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礼仪成果展示

礼仪成果展示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9 10:12:03

礼仪成果展示

礼仪成果展示篇(1)

【关键词】 护士;礼仪;培训; 服务质量

近年来,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 不断 深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 人员 的理念和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人们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端正的仪表、文雅的举止、规范的行为,能给患者以美感,同时赢得同行的尊重与信任。 重视礼仪、学习礼仪、应用礼仪是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升护理品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平市妇婴医 院于200 9 年开始,把护士 礼仪培训作 为护理 工作 的一项重要 内容 来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礼仪培训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培训的对象 全院的护理人员 共计164人。其中35岁以下47人、36岁至45岁58人、46~55岁58人,56岁以上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80人、初级职称70人。

1.2 落实培训对象 针对不同 职称 护士 的工作特点,护理部 结合工作实际,对 职称 低 或新上岗 的护士重点 加强 文明用语 的 培训 ;对职称高、年龄稍大 的护理人员重点 是 提高 护患沟通 水平 的培训。

2 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2.1 护士礼仪授课 邀请经验丰富的 卫生学校 专 职 教师进行礼仪 授 课,现场示范, 并按职称高低,培训重点的不同, 分批、分期的进行护士礼仪培训。

2.2 成立礼仪质控组 医院成立护士礼仪质控组,质控组长由护理部主任担任,指导教师由曾获省、市技能大赛荣誉称号的2名护士长担任,教练员由12个护理单元选派的24名骨干护士担任。

2.3 观看礼仪培训光盘 以科室为单位,护士长利用护士工作闲暇时间,组织大家 观看《护士礼仪规范 化服务 》 光盘, 进行直观形象教学,加强对护士礼仪行为规范的把握。

2.4 护士礼仪展演 为了充分调动大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展示自我形象,选出形象好,举止规范的护士,参与“5•12”护士节演出。《礼仪表演-天使的爱》,展示日常工作当中护士规范的站、立、行、走等姿态;《情景剧--护理服务中心工作日志》展示护士在导诊、分诊、入院引领、陪同患者检查等方面的规范化服务流程。通过护士礼仪表演,使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积极参与到培训当中来。

2.5 护士礼仪竞赛 在全院护士开展规范化护士礼仪培训后,护理部制定《医院礼仪竞赛评选方案》,下发《礼仪竞赛评分细则》,开展护士礼仪竞赛活动,选出最佳礼仪护士,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3 培训内容

3.1 护士的仪表礼仪培训 主要训练护士仪容自然美、修饰美、内在美,包括头面部保 养及修饰、面目表情、化妆技法等。

3.2 护士的着装礼仪培训 主要训练护士 服饰搭配的十大原则、修炼自信和亲和力的面部表情、丝巾佩戴与系法等。

3.3 护士的举止礼仪培训 主要训练护理人员的标准姿态,包括坐、 立、行 、 走,持病历、端治疗盘 、 下蹲拾物 、 递物 、推治疗车等姿态。做到立姿挺拔,坐姿优雅,走姿潇洒, 蹲姿协调,持物 自然,推车平稳[1]。

3.4 护士的工作礼仪培训 根据护士的工作实际情况,加强 文明用语 、 接电话礼仪 、 待客礼仪 、护理操作礼仪、入出院护士礼仪、护士的查房礼仪、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术后回访礼仪、护士的交班礼仪、护患沟通等方面礼仪的培训。

4 结果

自2009年开展护士礼仪培训以来,医院护理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护士的整体素质普遍提高,医生与护士、护士与护士、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据调查护患纠纷大大减少,护理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

5 体会

5.1 礼仪培训是四平市妇婴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重要举措,是“以患者为中心”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措施。医院把护士礼仪培训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点,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对医院的社会及经济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2 礼仪培训是护理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护理人员只有端正服务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礼仪标准进行规范的服务,才能自觉地为患者的身心健康做出贡献。

5.3 礼仪培训是改善医护关系、护患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能促使护理人员良好素质的养成,对不良行为进行约束纠正,而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赢得患者的信赖和尊重,使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到极大地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张凌华,徐欢,张波.护士规范化服务礼仪培训及体会.中华护理学杂志,2008,5(22):2071-2072.

礼仪成果展示篇(2)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礼仪素养;礼仪教学

礼仪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礼仪素养表现为谦恭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优雅得体的举止,是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思想境界、精神气质和文化涵养等的综合体现。对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素质的培养比职业技能的培养更为重要。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在酒店行业就业,而酒店行业又特别注重礼仪礼节,通过举止、谈吐、着装、仪态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形象和专业气质,有助于他们形成得体的外在形象和有效的沟通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礼仪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展示文明古国的风采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崇尚礼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中国国际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在向国际社会展示我们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发挥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特别是我们的传统礼仪。作为服务行业窗口的酒店,尤其是品牌连锁的国际化酒店,都把礼仪素养的培训列为必备的素质教育,为了向酒店输送合格的高质量人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对于学生的礼仪素质教育和培养尤为关键。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

长期以来,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对于孩子的宠爱,学生中普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加之智能科技的发展,电脑及手机的普及,学生更是终日以电脑手机为伴,形成了孤僻自闭的性格,同时,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等的实用主义不正确思想的也使他们深受影响,现在学生普遍的礼仪素质教育缺失,礼仪素质亟待提高。礼仪素养的教育是通过职业礼仪课程的理论教育,向学生传授礼仪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教学,训练学生正确的言谈举止,良好的仪表仪容,规范的接人待物礼仪,塑造良好的形体及气质,培养出高素质的酒店职业专业人才。

(三)提高学生接人待物的信心和能力

通过礼仪素养的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到基本的专业礼仪知识和技能,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他们一定能够发挥所学,运用正确的礼仪接人待物,并增强他们与人沟通的技巧和信心。这对于他们日后进入酒店行业从事服务工作大有裨益。

二、礼仪素养培养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一)礼仪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礼仪课程的教学场地一般设在普通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教学方法采用老师讲述,学生倾听为主,教师灌输的多, 学生内化的少, 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不易对教师所授内容产生共鸣与回应。礼仪本来应该是与人们的生活戚戚相关的,但是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礼仪课程教学还停留在知识层面,没有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展现,让学生感觉到礼仪只不过是社会上的繁文缛节,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因而使这门课程变得枯燥乏味。

(二)礼仪培养缺乏持续性

大部分酒店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礼仪课程学习期间进步明显, 仪表仪态有较大改变,行为举止也比较规范。但是随着课程的结束和时间的推移, 学生没有了特定的环境和督促, 一旦礼仪习惯没有养成, 言行举止很有可能会逐渐回到学习礼仪之前的状态。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具备礼仪素养,掌握礼仪规范,就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礼仪教育,包括日常行为礼仪教育、专业礼仪教育等

三、礼仪素质培养方法的改进

(一)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要提高礼仪教学效果,就要改变教师通过讲授进行礼仪教学的方式。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老师可以通过下载影片、动漫卡通等新的先进科技方法制作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让学生真正了解礼仪,接受礼仪,并且融入到礼仪的学习中去,从而提高学习礼仪的积极性。

(二)增强实践教学,提高运用礼仪的能力

礼仪不是靠说的,而是靠做的。只有不断地学习,通过大量的实践展示,才能真正地掌握,游刃有余。对于酒店员工走、坐、站、手势等仪态动作的训练,可先播放幻灯片或视频把正确的动作展现出来, 再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拟演习、现场讲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在课堂上演示,以身作则,及时纠正学生的礼仪错误,同时也要督促学生互帮互学,相互纠正,让学生了解到礼仪在酒店服务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切实将学到的礼仪规范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提高运用礼仪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开展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礼仪素养

礼仪素养的认识和实践还需要通过真实的环境完成,需要将课堂与酒店联系起来,通过实习、实训以及开展各类活动,激发学生对礼仪素养的认识。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风采展示等,让学生获得礼仪训练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展示礼仪的魅力,还能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及自身素质的不足, 激发学习礼仪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

参考文献:

礼仪成果展示篇(3)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良好的文明礼仪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代表着一个人、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礼仪教育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迫切需要。《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大力倡导二十字的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并且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貌活动队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礼仪的传承者。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对于继承我国优秀的礼仪文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现良好风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礼仪文明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一个群体,他们知识层次较高,在道德素质和礼仪修养方面应当提出更高的要求。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该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在礼仪文明方面却存在问题,缺乏礼仪观念,不懂礼,不守礼现象比比皆是,不注重仪表礼仪、举止礼仪、谈吐礼仪,不懂得社交礼仪等等。而这种缺乏礼仪观念在生活细节中时时刻刻的表现出来。体现在人际交往中,不懂得尊敬长辈、老师、不尊敬同学,以自我为中心居多,不懂得在人际交往中使用礼貌用语;缺乏公德意识,不注意公共场合秩序,不顾他人高声谈笑,在图书馆里面不顾安静的学习看书氛围大声打电话,在自习室中说话,课堂上讲话,不认真听课,吃东西。在宿舍中不考虑别人,只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影响他人休息;在行为方式上,比方说情侣在校园教室旁若无人过分亲密,着装不得体,无视校纪校规,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成是个性,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尊重别人,难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等等;在社交能力方面,很多学生知礼而不懂得如何表达,会对社交场合产生畏惧,不好的社交体验会引起自卑情绪。在就业的过程中不懂得如何运用面试礼仪,或者在刚入职场时不懂运用职场礼仪而错失机会。知书达理、待人接物理应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然而,目前许多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礼仪缺失的现象,已经严重损坏了大学生的形象,也深深的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

二、大学生礼仪缺失原因

大学生礼仪确实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自身成长环境影响

首先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礼仪的养成家庭成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不注重自身的礼仪,在社会交往中不能给孩子起到良好正向的示范,那么对于孩子的礼仪养成就很难。同时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视学习忽略综合素质的培养,这种教育的盲目和片面性也会造成礼仪缺失。

(二)社会外在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一体化的今天,让学生能够了解多样信息和文化的同时,也接受不同文化和思潮的冲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一些新鲜的外来习惯如对西方礼仪的推崇,而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礼仪的继承。同时,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与传统道德相悖的现象,而且不在少数,容易对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和消极示范作用。

(三)高校中缺乏礼仪教育和引导

大学生的礼仪缺失也与高校教育相关,现在高校中很少专门开设礼仪课程,或者专门的培训部门来培训礼仪,没有相关的礼仪养成氛围,学生在校期间体会不到礼仪的重要性,也造成了学生礼仪的缺失。在者从学生角度而言,中国的应试教育让学生变得学习功利化,为了将来升学或者就业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注重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忽略其他课程。比方说学生会认为我们学校的无机化学、高等数学等课程有用好好听,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对专业没有用处就不用好好听,这样学生自身就忽视了道德教育,学校对此类课程也不是十分重视,单一授课方式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效果甚微。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

开设专门的礼仪教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先着眼于从宏观上进行礼仪基本理论的系统教育。通过礼仪基本理论的教育使礼仪教育树立根基,深植人心。将优秀的礼仪文化传统作为授课的内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了解和掌握。讲授礼仪的具体规范,让学生了解个人礼仪规范、学校礼仪规范、社交礼仪规范等等。可以通过实操课堂、团队训练,实际演练让学生学习掌握礼仪。

(二)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首先要强调教师在引导文明健康校园文化环境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讲授言传身教等方式达到教育的效果。首先作为老师良好的言谈举止和风度仪表,以身作则。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生动的礼仪示范教育。其次引导学生注重礼仪养成,创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通过海报、号召、良好行为示范等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注重礼仪。同时通过组织各种礼仪讲座和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礼仪常识。积极发挥网络开放性强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在网络上进行礼仪教育,比如武汉大学的礼仪教育网站,在网络上进行教学,展示,问答等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其他高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三)注重在实践中进行礼仪教育

礼仪成果展示篇(4)

一、回归主体,养成教育从学生的礼仪开始

1.小处着手,细分礼仪教育的内容。文明有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仪内容也遍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使礼仪教育能做到具体化,更有针对性,我们制定《幕村小学礼仪教育序列细目》,把礼仪内容细分为:“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四个方面。再根据每个方面细分内容,如学校礼仪又细分为“升旗礼仪”、“课堂礼仪”、“课间礼仪”、“同学礼仪”、“尊师敬长礼仪”等5个内容。每个内容又分解出具体的训练点,如课间礼仪分为:(1)出入教室不拥挤,(2)楼内行走,轻声慢步靠右行,(3)不在教学亲分鸫蚰郑大声喊叫,讲秩序,谦让等三个训练点。这样逐层细分礼仪的内容,化大为小,细微处抓起,落实训练点,使教育既有系统性又具体化,更有针对性。

2.遵循规律,建立礼仪教育序列。儿童在各个阶段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礼仪教育的要求序列化,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分层次,分段实施。如着装礼仪的要求:低年级的重点是“(1)着装整洁大方,(2)按要求穿校服”。中年级是“(1)着装要符合学生身份,(2)在校或隆重场合穿合适的服装”。高年级是“(1)着装要符合年龄特点,(2)根据不同场合,选择适合的服装,(3)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留怪异发型”。这样每个年级有自己的训练要点,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教育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更有实效。

3.重在实践,规范礼仪的要求。列宁说过,假如你将来不愿悲伤,就不要忽视你们孩子任何一种细小行动。在礼仪教育中,我们注重礼仪的规范性,细微处见实效。如简单的一个向人问好的训练点,为了杜绝随意性,我们对打招呼的动作要求作了规范。要求做到问好“三步曲”,就是“立正”、“敬礼”、“用普通话问好”。在学生中不断训练、强化,使学生从小、从细微处养成良好习惯。

4.持之以恒,建立礼仪教育制度。良好的习惯是人生终生受用的财富”,良好的习惯要靠不断训练强化形成。为使礼仪教育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除了建立礼仪教育的序列和细目外,还在工作上确立了教育的常规,把每个学期的第一学月定为礼仪教育活动月。活动月期间每天每班评选一个礼仪标兵,在早操完后表扬。每周每班评选一个礼仪示范生,表彰奖励,发给证书。学月结束评选礼仪示范班。这些评比,我们都通过少先队大队组织进行,设计表格,做好每次的记录。此外,我们还制定了礼仪教育的常规制度,如《幕村小学礼仪教育内容序列细目》、《幕村小学礼仪常规》、《幕村小学礼仪标兵评比制度》、《幕村小学穿校服制度》等。

5.榜样带动,建立评奖机制。“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我们重视抓典型,树榜样。坚持开展评选、表彰“每日礼仪标兵”、“每周礼仪示范生”、“每学月的礼仪示范班”等活动。通过让“礼仪标兵”当升旗手,护旗手,由老师在国旗下介绍示范生事迹,帮每个礼仪标兵、礼仪示范生照相,出版光荣榜等形式进行表彰宣传,增强学生荣誉感,激发上进心,使同学们学有榜样。

二、随生而“走”,礼仪教育不断延伸、整合,深化养成教育的效果

1.回归社会,德育延伸到家庭、社区。我们把礼仪教育与爱校教育整合,与德育实践相结合,深化德育内容。我们向全体师生提出了“走出校门,你就是学校的形象”的口号,要求学生不但在学校要注意礼仪,在家庭、校外更要讲礼貌、注意仪表,并且向家长、亲人、朋友宣传礼仪的意义,以实际行动,提高社区文明水平。我们还成立了“幕村小学红领巾礼仪宣传队”、“幕村小学志愿者服务队”,由学生、教师自愿参加,服务社区、净化社区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活动中得到强化、升华。

2.回归生活,整合深化,德育教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使德育回归学生的生活,我们利用礼仪教育为突破口,整合养成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德育教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礼仪教育与感恩教育的整合,我们引导学生由懂礼貌,到尊重人、尊敬家长,用实际行动报答家长、亲人。为此,我们开展了家长、学生共同参加的以《我爱爸爸妈妈》为主题和以《我们可爱的家庭》为主题的摄影、展示大赛、写作大赛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和家长合作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增强实效。我们开展的《我向父母献爱心》的教育活动,在社会上造成了良好的反响。在活动中,有的学生为父母梳头,有的帮父母洗脸,有的帮父母穿衣服。这些在家长看来,都是破天荒的事,家长们纷纷来信,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六年级的一位家长这样写:“今天,女儿为我梳头,我好意外、说不出的感动。看着她拿来梳子,笨手笨脚但一本正经地帮我梳头,还有那张天真满足兴奋的笑脸,我不禁热泪盈眶了。我轻轻地抚摸着女儿的头,女儿真的长大了……谢谢学校的教育,不但教育了我的女儿,也教育了我。我们不但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也感受到爱的力量……”

三、“润物无声,初见彩虹”

礼仪教育可以促使社区人文素质不断提高,我校是幕村管区划地筹钱兴办的学校。过去,周边的人文环境较差,酒吧、网吧、电子游戏机室、开着红灯的发廊等场所林立。村民们把学校当作是个人私有的财产,穿着背心、拖鞋大大咧咧地闯进学校送孩子上学,根本不把学校、老师放在眼里。现在,他们不但彬彬有礼,尊敬老师,支持学校,每年的教师节管区还请全体教师吃饭庆祝。学校附近的网吧、电子游戏机室悄悄地搬走了,社区风气也渐渐好转……。

礼仪成果展示篇(5)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

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美誉,现代社会更离不开礼仪,(如:求职、商务谈判)礼仪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礼貌的简单层次,更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所以无论是从弘扬传统还是从适应现代的角度看,幼儿礼仪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幼儿礼仪教育的常用途径。

一、开设专门的礼仪课。

所谓礼仪课就是教师围绕某一礼仪知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组织幼儿以上课的形式学习礼仪。比如:坐的时候要端正,公共场所走路说话要轻、咳嗽打喷嚏打哈欠要用手遮挡等这些基本礼仪可以通过上礼仪课的形式让幼儿掌握。在上礼仪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下列方法:(1)故事启迪法,就是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学习相应礼仪。如:通过三只熊的故事让幼儿明白小姑娘未经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的许可动它们的东西是不礼貌的行为。(2)行为辨析法。该方法指教师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理论,设计问题和问题情境,让幼儿在对事件的评议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从而迁移正确的经验。比如:教师可以将幼儿生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和好的习惯用DV或图片形式记录下来让幼儿讨论。(3)示范演示法,是指教师根据礼仪训练的内容要求,用直观、形象、标准的示范,帮助和指导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为其树立行为榜样。如:教师通过示范演示法指导幼儿如何打哈欠(需用手遮挡)。(4)情境表演法,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主题情境,让幼儿通过情境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

在娃娃家中模拟待人接客的场景,让幼儿在情境表演中学习待人接客的礼仪,效果就非常好。。

二、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育。

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礼仪教育是长期养成的过程,如果仅仅靠礼仪课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可以尝试以下途径:1)在一日活动中渗透。比如:入园时要求幼儿仪表整洁、进园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说再见;游戏时要谦让、互助;进餐时做到文明用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等。2)随机教育。如:派幼儿去其他老师那里拿教玩具、去传达室向爷爷拿活动室钥匙等。通过在这些活动中的反复练习,使幼儿的礼仪行为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情、行的统一。3)通过环境渗透。环境对幼儿的文明语言的形成、礼貌行为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示范、熏陶、感染作用。教师可以将礼仪教育内容渗透在优美的物质环境中。例如:在孩子经常出入的门口、楼梯走道等醒目处设计具体化、情境化、具有暗示性的文明礼仪宣传语;在楼梯上下靠右走的地方贴小脚图案等;在卫生间贴温馨提示语,如“小心滑倒”“节约用水”

“轻轻打开水龙头”“轻轻甩三下”等。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除了物质环境外,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重视精神环境的创设。教师要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努力提高自身的文明修养,以自身文明的语言、行为和高雅的风度、气质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家长参与礼仪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发挥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父母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对象,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为此,在幼儿礼仪教育中我们引导家长也积极参与,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加强幼儿礼仪教育,并做到以身示范。例如:我们通过家长会、家园栏等形式具体明确提出家庭礼仪教育的内容,如:家长应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外出做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等,带幼儿逛超市和美发店等服务场所时进行公共场所礼仪教育。

礼仪成果展示篇(6)

关键词:大学生;礼仪教育;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4-0093-02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促进礼仪教育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课题组以邢台学院为基地进行了调研。调研以发放问卷为主,辅之以个别访谈。调查对象来自我院2007级21个专业的本科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答卷191份。课题组通过对问卷结果、访谈信息和搜集的其它资料综合加以分析,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做出了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礼仪的重要性及基本内涵的认识

在问卷中,100%的学生认为开展大学生礼仪教育重要或非常重要。88.4%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后,更加意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对礼仪教育有着迫切需求。85.3%的学生认为礼仪是内外兼修的结果,11.6%的学生认为只要内心对人尊重就可以了,3.2%的学生认为讲礼仪就是外表彬彬有礼。少部分同学对礼仪的内涵认识不清,直接影响到礼仪知识的学习和践行。

(二)大学生社交礼仪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与人交谈时,36.7%的学生会注意语气、音量和语速等,47.4%的学生有时会,15.8%的学生没注意过。在问到正式宴会的请柬一般在什么时候发出时,17.9%的学生选择提前一两天,71.6%的学生选择提前一两周,10.5%的学生选择提前一个月。在进行介绍时,对于地位不同的双方,41.1%的学生先介绍地位低的一方,8.4%的学生选择先介绍地位高的一方,50.5%的学生表示不知道。调查结果反映出大学生的社交礼仪知识比较贫乏,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多,迫切需要加强礼仪教育,提高礼仪修养。

(三)对一些日常文明礼仪的践行情况

73.7%的同学上课时会把手机关机或调至静音,20%的同学认为重要的课会,3.1%的同学表示老师提醒会,而另有3.1%的同学经常不会。对课堂上睡觉、听音乐、吃零食等行为2.1%的同学经常这么做,43.2%的同学有时这么做,23.1%的同学认为这么做无所谓,31.6%表示对这种行为很讨厌,自己不会这么做。

在家中,92.6%的同学离家或归家时会向父母打招呼,6.3%的同学有时会打招呼,只有1.1%的同学选择从不。46.3%的学生表示在家中吃饭时会请长辈先入座,32.6%的学生选择一起入座,21.1%的学生没注意过。家中来客人后56.8%的学生会起立欢迎,礼貌称呼,请客人坐上座,为客人敬茶;43.2%的同学会站起来打个招呼,然后回自己房间,没有人选择马上躲进自己房间或不理会,该干什么干什么。

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场所,49.4%的学生表示自己很注意小声说话,同时也有49.4%的学生表示有时会忘记,只有1.2%经常忘记,没有人从来不在乎。89.5%的同学表示吃完零食会把包装或残余扔进垃圾桶,附近没有垃圾桶时会暂时带在身上;10.5%的同学会找个没人的地方扔了,没有人会随手扔掉。对于大学生在公共场合的亲密行为57.9%的学生表示反感,认为公共场所应注意自己的举止,不能旁若无人;9.5%的学生认可,认为这是他们的自由;26.3%的学生无特别感觉,但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

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日常文明礼仪做得较好,是令人乐观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执行不经常,甚至一些基本文明礼貌也做不到的情况。在问到有时不讲礼仪的原因时,高达35.8%的学生选择了周围环境影响。

(四)对中国传统礼仪的态度和掌握情况

在问到你怎么看待中国传统礼仪时,86.3%的学生认为中国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10.5%的学生认为传统礼仪仅仅是待人接物的礼节;还有3.2%的学生表示不知道传统礼仪是什么;没有学生认为是封建社会的糟粕。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这86.3%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同,而不是真正的了解。在问到你是否了解中国传统的冠、婚、丧、祭等基本礼仪时,74.7%的学生表示知道一点,18.9%的不了解,只有6.3%的学生了解,可见我们传统礼仪知识的普及做的很不够。

在谈到你觉得过哪种节日有意思时,按百分比排序,学生们的选择依次是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七夕节、清明节、情人节。其中春节、中秋节高达77%和75%,端午节也达到45%,高居前三名,位居第四的愚人节32%,圣诞节是31%。所以面对洋节流行我们不必大喊“狼来了”,那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商家为了促销营造出的一种气氛,年轻人也只是借机找一个玩乐、浪漫的机会,作为中国人真正从文化心理上接受和理解洋节不是那么容易的。

(五)大学生对自身礼仪素质的认知

在回答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文明礼仪素质总体如何时, 8.4%的学生认为很好,58.9%认为较好,31.6%认为一般,1.1%认为较差,没有人认为极差。通过问卷分析和个别访谈后认为,总体上大学生对自身的礼仪现状有着较为清醒客观的认识,这有助于礼仪教育的开展。

(六)大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途径

在谈到现有礼仪知识获得的途径时,29.5%选择来自学校,45.3%来自家中长辈的教诲,56.8%来自日常生活,26.3%来自电视、网络和阅读书籍报刊,12.6%选择其它。反映出获得礼仪知识的渠道比较多,但也比较乱,多是来自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观察和家中长辈的教诲,学校礼仪教育严重缺失。

二、关于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对大学生礼仪教育做出了如下思考:

(一)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

1.礼仪教育应内外兼修,“礼”与“仪”并重

“礼”的原意是“表尊敬、崇敬之意”。“仪”是“礼”的形式,包括礼节、仪式以及容貌、举止等等。“礼”和“仪”合在一起,就是以美的形式表达崇敬之意,是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现有的高校礼仪教育教学目的不明确,功利性强,学生学习礼仪只是为了学到一些技巧方法,利于求职就业,礼仪教育的兴奋点集中在操作层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内在的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大学时代是礼仪的理性升华阶段,应注重认识的提高,内在德行的培养,提高礼仪的自觉性。

2.加强社交礼仪和各种专项礼仪的教育

大学阶段的礼仪教育不应再停留在基本的文明礼貌层次,而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加强社交礼仪和各种专项礼仪的教育。礼仪是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社会通过礼仪为人们设定了一条参与社会生活的固定轨道和应遵循的模式,“遵循它,生活变得简单而顺利;偏离或违背它,生活会变得复杂而难以应付,”[1]甚至受到惩罚。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礼仪修养、岗位所必须的交往与沟通能力等也是很多单位在录用人才时考虑的主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和各种专项礼仪的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岗位要求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求职就业,顺利实现社会化。

3.大学生礼仪教育应融入传统礼仪文化的精华

由于传统文化的断裂,现代礼仪基本照搬了西方的模式,生活中中西杂糅,矛盾和不伦不类的情况屡见不鲜,让人无所适从。这种现象也表现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礼仪教材水平参差不齐,各自为政,以西方礼仪取代中华民族传统礼仪,出现很多不规范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传统礼仪文化的学习研究,对其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整理,发掘其古为今用的精华部分,如传统的书信礼仪、日常交往礼仪等都应当学习,使传统礼仪在与时俱进中得到延续,让传统与世界并存。

(二)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大学阶段,随着社会交往的增多,礼仪知识的新鲜感以及实用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目前大多高校只是开设了公共选修课,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对礼仪知识的旺盛需求。大学应该设置多层次多角度的礼仪课程:所有专业都可以开设《礼仪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一些礼仪要求相对较高的专业根据其特点可以开设专业礼仪课,如文秘专业的秘书礼仪,酒店管理专业的服务礼仪等,注重职业特征,提高职业能力;还可把求职应聘礼仪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各种不同类型的礼仪课程相互补充,使学生具备比较全面的礼仪知识体系,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能表现出较高的礼仪素养。

2.探索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

学生欢迎的是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礼仪教育,而不是传统的道德说教。教师既要进行课堂讲授,又要进行礼仪行为的模拟训练,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训练中,让学生逐渐改掉生活中长期积累下来的不良习惯,提升礼仪素质。另外,让学生完成简单的接待任务,利用假期、实习或其它各种社会实践机会,有意识地在生活海洋里活学活用礼仪知识,“知”与“行”有机结合,“学”与“用”并重,才能使礼仪真正渗透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

3.营造良好礼仪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开展礼仪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老师,离不开和谐的校园、家庭、社会育人环境。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携起手来、互相支持, 共同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应注重教师礼仪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学礼、讲礼的校园氛围;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加强督导,帮助大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礼仪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如果家长毫无礼仪可言,则很难有彬彬有礼的孩子。我国有着优良的“家教”传统,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重视礼仪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们的礼仪环境正在恢复重建,国民学礼、明礼、行礼正在成为一种风尚,但素质的提高决非一日之功。各级政府要重视国民的文明礼仪素质的培养,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才会有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才会再现中华礼仪之邦。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课题编号:08080013)的研究成果。

礼仪成果展示篇(7)

关键词:礼仪教学:现状: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09-02

“礼仪”教育纳入了社会科研的学术视野,礼仪教育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好作用。然而,如何使学生对礼仪知识从了解到掌握到自觉运用,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一、高校礼仪教育现状

许多高校虽开设了礼仪课程,但礼仪教育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礼仪教育缺乏系统的管理和规范,处于边缘地带,这种现状直接影响了礼仪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高。

1.从我国各高校礼仪课程设置情况看,礼仪课程地位相对偏低,这种状况明显地表现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首先,礼仪在课程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不够合理,许多数高校把礼仪课作为任选课,学生自由选择;重视程度较好的高校,也仅仅把它作为限选课来开设,明显重视程度不够。其次,课时少。在所能查阅的各高校教学计划中,礼仪课都是30~32学时,这一数字表明,该课是作为“浏览课”设置的,并不要求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它的分量非常轻微。再次,教学内容不系统、不完整、随意性大。由于课时少,教学方法多限于课堂讲解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即使一些素质较高的礼仪教师也只是象征性的进行示范,一些实训课程也只能在课堂上进行,无法模拟较为真实的环境,没有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

2.专业师资缺乏,影响教学水平提高。高校现有的礼仪教师很多自身没有相关礼仪的实践经验,没有从事过相关礼仪的工作,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缺乏礼仪实践操作能力,知识来源较单一,礼仪理论教育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同步,学生整体满意度不高。

3.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目的功利性强。大学生学礼仪只是为学到一些技巧方法,利于求职就业,使礼仪教学停在使用表层,缺少对本质和内涵的把握。

4.教育对象的多样性。一方面大学生整体礼仪素养与礼仪技巧偏低,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行为方面自制力不够。学生自身对提高文明素质的认识不够,认知能力与行为、观念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反差,对文明的判别标尺失准,把错误的行为认为是“有个性”、“非主流”等。

大学生礼仪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通过系统、行之有效、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实施,高校礼仪教育任重而道远。

二、高校礼仪课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对礼仪课程不够重视,课时又少,直接导致教学资源匮乏。譬如:在“个人礼仪”教学中的仪态训练,仅仅是教师在示范后,抽查几位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练习。这是因为许多高校没有专门提供给礼仪课程教学使用的实训室,学生们得不到实训的条件。另外,校内专业礼仪实践场所的缺乏,使现今高校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更高层次的突破,成为制约礼仪课教学水平提高和教学效果增强的瓶颈。

2.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削弱了教学质量与效果。礼仪课被设为任选课,听课的学生较多,课时又少,教师往往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互动环节少,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听课很难投入其中,整体教学效果不好。

3.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知识讲授与实训脱节。就目前来看,礼仪教师主要采用传统的以“讲授型”模式,虽然也有案例分析和示范,但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在教室进行,缺少仿真的职业环境和角色扮演,结果学生是只懂理论,不会运用,理论与实践脱节,显然不能与这门学科的特点相适应。

(四)考评方式单一,无法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对于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办法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以往该课程的考试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一纸定成绩”,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融会贯通和动手实践及应用的能力较差。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礼仪课程教学的需要,甚至阻碍了教学内容的渗透,限制了课程发展的规模。

三、高校礼仪教学改革探索途径

(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