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13 11:34:55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会计 绿色革命

一、低碳经济下会计绿色革命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低碳经济下会计绿色革命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低碳经济,实际上就是指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通过更新观念、完善制度、创新技术等有效途径,加大对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尽可能的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开创低碳经济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现今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低碳经济的研究之中。

所谓的会计的绿色革命则是指在结合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会计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环境会计。绿色会计冲破了传统会计学的禁锢,利用多元化的手段,结合经济发展、环境资源等现状,计量企业对社会资源及环境造成的损益大小。

开创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绿色革命则是指在经济的低碳发展过程中,在会计学基本理论的观点的引导下,运用丰富的会计学方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进行计量和适宜的补偿,以维护自然环境对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毫无疑问,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绿色革命对自然资源的有效配置及优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及经济效益的综合提升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二)低碳经济下开展会计绿色革命的基本原则

1、法律性原则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现已出台了许多保护环境,低碳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方针、路线等。因此,要在低碳经济下开展会计的绿色革命就必须了解、遵从这些政策法律的约束,并尽可能的使其在会计量过程中得以有效体现。

2、社会性原则

在低碳经济下开展会计的会计绿色革命意味着企业完成自身效益目标的同时也肩负着发展社会经济,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职责。因此,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时,必须在社会学的意义上将企业效益与市场的宏观调控及资源保护相结合。

3、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指低碳经济下会计绿色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开展会计的绿色革命时,企业必须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将生态环境的效益也考虑其中。尤其是在会计的计量、监督等过程中都要遵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规范企业经济活动的行为。

4、经济性原则

低碳经济下会计的绿色革命虽然是以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但这不意味着经济发展不再重要。相反,不管怎样创新和改革,其最终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还必须遵从经济性原则在保护环境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也应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5、信息披露性原则

信息的披露是为了帮助决策者在准确、有效的信息基础上做出正确合理的分析判断及决策。要开展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绿色革命就必须在相关的会计报表中对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指标信息等都进行一定的披露。而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可以选择信息的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即在进行会计计量时,政府应对企业资源环境相关信息的披露确定出一个最低披露限度,并强制性要求此类信息得以披露。而对于限度之上的资源环境信息则采取自愿性原则,鼓励但不强迫企业向社会或相关部门进行信息的披露。

6、多重计量原则

复杂的环境因素造成了在环境效益方面会计计量难度的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为更加客观地反映环境效益,我们必须进行会计的多重计量。会计多重计量则主要是指将以非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文字叙述法、图表法及指标体系法与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实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重置成本法、人力资本法、替代性市场法及生产率变动法等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宜的整合与调整。

二、我国推行低碳经济下会计绿色革命的积极意义分析

(一)低碳经济下推行会计的绿色革命是时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日新月异,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情形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低碳经济下推行会计的绿色革命史时展的必然要求。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进一步实现企业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行会计的绿色革命是进一步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针对气候的急剧变化、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的不断恶化,低碳经济作为解决这些矛盾的一项有效途径已成为全球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推动会计的绿色革命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地保障和促进作用。尤其是低碳会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可以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此外,推动低碳经济下的会计绿色革命,通过会计计量的方法实现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较严重等问题进行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及事后维护的环境保护方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发展。

(三)推动会计的绿色革命是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程度的有效手段

随着世界各国对低碳经济的不断探索与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在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知。特别是在考虑到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对GDP的计算也突出了科学、真实、可持续的绿色概念。推动会计的绿色革命则可以在进行GDP的有效计算时对自然环境成本、资源消耗费用等进行准确地计量,进而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程度进行有效的衡量。

(四)低碳经济下推动会计的绿色革命是会计创新的必然条件

目前,我国的会计行业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要想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企业就必须对会计进行相应的创新与改革。尤其是在在现行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推行会计的绿色革命是发展会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会计创新的一项必要条件。

三、我国推行低碳经济下会计绿色革命的现存阻碍分析

(一)缺乏低碳经济下推行会计绿色革命的制度保障

现今,我国已经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资源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就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行会计绿色革命而言,我国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制度上的不完善,是企业的行为的不到有效的规范,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的绿色革命都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全球变暖、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当前,世界各国不约而同的选择放弃高污染、高耗能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为目标的低碳经济。为了推进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通过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健全绿色生产与消费的法律法规,以利于实现国家的大政方针,进而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金融业作为关系国家重要命脉的重要行业,肩负着支持各行各业发展的使命,这就需要将低碳的理念融入到支持的项目中,并将“可持续发展”观念与金融行业的日常业务相结合,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的绿色金融技术创新体系。为此,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其他部委针对绿色金融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纳入到金融体系中,以利于金融机构在日常经营业务中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进而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这就对我国发展绿色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发展绿色信贷,也要涵盖了绿色证券和绿色保险两大板块。为积极配合国家节能减排战略,中国建设银行于2006年出台了《大中型客户授信审批五项基本原则》,并将“环保一票否决”机制纳入到了建行的信贷审批制度之中,这就需要建行在日常经营管理之中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将绿色信贷政策贯穿于全部业务流程。同时,建设银行还要求贷款项目要与国家的环护政策相适应,对于环保不达标的项目与企业不予信贷支持。从整个金融业业界来看,我国金融机构在2013~2015年三年间不仅签署了《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共同承诺》,也先后成立了绿色金融专门委员会。可见,我国金融机构已经树立起绿色金融发展的理念,并将其融入到日常业务的开展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然而,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在追求经济利益方面存在冲突,这就需要我国政府通过政策予以支持,进而保障绿色金融顺利发展。我国通过实施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经验,以利于推动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和谐发展,对我国开启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具有实践意义。

二、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绿色金融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为了适应全球实施

绿色信贷的前进步伐,国家发改委、中央银行和银监会于2004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并指出信贷支持政策应与环境保护挂钩。2005年国务院又制定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明确要求各信贷机构应该终止对生产链与环境不友好的项目和公司发放贷款。为了鼓励和推动绿色项目的进程,中央银行等部门于2009年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拉开了绿色信贷建设的序幕。随后,银监会于2012年出台了《绿色信贷指引》,以此优化与调整信贷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金融风险,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与增长的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于2015年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将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纳入到了国家战略之中。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绿色金融发展战略,以促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2016年8月我国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将绿色金融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在2017年的两会上,绿色金融正式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廉军伟,2017)。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了《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明确提出对绿色债券核查机构的监管要求,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注重绿色金融的规范与监管,进而在一定程度有利于推进我国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

(二)绿色金融总量持续扩张

(1)绿色金融市场以绿色信贷为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为了促进绿色金融健康快速的发展,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主要涉及绿色信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业务,有利于指引我国绿色金融健康的发展(许天富,2017)。在绿色信贷政策方面,我国金融机构主要通过提升信贷比例和规模给予支持,而“两高一资”的行业却难以得到绿色信贷的支持,其贷款比例和规模处于下降趋势,这就有利于银行不断优化贷款结构。根据相关的权威统计数据,截止2016年底,我国21家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万亿元以上,占整个信贷金额近10%的比例。而绿色信贷主要体现在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信贷金额超过1.61万亿元人民币,能源环保项目的信贷金额更是超过5.50万亿元人民币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2017年底绿色信贷在金融机构总贷款金额的占比超过了10%。(2)绿色债券发展起步较晚,但增长迅速。为了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我国央行于2015年正式发行绿色债券,这标志着我国监管部门从政策指引方面引导绿色金融健康发展。随后,我国“贴标”绿色债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金融体系的格局。据统计,2016年,我国贴标绿色债券规模达到300亿美元,占全球该类金融市场1/3的份额,表明我国已经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绿色债券发行国家。而2017年的统计数据进一步显示,我国发行的各类绿色债券余额高达666.72亿美元,包括新增发行的绿色债卷349.89亿美元,增幅将近10%。同时,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贴标率债已经达到382.46亿美元,较2016年同比增加了23%。这表明我没过绿色债权发行量增长迅速,已经在全球的金融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3)绿色保险制度基本建立。绿色保险制度也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2008年,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正式纳入到保险业之中,这表明我国开始建立绿色保险制度(张木生,2008)。随后,我国于2015年重新修订了《环保法》,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并逐步明确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要求企业依据经营活动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缴纳环境污染责任险等。这一法律条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与转型。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公布显示,截止2017年底,我国大部分省份已经试点开展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覆盖领域包括石化、有毒有害物品,而保险公司已累计为企业提供超过1300亿元的风险保障金。这表明,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绿色保险制度。

(三)商业银行不断重视绿色金融发展

商业银行是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重点领域,而绿色信贷业务又是绿色金融发展的重点,这必然要求银行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并积极推广绿色金融产品。以兴业银行为例,兴业银行于2006年率先推出了绿色信贷业务———节能减排的贷款业务,而后又“赤道原则”为指导思想,进一步优化了绿色信贷业务(梁平瑞,2012)。同时,兴业银行也调整了产品结构。例如,兴业银行于2010年为了在信用卡领域引入环保理念,发行了我国首张绿色金融信用卡———低碳信用卡。而交通银行为了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将信用贷款业务与节能环保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并于2008年开始实施绿色信用信贷业务。在绿色信贷体系建设方面,浦发银行于2012年首先建成了国内最全面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浦发银行、兴业银行于2016年分别获准5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发行额度,先后以簿记建档方式在境内银行间市场完成200亿元和100亿元的首期发行,并获得国内大型银行、全国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的超额认购,进而实现了国内绿色金融债券产品的正式落地(王峰娟、李日强,2017)。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就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减少碳排放量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以制度创新和新能源技术为工具,而金融又是经济运行的核心内容,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方式与模式。这样,低碳经济就为绿色金融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而绿色金融也成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助推器。然而,我国对低碳背景下绿色金融发展认知水平较浅,加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晚,这就导致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利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1)立法层次不高。虽然,我国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先后制定了《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但这些法律法规大都是由国务院各部委独立颁布,并没有上升到全国人大立法的层面。此外,低碳经济已被确立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理念,然而现有绿色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也仅具有政策性和指引性,并没有树立起相应的权威性。另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并没有直接参与制定,导致低碳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的立法机构层次不高,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威慑性和权威性。(2)相关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我国现有的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中涉及到的低碳经济和环境立法,主要是一些宏观性、原则性的规定,多数只是规定了政策框架、方针和意见指引,缺少实质性、具体化的条款,没有严格给出相关标准。比如,国家要求各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中的相关规定,但并没有指出未遵照执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加之缺乏相应的追责手段,导致该文件之相关措施难以落实。因此,我国现有的绿色金融相关法律规范不够,不利于解决和调整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某些问题,而法律法规的执行也缺乏相应的监督。(3)我国绿色金融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全面。我国通过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有资金保障,这就为绿色金融的出现提供了外部条件。然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起步晚,并没有完全树立起绿色发展的理念,加之我国绿色金融的立法大都局限于绿色信贷方面,而对于绿色金融其他方面鲜有涉及,这表明我国绿色金融法律法规的内容并不全面,亟待完善与补充。

(二)低碳经济下未建立全面的绿色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倡导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以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亦是如此。而绿色金融又是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金融工具,并广泛被国际金融界所认同。但金融投资收益和风险并存,市场主体在追逐投资收益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金融风险,绿色金融也不例外。就我国而言,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不确定性是引发绿色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不确定会导致投资者对所投资的项目信心不足。此外,低碳经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渗透到社会经济生产的各个环节,这就更加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不确定性。然而,我国金融机构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与保障机制,对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所面临的风险缺乏全面的认识,且没有较为健全的风险识别系统,这就导致难以直接评估绿色金融所面临的风险。这样,我国绿色金融就难以建立相应风险监控机制与评估体系,不利于对对绿色金融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另外,我国尚未将绿色金融纳入中介服务机构,也没有建立绿色银行、环境风险与损害评估机构,这表明我国并未全面建立其低碳经济下系。

(三)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种类单一

低碳经济具有技术要求高、投入资金大、产出周期长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低碳经济对绿色金融的依赖程度较高。绿色金融就是指为了支持环保项目与可持续发展项目,金融机构通过创新金融业务、产品与市场的一些列金融活动。就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在绿色金融产品方面能够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如针对个人和家庭推出的绿色信贷产品,并将企业纳入了绿色信贷的覆盖范围。同时,西方发达国家还推出了碳期权、碳期货与绿色资产抵押等项目,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和服务类型都要优于国内,很好地发挥了绿色金融服务经济的作用。然而,我国所存在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单一,不利于环保企业获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绿色信贷产品。从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上看,我国的绿色信贷主要以传统间接融资为主,而直接融资方式的绿色金融产品及其他类型绿色金融产品还处于探索与起步阶段。尽管,我国在绿色债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由于发起主体(监管部门)和经营主体(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益考虑不同,绿色债务产品没有得到全面发展。而从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对象来看,我国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企业或项目,而针对普通消费者鲜有涉及。据不完全统计,金融界除兴业银行发行了首张国内低碳信用卡外,其他金融机构基本上均未针对个人客户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此外,从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市场交易机制建设来看,2011年,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四大直辖市与湖北、广东、深圳等七省市纳入低碳试点区,而深圳市金融市场率先于2013年启动了线上交易。截止2017年,我国的碳排放权试点已经扩大到20多个行业,涉及到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尽管我国实施低碳排放以来所取得成绩斐然,累计减少了2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当量,碳排放权交易金额已累计达到46亿元人民币,但与欧盟、北美等发国家相比,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仍然不健全,并未取得较好的成效。可见,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且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而严重制约了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

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是构成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进而完善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体系。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直接融资的方式非常少见,进一步限制了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而间接的融资又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这表明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从绿色信贷来看,我国主要以商业银行信贷模式为主,并没有有效利用社会资金,导致市场难以发挥资提高源配置效率的作用,进而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首先,我国实施绿色金融的主体较为单一,并且集中在国有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推出的绿色信贷业务为主,而其它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绿色金融业务则非常有限。例如,保险业虽然也被列入了绿色金融实施试点项目,但能提供的业务仅局限于环境污染责任险。其次,我国政府并未对直接融资模式引起重视,导致相关政策无法实施,加之绿色证券的市场准入机制尚未成熟,使其举步维艰。

四、低碳经济视角下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策略

(一)完善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需要以法律法规作为制度保障,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应从机制建设和立法两个方面予以改进。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绿色金融法,并将环境保护作为金融业合规经营目标,有利于规范金融企业的信贷与投资行为。另一方面,我国政府要不断颁布和完善规范标准,不断健全绿色金融法律体系。(1)提高规范低碳经济的法规层级。绿色金融健康发展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这是因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不仅可以规范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也有利提高市场的透明度,进而维护交易市场的公平与公正秩序。从国外发达国家绿色金融发展状况来看,绿色金融不仅涉及企业的社会责任,也需要环保法律法规方面的支持。以美国为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在推进环境保护法完善的同时,明确了环境保护利益相关人的法律责任,明确了金融机构在实施环境保护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进而有利于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鉴于此,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低碳领域的立法,从国家层面强化低碳经济领域的立法,以提高相应的法律层级,有利于形成低碳经济法律规制,进而提高规范低碳经济的法规层级。同时,我国加强低碳领域国家层面立法不仅有利于完善现有的低碳经济法制,也可以有利于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对提高低碳经济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合法性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应针对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业务制定相关规则,强化金融机构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推进我国绿色金融有序的发展。最后,我国政府应该将环境问题与金融市场相融合并纳入立法的范畴,已引导绿色信贷的发展。(2)加快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从世界范围绿色金融发展来看,诸多金融机构都有参与国际性绿色标准,包括汇丰银行、荷兰银行、花旗银行等知名金融机构。截止2017年,全球已有1000多家金融机构参与了IS026000绿色发展标准的签订,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公司、瑞士信贷集团等金融机构也签订了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可见,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均积极参与绿色标准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的发展。为此,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应从强化法律的可操作性出发,加快制定绿色金融的标准,有效规范绿色金融的实施。此外,绿色金融标准应该在实施细则上做到可操作与具体化,以利于规范金融业内部的操作流程,进而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基本国情的绿色金融管理标准,进而加快推动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金融的发展。

(二)健全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多家知名金融机构依据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与导向,于2003年共同发起了赤道原则。在实践中,赤道原则虽然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却成为了金融机构的行业准则和管理。截至2017年,国际上近百家知名金融机构宣布采纳和接受赤道原则,涉及数十个国家,其投融资业务遍布全球,有利地推动了全球的绿色金融发展。可见,为了推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发展,就需要建立环境保护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以利于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而使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达到真正的和谐公出。当前,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就是为了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而作为融资支持方,金融机构处于自身负责的考虑,对绿色产业的政策以及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融资服务,尤其要重视建立绿色金融风险评价和控制机制。然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低碳经济下环境风险的管理体系,因此必须要认识到绿色金融风险的存在,主动进行绿色金融风险应对和管控,尽快设立绿色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对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转移,使其提前预见所面临的风险,在其敞口最小时就对其进行处理和化解。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时所面临的风险更具有挑战性,迫使其自身不断提升绿色金融风险管控能力,制定包含发现、评价、控制、减缓以及监督各个环节的绿色金融风险管理方案,完善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风险的管理制度,有效降低绿色金融风险等级,为绿色信贷的成功实施做好铺垫。

(三)创新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绿色金融不仅包括金融产品创新,也涵盖了金融服务创新。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所推出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主要涵盖绿色保险、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涉及生产、消费等多个环节。其中,美国于1988年通过金融产品创新,通过成立环境保护保险公司推出了绿色保险,设计了强制保险、个性化保险及政府担保三种险种。与此同时,美国银行推出了绿色信贷产品,以支持其节油技术发展,而欧洲投资银行于2007年推出了绿色证券,以担保方式来提高信用级别。此外,荷兰银行将绿色消费纳入到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中,以此向家庭提供住房节能减排的绿色消费抵押贷款。我国可以借鉴以上国家诸多的成功经验,积极创新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管理模式和绿色金融产品,通过金融创新推出金融衍生产品,以利于推进绿色金融的服务和产品创新。(1)绿色信贷类产品创新。当前,国际金融机构所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不仅种类齐全,而且产品结构也较为合理。因此,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以现有绿色金融服务与产品为基础,并深入市场调研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状况,进而推进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同时,金融机构支持的项目多为低碳、环保项目,就需要对贷款利率、贷款规模、还款方式等进行创新。此外,我国要积极创新绿色信贷管理方式,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投资理财等附加服务,通过金融机构对环保技术企业与生产企业进行衔接。(2)绿色证券产品创新。证券的投资可能会引发投机行为,进而引发证券市场的混乱。为此,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应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开发具有长期投资型绿色金融产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短期投机行为的出现。同时,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应借鉴国外发现绿色债券、基金的先进做法,产品创新以ETF指数和基金类产物为主,当然也要将碳排放权类的衍生品纳入其中,进而有利于吸引各类投资者。因此,我国在建立完善企业上市环保门槛的基础上,鼓励绿色企业的上市和发行债券,并积极探索设立低碳、环保板块。此外,我国政府还可以借鉴创业板绿色企业的成功经验,推行更为严格准入环境评价机制,以利于通过环境评价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3)绿色保险产品创新。绿色保险作为发展低碳经济重要支持工具,对于缓解环境污染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我国应该积极创新低碳经济下绿色保险产品,对于现有的保险领域可以通过保费歧视予以实现。如财产险、车险对经营过程中达到环保标准个人或者企业,可以采取降低绿色保费等优惠措施。而个人和家庭,则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发节能减排保险等,鼓励个人和家庭低碳消费,从而达到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目的。

(四)健全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市场主体

从金融体系来看,我国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中所承担的职责有所不同。因此,我国从政府层面出台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将绿色金融体系覆盖范围扩大至证券、保险金融等金融领域,发挥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优势,形成互补。然而,我国在发展绿色金融实践中仍局限于传统的银行业,严重制约了绿色金融参与主体的范围,进而阻碍了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鉴于此,我国要不断建立健全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市场参与主体。首先,我国政府将保险机构、证券公司、企业等非银行机构纳入到绿色金融市场主体之中,以拓展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领域,进而完善构建绿色金融市场的市场主体。其次,我国应建立专门绿色金融机构。这是因为我国的绿色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建立专门管理机构不仅可以提高绿色金融的专业化水平,也有利于实行绿色金融优惠政策,进而推进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的发展。再次,我国应推进社会资本与政府资本进行合作,有利于构建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进而健全绿色金融市场主体。最后,应当鼓励中介等第三方机构的发展,积极搭建促进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的绿色金融第三方平台等。

五、结论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零售企业;绿色营销;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30

低碳经济其本质就是绿色供应链管理。零售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较强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促进零售业的发展,同时又会带动消费的增长。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资源稀缺,这必然要求整个社会重视可持续发展,而企业是社会活动的主体,零售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必然要求零售企业重视低碳经济的到来,应该开发低碳产品,开展绿色营销活动。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其本质是要求所有的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注重成本的节约,提高节能效果,降低能耗,以促进整个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状态。

1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调查情况

本课题组于2016年7月至8月对广西部分零售企业比如南宁朝阳沃尔玛、南宁百货大楼、南城百货等大型零售企业就绿色供应链管理实施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方式主要有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和访谈调查,在问卷调查中总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200份,在被调查对象中男性78人,占39%,女性122人,占61%。被调查者年龄在20岁以下有18人,占9%,21―30岁之间有90人,占45%,31―40岁之间有50人,占25%,41―50岁之间有40人,占20%,50岁以上有2人,占1%,从这一数据反映出零售企业一般都是以年轻人为主。

在“您对绿色供应链的了解情况调查中”,回答了解一点占44%;不了解占43%;没听说过占13%。从这一数据反映出企业基本上都采用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措施,员工也了解绿色供应链管理,但了解情况不是很深,说明了企业应该更加进一步让员工参与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行动中来。在“企业是否重视与供应商的关系”的调查中,回答是的占62%;回答否的占4%;回答不清楚占34%。这说明了零售企业要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重视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在“企业是否开展绿色办公相关措施”的调查中,回答否,没有开展绿色办公措施的占15%;回答是已经开展绿色办公相关措施占54%;回答不清楚占31%。说明了企业都已经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在“企业采取哪些措施提高员工环境意识”的问题中,回答没有开展相关活动占20%;回答环境理念和技能培训占45%;回答开展公司内部环境宣传占20%;其他占15%。从这一情况反映出,企业要重视员工环境理念的培训,让员工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在“企业开展哪些措施支持环境公益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的问题中,回答没有相关活动占16%;回答号召员工参与环境相关公益活动占52%;资助环境相关公益活动10%;参与环境保护相关公益活动占22%,从这一调查数据表明已有过半的企业开展了号召员工参加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

2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零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意识还有待提高

从我们调查的数据显示,企业虽然已经意识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并且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员工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活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也进行了相关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培训,但培训的力度还不够,有部分被调查者表示对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了解,对绿色产品也不熟悉,也有被调查者表示企业应该加强员工的绿色环保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2消费者参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意识还比较缺乏

众所周知,实施绿色供应链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消费者一般也不愿意付出更高的成本来购买绿色产品,消费者虽然对“低碳”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低碳意识也逐步加强,但与发达国家的低碳消费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我们的调查中,大部分消费认为“服务价值较高”,这是阻碍消费者践行绿色环保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零售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来说,要提高消费者绿色环保意识。

2.3绿色供应链管理成员之间缺乏合作

在调查中,零售企业也认识到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但是这种合作关系只是处于低层次的合作,缺乏长期合作的稳定机制。根据美国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内部价值链,还取决于外部的价值链成员的良好合作,这里的价值链成员不单纯包括员工,还包括供应商、经销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关系。绿色供应链管理强调绿色,即环保,而绿色的运作在于降低原材料的成本,最终形成整体绿色供应链的竞优势。

3低碳经济模式下零售企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3.1提高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识

目前消费者对低碳经济的认识程度不高,对低碳消费看法不一致,认为自己作为单个的消费者,与社会强调的低碳经济无关。在我们的调查者发现,消费者对低碳消费的认可程度比较低。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不看重低碳商品,因为标有低碳的商品价格普遍高于非低碳的商品,因此也不愿意购买标有绿色环保产品。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看中的是产品的价格、服务质量以及品牌,只有少部分消费者倾向于购买低碳商品,这部分消费者的文化程度比较高。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应该要有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消费者低碳商品的好处以及提高消费者的社会环境保护的意识。只有公众健康和环境意识深入人心,注重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成为人们选购商品的主要因素时才会考虑到低碳商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企业的全员管理,即把顾客也纳入到自己的核心成员,企业应该要有与顾客实现“双赢”的战略思维,把顾客看作是利益相关群体的主要成员,企业在从事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对其利益关系人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实企业在提高消费者的低碳消费意识的同时也是在树立企业自身的形象,对其自身的竞争力提高也是很有裨益。美国玩具制造商美泰公司召回铅污染玩具这个案例,表面上看,美泰及时召回有害产品,但其深层次含义是通过召回有害产品,一方面显示了其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3.2低碳经济模式下需要企业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提升整体竞争力

低碳经济是一种运营模式,企业应该全方位的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为顾客购物带来便利,减少顾客的购买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应该充分了解顾客需求,与顾客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的需求,对顾客的要求能够及时做出快速反应。低碳需求的满足给企业的整个运营模式提出了更大挑战,要求企业以业务流程为核心,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以此来满足顾客的需求。低碳需求的管理不单纯是营销部门的责任,而应该是企业整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责任。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要求企业应对环境的变化有个快速的反应能力,而传统业务流程是以分工为基础形成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只能适应静态的、单一的营销环境,大大降低了企业对动态市场的反应能力。随着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分工不断细化,业务流程应该是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适应变化的、多样化的、动态的环境,从而能够更好的满足顾客的绿色需求,以此形成企业整体竞争力。

3.3低碳经济模式下需要企业进行战略转型

低碳经济模式要求企业由粗放型向低碳化、集约化、精细化转变。每个企业都不是孤立运作的,在全球社会大环境背景下,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社会大环境中,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这里的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自然气候环境,还包括人文、科技等环境。任何一个经营的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全球“大气候”的影响。这就需要企业必须进行战略转型,需要有社会责任意识。这里的社会责任不单纯是对企业负责,还包括对顾客、股东、社会环境的负责。希望企业在开展运营过程中要有低碳创新思维,开发低碳产品。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下,市场经济其本质就是竞争经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非常低,企业真正经营的不是简单的产品,而更多地是经营自己的诚信品质。金钱不是衡量企I成功的唯一标志,而永续经营才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把眼光放远一点,要有长远的战略思维,只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好,其利润才会滚滚而来。

3.4低碳经济需要提升产品竞争力

低碳是一种战略思维,这种战略思维最终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力。低碳产品通常具有节能环保、减少环境污染等作用的产品。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其低碳产品表现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供应商提供的节能实体产品;其次是自身具有节能环保的营销环境;第三是产品的使用及售后服务要节能环保。低碳应该是品牌的核心价值。对于零售企业来说要进行低碳产品的销售,必须与供应商结成战略联盟的合作伙伴关系。美国著名的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模型,指出决定企业竞争优势的价值链有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企业外部价值链组成。内部价值链成员包括企业的员工、管理层、股东等,外部价值链成员是由供应商、经销商和顾客组成。其中供应商是零售企业价值链的源头。如果零售企业与供应商就低碳产品没有达成一致共识,即使自身具有绿色创新思维,也是无济于事。低碳产品可能刚投放市场,得不到市场的认可,由于消费者受到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对于新型的低碳消费可能还有点适应不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的全员推广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低碳产品的竞争力才会慢慢凸显出来。低碳产品要为消费者所接受,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卖点,这个卖点应该表现为差异性和独特性,不为竞争者轻易模仿,这样才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而言之,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到来,企业应该成为低碳创新的领导者,零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运行的主体更应该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零售企业必须转变自身的战略观念,牢固树立低碳运行理念,开发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低碳产品,以此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贾昌荣.低碳营销――低碳消费浪潮下的新营销模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4).

[2]王淑翠.荆林波基于顾客体验视角的我国百货业商业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14,(12):1617.

[3]苏云峰.传统大型零售企业实施全网电子商务策略分析[J].商业时代,2014,(12):6869.

[4]董常亮.“云”消费时代零售企业竞争力发展的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京),2014,(10):7478.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绿色营销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049-02

一、低碳经济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恶化的现象已成为全球都要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迫在眉睫,转变营销理念,实行绿色营销已是当务之急。绿色营销实施的关键是如何使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更加顾及环境保护及资源的合理利用,用长远的眼光来进行绿色投入,激发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引导绿色消费潮流,形成绿色生产―绿色销售―绿色消费的低碳经济良性循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绿色营销的实施、绿色市场的培育就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企业发展绿色营销的重大意义

1.绿色营销的涵义。绿色营销,顾名思义,就是企业以绿色环保为中心思想的经营和销售活动,其经营哲学就是环境保护,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出发点,实现企业获利、社会和生态利益相统一的新型营销观念和营销策略。在力求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观念指导下,产品的创意、设计和生产以及定价与促销的策划与实施等,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减少能源浪费,实现经济与市场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企业营销观念,符合社会文明进步的需求。

2.绿色营销有助于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有助于长远可持续发展。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营销向低碳模式转换有时展需要、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压力和产业自身发展诉求等方面的必然性。绿色营销模式要求企业在营销观念、营销内容以及营销方式三个方面作出根本性转变。低碳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催生了绿色消费需求,它将带来人们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革,不仅仅讲究消费品的安全性、优质性,而且讲究消费环境的优质性,体现了一种高层次、文明化的理性消费观。绿色消费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有利于人类的文明和健康发展。随着传统工业工艺的成熟,质量、价格的差异越来越小。众多生产厂家开始利用高科技手段,引进和开发绿色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使用安全、健康、污染小的绿色产品。从不带氟利昂的绿色电冰箱、绿色空调,低噪音、节能省电的绿色洗衣机,高效节能、易回收低能耗的绿色电脑等,正逐步向健康型产品发展。

实施绿色营销是企业顺应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从企业发展自身来说,实施绿色营销模式可以为其在市场上赢得独特的竞争力。绿色营销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赢得竞争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生产绿色环保产品是一条绝佳方式。企业可以向消费者提供有益于健康且环保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客户忠诚度,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强调和追求生活品质,追求环保而健康的产品。企业若能转变经营观念,开展以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为中心的绿色营销战略。为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无疑对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起很大的作用。从对外贸易来看,绿色营销是企业跨过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重要手段。当今,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进出口贸易,都在对外贸易中设立了各种各样的“绿色壁垒”。实施绿色营销生产绿色产品显然是使我国产品跨越“绿色壁垒”'登上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

从长远来看,实施绿色营可以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企业的绿色营销须从根本上注重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必然会主动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型能源使用模式,改变粗放型管理模式等。长期的绿色营销导向,既能给消费者减少不必要浪费,增加消费者满足感。更能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现状

我国的绿色营销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市场的绿色消费需求尚未形成,绝大多数企业绿色营销理念仍真正未确立,多数企业过分注重眼前利益,加之法制不健全使我国的绿色营销在前进道路上仍有很多障碍。

1.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薄弱,尚未形成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对较晚艄费者的整体素质还不太高,绝大多数消费者还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意义,没有形成内在的绿色消费需求,使绿色产品市场的发展受到限制,绿色营销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

2.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积极性不高。我国企业大多数还是坚持传统的营销模式,看重的是企业利益。目前大多数企业仍是意味追求企业最大化的利润,而略忽对环境保护,不少企业对消费者未来消费趋势缺乏判断力和洞察力,不能看到绿色营销模式会增强竞争力。当前甚至于有部分企业尽管提出了绿色营销概念或是口号,但实际操作起来只是停留在口号上,与传统营销没有性的差别,倒有欺骗消费者之嫌。此外,很多企业还存在诸如管理方式落后、生产技术设备等破旧、营销组合策略与绿色营销不相符合的问题。资金、技术制约企业开展绿色营销。导致绿色产品供给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以重速度,轻效率为特点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追求产量增长,环境保护成为次要因索,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都是以“资源无价”为前题,导致企业的绿色营销观念淡漠。许多企业在决策中普遍存在着环保意识差,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现象。他们只关注直接的近期经济利益,而忽视长远的社会利益,其短期行为比较严重。

3.政府对绿色营销缺乏政策性引导。目前政府对绿色营销缺乏引导,相关的法律体系也不完善,导致诸如绿色产品标准和市场秩序混乱,市场

进入及流通困难等问题。政府对企业绿色营销的鼓励措施尚不足,导致很多企业面临着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环境保护法律急待完善,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强。

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可以总结为三项:政府监管职能的缺失;企业资金、技术的短缺;消费者意识的弱化。

三、企业低碳经济下的绿色营销策略

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各个部门实施低碳管理战略。要建立一系列的节能减排的制度,制定一套有效的低碳评价体系和激励政策,用制度来保证和制约低碳环保措施的实行,强化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低碳意识,将低碳管理和经济效益密切挂钩。企业要树立绿色营销组合策略,对企业营销组合策略进行创新。在企业营销过程中,企业应以满足低碳需求为出发点,将低碳理念贯穿于整个营销活动之中。

1.从低碳要求出发,重新打造绿色营销组合。(1)从低碳发展与绿色涵义出发设计与生产产品。按照一般定义,绿色产品是在其生命周期全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的产品。在产品策略上,企业应加强对“低碳消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根据低碳消费市场信息来积极为消费者研发设计出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的、防止资源浪费、有效提高效率的低碳产品或环保技术。①产品满足优良的环境友好性。即在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也就是产品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使用乃至废弃、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对环境无害或危害甚小。产品结构设计上易于拆卸、回收、翻新或安全处置并长期无害。可拆卸回收性能是绿色产品的重要特征,是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的显著体现,并要求具有长期无害性。②产品生产资源利用率最高。在满足产品基本功能的条件下,通过简化产品结构、合理选用材料(特别是昂贵材料和有毒、有害材料)、减少材料的用量和种类等途径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③产品生产与包装材料绿色化。广泛使用可回收、易分解、能再生,对环境无污染或低污染的原材料,减少材料用量和种类,形成合乎环保要求的材料选用制度和技术规范。随着绿色营销的兴起,以无污染包装为营销策略重要内容的绿色包装正在兴起。可采用绿色包装策略如减少包装材料、重复使用包装、使用再生材料或可再生材料包装、可降解包装、注意保护公众安全、实施包装设计图案绿色化等。绿色包装可以节省材料,减少废弃物且节省资源和能源。绿色包装在满足保护、方便、销售、提供信息的功能条件下,应做到使用材料最少而又文明的适度包装。产品的包装应摒弃求新、求异的消费理念,简化包装,这样既可减少资源的浪费,又可减少环境的污染和废弃物的处置费用。尽量采用可回收或易于降解的绿色包装材料。大力发展纸包装,纸包装易于回收再利用,在大自然中也易自然分解,不会污染环境。从总体上看,纸包装是一种列环境友好的包装。应该倡导有条件的产品实现零包装或是可回收包装。包装材料或包装用具要易于回收利用或可再循环,采用可回收、重复使用和再循环使用的包装,提高包装物的生命周期,从而减少包装废弃物。包装材料对人体或生命系统应无毒无害。④生产过程绿色化。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生成,防止因污染物传递而对人、生产设备和环境形成潜在危害,切实保证职业健康和生产安全。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在工艺设计阶段全面考虑,积极预防污染的产生。⑤能源消耗高效化。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重视能源的节俭使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与消费者都在关注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资源及其给环境带来的负担。(2)在价格策略上,通过循环经济与政府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的研发费用与产品成本。要综合考虑低碳产品定价所设计的因素,如低碳产品的需求情况、低碳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低碳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知价值情况等,来制定出适宜产品的价格。可利用人们的求新、求异、崇尚舟然的心理,采用消费者心目中的“察觉价值”来定价。可根据“污染者付费”和“环境有偿使用”的现代观念进行定价宣传。绿色产品价格上扬的幅度不仅取决于绿色产品品质提高的幅度和环保费用支出的多少,而且还取决于消费者对绿色产品价格的理解。在工业发达国家,绿色产品价格上扬幅度较大,消费者也乐于接受。在我国,由于消费者的绿色意识较弱,绿色产品价格上扬幅度不宜过大,甚至通过政府扶持,绿色产品价格应该与普通产品价格持平或是更低。(3)在渠道策略上,应根据企业自身实力和产品属性来选择和建立低碳产品的分销渠道网络,并要求在营销过程中加强渠道成员的低碳意识,且在产品运输过程中注意包装物的使用、回收和能源的节约等。充分重视网络渠道等短渠道开发,减少渠道流通环节,采用新技术降低流通费用与物流成本,把价值让渡给最终消费者。选择具有良好口碑和良好信誉的中间商,以维护绿色产品的形象。设立绿色产品专营机构,用具有环保特点的标志来装饰产品吸引顾客。(4)在促销策略上,加强消费者绿色消费道德引导,培养营销人员的低碳意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绿色促销队伍。绿色促销就是围绕绿色产品而开展的各项促销活动的总称。其核心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协调,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通过开展一些促销活动主动引导和鼓励消费者接受低碳观念、低碳产品,并进行低碳消费;绿色广告作为一种促销方式,应从全局考虑,与其他促销方式如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等相结合,共同追求绿色促销的效果。绿色广告宣传要适量。大量的广告本身就不符合“绿色”原则,会造成资源浪费。

2.培育绿色营销理念,打造绿色品牌,树立绿色企业形象。企业传统的营销理念都是以获益为中心的,全然不顾生态环境的恶化,对资源枯竭也缺乏理性的认识,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必须从根本上转换企业的营销理念,树立全新的绿色营销观念。企业要注重培育绿色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中融人环保理念,让环保观念深入每个员工的心中。在生产经营中推行“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企业”形象。

3.建立产品可回收体系,促进循环经济。可回收性,是绿色产品的重要特性。合理的回收设计和方法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目前废弃产品几乎全部采用手工分解,回收率很高,但环保效果不理想。建立完善的回收处理体系,首先在没计阶段就要贯彻可回收的原则。回收性设计要求,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和材料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和回收处理方法等,以达到零部件和材料的有效再利用,并在回收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最小。国内外的大型公司已逐步重视面向回收的设计。回收设计的原则包括尽量采用可回收材料制造,零部件尽量采用同一种材料,所有可回收零部件上标明材料名称及回收标志。将零部件结构设计为易于拆卸,减少回收的成本。对个别含有有害物质的零部件采取密封设计,以防回收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损害。

4.全面倡导,推行绿色消费。满足绿色消费需求是绿色营销的出发点。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影响了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环境的危害,自觉抵制对环境有危害的消费行为。目前,我国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要求整体水平较低,缺乏绿色文化。绿色消费也是一种观念上的革新,要改善这种薄弱的局面,就要大力倡导绿色意识。企业可以通过广告教育、活动宣传等方式培植消费者的绿色意识。以通过媒体或举办绿色节日等活动来营造绿色气氛,唤醒公众的生态意识,激发消费者的绿色需求,自觉抵制非绿色产品,让非绿色产品生产企业被迫退出社会市场。大力倡导绿色消费观念,积极传播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激发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欲望。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低碳理念;绿色建筑;经济效益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日新月异,建筑业经济效益有目共睹。然而,建筑行业给市场带来了活力的同时,高消耗、高排放也给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使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加强,低碳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领域要顺应时展,开展绿色建筑设计、打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是必然选择。因此,在低碳理念下,我们要不断探索新型绿色建筑,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在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提高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

一、低碳理念与绿色建筑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的日益恶化,人们对API指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低碳”生活逐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同时,低碳理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低碳理念下,任何的社会经济活动都必须低碳环保,这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将经济效益放在了首位,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弱,尤其是建筑行业。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业发展日新月异。建筑业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也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尤其是传统建筑业,在我国的传统建筑中,投入多、消耗大、排放高的高能耗建筑占有很大的比例,以高碳含量排放物为代价,刺激了建筑业的稳步发展。但是近些年,建筑业产生的温室效应气体,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数倍,尤其是在北方,这种现象则更为严重。随着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逐年增强,低碳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绿色建筑追求物质能源的充分利用,以资源节约为目标的建筑,减少各种能源消耗,为人类提供健康的生存空间,成为建筑行业普遍认可模式。目前绿色建筑发展态势良好,这种建筑模式比较注重生态理念,以构建和谐生态环境为目的,在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内,尽量做到能源的节约,充分的利用自然环境因素,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尽量避免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努力做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健康、舒适的建筑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低碳理念下的绿色建筑

近些年,我国的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房地产业经济效益有目共睹,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许多地方促进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其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发展,在增加GDP的同时,也烙上了利用率低、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量大等印记。传统的建筑业,是以高碳的经济增长为代价,导致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急剧上升。目前我国建筑能源能耗非常严重,高能耗建筑非常多,据测算,大气中SO2浓度值,采暖期为非采暖期的6倍,随着建筑面积的增加,如果不采取有力的节能措施,煤、水、油、电的能耗将更加严重,可见,有效抑制建筑能耗,发展适合人居环境的建筑,是未来社会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正是遵循这个理念发展起来的。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4)的定义我们知道,绿色建筑是指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同时,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而低碳理念强调的是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产生。在海平面上升、冰川积雪减少、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人们已经意识到碳排放的增加会威胁到人类生存的环境,所以,低碳理念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绿色建筑减少碳的排放量,不仅在本质上遵循了低碳理念,还和低碳理念相互呼应,倡导低碳生活也将会为绿色建筑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广阔的发展平台。在建设低碳城市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将低碳理念与绿色建筑相结合,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因此,在低碳理念下,我们衡量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通过CO2的减排价值,为衡量绿色建筑经济效益提供依据就显得意义重大。在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中,引入碳排放交易下CO2的减排价值,可以使绿色建筑一些隐性收益价值化。在低碳理念的背景下,碳排放交易应运而生。

碳排放交易是一种双赢的交易方式。在一定区域内,政府机构评估CO2最大排放量,使其能够满足低碳要求,此时,可以将一定区域内低碳排放分成若干排放份额,在碳排放权一级市场上,每个份额为一份碳排放权。政府将碳排放权有偿出让,只有购买到碳排放权后,碳排放者才能够进行碳排放交易。碳排放交易能够与经济利益达到有机结合,更有利于有效地对企业产生激励使其能够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目标。可以说,碳排放交易是一种双赢的交易方式。目前,国际碳交易机制的一种就是清洁发展机制(CDM)。在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中,引入碳排放交易下CO2的减排价值,可以参考目前CDM项目“核证的减排量”参考合同价格。当然,随着市场环境变化、项目差异,减排价值也会有所不同。从国民经济角度分析,不管CO2减排是否能实现市场交易,在低碳理念背景下,绿色建筑项目的环境价值都无可置疑。但是,如果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去考虑,将CO2的减排价值内在化,通过碳排放交易机制,把CO2的减排价值看作是绿色建筑项目的收益,绿色建筑在低碳背景下的经济效益就可以得到体现。因此,笔者借鉴碳排放交易的理念,在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中,引入碳排放交易下CO2的减排价值,可以使计算投资效益比,使我们更加明晰建筑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三、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探索

绿色建筑是一个整体概念,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绿色”的观念贯穿全过程。“绿色建筑”注重各方面条件俱佳的生活空间,不仅涵盖地区生态环境、景观环境,还涵盖日光利用、空气流通等室内外环境的和谐,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等诸多因素。然而,传统的建筑经济效益的计算方式,绿色建筑的真实收益并没有完全涵盖其中,计算出来的实际收益出现偏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从事相关决策产生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市场经济环境下绿色建筑的推广和普及。相对于一般建筑来说,绿色建筑成本相对较高,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经济效益分析,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自然不愿意开发绿色建筑项目。所以,传统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在建筑项目的发展进程中,不能够有效地指导决策,在低碳理念下,我们需要探索新的引入碳排放交易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绿色建筑”强调建筑材料节约,能源的有效使用。在“绿色建筑”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还是建筑物交付使用之后,都存在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如果在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中引入碳排放交易下CO2的减排价值,就可以使我们更加明晰建筑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具体而言,绿色建筑衡量绿色技术的效益要采取有无对比法,采用合适的经济评价指标和参数,即可以用市场价值法,采用低碳理念下绿色技术后,与没有采用绿色技术之前差额对比来衡量经济效益,这也是一种环境价值的计算方法。绿色建筑在低碳理念下直接费用包括开发商对于建筑项目一次性投资,绿色建筑运营费用,项目竣工后委托人占据的成本、残值等;绿色建筑在低碳理念下间接费用包括建筑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损失、项目建设过程中、建成后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投入、预防环境污染的相关投入、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投入、管理与科技投入等。绿色建筑在低碳理念下的直接效益包括资源有效利用、回收价值,采用绿色技术后,水电能源和土地面积等能源和资源节约价值,如采暖节约的热能、地热太阳能节约的能源、蓄能节约的能源、空调开放节约的能源、照明节约的能源、节约用水节约的能源、节约土地节约的能源、废污水回用节约的能源等等,这些明细项之和就是绿色建筑在低碳理念下的直接效益。绿色建筑在低碳理念下的间接效益就是社会健康、经济上的效益,改善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利,小范围空气的净化绿化带来的社会效益等等,间接效益可以用替代市场法或者机会成本法进行衡量。

结语

绿色建筑的目的是加强环保理念,打造优质的生活环境。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探索,有利于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节约资源、减少耗能,强化能源管理意识,减少重复性建设,有效实现企业成本管控。在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建设成本的最低化,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泉平.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15(2):189-192.

[2]蒋忠成.论结合低碳理念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6(2):149.

[3]陈敏杰.关于低碳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6(8):116-117.

[4]孙鸣春.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下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5,(9).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低碳城市;绿色生态能源;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X321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联“基层社科研究资助”项目(编号:Hbsskl15jz125)

1 引言

绿色、低碳发展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加快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不仅顺应了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而且也是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实现与人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所需。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离不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离不开政府的相应支持。绿色生态能源也称为清洁能源,狭义的绿色生态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生态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绿色生态能源是环境保护和良好生态系统的象征和代名词。

2 咸宁市低碳城市建设与绿色生态能源建设现状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享有“桂花、楠竹、茶叶、苎麻、温泉之乡”之誉,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全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咸宁市也是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核心城市、全国低碳经济试点省湖北的首批两个低碳经济试点市之一。发展低碳经济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决策。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其本质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其能源发展方向是低碳、清洁、高效、多元、可持续的,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发展之路。因此,开发并利用绿色生态能源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

3 影响咸宁市绿色生态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咸宁市绿色生态能源发展的因素比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环境金融的影响。环境金融是绿色生态能源发展的内在直接动力,包括“碳交易”市场机制的设立、机构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商业银行的环境金融创新、碳减排期货及期权市场等。碳交易就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其主要形式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JI)和国际排放交易(ETS)三种。其中CDM 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碳交易的最主要形式。利用市场机制,可有效激发节能减排者自愿采取行动,推动能源技术和低碳技术的不断进步。

二是能源规划。能源规划是绿色生态能源支撑体系的发展的导向。低碳城市的能源规划目标是要实现“3D”,即使用低碳能源(Decarburization)、分散产能(Decentralization)和减少需求(Demand reduction)。这些需要通过国家和咸宁市的能源规划和立法来实现,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加大绿色生态能源的利用比率。

三是低碳技术。绿色生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是咸宁市绿色生态能源支撑体系发展的保证。比如太阳能的利用就离不开太阳能光伏电池,太阳能光伏电池又需要多晶硅的生产与提纯。这就需要光伏技术和多晶硅生产等技术。可以说,没有科学创新和技术突破,就不可能真正做到低碳发展。

四是低碳意识。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是新能源支撑体系的发展的基础。低碳意识是检验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环境保护是新时期公民意识教育尤其是生态文明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低碳城市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低碳意识,使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新能源,做到低碳排放。

4 加快咸宁市绿色生态能源发展的有效措施

4.1 建立并健全相关新能源法律法规

政府能源行为在绿色生态能源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要特别加强咸宁市政府能源行为的创新,以更高效地推动咸宁绿色生态能源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创新绿色生态能源发展的外部环境。通过相关立法,把绿色生态能源发展纳入法制范畴,适时出台相关政策或补偿措施,为绿色生态能源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科技投入政策等,以调动各地、各行业发展绿色生态能源、使用绿色生态能源的积极性,使能源的合理利用得到法律上具体而切实的保障,从而保证绿色生态能源的健康发展,为低碳城市建设中绿色生态能源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此外,要完善财政制度,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能源发展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建立健全绿色生态能源发展补偿机制,提高能源调控水平。

4.2 推行绿色 GDP政绩考核机制

绿色生态能源需要较大的投入和较高的科技来支撑,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为片面追求 GDP 的增长,大搞政绩工程,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重视不够。绿色GDP 的实施可以让地方政府和领导官员重新审视发展方式和发展潜力,大力发展绿色生态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低碳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4.3 倡导绿色能源消费理念

政府作为社会主体之一,不仅履行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的职能,同时还充当着社会资源消费者的重要角色。政府本身就是能源的一大消费者,而且政府往往是生产和消费的风向标。政府采购行为的不绿色、不环保,本身就会造成对环境资源的极大破坏或浪费。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中,政府要加速能源消费模式的绿色生态转型,要调整能源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提高G色生态能源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加大绿色生态能源的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公民的生态意识,鼓励企业开发和生产绿色生态能源产品,刺激公民对绿色能源产品的消费,从而极大地促进绿色生态能源的发展。

【参考文献】

绿色低碳环保的重要性篇(7)

在当今建筑行业界,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又叫生态建筑材料,指无污染、无放射的环保型材料,且在成为建筑材料废弃物时,能够回收、分类、再生产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这种建筑材料从生产选材、生过程,以及材料的销售使用,都严格控制,按照清洁生产技术的要求进行,符合生产指标系体数据要求。随着国家及建筑行业大力倡导节能减排,使用绿色低碳建筑材料,以及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时尚消费理念导向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绿色低碳建筑材料被研发、生产及应用,如生态水泥、竹碳墙漆、有机玻璃等。这些绿色低碳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最大优势是改善传统建筑材料污染严重、危害健康的致命缺点。它们一般都具有低消耗、节能耗、无污染、安全耐用且持续再生利用的特点,具有净化清新、修复环境的显性能功。它们应该于房建、家饰中,能有效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更重要的是对人体健康无副作用。这无疑是现代建筑材料工程技术提高的重要体现,是建筑材料转型发展的体现。

二、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的必要性

(1)适应方针政策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低碳、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对建筑材料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成立有各种建筑材料专业质量标准检测机构,严格各种建筑材料从生产、流通到使用环节的系统监控。同时,绿色低碳建筑材料渐渐被建筑厂商、消费者认可。因此,建筑行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要有推广和使用绿色低碳材料的意识,与国家及建筑行业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理念相符,容易通过检测获得生产经营成功。(2)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的竞争也是异常激烈,一些建筑行业为了在建筑市场羸得一席之地与发展机遇,开始在建筑材料方面做文章,大打绿色低碳环保宣传牌,营造节能减排企业新形象,旨在寻找新时期发展突破口,羸得新的利益增长点。如一些企业在投标时,重点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强调生产经营行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以从建筑材料方面找到与同行竞争的优势。如果企业没有转变观念,还是采取传统的材料去参与市场竞争,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被时代潮流所抛弃。(3)适应时代潮流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健康问题,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在他们消费房产或家饰选材时,除了权衡建筑材料的价格外,更多考虑材料的污染程度、放射大小等影响健康问题,都想选择既价位合理,又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材料。一些聪明的销售人员,会利用顾客的这种心理特征,从绿色低碳方面入手去迎合顾客消费心理,以打动顾客,坚定他们的购买决心。(4)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比例小,今后的发展必然是走资源可持续发展之路。可回收、再生产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是未来建筑生产、使用的趋势。加上,中国以前粗放式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现在的生产经营活动,更严格要求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建筑材料的应用与这一点要求相符。

三、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应用现状

绿色建筑材料作为近年新兴的产业,在建筑材料工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目前国内外生产及市场销售情况看,主要有绿色纤维材料、绿色墙体材料、绿色隔热保温材料、绿色清新家装材料等,广泛被应用于建筑中。(1)绿色高科技管道。过去的建筑管道材料基本是钢铁金属管道,不但浪费大量的金属原料,而且有些金属材料容易生锈,造成饮用水质变,对人身健康存在一定隐患。目前,我国已研制出新型的绿色环保型“塑料金属复合管”,以这种高科技管道产品替代传统的金属管材。这种管道中层为金属铝,内外两层为高密度聚乙烯,塑料与金属铝的有机结合,具有两者的双重性能,不会生锈而使水质受污。(2)绿色生态水泥。传统水泥生产既要大量矿物资源,又严重污染环境。一些建筑材料生产企业用火山炭、固体废弃物等原料研制的生态水泥,既具体传统水泥的性能,又极大节省了矿物资源,减少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节约生产所用的能源。(3)绿色墙体材料。这些建筑材料一般早混凝土空心砖、粉煤灰或矿渣灰为主体,构成绿色环保墙体,具有质量轻、强度高、隔音好及节能实惠的特征,基本成为大型房产建筑的主要选择。当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绿色建筑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如还有隔热玻璃、防菌陶瓷、净味墙漆等等,建筑材料不断走上“绿色化”之路。

四、绿色低碳建筑材料的发展前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