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1 10:36:19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篇(1)

关键词 计算机文化;文化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策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传统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方式。计算机已经不仅仅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它已经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所以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把它提升到文化普及的层次去进行,这样才能达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础性”作用。毕竟计算机文化最终将成为每个人的一种基本素质,一种生活文化,与其说它是知识工具,不如说它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计算机文化是活的文化,它的本性是不断创新,这就注定学习计算机将伴随着人的一生的活动。

一、计算机文化内涵的解读

经过60多年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几乎无所不在,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计算机文化。所谓计算机文化,就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因使用计算机而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产生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这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可以体现为:(1)计算机理论及其技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广泛渗透表现的丰富文化内;(2)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设备丰富了人类文化的物质设备品种;(3)计算机应用介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创造和形成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价值标准等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化观念。

计算机文化作为当今最具活力的一种崭新文化形态,加快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其所产生的思想观念、所带来的物质基础条件以及计算机文化教育的普及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同时,计算机文化也带来了人类崭新的学习观念: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人脑所能接受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根本无法“背”完,电脑这种工具可以解放我们“背”的繁重的记忆性劳动,人脑应该更多地用来完成“创造”性劳动。计算机文化代表一个新的时代文化,它已经将一个人经过文化教育后所具有的能力由传统的读、写、算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即除了能读、写、算以外还要具有计算机运用能力(信息能力)。而这种能力可通过计算机文化的普及得到实现。

当人类跨入21世纪后,又迎来了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娴熟地驾驭互联网将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时代造就了微电子、数据通信、计算机、软件技术四大产业时,围绕网络互联,实现电脑、电视、电话的“三合一”。“三合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计算机网、电视网、电话网三网合一,三种信号均通过网际网传输;二是终端设备融为一体。这是目前人们广泛关注的技术,它的实现极大地丰富计算机文化的内涵,让每一个人都能领略计算机文化的无穷魅力,体味着计算机文化的浩瀚。

二、正确认识计算机文化普及时代的必然

自第一台微型计算机1975年问世以来,至今不过30多年的时间,世界上已有数十亿台的个人计算机在各地运行。pc机在发达国家的家庭已经相当普及,在广大的发展

三、计算机文化普及理念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策略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在计算机文化普及方面就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计算机文化普及理念下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两个部分的复合物,一个是大众文化普及取向的部分,一个是计算机技术取向的部分。基于这样的观点,其教学的基本策略有如下几点:

(一)在计算机基础文化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培养是基础。引导学生明确计算机学习的定位,强化重视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要在基础文化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满堂 灌、填鸭式,老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过于注重系统传授理论知识的倾向,强调实用性、实时性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自主参与、团队合作为特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动手实践为手段。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进行到活动的总结,都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性、个性、创造性,都得到极致的发挥。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篇(2)

一、技工学校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的现状

在技工学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非常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进行有关知识的学习。第一,缺乏实践化的教学环节,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例如,由于技工学校缺乏应有的新型教学设备,往往使得教师非常注重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实践化知识的充分展现,使得学生缺乏对于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第二,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存在老旧的问题,无法与当代应用的笔记本电脑进行有效的兼容,例如,运用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中的知识对于笔记本电脑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进行升级换代,对于新存在的问}以及各种新的计算机版本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

二、CDIO理念的概述

CDIO理念是一种工程教育的模式,目的在于使学生以主动性、实践性、课程性之间的有效联系进行有关课程知识的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讲,完全可以应用CDIO理念进行改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使他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全面提升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质量,提高计算机基础操作的能力。

三、运用CDIO理念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教学的方法

1.进行CDIO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

技工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师需要对于CDIO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定位,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应用的CDIO理论需要与技工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同时满足社会对具有计算机实践化操作能力人才的需求。提升CDIO理念下教学模式的质量与效率,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2.进行CDIO理念下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

首先,在CDIO理念下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教学的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因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满足市场需要和企业发展要求的必然结果。例如,开展情景化的教学,进行计算机操作与维修的实战化演练,以客观真实的案例为指导,对学生进行实际专业能力的培养,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学生在真实化的演习中提高临场的发挥,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技工学校进行CDIO理念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教学改革,离不开师资力量的大力投入。拥有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技工学校就可以购买众多的先进教学设备设施及理论教材,以高科技的设备和前沿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拥有了充足的资金,学校就可以请来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用他们的专业才能和开拓性的思维为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再次,在CDIO理念下,技工学校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教学,需要与有关的计算机生产或维修的企业进行积极的合作,培养出具有市场化专业才能的人才。例如,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建立起专业化的课程实训基地,让学生一边实践一边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在理论知识的把握中更好地培养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篇(3)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应用

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是基于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构思、设计、实现和动作四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将工程技术与教育原理相结合,加强实验和实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改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总体效果。

一、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概述

(一)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的作用。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主张将教学分为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方面,以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注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CDIO信息化教学标准主要包括基于需求分析的CDIO教学大纲、集成化课程设置以及主动学习和CDIO能力评价等多个方面。CDIO能够很好的处理理论知识传授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促使高校人才培养更具计划性和有效性,更加满足社会各领域企业的人才需求。

(二)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按照CDIO教育理念,我们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系列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C程序设计、VB程序设计和VFP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方法等教学内容融合在适当的实践项目中,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同时在基于项目的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交流沟通、协作及掌控大系统的能力,尽早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学会解决与专业相关的问题。

二、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目前一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比较死板,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案例不全,实用性不强。还有些军校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内容没有与专业知识关联,没有与军事应用相关,只是单纯地开设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只是利用计算机打游戏,看电影,上网络,计算机教学效率较低。部分学生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开设一些比较实用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如网页设计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编程语言等,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

(二)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军校是我国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但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军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不足,对未来感到渺茫。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没有学习欲望,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一些军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偶尔或直接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单一,互动性不强,实践联系不紧密。计算机基础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以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实现创新与实践的统一,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全的专业型人才。

三、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科学的教学构思。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当准确分析军事领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际要求,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侧重点的开展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并熟练应用计算机操作软件,并且会应用相关的开发软件。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当积极引用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构思,为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提供可靠基础。

(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当在合理的教学构思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并且不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XDIO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实际作用,将计算机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统一,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以及探索能力,布置计算机教学案例,明确具体任务,结合学生的探索完成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深化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提升。

(三)规范的教学实施。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用XDIO信息化教学理念时,应当合理运用分组学习模式,以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结合学生的基础水平及学习能力合理分组,促进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际价值的有效发挥,引导学生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并及时加以引导,改善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储备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四)稳定的教学运行。为促进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应当积极转变以往单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方式,开展多样化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评价,正确评价学生。比如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教学评价,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统一组织并安排计算机基础联考,由计算机题库抽取题目,实行计算机自动组卷。试卷主要由客观题和操作题组成,以电脑答题方式进行。试卷总分150分,客观题60分,操作题9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便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后期计算机教学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有利于学生正确开展自我评价,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CDIO信息化教学理念在军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军校学生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在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培养出素质高、技能强的军校计算机综合技能型人才。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篇(4)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现状;基础课;计算思维;改革;

作者:赵宏等

一、大学计算机课程现状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指在大学中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以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使大学生具备使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和生活问题基本能力的一系列通识基础课程。

1.大学计算机课程目前面临危机

虽然大学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得认可,但目前的种种现象表明,我国传统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已陷入了危机之中。在各高校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中,无论是重点高校还是普通高校,如下现象普遍存在:

(1)学校方面。一些高校的教学主管部门直接质疑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必要性。很多学校都已经缩减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时和学分,有的学校只保留了程序设计类课程,或者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从必修改为选修,个别院校甚至取消了计算机基础课程。

(2)学院方面。专业学院对大学计算机教学效果不满意,认为对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帮助不大。对于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也没有表现出积极配合的态度和意愿。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往往倾向于取消大学计算机课程。

(3)教师方面。在很多大学中,大学计算机课程事实上已沦为鸡肋,没有专门从事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老师,临时安排计算机专业教师或研究生来完成教学任务。由于许多学校基础课教学改革任务繁重,但成果与职称评定条件不挂钩,导致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4)学生方面。大学生普遍对大学计算机课程不感兴趣,逃课率相对较高。有些学生就直接质疑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必要性,教师经常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我是XX专业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编程?”各种问卷调查也表明,学生认为计算机对学业和生活很重要,但大学计算机课程则不是他们想要的。

2.危机的主要原因分析

大学计算机重要的基础课地位与我国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危机现状之间的矛盾,已经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需要长期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分析造成大学计算机危机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1)无论是国家层面、教育界还是各高校、各专业学院,对大学计算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计算对各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还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因此,大学计算机在根本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投入,其改革也没有真正全面深入地开展。大学计算机课程更像是公共计算机基础课教师的“自娱自乐”,由于得不到在人力、财力以及成果认定上的有力支持,教师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变。

(2)大学计算机是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具备应用计算手段进行学科研究和创新的能力的系列课程。但目前,在“大学计算机”与“专业计算机”的关系和区别方面也缺乏明确的理解,从而导致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不合理,大学计算机课程逐渐演变成计算机学科知识体系的一个“浓缩版”。由于学时的限制,计算机学科的一门专业课,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只能作为一章来介绍,浅尝辄止。导致教师无法讲明白,学生听不懂。这也是学生不感兴趣、老师不愿意教的主要原因。

(3)在“什么是大学计算机”这个问题上还没有形成共识。计算机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什么?如何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与专业课进行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去理解问题、抽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因此,目前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变成教一些空洞抽象的理论、编程训练或者是几个工具软件的使用。这种训练仅仅使学生临时记住几个名词、暂时掌握一门可能永远不再使用的高级语言或几个软件工具。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地位和内涵快速提升的新形势下,改革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使其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满足各专业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和大学生日常工作生活的需求,是历史赋予大学计算机课程的使命。

二、“计算思维”理念下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计算思维”理念的提出及其对国外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的变化,为我国陷入危机之中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带来了曙光。

1.改革历程

在我国,计算思维的重要性也已引起了科学家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也认识到了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计算思维”理念下,我国也开始了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进程。

从2008年开始,当时的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陈国良院士的带领下,组织了将近20场各种类型的专题研讨,从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出发,就哲学层面、科学层面以及教学层面的表达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逐步实现计算思维从哲学的表达体系向教学表达体系的过渡,以提高国内计算思维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计算机教育的水平[1]。

2010年7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9所“985工程”高校在西安召开了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发布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正式拉开了我国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序幕。该声明明确了要旗帜鲜明地把“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2,3]。

2012年8月,教育部高教司设立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4,5]。该项目通过3项“大学计算机课程系统性规划研究项目”和19项“大学计算机系列课程及教材建设项目”的研究和建设,进一步提高计算思维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2013年4月,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43所院校在厦门召开研讨会,并达成“大学计算机研讨43院校厦门会议共识”。该共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大学计算机体系”、“进一步确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基础地位”和“在坚持面向应用的过程中培养计算思维”等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方向。

2013年5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旨在大力推进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计算思维教学改革宣言》。宣言明确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目标之一”,“通过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计算机课程改革,大胆扬弃现有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建设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体系”以及“在这项改革中,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构建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教学体系”等问题。

2013年7月,在第二届“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6],来自全国各高校的360余名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上进行了成果分享,同时,陈国良院士等众多与会代表在大会上也表达了“计算思维是潜移默化地培养,不应该为计算思维而计算思维”等观点。

2.标志性成果

在计算思维理念下,我国大学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标志性成果。

2011年,陈国良院士等认为大学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计算思维培养的一个关键[7],初步构建了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思维导论”课程,并给出了该课程任务、基本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2012年,陈国良、王志强等出版了《计算思维导论》教材[8],并在深圳大学开设了“计算思维导论”课程。唐培和也出版了《计算思维导论》教材[9]。

2012年,李晓明教授在全国多个高校开设了“网络、群体与市场”课程[10],并于2013年开始开设了相应的MOOC课程[11]。该课程从交叉学科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计算与信息科学以及应用数学的有关概念与方法,研究网络行为原理及其效应机制。课程讲解了一些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经典问题实例是如何转变为计算机可以解决的形式,完全脱离了传统的计算机教材里面对系统讲述计算机专业知识的讲授路线。该课程是培养计算思维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2013年2月,战德臣教授等通过构建计算思维教育空间——计算之树[12],从计算技术与计算系统的发展角度阐述了“核心”的计算思维,给出了大学计算机所面对的知识空间,进而通过分析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未来对计算思维能力的需求,给出了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一个内容体系方案。

2013年4月的厦门会议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董荣胜教授做了“计算思维的表述体系(草案)”的报告;2013年7月,陈国良、何钦铭等在第二届“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公布了《计算思维教学改革白皮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白皮书)[13]。他们构建了具有8类基本计算原理(计算、抽象、自动化、设计、通信、协作、记忆和评估)的计算思维的表述体系。

同时,白皮书也将这8类基本计算原理的关注点及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梳理,如下表所示。

该计算思维表述体系参考了CC1991的12个核心概念和周以真的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借鉴了Denning在“伟大的计算原理”的分类方法。其创新点在于:(1)白皮书在Denning的7类计算原理基础上增加了“抽象”,更好地描述了计算思维的本质;(2)Denning的7大计算原理是并列关系,白皮书将8大计算原理划分为3类,更好地描述了各原理的抽象层次和相互关系。

白皮书还以理工科计算机基础教学知识体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4×3的知识体系结构。

还有一些在计算思维理论、计算机方法论、深化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具体方案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尝试[14-20],在此不一一阐述。

三、讨论

“计算思维”是一种以抽象、算法和规模为特征的解决问题之思维方式,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所需要的思维[21]。现代社会通过“计算思维”来促进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及社会各领域产生革命性的成果。因此,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基础课地位不容忽视和动摇。

针对我国大学计算机课程处于危机的现状,我国已经开展了3年多的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核心任务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得到了共识,也涌现出了一些研究成果。2012年以来,在教育部高教司设立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的推动下,新一轮“计算思维”理念下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对大学计算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但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培养“计算思维”的改革仍处于摸索阶段。在内容和方法上的突破性改革成果还不明显,还没有形成一套或几套科学的、得到普遍认可的、操作性强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更缺少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与学科专业发展紧密融合的研究成果,真正全方位进行大学计算机课程深化改革的高校数量较少。

最为重要的是,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还没有得到国家层面的有力支持。例如2012年设立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项目,一个项目几万元的经费是由高校和合作出版社共同承担,这与美国CPATH计划几千万美元的投入相去甚远。

正如李廉教授所言[1],随着云计算、社会网络、物联网、普适计算、移动通讯这些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去编制一个程序的任务将会被寻找一个程序的任务所替代。对于大多数人所从事的工作而言,理解问题,并在云平台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工具,其现实意义可能会远远大于自己动手制作解决问题的工具。目前大学计算机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专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的模式,提升未来社会对于计算机的理解和应用的整体水平。因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究竟给学生讲什么、怎么讲,成为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篇(5)

EIP-CDIO是一种基于CDIO培养模式框架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培养模式。该教育理念最出现于汕头大学,并随着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汕头大学,汕头大学对EIP-CDIO教育理念提出了更为细致和科学的教育方式,并就大学计算机课程专业进行了新的探索与突破。将CDIO教育思想融入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中,探索与构建EIP-CDIO教育理念模式,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进一步拓宽学生计算机实践与创新能力,也是我国目前高校教育的一大重点工作。在EIP-CDIO教育理念中又分为1级和2级两大项目层次。1级项目是整个大学教学极端的整体要求,时刻贯穿与课程教学与实践当中,而2级项目则作为1级项目的支撑,主要用于关联各大课程项目,以此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各类相关课程知识的综合能力。

二、EIP-CDIO人才培养模式

EIP-CDIO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以培养学生独立性、思想性个体为目标,培养学生个人能力;二是以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为目标,培养学生技术能力;三是通过团队训练,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能力,促使其在团队环境中能够顺利发挥自身能力;四是教师在知道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学生各方面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基于EIP-CDIO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主要通过项目来设计教学目标,并通过项目任务的设计与训练来构建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锻炼与提高学生综合CDIO能力。

三、EIP-CDIO教育理念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探索

基于EIP-CDIO教育理念,《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可分为课程构思、能力训练设计以及课程运作三大部分进行。

1.课程构思

《计算机基础》是大学的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开设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大学生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与相关技能,使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育理念与方式。随着EIP-CDIO教育模式的广泛应用,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也开始出现了该教育模式的身影。EIP-CDIO的教育模式重点在于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等,因此,以EIP-CDIO教育模式为基础的课堂开展首先就需要教师重视EIP-CDIO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在EIP-CDIO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对课程目标进行定位,加深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理解。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构建教学课堂。

2.能力训练设计

EIP-CDIO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设计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做到以项目为载体,根据经济市场的需求来设计实践项目,通过不同能力训练设计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EIP-CDIO教育理念下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训练应当在遵循该理念原则的基础之上,通过实现训练设计来实现实践教学。如在训练中进行企业开发团队模拟,以企业实际案例为背景,让学生按照企业项目运作模式进行项目参与,从而使其在提高自身《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能力与实践技能之外,又进一步熟悉和把握了企业的项目运作流程。除此之外,通过能力训练,还十分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的形成,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同时提高了其学习效果。

3.课程运作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篇(6)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对策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成为一门公共课,所有专业都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并且需要参加一系列的计算机考试,例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鉴定考试等。多数学校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也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以考促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计算机基础学科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为了通过有关部门的考试,而是培养能被用人单位接受的实用性人才。新课改理念提倡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突破误区,以创新的精神不断进行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效能。

一、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一)执教观念落后,忽视计算机学科的专业特色。

计算机科目强调以应用为主,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当前,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计算机基础的课堂上,按传统学科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例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执行“讲、背、练”的教学模式,把计算机基础上成计算机理论。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仍然按照语、数、英等科目的方法进行学习,导致理论成绩好,实际操作差的局面。由于缺乏合理的引导和知识扩展,学生往往缺乏探究精神,不懂融会贯通,遇到未学过的知识就一筹莫展。

(二)计算机教学变成应试教学,忽视计算机知识作为工具应用的本质。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通过相关考试、获取技能证书视为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简单,教学过程一成不变、模式固定。通常是针对相应的题库布置练习,学生机械地按照题目进行操作,直至把题库的习题练熟为止。当然,即使是短期内的强化训练,也能使学生顺利通过技能考试。实际情况表明,应试教育下学生对知识有较高的遗忘率;甚至有些学生在通过考试后,放弃了进一步的学习。当在生活或工作中需要用到计算机知识这个“工具”的时候,是很难从题海里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

(三)计算机基础教材统一化,教学内容没有紧扣相关专业。

在课程设置上,中职学校往往会忽视专业的知识结构。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首先,不管是哪个专业,选用的教材是统一的。其次,教学设计并没因为专业不同而区别对待。例如会计、物流、计算机、商务英语、电脑美术、文秘等专业的教学内容是基本一样的。从专业角度来看,就是没有重视把计算机操作和专业特色较好地结合起来。例如,word的图文操作对文秘专业很有帮助;excel的统计函数能大大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统计技能。可惜的是,很少教师能在教学中根据专业有所侧重。

(四)教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相脱节。

中职学校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或技能考试,往往都有较高的通过率,这说明以考促学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据调查,中职学生参加工作后,往往会发现所学的知识与具体应用相脱节,对计算机的应用并没达到较高的层次。例如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实际难题,总是以没学过为借口搪塞。这说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并没有与工作对接,培养的学生跟用人单位的要求还不能很好地匹配。

二、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能的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第一线的计算机技能人才。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即坚持“生本”理念。尊重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和独立性,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其次,教师应该主动求变,放弃满堂灌的模式,要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如采用启发式、分组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再次,要有服务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灌输计算机工具论。

计算机本质上是一个工具。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根本目的是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的时候,要突破理论知识的限制,注重教学案例的实用性,尽量使案例贴近生活和工作,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于是,学生的课堂练习不再是机械化的操作,而是变成有意义的行为。学生在意识上把计算机看成自己的帮手,化“要我做”为“要我用计算机做”。例如,在讲授图文混排知识点的时候,不妨布置学生设计杂志封面、个人名片、广告宣传单等。这些布置,都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知识的用处,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三)合理选取教材,鼓励自编教材。

目前,计算机基础的教材种类繁多。有些教材内容陈旧、编排凌乱、东拼西凑,毫无特点,要选取一本合适的教材实在不容易。教师应根据课程的特点,科学地选取教材,使教材既适合教师教学,又适合学生学习。

为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可以编写校本教材。自编教材能适应学生的特点,符合教师的教学安排,用起来得心应手。在中职学校中,还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编写紧扣专业特点的计算机教材。例如在编写会计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材时,可以突出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四)开发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平台。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随着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所以,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应该在稳定中求变。长期以来,计算机基础课程强调集体备课,共享教案、课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但是这还不够,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教师教学的负担依然偏重。要把计算机基础教师从日常讲授式的教学模式解放出来,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挖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共性,开发计算机基础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学生可以登录平台获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摆脱常规教学活动的束缚,这很符合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五)创建计算机基础教师共同体。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的方法有深刻的体会。但是,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教师之间缺少深层次的交流,众多教师擅长单打独斗,教师之间各自为战,导致的后果是教师无法突破教学瓶颈,缺乏集体意识,效率低下。所谓计算机基础教师共同体,就是学校或教师自发组织的学习群体。在教学活动中,学校创造开放式的教研氛围,提倡团队精神。在计算机基础教师共同体中,教师间平等对待,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协同解决问题,实现双赢的局面。

三、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教改理念的不断推广,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这就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在新课改前提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加强教研工作,有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使中职学生成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作者单位: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参考文献:

[1]李焕玲.基于教学做合一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J].电脑学习,2010,(6).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篇(7)

关键词:计算机思维;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计算机思维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指运用计算机的概念和知识去理解人类的行为。计算机思维的本质是自动化和抽象化,要求人们具备运用计算机思维能力去认识并解决问题。并且,计算机思维能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优化人们的比较方法、分类方法和类比方法,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另外,计算机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分析复杂的问题,调整人们的问题解决方法,以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因此,各领域十分重视计算机思维的培养。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也在积极探索计算机思维导向下教学改革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研究计算机思维导向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而且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着深刻意义。

1.计算机思维导向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大数据是信息技术发展和数据种类的衍生现象,严重的冲击着高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尤其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高校计算机技术教学朝着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并且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运用计算机思维进行研究。因此,计算机思维导向下高校金丝算计基础教学改革是大稻菔贝的要求;其次,计算机教学方法创新的要求。计算机思维导向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能够帮助计算机基础教师运用新思维和新方法解决教学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并且,计算机思维导向能够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思维开展学习,提高计算机基础学习效率;最后,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要求。计算机教学改革要求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将计算机思维运用在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研发、教学模式创新等各个方面,进而解决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促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2.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专业区分度不大。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忽视了专业之间的区分,采用统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求和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但是,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的要求不同。例如,会计专业要求学生具备程序编写能力,营销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文字处理能力,教育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办公软件使用能力。而统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使得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技能没有差别性,难以适应专业能力要求;其次,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差异较大。由于受学校教育和家庭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接触较少,仅仅料及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对深层次的计算机运用技能不了解,计算机基础水平不高。而有些学生长期基础计算机设备,对计算机的各种技能了解较多,计算机基础水平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加强重视学生的差异,采取差异化教学方式。但是,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是以能力较差学生的水平为基础开展最基本的基础教学,教学层析较浅;最后,学生缺乏主动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是专业课而忽视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计算机课程学习不积极。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不需要再进行学习,缺乏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3.计算机思维导向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策略

3.1改进教学理念

高校应加强重视计算机思维导向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作用,积极改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首先,高校应加强计算机课程教师对计算机思维的认识,引导计算机课程教师认真学习计算机思维,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师的计算机思维意识,鼓励计算机教师将计算机思维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其次,高校应积极转变计算机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传统的理论灌输理念,强调学生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将计算机思维培养纳入到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体系之中。

3.2完善课程体系

高校应积极重视计算机思维,在计算机思维导向下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将计算机思维渗透到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中。首先,高校可以增加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作业量,将学生在课下完成教师布置的计算机基础操作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其次,高校应积极重视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教育,开设计算机思维宣传课程,积极向学生宣传计算机思维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思维培养的重视;最后,高校可以增加一些计算机思维培养的课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张增加网络基础课程、简单的C语言课程等,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

3.3创新教学模式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积极运用计算机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计算机思维。首先,高校可以在计算机思维导向下积极探索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例如,高校计算机教学应根据本校的教学状况规划教学任务,在计算机思维导向下调整教学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增强教学模式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其次,高校应在计算机思维导向下优化教学组织,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做好课前准备,将计算机思维培养纳入教学准备之中。并且,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计算机课程教师应将计算机思维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思维的了解。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