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能源发电的前景

新能源发电的前景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8 10:27:59

新能源发电的前景

新能源发电的前景篇(1)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现状,情景

引言

在我国,充足保障电力供应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在现有大电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将是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新能源发电是指某些中小型发电装置靠近用户侧安装,它既可以独立于公共电网直接为少量用户提供电能,也能直接接入配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用户提供电能。它是以资源和环境效益最大化、能源利用效率最优化来确定方式和容量的新型能源系统。

一、我国能源和发电技术的现状

我国作为工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对能源的消耗量非常大。近年来,消耗总量的增长速度也非常快:标准煤从2001年的14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22亿吨,原油进口从2001年7300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1.79 亿吨。电力电能作为能源输出的最大方向,其消耗总量从2001年的3.2亿千瓦增长到了2008年的7.9亿千瓦。如此巨大的电能消耗,必然会加剧能源的需求,对于我国的能源政策也更加不利。

目前,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和大电网互联的电力系统是我国电能生产、输送和分配的主要方式。这种大电网的弊端主要有:不能灵活跟踪负荷的变化,无法及时更改供电量,如冬季取暖负荷的激增就会导致电力供应短时不足;另外,电力系统庞大,事故发生频率高,在这种大型互联电力系统中局部事故极易扩散, 导致大面积的停电,而一旦发生电网崩溃,其所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将十分严重。

电能是国民生活和生产的根基,因此无论是从能源角度,还是电力系统自身方面来看,研究新能源发电技术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都具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我国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及其现状

目前我国用于发电的新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核能、地热能等,由于这些能源在我国应用起步时间及其对技术的要求不同,其发展程度也各有深浅,下面坐着就其中几种主要的性能源的应用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2.1 风力发电的应用及现状

风力发电系统由桨叶、机械传动系统、发电机、电力电子装置、升压变压器等组成,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过程是一个能量转换过程,风的动能先被风机的桨叶捕获转换为机械能,再经过机械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由发电机实现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直接接入电网或通过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电网。目前风机的输出电压多为690 伏,需要经变压器升压到满足电网要求的电压,一般为35 kV 及以上。

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电力工业的奠基人查尔斯•弗朗西斯•布拉升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运行且用于发电的风机,到现在为止,风机技术发展越来越成熟,尤其是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世界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风电发展的激励政策等,促进了风电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出现了几种成熟的主流技术, 包括失速型恒速风机,主动失速型恒速风机,双馈变速风机,直驱变速风机,半直驱变速风机。

现代风机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 从几百千瓦到兆瓦级。目前市场上的风机单机容量平均约为2000千瓦,风机单机容量最高已达6000千瓦。

1986年4月中国第一个风电场在山东荣成并网发电,1989 年起全国各地陆续引进风机建设风电场,装机容量逐年增长,规模在1000千瓦以上的电场有新疆达坂城、内蒙古辉腾锡勒、广东南澳等地的风电场。2009年底我国风电并网总容量为1613万千瓦,同比增长92.26%,截至2010 年底,风电并网总量已超过2000万千瓦,而我国风电开发潜力超过25亿千瓦。

2.2 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及现状

太阳能是地球永恒的能源, 我国陆地面积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得热量在 3.3×103~ 8.4×106kJ/ ( m2•a)之间,相当于2.4×104亿t 标准煤的发热量, 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全国总面积 2/ 3 以上的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h,日照得热量在5×106kJ/ ( m2•a)以上。我国、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高原的年太阳辐射得热量和日照时数均较高,属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除四川盆地、贵州等地太阳能资源稍差外,东部、南部及东北等地区均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和中等地区。

太阳能发电有2 种方式,即太阳能热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我国在“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实际应用尚未真正起步。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目前正处于太阳能热发电商业化的前夕。据专家预测,2020年左右,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将在发达国家实现商业化, 并逐步向发展中国家扩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日趋成熟,2004 年全球安装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GW。中国第一座大功率的太阳能发电站建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古力古台村,功率为560W,1982年10月11日正式投运。随后又在建成2座10kW、一座20kW和一座25kW的光伏电池电站。中国目前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工程是安多光伏电站,安多光伏电站于1999年3月建成,,装机容量达100 kW.。该电站自投入运行以来,累计发电量达131280 kW•h,日平均发电量达240kW•h。

2.3 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及现状

所谓的生物质指的是农林废弃物、水生植物、油料作物、工业加工废弃物和人畜粪便及城市污水和垃圾等。生物质能发电是指利用生物质本身的能量,将其转化为可驱动发电机的能量形式,用来发电,然后将所发电能直接提供给用户或并入电网。

目前,美国在生物质发电领域有许多成熟的技术和实际工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总装机容量已达10 GW。底特律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发电厂,日处理垃圾量4000t,发电能力65 MW。在这方面,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首座国产化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前已在温州市瓯海区并网发电,日处理生活垃圾320t,年发电量2500万kW•h。

2.4 核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及现状

核能自从问世以来就被许多专家认为是当代可能大规模开发的新能源,尤其对于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核能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替代能源,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有效途径。

我国拥有丰富的核能资源,天然铀提炼及其加工能力已初具规模,能够自行设计制造300MW压水堆核电站的成套设备,正在建造600MW的核电站。我国目前已形成广东、浙江、江苏3个核电基地,自从1985年秦山一期核电站开工至今,我国现有机组11台、装机容量900万kW。

2004 年国务院分别批准了广东岭澳二期、秦山二厂扩建和浙江三门、广东阳江4个核电项目。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GW,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比例由目前的1.7%上升到4%。

2.5 地热发电的应用及现状

地热发电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这一点和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地热发电不像火力发电那样要有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利用的是地热能,需要有载热体把地下的热能带到地面上来。目前能够利用的载热体,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热水, 因此地热发电可分为蒸汽型地热发电和热水型地热发电两大类。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各地涌现出大量的地热电站,如广东风顺、山东招远、辽宁熊岳、江西温汤等地,建于1977年的羊八井地热电站位于我国羊八井地热田,地热蒸汽温度高达172℃,是我国目前已探明的最大高温地热田。

目前,全球范围的地热发电每年大约以9%的速度增长,以此速度推测,到2020年,全球年地热发电量将达到3180亿千瓦时。我国要发展地热发电,还必须加大对地热资源的勘查,加强对地源热泵技术的研究。

三、新能源发电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目前,新能源发电在中国刚刚起步不久,其特点适应中国电力发展的需求与方向,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具体体现在:

(1)新能源发电是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形式。国家“十二五”规划将积极推动和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作为中国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一方面,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对于中国调整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开发西部、解决农村用能及边远地区用电、进行生态建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然而,可再生能源容量小,功率不稳定,独立向负荷提供可靠供电的能力不强以及对电网造成波动,影响系统安全稳定的缺点将是其发展中的极大障碍。若能将负荷点附近的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储能及电力电子控制技术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微电网,则可再生能源,充分发挥其重要潜力。例如,对于中国未通电的偏远地区,充分利用当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设计合理的微电网结构,实现微电网供电,将是发挥中国资源优势,加快电力建设的重要举措。

(2)由新能源组成的微电网在提高中国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的经济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大电网的脆弱性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将地理位置接近的重要负荷组成微电网,设计合适的电路结构和控制,为这些负荷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不仅可省去提高整体可靠性与电能质量所带来的不必要成本,还可以减少这些重要负荷的停电经济损失,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在中国发展。

(3)微电网与大电网间灵活的并列运行方式可使微电网起到消峰填谷的作用,从而使整个电网的发电设备得以充分利用,实现经济运行。此外,对于中国已有的众多独立系统,在系统中加入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新能源并配以智能、灵活的控制方式,一方面可提高系统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总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发电技术的进步,新能源在我国未来的应用中前景必将十分广阔,充分利用好各项电能资源有助于缓解国内用电危机,这对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异波.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最新进展[J].电工技术, 2004.

新能源发电的前景篇(2)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

行业延续较高增长 行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

2008年前三季度,电力设备行业31家重点公司(剔除掉微利、环保公司)实现主营业收入592.4亿元,同比增长80.98%;实现净利润48.15亿元,同比增长51.14%。 文章内容:

剔除受整体上市影响的东方电气,30家重点公司实现主营业收入401.1亿元,同比增长42%;主营业务成本307亿元,同比增长41.3%;毛利率23.4%,同比变化微弱;实现净利润40.53亿元,同比增长67.55%;销售净利率10.1%,同比上升了1.54个百分点。

从重点上市公司情况来看,二次设备的净利润增长情况普遍较差,远低于一次设备。其中浙富股份(上市前规模小)、思源电气(出售平高电气股权收益)、金风科技(风电行业爆发增长)、天马股份(风电轴承增长贡献)、天威保变(变压器毛利率上升以及新光硅业投产)、特变电工(出售资产收益及期间费用率下降)净利润增长最快,同比增长均超过90%。

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来看,毛利率波动区间缩窄(近三年板块毛利波动区间20一25%),2007年四季度毛利触底,08年前三季度单季毛利水平趋于稳定。从上游原材料市场来看,08年上半年攀升到历史高位,下半年大幅回落;未来行业成本压力有减弱趋势,尤其是订货周期长的高端产品,在手订单部分毛利率将有明显上升趋势。

行业数据分析

上市公司增速明显高于行业水平

08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增长情况好于全行业统计数据,差异影响因素主要有新股的规模增长较快(如荣信股份、浙富股份、华锐铸钢、金风科技);出售股权、转让及收购资产收益(如金风科技、思源电气、天威保变、东方电气、特变电工);风电行业爆发增长在板块中权重比较大(如金风科技、华锐铸钢、东方电气、天马股份);部分高端产品毛利回升(如天威保变、特变电工、金风科技、平高电气);规模效应及费用率下降(如华锐铸钢、思源电气、置信电气、天马股份、金风科技、特变电工)等。

电站设备:产量已近零增长,行业见顶迹象明显

进入2008年,电站设备各子行业产量增速进一步下滑,前8个月产量增长数据都在零增长附近,其中汽轮机及水轮发电机产量首年开始出现负增长,可预见未来投产的火电装机规模下滑。

2006一2007年,由于我国新开工大型水电项目较多,这两年水轮发电机年增速近50%;2008年表现出明显回落,增速下降到13.7%的负增长。

从今年前8个月的统计数据看,汽轮机收入增速最慢仅有2%增长,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6%;锅炉、水轮机、发电机仍然保持增长,其中发电机类增速最快,其收入、利润增长均超过40%;从08年数据来看,在电站设备行业产量基本没有增长的前提下,这些子行业仍然能取得收入及利润增长,应该是来源于成本推动带来的利润额提升。今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暴跌,行业的成本推动型增长将难以维系,未来设备单价将呈下降趋势。

2008年前8个月,水轮机毛利比去年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其他电站设备行业毛利率水平基本平稳。根据中信证券的刘磊、杨凡推测,水轮机毛利下降原因主要是水电站建设周期长,在手订单部分受原材料涨价影响相对较大。

输变电设备受益于电网投资增长,行业保持较高景气

2008年1一8月,变压器、高压开关、电力电缆产量分别同比增长了29%、12%、45%,跟电网投资高度相关的输变电一次设备行业,仍然保持了较高景气度,行业增长数据符合前期对行业判断。

今年前8个月,各输变电子行业收入增幅均在20一30%之间;变压器行业利润增长最快,接近50%;电线电缆行业表现最差,利润仅增长了15%;开关和输变电及控制利润增幅分别为23%和15%。子行业统计数据与08年25%的电网投资增速相符合。

受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前8月输变电各子行业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毛利率下降;下半年开始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特别是有色金属价格暴跌,预计输变电一次设备行业毛利率未来趋势回升。

原材料价格波动成本压力掉头向下

钢材类、有色金属是电力设备行业的主要上游原料,一般占成本的60一80%左右。变压器、高压开关、电线电缆等输变电设备所用铜、铝的原材料成本比重较高;目前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受国内外宏观经济下滑影响出现暴跌,当前国内现货价格已比07年均价回落40%(铜48%、铝31%);刘磊、杨凡认为,若09年仍维持这种弱势格局,则输变电企业在手订单盈利能力将显著提升。

下半年钢价回落短时间内难以抵消前期上涨影响。钢材在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电站设备成本构成中占比达到50%勺80%,自08年以来钢价的大幅上涨给电站设备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以电站锅炉中所用最多的中厚板为例,虽然当前钢价从年中高点7100元/吨回落至5300元/吨,但仍比07年均价高10%;综合来看未来电站设备行业成本压力有减弱趋势,尤其是订货周期长的高端产品,在手订单部分毛利率将有明显回升。

维持最初判断,更亲睐新能源设备

2005年以来,资本市场经历了新一轮的牛熊更迭,市场中绝大多数行业普遍表现为:行业景气把握难度大、变化快、跨度大。但回顾近年来的基本观点,刘磊、杨凡对电力设备行业景气判断基本观点没有变,一直以来,他们本着从电力投资的角度来判断电力设备各子行业的景气度,在市场纷繁变化的过程中,一直坚守着最初的立场,现在看来预期都一一兑现。尽管期间内影响行业最大因素是上游大宗原料价格大幅波动,但并没有削弱行业的正常盈利能力,输变电子行业基本保持了年增速20一50%增长。

新能源设备风电行业将延续高速增长

刘磊、杨凡判断,在政策、利益双重驱动下,“十一五”期间,是国内风电建设超高速发展阶段,先发优势、规模效应将使金风等行业龙头将成为最大受益者;2010年后国内需求进入平稳增长期,行业必然走向集中,拥有充分风险意识、先发规模优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龙头厂商将最终胜出,而金风、华锐、东汽将牢牢占据行业第一梯队位置;长期来看,差异化将逐步体现,行业趋于整合。

输变电设备行业高景气不改

“十一五”期间,电网投资规模不受宏观经济影响仍将继续加大,年均增速仍在20%左右。“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主干电网投资,电网建设将向电网间联络线、电源基地送出工程等超/特高压/直流项目倾斜,能够分享高端市场的开关、变压器、直流输电设备等景气周期将更长;中低压电网跟用电增长相关度较高,受宏观经济减速影响大,认为投资规模很可能趋于下降。

电站设备07年已是本轮投资阶段顶部

07年是本轮电源投资的阶段性顶部。08年发电设备增速继续回落,其中火电相关设备产量增速显著放缓,水电、核电设备保持较高景气。刘磊、杨凡认为行业需求顶部特征明显,出口业务、关停小火电、水电、核电需求将抵抗部分周期性风险。

谨慎投资策略下的优先选择

回顾行业的市场表现,我们发现在本轮周期中,电力设备一直是市场谨慎投资情绪下的优先选择标的。根据资本市场对行业投资喜好,基本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一(2005一2006年)市场转暖,谨慎投资下的选择。市场刚从3年多的熊市逐步转暖,投资相对趋于谨慎。“十一五”电力投资翻倍增长趋势确定,市场高度认可。所以在这一阶段,电力设备整体表现突出,收入、利润增长符合预期,行业明显跑赢大市。

阶段二(2007年)牛市高涨阶段,表现远不如其他强周期行业2007年,资本市场热情高涨,资本表现为追逐高增长行业,期间强周期行业表现尤其抢眼,但平稳增长的电力设备不受关注,行业整体表现较弱,但概念性强的新能源子行业常有阶段性暴涨机会。

阶段三(2008年一至今)牛转熊阶段,被保守投资策略重拾2008年至今,市场狂热情绪逐波潮退,投资重新转向谨慎保守策略。电力设备行业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较小在下半年得到普遍认可,板块走势表现强于大市。

新能源更有市场人气 选择具备爆发潜力的投资标的

在当前宏观经济前景较为黯淡的预期下,刘磊、杨凡认为应该选择成长性明确、能享受高端设备长景气周期的电力设备龙头公司作为投资行业的首选标的。刘、杨表示,根据行业成长趋势和成本压力的判断,他们相信输变电龙头企业未来三年仍可保持30一40%以上的业绩增长;而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将延续爆发式增长趋势,应给予合理的成长溢价。在行业面临的风险上,刘、杨提示我们投资者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电站设备:宏观经济下滑可能导致用电量持续疲软,致使发电企业现金流状况恶化,新开工项目资本金筹措和银行贷款出现困难。如果经营状况持续萎靡,可能会影响投资热情延缓新项目开工日期。二、输变电设备:若电源侧新建需求下降速度超预期,可能影响与电源侧投资相关的输变电设备如高端变压器,实际增速可能低于电网增速。

在具体投资建议上,两位分析师给予金风科技、平高电气、许继电气、思源电气“买入”评级。

与中信证券的刘磊、杨凡的观点一致,国金证券的分析师张帅也认为,近期新能源再度活跃,表明市场对于奥巴马的能源新政给予厚望。新能源行业并不会因为近期石油下跌而失去市场吸引力,恰恰相反,张帅更看好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新能源发展潜力。但由于美国新总统的对华政策和对中国的影响目前仍存在变数,所以张帅在后市判断上相对谨慎。张帅认为,奥巴马上台对新能源行业而言则是巨大的利好。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不同,奥巴马在能源政策方面更多地强调能源独立,减少美国对海外石油的依赖,强调减少温室气体的责任。为达到这一目标,奥巴马针对乙醇燃料、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均提出了详细的政策目标。

最值得关注的仍是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配额的限定,即2013年10%、2025年25%的配比,这意味着美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的启动。为达到这一目标,奥巴马提出政府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于新能源领域,拉动行业发展,并新创造500万以上的就业机会。

美国目前发电总装机规模10亿kw,年发电量4万亿度,均高于中国,为全球第一,即使不考虑总发电量增长,达到25%的发电量比例意味着1万亿度电由可再生能源提供,按照太阳能和风能不到2000小时的年发电能力,需要5亿kw的装机,扣除水电与地热及生物质能不到1亿的装机规模,美国的太阳能和风能装机需要达到4亿kw才能满足需求,这意味着规模相当于目前全球装机20倍的新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开始启动;从目前美国的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产能看,自给率仅为70%,装机量占全球的比例仅为8%,因此从中长期看,美国市场的启动必然对包括中国太阳能企业在内的全球市场形成巨大拉动。但在谈到风电设备机会时,张帅认为能源新政并不意味着新机会,他判断国内风电企业由此直接受益不会太高。他主张应该继续坚定看好新能源行业,尤其是风电和太阳能行业,并建议关注天威保变、川投能源等企业。

新能源发电的前景篇(3)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电力;节能减排;能源结构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076-02

我国CO2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采取低碳战略是非常必要的。分析我国CO2的产生结构,可以看出,因为我国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组成,所以现今CO2排放大部分源于能源部门,而电力行业又首当其冲。所以,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电力行业减少排放CO2的潜力很大。全球温度正在缓慢升高,宏观把握经济、环境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完成中国电力行业低碳化转变,是我国电力行业无法逃避的重要问题,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

1 我国电力行业的低碳化现状

1.1目前国内电力行业的CO2排放特点

1)用于发电产生的CO2总量急剧升高。2005年电力系统的碳总排放量是25年前的6.57倍;不光如此,该排放量在所有化石能源碳排放量中所占分量越来越多,从25年前的21.07%,现在已经升至05年的38.73%,基本上已经在全国CO2总排量中稳居高位;

2)目前中国的电源结构仍是以煤炭为主体,总装机容量中煤炭发电装机占3/4以上,而低碳电源所占比例很少。用煤发电产生的CO2更是占总排放量的95%甚至更高;

3)我国电力的碳排放系数与发达国家相较非常高,2005年时是222.95g/k·Wh,可大部分发达国家多在100g/k·Wh~150g/k·Wh之间。

1.2我国电力行业目前实施的低碳化举措

低碳化在我国电力系统推广起步较晚,所以截止目前为止还未电力系统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应采取的应对举措,初步采取的相关措施有:

1)为了节约能源、增加电力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节能发电调度办法》;

2)国家发改委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要求,2010年时可再生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耗中的百分比从目前的不足1%升至10%,可再生清洁能源是合适的低碳电源,CO2排量极少,并可有望达到零碳排放。所以,全力支持开发可再生能源,可以在发电结构的层面上达到CO2排量的降低;

3)我国的华能发电集团为达到增加发电效率和环保效益的目的,推行了“绿色煤电”方案,渐进式的研发及学习引进先进清洁发电技术和CO2减排措施。

1.3低碳经济背景下电力发展的新思路

1)电源结构向多样化发展

若要达到电力行业低碳化转变的目的,需要调整我国现在的能源结构,降低煤炭在电源中所占比例,综合考虑电力系统的转变、能源系统的发展前途、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温室效应等诸多因素,结合发电费用及对自然的保护,大力开发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新能源,减少煤炭在电源中的比例,达到电源的多样化、合理化。

2)低碳电力要从技术创新出发

要依托目前的能源结构达到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愿景,需要利用低碳技术来增加化石能源利用率及大力发展清洁新能源。相较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还很不够,但是基于我国目前的能源现状,现在,也可能在以后的几十年内,煤炭还会是中国一个主力的电源,因此大力发展与推广洁净煤技术意义深远,另外,也需要大力开发新能源发电技术,寻求能够替代煤炭的主要发电能源。

2 低碳经济背景下电力行业的应对

2.1优化电力行业战略规划及能源结构

目前国内要发展低碳经济,就需要相应的改变电力行业的战略计划,之前的电力行业发展战略仅是单纯由电力供给的层面出发。然而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调整以前传统的战略规划模式,一方面要考虑电力供给的方式,利用选择电力供给投入或者节能投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发电碳排放量;另一方面,也要调整之前只在资源约束下的电力供需增长与电力结构规划,把减少CO2排量当成满足电力需求的约束,进而约束电力系统结构的含碳量。在考虑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条理、全力的发展以水能、风能为主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发电模式,以水电和风电替代传统的火力发电,每1kW·h能减少约1 kg的CO2排放量,将有显著的低碳效益。

2.2推广特高压和智能电网

我国的能源产地和需求地分布非常不均匀,这就导致了以西电东送为代表的远距离传输电力模式,因此电网在该模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能源传输作用。那么如果采用先进的能源传输技术就可以有效的减少电网传输中的碳排放量。2008年,国内电力行业的供电损耗率为6.64%,损失的电量为226.6TW ·h。而该电量损耗让电力行业多产生了约1.58亿吨的碳排量,已经大于电力总碳排量的5%。输电电压等级的逐渐提高和先进输电技术的慢慢推广使得电网的输电损耗量还有很大的降低潜力。目前我国正开发与应用的超高压输电方式,理想条件下能使目前输电损耗减少75%甚至更多,显示出明显的低碳节能潜力。

2.3使用节能发电的调度模式

以前的电力调度通常使用经济调度模式,就是以电力系统的发电、工作成本最低来进行调度。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调度电力系统的方针要在合理考虑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等多个部分的能源消耗和节能减排潜力的基础上,改变以往的调度方法,大力支持可再生、低耗、高效、少污染的机组工作,减少高耗能、大污染、有悖于国家条文的机组工作,采取调度方式的改进。

2.4变电所的节能

1)选择合适台数的变压器;通常变电所都配有2台及以上的变压器,只有当最高负荷运行时所有变压器才一起工作,因此要尽量在低负荷运行时减少一些变压器能量损耗;2)依据经济约束的方针选择无功补偿容量;4级100kW和更高功率电动机上配置无功就地补偿器,降低无功环流造成的能耗;3)让变压器最佳负载率下工作;因此时效率最大,同一台变压器,若负载的功率因数已定,其最大效率也确定。

3 结论

身处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中,电力系统向低碳化转变意义深远。这包含了到电源结构的合理整合、电价低碳政策的确立、低碳技术研发等很多方面,若可以从上述重点方面的研发上创新,电力行业的历史将会改写。低碳电力涉及到电气工程、能源、经济等很多方面,其研究也要全面考虑,并基于我国具体国情,为我国经济向低碳化转变及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新能源发电的前景篇(4)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营销;管理

新时期,受到智能电网发展背景的影响,我国电力营销体制改革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发展,电力营销工作出现了全新的变化,极大推动了供电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所以,为了满足供电企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十分有必要结合智能电网背景对电力营销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能够与当前市场化需求相适应,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能够为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相应的能源保障,并且在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智能电网背景下,供电企业要想更为深入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就必须结合智能电网背景下市场需求对企业内部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加强电力营销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切实提升营销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质量,打造能够让客户满意的电力营销。在当今智能电网的背景下,信息资源对企业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甚至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与企业各项运行管理工作之间发生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因此只有结合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电力营销策略,才能进一步提升电力营销管理工作质量,为企业赢得更大的收益。简言之,在智能电网背景下强化电力营销管理,就是要在加强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将电力营销业务转变为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并积极将营销服务的工作理念向大营销和大市场方面转变,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为供电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智能电网背景下加强电力营销管理的新举措

1.对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创新。为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进一步促进电力营销管理服务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我国供电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积极对岗位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并对服务流程进行了合理的创新,更为重视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供电企业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具体工作中,供电企业应该加强对各级工作人员的管理,保证企业内部各项工作制度都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并且使用绩效管理的方式,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为优质服务目标的实现提供不竭的动力。一般情况下,供电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四项原则:首先,以大服务为中心建立常态运行机制。供电企业在运行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员工进行服务意识教育,让各岗位员工真正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并积极配合上级领导,在整个企业中形成全员参与,协调发展的服务运行氛围,提升服务工作质量。其次,建立健全的闭环管理制度,依靠智能电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和更新先进的管理技术,在企业运行中重点突出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各项职能,并且对抄表、核算和收费等环节实行完全的闭环管理。再次,逐步提升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供电企业可以适当的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并将每一项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实施精细化管理,切实增强服务实效。最后,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还应该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培训,使员工综合素质能够与智能电网背景下供电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进而为学习型企业的构建贡献相应的力量,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2.积极组织网络营销。在智能电网背景下,网络营销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主要发展趋势,网络营销与传统的电力营销存在一定的差异,更加重视在工作中对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和使用,强调进行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特性的深入开发,希望能够真正实现营销自动化以及智能需求侧管理等等。特别是随着智能电网四大组成部分的出现,从技术层面推动了电力营销工作中分布式电源参与和网络营销的发展。分布式电源在电力营销工作中的应用,借助于各类先进技术,极大的改变了整个营销工作的业务流程,真正促使电力营销工作实现了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开始向着新型的电力营销模式转变,对供电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这种网络营销模式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改变了客户在传统营销工作中的地位,强调了客户在电力营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能够满足全面掌控售电市场的发展需求,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3.探索合理的阶梯电价模式。合理调配电价,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而其中电力科学的电价体系则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是当前智能电网背景下对电力营销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能够促使供电企业在发展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近几年,由于社会各界逐渐加强了对电力营销的重视,对阶梯电价模式的探索也逐渐提上日程,受到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在电力市场中,电价是较为明显的市场信号,对电力市场的供需调节产生着决定性影响。在当前我国电力产品的具体定价环境中,阶梯电价模式的制定和应用能够积极引导用户逐步提升用电能效,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在供电企业实施阶梯电价模式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公平和效率的重视,可以通过对运行成本进行合理的评估,保证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电价的合理性,促进工业节能减排,为电力资源的可持续应用创造条件。4.大力发展用电需求侧管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智能电网的建设速度也不断提高,需求侧管理逐渐受到供电企业的重视,在电力营销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突显出来,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丰富,对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营销工作的深入发展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电力需求侧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能够对消费总量实施合理控制,进而逐步提升电力资源有效利用率、缓解供需矛盾的管理手段。在智能电网背景下,用户逐渐发展成为电力营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电力营销工作也成为智能电网时代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重要特征。因此,从智能电网的角度进行分析,电力营销工作中用户的实际需求是一种可以进行实时管理的资源,合理的管理能够对电力市场供需平衡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实时用电需求侧管理,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对用电模式进行科学调整,转移用电高峰时期电力需求,提升电力营销管理水平,促使供电企业获得持续健康发展。

三、结语

在智能电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供电企业要想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必须对电力营销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改革和创新,以满足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服务变革需求。所以供电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在营销方式和营销体制等方面进行合理改革和创新,在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服务的基础上,推动供电企业的现代化建设。

作者:肖雅 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客户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沈慧英.智能电网背景下电力营销管理的新举措分析[J].广东科技,2014(8):45-46.

[2]伊有福.青海电网营销管理及智能用电发展战略的研究[J].青海电力,2012,31(z1):66-68,72.

新能源发电的前景篇(5)

关键词:小区景观照明;配电系统;光源;节能;照明自动控制;线路电压降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高档住宅小区纷纷面世。伴随着住宅小区品质的提高,配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开发商和业主的重视,通过科学、规范、人性化的景观工程可以为小区住户营造一个高品味的生活环境,提升整个小区的档次。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照明的好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好的景观照明设计可以使景观协调有序、层次错落丰富、光影兼备、动静结合。景观照明一般以营造舒适的照明视觉效果为出发点,与正常的功能性照明相比,它更多的是以营造舒适的夜间休闲娱乐环境为目的,在设计中一般遵循经济实用、节约用电、实现绿色照明的原则,并且需要跟小区建筑的整体规划相统一,并充分考虑景观照明系统对居住环境的影响,保证安全,防止光污染。

目前的景观照明工程设计越来越规范化,一般设计中须考虑的内容包括灯具的选型、安装位置及数量、光源的选定、照明控制箱的数量及安装位置、照明回路的控制方式、电源引入点的总用电负荷的确定、配电系统的接地及控制柜和灯具外壳的可靠接地等。但在节能减排的国家政策下,如何减少建筑能源消耗消耗和污染排放,贯彻绿色照明的理念,在建筑工程中实现景观照明更美观、更节能,就需要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在设计中实现。

一、高效型灯具和节能型光源的选择

景观照明灯具种类繁多,庭院灯、草坪灯、点射灯、壁灯、特色灯、暗藏楼梯灯、车行地藏灯等等,灯具的样式选择非常重要,应当尽量做到灯具与小区整体景观设计协调一致,做到见光不见灯,实现照明灯具的亮度、光色及光影效果与所在区域整体光环境相协调。

在灯具产品选择上应最大程度的选用采用绿色照明条件的技术、材料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灯具的位置、采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选用配光合理、反射效率高、耐久性好的反射式灯具。

在光源选择上小区景观照明应优先选用节能型光源,常用的照明光源有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中显色高压钠灯、LED、光纤等,这些光源各有特点,应根据不同使用环境和要求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光源。小区景观照明对照度要求不高,从采购成本和后期维护等综合考虑可多采用LED灯、紧凑型荧光灯等寿命长、能效高、稳定性好的节能光源,从源头上达到节约能源的要求,并通过各种方法如电子镇流器等提高照明系统的效率。

二、景观照明节能控制方式的选择

景观照明控制柜的设置应根据小区面积大小合理选择,通常供电半径在200米以内考虑设置一台照明控制柜,宜布置在景观中心或偏向大负荷方向,以减少压降;如小区面积太大时应分区域对照明进行控制,电源宜就近取自各区域变配电所。

景观照明的控制方式有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智能化电脑控制等多种方式,小区景观照明从实际应用出发可采用时间程序控制器对小区景观照明系统实现自动控制。时间程序控制器是一个以单片微处理器为核心配合电子电路等组成一个电源开关控制装置,能以天或星期循环且多时段的控制照明回路的开断。例如可以根据小区不同时间段的人流量设置不同的照明模式,夜间24点以前将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等均设置成点亮状态,24点以后则只保留基本的道路照明,关闭草坪灯、射灯等景观照明灯具,既满足了小区照明使用,又最大程度的节约了电能。

三、景观照明配电系统的优化

实现景观照明的节能设计,配电系统的合理设置尤为重要。

小区景观照明涉及灯具类型较多,小区道路照明通常采用庭院灯、柱灯等,灯高3~4米,照射范围10-15米,属于基本照明;草坪灯、投光灯、特色灯、泛光灯等则更多是用来体现小区景观、提升小区档次的装饰性辅助照明,照明配电设计时应考虑到不同种类、不同高度及用途的照明灯具启用时间不同,将基本照明和装饰性辅助照明在配电线路上分路连接,以便根据需要控制各种照明灯具的开关、亮暗。

根据住宅小区的特点,夜间小区道路上的人流和车流都较少,点亮全部庭院灯十分浪费,可以在照明配电线路上采用隔相间隔控制方式实现间隔点亮灯具,满足基本的道路照明即可。即每一配电回路编号对应两根火线且两根火线为不同相序,第一根火线接1、3、5……灯具,第二根火线接2、4、6……灯具,零线分开,接地线共用。隔相间隔控制方式配电系统图见图1。

小区景观照明的特点是线路较长,线路电流通过线路阻抗所引起的电压损失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线路的电压降过大时,将导致电压损失率及线损率上升,照明质量下降,灯具使用寿命缩短,并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工程设计中在选择电缆截面时必须校验线路电压降大小。首先根据配电回路用电负荷的大小,计算出线路的载流量,然后按照载流量来选择线路的电缆截面,景观照明负荷可按长期工作制负荷考虑。即IN=Kt•Ial>Ic 式中 Ial―导线长期允许工作电流值,AIN―径校正后导线长期额定电流,AIC―计算电流,AKt―校正系数。再根据配电线路的总长度和所选电缆截面对应的阻抗值,计算出末端线路的电压降,并根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8中规定的“在正常运行情况下,道路照明末端处电压允许偏差为 5%-10%”的规定,效验所选电缆截面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通常情况当线路压降过大时解决办法就是适当加大电缆截面,这样既满足电压降减少的问题,也为未来回路增加灯具数量或功率留有余量。

景观照明工程在采用高效节能灯具等采用新技术的节能产品时,还需要考虑投资的经济性,不能一味追求新产品和新技术,须对前期投资成本、后期维护成本和新产品产生的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比较选择,达到经济性与技术性的统一;另外在灯具布置、线路敷设和灯具安装等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安全、防盗及检修方便,

新能源发电的前景篇(6)

[关键词]新闻背景材料背景报道运用电视宣传水平

所谓新闻背景,就是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有密切联系的条件和环境。新闻背景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新闻人物看,可能会涉及他的成长经历和社会关系;从新闻事件看,可能有它的前因后果与来龙去脉。任何事物都有值得报道的背景材料。

但在一些重大题材的报道中,有些新闻背景报道的配合还显得不够及时,观众得不到与新闻事件密切相关的有关背景信息,不能够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立体的、全面的、整体性的了解;有的新闻报道是内容过于平面化、存在报道形式单一等问题,这说明我们的新闻背景报道还比较薄弱,往往就会影响宣传的效果。

新闻背景材料是提高新闻含量的重要元素,它的运用可以达到新闻报道的最高境界。由此,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加强新闻背景报道意识,提高新闻报道整体水平。

一、认真研究分析背景材料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作为一名编辑、记者,研究分析背景材料是调整自身知识结构,增加才智,提高业务素质的需要,也是运用好新闻背景的前提。研究分析背景是采访的入手点,是为采访而进行的采访。其作用在于提高认识,增强洞察力,发现线索,吸收使用;同时进一步开掘报道的深度,避免停留在一般性了解水平上做报道。很多有丰富经验的编辑和记者十分重视研究背景材料,并将这一工作作为采访的开端。运城电视台《运城新闻》栏目一位记者,在今年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热爱运城,共谋发展”演讲比赛采访报道中,发现其中一个贫困县在全球经济危机风暴中,逆势而上使县域经济稳步增长的线索。由于记者善于研究分析,报道及时,使得本是一次常规性的新闻报道,挖掘出了更有价值的深度报道线索,给在经济危机困境中艰难前行的企业和部门提供了发展思路,提高了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有效地发挥了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这样有效运用新闻背景材料的的新闻报道就不失为一条有价值的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离不开历史知识、时代背景、科学知识等等材料的运用。许多对比性报道、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正是由于背景材料运用贴切,才使报道具有无可争辩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新闻背景的运用还涉及到背景材料的选择问题,这样才能将背景材料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实践证明,新闻背景的选择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紧扣主题选择典型背景材料;根据交待清楚新闻事实的需要,选择背景材料;根据受众的需求选择背景材料;为新闻增色添辉,选择背景材料;根据新闻内容、表现形式,选择背景材料。

所以综合分析新闻背景材料,既可使编辑、记者获得判断事物的可靠依据,也可使编辑、记者挖掘出更好的新闻报道线索,提升新闻报道的水平。

二、准确灵活运用背景材料

目前,在电视新闻中,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大体有两种方式。

1.叙述式背景材料的运用。主要是指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的表述、被采访者对记者提问的解答,或者记者直接转述有关文章、史料和有关文件中引出的与新闻事件有关联的资料,或者通过解说道明与新闻事实相关的环境、条件等,像这种记者出现场解释、现场提问采访、配音解说等表现方式都具有较强引证性与说服力。叙述式背景材料在运城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中经常用到,在电视新闻的结构中可以在开头、结尾、中间穿插等灵活的方式出现,达到突出主题的效果。

2.插入式背景材料的运用。是指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进入后期编辑阶段时,所插入的与新闻事件有关的电影、电视、图片、绘画、图表、音乐、文字等具有直观性的影像资料。插入式背景材料的显着特点是形象,它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很强的感染力。运城电视台某专题栏目中,有一期节目是关于某县科技示范园区的采访报道,当被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说到该县西瓜大面积种植成功时,插入了县政府组织敲锣打鼓游街庆祝西瓜种植丰收的宏大场面的画面资料,画面语言的说服力就很强。

在运用背景材料时,一定要注意紧扣主题,使背景材料和新闻主题配合恰当。背景材料要灵活穿插,要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三、加强新闻背景材料的积累和管理

新闻背景材料的积累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运作方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新闻背景材料的管理。比如,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分工合作,但是记者出去采访一般是单打一,既没有前期策划,也没有后期资料的补充,记者的精力主要用来应付现场的采访和拍摄,根本无暇顾及背景资料的准备;再比如,电视传播最具有开放的特点,但是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却是以部门和栏目为单位,相互封闭,缺乏沟通,有时在同一事件采访现场出现来自同一家电视台不同栏目的好几组记者,采访的角度也是雷同的,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源共享的实现,加大了电视记者获取背景资料的难度,使新闻资源的利用率很低。不过,这样的管理弊端正在被各级地方电视台所认识,并且正在逐步改革这样的管理模式。运城电视台在总编室设置了专门的资料管理部门,指定由专人管理全台的播出节目资料带,这种做法初步实现了全台的资源共享。实践证明,合理的分工、有效的合作,加上开放的胸怀,实现新闻资源共享,才会提高新闻宣传的整体水平。

四、做好新闻背景材料的开发利用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也可以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新闻背景”,不仅如此,文艺类、专题类等各类节目,包括其他媒体、其他记者采制的新闻节目和电视作品都有可能成为电视新闻中难得的背景资料。影视文献资料,特别是许多纪实性的东西,就是活动的、形象的、最生动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它在很多方面具有文字资料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要想提高电视新闻背景报道水平,必须做好影视文献资料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否则,背景报道将成为无米之饮。同时这又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它不仅能为电视新闻工作者提高背景报道水平创造广阔的空间,而且也将对整个电视事业的发展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电视研究.

新能源发电的前景篇(7)

关键词:织金洞;智慧旅游资源条件;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1-0109-05

1 引言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我国旅游行业信息化正式进入“智慧旅游”阶段。“智慧旅游”阶段从2011年开始,是我国旅游信息化的第四阶段,以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标志[1]。智慧旅游资源条件评价是科学合理构建智慧旅游框架的基础,科学的评价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资源条件是决策层及相关机构更好的把握“智慧旅游”的发展水平及构建智慧旅游系统的必要前提。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各旅游目的地智慧旅游信息化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然而,由于各个智慧旅游系统开发团队进行智慧旅游系统研发前尚少对旅游目的地现有智慧旅游资源条件进行分析评价,一方面导致同一区域旅游信息门户网站、APP等种类繁多,且建设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用户体验较差,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开发成本加大与现有资源的浪费。

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贵州高原西部乌江两大源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地跨织金、黔西两县,大部分位于织金境内,总面积170 km2,有织金洞景区、东风湖景区、绮结河景区三个景区组成。公园距织金县城22 km,距黔西县城45 km,距毕节市120 km,距省会贵阳市146 km;地理坐标范围东经105°44′42″~106°11′38″、北纬26°38′31″~26°52′35″。织金洞作为贵州省第一个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虽已有人领先研发了织金洞智慧旅游系统、APP等应用,但由于经费和精力的问题,各个智慧旅游系统建设的实际效果欠佳,用户体验较差,且存在已有功能重复开发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智慧旅游框架设计之初,尚未对织金洞现有智慧旅游条件进行评价分析。

针对织金洞现有智慧旅游系统、APP等应用部分功能重复开发、不同功能模块未能整合、用户体验较差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织金洞“智慧旅游”,从而更好地为织金洞智慧旅游框架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提出了对织金洞现有智慧旅游资源条件的评价研究。

2 智慧旅游资源条件定量评价指标

2.1 评价指标确定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2]。智慧旅游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并结合现代企业管理、人文科学、经济学等综合性学科,通过应用创新满足游客体验需求、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经营能力、服务创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使生态、文化、社会和经济的综合价值最大化,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智慧旅游的最终目的是提升用户体验。综上概念所述,本文将智慧旅游资源定义为能为智慧旅游的构建提供基础条件的各类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资源、景区信息化资源与景区管理资源等四类。因此,本文智慧旅游资源条件的评价主要从自然资源条件、基础设施与服务接待条件、景区信息化程度和景区管理条件四方面进行。其中,景区自然资源条件和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接待条件是智慧旅游资源的根本条件,景区自然资源条件是旅游景区吸引游客和游客最直观的体验来源,良好的景区自然资源条件是景区构建智慧旅游的先决条件,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接待条件是提升游客体验的必要辅助设施;景区信息化条件是智慧旅游资源的必要条件,可以提供给游客一个便捷的门户平台,为游客提前做好旅游攻略及了解旅游目的地状况提供便捷;景区管理条件则是智慧旅游资源的重要条件,景区管理有利于更好的景区资源规划,是提升景区工作人员规范化、旅游产品产业化、景区整体形象提升的前提。

2.2 评价指标解读

2.2.1 自然资源条件

(1)资源要素价值。观赏游憩价值,指旅游资源单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游憩价值和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指旅游资源单体具有世界或全国或一定区域意义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指旅游资源中具有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的多少。规模、丰度与几率,指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规模、体量及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结构、疏密度、自然景象和人文活动周期性发生或频率的概况。完整性,指旅游资源单体的形态与结构完整性概况。

(2)资源影响力。知名度和影响力,指旅游资源单体在一定区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或构成区域承认的名牌。适游期和使用范围,指旅游景区适宜游览的日期或适宜于游客使用和参与的日期。

2.2.2 基础设施与服务接待条件

(1)基础设施条件。交通,是影响旅客出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交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旅行者旅行时的心情,便捷的交通条件有助于旅游目的地的易达性,直接影响景点的客流量。医疗,是保障游客出行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求治的基础设施。良好的医疗条件有助于旅游景点应对突发状况、给予及时求助并减少伤亡人数。卫生,一个城市的公共卫生状况是城市最直观面貌之一,直接影响游客对于这个城市的印象。通信设备,指景区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移动基站等通信设备,且通信设备布局应合理。其中,公用电话应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手机信号覆盖主要景点,通信方便,线路畅通。电子信息设备,主要指景区主要路段设立的LED显示屏、触摸屏等多种电子信息设备。电子信息设备显示的信息内容主要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网络传输方式,由后台统一更新到前端显示设备。

(2)服务接待条件。服务接待是指通过智能化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定制导览终端)等基础设施,配合二维码、GPS定位等技术手段,为游客提供全程式的游览服务、丰富的旅游体验、互动的游览方式和拓展的消费形式。游客中心,景区游客中心内一般设置信息触摸屏,提供电子信息与信息查询服务。同时专门设置设备发放点,提供自助导览设备租借服务、咨询服务、旅游消费卡发放等服务。食宿条件,景区周围一般会设置不同级别的酒店和餐馆,用于提供游客休息和餐食服务。旅游产品种类和数量,景区设置基于景区资源和文化的游戏产品,旅游产品种类和数量丰富,并可实现实体店面购买后网购等方式。保障及应急机制,指针对突发事件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信息化保障机制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自动获知和告警,同时开展相关部门的联动救援。服务质量,指服务能够满足规定和潜在需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或指服务工作能够满足被服务者需求的程度。良好的服务质量是提升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整体印象及评价的有效途径。

2.2.3 景区信息化程度

(1)信息门户。景区设置专门的信息门户网站,且具备电子商务、景区信息实时播报、在线交流、紧急帮助等功能,支持手机、电脑、信息触摸屏等终端设备访问。有利于景区更好的向外宣传和提高游客自由购换票的便捷度及满意度。电子商务,即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景区门票、住宿、景区内交通、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的网上预订和网上交易。支持多种支付手段,包括网上支付、手机支付、银行转账、电汇、前台POS机刷卡、现金支付等。景区信息实时播报,为游客提供景区当前景区客流量、交通压力、停车场场地状况、环境质量以及旅游专用交通工具空闲情况等实时信息。在线交流,指可以利用在线咨询与投诉、论坛、征文活动等形式增强在线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游客需求,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手机客户端软件 ,指可以在手机端下载安装的手机客户端软件,并能够提供景区信息及酒店预订、在线帮助等功能的软件,此外,还具备提供附近区域的消费引导信息。紧急帮助,紧急帮助是指当景区内有突发状况发生时,游客可以通过固定按钮或拨打固定电话号码或手机客户端软件请求救援的一种方式,提供安全呼救功能,帮助游客在紧急情况下一键联系公安、医疗单位。安全呼救功能可以自动提供游客当前的位置。紧急帮助警示牌或按钮应设置合理。

(2)导游。电子信息资料,指经过数字化的纸质资料,该信息可以用在游客中心、导览设备及电子信息设备上展示,其内容丰富、特色突出、文字醒目、制作精美并适时更新,展示方式能体现游客互动、便捷或环保的特点。电子导游,指游客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自助导览移动终端或固定导览终端等设备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的能力。手机和导览移动终端能为游客提供基于位置的电子导览服务,具备游客和景点定位、游览路线规划指引、自动讲解(文字、图片、音频)、多媒体资料点播等基本功能。

(3)导航。导航是指基于移动导览终端或手机客户端为游客提供的电子导航服务,能帮助游客了解景区内部及周边的交通、餐饮、购物、娱乐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和简要情况,便于游客进行游览路线规划和时间管理。电子地图,景区导航地图能正确标注景区内部主要景点、内部及周边交通道路、服务网点、公厕等游客常用基础设施的位置。

(4)导购。电子支付,景区中的旅游设施和旅游商铺具备为游客提供刷卡消费(银行卡、旅游一卡通)、支付宝、微信等支付的能力,大型旅游场所(饭店、会所、酒店等)能够支持在线电子支付和手机支付两种支付方式。商户在线推广与销售,指景区内商户具备网上交易平台,且该平台能够为其产品提供在线的信息与销售渠道。

2.2.4 景区管理条件

(1)规划和制度管理。“智慧景区”规划,指经过具备专业规划资格证书的规划单位的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地制定智慧化建设规划,且正式通过相关部门批准,开发建设项目符合规划要求。电子档案,指定期监督检查,对游客客源及数量统计、旅游投诉建议、旅游安全等记录并进行电子档案备案。

(2)资产安全管理。设备管理,指景区内用于消防、防盗、救护、交通、游览、娱乐等设备能够有效通过信息与通信系统进行管理,保障设备齐全、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视频管理,景区内重要景点、客流密集地段、事故多发地等重点区域实现视频监控设备覆盖。前端实时视频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传输至监控后台,由后台进行视频存储,并实时监控。可以采用智能视频技术对视频中的预设目标进行分析(如越界、进入/离开、移走等),为游客疏导、重要物品监控、灾害预防、应急预案制定实施、指挥调度提供保障。能够对景区安保人员进行远程管理和调度。可通过手机、集群通信等设备实现远程通信。火情管理,具有有效的火灾防范和自动报警机制,相关设备运行正常。对于拥有大面积林区的景区,建设有专门的森林火灾监控系统。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对林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险情并统一指挥调度。系统具备最高温自动追踪、自动设定温度报警值等功能。车船管理,利用GPS定位技术、电子地图技术,提供对景区内车辆、船只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的监控、调度、导航和防盗功能。车船消费支持旅游一卡通、手机支付、现金等支付方式。利用GPS获得车船位置坐标,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到后台,后台存储数据,完成坐标信息获取并在电子地图中显示车辆位置。具备增加反向通信功能,由后台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目标车辆发送调度信息,完成指挥调度。对进出景区的车辆能通过信息屏进行指引和疏导,有效保障景区内部交通畅通。

(3)资源和环境保护。环境监测,指景区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天气、空气、水质、噪声等环境信息。水质和空气监测能够利用相应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定期采集样本,通过分析仪器获取监测指标情况,并作出环境变化情况的评价。环境监测信息,景区能够提供环境信息功能,将前端环境监测数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通信方式上传至后台,并在网上和信息屏上进行,信息能够适时更新。

(4)游客管理。购物点管理,对景区管辖范围内的购物场所进行集中规范化管理,并建立电子档案。游客统计分析,指利用景区电子门禁、智能视频监控、电子门票预订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景区系统自动收集、全面统计、及时上传和智能分析。对超过限度的情况能够自动报警,协助景区管理者进行人员分流。客源统计分析,指利用游客进行电子门票预订是预留的电话号码、IP地址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自动收集、全面统计分析客源来源。手机客户端使用情况统计,手机客户端软件或导览移动终端能够自动记录游客对各种不同功能的使用情况。

(5)系统管理。景区系统管理,对于“智慧景区”下辖的各个信息系统能够进行统一指挥与调度,实现信息的及时感知、数据的及时更新、系统间的全面互联互通、旅游管理和服务应用的深度开发,最终为游客和管理部门提供集需求、效果反馈于一体的“智慧化”景区服务管理新模式。景区数据管理,景区管理中涉及的管理系统均可开放接口给上级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平台,为其自动提供各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数据,实现数据的自动更新与汇总。

综上所述,织金洞智慧旅游评价分为4个方向,13个二级指标,43个三级指标。具体指标详见表1。

3 评价方法

基于参评指标的确定以及旅游目的地实际调研数据的收集,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确定各参评指标权重值,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地处理智慧旅游资源评价中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来解决的问题[4]。其原理是通过把各个参评指标间两两进行比较和判断得到模糊判别矩阵,计算得到判断矩阵的特征值,过程中必须保持参评指标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即CR

在各参评指标权重值确定的前提下,采用“加权求和法”,即利用参评指标权重和指标的得分值,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方法计算出织金县智慧旅游资源条件评价分值。目的是定量反映织金洞智慧旅游资源条件的成熟程度。

加权求和公式:

4 结果与讨论

通过AHP方法,建立织金洞智慧旅游资源的评价模型,根据加权求和计算得到,织金洞智慧旅游条件评价得分6.963分。评价结果表明,织金洞智慧旅游资源总体条件较好,具备发展智慧旅游的良好条件。具体情况结果如下。

(1)自然资源条件中资源要素价值和资源影响力较好,基础设施与服务接待设施中交通、通信设备、电子信息设备、游客中心、食宿条件和旅游产品种类和数量建设条件良好,手机客户端软件和紧急帮助设置方面客户体验整体较差,有待提高。

(2)旅游服务设施空间信息调查与数字化方面,通信设施和电子信息设备较完善,游客中心建设较好,但是导航功能和购物宣传强度功能方面则需提升,电子支付类型有待多样化。

(3)游管管理与服务功能信息化调查方面,手机客户端游客使用情况统计及停车管理、购物点管理和商户在线推广销售等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评价指标的构建与评价可为后期智慧旅游系统构建给出更具针对性且有效的建议。例如,针对评价指标值中得分值较高的指标,如视频管理等已有功能,在后期构建智慧旅游系统时可以通过相关功能模块所预留接口,进行功能调用,避免重复开发,缩短开发周期;此外,针对评价指标值中得分值较低的指标,如电子支付类型单一、APP应用用户体验较差等功能,在后期进行智慧旅游系统开发时,有利于开发人员有针对性的对此部分功能进行重新开发。

参考文献:

[1]李云鹏,胡中州,黄 超,等.旅游信息服务视阈下的智慧旅游概念探讨[J].旅游学刊,2014,29(5):106~115.

[2]邓贤峰,李 霞.“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J].电子政务,2012(9):100~106.

[3]李云鹏,晁 夕,沈华玉,等.智慧旅游―从旅游信息化到旅游智慧花[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

[4]鲁小波,陈晓颖.基于AHP方法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林业科技开发,2010,24(5):136~138.

[5]郑耀星.旅游资源评价与自然环境影响的关系[J].资源科学,2000,22(6):62~66.

[6]张结魁.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想与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3,25(3):90~97.

[7]张凌云,黎 j,刘 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27(5):66~73.

[8]李 伟,李慧凤,杨 洁.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景区网站服务功能及其评价――以华北地区10家5A级旅游景区网站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9):1149~1152.

[9]吴 晶,马耀峰,高 军.基于游客感知的古都类城市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2):186~191.

[10]汪 侠,甄 峰,吴小根.基于游客视角的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4):448~456.

[11]刘利宁.智慧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6):67~71.

[12]黎忠文,唐建兵,刘龙蛟.智慧旅游公共服务评价指标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1):1299~1304.

[13]张结魁.区域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想与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3,25(3):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