跨区域交流互动,打破僵化的用人机制,形成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新机制。要把干部跨区域交流作为盘活干部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跨区域交流互动,使干部接受新信息、开阔新视野,学习新方法、积累新经验,挑战新岗位、增添新本领,打破狭隘的地域观、本位观,造就敢闯敢试、敢拼敢干的个性特质;打破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沉沉暮气,激发昂扬向上、不断超越的蓬勃朝气;打破庸俗的"关系网"、"人情网",建立新型的领导关系、人际关系,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更多的年轻英才登上前台,推动我们的事业创新发展。这次跨区域交流,从市级机关部门挑选优秀中青年干部与崇安、南长、北塘三个城区区管干部纵向交流,同时,鼓励各市(县)区之间同层级公务员跨地区互动交流,这是干部交流的创新之举,也是公务员管理体制的创新突破。希望三个城区敢于推出关键部门重点岗位,多出岗位多出干部,加大与机关部门的交流力度,逐步解决人才短缺、队伍老化等问题。对于跨区域交流的干部,既要放心,相信他们有干事的愿望,能干事、能干成事;又要放手,让他们有职、有权、有位,充分发挥作用,避免人力资源的无谓浪费;更要放胆,敢于让他们挑重担,在急难险重中得到锻炼,不断走向成熟。同时,还要从政治上给予关心,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提拔使用,特别优秀的要破格提拔,形成鼓励创新、崇尚实干、重视基层、群众公认的鲜明用人导向。

三、严肃纪律,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交流轮岗环境

交流轮岗,纪律是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公务员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全面正确地贯彻交流轮岗政策,严肃认真地执行交流轮岗纪律,提高交流轮岗的公信度,实现组织满意、群众满意和交流轮岗对象满意的好局面。1、严肃政治纪律,一律不得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交流轮岗,考验党性,考验品行,考验作风。各级党政领导班子要讲政治、讲大局、讲原则,认真对待这次全市公务员交流换岗工作,自觉维护交流轮岗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旗帜鲜明地支持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广大公务员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守纪律,以坦荡的胸襟、良好的心态、认真的态度,正确对待和积极支持这次交流轮岗工作,不得在干部群众中散布不利于执行市委、市政府决策的言论,不得制造、传播小道消息扰流轮岗的正常开展,更不能把目光局限于一时一事,要团结一致向前看,使交流轮岗过程,成为增强团结、激发干劲的过程。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三不三带头",不为分管部门或某个干部的交流安排打招呼,带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分管部门多出岗位多作交流,鼓励优秀干部多岗位锻炼成长;不为分管部门或应交流轮岗的干部搞特殊照顾,带头指导分管部门组织开展交流轮岗,督促应交流轮岗的干部按时离岗、及时到岗;不干扰正常交流轮岗工作,带头遵守交流轮岗纪律,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

2、严肃组织纪律,一律不得突击提拔干部、搞非组织活动。交流轮岗,公务员关心,全社会关注。各党委(党组)要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严禁借交流轮岗之际突击提拔应交流的干部、超职数配备干部;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交流轮岗人选的确定和任用,必须由党委(党组)集体讨论决定,严禁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要严格执行交流轮岗的规定,严禁漏报、瞒报应交流轮岗人员以及隐瞒、歪曲交流人员的真实情况。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正气,严守组织人事纪律,不准把个人意志变为以组织名义推荐交流轮岗公务员,严禁借交流轮岗之名排挤或打击报复公务员;不准泄露酝酿、讨论交流轮岗公务员的情况,严禁借交流轮岗之名封官许愿、索恩索贿;不准为配偶、子女、其他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职位安排打招呼、拉关系、走后门,严禁借交流轮岗之名跑官要官、谋取私利。公务员要以对组织、对工作、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对待进退留转,自觉服从大局、服从组织、服从安排,不得在民主推荐中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非组织活动,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不执行交流规定、拒不服从组织安排、拒不办理离岗和到岗手续。对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于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

干部交流方式篇(7)

为进一步深化全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根据《公务员法》等有关规定,经市委同意,现就推进市、镇机关中层干部交流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五次全委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眼于培养锻炼干部、建设复合型干部队伍,着眼于盘活干部资源、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着眼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建设服务型效能型机关,通过推动市、镇机关中层干部交流工作,进一步优化机关中层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广大中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2、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3、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4、坚持优化结构、激发活力的原则。

三、形式和对象

机关中层干部交流的形式主要分为本单位内部交流和跨单位交流两种形式。跨单位交流包括:市级机关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镇与镇之间的交流以及市级机关部门与镇之间的交流。

(一)内部交流轮岗对象:

有下列条件之一的,需要进行内部交流:

1.在同一岗位任中层正、副职满10年的或在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务审计、执法监督、行政审批、资金管理等热点岗位任同一职务满5年的必须交流换岗;

2.35岁周岁以下,具有发展潜力,需多岗位锻炼的;

3.其他原因需要内部交流的。

内部交流轮岗以各镇(区)各部门为主进行,市委组织部负责具体业务指导。

(二)跨单位交流对象:

1.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原则上进行跨单位交流:

①在同一单位任中层正、副职满10年或在同一单位热点岗位任职满5年的中层正职,本单位内部难以安排交流的;

②近两年内在本单位年度考核、民主测评较差,经考察确实不适宜在本单位继续工作的;

③按规定须任职回避的;

④其他原因需要跨单位交流的。

2.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将有计划地实施跨单位交流:

①重点部门和镇需要加强的;

②机关中层干部年龄、专业结构不合理,亟需改善的;

③35周岁以下,具有发展潜力,需进一步锻炼丰富工作经历的;

④夫妻长期两地分居或其他家庭特殊困难的;

⑤因工作需要,组织人事部门决定调动的。

3.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不安排跨单位交流:

①试用期未满的;

②上年度考核不称职的;

③正在接受有关部门审查处理的;

④因健康原因或年龄在50周岁以上的;

⑤特殊岗位面上暂时无人接替等原因不宜跨单位流动的。

跨单位交流,由市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

四、方法和步骤

⒈组织民主推荐。请市四套班子领导,各镇党委书记、镇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市级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部分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重点规模企业负责人等民主推荐需要跨单位交流的重点热点岗位。

2.广泛进行测评。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对各镇各部门机关中层干部普遍进行民主测评。同时,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广泛听取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

3.确定交流岗位。在推荐测评的基础上,由各镇各部门党委(组)初定上报内部交流轮岗和跨单位交流岗位及人选方案。各镇(开发区)跨单位交流人选不少于2名,市级机关部门跨单位交流人选不少于1名(中层干部职数超过20人的部门不少于2名)。市委组织部在充分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后,研究确定跨单位交流方案。

4.分类实施交流。根据推荐测评情况和岗位需要,有计划地实施交流。部分重点热点岗位面向全市公开选拔,行政审批岗位实行单位内部竞岗,鼓励更多单位进行中层干部全员竞岗。

四、相关要求

1.各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中层干部交流的重要性,明确要求,把握政策,切实加强领导,通过交流促使机关中层干部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

2.要坚决执行干部交流的有关规定,坚持原则,严格程序,做好思想工作,有序推进交流。中层干部交流全过程接受纪检监察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