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儿童房设计思路

儿童房设计思路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7 15:39:38

儿童房设计思路

儿童房设计思路篇(1)

关键词:患儿关怀、方案创作、优化改进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儿童医院设计有别于一般的综合性医院。在设计的总体构思以及细节处理等方面如何能够做到处处为患儿考虑是儿童医院设计成功与否不可或缺的评价标准。因此,“患儿关怀”就成为儿童医院设计首要关注的问题。设计一座童话乐园般的儿童医院,一座让儿童不在恐惧治疗的医院是我们的追求。山西省儿童医院新院中标后的优化工作也是努力向这一目标迈进。

1、项目概况

山西省儿童医院新院选址位于晋源区新城的东南方,北临龙山大街,西临新晋祠路,东临规划新晋祠路,南侧为迎宾路。占地面积301.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2.2万m2 ,设置床位800张,日均门(急)诊4500人次。

2、设计理念

2.1 儿童医院是儿童治病的场所,更是为儿童成长服务的健康会所

设计方案应考虑儿童的特点与喜好,充分体现儿童医院的形象特色,使患者和家属感觉到建筑设计的童趣。创造吸引儿童的公共空间,美化诊断及治疗用房以及病房。通过环境设计,创造有利于患儿诊治、康复、休养的安静舒适的内外部环境。

2.2功能规划的可持续性,未来发展的合理预留

功能布局上,应以中央共享大厅为核心,各种功能紧凑布局;并结合近远期规模需求合理规划,门诊、医技、病房均预留发展空间。

3、方案构思与总体规划

山西省儿童医院新院项目在方案设计方面力求展现对患儿的身心关怀,借用太原市市花――的意向来表达对城市的致意,并呼应了对于儿童天性活泼与率真的童趣特征。整体方案在场地中的构图充分展现出活泼性、灵活性与恰当性,同时又充分的考虑到了对于具体医疗功能的合理安排与工艺流线的紧凑性联系。在诸多现有的限制中创造出了一种符合儿童医院内涵与特质的独特方案。(图1)

(图1)

现代医院设计以简洁清晰的公共空间与医疗主街,将复杂的功能科室组合在一起,组织疏导各种流程,使之成为高效运转的医院综合体。山西省儿童医院新院区建筑采用由一条弧形医疗街将门诊、急诊区域串联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将直线医疗街组合进入建筑中,作为门诊、住院患者与医技部的联系。以此对各个功能与医技部分的方便联系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医疗街使整个建筑形成一个整体。设计中将庭院景观结合主街布置,使功能与景观相互呼应,形成主线突出,局部重点的医疗区整体规划。

同时,结合现代医院发展迅速的特点,在整体规划中,我们考虑适当的预留发展用地和发展方向。方案设计考虑将各种功能紧凑布局,将用地北地块规划为预留发展用地,同时也形成院区集中绿化和并结合城市绿地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 (图2)

(图2)

4、方案改进与优化

设计方案在中标之后着手进行优化设计。结合儿童医院自身的特点以及对于患儿的人性关怀,我们在建筑的功能组块布局,空间造型和立面形象整体形象塑造等三个方面均进行了优化调整和改进。

4.1 功能组块优化

4.1.1门诊区优化

优化策略:减少门诊单元的数量,缩短就医路程;同时将两个单元形成一组的花瓣造型变为各单元自成一组,将内庭院做适当的加大,以便获得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改善患儿就医的环境。( 图3)

(图3)

4.1.2 医技区优化

优化策略:将医技区一分为二设置,明确出门诊医技和住院医技两个部分。在化解建筑整体体量的同时,医技功能分区更加明确,医技的使用也形成各自独立且互不影响的格局,为门诊患儿和住院患儿进行相关功能检查提供方便。 ( 图4)

(图4)

4.1.3 病房楼优化

优化策略:患儿住院有别于成人,陪护和探望亲属急剧增多。因此病房楼从原先的一栋楼,每层两个护理单元,调整为两栋楼,每栋每层一个护理单元。有效的缓解了独栋病房楼所造成的垂直交通压力。( 图5)

(图5)

4.2 空间形态调整

4.2.1 中央庭院调整

优化策略:将封闭的中庭打开,形成开敞的下沉式中央庭院;将自然环境引入建筑,为患儿和家长提供清新舒爽的驻足空间,以及和谐共存的就医环境。( 图6)

(图6)

4.2.2“医疗街”调整

优化策略:整合缩短医疗街路线,将垂直交通、休息空间和候诊空间沿“医疗街”布置,交通流线简单、明确,使患儿及家长的就医路线不迂回曲折;同时医疗街的功能性极大增强。(图7)

(图7)

4.2.3 休闲空间调整

优化策略:1患儿游戏场所由集中大空间分化为独立小空间,以防止患儿及家长大量聚集造成交叉感染。2建筑内部沿医疗街布置超市、花店、书吧、咖啡厅等休闲服务设施,使患儿及家长放松心情,充满康复的信心。

4.3 立面色彩重置

儿童认知世界主要通过视觉和触觉两种媒介,而视觉观察是儿童对周围环境认识的第一步。缤纷绚丽的色彩会对儿童形成明显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我们对原方案立面色彩稍显零碎不完整的问题做出调整,提炼出七种色系,使用釉面喷涂玻璃板作为遮阳格栅,将每种颜色分别赋予每个独立的门诊单元,形成一种整体大气的色彩渐变效果。(图8)

(图8)

5、结语

山西省儿童医院新院项目设计从初期中标方案的不成熟到最后的优化实施方案的基本满意,我们在过程中的修改和优化反复了很多次,也思考体会到了很多东西。儿童医院是关系到儿童身心治疗与康复的重要民生设施,现阶段国内各个儿童医院的建筑设计在针对患儿心理和生理角度的考虑都稍稍有所欠缺,使得患儿在医院中得不到些许的心灵抚慰。希望我们的建筑创作能够为今后的儿童医院建筑设计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和启发。

参考文献:

儿童房设计思路篇(2)

本文通过对幼儿教育理论与幼儿园建筑的探讨与研究,提出了针对我国居住区幼儿园建筑的基本模式,着重探讨居住区幼儿园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居住区幼儿园设计手法提出了总结,希望能为将来幼儿园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幼儿教育,居住区幼儿园,建筑设计,空间,心理

美国建筑大师路易斯.康说过:“建筑物必须有性格,有思想,有美丽的容貌。”过去几十年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住区幼儿园建筑的茁壮成长,对幼儿园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幼儿园建筑设计的发展变化的研究,对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居住区幼儿园建筑现状

1、幼儿园设计的缺失

在当前普遍重“智育教育”轻视“素质培养”的社会背景下,对幼儿教育人们往往关心是他们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及学习,至于幼儿心理和行为发展是否正常、是否健康快乐、以及其它素质的培养提高都变成次要而不被重视。

(1)对幼儿园空间内涵认知不足

在幼儿园设计中,人们常常关心如何解决教学空间的不足、各类活动场地

不足、以及幼儿园设备、设施不足等,但这些硬件设施改善却无法解决现在幼

儿园设计中长期存在的“不顾及幼儿个别差异”等问题,对幼儿园空间与幼儿行为发展、幼儿素质培养互动关系认识不足。

(2)冷漠的幼儿园学习、生活环境

传统的幼儿园设计中提供给幼儿各班级活动单元及室外活动场地,幼儿在幼儿园中大部分时间是在其各自独立的单元中渡过的。幼儿园内各活动场地之间缺乏有机联系,无法满足幼儿之间多层次交往对幼儿园活动空间的要求。

①忽视对幼儿心理、行为特征研究,过于专注各活动单元物理环境设计

幼儿园各活动单元是幼儿在园内学习、生活、游戏的主要场所,以往设计的重点放在各活动单元空间大小、内部空间组成分配、活动室设备、采光、通风等方面,但忽视了各单元用房对幼儿学习成果及幼儿行为发展的功能。

②多功能厅用房不足及缺乏

多功能厅是对现在特别教室用房的完善,又是新兴学科用房的补充,还是高科技在幼儿园普及应用的场所。

二、幼儿园空间设计新需求

1、居住区幼儿园总体环境设计

新建的托儿所、幼儿园应该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规范小区规划中托儿所、幼儿园的合理布局进行设置。

2、基地选择的基本原则应考虑:

(1)托、幼机构的服务半径不宜过大,使家长接送儿童的路线短捷,并要考虑儿童步行的距离。适宜的服务半径不超过500㎡;

(2)毗连地界的南侧应无高大建筑物,以防遮挡阳光,保证日照充足,也便于绿化;

(3)周围环境应无臭气、毒气以及噪声等发生源;

(4)新建托、动机构应避免在交通繁忙的街道旁边或建设等对环境的污染;

(5)基地应有供电、供水和排除雨水、污水的方便条件,以防止交通事故及噪音;

(6)基地应对总体布置中的合理功能分区,主次出入口的设置,游戏、活动、种植等场地的布置以及绿化等提供可能性的条件;

(7)基地必须与火灾危险区.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醚存区以及雷击频繁区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不得有高压供电线路通过;

(8)当所在地段的地形复杂的情况下,应该加以充分利用,节约用地,减少投资;

三、总体环境设计

托、幼建筑的总体环境是城市及居住区整体环境的组成部分,它必须与街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使其与城市总体环境有机的结合。总平面内应有合理的功能分区,便于管理及家长接送儿童,建筑物布局、朝向、层数合理。有公用的体育游戏场地、绿化用地、及其它用地,管线、道路短捷,充分利用占主要儿童房间朝向。

1、幼儿园建筑的平面类型

幼儿园对幼儿来说,它包括若干班组的活动单元、各种公用的厅室、行政辅助用房以及绿地、庭院和游戏场。建筑平面构图尽管不尽相同,其布局大致可以分为分散和集中两种。

(1)分散式布局:

以班为单位每班占一栋,当为二层时,楼上楼下各为一个班。分散式布置一般适合于南方气候条件。建筑物处于绿树包围之中与环境结合较好,相互间干扰少,有利于通风、日照,便于幼儿的户外活动,便于分期修建。

(2)集中式布局:

常见的有分支式平面、长条型平面和院落式平面等,其中尤其以分支式平面最为普遍。由于幼儿活动室以及卧室均要求朝南,这种平面可以充分发挥其优点。即各南北向的“分支”作为幼儿单元,“主干”作联系走廊或布置教职员所用的办公用房。长条型平面一般单面布置房间,院落式平面由建筑物围成院落形成一个比较亲切的室外空间。集中式布局的优缺点正好和分散式相反,特别适合于北方气候条件,因为它具有布局紧凑、管理方便、朝向合理、节省土地等优点。

2、根据己有幼儿园建筑实例,具体的平面构图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并联式 以楼梯或外廊将若干个活动单元并列连接,适用于东西向或斜向长条型用地,各个房间都可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形成一字形或锯齿形平面。

(2)串联式 用连廊将行列的几个活动单元串联,活动单元可以在一侧,也可以在两侧,连廊旁可设行政辅助用房。

(3)并串联式 用连廊将几个行列的并联活动单元串联,它具有以上两式的特点。

(4)内院式 这种构图方式其实是我国四合院建筑形式在幼儿园平面中的运用,用两条连廊将两列活动单元连接,就可围成一进式或两进式内院,也可将两列串联式的活动单元用环廊与公用辅助用房围成大型内院。

(5)风车式 不同朝向的活动单元环绕中心厅室或楼梯间布置。

(6)圆环式 活动单元相互连接布置成圆环形,环内内院成为公用游戏场,环外外院成为班组游戏场。

(7)放射形 若干活动单元环绕着中心的多功能厅放射形布置。

(8)井字形 活动单元在四个象限内相互直角布置,井字中空设置多功能厅与其他服务用房,类似的变体平面如双十字组合。

(9)自由式 为了体现幼儿园建筑与其中使用的主人性格相吻合的天真、活泼、可爱与好动,建筑师常将其设计成平面自由灵活。现在,自由式平面的幼儿建筑比比皆是,它们多在多层或者高层建筑群包围着的街坊或居住小区内,也必将成为未来幼儿园设计的趋势。

四、结语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对于幼儿园的设计者来说,我们不能等待自上而下的改变,我们自己在理解了正确的、先进的幼教思想和建筑思想之后,在社会所能接受的前提下,最大可能的去尝试确定一些新的东西,反过来对幼教方式产生影响,从而由下而上地去为新的幼教理论的最终确立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志明主编·《幼儿园科学教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2】《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一8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

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标准,1987年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4】刘振亚、林川·多为儿童们着想一一幼儿园设计若干问题初探·《建筑学

报》,1999年

儿童房设计思路篇(3)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我局非常重视妇女儿童工作,把妇女儿童工作与机关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业务工作一同部署、一齐落实,切实配合有关单位做好幼儿教育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基础建设,健全工作机构,确保妇女儿童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将计划生育的国策同各项工作考核相结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了全局妇女儿童工作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宣传,维护妇女儿童利益

为推动全社会树立男女平等意识和“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办实事”的公民意识,形成实施妇女儿童规划的良好舆论氛围,我们利用网络、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做好妇女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妇女同志适应时代要求,大力宏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努力在富有时代特征、体现我局特色,显示群团特点上找到突破口,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使妇女儿童工作更好地体现党政所盼,群众所需。同时大力宣传国家优生优育政策,激励更多的女职工发挥自我才能,广泛开展活动,引导女职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为构建和谐建功立业。

三、组织各种活动,关爱妇女儿童身心健康

每年,我局都组织本系统育龄妇女妇科体验,并为女职工提供保健知识讲座,进一步普及了妇科保健知识,从而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使全局女干部、女党员、女职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每年“三八节”期间,我局组织全体妇女职工开展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并组织女职工外出活动,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每年“六一”儿童节,我局向独生子女家属发放纪念品或奖金,并保证儿童上学补助的按时发放。此外,适时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文化体育活动,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要,增进妇女职工的身心健康,树立男女平等、优生优育的观念。

四、配合做好项目规划,务求实效。

儿童房设计思路篇(4)

关键词:幼儿园;建筑设计;设计要点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the large increase in people's quality education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public. Based on people need, according to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the kindergarten being a lot of new residential area project. However, kindergarten archite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not as common, should consider its particularity. Current for kindergarte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China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such as ignoring the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construction scale grasp inaccurate, lack of kindness and so on are comm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kindergarten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main points of the enables the kindergarten to study for children healthy, happy and good life environment.

Key words: kindergarten; Architectural design; Design point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我国幼儿园建筑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

1.1用地不足

用地不足这个问题是很普遍的,因为幼儿园需要足够多的室外场所来进行教学,需要足够大的空间来让学生进行发挥,而从规划部门、开发部门,到建筑师进行设计时,都没有认真的去考虑到这一点。有些规划部门单纯为了追求建筑密度,从经济效益出发,在原本就不大的园舍场地内安插商品房。许多幼儿园都没能达到国家规定的15m2活动场所的要求。

1.2不合理的建筑功能布局。

这种情况也很多见,主要责任在于建筑师。国内有些建筑师没有考虑到建筑设计与环境与人人的融合。任何一个好的建筑设计,都要照顾到处于其问的群体,能够使得他们能在这个环境中较好的完成生活、学习、工作。

1.3粗糙的室外环境设计

幼儿园的建筑设计不同于其它建筑设计,它所应用的对象是特殊的。幼儿在室外的活动直接关系到其成长,因此室外的绿化、采光等等都要得到保证,使其能够适合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室外场地的游戏器材、地面材料等等都要进行合理配最,保证幼儿在活动时没有安全隐患。国内现有的幼儿园有很多没有考虑到这些,仅仅注重

了室内的安排,室外环境过于粗糙。

2幼儿园建筑设计注意点。

1) 室内设计及室外场地设计

幼儿园的室内设计要从空间的分配、细部的构造以及色彩的搭配上整体把握。对于幼儿园首先进入人眼睛和联系整个建筑的门厅,要设计得大方得体,尽量将其高度,宽度放大些。在这样的前提下门厅要与室内紧密的衔接起来,这样能在视觉和行为上给人以较强的连续性。总之,要追求衔接自然、丰富多彩的空间。一些建筑师在设计时仅仅考虑到功能和造型设计上,而不注意会对儿童安全和方便产生影响的细部构造。因此,细部构造也应当成为设计者重视的方面之一。

按照现行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幼儿园需有班级活动场地和室外公用活动场地,班级活动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 m ,公用活动场地为180+20×(班级数一1)m 。活动场地面积不够时可利用建筑物屋面做活动场地,但应有防护措施,班级活动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共用活动场地一般设置在入口处,但因共用活动场地里要布置儿童活动器械,要注意避免与主人口相穿插。幼儿的生活用房严禁布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幼儿园严禁设在车库的顶部。幼儿园的绿化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因幼儿园是小区规划时的附属建筑,所以往往规划设计时得不到重视,设计用地多为边角、不规则地形,用地不足更是普遍。但是孩子天生的特性是喜爱自由地跑、跳、攀爬、观察以及思考。所以幼儿园实际使用时需要足够多的室外场所来进行教学,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点。

我国现有的幼儿园设计模式为单组式活动单元,室外场地的游戏器材、地面材料等等都要进行合理配置,保证幼儿在活动时没有安全隐患。室外场地设计时应尽量避免硬铺地,多设计绿化,采取精细,多变化的设计。譬如幼儿园室外场地设计时可多采用塑胶跑道,沙池,彩色弹性地面,及各种成套的游乐设施。为配合素质教育还可以设置幼儿体验区域,这些场所可培养提高儿童对自然,生活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 )平面布局与空间

幼儿园建筑内部空间可分为生活用房和服务用房两大类。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包括:活动室,寝室,卫生间,衣帽间,音体活动室。供应用房包括:厨房,洗衣房等。作为建筑设计,内部空间的布局和流程是最主要的问题,既要做到平面布置流线流畅,又要互无干扰避免人流穿插。服务用房区域和生活用房区域应完全分开,出入口也需单独设置。

3)造型设计

结合周围环境及儿童自身特点,造型以抽象的几何形体、明快的色块为立意构思。周围建筑相对幼儿园来看比较高,因此建筑造型尤其是屋顶造型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当地实际气候特点,主要房间的屋顶采用彩色钢板作双层屋盖,起到了降温隔热的作用,色彩鲜艳的造型也体现出幼儿园的性格。彩色钢板有平板和凸形板两种,设计采用平板,使形体更加简单、抽象,符合儿童心理。

a、自由的墙体

墙体一旦摆脱了屋顶的约束,造型可以变得非常自由丰富,同时可以划分空间、围合空间。入口处设计了一面层层叠落的弧形墙面,将班组活动场和入口广场有效地加以分隔,墙体局部加以镂空,儿童在行进中可以感到步移景异、景物时隐时现的效果,满足了好奇心。

餐厅处凸出的墙体保证了集体活动场空间的完整,同时又较好地隐藏了烧火间。

b .透空的梁架

幼儿园是儿童集体生活的起点,在这里他们将接触到许多同年龄的孩子,是一个零的开始。入口处透空的圆形梁架暗示了这一起点。活动平台的半圆形梁架为儿童游戏、休息提供了条件,更有利于老师对儿童的组织。

c、适宜的尺度

儿童与成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尺度。由于身材和视觉的原因,成人看起来比较容易走的路,对于儿童来说则要花费较多时间,家长和老师们常常需要更多的耐心来陪伴儿童走完原本不长的路。成人比较容易上下的台阶对于儿童来说也会略显吃力。因此在儿童经常活动的场所

(如活动平台) ,我们设法减小建筑的尺度,在立面上划分出较密的网格,网格内局部点缀明快的色块,使儿童在这个环境中感觉比较舒服。另外,儿童活动室内部墙角根据规范要求需做成小圆角,与此相呼应,我们将面向内院的节点放大,修成钝角,外部造型加上一根小柱,丰富了整体造型。

幼儿园不同于其他类型建筑,我们常常无法直接从它们真正的使用者——儿童那里得到其真实的感受,更多的是从管理人员和老师口中得知,而这本身就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记得有人说过,无论你对建筑造型、室内外装饰怎样煞费苦心,建筑环境基本还是成人的环境,对身材矮小的儿童来说都显得过高过旷。但愿我们的这点努力能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适宜的外部环境。

3.幼儿园发展现状和建议

不可否认,作为大量性建筑,限于经费和用地条件,过紧的面积指标,较少的投资和有限的材料品种等,确实对建筑师的创作有很大约束,试行幼、小联建,有利于节省用地,共用设施,有利于儿童的社会化,促进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衍接以及教师间的经验交流,这些在国外已有许多成功的实践。国内虽有将幼儿园大班建在小学的,但各据一块地盘,互不相干,没有起到节省用地的作用,也没有大小孩子互教的机会。在指标紧的情况下,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又都有功能单一、利用率低的日托班午休室,纯粹的小门厅和走道,这是否隐喻着我们需要花功夫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将省出的面积用于扩大原先那种纯交通部分,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内聚力的室内公共空间,对儿童社交和雨天活动是很有价值的。

我国用地紧张,托幼建筑也己向三层发展,且户外游戏场地越来越小,这是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所以建筑师应当充分注意屋顶空间的利用,屋顶平台不要只是光板一块,应当利用绿化、攀援植物、花架、小品之类采取遮荫措施。

儿童房设计思路篇(5)

关键词:儿童文学;电影艺术;阅读教学;对比阅读;互文阅读

有不少儿童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儿童电影,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优秀资源。就文学作品与改编的电影进行阅读教学实践,可使文本与电影形成极好的互文关系。在这种课型中,并不是要强调书籍和电影哪种类型更具备阅读的价值,或者在表达上更有优势,而是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的张力,感受电影画面蕴涵的艺术韵味。同时,通过同名书影的对比,感受书籍与电影的互文关系及这种关系对儿童心灵、思维的冲击和影响。下面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这节课的教学为例,谈谈这种类型的儿童文学课的开展。笔者总结出文本与电影照应的阅读教学路径:选择文本及电影解读文本及电影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授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学生自主阅读小说、带领学生观影;书影对比阅读教学等)。

一、选择文本及电影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儿童电影对儿童起着提高审美能力、促进社会认知、宣泄精神压力等重要作用。随着儿童电影产量的递增,越来越多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影与儿童文学的结合,使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人类主体创造性再阐释下,生发出灿烂的艺术生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些经典中选择相应的读本,要考虑文本的篇幅和内容理解的难易程度。比如《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一部少年成长小说,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获得中国电影“童牛奖”和中国电影华表奖的“优秀儿童故事片奖”。这样描述孩童成长经历和观照孩童心理成长的小说和电影,恰好契合正迈入青春前期的学生的心理需求,特别适合五、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欣赏。

二、解读文本及电影

在课堂设计之前,还要先分别解读文本及电影,挖掘两者之间的关联,研究两者的叙事角度与叙事方法所形成的互文作用。“互文”一方面指电影文本与文学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另一方面指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互相补足、互为表里。教师要细读这两种文本,对于两者之间的相通性和差异性要有非常明确的理解。比如《草房子》的电影与文本在叙事手法及叙事角度上的不同,使二者形成了完美的互补关系。电影中一开始有一个看不见的中年人在讲述故事,他就是故事的主角——桑桑。电影中的故事围绕桑桑这个主人公,讲诉发生在他和他的同学、家人、老师、乡人之间的故事,叙事结构属于单线行进。而在小说中,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等人物都是文章的主人公,每个章节围绕一个主人公讲述,是多线同时行进而又互相交叉的结构。通过阅读对比,学生对这二者的叙事结构都有了更明晰的了解。

三、教学设计

文本与电影照应的阅读设计有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教学目标、教授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书影对比的阅读课有个共同的目标,即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字所给予人的想象的张力,感受电影画面蕴涵的艺术韵味。同时,通过书影的对比,感受书籍与电影的互文关系及这种关系对儿童心灵、思维的冲击和影响。教学的重难点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张力,感受电影对声音、画面等艺术形式的运用。在《草房子》的小说文本中,单单表现“秃鹤”的秃头之秃,就有六处不同的描述:“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等。这样的语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耐人寻味,凸显了语言的表现力。而在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和长镜头的运用,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也把故事更立体地呈现在观众眼前。教学设计中,通过典型文本的呈现,引导学生品味文字;通过电影片段的再现,引导学生感受电影的魅力。

儿童房设计思路篇(6)

关键词:游戏;农村;民间;城镇化

到2008年底中国城镇人口突破6亿,城镇化率达到45.7%。即便如此,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近20个百分点,农村至少还要向城镇转移3亿人口。到2010年,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尚不到40%,在这个背景下河南省也提出了自己的城镇化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市的扩张和农村的城镇化直接改变了农村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意识观念,而这些都会对农村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

一、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儿童游戏环境的影响

1、中小学校布局的调整产生系列影响

随着国家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全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在2001年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转移,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人口变化导致的适龄入学儿童减少以及农村教育资源尤其是教育经费的短缺成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直接动因。

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撤并了一批条件差的学校,集中配置了教学资源,办学的规模化效益明显提高。但学校的集中使大量的孩子面临上学路途遥远,存在安全隐患,交通、饮食、住宿加重农民负担等一系列问题。值得强调的是,中小学布局的调整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儿童的生活方式,上学的路上占用了更多的时间,开始由父母或者爷爷奶奶接送,作业变得更多等等。

2、农民失地问题影响儿童的游戏环境

随着全国各地加速推进“镇改街”和“村改居”的城镇化进程,随着城市新区的不断扩张,大量的农民在这个过程中失去土地。据统计2002年以来,广东失地农民每年增加100万,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的城市化进程中都普遍存在,河南省当然也不例外。农民的失地改变了农村父母的生活方式,“上班”代替了“务农”,与真正有稳定技术和职业的市民相比,他们的经济压力变得越来越大,于是工作占用的时间增多,陪伴儿童的闲暇时间开始减少。

农民的失地对儿童产生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原先集体所有制之下的个人承包制使很多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土地和与土地有关的资产,比如树木、羊圈等等,这些都是属于“私人”的,在儿童眼中更是如此,他们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家的资源。但失去土地之后儿童便失去了这些与自己有关系的物质资源,儿童在游戏中便不能够随意支配了,比如不能随意的折树枝等等。

3、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思想意识得以改变

城镇化给农村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基础设施的改善,原来泥泞的道路被沥青马路代替,原先破旧的民房被改造成了楼房,原先顺其自然的排水沟被先进的排水系统代替等等。在这种条件下儿童的游戏环境实际上也在发生着直接的变化,比如原来农村儿童很喜欢在下雨天的时候玩家门口的流水,模拟建坝等等,现在已经不具备这种物质条件了。

随着农民慢慢的融入城市,城市中大量的卫生、教育观念也被他们认可,而这些观念都会体现在他们对待儿童的方式上。原先儿童的很多放任行为开始受到家长的某些束缚,比如一些家庭不再允许儿童随意的在沙堆里打滚等等,因为这往往被很多城市家长认为是不卫生的。儿童也开始不得不去按照家长的教育理念去做一些自己原来不可能做的事情,比如参加一些课外的辅导。

二、城镇化造成儿童游戏方式的改变

游戏是能够给儿童带来愉悦体验的自由活动,长期以来,河南农村儿童的游戏形式都是以非正规化的民间游戏为主的,诸如滚铁环、捉迷藏、扔沙包、跳皮筋、打弹子、跳房子、猜谜语、各种棋类等都是其常见的代表性形式。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过程的加快,游戏环境的变化也直接造成了儿童游戏形式的变化。

1、时空的限制改变了儿童的游戏方式

当前的农村教育正逐步与城市接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农村的小学生数量在一定时期之内出现了明显下降,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配置教育资源,农村学校的合并现象非常普遍。在普遍的并校风潮影响下,大量的农村孩子也不得不像城市孩子一样,开始由父母苦接送到比较远的地方上小学。

这种上学方式的变化也极大的改变了儿童的游戏条件。一方面孩子需要早起赶路上学,时间非常紧张;另一方面上学和放学的途中总是跟随着家长,这种情况使原来农村孩子在来回上学的路上就能够玩的游戏也开始慢慢消失了,儿童已经很难体会到在上学的路上跳皮筋、滚铁环和轮胎等的乐趣。

在传统的农村游戏中,儿童玩游戏实际上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但随着教育占用的时间越来越多,对儿童的时间束缚直接影响了儿童的游戏方式。儿童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减少,游戏似乎失去了随时随地都可以玩的天性,而是被束缚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

在校时因为课间时间的减少,所以不允许儿童再去玩需要大量准备时间或玩一局需要很长时间的游戏。像八、九十年代农村孩子经常玩的跳房子这样的复杂游戏便在城市儿童的游戏中失去了市场,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孩子也很少再玩这样的游戏了。课下由于课业负担很重,儿童也很难有大把的时间去玩耗时较长的游戏,况且类似跳房子的游戏对于场地、人数都有相应的要求,这也使这种传统游戏受到一定的限制。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能够给儿童带来一些欢乐,但占用时间极少的游戏,比如在某小学的女生中间流传的“拍手游戏”。

游戏由两个同学进行,甲乙两人首先双手拍掌,然后伸出自己的右手去拍对方伸出的右手,然后再双手拍掌,继而再用自己伸出的左手去拍对方伸出的左手,最后双方都伸出双手去拍对方的双手。这一连串动作循环进行,速度越来越快,在拍掌的同时嘴里还要有节奏的快速复述一首滑稽的儿歌。游戏的胜负取决于谁首先违反了拍手规则,或者谁首先复述错了这首儿歌。

因为拍手和复述儿歌的速度非常快,所以通常在这首儿歌还未结束的时候,已经有同学开始犯错误了。玩游戏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有趣的犯错方式(儿歌念错的方式或者拍手排错的方式),儿童们就在这有趣的儿歌和犯错方式之中体会游戏带来的欢乐,同时也锻炼着反应速度方面的能力。

2、游戏开始与消费紧密结合在一起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经济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很多农村的孩子也开始像城市孩子一样有了零花钱,显然很大一部分能够自由支配的零花钱会被孩子们投入到游戏之中,比如“拍卡片”的游戏。

过去在农村孩子们中间流传着“三角”或“四角”的游戏,主要的游戏材料就是用烟盒(软烟盒)叠成的“三角”,或者是用书纸叠成的“四角”。玩游戏时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三角”(“四角”)放到地上一个,算是下注。然后每个孩子再用另一个“三角”(“四角”)去打地上已经放好的“三角”(“四角”),谁能够将地上的“三角”(“四角”)翻过面来,这个“三角”(“四角”)就归谁所有。

如果哪个孩子在游戏中把自己的“三角”(“四角”)输完了,下面他就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自己或者去捡烟盒,或者去找书纸,叠成“三角”(“四角”)从而继续参与游戏。但今天类似烟盒或者书纸等这种朴素的材料已经很少在儿童的游戏中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直接通过金钱够买的卡片。

这些卡片上印有孩子们喜欢的很多卡通形象,在农村几乎所有的小卖部里都能够买得到,价钱也不算太贵,一张卡片可以剪裁成二三十张小卡片。如果在游戏中哪个儿童输光了自己的卡片,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很容易的得到。值得我们注意的不是儿童因为这些卡片而浪费多少钱,而是孩子们失去了通过自己劳动获得游戏材料的意识,游戏的内容开始与金钱直接挂钩。

类似这种游戏上的变化还能够观察到很多,比如原来很多农村孩子模仿电视剧中武打的场景或者模仿枪战的场景,使用的道具通常都是一些秸秆、木棍之类的东西(有时候能够发现一根很像手枪的木棍都能够让一个孩子兴奋很长时间),但现在的孩子再玩这种模仿游戏的时候,可能会去买一些荧光棒、玩具枪之类的东西。在这样的背景下,哪个孩子的道具更好也不再取决于谁更愿意去寻找和发现,而是取决于谁投入的金钱成本更高了。

3、游戏环境的改变等使部分传统游戏开始慢慢消失

随着国家经济条件的改善,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很多农村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城地区的大量农村都通了水泥路,很多农村开始进行实施旧村改造,原来的散居的平房居住方式开始转变为以楼房为基础的集中居住方式……生活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儿童的游戏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原来属于城市类型的游戏进行的更加方便了,但原先朴素环境下进行的经典民间游戏却失去了条件。比如八九十年代农村孩子最喜欢玩的捉迷藏游戏,现在已经很少有孩子玩了。

在捉迷藏游戏中,十几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要负责藏和逃跑(藏方),另一组则负责找和抓(找方)。找方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守住某个“窝”,这个“窝”通常是一颗树,不要让藏方在逃跑的时候摸到。做“窝”的树通常都是在村子中间一处稍微空旷一点的环境中,既保证离孩子们能够藏身的地方不远,又保证四周有路(不能像小树林中一样),还得保证藏方的成员在摸到“窝”之前不至于被过早的发现。在当前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的树变的越来越少了,符合捉迷藏游戏中做“窝”的树更少。

楼房的建设使传统农村的样式得以改变,在很多城镇化了的农村中,原来用于捉迷藏的破房子、土墙、草垛等等朴素环境都消失了。加之柏油马路的建设使很多汽车得以快速的奔驰,也直接加大了孩子们在大街上疯跑的危险,很多家长也不再鼓励甚至限制孩子们再玩这样的游戏,规则稍显复杂的传统“捉迷藏”游戏就在这种背景下慢慢趋于消失。

4、虚拟的网络游戏也开始成为农村儿童重要的游戏形式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很多家庭都置办了电脑,通过一根电话线都可以很容易的上网,拥有电脑的家庭一般都开通了网络服务。电脑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很多家长并不是很熟悉其设置、用法,而儿童在这方面似乎有很多特殊的“天赋”,一个小孩子很小就会玩电脑被很多家长当成是聪明的标志,于是很多家庭中儿童成为电脑使用的主角。

现在农村儿童玩的类似虚拟游戏还有很多,虚拟游戏对儿童的发展也是有一定价值的。比如某些战斗、竞争等能够练习反应速度;游戏中大量带有魔力色彩的内容可以练习儿童的想象力;能够锻炼人与人之间的配合,促使儿童形成规则意识;能够使儿童体验到一定的成就感等等。

但值得强调的是这类游戏一定不能够脱离儿童游戏的一个重要立足点,那就是游戏与现实之间应该存在一种相互交替、互补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儿童应该始终能够将自己的生活和成就等立足于现实世界,而且能够将游戏中的收获迁移到现实世界。如果游戏的设计使儿童一味的钻入游戏之中不能走出角色,那么这样的游戏就具有成瘾的特性。

5、部分经典游戏的延续和游戏方式的正规化

虽然城镇化的进程使一些传统的游戏方式消失了,但依然有很多经典游戏是富有生命力的,比如木头人、踢毽子、砸沙包、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等。这些游戏从传统中流传下来,也能够适应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对他们的心理发展起着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随着农村基础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农村儿童在学校里也开始接触到很多正规的游戏内容,比如有组织的篮球比赛、跳绳比赛等等,开始与城市学生常见的游戏靠拢,但基于很多农村教师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够高,对规则的掌握和对游戏的组织等尚未能达到城市的水平。

研究者认为,“游戏有两个最基本的目的,即享乐和发展”。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儿童游戏方式的变化不能简单的说是好还是坏,但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不能使儿童的游戏出现过于强化发展功能而忽视享乐因素的倾向,不能让幼儿的自然游戏场被教育游戏场所替代。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便可以使农村儿童充分利用城市儿童的游戏方式促进发展,同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些形式上的改变使某些传统的农村游戏方式重新焕发出其应有的生命力。(作者单位: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民间游戏整理及对儿童发展的价值评估》,项目编号:2014-QN-444。

参考文献:

[1]黄进.论儿童游戏中游戏精神的衰落[J].中国教育学刊,2003(9):28-31.

[2]井卫英,陈会昌.关于游戏与儿童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2(4):36-38.

[3]苗雪红.儿童自然游戏群体:传统的失落与当代的重建[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9-11.

[4]郭丽.从社会学视角看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1):93-94.

[5]张洪华.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及其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3-5.

[6]张占仓.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9):1462-1467.

[7]孙良媛,李琴,林相森.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村妇女就业及其影响因素――以广东省为基础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7(1):65-73.

[8]陈锡文.当前农村形势与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J].浦东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5-13.

[9]张新光.建国60年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的不协调性及成因[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5):44-50.

[10]陈文科,刘田喜,陈汉华等.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式与路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5):4-14.

[11]李淑贞.城镇化与农村教育问题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5):62-65.

[12]郭力平,许冰灵,李琳.游戏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1,24(6):749-751.

[13]郭力平,冯军萍.早期儿童的游戏与心理理论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3,26(5):804-807.

[14]赵兴民.儿童游戏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7(3):49-51.

[15]J.胡伊青加著,成穷译.人,游戏者[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8.

[16]W.George Scarlett等著,谭晨译.儿童游戏[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68-169.

[17]丁海东.儿童游戏权的价值及其在我国的现实困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科版),2010(5):247-182.

儿童房设计思路篇(7)

家庭式布局的模式

“高效、快捷是医院内部环境设计的基础,但设计的宗旨却离不开对群体特征的分析。妇幼保健院最主要的群体是妇女、儿童及待产的孕妇,这些都是健康的群体。”何嘉欣认为,妇幼保健院的内部环境设计多采用家庭布局的模式,营造和谐安全的环境,其实就是提供更为可靠的服务。

为此,在现实的设计实践中,妇幼保健院首先在色彩的选择上多用温馨、浪漫的色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视觉的效果上给前来寻求帮助的人提供呵护的效果,在路径的设计以及各种提供帮助的标识上,尽量以关爱为主线。在提及如何营造这些轻松环境的时候,何嘉欣介绍了一个实例,一个行业内的专家去美国考察,发现那里的妇幼保健院设有“儿童表演舞台”,让前来候诊的儿童在舞台上尽兴表演。显然,这说明发达国家在妇幼保健院内部环境的设计上,理念依然是超前的,这值得中国的建筑师们学习。

大等候区、小诊室的空间设计

中国医院的看病难问题,直观地表现在挂号时一号难求。针对这一情况,很多妇幼保健院强调多建门诊,但却忽略了等候区域的空间,这样的后果是患者的私密空间在就诊时被交叉侵占,无私密可言了。何嘉欣说,这种做法从医院人性化建设角度来讲是不可取的。所以,在新建的医院中,“大等候区、小诊室”应成为一种潮流,在私立医院建设过程中更应突出这一点。

何嘉欣认为,这里所说的“大等候区、小诊室”的意思是压缩医生诊室空间,加大等候区域的设计。比如有的医院在等候区域内设置自身的企业文化宣传标识等,在为患者提供私密保留的同时,也宣传了医院自身品牌。尤其是妇儿医院,来的大都是健康的妇女与儿童,增设一些如美容、玩具游乐等设施,一方面能满足妇女儿童的另一需求,更能满足其寻求呵护与关爱的心理需求。

注重精神文化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