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媒体技术运用

新媒体技术运用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4 14:52:18

新媒体技术运用

新媒体技术运用篇(1)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教学效率;思政课课堂;影响;措施

随着时间的流逝,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不断发展,为教育和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新媒体技术,能够有效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提升。在当期的发展过程中,面对思政课课堂教学发展现状,通过有效的研究实现其对新媒体的运用势在必行。

一、新媒体技术概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不仅具备了技术上的优势,而且在不断创新化运用过程中,其信息服务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为传统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思路和新的发展方向。当前我们处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新媒体技术就是所有数字化媒体形式的总称,所有在数字化技术衍生下的终端,都能够被称之为新媒体[1]。新媒体作为时展过程中的一种大环境,其本身具备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首先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让人们能够实现对碎片时间的有效运用。其次其交互性的有特点,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非常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海量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共享,能够让人们更加全面的认识世界;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和社群化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各各个行业市场的发展[2]。在思政课课堂实现对新媒体的运用,是思政课课堂的重要创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倦情绪,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实现对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引导学生在进行思政课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新媒体,并从多种角度对事物进行思考,为新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新媒体技术对思政课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是双重性的,下面针对新媒体技术对思政课课堂教学产生的不同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一)新媒体技术对思政课课堂教学产生的消极影响。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快速发展,极大冲击着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技术对信息的掌握实现了极大地提升,不同国家通过互联网进行文化性的交流,在此基础上,不同思想进行碰撞和交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的思想出现了变化,在这其中,学生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力军,受到的冲击最大,导致思政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出现一定的下降;从另一方面讲,新媒体在中外思想碰撞的环境下发展,必然会滋生出较为消极化的方面,这样的新媒体在思政教学课堂应用过程中,是会对思政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另外,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思政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教育教学模式进入到变革创新阶段,学生受到新媒体的影响,许多学生在思政课堂中会对新媒体出现过渡依赖的情况,导致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对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渐降低,在新媒体的运用下,思政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有效提高,加大了思政课堂教学的难度。(二)新媒体技术对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思政课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枯燥乏味的感觉,极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多元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思政课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新媒体技术对思政课课堂的促进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学生能够对思政知识体系有更加完善和全面化的认识,并且通过不同的电子产品,让学生能够运用闲暇时间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并帮助学生不断对思政课进行深入的认识。通过不同的社交软件,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能够随时进行提问,并能够通过网络得到教师的解答,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进行思政课学习。其次,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教学水平的人提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教师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经验的同时,自身的教学风格也逐渐形成,促使教师的教学模式逐渐形成定式。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对教师而言,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新型的思政课堂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了教师队伍的水平实现有效提升。通过新媒体,教师对哲学上的信息有了全新的了解,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思政知识进行深入解读,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思政课堂的兴趣。最后,通过较为自由的思政教育,从日常生活细节深入到学生中间,让学生在思政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点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教师引导,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信、积极的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思政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三、当前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发展现状

当前发展过程中,新媒体技术的融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总体课堂教学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思政课课堂教学虽然有效融入新媒体,教学方式得到了创新,但是其授课过程中其授课内容并未实现与实际结合,内容过于空泛,许多理论化的知识未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其理解透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中的经历和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教师单方面进行教学,在面对新媒体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暂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无法为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提供动力支持。第二,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堂中的运用,过度使用新媒体技术,对新媒体技术的依赖程度较深,不符合进行思政课堂教学发展的本质,从而导致思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1]在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精髓没有实现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效结合,教学模式中有形而无神。通俗的将,在运用新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思政课的教师并没有有实现对新媒体技术信息交互特征的灵活性把握,过度重视其中信息的重要性,导致思政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四、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运用新媒体技术的科学化措施

(一)深入思考新媒体的特征,正确对待其发展。现代生活中,互联网实现了大范围的普及,信息的流通渠道非常快速,学生通过不同的信息载体能够快速获取信息。[2]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思政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深刻的案例让学生对社会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这些信息。在思政课堂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新媒体技术看展教育工作,让学生能够在科学化的教学过程中,透过表面信息逐渐找到其本质,从而促使其对生活事物进行深度的思考,极大激发凶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政学习。(二)对交互性的信息进行灵活化的运用。思政课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指导下健康发展。[3]但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学生作为一个普通而又极为特殊的群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信息的冲击,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一些负面思想。在此背景下,思政课堂教学的难度逐渐增大,为了保证学生自身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思政课堂教学中首先必须对交互性的信息进行灵活化运用,把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不同新媒体载体传播出去,为学生抵抗负面思想提供动力支持。通过交互性的信息交流方式,提升学生对思政课堂教学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政课堂教学。(三)结合新媒体技术,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髓。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上的革命。传统教学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抨击,但是作为一直以来都在运用的教学模式,其自身也有着现代新型教学方式下无法替代的优点。[4]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新媒体技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其产生好奇,为了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必须结合传统教学中的精髓进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促使学生能够在两者融合的情况下,加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政学习。(四)充分发挥信息共享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其中信息共享的特点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在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积极进行思政学习,可以通过网络建立共享课堂,以保证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在网络平台中的思政课堂,学生可以在其中畅所欲言,分享自己对思政内容的理解,网络课堂有别于传统中的实体化课堂,在网络课堂中,更加能够体现出开放式的思想格局,学生与老师之间针对思政课堂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通过运用说明以及讨论等方式展开深入的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积极进行思政学习,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构建出完善的思政学习体系。并且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向更加灵活化的方向上发展,而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实现有效的提升。新媒体技术的正确高效深入化的运用,对思政课堂教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正确花的运用,促使学生能够有足够的能力面对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总之,当前发展过程中,数字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出现了变化,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较为活跃,在生活和学习中,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并且实现思政课课堂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学生改变传统过程中被动学习的方式,通过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新媒体对其进行引导,从而促使学生通过思政课课堂教学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为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云霞.谢振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体系和教学新模式构建探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J].广西社会科学,2013,(12):194-197.

[2]管新华,王跃.以毕博为平台的高校思政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改革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4):111-115.

[3]赵荣春,张伟,樊杰,魏丹丹.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广场,2013,(07):249-253.

新媒体技术运用篇(2)

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传统做法,是板书通知、电话联系、填写《家园联系册》、召开家长会等。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来丰富和拓展家园共育工作。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创办公共网站,提供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

为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服务于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我们创办了幼儿园的官方网站。我们在网站上设置了“青幼概况”“园内资讯”“教师队伍”“保教工作”“班级展示”“教研科研”“艺术教育”“后勤保障”“园报园刊”等栏目,以介绍和展示幼儿园的整体情况、师资队伍、班级管理。我们还专门设置了“家园共育”栏目,以实现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有效互动,为家园共育提供交流平台。

在“家园共育”栏目中,我们又下设了“安全小贴士”“健康加油站”“智能小游戏”“童话资源库”“家教小常识”五个子栏目,定期搜集、定期投放、不断更新,以期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教育资源和指导策略。在“问卷公告”子栏目中,我们还及时家长关心的问题,征求解决方案,以帮助家长了解相关的科学育儿知识。

二、合理运用校讯通,介绍幼儿园最新动态

校讯通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适合学校和幼儿园使用的简洁、快速的交流工具。家长只要拥有一部能够接受短信的手机,就能实时了解幼儿园的最新工作动态。

我园在校讯通中分别建立了幼儿园教师内部群和幼儿家长外部群。幼儿园中层以上领导,尤其是主抓家长工作的领导都有属于自己的家长群登录账号和密码,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随地地把相关培训、沙龙之类活动信息发送给家长。每个班级教师则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班级的家长群,他们可以通过校讯通将班级中一些需要家长关注的内容发送给家长,如“这几天天气转凉,请及时给孩子添加衣服”。这类提醒可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和自己的关心,有利于密切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三、运用班级QQ平台、朋友圈,实现家园的有效互动

新媒体技术运用篇(3)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

根据《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研究白皮书》统计,截止2004年底,我国的网民数量已接近6.5亿,其中新增网民数超过三成是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年以上人群的人数虽然也在增加,但是占比远低于青少年学生群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也逐渐从面对面转移到了手机的端到端。我国的博物馆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尝试融合新媒体平台,向更广大的群体进行宣传,互联网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并纷纷效仿。

如今的年轻人正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日常的社交活动,公司也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计算机上各种丰富的应用程序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必备工具,庞大的信息资料库是我们平时最方便的“百科全书”。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时俱进,借助这个平台,改变以往传统的宣传和教育方式,有句名言用在这里最为合适,即“所谓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受众感觉不到自己正在接受教育”。纪念馆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事物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向参观的群众灌输我们想要传达给他的文化和精神内涵。纪念馆的本质是教育作用,但是这种教育不是学校课堂里那种严肃的形式,而是寓教于乐的。

一、新媒体的内涵和优势

首先我们明晰一下新媒体的概念,所谓的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而言的。旧媒体就是传统的纸质报刊、广告招牌、电视和广播几种,而新媒体是依托于新时代的智能手机之上、由数量庞大的智能机用户和APP构成。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平台最大的不同在于,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想要的信息内容和来源,同时用户本身也不是单向的信息承受方,其本身也可以是信息的传播方,而且影响力和传播速度远比传统媒体更广更强。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优势:

1、快速、广泛传递信息

纪念馆的信息通过传统媒体,传播的速度不够快,得到的关注也不够多,想要传达的信息总是得不到理想的效果。但是有了新媒体平台后,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只要处理得当,就可以迅速地蔓延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以“微博”为例,该平台上的大V账号传播信息的速度快得惊人,随手一条信息就会有无数人关注。

2、全时段、全方位展示

纪念馆以前虽然总是挑一些特殊的时候并在传统媒体的帮助下做一些信息宣传,但是要么是时候挑的不好导致并未吸引多少关注度,又或者吸引了关注度却惹得人满为患。但是如果使用了新媒体,就可以做到随时随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活动,对于受众来说也极为方便,只要内容足够吸引他们,受众可以全天候随时随地接纳相关信息。还有更为令人欣喜的是,新媒体本身也在不断成长,AR和VR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新媒体平台有了再一次深入替代实际场馆的可能性。在不久的将来,只要通过联网的电脑或者手机,用户就可以随时参观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信息。

3、参与性、互动性强

爱国主义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核心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做到广泛、深入且有效,这个有效性就在于教育的双方互动。因为爱国精神是一种主观的概念,想要改变和引导群众的主观概念,需要双方的交流和了解才能做到。传统的纪念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参观者当时在纪念馆里参与度最高的项目。纪念馆实体需要大量的人员去维护,而且日积月累的惯性工作很难保证工作人员的热情度,所以就很难保持每一位参观游客的参与度。但是依托新媒体平台,就可以通过智能化的软件程序,减轻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自动程序保证最低限度的参与互动。国内不谈,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国际的先进经验,比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就采用了更先进的管理系统,用户可以在“脸书”或者“推特”上关注其公众号,然后通过公众号的设置功能去自动了解各种信息和文物资料,还可以与公众号的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的互动和答疑活动。

4、青少年为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

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受体就是身心尚在发育的青少年人群,因为人随着年龄和经验的积累,其世界观、人生观会在成年之后逐渐固化,这时候再想要改变就比较困难和费力了,所以爱国教育和爱国精神的输出和引导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群体正处于人生中学习能力、好奇心最旺盛的阶段,这时候的他们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鲜概念,引导的好则利在千秋,反之则容易误入歧路。如今的青少年群体本身就是在信息化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习惯于在新媒体环境下接纳知识,所以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一定要在新媒体平台上做足功夫。

二、纪念馆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要想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合理、高效地运用新媒体,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新媒体技术的优势。然后从实际出发,开展相应的活动。

1、利用新媒体技术,快速传播爱国主义教育信息

近年来,智能手机平台上的APP(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由于IPHONE智能手机的流行,现在的APP多指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始越来越丰富,影响也愈来愈大,很多社交类的APP几乎覆盖了中国十几亿网民,其影响力从某种角度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比如“微博”上一个高热度的话题,其信息的传播速度,甚至超过了主流电视台。正如国外的作为改革先驱的史密森博物馆的发言人所说:现在,移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设备,大家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移动智能手机也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交平台,而这样的平台正是新时代纪念馆发展的契机。传统的纪念馆依靠的是其特殊的藏品实体和文化内涵,每年吸引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参观藏物并了解背后的历史,但是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的变化,纪念馆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想要去某个纪念馆参观的游客,大多会运用电脑、手机等设备在他们的社交平台上先进行一番搜索,才会最终决定是否真的去那里。所以纪念馆也要跟随这种形势,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建立账号,宣传和自身场馆的各项信息和活动资料。目前,我国已有很多纪念馆和博物馆在微信平台上有了自己的公众号,他们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回答游客想要知道的所有基本问题,甚至还可以直接在微信公众号上进行票务预约。此外,藏馆里大多藏品都有二S码,游客在参观时,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有已经录好的视频或者图片资料,更为详细地介绍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各种特点。

2、利用新媒体技术全面展示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纪念馆功能的主要载体就是陈列在场馆里的一件件珍贵的物品,每件物品背后必然蕴藏着深刻的历史意义,想要达到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并不一定要去实地参观。对于这一点,已经有很多场馆意识到了,所以世界上有很多优秀的博物馆已经尝试在虚拟网络世界里重新构建自己博物馆的信息体。技术人员与专家都希望那些不能亲临实地的游客,同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在虚拟世界里参观博物馆。美国、英国和日本的一些部级博物馆很早就开始运用这项技术,我国则起步较晚,但是国内的大型博物馆已经意识到了网络时代带来的新变化。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就已经在其多年积累的数据库基础上,建立起了在线的开放平台,供人们免费阅览其中的资料和信息。陕西省博物馆依托自己的信息优势,根据文物和历史以及文化上的不同,将虚拟的资料库分成了20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被精心打造成一个精巧的虚拟世界,网民只需要点击鼠标就可以在大屏幕上尽情阅览几乎所有的展品,无需导游就可以了解其中蕴藏的深远历史背景。还有上海博物馆,其资金和技g的储备更为优异,所以已经在PC和移动端后,开发了自己的APP,网民可以在任何平台下载安装应用,通过应用了解博物馆里的一件件藏品。

3、利用新媒体技术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纪念馆在开展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时候,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宣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并不一定仅仅需要依靠传统的方式来进行,我们也可以用一些新的途径,从而推动纪念馆的建设。和传统的宣教方式相比,用网络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针对性都更强,受到的关注也更高,最终也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故宫博物院推出了一款新的互动APP,这个APP名为《皇帝的一天》。利用这个软件,小朋友可以通过第一人称或者第三人称进行角色的试演,以一天的时间为主线,前往皇宫,体验皇帝接触的人和事,从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这个软件当中,其互动点和动画游戏都极其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小朋友和家长的眼球,自觉自愿参与到这个互动当中来。通过对专业知识和互动体验的融合,也赢得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因此,纪念馆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网上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参与类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网上答题。提前设置一些与爱国主义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作答。(2)网上征文。提前给出相应的主题,然后让学生提交自己的论文。另外就是一些互动类的活动:包括网上留言、网上班会等。通过这些互动的活动,可以了解其他学生的想法,找出自己思考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三微两征”是由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主要负责的一个活动。所谓的“三微”,主要是指微展览、微课堂和微电影;所谓“两征”就是“网上征花献给宋庆龄”和“微信微博征文大赛”活动。这个活动的展开,得到了很多青少年的支持。钱学森图书馆则通过微信平台推广活动,将活动的时间地点以及其他的安排推送到观众的手机上,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

三、纪念馆运用新媒体技术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以前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活动的时候,大多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存留的时间很久。所以现在采用新媒体的技术时,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果对新媒体的了解不够透彻、运行这些新媒体的资金不够、管理人员不够专业,就会在利用新媒体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因此,纪念馆在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时候,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找出使用新媒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提高新媒体运用的认可度

新媒体平台本身已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但是新型纪念馆想要得到大众的认可,就应该在展现方式和方法上足够新颖。首先要改变观念,要认识新媒体对于人们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是与日俱增的,所以纪念馆也不能在将思维局限于实体,而要积极尝试将信息主体搬到新媒体平台上。

2、培育新媒体运用的工作者

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必然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传统的经验和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再适用于新平台了。无论对于大规模的纪念馆还是小型纪念馆来说,熟练新平台运作的工作人员都是必备的人才,只有这些人才才能带领纪念馆进行更为顺利新媒体化改革,才能知道如何以最受用户欢迎的形式将内容和信息出去。一般而言,人才的储备和发展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现有人才的培训和培养;二是领导层的意识观念的改变。

3、筹措新媒体运行的经费

新媒体技术的开发,必然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对于小型纪念馆来说,需要的资金约为数百万,而大型纪念馆甚至可能超过上千万,所以纪念馆在进行新媒体技术改革之前,要确保自己的资金已经筹措到位,才能顺利地进行新媒体的更新换代。

4、加强新媒体运用的风险防控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话语权,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好对新媒体运用的风向防控。纪念馆在通过新媒体和广大用户进行交流互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些极端的内容。因此,提高纪念馆风险防控的能力是一个必须的环节。在进行沟通的时候,要注意交流的内容,避免传输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尽量发表一些正能量的内容。另外,纪念馆需要加强自身在宣传内容方面的主导性和引领性,在正确的方向上进行宣传,带领广大用户更好地学习和交流。新媒体的出现给纪念馆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给爱国主义教育开拓了新的发展领域,减少了其发展所受到的局限。纪念馆体系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结合自身特色,开展相应的活动。对于在使用新媒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探索并快速、合理地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 付清河.论如何依托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成功(教育版),2012(1)234.

[2] 林俊超.革命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实践活动为例[J].福建党史月刊,2010(12)39-43.

[3] 孙F.论新媒体技术在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J].艺术百家,2014(z1)365-366.

新媒体技术运用篇(4)

1. 运用多媒体技术,活现教材内容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一册上每一个教学内容,几乎都是以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尽管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大都是学生熟悉的画面,但要六岁的儿童(我们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入学年龄只有六岁多一点)直接从课本的画面上"看懂"数学,似乎不太现实,加之辅助教学的挂图又没有(教师不可能自制所有的挂图),客观上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好在我们学校在2000年暑假期间建立校园网络系统,每个实验班都配备了两台34英寸的数码大彩电和两台电脑(教室一台上课用,办公室一台备课用)。教师在办公室的电脑上备好课,在教室里可以直接用于教学,而且一人备好课,其他人可以资源共享。为了让教材上的内容活现出来,我们就利用网络优势,把第一册上的全部内容进行扫描,编号,存入电脑中,然后根据每一个教学内容,每一个知识点的实际情况,对每一幅图进行分割与再组合,并适当加进一些从其它软件上下载来的视频文件,制作成一节节生动、活泼,有趣的课件,教学时用起来方便灵活,得心应手。它既依托了教材,又对某些内容进行了充实和重新组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 运用多媒体技术,变静为动

课本上的画面尽管形象得体,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但它毕竟是静态的,它不可能再现事物的过程,而多媒体技术就能很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就以"统计"这一节为例:教材的编排意图是想通过"三小小孩的鱼比赛"和对"物品的分类"这两幅画面的展示,让学生会看诸如此类的象形统计表和统计图,并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的知识。如何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在备课时,我们就对扫描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并制成课件。第一幅图: 屏幕先出现三位小朋友钓鱼比赛,一人作记录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画意,激发学生思维,然后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他们钓鱼的过程,让每个人的鱼一条一条地"跑"出来,最终形成一幅象形统计图的画面。非常生动,非常有趣。然后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三人"钓鱼",一人作记录,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每个小组表演一次。这样,学生不仅在情境中、在活动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适时地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第二幅图,既有统计图,又有统计表,我们同样让死图变活,让图上的物品分类一件一件地出现在屏幕上,慢慢地形成象形统计表和统计图,再辅之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重点地方让它反复闪烁几次,以激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然后又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统计每人一周内得小红花的朵数,并制"统计表"和"统计图",教师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组,将其打在屏幕上。这既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进行了订正,又无形中激励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象这样静态的,枯燥的知识,用现代教学技术来教,就变得生动、有趣。这是传统教法中的挂图和板书所望尘莫及的。

3. 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重点,分化难点。

《新世纪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一册上的知识点较多,而且显得有点散。每一个知识点,该让学生感知的,就应让学生感知到位,该让学生了解的就应让他们了解到位。这里就有一个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多媒体技术能帮助我们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9加几"这一教学内容,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还是新旧知识的连结点,况且教材把它与"8加几"和"7加几"等内容编排在一起,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如果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学习下面的内容,就会遇到阻碍。为了攻克这一重难点,我们除了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学习小组开展讨论外,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点:(1) 从其它的教学软件上下载关于"9加几"这一内容中有参考价值的视频文件(完全的动画),其中有"9只青蛙又跳来6只"的动画,有"9块正方体,加4块正方体"的动画,有"9根小棒加5根小棒"的动画等,我把这些视频文件进行适当剪辑,再重编在一起,在课前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知;(2) 把课本上的图画扫描后也进行加工整理,并制成半动画课件,课堂上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动手摆小棒,使学生有更切身的感受;(3) 在此基础上,屏幕上再把"9加几"的整个思考过程一步一步地逞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这一知识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经过上述三个步骤的教学,教师在新旧知识的生长处,在学生思维容易受阻的关键处,巧妙设计,精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学生不仅对"凑十"法和"9加几"完全掌握了,而且对"几加9"也理解了,为下一步的教学扫清了道路。此外,还有"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动画解决了其中的"重叠"问题,使学生一目了然;"学看钟表"中的"几点不到"和"几点刚过"学生容易出错,我就用多媒体技术中放慢了的动态进行演示,其效果远胜于其他教师使用实物的效果。还有其它一些内容中的难点问题,几乎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解。

新媒体技术运用篇(5)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古人曰“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多媒体教学具有可控性,也就是说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媒体的可控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得以延长,并帮助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样就能让他们认真学习。此外,由于学生,感知较为模糊,总是习惯于从事物的整体上获得感知,把握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地把握等这些现象,我们应运用多媒体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以图文声像并茂,直观生动的形象,刺激学生的感官,加快信息传递和反馈,促进其思维、记忆和想像等心理活动。通过多媒体创设真实教学情境,还可以将学生置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使他们积极动眼、动耳、动口、动手,领悟语言,操练语言,运用语言,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主体作用,达到最佳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查漏补缺,及时复习,夯实基础

第一,利用多媒体解决单词关。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学习一门语言,掌握大量的词汇是最基本的要求。词汇犹如砌墙的砖,做饭的米。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由此可见,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像的。然而,很多学生刚上高一,一看到课文篇幅变得长,词汇比初中增多,马上就失去了信心。他们觉得英语单词难读、难记,或者说英语单词前面记住了,后面又忘了,加上刚结束紧张的中考后,暑假两个月的放松,很多初中学的单词都淡忘了,特别是一些初中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借助多媒体,快速复习初中英语词汇,加强词汇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和运用词汇的能力,是高一新生的紧迫任务。

其次,再从阅读教学方面谈。英语阅读分为朗读和默读两种形式。近几年来,英语阅读越来越受广大师生的重视。从高考所占的分值和所占的试卷篇幅,我们都能看出提高阅读技能的必要性。而且,篇幅在加大,词汇量变多,并出现超纲词汇,这些都导致难度在增加,因此在高一阶段就要让学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在高一阶段还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集体协作,自主学习。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中人机交互,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实现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的转变。

自主学习意味着学习者自我负责管理学习,包括负责做出有关学习的所有决策,并负责实施这些决策。其核心就是学习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运用多媒体网络,结合课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媒体技术运用篇(6)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电视编辑;文字编辑;视频编辑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7-0088-01

随着新媒体技术自身的发展和电视节目创新的需要,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电视及其编辑工作的关键性技术。在各种硬件、软件的支持下,电视编辑中的文字编辑与视频编辑工作可以统筹开展,按照整体思考、全局设计与美观布局的视觉艺术目标,去把节目的信息、视觉的美观、信息的准确程度,全面、立体与美观地展示出来。

1 新媒体技术运用中文字编辑和视频编辑的统一路径

运用新媒体技术把“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统一起来,去“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1],是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的有效技术手段。

1.1 互补性统一

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尽管采用了各种技术,但难免会因为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出现摄影、录音与采光等方面的先天性不足,导致信息反应不全面、不精确与不清晰等现象,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文字编辑与视频编辑是有效完善节目及其成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实践中互补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信息完整性互补。在文字信息和视频信息两者或两者其一出现信息残缺或模糊的情况下,在以一种内容载体为主体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另一种载体来补充与完善。例如关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新闻制作中,在各种视频难以精细化地说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情况下,运用文字与数据的字幕更能有效地说明需要阐述的内容。其二,信息准确性互补。主要体现在文字信息与视频信息的细节准确性互补,其中以视频信息的直观性去弥补文字信息的抽象性,以文字信息的详细性去弥补视频信息的直白性,例如运用“屏幕文字的可读”去提升节目的“视觉表现功能”,通过“字体选择、色彩搭配、字幕位置、时间控制”等为电视画面增添

效果[2]。

1.2 重点突出性辅助统一

为了强化电视节目及其实际内容的主题,文字编辑与视频编辑所依托的素材要有侧重,往往以某一种类型素材为主,其他的素材起到锦上添花的帮扶作用。统一两种编辑的路径有两种:一是,氛围性主题的文字辅助编辑。在现代摄像技术与新媒体传播技术的支持下,对一些氛围性的主题节目,视频具有其直观、真实的绝对优势,文字编辑可以从某些细节、过程、流程与结果等作出补充性的说明,既可以突出主题也可以实现把更多的精细信息传递出来。例如针对抗洪救灾的新闻编辑中,显然抗洪现场的震撼性视频更具有感染力,文字编辑可以辅的把救灾人员奉献精神,以时间、劳动强度、救人数量、搬运物资数量使主题更加鲜明。二是,描述性主题的视频辅助编辑。针对一些时间跨度长、涉及地域、人员广、项目多的节目内容,以文字编辑为主去保障主题与整体线索的清晰性,对于那些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内容或重点等,可以运用视频编辑的方式去辅助突出。如针对某地区某个季度的经济发展新闻,一般以具有相对长篇幅的文字描述为主,视频配合点题辅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积极作用。

2 新媒体技术运用中文字编辑和视频编辑的统一策略

由于新媒体技术及其呈现内容的即时性、交互性、开放性与动态性等特点,选择和运用适当的统一策略是提高编辑质量的关键环节。

2.1解说策略

在电视节目素材采集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与动态变化,任何技术的运用都难以确保全面地搜集和挖掘节目必需的信息。编辑工作就是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在后期的制作中对那些关键的信息进行明确的过程。常见的解说性编辑策略有两种:一是,人物性解说。在编辑人物资料的同时,尤其是对相关人物活动过程视频展播的同时,对其资历进行简明扼要的文字性解说,或反之,在文字解说人物时运用视频对其典型的外貌特点等进行视频解读,使观众能更直观地、全面地了解主题人物。如对体现“扫地僧”李小文院士的简朴的电视节目,采用后者策略是更加详尽与科学的方式。二是,背景性解说。主要是针对各种重大事件的电视节目制作,背景性的内容是观众能否准确接受信息的关键,开展背景性的解说是电视编辑的重要工作。根据事件成因距离事件实际爆发的时间长短,可以选择不同的背景解说策略,时间较近的可以采用视频解说策略,如最近发生的“东方之星”游轮沉没事件,可以运用视频对事件发生前后的天气实况、水流状况等进行视频解说;对时间相对较久远的,由于视频资料缺少采用文字解说较好,如针对泰坦尼克号事件采用文字解说更佳。

2.2 案例策略

案例是提高电视节目真实性、丰富性的重要素材。在不同的阶段或环节插入适当地案例,是保障、突出主题的重要方式。实践中,案例插入的编辑策略有两种:一是,直接在视频素材上插入字幕案例。这是当前最常用、最有效的做法之一。如广告的制作中,在相关人物活动基础上直接地在屏幕某个位置插入编辑好的产品性能文字,能起到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二是,在主持人描述或字幕展示后插播剪辑后的特定视频案例。这是描述与案例交替性出现的做法,尤其在新闻节目的制作中,能以更加清晰的思路和事件线索去传递信息。如在制作旅游业各种违规现象的新闻时,可以在相关现象列举与数据的统计播出后,去展播一些导游违法、商家违法、景区违法与游客过激行为、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现象,让观众直接地去了解其危害及其成因。

3 新媒体技术运用中文字编辑和视频编辑的统一注意事项

在电视编辑实践中,文字编辑与视频编辑相对特定的工作人员而言,可以需要他们个人独立的作业,但相对一个节目而言需要有整体性,因此,需要注意两个方面:1)艺术性统一。由于视频素材的声、色与像的既定性,在实际的文字编辑中就需要“将美学元素融合到编辑活动中”[3],通过字体、字号、颜色的选择和搭配,以确保节目风格或艺术水准的一致性。2)主题统一。即素材的选择和裁剪要服务于主题,要勇敢、科学、理性地进行素材取舍,避免喧宾夺主、跑题、偏题等现象。

4 结论

新媒体技术时代背景下的电视编辑工作,需要在新的编辑软件开发和硬件创新中,把文字编辑与视频编辑工作统一起来,有效杜绝因为分工过细导致的衔接难、融入难、素材内容有差距的现象,为创编出主题鲜明、风格统一、艺术水准较高的节目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卓娜.试论编辑在全媒体时代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职能定位和转型[J].中国出版,2013(13):63-65.

新媒体技术运用篇(7)

关键词:多媒体;农村;语文课堂;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36-01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因形式单调,课堂枯燥无趣,学生易产生厌倦情绪,这样的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时展的需要,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电脑、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走进课堂,为广大农村学校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儿童,更要借助多媒体才能提高教学效益。运用电教媒体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寓教于乐,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运用电教多媒体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个好的开头,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电教多媒体具有声、光、色、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种多样化的特点,进行辅助教学,将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多媒体课件总是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音响,给学生以多种感官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探索欲望,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二、多媒体技术有效服务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以其生动形象见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有速度则需要很多的训练时间,大多数的学生的字达不到这个最起码的要求。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够利用实物投影仪,让学生可以随时欣赏自己的字,在任意放大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当堂发现不足并加以纠正,这是其它媒体无法取代的。如果我们再制作一些识、写字课件,学生识字、写字能力一定能发生很大变化。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尽可能展示熟悉和已感知过的事物或现象,通过儿童生活中的经验,将字形与某一事物联系起来,使字形本身形象化,或赋予字形本身的意义来帮助辨认与识记。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情教学,加深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在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描绘的内容,表现的意境,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而多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能将画面与文字按一定要求安排在一起,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理解作者丰富的情感。同时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深情投入其中,悉心品味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四、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效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不可能每节课都用多媒体来教学。但是我们应该发现,多媒体课件作为我们常规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攻克难点,突出重点上的确有着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否突破重点、难点,事关教学成败。对于教学重难点,如果教师只停在口头讲解上,不借助多媒体手段,对于抽象思维还不成熟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理解起来仍相当困难。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并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更有利于突破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

五、有效利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农村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充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通向课外世界架起一座桥梁,把他们引向充斥着浩瀚知识的课外大海,让学生在知识的大海里留恋忘返!农村条件有限,学生不能上网查找资料。课文学习完了,并不代表这一课的任务完成了。课外延伸是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补充。在课后,我利用网络查找了课外补充材料,打印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让学生阅读欣赏。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为了理解作者对海底世界独特的风光以及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可以设计海底知识宣传活动、写宣传标语、海底世界图画展等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