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7 09:05:38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篇(1)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科技创新活动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5-0156-04

中国的高等教育历经几十年的蓬勃发展,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综合技能却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对此,《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高等院校要注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简称“四种能力”)的培养。这一决定精准概括了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应当具备的素质,也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努力方向。迄今,关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四种能力”培养机制,对高等教育而言还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新课题。

一、学科竞赛对培养大学生“四种能力”的作用

“四种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就目前而言,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四种能力”的一种相对更直接、可行、有效的方式。对此,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把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建设内容,通过学科竞赛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这充分肯定了学科竞赛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一)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与创造能力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学科竞赛本质上就是新方法、新思维、新技术的竞争。学科竞赛以问题或课题为导向,从竞赛准备到作品呈现都需要发挥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巩固既有理论的同时,针对竞赛涉及领域进行拓展学习,形成求异思维。在作品设计、制作、分析到最后的实验调试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大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激发创新热情。

(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目前,工科学校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比例一般可达30%左右,但实践性教学主要针对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具有程式化、封闭性特征。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内课外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内容和形式优势明显,它要求团队成员通过思想交流和工作协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新命题的构思、实施、分析,这一过程多次循环直至答辩,使学生创新所需的实践能力得到全方位训练,是一种宝贵的创新实践体验。

(三)引导树立正确价值理念

人文教育需要多元化的渠道,学科竞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接受人文精神教育的整体氛围[1]。学科竞赛一般准备时间较长,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需要独立钻研,也需要群策群力。参加学科竞争不仅能锤炼学生的意志品格,增强集体协作意识,而且能促使学生将目光投向社会,感受社会的需求和担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推进教学体制改革

完善人材培养体制,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学科竞赛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有效推进学科和专业建设改革,将实践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科竞赛结合,整合创新实践资源,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重视四种能力培养过程化。经过学科竞赛的全面考验,可以较好地展现学校在四种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根本上推动教学体制改革,使之能够更好地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制约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一) 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目前,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高等教育中还普遍存在,成为制约“四种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本身应不限于知识本身,更应是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付诸实践创新应用的能力。但应试教育模式下,知识的传授以灌输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奉行书本中心、课堂中心和教师中心主义,形式和内容过于定势、单一,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机械而被动,只关注书本知识所教授的定理、规律而不思破旧立新和深层次探索,缺少实践机会和创造平台。大学生所学难以致用,进而缺乏步入社会就业、创业的能力和信心。

(二) 资源配置与大学生个性化成长预期不匹配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但往往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过程同质化倾向。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高校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导向,固化资源配置,现实中只按既定程式向大学生集体式传递知识,搞批量化培养,而缺少对个性化成长需求的关注和投入。由此,也导致高校缺乏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的主动意识和有效反馈机制。因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得不到满足,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被极大压制,“四种”能力培养成为空谈。

(三)大学生价值观存在偏差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很多大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表现在:好高骛远,不能吃苦耐劳,以自我为中心,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薄弱;虽有一定的实践创新热情,但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遇到困难易束手无策、灰心丧气;情绪化严重,缺乏持久积极的心态。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就业导向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明显,很多大学生舍本逐末,热衷于跑关系和自我包装,试图以此增加就业筹码,短视化、功利性色彩浓重。

三、 依托学科竞赛,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建立健全学科竞赛运行机制,保障“四种能力”培育有效开展

针对学科竞赛建章立制,使学科竞赛常态化、规范化,从而保障“四种能力”培育有效有序开展。(1)建立健全学科竞赛院系二级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规范组织机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课堂、学校网站、广播等多种途径宣传和倡导竞赛活动[2]。(2)实行导师指导制度,重视指导教师队伍梯队建设,保证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3],落实教师指导及培训工作量计算及奖金奖励政策。(3)设立创新学分认定及与竞赛成绩挂勾的相关学科免试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4)建立学科竞赛长效机制,完善学科竞赛体系,形成以学科竞赛促“四种能力”培育的良性循环:大一新生主要是了解各类学科竞赛,学习基础知识,进入备赛状态;大二、大三学生作为主力参加省级和部级竞赛活动,充实完善实践基地软件和硬件储备;大四学生则侧重于经验传承,通过传、帮、带,促进新生快速成长。对大学生而言,每一次学科竞赛都是对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检验,每一件竞赛作品都是大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的具体而细微的创新成果。借助学科竞赛,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步入社会就业、创业提供精神保障。

(二)以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为载体,打造“四种能力”培育平台

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为载体,将创新意识与科学研究融入教学全过程,全面打造“四种能力”培育平台。(1)将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纳入到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围绕学科竞赛和创新活动设计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考查内容,在赛题设计、可行性分析、加工实施、调试验证等各环节中注重启发引导。例如,大连海洋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借助结构设计大赛建立了土建类专业学生力学综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大一学生针对大赛题目负责模型设计及制作;针对实体模型数据,大二学生负责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分析;大三学生负责加载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数值分析结果做对比分析及方案改进建议,形成整体研究报告,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2) 依照竞赛层次及科技活动规模,建立如工程实践中心、创新团队工作室、实验示范中心等形式的创新实践基地作为竞赛创新活动场所及学生创意孵化载体,由专业负责人负责制定基地建设规划,组建由学术带头人、专兼职教师、研究生助教构成开放式的师资指导队伍[4]。此外,各实践基地还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招生制度和学生管理制度,为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3)借助导师制促进科创竞赛项目与教师科研相结合,建立科研创新平台,设立科技活动专项基金,以立项形式对学生进行资助,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科技创新活动。(4)引导鼓励学生组建学术性社团组织,举办科技竞赛活动文化节,组织竞赛交流论坛等,营造实践创新的文化氛围,全面打造四种能力培育平台。

(三)加强课程建设,提升“四种能力”成长的内在动力

改变传递式教学模式,以学科竞赛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优化教学课程设置,将一般性的基础理论学习交由学生自主完成,而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到创新实践中来,通过实践验证、强化基础理论。例如,大连海洋大学土木类专业建立了专业认知层次、技能训练层次、综合能力培养三层次和课内模拟、课外实践两模块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实验教学改革,凝练材料性能测试及工程应用技能训练两大类型实验项目,设立了综合实验训练课程,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鉴于学科竞赛往往涉及多知识领域,相互渗透,彼此交融,学校可有针对性地淡化专业限制,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学习,或增设不同种类的通选课程,帮助大学生建立复合型知识结构,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在交叉学科中产生新思维,新方法,提高创新实践能力。

(四)完善竞赛成果转化机制,提供“四种能力”培育支撑动力

加强学科竞赛在学科建设和科技产业方面的成果转化。在学科建设方面,将学科竞赛经验和成果形成实践教学案例和教改立项,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为大学生四种能力培育提供支撑;在科技产业方面,在探索学科竞赛时,许多领域会出现新的知识、新的成果和方法,通过撰写论文、申报专利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将成果转化为知识权。此外,还需加强推广宣传,使行业企业对学科竞赛给予关注和赞助,及时将实用的科技成果进行产业化移植,将书本知识直接“落地生根”。该举措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全面打造“四种能力”,并产生实效。

(五)与学科竞赛形成互动机制促就业创业

大学生就业能力取决多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体素质。而学科竞赛是个体素质的综合反映,具有很强的标志性意义。因此,学校可建立相应机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并对参与者给予激励(包括授予荣誉,宣传报道、向企业推介等),进而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与此同时,学科竞赛一定程度上也是学校某一专业学科建设水平的反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很大。可在学校层面针对学科竞赛建立反馈机制,通过竞赛来客观评估教学和备赛,以及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提升学科建设的同时,间接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

学科竞赛为大学生打开了一个通向创业之路的窗口,尝试依托学科竞赛建立孵化体系。一方面,对学科竞赛中表现优秀、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的大学生进行引导并给予政策扶持,帮助实现创业梦想;另一方面,对学科竞赛中形成的有市场价值的智力成果、知识产权和创业灵感帮助大学生孕育孵化,形成创业资本。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创业除具备创业素质外,还特别需要创业意志。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偏低,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创业准备,存在盲目性和冲动性,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学科竞赛集智慧、意志和团队精神于一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系统锻炼。因此,应针对学科竞赛,加强总结和反思,及时对大学生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四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不断提升。

四、注重处理好学科竞赛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

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学科竞赛常态化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产生短视化、功利化倾向,导致学生精力分散,学习目标不明确,影响专业学习的拓展与深入,反而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对此,笔者认为还应考虑以下两方面:第一,明确学科竞赛定位。要明确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辅助地位,服从服务于基础教学,其功能是强化而非替代基础教学成果。在实际操作中要避免只抓技能训练,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针对学科竞赛,高校还应在理念、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出正确导向,给出合理安排,回归能力培养的本源,不能本末倒置。第二,加强人文关怀,寓教于竞赛全过程。要重视学生在竞赛参与过程中的感受、体验、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在创新过程的乐趣,

将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寓教于赛,不单纯以成绩论“成败”。同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帮助大学生处理好专业知识学习与学科竞赛的关系,做到量力而行,不盲动、不偏废,避免“为赛而学”“以赛代学”。

五、结语

学科竞赛在高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特殊重要作用,其示范和导向效应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带动高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红梅,耿葵花.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四种能力[J].高教论坛,2013(8):47-50.

[2]王一华,杨琼.论科技竞赛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29):24-26.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篇(2)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创业竞赛;创业团队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4?0098?04

目前国内外对于大学生创业竞赛的研究,多集中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计划等领域,把大学生创业竞赛作为一个独立领域的研究者不多。大学生创业竞赛作为创业的采选和实验平台,是成功创业的先导。因而对大学生创业竞赛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其良性发展加以探讨,很有必要。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竞赛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主办方管理体系不够成熟

1. 指导思想不明确

创业竞赛不同于一般性的竞赛活动,它最终需要激发学生创业的斗志和热情,促进创业意愿形成并产生创业实践。但现在创业竞赛主办方主要关注竞赛而非创业,由于促进创业实践的思路不明确,目前创业竞赛基本上只完成了创业教育检验平台的作用,而非创业实验平台,参赛学生更多地是关注竞赛获奖,毫无创业的动力和热情,绝大多数学生都不是为了创业而投身竞赛。

2. 制度和评价体系不完善

我国目前并没有完整、科学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竞赛的制度和规范,缺乏成熟、完善的竞赛评判标准,创业竞赛活动的结果就难以让人信服。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是评价体系不成熟,比赛的目的是选拔有创业潜力的项目,鼓励并支持这些项目的发展,然而由于没有明确的评价体系,导致部分学生过分强调项目的创意和新颖,他们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组织方的重视和关注。

比赛主办方的评审标准主要是根据《创业计划书》,对项目本身缺乏认识和评价,没有足够地关注项目本身是不是已经在实践运营,是不是具备开发商业价值,导致很多优质项目因为《创业计划书》不够华丽而遭淘汰,反而是一些无法实施和没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项目被留下来[1]。由于缺乏对获奖项目的后评估,许多项目完全沦为纯粹的“竞赛项目”,且通过包装换面多年参赛获奖。

3. 成果难以转化

主办方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竞赛的支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的支持包括经费、人力、场地等等,其中经费的支持最为关键,也是现行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由于主办方对创业竞赛经费方面的支持不够,单靠学生自身,难以将成果进行转化,致使很多好的项目不能实施,存在未出摇篮就被扼杀的危险。也有的项目实施了一部分就被放弃,这不仅是对时间和物质的浪费,更是一种对好的思想和技术的不珍惜。

(二)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1. 创业教育普及不够

大学生创业竞赛是创业教育的实践检验平台,创业教育又是创业竞赛顺利开展的保障,实际上,创业教育应是一种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它的出发点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传授创业知识和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及社会的需求[2]。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的重心依旧是传授理论知识,毕业与就业还是最终目标,创新思想、创业思维并没有真正进入高校课堂。诸多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通过公共选修课程设置,更没有形成创业教育、创业培训与创业支持服务三大体系。如果高校不普及创业教育,从根本上引导学生,这样开展创业竞赛将是事倍功半,因而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竞赛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创业教育缺失的问题。

2. 师资力量不足

比赛过程中,高校对学生的指导工作,最为直接的就是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帮助。创业教育和竞赛开展,需要既具备丰富理论知识与经验,同时又具备创业实践技能的教师,而我国高校普遍严重缺乏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一定经验的师资。大学生创业竞赛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即使是在大学生创业竞赛较为成熟的美国,都存在相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很多竞赛指导老师主要着重于理论的指导,缺乏实际经验的讲授和操作技能上的示范,这对于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3. 缺少激励措施

对创业竞赛参与者的激励,不单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对指导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对于没有参赛的学生和老师,也能起到推广和宣传的作用。目前创业竞赛在大多数高校学科竞赛中的地位不低,但绝大多数高校的奖励是完全的结果导向,竞赛拿到名次奖励丰厚,若无名次则对教师在带学生比赛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辛勤劳动没有任何体现,对参赛学生的积极学习也无法肯定。这将引起学生和老师对竞赛的不满,对竞赛产生负面情绪,直接驱动功利导向。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不足

1. 功利化意识严重

学生认真参加创业竞赛和为创业竞赛的进步做出贡献的前提,是他们对创业竞赛抱有积极乐观正确的态度,然而实际上很多学生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参与比赛。

(1)学生参与率低。大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也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很少积极地参加创业竞赛。目前我国大学生家庭对创业普遍不认同,受传统习俗影响深厚,父母对子女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开发和关注不足,大学生参加创业竞赛家庭支持不够;而且高校的创新活动也不够,高校组织科技普及性学术活动少,科技创新型团队更少,致使大学生对创业竞赛的参与率低[3]。

(2)为了拿奖而比赛。有些学生把获奖当做比赛的终极目标,参加比赛是为了证明自身能力,以及比赛拿奖后能得到学校的诸如奖励学分或是评奖评优优先等待遇,而并非对创业真正感兴趣。他们更加关注比赛金银奖的归属,而对于吸引投资商、把“纸上谈兵”化成商业运作少了期待。虽然来自企业界的评委们告诫大学生,创业竞赛可以不急于寻找市场,当作一场创业“游戏”,但学生在做这份创业计划时,心中一定要有市场,把“游戏”变成一场仿真的创业战争[4]。

2. 实践经验欠缺

选题是创业竞赛作品入围的关键,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只有大的项目才有较大的获奖机会,于是参赛项目形成了“新技术、大资金、高起点、大规模”的模式,甚至有的参赛团队选择的项目需要融资几百万、几千万。然而风险投资商是不会花一笔巨大的资金来支持实践经验相当缺乏的大学生靠头脑而产生的想法和项目的[1]。虽然具有创新性的作品确实在创业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几率比较大,然而前提是选题必须联系实际,与现实脱轨的选题和项目就犹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而创业竞赛中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有些项目的启动资金太高,导致无法找到资金的来源,无法实施;二是成本计算不准备,致使有些项目不仅无法赚钱,甚至还会亏损,这样的项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难看出,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欠缺实践经验。

3. 团队合作效率低

大学生创业竞赛的参赛方式是以团队为一个整体,从产生创意到市场调研,再到财务分析,最终形成文案的每一个步骤只有团队成员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很好地完成。然而由于临时组建团队参赛,团员们团队精神不够、协作能力不强,创业竞赛的团队成员之前都不认识,没有合作过,也沟通不够,致使大家都忙着各自的工作,没有为团队牺牲的精神,甚至团队成员对于自己应该做什么都不清楚,分工不明确;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度不够,临时团队由于缺乏深厚了解和合作基础,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难以快速形成,导致成员之间情感交流和知识分享受阻,整体绩效难以提高。而一般学校实行奖励与在团队中的排名顺序联系更导致有的团队名存实亡,毫无合作可言。

4. 独立思考意识差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竞赛的方式主要是老师带领学生们开展创业竞赛。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创业竞赛,无任何经验可言,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学生总是跟着指导老师的思想,用指导老师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没有认真地独立研究怎样的方式才是真正有利于项目的完成。机械地模仿,而不是勇于探索、善于思考,使很多问题都被忽视,没有找到最适合的解决方式。因此,大学生的探索不到位、思想不独立也是阻碍创业竞赛发展的原因之一。

二、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竞赛良性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大赛主办方的管理体系

我国大学生创业竞赛尚处于发展阶段,想要取得成功,主办方的支持和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它需要竞赛主办方意识到自己在竞赛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提供良好的竞赛基础,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学生参与进来,才能更好地实现竞赛朝着科学理想的目标发展,实现创业竞赛的目标。

1. 明确创业竞赛指导思想

创业竞赛的健康发展,需要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明白竞赛不仅是创业教育的检验平台,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平台,还应该是激发学生创业意愿、推动创业实践的平台。从赛前推广、赛中进行到赛后总结,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创业活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创新在工作岗位上的作用,创业竞赛除了要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的意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们提前了解社会、了解个人的发展优势及劣势,带领学生通过创业竞赛体味到市场的机遇和存在的挑战,模拟创业的酸甜苦辣,激发创业的斗志和热情。

2. 切实为竞赛提供实际帮助

目前制约大学生创业竞赛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经费问题,主办方可以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竞赛的开展,也可以寻求企业支持和赞助。企业需要人才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大学生是巨大的市场和资源,因此只要找到结合点,积极争取,企业是乐意资助的[5]。除此之外,高效、严密的支持体系还应该从物品、器材、场地等其他方面为大学生创业竞赛提供有力的保障。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各方面努力为创业竞赛创造良好的氛围,如出台相关规定,予以保障,与之匹配的相关措施要到位,可以开设免费的创业竞赛方面的培训课程,积极引导。

3. 完善竞赛制度和评价体系

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丰富组织的管理体系,首先应制定一系列详细、规范化的操作程序,探索和完善关于大学生创业竞赛组织管理的制度文件。对参赛项目评价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摒弃仅以《创业计划书》进行评选的方式,正确的评价体系应包括项目本身评价、项目赛后运行评价。为考核学生对项目运行,特别是财务成本、风险的认识,可以在竞赛中加入一定的实训环节。

(二)加强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是创业竞赛的依托,只有高校重视创业竞赛,赛前正确引导、赛中积极指导、赛后适度奖励,才能使创业竞赛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使创业竞赛实现培养大学生的分析研究能力、创业能力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1. 正确引导学生

高校要重视创业竞赛,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首先,高校应该开辟多种渠道,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以吸取更多的经验。如可以借鉴美国许多名校的做法,从校外多领域聘请一批具有创业经验的专家开展一系列的讲座和培训,激发同学们的创业兴趣,在良好的气氛中,让同学们了解专家们对大学生创业竞赛的认识、了解他们的创业历程以及对学生们的忠告和指导等等[6]。其次,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纳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让学生们了解创业计划、团队合作、创业调研等知识,并且在校内发动更多的学生参加校园创业竞赛,让更多的同学认识和了解创业,接受创业知识和技能。最后,在创业竞赛结束之后,学校应当继续宣传,让没有参加竞赛的同学了解竞赛的情况和结果,激发他们了解创业、参与竞赛的热情。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篇(3)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培养;综合素质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教育,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如何培养出具有高水平和有一定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人才成为各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为此,各种学科竞赛也应运而生。电子专业的竞赛也成为各学科中分量最重的竞赛之一。

1 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的快速结合

学科竞赛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离不开创新人才,在以学科竞赛为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学生的创业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为今后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良好载体。

1.1 对实践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学科竞赛对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将学科竞赛的相关问题融入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创了一种“教学与竞赛互动,学生与教师相长”的新局面。通过学科竞赛,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输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能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是在工作中应具备的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有利于学生改进实践知识的获取方法。通过学科竞赛可以使学生从被动式的听课、复习、考试变为主动式学习,转变为“在实践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 。同时,通过学科竞赛,促进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是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技术交流的平台,基地建设采用“项目化”管理,委托相关学科、专业进行建设,使基地建设与管理规范化,充分保证师资力量。

1.2 通过学科竞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

树立创造能力的意识,改变被学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过去同学们只是被教、被学,而不是想学、要学。这一思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影响了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学校首先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在同学们的潜意识里树立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等思想观念,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这要求我们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在学校利用老师的指导,沿着自己的个性发展,将“学历”的注重转向“学力”的注重,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科竞赛融入到课堂中,将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打破传统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同学们自己进入书本,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科竞赛的方式来学习及巩固专业知识。这样通过学科竞赛走进课堂。既能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学科竞赛中来,又能增加同学们参加学科竞赛的经验和胆识。让同学们从课堂真正走进学科竞赛,鼓励同学们更多的参与学校、市级乃至省级的学科竞赛。积极探索学科竞赛模式的创新。传统的竞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因此,学校要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人才,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2 有效促进学生工作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的主体是学生。竞赛从选题、设计制作,再到论文写作,每一个环节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时要自主查阅资料,拓宽思路,需要发扬学生自身的主动思维意识,从而深入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设计的不断尝试,主动求索,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解答问题所需知识面广,促使学生积极获取多学科课外综合知识,在学习中学会归纳分析,统观全局,培养了学生的逻辑创新思维能力。

创业离不开创新人才,在以学科竞赛为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学生的创业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为今后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良好载体。

3 提高综合素质,为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干的好坏,其实是他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在教学工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就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的方法。对于电子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了学习兴趣

以参加比赛作为契机,来提高学习的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学生都有荣誉感,他们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老师适时的给于表扬和鼓励,能够增加学生的荣誉感,使他们喜欢竞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赛中遇到的问题大部分不是已经学过的问题,需要同学们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无疑又提高了他们查阅资料的能力。

3.2 提升了创新创造能力

创新精神往往不易发现,需要有效激活。学科竞赛题目一般分基础题和发挥题两部分,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它在体现参赛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又存在着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舞台。因此,大部分参赛学生都能基本完成设计,而个别优秀学生又有创新发挥的余地。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赛题,就是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应用方面的设计,引促学生走上创新的轨道,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各省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应用性问题设计为切入点,不断激发学生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地方需求为动力,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

3.3 培养了组织,团结能力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篇(4)

关键词 测绘 技能竞赛 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20

Shallow theor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kills Competition

for Innovation Talents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WANG Zhiming, HUA Xionghong

(The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Comprehensive skills contest for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has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Wuhan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fessional students' comprehensive skills competition, Analyses the skills competition for innovative talent cultivation.

Key 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skills competition; innovative talents

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测绘行业处在一个技术革新的时期,对测绘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和信息综合处理能力。专业竞赛作为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载体,使众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对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科学态度、团队精神、组织能力、竞争实力等综合素质起到很好的作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作为培养测绘创新人才的“教育之都”,近几年积极探索技能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以测绘技能竞赛为平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1 探索测绘技能竞赛实践模式

测绘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院积极探索如何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等问题。探讨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根据学生和行业发展的最新特点,学院测绘技能竞赛内容包括测绘仪器操作竞赛、专业软件设计比赛、科技论文、工程方案设计和内业成图五个板块。仪器操作竞赛主要包括测绘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比赛相结合的方式。实际操作比赛三等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两项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仪器操作能力和测量成果计算能力。专业软件设计比赛主要是让学生根据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参考题目进行设计、编制。科技论文写作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技写作水平。工程方案设计就是提供一个工程项目,让学生对工程进行整体的工程方案设计。内业成图就是给学生提供测量数据,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成图。通过技能竞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舞台,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技能竞赛对培养测绘工程创新人才的作用

2.1 技能竞赛能激发创新能力意识

测绘技能竞赛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过程,集中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协作精神。通过技能竞赛达到知识的积累,形成自己对新事物的认识,潜移默化中形成了新的科学知识点和方法论,激发学生主动参加创新活动的想法,找到学习与生活的乐趣,增强创新自信心。如在学院每年几个月的测绘综合竞赛过程中,软件设计竞赛和论文写作,学生要查阅各种资料,要独立思考、综合研究,这样能体现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他们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院各种层次的实践训练和竞赛,促进了他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个性锻炼,使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每年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资助和武汉大学立项资助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多达几十项。

2.2 技能竞赛能有助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活动,把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竞赛活动中空间、时间、科学知识等方面的应用,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实践,对他们的影响也是多方位的。竞赛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要巩固已学知识,对新知识点要查阅文献资料;面对竞赛论文和程序要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竞赛检验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培养了学生外业数据采集以及内业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深化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和才干。这种实践训练和科研训练,使学生在硕博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学院硕博士阶段科研取得优异成绩单的学生都是在技能竞赛中得到训练的学生。

2.3 技能竞赛能促进学风建设

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学风建设也需要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一定影响和作用。技能竞赛所强调的,就是掌握基础知识和运用基础知识到实际的完美结合。从竞赛过程中,学生能深刻体会自己理论上的肤浅,计算机编程能力的不足,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缺陷,更能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更能体验到学习的内容是自己渴望和需求的知识、是对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发展有着现实意义的知识。学院每年参加测绘技能竞赛的学生多达800人次,促进了学院良好学风的建设。

2.4 技能竞赛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测绘学科的内涵和性质决定了在测绘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外业仪器操作,还是内业数据处理都要求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参加综合实践技能竞赛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在参加比赛进行准备时,总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难题,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集体想办法、出主意,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鼓励,体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竞赛过程中,同学们配合默契,和谐有序地完成观测、记录和计算任务。通过竞赛,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 技能竞赛对测绘专业教育教学推动作用

测绘技能竞赛是具有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比赛。通过竞赛,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学生实践环节,是对学生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通过竞赛,能发现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改革实验教学项目和内容,改善实习环节,使实验效果更加显著。技能竞赛,要求辅导教师和评委老师有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操作规范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同时竞赛过程中,要求竞赛组织者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有规范的竞赛管理制度;要求有良好的竞赛场所和环境等。通过竞赛,能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识了解,能及时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和环节,对专业教学有推动作用,能促进测绘创新人才的培养。

4 完善竞赛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培养

有效地竞赛激励机制,是做好测绘技能竞赛的有效措施。学院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入手,从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加强引导。先后出台了《测绘学院科研创新能力突出本科生破格保送研究生工作办法》、《测绘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奖助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金支持学生参加竞赛、科技交流等。建立创新学分制度:通过学科竞赛培训或竞赛获奖可以认定相应的公共选修课程学分。科技创新保研制度。对于创新成果和实践能力突出的学生,学院开创性地设立了选拔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的本科生攻读学院硕士研究生政策,自2007年以来,共有18人获得保研继续深造。这些完善的技能竞赛激励机制,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学院确立了“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思路,特别是要具有强能力,则必须强化实践教学,这对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测绘专业来说尤为重要。举办测绘技能竞赛能充分展示测绘专业大学生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学院将与时俱进,及时完善技能竞赛的各个环节,促进测绘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本研究得到武汉大学2015年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资助。批准号为2013009

参考文献

[1] 宁津生,翟翊,宋伟东.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J].绘测通报,2009(10):1-4.

[2] 汪志明,郭际明等.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J].测绘通报,2009(6):74-77.

[3] 陈雪丰,张仁杰,许才军等.综合性高校测绘技能大赛实践与思考[J].测绘信息与工程,2010(2):50-51.

[4] 焦明连.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综合技能竞赛的实践与创新[J].测绘工程,2013(12):92-94.

[5] 徐子东,王崇倡,任东风.综合实践技能竞赛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J].矿山测量,2011(6):100-102.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篇(5)

一、目前人民银行基层支行组织开展“两创一促”业务竞赛活动现状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组织措施健全。“两创一促”主题业务竞赛活动的通知下达后,各县(区)支行成立了主题业务竞赛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各级工会积极发挥搭台作用,协同相关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拟定业务竞赛活动计划,形成“党组领导、工会组织、部门操作,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通过职工会议、宣传展板、局域网等形式向职工宣传动员,使职工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行动上积极参与到“两创一促”主题业务竞赛活动中。

二是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实际操作方便。自上级通知要求下发后,县(区)支行各股室积极响应上级对口处室的安排部署,通过参加网络知识答题、业务操作比赛等方式,投入到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项业务竞赛活动中。同时,结合支行部门工作实际,拟定业务竞赛活动计划,安排布置股(室)内部的创先创优业务竞赛活动,以赛促发展,以赛促服务,使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为更好的促进地方经济服务。

三是竞赛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上级安排布置的业务竞赛内容涵盖国库、会计、征信、统计、老干、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各县(区)支行结合自身特点也拟定支行“两创一促”主题业务竞赛计划,内容结合职工工作中存在的薄弱部分和需更新的知识拟定,在规定的时间内积极完成上级相关部门安排的业务竞赛和支行自己组织的业务竞赛。

四是竞赛成效显现,职工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参加各种业务竞赛,职工能及时发现自己业务知识的不足和与其他职工的差距,增强紧迫感和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各支行能有的放矢创造氛围推动职工的学习主动性和选择性,从不同的方面提升职工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以此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基层支行组织开展“两创一促”业务竞赛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一是职工年龄结构老化,参与业务竞赛等创新、创优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以西山为例,现有在职职工22人,职工平均年龄46岁,40岁以下人员4人,在组织参加各种活动中,上级和支行要求必须参加的职工才参与,依靠职工自愿选择参加的,大家以年纪大、工作忙等为借口推托尽量不参与,这样就形成开展活动每次都是几个年轻人,潜意识中形成业务竞赛“专业户”,使“两创一促”活动失去原有的意义,导致基层支行开展的活动氛围和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是部分职工对“两创一促”活动认识不足,存在应付思想,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深入不够。由于基层支行人员少,职工基本是一人兼多岗,部分职工认为,每天的工作能按时完成就可以了,开展其他活动是领导的事,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即使参加了也是应付了事。致使全行性业务竞赛活动变为中层以上干部业务竞赛,这样的思想意识下,职工虽然参加了活动,但业务水平提高不够,服务质量提升不高,对工作促进不大。

三是金融创新的着力点不够。创新才能发展,才能进步,县(区)支行在金融创新工作中认识不足,认为每项工作上级怎么布置就怎么执行,在执行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发展的观点提出的少,按部就班工作的多,这样就使活动开展缺乏生机,对职工参加活动的吸引力不够。

三、建议

一是结合基层支行存在职工年龄偏大、适应新形势、科技发展变化的技能过程慢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两创一促”活动,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如采取请专家授课、开展讲座和网络学习等平台个体与普遍相结合组织职工集中学习,学习结束后进行测试,推动职工学习积极性,使活动开展必须参加转变为我要参加,拓展职工的知识面,不断提高基层职工素质,以此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篇(6)

周济在2006年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大会上就曾经说过:机械很重要,没有机械就无所谓工业;创新很重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设计很重要,设计决定产品的成本、功能和使用寿命。工业技术创新特别是机械创新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向前发展,因此有的专家也指出机械是一个“万能专业”。

正因为机械专业的通用性和万能性,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太理想的情况下,机械类专业仍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和可观的就业旺势,因此成为了理工科考生报考的热点专业之一。几乎所有的工科院校都在招收数量不等的机械类学生,在同一学校、同一招生批次中,机械专业的学生入学分数较高,因而机械类学生具有更好的前期学习基础。

机械类专业大学生学习内容较多,既要学习基础的人文知识、数学知识、物理知识和理论力学知识,还要学习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加工制造和机械理论等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根据方向还要学习一些更加深入的专业知识,如优化设计、精密加工、机器人技术、机械电子技术等等。特别是机械类专业学生还要进行工程训练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工程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工厂,亲自动手操作机器,生产产品,以期在实践中锻炼真知,在锻炼中磨练意志,在磨练中提升能力。

因此机械类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具有广泛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的潜质,具有开拓的精神,能够将理论和实践主动联系。

二、机械类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竞赛能力培养途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学生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虽然机械类学生有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加强烈的创新意识,我们教育工作者还要积极倡导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积极探索符合机械类大学生创新竞赛能力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笔者在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努力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认真实践,在培养大学生创新竞赛能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和做法,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1、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竞赛意识

根据认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凭空产生的,正确的思想来源于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的科学思考,人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情感的因素是认识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就要让他们接触大量有关创新的活动,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通过现场参观、聆听讲座和深入讨论三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一、现场参观,由感知激发创新兴趣。在新生入学之初,带领学生参观工程训练中心、机械创新实验室和历次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展,用创新竞赛辅导老师、工人师傅和学长实际的生产场所、现代化的实验设备来促进大学生对机械及科技创新的情感认同,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

第二、聆听讲座,由案例激发创新兴趣。大学生富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但是其思想有时又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在接触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后,要想增强其创新意识必须要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因此,要不定期地邀请专家、学者或者比较突出的获奖学生代表进行讲座,讲座内容如针对某一次科技创新大赛的赛情介绍、一般的创新思维方法介绍、获奖学生代表成功历程介绍等,从科技创新的历史发展、机械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实践过程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深入讨论,让学生成为主角。经过现场参观和聆听讲座,学生接触到了大量的创新元素和创新素材,这时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创造一定的空间和氛围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总结,只有这样才能将创新意识深入人心。在讨论中要让学生成为发言的主角,通过点拨来揭开其深层的思想火花,可以利用头脑风暴来促进学生创新观念的内化。

2、通过工程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竞赛能力

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次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一精辟的论断阐明了实践对于人的认识和思想发展的重要作用。在机械类大学生创新竞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同样需要发挥实践创新的教育作用。同时为了保证实践创新教育环节的顺利实施和创新教育功能的发挥要必须加强引导,将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三个实践平台的锻炼机会:

就业创业知识竞赛篇(7)

关键词:学科竞赛 财经管理 创新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87-02

目前使用竞赛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进入高校的日常教学当中,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技能竞赛的作用,使其可以成为理论课堂的延伸的同时,促进实践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财经类专业教学当中,虽然理论教学比较完善,但是在实践教学方面比较薄弱,使得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无法实现。而技能竞赛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需要将日常教学内容和技能竞赛内容进行结合,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1 财经类专业技能竞赛的类型

1.1 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

这一类竞赛可以分为国家、省、市级的竞赛。部级竞赛多由教育部、等机构进行联合举办,名称为“挑战杯”。而省级竞赛则由省级教育厅举办,其目的在于培养培养财会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市级竞赛则是由当地的教育局进行举办,其竞赛的对象多为在校的大专生、本科生,比如“某市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等,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1.2 各类学会等机构组织的学科竞赛

这种类型的竞赛都是财经相关的学会发起,并且由企业进行承办,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专业竞赛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大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比如由财经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财经能力竞赛”,可以通过现场显示自身的财经操作能力,以获得更多的成绩。

1.3 企业举办的学科竞赛

这种竞赛活动主要是由企业自行组织,其目的在于考验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其提供进行创业和就业的机会[1]。例如工商银行举办的“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不仅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也可以有效地为自身的发展选取优秀的人才,促进自身的发展。在这种企业组织的竞赛当中,学生可以亲身接触企业,了解企业的选择人才的标准,对学生毕业之后选择职业,获得理想的岗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2 财经类专业技能竞赛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2.1 促进学生的视野拓宽,提高专业能力

现在社会和学校举办的财经专业有关的竞赛,经常是使用比较开放的方式进行比赛。即在比赛的时候,参赛人员可以自行进行市场调查和数据分析,制定符合参赛要求的方案,或者根据企业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比如在某市的“大学生理财规划大赛”当中,要求参赛队伍亲身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客户的需求,制定完善的理财计划。通过此种竞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也可以使学生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扩大自身的视野。总的来说,在参赛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地查阅资料,学习新的知识,并且主动进行分析问题,制定完善的解决问题方案,这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2 提供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具有较强开发性的技能竞赛,不仅可以有效地表现出大学生的参赛能力,也可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3]。例如在“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当中,要求参赛队伍针对某个新产品或者某种服务概念进行探索,了解其获得风险投资的几率,制作一份包含企业简介、发展风险、投资回报、管理方法等内容的创业计划书,然后通过W生的讲解效果和书面计划的完整性选出优胜者。通过这种具有发挥空间的竞赛可以使参赛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制作完善的创业计划。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树立团队精神,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

2.3 有利于推动学风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良好的学风能可以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而通过竞赛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最终使财经类专业当中可以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4]。对目前时常开展的财经类竞赛进行统计,竞赛活动的内容多和专业能力紧紧相联,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竞赛的作用发现学生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总而言之,参赛学生可以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应用与技能竞赛当中。

3 财经类技能竞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对策

3.1 充分利用技能竞赛的作用,提高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当中,不仅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将财经类技能竞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进行有效结合,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首先需要改善目前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方法进行培养创新型人才[5]。比如可以选择某个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不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问题进行准确分析,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次在财经类专业课教学当中,可以结合竞赛的内容,使用推广案例教学法等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对学习的需求,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效果。最后需要将竞赛和常规性教学进行融合,常规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制定财经类完善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同时需要合理修改目前的课程内容,使其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和技能竞赛进行结合,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可以拥有实践创新精神,获得更多的发展。

3.2 建设学生创新的平台,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供给,也需要大量创新实践活动的辅助,因此实际工作中需要逐渐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几率。高校需要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制定有关的制度,并且准备充足的专项基金,为学生建设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实践平台。

3.3 制定健全的激励制度,提高师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健全的竞赛激励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因此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制定竞赛激励制度。首先可以建立创新学分制度,将“综合创新实践”当成学生必修的课程,并且为参与的学生提供若干创新学分。学生要想获得创新学分,需要积极参加各种技能竞赛活动,这对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其所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也可以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经过大量研究证明,技能竞赛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提高对技能竞赛的重视度。该文选择财经类专业的技能竞赛为实例,通过传授专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艺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等方面进行研究,完成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促进财经类大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萌萌,肖顺根,神会存.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析[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