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12 05:18:10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篇(1)

一、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概念

1.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是指在企业进行生产以及生产后的销售活动的整个流程,同时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也包括了一系列的保障工作等,比如在对生产环节的危险因素监控、对事故及隐患的监控、对生产投入工作中人员自身安全的监控、对人力及物力财力的投入所进行的监控等。

2.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也是我国消费品生产的负责及组织的主体,同时,企业更是我国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以及安全生产投入中的会计处理研究工作的主体。所以,如何发展企业,如何在企业发展前期与发展后期给予科学的、完善的管理模式,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在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如何能让此项工作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收益,那么便要首先对会计处理工作进行科学化的研究与探析。

3.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时,其要求的最终结果便是能够做到正常开展生产及产品销售活动,保障相关工作人员、技术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同时这也是为了将一个企业带向更高的高度以及更加长远的发展路线,所以说做好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是一项长远且需要不断坚持及创新的任务。

二、会计处理工作的方法和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会计这一职位上给予了相当重量的培育。而作为我国负责核算、监督、综合且组织等工作的工作单位,会计的地位不容小视,特别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日趋强盛,在对经济发展进行决策、预测以及分析控制等工作都需要会计来进行完成,所以可以说会计部门是我国各个企业在进行经营和管理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会计处理工作的大体对象是我国各个企业中的资金管理及运作等环节,而在现实工作中,由于资金的流动方式一般都以各类实物为主,比如货币、物资等等,所以也可以说会计处理工作是满足货币及物资等实物流动顺利的工作方式,同时更是对我国各类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或经济活动的真实反映。

2.会计处理工作不仅可以将一个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时所进行的资源投入及人力投入等所需要的资金进行全面且科学地评估与总结,同时还可以间接地对生产投入中的一些弊端进行监督。其中,由于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是企业在发展中重要的一项环节,它在进行中及进行后所取得成果的好坏直接关乎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由此可见安全生产投入的稳定性与完善性对于企业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这其中,想要完善地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那么对于会计处理工作的研究则必须加紧脚步,加足功夫。因为安全生产投入工作与会计处理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会计处理这项工作环节做好,才能让安全生产投入在进行时得到全面的完善。

3.在企业进行生产投入工作时,对其会计处理工作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來实施此工作。

第一,因为会计处理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在财务及账目上的熟知性,所以会计处理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备了一些预测性。而利用会计处理工作的预测性不仅可以根据相关信息对资金幅度的变化进行预测和预算,同时还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动量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第二,当一个企业在安全生产投入中遇到比较大的问题时,则可以运用会计决策的方法来加以解决。通过此方法可以拟定出两种或者多种的备选措施来对发生问题的一些因素进行探析与论证,然后再从这些备选措施中选出最为可行的一项加以实施。其中,根据问题决策时间的长短,我们可以把这一方法区分为短期决策和长期决策两类:

(1)短期决策是指在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工作中,对其遇到的收入亏损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时长在一年或者一年以内的决策,而且其只是对这个时期内的收入情况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通常并不会对企业的固有财产进行涉猎。

(2)长期决策是指问题出现时间或者企业的收入亏损问题达到一年以上的决策,并且这个决策时长也有可能达到一年以上之久。其中长期决策方案所能涉猎到的具体事宜包括企业中对资金的决策、对资金筹备工作的决策、对资金分配的决策等等。而像一些企业发展中所涉及的重大项目及技术研发等依然可以采用长期决策方式来完成工作。

三、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中的管理方式与会计处理的联系

1.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应该注意其资源投入的总结与计算,其间企业在进行资源总结与计算时,首先要以最低标准来进行产前预算,同时还要考虑到在生产中所能发生的一系列事故所带来的损失赔偿。而在进行这一工作环节时,首先需要企业的会计部门对账目给予严格且合理的分析,从而将每一环节所能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以最低的投入来获取最高的收益。

2.在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投入时,不仅要考虑到对资源的投入以及对风险的减小措施,同时还要考虑到最相关工作仪器以及工作环境治理问题的分析与研究。其中,在企业对其固有仪器以及新进仪器进行养护及管理等工作时,应该经由会计部门进行严格的核算,将安全生产投入的前期与生产中期的一系列投入总和与仪器设备的养护管理所投入的资金综合给予一定的计算分析,从而将差价降低到最小,进而让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能够以最小的利润支出来获取最大的收益额度。

3.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不仅要保证各个工作环节的整体性与切合性,同时还要保证各个仪器与生产之间能够完美搭配与利用。而在这期间,则需要会计部门在进行会计处理工作时给予一定的分析与计算,在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中的每一细小环节给予完善且精确的记录与总结,让企业能够对每一笔开销的来龙去脉做到一目了然。同时,企业在将生产投入费用交由会计处理部门进行总结核算时,企业更要对会计部门的管理政策与制度进行全新的总结与拟定,只有这样才能让会计处理工作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得到全面的发挥,从而让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时获得更多的利润。

四、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工作中的会计处理工作的研究

1.通过对我国相关企业制度与会计处理研究政策的结合与探析,我们可以得知在进行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对于其投入或提取的相关资源与资金的规定有着一定的明确说法,特别是对于一些工矿企业而言,在进行资金提取及运用时,需要相关部门给予严格的施工风险检测,然后通过安全检查与资金评估等方式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投入工作进行整体的支出与收益评估。而这期间,则需要企业中的会计处理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中的固有资产和提取资产进行计算与分析,特别是在生产投入中期,会计处理部门对一些资源的开发及浪费也应给予一定的数目评估,然后将这些数据统一起来,并制成相关的数据账单,从而让企业在安全生产投入工作中的一切支出能够做到一目了然。

2.根据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可以知道,在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不仅相关的会计处理部门需要进行严谨的数据统计处理,同时还要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等四项原则来办事。其间,在2006年时的记者招待会就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工作中的一些危险因素向财政部和安全监管总局的相关负责人提出关于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工作时的一些高危行为以及在生产资源管理上的问题,会议中,相关负责人指出要以实施安全第一的生产投入工作及经济政策,进一步落实会计处理工作中的安全生产资源提取的合法化、规范化,积极加大生产投入中各部门的监督力度,特别是对于会计处理工作要给予一定的重视;根据我国财政部所颁发的《财政部关于印发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通知中》可以知道,在企业实施会计处理工作时可以从一些问题的根源处着手,比如当企业进行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企业在进行高危行为的生产投入时,其会计处理部门该如何对提取资源进行处理、相关的利润数据表与进度报告信息又该如何拟定,这些都是企业会计处理部门所要面对的重点难题。

3.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不仅会面临工人作业时出现的意外性损失,同时也可能出现账目偏差,或是账目数据损失等问题。而这时,完善且合理的会计处理部门便可以将这一漏洞所造成的一系列损失降低到最小化。但是,如何让会计处理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完成这些艰难的任务,如何能让会计处理工作得到最大的发挥,这便对企业的相关管理部门做出了重要的提醒。在企业进行发展以及进行安全生产投入工作时,不仅仅需要管理部门对生产政策和管理方针给予完善的处理,同时也需要对会计处理工作给予政策和制度上的完善。

4.由于会计处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为强的领域工作,它在要求了工作者对数字和账目的掌控能力同时,还需要工作者对账目的核算、结算、整理、总结等工作有着深层次的了解与经验。所以,在发展会计处理部门的同时,对于会计方面工作的人才的重视度也是企业在发展与安全生产投入时的一项重要课题。而如何做到识别人才重视人才,这便需要企业在原有的制度方针上拟定出全新的工薪考核制度,让相关的会计人才能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与优越的待遇下努力工作,将会计领域工作发挥到最大限度。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小企业 小企业会计准则 中小微型企业划型标准 结算资金 汇兑差额

随着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广大小企业会计人员面临新的会计环境和工作要求。为此,笔者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深刻体会到《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到会计实践并不难,但有些地方在贯彻执行时需要注意,以免出现错误,影响会计工作。在此,笔者谈一下小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核算应注意的几个“不一定”问题,旨在帮助会计人员消除可能存在的不妥看法,顺利做好会计工作。

一、小企业不一定都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小企业。《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这些小企业并不一定都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第一,从《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看,并不是所有的小企业都要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按照有关规定,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企业性质的小企业,如小银行、担保公司等以及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包括境内外上市的小企业和发行企业债券的小企业等均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另外,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也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而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需要注意的是,微型企业参照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强制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第二,从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会计准则情况看,是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还是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是可以选择的。由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对执行方法采取“自有选择、单项标准、一以贯之”的执行原则。小企业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可以在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基础等达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但是,一旦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不可转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二、小企业不一定是小规模纳税人

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划分是按照工业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等于2011年6月18日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确定的,它是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规定了农、林、渔业,工业,建筑业等十六个行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划型标准,从而分出十六类小型企业。其中,除了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是按照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两个标准制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按照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外,其余行业均按从业人数和营业收入两个标准分类。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则不属于这种情况的划分,它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划分标准分类的小企业有交集,但不相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0号令)划分的。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标准为:(一)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的;(二)除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本条第一款所称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是指纳税人的年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占年应税销售额的比重在50%以上。

当然,小企业不同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也不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底12号)中规范的小型微利企业,因为小型微利企业应符合:(一)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总之,《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小企业是《中小企业化型标准规定》中所规定的小型企业,不同于增值税暂行条例中的小规模纳税人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的小型企业。增值税暂行条例中的小规模纳税人按会计口径可能是小型企业,也可能是微利企业。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的“小型”是指规模小,“微利”是指应纳税所得额少。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小企业仅指规模。可见,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的小型微利企业按会计口径可能是小型企业也可能是微利企业,还可能是中型企业。

三、小企业不一定都缴纳增值税

如前所述,《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小企业是《中小企业化型标准规定》中所规定的小型企业,不同于增值税暂行条例中的小规模纳税人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的小型企业。它是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规定了农、林、渔业,工业,建筑业等十六个行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划型标准,从而分出十六类小型企业。按照增值税实施条例和营业税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这十六类行业中的企业并不都缴纳增值税,而不缴纳增值税的小型企业则缴纳营业税。缴纳营业税的行业诸如,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交通运输业、住宿业、餐饮业、邮政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当然,随着增值税征收范围的扩大试点,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等下一步要缴纳增值税不再缴纳营业税。

缴纳增值税的小型企业主要是农、林、渔业,工业,批发业和零售业等几个行业的型企业,一些试点省市,如上海、浙江、广东等十个省市已经对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征收增值税。因此,在会计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小企业可能缴纳增值税,也可能缴纳营业税,一个小企业具体缴纳何种税,要根据其生产经营范围,并结合增值税实施条例和营业税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确定。

四、小企业往来账款不一定是结算资金

结算资金也称清算资金,是指小企业因为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应收、暂付和应付及暂收等处于结算过程中的往来款项。例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小企业可以对日常开支、零星采购或小额差旅费等需用的现金,建立定额备用金制度来加以控制。备用金是指为了满足小企业内部各部门和职工个人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而暂付给有关部门和职工个人使用的备用现金。备用金作为企业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和职工之间的往来款项,属于结算资金。但是,小企业的这部分备用金不作为结算资金核算,而作为货币资金核算。为了反映和监督备用金的领用和使用情况,小企业应在“1012其他货币资金”科目下或单独设置“1013备用金”或“备用金”科目进行核算。

备用金的具体核算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拨付。会计部门拨付备用金时,借记“其他货币资金——备用金”或“备用金”科目,贷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第二步,报销。出纳员自备用金中支付零星支出,应根据有关的支出凭单,定期编制备用金报销清单,会计部门根据内部各单位提供的备用金报销清单,定期不足备用金,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除了增加或减少拨入的备用金外,使用或报销有关备用金支出时,不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或“备用金”科目核算。

五、小企业汇兑差额不一定计入“财务费用”科目

小企业汇兑差额是指对同样数量的外币金额采用不同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所产生的差额。小企业汇兑差额不一定计入“财务费用”科目。

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的即期汇率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属于汇兑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属于汇兑损失,计入财务费用。

【例如】甲公司为小企业,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其外币交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2013年度该公司发生如下外币业务:

(1)以人民币向银行买入20 000欧元。当日即期汇率为1:9.69,当日银行卖出价为1:9.7。

(2)出口销售给外国某企业产品一批,价款50 000欧元,货款暂欠。当日欧元与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为1:9.41.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3)收到应收账款30 000欧元,款已经存入银行。当日欧元与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为1:9.54。

(4)年末,欧元与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为1:9.61。

根据上述业务,甲公司做出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借:银行存款——××银行(欧元)(20 000×9.69) 193 800

财务费用——汇兑差额 1 200

贷:银行存款——××银行(人民币)(20 000×9.75)

195 000

(2)借:应收账款——××企业(欧元)(50 000×9.41) 470 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70 500

(3)借:银行存款——××银行(欧元)(30 000×9.54) 286 200

贷:应收账款——××企业(欧元)(30 000×9.54)

286 200

甲公司计算期末产生的汇兑差额如下:

(1)银行存款欧元户余额=20 000+30 000=50 000(欧元)

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50 000×9.61=480 500(人民币元)

汇兑差额=480 500-(193 800+286 200)=500(人民币元)(汇兑差额)

(2)应收账款欧元户余额=50 000-30 000=20 000(欧元)

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人民币金额=20 000×9.61=192 200(人民币元)

汇兑差额=192 200-(470 500-286 200)=7 900(人民币元)(汇兑差额)

(3)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汇兑差额=500+7 900=8 400(人民币元)(汇兑差额)

借:银行存款——××银行(欧元) 500

应收账款——××企业(欧元) 7 900

贷:营业外收入——汇兑差额 8 40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2011).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外部监督

一、前言

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以及员工之间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是具有控制功能的各种方式、措施及其程序的总称,它不是规章制度,也不是内部管理,更不是组织计划。内部控制要以有效为前提,其关键是作为内部控制主体的经理和员工。

本文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清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的很多领导都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遵循,贯彻一些规章制度,认识不清,盲目经营,忽略了建设内部控制。有些单位认识到内部管理重要性的单位,却没有把内部控制管理放在一个比较高的策略高度,而是总认为是某个管理部门的事情。更大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的员工完全忽略内部控制,导致内部管理非常混乱。

2、内部控制环境恶劣

现如今很多的中小企业都是从以往的家族企业演变而来的,内部环境非常复杂。它们仅仅是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后,才开始注册为正规的公司。因此这类企业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内部环境多样,同时也存在着后天的缺陷,由于人员复杂,经常录用领导的亲戚朋友,而恰恰他们的水平又达不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同时,领导面对的很多都是自己的亲戚,管理也存在很大的缺陷,更不用说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了。

3、外部监督力度不够

目前,中小型企业太多,外部的监督机构形同虚设,严重弱化了外部的监督机构。由于中小型企业没有直接的主管领导,严重缺乏外部管理机构,从而导致了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如社会监督,政府监督,区域监督等庞大的监督体系才能提高外部监督力度。

4、人员配备不够合理,人员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会计的任务不是很多,一个月的工作也许仅仅花费十几天就能完成。因此,企业老板站在盈利为目的的角度,不会招纳太多专业的会计人员,或者仅仅找些兼职会计来进行工作。这样,工作人员的工作出错率就会很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人员素质不高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刚刚毕业,基本没有经验,同时也没有师傅教,业务素质非常低;2、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培训,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忽略了员工的培训,导致企业的业务水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3、尤其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现如今高水平的会计人员还是比较欠缺,中小企业更是不会雇佣这样的人才,从而导致企业发展缓慢。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对策分析

1、加强整体监督体系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仅仅企业本身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外部环境,包括国家政府,社会监督必须大力支持。这样结合内外部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为此,国家政府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做好监督工作;(2)严厉控制从业人员的资历和学历;(3)严惩不履行职能的财务人员;(4)对不按规则办事的人员取缔其从业资格;(5)要做到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只有这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2、改善财务管理环境,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要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高度入手,不但要在组织上落实公司治理结构,还要在机构的设置、审批的授权、岗位的分工上多加考虑,完善工作。比如:设置内部审计部们,以便保证高层对企业财务状况有充分真实的掌握;设置副总裁分管整个公司的财务,做到对股东会负责。另外,内部控制必须妥善设计以适应整个社会环境。针对外部控制环境,组织必须完全服从于社会上规定的法律和法规以及企业文化。

3、加强预算管理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靠预算管理来实现的。企业预算必须兼顾企业全局,以企业的总体目标为核心,把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协调好。企业预算可以加强企业内各部门人员检验自身的工作和其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困难和阻力。通过考核企业各部门完成的预算情况,可以判断工作情况,找出问题,划分责任,以便改进,提高工作质量。

4、提高企业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企业人员的素质决定了企业内部治理和控制的情况,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状况。同样,财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必须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的培养,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5、强化应用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可以使工作更快更好的完成。然而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比较晚,导致人们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认识不够,因此必须要提高意识,认识到会计信息系统的好处。让中小企业的工作人员学会借助先进的技术,方便,快捷、有效的进行企业的各项信息管理。举例说明: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市场销售信息,不合理进货,造成的后果就是货物滞留。这个时候如果借助先进的进销存管理系统,便能够很好的掌握企业每天的经营数据,非常详细的了解实际库存、销售状况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科学决策。

四、总结

我国的中小企业越来越多,管理中存在很多的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清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平时的管理中,多注意总结,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只有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势必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李焰. 补偿控制: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之道. 财会通讯.2007年4月15日

[2]魏洁.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9月15日

[3]胡桂香.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初探. 企业家天地. 2010年6月15日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篇(4)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会计工作基础薄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严和财务人员整体水平偏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改善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状况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内部会计控制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已成为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数目众多,行业地区分布广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要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充分发展中小企业。然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财务会计工作基础薄弱

中小企业会计工作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不够扎实,不能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办理会计事项,具体阐述如下:

(1)登记会计账簿时各年度、各页之间的承、转手续不全,未能按照要求标注“上年转入”、“结转下年”、“承上页”、“转次页”等,使人不能清晰地看出科目金额的年度和页码之间的转结关系;填制会计凭证时各岗位签章不全。

(2)背书转让银行承兑汇票,为了简单省事,不通过“应收票据”科目,而是直接冲销“应收账款”,使得“应收账款”水平不实,影响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基数。由于“应收票据”的变现能力要大大高于“应收账款”,如果不通过“应收票据”核算也不能体现真正的资产质量。

(3)未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而是直接在“管理费用―――坏账损失”中列支,且没有取得核销坏账损失应具备的材料;辅助登记账不按顺序号登记,随意性大,与正式账簿的对应性较差。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严

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财务会计工作以领导指示为准,随意性大;或者执行时打折扣,没有严肃对待。表现为:

(1)部分原始凭证,如汇款单、处理废旧物资设备的收款单和购物发票等未经单位领导签字便登记入账,手续不全,财会人员没有发挥把关作用,不能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岗位之间的制约和监督作用形同虚设。

(2)多头采购、多人采购,没有明确的物资采购环节的分工和授权审批制度;出入库制度不健全或者贯彻不力。

(3)单位没有建立起销售收款和应收账款的控制制度或者没有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金,缺乏程序性的规定,货账款回收率低,呆账逐年积累,坏账风险逐年加大,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催收措施。

(4)核销有关费用时,不作详细说明,无法了解费用支出的原因。

(5)成本费用核算不准确。

二、财务人员整体水平偏低

财务人员的整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存在“任人唯亲”的思想,对财会人员的选用不能够做到人尽其才有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管理,不信任外人。财务经理、会计、乃至出纳等岗位都由自己亲信的人员担任。

(2)财会人员学历层次、职称不达标,没有发挥会计主管的职能。有些中小企业根本不设会计机构,而另一些中小企业虽然设有会计机构,但岗位职责不清,财会人员无证上岗现象屡见不鲜。

三、改善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状况的建议

针对前面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节对应的给出了改善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状况的建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不断地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首先,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依据当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企业财务实际状况,建立健全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在全面考虑企业内外部各个方面因素的前提下,围绕企业最终目标,认真编制和执行财务预算,建立并完善企业财务责任指标体系。最后,财务管理部门要按照财务预算目标加强管理、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措施,以财务预算和财务制度为依据对经济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控制。

(二)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内部因分工不同而产生的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工作制度。这就要求会计机构内部必须分工明确,将会计工作的全部内容合理划分,在会计部门中设立具有相互制约作用的工作岗位。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双重监督来达到相互稽核、自我防范和内部控制的目的。在小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有2-3人,具体分工有出纳、总账会计、明细账会计。会计主管可兼管总账一职,出纳处理财务收支和现金支票的结算;总账会计负责编制审核凭证、登记所有的总账、编制财务报表、核算成本;明细分类账会计负责登记明细分类账,定期将明细账与总账,与有关财产结存额进行核对;并定期进行财产清查。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企业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控制,是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核心。因此,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首先要以《财务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标准作为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形成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其次要根据激励与约束的原则,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能动性,在工作中,自觉遵守会计制度,并敢于制止和揭露违规行为,从而强化对会计人员业务操作的过程控制;最后要转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与管理的理念,变对会计人员业务操作过程的事后监督为事先预警,做到事前、事中、事后三管齐下,真正使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得以有效运行。

四、总结

财务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已成为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对中小企业财会活动的完善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高艳.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确定因素的几点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3).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内容注意问题

中小企业一般指资产规模不大、从业人员较少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人企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经济发展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在我国近900万户注册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以上;在总产值中,中小企业占60%左右,利税占40%,就业人数占75%;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占90%以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小企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为推动中小企业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根据企业经营管理需要设计规范、灵活、有效的会计制度十分必要。

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十分严重,了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如许多中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致使企业账目混乱,财产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从中小企业在经济中的重要性及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的现状可以看出,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内容

会计制度设计是指对会计的规范和准则所涉及的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会计监督体系及其他涉及会计工作的有关方面进行设计。它应当包括如下内容: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也应包括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阐述如下。

1.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设计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设计是指规范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和。具体包括核算形式的选择、会计科目、凭证和账簿设计、财务会计报告设计及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会计工作可以手工操作,也可以实行电算化,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应根据本单位使用的不同核算工具作出设计。

2.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制度必须的重要问题。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企业的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安排有3种形式:独立的机构,独立的人员;没有独立的机构,但有独立的人员;既无独立的机构,又无独立的人员,委托有关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到底采用何种形式,有关人员在其中应当承担何种责任,企业应当在会计制度中予以明确。对中小企业来讲,应在充分考虑企业的规模、业务量大小的基础上,明确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安排。

3.会计管理和监督制度的设计

会计质量和监督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管理会计制度、材料物资管理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制度、会计档案和会计工作交接制度、内部稽核和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财务会计制度等。依照《会计法》的规定,企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要对本单位实行会计监督,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规划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在上述会计制度的内容中,会计机构设置和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是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作重点阐述。

首先,会计机构的设置。

根据企业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组织形式设置会计机构,配置有关会计人员,是企业进行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设置会计机构,既要符合《会计法》的要求,又要与企业的管理要求和管理组织形式相适应。就中小企业来讲,原则上应简化会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财力和人力都十分有限,应允许一些单位不设会计机构,其会计工作由社会中介机构代理。对于经济业务数量少且交易简单的单位,可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而在有关部门设会计组织,并配备有关人员。设置单独会计机构的企业,其机构设置应小些,宜多采用集中设置方式,即仅在企业一级设置会计机构,并允许一人多岗。具体如何设置会计机构,则根据各单位的规模大小、经营特征及管理组织形式等情况予以决定。

(1)微型企业(雇员1~5人):这样的企业经营规模很小,业务量少,且不大可能有大额信用交易。会计的任务只是记录营业额、控制费用、盈亏及纳税所得。因此,可不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直接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

(2)小型企业(雇员6~50人):这样的企业经营业务数量少,交易简单而且交易类型有限,可能进行贷款融资,存在一定数量的信用交易。会计系统需要向贷款人提供财务报告,并要提供管理所需的简单信息,一般只需要简单的数据,不必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管理人员较少,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也不会太多,可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但要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 (如有些企业将会计人员放在总务部门,有的放在办公室等),并且要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可不设专职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的职能由会计人员代管。会计核算只能采用集中核算方式,即由会计机构统一办理。

由于人员较少(一般2~4人为宜),为达到会计控制的目的,会计岗位可设置以下4个岗位:

①会计主管兼稽核岗位。职责是在厂长(经理)领导下,组织、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负责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调度,进行账目的定期核对,协助有关人员进行财产清查。

②总账报表岗位。负责成本核算,登记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保管和管理会计档案。

③出纳岗位。负责货币资金的收支、保管,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按规定保管和使用签发支票所用印章。

④明细账会计岗位。负责明细账的登记工作,申报、缴纳税金,进行工资核算等。若小型企业的规模、业务量接近微型企业,可采用微型企业的做法,或将4个岗位进行调整合并,即会计主管与总账报表岗位合而为一,明细账会计与稽核岗位合而为一。

在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中,要注意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凡涉及到企业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如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即遵循钱、账、物分管制度。 (3)中型企业(雇员51~250人):这类企业可能有大量的信用交易,还可能有进出口业务,业务量比前两类企业增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会提高,如要求会计系统提供稍微复杂的管理信息。此情况下,原则上应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会计人员。会计机构可设置为科、室或部。同时,中小企业应配备必要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业务简单的中型企业,会计和财务机构以合并为宜。其他的中型企业,一般应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分开,即分别平行设置独立的管理机构。但就当前组织机构的特点来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财会合一(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财会分离将成为必然)。

会计核算一般应采用集中核算形式,对于经济业务较多的中型企业可根据业务需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非集中核算形式。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企业对外的现金往来、物资购销、债权债务的结算都应由企业会计机构集中办理。会计机构一般应设置如下会计工作岗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总账报表岗位、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工资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材料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销售和利润核算岗位、资金岗位、稽核岗位、会计档案保管岗位。在上述岗位中,一般来说,总账报表、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资金、销售和利润等岗位应当集中设置在会计部门,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往来结算等岗位可根据企业核算体制的具体情况或者集中设置在会计部门,或者分别设置在其他有关部门,如材料核算岗位可设在供应部门,工资核算岗位可设在劳动工资部门,结算岗位中的购料结算岗位设在供应部门,而销售结算岗位则设在销售部门。至于出纳岗位,则应当统一设在会计部门。会计工作岗位可一人多岗,具体设置几名会计人员,视单位情况而定,一般以4~5人为宜,但要遵循钱、账、物分管制度。此外,在上述岗位设定以后,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其次,财务收支的审批制度。

中小企业应建立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组合制度,加强企业各项支出的管理。在审批程序中规定财务上的每一笔支出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在签字组合中规定每一笔支出的单据应根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完成必要的签名,同时还应规定出纳只执行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对于没完成签字组合的业务支出,出纳员应拒绝执行。对于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由于其规模小,经济业务数量少且交易简单,可由企业负责人对每笔开支进行审批,严格控制不合理支出。对于中型企业,要考虑对于金额超过一定限额的支出,实行集中审批制度,强化负责人一枝笔审批。如规定对金额超过一定限额的付款事宜,各部门办好各种手续后,将付款单送交会计部门,并说明付款理由和依据,由会计部门汇总后定期向企业负责人汇报,根据支付能力和轻重缓急,决定各个款项的付款时间和额度,并依此办理有关支出。

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复杂工作,必须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统一会计制度,在满足企业业务和经营管理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由于中小企业在规模、经营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的需求等方面与大企业不同,因此,在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应符合它们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宜过分繁琐复杂。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中 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一般规模较小,其内部的经济活动以及与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内部运作方式也会与大企业有很大不同。另外,不同的企业由于规模和组织形式的不同,理财方式与渠道、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复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使设计的会计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中小企业在进行会计制度设计时,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设计。考虑到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等情况,中小企业设计的会计制度应简便易行,不宜过分繁琐、复杂。“

(2)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应以满足管理需要和税收征管为主。这是由中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有限性及其会计需求的有限性决定的。从会计信息使用者方面看,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主要是企业的单一业主或有限的股东以及国家税务部门等。对于单一业主或企业股东来说,由于他们的个人利益与中小企业的利益高度相关,他们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十分关心。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许多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合而为一,业主和股东可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他们需要获得相关会计信息,以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因此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要符合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考虑企业的内部信息需求。比如,帮助企业经营者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费用结构等。对于国家税务部门来说,他们需要了解企业的纳税情况,由于中小企业逃避纳税的愿望比大型企业更强烈,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企业申报纳税和国家税收征管的需要,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税收征管。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篇(6)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能够保证企业有效的运营;对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客观、全面地监督和评价经营层,防止经营层出现道德风险和违约风险等。本文通过对LFA国有控股企业治理结构进行分析,梳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流程和管控,剖析经济责任审计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点,从而制定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评价指标,并对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治理结构 经济责任审计 对策

一、引言

公司治理是影响企业竞争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具有关键意义的要素,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最大范围地平衡股东、董事会、经营者、员工及债权人等方面的关系和利益;而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主体,公司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等试点。

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着董事会建设不规范,不能形成有效制衡机制,无法真正行使有关职权的现象。企业应根据自身治理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通过董事会对审计结论的合理采用,达到规范企业内部运营、管控风险的目的,从而促进董事会职权的贯彻落实,发挥董事会管控、监督作用。

二、LFA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LFA公司是一家非织造布卷材及制成品(无纺布)的国有中小型生产企业,该公司采用纺粘加水刺加工工艺、 PET(聚丙烯)和PA6(尼龙)两种长丝结合水刺固结生产的超长纤维无纺布,可用于生产高档合成革基布和擦拭布,市场发展前景较好,但由于产品工艺不同于传统的无纺布生产工艺,且国内市场仅有为数不多的企业生产同类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市场开发存在一定的困难。

LFA公司为国有控股企业,股权结构包括国有企业母公司(占比95%)和小股东(占比5%)。根据公司章程董事长由母公司委派,另外两名董事分别为公司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其中总经理为小股东,副总经理为母公司外派人员。公司的实际经营者即公司的总经理具有三重身份:小股东、总经理和技术核心人员。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机构的中心枢纽,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但由于该公司小股东具有多重身份,同时又掌握企业运行的技术核心,这使得董事会在公司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

LFA公司重要的流程包括产品生产、原材料采购与付款、存货管理及仓储物流、销售与收款等流程。通过对公司重要流程进行穿行测试,了解到公司治理结构及制度体系较为健全,但实际运营中,存在由于重大事项定义不明晰所致的董事会不能履行实际职权,制度执行不到位、未按要求进行审批等问题。董事会很大程度上只是改变了形式上的“一个人说了算”的问题,其权利和责任不完全匹配,董事长为兼任,副总经理负责公司营销战略规划和市场开发,均不涉及企业其他重要流程,诸如重大采购等重要事项等都不属于董事会决议事项,经营决策基本为总经理与业务人员讨论形成,且没有书面记录;由于董事会其他成员缺乏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实质的话语权,实际上仍是“一人说了算”的局面。

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常规的年度财务审计,它主要包括财务基础审计、企业绩效评价和经济责任评价三方面内容,其中财务基础审计是基础,绩效评价是方法,经济责任评价则是最后的结论。在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常会出现种种问题,在LFA公司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主要有:

(一)董事会建设不规范,不能形成有效制衡机制,董事会缺乏运用内部审计规范运营、管控风险的能力。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很多国有企业也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做到了“形似神不似”“神似而实不似”,公司运行不能围绕董事会展开。在LFA公司中,董事会由三人组成,其中一人为小股东同时兼有总经理的双身份,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构成决定了实际运营中出现“形同虚设”的现象。

LFA公司企业负责人任期为五年,在企业负责人任期内(2014年)进行了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报告中提及了企业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设备故障引起次品率过高等问题,但董事会并没有针对报告中提及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梳理并进行整改,从而无法通过内部审计达到有效规范运营、管控风险的目的。

(二)绩效评价不够全面,缺乏针对性和约束力。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时常发现由于对企业负责人的绩效评价指标过于宽泛,不够全面,缺乏有针对性和约束力的指标,一些企业负责人为了短期业绩和自身利益而牺牲企业的长远利益。在LFA公司离任审计中发现,企业前两年基本为投建试运行阶段,后三年为正常运营阶段,但董事会并未根据企业实际运营情况对其进行侧重点不同的绩效考核,对企业负责人不能起到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三)审计中的“先离后审”造成实际审计难度加大。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应该是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任中审计不能替代离任审计,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违规违法事项。LFA企业负责人属于先离后审,由于离任审计是在接到审计任务书后才正式开始,企业负责人的多重身份,加之董事会和大股东并没有制定对企业负责人的约束性指标,出现了企业负责人不配合审计工作的情况,审计人员无法获取述职报告等重要资料,因而加大了离任审计工作的难度。

(四)对于资产潜亏的界定缺乏专业的认定。离任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于对审计截止日各项资产质量情况的认定,实际操作中,由于审计人员大部分为财务、审计类专业,对于库存的市场价值以及设备的现值等都无法直接获取准确的数据,常常需要依托于被审计企业的相关业务人员,如要得到第三方的佐证,还需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评估获取相关认定。

四、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规范董事会管理,落实董事会职权,发挥董事会作用。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提升董事会对公司有效的战略管控和监督作用。近年来,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中开展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工作,要求试点企业成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而对于下属企业甚至较小规模的国有企业,也需要细化董事会工作机制,不能单纯由集团职能部门兼任董事会成员,形成权利和责任的对等,不断推进董事会制度建设,明晰董事会职权,使董事会真正符合“精简、强大、平衡、专业”的八字原则。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和落实整改也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效果,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尤其是任中审计)的成果,提升董事会运用内部审计规范运营、管控风险的能力,也必将成为公司董事会管控有效的重要补充。

(二)不仅做到“离任必审”“先审后离”,还需加大“任期必审”的比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2015]79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完善国有企业审计制度,加大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力度,坚持离任必审,完善任中审计,探索任期轮审,实现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实际工作中,个别企业存在的“先离后审”、视企业不同规模而选择性离任审计,都不符合意见提及的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要求;同时,由于审计资源有限等客观原因,很多企业都无法做到企业负责人任中审计,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进行监督。因此,不断增加“任期必审”的比重,是对经济责任审计有力的补充和完善,能进一步强化对国有企业的监督。

(三)审计评价指标需系统、全面且明晰、可量化,制定符合实际的审计程序。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根据企业财务数据,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比照行业的评价标准等,对企业负责人的绩效情况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评价,一般可从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不同的量化指标,如LFA公司属于新建的生产企业,不能仅仅关注一般的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利润总额、规模等指标,还需关注投产期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产品合格率、有无达到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具体指标等,尤其像LFA公司企业负责人同时兼有小股东和技术骨干多重身份的情况下,应制定约束性指标,如绩效任期内扣除一定比例,任期满才给予发放等。同时,根据治理结构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离任审计程序,才能有效地提升监督和管控作用,从而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通过部分业务外包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力量较为薄弱,很大程度上无法涵盖全部下属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且内审工作需要运用会计、管理、法律、期货、信息技术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如果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部门,无法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通过部分业务外包的形式,利用外部资源配合履行审计职能,自身审计人员负责常规的审计任务,外部审计完成专业性更强、更为复杂的审计项目,协调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可进一步提升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钱岩松.国有企业治理比较研究[J].财贸研究,2009,20(1).

[2]张雅静,白晓东,李同帅.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3,(13).

[3]秦荣生.公司治理与内外部审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4]胡晓,明许婷.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5]仲继银.董事会与公司治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小企业会计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小企业 小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 纳税调整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七十一条规定,“小企业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应纳税额,确认所得税费用。小企业应当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额。”那么,小企业纳税申报时,如何进行纳税调整呢?我们认为,作为会计纳税申报人员应从所得税的计算、纳税调整内容、纳税调整方式及纳税调整时间等诸方面掌握清楚,以期做好纳税申报工作。为此,本文拟对此谈一点粗浅之见。

一、所得税的计算

(一)所得税的计算原则

小企业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当期应纳所得税,确认所得税费用。其所得税计算原则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小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依据是企业所得税法而不是小企业会计准则。一句话,小企业应当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第二十二条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第七十六条的规定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二是,小企业计算的应纳所得税额即为所得税费用,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按应付税款法计算缴纳所得税。因此,小企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存在与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应纳所得税之间的直观等额勾稽关系。即“所得税费用”科目的发生额与“应缴税费——应缴所得税”科目的发生额相同。

(二)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小企业应当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以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所得税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其中,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要求,小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通常可表示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亦即,

纳税调整后所得=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二、纳税调整内容

企业所得税第二十一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小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对于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与税法不一致的项目进行调整。具体调整项目如下:

(一)收入类项目的调整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国税发〔2008〕101号)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要求,并结合目前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构成小企业纳税调整收入类项目主要有:

1.免税收入。免税收入是指属于企业的应税所得但按照税法规定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收入。小企业的免收收入主要包括国债利息收入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等。

2.减计收入。减计收入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准予企业某些经营活动取得的应税收入,按一定比例减少计入收入总额,进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与加计扣除方式类似,减计收入也是一种税收优惠措施。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三条所称减计收入,是指企业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减按90%计入收入总额。”小企业减计收入本身,就是减计了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少计所得税。

3.减、免项目所得。减、免项目所得分为减税项目所得和免税项目所得。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小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所得税;从事花卉、茶以及其他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海水养殖、内陆养殖等减半征收所得税。

(二)扣除类项目的调整

构成小企业纳税调整增加额的项目主要有11项,具体包括:

1.职工福利费支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的14%的部分,准予扣除”。小企业当年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实际超过14%,则超出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即超过部分进行纳税调整,作为纳税调整增加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中。

2.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的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也就是说,小企业当年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实际超过2.5%部分,则在当年将超出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次年,再将超过部分调减次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3.工会经费支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的部分,准予扣除”。该条规定,小企业当年发生的工会经费实际超过2%的部分,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且超过部分进行纳税调整,且不允许再将超过部分调减次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