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增强企业法律意识

增强企业法律意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5 10:14:58

增强企业法律意识

增强企业法律意识篇(1)

关键词:供电企业;法律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95-01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整体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供电企业面临的外部社会环境和司法环境越来越不宽松。供电企业由于业务范围广泛,与社会各界联系密切,本身就具有纠纷、诉讼多发的可能。近几年,临清市供电公司遇到的诉讼业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这迫切要求企业法治关口前移,分析存在的法律风险,探索建立防范机制,增强抵御法律风险的能力,实现依法治企工作的良性循环,从而维护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

一、企业法律风险的类型

供电企业法律风险的成因很多,有社会环境和司法环境等外部原因,也有员工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工作行为、基础管理、工作流程内部原因,因此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债权债务管理的法律风险

债权债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业务而形成的应收应付。对债权债务的控制,实质关系到公司与客户、供应商合作关系的维护与利益调整。如果企业未对债权债务的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势必造成企业死账、呆账的大量增加,从而制约企业经济的发展。

(二)企业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

合同法律风险是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和转让、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各个环节中,从面试、录用、签订劳动合同直至离职,都有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的任何不遵守法律的行为都会造成法律风险。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律风险多产生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和承担义务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关系的解除以及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劳动保护等方面发生的纠纷。

(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风险

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日益增多。这类案件涉及的赔偿金额较高,往往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的知识产权立法与执法均必须达到TRIPS协议的最低标准,因此,在越来越多的经营领域,侵犯知识产权的风险可能决定一个企业的存亡。

(五)企业财务会计及税收法律风险

财务会计制度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财务会计制度完整全面地揭示了企业资金运动地基本情况等经济信息。对于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企业与个方面得财务关系起着重要作用,由其发生的法律风险影响重大。税收法律风险则指企业涉税行为引起的法律风险,包括偷税、漏税、避税等。企业财务会计及税收是整个法律风险防控中的最薄弱环节。

(六)企业诉讼法律风险

企业诉讼的结果将对企业的利益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企业诉讼涉及到调查取证、参加庭审、协调关系等复杂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妥,对案件的结果都将产生影响。

二、供电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由上面所述类型不难发现,法律风险的特征是势必承担法律责任,而且具有可控性。所以,我们可以构建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为基本原则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树立企业管理守法经营意识,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强化企业法律风险意识。这是识别风险、化解风险的前提,也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思想基础。公司在构建防范法律风险体系过程中,要把强化风险意识放在了首位,通过压力的层层传递,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行动上。通过专门的全员法律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的法律意识,让公司干部员工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

(二)依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网公司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和《企业法律风险防范重点》,使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工作走上制度化轨道;制定出台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内部管理六大制度,即合同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的管理及审查制度,劳动人事管理制度,财务税收筹划,法定代表人责任,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建立健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环节相应的运作流程,强化企业的执行力,有效地保障公司重大事项的依法有序进行。

(三)重视法律知识教育培训。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普及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结合岗位实际需要,对企管、供销、财务、审计等重点部门的工作人员,加大合同法、公司法、税法、担保法等经济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法律业务水平,强化防范法律风险和市场契约意识。要通过制度化专业培训,建设一支精通法律、熟悉业务的专业化经营队伍,建立健全责权利一致的营销责任制度,从而保障合同安全,减少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四)建立测评监控企业法律风险的指标体系。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企业应针对一般业务流程和项目运作程序系统建立一套测评企业法律风险的指标体系,便于企业自我测评,或合作伙伴、交易对手、中介机构测评企业法律风险。该指标体系分为管理良好、危机征兆、需要整顿、危险预警、严重危机五个级别,在相关数据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企业法律风险评价模型,每一测评指标均含相应分值或权重因素,用以诊断识别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状态及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预警机制、排查制度和纠错机制。

参考文献:

\[1\]黎梓庆.电力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广西电业,2008,(3).

增强企业法律意识篇(2)

为了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增强质监干部法制意识和法治思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高新区质监分局组织开展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 “12·4国家宪法日”法制宣传活动。

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在“12·4国家宪法日”法制宣传日,我局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市质监局专题法制讲座——增强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深入推进法治质监建设,引导提升个人法律素养,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强化交流学习,深化法律知识。召开局科室专题座谈会,学习宪法、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特种设备安全法和贵州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交流学习所得,畅谈如何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准确把握监管与服务的定位,真正做到履职全面到位,服务企业尽心尽力。

强化法制宣传,营造法治氛围。我局工作人员深入神舟科技、环科院等企业开展“法律进企业”法制宣传活动,向企业发放了《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及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同时对企业和群众现场咨询时提出的关于产品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法律问题进行耐心、详细的解答,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活动中发放法律法规宣传单500多份,现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和答疑20余个。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全局干部职工及园区企业了解宪法和法律,增强宪法观念、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树立宪法权威。同时也加深园区企业及广大群众对“大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促进了公众增强大质量法制意识和参与社会监督、管理的责任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维护合法权益,满足现代法治社会的需要。

增强企业法律意识篇(3)

在全县非公企业职工党员法律知识培训班上的讲话 中共石泉县委组织部 赵以刚 (~年11月 25日) 同志们: 在县委政法委、城关镇党委和石泉县火车站装卸队的大力支持下,由县委组织部举办的全县非公企业职工党员法律知识培训班今天开班了。首先,我代表县委组织部向给予这期培训班大力支持的县委政法委、城关镇党委和石泉县火车站装卸队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前采参加培训的非公企业职工党员同志和入党积极分子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在全县非公企业中工作的党员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 在全县上下聚精会神的学习贯彻落实xx届四中全会精神,奋力向全年发展目标冲刺的重要时刻,举办全县首期非公企业职工党员法律知识培训班,是县委组织部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一个实际步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大的方面讲,非公有制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支充满活力和极具潜力的重要力量,对调整经济结构、开辟新的就业途径、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更好地支持、保证、监督业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坚持生产经营的正确方向,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即法律,提高进入市场的能力和在市场竞争中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更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中地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员工是一个十分广泛的群体,我们只有充分反映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意愿和需求,最大限度的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才能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我们党才能有更加坚定的阶级基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不可动摇的执政基础。非公党组织要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必须依赖于一支具有较强法律意识,懂得与工作和生活相关法律,能够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善于依法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的党员队伍。从小的方面讲,在非公企业中工作的党员又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劳动者只有学法、知法、懂法,只有了解自己所应享有的权利以及行使这些权利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在自己的权利遭到侵犯时诉诸法律以保护自己。所以,增强法制观念,提升自身法律意识,是劳动者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应有的基本素质。这就要求从业于非公企业中的广大党员既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加强非公党建工作的角度,又要从维护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这期培训班将采取专题辅导的形式,组织大家学习《劳动法》、《合同法》和《社会治安管理条例》三个法律法规。这三个法律法规与大家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辅导教师是多年从事政法工作的县委政法委领导,具有相当丰富的法制宣讲经验,相信会给大家进一步增强、提高法律意识、法律素质,提升工作水平有所帮助。大家平时工作都很忙,很难有这样的学习机会,希望参加这次培训的党员同志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听讲。借此机会,我对在全县非公企业中工作的党员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强化党员意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非公企业中工作的党员,要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快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步伐中的重要作用,处理好坚定理想信念和为企业健康发展作贡献的关系,树立在非公企业中同样可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信心,增强党员主体意识,认真履行党员的义务。要正确理解党员的无私奉献与企业主获取利益的关系,正确理解党员的义务与党和国家的整体目标的关系,把自己的个人目标同党的建设的整体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带头学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先进科技、管理知识;带头搞好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带头遵纪守法,维护生产和社会秩序;带头倡导文明新风尚,净化社会风气。立足岗位讲奉献,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冲锋在前,努力做到在生产经营中起骨干作用,在维护稳定中起中坚作用,在转变观念中起示范作用。以党员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其它员工共同为企业发展尽心尽职,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作为,赢得企业和业主对自己的重视和对党建工作的支持,树立党员的先进形象,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认真履行监督引导职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非公有制企业既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讲求社会效益;既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同时也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非公企业虽然充分享有经营自主权、财产处置权、收益分配权和用人自主权,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生产经营方向。否则,不仅会给社会带来危害,而且会影响企业的形象,使其发展的路越走越窄,甚至走进死胡同。《党章》规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的首要职责。非公企业中的广大党员要在帮助支持企业主依法行使职权,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团结带领职工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并积极通过自身示范,引导和监督企业从整体、长远、根本的利益来考虑企业的发展,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对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谋取暴利或违法经营的行为,如搞假冒伪劣、偷税漏税、不讲诚信、损害职工权益等问题,要理直气壮地指出,并监督企业及时整改,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三、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企业发展凝聚力量 企业的发展,不仅为企业主创造出更多的利润,而且对国家、社会,对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十分有利。因此,我们一定要增强主人翁意识,主动建言献策,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党组织和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非公企业中的广大党员要坚持党的宗旨,倾听职工的呼声,尽力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有理有节的做好各方的工作,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在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充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引导职工尊重和维护出资者、经营者的权益,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要求和呼声,努力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带头并积极发动职工群众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尽可能地把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党组织向企业主建言,促进企业的决策合理化、科学化。 同志们,非公企业发展势头日趋强劲,在非公企业中工作大有可为。让我们以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这次培训为新的起点,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为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促进我县非公企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增强企业法律意识篇(4)

Abstract: Based on the Enterprise Legal Risk Management Guide issued by 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Committe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strengthen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concept, refines business management processes to establish the appropriate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ve system of protection process, internal information exchange system, secrecy system, especially inter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on protection risk assessment system and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system, so a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on protection mechanism, improve the level of 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novation protection and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关键词: 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control system;corpor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innovation;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118-03

1 背景

2012年2月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实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GB/T27914-2011)(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是企业法律工作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规模的企业,可指导企业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和全部经营环节中开展法律风险管理控制活动。

《指南》提出了企业实施法律风险管理的原则、程序、内容和一般要求,提供了企业法律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的方法和工具。《指南》强调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遵循审慎管理原则,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为基础,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建立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指南》遵循法律风险管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评估,制订风险管理控制计划,强调实时关注、跟踪企业内外部法律风险环境的变化,并对企业风险管理控制进行调整,从而减少、避免企业法律风险。

美国在2002年出台《萨班斯法案》,法案旨在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以改进企业治理,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措施、信息沟通、风险评估、监督管理等为内容,提高企业治理与风险管理控制水平,该法案对于提高美国的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控制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指南》的频布与实施顺应国际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的潮流,对于指导企业建立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减少、避免企业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指南》既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需要。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可以分为公开性的保护与保密性的保护。公开性的保护指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以公开为保护条件的知识产权;保密性的保护指企业商业秘密、保密工艺、保密配方等(包括未公开申请前的专利等)以保密为条件的知识产权保护。以下结合《指南》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对企业保密性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建设进行重点分析。

企业内部管理构成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规划与目标(包括企业价值取向)、企业领导者、企业员工素质(包括执行力)、企业组织结构、流程管理、管理制度(包括奖励惩罚)、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审核与监督等。这些因素配置合理与否,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内部治理合理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建立企业知识创新保护体系的重要因素。

2 注重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价值观念,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主体的创新保护意识

目前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普遍比较薄弱的状况下,从企业管理因素和环节入手,建立一个充分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的内部环境,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中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首先,作为企业内部管理要素中的一个因素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取向,也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价值观取向决定着企业员工的意识、观念、行业方式、执行力。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意识不强的问题,关键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建设薄弱。因此,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首先应从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文化建设开始,强化员工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意识,宣传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重要意义,结合企业的规划目标、员工目标等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意识,奠定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基础。

其次,规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的重点岗位、重点人员的行为,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意识的提高。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能够带领和推动企业价值观念提升的重点之一就是企业的领导人、核心管理人、关键岗位负责人,因此,在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文化建设与提高全员保护意识过程中,企业领导人、核心管理人、关键岗位负责人起着重要带头作用。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的过程中,要发挥这些关键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以点带面,以重点带动全面的局面,快速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 细化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流程,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保护流程管控制度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的一个专利的产生、一个保密配方的开发、一个成功的商业营销网络的建立等,一般需要一系列、一定时间、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企业还是员工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精力、时间等,而且这个过程绝大多数都是比较漫长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员工、环节等也较多,因此,这个过程中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难度增加。同时,这种知识产权在为企业产生利益的过程中的保护时间会更长期、保护环节更多更复杂,这也更增加了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难度。因此,必须细化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流程,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特点的流程管理控制体系与制度。

首先,从企业知识产权的立项、投入、研发、生产、营销、维护等环节细分知识产权的流程,建立合理的流程管理制度。从知识产权立项、可行性研究开始进行流程细分,针对企业知识产权流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和各岗位人员,建立相应的保密制度,控制保密范围和保密等级等,将涉及保密的信息以制度的形式控制在保密范围之内。

其次,从企业知识产权研发和保护的环节和人员入手,建立严格的信息档案交接与管理制度,确保知识产权的保密范围和等级要求。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中,往往涉及到不同环节、不同人员,那么,规范保密的等级和范围至关重要。研发人员涉及到的是知识产权的核心要素,生产环节涉及知识产权的生产工艺、配方等、营销人员涉及企业的营销网络等。针对不同的员工,明确内部员工需要掌握不同层次的、不同范围的企业知识产权内容。因此,在内部经营管理各环节,划分不同类型的员工,掌握不同等级与内容的保密信息,对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尤其重要。

再次,对企业知识产权细分的流程实现动态管理。企业面临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因此只有实现企业的知识产权创新内部流程管理的动态化,才能针对企业外部条件变化、内部条件变化,并结合企业保护目标,实现规范的流程管理。

4 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法律风险评价体系和机制

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的完善与否,如何来判定与改进,才能使其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划与目标,是企业风险管理控制中最重要的问题。这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完善的判定标准,即是企业风险评价体系与机制。因此,一个完善的、符合企业实际的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法律风险评价体系和机制的确立。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风险评价体系包括法律风险识别体系、法律风险分析体系和法律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系统、全面、准确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风险识别体系和机制。从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涉及的企业经营管理环节入手,从经营管理活动、岗位职责、利益相关体、风险源等分析并建立一个风险识别体系和标准,既重视风险的定性识别分析,又要兼顾风险的定量识别分析。

其次,在建立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风险识别体系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分析体系和判定标准体系,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对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判定,确保风险分析判定结果的可靠性,为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与措施调整提供可靠的基础。

再次,在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法律分析评价基础上,提出风险管理控制的改进和调整策略和措施,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从而,实现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与机制的动态化管理,进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体系与制度的长期有效性。

5 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环境中的内部交流合作机制

现代条件下的企业内部交流合作,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不利,也能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便利,更能为企业知识产权研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带来便利。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交流合作机制,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保护知识产权提供服务。

首先,企业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无法离开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交流。从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的角度看,一项创新、一项研发的资料、数据、市场状况等,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从企业内部合作交流角度分析,内部不同岗位、职能部门之间和员工之间,也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交流。从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层面看,其保护体系的信息来源与评价,同样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交流。但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交流又使企业知识产权增加了泄密的机率,为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增加了难度。因此,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合理的内部信息交流机制尤其重要。

其次,企业内部合理的信息交流机制的重点是企业信息收集机制、资料数据库完善机制、资料信息数据授权与使用控制机制。信息为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之源,企业必须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搜集、整理制度,为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科学研发提供广泛、有效的信息来源。在信息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企业内部的资料数据库,为企业内部创新提供有效而可靠的信息源。在企业信息资料库的利用上,建立合理、科学的利用机制。在企业内部资料信息资料利用与交流中,进行分级、分组授权,合理有效地开展企业资讯利用、进行信息交流,实现企业内外有别、企业内部分级分组有别,既达到服务企业知识创新的效果,又兼顾企业知识创新保护的功效。

再次,完善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与利用制度,强化信息交流监督。在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与利用过程中,不能脱离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与利用监督,并且必须使企业的信息利用与交流置于全流程的监督之下。在授权利用与信息交流过程中,严格信息使用与交流制度,完善信息使用与交流的申请、备案、签名(网签)手续,内外网区分等制度,使之处于信息使用的全程监控,确保企业知识创新信息安全。

6 企业全员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的制度培训与职业培训

在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管理控制中,最为重要的企业的员工。企业员工既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管理控制体系的建立者,更是承担保护任务的责任者,同时更是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利益得失的承受者。在三者之中,如何强化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员工责任感,提高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的执行力,也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最难解决的问题。

从企业的利益主体看,一般公司制度下的利益主体区分如下:企业投资人、持有期权高级管理者、职业经理人、一般管理者、普通员工、兼职劳动者等。企业的整体利益对不同的企业人员具有不同的影响,换句话说,不同的企业人员对公司利益的关注程度不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有不同的认同感。这种不同的关注程度、不同的责任认同感,会对企业的目标在不同的企业人员之间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对企业经营目标不同的认知和责任感,往往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必须对企业人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控制的制度培训和职业培训,增强企业人员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目标的责任感,力求企业人员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统一执行力。

首先,对企业人员进行详细、严格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重要性教育和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管理控制制度培训。从企业知识产权创新的全过程,通过知识创新保护管理控制制度的培训,使企业人员完全清楚明白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保护要求以及保护措施,做到保护要求人人清楚,责任义务人人承担,达到保护事项事事有要求,工作环节节节有规程。

其次,加强企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法制培训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奖罚教育培训。很多企业内部发生泄密、知识产权侵权事件,一是因为企业法制教育不够,泄密者法律意识不强,不知道泄密的法律后果;二是不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详细法律规定,不明白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要求;三是有些员工的投机等。这些均由企业知识产权法律培训教育不够引起的。因此,加强企业员工知识产权法律培训和教育,提高企业员工的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知晓违反知识产权制度的后果,对于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企业员工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奖罚制度教育,使企业员工利益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利益统一起来,增强企业员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再次,强化企业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员工职业风貌。将企业职业素养培训与企业文化理念结合,提升企业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观念根植于企业文化理念,使员工个人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理念相统一,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观念落实到企业员工的行为和工作具体活动之中。

通过提高企业员工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意识,强化保护观念,规范知识产权创新保护的流程管理,建立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风险评估机制和企业信息交流及档案管理机制,以《指南》为原则建立起有效的企业知识产权创新保护制度。

参考文献:

[1]任丹,管竹笋,于志宏.利益相关方视角下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J].WTO经济导刊,2012,(6).

[2]庄越,李燕冰,秦远建.创新环境激励与企业成长:基于中部创新型企业的实证[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

[3]张楠楠,齐靖宁.浅析民营文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策略[J].知识经济,2012,(2).

增强企业法律意识篇(5)

一、全面部署实施,突出典型引领

2014年以来,常州市在全市企业中开展实施“企业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工程”,通过企业报刊、网络平台、法制宣传栏(展板、橱窗)等多种宣传载体,加强企业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拓宽培育和传播渠道,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注重文化融合。坚持学以致用,实时进行法律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依法治企全面推进,“依法、合规、公平、诚信”成为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普遍认同。

1. 摆上重要位置。年初,市经信委把企业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纳入年度重点项目,召开专题会议,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成立由市经信委、市依法经营协调指导办公室、企业法制工作协会组成“企业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工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确保创建有序推进。

2. 坚持典型引领。遴选15家依法治企成绩突出、法治文化底蕴浓厚、创建愿意较强的企业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进,带动全市企业法治文化上新台阶。各示范点企业高层主管领导和法务、宣传部门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按照时序进度,精心组织实施,着力推进项目的落实。

3. 强化业务指导。市企业法制工作协会先后走访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等示范企业开展现场指导与督查。由协会牵头定期与示范点企业协调沟通,及时了解活动进展进度。强化业务指导,注重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加强信息反馈,及时将各单位活动进展情况、新举措、新经验及时总结推广。戚机公司活动实施方案制定缜密,可操作性强,为其它企业开展活动提供了借鉴。

4. 建好固定阵地。大力加强企业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拓宽培育和传播渠道。通过企业报刊、网络平台、法治宣传栏(展板、橱窗)等多种宣传载体,加大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法治企业的“软环境”。积极营造人人宣贯、时时宣贯、处处宣贯的企业法治文化氛围。戚机公司成立法律咨询服务站,利用女职工心灵家园等阵地,将每月8日定为法律咨询日;与戚区法院建立了“央企司法服务站”院企互动。二建公司搭建《二建报》、宣传画廊、企业网站阵地,开设“农民工学校”,大力开展针对农民工法律维权的企业法治文化宣传。戚研所编制推行《法律风险预警手册》,搭建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5. 突出活动引领。各示范点企业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注重文化融合,创新开展特色法治文化活动。“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做到具体鲜明,寓教于乐,以丰富生动的法治文化吸引人、感染人、说服人,提升企业法治文化的引导力和渲染力。常州电信、戚机公司、戚研所、西电常变、洛克公司、二建司等在厂区进口、办公大厅、职工食堂、职工活动中心、单身职工宿舍和基层单位宣传栏等地开通电子屏幕,张贴法律知识宣传画报,开辟法治案例展板,登载有关法律法规,向员工传递法律法规知识。常州电信、戚机公司结合“12.4”国家宪法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巩固所学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文化影响力。

6. 坚持学以致用。示范点企业致力于法律法规与实际工作开展的结合上下功夫,不论是在公司的重大决策上,还是在日常管理中,鼓励广大员工尽努力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南车戚机公司、南车戚研所、针对本企业高新产业的特性实际,共同举办《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专题培训,其下属单位和部门行政主管、专利工作联络员、法律事务联络员200余人参加了系统培训。戚机公司、戚研所根据中国南车编制的《企业法律风险控制指引》,在企业内部实行风险管理,提高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实时进行法律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二、深耕法治文化,突出创建亮点

各示范企业围绕创建活动的目标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突出企业特色,制定出具体详实的活动实施方案,创新法治文化活动,将企业文化和法治文化紧密结合,深耕出了一个个法治文化建设新亮点,突显了示范企业依法治企优势和深厚企业法治文化底蕴,以法治文化来提升依法治企水平,从而起到典型引领作用。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通过增强“三大意识”、完善“三大体系”、提高“三项能力”、实现“三个转变”,确保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成功。建立了以总法律顾问为核心的法律管理制度和两级法律事务人员队伍;开发了以合同为中心,集成投资预算、招投标、期间费用管理、财务管理等一体的合同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推动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编制和推行《法律风险预警手册》,建立法律风险预警长效机制,显著地规范了生产经营管理行为,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保障了国有资产安全。

侨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由总经理挂帅,行政部和工会牵头,部门和车间负责人参与的公司法治文化创建办公室。以整合资源,明确责任,经费保障,确保法治文化建设活动落实到位。培育了一支有基础、有热情、有优势、有成绩的法治文化宣传队,利用影视、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方式,组织员工观看法治影视资料。以职工活动中心为基地,建立法治文化宣传基地,坚持“以人为本,严爱相济”的原则,将法治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之中,在深化内容、丰富载体、扩大阵地等方面形成了本公司法治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

江苏旷达集团由董事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集团公司认真制定法治文化建设方案,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和相关人员,使这项工作常态化、经常化、制度化。

江苏金N实业股份公司将法治文化同企业文化相结合,坚持做到与员工教育培训相结合,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结合起来,促进安全生产;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相结合,促进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前行;与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企业法治文化管理水平;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建立内部临近机制,为企业法治化管理打下扎实基础,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深入开展BI建设,大力倡导合规文化,强化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遵守规则的意识,培养员工“标准化作业、精益化制造”良好行为习惯,做到在工作中遵守规则,生活中遵守法律。利用公司工会女工咨询服务中心和心灵家园等阵地,建立法律咨询服务站,充分发挥公司现有法律专业人才的作用,将每月8日定为法律咨询日,为员工提供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处理、婚姻经济纠纷、民事赔偿等方面的法律咨询,为员工排忧解难。建立“央企司法服务站”,与戚区法院合作,开展法律咨询、专项法律诊断,为企业合法经营提供法律保障。

常州二建建设有限公司利用《二建报》、宣传画廊、企业网站、工地宣传栏等阵地大力宣传诚信经营,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等管理制度和执行要求。制作法律知识宣传图片到工地巡回展览,送法到工地,帮助农民工解决工资纠纷,确保创建平安工地。开设“农民工学校”,提高农民工遵章守纪,文明道德、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意识。

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进行了《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保密法》,《安全法》等法律培训,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事务管理制度,使得三项法律审核即重要经营决策法律审核率、规章制度审核率、经济合同审核率全部达到100%。

常州电信公司以网络资源优势为载体,开展多层次的全员培训,中高层的培训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的学习,增强依法治企工作前瞻性研究,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中层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结合全业务发展与政府监管制度调整所带来的法律风险,侧重于具体操作性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具体案件的分析研讨,重点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用工新政等法规。基层员工培训主要运用集中学习、日常自学等形式,针对不同岗位的开展系列贯宣活动,重点关注与员工实际密切相关的操作性法规的宣传。

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开展以质量、生命、道德为主题的法制教育,通过药品安全违法案件警示教育,树立“药品行业就是道德行业”的责任意识,弘扬“用心制好药”职业道德,坚持守法经营,树立品牌意识,争当行业标杆。

江苏洛克电器公司在“七化”上苦练内功,即管理制度体系化,关键岗位人员配备择优化,激励机制考评化,关爱员工细微化,工作运行信息化,资金运作集权化,法制教育常态化,形成自己的法治文化特色。公司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与钟楼区检察院联手共同设立观护帮教中心,引入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工作站,为其提供免费食宿和技能培训,成为保一方平安的积极践行者。

三、营造法治氛围,突显创建成效

通过企业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企业依法决策意识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及成员积极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自觉学法用法;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遵纪守法的观念显著增强,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靠制度管事、管人、管财、管物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转机制;职工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维权的能力明显提高。

1.依法决策意识进一步提高。通过企业法治文化创建,企业领导的法治意识普遍增强,领导班子及成员积极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自觉学法用法。在企业经管理中和重大决策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极大地提高了防范法律风险意识和能力。近年来,我市11家企业、3位个人荣获江苏省“依法管理诚信经营先进企业和履行社会责任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称号;20家企业、10位个人荣获常州市“依法管理诚信经营先进企业和勇担社会责任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称号,进而推动了全市企业依法管理、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活动的深入开展。

2.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遵纪守法的观念和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水平明显提升。各企业初步形成了靠制度管事、管人、管财、管物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转机制,依法严格规范企业生产、运营等各项经济活动,初步养成了“遇事先问法,违法不办事”的思维习惯,自觉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和解决了各种利益关系,有力促进了企业规范化法治化管理进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健全,总法律顾问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企业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注重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有效提升了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的成效。

增强企业法律意识篇(6)

关键词:新疆电网;法律意识;法规风险

作者简介:祝丽芳(1981-),女,河北保定人,新疆电力教育培训中心,讲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3)刘陶(1983-),男,四川乐山人,新疆电力公司营销部,助理工程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中图分类号:F27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148-02

市场经济的特征决定了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管理内容。风险蕴含着成功的机会,也包含着失败的可能,极具挑战性。各种风险处理不当不仅会演变成法律风险,更会使企业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尚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供电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军,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虽有天然垄断的特点,并不断改革自身弊端,力争走集约化发展之路,但由于长期管理相对粗放,缺乏法治传统,法律风险管控能力差。因此,供电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确立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法律风险,是保证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国有企业资产安全、保值增值、健康发展的需要。

本文结合新疆供电企业实际,对供电企业增强法律意识,规避政策法规风险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电力行业是一个涉及公用利益和公共安全的企业,是因其自身特点而自然形成的垄断性行业,因此公司的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必将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极易引发索赔、劳动争议纠纷等涉诉涉法事件,再加上电力行业给公众的印象普遍是经济效益好、支付能力强的单位,因而成为一些不法人员滥用民事权利,恶意索赔的对象;另外,电力行业管理者运作资金大、社会责任重,如不坚持依法治企,进行自我约束,就有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后悔终身。之前在中国新闻界,报道了四个省电力系统有500多名干部严重违法、违纪,经过专家调查,发现这些干部犯罪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第二类是渎职给国家和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如签定合同,审核不严,给单位造成损失,势必要承担刑事处罚。每一个电力企业员工都有自己的职务,对应相应的权利和要求,如果电力企业员工没能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就可能因为电力企业员工的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从而面临失去自由的代价,因此,增强电力企业员工的法律意识,规避政策法规风险是每一个电力员工的当务之急。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疆供电单位在增强法律意识,规避政策法规风险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领导干部或普通职工,有相当一部分人法律意识还不是很强,存在很多问题,不具备本岗位抗风险的能力,日常专业性的法律培训不够,尽管有法律答卷,但过于形式主义,没有对所有员工真正做到普法。

第二,部分地州只有一个法律专责,而且不是专职,某些基层单位甚至没有法律专责,且与普通员工沟通不足,员工的法律知识严重欠缺,合同审查方面有时也会出现脱节现象。

第三,基层排查,隐患通知书,尽管在大的方面有规范,但由于没有法律顾问审查,细节填写上都比较粗略,在文本制作上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隐患。

第四,部分地州用工存在很多风险,以前常出现以供电局的名义对农电派遣工进行评先选优、发工资、培训等活动,甚至有些单位为了考虑成本雇佣六、七十岁的老大爷做门卫,在临时用人方面,由于没有签订相应的合同,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法律风险。

第五,经过调查发现不少单位过去存在不同程度的乱担保情况。之前曾出现过某些地州供电局领导由于不懂担保法给某些企业担保,最后法院要供电企业交大量担保金的状况。

第六,部分县级供电局对外合同、规约、协议部分没有细化,工作中还会出现口头协议,且不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究其原因一是落实不到位,二是基层员工本身认识不到位,基层监管、监控有些失控。

第七,基层单位在树障清理和外力破坏上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电力法还是以前的版本,没有根据现在电力设备的改进实时进行修缮,给实际的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第八,新疆民族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基层和民族同志催缴电费时,如果不注意语气,推卸责任,一个小事件就可能会造成大争端,绝对不能忽视。

第九,在规章制度与工作流程上存在一定问题,由于最近几年企业发展较快,各部室职能也在不断更新,工区对外业务以及了局级职能科室衔接出现了问题,给企业运行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三、相关建议

结合实际工作,电力企业员工需增强法律意识,规避政策法规风险。纵观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企业法律风险多是人为控制不力造成的。控制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改善并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内部人员失控,可防范与化解法律风险。结合新疆供电企业的实际,可采取以下措施规避政策法规风险:

第一,应加大法律意识方面的培训。培训部门应该拿出资金、时间、精力,分不同的层面请不同的专业人士,就不同层级应该加强什么样的法律意识才能增强本岗位抗风险的能力进行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范培训。

第二,各地州电力公司应按照新疆电力公司的要求,加强法律制度职能规范,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立专门的法律专业人员,且专人专管,以加强相应的职责管理,增强有法可依的渠道和来源。

第三,加强管理制度,保证人员的安全。通过“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规范ERP,抓住源头,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实现企业的防范风险。另外,内部应完善制度,规范行为、流程,严格落实规定,进行风险规避。

第四,电业局要进一步理清与派遣人员的关系,并与相应的派遣公司订立合同,供电局不应直接为农电工发工资、培训、评先选优等,以提高临时用工风险防范能力。

第五,合同管理上应实行合同部门会签制,各主管部门领导共同审核后签字方能生效。合同规范应以电力公司范本为主,从公司的大局出发,订立符合单位实际的合同,防止合同欺诈,从而规避危险。

第六,建立企业担保制度,对所属企业员工加强担保法律方面的培训,增强员工依法担保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七,提高约束能力,财务规范化,算清帐,算好帐,不吃亏,不惹事,建立相关审查制度,防止有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第八,电力法应实时修缮,加强对企业内部和社会的宣传,以及用户对电力法的了解,为一线职工制定相关的法律依据。

第九,加强基层供电单位监管、监控力度,依法治企,保证每个单位职工都能依靠法律保护自己,防范企业风险。

第十,加强边远地区电网建设,保证全网电压质量,做好风险防控。

第十一,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尤其要加强与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员工的素质教育。其办理业务时应注意语气,不推卸责任,从而塑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第十二,应常务公开,并贯彻落实,实行法规制度的硬着陆,接受民主监督。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新疆电网公司现存的法律风险点进行总结,认为应加强岗位法律培训,规范业务流程;加强临时用工管理,规范合同管理和担保制度;加强基层单位监管力度,以及边远地区的电网建设,塑造民族团结氛围。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完善新疆电网法律风险体系,增强新疆电网员工的法律意识,创建法治企业制度,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参考文献:

[1]纪在霞.加强电网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建议[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6-17.

[2]沈宗灵.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吕振勇.电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增强企业法律意识篇(7)

(一)利用确认收入的舞弊手段。第一,变更销售收入确认的时间方式。提前确认收入,企业主要对所有权没有转移的销售收入、未完工跨年度的劳务收入、一次性收取需要提供后需服务的收入等全部确认为本期收入。隐瞒收入,企业主要对商品所有权已经转移的商品延迟开具销售发票从而推迟入账,已经完工或已完进度的劳务收入不开具发票来隐瞒收入等,这些做法无疑会影响到当期盈利;第二,故意虚构收入。编制虚假会计分录,企业通过虚构客户或者以真实的客户为基础,来进行虚拟交易。通过正常程序进行模拟,包括签订合同、订单、出库单、销售发票等。有的民营企业通过与关联企业虚构销售业务,虚构销售收入远远大于真实交易额。次年再通过退货处理开具红字增值税发票,这样企业既没有增加税负,同时增加了收入。

(二)利用所得税舞弊的手段。第一,所得税返还款确认期间的舞弊。当前,部分地区政府扶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采取所得税通过财政返还一部分的扶持政策。对于这一部分返还的所得税,有的企业采用收付实现制,有的采用权责发生制,还有的采用实际收到所得税把它确认为收益的处理方法。这样通过不同的确认方法选择不同的政策就存在了很大的弹性。企业为了调整利润,就会故意变更政策;第二,通过内部转移的方法逃避增值税。一些垂直化的民营企业中,政策上如果上级公司减免增值税,上级公司免交的税额可以作为下级的进项税来抵扣。存在一些民营企业通过内部交易故意提高交易价格,进而提高了进项税额,实现了减少了增值税达到了少交税费的目的。而且对于上级免交的增值税企业,被抵扣的进项税额,直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了公司的利润。

(三)变更坏账损失核算方法。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了坏账损失核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转销法,就是在实际发生时直接确认损失,计入当期费用处理。同时把该笔应收款注销掉;二是备抵法,作为坏账准备去处理,当某一部分或全部金额被确认为不能收回的坏账时,就根据相应的金额冲减相应的坏账准备。对于备抵法核算坏账可以分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和余额百分比法。企业核算坏账的方法很多,目的是让企业选择适合自己公司状况的核算方法核算坏账。然而,由于选择的多样性导致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如应收账款的资产减值损失在备抵法下作为当期费用处理,在直接转销法下只有坏账发生损失时才作为本期费用处理。一些经营状况差的企业往往把备抵法直接改为转销法来调整利润。对于各项应收账款的资产减值损失用多提或是少提的办法调整利润。

(四)滥用资产减值准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者每年终了至少一次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要求,合理的预算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将账面金额与能够收回的金额相比较减少的金额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这一规定目的使企业更稳健地去衡量本公司资产,客观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资产状况和经营带来的成果。但是,实际业务中资产减值的价值受到人为因素很大,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会计政策可以选择性很强,资产的评估就会被乱用。因此,该规定也为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留下可以选择的空间。

二、民营企业会计舞弊治理措施

(一)培养和提高公民纳税意识。诚信纳税行为的基础是社会信用,而提高全民信用意识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完成的。长久以来,我国公民受传统认识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大,对税收认识不够深入,很多人忽视税法的严肃性,使社会信用意识出现一种不正的状态。培养和提高公民的诚信纳税的意识,首先要广泛的进行诚实守信、道德教育和税收知识宣传。对企业的纳税人的教育,可以从了解国家税收发展史、国家税收带来的作用、国家和纳税人权利义务关系、税收的去向、政府对纳税人的管理和服务等几方面入手,培养依法纳税主动纳税的意识。对纳税人应进行依法纳税的教育来减弱他们偷、逃、漏交税的动机,培养其依法纳税的责任意识,从而降低其税收违法的几率,促使其向主动遵从税法行为转变,这样可以引导全社会真正树立起诚实守信的道德观。

(二)加强教育与培训。首先,加强会计业务培训。通过不断地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增强会计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同时,通过职业教育也增强了会计从业人员信心,使自己更有竞争力,不会担心失业,被领导左右。有效地拒绝了舞弊的发生;其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对会计人员及高层领导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舞弊对国家、企业、个人带来的巨大危害。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最后,加强警示性教育。可以通过制作专题片、小电影、图片展等形式加强宣传力度。让会计人员全方位地认识会计舞弊的严重后果,同时了解各种舞弊,避免可能发生舞弊的情形,加强警惕预防作用。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制。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要严、违法必究。一是补充会计舞弊的处罚,在 《会计法》、《税法》、《经济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中增加处罚条款;二是对于制定的法律法规要严格执行,不能让法律法规成为一纸空文;三是对于执法部门绝对不能徇私舞弊纵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要明确严肃执法;四是对于违规企业绝不手软,追查清楚全部绳之于法。在完善的法律法规威慑下,大大增加了企业舞弊成本和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打消企业舞弊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