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1 10:16:00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篇(1)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即各学校深入贯彻学科教学意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要求每个教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以素质教育思想来指导、设计课堂教学,扎扎实实地教好每一个环节。从而在观念上肃清和纠正了那种以为学校环境布置得漂漂亮亮,课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素质教育就大功告成的错误导向和片面看法,确立了课堂教学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素质教育下的教育对象必须是全体学生。因为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面向少数尖子生的教育。社会的发展需要尖端人才,但更需成千上万的普通劳动者。若是有尖端人才,没有普通的劳动者,社会只能有一些没有付诸行动的许多空洞理论思想,普通的劳动者才是生产力的直接创造者。所以,素质教育的客体必须是全体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育对象应该是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是个性充分体现的百花园。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三就是用一样的知识,一样的方法,造就出一样的学生。人是不同的人,社会也需要不同的人,但应试教育培养出相同人,这是应试教育的悲哀。素质教育就是要适应社会的不同需求,培养造就出多种类,多层次的人才。

二、素质教育更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从理论角度,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观念;从实践角度,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是一种教育模式,但它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只喊素质教育口号,没有素质教育举措的人,其实质就是把素质教育当作一种模式,就象把应试教育当作一种模式一样。应试教育从预习到讲课、练习、作业、考试,最后落到考试,考试成绩好教育成功,考试成绩不好教育失败,非常具有可操作性,是一种典型模式。素质教育没有应试教育的典型模式性,因此不知道素质教育到底如何搞。素质教育毕竟是一种教育思想,在其思想指导下,适合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实际,可能有多种多样的素质教育的模式。但是纯把素质教育当作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不全面的,无论何种素质教育模式,都要紧紧抓住素质的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提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空间。所以素质教育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

三、抓准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和主要渠道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以身作则、环境、气氛是主渠道。 德是做人之本,一个人的理想、道德、情操都要通过德育教育来完成,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必须具备起码的社会公德,而且社会文明程度与公民道德水准相辅相成,公民道德水准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高;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要求公民的道德水准越高。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什么呢?是教育工作者的言行,是育人的环境和氛围。教育工作者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这就是最好的德育教育,这就是实实在在地实施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仍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为,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的全部任务中比例最大,花精力最多的也是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班级授课制将是很长时期内最好的教学方式。不过,在智育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变以卷面分数衡量学生为以综合素质衡量学生。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启发性教学方法。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4-210-01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而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包含着辩证法的思想。它与语文、社会、思品、礼仪等其他学科一起,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下面是我的浅显认识:

一、立足课堂,挖掘本学科所含德育因素,实施品德教育

数学作为一门独立自然学科,有着它自身固有的规律和特点,在教学中,我紧紧把握学科特点,挖掘本学科所含德育因素,对学生实行品德教育。

二、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时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文化、科技、思维素质的要求,不仅仅是以公民掌握了多少知识为唯一评价标准,还要求公民有终身学习的兴趣与愿望,持之以恒的态度,严谨、负责的精神,良好的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所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是创新教育的任务之一。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课堂教学中在抓好基础教育、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学生所要具备的教学素质。

1、培养学生数学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知识是基础,必须切实教好、学好。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法则、公式和计算这些最基础的知识,都必须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如果片面地强调智力和能力,忽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一句空话。课堂教学过程是小学教学目标实施过程,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要紧紧围绕具体目标进行。

2、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在的智力因素,开发学生智力。

四、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素

美国心里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大小其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他们之间的某些心里素质不同。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1、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数学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欣赏数、式、行的美。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每堂课的设计,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尽可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负担和接受能力。按时下课,作业当堂完成,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文体,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

2、注意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要使学生能有意养成良好习惯,首先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养成此种习惯,从而激发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欲望,其次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即:有信心、有决心和恒心。因此根据小学生意志比较薄弱、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加强意志磨练。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向老师提问时,老师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怎样列式或计算结果,而是告诉思考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使学生的意志再平时就得到磨练,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五、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系统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我们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一是语言训练,二是比较训练,在一题多解的情况下,允许调动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六、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能力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评价机制 优化课堂

这么多年以来,农村的素质教育始终流于形式,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原因何在?如何在农村现有的条件下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拙见。

1.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困难。

1.1 评价机制限制,师资缺乏。评价学校、教师、学生以考试成绩为主,造成了考什么就教什么的被动局面。

1.2 教师素质低。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①教师的职业道德低下。②落后的教育观念,沉睡的创新意识。③较低的专业素质。④消极的职业态度障碍:厌教、厌学、厌思、厌管。

1.3 领导意识淡薄,教学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缺乏图书资料,缺乏器材,缺乏实践学习基地。

1.4 教育经费不足。义务教育是免费教育,所以学校不能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但是学校公用经费不足,办学条件的提高受到限制。

2.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2.1 转变评价机制,使评价机制多元化。评价机制是学校、教师平时教学的指挥棒。评价一所学校不能光以成绩为主,要多方面评价,不能只看升学率,只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这样势必使学校在平时的教学中仅仅以教学成绩为中心,只应付考试,在教学中只培养考试机器。

2.2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①充实农村师资,特别是音体美等专业教师。至少每所农村小学要有一名音乐教师、一名美术教师、一名体育教师,做到教师专职。

②针对农村信息闭塞的弱点,千方百计转变教育领导及教师的教育观念,让老师把准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③针对骨干教师、特长教师缺乏的现状,应充分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④抓好全员培训,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结构和智能结构。

2.3 以课堂为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最大特征是让学生自主化。所谓“自主化”,简单地说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作主、自主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②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培养。

③重视使用现有教学媒体资源。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篇(4)

[关键词]柳州市;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谭界忠,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处长,副教授,广西柳州545006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8―0142―04

一、提高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意义

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是公众所具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实践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创新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的重要指标。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提高将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动力。新制度经济学家拉坦认为,人们拥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越多,设计和实施新制度就会越有成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综合国力的较量,在某种程度上是国民素质的比拼。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作为国民素质的深层次构成要素,各国政府均将其提升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

我国政府将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仅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将政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形成了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实践证明,实现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科学文化建设,一定要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批判继承历史传统与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二是把立足本国与面向世界更好地结合起来;三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更好地结合起来。这第三个结合,就是不仅要重视自然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且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力求把这两个方面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在国民教育中加大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在2020年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之一就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提高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能够使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目标。

二、柳州市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经过长期建设发展,柳州市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有了很大提高,2006年柳州市四城区公众具备基本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9.65%。但与兄弟省市比较,柳州市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相协调、与城市地位提升不相适应,不能有效地服务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柳州市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人文社会科学重要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提高 提高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必须大力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普及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在科普事业的发展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上“重自然科学技术轻人文社会科学”的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严重制约了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建设。

全国人大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科普法》所指的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既包括科学知识,又包括技术知识;普及科学知识,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科学知识。《科普法》第十五条明确指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社会团体,应当组织和支持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说明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科普法》赋予社会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但是,《科普法》在其第十二条仅将以普及自然科学技术为主要任务的科学技术协会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从而忽视了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社会力量――社科联,导致各地将《科普法》仅仅是作为一部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普及的国家法律,在落实该法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应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普工作协调制度”中,各地仅将自然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工作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的科普工作协调制度同样也不包括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的协调。

(二)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经费匮乏。筹资渠道不畅。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普及经费没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柳州市每年投入到人文社会科学的普及经费几乎为零。加上社会对人文社会科学认知度不高,社会筹资渠道不畅,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柳州市人文社会科学科普基础设施十分落后。2005年,柳州市成为广西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后,市社科联才从自治区社科联获得几万元的社科普及经费,但这点经费远远不能满足社科普及工作的需要。

(三)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主体单一,力量薄弱,科普教育方式落后

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长期以来是以学校正规教育和社会传统科普教育为主要渠道,学校和社会科学团体作为建设主体力量薄弱,传统科普教育方式落后,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群众运动式、灌输式、指令计划式、居高临下式等以“教”为中心的陈旧落后的科普模式,对提高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作用已经十分有限;“灌输式”、“填鸭式”的学校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人文科学素养的提高。同时,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的主要力量,社会科学团体“重研究轻普及”、学校教育“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现象的长期存在,使力量本来就不足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队伍显得尤为薄弱,目前条块分割体制对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渠道社会化的阻碍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

(四)公众对人文社会科学缺乏兴趣,需求不旺

调查显示,按柳州市公众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感兴趣程度的比例排序依次为管理学(28.76%)、经济学(28.68%)、文学(27.71%)、历史学(23.14%)、社会学(22.72%)、教育学(18.20%)、法学(17.32%)和哲学(13.69%)。也就是说,即使对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是柳州市公众感兴趣程度最高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的选择比例也不到30%。这说明柳州市公众对人文社会科学缺乏兴趣,需求不旺。

(五)公众获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渠道不畅

调查显示:完成学校正规阶段教育后,柳州市公众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渠道依次是电视(75.5%)、报纸杂志(53.0%)、互联网(29.4%)、与人交谈(29.2%)、广播(15.2%)、科学期刊(13.2%)、图书(9.9%)。

这表明,随着信息时代迅速到来,以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站为主的大众媒体已成为向柳州市公众传播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但柳州主要媒体目前在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中还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公众获取人文社会科学渠道不畅。例如,柳州电视台虽然已经开设了生活科教频道,但科普节目所占比例并不高,尤其缺乏结合本地宣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栏目,节目形式呆板,难以满足公众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需求;柳州市几大主要报纸几乎都没有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栏目;柳州市各个单位虽然建立了不少网站,但至今没有建立宣传柳州人文历史的社会科普网站。

三、提高柳州市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对策

大力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努力提高柳州市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柳州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必须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

(一)实施“大科普”发展战略,改革科普工作协调制度,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领导

为全面提高柳州市公众科学文化素养,必须改变以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的传统“小科普”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实施“大科普”发展战略。

所谓“大科普”发展战略,就是在科普知识体系上,要转变“重自然科学技术轻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观念,实施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并重的“大科普”知识体系;在科普技术手段上,改变传统单向静态方式,与现代科学教育、科技新闻、科技培训、科技政策、科学交流整合建立双向互动交流平台;在科普传播主体上,突破传统单一模式,形成科学团体、教育机构、新闻媒体、政府、企业等共同支撑的多主体传播体系,尤其要重视教育机构和新闻媒体的力量。

为保证“大科普”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技术两大学科知识体系主要社会力量在内的“大科普”工作协调制度,将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普及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一起纳入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全市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中,市社科联应作为主要成员单位之一,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社科联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部门协作、项目合作加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之目的,为提高柳州市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柳州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展资金筹措渠道,逐年增加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经费投入

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一项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政府的一项长期任务。政府应从政策上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的支持力度,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纳入“大科普”范畴中,以《科普法》为依据,将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经费作为“大科普”工作的一部分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并实现逐年提高,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

在争取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在社会上要积极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制定、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个人和社会组织捐赠财产资助人文社会科学普及事业,对捐赠财产用于人文社会科学普及事业或者投资建设科普场馆、设施的,依法给予优惠。

(三)拓展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渠道,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新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大众媒体受众覆盖面和影响作用力日益提高,已经迅速成为传播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一个主要渠道。为提高柳州市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社会科学团体和大众传媒三大主渠道作用,构建一个双向互动、多主体参与、交叉综合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新模式。

双向互动是科学传播的本质要求,也是有效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的必要条件。双向互动是从公众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传播,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过程中科学传播主客体间的互动关系和协商讨论气氛,重视公众的兴趣及反馈意见。根据受众的不同情况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传播活动,以提高科学传播的效果和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

多主体参与是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家庭、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共同支撑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体系,解决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力量单一不能适应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需要的问题。多主体参与是实施“大科普”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只有多主体参与,科学传播才能更具现实性,才能更有利于提高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交叉综合是使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渠道在不同层次和层面上交叉并达到综合,以解决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中因主体不同、环境不同、目的不同和条件不同而导致的不同需要得不到满足的问题。

1.学校:探索素质教育之路,夯实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基础

青少年是未来国民的主体,青少年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教育是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工作的奠基工程。学校是青少年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基本渠道,为公众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以适应由于现代社会不断发生的变化。

研究表明: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与受教育程度具有正相关性,即受教育程度越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也越高。通过2005年柳州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与2003年全国和广西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柳州市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低于全国和全区同等文化程度公众的平均水平。例如,以2003年全国和广西与2005年柳州调查结果比较,全国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3.5%,广西为13.8%,而柳州仅为9.4%;全国大专文化程度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0.7%,广西为9.7%,柳州仅有5.0%;全国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6.2%,广西为3.2%,柳州却仅有0.34%。

这说明:作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基本渠道,柳州各级各类学校在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中

还有进一步发挥作用的空间,还有提高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空间。学校教育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中小学基础教育是为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阶段,对提高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基础教育阶段,公众科学素养建设主要通过各级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工作和相关课外活动等载体来实现,要按照“KAP”(知识、态度、实践)理论的基本路径认真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知识传授与态度培养的关系。努力做好中学、小学、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相互衔接,并把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培养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活动和各种实践活动中去。制定与学校课程标准相配合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都需要结合本身特点,将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教育教学活动。

2.社会科学团体: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开拓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新途径

社会科学团体作为社会公众领域的群众性的学术团体,承担着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方法和精神传播给社会、介绍给公众的重要职能。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是社会科学团体的基本职能之一和重要的社会责任。

柳州市各级社会科学团体要积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充分发挥学会信息汇聚、人才荟萃的资源优势,结合学科实际,制定科普计划,开展科普活动,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探索科普活动的新途径,为切实提高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借助于各级各类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社区活动室、企业及乡镇文化站、青少年宫、电视、报纸、广播媒体的力量,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公众喜闻乐见的社科普及咨询活动。

以公众对人文社会科学需求为诉求,鼓励柳州市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学者进学校、企业、乡镇和农村举办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讲座,上电视、广播开办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专题节目,在报纸、网站发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章,编辑出版有柳州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大众科普读物等,大力拓展向公众传播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途径。

3.大众传媒: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建设新平台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篇(5)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扩充知识结构,提高素质

随着新课程的开展,老师要想不被淘汰,就要本领过硬、学识渊博。政治老师绝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吃老本,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质量的高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珍惜每次校内外业务学习的机会,明确自身使命,端正学习态度,十分重视自身思想道德理论的提升。我深知要想胜任政治课的教学,就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因此要经常阅读教育教学、文史类书籍文章,学习心理健康及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知识,不仅丰富本学科知识,而且关注其他学科的知识,注重学科间知识渗透。通过看新闻多关注当前国际形势动态,关心国家大事。坚持每天勤读书看报,勤写读书笔记、勤收集整理资料、勤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教改和教研活动,研究和总结经验。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地再学习。把平时学习积累的东西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讲起课来,做到融会贯通、游刃有余,以自身的德才学识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为学生“导航”,学生乐于学习政治课。

二、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觉悟,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

老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正人先正己,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带动学生和影响学生,使他们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对学生负责,用正确的言论引导而不是误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举止上,要时时处处做到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在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时,我不仅充当指挥员的角色,而且能深入学生当中,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缩短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尊重学生的权利、个性和人格,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我都能虚心接受学生给我提出的各种建议。如果我犯了错误,就会在学生面前放下架子勇于承认。正因为我能做到知错就改,学生也深深地受到影响。我尊重学生,学生也尊重我,都愿意亲近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我感受颇深。我很高兴自己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素质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贯彻素质教育

《中学德育大纲》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中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需要进一步转变,要建立新型教学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意学生学,以学生为中心。能否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的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指导方法,提高其自学能力。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书让学生看,问题让学生想,习题让学生做,思想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之,教会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达到会学、学会。爱丁堡会议提出:“所有的医学工作者,必须接受全面教学方法的训练,重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的训练。”在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营造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环境,改进教法。我常运用“读、思、讲、练、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启发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控制读、思、讲、练、评各个环节,有动有静,动静结合,给予学生发问的机会,鼓励学生提问。爱因斯坦说:“提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个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释,开拓学生的思路,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教学形式做到灵活多样,我常根据不同课题和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讨论式”、“探究式”是我常用的教学方式,政治课是素质教育的园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地向学生灌输道理,学生不爱听或根本听不进去,案例教学较为直观和明确,学生会感兴趣,易于接受。课堂上我重视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渗透德育。例如,在讲授“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时,我给他们讲了“盲人提灯引路”“蚂蚁与小鸟”的故事。故事让学生明白了关心别人其实也是关心自己,互助精神是永远不可缺失的良好道德品质。例如,学生从各地考入卫校学习,有很多方面不适应,产生了很多烦恼。政治课成了他们倾诉烦恼的场所,课上我对他们加以引导,让他们无所顾忌地说出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给他们带来的烦恼与感受,并且用自身实例或以往学生的经历加以正确疏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帮助班主任和家长解决了很多困难,为学生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作出了很大贡献。自从上了“学习新天地后”这节课后,我时时跟踪学生学习生活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加以研究。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难题,在学生心中我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使用案例教学,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让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四、提高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为课堂教学服务,实施素质教育

计算机网络存储各方面丰富的知识和信息,是教学时获取资料的最佳选择。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光、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这是传统教学没有的。课余时间,我花大量时间学习制作教学课件。在教学中我有选择性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了网络下载的大量文字、图片、动画、影音视频资料,丰富了教学资源,使政治知识具体形象、浅显逼真。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教授给学生,使原本在学生心目中枯燥说教的政治课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接受学习。我归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不仅常利用网络收集教学素材,而且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资料。如在上每个单元的阅读与感悟前,要求学生上网查阅人物的事迹、生平等历史资料,以便课上能灵活地进行资料、知识交流。另外,演讲、讨论、录像、辩论、板报等各种形式的材料学生都可以上网查阅,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积累丰富的知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趣学”、“乐学”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在多年的教学体验中,我感受到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政治教学的好处,它让政治课教学如虎添翼,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篇(6)

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教学能力

培养全方位发展的跨世纪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过去那种以模式化的、死板的教学方式为主的应试教育,必须变为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教师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因为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而且和学生的接触机会最多,接触时间最长,是时间和空间的拥有者。故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那么如何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使教学与时俱进呢?

一、科学文化素质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施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搞好学校教学,一定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一名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钦佩,受到学生的依赖,必须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必然要搞好自修,认真参加各级继续教育的培训活动,勤奋学习,不断地充电。

1.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教师对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要掌握准确,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熟练。此外还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的教育技巧,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2.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教师应对本学科所用问题都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精通本学科理论,并能运用知识于实际操作中,把握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要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预测本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和社会作用;要向学生揭示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站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广泛吸取新知识、新信息、新见解,及时把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

教师只有刻苦钻研,加强专业性知识的学习,苦练专业知识的基本功,不断探索教育技巧,增长自己的才学,才可以让学生产生依赖感,赢得学生的钦佩,进而转化为一种人格力量去鞭策学生。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精通所教专业,才能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赞扬。

3.要有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就要组织教师学习、领会及掌握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探索教育理念的源头。比如运用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等问题,使广大教师的理论学习可以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专题演讲会、心得交流会等,教师能受到教育大师们教育思想的熏陶,进而把握住教育思想的脉络。

教师应对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等学科有较深的造诣,能深入理解和熟练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根据教育规律,知识的内在规律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深入钻研教材,综合吸收多方面的知识与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4.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

未来自然科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不断融合,必然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宽广的知识面,尤其是掌握跨学科联系的本领,文科、理科互相渗透。

二、智能素质

1.敏锐的观察力

掌握知识需要观察,教育学生同样也需要观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特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教育。

2.良好的记忆力

教师要充分运用记忆的规律,锻炼记忆力,以形成敏捷、准确、持久的记忆力。同时,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增强记忆力,从而更多、更快、更好地获得知识信息。

3.丰富的想象力

教师应具备与专业有关的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鲜明的表象去想象万物,培养正确的幻想,注意把想象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形成创造性思维。

三、教育能力素质

1.教育预见能力

宏观上,教师对科技、生产、社会的发展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更有预见,技术采取对策,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按照客观发展的需要造就人才。微观上,能预见未来社会复杂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深入调查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性格、志趣、追求和学习思想状况的发展要有所预见,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案,从而有效地教育学生。

2.获取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获得、加工、处理和运用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使学生也逐步形成这种能力,要通过各种途径,吸取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经过选择、加工、提炼,综合传递给学生,注意学生对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3.表达能力

教师口头表达要准确、简洁、通俗、生动,富有逻辑性和感染力;文字表达概括严谨、流畅,并善于把文字与必要的绘画、图示、表格融为一体,增强表达效果。声像表达是教师再现知识、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要求教师能熟练运用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语言实验室、程序数字机、电子计算机等教学工具,能制作教学所需软件。因此,教师应把几种表达方式结合起来,有机运用,充分提高表达能力,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

4.教育指导能力

包括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选择生活道路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习,一方面要在教学中激发求知欲,适时施教,捕捉学生思维中闪现的创造性火花。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学生探索人生,是教师的天职,所以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去克服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成为意志坚强的社会成员。

四、道德素质

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素质低的教师肯定不可能培养出素质高的学生。教师应该做到人为本、德为先,以自己良好的人格与修养、高尚的品质去感化、影响所教育的对象,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教师勤奋的工作、严谨的治学、无私的奉献,必然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声的教育。通过多种渠道,营造一种氛围。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通过主渠道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以及未来的生存观教育;通过平时的言行可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素养教育,在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杜绝简单粗暴的行为,让学生能感到学校这个大集体的温暖,对教师产生敬慕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做到这些,他的说教就会在学生那里得到共鸣,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身心素质

教师的身心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能否顺利完成本职工作,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构成影响。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健康的体魄,掌握一般的体育运动技能,善于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组织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了解体育卫生常识,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美好的教育理念,要把它顺利实践下来,当然离不开教师,因为高素质的教师才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所以,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济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N].光明日报,2000-6.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篇(7)

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任务、原则等,并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把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抓好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作为学校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

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党给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了我国教育的方向,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并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还指出了“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同志也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同志更充分地指出了“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由此可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历来都是我国十分重视的重大问题,是我党的一贯主张。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重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鲜明标志,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纵观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作为学校,我们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复合型人才。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党给学校在新教育形势下的重要任务和战略任务。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各种腐朽落后、丑恶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会继续散发着影响;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正在趁我国的改革开放之际,加紧思想灌输,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以实现其在中国‘和平演变’的愿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给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日益攀升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好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针对青少年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对学生开展广泛的德育教育,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对“真、善、美”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在思想上形成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将满腔的热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成为祖国建设的真正接班人。

二、端正思想,以德育为首,将学校德育教育摆在首要地位。

同志曾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也说:“道德普遍地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国的教育方针指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其目的是培养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必须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和重要地位,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要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就必须做到:

1、领导重视,将德育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

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要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将学校德育工作放到学校的首要位置,体现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合理构建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德育工作网络模式,制定相应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学生德育教育序列化实施方案,把德育工作摆到学校工作的日程上来,通过合理安排德育和智育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形成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的德育合力网络,优化学校德育环境,注重对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环境文化向学生传递德育教育信息。只有通过领导重视,才能保障学校德育教育的首要地位和多渠道途径,也才能体现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全员参与德育教育,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宏伟的工程,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仅仅有领导的重视是不够的,还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邓小平同志将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仅是指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是小平同志对教师作用的概述。“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是同志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从学校教育来说,教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大德育观念的引导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做到德育工作的全员性。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加强政治学习,通过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马列主义思想以及三个代表的思想精髓,学习中央八号文件有关精神,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大德育观念意识。②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教师的育人水平、政治素养以及师德行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与教学成绩等同起来,在注重教学成绩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而不是单一的以学生成绩评定教师优劣。③树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提倡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确立教师中的典型形象,并以此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典范,体现教师的表率作用和“蜡烛”精神。④推行德育“教师首任制”。树立“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的思想,通过教师首任制的推行,贯彻“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思想,真正做到全员育人。

3、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做到全程育人,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教育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尤其是作为德育教育,应该随时把握教育的时机,推动德育教育。通过教师有目的的组织,使学生在课堂上、活动中甚至在游戏中,受到感染,潜移默化。首先:将德育活动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通过学科知识的教育,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其次,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社会实践活动,要体现出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思路,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认同、内化德育教育的内容,从转变自己的行为。最后,通过校园文化传递德育信息。校园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通过有意识的对校园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创设优美的教育环境,让学校的一草一木甚至是每一壁墙都成为德育教育的阵地。要使德育教育在润物无声中进行,使学生素质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提高,这样的德育教育才是合理的德育教育,也才能体现出德育工作实效。

三、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的实效性

《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提出的“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也就是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在把德育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1、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在课堂教育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语文、政治到历史、地理,众多的学科内容中渗透着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和时间段的多种多样的精神粮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作内容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诱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增强教师育人观念,在推行德育首任制的同时,强调学校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长期不懈地抓好德育教育工作。

2、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在实践中推进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是多形式的。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社会实践活动,是推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好实践课,首先要求指导教师要以德育内容为中心,围绕中心设计活动;其次,要求设计的活动具有可操作性,感染性;最后,活动的组织要有序。总的说来,就是要通过活动让学生受到感染、得到启发。一次好的主题班会课,可以让学生热情高涨;一次生动的小品演出,可以让学生哽咽在喉;一次有序的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得到深刻的启发……因此,以实践活动为基础,有利于学校推进德育教育工作。

3、搞好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有目的、有针对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德育主题教育是实现德育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学校德育教育活动中,按照序列化的要求,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分解为若干主题教育活动,并结合上级有关要求和精神,通过树立一个德育教育的主题,并围绕这个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完善和发展。比如:利用好“校风建设活动月”主题活动,搞好学校三风建设,利用“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月”主题活动,灌输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精神等。

四、抓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也好了,家长有“望子成龙”的心情,希望子女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作为学校部门,应该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这是同志对学校教育提出的希望。作为学校,应该理解家长的要求和想法,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家长正确教育下一代,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体现:

1、抓好家长学校工作,做好学校与家长的协调沟通工作。

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高,但是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却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另一方面,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而学校也不了解学生回家后的表现,造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要理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学校的途径,由学校组织学生家长,进行定期的交流与学习,让家长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其实,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品学兼优,能力出众,这些想法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学校在教育活动中与家长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就可以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同时,通过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互相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在家庭的情况,有利于学校实施德育的针对性教育,也有利于家庭针对学生出现的特定情况进行专门的教育与沟通,从而促使学生改正错误。因此,开展好家长学校的教育,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衔接,围绕学校与家长的共同目标,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2、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来。

家长学校是学校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主渠道。但仅仅限于沟通交流,远远达不到德育工作的要求。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来,是德育工作实效性得以保障的基础。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就要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中来,协助学校进行德育教育工作。①让家长走进校园。除了家长学校开课期间,在其它时间,将家长请到学校参加观摩活动,让家长在观看活动过程中发现自己子女的优缺点,从而引起重视,增强其育人的责任感。如在学生艺术节活动、体育运动会、军训汇报表演等活动中,邀请家长到校观摩,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利于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加以准确的定位,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育。②让教师走进家庭。通过教师的家访活动,将学校德育带入家庭。组织教师定期进行家访,使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也使学校了解家庭的教育情况等。通过学校、教师、家长的督促,促进了学生的自控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③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中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进行环境保护活动、学雷锋活动等活动内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切实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切实开展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但它也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在学校教育中,面对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书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若干意见》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日报社

《中小学教育管理》主篇:贺乐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