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30 15:23:37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篇(1)

关键词: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导论》;教学改革

一、引言

作为石油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石油行业十分重要,石油生产行业领域存在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无论是石油生产管理,还是技术应用都急需专业化人才。因此,石油工程专业已经成为重点特色行业,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需要对《石油工程导论》进行教学改革,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旧课程体系下《石油工程导论》教学问题分析

1.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的专业改革需求。

为了满足社会对石油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界对石油工程专业进行了详细的专业划分,将其分成了钻井工程、油藏工程以及采油工程三个部分。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同,但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也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习《石油工程导论》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石油工程专业改革需求,为了提高专业的适应性,人们不得不重视对《石油工程导论》的教学改革[1]。

2.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学校为学生按照毕业后各自从事的专业进行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不充分,知识面比较窄。不仅如此,学生学习《石油工程导论》时难免面临着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毕业后学生转岗困难,工作适应性比较差。学生毕业之后在经济管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掌握能力不足,而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方面过于强调理论体系,对石油工程专业课程的工程性缺乏重视。不仅如此,学生在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方面,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课程过于专业,内容偏窄且缺乏整体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描述能力不足,整体体现为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3.缺乏工程训练。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课程实践中,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操作经验,且石油工程训练明显不足。长此以往,学生毕业之后缺乏石油工程意识,工程设计能力较弱,无法在工程中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更加无法达到学校提出的石油工程基础训练要求,不利于毕业后的岗位工作发展。

三、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导论》教学改革实践

1.改进传统教学方式,创建多元化理论教学模式。

传统的石油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讲解《石油工程导论》教材内容为主,这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改革需求,学生学到的知识被限制在书本中。由此可见,学校对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从教学方式入手,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形成多元化理论教学模式。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首先,扎实掌握《石油工程导论》基础理论知识。这些基础性知识是学生了解石油工程专业性质和特点的重要起点,所有专业的学习之初都要掌握基础知识。只有让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加容易学习后面的内容。其次,教师可以采用视频或者动画教学模式。为学生讲解石油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时,为了让空洞且复杂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例如现场石油钻采工艺流程和钻井井下工具受力分析等,教师可以将提前录制好的操作视频,或者从网络中搜集到的实际案例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运用视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该知识点的操作步骤。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使用动画软件,例如用3DMAX为学生制作出模拟石油开采的场景,按步骤为学生介绍知识点,从而起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最后,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课堂效果。当石油工程专业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生对目前学到的知识应用存在疑惑,甚至很多学生不了解这些知识会用在哪里。因此,建议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相应的《石油工程导论》理论知识,让学生小组讨论,从而寻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为学生列举出钻井施工现场存在的事故问题,让学生从作业流程中分析事故原因,从而举一反三,思考如果规避事故,事故发生时应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法,从而获得经验,思考更多问题[2]。

2.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针对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石油工程导论》《钻井液工艺原理》以及《油气储层保护技术》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这些课程比较独立,且自成体系,知识点会在各个课程中重复出现,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且浪费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建议进一步优化石油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优化《石油工程导论》教学效果,明确石油工程专业的重点内容。面对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匮乏,甚至很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建议教师重构课程内容,调整《石油工程导论》教学内容[3]。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要求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拥有足够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综合应用,从而得到该领域工程师的基础操作训练。对此,建议石油工程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并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展开训练:(1)认识实习。该模式也被称为认知实习,学校需要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掌握《石油工程导论》基础知识后,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参观学习,从而强化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针对石油工程专业的课程,例如钻井工程,学生需要掌握各类钻井设备的使用操作和钻井工作流程知识。学校可以与钻井公司或者仪器生产商联系,并达成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经费作为实习经费。也可以聘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2)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检验学生是否将石油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吸收。建议学校为学生建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平台中包含石油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模块设计以及实验内容等,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在选择实验内容的时候,建议学校为学生放开专业限制,鼓励学生多方面学习,结合学生对石油工程专业训练的需求,以及实验教学的实用性特点。建议将石油工程专业教学课程实验详细划分,不同实验教学采用不同的方法,明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篇(2)

0 引言

石油工程专业软件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其目的是从适应石油工业长远发展的角度,面向飞速发展的21世纪,培养出一批石油工程高级技术人才。面对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对国内外对于石油资源的高度竞争,我国目前对于石油工程领域的人才需求极其强烈,这就促使各石油院校要加强对于石油工程领域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学生的软件使用技能,满足国家对于石油类人才的需求。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石油工程专业软件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加强素质教育,改变过往以老师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学校应专门成立“石油工程专业软件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组”,深入研究石油工程专业应开设的软件教学课程,并结合实际的应用情况,加强学生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1 石油工程专业软件教学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石油工程专业软件教学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

经过对国内石油领域对于人才需求的调查与研究,目前国内石油领域需要的是软件操作基础扎实、全面的能够独立设计软件程序的软件编写人员;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石油领域专业软件分析并解决现场问题的现场工程师;懂石油工程的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并能有效处理综合事务的复合型人才。社会对于石油类院校提出了这样高标准的人才需求,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各石油高校还不能制定有效的软件教学培养体系。国外已经有很多高校提出了结合时代背景的新人才培养体系,国内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思想,加入符合我国石油工业现状的创新,不断深化石油工程专业软件的教学体系改革,为国家培养出符合时展,社会现状的高素质人才。

1.2 石油工程专业软件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

目前国内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是以传统的老师课堂传授为主,这种教学手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大脑中,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收和理解效果是否理想。传统的教育注重听,但是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应用传统的教育手段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能力,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国内高校现在也在尝试着将理论教学应用于实践之中,增加学生的动手实验课程,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石油工程专业教学也在面临着这样的转型。为石油工程专业开设软件教学课程,是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手段之一。但是这种教学手段存在一个基本的问题,软件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同时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方式中的老师课堂传授的误区。学生对于软件的学习以实验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为主,课堂下对于软件的研究学习还不够,这主要是学校和老师向学生灌输的软件学习重要性还不够,学生还不能完全意识到石油工程专业软件学习的重要性,仅仅是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将老师所传授的部分知识接受后,没有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使用相关软件。

1.3 石油工程专业软件教学课程相对滞后,层次混乱不清

当今国际石油行业竞争空前激烈,国际石油形式日新月异。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许多国家都在研究石油领域新的开采、挖掘、使用等技术,以期石油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基于这种现状,新的技术,新的概念,新的知识也不断涌现,原有的一些概念、知识、技术也在不断翻新,许多之前制定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但是我国石油高校存在的问题是,还不能敏锐地捕捉到国际石油行业的变化,教学体系的改革还不能及时跟上行业变化的脚步,特别是软件教学领域。众所周知,计算机软件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符合信息化时代快速变化的特点,软件的使用周期明显缩短,更加便于使用、功能强大的新软件层出不穷,但是我国石油工程学生使用的软件大多是问世时间很长的、落后的软件,同时我国高校缺乏对于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用不到最先进的软件,同时还不具备开发新软件的能力,导致我国石油专业领域学生的软件应用水平,创新能力不足。

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层次教学体系

经过对于目前石油行业现状和市场需求的调研,我国高校应明确石油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软件操作基础、全面的独立设计软件程序的软件编写人员;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熟练使用石油领域专业软件分析并解决现场问题的现场工程师;懂石油工程的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并能有效处理综合事务的复合型人才。在新的培养目标中,一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和创新意识,二是强调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根据对于石油工程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分析,我国石油类高校应加强石油工程类学生的软件学习和编写能力,完善石油工程专业软件的课程设计,更加全面和系统地建立软件教学模式,将石油工程专业软件的培养方向定位在:软件开发方向,软件熟练使用方向和软件测试方向。当然这三个方向是不同层面上人才的培养。石油类软件开发方向的人才,既要能熟练使用既有的石油类相关软件,同时要能够评估软件的各项性能指标,指出软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能够改进的地方。石油类软件测试方向的人才,要能够熟练使用各类石油类相关软件,在熟练使用石油类软件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地评估软件的各项性能指标,以期对软件进行改进。石油类软件使用方向的人才,要能够将软件的使用和学习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问题中去,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同时,对于三类人才的培养,都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了石油方面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各种软件去解决实际问题。在明确了这三种培养方向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做到目标明确,层次清晰。

3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3.1 构建实践环节多层次体系

在对相关知识点学习和剖析的过程中,我国石油类高校还要加强构建实践的教学体系。将学生对于石油类软件的学习分为对于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应用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学习。

3.1.1 对于基础技能的学习

石油工程专业的课程知识体系要覆盖本专业软件工程体系与核心内容,在不断加强石油类科目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对于软件工程体系的学习,对于软件多使用的编写语言,如C语言等要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编写要求,具有程序化的思维,熟悉相关软件的开发环境,能够验证相关的实践技术知识点。

3.1.2 对于综合技能的学习

以学生所学习的石油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当前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为工具,结合软件工程,质量工程,过程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实践,使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具备独立开发石油类应用软件的能力。

3.1.3 对于应用技能的学习

要求学生以开发团队的形式,独立完成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建立支持小组开发的软件开发支撑环境,让学生从“实践可视化”软件工程的角度学习和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现代技术解决软件开发问题。

3.1.4 对于职业技能的学习

要求学生深入企业或单位,运用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能力,运用当前较为先进的软件开发支撑环境,运用软件开发先进技术,能够以团队方式建立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测试合格的应用软件系统。

3.2 构建实训环节多层次体系

本着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端人才,让学生能够“早知道,早认识,早上手,早熟悉,早应用”,我国石油类高校应该将教学计划与实训环节紧密结合,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3.2.1 基础技能实训阶段

将一些石油专业的入门软件作为实习内容,让学生早早地意识到软件应用之于石油行业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具备一些初级的软件操作技能,能够简单地应用软件完成一些基础的应用实例。

3.2.2 认识实训阶段

让学生了解到有关于软件应用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了解软件的开发环境,软件中数据库的建立等。

3.2.3 课程实训阶段

具体开设软件学习、使用、开发的相关课程,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石油工程专业软件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大脑里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熟练地将理论所学应用到实际中。

4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构建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不断接受新的知识。教师应该将工程应用中的实践经验和相关案例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去,使学生能够更加贴近实际,同时可以将软件开发中的失败案例向学生讲述,以起到警示学生的作用,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不会犯类似的错误,避免重复性犯错造成的损失。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动向,掌握前沿信息,了解最新技术,拓宽自己的视野。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篇(3)

【关键词】化学工艺学 教学改革 石油化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01-0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坐落于中国南方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广东省茂名市,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院校。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石油化工行业,就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综合工程素质的人才。毕业生能在石油炼制、石油化工、能源、环保、材料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化学工艺学作为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基础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原理等课程的综合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主要化工产品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等。在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 结合石油化工特色,创建课程群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石油化工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工程素质,以适应石油炼制或石油化工等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毕业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还要具有某一岗位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并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操作和改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因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化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基层性、实用性和技术性,这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普通高校教育的一大特色。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可将石油炼制工程、石油化工产品分析技术、石油产品应用技术与开发、石油储运基础等课程创建一个课程群,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各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精选优化,调整化学工艺学的教学内容。可从这些主干课程中选择一些典型的石化产品,作为化学工艺学的教学案例,分析这些石化产品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条件影响等。这种处理方式对课程群里面其他的课程教学可起到辅助和巩固的作用。

二 优化和更新化学工艺学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把各章节内容按照了解、掌握、应用、设计等不同要求作详细的定位。例如,对于工业生产中已经不采用的生产方法,只要求学生了解某种工业过程可能有多种生产方法即可;对需掌握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对各种生产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适用范围、效果、操作条件、能耗等,从技术经济的角度选择生产方法。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介绍的几种基本化工产品的生产,而且其生产--方法要会应用,能够举一反三,要能设计出一些简单的生产工艺。例如,在讲授合成氨时,可以先引入哈伯法合成氨工艺的历史及哈伯本人的一些简介,既可以提起学生对合成氨工艺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了解一些名人的事迹。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可以从不同的原料角度,引入不同的生产工艺,如以煤为原料,以天然气为原料,以重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其各自的工段均有所不同,可以在讲授完后让学生总结各不同原料合成氨工艺的异同,这样学生学完之后印象深刻,可以吃透这部分内容。

另外,在组织化学工艺学教学内容时,应着重突出石油化工特色。在第一次化学工艺学讲授过程中,让大家认识到本门课程的针对性、重要性及实用性。在第一章“绪论”部分组织讲授材料的时候,可以结合茂名炼油产业链,围绕几个关键词如石油化工、石油炼制、乙烯工业、茂名乙烯、石化工业区等展开内容学习。例如,乙烯工业是指以石油馏分为原料裂解生产乙烯为主,同时生产丙烯、丁烯、芳烃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乙烯是石油化工的基本有机原料,目前约有75%的石油化工产品由乙烯生产。乙烯主要用来生产聚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等多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乙烯产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再如,对乙烯产品结构的介绍(塑料类、合成橡胶类、液体化工类);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集群及沿长江产业带分布的介绍等,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未来的就业方向、就业区域和就业前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充分认识到化学工艺学这门课程的针对性和重要性,在后面的时间里自然会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因为这些内容的学习与他们未来的就业息息相关。

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化学工艺学这门课应该调整教学内容,注重重点内容的凝练。其重点内容应围绕乙烯工业展开。

如以茂名石化乙烯为例,学习乙烯生产原理、工艺技术、产品应用等基本知识;以茂名石化工业区为例,学习乙烯下游产业链、产品应用等基本知识。

乙烯生产原理主要包括乙烯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规律、反应机理、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乙烯生产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指标(如原料性质及评价、裂解温度、烃分压、停留时间、裂解深度等)及乙烯生产的工艺过程等。

三 适当引入双语教学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篇(4)

关键词: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专业改革

1 背景

自1998年教育部制订的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有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应用调整合并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后,普通高等学校一直都在执行这个专业目录。然而,计算机学科本身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的急剧变化、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及能力与用人市场的差别等一系列因素,导致计算机专业的改革和改造成为必然。于是,一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大专业下分离出更具体化的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专业,同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也在积极探索专业改革与改造方案。从2004年起,就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的状况、专业发展战略思路、专业规范、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核心课程实施方案、能力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建议采用“分类培养”的方式,并确定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4个培养方向。即少数高水平大学按照科学研究型人才标准来培养学生,大部分本科院校按照工程应用型人才标准来培养学生。为了配合专业改革,2008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启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从全国高校中确定了14所高校,作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试点高校,长江大学成为“具有行业特色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试点”学校之一。

长江大学具有非常鲜明的石油行业特色背景。如果将计算机专业与石油专业充分结合,培养能够在石油信息化领域从事软件系统开发和管理的交叉型复合人才,在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也能为石油行业输送大批懂得石油专业的信息化专门人才。为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校与北京侏罗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从2009年起,学校从大二学生中抽调部分学生,成立了软件工程专业(石油应用软件方向)实验班。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探索专业培养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之路,以求办出专业特色。同时,也希望将该班级成功的教学模式进行推广,辐射到所有班级,让学生全面受益。

2 改革的基本原则

2.1 按照产学合作培养模式满足企业需求,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公司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提供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商量,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订单式”培养。实验班根据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要确定学习内容,公司参与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实现一种特色鲜明的“校企合作多元培养方案”。

2.2 通过理论实践结合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就业竞争力

在用人单位看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符合企业发展理念的职业素养、一定的实践工作经历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符合企业最终的用人要求。在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基础上,用人单位不仅考察大学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品质,而且对学生的专业实践经历也提出一定的要求,这样可以满足用人单位效益最大化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合乎情理的选择。

然而,在目前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中,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和实践的机会较少,其后果是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很难获得将来就业所需要的实际工作经历。校企合作教育方式是一种既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又能使学生积累一定工作经验的教育模式。从过去简单的“教”和“准实践”,转变到满足企业具体需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实现真实的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3 按照计算机和石油专业复合型人才规格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需要对教育部98版专业目录中的规定课程进行适当突破,保留计算机软件类的主干课程,对计算机硬件类课程进行压缩和裁减,增加石油类主干课程,开设软件工程及软件开发技术类课程。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专题讲座、专题培训、实训、参与实际项目等多种教学方式,达到能力培养的要求。

3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具体要求

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任务艰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也需要众多专业化的系统软件。上至高端的图像图像处理、数据分析等系统,下至低端的数据信息化服务,都需要既懂计算机又懂石油的专业人才。此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能从事石油信息化软件和石油勘探开发软件开发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3.1 培养目标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石油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素养和人文知识背景,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和石油勘探开发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能从事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软件开发、信息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从事石油行业或其他应用领域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研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2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学习石油勘探开发的基础知识,接受从事石油勘探开发领域计算机应用的专门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特别是具有开发石油勘探开发方面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专门能力。本专业偏重于石油勘探开发软件开发、应用领域,要求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如下:

1)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熟悉石油勘探开发信息应用的基本内容、特点和专有知识。

3)掌握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

4)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了解软件开发工作过程中各种文档的书写规范和要求。

5)熟练使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工具软件。

61熟悉IT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工作方法,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7)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经济意识和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知识课程、石油知识课程、人文知识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将成为专业(计算机、石油)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强、实践能力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强的复合型人才。即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企业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本专业将培养出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缩短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磨合”期,达到现有本科毕业1年以后的实际水平。

3.3 课程体系设置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除公共课和基础课外,我们设置了4大模块课程:

1)计算机课程模块。

C/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Java)、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

2)软件工程及软件开发技术课程模块。

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软件质量管理与控制、Web及BS软件开发基础、软件设计、XML解析与应用、.NET架构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案例分析、常用软件开发工具、软件文档编写、石油业务流程分析、石油数据管理技术。

3)石油专业课程模块。

考虑到石油专业的两大领域:勘探和开发,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不同年级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的侧重。2009年,班级设置课程侧重于勘探,包括的课程有地质学基础、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沉积岩与沉积相、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综合物探、地球物理测井、油藏工程原理;2010年,班级设置的课程侧重于开发,包括的课程有油藏工程基础、地质学基础、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油藏物理、渗流力学、综合物探、地球物理测井、油藏工程原理、完井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

4)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类模块。

现有的教育体制往往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了职业素质方面课程的学习,造成学生到企业上岗以后,短时间内很难融入企业。为了加强学生对进入社会后的职业理解、对企业的认知,缩短将来到公司的文化认同时间,有利于其在企业稳定、持续地成长,我们专门设置了职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类课程,包括企业管理概论、职业发展规划、石油软件技术和石油软件专业知识等,此部分课程委托公司开出或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来开设。

此外,我们还设置了5类主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其中,计算机类有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石油类有综合地质实习、油田认识实习;综合应用类有石油数据库课程设计、案例分析设计;实习与实训类为专业实习,基本覆盖一学期,以公司已完成的项目作为实训内容,来进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类为毕业设计,覆盖一学期,学生通过参与公司的实际项目完成毕业设计。

以上课程设置可以达到培养具有计算机软件工程思想和掌握石油勘探开发领域基础知识,能够开发通用系统软件和石油领域专用系统软件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其中石油专业的理论课程有7~11门,其他课程基本按照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来设置;在实践环节,以软件企业需要的、先进的、流行的开发工具为基本语言,以石油行业软件作为实习和实训案例,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另外,我们还设置了软件文档编写、企业管理和职业发展规划等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强调了职业素养,体现了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人文素质的综合培养。

4 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4.1 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

专业改革成败与否,最关键的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特别是人才的培养定位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公司共同参与制订,公司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提供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及建议设置课程,学校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完善课程体系,达到既能满足专业培养规格,又能适应企业需求的目的。

4.2 教学组织和管理

实验班单独编班管理。实验班安排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公司领导和技术人员定期来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介绍公司动态、企业理念、技术前沿等。学校和公司不定期邀请油田企业的专家,为学生作专题报告,介绍行业动向、勘探开发软件开发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等,让实验班学生扩大视野、增强信心,及早进行职业规划。学生在大一学年学完规定的公共基础课后,进入实验班的学生于大二、大三学年在学校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大四学年在公司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参与实际项目的研发,提高项目开发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感受企业的文化和理念,为实际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4.3 教师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对教师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有实践部分的课程,要求教师结合石油软件开发案例授课,而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师缺乏石油领域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校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加强了长期或短期的科研合作,学院每年选派3~4位教师到企业,完整跟踪至少一个项目,积累石油软件开发和数据信息服务的经验、案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同时,我们也安排公司有实际开发经验的工程师参与部分教学。

4.4 教学效果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优良的教学效果,学院和企业分别为实验班配备了一名班主任,实行双班主任制。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如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管理制度、课程设计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工作条例、学生管理制度、班级量化考核管理条例等。实验班配备专用实验室,由公司配置软件开发平台,提供部分项目案例,供学生平时学习和训练,便于学生及早地熟悉和适应公司的开发环境。

4.5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实验班学生除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外,在创新意识、文字书写、口头表达、业余特长、组织协调等能力的提高上,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班级也定期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从中得到训练和锻炼。

5 结语

专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学院、公司、学生等多方的合作和积极支持,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也都要打破常规。我校开办的实验班还只有两届,很多工作还只在探索中。但我们相信,实验班培养模式、教学形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将对计算机类专业产生辐射作用,必将推进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进展,同时也让计算机类专业的更多学生受益,这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篇(5)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石油工程;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00-02

一、在石油工程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必要性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尽管我国石油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经历了多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但仍然未能完全摆脱传统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的影响,已经难以满足培养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适应新时期石油工业发展需求的合格工程师的迫切需要。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受重理论而轻实践的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必须经过企业的再培训后方能上岗;二是培养计划中有关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环节不够,导致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不强;三是培养计划未能与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同步,导致毕业生适应国际化市场的能力不强。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我国石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在石油工程专业实施“卓越计划”的迫切需要。

二、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与指导思想

重庆科技学院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石油工程学科发展和石油工业国际化市场需求,掌握石油工程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基本胜任油气钻井工程、油气开采工程和油藏工程领域的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应用技术研发和现代油藏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显著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与传统人才培养目标相比,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更加强调适应国际化市场需求,具有创新意识和显著工程实践能力。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依托行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企业,根据职业岗位群确定卓越工程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确定培养环节、构建课程体系、编制教学大纲、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改革。

三、教学体系建设

1.理论教学体系。①基础模块必须达到工科通式教育所必须奠定的基础。其主干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②专业模块。首先,专业基础模块按照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除了满足专业培养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外,还要注重作为卓越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从事工程设计、应用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培养等需要的知识结构。主干课程包括、《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制图》、《渗流力学》、《石油地质基础》、《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力学》等课程。其次,专业基本模块以《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三大专业主干课程为基础,培养作为石油工程师所要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最后,专业强化模块按照三个独立的专业方向(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构建课程体系,将各专业具体领域所要强化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相关的课程和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专业课程,以便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③国际化特色模块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具备从事石油国际合作项目所必需具备的经营管理方面的初步能力。课程体系由外国语强化课程(《英语口语》、《石油科技英语》、《商贸英语》、《第二外国语》)及经济管理课程(《国际石油经营与法规》、《石油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学》、《HSE风险管理》)等构成。

2.实践教学体系。①基本技能模块以基础理论课程所涉及到的各种实验课、CAD、金工实习等环节构成。②专业技能模块按照专业方向开设专业技能训练、专业认知实习、企业上岗实践等环节构成。③综合能力培养模块以综合性实验、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构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能力。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和综合能力培养模块的大部分教学环节由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参与完成。企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累计时间约一年。即“3+1”培养模式。

3.素质培养体系。①政治思想教育模块以培养爱党爱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为基调,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遵纪守法意识的政治合格人才。②身心素质教育以《心理学》、《人际关系学》、《健康与疾病》等课程为支撑,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环境、承受压力、保健与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③科技创新教育以开展各类科技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石油工程设计竞赛等为主题,由专业导师完成全过程的指导和培养。④职业生涯教育模块结合石油工程的职业特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三老四严”的作风,以更好地适应石油工程专业的工作特点。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篇(6)

关键要:核心竞争力;评价;提升对策

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主要相比于竞争对手而言的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差异,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特别是在设计行业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具有直接关系。核心竞争力评价在核心竞争力内涵的基础上,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经营管理战略,根据核心竞争力评价结果开展多元化发展,进而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其提升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内在特征

一个企业在新经济时代下,如果想要有更好的未来,就一定要找到一个可以推进本身发展来获得市场优势,以此来赢得竞争动力系统,即我们所说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的学识,特别是针对如何正确处理、搭配不同生产技能以及有机融合多种技术流的常识。由市场角度分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竞争优势根本,可促进企业发展独特技术并开发独特的产品,让企业技术专业化水平可以不断提升,是一种企业所特有的技能。而有人本管理角度分析,核心竞争力可让企业内部人员稳定,并且对企业外部用户而言更有利于获得他们最重要的核心的根本利益而非短期的利益。

(一)以科技知识为核心

科技创新作为石油市场需求来源,对企业管理运行和长久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与影响,成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从本质而言,油气资源勘探开采项目在实际发展运行中具有难度大、系统复杂、技术先进、时间敏感、国际化程度高等典型特征,而作为主要技术输出机构,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则属于科技知识型企业,要不断强化自身科技水平,以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从内部组织方面来看,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属知识队伍,除了肩具着项目执行资源提供服务,同时还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动力,其内部员工专业水平和知识队伍的整体素养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客户投资。对此,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知识队伍要根据科技知识发展规律,对科技知识进行积累共享、转化、运用与创新,进而将科技知识转化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的稳定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项目为组织活动中心

根据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属性,将其组织目标设为“回答问题”。在实际发展中,将客户需求中相关问题整合在一起,其问题形式多样化,这些问题的集合便形成项目需求,而项目执行目标为“提供问题解决方案”,主要以解决疑问为核心开展一系列项目互动,以实现对目标客户的服务。石油工程设计项目具有识别需求、提出方案、执行项目、关闭项目等四个生命周期,客户利用招标文件或者是直接委托的方式进行需求阐述,公司接收到客户需求后会进行内部评估,从可行性、效果以及运营成本等方面入手,制定初步方案,迅速组建项目团队,做好资源配置工作,编制项目执行计划分配任务,最后向客户提交项目产品,提供技术支持等后续服务,关闭合同。因此,从这以流程可以看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主要以项目为主要活动内容,以实现整个服务过程。

二、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方式

(一)评价模型

为了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要先从评价指标入手,完善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主要涉及到难模仿性指标、价值性指标、整合性指标、延展性指标、增值性指标等,这些指标中,除了个别指标之外,大多数指标无法进行量化,为了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借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对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现有核心竞争力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明确各个评价指标权重,使得评价模型可以真实反映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现状。

(二)评价步骤

第一步,明确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因素论域,即为U=[U1,U2,……UP]。第二步,明确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评语等级论域,即为V=[V1,V2,……VP]。第三步,建立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关系矩阵,在明确等级子集后,要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量化,体现出评价指标对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隶属度,表示为(R|Ui),其关系模糊矩阵如图1所示。第四步,明确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权向量。在综合评价过程中,其权向量为A=[a1,a2,……ap],为了提高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合理性,评价人员要引入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权重系数进行统一处理,实现权重系数的归一化。第五步,合成权向量。在确立权向量后,评价人员要将关系模糊矩阵R和权向量A进行融合,得到综合评价向量B,即为:

(三)评价分析

获得评价结果后,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邀请专家对评价结果进行打分判断,进而获取指标数据。在专家选择中,要结合选入人员知识结构、专业背景以及工作经历等方面进行考虑,以提高评价客观性与可靠性。在进行定量指标评价的过程中,专家通过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财务报表,直接计算出指标数据,定性指标评价要借助辅助指标进行判断和综合评价。考虑到指标定量化的困难程度,借助模糊统计法,对无法量化的指标进行模糊统计量化处理,划分评价因素等级,统计评级因素等级频数,进而获得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隶属度,进而实现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强化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

三、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对策

(一)强化开发能力,提升难模仿性

为了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进一步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产品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核心价值,加大科研建设的投入比例,不断优化和提升企业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进而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模仿难度。从另一角度上看,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制定有效激励制度,激发出企业内部员工的创新热情与创新积极性,创造有利的创新氛围。同时,企业可以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创新赛,加大物质奖励投入,挖掘优秀创新人才加入到企业技术革新与产品研发中,强化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内部岗位人才贴合度,为企业培养大批专家人才,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科技知识水平,培养和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综合创新能力,进而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培养综合实力,强化企业价值

首先,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带动内部员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优化的企业内部环境,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创造有利环境。其次,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以公平公正为招聘原则,挖掘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基层员工,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建立培养机制,强化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内部员工综合素养,提高企业凝聚力,强化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内部岗位人才贴合度,为企业培养大批专家人才,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科技知识水平,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而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最后,做好企业经营风险控制,作为技术密集企业,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在经营管理中所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对此,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要对现有资源与综合实力进行整合,增加其核心竞争力优势,以提高企业对风险控制能力。

(三)集中资源配置,保证内在凝聚力

为了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企业要从资源建设与资源利用两方面入手,资源建设可以培养和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项目执行力,而资源利用则从长久利益考虑,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综合能力发挥与强化。人员是组织的主要元素,同时也是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的重要资源优势,一方面企业要结合知识队伍现有职能分配情况进行团队划分,确立团队在整个资源建设活动中的地位,进而实现同职能资源集中化。另一方面,石油工程设计公司人员能力与素养高度要趋于专业化,从员工个体综合能力入手,做好企业内部员工培训工作,并加强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教育,培养和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学习意识,带到和影响员工学习行为,进而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内部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透过个体能力的强化,扩大同岗人员的规模,进而实现同岗资源集中化。除此之外,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要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专业分工细分,为同岗资源集中做好铺垫工作,强化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内部岗位人才贴合度,为企业培养大批专家人才,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科技知识水平,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四)创新管理手段,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任何组织的活动都是在逐渐变化背景中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为提高组织运行效率,要按照组织发展目标和现阶段运行条件,采用依势而行管理战略,进而保证组织发展和运行效率。从这一层面上看,石油工程设计公司要保证稳定组织形态和灵活调整组织形态的同时进行,考虑到组织团队的相对稳定性,并使得项目团队与项目组呈现动态结构。同时对于设计变更要制定全面的控制措施,在发生设计变更的过程中,要根据工程相对的质量体系实行控制措施,并及时提交设计变书面文件,详细说明设计变更将为石油工程带来的影响,提交调整后的项目进度计划,待上级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实施。而针对内部变更而言,项目团队要结合工程实际开展情况提出变更申请,项目经理判断内部变更准确性与可行性,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变更处理,由项目计划工程师测算其对工程设计进度的影响,提出变更影响报告,做好人员配置和设备配置,保证项目可以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完成,进而提高石油工程设计公司项目管理水平。

本文通过对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及其提升对策的研究,从评价模型、评价步骤、评价分析等方面入手构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并提出强化开发能力,提升难模仿性、培养综合实力,强化价值性等措施,进而实现石油工程设计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作者:王璐 王新喜 杨伟鸿 杨洋 单位:1. 新疆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 新疆油田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徐平.中石油集团自主创新机制及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

[2]刘威.工程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3]高名航.管道工程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与评价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

[4]王敏生,屈耀明,光新军.石油工程技术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J].石油科技论坛,2016,(05):22-27+65.

[5]张其.新疆石油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16.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篇(7)

【关键词】石油企业 管理 创新

1 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现状分析1.1 主观上创新意识不强

主观上的创新意识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知识能力有关。现在有一些石油企业管理成员创新能力不高,不能主动地适应各种变化,并且也缺乏一定的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难以主动地适应各种变化,这样就距离管理创新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正市场经济的压力、没有对创新思想上的充分认识,部分企业管理者虽然也高喊创新变革,但又不屑于将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将口号挂在了墙上,而不是放在心中。

1.2 参与主体相对狭窄

相对于跨国石油公司而言,我国石油企业创新工作的参与主体比较狭窄。我国的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活动技术人员与基础操作人员参与很少,主要是由少数高层管理人员的导向来完成的。而技术人员与基础操作人员的参与,实际上对管理创新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管理创新活动主体的狭窄使管理创新失去了群众基础,显然不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

1.3 管理创新手段有限

我国石油企业在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创新较少,创新活动也基本在一些局部领域的层面上开展,整体创新水平深入不够。

1.4 管理创新方法过于简单

从我国石油企业的创新方法上看,基本上是借鉴同领域成熟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独创性比较少、实用性比较差。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而受到一定的影响。

2 我国石油企业管理中的问题

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受到很多外部条件的限制,但其根本因素是内部环境制约了企业管理创新。多年以来,国内原油一直都处在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其实,石油企业对技术创新有也是有很强的认知度,为提高原油产量,在技术投入上也不少。但对于管理创新却始终没有引起企业领导层的足够重视。正是由于我国石油企业长期基本处在计划经济中,没有市场的压力,对市场反应较为迟钝,难以真正的形成企业创新氛围,这才使得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成效不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为三个方面。

2.1 石油企业的观念问题

长期以来处在计划经济的石油企业养成了靠领导解决、等政策引导的习惯,而且这种思想普遍到了基层,部分职工对工作要求不高,但对收入的期望值却在不断提高,浓厚的计划经济思维习惯在企业蔓延,总是认为企业应该包办一切、上级应该承担一切,一级靠一级,对改革的心理准备不足,不能把企业放在市场上去思考问题,从真正意义上讲:一个企业应该具有的忧患意识、市场意识极为淡薄。

2.2 石油企业的管理体制问题

我国石油企业是从计划经济转型而来,部分企业现行的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管理组织机构不够完善、管理机构臃肿、机构过于庞大、责任不明确、各部门之间缺乏强有力的联系纽带、管理幅度过大、人力资源的利用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都是制约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原因。2.3 石油企业的管理机制问题

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机制非常不灵活,且内在缺乏有效的激励因素。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管理上制定的制度条款很多,但真正有效落地且执行的较少;工作中较多是被动执行,但决策者主动思考的很少;考核上负面惩罚较多,但正面激励较少。

3 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重点与途径

3.1 管理理念要创新

石油企业一定要树立市场经济竞争观念,要改掉靠领导解决、等政策定位的思想。既然体制转轨改革已经将企业投入到市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面对市场。企业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的调整自己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手段。另外,石油企业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管理者要从管财管物中解脱出来,将管理重点放在培育管理文化与组织的价值观上,使企业员工获得尊重,对企业有使命感与归属感,从而调动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主人翁意识。

3.2 组织机构要创新

一个企业要想良好的运行就必须具有科学的组织架构,科学的组织架构是管理规律与管理理论的必然产物,同时也与企业实际管理的要求息息相关。企业在制度创新过程中,企业的组织架构必须也随之有相应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新的集权与分权要求,管理效率才能有效的提高。

3.3 管理方法要创新

现代企业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发展,企业间的交易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资金流动更是不断加速。企业原有的制度规则也随之不断改变。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石油企业应该寻求新的管理方式与方法,以求在竞争中生存发展。

3.4 技术上要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是企业寻求发展的根源,是决定企业管理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因为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所以技术上的创新是一项持久的工作,是企业应该坚持不懈的去做的工作。高风险、高投入、高科技、追求整体是石油企业的特点,石油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就不能放弃对技术上的创新。

3.5 企业的流程要创新

因为分工造成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追求片面效益,而对整个流程管理忽视,局部效率得到优化,整个流程效率降低,这就需要流程的改革。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原有流程不再适应当前形势,企业管理者应该重新评估创新企业流程,使其适应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3.6 人力资源管理要创新

企业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是非常迫切的。现代企业的发展迫使企业从原来以财物管理为重心的管理体系中走出来,转变到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如何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职工在工作中主动思考问题,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与知识是企业的重要任务。

3.7 企业文化要创新

企业的创新是谁来创新,当然是人来创新,其实一切创新的主体都是人。创新与创造是人的体力与智力在高度紧张下的一种思维,它即有人的才能与智慧、又有人的意志与情感、更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从某种角度讲,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重要的因素,因为一个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是靠企业文化培养的。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漫长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是全体员工的精神支柱,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软性的管理手段,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企业长期建立。

参考文献

[1] 王力刚.浅析石油企业管理创新[J].中国西部科技.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