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老龄化的好处

老龄化的好处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3 10:15:40

老龄化的好处篇(1)

根据市政府《关于推进我市城乡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成府发〔20*〕4号)精神,为深入贯彻区委、区政府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构建城乡一体化老龄工作新格局,促进和谐*建设,现就推进我区老龄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我区老龄工作面临的形势

20*年,我区60岁以上人口数为6.1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数的15.44%,已经进入老龄化城区。近两年,我区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截止20*年底,全区老年人口达7.367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数的18.3%,人口老龄化日渐突出。老龄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区政府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清我区老龄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把老龄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更加重视老龄工作,更加有效地解决好老龄工作中的各类问题,推动我区老龄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继续深化老年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一是要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对符合低保条件的老人实行应保尽保;继续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无老人”、“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制度;抓好敬老院建设,全面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引导“三无老人”、“孤寡老人”入住敬老院。三是开展对特困老人临时性救助工作;大力倡导扶老助困送温暖活动;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特困老人的生活水平。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拓展医疗卫生资源覆盖面,满足老年人医疗保健需求。在推进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不断健全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资源,在基层社区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设施,使老年人不出社区,不出家门,就近就便享受卫生保健服务。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老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保无劳动能力且符合相关规定的老人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城乡老人补充医疗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二是要完善以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经济的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种服务,使老年人能够就近、方便、及时地得到各种医疗服务。三是要大力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工作。要加大老年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力度,帮助老年人增长保健预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进一步做好为高龄老人提供上门免费体检工作。区卫生局要做好每年免费为我区90岁以上老人提供上门体检服务一次工作的组织实施,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三)进一步完善高龄老年人长寿补贴和老年优待制度。一是进一步完善我区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区老龄办、各街道办事处要做好100岁以上老年人长寿补贴金每人每年3600元、90岁以上老年人长寿补贴金每人每年600元、80岁以上老年人长寿补贴金每人每年120元审核发放工作,确保老年人及时领取长寿补贴金。各街道办事处要及时审核报送和发放长寿补贴金,并将此项工作纳入老龄工作考核;在做好审批发放长寿补贴金的基础上,做好长寿补贴金审批发放情况的检查工作。二是做好省、市老年优待证办理工作。区老龄办要按照即来即办原则,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办理。三是安排、落实好高龄、特困老年人慰问工作。要安排好高龄、特困老年人慰问计划,并抓好落实,不留死角,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送到每一位高龄及特困老年人身边。

三、进一步完善为老服务基础设施

(一)抓好老年福利设施建设。规范全区敬老院标识和管理制度。区民政局要加强业务指导,各街道办事处要加强管理,全面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鼓励老年人集中居住,努力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使老年人高兴、家人放心、社会满意;提高“星光老年之家”的利用率。

(二)加强老年活动场所、设施建设。加大为老服务设施投入,完善老年活动场所,加强老年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在基层社区建立老年人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场所,满足老年人学习、交流、健身、娱乐的需要。各街道办事处、各社区要充分发挥老年学校、老年活动中心和阅览室的作用,为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环境。

(三)加强为老服务设施建设。一是各街道办事处要建立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居家养老提供信息服务。二是按照市政府《关于推进我市城乡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成府发〔20*〕4号)要求,20*年底前,在全区45%的街道办事处建立老年服务中心、25%的社区建立为老服务点。确定合江亭、水井坊、牛市口、莲新、沙河、狮子山、三圣等七个街道办事处为20*年老年服务中心建立单位,其所辖相关社区为20*年为老年服务点建立单位。三是各街道办事处要依托老年服务中心和社区为老服务点,进一步完善社区老年人日托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日间照料提供场地。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工作要从老年人需求出发,大力开展助老服务,继续推进居家养老和发展志愿者、专业化服务组织,共同营造为老服务的社会环境。

(一)继续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继续将发展社区养老作为居家养老工作的重点,引导社会组织积极举办老龄产业,培育老龄消费市场,努力促进老龄产业及养老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高社区的养老服务水平和养老服务社会化程度;积极发动志愿组织参与为老服务活动,构建政府、社会组织、志愿组织互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完善社会关照体系,实现多局面服务。深化社区照料体系建设,实施“两线一点”(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服务网络,社区居委会—小区管委会—居民院落—楼栋—单元的服务网络,社区为老服务点)服务,建立健全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完善义工为老服务制度,注重发挥邻里关照作用,把帮扶老年人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和完善市场化为老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加快为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探索扩大特困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受助范围、扩展服务内容、增加服务时间、提高工时标准,满足我区老年群体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规章制度,加强监督考核,建立服务档案。

(四)强化每日联系空巢老人制度。各街道办事处要指定专人负责,通过巡查探视、电话问候等方式每天至少联系一次空巢老人,确保老年人发生意外时能得到及时帮助。同时,各部门、各街道办事处要深入开展“优先、优质、优惠”三优服务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优惠和便利。

五、做好老年教育工作及老年文化体育活动

(一)积极推进老年教育。要从老年教育发展规律出发,推进老年教育,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让老年人共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加大对老年教育的投入,探索老年教育的办学思路,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要将发展老年教育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让老年人走出课堂走入社会,“学以致用”、“老有所为”和为社会服务。

(二)积极做好区老年大学、街道老年学校评估定级工作。根据省、市有关要求,做好我区老年大学创建*省A级学校、街道创建*省Β级学校的申报、评估等工作,为我区老年大学学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三)积极开展老年文体活动。加强老年文体队伍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老年人文化艺术、体育、科普、读书和上网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参加“成都市老年艺术节”活动,推动全区老年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四)积极组织引导广大老年人参加旅游活动。为让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丰富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让他们保持身心健康、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增进知识,培养情趣,颐养天年,应积极组织他们参加旅游活动,让老人们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旖旎风光,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进一步激发老年人的爱国热情。

六、加强宣传、维权工作

(一)加强尊老敬老宣传教育。建立各级老龄宣传工作通讯员制度,完善老龄工作信息报送制度,促进老龄宣传工作开展;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全民敬老意识;加强老龄工作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强对敬老优待、“阳光助老”、老年维权、农村家庭赡养、社区居家养老和重阳节、老年艺术节的宣传,及时反映全区老龄工作情况。

(二)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服务。继续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省优待老年人规定》等涉老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工作,让老年人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明白依法维权的途径,让每个公民都了解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家庭、社会、单位和个人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区司法局要继续做好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严厉打击和惩处严重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利用举办老年法律知识讲座、涉老案件进社区审理等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大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案件审判和涉老纠纷调处的力度,积极开展老年司法救助和老年法律援助工作;继续做好老年人的来信来访工作。

七、进一步完善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老龄工作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监督考评机制,解决好老龄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区老龄办要发挥好议事协调作用,督促做好涉老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做好调查研究、督促检查、组织协调、宣传表彰等日常工作。涉及老龄工作的有关部门要增强工作主动性,按照责任分工抓好各项老龄工作的落实。

(二)加强老龄工作队伍建设。各街道办事处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老龄工作人员,充实街道办事处、社区老龄工作力量,确保老龄工作正常有序开展;要明确老龄工作人员职责,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落实好工作人员待遇;要加强老龄工作政策及业务培训,提高老龄工作者自身素质,提高为老服务的水平。

老龄化的好处篇(2)

一、**期间老龄事业发展回顾

**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有关部门、单位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区2001—2005年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基本完成,老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社会关注老龄事业发展,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舆论氛围日渐浓厚;社会养老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养老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金待遇不断提高;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老龄工作组织逐步建立健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所改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为老服务迈出新步伐;医疗保障事业稳步推进,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但是,我区老龄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老龄问题和老龄工作尚未得到全社会应有的关注和重视;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老龄事业的投入和养老服务水平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差距;老龄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老龄事业发展机制有待确立等。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做好老龄工作,改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精神文化生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认真贯彻“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努力为老年人做实事、解难事、办好事,促进老龄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改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老龄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把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老龄事业投入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增长挂钩的调解机制,把解决现实老龄问题和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长远准备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二)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原则。提倡、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不断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事业,逐步建立由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三)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兴办相结合的原则。发展老龄事业坚持社会化方向,强化政府引导职能,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业,鼓励老年服务业走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产业化推进的道路。

(四)坚持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开展敬老养老道德教育,加强老龄工作法制建设,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强化舆论监督,完善道德规范,树立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

(五)坚持老年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相统一的原则。围绕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注重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消除年龄歧视,促进代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

四、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是:继续建立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人口老龄化形势需要的老龄工作体制和老龄事业发展机制;继续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居家与机构相结合的生活照料社会服务体系、老年权益保障体系;走福利社会化之路,初步形成社会养老服务设施配套齐全、档次各异、布局合理的格局,努力实现“以道德为基础的传统养老模式向道德与法制相结合的现代养老模式转变,以家庭养老占主导地位的养老模式向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养老模式转变,以单纯的政府福利型养老模式向福利性保障与市场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养老保障模式转变”,加快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引导扶持老龄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把老龄事业推向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主要任务是:

(一)建立、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1.完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时足额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到100%。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逐步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使广大离退休人员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2.认真落实市政府为全市百岁及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补贴费的工作,积极探索“精神赡养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社会化服务。

(二)大力发展为老服务事业,提高老有所养水平

1.大力发展社区为老服务事业。采取切实措施,发动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地发展社区为老服务特别是各种照料老年人的服务,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生活服务、疾病医护、文体活动、老有所为四大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各级志愿者服务队伍,采用志愿者包户服务、邻里互助等方式,开展社会互助和义务为老服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残疾老年人、空巢独居老年人解决生活照料问题。成立“独居老人”俱乐部,把全社会的“独居老人”组织起来,采取“陪读团、聊天室”等多项具体服务举措,解决“独居老人”精神孤独问题。

2.加快发展老年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支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支持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业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会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老年福利服务网络。筹建三处集养、医、托、乐为一体的100张床位以上的老年人“爱心护理院”。到2010年,全区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千名老人32张以上;各街道办事处筹建一处老年人文体活动场所。

3.探索建立“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的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特殊对象由政府购买服务;对其他老年人提供市场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4.逐步完善社区对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建立区、街、居三级退休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格局。

(三)完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发展老年医疗保健康复事业

1.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补充医疗保险,逐步把家庭照料、老年护理纳入社区服务和医疗保障范围,保障退休人员医疗需求。

2.发展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紧紧围绕社区老年人健康服务需要,按区域卫生规划原则,逐步建立高效、优质、廉价、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切实保证全区老年人都能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目标。

3.建立老年护理专业机构,不断增加老年病床。全区医院开设老年门诊,并在有条件的医院开设老年病床和老年家庭病床。

4.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动。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宣传老年病预防知识,每年举办1-2期老年保健专题讲座,鼓励老年人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5.加强特困老人和高龄老人的医疗保障与服务。卫生部门建立医疗救助制度,保障特困老年人基本医疗需求,对本人及赡养人无力支付医疗费的给予医疗救助。每年为百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一次。到2010年,全区老年人健康档案建档率80%以上。

(四)深入开展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老年人素质

1.不断探索在新形势下开展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模式,及时总结、推广、交流先进典型和经验,以点带面,促进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

2.实行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分工负责制。各级老龄、老干部、民政、人事、工会等涉老部门的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企事业单位要设立专兼职人员负责做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3.认清做好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按照制度化、经常化的要求组织老年人进行政治学习,进行形势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开展思想谈心、走访慰问等活动。

(五)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使老有所教落到实处

1.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兴办老年大学。结合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各级老年学校建设力度,各街道办事处要开办老年学校或教学点,使老人就近学习,到2010年,全区老年人在学率达到18%。

2.积极搞好社区老年教育。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设施和老年人活动阵地的作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老年教育活动,形成区、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三级老年教育网络。

3.广泛利用资源,实施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区域性小学、成人学校现有的校舍、设施、场地等,开办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教学点),方便老年人就地、就近参加学习。在现有基础上,到2010年要增加1至2个老年学校,适应老年人教育需要。

4.加强老年大学教师队伍的培养使用。通过公开招考、招聘,择优录用的方式选聘教师,造就一支师德好、学问高、技艺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六)尊重老年人的价值,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鼓励、支持低龄健康的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发展,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到2010年,低龄、健康老年人参与老有所为的人数达到80%。

1.各级关心下一代组织要不断壮大队伍,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特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老同志在关心培养青少年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青少年的教育贡献才智。

2.人才市场要开办老年人才市场,建立老年人才网络,掌握老年人才需求信息。

3.社区要建立老年人才档案,为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提供信息,牵线搭桥。

4.发挥老年人的思想优势和政治优势,为老有所为提供渠道。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维护社会治安、交通秩序、市场监督、楼院卫生、城市文明建设等社会公益工作。

(七)积极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1.加强老年文化阵地和老年文化队伍建设。2010年前,各街道组建10支以上老年特色活动队,社区要设立老年活动站,并组建5支以上老年活动队,要利用广场文化、家庭文化、活动室文化等多种形式,组织带动广大老年人参与,推动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的健康发展。

2.积极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充分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的作用,在街道建立老年人体育活动站,使老年人体育人口数达到70%。

3.加强老年人文体场所建设。筹建1至2处3000平方米以上的广场,新建或改扩建1处具有一定规模、档次和示范带动作用的综合性、多功能的老年活动中心(3000平方米以上)。将各类文化、体育场所全部向老年人开放,组织举办各种有益的老年文体活动,吸引更多的老年人积极参与。

4.加强老年人文体设施建设。全区各图书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馆增设老人临时休息设施;开设老年阅览室,老年阅览室藏书量(含报纸杂志)3000-5000册;放映厅放映大片及夜场电影对70岁以上老年人实行八折优惠。

(八)建立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体系

认真执行地方行政法规,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要建立较为完备的老年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的组织网络。法院对涉老案件要依法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涉老纠纷调处率达到100%,调处成功率达到98%以上。司法行政部门在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设老年人合法权益维护岗,街道、社区要建立法律服务站,使老年人就地、就近、及时得到有效的法律服务、援助和保护。在保证两个法律援助站的基础上再增加1至3处法律援助站。各级老龄部门要健全完善制度和队伍,按照政府要求开展工作,件接访率100%,处结率98%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发展老龄事业列入重要议事议程,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严格落实目标责任。要强化本级老龄工作组织机构建设,理顺关系,强化职能,明确责任,配齐配强人员,做到机构、职能、人员编制、经费四落实,为完成规划任务提供组织保证。

(二)多渠道筹措老龄事业发展资金。要逐步增加对老龄事业的投入,老龄事业经费达到每位老人3元,并在此基础上逐年提高,列入财政预算。鼓励社会资助和个人捐助,安排福利基金用于老龄事业发展。

(三)加大老龄工作宣传力度。宣传部门和老龄委成员单位要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大力宣传老龄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老年人对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宣传中华民族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提高全社会的敬老意识、养老意识和法律意识。各个街道要在辖区内建1-3处老龄工作宣传栏、宣传牌,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四)加强执法监督力度。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山东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等老年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全面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积极提请人大、政协定期对贯彻落实老年法规情况进行检查、视察。

老龄化的好处篇(3)

一、加强敬老宣传教导,营造良好的敬老氛围

我街保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和《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一是将敬老、养老、助老道德教导纳入到文明城市建造规划中,与各项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宣传教导等手段,引导社会各方面共同关心老年人和老龄事业;二是充分利用广播、专栏、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党和国家老龄工作目标政策,在村、社区掀起了学习宣传《老年法》的高潮,让《老年法》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全社会树立尊老、助老、爱老的良好风尚。街党工委、办事处每年还充分利用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集中开展为老年人做好事,送温暖”等活动。在社区、村开展评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尊老敬老文明户,并对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家庭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宣传典型,鞭笞后进,进一步加强了全街的老龄意识,广大群众敬老、养老的自觉性有了明显加强,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基层干部做好老龄工作的自觉性有了明显提高,在全街形成了一股尊老敬老,关心老龄工作的良好风气。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

做好老龄工作,首先要统一认识,我们从加强组织建造,健全治理机制着手,真正让每一位老人都保持革命本色,做到政治坚定,理想永存。一是专门成立了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干部,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好老龄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将老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定期开展座谈会,向老同志通报街近段的工作情况,并认真听取老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健全老龄工作治理机制,配备了专业人员5名,确立了专项经费,并建立了制度,注重在老龄人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保持在职领导联系老龄人制度,建立了一对一联系制度,保持节日慰问制度,为老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三、基层老龄组织建造得到进一步完善

在我街的38个行政村中,有20余村都建立了老年协会组织,其它村也正在逐步建造当中,老龄协会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下的老龄人自己治理自己的自治组织,为基层的两个文明建造及社会稳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一年来,村老年协会在街老龄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发展势头良好,每逢年过节,街老龄小组都会抽出资金,购买礼品送给各会员,碰到老人生病,各村老人协会都会购买慰问品,组织慰问,并对一些特困老人,帮助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去年在街党委的重视下,有38名三无老人进街福利院进行集中供养,通过这些努力,在我街普遍建立了“以家庭养老为主,街、村集体经济补充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帮助适龄、特困老人办理“优待证”,使老人在生活中得到方便,让老人得到了更多的关心的照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加强老年文化工作,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我街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把组织老龄人开展各种文化文体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计划、组织、落实。组建了街老年学校,由街党工委书记蔡怀春,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关心和支持老年教导工作,促进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安排街道党工委书记、副书记进行授课,除保持正常的教导教学外,还组织学员深入村、社区宣传党的路线、目标、政策,宣传《老年法》,积极支持街党委、办事处的各项工作。另外在学员当中定期举办戏曲,书画比赛等文艺活动,与区老年大学对接,对表现突出学员送到区老年大学进一步深造学习,从而丰富了老龄人的业余文化生活,街老年学校也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五、加强老龄工作调查研究,关爱老年人

老龄化的好处篇(4)

“不是我不愿意买,而是我实在不愿意进商场。适合我穿的衣服太少了,好不容易看上一件,又没我穿的号。”秦女士沮丧地说。进入“三九”后,昌吉市退休在家的中学教师秦女士一直想买一件款式又好又保暖的棉衣,为此,秦女士跑遍了昌吉市各大商场,把大大小小的服装品牌看了个遍,结果失望而归:不是尺码偏小,只适合身材匀称的年轻人穿,就是款式、颜色“太老气”,穿起来不符合老年知识分子的身份和气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不再满足于以往的老年生活。“活出精彩来”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但是,走出家门的老人却遗憾地发现,除了医疗保健用品外,老年人想买点东西可真难!

我区人口逐渐显“老态”

老龄产业“空白”添尴尬

近日,记者从自治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按照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社会总人口的10%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我区将于201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届时,我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220万。

根据国家老龄委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老年人用品市场的需求量为4000亿元,到2010年将达到10万亿元,而现阶段全国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却不足10%,离市场需求差距巨大。“随着新一代人口的老龄化,其独立消费能力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不再固守‘能吃饱穿暖就行’的消费观念,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健康和娱乐支出更多的费用,老年市场的服饰、保健、娱乐、休闲产品需求量也将随之不断增大,这个市场的开发潜力十分巨大,但是相比之下,我区老龄产业的服务与开发远远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自治区老龄委维权调研处副处长李永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随即走访了乌鲁木齐市一些商场时发现,市面上面向老年人消费的老龄商品不仅品种少,而且质量不高,适合老人穿的软皮皮鞋、宽口袜、适合老人体型的日常服装,也大多夹杂在中青年商品中,挑来挑去就那么几件,款式也仿佛“经久不变”,一些老年人专用的如拐杖、放大镜、助听器等商品更是难觅踪影。

“商场里简直就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老人想买个哈可真难!”1月23日,在乌鲁木齐市友好百盛购物中心,64岁的张先梅老人遗憾地对记者说。张先梅老人说她平时“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外面的世界让她感觉很“自卑”,觉得自己真是“老了,没用了”。

而满街比比皆是的妇女用品、儿童用品专卖店则更让老人备感孤独。据了解,乌鲁木齐市至今尚没有一家上规模的老人用品专售商店。然而据媒体报道称,在北京、厦门、南昌等内地城市,已出现了“夕阳红老龄服务中心”全国连锁店,在这个老年人用品专业商店里,老年人能享受到“一站式”购物,买到真正适合的商品。

据记者了解,全疆300多家旅行社中,约45%以上都针对老年人开发了“夕阳红游”系列产品,但事实上良莠不齐的服务并不能满足老人出行时心理及生理上特殊需求。“与内地成熟的老年人旅游市场相比,新疆仍处在探索阶段。就连大型的老年人疆内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旅行社成功组织过。”对老年旅游市场运作多年的大西部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先生深有感触。

“养老服务业是最典型和最大的老龄产业,但我区大部分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状况也并不理想,甚至有个别单位由于入住率低,只能靠经营其他项目,比如靠‘农家乐’来维系。”李永萍说。

坐落在乌鲁木齐市鲤鱼山路的康寿老年公寓,是我区现有的44家由社会力量创办的老年福利和服务性单位(不含农村敬老院)之一。总经理李向军告诉记者,虽然从1999年创办至今,公寓已从一个只能容纳20个人的小四合院,发展到现在150个床位的规模,但是过高的收费老年人无法接受,而因护理、意外等问题与老人家属产生的各类纠纷、官司也让牵扯了自己过多的精力,康寿老年公寓目前只能勉强维持现状。

老龄用品不足专家试说原因

为何随着我区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和购买力的提高,一个巨大的老年需求市场在逐步形成,而另一方面老龄产业发展却滞后,老年产品和服务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需求?业内人士分析,其根本原因是,我区商家尚未发现老年产业的巨大商机,即使有所发现,也没有能力进行这项产业的设计和操作。简单地说,就是目前我区商家不具有对老年市场的发现、设计和操作能力。

乌鲁木齐市某投资公司的马女士一直在寻求良好的投资项目,敏感的她早就意识到老年产业是一块肥沃的“处女地”,但是新疆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遵循,也没有诸如内地由政府出面组织的老龄产业研讨会、老龄产业博览会等形式,让商家进行更广泛的接触和洽谈,她只好将这个计划暂且搁置。而一位5年前就想在玛纳斯县转型开发老年公寓的私营企业家最终也没有实现他的梦想。他说,人的观念意识是一方面,而缺乏政府的支持也让他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

新疆大学经济学专家分析,新疆在开发老龄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市场前景好,目前我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71万人,占总人口的8.6%,并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供应方面,新疆物产丰富,大宗优质农产品等发展老龄产业的原料基本上都是新疆的优势资源,技术、设备、劳动、管理人才等方面新疆大体也都能提供;再次,新疆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全国较晚,这就使得新疆尚待发展的老龄产业还不至于一起步就受到激烈的竞争,为新疆提供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如何把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优势?靠政府?政府虽然一直都热衷于“托”起这个产业,但是政府毕竟既无能力、更不应该直接进入市场;靠企业?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小生产商、经营商和服务商,自身通常不具有市场的发现、设计和操作能力。这位专家分析,新疆老龄产业若想长足发展,政府的引导、企业的参与、商业化的创意,以及看好这一产业的投资商的投资,这四者缺一不可。而只有依靠大力组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经营产业,才能引导大量的中小商家进入这一规模巨大的产业之中。老年产业不应该一开始就盯着老年人的钱袋子,发展老龄产业是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思路,这里面有专家的事,有投资者的事,有政府的事,有老龄工作者的事,也有专业经营者的事,各种.力量和资源实行有效的整合,最终才能形成市场形成产业。

据记者了解,为促使老龄产业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老龄产业,并提供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和鼓励。

老龄化的好处篇(5)

一、全市老龄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年8月17日,市老龄委组织召开了全市老龄工作会议。会上,传达了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了全市老龄工作;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国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老龄工作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会议要求:各区县市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以完善养老、医疗、维权三个保障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全县老龄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的意见》,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完善保障制度,提升服务质量,老龄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老龄工作载体得到加强。一是建立健全了县、街镇乡、村(居委)三级联动机制和老年人法律援助机构。成立了以县分管领导为主任,县府办、县机关工委、县民政局负责人为副组长,县计经委、农办、市政局等23个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县老龄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于县民政局;明确了23个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配套了工作经费,充分发挥了老龄机构的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参谋助手作用。各街镇乡相应成立了老龄工作机构,抽调落实了1—2名专兼职老龄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了村(居委)老年人协会。全县242个村50个社区居委会均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分设了思想教育组、老年维权组、文体活动组等,丰富了老年人生活,维护了老年人合法权益。建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咨询服务机构。县老龄办会同县司法局于**年成立了**县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各街镇乡成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咨询服务站,各村、社区居委会老年人协会成立了老年维权组和法律服务点,开通了“148”法律服务专线电话,保证了老年人及时、就近、就地得到优质的法律援助、咨询和服务。据统计,近3年各级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了2000多人次的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二是充实壮大了老龄工作队伍。采取公开招聘、从大中专学生选聘等方法进一步壮大老龄工作队伍,建立定期培训机制,提高了老龄工作队伍整体水平。三是加强了老年基础设施建设。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教育、体育健身、法律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老年福利设施进一步发展,全县建有敬老院24所,床位741张,社区服务网点783个,完成星光老年之家项目18个,建成社区老年活动中心1个,托老站18个,社会民办养老机构也逐步发展,基层为老服务场所短缺状况有所缓解。

(二)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城镇老年人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老年人以五保供养、特困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一是建立完善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把特困老年人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二是扩大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城镇老年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范围逐步扩大,离退休老年人基本养老金能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老年人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建立完善了农村老年人五保供养制度。制发了《关于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意见的通知》(足府发〔2005〕40号),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五保供养经费由县、街镇乡两级负担,县财政局直接划入五保户就近就地金融机构个人帐户,五保家园集中供养方式,全县24所敬老院、20个五保家园集中供养五保对象834人,保证了全县3476名五保老人及时按月领到财政直补的117元五保供养金,改变了多年来农村五保对象由村、镇供养的模式,得到了国务院回良玉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四是建立农村特困老人救助制度。对农村缺劳动能力,缺生产工具,缺医少药、住房简陋、生活特别困难的老人优先纳入农村特困救助,实施临时救济,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存权益。五是建立农村老人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从2004年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实施农村特困老人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通过实行申请、核实、审查、审批、发放程序五公开,进一步解决了贫困群众中最困难老年人最急需的医疗支出,使农村特困老人大病就医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三)老年人优待政策进一步落实。一是落实敬老优待项目。2001年县府办转发了县老龄委《关于认真做好**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宣传贯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足府办发〔2001〕69号),明确了7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优待服务项目。近年来,县老龄办已为5000余名70岁以上老人办理了敬老优待证,落实了老年乘座公交车,进公厕,逛公园,参观景区减免费等优惠政策。二是提高了百岁老人营养补助费标准。将街镇乡财政承担百岁及以上老年人营养补助费纳入了同级财政预算,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县老年法律援助中心设立了涉老案件公开投诉电话;街镇乡等建立了老年人接待日;县、街镇乡老龄办对老年人的来电、来信、来访做到热情接待、耐心听取、详细记录、认真处理。四是坚持了节日慰问制度。实行三个必访,即生日必访、节日必访(春节、重阳节)、大病必访。每逢春节、重阳节,县委、县政府都要带领相关部门负责走访看望百岁老人、五保老人、特困老人、优抚对象等不同层面的老年人代表,送去慰问金、慰问品,也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弘扬了敬老爱老传统美德。

(四)老有所医工作逐步发展。一是初步建立了县、街镇乡、村居委会三级老年医疗预防保健体系。全县有二等甲级以上的医院2所,社区医疗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站9个,基本形成了三级老年预防保健体系。二是医疗保险范围、种类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全县有8100余名离退休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老年人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推进,施行了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缓解了农村三种对象的特困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三是社区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更加深入。利用创国卫契机,各社区单位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开展了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上门宣传预防保健知识,老年人健康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五)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一是搭建载体。建立健全了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200余所,成立老年歌舞队292支,老年志愿者队伍50支。二是开展了孝老、敬老和老年文体活动。依托老年学校和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站等载体,先后开展了创建敬老模范村、敬老模范社区、敬老模范单位的活动、十佳孝星评选命名表彰活动、以读敬老书,敬老文,做敬老事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敬老爱老主题教育活动和科学、文明、健康、有益的老年社区歌舞、老年健身、老年再教育等群众性文体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六)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一是采取多各形式,深入贯彻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形成自觉维护老年人权益意识。二是优先及时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县法院对涉老案件做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对农村经济有困难的老年人实施司法救助;司法行政部门,制定了律师、公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的规定,并得到较好落实;公安部门在农村老年人权益受到侵害、伤害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三是建立了养老承诺制度。针对我县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养老意识淡化的实际状况,开展了签订农村家庭养老协议书活动,现有2万余户农村家庭签订了家庭赡养协议书,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问题得到了较好的处理。四是树立一批敬老先进典型,弘扬尊老敬老风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从总体上看,我县老龄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容勿视的问题:一是老龄工作基础不适应老龄工作迅速发展的需要。我县老龄工作发展不平衡,老龄工作机构尚不健全,老龄基础服务设施、队伍基础还很薄弱,个别镇乡对老龄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健全工作机构,保障工作人员、经费,没有承担起培育发展老年群众组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提供为老服务、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导老年人自觉投身社区建设的社会管理职能。二是老年保障体系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县现行的城镇老年人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农村老年人以五保供养、特困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面对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趋势,资金支付压力逐年增大,覆盖面太窄。三是医疗保障制度不适应日益增长的老年医疗服务需要。我县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衡,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医疗服务需要。四是为老服务体系不适应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我县的为老服务体系还停留在落实老年优待政策、健全老龄组织机构,健身舞蹈等初级服务上,与不断增多的高龄、病残、独居老人的多样需求有较大差距,老龄服务设施、老龄服务网点、老年服务产业需要进一步拓展。

三、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目前,我县现有老龄人口1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92.7万的12.4%,按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统计标准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按全国平均2.85%增长速度,到2010年末,全县老年人口将达到1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劳动力结构、人口抚养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社会养老、医疗保障、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等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龄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各街镇乡、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老龄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认真抓好全县老龄工作。

第一,做好老龄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是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必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老年群体是最值得尊敬的、爱戴的群体之一,也是最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群体之一。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维护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规划时、必须统筹兼顾,注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切实处理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保障老年人享受发展成果的关系。因此,做好老龄工作,尊重老年人、关心老年人,保障老年人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

第二,做好老龄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使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巩固。实现这一任务,与全国亿万老年人息息相关,必然要求我们大力发展老龄事业,促进代际关系的和谐,促进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和谐。中华民族素有敬老、尊老的传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和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他们的生活安排和权益保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处理不好,可能直接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我们在做各项工作时,都要正确反映和兼顾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认真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妥善处理涉及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第三,做好老龄工作,是应对老龄群体发展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群体结构和需求情况都在逐渐发生变化。在当代老年人中,经济收入相对比较稳定、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口不断增多,他们追求更加殷实的小康生活,讲究生活质量,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他们思想活跃,大多数身体较好,有继续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热情和愿望。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老年群体的新特点、新变化,与时俱进,用新的眼光来分析、研究老年人的各种问题。目前,我县70%的老年人居住在农村,仍然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还处于探索和发展的初始阶段,农村老年人特别是贫困地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还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随着城乡劳动力流动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家庭养老逐渐增多。这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老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把解决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作为更为突出的任务,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四、突出重点,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老龄工作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总体要求,加强城乡老龄工作,着力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构建和谐社会。

围绕这一总体要求,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老龄载体基础建设,努力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各街镇乡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的意见》(渝委发〔2000〕45号)要求,建立健全以街镇乡分管领导为主任的老龄工作委员会,明确老龄工作人员,配套工作经费。做到老年人的事有人办、老龄工作有人干。要建立完善定期会议制度、情况通报等制度。要加老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民间资金,多形式、多渠道解决基础服务设施经费,管好用活现有老年服务资源。要充实老龄工作队伍,加大老龄工作宣传,扩大重阳节、百岁老人祝寿活动的影响,使敬老爱老工作深入人心,尊老爱老成为公民自觉意识,形成良好的老龄工作氛围。

(二)大力推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努力保障老年基本生活。要健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基本医疗制度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基本养老金发放、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正常调节机制,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巩固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特困救助制度、集中五保供养制度的成效,逐步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村残疾老人、高龄老人、贫困老人的疾病负担问题,要发挥家庭成员养老方式的作用,切实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保障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三)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产业建设,努力提升为老服务质量。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政府主导、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加快发展”的方针要求,积极鼓励、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老年产业、养老机构,加大老年福利事业经费投入,用活用好老龄有关优惠政策,发展多层次全方位老年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多样化的老年服务需求。要继续开展“志愿者服务队”、“一个党员一面旗”、“老少聊天室”、“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三无老人、病残老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养老服务和精神慰藉。

(四)大力推进老年权益维护工作,努力保障老年合法权益。各街镇乡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颁布实施10周年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意见》,扩大敬老优待服务内容和范围,扎实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加大老年权益法普法教育,大力开展敬老模范、敬老典型评选活动,完善老年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体系建设,完善家庭赡养协议书的签订落实工作,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五)大力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努力丰富老年精神生活。各街镇乡要把发展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发展老年教育,创造条件兴办老年大学,丰富办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探索老年网络教育。要建立适合老年人特点和需要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组织,支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健康有益的基层老年文体活动,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益活动,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

五、加强领导,为全县老龄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老龄工作事关经济发展的大局,体现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各街镇乡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切实措施,把老龄工作抓紧抓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街镇乡、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切实做到“四个纳入”,即把老龄工作纳入整体工作布局,与任期目标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考核;把老龄事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投入,保证老龄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把老年服务和活动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合理布局,最大限度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要;把发展老年产业纳入经济结构的调整当中,使老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帮助解决老龄工作实际困难,高度重视老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保证老龄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老龄化的好处篇(6)

(一)切实做好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工作。

20*年省、市将对第二轮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区)创建进行考核。老龄委各成员单位和各镇、街道都要认真总结第一轮创建中的经验与教训,结合自身实际和目标责任,严格按照创建考评标准,整理和完善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的台帐资料,全面落实各项创建任务。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区各界共同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

(二)深化居家养老工作,完善为老服务体系。

一是要扩大工作范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将适时由原先六街道扩展到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九街道,新增转塘、留下、蒋村三个街道的覆盖面。二是要深化服务内容。在充分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老年人的迫切需求,结合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服务券的使用范围和内容,适当增加服务网点。三是要完善区援通呼叫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构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四是要加大社区老年食堂建设力度,探索老年配餐中心试点工作。五是要积极探索符合区域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

(三)巩固发展“3587工程”和规范化老年人协会创建成果。

对“3587工程”未达标社区进行指导和帮助,成熟一个,验收一个,力争全面达标;已经创建合格的社区要固强补弱,不断发展完善创建成果。

规范化老年人协会创建工作要根据西老工办[20*]5号《关于创建规范化老年人协会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抓好落实,20*年的重点是对转塘、留下、蒋村三个新建街道以及三墩、双浦两个镇的村(社区)老年人协会开展规范化创建工作。对已验收合格的老年人协会要进行长效动态管理,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同时,做好老年人协会会长及老龄干部的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基层老年人协会在为老服务中的作用。

(四)完善老年电大教学,开展老年文体活动。

要进一步做好老年电大教学管理工作,拓展电大规模,抓好招生工作,入学率力争保持在10%以上。加快社区(村)教学班建设,街道90%以上的社区、镇80%以上的村(社区)要建有教学班。进一步完善老年电大教学制度,严格教学管理,落实教学辅导,开展各类适合老年人的课程和活动,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文娱环境。同时继续加大投入,加快老年文体活动设施的建设,完善各级老年服务设施的管理;组织好基层老年文体队伍,培养骨干力量,开展经常性的老年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做好庆祝浙江省第二十一个“老人节”的系列活动。

以庆祝浙江省第二十一个“老人节”为契机,积极做好浙江省第八届老年文化艺术周的有关工作,组织辖区老年人参加省市的文艺汇演,同时联合有关成员单位开展区文艺汇演活动。各镇、街道要紧密配合,充分形成合力,精心组织开展系列庆祝活动,通过开展各类咨询服务和文体活动,努力加强尊老、爱老、助老的宣传,切实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要继续做好特困老人和高龄老人的慰问工作,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共享社会文明发展成果,并扩大老龄工作的影响,赢取社会各界对老龄工作的支持。

(六)加强“两法”的宣传教育、执法检查和维权工作。

一是结合《老年法》和省《实施办法》的修订,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两法”。二是通过执法检查等手段,及时了解和掌握在贯彻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有关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两法”的各项内容落到实处。三是各镇、街道机构调整后要及时调整人员,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机构,在各镇、街道建立法律援助站,社区建立老年维权岗,加强对维权站工作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为老年人就近提供各种法律援助。四是加强工作,认真处理老年人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复”。

(七)健全老年基金会组织,按照章程积极开展工作。

老年基金会是为老龄事业筹集资金、提供资助的社会公益性团体,也是为老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20*年,要进一步做好老年基金会的工作,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努力筹措资金,按照章程规定管好、用好基金,充分发挥老年基金会在老龄事业中的作用。

(八)认真贯彻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市委[20*]10号)和《杭州市优待老年人规定》,进一步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坚持做好《老年优待证》的办理发放工作和高龄老人长寿保健补助费的审核发放工作,落实居家养老“金夕工程”中各项老年人优惠措施,协调有关单位,以方便老年人为原则,切实保障老人及时享受应有的优待政策。

(九)加强老龄信息、调研工作,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老龄信息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各地各部门的老龄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镇、街道每年报送信息8篇,同时完善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及时传送和交流成员单位涉老信息,充分形成老龄信息工作网络。二是要加强老龄工作方面的调研,要深入基层,倾听老年人的呼声,切实做好新形势下老年人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政府当好参谋,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三是要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形式和载体,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老龄工作的大政方针、省市有关老年人的优待政策和办法,以及老年人参与“三个文明”建设的先进事迹。

老龄化的好处篇(7)

自第一次全省老龄工作会议以来,全省老龄工作在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深刻背景下全面推进,不断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二是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是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四是老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五是老龄工作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

肖副省长指出,过去六年老龄工作的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

一是要把老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统筹规划。

二是必须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

四是必须坚持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

五是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肖副省长指出,当前我省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使老龄工作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老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做好老龄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一是要清醒认识我省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是要高度重视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