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世界贸易的特点

世界贸易的特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27 16:36:08

世界贸易的特点

世界贸易的特点篇(1)

关键词:国际贸易发展;特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九十年代,世界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冷战虽告结束,但各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东欧剧变、前苏联政局动荡加剧了世界政治形式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进程。九十年代前半期,受上述因素和经济衰退以及海湾战争等消极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仍然缓慢,1990~1993年每年国际贸易的增长率分别为4.9%、3.7%、4.5%、2.5%。随着世界经济调整的深入和各种矛盾的逐步缓和,世界经济和贸易都出现了加速稳定增长的趋势。

一、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发展出现的显著特点

1、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贸易走过20世纪九十年代前几年的疲软后,1994年开始出现强劲增长。随着世界生产量增长率的提高,世界货物出口量增速也相应提高。1990~2000年世界货物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4%,高于20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的增速。1995年世界贸易总额(含货物和服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大关。随着全球经济状况的进一步改善,世界贸易量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2004年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了9%,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的两倍多,货物贸易额增长了21%,达到8.88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增长了16%,达到2.10万亿美元。

2、服务贸易、高科技产品与“绿色产品”贸易快速发展。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世界服务贸易额从1985年的3,809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11,678亿美元,其年增长速度一直大大高于国际货物贸易。1996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达1.2万亿美元,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5强。2004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达到2.10万亿美元。

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推动全球贸易大幅度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信息革命使世界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信息时代”产品(如现代办公及电信设备)的出口增长迅速,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日渐上升。1983~1993年的国际贸易中,办公和电信设备贸易发展速度高达13%,位居同期各行业增速之冠,其所占比重从1980年的4.2%提高到1993年的10.4%,成为所占比重最大的贸易商品。

20世纪八十年代是世界环保意识崛起的年代,九十年代是环保付诸行动的10年。在世界市场上,环保产品风靡全球,许多发达国家把生态研究与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置于重要地位。

3、跨国公司的作用增强。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数目剧增,大型跨国公司日益全球化,并且开始结成新的“战略联盟”。这对于加剧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国际市场的统一、推动世界市场的竞争、推动贸易自由化不断深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向纵深展开。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科技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和开放政策盛行,使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世界金融市场连成一片,全球和各国对外贸易系数不断提高,世界性经济传递加速,相互依存加深。但由于各国经济上的差异,经济部门和结构的不均衡发展,再加上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发展,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范围扩大,竞争手段日益多样化、科技化。

5、新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并开始运转,为今后的全球贸易提供了最基本的规则,并负责实施多边贸易协议,定期审议各成员的贸易政策,统一处理贸易争端,加强与其他国际机构的合作。它不仅强化了关贸总协定原有的规则,管理协调的范围更加广泛,还建立了透明度更大的贸易争端调解机制,可以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意味着世界贸易新格局的形成、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大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新时代的开始。

6、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出于相互合作、发展经济、提高谈判和竞争力的需要,八十年代以来,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正式启动。1994年1月1日,美、加、墨参加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1994年12月10日,美洲34个国家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美洲首脑会议达成协议,并签署了《原则宣言》。亚洲、太平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深,区域合作已被提到议事日程。

二、当代经济形势下我国外贸发展的战略措施

1、建立知识型国际中心城市,带动知识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把一些重点沿海城市发展为国际知识型产业中心城市,并通过知识型产业和信息产业带动和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推动知识型产业对外贸易发展。

2、加快知识产业的培养,加强自主创新的力度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我国通过外贸带动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初具成效,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开始从传统的外延式、粗放型的数量增长向增加技术含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内涵式、集约型转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市场并不能真正换来高新技术和知识产业,我国的知识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通过产业倾斜,立足自主创新。这就要求在发展和谐社会进程中要进一步体现知识经济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3、重塑比较优势,推动知识贸易发展。按照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我国的要素禀赋状况决定了我国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是我国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在对外贸易战略上突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而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这种比较优势目前我国还应充分利用,因为这种国际分工格局还可以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

4、积极探索和利用风险投资,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我国的“科技兴贸战略”增加了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是当代的国际竞争,技术创新的作用不仅是给产量提供一个乘数、不仅是为了少投入多产出、不仅是给产品增加一点博得消费者垂青的“美丽羽毛”。所以,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要进行制度创新,探索和利用风险投资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保证。

5、灵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保护幼稚产业。从发展角度看,当代国际贸易,不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摧毁,而是在传统贸易之上继续发展。根据我国目前的外贸发展水平,一方面必须继续加强与培养传统支柱产业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产业在当代贸易中的基础地位和对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的作用十分突出,我国应该优先发展知识产业,以发达的信息产业和良好的贸易投资环境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6、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知识经济的出现说明了知识资源的形成和积累的增加,可供人类支配的资源在量上得到有效的补充,在质上得到更大的提高,成为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本投资,更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物质资本(特别是战略物资)和人力资本(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结合。因此,我们要培养出既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善于经营管理,又掌握高新技术、能创新的高级人才。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世界贸易的特点篇(2)

一、培养专业兴趣——世界贸易组织法本科教学的根本目标

世界贸易组织法包括货物贸易协定、服务贸易协定、知识产权协定、争端解决谅解备忘录等共约30个协定,以及成员方在降低关税及开放市场等领域所作的单独承诺(即减让表)共约3万页的文件,①而世界贸易组织法课程安排的授课时间一般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正是学生备战考研的阶段,所以学生通常根本没有精力对浩繁的规则进行详细的解读,也没有兴趣听老师针对冗长拗口的条文进行细致分析,所以教学目的像很多人说的要“使学生能够熟悉与掌握世贸组织有关法律规定,并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这些法律规定的能力”是不现实的,没有针对本科生学习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另一方面作为正规的法学教育科目,世界贸易组织法对于多数本科生而言均是第一次接触;又不同于民法、刑法等国内部门法,世界贸易组织法针对的是国家政府机构的贸易管理行为,与个人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如何能使本科生对该科目形成清晰的认识及专业兴趣才是本科阶段开设世界贸易组织法的根本目的。所谓专业兴趣即促使学生在了解世界贸易组织法各部分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世界贸易组织制度和运作的特点,养成自觉关注世界贸易组织动向的习惯,并训练从世界贸易组织法发展的角度观察国内外相关事件、分析其中涉及的世界贸易组织法问题。

如何培养专业兴趣,关键在于增强趣味性。首先,让学生了解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时期总共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成功运作给世界带来了实惠:比如因为关税降低,在国内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外国产品;因为服务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的要求,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领域也出现了外国机构的身影;因为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国内可以看到来自美国、欧洲等多国的电影等影像制品等,使学生确立这个组织具有实际意义的信念。其次,以讲故事的方式补充一些关于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过程、各回合谈判经过、中国入世历程、中国参与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经历等背景资料,另外还可以专题介绍中国入选争端解决专家组专家与上诉机构法官的个人履历,一方面扩充信息量,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加强学习,以能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工作为奋斗目标。再次,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可更多地选取中国作为当事方或第三方的案例,特别以中国参与争端解决进程中的观点立场作为分析的重点,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特别是学生在搜集资料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推荐一些参考书目、外国期刊及网络资源,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开拓其视野。

二、搭建世界贸易组织法体系框架、针对重点规则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世界贸易组织法本科教学的基本模式

世界贸易组织作为政府间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法规制的是国家贸易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行为。因此世界贸易组织法直接影响的还是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外贸关系;就必然跟直接调整个人主体之间社会关系,以及国内政府机构与个体之间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国内法有较大区别。这决定了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学习不可能是对所有世界贸易组织协定规则的全面解读,就知识传授的作用而言,本课程应以使学生对世界贸易组织法体系包括的层面——实体及程序、原则与涉及的内容方面有清晰的了解为主要目的,在整体框架搭建起来的基础上,适当地对各主要协定的主要实质性条款进行分析。

例如作为乌拉圭回合的重要成果,其就服务贸易领域达成的一揽子成果,不仅包括核心规则——《服务贸易总协定》;还包括专门就服务部门或具体问题对规则进行补充的协定,这些协定有的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附件,有的则采用部长决定的形式;以及成员方的国别减让表。②虽然在框架形式上与货物贸易的一揽子成果相似,但不同的是,《服务贸易总协定》的一些主干条款必须结合国别减让表中的具体承诺才能进行确切地解释,如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前者作为成员方的具体义务,不再具有货物贸易领域内普遍适用的地位,而取决于成员方减让表中就具体服务部门所作的承诺;后者作为成员方的一般义务,原则上仍然享有基本原则普遍适用的地位,但依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第2条的规定,成员方可以豁免清单的方式具体列举其不愿意适用最惠国待遇的国内措施。因此了解服务贸易领域的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除了解读《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相关条款外,还必须就减让表的相关内容进行解释。另外,将《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中的规定与《货物贸易总协定》(GATT)中的相应规定对照起来讲解,更有利于对规则的理解。

三、通过案例对规则进行启发式思考——世界贸易组织法本科教学的有效方法

针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都具有文字晦涩难懂、制度难以捉摸的特点,采用案例分析法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依据世界贸易组织法自身的特点,其案例教学也必然具有与一般法学案例教学法不同的地方。一般法学案例教学法旨在通过判例(通常指国内法院的判例)中司法机构的分析推理,使学生了解涉及法律条文的确切含义;而世界贸易组织作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其规则条文均为成员方谈判的结果,属于国际法的范畴。国际法区别于国内法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没有统一的最高立法机构与司法机构,国际法规则相较于国内法规则来说其含义的确定性较差,而利益牵涉国家的立场声明与态度阐释,以及有管辖权的司法机构的具体运用都可以作为解释国际法规则的有效依据。因此针对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具体规则就可能出现不同的解读,这一点在专家组、上诉机构不止一次地自我否定或相互否定其之前的结论上得到印证。例如,在“中美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China-MeasuresAffectingTradingRightsandDistributionServicesforCertainPublicationsandAudiovisualEntertainmentProducts,WT/DS363)”中,专家组在解答GATT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是否可以适用于中国入世文件这一前提问题时,采用了“美国对报税产品征收海关反倾销税/反补贴税案(US-CustomsBondDirectiveforMerchandiseSubjecttoAnti-Dumping/CountervailingDuties,WT/DS345)”上诉机构报告的思路,即采用“辩论过程中的假设法(arguendo)”,先假定中国可以援引GATT第20条(a)项作为抗辩,然后再审查中国的相关措施是否满足该条款规定的“公共道德”的要求。③然而上诉机构却在终局裁决里又了这一思路,认为“辩论过程中的假设法”可以促使决策的简单易行与有效,但却不易对相关规则进行清晰解释,而且也给规则实施带来了困难。④因此在世界贸易组织法的案例教学中,应注意不要将上诉机构的裁决当成法律,应将关注点放在其适用世界贸易组织法的推理分析上;要鼓励学生勇于对争端解决机构的结论提出质疑。2011年6月28日,上诉机构成员张月姣在为2011年度上海国际法暑期学习班的学员做专题报告时强调,研究世界贸易组织法应加强对争端解决机构案例裁决的研究,但不要囿于专家组、上诉机构本案中如何说,要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自己的判断。因为下一个类似案例里己方的辩词恐怕就在这样的质疑中产生。在国外的一些著名法学院中,所开设的与世界贸易组织法相关的课程也基本上是以如何进行相关律师为授课目标。曾经在多个世界贸易组织案件中担任专家组成员的约瑟夫怀勒教授表示,日本在“日本酒精饮料税收案”中并不是没有胜诉的可能,但其律师回应不当,故最终败诉。因此,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⑤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至今处理和正在处理的争端案例已超过400个,而每一个争端案的材料,包括原被告双方的诉求主张与抗辩事由、专家组与上诉机构的分析推理以及第三方提交的立场声明等可谓卷帙浩繁,争议的事项也往往涵盖世界贸易组织各协定的多个条款以及具体的国别入世承诺。因此本科课程上对世界贸易组织的案例分析不可能涉及所有案例的所有争议点,那么如何选取适当的案例开展教学是世界贸易组织法案例教学能否奏效的基础。

首先,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当具有典型性,即切实体现所要讲述知识点的基本内容。例如在讲国民待遇原则时,日本酒税案(Japan-TaxesonAlcoholicBeverages,WT/DS8)与加拿大期刊案(Canada-CertainMeasuresConcerningPeriodicals,WT/DS31)就是典型案例。前者对于判断何为“同类产品(likeproducts)”及“直接竞争和可替代产品(directlycompetitiveproducts)”的要素认定上给与了详尽的阐释,构成争端解决机构在之后相关争议的裁决中经常援用的先例;后者的意义主要在于其产品本身的特性上,期刊不同于一般的有形货物,其价值主要在于刊载的无形内容,因此如何判断争涉期刊杂志是否为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和可替代产品的标准不同于一般货物的标准。其次,教学案例的选择应注重时效性及与我国入世后发展的关联性,毕竟我们学习世界贸易组织法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维护我国在这一组织中利益。我国自2001年12月入世以来以原被告身份参与的争端解决案例已有30个,⑥从涉案产品范围、涉案国内措施、法律争议点、裁决后我国的应对等各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另外不同时期的案件数量与案件性质等也呈现不同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国内经济建设、社会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例如2007年提起的“中美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里中国的涉案措施包括了我国文化进出口管理体制的基本管理方法(进口前的内容审查),我方败诉的结果意味着我国对于沿袭已久的带有计划经济时代色彩的文化外贸管理政策措施必须进行改革,该案发生在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就尤其值得关注。当然选择与中国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最后,教学案例的选取还应注重与关贸总协定时期相关案例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发展过程中前后之间的对比性,可以使学生对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法本科教学的重头戏,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时应注意将案例讲解与课堂讨论结合起来,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结合起来。课堂讨论的方式应该不拘一格,在重视师生互动的同时,也要把生生互动放在显著位置,组织活泼多样的小组讨论、组际辩论等。另外还可以将现有案例的分析与案例情景的设计结合起来。老师可设计具体情景,也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然后就相关内容发表演讲或辩论。⑦

四、重视国际公法基础知识对WTO教学的作用——世界贸易组织法本科教学的重要切入点

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一个以国家为主要成员的贸易体制,属于国际公共秩序的组成部分。世界贸易组织法从大范围讲归属于国际法课程群。无论是世界贸易组织本身的形成历史与国际组织性质,还是世界贸易组织各协定等法律文件的制定过程与实施要素以及争端解决安排,无不显露出国际公法的重要作用。只有具有一定的国际公法理论基础,才能对世界贸易组织法进行系统学习;世界贸易组织法作为国际法的一部分,对它的研习也是对国际法基础理论的应用研究。在具体授课实践中,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理清国际公法基础理论与世界贸易组织法之间的密切关系:⑧首先是条约法。《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谅解书》第3条第2款规定,争端解决机构(DSB)“按国际公法解释(条约)的习惯规则来阐明这些协议中的现有规则。”这一条是世界贸易组织法与国际法直接相关的有力证明,有助于纠正将世界贸易组织条约视为契约的错误认识,也决定了任何有关世界贸易组织法的解释争议都要依据条约法上有关条约解释的规定来解决。什么是解释条约的习惯规则?就是《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2条,因为它是对已有习惯的编纂。通过对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条文含义的阐释,使学生对抽象的条约解释规则有了具象的理解。

其次是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即国际法在国内的适用问题。理论上存在“纳入”与“转化”两种方式,从内容来看,世界贸易组织法义务更适宜“转化”。世界贸易组织协定本身似乎也倾向于“转化”的方式,因为它强调了成员的法律要与其义务保持一致。各国、各地区适用世界贸易组织法义务的实践也表明,“转化”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方式。我国入世前对国内法进行的立、改、废,以及入世后特别是每一次争端解决败诉后对国内法的调整都是转化适用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实例。最后是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是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自由贸易问题,它体现了国际公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首先它为和平解决争端而设,本身也是条约的结果;更重要的,它要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法义务裁判,而裁判时必须根据条约法加以解释和适用,必须根据国际责任制度确定有关的责任,必须考虑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及实践。它适用的法律,不仅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各协定,还应包括国际公法的其他内容。例如美国虾龟案(UnitedStates-ImportProhibitionofCertainShrimpandShrimpProducts,WT/DS58)中,上诉机构就引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21世纪议程》、《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来解释GATT1994第20条(g)款,以证明海龟属于“可用竭的自然资源”。

五、充分发挥双语教学的功能——世界贸易组织法本科教学的最佳途径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明确将双语教学列为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考察指标之一,虽然相关的评估要求在2004年修订时降低了一些但对于法学等四个专业仍然提出了明确地要求。⑨世界贸易组织的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法语及西班牙语,这三种语言的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文本(包括中国的《入世议定书》等入世文件)才是正式文本,中文译本仅供参考,不具有法律效力。这就意味着一旦我国与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发生争端,只能按照官方语言文本通常是英文文本来解释和适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因此将世界贸易组织法作为双语教学课程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使学生既能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又强化了专业英语语言的运用技能。

世界贸易的特点篇(3)

【摘要】自由贸易,是走向和谐贸易,建立与发展和谐经济大成一体化发展体系的一个关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沿海地区陆续设立了15个保税区。但由于国内外情势的变化和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保税区正面临着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迫切问题。从对国外自由贸易区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与模式的研究,得出了我国保税区转型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保税区;转变

世界经济和谐贸易一体化发展的大成管理体系建立,关键在于从自由贸易走向和谐贸易。从国外自由贸易区发展过程中的模式特点来看,自由贸易区最早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古代排尼基亚全盛时期,13~14世纪,法国、德意志的一些城市相继开辟自由贸易区。真正意义的自由贸易区是1547年意大利的热那亚湾。此后的400多年中,自由贸易区的数量和规模都是有限,主要的活动仍然停留在转口贸易,即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所属的殖民地。据资料统计,这期间全世界共有26个国家设置了75个不同类型的自由贸易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特区,于1936年建立了美国境内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二次世界大战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有很大的突破。到20世纪80年代末,全世界除大洋洲以外,自由贸易区分布在各大洲,亚洲25个国家和地区有161个,非洲14个国家有126个,欧洲17个国家有125个,美洲30个国家有217个。到了90年代,世界上已有各种类型的自由贸易区达900多个,其中2/3分布在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自由贸易区呈现国际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管理上都有很好的前景。

几个世纪的发展,世界上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国家,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发展对外贸易、繁荣地方经济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笔者通过美国对外贸易区,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等为例,来分析介绍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对汉堡港、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的考察比较,进一步为我国自由贸易区发展提供借鉴。

1美国对外贸易区

二战后相当一段时间里,美国经济一直处在贸易持续顺差的位置,对外贸易区的发展相当缓慢。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出现贸易逆差,国内经济出现低迷,就业压力紧张。为了改变这个局面,到1980年,全美自由贸易区增加到77个,到1994年底,自由贸易区达285个,总数为484个。同时,管理和功能也日趋完善。

美国《对外贸易区法》(1934年),规定美国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功能是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和仓储。1950年后,美国经济日益繁荣,市场需求剧增,为国外商品进入带来了便捷,同时允许提供商品展销和加工制造。1980年后,各个贸易区先后允许用美国零部件与外国装备为成品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对外贸易区一个很鲜明的特色是:因地制宜的原则配置和完善自己的功能。纽约对外贸易区由于背靠美国国内辽阔的市场腹地,附近没有合适的转口国等原因,主要从事进口贸易和进口加工业务;迈阿密对外贸易区由于位于佛罗里达半岛的最南端,因最佳贸易服务成本半径内有多达30个国家的原因,主要从事转口贸易和为转口贸易配套的其他业务,货物转口量达65%以上。

2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

科隆拥有很好的地理优势地位,位于巴拿马运河的咽喉,靠近巴拿马最大的港口克里斯托帕尔港。一方面,可以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另一方面又是北美与中南美洲的连接点,

属于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东西南北货物集散地之一,也成为东方产品通往拉美各国市场的桥梁。

科隆自由贸易区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有利地运用地理位置的优势——世界航运中转枢纽。大量的货物在此地流转,转口贸易定位为主要业务。资金的大量流动也使科隆的金融业发达,外资银行及分支机构密集。商品的展示,避免了客商远涉重洋采购,节约了时间和费用。

3汉堡港、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

汉堡港是欧洲经济自由区的典型,被称为“通往世界的门户”汉堡自由港高效的管理手段值得研究,汉堡自由港对进出的船只和货物给予最大限度的自由,提供自由和便捷的管理措施,贯穿于从货物卸船、运输、再装运的整个过程中。这种自由和便捷程度,在世界上所有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中都是少见的。汉堡自由港转口贸易带动了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汉堡成为德国的金融中心之一,这说明自由港与城市的功能是互相促进的。

荷兰鹿特丹港是世界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之一,鹿特丹港的最大特点是储、运、销一体化,通过一些保税仓库和货物分拨配送中心进行储运和再加工,提高货物的附加值,然后通过多种运输方式将货物运往荷兰等欧洲国家。鹿特丹港拥有完善的海关设施、优惠的税收政策,保税仓库区域内企业在海关允许下可进行任何层次加工。对集装箱货物的仓储和配送来说,坐落在港区和各个工业区内的物流配送基地,可以为其提供最完善的各种增值服务。

安特卫普港是世界海运网络的重要支点。按纯国际运输量计算,它是世界第四大港。安特卫普港具有领先于欧洲其他港口的货物装卸作业效率,拥有现代化的EDI信息控制与电子数据交换系统。港务局使用“安特卫普港信息控制系统(APICS)”,计划、安排船舶抵离港和掌握国际海运危险品的申报。安特卫普港还实行一种叫做临时存储(Temporarystorage)的管理方式。这种海关临时存储区,也可以不设在港区内,只需要提前作简易申报即可进行临时存储,而不必得到海关批准。经过海运到达的货物,可以在海关指定位置暂时保存45天,而以其他方式进入的货物,保存期为20天。

中国保税区的发展还存在问题。我国保税区,是我国海关管理的特殊区域,是我国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经济开放区域,处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我国最早设立的保税区,是深圳市沙头角保税区,成立于1987年12月。到1994年底,我国已经建立了13家保税区。到目前为止,我国一共建立了15家保税区。

我国保税区和国外的自由贸易区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与世界优秀自由贸易区的存在差距。世界自由贸易区伴随着世界经济特区的产生而产生。我国的保税区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直到深化阶段才形成。前者主要目的是在不影响国内市场保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获取全球自由贸易给国家经济带来好处。我国保税区主要是为了改善我国投资、建设的软环境,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充分发挥带动效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区域性质上,我国保税区没有明确的定性,行文规定不明,致使各部门认识不同一。没有真正开放一线,监管手续繁琐。在区域功能上,政策上的差异由于地理位置和操作手续的影响,难以形成规模。出口功能由于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难以发挥作用;加工功能受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限制,货物在保税区与非保税区之间进出也制约了加工功能的发展;区内贸易公司不具备进出口权,制约保税区的贸易功能;外贸经营权,进口货物不可以零售也不利于保税区的发展。世界自由贸易区通常由国家政府直接管理。机构的设立代表的是国家政府的权利,管理相当的权威,负责自由贸易区的宏观经济管理与协调,是一种相对弱化的管理体制。我国保税区不仅有国家的宏观管理,有存在地方政府的微观调控。两者条条框框的行政摩擦,使管理上很大的混乱和不经济现象。

我国保税区面临的机遇与发展对策。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生产组织方式发生重大的变化。物流、信息流、人员流动的速度加快,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国相互联系,合作与竞争的局面共存。随着国际贸易深度的加强,一方面贸易不仅存在传统模式,另一方面产业内贸易,产品内贸易与公司内贸易的发展,使得国际分工合作更加重要。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其中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各国通过控制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借助各国的资源禀赋优势,通过服务外包等方式将非核心业务外置,使得整个国际分工体系更加专业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欧盟—加—墨自由贸易区的实现,亚太经济一体化呼声渐高,各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国际经济合作大成管理模式。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各国经济开始转形,客观推动我国保税区寻找新的出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是外界客观环境和自身发展矛盾内因共同决定的。通过对国外先进的自由贸易区优秀经验的借鉴,是我们避免走弯路或错路的一个重要途径:简单,高效。

4因地制宜,合理功能拓展与定位,提升发展空间

世界各国自由贸易区的目标选择与功能定位与所在国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经济地位、政治状况等因素密切联系。美国自由贸易区的因地制宜就是相当好的典范。我国可以自己斟酌自身特点进行定位。从保税区进出口额完成的情况来看,上海外高桥、天津港、大连、

深圳福田保税区已成为全国保税区开展国际贸易的主力。保税仓储功能在保税仓库内允许商品进行再包装、分级、挑选、抽样、混合、处理等商业性加工,实现商品仓储自动化,配送高效化。张家港保税区、厦门象屿保税区、沙头角保税区、汕头保税区等适合都以保税仓储为主,我国政府机构可以通过进一步突出他们的优势,提供更加先进的物流系统。

5明确方向,整合资源,阶段性提升深化改革

国际自由贸易区有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自由转运区、自由贸易特区、出口加工区等多种形态。各种形态的规模不同,政策和开放程度也有差异。发达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在继续经营贸易的前提下,日益注重加工制造业,传统业务也开始注入新活力,加入更多的科技因素,朝资本密集型工业发展。鉴于我国工业化和各项基本实际情况,可以突出加工,努力朝自由贸易区转型迈出坚定的步伐。保税区是制度创新的产物,法制体制的完善日益提上日程。通过整合各个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政策,监管和法制,作到平衡互补,实现从外延扩展到内涵深化的转变。功能上确保基本的功能项目前提下,统一特殊监管区域的税收政策。统一海关的监管模式、作业流程、操作规范和信息化管理系统,降低监管风险,进一步提高管理效能。提高保税区的综合配套改革,提高开放程度,使投资贸易便利。改革的途径,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但转型过程中注意操作的层次性,避免资源浪费。

6简化手续,积聚优势,加大执法力度

世界贸易的特点篇(4)

世界经济的增长与世界贸易的增长密不可分。二战以来,世界贸易增长速度远快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长,而且自80年代后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进入90年代,世界贸易年平均增长率约为6%,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的2倍,世界经济的融合加速进行。wto的正式启动运转、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全面实施以及各国市场的逐步开放,不仅为世界贸易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也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世界贸易全面、持续增长。

全球货物贸易高速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摆脱了90年代最初几年的不景气状况,世界贸易在 1994年强劲增长,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率达到10%,开创了70年代以来的最高纪录。在此基础上,1995年世界贸易获得持续高速增长,增长率达8%。1996年受西欧和北美需求下降、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贸易发展放慢的影响,世界贸易量增长率回落到5.5%。1997年在北美和拉美旺盛的需求和西欧经济复苏的推动下,世界贸易增长又形成近20年来的第二个高峰,增长率达到10.5%。1998年受亚洲地区贸易收缩及世界初级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导致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放慢到3.5%。预计 1999年世界贸易将保持或略高于上一年的增长水平。1996年全球商品贸易出口额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大关,1998年全球商品贸易额已达5.225万亿美元。

近年来世界贸易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信息技术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日渐提升,发展速度最快。以半导体集成电路、电脑、光纤、通讯卫星等为物质基础的信息革命,克服了经济活动的时空障碍,引起了生产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和知识作为信息时代最有活力的两个因素已成为创造价值和取得财富的源泉。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急剧增长。据gatt/wto的统计,作为信息技术产品代表的“办公和电讯设备”类商品自80年代至今一路领先,在各类商品中增速最快:1980年-1985年平均增长9%,1985年- 1990年平均增长18%,1990年-1994年年均增长12%,其中1994年和1995年分别增长了2%和 26%。目前全球每年信息技术产品的世界贸易额约为6000亿美元,占全球商品贸易总额的12%。信息技术产品现已替代了纺织、化工,汽车、农产品等传统产品的出口主导地位,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日益下降。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信息技术协议》的达成反映了各国取消关税、降低信息产品成本的要求,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将以此为契机得到更快的发展。

第二,环保问题对国际贸易的手段和格局正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世人环保意识的增强,世界市场上环保产品走俏,绿色战略盛行,绿色革命方兴未艾。有关绿色产品在新开发产品中的比重从80年代中期的6.5%提高到目前的10%以上。环保问题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表现在:由环保引起的贸易纠纷正成为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的焦点;绿色壁垒更多地取代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环保产品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新热点;绿色产品的兴起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环境保护的合作与交流正成为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内容。

第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崛起,在决定世界贸易实绩和格调中的重要性增强。二战以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大体占1/4左右。90年代以来,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在推动全球贸易持续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和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从贸易量来看,90年代以来。亚洲及拉美的增长水年都超过世界平均增长水平。亚洲已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中心。据wto统计,近年在进出口两方面增长都很快的国家有:阿根廷、中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崛起不仅使世界贸易格局改观,也必将影响国际格局。

世界服务贸易急速扩大

尽管货物贸易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但服务贸易则有了长足发展。由于信息与电讯业的进步,加上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各国服务市场的开放,有力地推动了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wto统计,1990年-1992年世界服务贸易年均增长率为7%,通常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要快于货物贸易。l992年世界服务贸易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1998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已达1129o万亿美元。世界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比重已从80年代初的15%提高到目前的20%,这还是在服务贸易相对货物贸易尚不够开放的条件下取得的。世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成为衡量一国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据着绝对优势。除香港进入服务贸易10大出口国(地区)之列外,世界服务贸易的10大出口国、进口国均为发达国家。1998年10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地区)、进口国分别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进口额的58%和57.6%。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很不平衡,总体上看服务业滞后,缺乏国际竞争力。但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在加快,亚洲国家和地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加强(见表1)。

世界贸易的特点篇(5)

但同时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进一步加 大。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增速快于出口, 逆差规模进一步扩大。2008年服务贸易逆差 115·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9%,是自1997年 以来逆差最大的一年。从行业来看,运输、保险、 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这四个服务贸易 行业出现逆差。其中,运输逆差为119·1亿美元, 与上年基本持平;保险逆差为113·6亿美元,同比 增长16·4%;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为 97·5亿美元,同比增长24·2%;金融逆差为2·5 亿美元,同比减少23·9%① 服务贸易规模居发展中国家之首。我国服务 贸易全面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运输、旅游等传 统服务贸易部门继续稳步发展,通讯、保险、金融、 专有权使用和特许、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广告 等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开始兴起。在区域发展方 面,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天津等东部沿海省市, 发挥地理区位优势,立足于扎实的现代服务业基 础,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主力军;中西部地区、东 北地区发挥独特优势,不断加快发展步伐。② 二、发展服务贸易的意义和面临的挑战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以及 国民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发展服务贸易是提高 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能力的新举措。“十一 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服 务贸易发展意义重大.

(一)发展服务贸易意义重大 1·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提升服务业水平。我国服务业的总体水平与发达 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大服务业引进外资的 力度,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和吸收外国在服务业管理、 市场运作等方面的经验,加快提升我国服务业水 平。目前外资服务企业占有的中国市场份额还相 当有限,从中国经济的实际发展需要来看,扩大服 务业市场准入范围,放宽准入限制,吸引外商投资 还应当有较大的增长,特别是在物流行业以及会 计、法律、计算机、工程管理和其它咨询服务业,发 展空间较大。③ 2·发展服务贸易有利于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发展服务贸易,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 重,可有效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改变货物贸易 与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的局面。目前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已经形成一些优势产业,具有一定发展基 础,旅游业、建筑业、其他商业服务业、运输业等在 国际市场的份额排名都比较靠前。根据中国经济 在世界经济地位的大幅度提升和国际经验判断, 中国在部分服务贸易领域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转 折性阶段。④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服务贸易全球自由化的大趋势和全新的开 放环境下,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服务贸易面临 前所未有的挑战.

1·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呈现稳步增长的 趋势,但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规模相对较小。我国 服务出口额历年呈上升趋势,但占世界服务出口 比重仍十分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将长期 占据主导地位。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 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其中美、 英、德三国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30%左右。美 国服务贸易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均高居 世界第一,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⑤ 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越来越向资本和技术密集 型行业集聚,并已建立了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 制,立法机构、主管部门、中介机构有机协调,制定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并利用其服务贸 易水平领先的优势,通过各种多双边谈判要求世 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 出口。服务贸易已经成为wto新一轮谈判以及 区域性经济合作谈判的主要议题.

2·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尽合理,传统服 务业旅游、运输贸易比重较大,并呈逐年上升的趋 势,占到了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半壁江山,我国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 统的领域,旅游和运输服务的出口占我国服务贸 易出口的59·7%,而代表资本、技术、知识密集行 业的其他商业服务出口所占比重则呈下降趋势, 从1985年的53%下降到了2006年的40·26%⑥.

同时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日 趋激烈。墨西哥、巴西和印度等多数发展中国家 服务贸易发展相对缓慢,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 比重较小,排名靠后,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纷纷调整发 展战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整体出口竞 争力逐步增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改 善。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世界范围内进行的 广泛的经济结构调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服务 的外包与离岸日益成为当今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 和转移中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这给广大发展中 国家带给了机遇。①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 鉴于服务贸易已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焦点,以 及中国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中国发展服 务贸易,可立足以下战略.

(一)扩大服务贸易重点行业出口 应鼓励重点领域的服务贸易出口,以提高中 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深度挖掘”包括旅游和建筑 服务。旅游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第一大部门, 尽管近年来增长缓慢,但占整个服务贸易出口的 39·64%,其每增长1个百分点,中国服务贸易出 口的总量规模,就扩大0·5个百分点,可谓牵一发 而动全身。建筑服务更是我国传统优势部门.

“重点培育”包括计算机和信息、运输、文化、 金融保险和特许专利等。对这些行业要制定发展 战略,重点推动。这些领域增长潜力很大.

“特别关注”包括咨询、音像、体育、教育、分销 服务等。这些部门尽管目前金额不大,实力不强, 增长不快,但从长远来看,需要支持和发展②.

(二)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 在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尤其服务贸易发展 初期,政府有效介入十分重要,可起到保护新生, 促进成长,形成优势的重要作用。为促进服务贸 易发展,各发达国家在立法、政府管理方面,都高 度重视。中国的服务贸易要想快速发展,政府须 担负起重要责任。还可加大发展服务贸易的资金&nb sp;投入,设立服务贸易发展资金。同时在现有教育 资源基础上,组织协调高校、服务贸易示范区和服 务贸易发达地区,开展人才培训。③

(三)加强服务贸易区域协调发展 可根据不同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特点和优势, 建设国家级服务贸易示范区,为这些企业提供政 策支持,培育中国服务贸易增长带,以长三角、珠 三角、环渤海地区和中西部大城市为重点,培育服 务贸易出口主体。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美国 在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方面,主要由各州政府操作, 各州都制定了服务贸易战略。上海、江苏、广东、 北京等地,服务贸易已达相当水平,可在这些服务 贸易较发达地区,建立服务贸易示范区,同时在服 务贸易重点领域,确定一批重点企业或企业集团, 予以重点支持.

(四)按服务贸易发展规律开展促进活动 服务贸易是无形的,不能依靠实物样品开拓 市场,企业很难向市场证明其所提供服务的价值, 更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国际市场认可。要促进中 国服务贸易发展,就必须加快探索适合服务贸易 发展所需的促进手段和措施。首先是建立服务贸 易监管体制,创造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环 境,大力扶持国内服务业发展。其次是形成服务 贸易促进机制,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的重要机遇, 立足中国国情,创造良好环境,完善管理机制,制 定促进政策,全面推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搭建服 务贸易出口促进平台。再次是扩大服务贸易出口 平台,充分利用广交会、深交会、厦洽会等平台,增 加服务贸易交易内容,举办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支 持在国内外举办若干服务贸易相关会议、论坛、培 训和展览,为企业创造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 机会. 提供经济师论文网****与发表

(五)完善服务贸易的立法制度 完善服务贸易立法入世以来,中国相继颁布 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律师法》、 《外贸法》等40多部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 规章,涵盖了金融、分销、会计、法律、物流、旅游、 医疗、建筑等几十个领域,基本完成了服务贸易对 外开放的法规格局。这些法规从政策上看,拓展 了外国服务提供者进入中国内地的领域和地域范 围,降低了行业准入门槛。④ 但是,与服务贸易的广泛内涵及国际服务贸 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这些法规更多体现在规范市 场准入方面,服务贸易走出去的法规很少。中国 目前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现有 立法未形成体系。因此,应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 规则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与 国际接轨的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可先从服务贸易 单个领域的立法做起,如先服务贸易统计法 规、文化等行业走出去法规等.

四、结 语 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得到了飞 速发展,从而推动着服务贸易快速增长,发展服务 贸易已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增长的一条重要途 径。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服务业的开放与服 务贸易的发展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焦点问 题。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我国服务贸 易进出口总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因此研究现 阶段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对 于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 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世界贸易的特点篇(6)

关键词:服务贸易 ;贸易结构;国际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5-0067-04

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主体。1990年全球服务业占全球GDP的比重已超过60%,到2004年,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到68%。其中,发达国家从65%上升到72%,美国更是高达77%;发展中国家也从45%上升到了52%。服务也在世界经济中比重的不断提高,标志着世界已进入以服务业为主的时代。伴随服务型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在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贸易的发展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还比较落后。为此,如何迎接世界服务经济时代的挑战,实现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 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 000 亿美元”的发展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开展关于我国服务贸易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分析

服务贸易结构是指各类服务行业在总的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包括服务贸易总体结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和服务贸易进口结构。

1.1 从服务贸易的总体结构看,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新兴服务行业如金融、通信、计算机和信息等在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从上两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服务贸易集中体现为旅游、运输和保险三大传统项目,在1997―2003年期间,运输、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一直超过60%,2003年有所下降,也占到57.6%,2006年,旅游、运输和保险三项收入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60%,较2005年下降1个百分点;支出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支出的67%,较2005年下降2个百分点;在全球服务贸易量较大的金融、咨询、计算机和信息、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服务行业,发展缓慢。2006年,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咨询以及广告和宣传三个项目收入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收入的13%,较2005年上升2个百分点;支出合计占服务贸易总支出的11%,较2005年上升1个百分点。

1.2 从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看,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依靠旅游、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这三大传统服务部门,其他服务部门的出口增加缓慢。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业在2003年以前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一直超过50%,2003年以后,虽然这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居出口第一位;其他商业服务除了2003年有所增加外,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在23%左右;运输业在服务贸易出口中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其他服务部门历年的出口比重均在5%以下,其中,通信服务、电影音像、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变化趋势不明显,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业出口比重在缓慢提高。

1.3 从服务贸易的进口结构看,增长较快的有专利权、咨询、保险等现代服务;传统的运输、旅游项目基本保持平衡,建筑、金融和其他商业服务呈下降趋势。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口中,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占总进口的比重达到80%以上,在进口中增长比较迅速的是保险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和咨询业,建筑服务进口呈下降趋势。

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国的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传统服务贸易占较大比重,新兴服务贸易比重较小的特点。在出口方面,我国的服务业出口范围虽然在逐步扩大,在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出口方面顺应了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有所发展,但出口较少,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旅游和运输两大传统的服务业;在进口方面,由于金融、电信、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都是我国在国际上处于劣势的产业,开放程度有一个逐渐扩大的过程。在进口中占绝对优势的还是传统的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现代服务进口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由于现代服务业在国际贸易中竞争优势的日益突出,我国的服务贸易收支也从20世纪80年代的顺差变成90年代逆差,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2.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竞争力”的含义进行了解释,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在综合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或一个公司在世界市场上比其竞争对手能够提供更价廉物美产品的能力。一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公司在服务贸易领域里,在自由良好的国际市场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比其竞争对手所拥有的提供更价廉物美的服务的能力。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包括国际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国际服务贸易企业竞争力、国际服务贸易产品竞争力三个层次,其核心是国际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决定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有: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影响、金融实力、基础设施、企业管理能力、科技实力、人力资源等。从贸易的角度衡量一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有市场占有率、净出口、出口所占比例以及劳动生产率四大指标。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视角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2.1 基于服务贸易总量和国际市场占有率的我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分析

一国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状况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一国服务贸易总量。包括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以及各自的增长率和在世界的排序;二是国际市场占有率。即一国服务出口在世界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

从服务贸易总量来看,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982年只有44亿美元,到“十五”末期(2005年底),已增长到1 582亿美元,2006年达到1 917.5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其中服务贸易出口2005年达到了739亿美元,增长近29倍。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一直高于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出口增速和全球服务贸易主要出口国家(地区)平均水平。1982―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8%,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5.9%,均为同期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增速的两倍左右;我国服务贸易的迅速增长使我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排名不断提前。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服务贸易规模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从我国服务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看,1982―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3%,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0.7%增长到3.1%。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及WTO,《贸易快讯》,2007年4月12日有关数据计算。表6 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前十位排序 单位:10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WORLD TRADE 2006,PROSPECTS FOR 2007》数据整理计算。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迅速,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中所占的比例一直是稳步上升的。但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尽管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虽然位居世界第八,服务贸易规模居发展中国家之首,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截至2006年这一比重仅为3.4%,而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分别是14.3%、8.2%、6.1%、4.5%,这表明我国的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我国的服务贸易从1995年以来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对内呈现出结构性失衡的特点。

2.2 基于净出口的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TC指数分析

TC(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即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i类产品是净进口国还是净出口国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计算公式为:TC= (Xij - M ij) / ( Xij +Mij) ,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M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进口。TC取值范围为〔- 1, 1 〕,取值Mij接近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于平均水平;取值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越接近于1,表明该国i类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对于世界市场来说该国是i类产品的净供应国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越接近于- 1,行业竞争力越小。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1-2006年计算整理。

从TC指数分析的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有如下特点:一是我国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指数从2001―2005年虽然在逐渐提高,但一直处于负数状态,2005年仍为- 0. 059,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整体上处于劣势;从服务贸易各行业看,2001―2005年,TC指数全部大于零的只有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有逐渐提高的势头;一向被视为劳动密集型的建筑服务,进入2002年TC指数才大于零,竞争优势也在不断提高;通信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TC指数出现正数状态,主要是依靠国家垄断和服务外包的发展;除上述以外,我国服务贸易在保险、金融以及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现代服务项目上的TC指数多为负数,说明我国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低下,明显处于劣势;二是与主要发达国家主要服务贸易行业TC指数相比,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行业在国际市场上虽有一定的竞争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中下水平。如优势最突出的我国旅游业,其TC指数也排在法国、意大利、美国之后,位居世界第四,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服务的TC指数分别位居世界第六和第七。

2.3 基于出口所占比例的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RCA指数分析

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即显性比较优势。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 (Balassa Bela)于1965年测算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反映一个国家 (地区)某一产业贸易的比较优势。指一国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世界该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之比。其公式为:RCA = ( Xe /X) /(We /W) ,其中X e为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额, X为一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We为该类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W 为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RCA是反映贸易结构与贸易依存状况的指标。一般认为,若RCA ≥2. 5,则具有强的竞争力;若1. 25 ≤RCA < 2. 5,则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若0. 8≤RCA < 1. 25,则具有一般的竞争力;若RCA < 0. 8,则竞争力较弱。

从表9中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国从2000―2005年,RCA指数一直大于1. 25,而我国在这期间RCA指数一直小于0. 8,在0.5左右,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通过以上对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现在虽然已卖入世界服务贸易大国的行列,但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分析,我国的服务贸易在结构上有待不断优化,整体的国际竞争力还处于比较劣势。为此,为了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必须继续扩大运输、旅游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的同时,大力发展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在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7[M].商务出版社,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M].商务出版社,2006.

[3] 汪素芹.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赵放,冯晓玲.中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09).

[5]丁勇,朱彤.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03).

[6]张利平.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J].,经济论坛,2007,(04).

[7]赵景峰,陈策.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和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2006,(08).

[8]胡景岩.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6,(11).

[9]袁其刚,时英,张伟.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及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6,(23).

世界贸易的特点篇(7)

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范文一:国际经济贸易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已经连续几年成为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因此,我国也随着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一体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但是,目前的全球经济市场正在经历着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逐渐加大以及以服务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逐渐占主导地位的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该思考如何制定准确的对外贸易战略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和实施以战略性贸易政策为主的对外贸易模式。本文着重讨论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性选择等主要内容并希望以此来使得自身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有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对外贸易战略;战略选择

一、引言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强势发展使得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它的影子。这一点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自从有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世界范围内的所有国家都可以进行经济往来和资金往来,这就是目前为什么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原因。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成果是各个国家在相关的规定下实行相对自由的贸易往来,跨国之间的资金投资和资金融通等涉及到经济利益的往来活动。从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到经济领域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卷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当中,贸易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形式。世界各国如果想要参与到国际贸易活动来并实现资源的更加优化的配置的话就必须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为世界各国带来的发展的福音。自从我国加入WTO后,参与国际贸易的活动也与日俱增,由此产生的贸易顺差也是稳步积累并使得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中的贸易自由化步伐加快。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也是出口大国,并且在近10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在经济总量方面,我国目前已经是经济总量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所以,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必须认识到全球性的自由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处。在参与全球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全球性的自由对外贸易带来的利润和成本。争取在整个对外贸易的活动中能利用这个契机实现更多的经济利润,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要注意将我国的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以带来更长远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实现长期的经济利益。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要注意整个过程中的对外贸易的安全。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经济市场,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要遵循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做到逐步转向以服务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尽早实现贸易多边化等内容。要做到与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接轨才能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一直稳步发展。

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稳步发展

根据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取而代之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的强劲。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我国目前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行了相关的市场经济改革以及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轨道的逐渐吻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在近10年以来都是以每年10%左右的增长率来实现着我国的GDP的增长。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光是我们国家,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势头也是稳步向前。相对于这一点来说的话,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就相对比较缓慢。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在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之前就已经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阶段。在后期的经济建设中,由于在同一时期内他么的起点较我们来说相对较高因此难以实现跟以前相同的经济增长速度。全球性的对外贸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

(二)对外贸易的发展道路相对曲折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全球性对外贸易中的运用以来,世界各国的对外的贸易发展速度得到了稳步提升同时带来的世界贸易的总量也逐年增长。从上世纪到2000年这短短的将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世界贸易的发展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世界贸易总额在2000年这一年间就达到64560亿美元,增长率为12.5%。但是,世界贸易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世界上的任何大事件都会对世界贸易产生致命的打击和绝处逢生的鼓励。例如美国在2001年出现的恐怖袭击事件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而在那一年,世界贸易的总量与前面相比也的确有下滑的趋势和结果。在世界性事件的影响持续一段时间以后,世界贸易又逐步恢复到以往的水平并出现上升的势头。在2004年结束的时候,世界贸易的总量又达到以一个全所未有的制高点。这一年的增长率达到了20%以上。对国际贸易影响巨大的一个事件应该是大家都很熟悉的2008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这一事件的影响到目前为止还体现着经济危机为全球性世界贸易带来的损失。虽然经济危机的在世界各国的努力下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其留下的余波式的影响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完全停止。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对外贸易也在2010年左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所以,根据上文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道路是非常曲折的,这种曲折取决于当前的世界经济的整体环境。然而,全球性的经济氛围不可能一成不变,因此也就注定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三)多变贸易进程的缓慢

要实现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跟经济市场的市场化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实现了贸易自由化才会使得世界各国在世界贸易的活动中都能享有同等的权利,这样才会最大限度的实现各个国家的资源优化配置。所以说,实现国际经济贸易的自由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努力的方向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但是,存在着自由贸易的说法也就自然存在着贸易保护。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存在着贸易保护就会阻碍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但是其存在也是有一定的原因。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趋势加强,当时的超级大国美国经济发展领先于日本、西欧,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其经济份额在国际市场中占到了最大的比例,因此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话语权就会越来越强势。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各国争夺市场的斗争越来越加剧。最后就造成了护主义兴起,损害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利益。为了对世界贸易活动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以及监督管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就形成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个负责对世界各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实行监督和管理的机构。当这个机构成立以后,其责任除了解决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以及对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外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那就是组织新多边贸易谈判。由于各个国家对贸易市场的竞争等导致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贸易冲突的加剧使贸易谈判面临诸多困难。虽然有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个全球性的监督和管理机构的努力,但是多边贸易体制的谈判进展缓慢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成果。但是这并不难否定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由于世界贸易组织的存在以及世界各国对国际经济贸易的需求的加剧使得贸易自由化和贸易全球化一直都是各个国家追求的最终目标。目前世界贸易组织在以前多边谈判中涉及的困难问题诸如:农业问题、农产品、非农产品、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技术转让、贸易便利化等问题进行进一步谈判。目的是协调各成员国的立场,寻求各国一致同意的解决办法并最终实现实际贸易一体化和自由贸易。

(四)服务贸易的崛起

目前的世界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同传统的强调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不同。目前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第三产业例如服务业和金融业等发展。在全球性的国际经济贸易中也面临着同样的趋势。从时间上来看,全球经济贸易向服务业的发展势头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具体的特点就是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增长,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关于服务贸易组成部分问题上,运输与旅游所占比重较大,这两者在所有的服务贸易的总量中可以占到60%左右的比例。在2010年的时候,关于服务贸易发布了相关的统计数字。其具体内容是: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量36950亿美元,其中运输服务出口7850亿美元,占总量的比重为23.2%;旅游服务出口9400亿美元。虽然世纪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已经转向了以服务贸易为主的发展模式并且其发展的速度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但是服务贸易的发展中也存在着问题于缺陷。具体的内容表现如下:从各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来看的话,不同的国家以及国家的不同区域的贸易增长速度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亚洲、独联体、非洲、拉丁美洲增长较快,北美、欧洲增长较慢。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国家经济贸易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是还是西方发到国家在国际经济市场中占到了主导地位。通讯、银行、保险、电信等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中附加价值较高的部门。在这些新兴服务贸易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仍是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三、我国对外贸易战略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以及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的活动的频繁度的提高使得我国的贸易自由化的速度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随着改革开放在我国的实施也使得我国的贸易体制得到了相应的改革和逐步完善。带来的成果就是我国的国际贸易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际化的贸易进程的加快。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总量的加大以及贸易自由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面临着如何选择贸易战略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基本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混合外贸战略。在后来的一段时间内,即90年代初期的时候,国家经济部门提出商品贸易与资金、劳务合作与交流相互渗透和相互协调发展的大经贸战略。加入WTO之后,我国面临的就是如何实现贸易的自由化和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2010年在现在的这几年间,我国对外贸易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在2011年的时候,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仅次于美国。目前我国在对外贸易的战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适合当前形势的具体的对外贸易战略的创新与选择的问题中。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对外贸易战略的调整和创新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国际经济贸易的自由化和实现我国的经济增长。

四、对外贸易战略的实施方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