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管理的趋势

管理的趋势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9 11:00:25

管理的趋势

管理的趋势篇(1)

[关键词] 管理 发展 趋势

当人类跨入21世纪以后,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呈现出以下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从“硬件”管理向“软件”管理转变

管理发展趋势的一个主要体现是管理的内部对象从以人、财、物等“硬件”为重点,转变到以知识和学习等“软件”为重点。企业在未来的活动中面临的共同挑战,就是对所需要知识的界定、积累、生产、共享以及管理。

“学习型组织”才能在迅速变化、激烈竞争中保持不败,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在这种学习型组织中,人们追求心理的满足与自我实现,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相互反省求真,勇于挑战极限及过去的成功模式,从而领悟工作的真实意义。在以知识和学习等“软件”为重点的管理中,应着重建设一些新的概念性原则:对话式工作、对等联网、整合过程、人类时间以及动态团队等,这些概念性的原则应该帮助管理人员运用大脑中经营企业所需知识的绝大部分。

1.对话式工作原则。在“硬件”管理下,人们多把工作看成是艰巨的实践,或是报酬的来源。而在“软件”管理下,把工作看成是富有意义和创造性的对话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将要做什么的构想,做好这些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以及这些构想和知识与自然因素的连续对话,最后产生创造性的结果。

2.对等联网原则。是把技术、信息和人员组成一个对等的网络,通过网络就可以在每一个结点直接与其他任何结点交流,而不需要通过等级制度交流。

3.整合过程原则。要求人们不仅在组织内部,而且在组织外部与关键的人员、部门及组织始终保持有效的联系,以便整合各种资源来获得知识。

4.人类时间原则。人类时间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时钟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相互分离的,而人类时间的过去、未来和现在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对于公司来说,能力是以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的,而知识和经验随我们一起从过去流动到现在,并继续流动到未来,它们是公司可以连续利用的资源。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学会从过去获得知识,对未来进行想象,并能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5.动态团队原则。人员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资源,公司要结合他们的能力,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将其组成为跨职能的团队来完成某项任务。当有新任务时,再将人员重新组合。

二、从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

管理发展趋势的另一个主要体现是从科学管理发展到文化管理。在科学管理出现之前,人们的管理是依靠经验进行的。科学管理的出现,决策越来越多地运用科学方法进行。企业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这就带来了生产效率革命性的飞跃。但是随着环境的变化,科学管理中的非人性化矛盾变得非常突出,同时外界环境越来越需要企业的创造性劳动,但是科学管理却很难适应这种要求。因此,文化管理具有了客观必要性和重要性。

文化管理相对于科学管理而言,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

1.人性假设。科学管理中的人是典型的“x理论假设”,即基于“性恶论”哲学,认为人的本性是好逸恶劳的,人们工作仅仅是为了金钱报酬,人力是一种成本支出。文化管理则恰恰相反,认为人是有思想和抱负的,是本着“性善论”基础的,工作是人的一种天职,为了完成工作人们会自我控制,外界的控制和惩罚不是促使人们努力的手段,工作中的挑战性和成就感是主要激励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

2.管理中心和重点。科学管理以技术、生产等物为中心,重点是管理人的行为。对人的管理以管为主,属于典型的法治。而文化管理则转变到以人为中心,重点是管理人的思想。并由过去管人就是命令人、指挥人转变到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开发人。通过开发人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通过管理思想间接影响人的行为,是一种文治。

3.领导者类型和控制方法。在科学管理下,领导者属于军事指挥型的,处于命令的中心,并且以管理者控制为主,重奖重罚是主要手段。文化管理下,领导者属于教练型和导师型,为员工决策提供帮助,并且以自我控制为主,自查自律是主要手段。科学管理的逻辑是“要我这样干”,而文化管理的逻辑是“我要这样干”。

4.激励方式。在科学管理下,激励以外在激励为主;文化管理下,则以内在激励为主,着重满足员工的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

三、从技术导向向顾客导向转变

企业管理由传统的生产导向过渡到技术导向,又由技术导向过渡到顾客导向,进而向全方位顾客导向方向进化,这是管理发展的又一趋势。

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了顾客导向的产生和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环境下,统一的世界市场日趋成型,各国企业对市场经济的竞争逐步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在社会制度方面以及文化习惯方面存在着种种差异,企业若完全按照同一的技术或产品来开辟不同国度的市场就会面临许多障碍。一般而言,以顾客导向的方式比按技术导向的方式拓展市场更易取得成功。

同时,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企业的顾客导向提供了手段和工具。企业可以把产品资料、销售合同样本、付款方式与折扣条件等都放在企业的网页上,客户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随时可以访问查阅,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客户可以直接从网上了解商品、访问价格、签约合同、发送订单,甚至可以直接在网上设计自己喜欢的产品。

管理的趋势篇(2)

人是社会动物。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都是集体进行的,要组织和协调集体活动就需要管理。但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直接影响到管理水平、管理范围和管理的复杂程度,因而对管理学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

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当时的管理水平也与之相适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管理思想有了很大发展,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颁布的第一部法典、古罗马建立的层次分明的中央集权帝国以及古中国的《孙子兵法》都闪现出了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火花。18世纪中叶开始的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管理思想也发生了一次深刻的革命,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相继产生。在这一期间,亚当·斯密发表了他的代表作《国富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他的分工理论为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根基。

进入前工业社会,社会分工、分层及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日趋复杂,资本主义国家中劳资双方矛盾日趋突出,生产力水平也日趋提高,急需一套系统的管理理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与之适应。尽管早期的管理思想有其科学的一面,但毕竟非常零散,没有系统化,工厂主不可能完全认识到怎样进行管理才能既解决劳资关系问题,又不减少所获取的剩余价值。因此,如何改进工厂和车间的管理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时,泰罗抱着解决劳资双方矛盾的初衷,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人类的基本需要这一经济人假设,重点研究了企业内部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建立了一套企业管理理论———“科学管理———泰罗制”。与此同时,法约尔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系统地提出了十四条原则、五种管理职能,创立了组织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与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使管理学体系初具雏形。

泰罗的科学管理论和方法在20世纪初对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起了很大作用,但要彻底解决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一个专门研究人的因素、以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派———人际关系学派应运而生。它超越了泰罗的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为以后的行为科学学派奠定了基础,成为科学管理向现代管理过渡的跳板。

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力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市场不断扩大,企业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因此,许多管理学者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积极从事管理研究,创立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出现了管理学说丛林。如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管理的关键在决策”的思路,对社会人假设进行了升华,提出决策人假设。

综上所述,管理经历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思想理论都是前一阶段的扬弃、修正,最终形成了系统的管理学体系。

二、管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管理学的实质是探求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与管理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人类社会总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即管理主体的外部环境总是变化的。因此,为了寻求三者之间的平衡,管理学也必须动态地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的后工业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必将推动管理学的进一步发展。从它的发展趋势看,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由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向复杂人假设转变。

早期管理思想中,把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认为人总是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毫无责任心,麦格雷戈把这种传统的人性假设称作X理论。

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强调人追求经济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人性假设趋于一致。之后,梅奥从霍桑实验”中认识到除了对经济利益的需求外,人们对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经济人假设,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其他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也从不同侧面强化了社会人假设,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社会人假设发展为一个精典而又精致的需求模型。

当代管理学派中对人性的假设也犹如丛林,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西蒙在他的决策理论中阐述的决策人假设。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且在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员工都在做决策,所以都是决策人。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可以看出,由于个人目的、个人偏好、个人利益的存在,人就会有多种需求。这些需求,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动机,因此引发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来满足个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在当今社会人们受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陶冶和洗礼,人性变得非常复杂,如果管理者不及时审时度势,引入激励机制与员工真诚合作,以满足员工的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组织效率就不可能真正提高。因此,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学对人性的假设必将超越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假设,升华为复杂人假设。

(二)管理职能由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向信息职能延伸。

传统的和现代的管理职能,构成了一个管理循环体系,使管理工作周而复始地进行,每循环一次,管理水平就提高一级。但随着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的进程加快,缺乏信息渗透的管理工作将显得苍白无力,要么管理节奏跟不上,要么管理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强化信息职能,将是管理学发展的趋势之一。其表现有三,首先,信息职能能革新企业内部的生产力要素结构,使资源转换系统的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并同时以不断增加的柔性适应市场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快速变化。

其次,信息职能能促成管理系统的优化,促进组织的创新,使组织的绩效不断上升。信息职能能提高计划与决策的科学性和及时性,成为信息时代企业生存、发展、竞争致胜的有力武器。

信息职能的引入,与传统管理职能将构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管理职能系统。信息职能为传统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了全方位、全过程的信息,反过来,传统管理职能又促使信息职能去开发、收集、处理、传播、分配信息资源。

(三)管理学新的理论前提———“合工理论”向传统的分工理论提出了挑战。“”版权所有

管理的趋势篇(3)

关键词: 虚拟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新趋势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力已经成为关键性和战略性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也日新月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了虚拟人力资源管理这种新方式和随之而来的新挑战,虚拟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种实现战略管理的新构架和新形式,符合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我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由于立足点与着眼点不同,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有两种不同的定义。一种是将“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理解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化)”或“虚拟(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职能与过程的虚拟化作为研究对象,是实现人力资源的战略管理的一种形式。如Lepak和Snell(1998)认为,虚拟化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在知识经济时代,为适应虚拟组织结构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组织的智力资本进行获取、考绩、薪酬和开发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另外一种定义则将“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理解为“虚拟人力资源的管理”,其概念的侧重点是人力资源,“虚拟”限定的是人力资源。如国内学者苗青、王重鸣(2003)所提出来的定义指出,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在战略伙伴之间建立网络关系,借此帮助组织获取、开发和配备智力资本,常见的策略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化、合作化、信息化。

两种定义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一种是从虚拟化的手段和途径谈人力资源管理形式的变革,侧重于过程;后一种则是着眼于如何做好新形态的虚拟人力资源的管理,关注的重点在于外在与企业的虚拟性人力资源的管理,即如何借助外在的智力资源服务企业经营。但无论是哪种定义,都同时包含了技术虚拟和组织虚拟两层内涵,认识到“虚拟化”的技术手段的作用,即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化手段来实现“虚拟”;涉及实现人力资源进行“虚拟”管理或对虚拟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组织策略,如外包、战略联盟、合作等。

二、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一)虚拟招聘

由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为企业的招聘工作带来了较大风险,并且虚拟企业员工的可取代性、弹性及流动性也表现得越来越强烈,所以虚拟招聘可行性的程度越来越高。虚拟招聘有两种方法,一是企业在自身的EIP(企业入口网站)中招聘信息,另外一种是借助外部的中介机构根据企业的需求对人才进行广泛有效的筛选,为企业提供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

(二)虚拟员工

其实员工虚拟的本质是把员工的知识、体力及智力等资源的管理和员工的实体管理进行分离。专业的人才服务机构享有人才的所有权,而接受服务的一方则只享有员工的知识、体力及智力的使用权。虚拟员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智力虚拟,一种是劳力虚拟,智力虚拟主要是针对一些高级人才提供知识和智力的服务,而劳力虚拟则主要是提供体力劳动服务。这种虚拟员工无论是从成本的角度考量,还是从适应多变环境来看,都是可供企业选择的一条有效途径。从适应多变环境来看,都是可供企业选择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虚拟培训

虚拟管理对于员工的技能要求更具个性化,其经营管理过程也是企业和员工互动教育的过程。这不仅要求企业的培训形式不拘一格,企业员工也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现在虚拟培训的形式主要是网络培训,这种形式不仅更高效、更方便,而且种类也更齐全,更能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

三、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形式

(一)虚拟实践社团

人力资源虚拟管理是管理功能的扩张,而不是管理队伍的扩张。企业利用外聘经营顾问、管理专家等智囊人才,增大了管理幅度,提高了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但企业并未因此而扩大企业领导班子和增加管理层次,这便是虚拟实践社团的一种。例如正北食品有限公司,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中,并没有增设副经理职务,而是外聘管理顾问,与企业的主要领导、董事成员共同组建了经营管理中心。这是一个并未增加企业编制,也没有增加管理人员,甚至连固定的办公室都没有的虚拟实践社团,但其有效管理的幅度却扩大了。可见,虚拟实践社团所实现的管理扩张是人力资源所带来的技术、生产、管理和销售等功能的延伸扩大,而不是追求对这些功能的载体——“人”的最终占有。人力资源虚拟管理同样完成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开发、使用的职能。而且虚拟实践社团更降低了企业运营风险和成本。

(二)人力资源外包

人力资源外包是人力资源虚拟管理的重要形式。很多传统的市场对于这方面的操作只是略有涉及,但是有的国际人力资源专家认为这种策略是现今商业竞争性的最新机密之一。人力资源的外包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益处,主要体现在提高效率和增强专业性方面。由于外包中的合作者很可能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外包的结果能带来高速,增加便利性。另外,本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能够集中精力做其他事情,有策略地帮助公司实现其长期发展目标。

(三)员工自助式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某些员工参与性比较强的功能,如培训、日常考核、绩效评估等可以采取自助式服务,鼓励员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样既可以避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也节约了工作成本,提高了管理效率。比如培训,委托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是一种方式,引导和鼓励员工进行自我开发式培训。在这种培训中,由于培训的主体和客体、培训的规划、实施和监督都是员工自身,可以认为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虚拟管理的一种独特形式。对企业而言,要做的是引导和支持,并提供一些帮助,例如邀请人力资源专家帮助员工确定学习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

四、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出现是人力资源管理和虚拟组织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形式,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急需研究。

(一)有关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问题

目前有较多的文献在探讨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问题,能在相关文献中查阅到的有关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大约有十几种。但各种概念的分歧还较大,主要的问题是因为虚拟本身有“结构虚拟”和“功能虚拟”之分。另外,在实践中,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且随着实践的发展,新的内容不断涌现,很难用统一的一个概念将所有内容都包含进来。

(二)缺少有关虚拟人力资源的系统的研究文献

现有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利用因特网形成网络化、虚拟化的管理系统;(2)虚拟人力资源的出现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Steve McCormick,1997;Snell,NormanW.,1994));(3)从经济学角度对企业利用虚拟人力资源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如,MartinJ.G.等人(1999)从企业的三个经济观点———资源理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了企业采取人力资源管理新的形式———虚拟化的理论依据。DavidPLepak等(1998)从交易费用和企业资源理论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采取虚拟人力资源的原因。因此,可以看出大多文献只是从虚拟人力资源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研究与阐述,有关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研究体系还没有建立。

(三)缺少实证研究

目前,关于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形式已普遍存在,但在这一方面的实证研究还较为缺乏。目前,文献引用较多的是美国印第安那大学管理系教授斯考特莱沃1998年1月-7月对位于美国北部500家公司所做的人力资源管理虚拟化的调查。而更深层的研究,如有关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业务决策选择、虚拟合作伙伴的选择、虚拟伙伴间信任关系的建立、虚拟业务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实证研究很少涉及。

(四)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较少涉及

当前虚拟企业人力资源中急需重视的问题有:文化冲突、低信任度、协调不顺、沟通不畅和整合艰难等。

五、应对虚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措施

即使虚拟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些方面的问题有待研究,但当前对已经存在的虚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也不能听之任之,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的应用绝对不能成为头脑发热或赶时髦的形式之举,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因为,实施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并不等同于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更像一种催化剂加速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传统的事务型向战略型的转变。所以,我们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才能为虚拟人力资源在我国的有效应用创造条件。

政府要在宏观层次上规范市场的运作,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首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人力资源执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服务机构人员资质和上岗标准。其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一方面要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手段,另一方面要努力完善现有的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新的服务项目,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同时还应加强行业自律,强化职业道德和行业服务标准建设,转变从业人员观念。作为企业本身,则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核心能力的培养。一个真正可以为企业战略服务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精通业务知识,对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发展战略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能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主动分析、诊断人力资源现状,为企业决策者准确、及时地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同时,又可以灵活地适应新的变化设定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和目标。如果企业在虚拟化其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注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核心能力的培养,那么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就如空中楼阁一样缺乏可行性。当然,企业在实施虚拟人力资源管理之前还要先评价企业的当前环境,看看其组织文化是否与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相匹配,也要调查和分析企业当前的经营战略是否支持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及所需的技术条件是否具备。如果企业决定外包,一定要对外包服务商对此业务是否有长期承诺,是否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是否会严格恪守国家法律的规定及保密原则等,也就是说,要对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综合考查。从另一个角度讲,促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信息人员在知识上、岗位上、工作上的互相融合对企业来说也非常重要。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要学习有关信息系统、数据库和数据处理、多媒体、因特网、客户/服务器等知识。对信息人员则需加强对其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技术和理论的有机结合才能促进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对业务及人事变更的敏锐洞察力及敏捷应变能力,能够清楚地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能较快找出解决办法。管理是非常现实的,也是非常具体的,更是权变的。因此,对任何潮流理念、管理方式的引入都不能脱离本国的国情,更不能不顾本企业的实际,过于轻信所谓的优秀的管理实践和迫不及待地引进新的管理工具,是不会帮助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时甚至会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在此仅建议那些盲目推崇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在引进之前一定要多做分析和调查,三思而后行。

参考文献:

[1]楼旭明,等.我国企业虚拟人力资源探析.科技管理研究,2011(5).

[2]胡秋霞.实施虚拟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研究.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

[3]刘雯.虚拟人力资源管理.天津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4]肖翔,张佳林,左都凯.试论21世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S1).

管理的趋势篇(4)

[关键词]新形势 企业管理 发展 趋势

中图分类号:D9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091-02

引言

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和直接产物。企业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因为企业的生产过程要能顺利进行,必须拥有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并且按照生产技术特点,将生产力的各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企业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以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就必须通过市场进行交换,组织销活动。为此,企业必须进行管理。企业管理是现代生产技术、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又是促进技术进步的动力。随着计算机技术手段在企业中的广泛运用,要求有更严密的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只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将最新技术成果应用到生产,使企业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两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企业管理是维护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普遍规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就要求将某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通过改革得到不断完善,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被实践所证明。管理也是生产力,加强管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随着企业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加强管理,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既向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一、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发展的重点内容

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管理是指在一定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企业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背景下,企业依照一定原理、原则和方法,对企业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和创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活动的总称。企业管理活动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在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各个类型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将企业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针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资金进行的一系列管理行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实现以资金为纽带的企业各项事务的管控,因此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企业财务部门对企业每个月、季度或每个企业规划期间的成本花销和盈利的核算,为企业的资金管理提供建议并实施管理方案。但是,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自身的发展以及财务管理科学化,会计工作信息化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已经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与企业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管理、企业项目管理等多个管理内容发生重合并互相制约,形成了新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企业成本可算、实施内部审计等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1.2 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本,而在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的建设是由企业核心员工及领导层共同提出,以员工的榜样树立和企业制度的建立等多个方面构成的,对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在科学管理视域下,企业采用的整体管理思想通过企业文化表达出来,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提高的过程;企业文化管理的过程是对企业员工工作态度、企业整体发展方向的管理。

1.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人事管理发展而来的,是现代科学管理研究中的重点内容,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范围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由于对员工这一知识资本的载体特别重视,企业员工自身所具备的职业技能、知识水平和其他与知识发展相关的心理素质都成为“知识资本”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仅包含了简单的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方法和员工激励等基本的、流程性的管理行为,还包括了促进员工的职业能力发展、心理素质发展等。在科学管理视域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为重视的是企业员工发展管理以及员工作为企业重要成本组成部分的绩效、员工价值管理。

二、当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背景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理论也有了很大发展,管理模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2.1 竞争促使企业管理向市场化转变。

首先,企业的发展是以竞争为前提的,影响企业发展的资源、技术、知识、顾客都要从竞争市场上获得,其思想观念就必须从生产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导向应立足于消费者需求与爱好,根据消费者的特点进行市场细分,挖掘出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开发出多样化的产品。其次,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企业管理逐渐向速度化迈进。随着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速度将取代成本和价格成为企业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再次,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企业管理组织机构从科层制向扁平化自主管理的有机组织转变。科层制组织形式产生于工业革命初期,适应于竞争层次较低的市场环境。随着竞争的加剧,这种组织形式已不适应市场的需要了,伴随着产生的是适应市场和技术发展的扁平组织。最后,竞争使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的企业经营模式是以商品经营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当市场的竞争促使企业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时,企业经营模式就逐渐转变为以资本经营为核心的经营方式,竞争促使企业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2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的飞速变革。

新世纪以来,微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人们原先应用知识所受到的时间、空间限制。同时也使知识的创新、储存、使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提高了知识商品化的能力,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转向依赖于知识的生产和应用。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企业渐渐表现出依赖知识技术、信息技术的倾向,企业管理也在现代高科技的推动下有了很大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在生产作业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许多方面的技术化倾向。

2.3 创新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企业管理发展中创新是新趋势的主旋律,主要表现在观念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方法创新。观念的创新是以市场竞争为条件的创新,根本的内涵是市场导向和顾客满意。战略创新是通信、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创新;组织创新是建立在适应环境为基础的竞争战略联盟和以提高效率为基础的扁平化有机组织机构的创新;方法创新是利用高科技,加入全球信息网络。可以说在未来的竞争中,企业管理就是依靠创新来促进企业在竞争市场中取得优势。

三、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3.1 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战略发生变化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我国企业管理的战略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在投资战略、竞争战略和成长战略上面,其中投资战略主要是指企业从以前的厂房、设备等有形的投资转变成为无形的投资,例如人才培养和服务创新等。竞争战略是采取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来把产品或者服务中的知识作为竞争的有效力量。除此之外,成长战略是把以前企业靠规模来谋取发展,转变成为靠无形资产来发展企业,使企业形象得到完善,知名度提高,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保持最佳的状态。

3.2企业管理的方法由制度化转向了模块化

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不但和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率有关,也和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方法有关。在新经济形势下,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该对企业的环境变异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要能够把企业的管理由制度化转向了模块化,企业虽然要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相应的约束,但是过多的制度就会使员工失去工作的积极性,甚至出现消极的心理,所以企业要改变这样的状态,就需要通过模块的管理来达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除此之外,企业要从充满竞争和不信转变成为合作发展相互信任的状态,要从自我保护的环境中解脱出来,要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在新观念和新文化的基础下,不断的完善自身新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3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把人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在企业中实行人本管理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保证。实行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如果企业管理不以人为本,就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职工是企业之本,人本管理是管理科学的核心。企业内部管理秩序的建立与完善、实施与落实,无不取决于全体职工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当前,尽管许多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了实施人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思想观念和具体做法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3.4 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今发展最快的技术,对企业的管理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管理的基础就是要做好企业信息的管理,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首先了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要在提高自身认识的同时,了解对手的信息,与此同时也要掌握整个行业市场的信息情况,这样才可以发挥自身的优点,在市场上站稳脚步。在新经济形似下,企业管理应该越来越重视信息化,企业的管理离不开信息,而信息也离不开信息的建设,所以企业要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跟上时代的脚步,完善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把我国企业和其他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差距缩短。除此之外,要注重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深度,要在长远发展的目标下,结合自身的历史情况来不断的认清自身存在的缺陷,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完善自身的能力,从而为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来做好有效的部署和安排。与此同时,在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同时,要做好信息化风险的管理,两者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可以使企业信息化风险降低,使信息化管理带动企业的发展。

3.5 管理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地位的法宝

在经济全球化、网络化、知识化的时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在生产上、市场上占据竞争优势地位的根本途径。没有技术创新的企业,不但得不到新市场,还会失去旧市场。管理创新是企业根据其生产技术体系和市场的变化调整企业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方法的过程。企业主营业务的重新整合,企业生产中心、利润中心、设计中心和管理中心的重新布局,企业进行优势嫁接、资产重组和网上营销,都属于管理创新。没有管理创新和没有技术创新一样,企业会停滞、衰退,以至于被淘汰。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将会占据主动地位,获得竞争优势。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地位的法宝。

管理的趋势篇(5)

关键词:数字城管;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数字化;系统;城管通;信息采集员

2007年12月7日在景德镇综合管理办公室领导谢黎明、周震山等1年多的辛苦筹备下,江西省首个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在我市开通。从此,景德镇建设与管理进入了全新的数字时代,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的信息化措施。

1 数字城管概念

数字城管又叫“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的信息化措施。数字城管把像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样公物配上一个“身份证”,如果街道上的井盖坏了,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不用打投诉电话,在执法人员利用移动执法终端记录事件并通过GPS定位系统定位事件地点,发回指挥中心,有关部门就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把问题解决掉。

2 数字城管的发展

第二代数字城管采用了基于WAP技术的方式,手机主要通过浏览器的方式来访问WAP网页,以实现信息的查询,部分地解决了第一代移动访问技术的问题。第二代的移动访问技术的缺陷主要表现在WAP网页访问的交互能力极差,因此极大地限制了移动办公系统的灵活性和方便性。此外,WAP网页访问的安全问题对于安全性要求极为严格的政务系统来说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使得第二代访问技术难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第三代数字城管采用了基于SOA架构的webservice和移动VPN技术相结合的第三代移动 访问技术,使得系统的安全性和交互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该系统同时融合了无线通讯、数字对讲、GPS定位、CA认证及网络安全隔离网闸等多种移动通讯、信 息处理和计算机网络的最新的前沿技术,以专网和无线通讯技术为依托,为一线值勤城管执法人员提供了一种跨业务数据库、跨地理阻隔的现代化移动办公机制。

通过数字城管执法系统,城管执法人员可以对城管重点单位信息、销售摊点信息、非法建筑信息、 违规人员信息和法律法规等进行迅速地查询,随时随地获得城管业务信息的支持,特别是照片和相关图片的传输应用,不但可以解决协查、堵截、搜查等一线城管人员现场执法问题,而且通过GIS系统为一线提供区域向导图,使执法人员可以迅速的对区域内的现状做出判断、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3 景德镇数字城管的成立

2007年12月7日,景德镇“数字城管”信息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各类有关城市管理问题的信息被即时传送到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操作平台上,并由管理员立即指令相关部门办结。这是我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手段的一大创举。

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位于市建设局大院内,中心控制室占地近100平方米,内设大屏幕5块,电脑操作台4台,多名热线及电脑操作工作人员可全天候接受群众投诉、市政府热线转办、城管通上传信息及各种任务的分派。

景德镇是江西省首个建成并投入使用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城市,旨在借助高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管理理念和水平,不断优化城市环境,实现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和长效管理。景德镇数字城管系统总投资300多万,涵盖本市高新区、珠山区、昌江区内29条主干道、5万多平方公里,涉及市政建设、建筑管理、公用事业、装饰装修、市容环境监察等多个部门。在管理模式上,本系统采用万米单元网络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将本市划分为6大类49小类部件,5大类35小类事件进行城市管理。在操作模式上,本市派出60名城管监督员在各自指定区域内值勤,即时采集相关信息,上报到数字监督指挥中心,并由中心立即立案向相关部门发送办理指令。当事件办理妥当后,相关部门又通过系统反馈信息至指挥中心。最后,指挥中心再次向监督员发送核实指令,直至监督员核实办理完结并发送相关图片。系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完全采用高科技设备,确保了信息及时传达和事件快速办理。

“数字城管”系统在本市仅运行半天就处理城市管理问题100多件,与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相比,更主动、更精细、更高效。紧接着,本系统还会扩展信息来源,包括整合各类市民投诉热线12319,以及与治安防控、交通违章等视频数字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2008年5月13日,市建设局6楼会议室,“城管通”使用操作开始培训,我市50名城管信息采集员参加了培训。市城管信息采集员将从今日起开始携带 “城管通”上街巡视,收集破损路面、问题井盖、无证商贩等城市难题,及时传输给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让相关部门尽快处理。

价值20余万元的50台数字化城管监察装备――“城管通”,13日正式到位投入路面使用,它们将成为每个管理队员的第三只眼,全面监控我市的29条主干道和31条次干道城市部件管理信息。“城管通”其实就是一部智能手机,其主要作用是用于照片拍摄和信息发送。

4 景德镇数字城管的发展

2012年4月,数字化城管已经正常运行了4年,由于城市管理执法局的成立,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从原来的建设局划分到了现在的城市管理执法局,人员也发生了变动。信息采集员由30名原开发公司的人员代替了50名城管队员,城管通也更新为30台二代手机。城市地区和部件划分更加精确,道路和片区更加详细。这样不仅避免了工作上的不便,而且减少了人员和开资,更加方便了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对采集员的管理。指挥中心每个月都对信息采集员进行查岗,并统计案卷数量,案卷数量和查岗情况直接影响采集员的评分和月末奖励。

由于城市管理执法局的成立,办公地点也发生了变化。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办公大楼搬到了珠山大桥桥下,原人事就业局旁。数字化城管也面临重大的变化和更新,不仅是办公地点改到大楼的5楼,所有设备都要更新换代,系统也要升级。不久之后一个崭新的、更加现代化,更加高效,规模更大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将为景德镇人民服务,为政府服务。

5 景德镇数字城管未来的发展趋势

管理的趋势篇(6)

关键词:房地产业;物业管理;发展趋势

前 言

房地产的物业管理,不仅是房地产投资、开发、建设与流通的自然延续,也是房地产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子行业。一个机能是否健全及是否可以运行良好的物业管理服务系统,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房地产物业管理的未来发展工作,深入分析、研究和挖掘房地产物业管理未来发展趋势。

1 研究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发展趋势的意义

近几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随之也愈来愈高。同时,我国在房地产史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场面,全国房价普遍增高,而且增高的幅度大,出现房价上涨的区域越来越广泛。物业管理对房地产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良好的物业管理是我们买房的后勤保障。房子是我们生活中最可靠的家,最温馨的地方,因此房价的上调和下降以及物业管理的完善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百姓的敏感神经。

1.1 研究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发展趋势有利于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

目前,随着我国房地产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房屋商品化进一步得到推进,房地产经济体制改革也在纵向发展,并由此形成了产权多元化和管理社会化的新格局。我国传统的房地产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着较大的困惑。虽然我国的房地产物业管理经过长期发展与经验积累,房地产物业管理行业已取得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对于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发展方向却相当模糊。为了促进该行业进一步向前发展,就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趋势展开研究能够帮助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行业清楚认识到房地产物业管理的未来发展目标,以此把握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的未来方向,同时及时的抓住发展机遇,促进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健康活力的发展。

1.2 研究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发展趋势有利于物业管理行业承担社会责任

房地产物业管理的主要任务及责任就是通过对房地产的管理,以此为居民住户提供文明、整洁、安全的居住环境,使房地产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居民住房带来最大的使用价值。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重要考虑因素就是物业管理,在房地产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倘若房地产开发商拥有属于自己的物业管理公司,就能通过优质的物业管理水平吸引更多业主的眼球,还能免除一些业主在买房后的忧虑。良好的物业管理能够使业主和房地产开发商获利的同时,有利于城市的管理,从而提高我国城市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1.3 研究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发展趋势有利于城市化进程加快

为了促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必须加强,人们的生活环境必须得到改善。实现城市化不仅能提供给人们一个快捷、健康、优良的工作和生活坏境,还能满足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城市房屋得到规划是城市化的重要体现,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整体面貌可以通过城市房屋管理的好坏展现出来,而房地产物业管理主要就是对城市的房屋和基础设施的管理,只有将这些场地管理好了才能加速城市化进程。

1.4 研究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发展趋势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近几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随之也愈来愈高。人们在满足对住房大小的要求之后,逐渐对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比如住房周边的环境,物业管理水平的好坏,整个社区的服务质量等。我国的房地产物业管理市场初步形成,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物业管理水平高的物业公司来管理自己的家园。就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展开研究,能够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收费是否合理、企业信誉的好坏。

2 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发展趋势研究

房地产物业管理作为一个刚刚兴起的行业,在很早就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提高销售利润,许多的买房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居住环境,城市管理者为了规范社区的管理和加快城市化进程都对物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报以很高的期望。

2.1 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规模化趋势研究

未来我国的物业管理正在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业内人士早就开始关注我国物业管理的规模化经营。在不久的将来,房地产物业管理将充分的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源,将卖房后的物业管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扩大自身的管理领域和管理面积,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明确经营的目标,使其在物业管理市场竞争中占有最大市场份额。市场份额是众多商家必争之地,只有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才能比别人经营的更好。而我们所说的物业管理的规模化发展是在追求最大利益的经营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扩大在生产。规模化经营还充分考虑房地产物业管理的投入产出比率,也就是随着对房地产物业管理投入的增加,房地产物业管理的规模就会扩大,其单位的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增量所产出的管理与服务效益应逐量增高,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物业管理的规模经济效益。

2.2 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专业化趋势研究

专业化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房地产物业管理的一个趋势。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也在提高,业主对物业管理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对日常的维护保养也将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倘若物业管理公司只是重视增加服务人员,购买专业设备,而忽略了业主所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房地产物业公司将增加自己的负担,降低公司利润,浪费专业设备的使用价值,最终导致公司盈利低、员工服务质量差和资源浪费。然而若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配备专业的公司对业主服务,不仅能解决业主的问题,还能实现公司资源的最大化使用。未来的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必然会向着专业化发展,这样能极大的提高小区的安全性和对业主的服务质量。

3 总 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人们正在往城市里发展,城市人们的增多促进了我国房地产的发展。然而伴随着城市房市的崛起,物业管理的发展空间相应地一定会有所扩大,再加上我国物业管理市场的竞争正在以白热化的趋势呈现在人们面前,所以我们要提前做好房地产物业管理未来发展工作,深入分析、研究与挖掘房地产物业管理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尹锋.加强管理促进物业管理健康发展[J].中国房地产,2005(11).

[2]陈浴新.物业管理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策略[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3]郝杰,袁明清.当前房地产企业物业管理现状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6).

管理的趋势篇(7)

关键词:设备管理 信息化 主动维护

引言

近年来面对全球化信息网络和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以及技术变革的加速,许多企业不断引进先进设备管理方法,这些做法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对现有设备管理体系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了顺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设备管理体系就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有效的把握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油气勘探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设备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于设备管理,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20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初期维护维修系统(CMMS)到最近兴起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系统(EAM) 的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现代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该是以丰富、发达的全面管理信息为基础、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通讯设备及网络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的实质是对设备实施全面的信息管理,主要表现在:

1.1设备投资评价的信息化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评价,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为设备的投资评价提供了一种高效可靠的途径。通过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获得投资多方案决策所需的统计信息及技术经济分析信息,为设备投资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从而保证设备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1.2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化

由于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工作量过于庞大,很多企业都不做这方面的工作。设备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积累设备使用的有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利用计算机能够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提高设备效益评价的效率,为设备的有效运行提供科学的监控手段。

1.3设备使用的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使得设备使用的各种信息的记录更加容易和全面, 这些使用信息可以通过设备制造商的客户关系管理反馈给设备制造厂家,提高机器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同时设备使用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享和交流,有利于强化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2可靠性工程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趋势

可靠性是一门研究技术装备和系统质量指标变化规律的科学,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能以最少的时间和费用,保证所需的工作寿命和零故障率的方法。可靠性是设备系统在其整个使用周期内保持所需质量指标的性能。不可靠的设备显然不能有效工作,因为无论是由于个别零部件的损伤,或是技术性能降到允许水平以下而造成设备故障,都会带来经济的损失,甚至严重的后果。现代设备的发展方向是:自动化、集成化。由于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对设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势必提高对设备可靠性的要求。可靠性工程通过研究设备的初始参数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预测设备的行为和工作状态,进而估计设备在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从而避免设备意外停止作业或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事故。

3设备状态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应用趋势

设备状态自动监测技术是指通过监测设备或生产系统的各项参数,与设备生产正常运行参数相对比,分析设备运行的状况,对设备故障作出早期预测、分析诊断与排除,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一种了解和掌握设备在使用过程的状态,确定其整体或局部是否正常或异常,早期发现故障及其原因,并能预报故障发展趋势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发展,机械设备工作强度不断增大,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设备更加复杂,各部分的关联愈加密切,往往某处微小故障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设备乃至与设备有关的环境遭受破坏,不仅会造成经济的损失,而且会危及人身安全,后果极为严重。采用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就可以事先发现故障隐患,避免经济损失和事故的发生。

4从定期检查向主动维护转变的趋势

设备的主动维护管理是现代设备科学管理发展的方向,为减少设备故障,降低设备维修成本,防止设备故障造成的生产停滞、人员的以外伤害,通过状态监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设备整体主动维护和保养。通过这种方式的运行,降低设备故障率,使设备在最佳状态下正常运转,这是保证生产按预定计划完成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主动维护的发展是和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主动维护需要的大量信息是由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通过对设备的状态监测,得到关于设备或生产系统的各种参数,由管理人员、专家系统对各种参数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设备的主动维护。

5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势

设备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实质是建立设备维修供应链,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随着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维修保养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和建立高效的维修保养体系,才能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行。传统的维修组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有必要建立一种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维修体制。设备维修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可以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减少设备使用单位备品配件的储存及维修人员,从而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资金占用。

6结束语

以上设备管理的新趋势是和当前社会生产的技术经济特点相适应的,这些新趋势带来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现代设备管理的几个发展趋势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现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势下, 作为管理人员准确把握设备管理发展趋势,正确使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与技术手段, 对于提高自身的管理实力与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