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路运输的方式

水路运输的方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7 14:48:06

水路运输的方式

水路运输的方式篇(1)

一、水路运输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与公路运输发生关系,这也是人们使用最为广泛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具有运输方式灵活,在小范围内运输效率高的优点,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但是,公路运输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它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就会丧失自己的优势,无法完成远距离运输的任务。航空运输目前与人们的关系也逐渐密切起来,航空运输的优势是在长距离的运输任务中,效率更高,但是,它的运输量较小,而且具备高能耗的特点,铁路运输的方式具备上述两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它能在长距离的运输任务中完成运输,而且运输量很大,但是,铁路运输受铁路线的影响,无法明显的提高运输的总量。这些运输方式或多或少的会存在自身的不足,而且,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难以完成低碳的要求,因此,这些方式需要一种更环保、经济的运输方式进行替代。而水路运输是目前一种非常高效的运输方式,它在我国的对外贸易运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运输方式非常适合低碳经济的要求,即使运输量很大,也不会消耗较多的能源,而且在一定限度内,运输量越大,它的低碳性更强。除此之外,据官方数据显示,水路运输方式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仅占全球全部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的2.5%,比例可谓非常低,要知道全世界的水路运输的总量是非常大的,国际上具有内陆河或者临海的国家,都会建立自己的水路运输体系,可见,水路运输的总量非常高,而它的低排放的优点更是被世界各国所推崇。目前,水路运输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集装箱船,这种船的优势非常明显,它的运输量非常大,能更加有效的节约能源,减少废气的排放量,是我国运输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水路运输的成本是非常少的,它比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更加节省能源,它的这种优势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更能表现出自身的优势,因此,水路运输方式值得在国家的运输方式中推广,它的节能、经济等特点与低碳经济挂钩,并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追求的低碳经济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优势

在得知水路运输的方式之后,水路运输在各国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例如我国在明朝时期就使用大型的木船进行出访,最远能够达到非洲,而且,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也是在水路运输的帮助下完成的,因此,在非常早的时期,水路运输就已经被人们所应用,它的优势在当时就已经显现出来。当前,我国的现代社会正在倡导建立低碳经济社会,目的就是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使地球能够为人类服务更长的时间,因此,就需要使用环保的生产方式,而水路运输的种种优势恰好适合这种经济形式,因此,重点介绍其优势,具体如下:1.经济性以及低碳优势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许多国家都处在破产的边缘,尤其是一些欧盟国家,它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就需要更多经济性的生产生活方式,降低人类生产生活的成本,减少支出,在这种情况下,水路运输的优势就显现出来,它的经济性非常强,因为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它能利用自身的特点,减少能源的消耗,避免出现能源危机以及环境危机的可能,当前各个国家都在寻找石油制品的替代品,目的就是减少对石油的依赖,而水路运输所需的石油非常少,所以水路运输仍是最经济最低碳的运输方式。2.政府扶持水路运输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研究的课题,这是应对全球环境逐渐恶化的比较有效的方式,在低碳的要求下,实现经济进步与环境优化的双赢。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实现这一目标具有较大的难度,必须要让社会企业一同努力。对企业而言,实行低碳经济是一项比较有难度的任务,需要企业内部进行系统的改革,转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的低碳经济转变,要想达成这一目标需要企业在管理层面进行一定的创新。因此,对于节能、低碳的生产方式,政府是非常支持的,这就使得水路运输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为水路运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国家更加鼓励企业进行水路运输,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让我国的运输业在更加安全的状态下进行,避免企业的淘汰。

三、发展水路运输的建议

我国已经倡导社会发展低碳经济,水路运输行业必须响应国家的号召,发挥自身额优势,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下逐渐脱颖而出,并且很快就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也得到了来自于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关于发展水路运输的问题,以低碳经济为背景我们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从而可以更好的味低碳经济服务。

1.发展国家的内河运输

在各大城市中,交通拥挤、交通阻塞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生活方式并不是人们想要的,因此,政府需要进行科学的设置,减少车辆的使用,在具备水路运输的地方,推广使用水路运输,尤其是我国的内河运输的建设,从而缓解城市的交通阻塞现象,公路运输造就不堪重负,高速公路堵车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新奇,水水中转以及水水联运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个问题,在实现低碳经济的同时保护我们所生存的环境。

2.海运以及铁路运输的有效结合

水路运输在低碳经济的实现等方面有着十分重大的贡献,但是为了确保可以收货更多的利益,将快速的铁路运输与水路运输相结合是我们新提出的一种办法。水路运输与铁路运输实现完全无缝的对接之后,我们的海铁联运就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从而提高运输的速度以及运输的广度,从而与低碳经济更为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四、总结

水路运输的方式篇(2)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模式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的进步。但是在其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市场体制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改革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模式,进而提高公路运输的经济,提高其管理水平成为其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

一、现阶段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状况

现阶段中,中国的公路运输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由于公路运输存在着运输灵活、成本低以及运输速度快等贴点,在中国的交通运输业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进行公路运输管理模式改革中,利用市场经济体制的优点不断促进公路运输管理模式的改革。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发展,公路运输经济的迎来了新的发展基于。一带一路将中国与中亚、欧洲等国通过陆路运输联系起来,以此加强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因此,在真阳的状况下,公路运输的管理模式更应该进行改革。在以往的公路运输业的管理中,一般采取落后的理念。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着行政过于干预的管理方式,进而导致管理水平落后,限制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利用市场管理手段,进而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

二、市场经济体制对公路运输经济的重要性

1.提高公路运输经济效益。市场体制下,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和经济调节,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市场上的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状况,及时作出相应的措施,进而提高公路运输经济效益。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经济手段,不断感知公路运输市场的变化,以此及时的做出反应。此外,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的效益。2.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水平。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水平。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管理越来越成为一个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而作为现代社会中先进的管理方式,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经济手段和信息化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水平。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优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模式的措施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优化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模式成为现代公路运输也的主要问题。作为现在社会的重要发展方向,信息化是这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市场经济体下,利用信息化管理,是优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措施。那么,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优化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模式提出几点可参考的意见。1.加强信息化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发展方向。因此,优化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模式首先要加强公路运输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下,优化公路运输行业的资源配置,从而掌握公路运输的市场信息,依靠市场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例如,在公路运输企业中,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将公路运输的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化管理。然后在进行运输中,可以将公路运输中出现的状况通过信息化进行反馈,以及时得到解决,利于以后公路运输。因此,通过加强信息化管理,利用市场经济体制,让公路运输经济更加灵活,进而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模式的改革。2.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模式的改革。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上水平,让工作人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进而不断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一方面公路运输企业要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信息化培训机构,通过对管理人员不间断的进行信息化素质的培训,进而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公路运输企业要不断的引进外来先进的管理人员,不断加强对人才的管理。此外,公路运输部门要不断的与其他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双方通过取长补短,不断加强双方的合作和实力,进而不断提高公路运输的管理水平。因此,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从而优化公路运输的管理模式,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3.管理手段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优化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模式,要要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以市场调节为主,通过经济的手段对市场资源进行配置。因此,在市场体制下要优化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模式,就要减少行政干预,以经济手段调节为主。例如,在进行公路运输管理时,可以将公路运输的目的地以及市场上的信息进行整合,以判断市场中公路运输的状况,进而调整公路运输的对策。此外,公路运输部门要对公路运输进行调节,明确责任落实,减少公路运输部门的行政干预。所以,在公路运输经济中,公路运输部门要通过经济调节的手段,让公路运输适应市场的发展,进而优化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模式,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体制在现今的社会中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水平也随之改变。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主要是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管理手段以经济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在市场体制下,公路运输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进而不断创新公路运输的管理水平,优化公路运输经济的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路运输通过自身的优势,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而不断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靳海燕,付振雄.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J].中国电子商务,2013(6):138-138.

[2]章秋雯.基于市场经济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应用与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14(8):112-113.

[3]郭爱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研究[J].文摘版:经济管理,2015(9):89-89.

[4]沈玥.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研究[J].企业文化旬刊,2015(11):89-89.

水路运输的方式篇(3)

[关键词]交通运输企业 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F5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189-01

无论各行各业,再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交通运输业也是一样的。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子行业发展越来越快,特别是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上升趋势比较明显。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根据国民经济的总体水平变化的,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第二、三产业就越发达,那么也就越需要高效率的运输方式。公路运输以机动灵活、便捷快速的短途运输优势承担着较大的运输量;航空运输由于其快速,安全的特点在运输行业也是重要的运输方式。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子行业的发展体现出交通运输行业正在朝着更高科技、更便捷、更快速的方向努力前进着。可是,在企业发展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那么在交通运输企业又怎样的问题呢。

一、 交通运输企业现在面临的问题

1、经营管理难以集中化

人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不同,对于交通运输的选择方式也就不一样,方面快捷的运输方式受到人们的欢迎,而运输行业的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导致经营状况日趋下降。一是由于经济体制的影响,运输网络复杂,分散的经营网络不便于管理,没有形成一条跨地区、高效率产业链,所以就难以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中站立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铁路运输成本低,人们多都选择铁路运输方式,随着任务量的不断加大,本身的运价低,导致铁路运输连年亏损。而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之间无法建立长期跨区域性体系,导致客源流失和货源不足,一些车辆和船舶都是依靠运费增加收入的,货源和客源的不足就会导致企业亏损严重和运输成本增加。所以,现有的运输企业经营的难以集中,导致了企业无法形成跨区域、高效率、大规模运输的产业体系,就导致企业亏损,运输业发展受到阻碍。

2、无法满足人们生活需求

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只是人们物质文化需求大大增加。运输设施设备的完善还是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铁路运输中,由于设备的落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经常会发生超员情况,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而在一些区段,铁路运输基本达到饱和的状态,无法提供更多的运输线路。公路运输的公路干线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高级公路干线太少,低级公路遍布各地,但是低级公路的公路质量不是很好,断路,坏路大量存在,车流量越来越大,拥挤不堪,导致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混行。水路运输由于港口接卸能力和疏运能力不相配,压船压港的现象经常发生,船舶的使用寿命缩减,受到天气,客流量影响,航行条件差,难以发挥水路运输的优势。航空运输中,民用机场的数量较少,一些较发达地区甚至没有通航,导致航空运输业发展缓慢。运输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运输,只是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地加快,导致运输业不得不积极改变,适应市场经济下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运输体系的不健全不完善导致运输业亏损严重,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综合区域运输体系,加大投资,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引进新技术抛出落后的运输装备,构建科学合理安全的集中化管理保障系统。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交通运输企业落后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通过对运输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引进高科技,提高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输工具的营业能力和管理水平高。重点实施信息化管理,加强运输设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我国交通运输业要想有国际一流的水平和服务就必须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无论是在运输网络的稠密度,还是在运输方式的先进性和运输服务的服务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要我国运输业加大投资力度,投资规模,增加运输网络干线,提高服务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地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处在于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环境。交通运输要绿色安全化,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车辆开发应用,积极引导人们的消费和出行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大力发展科技先进、实惠安全、节能环保的运输设备,结合新科技对落后设备加以利用,运输设备及时更新换代。集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水电设施设备进行定期调查,在规划、设计、建设等环节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岸线,优化结构,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和运输人员服务水平。大力倡导钢材,电力等资源的再生和循环使用。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在科学发展的前提下,发力推动交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优化佳通运输管理结构,提高管理组织水平,提高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为加强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交通运输业要想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十二五”纲要,尽快完善交通运输网点筹建工作,统筹区域和运输方式一体化发展,加快区域运输步伐,节约利用资源,全面发展水上和航空运输,革新运输方式降低运输成本,搞好运输人员思想道德政治建设工作,加快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脚步。要经济文明一起抓,不仅要促进经济的发展,更要注重物质文明和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结语】:

交通运输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也是大多数企业的问题,在今天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下,要想站立主导地位,就要积极地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计划,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增加竞争力。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大力推行绿色环保的运输方式。抓紧机遇,努力朝着高效率高科技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 韩悦臻尚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联性分析[J].公路,2008(9):32-21.

[2] 雷怀英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1):54-40.

[3] 王春妍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2):25-18.

水路运输的方式篇(4)

此次交通大部制改革标志着我国铁路运输行业开始向市场化道路迈出重要一步,不仅有利于铁路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从而推动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进一步发展。

1 促进运行规则统一

水路、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均有各自的运行规则,集装箱多式联运要求在向终端客户提供全程运输服务的前提下,对多种运行规则进行重新协调和分配。近年来,公路、航空等部门先后并入交通运输部,实施政企分开、统一管理;唯有铁路部门实行垄断经营,导致铁路运行规则与市场法则不兼容,难以实现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1]例如,我国铁路集装箱的规格不符合国际标准,在开展海铁联运时,往往需要在港口将货物从海运集装箱中卸出,然后装入铁路专用集装箱中,导致运输成本大大提高,运输效率低下,抵消了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优越性。

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后形成统一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不仅有利于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和统一,形成公平、稳定的竞争机制,而且有利于促进铁路管理和营运逐步市场化,明确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市场主体,使以往分散、分段、多头管理模式转变为集中、全程、单一管理模式,推动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集约化经营。

2 完善网络布局

2.1 途径一:加强协作

《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提出:“在行业发展规划方面,要加强各种运输方式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定位和有效衔接。”长期以来,我国铁路运输的计划经济色彩较为浓厚,行业垄断较为严重,运输系统相对封闭。铁路运输企业与公路、水路运输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导致许多运输场站和枢纽的布局、衔接和定位不合理[2],无法形成完善的多式联运网络。

新交通大部制改革推动铁路运输市场化,促使相关管理部门放宽视野,将自身融入国际供应链中,加强与供应链各参与方的协作,以达到共赢的目的。一方面,铁路应当与公路、水路密切配合,形成以沿海和内河港口为节点,以铁路内陆车站为辐射,以公路运输为喂给,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优势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另一方面,铁路场站的布局规划和经营网络应当与货主企业的产供销布局以及第三方物流的网络布局相结合,从而形成完善的多式联运网络。

2.2 途径二:提升运能

集装箱多式联运对交通运输网络和枢纽的要求较高,建设具有全局意义的交通运输网络和枢纽是确保集装箱多式联运有效开展的基础。目前,我国集装箱运输的技术含量较低,运输设施能力不足,铁路集装箱运能尤为不足,内陆集装箱中转站和办理站严重缺乏且设备陈旧,多由老旧件杂货转运站或铁路、公路货运站改建而成,其设计规范和操作标准不符合国际标准集装箱的办理要求。鉴于此,有必要提升铁路运能,实现铁路与公路、水路等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使铁路更好地融入大交通格局中,进而推动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

目前我国铁路年投资额约为亿元人民币,而公路年投资额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3]铁路产权结构的单一性致使铁路建设过于依赖国家投资,吸收民间资本的能力差,导致铁路投资短缺,进而造成铁路运力严重不足。新交通大部制改革有利于将竞争机制引入铁路运输,使铁路成为开放的公共设施,从而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铁路投资领域,缓解融资压力。同时,新交通大部制改革有利于通过资产纽带将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例如,在新交通大部制体制下,航运公司可以投资建设铁路和港口码头,铁路公司可以参股港口码头和公路运输企业[4],各参与方通过相互投资或参股的方式形成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从而加强各运输环节的衔接,完善多式联运网络。

3 促使运价统一

集装箱多式联运实行统一定价有利于提高运价透明度,杜绝运输中间环节的乱收费现象,从而吸引更多客户选择集装箱多式联运。在新交通大部制改革之前,铁路部门实行运价管制,铁路运输企业没有自主定价权,铁路运输生产与运价管理脱节,导致铁路运输价格很难与效益真正挂钩,无法适应运输市场变化,也限制了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新交通大部制改革之后,铁路管理实施政企分开,政府放宽对铁路运价的管制,有利于中国铁路总公司建立适应市场、灵活高效的运价管理机制,推动集装箱多式联运全程报价机制的形成,实现集装箱多式联运“一口价”的优势。

4 强化信息衔接

一体化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中的应用,通过建立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有效保证集装箱多式联运各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充分发挥集装箱多式联运的优越性。[5]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处理的信息量大、单证种类多、流转环节繁杂,要求强化各环节信息衔接,实现多式联运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共享。鉴于此,我国应当建立统一的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系统,并与国际接轨,提高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港口、航运、铁路、公路、航空等部门基本都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系统,但尚未形成贯通不同运输方式的一站式多式联运电子化服务能力。随着水路、公路、航空等部门相继并入交通运输部,我国在多式联运信息的互联互通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铁路运输系统的封闭性致使铁路与其他运输环节的信息沟通较少,加之铁路集装箱运输缺乏高效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无法实现单证无纸化,也无法实现对运输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导致铁路集装箱运输无法有效参与多式联运,阻碍了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

新交通大部制改革打破铁路行业壁垒,铁路部门将按照国家统一规划,逐步建立与港口、航运、海关、公路等部门间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信息联通和共享,降低衔接作业难度,提高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5 提升服务水平

5.1 政企分开,树立市场化服务意识

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目标是向客户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全程运输服务,铁路部门作为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分段承运人,其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多式联运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长期以来,铁路政企不分,一家独大,直接导致其缺乏提升效率、改善运输服务的动力。新交通大部制改革确立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铁路要进入市场,就要面对来自水路、公路、航空等多方面的竞争压力。为提高市场份额,铁路系统必须树立市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6],从单一的“站到站”服务向综合的“门到门”服务延伸,从而实现货运升级和效益提升。

5.2 加强合作,组建优质运输链条

铁路运输企业只有与公路、水路运输企业加强合作,才能使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能力、运营时间、票制和管理等相互衔接,从而提高一体化服务水平。此外,铁路部门还应当加强与运输企业的合作。专业的运输企业能够为货主简化业务环节,提供便捷、优质的全程服务;铁路部门与之合作有利于铁路走向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竞争能力。

长期以来,铁路部门政企合一,既是铁路运输的经营者,又是铁路运输的监管者,在处理与水路、公路、货主企业和货运企业关系中的定位不准确,无法较好地融入多式联运链条中。新交通大部制改革使铁路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一部分,有利于铁路部门着眼于整个多式联运链条,加强与链条上各参与方的合作,从而达到提升整个多式联运链条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的目的。

6 结束语

集装箱多式联运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提升铁路运输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中的地位和份额,不仅有利于为铁路创造新的效益增长点,而且有助于完善我国综合货物运输体系。新交通大部制改革后,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等各种运输方式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将形成巨大合力,这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对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颖川.E锒嗍搅耍河捶⒄沟摹懊墼缕凇盵N/OL]. 现代物流报,2013-03-29(A3)[2013-04-02]. http://:8086/shtml/xdwlb/20130329/256379.shtml.

[2] 王杨堃. 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效率问题探析[J]. 综合运输,2012(1):69-72.

[3] 赵坚. 2012年铁路物流发展回顾与2013年展望[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3(3):42-46.

[4] 李西军. 发展我国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的策略分析[J]. 华章,2009(8):6.

[5] 杨冀琴. 铁路集装箱运输参与多式联运的协同优化[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8.

水路运输的方式篇(5)

关键词:铁路运输;SWOT分析;竞争

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了由铁路、民航、公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随着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的迅速发展,尽管铁路运输有其自己的自然垄断性,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在铁路系统内部,我国采取的一些改革措施、竞争机制的引入[1],使得铁路运输内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竞争。

在运输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准确对铁路运输行业进行科学方法的分析,可以增强铁路运输系统活力,是能够使铁路在竞争中赢得市场的重要条件之一。竞争态势分析方法即SWOT分析方法是分析企业所面临形势的主流分析方法之一,主要用于评估组织的战略与自身内部能力(即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和外部可能性(即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之间是否相适应。运用该方法对铁路运输系统面临的激烈竞争形势进行研究,可以科学具体的分析铁路运输行业的竞争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竞争态势(SWOT)分析概念简述

竞争态势分析(Competitive Situation Analysis),又称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部存在的优势(Strenghth)、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组织竞争战略的方法。[2]

哈佛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最早提出了SWOT分析框架方法。其指导思想是在全面把握企业内部优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组织未来发展的战略,以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利用机会、化解威胁。

综上,通过SWOT分析,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寻找和开拓机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找到应对不足之处的方法。这些因素使得SWOT分析模型成为最受欢迎的分析模型之一。

SWOT分析的竞争战略分析与整合过程如下图所示[2]:

二、我国铁路运输行业目前的竞争环境

我国铁路运输的竞争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与合作;二是铁路系统内部产生的竞争,即铁路行业内各铁路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一)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替代性竞争

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部分,民航和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一种交通方式的改变势必会引起另外一种交通方式的联动。在我国,交通运输业已从运力短缺时代进入相对过剩时代,多种运输方式及其派生方式相互替代而引发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虽然铁路行业的垄断机制尚未完全打破,但铁路运输面临着公路、水路、民航等替代运输相当程度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1、铁路运输方式与航空运输方式的竞争

近10年来,我国铁路已经7次大面积提速。铁路通过提速改善其便捷程度,缩小与民航的速度差距,高速铁路的发展导致国内运输市场格局巨变,使空铁竞争势态愈演愈烈。高速铁路可根据运输距离的长短为不同需求的旅客提供更加合适的运输产品,从而满足不同层次旅客的出行需要。因此,高铁的运行无疑会从民航分流客源,造成民航市场份额下降,继而出现了铁路运输与航空运输的激烈竞争格局。

比如石太、合武高铁客运专线开通,对北京至太原以及上海至武汉间的航班运营产生了重大影响。[3]部分航班取消、运营中的航班客座率与航线收益下降是经营这两条航线上的航空公司所面临的紧迫现实。面对高速铁路的挑战,航空运输业积极应战,不断完善航空运输网络提供航程更便捷的运输服务,各里程航段采取不同的竞争战略并降低票价,这两种运输方式间的竞争局面已经展开。

2、铁路运输方式与公路运输方式的竞争

公路一直都是旅客运输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四种运输方式中,与公路运输相比,最具竞争性和替代性的是铁路。传统的旅客运输市场分工,铁路负责长途远距离客运,公路负责中短途客运。而目前铁路短途的公交化和长途的快速化,使得两种运输间的竞争愈发严峻。

快速列车的平均旅行速度已达到l00公里,使最高时速110公里、平均运行速度80公里的公路运输相形之下略逊一筹。京津铁路客运列车和京津高速公路客运间的竞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面对激烈的竞争,公路运输行业通过采取加密班次使旅客随到随走,同时提高乘车环境和服务水平,保持自己在运输市场上的一席之地。

3、铁路运输方式与水路运输方式的竞争

水路运输在承担远距离、大批量、重吨位的物资运输任务方面具有与铁路相近的优势,但在速度和可达性方面远不如铁路,这也是水路的最大劣势,水路与铁路之间的竞争格局也已形成。举例来说,新长铁路全长625公里,淮安境内94公里,设计总运量1000万吨/年,最大通过能力为2200万吨/年。[4]技改后的新长铁路新淮段设计速度为160公里/小时。而且新长铁路是连接东北、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区域的陆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实现苏北与苏南对接、淮海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对接具有战略意义。因此,新长铁路开通将使淮安水路运输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和替代威胁。

(二)铁路系统内部的竞争

在其他交通运输方式进行竞争的同时,近年来,我国采取的改革措施使得在铁路系统内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竞争局面。[1]

水路运输的方式篇(6)

【关键词】交通运输 运量 分析 预测

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 同时也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等级、建设规模以及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依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许多人在进行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时一直是站在项目、行业和部门的角度, 而不是站在综合运输的角度来从事这项工作, 必然导致交通量预测依据的预测结论令人难以信服, 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证的质量和说服力。

1 从整体进行交通运输分析

整体交通运输分析是利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发展规律, 来指导交通需求预测,同时也为整体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整体交通运输分析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第一是运输结构分析。首先分析拟建项目影响区内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 各种运输方式占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变化情况, 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然后介绍拟建项目走廊内主要相关的各种交通运输线路特点, 包括运输线路的走向、长度、等级( 包括线路等级和港、站等级) 以及历史发展变革等。在此基础上, 分析拟建项目走廊内整体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占走廊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 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是能力利用分析。能力利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是否适应交通需求。铁路运输可以通过计算线路实际运量与设计运输能力的比率来加以分析。公路运输除了采用此方法外, 还可利用公路实际路况和交通构成计算现有公路分区段( 城镇路段或非城镇路段) 的服务水平来进行。通过对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能力利用程度的分析, 可以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是运量增长分析。为了把握各种运输方式历史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必须对拟建项目走廊总运量和各种运输方式运量, 历年或各个历史时期的增长速度进行分析。总运量可以采用运输量或运输周转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依据。公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公路观测站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或直接影响区运输量、车辆保有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铁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线路客货运密度、主要车站发送和到达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水运运输可以采用主要港口客货吞吐量或水运运输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运量平均增长速度时, 是以交通运输量作为被说明变量, 以时间变量作为说明变量。参数估计的方程式为:

InTE=a+bt

式中: TE—运量;

    t—时间变量( t=1、2、3??) ;a、b—待估计参数。

系数b 就是平均增长速度。

第四是运输特点分析。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特点、货类特点、货类构成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各运输方式的交通区间构成( 区间内与区间外、过境运输) 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各种运输方式平均运距、客运及分货类不同运输方式最佳分界点里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其交通区间构成情况分类分析) ; 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特点( 来源地、消费地) 及其运量增长态势分析等等。

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必须建立在拥有各种运输方式资料的基础上, 公路运输资料可以通过调查得到,铁路运输资料可以在铁路部门收集或利用铁路站点发送到达量及运输密度资料推算得到, 水路运输资料可以利用水运港口吞吐量及平均运距推算得到。

2 综合交通运量预测。

第一、运量预测。客运量预测可以采用国内交通规划中经常采用的四阶段法: 先汇总各种运输方式基年旅客运输量表, 然后预测综合客运量, 再通过交通分布得到超未来特征年旅客综合运输量表。根据旅客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和费用进行未来状况下有无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 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的公路和其他方式旅客运输量表, 通过交通分配和不同车型构成及实载率, 预测出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不同车型客运交通量( 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客运交通量的差值即为客运转移交通量) , 同时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其他运输方式客运量。

根据目前我国现状, 综合交通客运量预测一般在公路与铁路之间展开。通过对调查得到的公路资料和铁路资料的分析, 以及对这两种运输方式运输特点的分析。

第二、货运量预测。总体思路是在综合交通运输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几种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的综合运量进行交通方式分担分析, 再结合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规划预测。

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2.1 按照目前采用的方法预测出公路无拟建高速公路、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无质的变化状况下未来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2 分类汇总基年有可能产生竞争关系的主要货类货物运输量。

2.3 根据统计资料、运输规划资料以及与这几类货物有关的产业发展规划资料预测出这几类货物的未来运输量表。

2.4 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有无质的变化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 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运输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 代号“B”) AB即为未来状况下无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5 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计算未来状况下有无用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 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 代号“C”) , A- B+C 即为未来状况下有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

2.6 通过交通量分配得到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公路货运交通量。其他运输方式未来货运量可根据其规划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并结合C得到。当预测期内其他运输方式运能不会发生质的变化时, 可以省略第四步, 此时B=0。

水路运输的方式篇(7)

【关键词】交通运输 运量 分析 预测

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综合分析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 同时也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等级、建设规模以及经济效益评价的主要依据。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许多人在进行交通运输分析及预测时一直是站在项目、行业和部门的角度, 而不是站在综合运输的角度来从事这项工作, 必然导致交通量预测依据的预测结论令人难以信服, 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必要性论证的质量和说服力。

1 从整体进行交通运输分析

整体交通运输分析是利用各种经济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交通运输发展规律, 来指导交通需求预测,同时也为整体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依据。整体交通运输分析主要包括四项内容。

第一是运输结构分析。首先分析拟建项目影响区内综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结构, 各种运输方式占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变化情况, 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然后介绍拟建项目走廊内主要相关的各种交通运输线路特点, 包括运输线路的走向、长度、等级( 包括线路等级和港、站等级) 以及历史发展变革等。在此基础上, 分析拟建项目走廊内整体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占走廊运输总量的比重及其变化情况, 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第二是能力利用分析。能力利用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是否适应交通需求。铁路运输可以通过计算线路实际运量与设计运输能力的比率来加以分析。公路运输除了采用此方法外, 还可利用公路实际路况和交通构成计算现有公路分区段( 城镇路段或非城镇路段) 的服务水平来进行。通过对拟建项目走廊内各运输线路能力利用程度的分析, 可以进一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是运量增长分析。为了把握各种运输方式历史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 必须对拟建项目走廊总运量和各种运输方式运量, 历年或各个历史时期的增长速度进行分析。总运量可以采用运输量或运输周转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依据。公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公路观测站历年交通量观测资料或直接影响区运输量、车辆保有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铁路运输可以采用主要相关线路客货运密度、主要车站发送和到达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水运运输可以采用主要港口客货吞吐量或水运运输量统计资料作为分析对象。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运量平均增长速度时, 是以交通运输量作为被说明变量, 以时间变量作为说明变量。参数估计的方程式为:

inte=a+bt

式中: te—运量;

    t—时间变量( t=1、2、3??) ;a、b—待估计参数。

系数b 就是平均增长速度。

第四是运输特点分析。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特点、货类特点、货类构成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各运输方式的交通区间构成( 区间内与区间外、过境运输) 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各种运输方式平均运距、客运及分货类不同运输方式最佳分界点里程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其交通区间构成情况分类分析) ; 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特点( 来源地、消费地) 及其运量增长态势分析等等。

对运输特点的分析必须建立在拥有各种运输方式资料的基础上, 公路运输资料可以通过调查得到,铁路运输资料可以在铁路部门收集或利用铁路站点发送到达量及运输密度资料推算得到, 水路运输资料可以利用水运港口吞吐量及平均运距推算得到。

2 综合交通运量预测。

第一、运量预测。客运量预测可以采用国内交通规划中经常采用的四阶段法: 先汇总各种运输方式基年旅客运输量表, 然后预测综合客运量, 再通过交通分布得到超未来特征年旅客综合运输量表。根据旅客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和费用进行未来状况下有无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 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的公路和其他方式旅客运输量表, 通过交通分配和不同车型构成及实载率, 预测出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不同车型客运交通量( 有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公路客运交通量的差值即为客运转移交通量) , 同时得出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其他运输方式客运量。

根据目前我国现状, 综合交通客运量预测一般在公路与铁路之间展开。通过对调查得到的公路资料和铁路资料的分析, 以及对这两种运输方式运输特点的分析。

第二、货运量预测。总体思路是在综合交通运输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几种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货类的综合运量进行交通方式分担分析, 再结合各种运输方式运输规划预测。

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2.1 按照目前采用的方法预测出公路无拟建高速公路、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无质的变化状况下未来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2 分类汇总基年有可能产生竞争关系的主要货类货物运输量。

2.3 根据统计资料、运输规划资料以及与这几类货物有关的产业发展规划资料预测出这几类货物的未来运输量表。

2.4 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无拟建项目状况下其他运输方式运能有无质的变化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 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运输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 代号“b”) ab即为未来状况下无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表。

2.5 通过运输方式选择模型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计算未来状况下有无用拟建项目两种情况的交通方式分担, 得到这两种情况下公路所承担的货运量表。将这两个货运量表的差值换算成交通量表( 代号“c”) , a- b+c 即为未来状况下有拟建项目情况的公路货运交通量。

2.6 通过交通量分配得到将来有无拟建项目公路货运交通量。其他运输方式未来货运量可根据其规划或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并结合c得到。当预测期内其他运输方式运能不会发生质的变化时, 可以省略第四步, 此时b=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