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4 14:52:18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篇(1)

关键词 智能;配电网;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51-001-01

智能电网的应用,是由智能电网自身所独具的优势而定的。智能电网能够实现对于各个电路故障点的自动检测,帮助工作人员及时的发现电网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而及时的进行排查,消除隐患,保证电网的顺畅运行。智能配电网(Smart Distribution Grid)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配电网部分的内容。

在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智能电网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它能够保证电网环境运行的稳定性,对于新能源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而现行的电力输送能力显然不足,新型能源的并网难度也较大,而发展智能电网,则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1 智能配电网的主要技术内容

1)故障电流限制技术,是利用高温超导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对于短路电流进行限制的技术。

2)DFACTS技术,它是柔流输电技术在配电网的延伸应用,该技术包括动态潮流控制和电能质量控制两部分内容。

3)DER并网技术,它包括微网技术和DER在配电网的即插即用技术。

4)高级量测体系,通过多种介质,使用智能电表,以设定的方式或者是以按需的方式,实现收集、测量、分析用户用电数据的体系。

5)高级配电自动化。

6)先进的控制保护技术,包括网络重构技术、配电系统快速模拟仿真技术、自适应包括技术、广域保护技术等。

7)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例如,电能质量测量技术、电力设备状态在线监测、电缆温度测量与架空线路测量、电子互感器或者光学互感器技术等。

8)配电数据通信网络。

2 智能配电设备技术的应用特点分析

与传统的配电网相比,智能配电网具有以下功能特征。

1)是用电管理和配电管理信息化的具体表现。

2)使用智能电网,实现资源利用率的高效化。

3)采用新型技术,实现对于配电网及其设备的可视化管理。

4)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互动。

5)允许DER的大量接入。

6)能够提供更高的电能质量。

7)安全性能更加可靠。

8)具有较高的自愈能力。

9)可以对用户线路的负荷进行监测。智能电网的用户线路负荷监测功能,是通过智能分界开关而实现的。智能分界开关能够利用无线或者有线通信附件的形式,将所监测到的数据传输到电网调度管理中心,从而实现了对于用户负荷的远程数据监测,为电网调度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

10)智能电网能够对于线路故障进行快速、准确的定位。线路末端的用户或者支线用户在启用智能分界开关之后,对于出现故障的线路,能够实现责任用户停电,用户将故障信息报送到电网管理部门之后,电网管理部门会派相应的技术人员到故障现场进行排查工作,以确定故障原因,并实施故障抢修。智能分界开关采用增配通讯模块之后,会将故障信息自动报送到电力管理中心,从而能够较为有效的避免用户之间及用户与电网管理部门之间的责任纠纷问题,实现了电网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自动化、规范化、高效化。

11)智能电网能够完成支线接地故障自动切除的任务。这是由于智能电网利用智能分界开关自动分闸,将发生故障的支线用户自动切除。

3 建设智能配电网的作用与意义

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智能配电网使得传统的配电网从基本依赖人工管理、单向供电、供方主导的运行模式,转向高度自动化、潮流双向流动、用户参与模式,在转型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实现新能源革命,促进我国电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效益。传统的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方式、保护控制方式、规划设计方式,都不考虑智能电网的接入;为了不影响到智能配电网的正常运行,现有的运行导则或者标准,对于接入的智能电网的并网点和容量,都作出了较为严格的控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分布式发电的推广和应用。智能电网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它在接入大量的DER的基础上,能够减少 并网成本,从而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新型能源的应用,能够大大降低碳的排放量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比例,既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也能够促进电力生产方式的转变,改革当前的能源结构比例。

2)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资源。智能电网在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的同时,也能够为专门的用户,提供其生产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电力需求。智能电网能够克服以往的供电系统中的故障倒闸、重合闸操作过程中所引起的供电中断现象,而且能够有效的消除电压的不平衡、谐波、电压聚降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为现代社会中,各种高科技的运行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保障。

3)使用智能电网,能够实现电网的最优化运行,从而促进经济的高效运转。智能电网技术,应用先进的监控技术,对于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实施实时监控,从而能够降低电网运行系统的容载比,提高电网的运行负荷率,使得系统能够获得较为充分的利用,减少一次电网设备运行的投资,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 智能配电设备技术的实际应用与发展趋势

智能配电设备技术的应用于发展趋势,应该依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而定。当今,微电子技术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并且在实际的应用领域得到了专家的首肯,代表着微电子技术已经是当今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各项生产、生活领域的一大应用主题。

智能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技术,可以采用将各个的自动控制系统,以模块化的形式,进行独立的应用和开发,将微电子技术以嵌入式的方式,融入到集成电路中,并借助于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网络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于零序电流大小进行检测和对比,进而找出发生故障的地方,并对于故障类型做出判断,从而满足多种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5 结束语

总之,本文对于智能配电网的支线自动化应用现状、智能配电设备技术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作了一定的判断,从而对于智能电网的运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篇(2)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设备企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0-0145-01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转型和人工智能化的发展等因素影响,传统电网和传统电力技术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电力企业的需要,新的社会形势要求电力企业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朝着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达到高效、全覆盖,智能电网应运而生,并且已逐步成为电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紧跟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家战略方针,电力公司应加大投入,展开对智能电网的研究和与运作,以求获得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一样都是通过现代计算机信息设备对电网进行管理和控制,但不同之处是它引入了更为现代化的技术,如自动控制和现代化通信等高级技术,有着更为经济、绿色、安全性强等的优势。

1 智能电网的特点

(1)较强的自我愈合能力。智能电网所拥有的自我愈合能力是指当电网中出现故障时,只需较少的人为介入甚至不需要人力干预便可解决故障,恢复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进而使得电力用户较少受到断电的干预,工业企业得以减少损失。总之,智能电网通过自有的一套系统可以完成对电力系统故障的自我修复,这一特点实现了将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有效结合。

(2)拥有抵制攻击的性能。当电网的系统受到外部不明系统的侵入时,智能电网必须具备强力的抵御能力,具涠酝馇窒低辰行分析、诊断和迅速处理的能力,使得电力系统在短时间内正常运行。智能电网抵制攻击的性能还包括它对自然力量的侵害进行抵抗的能力。当雨雪天气、雷击等自然力量对电力系统进行破坏时,智能电网必须具有承受且抵制这种侵害的能力。在我国电力市场日益扩大的前景下,这是智能电网具有的一大优势,可以保证电力网络系统的有效运行。

(3)自动化且电源分布较广泛。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智能电网目前也实现了对高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电力市场中,经常会出现用电成本高和间歇性断电的情况,这是因为传统的电网电源集中分布于水力、火力和核能等发电。而智能电网则不同,它依靠可再生能源,运用分散储能的方式为电网提供电源,可以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

2 电力设备企业在当前所处的环境状况

(1)国家政策环境。面对当前能源资源紧张、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等问题,国家出台了包括节能减排,对可再生能源制定详细的分类标准,对企业排污进行严格管控等一系列政策,以求节约资源、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且随着人民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环保法的出台,势必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经济发展环境。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日益加快,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机遇。国外电力企业进入我国,一方面为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带来雄厚的发展资金,另一方面也将国外先进的电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入我国,有利于我国电力企业技术改进和整体发展。再者,国外电力企业进入我国,因其技术和服务上的优势,使得其在我国存在明显的竞争优势,我国电力企业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必然产生危机感,努力改进不足,以求得竞争优势。这种与国外企业既合作又竞争,在竞争合作中谋求自身发展的形式,总体上有助于我国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可以说,国外电力企业既带给我们机遇,也带给我们压力。

国内的经济环境亦有益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同时,我国工业经济近年来获得了持续稳步的发展,工业用电需求量猛增,为我国电力企业扩大了市场,有利于电力企业的整体发展。

(3)技术环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在现代工业企业的持续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发展空间。所以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抢占技术高地,通过技术上的优势拉动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这样的技术环境,使得电力企业在危机感下加大对电力科研技术的投入,引进科学的管理和生产技术,努力提升劳动者素质,尽最大可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以从总体上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在智能电网下电力企业制定的战略发展措施

国内外的政策和经济技术环静给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面对这种境况,电力企业应该激流勇上,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以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

(1)加大科技投入。智能电网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高度自动化,而高度自动化是建立在科学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前提下,因此电力企业公司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施科技领先战略。在投入过程中,要选择在项目和产品上具有科技领先优势的领域,对那些与市场需求不契合、科技含量较低及难以产生经济和社会环境效益的产品进行淘汰性选择,优胜略汰,是企业生存的不二法则。

(2)抓住政策扶植的优势。在智能电网发展趋势下,电力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国外资金投入,与外国电力企业展开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外国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技术,以弥补自身发展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国内政府的各种政策扶植及自身的劳动力和价格优势,进行创造性发展,为自身争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3)实施多渠道融资战略。目前很多电力企业都存在着资金短缺和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融资短缺已成为制约很多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了规避或解决该类问题,需要重视多渠道融资。企业可以通过国家扶植、股权抵押融资、企业信用贷款、企业并购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和员工自愿集资等多种渠道进行融资。多渠道融资战略的实施,可以使资金短缺问题不再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解除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4)实施尊重和引进人才战略。一个企业的良好发展与员工素质有着极大关系。一个有着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的企业必定是有着良好企业效益的企业,并且在同类企业中具有竞争优势。所以电力企业要想获得长期发展,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培养。首先,要尊重人才及人才附带的知识和技术,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薪资待遇,以激励人才为公司发展尽心尽力。其次,要从其它地方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引进人才便等于引进其它地方的先进技术,电力企业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

(5)实施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它包括企业的核心精神及其价值观。没有了企业文化类似于人没有了灵魂,很难在竞争激烈的同行业站稳脚跟。有着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既可以激发员工的责任感,也可以使得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员工将企业的繁荣与自身的发展融为一体,尽心尽力的为企业服务。所以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4 结语

总之,在智能电网下,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针对它制定的相关发展战略,也是为了电力企业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在这些战略的正确引导下,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进而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篇(3)

>> 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LED在现代装饰照明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国外对地观测卫星任务规划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外活性炭应用及我国活性炭发展趋势 散射通信在国外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教育行动研究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国外主食产业化发展趋势及经验 国外名称规范项目及发展趋势研究 国外大数据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探析 浅谈车间照明的发展趋势 居住小区智能化发展趋势及应用调查分析 能效管理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物联网在智能建筑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论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刍议弱电智能化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刍议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城市污水处理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智能型机械自动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智能网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5-11-23.

[4] 荷兰:智能公路 夜晚发光还可为车充电[EB/OL]. http:///news/2012/719984.php.2012-12-26

[5] 方结,陈大华编译. 澳大利亚2005一2015绿色照明战略[J]. 灯与照明,2007(3):12-14.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篇(4)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现状 发展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的产生与应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后,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更进一步奠定了技术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期,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机电一体化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定成果,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展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更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趋势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可能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

(二)模块化趋势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三)网络化趋势

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等领域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是为大势所趋。

(四)微型化趋势

微型化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篇(5)

【关键词】电信传输,传输网络,影响因素,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N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005-02

引言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当前的电信通信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的电信业务需求不断被提出,电信业务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作为现代电信通信网的基础,电信传输与业务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发展步伐也势必会紧跟需求,朝向满足业务需求多样性和大容量的方向快速发展。

一、电信传输的现状分析

作为电信业务生存和传递的基本环节,电信通信网是整个电信产业的核心部分。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电信通信网包括电话网、IP网、有线电视传输网、无线电视传输网等。电信通信网由传输,交换,电源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电信传输是一切电信业务成功实现的根本保证。从传输方式的角度来看,电信通信网涵盖了电缆通信、光缆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等,其中光缆通信是目前骨干通信网的主体。

然而,随着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当前的电信通信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电信业务的主体从固定业务转移为数据业务和移动业务,整个电信通信网呈现出IP化、分组化、宽带化和移动化的发展新趋势。作为现代电信通信网的基础,电信传输必须面对因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以满足日益变化的传输需求。

1.电信传输正在面临的问题

1.1.传输容量不能满足业务需求

目前,电信传输主要依靠DWDM技术在光纤骨干网上提高带宽,从而解决传输容量的问题。但是,随着3G时代的到来以及各种电信业务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传输容量的需求正在呈现爆破式的增长。如何更加有效的提高传输容量,是电信传输面临的首要难题。

1.2.传输网络不能适应分组业务

传统的电信传输网络主要依据SDH技术,支持面向电路型的电信业务,而不能适应分组业务的传送需求。随着现代电信通信网全面进入IP化,分组业务愈加繁重,因此,实现分组业务的传送,是电信传输面临的又一难题。

1.3.传输网络不能实现智能化

历经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电信传输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且复杂的传输网络。随着运营维护成本的逐渐上升,传输网络的软性指标也成了衡量电信传输质量的关键因素。例如,带宽的动态调整,网络配置及管理的高效性,网络的生存强度等,都需要依靠传输网络智能化去实现。

2.电信传输需要满足的需求

面对目前所面对的种种问题,电信传输的发展必须满足如下的需求:

(1)传输网络高速度,大容量,能够提供充足的带宽资源;

(2)支持多种不同的电信业务;

(3)具有端到端的质量保证和透明的传输能力;

(4)实现网络智能性与动态性的结合。

二、影响电信传输发展的主要因素

电信传输是电信产业最根本的环节,和电信产业密不可分。因此,电信产业的发展环境直接影响着电信传输未来的发展趋势。

1.政策因素

中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总体要求,形成了一系列稳定的政策。其中,电信体制改革始终贯彻“打破垄断、公平竞争、优化配置、加强监管”的指导思想,促进了电信传输的技术发展、机制完善、以及管理创新,使电信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同时降低了传输设备的成本和服务价格,有效的增进了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电信业“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为电信传输的独立管理和电信传输网络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

2.经济因素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在宏观调控措施的推动下,中国的消费市场将呈现稳中趋旺的增长态势。同时在信息时代的推动下,电信市场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人们对信息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电信等热点领域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重心。由此可以预见,电信传输的用户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业务需求量也会进一步增长。另一方面,随着电信市场的激烈竞争,用户对于电信产品的消费意识正在逐渐趋于成熟,消费越来越个性化,对电信业务种类和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种趋势在未来会愈加明显,进一步刺激电信产业的发展,也为电信传输的优化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3.技术因素

在电信通信网IP化、分组化、宽带化和移动化的发展新趋势下,传统的电路型业务在电信业务中的比例持续下降,SDH技术已经不能继续支持新型业务的传送。为了使已有投资的利益损失最小化,MSTP技术被提了出来。MSTP技术,是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能够实现多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在继承了SDH原有的功能外,MSTP还能够实现以太网透传、汇聚和二层交换功能,ATM透传和交换功能。同时,MSTP技术支持分组业务的灵活承载,有较高的带宽利用率和良好的网络管理特性,有效解决了电路型业务和分组业务并行的高效传送问题。

与此同时,面对电信传输网络智能化的迫切需求,ASON技术也被推上了时代的舞台。ASON是能够在选路和信令控制下完成自动交换功能的智能光网络,它与传统的光传输网络相比较,最根本的不同点就在于它引进了控制平台,在逻辑上由传送平台,控制平台和管理平台三个平台组成,从而实现了传输网络的智能化。

三、电信传输的发展趋势

电信传输目前所面临的发展问题,以及其今后发展的影响因素,决定了它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总体来说,未来的电信传输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传输网络高速度,大容量;

(2)网络智能化,具有可靠的生存性;

(3)具有独立的控制平台和管理平台;

(4)支持电路型业务和分组业务并行的高效传送。

1.电信传输网络的发展趋势

随着电信业务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分组业务比例的加重,电信传输的骨干网必须能够实现大容量,长距离,高效灵活的传输能力。目前骨干网的建设主要依靠WDM技术。但是当前建设的WDM设备只能提供原始的传输带宽,无法适应电信传输需求量的增长速度,于是新型技术的提出和推广尤为重要。随着ASON技术的成熟应用,可以通过在电信传输骨干网上采用ASON组成的网状网,增强网络的生存性,维护性,管理性和扩展性。同时,ASON拥有单独的控制平台和大容量的传输能力,能够提供强大的端到端业务配置和管理能力,实现网络的高生存能力和低维护成本。因此,ASON是未来电信传输骨干网的必然发展趋势。

另一方面,在目前电信传输多业务种类、多业务节点的迫切需求下,电信传输接入网必须能够实现多种电信业务的综合接入和传送,从而达到高效利用网络投资和网络资源的目的。目前采用的SDH技术不能处理分组业务,而正在趋于成熟的基于SDH技术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融合了TDM、TP和ATM,必然是未来电信传输接入网的发展首选。

2.电信传输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信传输网络的发展离不开电信传输技术的进步。为了紧跟未来电信传输的发展步伐,电信传输的新型技术,必然朝向高传输容量,多业务承载能力以及智能化三个方面发展。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加剧,电信传输需要承载的电信业务种类不断增多,业务需求量也不断扩大。为了实现多业务的有效承载,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被提出。在目前电信传输的实际建设中,发展较为迅速的是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MSTP技术利用传统的SDH传输平台,向包括以太网和ATM等多业务接口演进,将多种不同业务通过VC或VC级联的方式映射人SDH时隙进行处理。同时,MSTP将传送节点和各种业务节点融合起来,从而增强了传送节点对于混合型业务的综合承载能力。与此同时,拥有更高的智能也是基于SDH的MSTP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作为新型的智能化光传输技术,ASON利用控制平面充分实现了电信传输的带宽按需分配。目前,ASON技术日益成熟,正在逐步应用于电信传输网络。但是,ASON技术的大规模覆盖还需要一定时间。智能光网络是电信传输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的光网络技术势必会逐步渗透到电信传输当中去。

四、结束语

随着电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电信传输网络的规模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电信传输能力的重要标准。这虽然给电信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同时也给电信传输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机遇。在如今不断提出的新型技术的推动下,电信传输势必会提升自己的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实现大容量、多种类的电信业务的整合传送,同时满足电信业务智能化的迫切需求而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现状 未来趋势

电力系统由诸多部分组成,其中不但包括发电机、母线、用电设备,还包括变压器、输配线路等。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故障、异常情况,如果处理不及时很可能酿成事故,导致系统瘫痪、破坏,对输电造成影响,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力系统各元件大多是依靠电或磁关联的,一旦出现了某个或某些元件的故障、异常,系统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避免对电力系统持续性、稳定性的影响,就要求电力企业将切除故障元件的时间控制在1/lOs以内。而用过人力显然无法有效地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引入系统,也就是继电保护装置。笔者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未来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具体如下。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现状

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性能及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要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持续性,就对继电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电力行业引入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对继电保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具体来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一,从无到有。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电力在当时还是我国的薄弱项。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步伐,我国加大了对电力行业的研究和试验,在借鉴和参考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在继电保护的设计、制造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不足十年的时间内,解决了发达国家将近50年的路。其二,晶体管继电保护。在上世纪60~80年代,伴随着晶体管技术的发展,基于晶体管技术的继电保护逐渐普及;进入上世纪70年代,集成电路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技术日趋成熟,逐渐代替了晶体管继电保护。其三,集成电路继电保护时代。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集成电路继电保护逐渐进入研发、生产、应用环节,集成电路继电保护时代正式来临。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未来趋势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继电保护发展较为快速,目前基本形成了成熟的集成电路继电保护系统。而随着更多、更完善科学技术的引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也会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具体来说,主要的趋势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当前继电保护中测量装备已经逐步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通过联网,电力企业可以进行更为灵活、快捷、安全、准确的继电保护。在当前的继电保护实践中,三维多媒体新技术也逐渐引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应该看到,未来继电保护装置就呈现出典型的网络化特征,这是因为现场总线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替代了DCS,在系统控制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控制领域,电力企业将更多的引入Internet及相关技术。届时,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方面都将实现网络化,通过互联网,可以优化继电保护及其管理,不但可以加强与用户的交流、信息交换,还可以及时、有效地诊断故障、指导维修、升级软件等。总的来说,一旦实现了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继电保护的安全性、可靠性将显著提高。

2.2多功能化

继电保护颇为复杂,涉及到诸多的功能,其并不是单一的设备、装置,而是一个带有多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作为一个智能终端,它其不但可以通过系统获取相关信息、数据,还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传送。随着继电保护及相关技术的发展,这种多功能性将逐渐凸显出来。届时,继电保护装置发挥的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继电保护功能,还可以引入其他功能,诸如测量、控制、传输等,实现多功能一体化。JCS变电站综合保护系统(3. 0版)就拥有这种多功能性,不但具有继电保护、控制、报警、数据采集、调度功能,还具有测量、通信、故障录波及分析等功能。这种兼具多功能的系统不但继承了以往的继电保护技术,还引入了网络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实现了功能的多元化;采取分层分布式结构,使系统配置灵活性大大提高,电力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配置相应的结构。

2.3数字化

目前,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电力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在继电保护应用过程中,微机保护技术的作用十分显眼。但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其对微机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微机保护技术除了在发挥以往功能的基础上,还得需要引入一些其他的功能,诸如信息、数据存放、处理以及通信等功能,实现继电保护的数字化。也只有真正实现了数字化保护,才能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提高继电保护的效率。

2.4智能化

智能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继电保护的智能化趋势主要依托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微处理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另一个方面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应用。随着继电保护产品的深入发展,其和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嵌入式软件等的融合更为紧密,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提出的“DSPC”概念。它提出的这个智能化的理念是以DSP芯片为核心,结合混合信号电路、ASIC电路、元件及开发工具等,实现继电保护的智能化。继电保护的智能化不但可以提高继电保护的速度、灵敏度、精确度,还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自动化性能,与以往的产品相比有着巨大的优势,具有很好地发展前景。

3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的四个阶段,在此基础上从网络化、多功能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四个方面,指出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未来趋势,希望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研究、电力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姜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4(06).

[2]徐明辉.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4(04).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篇(7)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基础建设

0引言

电力工程技术是电网建设的重要技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状况和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网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格。电网建设要想跟随社会的进步,提供相应的保障,需要改进和完善电力工程技术,对电网建设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对技术性环节有专业性的分析和预期,从根本上进行改进。完善后的电网建设将会更贴合社会发展,紧跟社会趋势,为社会做更好的服务型基础建设。

1对智能电网的总体分析

1.1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是具有很高科技含量的智能型新电网。智能电网在之前的应用上,以物理电网的特点为原型进行科技化和数据化的改进,保证和现在社会的统一,使用自动化的控制方式进行调控。近年来,智能电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现代通信技术发展上,和计算机系统相结合,使之前单纯的物理电网的发展更具有科技性,保障了用户对电力庞大的需求,保证了电力的稳定持久输出,更环保和高效。目前,一切行业都要与社会的发展趋势相结合。电力工程的科技化、自动化转变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与科技数据的结合能更好更高效地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1]。

1.2智能电网的特点

根据我国的社会情况和发展,智能电网衍生出了它独有的特点。第一,智能。智能电网电力工程随着社会的智能化爆炸式发展发展到了一定高度。现在的智能电网不断加入科技元素和智能设施,紧跟社会的进步趋势,减少了大量人员对电网的维护计算时间,也更科技化地减少了电网的故障,提高了修缮速度。第二,节约。我国人口众多,智能电网的发展虽然迅猛,但是人均占有率低,所以电网目标是资源的高效应用和电力的最低浪费。与传统物理电网相比,智能电网有了很大进步,一定程度上践行了能源节约。传统的物理电网占地面积大,浪费的电力资源多,对土地和其他资源消耗巨大。智能电网在发展过程中融入科技元素,逐步改进之前的各种缺陷和短板,促进了智能电网的节能减耗。第三,耐久性。智能电网建设使用强度较大的材料,加强了电网的搭建结构,可以轻松应对各种恶略天气和状况,保证电力的稳定输出,保证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相对于传统物理电网具有耐久性,从而更好地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2.1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电力工程技术的作用,是在用电过程中保证电网每个环节供电量的稳定性。不同产品和设备需要的电力电源不同,主要类型有直流电源、交流电源、恒频以及变频电源。电力工程技术能够保证各个电源电力供应的平衡,保障设备的正常运作。通常,蓄电池充电源为直流电源,这种电源虽然是外带电源类型,但是在充电过程中能够使变电所运作。交流电源在进行计算机数据化操作时,要转化的电源是高频电源。因此,要根据产品设备的不同和使用环境进行区别。智能电网的电源能源要保证其固定的输出频率和稳定性,才能保证用户使用电量达到正常的使用标准。要充分利用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谐波抑制技术和无功补偿技术,保证电量的稳定性,使输出频率规范在规定的范围内。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电力工程的要求越来越多。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更新设备和部分装置,替换或换代落后的设施。其他国家在对电量耗损较大或电量过大时选择直流电传输,我国为了能更大力度地传输电能,保证电量的最少耗损和频率稳定性,采用闸管变流装置充当整流阀结构,在减少电量耗损的同时,增强了运输电量的最大容量,最大化地节约资源。利用逆变闸进行配电可以减少电压的不稳定性,保证电压频率均衡,保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电压造成的各种事故和停电状况,以提高用户使用感受。当公司电力的电压出现不正常波动产生停电状况时,可能会造成其他区域整体停电或者威胁人的生命安全。更新输电方式后,电力设备能更好地保障公司电压的稳定性,提高电力和质量,保证人身安全和公司效益[2]。

2.2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近年来,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兴技术,是随着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能将一些几乎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并运用电网进行运输。在智能电网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需要,高压输电量变得越来越多,从而造成能源的大量使用和浪费。清洁能源减少了社会资源浪费,保证了电网的正常供电,保障了输出电能的稳定性。这类电能可以将其他能源电源进行隔离,保证各个资源的排斥性降到最低。柔性交流输电技术主要应用于交流电网络中,如果在智能电网的使用过程中加入柔性交流输电技术,要对电网的网格和系统进行检查和分析,保证电网电能的隔离效果,保障电量输出效果。另外,使用过程中要结合电力通信技术,分析和处理电网中的数据和通信数据,从而保障智能电网的敏捷反应,及时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2.3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现在的电流类型由于设备不同、使用环境不一致各不相同。我国主要专注于直流电的使用,但是输出电量时很多环节需要转换为交流电,要求智能电网在电力转换方面做一些技术性的建设。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很好地解决了相关问题,它的输电范围覆盖率更大,对一些偏远地区和地形不适宜地区的供电都可以做到输出频率稳定。我国电能大量储存在经济发展不完善的西部,可以重点利用西北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将西北部的能源远距离引进到发展快速的东部,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

2.4能源转换技术

我国能源众多,却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很低。由于社会发展导致能源消耗过量,能源紧缺,因此使用新的替代能源会大大缓解国家压力。智能电网的建设随着未来的不断发展要进一步扩大,运用光伏发电技术进行电量传播。我国现期的能源转换技术还不如国外,应该引用先进技术,根据国情改进和更新我国的电网建设资源,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进行电网建设[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