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礼仪与文化素养

礼仪与文化素养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0 10:45:16

礼仪与文化素养

礼仪与文化素养篇(1)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礼仪素养教育;规范化;改革创新

在高等教育中,目前人文教育的削弱和传统的礼仪观念淡化及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礼仪素养教育,本身是一种非强制性、非功利性、内涵丰富的教育。部分大学生礼仪修养程度不高,礼仪知识欠缺,显现出自我封闭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一些学生在他人面前缺乏一定的礼仪形态,不知道何种场合使用相应的社交礼仪;作为毕业求职者,在展现求职者综合素质方面,应为忽略了一些礼仪细节,一部分大学生往往会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因此,对大学生加强礼仪素养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1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总的指导思想

对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顺利发展,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必须要将礼仪的知识和观念纳入到学生得思想道德中。不仅要通过全社会、学校和家庭在一起,培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文化素质和情感的个性品质,同时在礼仪教育的过程中,亦要把握学生行动实践的这个指导思想。

1.1 用道德观指引大学生礼仪文明素养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标准和准则之间关系的总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状况,决定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为指导的理论进行教育。礼仪具备道德的功能、同时道德也兼有礼仪的功能,这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德”决定“礼”,“礼”可引导“德”,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表现为礼仪。无形的、抽象的道德因为礼仪而变得真实的存在,文明礼貌的言行折射出道德的“真”、 “善”、“ 美”,礼仪素养可以说是评价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准。

1.2 挖掘传统礼仪精华,吸收外来有益经验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一次次革命运动由于受到西方文化潮流的冲击和影响,在去除了许多不好的封建因素同时,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精华部分也随之抛弃了,特别是在时期,许多传统的优良文化和礼仪被破坏,精华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中国传统社会很重视家礼,有尊师重教礼、敬老尊贤礼、节日往来礼、拜访礼等等。作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都应该让那个学生积极的去了解和弘扬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

1.3 加强拓展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礼仪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必须将礼仪教育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并与实践很好的相结合。正确培养大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以最基本的礼仪行为规范为基础,去约束和规范大学生自身的行为,将礼仪教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提高,进而解决知识和行为不相统一的问题。大学生只有将礼仪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才能真正的达到礼仪教学的目的。

1.4 全面提高大学生内在人文素质修养

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道德理想、完整的知识技能和勤奋的生活态度,这是具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在高校中,学生全面发展这个目标要想很好的实现,就要转变教育的观念,要坚持以道德行为规范为基础,以理想信仰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将教书与育人很好的结合起来,全方位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大批综合素质较高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2 高校开展礼仪素养教育的具体措施

2.1 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应当规范化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礼”被列为基本道德范畴,高校应当更加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更要规范大学生的礼仪行为标准,将规范化列为首位。高校进行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首要的任务是要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相结合,在高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中纳入礼仪的要求,并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大学生礼仪内容的各项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能真正了解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礼仪常识。

2.2 大学生礼仪教学的改革创新

大学生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和互动性的学历特点,他们不再盲目的相信书本中的内容,往往对以写实用性较强和应用性广泛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要想使大学生对礼仪知识产生高度的重视,在开展礼仪素养教育过程中,不但要在社会和学校中形成一个很好的环境氛围,还必须对高校礼仪教学方面进行必要的高歌,教学模式要行之有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礼仪教材内容编制的创新,礼仪课程的创新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

2.3教师注意言传身教,努力开展礼仪研究

当前大学生礼仪素养的表现现状,要求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要努力开展和探索礼仪素养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从中寻找礼仪教育的长久机制。应在高校广大教师队伍中,倡导并开展礼仪素养教育的研究,将礼仪的理论知识研究系统的贯穿到所有的专业教学中,使广大学生从中很好的掌握传统的礼仪知识及现代礼仪理论,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2.4 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开展礼仪文化活动

通过校园许多文化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实践展示或礼仪知识竞赛等活动来丰富校园礼仪文化,可以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从而加强学校礼仪教育。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和正确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展示大学生自身的礼仪魅力和时代风范,不断积累丰富的礼仪实践经验,通过实践来形成大学生良好的礼仪素养。

因此,大学生想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优势,脱颖而出,不仅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本身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加强并规范礼仪教育,对于他们提高综合能力很有帮助,能够成为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晔.论传统礼仪文化与大学生礼仪素养[J]科技文化,2011(3):17-18.

[2]杨扬.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道德价值及其实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3(6):32-34

[3]陈燕萍.大学生礼仪教育途径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7):252-258.

[4]张洪铖,康杨.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新余高专学报,2008,13(5):117-119.

[5]赵蓓.加强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职业圈,2007(13):99-100.

礼仪与文化素养篇(2)

论文关键词:公关礼仪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养成教育

理解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对于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1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礼仪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两千多年前,许多思想家就对公关礼仪的作用有过重要的论述。如: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大思想家荀子更是把礼与法相提并论,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作为当代大学生理所应了解和掌握公关礼仪的本质、原则和规范,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1公关礼仪的含义

公关礼仪是社会组织在与公众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问、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用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促进了解,达成共识,构造和谐环境,最终塑造良好组织形象的一种行为准则。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塑造组织成员的个体形象,表现所在组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体现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因此,它成为组织成员获得自尊与自信、社会组织获得承认与支持,以及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手段。

1.2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际关系的发展史,人类越进步,人类的社会化程度就越高,人们也就越加需要运用公关礼仪来调节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如今,大学生的年龄增长和生活环境不断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从中学来到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从家庭走向学校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在个性不断显现、自我逐渐张扬的同时,他们更加渴望获得真正的友情,展开更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为了成功、有效、和谐、愉快和持续地与他人和社会进行接触,公关礼仪素质成了他们实现建立友情,发展友谊和了解社会的钥匙,成为他们完成社会化的纽带和桥梁。

第二、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人的需要

公关礼仪属于伦理道德范畴。在我们就人品与文凭问题对社会进行问卷的调查中,百分之百的企业回答是:人品重于文凭。在人品塑造中,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是关键,而公关礼仪素质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公关礼仪素质也就关系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对大学生而言,举止庄重,进退有礼,仪容客观,执事谨敬,文质彬彬,稳健主动,不仅能塑造良好个人的形象,还会获得他人和组织认可与尊重,成为其社会化完成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高学历教育和低素质表现相矛盾的现象,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特别强调把“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作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正说明了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三、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才和成功的需要

公关礼仪是成功者潜在的资本。美国Syracuse大学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幸福》杂志所列的100家大公司的高级执行经理和人事主管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其结果显示,英国有93%、美国有96%的公司经理一致认为公关礼仪素质对于个人获得成功非常重要,因为,在现代企业和组织的活动中,团队协作是重要的特征之一,公关礼仪不仅有助于大学生造就迷人的个性,保持身心健康,培养自信和积极的心态,还可以增强团队意识,培养高度的自治力和组织才能,提高做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这些正是成功者必备的条件和素质。

第四、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文明礼仪,诚信公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在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中的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能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觉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他们会将职业活动中的文明风尚带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带到人们的家庭里,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和安定团结;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上,规范各行业的社会形象和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组织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影响力,对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防止和抵制不文明习气的蔓延都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2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在刚引进公共关系这门理论课的时候,礼仪文化还只是以讲座的形式走进大学校园。如今,随着人们对礼仪认识的提高和重视,许多的高校为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开设了礼仪课程,而且还开设了公共关系与礼仪的交叉学科~公关礼仪。然而,作为一门新课程,其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笔者认为可以从完善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体系方面多下功夫,其做法是:

2.1完善校园公关礼仪环境系统

完善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体系是实现大学生提高公关礼仪素质的基本保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好的环境和氛围。如今,大学生公关礼仪习惯的培养应在硬环境投人基础上,更加注重校园软环境的建设,这包括:

第一、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在校生活中锻炼自我,提升能力的一个平台,如:各种团队形式的知识竞赛、文艺表演和组织的校内外公益活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对公关意识的培养和对公关礼仪知识、习惯、能力、要求的探索与学习。这种在做中学的过程,实质上构成了大学生们潜移默化、陶冶情操、提高公关礼仪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

第二、注重高校教职工队伍的公关礼仪修养。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人师表,即教职工队伍的公关礼仪素养是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教职工的公关礼仪形象应当是:对己注重仪容、仪表的修饰,使之庄重、大方、得体;对学生,应处处以礼相待,尊重为先,服务为先,从而提升各部门形象。高校,作为培养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对内对外都面临着一个组织形象和社会责任的问题,因此,加强高校教职工队伍公关礼仪素质的修养是提升组织形象的重要措施。

第三、完善公关礼仪素质的考核机制。

目前,高校每年都应用综合测评体系对大学生进行一年一度的测评。从该体系设置的评分标准来看,应当加大德育素质的比重,同时应更加明确公关礼仪素质的类别、标准和要求。这种明确公关礼仪素质的考核机制,将有助于激励大学生提高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把他律转化为自律,把强制转化为自制,从而形成个人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和品质。

第四、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文明礼仪,诚信公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在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中的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能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觉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他们会将职业活动中的文明风尚带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带到人们的家庭里,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和安定团结;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上,规范各行业的社会形象和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组织之间的关系。面这些影响力,对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防止和抵制不文明习气的蔓延都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2.2完善公关礼仪教学系统

公关礼仪是一门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涉及学科广泛,并具有无限的感染力、生命力和传承性的文化体系。因此,公关礼仪课在提升大学生人格修养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然面,在高校公关礼仪课程设置的调查中发现,除了公关、旅游、营销、文秘等专业将公关、礼仪课分别作为该专业基础课或技能课之外,更多的高校是把公关、礼仪课作为公共选修课,一百多人的大课堂,一般只开20个课时,无论在内容、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难以达到课堂教育的效果和要求,对此,笔者认为:

第一、以素质教育为本,科学制定公关礼仪教学计划。

公关礼仪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学计划的职能部门首先应当明确公关礼仪课开设的必要性,无论是文科院校还是理工科院校,都应将公关礼仪素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中;其课时量和时间的安排应当根据大学生培养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专业的需求,就业的需求,综合进行考虑;公共关系课、礼仪课不论是单独开设,还是交叉开设,在有关专业或科目的教学中,理应将公关礼仪的内容与专业技能培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作为素质能力的培养,从大学生入学开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培训,都应有意识地将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纳入系统的学生教育过程当中。

第二、把握课堂教学,丰富公关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公关礼仪的内容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且多元化得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以公关礼仪的形象做到以礼教学,即以礼的姿态、礼的语言、礼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如: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视觉和形象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快的公关礼仪资讯和信息;利用案例教学,增强学生辨别失误和提高做事的才能;利用小品演示和模拟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公关礼仪的作用和其带来的快乐与和谐;利用专业培训,将公关礼仪知识与专业技能密切结合,由课堂走向课外,由学校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在就业历程和职业生涯中去领略公关礼仪修养给自己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第三、改革考试的方式和成绩评定的标准。

礼仪与文化素养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礼仪教育、应用型人才

一、从就业视角看高职礼仪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才竞争是21世纪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内容。而高职院校作为科教兴国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其当前的首要任务。礼仪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作用。其一,礼仪教育是规范高职生日常礼仪的重要工具。作为公众认可的普遍行为规范,礼仪在支配、控制人际交往活动的同时,也成为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主要衡量、判断手段。良好的礼仪规范更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其二,礼仪教育是推进高职生“准社会化”进程,提高其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重要形式。如培根所言,礼仪是“永久的推荐书”,是人际关系的“剂”,有助于形成更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塑造个体独立人格,满足学生从“依赖于人”逐步向“独立于人”的心理成长需要,提升自信自尊,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有效排遣不良情绪。其三,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素质修养,道德自觉意识以及自我锻炼、改造礼仪品质。礼仪是道德素养的外化表现形式,高职生以得体的言谈举止、平和的心态、艺术地事物处理方式迈入职场,是赢得领导与同事广泛认可、获取长远发展机遇的重要手段。其四,礼仪教育是塑造高职生尤其是商科生良好职业形象的主要教育手段。因此,及时加强高职礼仪教育,是在继续加强针对性技能教育、发掘个体功能性价值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并服务于高职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力教育手段。

二、现阶段高职毕业生礼仪修养水平分析

礼仪修养水平是衡量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最为直接的标准。从整体上看,高职毕业生大多具备相应程度的礼仪素养,但礼仪失范现象仍然存在于部分毕业生中,礼仪教育仍有待改进。从现阶段高职生、同时也是部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礼仪失范现象来看,其礼仪修养存在与所受教育程度不对等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缺乏个人修养、道德规范失衡及生活细节等方面。如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公众场所喧哗等不文明行为。尽管此类现象属于个别情况,但作为教育者,应及时加以重视,根据礼仪失范成因采取相应对策。具体而言,高职生礼仪失范原因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外在环境因素影响,包括家庭教育偏失、欠缺礼仪基础以及社会氛围的负面影响;二是学生普遍存在接触迎合外来文化的现象,对礼仪的存在发展缺乏认知;三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未将礼仪教育提升至相应高度,缺乏重视甚至于未开设这一课程;四是学生内在心理的人格“单面化”趋势与礼仪规范的“多面性”产生冲突。

三、探索强化高职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礼仪教育定位应凸显针对性

高职礼仪教育归属于高职课程体系,其角色、内容定位都应符合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特征。从教学内容上可简略划分为基本常识礼仪、专业礼仪教育两部分。前者侧重于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礼仪教育,重点在于针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差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及道德取向,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开展日常行为礼仪、社会礼仪教育;后者则指专业礼仪教育,在课程内容安排上突出职业礼仪技能培养、岗位可操作性特征,尤其是在服务行业的系统化礼仪教育中还应加入相应的地域礼仪文化特色、职业意识培养等内容。

(二)高职礼仪教育的基本途径

其一,将礼仪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现阶段礼仪课程通常被作为就业前的包装教育在毕业或实习前夕进行教授,难以达到预期素质培养目标。课堂教育作为系统规范化训练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应将其作为习惯养成教育加以实施。从入学教育开始,将礼仪教育纳入规范化管理,结合日常校纪遵守、教室、宿舍文明规范,逐次培养其道德行为规范、举止仪态以致人际关系处理,实现学生礼仪素质的实质性提高,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其二,礼仪教育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礼仪课程并无甚深奥的理论内容,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将礼仪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其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仪态模拟、情景模拟、角色模拟等教学形式,将知识讲授、模拟练习与具体的社交环境相联系,从标准礼仪规范的实践掌握着手,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发掘其社交潜能。此外,将礼仪教育与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特定环境加以督促练习,使高职学生在长期的习惯保持中逐步养成得体大方的日常礼仪规范。其三,校园文化渗透,隐性熏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礼仪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文化育人的有效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渐次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与文化品格。一是要利用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以艺术长廊、院系板报等外在显性艺术形态陶冶学生情操;二是以校园网络传媒传播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礼仪自觉意识的形成;三是继续推广校园文化活动,将礼仪竞赛、人文素质讲座等主题活动融于学生业余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礼仪素质作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步入社会、走向职场的外在个人素养表现。高职教育应对建立健全相应的礼仪教育体系,在培养学生过硬技能本领的同时,也将高职学生的礼仪素质培养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提升就业竞争力,成为人才竞争中的强者。

【参考文献】

礼仪与文化素养篇(4)

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构建和谐社会人才的需要。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工作者,理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理解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对于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1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社会意义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礼仪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两千多年前,许多思想家就对公关礼仪的作用有过重要的论述。如: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基础,“不学礼,无以立”;大思想家荀子更是把礼与法相提并论,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作为当代大学生理所应了解和掌握公关礼仪的本质、原则和规范,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1公关礼仪的含义

公关礼仪是社会组织在与公众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问、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用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促进了解,达成共识,构造和谐环境,最终塑造良好组织形象的一种行为准则。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塑造组织成员的个体形象,表现所在组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体现组织的总体特征与风格。因此,它成为组织成员获得自尊与自信、社会组织获得承认与支持,以及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重要手段。

1.2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第一、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际关系的发展史,人类越进步,人类的社会化程度就越高,人们也就越加需要运用公关礼仪来调节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如今,大学生的年龄增长和生活环境不断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从中学来到大学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从家庭走向学校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在个性不断显现、自我逐渐张扬的同时,他们更加渴望获得真正的友情,展开更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交往,为了成功、有效、和谐、愉快和持续地与他人和社会进行接触,公关礼仪素质成了他们实现建立友情,发展友谊和了解社会的钥匙,成为他们完成社会化的纽带和桥梁。

第二、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成人的需要

公关礼仪属于伦理道德范畴。在我们就人品与文凭问题对社会进行问卷的调查中,百分之百的企业回答是:人品重于文凭。在人品塑造中,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是关键,而公关礼仪素质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公关礼仪素质也就关系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对大学生而言,举止庄重,进退有礼,仪容客观,执事谨敬,文质彬彬,稳健主动,不仅能塑造良好个人的形象,还会获得他人和组织认可与尊重,成为其社会化完成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大学生中确实存在着高学历教育和低素质表现相矛盾的现象,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特别强调把“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作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正说明了加强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第四、大学生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文明礼仪,诚信公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在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中的公关礼仪素质的培养,能引导大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觉形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他们会将职业活动中的文明风尚带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为经济建设服务;带到人们的家庭里,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和安定团结;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上,规范各行业的社会形象和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组织之间的关系。面这些影响力,对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防止和抵制不文明习气的蔓延都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2.2完善公关礼仪教学系统

公关礼仪是一门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涉及学科广泛,并具有无限的感染力、生命力和传承性的文化体系。因此,公关礼仪课在提升大学生人格修养方面,有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然面,在高校公关礼仪课程设置的调查中发现,除了公关、旅游、营销、文秘等专业将公关、礼仪课分别作为该专业基础课或技能课之外,更多的高校是把公关、礼仪课作为公共选修课,一百多人的大课堂,一般只开20个课时,无论在内容、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难以达到课堂教育的效果和要求,对此,笔者认为:

第一、以素质教育为本,科学制定公关礼仪教学计划。

公关礼仪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学计划的职能部门首先应当明确公关礼仪课开设的必要性,无论是文科院校还是理工科院校,都应将公关礼仪素质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中;其课时量和时间的安排应当根据大学生培养的需求、社会的需求、专业的需求,就业的需求,综合进行考虑;公共关系课、礼仪课不论是单独开设,还是交叉开设,在有关专业或科目的教学中,理应将公关礼仪的内容与专业技能培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作为素质能力的培养,从大学生入学开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培训,都应有意识地将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纳入系统的学生教育过程当中。

第二、把握课堂教学,丰富公关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公关礼仪的内容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且多元化得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以公关礼仪的形象做到以礼教学,即以礼的姿态、礼的语言、礼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如: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视觉和形象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快的公关礼仪资讯和信息;利用案例教学,增强学生辨别失误和提高做事的才能;利用小品演示和模拟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公关礼仪的作用和其带来的快乐与和谐;利用专业培训,将公关礼仪知识与专业技能密切结合,由课堂走向课外,由学校向社会延伸,让学生在就业历程和职业生涯中去领略公关礼仪修养给自己带来的成功和喜悦。

第三、改革考试的方式和成绩评定的标准。

礼仪与文化素养篇(5)

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高职学生礼仪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院校的办学与市场结合度高,其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直接显现在行业、企业等社会主体中,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然而,从当前第三方教育监测机构和社会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职业意识、职业精神等人文素质的缺乏,集中表现在社会责任感、岗位适应能力、敬业精神普遍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这一境况对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的要求还有诸多差距,亟需“破冰”。高职院校要适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为先”,将重规模、重基础建设的办学思路调整到内涵发展的主题上来,以职业精神为引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教育的方法和水平。

2高职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提质、增效、升级的速度不断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人文素养滑坡对行业的影响也日益加大,特别是对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类院校更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虽然职业院校也普遍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影响,很多院校也加大了礼仪教育的研究和教育资源投入,但对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改革却仍显乏力。笔者认为,要促进职业从业者综合素质提升,就必须从课程建设入手,抓好环境教育和师资队伍建设,以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推进高职礼仪教育发展。

2.1高职礼仪教育要抓好课程建设

2.1.1要结合专业发展需要开设礼仪必修课如,在电子商务、汽车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等市场标准化要求高的专业,要将礼仪课程纳入到必修课范畴,开设商务人员形象设计、人际沟通、交往应酬礼仪等专题,使学生灵活掌握未来职业需要的基本礼仪规范。2.1.2全面推广礼仪公共选修课建设职业院校要改变以往“整桶灌输”的礼仪教育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模式,将公共礼仪分解成若干课程模块,如服饰礼仪、公务礼仪、书信礼仪、谈话礼仪、接待礼仪、乘车礼仪等等,化整为零,缩短课时安排,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来选择性学习。同时,要加大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变革传统面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所授课程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实践场景,通过群体活动,让学生从中寻找差距,规范个人行为,提升职业素养。

2.1.3加大礼仪公众教育平台建设当前,高职院校要邀请行业、企业专业能手、技术骨干、品牌经理等兼职教师到每个专业授课很难实现,特别是礼仪素养的教育就更难指望以此途径来取得成效。学校相关部门可以从专业(群)的角度出发,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公共礼仪、专业礼仪素养养成等讲座,这样可以更加优化资源配给,学生接受程度也将大幅提高。同时,学校要加大新兴自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以礼仪协会等公众组织名义,遴选专业教师指导,由礼仪专业教师、学生共同组成,收集和整理相关礼仪知识、礼仪教育模式、礼仪小游戏等,以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电台、广播台、网络等平台向全体师生投放,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辅相成,真正起到促进学生素质养成的良好效果。

2.2高职礼仪教育要抓好环境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认为:“直接教育是不可能的,教育只能借助环境来间接达成。”职业院校的学生与岗位联系最为紧密,对职业环境的依赖程度自然就更高,其礼仪教育借助环境教学成效自然更加明显。

2.2.1充分借助学校专业和职业训练环节,做好环境教育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就要开展好专业入学教育,从中要灌输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礼仪等知识,促进学生一开始便形成良好的职业认识。在实验实训室要根据操作流程制定标准化要求,以挂图、守则等不同形式张贴在室内显著位置,实操训练的始末要进行学习、比照,专业要求高、对外服务要求高的专业要分解工作流程中的礼仪教育环节,创设实物、实景训练,依托环境影响学生礼仪规范的养成。

2.2.2充分借助校园文化精神的影响,提升学生礼仪教育的品格内涵校园文化精神是培育学生独有品格的重要载体,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培育和形成的“以船政精神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行业文化为载体”的独特校园文化内涵,将船政先贤“求实自强,求实创新”的民族精神、以“爱国、奉献”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以“服务、创新”为基准的职业精神融为一体,通过精神塑造引领学生从业规范,职业礼仪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人文精神环境建设对礼仪教育的促进和影响。又如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以“闽商文化”为主题,加强学生课外实践环节的礼仪素养,以闽商精神、闽商商业规范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课堂礼仪教育和职业精神的塑造收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2.3高职礼仪教育要抓好师资建设高职院校开展礼仪教育,相比普通高等院校对师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培育和规范职业操作规范,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个人职业精神和自身礼仪素养的人格感化促使学生从职业精神层面出发掌握礼仪知识、提高技能本领。笔者认为,学校要充分抓好专业教师、礼仪专职教师两支重要力量,对学生礼仪教育共同发力,以有效提升礼仪教育的成果。

2.3.1注重专业教师职业精神和礼仪素养的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是专业规范运行的代表者,其自身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行为等往往对学生具有“定型、定性”的作用,其礼仪规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人格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4]。因此,高职院校要将专业教师的职业精神和礼仪素养纳入到师德教育体系中来,建立常规化的礼仪教育培养制度,一方面要做好教师的校内培养,利用校内各种资源加大教师职业素养养成,如开展专题讲座、师德师规评选等,做好引导;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行业一线去锻炼提升,将不断更新的行业规范带回来,传授给学生,促使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过程中,加大对学生职业行为规范、职业礼仪的开发与应用,真正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礼仪与文化素养篇(6)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礼仪素养 大学生 途径

一、对礼仪的认识

“礼”,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礼仪”指的就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夫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礼仪的几大原则就更充分体现了它的规范和要求: 律己: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敬人:在礼仪中,有关对待他人的做法,比对待个人的要求更重要,这一部分是礼仪的重点和核心,而对待他人的诸多做法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尊严。宽容: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平等:在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这一点上,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允许因为交往对象彼此之间在年龄、性别、种族、文化、身份、财富以及关系的亲疏远近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给予不同待遇。但可以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采取不同的具体方法。真诚: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礼仪时,务必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运用礼仪时所表现出来的对交往对象的尊敬与友好,才会更好地被对方理解并接受。

一个人如果能懂得并且运用不同场合的礼仪知识,就能够更容易地与交际对象打成一片,使他们倍感亲切自然,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熟悉、理解和尊重,从而把你当成自己人,乐于接纳和接近你。

二、高职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作用

(一)加强礼仪教育对大学生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1、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

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且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2、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中获得友谊,是大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地走向社会的迫切需要。

3、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准社会人”,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需要,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如何尽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等社会交往问题。然而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直接影响到交际活动的质量。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际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而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交际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的状况,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二)礼仪教育对高职教育院校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在高职教育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对高职教育院校的办学、学生的培养、学校氛围的形成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成良好校风的养成。校风即学校的风气,它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上,文明礼仪教育能够改善学生的道德观念,净化校园风气,提高学生素质、在校园内营造健康向上的集体舆论,促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正确地接受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使学生具有优雅的气质风度、规范的言语行为,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互尊互爱,形成良好的校风。

2、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文明礼仪教育主要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品格和修养,其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因此,在高校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目前高职教育院校大学生礼仪素养的现状及原因。

在众多高职院校中,学生的一些行为表现上明显不符合高职教育学校学生培养要求。学生自由散漫,不注重细节,随意性强。主要表现在:

1、文明意识差:如在食堂就餐时不会主动排队;遇事不满时污言秽语、脏话连篇;有的在图书馆、教室、会堂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有的在校内公共场所谈恋爱且行为过分亲妮。不遵守交通规则,逆向行驶、骑车带人、闯红灯、过马路不走斑马线;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纸屑,宿舍熄灯后聊天、打电话而影响他人休息等。

2、不懂礼貌:调查显示,59.05%的大学生缺乏最起码的礼貌,见了老师、长辈不打招呼、不问候,视而不见;13.96%的大学生不会尊重人,对家长态度粗鲁、看不起残疾人、不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

3、卫生意识差:有的大学生卫生习惯较差,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方便之后不冲水。

4、纪律性不强:很多不遵守课堂纪律,迟到、早退、逃课、上课睡觉、听MP3,甚至随意进出教室;有的通过手机短信、纸条、、课桌上涂鸦等考试作弊行为。

5、不重仪表:很多大学生不会打扮自己,穿衣奇形怪异、头发五颜六色;衣着不分场合,女生为追求所谓的“新潮”、“潇洒”而穿着暴露,男生衣着不整,穿背心、短裤、拖鞋进出教室、图书馆、食堂。

以上几种不符合礼仪素养标准的现象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会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并且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是不利的,那么这些礼仪素养缺失的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认真剖析其产生的根源,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个人成长环境的影响。

在大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过于“优越”,潜移默化中使其养成了不良礼仪习惯。特别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亲对孩子过分骄惯,把孩子当做“小皇帝”供养。当这种爱心一旦缺乏正确的导向乃至泛滥成“溺爱”的时候,结果往往走向反面,使孩子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思想,同时,在大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就是“近墨者黑”的道理。由于各方面原因,所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大学生没有受到来自社会的足够示范和指导,使得他们的礼仪素养有所缺失。

2、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

在我国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中小学校主要工作是如何提高升学率和学生的应试水平。学校形成了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教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程的学习、教授上面,根本无暇顾及礼仪等方面的教育。而到了大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往往围绕培养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核心任务开展,直接将教育基点放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容易忽略“礼仪”这一反映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形式。

3、体制的变革和外来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冲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价值观被打破,重实效、讲效益等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被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受其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趋于实用化,他们更加注重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重视实用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但却忽视对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培养,将礼仪规范视为无关紧要的东西,致使理想和人文精神淡化甚至失落。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中的功利主义也涌人中国,进一步导致他们只注重自身利益,公德意识淡漠,在实际行动上轻视对礼仪知识的学习和礼仪素养的培育。

四、高职教育在礼仪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

高职院校在产生之初就存在入学门槛低、招生规模扩大的现象。并且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普遍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人文素养整体水平不高。高职院校中在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一)学生受教育时长短。文明礼仪教育是一个接受道德教育、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的过程,这个过程更是一定时间内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沉淀的过程。高职学生最多只有3年的在校学习时间,还有的学生在校时间不足3年,甚至更短。学习时间之短令高职院校在需要时间沉淀的文明礼仪教育上有些不足。

(二)教学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了解一些理论知识,而实践的机会少,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教学效果无法体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三)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相对于专业课来讲,一些学生认为礼仪课不重要,学习礼仪课程只是为了完成学分,有些学生觉得礼仪内容简单,无需花太大功夫就能掌握,满足于理论上的了解,学得一知半解,致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四)软件不足,教师自身素质不够高。就目前的礼仪教师师资情况看,很多教师都是自学成才,对礼仪内涵的研究比较肤浅,也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导致教师往往不能做出标准的礼仪示范。许多教师往往从学校到学校,社会经历较浅,使礼仪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

(五)校园内文明礼仪教育的氛围不浓。在培养礼仪修养的过程中,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作用非常重要,良好的校园礼仪教育氛围有利于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礼仪修养。然而,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形式单一,没有形成多途径、多渠道的礼仪教育方式。

五、高职教育院校加强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建议。

高职院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目的是提升学生个人人文素养,营造良好的校风校貌,使学生掌握日常交往的基本礼仪规范和职业礼仪的要求,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能够更好适应今后的岗位需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注重实践教学,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礼仪课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技能型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礼仪知识和礼仪规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并能够比较准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和规范,使礼仪规范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潜意识行为。形成这种潜意识行为的关键在于实践,离开实践,修养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在教学上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项目教学、教学演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策划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不断的实训练习,可以逐渐养成一定的礼仪习惯,对其言行举止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榜样示范与校园文化渗透,激发兴趣

教师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教师的仪表端庄、大方、风度优雅,可以给学生充实、稳重、积极向上的感觉。作为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这种榜样作用,履行教师职责。为了避免文明礼仪教育只注重对文字的解读或者拘泥于形式,学校应在校内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活动。比如通过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问好活动,鼓励全体师生在校内乃至校外,每当遇到同事、老师、同学都能做到根据时间段做到相应的问好,让全体师生能够感受到文明礼仪带给大家的精神风貌上的变化,并营造一种家的校园氛围;通过社团指导老师、社员在校内的推广带动,从维护环境卫生、人际关系处理、节约粮食、孝敬父母等多个层面开展实际活动,加深全校师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解和思考,提升了自身的道德水平。

(三)改进学生综合测评评定办法,健全评价体系。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若沿用传统的考评方式,势必就会造成学生重理论学习,轻实践应用,无法达到进行礼仪教育的目标。学校应对学生理论课程的检验外,还通过各种途径对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考察,做到从课堂理论学习、课外实践活动、学习生活表现、岗位礼仪的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真正达到文明礼仪教育的育人、教化和提升综合素养的目的。

(五)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跟踪和教育宣导。尽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到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但他们的文明礼仪习惯并未良好成型,学生实习期间难免受社会上的一些不公平、不文明现象影响,造成文明礼仪习惯改变、文明礼仪素养下降等现象。为解决这一环节存在问题。学校应确保每一名实习学生都有相应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学校要求和指导下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进行跟踪,教师通过电话、邮件、等形式与学生所在实习单位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思想动态并对学生作出相应的反馈,教师还通过飞信、QQ等及时通讯工具对实习学生进行持续的文明礼仪教育。

参考文献

[1] 徐爱琴 方年根 陈烈荣 实用礼仪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9第1版。

[2] 段录良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浅见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礼仪与文化素养篇(7)

关键词:医学生;礼仪教育;缺失;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233-03

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领域向心理、社会领域扩展,医护人员的形象、言行举止、音容笑貌,都可以对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医疗效果。因此,对医学生开展礼仪教育研究,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医学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礼仪的基本含义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规范。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地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一般日常礼仪可以分为形象礼仪、着装礼仪、言谈礼仪、举止礼仪、社交礼仪和涉外礼仪等类型。

礼仪是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为了维护一种稳定的秩序,为了保持一种交际的和谐而应运产生的。人与人在长期的交往活动中,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成为了人与人交际的规范。而这些规范获得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就逐渐成为了人们交际交往固定的礼仪。换而言之,礼仪就是起源于风俗习惯。

二、医学生礼仪教育的背景及现状

随着医学教育的高速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于医生的医德要求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医德教育逐渐获得医学院校的重视。而礼仪教育正是良好医德养成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目前医学生表现出来的礼仪素养值得我们深思,如何提高医学生的礼仪素养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一)医学教育的特点

医学职业是人类最为崇尚的职业之一,其基本任务是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医生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在人们的心中医生应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华佗或白求恩式的专业人员。因此,作为医生就要具备崇尚医德、一视同仁、平等待患、治病救人、具有高度的爱心与同情心的特征。医学生的教育既要教会他们治病的医术,又要教会他们具有良好的医德。而良好的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从日常点滴做起。这就对医学生礼仪教育提出很高的要求。

现在高等院校的医学生群体存在的某些特征值得我们关注:(1)医学生基本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存在价值观、道德观不成熟的特性,经常出现有失礼仪教养的行为,这对将来形成良好的医德是不利的;(2)现在的医学生在家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为强烈,不善于协调与他人的关系,排他意识强,与医生需要良好团队协作精神的品质是不相称的;(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医学生的价值观念有所改变,对于如何治病的专业素养极为重视,而忽略了道德品质的建设,他们普遍认为医生只要专业技术过硬,能治好病就是好医生。这种意识与医学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也是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侧面根源。

(二)医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尚未把礼仪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不容乐观。大学生礼仪实际行为的低水平与社会对大学生礼仪素养要求的高层次之间还存在矛盾。医学生的礼仪素养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医学生基本的文明礼仪欠缺:实验课不穿白大褂、不愿换鞋常有发生;下课在拥挤的走廊不知给师长让路,遇见师长擦肩而过,视如陌路等等。(2)医学生对医德礼仪的认知程度存在偏差。有相当部分医学生认为好医生的标准主要是技术过硬、救死扶伤,觉得谈医德礼仪修养是空洞说教、是“小儿科”、是不重要的问题。(3)医学生临床实习礼仪素养水平偏低。由于医学礼仪在校期间训练不够,部分医学生在实习期间与患者接触时,表现出许多的错位行为,如说话的语气、态度、言辞等常有不妥;询问患者病情时,不是和蔼地说“请问您哪里不舒服”,而是生硬地问“怎么了”;在让患者脱衣检查时,不是有礼貌地说“请脱下身上的某件衣服,好为您做某项检查”,而是简单地说“脱衣服,检查”;再如医学生举止不合礼仪也常见:有的对患者痛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冷落患者;有的在为患者做检查时,将不该暴露在异性面前的部位暴露,使患者受到了羞辱;有的穿高跟鞋在病房巡视等等[1]。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医学生的形象,离社会对医学生礼仪素质标准的高要求相差甚远。

三、我国礼仪教育与国外的礼仪教育的区别与趋势

在国内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受到了社会、学校、家庭的不同影响,加之自身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受的不同影响,他们的礼仪修养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目前,家庭、学校、社会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尚未落到实处,礼仪教育渠道偏窄、知识偏少,礼仪教育方面的人才不足,大学生礼仪教育系统有待完善,加剧了礼仪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国外的礼仪教育较于国内的礼仪教育更为系统化、规范化,更有效果化。例如韩国的礼仪教育。我国当前的礼仪教育却远远不如同处亚洲的韩国。韩国的礼仪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有口皆碑的,韩剧中所折射出的韩国人彬彬有礼、温良恭谦、尊老爱幼等美好的品质,都无疑得益于韩国高度重视礼仪教育。韩国学校礼仪教育包含在系统的道德教育中,韩国从小学到初中设有道德课,高中设有伦理课,大学开设国民伦理课和社科课,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进行系统完整的礼仪教育。在家庭礼仪教育方面,人的行为习惯具有无声的影响力,为此,以家庭礼仪为中心,孝道、和谐、为他人着想,成为韩国家庭教育的重点[2]。

加强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人们和谐相处,应该遵守共同的行为规则。礼仪就是这样一种规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把“明礼诚信”列为基本的道德规范,把“明礼”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任务。可见,礼仪素质是和谐社会公民的必备素质。因此,要把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切实抓出成效。随着现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崇尚、医学模式的改变及医疗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改革也显得势在必行。如今医学教育改革中对于医学生的礼仪医德教育也提到至关重要的地位,以后医学生礼仪素质教育必将不断的向前推进。

四、医学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礼仪修养的形成不是先天的,它既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也离不开人们的生活实践和主观修养,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中,通过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教育的熏陶和个人自觉的修养逐步形成和培养起来的。

(一)医学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转变,有利于团队协作意识的形成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其中礼仪教育是重要内容之一。社会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人作为社会构成基本元素,更是需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这一道德规范很大部分涉及到社会礼仪。医学生作为一个“准社会人”,在学校除了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为人处世、接物待人,为将来真正步入社会做好准备,以免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医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走向社会的愿望,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岗位后如何与领导、同事相处,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等。那么对于医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医学生掌握社会活动要求的相关规范,不仅是医学生走上社会的需要,也是更好促进医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培养他们团队协作意识的形成,学会适应社会的变化。

(二)医学礼仪教育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在21世纪,医学模式从纯粹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医生的职责不是单纯的治好病,同时要扩大到群众的卫生保健,关心群众和社会的健康以及开展和进行有关组织管理工作上来。未来医生的角色任务要求实现医疗、预防与健康教育,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结合,医院、家庭与社区的多方面综合。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本”管理,其实质就是营造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团结人、信任人、帮助人的良好人际关系。医学模式的转变就给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医生要治好病,更要求医生要会治“人”;而治“人”就涉及到医生要考虑病人的心理、家庭、人际关系等综合因素再综合进行治疗。而这些要求需要医生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沟通交流能力、高度责任心与同情心等综合素质。医学礼仪教育正是教育医学生如何获取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做个合格的医生的重要途径。

(三)礼仪素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

医学的宗旨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医德教育和医学礼仪修养是医务人员医德品质培养和养成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良好的医德和礼仪修养有利于为防病治病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条件,即保证正常、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医护关系是防病治病的基本前提。良好的礼仪素养所呈现出的热情的问候、友善的目光、亲切的微笑、文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等,可以唤起患者的良好心态,彼此建立起好感和信任,进而可以营造出和谐的医患关系。病人对医生寄托了很大的信任,适度的安慰不但符合医生职业礼仪的要求,对治疗效果也能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医者个体礼仪素养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医患关系的好坏[3]。

五、医学生礼仪教育体系的构建

医学生礼仪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做好医学生礼仪教育,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礼仪素质标准,更好为患者提供服务,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随着医学生的礼仪素养的不断提高,医学教育跟医学事业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一)建立医学生礼仪教育制度

目前国内医学院较少将医学生礼仪教育形成常规教育,没有纳入正常教育体系,学校没有设置专门教研室、专门师资力量。因此,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将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理论教育课或开设专门的礼仪修养课,组织编写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同时,学校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培训一批进行医学礼仪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言行身教直接影响医学生礼仪素养的提升。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礼仪修养,不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以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礼仪教学和研究的水平。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才能保障医学生礼仪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良好的医学礼仪教育的校园气氛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同环境造就出不同品质的人。要提高医学生的礼仪素养,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气氛。我们可以通过广播视频、图书、宣传栏等宣传方式在学校营造出浓烈的礼仪文明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受到感染,自觉进行自我礼仪教育。学校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也是有效的进行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礼仪活动,比如邀请礼仪专家来校讲座、开展礼仪学习竞赛、组织观看礼仪视频等,不断积累交往经验,展示礼仪魅力和大学生风采;再者也可以通过成立文明督导队来发现校园中师生的不文明现象,倡导校园文明之风。

(三)利用典型作用辐射影响,加强礼仪教育

树立典型,作为考核评价他人的标准,是我们常用的做事方式。医德是摸不着、看不到、无形的,而礼仪作为医德的养成表现形式,是一种外在的,可以衡量的,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需要辅之以形,将动作要领具体分解,以身作出样板示范,让大学生在生动、直观、形象的操作演示中把握礼仪的内容。因此,教师要从自身职业的特殊要求出发,以身作则,以自身的仪表美、形象美和语言美,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生动的礼仪示范教育。同时榜样激励也是大学礼仪教育非常有效的形式。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正确使用榜样激励方法,以古今中外一切具有典范意义的人物和事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养成会起到良好的促进和导向作用,他们会以榜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自己良好的习惯[4]。

(四)督促医学生自觉加强自身礼仪修养建设

礼仪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需要将理论完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形成良好礼仪素养,养成良好的学风医德。因此要求医学生要反复实践,学以致用,时时进行自我监督和约束,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礼仪修养建设。礼仪像空气一样到处存在,关键是看平时要把握每次与人交流的机会,不断建设自我;只要长期坚持下去,礼仪素养一定会达到理想境界。

六、结束语

总之,医学生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相互配合。只有做好医学生的礼仪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才能为人类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无尽的力量,真正执行医学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康齐力.关于加强医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127.

[2] 白宏亮.韩国的礼仪教育对我国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的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26):124.

[3] 朴玉霞.礼仪素养是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储备[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3):63.

[4] 刘惠洲.大学生礼仪教育实施略说[J].现代教育科学,2003,(4):106.

Research on the comity education system miss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edicine student in the colleges

WU Qing-wu

(Fujian Chinese tradition medicine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