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体能训练的方法

体能训练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13 15:12:07

体能训练的方法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1)

论文关键词:体能训练,身体练习组合,理论方法

体育运动训练的内容包括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战术训练、智能训练与思想作风训练。其中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战术训练是构成现代运动训练内容的三大支柱,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体育运动项目不同,对人体运动所需形态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在体育运动中,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获得高的竞技能力。

一、体能包括单项运动能力、复合运动能力、表达运动能力。

单项运动能力:运动员完成单一运动特征动作的能力称为单项运动能力。体育工作人员可将运动竞赛实践中表现出的复杂动作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单一动作,通过训练单一动作达到最终提高运动员运动竞赛实际中需要的复杂动作能力的目的。

复合运动能力:运动员连续完成多个单一运动特征动作的能力称为复合运动能力。体育工作人员可将运动竞赛实际中表现出的复杂动作分解为若干由多个单一动作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动作,通过训练复合动作最终达到提高运动员运动竞赛实践中需要的复杂动作能力或专项运动能力的目的。

表达运动能力:运动员表现已获得单项运动能力

二、体能训练的表现形式

快速运动能力:在无氧供能系统发挥作用时间内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称为快速运动能力。它包括快速单项运动能力与快速复合运动能力。

持续快速运动能力:除无氧供能系统之外由其它供能系统发挥作用时间内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称为持续快速运动能力。它包括持续快速单项运动能力与持续快速复合运动能力。

快速反应能力:在短时间内,运动员对已获信息做出应答的能力称为快速反应能力。

抗负荷能力:在施加外来负荷的情况下运动员表现出的单项运动能力与复合运动能力称为抗负荷能力。

体能训练一般可分为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种。

(一)一般身体素质训练: 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是指受训者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训练手段(简称普通训练法),以增强受训者的健康,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促进受训者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创造良好的基础。

一般身体训练的目的,是全面协调和发展人体各肌肉群的力量素质,并依照不同运动专项特点的需要,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受训者有计划、有目的、有比例地发展不同代谢功能的身体素质训练,以改善受训者有机体的协调能力和运动速度,为形成合理的专项运动技术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促进受训者整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柔韧性及各身体素质指标的全面发展,以逐步达到专项身体训练目标和专项成绩目标所需要的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使之承受大负荷训练的机能能力,为高校公共体育课各专项运动项目打下坚实的体能基础。在进行教学训练过程中,应明确各种身体素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使训练效果更佳。

(二)专项身体训练

(1) 速度训练

体育运动有70%~80%都于速度有直接联系,速度在运动中的体现,关键是跑速。而决定跑速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步长和步频,因此如何提高步长和步频是训练速度的关键。下面介绍几种联系方法:

原地正确的放松的摆臂十原地高抬腿跑;

原地正确的放松的摆臂+原地后踢腿跑;

放松跑20米十加速后蹬跑20米;

支撑高抬腿跑20次至30次十放松跑30米;

放松慢跳20来十中速跑20米十放松跑20米;

慢20米+跨步跑20米‘放松跑20米;

变速跑:20米(慢)+30米(加速)+20米(慢)+20米(加速);

行进间起跑、变速跑、匀速跑等均在100米一150米之间完成;

中速跑和加力强度跑完成100米一200米让跑追逐跑。

(2) 耐力训练

耐力训练有助于为练习者参加各项长距离跑和其它有氧耐力训练打下基础。如何通过训练提高练习者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机能,是提高受训者耐力训练能力的基础,一切体育运动不仅需要速度,还需要耐力来体现。据研究表明,乳酸能量最高值在30秒至40秒,最长可维持2-3分钟,相当于加速跑200米至800米这说明受训者在参加短距离跑运动时能量的主要来源于无氧代谢为主的乳酸供能,而较长距离跑和其它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则各占一半。因此,在进行耐力训练时,无论何种项目,都应采用无氧代谢为主,辅以有氧代谢的训练方法。在联系中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训练:

3000米至5000米的越野跑;

1000米至1500米的变速跑;

100米至150米的反复跑;

较长距离、较长时间的沙地后蹬跑;

不同速度的200米或800米的计时跑;

不同距离组合的间歇跑如:

50米+100米+150米+200米+300米+150来+100来等等。

(3) 力量训练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人体的各种活动都是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作各种不同形式的收缩和紧张,克服各种阻力的情况下实现的。体育运动中无论何种项目,都需要一般力量和各项目的专项力量,力量素质包含了速度力量、弹跳力量、爆发力量以及臂、肩、腰、背的力量等等。安排力量训练时可参照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原地蛙跳2一5次;

双脚跨跳10次左右;

5一10个跨栏双脚连续跳;

单脚连续跨跳10一20次;

单脚连续侧跳橡皮筋;

各种高度的深跳练习:

小重量负荷的连续抓举;

中等重量负荷的半蹲跳(原地);

左、中手小重量负荷的上推举(单手);

足跟提起的快速半蹲起;

较大重量负荷的全蹲起、半蹲起:

(4) 灵敏性和柔韧性联系

一般灵敏性和柔韧性练习与专项灵敏性柔韧性练习不同,但有密切的联系,虽然各个运动项目之间不可互相替代,但在教学训练中灵敏性和柔韧性的练习是可相互沟通的。

灵敏是在发展速度、力量和柔韧性这些素质的过程中同步发展的。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肉、肌健、韧带以及皮肤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不仅是构成运动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掌握运动技能的主要条件。良好的柔韧性,可提高跑的动作和跳跃项目的蹬摆幅度,也可使不同运动项目中手臂和腿的工作距离和肌肉的初长度加长,从而避免肌肉和韧带在运动中拉伤。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2)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体能;体能训练;方法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的项目特点

竞技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要求运动员不间断地在1 min45 s的时间里完成包括健美操操化动作组合、难度动作、过渡与连接动作和集体项目的托举配合动作四个组成部分的成套动作。成套动作必须在所有动作、音乐和表现的完美融合上体现创造性。它要求运动员在三维空间中交替进行难度较大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动作,高频率、大幅度地完成复杂的动作组合,流畅地完成各种托举、支撑、配合等动作,并要表现出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人体美和运动美。据此,竞技健美操运动项目特点可归纳为一句话:健美操是一项以柔韧、协调为基础;以力度、力量为核心;以耐力为保证的表现难美性非周期性技能类运动项目。竞技健美操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之一,其体能含义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谈体能训练之前,很有必要认识一下到底什么是竞技健美操的体能。

二、体能训练的概念

体能训练是一种以发展机能潜力和与机能潜力有关的体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是人体在艰苦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能力的训练。体能训练突出对人体各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旨在产生体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挖掘机能潜力,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

三、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难、美、高强度的竞技体育项目,内容繁多,不仅对人的一般身体素质( 力量、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柔韧、协调、灵敏) 有极高的要求,同时在心理、韵律感、表现、审美、抽象思维等方面也有高水平的要求,因此作为体能训练的内容广泛、方法繁多。根据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点以及体能训练的具体要求将其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两方面进行阐述。

1.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一般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一般体能训练主要包括一般力量素质练习、耐力素质练习、柔韧素质练习。

(1)一般力量素质练习。①上肢力量练习: 肩、肘关节主要用力肌肉有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等,一般采用卧推、平推、计时的单臂俯卧撑、单臂侧倒俯卧撑、单臂单腿卧撑,负重俯卧撑,自由倒地、俯撑跳走等训练方法。②下肢力量练习: 髋、膝、踝关节的主要用力肌肉有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臀大肌、腓肠肌、大腿屈肌等,常采用负重足踵屈伸、足负重踢摆、负重深蹲、半蹲跳起、抗阻力( 踝绑弹力皮条) 踢摆腿、多级跳深、负重蛙跳、团身跳、科萨科跳等训练方法。③躯干部位力量练习: 脊椎的主要用力肌肉有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背长肌、斜方肌等,一般采用仰卧起坐转体、手持重物转体、负重转体、肋木悬垂收腹举腿、倒挂屈收上体等训练方法。

(2)耐力素质练习。竞技健美操是以无氧代谢为基础、机体是在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是由磷酸元系统供能和糖酵解系统供能的代谢形式。因此,练习时采用80% ~90%的训练强度,将心率控制在 180 次/分 ~190 次/分,采用一次练习 1 分钟 ~2 分钟的计时跑、连续踢腿跳或连续完成成套动作的方式进行耐力素质训练。

(3)柔韧素质练习。①上肢柔韧练习: 各种徒手体操中活动肩、肘、髋关节的动作练习; 双手握肋木直臂压肩韧带;双手体后握肋术向前探肩; 与同伴互扶侧身正侧压肩②下肢柔韧性练习: 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劈叉控腿。③躯干部位柔韧性练习: 体侧屈、体侧转、体后屈。

2.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是指运动员在掌握专项基本技术后,通过对基本技术动作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以达到提高专项素质为目的的训练途径,主要是指通过技术的发展促进体能提高。专项体能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动作力度训练。力度不等于力量,但力量素质是形成力度感的必要条件,没有一定的肌肉力量,不可能正确的发力,更不可能体会由此产生的正确感受,且高质量的健美操运动员是在高速度下以大幅度身体动作来完成的。对运动员的速度、柔韧、灵敏、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都有一定要求,其中速度力量的练习是最重要的,也就是爆发力,所以,力度训练首先要进行加大肌肉力量的训练。可采用负重训练,把沙袋或重物绑在手臂、脚腕等需要练习的部位进行操化动作练习,采用的动作要熟练,完成动作要快速。规定最高速度指标和变化练习程序进行重复训练,以最高速度完成操化动作,练出“肉体极限”速度,持续不超过 30 秒,然后合理安排休息五分钟,恢复后再练第二次。还可以用快速击掌引导练习,教练员可变化练习节奏,并发出“用力太大了”、“再狠一点”等,给予提示性反馈口令使运动员保持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性。

(2)综合力量训练。综合力量训练主要是指在一般力量训练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深层肌肉群、小肌肉群的控制力以及协调全身力量全面性和整体性的训练。操化动作训练肌肉控制力原地纵跳训练( 此训练法着重训练运动员对身体重心上下移动的掌握与控制) 、剪刀跳练习、改变动作幅度和方向进行训练。弹动技术训练肌肉控制力健美操的弹动主要依靠躁、膝、骸关节的屈伸缓冲而产生的,而屈伸是通过腿部肌肉的协调控制产生的。因此,可以通过弹动技术的反复训练以进一步提高体能水平。核心力量训练,它指的是一种训练躯干部位腰腹肌群、脊柱部位肌群、盆骨部位盆带肌群的综合训练方法,结合了核心部位肌肉的力量、灵敏、平衡、柔韧以及本体感受训练。如采用半仰卧交替屈髋收腿、单臂上举仰卧起坐、坐姿两头起、单臂撑侧卧髋侧挺伸臂等练习形式。手腕关节的力量训练如推小车、控倒立、倒立爬行、连续俯推跳、负重手腕屈伸等练习动作。

(3)灵敏素质训练。灵敏素质在竞技健美操中主要表现为身体的协调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多采用如下练习方式: 配合音乐进行七种及其组合变形基本步法训练; 手臂的基本动作或组合动作通过音乐进行训练; 上、下肢相互配合训练; 躯干及肩、髋关节的协调性训练。

(4)身体姿态训练。身体姿态训练一般多采用舞蹈训练法如芭蕾舞等,但要注意健美操与芭蕾舞的身体姿态区别要求。同时还可借助健美操动作的反复练习如在完全掌握操化动作之后,改变动作数量进行训练。在不改变音乐节奏的情况下,通过加快动作速度的方法如用某一音乐完成一个八拍动作,然后加快动作速度,仍用原音乐节奏完成两个八拍的动作等方法。

(5)表现力训练。练习不同的套路动作或反复练习同一套路以加强其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训练; 模拟比赛训练法: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比赛场所喧闹地气氛,或模拟正式比赛的裁判员评分、组织观众参观等环境氛围等进行专门表情肌的训练,通过听音乐,理解音乐与动作的内涵,将想表达的内容表现于面部。

参考文献: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3)

一、跑步的姿势

①脚步动作:全脚掌着地,过渡到前脚掌,步伐要轻盈,用两脚往后扒地,在跑的过程中要迈小步,快频率。(短跑为前脚掌着地。)②大小腿的折叠:在往前走的过程中折叠,避免撂后腿,腿尽量不要折叠太多,使自己达到要迈出的步幅的高度为宜。(短跑为往前上顶膝盖。)③摆臂:肩关节要放松,前后自然摆动,幅度可以适当减小。(短跑摆臂时前摆大,后摆小,用全力摆动。)④呼吸:根据自身情况,一般为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也可以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呼吸时,用舌尖顶住上齿额,要用嘴和鼻子同时呼吸。在跑步的过程中,要避免身体左右晃动,要保持身体平稳向前。在跑步的过程中,会出现“极点”,这时应减慢速度,调整呼吸,等待身体恢复正常。

二、长跑训练方法

①训练原则。1)超负荷训练原则。就是在一定的负荷训练适应之后,必须适时增加负荷,以循序渐进中增强体能。如:增加速度,增加负重,增加练习次数等等。2)强度原则。训练时,不同体能素质的人要有不同的训练量,可以划分几个层次。3)频率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周、月、季训练计划。②训练方法:计时跑,变速跑,定距离定时间跑,递增速跑,分段跑。辅助练习跳绳。

三、核心力量练习

核心力量就是腰、骨盆等处力量。训练方法:单脚俯卧撑,单手单脚俯卧撑,跨线并脚左右跳,绕圈跳,结合腿仰卧起坐,单手俯卧,端脚端腹(两头翘)等。注重下肢力量练习、上肢力量练习,结合这些方法同时进行。

四、准备活动、整理活动

①准备活动的作用:1)可以调动更多肌纤维运动,提高完成机体活动的协调性,防止肌肉、肌腱和韧带拉伤。2)对内脏器官有好处,使内脏加热。②方法:1)慢跑(800米)。2)热身操(头部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体侧运动,腰部运动,前压侧压腿,绕膝运动,手腕脚踝运动。要求:每个动作要做到位。3)拉伸练习,对各个肌肉群进行拉伸,主要有大腿、小腿、腹肌、背肌、三角肌等处(每处20秒)。4)专门性练习(小步跑和高抬腿组合练习,车轮跑,后踢腿跑)。准备活动一般在15分钟左右,使各个肌腱热起来。③整理活动的作用:1)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2)恢复机体供氧平衡。3)促进血液循环。主要方法有:慢跑,拉伸,按摩,冷敷。

五、训练伤的预防

①原因:准备活动不充分、训练水平不足、违背训练原则、训练竞赛组织不当、运动竞技状态不佳、气候因素不佳、自身心理素质、生理解剖特点、运动后整理活动不充分、疲劳消除不及时、场地器材等不符合要求。②分类:软组织损伤、关节软骨组织的损伤、骨组织的损伤、关节稳定结构的损伤、神经组织的损伤和其他损伤(如感觉器官,内脏器官等的损伤)。③预防:加强运动训练中的保护、加强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已损伤部位,运动前做支撑带或护具保护。④治疗:1)合理安排运动损伤后的训练。2)保持训练成绩。3)防止“停止综合征”。4)纠正不合理的技术动作,以防再伤或局部劳损。5)改善营养。6)减轻受伤部位的练习,平时做好保护,可以做适当的理疗。⑤损伤应急处理。1)休息:让损伤部位停止运动,以免加重受伤程度。2)冷敷:在48小时以内进行,每隔2小时~3小时冷敷20分钟~30分钟。冷敷的过程中,皮肤的感觉为:冷、疼痛、灼热最后麻木,而后停止冷敷。3)压迫:压迫能受伤区域的肿胀减小,可以用弹性绷带扎于受伤部位。4)将受伤部位抬高。

六、运动中的补液、饮食

运动前后,要及时补液。运动前补液,保证身体在运动过程中正常排汗,达到散热效果。运动后补液,以及时补充体内丢失水分。运动前30分钟进行补液,一般补液300毫升~500毫升;运动后,补液要缓慢,不可大口喝水。运动中不喝碳酸类和甜饮料,也可喝盐加糖开水。运动前饮食以高糖、低脂肪、适量蛋白质为主,运动前3小时进食最佳。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4)

摘 要 体育舞蹈是一项特殊的体育竞技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有较高的要求。要保证运动员的体能充沛离不开体能素质训练。体育舞蹈运动员体能素质训练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训练方法,本文从体育舞蹈的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和耐力训练来对体育舞蹈运动员体能素质训练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 体育舞蹈 体能素质训练 运动员

一、体育舞蹈的力量训练

(一)力量素质的作用

力量素质是体育舞蹈运动员最基本的素质。对于所有运动项目来说,都需要运动员通过肌肉的力量来对项目的技术进行掌握,这也是提高运动员成绩的必要条件[1]。在对体育舞蹈运动员进行训练时,重点是对他们的力量方面进行训练,这是挖掘舞蹈运动员潜在能力以及舞蹈张力的途径。那些力量素质优异的运动员往往能将一些项目中的动作熟练而完美的表现出来,进而使得该项素质能作为体育舞蹈运动员之间竞争的重要资本。

(二)训练力量的有效方式

1.负重抗阻训练:如通过小腿绑沙袋、做俯卧撑、举杠铃等训练方式。这些都可以对人体的肌肉进行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的有效训练方式。

2.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如使用拉力器、拉橡皮带等,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发展力量素质。

3.借助专门锻炼力量的器械进行训练:通过运用锻炼力量的器械能有效的使身体以不同的姿势来对不同部位的肌肉进行力量训练,进而有效提高肌肉的力量度。

4.运用环境中的外部主力进行练习:如草地蛙跳、沙地跑等。对于这些练习,通常在动作的末尾阶段需要加大力量,但并不需要用尽全力去练习,而在动作上,应当轻而快。

5.运用对自身重量进行克服的方式进行训练:如引体向上、向上跳、倒立等。这些训练方式能使人体的局部肌肉在一定时候承受一定的重量,进而有效提高其力量。

二、体育舞蹈的速度训练

(一)速度素质的作用

对于运动员来说,速度素质不光会对其参与项目后所取得的成绩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还会对其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当然,运动素质也是人在进行迅速运动时所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能力,是体育舞蹈的运动员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中所有动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完成项目后所取得成绩高低的重要保障[2]。而速度素质其实是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动作速度、移动速度以及反应速度。其中,熟练的舞蹈动作技巧对于提高动作速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舞蹈运动中的动作方向、大小、时间长短等都会影响动作速度的快慢。

(二)速度训练的方法

1.训练应激性速度的方法。在平时,舞蹈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可通过不同的音乐旋律来有效提升自身的发应速度,队友之间可通过相互约定的舞蹈旋律来反复进行训练,进而在未约定的情况下运用别的舞蹈旋律进行一同训练,加强彼此之间的默契度,最后运用比赛中所规定的音乐旋律进行训练。

2.训练移动速度和动作速度的方法。选取与动作相适宜的方法来进行训练,如“CHA CHA WALK”,通过放松膝盖使得脚跟迅速落地的方法来提高出脚的速度。在动作完成前,身体各部位都需要一定的力量,因此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不断的提高该部分力量。同时,运动员可通过对身体重心部分的附近绑一些小沙袋的方式来加大训练中的难度系数,也可以称之为负重训练。

三、训练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耐力

(一)耐力素质的作用

耐力素质是运动员有机体长时间工作抗疲劳及疲劳后迅速恢复的能力。要在舞蹈训练、表演中去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并在一定的时间里保持特定的舞动强度与动作质量, 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 在持续比赛的动过程当中不断积累和加深与疲劳作斗争的能力。耐力素质的训练对于一个舞者来说, 是其艺术生涯和生命力长短的重要基础。

(二)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

1.在耐力训练中,慢跑是有氧运动方式中的最佳方式。对于运动员来说,慢跑简单而容易掌握,而且养成习惯后,对于身体以及生活都有很大的好处,因此,不管专员运动员喜欢,业余运动爱好者也喜欢[3]。当然,慢跑也有着一定的方法需要掌握,如速度应当放慢、历程应当慢慢的增加等,如此,才能更好的获得慢跑所具有的效果。

2.水上排球、游泳和水中行走等运动,都会受到浮力的影响而减小对肌肉的力量要求,而水的深度越大,身体所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因而对肌肉的负担也就越小。因此,此类运动有利于改善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尤其是对那些伤后需要运动的人来说,就显得非常的适宜。

四、体育舞蹈的耐力训练

(一)柔韧素质训练的作用

柔韧素质是从事体育舞蹈学习所需的基本素质之一,良好的柔韧素质是学习、掌握体育舞蹈技能的重要基础,可以促进其他运动素质的提高。发展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相结合,不仅可以避免或消除两者之间不良转移,而且有助于两种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

对于体育舞蹈运动员而言,柔韧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柔韧性好的运动员,无疑在做项目动作时能加大运动的幅度,同时,也不易造成扭伤或肌肉拉伤,因而能更好的完成动作。而柔韧性的训练方法通常有三种,第一种是动力性牵拉:在做动作前,就适当的做下摆腿联系、伸展关节和肋木压腿;第二种是PNF牵拉:通过运用阻力、静力以及外力进行有效结合的方式来提高肌肉的力量以及韧性;第三种则是静力牵拉:通过静力背弓、劈叉来提升下肢肌肉的温度和背部肌肉的柔韧度。

参考文献:

[1] 查建芳.论现代体育舞蹈的专项身体素质[J].宿州学院学报.2010(08).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5)

关键词: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实施方法;提升策略

体能训练是顺利完成各项运动训练的基础,没有好的体能,技能训练、战术训练等必将流于形式;没有高效的体能训练,竞技能力的提高就难以保证。体能训练在径赛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质疑的。然而,部分教练和运动员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制约了部分运动员潜力的开发,影响到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整体素质。因此,十分有必要重视并且改善现有青少年田径体能训练方法,从而尽可能地挖掘、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能力。

1.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体能,才能更好地开展技战术训练,体能训练主要是为其专项训练奠定基础,基础不牢则影响日后成绩的提升,关系到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体能训练的不但是运动员的身体,同时也锻炼着运动员的内心,使其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 青少年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法

体能训练具有针对性,包括不同种类的体能训练,具体如下:

2.1 力量素质训练

青少年田径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种类就是力量素质训练,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完成的工作有所差异,需要的力量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说,径赛运动员需要具备较强的推进力量;球类运动员则需要在改变方向、滞空等方面的力量上有所建树;游泳运动员则需要具备蹬水、划水等方面的力量,根据不同的项目,教练员在实际的训练中,应该采取针对性的训练,以使运动员的力量得到科学化地加强,更好地提升成绩。

2.2 静力拉伸训练

所谓的静力拉伸训练主要通过缓慢的动作来完成,以某些姿势锻炼自身,诸如拉伸肌腹、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练习。从具体的类型来看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主动拉伸,另一种是被动拉伸,无论选用哪种拉伸方式,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使运动员感受到酸胀痛,具体来说,每个姿势或者动作应该保持10s,同样的动作完成15次即可。

2.3 灵敏性训练

所谓的灵敏性训练依赖的训练环境是突然变换,这种灵敏性训练伴随着的是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的改变,锻炼的是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只有提高身体的灵敏性,才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其在比赛中以不同应万变,取得好成绩。

2.4 耐力训练

耐力素质训练的训练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不但包括运动运动节奏的变化,还包括运动强度的变化,且耐力素质还与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练习。

2.5 柔韧训练

所谓的柔韧就是人体各环节运动幅度大小的机能能力,要保证田径运动动作的完成,柔韧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其不但能够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对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工作效果也有着显著的作用。

2.6 动力拉伸训练

动力拉伸练习是指依靠练习者自身动作、原动肌有节奏地,较快并多次重复收缩,使与环节运动相反一侧的对抗肌反复被拉伸的练习方法,比较典型的有连续前摆腿。

2.7 速度训练

对运动员而言,速度素质的作用十分关键,在其竞赛比拼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田径运动项目在速度训练上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在一些细节上却存在一些差异,就需要锻炼他们在这方面提高他们的速度;而乒乓球运动速度训练则主要集中在判断力和反应速度上。

3.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误区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很多体能类项目上,我们的青少年运动员拥有的潜力和素质是十分出色的,但是当其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且再难有所寸进,运动成绩比照前期的成绩成长速度着实让人大失所望。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运动员对体能训练的理解不到位。青少年运动员自身素质尚待开发,而很多教练员和运动员竭泽而渔,盲目压榨青少年运动员的潜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训练方式导致运动员的成绩短时间的提升,却再难达到国际一流水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运动方式对运动员有百害而无一益。不同的运动员、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理状况需要不同的体能训练思路和方案,只有符合人体生理发育规律才符合运功的系统性、科学性,才能为运动员的成长提供真正的帮助。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训练是基础,基础越牢固,将来取得的成绩就越高;专项训练是关键,毕竟竞赛看重的专项能力,只有通过专项训练才能提高运动员的成绩,这两个方面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而言都是必须的,并且需要动态调整两种训练的比例,如此才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成长。

4. 提升青少年田径体能训练提升策略

一些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教练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存在误区,这限制了青少年的田径运动员的成长,为了加强和改善当前青少年田径运动体能训练,就需要采取如下对策:

4.1 理顺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关系

体能训练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基础性的一般体能训练,这适用大多数田径运动项目,另一个部分是专项体能训练,这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在进行一般体能训练的时候,非专项身体练习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造运动员身体形态,使其身体健康得以增进,全面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为了在比赛中取得更好地成绩,专项体能训练就十分必要,教练员需要安排一些专门性的身体练习,从而更好地满足专项的需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基础训练阶段,另一个阶段是专项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应该以专项运动的需要为准,充分结合运动员的个人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比重。

4.2 磨练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一个人或是对某种事物有兴趣的化,对这种事物就有着明显的倾向,在对待这种事物的时候就会更愿意去接近它。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体能训练的手段比较单一,青少年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十分枯燥,训练兴趣下降,往往将训练当作是应付,是为了满足教练员的需求,故而难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正因如此,教练员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体能练习的兴趣。

4.3 把握青少年运动员素质发展敏感期

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是指每一种运动素质在儿童、少年时期有机体自然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在某些特定的年龄阶段发展较快,呈现出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准确把握,对运动员选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能训练也需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发展适应专项需要的运动素质,使其在未来的竞赛中取得更好地成绩。大量的实践证明,如果在这个时期得不到科学训练的话,日后的发展将面临很大的瓶颈,难以达到一流水平。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正因如此,在实际的体能训练中,应该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按照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规律,使不同运动员得到更好地发展。

4.4 结合技能训练内容与心理训练内容

竞技能力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主导因素,然而运功员的竞技能力构成存在较大的差别,总的来看,竞技能力都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和智力因素所决定,只有将这些因素协调在一起,才能提高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而在这些因素中,最为关键的无疑就是体能,体能训练就像是在打地基,地基越好,盖起的高楼大厦才能稳固。然而,技术训练、心理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前者是训练及比赛取胜的关键,只有在体能训练的同时加强技术训练,才能增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综合实力;心理训练同样十分重要,青少年最典型的心理特征就是心理活动极不稳定,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青少年的抵抗能力不强,为了让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得到好成绩,就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支撑。因此,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加强意志力、注意力、自信心的训练和培养,以提高他们在比赛中自我心理调整的能力。

5.总结

总之,加强田径运动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对于促进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鉴于田径体能训练是一个重复性较强的内容,因此,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要创新训练和评价的方法,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实效性和灵活性,来激发练习者的练习兴趣,为体能训练效果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文章重点提出了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及提升策略,可供参考。

参考文献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6)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能训练;考核办法

据调查,在我国,自2002年以来,学生的爆发力、力量和反映肺部功能的肺活量等体育素质逐渐下降,60%左右年龄组检出超重及肥胖的比率逐渐上升。这些数据变化的结果应引起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因为这数据的变化表明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那么,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采取积极的策略,以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提高教学效率。

一、提高对体能训练出发点的认识

1.我国目前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

目前因初中生生活优越,以及独生子女的生活现状,使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因此导致学生缺乏锻炼和劳动能力,与此同时,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繁重,让课后作业和各种补习班将课余时间占用殆尽,导致学生课外活动量减少。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其中身体爆发力、力量和肺活量下降问题尤为突出,并且部分学生的身体由于缺乏锻炼,而出现过度消瘦或肥胖等病态。

2.强身健体的重要意义

强身健体对正处于身体成长、发育时期的中学生来讲十分重要。在体育运动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还能使身体更加敏捷和协调,增加人的耐力,改善体质,同时还能使神经系统和血管系统得到锻炼。尤其在现代,生活节奏较快,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健康的体魄,还能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适宜有效的体能训练,能帮助学生排解压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战胜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惧怕和厌倦情绪。实践证实,科学的体能训练是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的保障。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被视作核心环节,但是存在重视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妨碍了中学生体能训练的效果,阻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如下:

1.学校不够重视

升学率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竞争力的大小,一些中学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而一味地追求升学率,盲目占用学生的体育课,剥夺学生的权利和体能训练的时间,与此同时,课后作业繁重,使得双休日等休息时间也被占用,导致学生失去锻炼的时间。

2.资金投入不够,基础设施不齐全

在经济发展不理想的部分区域,学校对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等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基础设施不健全,阻碍了体育教学的开展。并且由于场地限制、设施短缺,使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教学内容无法正常进行,这就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减弱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学生参与度不高

通过体育锻炼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勇于面对挫折,但是现代中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的意识,并且对体能训练的整体认识浅薄,导致他们在体育课上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参与度不高,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在训练中因耐力和恒心的缺乏而容易放弃,因此形成消极的循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加强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的策略

1.适当提高体育训练的难度

任意有机体都有一种“理想的唤醒水平”,这是心理学家赫布的“理想水平说”,这一学说也适用于体育锻炼的动机水平,其目的性太强或太弱都令人感到难以达到。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参与锻炼的动机水平,有针对性和制定锻炼内容,使学生的身体达到“理想唤醒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训练目的和过程了解详细,根据实际,避免因长时间开展过于简单的训练而带来的枯燥乏味,要分段式、有目的地提高训练的难度,这样会使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逐步跨越教师设置的障碍,在学生逐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能收获自信,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2.体育训练中确定科学的考核办法

体育训练中的考核办法,是对学生的技术、体能等全方位的考核,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科学的考核办法是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出来的,以考核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增加锻炼意识,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重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策划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具体可以是有针对性的体育比赛等,这样不仅在比赛中能了解学生对于训练的完成情况,也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在比赛中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教师应及时给予认可和赞扬,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指导和鼓励,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训练,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并养成习惯,进而解决当下学生体质下降这一实际问题。

3.让学生掌握训练技巧

对于训练技巧的把握,是学生增强体能的核心。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详细情况,整理出合理的、符合实际的训练技巧,以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初中生体能训练的目的。体能训练与多个方面有关联,不仅需要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还需要视觉、听觉等各方面的支持,由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教授学生把握运动技巧的同时,还要将肢体配合及呼吸技巧融入其中,使学生标准地完成动作,完成掌握技能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训练乒乓球时,教师要将握拍、发球、控球技巧,并将肢体配合技巧一并传授,做出标准的示范,让学生在运动中切实掌握动作要领,更好地支配自己的肢体。尤其在控球方面,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控球不能单单只是手臂发力,而是腰腿各部位协同合作发力,是利用身体重心控球。而在接球时,也要通过身体重心来调节球的线路,避免压不住球或回球质量低等问题。所以,在接球前要判断球的落点和旋转状况,把握接球点,高效地回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示范,使学生快速掌握技术要领,从而对乒乓球产生兴趣,进而延伸到业余时间继续锻炼,完成教育目标,达到训练效果。

4.激发训练兴趣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征,有目标、有方向地设计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和自主性,教师还要将“健康第一”的观念导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首要意义,让学生愿意参加体育课,从而喜欢上体育锻炼,以调动学生主动训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在日常中坚持锻炼的习惯。例如,在激发学生耐久跑步的兴趣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耐久跑,让学生知道这项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肌肉的耐力,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增强心肺功能,也能让学生在此项运动中培养持之以恒的信念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学生了解这些好处以后,教师还要教授学生正确的呼吸技巧和肢体搭配技巧,减少学生的内心恐惧,使学生爱上耐久跑。

5.提高体能训练方法的自主性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全面有效的教学目标,将终身体育的观念融入教学,使教学效果得以延续,让学生能够将所学付诸实践,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主体性教育理论,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尊重学生,接受学生之间的差异,注重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依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特点等,有针对性地设置训练内容,如:长跑、跳跃训练、平衡训练等,也可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训练内容或项目,使教育目标和方式多样化,让有不同需求的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都能选择合适的内容。这样不但表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发挥了学生的自身意识和作用,同时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体能素质,因为这关系着学生的健康、学习和生活,甚至对他们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锻炼的实际情况,重视教学效果反馈和发展性评价的实践探究,进而对学生的态度、锻炼过程和效果做出正确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所以,教师需要创设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及时给予赞赏,总结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体能训练效果。初中阶段是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宝贵时期,作为一名体育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竭尽所能,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

参考文献:

体能训练的方法篇(7)

关键词:间歇训练理论 乒乓球训练 设计方案 要求

乒乓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它的英语官方名称是“table tennis”,意即“桌上网球”。在近几年乒乓球项目发展尤为迅速,无论是从规则的不断完善上,还是从比赛的不断激烈程度上都可看出。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其中,间歇训练理论是一种对练习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强度,间歇时间具有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从生理学的角度看,乒乓球运动员比赛的供能形式以糖酵解供能为主的有氧、无氧混合代谢供能。因此,根据队员的特点通过教练员精心设计,将间歇训练法中三种亚类训练方法(极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训练法)在乒乓球训练和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对于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和技、战术具有科学意义。

1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1.1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乒乓球项目和运动训练方法和理论的有关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现场观摩法,现场观摩武汉体育学院竞技学院乒乓球队的训练

1.2研究对象:乒乓球训练方案。

2文献综述

笔者在查阅关于乒乓球项目特点与间歇训练法的文献中了解到,采取间歇训练法来设计训练方案有利于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技战术的熟练性和稳定性,提高运动员适应比赛对抗强度的能力。本文参考了《训练方法的本质、结构及发展特征研究》这篇文献,并且通过《运动训练学》中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这一章节,了解了间歇训练法的基本概念及应用特点,并结合《乒乓球——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中关于乒乓球训练的有关规律综合分析研究。

3分析与讨论

3.1间歇训练法对乒乓球运动员的影响:通过严格控制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极大的发展,以满足激烈运动时的输氧需要,同时发展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通过控制间歇时间,可使机体产生与乒乓球运动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以满足各种供能状态下的转换需要;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和多次重复训练,可使运动员在较高负荷强度和激烈对抗的复杂困难环境下稳定和巩固技术动作,提高机体的耐酸能力;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方法,可使磷酸盐系统、乳酸能系统、以及其他有氧代谢混合供能系统得到发展和提高。

3.2运用间歇训练法设计乒乓球教学和训练中的方案

3.2.1极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在乒乓球训练中的运用方案

3.2.1.1身体训练:极强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磷酸盐与糖酵解供能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在训练中,运用这种训练方法能有效的提高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速度和力量,提高运动员在乒乓球场上激烈对抗的能力;平时训练的强度和密度提高,使之符合乒乓球竞赛中运动员供能系统的要求。

3.2.1.2技、战术训练:乒乓球项目的技术动作是比较复杂, 具有极强的可变性在乒乓球运动中采用极强性间歇训练法将单个技术动作或成串技术组合动作运用的熟练性与运动素质中的速度、爆发力、耐力以及能量代谢系统中的ATP—CP系统、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训练相结合。(注:以上练习的组间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分钟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依据)

3.2.2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方案。

3.2.2.1 身体训练: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乒乓球运动员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和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以及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乒乓球项目对运动员快速移动能力、动作变化能力以及混合供能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的负荷时间在40秒—180秒之间。通过这种训练方法能较快的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储备,尤其是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两方面。

3.2.2.2 技、战术训练: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能有效的将乒乓球运动员的组合技术动作与身体素质负荷较高的力量耐力和速度耐力相结合,提高运动员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在激烈对抗中技术动作灵活多变的能力,往往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时动作结构稳定,动作节奏、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动作速度、动作轨迹以及身体姿势都达到完成动作的基本要求,但在乒乓球比赛中,尤其是比赛强度较大,通常到第三局时,运动员电解质失去过多。(注:以上练习的组间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分钟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依据)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间歇训练法与乒乓球运动的结合能提高运动员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的能力,以及运动员技、战术的熟练性,稳定性,使运动员能适应比赛的对抗强度。通过本人研究可以看出,针对高水平运动员及赛前备战时应广泛使用间歇训练法。在提高运动员实战能力(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时教练员应根据队员状况安排极强性间歇训练法和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在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以及为无氧训练打基础时应安排合理的发展性间歇训练法;在赛前备战时应根据提高强度而逐步减量的原则合理安排强化性间歇训练法,使运动员的赛前训练与比赛相一致。

4.2建议:(1)应结合训练目的来实施相应的间歇训练法的方案。教练员要根据训练的要求及训练的原则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来制定训练方案。(2)调整各因素的比重。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对方案是适应状况来不断调整练习组数和次数(练习时间),还要考虑间歇时间和强度之间的关系。(3)及时更新训练手段。乒乓球项目的训练手段丰富多样,教练员应不断更新间歇训练法方案中的训练手段,使一个训练方案能达到多种训练目的,使运动员无论身体素质还是从技战术水平上都能更加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6.

[2]温军.乒乓球专项身体训练的探讨[J].山西体育科技,2005,(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