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3 16:07:16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篇(1)

当今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是旨在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的教育活动。而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必然要大力推行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创新教育。面向基础教育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内涵的拓展与深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为其长大后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全面素质基础。而教育要成为创新的承载体,基础素质教育不但首当其冲,且其重要性日趋突出。目前进行的素质教育的实践表明,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新的成长点和制高点。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推行创新教育,即创新性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有利于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是新世纪教育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基础教育必须改革与创新,必须实施创新素质教育,即搞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有利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过去教育的弊端是重知识、轻德育、轻能力,特别是轻视对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其弊端,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使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由于认识与理解上的偏差,有些地方只注重琴棋书画的第二课堂活动,忽视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忽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对立的两回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实施素质教育不进行创新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完成提高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其素质教育就没有抓住重点,没有抓住关键,没有实施到位。反过来讲,创新教育决不能离开素质教育而另搞一套,必须在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有利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所谓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它区别于农业经济靠土地,工业经济靠资本、资源。其明显特点,就是以高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所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重要战略部署。其目的就是为知识经济输送具有创造思维和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创新性人才,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必须突出创新教育。所以,提出全面实施创新素质教育,这既是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生活在当今时代,即使是一般的生活、 工作,也离不开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说,没有创造能力在现代便无法生存,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享受现代文明。所以,学校教育应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积极主动地抓好创新素质教育,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自身创造潜能的生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创新发展。具有情感、具有思维能力、具有创造潜能,这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从国内外心理学家及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创造能力是每个健康个体都具有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人的大脑在两周岁前基本发育完成,五岁前的脑重量已为成人的95%,而智力发展则为一半。这个时期的素质可塑性大、记忆力强、是大脑思维最活跃时期,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期。所以,在中小学要树立正确创新素质教育观,积极开展创新素质教育。对学生身上创造性的萌芽,要积极、适时,按着创造心理规律给以培养、扶植、拓展、开发、强化,不断提高创造性素质。这既是创新素质教育的任务,也是青少年创造性心理潜能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篇(2)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开始受到更多教育者的重视,同时不断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落实。但是,在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

一、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标。同时,美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能力等,而且对于专业知识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说,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从这一方面来讲,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同时促进美育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修养,从而成长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美育与素质教育都带有一定的情感性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很大的不同之处是:应试教育仅仅是为了考试,以机械或者生硬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尽量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然而,素质教育能够进一步体现学生的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不仅仅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情感性,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同样,美育也带有一定的情感性,它主要是以真、善、美为主要教育内容,能够突出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3.美育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被淘汰,素质教育应该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发展。在应试教育的过程中就忽视了美育的重要功能,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无法得到平衡发展,知识面比较单一,同时还缺乏一定的创造力。但是,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讲,美育具有一定的现代教育意义。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美育的教育内容也应该不断地改变和完善,从而不断促进其现代教育意义的发挥。

(四)目前很多学校的美育教育非常滞后

美育对于我国的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的不重视、教师素质不高、审美意识没有普及等众多因素,很多学校的美育教育还非常滞后。这使得学校培养的人才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使得学校无法完成原有的培养目标。所以,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在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美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完善现代教育事业。

二、以美育为切入点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美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能够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建设。但是,目前很多学校没有重视美育教育的发展。因此,在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过程中,需要以美育教育为切入点,建设完善的素质教育实施体系。为此,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1.确立美育教育的理念

为了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同时促进美育教育在学校中的进一步发展,首先需要确立美育教育的理念:第一,重视美育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更加深入了解美育教育的内涵和实施方法,从而更好地实施美育教育,让学生能够不断感受到生活和教育的美好;第二,促进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其他内容的和谐发展,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促进美育发展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促进美育和其他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在这一基础上,不断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进行素质教育课程的改革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允许学生选修自己喜欢的课程,这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自由,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都不相同,因此其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也有所区别。所以,在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改革,不断增加美育课程的种类,使得美育课程能够符合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这也是素质教育中“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能够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3.鼓励学校积极建设第二课堂

学生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学到东西之外,还需要从社会实践中获取一定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以美育为切入点在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在第一课堂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建设第二课堂。例如:可以让学生团体组织一些校园演出或者是艺术欣赏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另外,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创新项目和竞赛,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资助,让学生能够顺利开展相关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不断发掘潜在的课堂

学生除了可以从课堂中或者书本上学到知识之外,还可以从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学到知识。所以,在改革第一课堂,积极建设第二课堂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建设潜在的课堂,从而让学生从生活中不断发现美,从而能够积极地接受美育。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学生能够不断感受到审美教育,体验到更多的生活中的美;第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能够从自然景观的美丽中感受到美的教育,从而陶冶自身的性情;同时大自然还包括一些著名的人文景观,能够提供潜在的教育作用。

5.建立全面的保障系统

由于素质教育是我国未来教育的主要方向,因此需要在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过程中,建立全面的保障系统,从而能够保障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顺利建设。例如:构建素质教育的保障组织,主要由学校的教育者、后勤人员和美学专家等组成委员会,从不同的方面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构建,将美育的教育内容纳入到素质教育中去;另外,在构建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促进部门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够使得保障体系更加系统和全面,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实施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结语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篇(3)

【关键词】 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改革

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是对当代中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我国教育目标的根本。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大力的提倡实施,对于英语的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这种具有时代精神的教育思想应当在英语教学中逐步得到实施。对此,本文将研究素质教育如何逐步的渗透到初中英语教学中。

1. 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素质教育的基础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师生之间互为融洽的关系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基础。素质的教学是需要学生与教师两种主体,只有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和理解,才能使素质教育更有效的实施。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逐渐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的引导学生,对学生正确的看法进行鼓励,对学生要有一定的耐心,从而获取学生的尊重,学生才会更加积极的学习。英语的素质教育就是在融洽、轻松的氛围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2.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党的十明确指出当代教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初中英语教师要打破常规,改变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从根本的意念上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知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教师的各方面会无形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个性的发展。因此,在现代的初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并依此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影响,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做好初中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

3.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实现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最主要的途径是深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现在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明显存在的问题是在长时间的教学耗费下,英语的教学不见成果。英语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注重知识点以及考试点的培养,完全忽视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的教学要求下,深化改革英语的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首先,改革的前提是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这便要求教师要能够明确教学的内容,然后依据教学内容,确定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并使教学目标逐步得到实施,在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后,再实现每周的教学目标,再实现每学期的教学目标,如此循环下去,每一个小的目标实现最终会使总目标得到实现。在教学目标确定后,如何进行课堂的教学是改革的关键,因此,接下来要做的是设计课堂的教学方式。课堂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要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英语的课堂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核心,使学生拥有自主的思考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优化英语教学的课堂,教师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导性,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想法,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增加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比如,在讲课前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预习,明确自己的盲点,在教师教课的时候,可以有重点的进行讲解,这种带着问题听课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英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成果。最后,英语教学的改革是教学方法的组合。每个学生都拥有自我的个性,教师的单一教学方式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英语的教学课堂上,教学的方式应当是灵活多变的,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为重点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反应,以便抓住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使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最终完成英语教学的素质教育。

4. 初中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

以往的英语教学成果的判断标准只是限定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学生的素质评价,英语教学中给的素质教育得不到有效的实施。因此,初中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保证是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不只是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判别标准,更是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效果的判别手段。对于素质教育的科学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及整体的素质,比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在教学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的方式以及形式可以是多方位、多层次,以此来保证评价的公平性,保证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顺应时展的,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代我国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英语教学中要合理的将英语的教学与素质的教育有效的结合,使两者共同进步,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以及知识结构,深化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增加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保证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使我国的英语教学更加成功。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篇(4)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平衡点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味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升学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逐渐养成重成绩,轻能力的错误观念。而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若一味的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及能力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的成长。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在两者间寻求合适的平衡点,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充分的结合。在此,本文从两者的价值取向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出发,针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点探索,做以下几方面的论述。

1 素质教育

在我国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乃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首要责任在政府,在教育部门的最高层。因为改革是一个从上到下、循序渐进的过程,上层的行政措施不够强劲,下层的局面必然也无法根本扭转。从课程选择和设定上来说,就必须权力下放,应当以教师、家长、学生和专家为核心,共同来选择和设计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逐渐形成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教育格局。

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再以单纯的升学考试为主,相对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素质提高以及道德塑造,因而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然而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具体行之可效的模式,只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培养。

2 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进高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由于应试教育较片面地注重知识以及重点的记忆和灌输,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弊端日益显现,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占用了学生大量精力。

除此之外,受我国传统教育学而优则仕的教学理念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培养以及人格塑造。由此,填鸭式的应试教学,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由此可见,应试教育以无法适应我国当前的教育。

3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结合

在教学评价上,素质教育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则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教育结果上,素质教育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应试教育则只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由此可见,在某种程度上,素质教育属于一种理论式教学,它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以及素质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与此同时,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离不开应试教育,如:重要考试,而应试教育在实施时,离不开素质教育的完善,而如何在两者间寻找平衡点,则成为诸多教育学家至今仍在探索的问题。在此,针对两者的平衡点,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3.1 学习行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应试教育压得透不过气,以至于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而素质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今后教学中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

然而,在素质教学中,注重的是整体提高。由此,在两者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在期末考试的测评中,教师除了看考试卷面外,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日常表现。设置相应的班级模范奖、优秀榜样等奖项。

3.2 价值互补。在我国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应试教育的实施,往往将重点放在个别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以学生的升学率为中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性格培养及道德培养。而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重点不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以及道德素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由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还,可以将两者结合,充分的利用两种教学方式中的价值优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而在培训学生道德素质的同时,将学习渗入进去,以此来达到教学目的。

4 总结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结合,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创新,因而在我国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分的抓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点,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思想道德,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泽龙,罗海丰.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11)

[2] 于华梅,陈蕾.20世纪我国高教管理体制两次重大改革的对比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J].辽宁教育研究,2007,(01)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篇(5)

关键词: 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 关系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素质教育成了我国教育界的主导思想与主流实践。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调动了中小学教师投身于教育改革的热情[1]。但是,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内涵是什么?两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有哪些?这些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把握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内涵,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不仅有利于抓住二者的特有属性与本质含义,而且能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指明道路和方向。

一、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内涵的分析

(一)基础教育的内涵。

基础教育是纳入国民教育制度的奠基性教育,它的内涵经历了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一直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和价值追求:培养青少年的基本素质,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好基础[2]。准确地把握基础教育的内涵,必须注意以下三点:(1)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2)基础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样都不能少的教育。(3)基础教育是学习准备的教育,是为人生奠基的教育。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基础教育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和奠基性的特征。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把握好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2)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3)素质教育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与潜能。(4)素质教育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总之,素质教育使教育更像教育,是回归本原的教育,是真善美的教育。

二、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一)实施基础教育必须以素质教育的理念为指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明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个方向的转变充分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把素质教育提到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世界,民族的强盛靠什么,国家的发展靠什么,靠的就是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来源于先进、科学的基础教育。2001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存在相当密切的联系。可以这么认为,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素质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基础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

基础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为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奠定深厚基础,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下坚实基础,为少年儿童日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3]。基础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对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基础教育的“基础”性重要地位决定了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阶段,素质教育的内涵决定了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尽快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素质教育应该而且必须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主旋律和最强音。

(四)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功能。

中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良好素质基础的教育。因此,应该自始至终强调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学生能力的提高。任何一个人,只有经过良好的素质教育,在基本素质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来才会有充分发展的可能和搞好工作的广阔天地。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年轻一代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其主要的社会功能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只有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合格的新公民放到首位,基础教育的目标才能既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又体现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既具有作为新公民的基本素质,又具备向各方面发展的良好基础[4]。只有这样,基础教育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教育,否则就抹杀了基础教育的根本属性,失去了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

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对策

为了深入贯彻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方针与政策,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基础教育和学生的发展,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必须采取措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以德育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把握重点,把德育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来抓。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原因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主要在学校阶段,抓德育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终身成长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5]。德育作为诸育之首,应该充分发挥其对人才成长的动力、方向和保证作用。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德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德育贯穿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满足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从以前注重对学生知识方面的培养转移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上,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一方面,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要着力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并完善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科技创新、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制度,设计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了解社会、拓展技能、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6]。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增强课程的可选择性,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突破口,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这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久治不愈的痼疾,成为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在今后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突破口,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首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解放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使他们有时间思考问题、参加社会实践、发展兴趣和特长;其次,要解放教师,使他们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真备课和批改作业,有时间学习提高素质。最后,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督机制,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和考试次数,把“减负”工作贯彻和落实到基础教育的各个环节,为素质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四)以提高教师素质为保障,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所以,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促进自己的成长。其次,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的重点,不断提高师资培养质量。最后,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开展面向社会认定教师资格工作,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提高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但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互相协调配合。要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当中,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以便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柳海明.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劲[J].教育研究,2007(8).

[2]陈建华.论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与博雅教育的内在关系[J].南京社会科学,2013(9).

[3]李英芬.谈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8(3).

[4]张承芬.对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相互关系的探讨[J].教育评论,1992(3).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篇(6)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素质教育必要性内容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可见,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中小学教育的问题,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内容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绝不可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

一、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

个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但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劳动者的要求,其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结构中占据支配地位,对学生人生发展具有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就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看待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可以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增强法纪观念,做到遵纪守法。WWW.133229.COm只有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德育目标。由于种种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些学生存在任性、偏激、法纪观念淡薄等现象,这充分地说明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因此,要把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放在各项素质教育的首位。

(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文化素质是基础素质。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将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挑战所必需的条件,也是他们将来获取谋生手段和发展自身的必要条件。离开科学文化这一基础素质,就难以谈得上职业技能素质的提高,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科学文化素质有较大的差距,他们普遍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方法。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采用低起点、高要求的办法,因材施教,尽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遵守职业道德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保障,也是每个劳动者基本的道德准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规范劳动者从事本职业的行为,增强劳动者对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励劳动者钻研本职业务和技术,鼓舞劳动者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斗志总之,只有造就千百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普通劳动者,才能确保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然而,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存在想问题缺乏理性思考、办事情不思前想后、是非观念不强、纪律松散等现象。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学生将来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因此,必须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敬业、适业、创业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将来能够做到“干一行、像一行;干~行,爱一行”,全身心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树立和增强敬业意识、质量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

(四)职业技能素质教育

职业技能是劳动者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等职业学教学的重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和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决定着劳动者择业和就业的成败。中等职业学校不仅应及时准确地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和市场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及时地调整专业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精神。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不仅应教会学生掌握现有的职业技能,使学生走上社会用得着,更应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思考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他们将来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知识,采用新的工艺和技术,使用新的先进工具并大胆革新、勇于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才具有吸引力,才充满生机和活力,才得到不断发展壮大,不负时代的重托。

(五)身心素质教育

身心素质是人综合素质的个重要方面。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是获得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将来搞好工作和适应社会的保障。初中毕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一方面,他们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另一方面,南于在“留守“中成长,加上中考升学的打击,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普遍困扰着他们。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可以通过各类体育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接触和各学科的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尊、自强意识,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咨询和辅导等形式,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使他们敢于面对现实、面对未来、面对困难、面对失败,经得起社会生活和市场经济浪潮的种种考验,真正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

上述五个方面的素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区别和联系构成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不能用孤立的观点只强调其中的某一种素质的教育,更不能人为地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相同的措施。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各自的特点、优势和条件,从客观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地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素质教育。从素质教育的共性来看,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学生的就业作准备,培养未来合格的中级技术劳动者。因此学会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具,提高劳动技能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要抓住素质教育的重点,实现其目标,必须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目前,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加大了中等职业学校硬件设施的财政投入,为巾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应在这一基础上加强实训课的教学,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确保毕业后立刻用得着。当然,国家财政的投入也是有限的,现在许多学校采取厂校挂钩订单培训,把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厂方的先进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忽视硬件设施的建设,素质教育就会失去坚实的物质基础,成为毫无现实意义的空中楼阁。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机构,教师是素质教育直接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是素质教育的主导。可以说,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素质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关键。作为教师,应担负起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具备“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修养;全面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素质教育的方法和艺术。作为学校,应大力营造教师学习和教研的良好风气,积极开展教学科研和教育实验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证。

(三)从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

可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接受方式,开展演讲、爱心助残、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等有趣而多彩的活动,变以往纯理灌输教育为活动影响教育,寓教于乐,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在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坚持“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及时地肯定、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自强,形成学生的自尊,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将来能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转变观念,营造素质教育良好的环境

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靠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但是它又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教育系统内部,它是一个受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需要取得广大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学生“成才”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人才”也是多层次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水平的专家,更需要大批掌握劳动技能的熟练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真正具有“一技之长”,增强择业和就业的竞争力。这样学生将受益终生,学校素质教育也会得到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素质教育就会在良好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升华。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篇(7)

一、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奠定启动素质教育的基础

制约初中教育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的因素,而人的思想观念是决定其行为的首要因素。因此,要真正启动素质教育,首先要启动我们教育者,尤其是教育领导者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真心实意地加入到推进素质教育的队伍里来。为此,我们多次召开20所试点学校校长会议,暑假还举办两期素质教育专题研讨班,并组织校长外出参观学习素质教育搞得好的学校,使他们的思想逐步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形成了三个共识:(1)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统一。(2)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教育的群体培养目标和个体的发展目标的统一。(3)素质教育就是要实现教育结果与教育过程的统一。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大家通过亲身实践澄清了模糊观念,深化了认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这与提高学习质量包括升学率并不矛盾;(2)实施素质教育不能有以偏概全倾向,以增加点艺术教育来代替素质教育之类的做法,是有碍素质教育健康发展的;(3)实施素质教育应废弃唯条件论。尽管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存在许多困难,尤其是农村初中,但要等到一切条件具备才实施素质教育是不现实的。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要努力体现在学校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家认为,启动我市初中素质教育,必须立足在“实”字上,即一 要结合本地实情,二要将《课程方案》落到实处,三要讲究实效,四要从解决一 个个实际问题做起,五要工作作风扎实,不搞形式主义。

二、学习借鉴,理清思路,探索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教育目标是指教育的最终结果的水平程度,它是教育的前提和归宿。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在围绕构建素质教育目标这一中心问题上,我市各试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单位三方协作研究,逐步就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形成了共识。我们在启动素质教育的最初阶段,要求各试点校在素质教育目标的确立或制定上,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一定的理论基点,既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又要有脚踏实地的求实态度。其次,要求准确把握目标的度,制定脱离实际的目标和不需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都不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根据学校类型,我们对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的目标提出不同要求。(1)重点中学试点校:面向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眼于为培养高层次人才打基础,培养的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应具备锐意进娶善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品质。(2)普通初中试点校:面向小康化,办出自己特色,培养目标从“提高升学率”转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上,办学效益追求既使学生受益,也使社会得利。(3)农村初中试点校:面向规范化,办有特色,这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合格加一技之长”,不求个个升学,但求人人成为农村建设的有用之才。我们要求各试点校的校长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率先从勤于职守、管理上路的合格校长,向熟悉规律、热心改革的内行校长转化,并努力成为知行结合、改革有成的优秀校长,最终向学术有长、树表一方的专家型模范校长发展。

我们要求试点校教师队伍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个体有专长,群体优势强。

即对教师个体而言,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又红又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自己的风格,表现出创造性;对群体而言,要求全体教师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成为一支真正过硬的队伍,并逐渐形成试点学校教师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优良作风。

我们要求试点校的学生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并在德智体等几方面达到或超过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我们将学生个体素质培养目标分为七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并将其分解为十项具体指标:(1)爱父母、老师、同学,爱学校,爱祖国,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关心集体、关心国家和关心地球,有远大的理想。(2)文明有礼,遵纪守法;有诚实、勤俭、勇敢、坚毅、负责、进取等良好的品质;有一定的调控能力和耐受力;会交往能合作。(3)有辨别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干扰。(4)热爱科学,有较强求知欲,初步养成勤奋好学、独立思考、手脑并用的良好习惯,注意学习的效率和质量。(5)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宽知识视野;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初步掌握辨证的思维方法。(6)爱美求美,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具有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基本能力。(7)爱好体育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8)身体发育正常,有良好的体能,有适应环境和抗御疾病的能力。(9)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习惯。(10)心理健康,兴趣广泛,善于发展问题和提出问题,对问题有独立见解,具有一定的创造意识,个性特长得到健康的发展。各试点校将十项指标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正在探索、拟定不同年级学生的素质发展报告单。

明确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试点工作的思路也逐渐清晰。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初一着重抓“打好基础,全面发展”。要求各试点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到位,落实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指示到位,着力改进课堂教学,简称为“双到位,进课堂”,加强养成教育,加强薄弱学科,开设活动课程。初二着重抓“面向全体,个体发展”。积极推行“成功教育”,防止两极分化,研究后进生转化策略。初三着重抓“整体提高,办有特色”,加强职技、劳技教育,城市职业指导、农村“二一 分流”的试验,提高毕业生质量。各试点校依据上述目标和要求,结合本校实际,也都认真细致地制定了本校素质教育实施计划,推进素质教育有了明确的方向。

转贴于 三、加强领导,协调一致,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1.率先垂范,积极参与,争做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头雁。

各级领导尤其是试点校的第一把手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亲自参与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这在各级领导中已形成共识,并已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海州区文教局领导亲自抓朐山中学这个点,分管领导经常到校指导试点工作,并且邀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组织现场研讨,帮助学校解决实际问题。赣榆县中学领导亲自抓试点工作的策划、实施;新海中学分管领导亲自参加每次的学术研讨活动。教育学院举办“素质教育试点工作跟踪研讨班”,分项、分题培训试点学校教干,组织各校校长奔赴大江南北学习考察。各级领导率先垂范的实际行动是我市初中素质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的重要因素。

2.因地制宜,探索方向,找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要选择一个突破口,以期尽快占领阵地、开展工作。突破口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下一步的实施工作。各试点校在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盲目仿效,而是结合本校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因校、因人制宜地选择好突破口。东海县西双湖中学选择劳技课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搞好劳技实验基地,该校现建立起600平方米平菇大栅,1.8亩花卉、苗圃基地,5亩蔬菜基地和年出栏生猪近百头的温室养猪常通过劳技知识学习与实践锻炼,学生不仅劳动技术素质得以长足的发展,还为学校勤工俭学年创收近6万元。东海县白塔中学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在初一年级引进“成功教育”,“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辣的教育原则,制定了一系列保证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教学评估标准和制度,将素质教育直接引入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省重点中学新海中学则依据自身整体优势,以“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创特色”为主攻方向,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培养跨世纪的优秀人才。多数学校都从“双到位、进课堂”做起,着力抓学科课程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管各校启动素质教育的起点不一,突破口有别,但目标是一致的。

3.多方参与,齐抓共管,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施时时刻刻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单靠某个部门或学校、某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取得成效的。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变成各级政府行为,其次各级职能部门以及学校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实施素质教育,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市教委专门成立了由一名分管主任任组长的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别有中教科、教科所、教研室、教育学院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同志。领导小组成员都是具有锐意改革、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中青年实干家,他们思维活跃,观点鲜明,是素质教育的积极倡导者。这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了推行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各职能部门虽各司其职,如中教科负责全市试点校的组织实施工作,教科所承担方案的总体设计,教育学院和教研室负责对承担课题的教师培训等,但又相互配合,共同参与,管理、科研、培训三者结合,拧成一股绳。现在我市初中素质教育已辐射到所辖三县五区,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素质教育试点工作中来,三县都确定了县级试点学校,扩大试验范围,初中素质教育呈现出行政宏观调控有力,各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有力,各试点校具体实施的良性运行机制。

4.改善条件、培训师资,保障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