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0 18:22:18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篇(1)

一、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启迪共鸣的效应实施素质教育

启迪共鸣是指通过启发、开导、用事实来说服教育使人在情感上,心灵上引起感动,受到触及,产生效果。如:体育教师利用大课间在全校范围内,挑选学生组成大型团体健力操队伍,并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了紧张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们克服重重困难,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全身心地投入到健力操的训练中,以真诚的投入谱写新歌。学生们懂得了在苦难中孕育的美,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奋斗才能体现人生的意义。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们科学的运用教学方法启迪学生们的心扉,引起他们共鸣,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从而在教育过程中加强了素质教育的培养。

二、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意志品质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拔河、4×100米、4×400米的接力跑和集体游戏等项目,教师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时,特别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队伍,是很难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好成绩的。学生通过冬季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跨栏跑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箱、跳山羊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当学生完成高难动作获得胜利时,让学生回味完成高难动作的艰辛。如:我给学生上了一节跳山羊的课,是新授课,通过我讲解和正规的示范动作,感染了学生们,他们各个都想试一试,可是,他们又害怕、又不敢跳,我一边鼓励一边把动作分解,练习中抓住重点、分散难点,采用重点保护、辅导、检查、提示、合理分工分组等手段,激发学生自觉主动想练结合、看练结合、评练结合、赛练结合、互帮互学,达到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的勇气,勇于拼博的精神。继而教育引导学生们懂得了无论学习、生活等都需具备这些意志品质,从而使学生更深刻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中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会勇往直前,不断进步。

三、在竞赛中不失时机地进行组织纪律性和审美教育

通过参加校外各项比赛,加深学生们对各项比赛规则的认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性的教育。任何体育比赛都是通过规则的约束,裁判严格的执法,使学生们认识到犯规会失去一次得分的机会。有一次我所教学生在田径运动会女子4×100米接力比赛中,跑到第三棒和第四棒的两名队员在接力区外完成的交接棒,违犯了比赛规则。就此,教师及时教育学生组织纪律的重要性,遵守纪律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职责,一个违法犯纪的人将会受到惩罚,从而让学生领悟到组织纪律的重要性。

学生对美是十分向往的,而对美的认识是模糊的,因而在体育教学和各项训练及比赛中,教育应把握住美的瞬间让学生去发现和体会美的地方。如:我校曾组队参加了县中小学健力操的比赛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在运动中领略豪迈、奔放、节律恰当的流畅之美。在欢快优美的旋律声中,陶冶美的情操,使学生们真正懂得追求美是生活的需要,是通过学习和审美实践活动而掌握的。通过参加健力操大赛,以美的观念、内容、形式去感染、熏陶学生们;净化他们的心灵;规范他们的行为,提高他们对美的理解鉴赏和评价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树立了正确、高尚的审美观,进而创造了美的作品。但是,最高尚的是美的心灵;人,生活在世界上,必须有美的心灵。心灵美与外在美完美的结合才是真正的美,才能真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培养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研究性学习;课外活动

1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能力

由于地理学科是一个集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多学科的综合学科,加强这些知识的横向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结合当前的社会关注热点,将其融会贯通于地理教学中,既可以改变地理知识侵害独立,难学易忘的情况,又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能力,还可以结合当前的高考综合考试,对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有较大的意义。如十五计划的重点课题“西部大开发”,其中包括能源的分布,开发和环境保护、生态工程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问题。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资源、能源、环保、生态平衡等知识,并结合政治、历史知识去学习讨论“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说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项目的重要性,全面阐述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协调与发展,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2 加强地理课外活动,推进素质教育

地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地理课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综合学习、直接观察、实践活动是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现象、规律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阔地理视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室内阅读书干、报纸,听专家、名人专题讲座,举办当前热点、国内外大事、自然地理现象讨论会等。室外观察如天文观察、气象观察、水文观察、地质、地形、地貌的观察、被观察等。也可进行社会参观、调查,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如对当地人口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社会问题的调查等。使学生对社会、对家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关注社会、保护环境、热爱家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意识。

3 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革命”。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为高中地理教育提供了崭新的教育观念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辟了一条是要的新途径。由于地理学科的广博性和选择课题的广泛性,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到高中地理学科中是比较合适和可行的。让学生自主地从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认证、筛选、修改,做出切合实际、可行性较好地课题选择。课题的选择可广泛联系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科音质联系性、结合性。如诺贝尔奖这几十年大都是在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综合学科上以博取胜的。

4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发展网络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和影像等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为地理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素质能力的提高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多媒体教学信息的多样化、集成化,为课堂教学了较大的教学信息空间。它以其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倍受关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充分利用了机多媒体的综合处理能力,形成了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具体形象地表现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变化规律和过程,从而提示地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在多种立体信息教学的环境下学习,学生的多种感官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思维比较活跃,能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大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理解。

教师个体对多媒体技术的制作和应用,对于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了施展其教学艺术、才能的空间和舞台,教师可以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但现代化教学发展目标之一是不仅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知识信息,而且更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就是发展网络化教学,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开阔视野,在网上实现“走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学习过程,创造一个不断更新的、适应新形势、提供终生学习的教育环境,树立一种共享全球资源和全球知识交换的观念,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学、自觉地学。

5 利用预习提纲自学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篇(3)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素质 素质教育

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素质教育的统一体。体育教学是实施体育素质的主渠道。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研究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不仅可以强筋骨,而且还有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之效。体育教育除了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播体育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可以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 体育教学是指导学生提高体育素质的根本途径。体育教学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既定的教学内容和严密的组织体系,它是唯一从小学到大学连续设置的课程,因而更具有教学的连续性和实践的层次性。由学生大量身体活动和教师适时知识点拨为特征的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对环境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良好的体育素质无疑对学生适应未来快速多变的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2、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习效率的推动力。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健康的体魄是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日益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也使学生学习的负荷越来越重。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和思维能力,保证学习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而相得益彰与和谐发展。

3、 体育教学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有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如练习密度、运动强度等)和心理负荷(如紧张与轻松、独断与协作等),要克服物体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困难,要调适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时空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体育中的社会文化属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集体意识、协作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守法意识等人类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

4、 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科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姿,培养学生追求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力与美的和谐、形体美与心灵美的融洽,同时还能从身体的各种运动中体会到人体的自然美。

转贴于 二、 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 注重基础性教育。顾明远教授指出,素质教育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就是基础教育,它必须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个方面的基础:一是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二是打好进一步学习或者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做到:第一、培养学生体质基础的同时,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第二,要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体育与健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从事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第三,要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打好基础。

2、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体育教学要改革那些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置学生于情感交流的情境之中,反复感受成功与愉悦,在不断完善自我和鉴赏他人效能的过程中,使个人的气质、智能、能力、需求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篇(4)

一、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教育职能为创新人才服务。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不仅能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培养人们的科技意识和信息意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实践证明,图书馆以它“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形式比其他的教育更为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更易被学生接收。图书馆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场所。大学素质教育并不是取消或取代专业技术教育,而是以素质教育的观念指导专业教育,主要形式就是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大学生可以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需求通向图书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完成课堂以外的学习任务。

(二)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的有利条件。图书馆的优势表现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不会出现知识枯竭、知识老化等问题,图书馆的藏书是几千年以来古今中外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历史不断积淀的总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图书馆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学生轻松自如地求知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料是提高智力素质的绝佳帮助。大学生进入图书馆学习,可以完全自主,没有束缚,没有压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爱好、向往去选择各类书刊阅读,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自主性。

(三)高校图书馆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摇篮。为了提高藏书的利用率,各馆应采取导读的形式提供服务,其目的在于增强阅读效率,提高读者修养,端正大学生的治学方向。通过导读向大学生推荐新书及最新的文献,让他们不仅掌握本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而且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知识面,从而均衡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施:课堂教育、课外教育。课外教育又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图书馆教育、实践教育。就高校中的教育教学资源而言,院系的优势在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而图书馆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以及运用文献信息为广大学生提供知识的专业人员。据调查,一个人所得到的知识,40%来自课堂,而60%来自于自学。图书馆室内清净整洁,书香四溢、行为规范、文明有序、信息丰富,对培养大学生的气质、情趣、修养等方面起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图书馆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不仅有利于读者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猎取,而且更有利于他们激活思维、启发创新意识。

(四)高校图书馆是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的最佳场所。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特别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汇集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信息,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作为学校信息资源中心的图书馆,应不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抓好网络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信息资源中心,在对大学生进行信息能力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除系统收集丰富的纸质文献信息外,还购置了大量的电子文献、机读文献以及各类专题数据库等;其次,有组织信息的专业技能优势。高校图书馆拥有一大批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对信息组织、加工、开发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积累了丰富的信息组织经验;再次,具有现代化环境条件的优势。高校图书馆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手段,在场地、设备上有很大的潜力。许多图书馆开通了文献管理集成系统,并通过校园网和国内、国际互联网连接,同时还建立了电子阅览室、馆藏书目数据库。

二、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已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上述模式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信息能力,为其进行创造性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现行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制约着大学生信息素质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构建更加科学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成为提升大学生信息素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主体的单一性,造成信息思维的狭窄。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资源优势,使其在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由于图书馆承担信息素质教育的老师基本固定,往往因为其教学模式的僵化、信息思维的定势,导致大学生信息思维狭窄,最终影响其信息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教辅的定位,使得其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执行力和影响力比较有限,不足以与相关教学部门形成合力。

(二)教育内容主要针对馆藏资源的检索,造成信息理论的缺失。目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课,从信息素质内涵的角度来看,并不具有系统的完整性。其教育内容主要是针对本馆资源的检索技能的简单指导和培训,忽略了大学生应具备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和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和技能。这种教育模式,只能使大学生掌握简单的信息检索技能,不利于其开展创新性的学习和研究,更制约了其信息素质提升的广度和深度。

(三)教育对象缺少层次性和个性化。由于高校图书馆所掌握教育资源的局限性,使其在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时,经常性地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这一方面限制了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学活动缺少层次性和个性化。程式化的课堂和呆板的教学模式,造成沉寂的课堂氛围,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难以保证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图书馆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重视服务育人,发挥图书馆的导向作用。服务育人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首先,图书馆应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读者工作的始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图书馆可以利用专题展览、橱窗宣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要掌握学生在学习、能力、爱好、性格、志趣等方面的差异,更新书籍、报刊和有关视听资料,并采取便捷的形式提供介绍给他们。同时,图书馆在培训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技能时,要有目的地向他们灌输符合网络时代的信息伦理意识。在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同时,要求大学生尊重自由获取信息的权利,尊重信息知识产权,保护信息隐私,有鉴别和抵御信息污染及信息犯罪的能力,并且还具备信息创造的意识。图书馆对于读者信息觉悟的提高、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价值的取向都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通过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各种读者服务和教育来体现。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在读者服务中实现对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

(二)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图书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推进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质量。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根本上转变图书馆工作仅仅是借书还书的观念,树立参与意识观念,把配合学校各部门开展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注重自身形象塑造,形成良好的馆风,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培养一批具备事业心较强、责任感重的馆员,把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真正地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去。因此,图书馆应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制定文明服务公约,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以满足读者的全面需要。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用以激发全体馆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运用各种形式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图书馆应主动配合学校其他系部处室工作,利用现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在重大纪念活动和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中。编制专题资料、简报、文摘及图片宣传等供师生阅览欣赏,结合各系教学实际,在不同阶段举办各种有声有色的活动。图书馆还可以与学校团委等部门配合举办各种专业知识竞赛,使学生明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从而主动地进行学习锻炼。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篇(5)

素质教育这个名词是中国应试教育催生的我国特有的名词,这个名词由来于我国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旨在破除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所谓的应试教育是指学生为了在由低一级向高一级升学时,需要按照考试分数的高低来决定能否进入更优秀的学校或者班级。这里的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目的在于挖掘人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这里的素质强调在先天的基础上后天的学习和培训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素质教育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一)素质教育是全体教育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对全国民众提出的,是对我们整个民族提出的,也是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提出的。个体是组成群体的最小单位,要想提高整个民族的综合素质就必须面向全国展开,面向中小学生展开,使得每一个即将成为社会中坚阶层的学生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社会未来的栋梁,并且必将成为我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我国的素质教育一定不是选拔教育或者淘汰教育,而是面向全体的全员教育。

(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古往今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先进分子无不在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法国的卢梭,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他们无不在向世人们传递着全面发展的思想。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定值教育目标时,也大体上按照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制定,主张学校应该在德智体美多维度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多种原因,至今我国的教育仍未能平衡各个维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注重分数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片面的追求人的发展,不管是在过去、现在亦或是将来都是无法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的。

(三)素质教育是对人的潜能的开发教育

人的身体和大脑蕴含的巨大的潜力,只要在合适的环境中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开发,它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素质既是一个发生性概念,也是一个发展性概念,应试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的这种发生作用,只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过分重视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只是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开发,搞一些“题海战术”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先天素质向后天可能的素质最大程度的转化,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影响, 使个体的潜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二、我国目前素质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教育价值观的错位

教育价值观一方面是指我们对于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确定教育价值观的准则和依据,是对教育价值的有无高低的标准。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可以总结为:呵护自由、展示个性、启迪智慧、鼓励冒险、提倡创造、享受快乐。二我国现行的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上补习班、考高分、考重点学校争状元上名校,错误的认为成才就是成功,以此判断,我国现在的教育状况离实现素质教育还相去甚远。我国目前的素质教育相当的保守,仍然保留着以儒家教育为指导核心的价值观。

(二)教育改革的本末倒置

没有抓住教育的本质目标,站在改革的角度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抓其他的发展规律,成功的利用它求发展。“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因就是没有涉及传统的教育理念、 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而只是“添枝加叶”式的改良,自然不能使素质教育获得成功。

(三)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前些年为了在形式上顺应素质教育的潮流,错误的把简单的开展课外教育活动建立学习兴趣的小组当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甚至有些教师误认为学好语数外就是素质教育的成功,更有甚者认为只要学生有一技之长就是实现了素质教育,尽管我们不忽视艺术对于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但这并不是对一个人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内容。尽管一段时间内素质教育被提的轰轰烈烈,但是却过分的流于形式,这些活动并没有在根本上推动我国的素质教育的实施。究其原因, 是因为人们并没有认识 到应试教育的弊端,也没有弄懂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转变保守的教育观念,树立独立与自由的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如丰富学生的校外知识,使学生在丰富的校外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以启迪智慧作为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改革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设计新的课程大纲,以启迪智慧为目的。

(三)抛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知识是无穷尽的,学习知识并不代表掌握了智慧,将学生培养成有智慧的人,才能更好的创造新知识。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篇(6)

一、营造课堂气氛。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爱学的保证。所以,教学中就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教师要面带微笑,精神焕发,用和蔼亲切的语言去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于学生课堂中出现的差错,不能任意讽刺、挖苦、谩骂和体罚,以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也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场所。如果教师对学生始终是启发、鼓励和诱导,使课堂被一种平和、轻松的气氛笼罩,就会减轻儿童的心理负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发挥内在潜能,认真地去学习,积极地去思考,既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实现了乐学。

二、创设情境。

因为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具体形象性,直接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能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像配音童话、幻灯、彩图等形式,如果使用得当,都可将学生引入一种类似真情真景的情境中,增进教学过程的娱乐色彩,并能由此引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联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突出快乐因素,使学者愉快、教者轻松。

三、操作实验、模拟表演。

组织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独立操作的喜悦中,独立思考,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并能促使他们由直观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这样,随着问题的解开,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能激起其学习的兴趣。 恰到好处的模拟表演,可以帮助学生从事物的表象出发去理解事物的本质,找出解开问题的钥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调动他们思想中“乐学”的积极因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由无意识注意向有意识注意转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游戏、竞赛等方式。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改革 素质教育 实践探究

高职教育本质上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讲素质教育的理念贯穿于始终,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课堂和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把握,将有效地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视野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品德、责任、法律意识教育,要鼓励学生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使学生具有自由全面发展的潜质和能力,同时,更关注整个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都能更加优秀。

一、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才类型,有其特定的知识、能力结构,它需要比中等级的技术人才有更多的理论知识,又要比普通工程型人才有更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要突出职业中的“技能教育”这一部分,因此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技能教育”这一主体。把职业教育看作是一种谋生教育,教会学生将来能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取得谋生的手段,这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体现。然而,当前的职业教育仅仅满足的是学生的谋生需求,只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某一岗位的一技之长,而置精神关怀、心理关怀于不顾,那么当学生们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变幻莫测的人生时,就会出现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自制力差,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缺乏热情,缺乏责任意识,不敢于担当,心理承受能力差,自艾自怨等种种问题,而“一技之长”也就难有用武之地了。因此,职业教育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全面的素质教育。

二、强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时展的客观要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基础,是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环节。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弥补大学生文化素质欠缺的需要,是时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特定时期提出并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推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也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三、专业改革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过几年的探索与总结,在高职专业改革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如下:

1、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证。教育教学不是单纯的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不足,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掌握好传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改革创新的能力。正所谓教师不要只做知识的搬运工,更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培养其创新精神。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手把手,育巧手,放开手,手脑并用”;学生要做的则是“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合一”。伴随着各个学习情境的进行,教师的“单向传授”授课方式逐渐淡化,在教学内容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学习成效就会更加突出。这样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改变被动学习、被迫学习的状态。

2、注重养成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注重学生养成教育,最终做到“在掌握技能、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牡丹江大学全面开展“强化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强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双强”工程教育活动,“双强”即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即强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教育思想)和强化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和学生养成教育的“双轮驱动”,在加强素质教育、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复合型人才上勇于创新。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创业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品行养成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贯彻落实双强工程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召开主题班会、问卷调查、心理测试、行为习惯测试等途径,掌握学生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点,有的放矢,跟进式地开展工作。

(2)结合高职大学生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照教育、控制、激励三步法来推进“双强”工程的深入开展。根据各班学生基础差异,通过树立典型、总结先进经验,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学生干部发挥示范作用,逐步提升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3)实行全员育人。从每个人做起,从每堂课抓起,充分发挥辅导员、任课教师的作用,形成全校教职工齐抓共管的局面,切实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

3、注重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

全面推进,努力营造有利于素质教育全方位实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校风、校园生活、人际关系、师表形象、集体活动等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启发学生自发去学习、自发去努力、自发去奋斗。

职业教育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正如:爱尔兰诗人叶芝所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做的是去启迪学生,去“点燃一把火”。因此,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就是教化每个人的潜质,培养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力,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