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绿色低碳生活现状

绿色低碳生活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19 15:24:59

绿色低碳生活现状

绿色低碳生活现状篇(1)

[关键词]低碳社区;发展路径;鞍山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0-0009-02

1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1研究背景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一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低碳革命。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社会消费模式成为重中之重。聚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城市因其具有强大的资源调动力与影响力成为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上最重要的实施平台,而作为承载人口最重要的基本单元的社区,理所当然的成为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实现全球减碳和低碳城市化的关键所在。建设低碳社区成为许多国际大都市发展低碳城市共同追求的目标,城市社区在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次,发展低碳经济还应该关注人类生活理念和方式的低碳化转变,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社区在宣传与引导开展低碳宣传和教育,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的理念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建设低碳社区,倡导低碳生活也是对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具体和最有力的实践诠释。并且具有全民的参与性、持续性,能够做到共建共享,从而把生态文明纳入经济社会的总体布局。

1.2研究现状

目前,在低碳经济领域研究中,已经有许多科学家和学者致力于低碳研究,我国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中心致力于社会低碳节能环保建设的研究,是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机构,由行业知名人士联合组成,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和低碳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政府制定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提供参考。另外,一些学者就低碳城市进行了研究分析,例如张洪波在《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中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碳排放现状和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在低碳社区领域,专家学者多注重研究低碳社区的建设基础与建设途径,大多数从技术层面去研究。例如,张君瑛在《规模化低碳社区的建设基础与实施保障》中从低碳社区建设的技术、方法方面介绍了低碳社区的建设基础。因此,在专门针对低碳社区的发展模式的研究上在国内还比较少,这是由于当下我国低碳社区发展不成熟,能够供学者专家研究的社区很少,大多数学者的研究方向大都集中于低碳经济。但是低碳社区是未来房地产的发展趋势,研究低碳社区有着巨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意义。

2国外低碳社区发展模式

低碳社区的概念提出后,受到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地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到低碳社区的建设中来,给我们研究和建设低碳社区提供很好的范例。例如英国的贝丁顿社区、德国的弗莱堡市的沃邦社区、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的哈马小区等。这些社区都是低碳社区的典范,通过低碳理念来改变居民的行为模式,同时以低碳设施为辅助,创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这些社区以他们的实际经验与运行模式,证明了低碳社区的高可行性,用可持续社区的理念来实践了可持续发展理念。这里重点分析一下英国的贝丁顿社区。英国的贝丁顿社区是首个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英国生态区域发展集团倡导建设“零能耗”社区,其“零能耗”的设计理念是指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具体而言,这些社区的低碳模式主要如下:

节能建筑模式。为了减少建筑耗能,在建筑楼顶外墙采用超级绝热外层,采用木质窗框以减少热传导;社区所有的房子墙壁都很厚,采用纤维玻璃材料做成;采用自然通风系统来最小化通风能耗。利用新能源模式。社区房屋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以补充居民电力需求;社区的综合热电站采用电热联产系统,向居民提供生活用电和热水。生活方式模式。使用低能耗的家用电器,其耗能大约为同类产品的一半;房间尽量多开窗,便于直接吸收太阳光,减少空调的使用。绿色交通模式。社区建有良好的公共交通,开发商建造了自行车库和自行车道;提倡合用和租赁汽车,社区内组织车友俱乐部,租用社区的公共小汽车,降低社区的私家车拥有量,让居民习惯使用电动车。

3鞍山市低碳社区发展现状

为了了解鞍山市低碳社区的发展现状,我们开展了相关调研。在社区调研中,我们发现鞍山市低碳社区建设远远落后于国外,甚至比国内许多低碳社区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鞍山的低碳社区建设中,首先,我们发现居民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居民很少参与到低碳社区的设计、规划、决策中来。一方面,居民参与到低碳社区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政府没有制定确实可行的参与政策,鼓励居民参与。鞍山市的低碳社区多停留在节能减排的层次上,没能从更深、更远的角度来加强社区的建设。其次,在建筑方面,多为传统建筑,节能建筑较少,节能建筑主要集中在新建小区,同时传统小区的建筑改造难度较大。在能源利用方面,主要还是利用传统能源,新能源利用较少,太阳能利用率普遍不高,取暖方式多为集中供暖方式。在交通方面,私家车数量较多,有些社区的汽车拥有率甚至超过50%,但是拥有自行车或电动车的居民较少,尤其是随着社区层次的不断提高,自行车拥有率随之降低。在低碳节能意识方面,大多数居民都有节能意识,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节能环保。但是由于经济、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居民的低碳行动还是受到很大的局限。由此可见,鞍山市低碳社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对鞍山市新建社区的发展情况来看,低碳环保越来越受到开发商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将低碳的理念注入到社区规划和建筑当中,社区低碳趋势越来越明朗。例如,万科集团在鞍山投资建设的小区,被称为绿色建筑的未来样本,小区建设从规划到施工,到处都体现了低碳的理念。万科通过人体工程学规划人的活动与空间的协调关系,科学设计人居,已实现减少能源消耗。在具体建设上,万科从建设、装修都采用低碳环保材料,一方面减少碳的排放,另一方面延长建筑使用周期。甚至在各个细节,如空间采光、通风、格局划分等方面都精心设计,以达到低碳、舒适和健康。另外,鞍山市嘉泰星河二期林荫大道小区也将“节能、环保”的低碳理念引入鞍山,将低碳人居示范工程从理论发展到实践中来,该社区率先采用德国力诺瑞特太阳能打造建筑节能一体化住宅,成为鞍山市环保社区的佼佼者。由此可见,鞍山低碳社区在不远的未来将会形成规模化建设的潮流。

4我国低碳社区的建设思路

4.1低碳社区建设理念

低碳社区应该遵循碳排放最低的建设理念,其核心是零能源消耗。我们发展的低碳社区是极大的利用自然资源,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最大量减少碳的排放,实现零能源的消耗,最终实现能源利用与废物处理的循环的居住模式。

4.2低碳社区的建设内容

低碳社区的建设应该从技能水平、组织结构、制度建设、文化氛围四个方面来进行。技能水平是指社区成员的个人能力及个人价值取向,包括低碳知识和科技知识等。组织结构主要是指社区的组织框架,是低碳行动实施的有效载体。制度建设是指社区内部的制度、规定、观念等,例如监督机制、问责制等。文化氛围是指社区独有的理念与价值观念。

4.3低碳社区的建设途径

低碳社区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社区成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二是社区成员之间要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三是社区居民要积极参与社区集体行动。居民参与是落实低碳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居民低碳意识的提高,才能为低碳社区的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号召全体居民参与到低碳社区的规划、管理、决策中来,促进低碳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在社区推广低碳社区的理念,最终实现影响带动周围社区,逐步构建低碳城市。

5我国低碳社区的发展路径

5.1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是建设低碳节能城市的重要举措。倡导绿色出行要在社区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低碳交通、绿色出行”的理念。深入开展无车日活动,组织系列绿色出行的主题宣传活动,倡导市民选择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交通工具,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多骑自行车,推动无车日活动常态化。

5.2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倡导绿色消费要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念,培养社区公众的绿色消费意识,促进广大社区居民转变观念,养成绿色消费习惯。提倡低碳生活,在社区内加大开展低碳宣传,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编写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节能减排。健全发展各种民间环保组织,营造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

5.3加强生态建设,打造低碳环境

建设绿色社区,广泛开展社区居民绿化活动,提升小区绿化覆盖率,加强小区绿化建设,发挥绿色植被的“碳汇”功能,不仅要注重视觉效果,还要注重生态效果,从注重绿化面积向注重绿化空间上提升,培育社区绿色植被的“碳中和”能力。

5.4转变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生物质能,使能源供应脱离传统能源,尤其注重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宜分散供电的优势,在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等各类建筑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实现光伏发电。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小风电技术应用的优势推进风电的快速发展。

5.5加强社区规划,建设低碳节能建筑

合理规划住宅用地,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地域环境,尽量减少对原始自然环境进行变动,合理规划社区绿化带,以达到增加碳汇、吸附污染物,节能减排的效果。建设低碳节能建筑,要从建筑的建造,建筑材料和生命周期考虑,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绿色低碳生活现状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建筑;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021-02

一、绿色建筑

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它并不是指绿色的建筑,而是人类与建筑间的一种良性关系,不管是在人类建筑时还是在使用建筑时,都要充分保护环境,在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的同时节约资源。除此之外,在建筑设计时也可以体现绿色建筑的意义。绿色建筑和其他建筑不一样,建筑的布局充分利用大自然,节约资源,其在室内设计上也不浪费空间,实现人与大自然的有机结合,使人类在居住时的舒适度提高。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它的理念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迎合,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发展对整个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两个角度:第一,通过绿色建筑可以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第二,通过绿色建筑可以优化人们生存环境。具体阐述如下:

1.绿色建筑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基本相同,主张在节能环保的同时控制对能源的使用,所以绿色建筑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其中可以通过控制空调的耗能来控制能源消耗。建筑是一种能源使用的载体,一旦在建筑中使用耗能较高的家电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如果使用一些风能太阳能就有利于保护资源。如果使自然资源提高利用率和社会影响力,那么传统的家电就会逐渐淡出市场,利用绿色建筑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就势在必得了。另外,通过绿色建筑可以实现其连带效应,发展与之有关的环保产业,这极大地提高了经济发展效率。对于建筑产业来说,它的产业链较长,加上这一产业影响的相关产业较多,所以一旦绿色建筑发展起来,其他行业也会实现绿色发展,走低碳之路。这样一来可以引导整个行业走向环保,极大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2.绿色建筑优化人类生存环境。通过绿色建筑可以极大地优化生存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生活水平。绿色建筑中不仅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涉及到人文关怀理念,注重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它和自然有一种密切联系,为人们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事实上,人类自身对大自然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如果以大自然榛础建立良好的建筑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心愉悦。除此之外,通过绿色建筑可以真正改变思维体系,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在适应绿色建筑后会影响人们的消费理念,进一步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三、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的角度来说,低碳经济在城市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很多农村居民逐渐向城市迁移,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城市建设的发展。相应的,城市经济也得到推动,形成了良性循环。在这一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相应的居住环境也必须实现发展,这就极大地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另外,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态势较好,所以消费者也会有环保意识,这激励着建筑行业提高绿色建筑的水平。不管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还是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现在的建筑行业都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这是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关键发展模式,尽管现在其发展趋势是上升的,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具体来看,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绿色建筑普及程度不高。在过去,我国的建筑行业没有过多的关注环保问题,只是为了提高建筑面积,在装修上追求奢侈。近些年来,尽管绿色建筑实现突破,取得了发展,但是大部分人依然使用传统的装修模式,在实践中没有充分应用绿色建筑理念。另外,很多普通人民没有绿色建筑的意识,因此绿色建筑产业没有得到普及,不利于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

2.绿色建筑成本高,短期收益不高。绿色建筑的建筑成本比普通建筑高,但是其收益并没有直接提高。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发展的产业,它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也需要很多高超的技术,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也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条件。另外,绿色建筑使用的装修材料是与普通建筑不同的,前期投入较大但是没有直接获得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绿色建筑的起步。

3.绿色建筑施工难度较大。要想真正发展绿色建筑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为其施工上存在难题较多。要想建造绿色建筑,必须先分析当地的资源状况和自然状况,通过专业程度较高的设备利用资源,预先设计房屋的机体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自然资源可以和建筑相融合。这样一来,施工建筑难度提高,不利于提高绿色建筑水平。在未来,绿色建筑必然会成为社会的大势行业,尽管现在其发展水平并不高,但是只要努力探索、坚持不懈,必然会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建筑发展的措施

通过分析上述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个解决措施,优化建筑行业发展状况,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1.政府必须出台鼓励政策引导绿色产业发展。一个国家的政策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如果出台一些鼓励政策可以极大地推动绿色建筑行业发展,为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要完善绿色建筑有关的奖励体系,对一些努力发展绿色建筑的行业提出鼓励,使企业可以继续投入到这一行业中。与此同时,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消除企业的顾虑,推进绿色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2.加大对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人可以理解绿色建筑的有关内容。从现在来看,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绿色建筑的意义,因此要加强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意识到绿色建筑对低碳经济乃至其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通过媒体和报纸等多种多样的手段进行宣传,帮助人们深层次地了解绿色建筑。另外,要进一步拓宽宣传的范围,不能局限于部分地区和部分群体,而是要针对全体人民进行宣传,不断丰富宣传途径,使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绿色建筑。

3.通过新兴科技和高素质人才发展绿色建筑产业。要想发展好绿色建筑产业,离不开新兴科技和高素质的人才,通过高科技发展绿色建筑是必然趋势。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发展绿色建筑行业,一方面可以节能环保,另一方面也可以保障能源的使用,充分利用自然Y源。高素质人才对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们由于受过专业化的教育,可以获得与之相关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高素质人才的创新意识较高,可以通过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改变绿色建筑的发展形势,帮助绿色建筑行业走出困境,实现绿色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1)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在进行绿色建筑时,要安装一些节能的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而非高能耗设备,这样一来,绿色建筑可以通过自然优势改变室内温度和湿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当地的气候状况设计良好的布局结构,这样一来可以减少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的使用时间。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成本问题和节能环保问题,提高绿色建筑的“绿色”水平。不管是设计环节还是建筑环节,都要充分意识到材料的使用状况,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天然材料和可再生材料,控制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树立节约能源意识,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要控制二次污染,例如在进行设计和规划时必须考虑到如何保护水资源,在住宅小区内设置中水收集处理系统,做到使水资源能合理循环利用。(2)推广应用绿色能源。在进行设计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当时的地域状况和用户状况,提高对太阳能、风能等利用率,利用好潮汐能、地热和地冷等绿色可再生能源,防止过分依赖能源,大力推广绿色能源的发展。(3)大力提倡回归自然。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其外观设计上要同其所在的环境相适应,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其形态和色彩,还要考虑到其布局状况,实现和环境的有机结合,通过动静互补可以使人们有融入自然的意识。

5.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对于绿色节能建筑来说,不能单纯地把它定义成高端化的建筑和贵族化的建筑,这样一来其推广难度会增加。通过实践可以得知,要想发展绿色建筑,就要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使老百姓可以接受绿色建筑,提高绿色建筑的技术水平,实现我国的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在过去,智能建筑存在的问题较多,其发展局限于安保和音响方面,对于路线设计上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不仅如此,其工程造价比较高,投资需求大,但是后期收益并不明显。因此,这种智能建筑不是我们需要发扬的绿色建筑。对于绿色建筑来说,要充分利用高科技,节约能源,为工作、生活提供舒适和便利。智能建筑才可称为绿色智能建筑,才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绿色智能建筑。通过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进一步发展绿色建筑。

五、结语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环境日益恶化,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发展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要想发展低碳经济,就要充分发挥绿色建筑的作用,优化传统的建筑模式,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社会各界都要充分重视绿色建筑,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速度,推动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们可以早日过上低碳环保的舒适生活,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参考文献:

[1] 沈家学,段利民.浅谈绿色建筑[J].中州建设,2007,(9):23-24.

绿色低碳生活现状篇(3)

关键词:绿色饭店 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一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近年来,低碳生活也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态度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饭店业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公共性场合。其生存发展必然要占用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及能源等,这就避免不了排放大量的废弃物质和污染物。在发展低碳经济大的环境下要求饭店业必须改变现行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采取低能耗、低污染,追求绿色环保,赢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现代饭店管理模式,因此绿色化发展道路必将逐渐成为饭店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1 绿色饭店的内涵及发展

1.1 绿色饭店的内涵

绿色饭店是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理念,进行绿色管理,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饭店。从绿色饭店的内涵来看,首先饭店提供的服务本身是绿色的,即饭店所提供的餐饮产品、客房服务要保证其舒适、安全、环保;其次,提供的物品必须是绿色的,饭店在为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使用的所有物品必须是绿色,环保的;再次,服务过程中应当注重节能环保,饭店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物质消耗,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

1.2 绿色饭店的发展意义

1.2.1 增强竞争力

绿色饭店的成功创建发展是一个饭店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它既有对先进管理理论的引入,也有对节能减排高科技的运用,还是饭店企业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响应低碳经济要求的集中体现。绿色饭店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1.2.2 节能降耗

对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数量、水电资源的控制,一次性客用品采用环保可降解的材料,注重回收处理环节,前厅部对于纸张等办公用品的重复利用,以及前厅照明耗电等问题的解决既可以节省能源,提高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又能够减轻饭店运营成本的负担。

1.2.3 企业形象的树立

绿色饭店的创建反映出企业管理者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节能环保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有助于饭店企业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管理达到双赢的局面。

1.3 新星评标准中新增的绿色饭店评定标准

作为中国星级旅游饭店的权威标准,星级饭店评定标准在推动中国饭店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星评标准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突出绿色环保,倡导绿色设计、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的理念。2010版标准相较于2003版标准着重强调了旅游饭店绿色产品服务、节能减排,细化了功能的划分,增加了许多新的条款,绿色产品服务、节能减排将是今后旅游饭店建设的重要方向和重要的标尺。在标准中规定增加了饭店绿色产品提供及节能减排的标准。例如,要求饭店节能减排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减少20%的污染排放量,并且要制定与本星级相适应的环保减排方案,在饭店的装修设计、客用消耗品、水电气方面都有规定,“六小件”(沐浴露、洗发水、牙刷、牙膏、梳子、肥皂等)将根据客人的要求来提供,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我国饭店行业标准上所做的改革也进一步说明了整个饭店业绿色发展的趋势已经在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因此也可以看出绿色饭店顺应低碳经济倡导的理念,是饭店业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低碳经济视角下绿色饭店的现状分析

2.1 低碳技术在饭店行业的具体体现

2009年12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到与饭店直接相关的内容之一是要在五年内星级饭店用水用电量将降低20%,这也体现着一个政策从低碳角度对饭店绿色发展的指向。饭店业作为旅游业的支柱产业,也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行业,因此饭店业必须通过低碳技术的运用和倡导低碳的经营方式来实现绿色饭店的目标。

2.1.1 建筑装修方面

目前低碳技术在我国仍然处于一种探索阶段,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普及推广。例如一些低碳建材的应用、屋顶技术、屋面技术、低辐射玻璃和一些涂料技术的突破,以及对太阳能等能源的广泛使用。

2.1.2 一次性消耗品的使用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便利,快捷等消费理念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消费和现代商业营销中的一个主要的决策理念,在饭店业则表现为一次性消耗品的使用。比如牙膏、牙刷、香皂、洗发液、浴液、浴帽、梳子、拖鞋等低值易耗品不但有很大一部分难以回收再利用,还面临着回收处理所带来的浪费。

2.1.3 能源管理方面

能源管理是饭店投入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也是饭店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饭店管理中一些节能减排措施不到位、手段力度的不足以及设备设施配置的落后,是导致饭店能耗难以降低的原因。这就要求引进低碳管理理念与相关技术设备,加强能源优化管理。

2.1.4 环保设备设施建设方面

水处理系统、污水、废弃处理设施以及垃圾房的等环保设备设施的建设是新星评标准对绿色饭店的细节考量。它们既关系到饭店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低碳方式的重要环节组成部分。

绿色低碳生活现状篇(4)

近些年来,国内会展业已获得了全面发展,这种现状有利于提升会展行业的整体水准。然而面对低碳经济的新时期背景,与会展行业密切相关的发展模式仍然暴露了缺陷与弊端。究其根源,就在于现阶段的会展业仍欠缺良性发展模式,对于低碳经济并没有给予关注。实质上,低碳经济本身包含了较多内容,因而与之有关的发展模式也可以划分为多种。我国会展行业如果要获得全方位的发展,那么基本路径就在于消除会展行业的过高能耗,进而确保符合新时期的低碳背景。为此,会展行业应当依照低碳经济的新路径来推进自身发展,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提升会展行业本身的综合实力,确保在现阶段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位置。

关键词:

低碳经济背景;我国会展业;发展路径

0引言

城乡经济都在获得迅速发展,新形势下的会展行业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相比于传统模式而言,绿色会展在本质上更符合新形势的低碳经济,因此值得在现阶段的会展行业中逐步推广。从本质上讲,会展行业应当构成污染与能耗都较低的新型绿色产业,会展行业遵循的低碳经济路径有利于拓宽会展行业规模,确保消除污染并且减轻竞争中的负担[1]。低碳背景下的新型会展行业应当探寻适合自身的路径与模式,进而从根源上消除会展行业面临的各项阻碍,通过运用低碳模式来提升自身的发展潜能。这是因为,绿色会展行业有助于保护当地生态,依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来转变整个会展业的结构。

1发展低碳会展业的重要意义

早在1851年,英国首次开办世博会。截至今日,会展业构成了新兴产业中的核心部分,各国有关部门都给予了较高重视。通常情况下,会展业指的是开展群体性的交流活动,围绕特定主题来开办大型会议或者提供服务,进而促进各地区的人员流动、信息沟通以及商品流通。因此从本质上讲,会展业本身应当构成新型服务业的重要模式,在开办会展的前提下促进各行业的密切交流,同时为多样产品的展出与销售提供了渠道。与其他行业相比而言,会展业本身具备高盈利性以及高收入性的基本特征,同时也从根源上消除了污染。因此,会展业具备绿色产业的美誉,同时也构成了低碳背景下的朝阳产业或者无烟产业。促进和开发会展经济,这种举措有助于突显可持续的行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构成了新时期的增长点。面对可持续行业发展的新背景,现阶段的会展行业更应当把低碳作为自身的宗旨与目标,在此前提下致力于倡导保护环境与节省资源。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会展经济应当具备低碳经济的特性,进而构成了新形势下的增长点。推动低碳经济,这个过程不能缺少新型会展业作为支撑。新时期的会展业应当符合低碳经济的宗旨,通过运用新型的模式来提供会展业全面发展所需的支持[2]。

2现存的缺陷

首先,相关人员欠缺必要的认识。由于缺乏必要的意识,以至于从业人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绿色会展与低碳经济的内在联系。较长时期以来,会展业都依照粗放的路径来实现自身发展,这种状况实质上不利于提升会展行业的整体水平。受到利润驱动,某些单位很可能就会忽视会展业涉及到的生态效益与其他效益。例如:相关单位具体在选择装修展馆所需的材料时,通常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传统材料,然而并不会选择新型的绿色材料用来装饰展馆。由此可见,与绿色会展有关的意识还十分淡薄,因此引发了黑色经济的膨胀。如果任由发展,那么很可能带来突显的灾害后果[3]。其次,会展行业与政绩工程密切结合在一起,导致了泛滥的政绩工程。在政府主导下,会展行业通常不能缺少政绩工程作为后盾。为了突显豪华的展馆气氛,政府部门习惯于修建豪华展馆,以此来突显自身具备的雄厚实力。因此,有关部门通常过分关注了外在的展馆与展厅形象,觉得只要展馆与展厅具有豪华的外表,那么就能吸引观众或者商家。实质上,这种认识具有较强的偏差性。为了追逐大型政绩工程,以至于带来了短时期利润与长期效应之间的矛盾。推广低碳会展业需要较长时间,而企业或有关单位通常看不到这种措施的长期效益。第三,低碳的会展业缺乏健全制度作为保障。由于缺乏观念,以至于现阶段的会展业并没有健全的制度作为支持。截至目前,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包含专门性的会展法,与此同时也欠缺会展行业的绿色标准。实际上,某些部门及其人员已经意识到会展行业缺乏相应法规,但却没能为会展业提供所需的法律保障。因此从制度的视角来看,会展行业很难与低碳经济密切结合。有关部门如果能从最根本的制度角度入手来健全会展法律及相关法规,就能构建多层次的会展制度体系。

3优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经过分析可知,面对低碳经济的新背景,作为会展业也应当探寻更适合自身的路径和模式。有关部门如果要推行绿色会展业的基本宗旨,那么有必要致力于健全制度,在多方密切配合的基础上才能探寻适当的发展路径。具体而言,我国会展业具体在优化发展的全过程中,应当依照如下的发展路径:

3.1切实转变认识

作为政府有关部门而言,如果要推进低碳会展行业的全方位发展,前提就在于转变认识,真正意识到会展行业在整个经济体系中占据的位置。政府具体在推行绿色会展的全过程中,应当摒弃盲目建设、面子工程或政绩工程等不良思维,依照分期建设的基本思路来统筹整个会展行业。绿色会展应当占据核心性的位置,这项政策有必要融入项目审批、财税减免及其他环节中,针对现阶段开办的绿色会展项目有必要予以更多支持。作为政府而言,针对低碳的会展业还应当给予所需的资金扶持,这种措施有助于从根源上扭转企业单纯追逐利润从而忽视周边环境的思维[4]。目前的状态下,某些事业或企业单位正在尝试着开办低碳会展或者绿色会展,政府对此有必要给予更多优惠,进而突显政府支持低碳会展业的信心。作为各个层次的主管机构来讲,在所辖地区范围中应当奖励优秀展会,或者运用减免税收的措施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全面进步。政府如果能给予低碳会展业更多支持,就能从根源上消除企业在开办会展过程中的心理负担,因此也推广了低碳背景下的绿色会展基本理念。

3.2健全有关制度

从本质上讲,会展活动应当构成现阶段一类重要的经济活动。作为整个经济体系的核心部分,会展业应当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对于最根本的市场规律也要予以尊重。只有遵循会展行业的竞争规律,才能保障持久且健康的会展行业发展。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针对现阶段的会展行业应当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通过健全政策的措施和手段来提升会展行业的综合水平。从现状来看,与会展行业有关的监管办法已陆续推出,然而现阶段的这些办法仍表现为较强局限性,因而并没有拓宽覆盖面。为了改进现状,立法部门有必要推行会展法,运用法律措施来规制会展行业,进而保证有法可依。例如:立法部门针对会展行业有必要推行新型的绿色标准,在此前提下致力于优先发展低碳的会展业。在绿色标准的支持下,会展活动就拥有了最根本的行动指向。有关部门一旦察觉某些会展活动并没有遵照绿色标准,则要严格予以禁止。针对会展行业应当予以监管与监控,通过全面监控的方式来纠正会展业的偏差。除此以外,多部门还要密切配合,健全第三方认证的机制,这种措施的目标在于杜绝推诿责任的不良现象出现。具体在落实时,还应当健全与之有关的细则以及认证标准,确保在最大限度内促进低碳的会展业发展。

3.3转变会展行业的传统模式

从行业角度来讲,会展业应当依照低碳会展行业的指南来充分落实,这项指南包含了各项细则与环保标准,因此应当融入多个实施环节。在必要的时候,针对低碳背景下的新型会展行业还要推动交流,进而推广新型的会展行业模式。为了转变传统模式,基本思路就在于创新会展行业。这是由于,会展业只有致力于创新,才能突显自身的低碳特色。例如:上海世博会以及北京奥运都构成了低碳会展的典型。作为会展行业本身,也应当尝试着接受6R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尊重自然、运用新型的可再生材料、优先选择可循环或可再次利用的低碳材料、杜绝过多的废物排放、增强教育以及宣传。针对会展活动的承包商、参展者以及展会的组织方,都应当运用适当的措施来宣传低碳会展,在此前提下强化最根本的环保认识。除此以外,会展行业还需要引进或者培育新型人才,确保为低碳背景的会展业注入新动力。会展行业如果拥有了优质的高端人才,那么将会消除会展行业后续发展涉及到的各项阻碍或者漏洞。依照现行的绿色标准来提升会展行业的综合水平,确保与会展行业密切相关的从业人员都能接受低碳会展行业的新思路。

3.4拓宽宣传范围

某些媒体或者专业杂志都可以用来宣传绿色会展,宣传对象应当包含社会公众、会展从业人员及相关企业。例如:上海世博会与北京奥运在举办前以及开办期间,都运用了多样的媒体来拓宽宣传范围,这种措施有助于深化认识,确保更多从业人员都能真正了解绿色会展业的现状及前景。在多方密切配合的前提下,就能提升会展业在整个行业体系中的位置,从而为现阶段的会展业营造优良氛围。有关部门如果要拓宽宣传,就要借助多样的手段或方式来宣传低碳经济与会展业的内在联系,进而确保符合新时期绿色会展行业的基本方向。

4结束语

在整个会展行业的发展中,低碳经济应当构成现阶段会展业的基本路径。会展行业只有密切结合低碳经济,才能致力于拓宽行业规模并且突显竞争优势。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与会展行业密切相关的低碳经济路径正在逐步完善,很多企业已意识到了低碳经济在整个会展行业中占据的重要位置,因此开始尝试着探求低碳经济下的新路径。然而截至目前,国内会展业并没有真正符合绿色会展的宗旨,对此仍然有待改进。未来在实践中,有关部门有必要借鉴绿色会展的新思路,对于会展行业具备的低碳效应与示范效应进行充分发挥。未来的会展业只有与低碳经济密切结合在一起,那么才能突显会展业具备的可持续优势,进而保持会展业在整个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晓丽.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会展发展路径优化研究[J].枣庄学院学报,2014(03):119-122.

[2]王心竹,郭慧萍.我国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J].才智,2012(21):18-19.

[3]剧宇宏.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会展业发展的路径分析[J].学术论坛,2011(03):133-138.

绿色低碳生活现状篇(5)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发展,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的,是解决全球气候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和解决办法,它是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经济发展模式[1]。当前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作为高碳行业的石油企业,应当顺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总趋势,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是实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协调、平衡、持续状态的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人与经济社会关系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人类自身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2]。而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是经济发展、自然界发展、人类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过程,很好地秉承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三个特征,首先,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能耗特征体现人、自然、经济三方面和谐发展的思想;其次,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低排放要求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不损害资源的恢复再生能力,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环境保护的关系,体现了经济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协调统一;第三,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不仅能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思想。 总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所体现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征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兼顾了“低碳”和“经济”的一种发展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3],所以石油企业要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品结构,重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二、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建立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低碳经济发展主要产业结构、政策措施、传统观念、技术水平四个因素制约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1.产业结构单一。未来的能源结构是以可再生的新能源为主,虽说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相对比较环保,但也是不可再生能源,只能维持现状。作为石油企业,要对可再生新能源进行研发,不能紧紧停留在常规能源的产业链上,并且这方面石油企业也投入相对较为落后。面对当前国际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步伐加快,石油企业要能够加快结构调整,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走向规模化、一体化、产业集群化的集约化发展之路,转变生产方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清洁燃料的生产,提高单位石油的产品效益[4]。 2.政策措施不健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解决能源利用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废物处理及回收利用等问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保驾护航。作为高碳产业的石油企业来说,低碳经济发展应首当其冲,应当由一些列的政策法规来进行制约,但当前中国这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健全,缺乏专门的针对低碳经济的专项法律法规,没有较好地执行体系,没有法律化、制度化,监督监管不严,造成了一些企业碳排放量招标、废弃废物乱排乱放的现象,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生产生活环境。 3.传统观念滞后。同国际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企业管理理念还处于粗放型阶段,管理理念和水平还相对落后,特别是在节能排放方面,主要是通过减少资源利用、关闭高耗能装置等比较直接性的生产管理方式获得的,对于利用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相对比较落后。 4.总体技术水平落后。中国低碳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刚刚起步。中国低碳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耗的技术系统落后,造成能源利用率低,碳排放量大,经济效益低下;二是新能源或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落后,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程度不高,造成化石能源利用量大,能耗资源消费高。所以,石油企业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同时,要对总体技术进行改进创新,为建立高效节能低排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三、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对策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针对制约中国石油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因素,为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对策,引导中国石油企业向绿色、低碳、高效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 1.积极参与低碳政策法规制定。借鉴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经验,中国石油企业可以从推动行业健康、低碳发展的角度积极与政策制定者沟通,倡导低碳生产和消费模式。一是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联系,发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二是积极开展相关战略研究,本着对国家、企业、消费者都有利的原则,积极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三是加强落实,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5]。并且作为高碳行业的石油企业,要通过有效地政策法律法规坚定坚定不移地围绕强化生态系统的主体、节能减排和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战略目标[6],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2.积极进行碳管理,履行责任。中国石油企业应当顺应低碳发展趋势,重视碳管理,建立负责人的能源公司形象。对于石油企业来说,首先要摸清家底,做好能源审计以及二氧化碳排放计量的政治责任;其次要提出明确的碳管理战略,宣传相关低碳理念的社会责任;第三要确立低碳技术及业务发展重点,做好相关技术储备及应用工作的经济责任。 3.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就要求我们必须从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转向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由低附加值产业转向高附加值的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产业和低排放的产品服务。#p#分页标题#e# 4.积极合理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中国石油企业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需要积极合理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合理开发利用新能源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从政策上看,要对新建项目和产品严格审查,严格执行并提高能效标准;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利用低碳能源。加强与发达国家在碳排放、碳处理、生物固碳等技术交流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加强消化吸收和利用创新,共同构筑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技术合作平台,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的开发和新能源的全面利用。 5.加强科技创新,发展低碳产业。作为石油企业要加强科技创新,发展低碳产业,主要从创新新能源研发技术、创新低排放技术、创新二氧化碳处理技术出发,创新新能源研发技术,加快能源有效利用或是可再生能源的步伐;创新低排放技术,降低碳排放标准;创新二氧化碳处理技术,有效对碳排放进行回收利用或净化空气质量。 6.牢固低碳意识。石油企业要将企业发展与技能减排相结合,牢固低碳意识,倡导低碳消费。首先,石油企业要制定低碳发展的宏观战略与长期规划,从总体战略上体现低碳意识;其次,要建立相应的节能减排制度,从管理制度角度上强化企业人员的低碳意识;第三,制定有效地低碳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不仅对碳进行有效地管理,也有效地减少了碳排放量,提高经济效益,让碳管理与经济效益与日常生活挂钩。 四、结论 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途径,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也是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构建高效节能低排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通过积极参与低碳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有效进行碳管理,树立负责任形象;技术创新,发展低碳产业,合理开发新能源,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企业效益;通过树立低碳意识,使企业进行日常低碳管理,建立健全低碳管理机制。总之,实施绿色低碳经济战略是石油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绿色低碳生活现状篇(6)

内容摘要:随着世界贸易环境友好趋势加强及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召开,面对世界经济体制的低碳与节能转型,我国的工程建设面临抉择,一方面要求工程项目的低碳标准达到国际要求,另一方面要使低碳经济建筑的理念得到广泛接受。低碳经济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不仅仅需要工程设计的节能考虑,还需要工程建筑的节能考虑,以及建筑选材的绿色化标准的考虑。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低碳经济与WTO新绿色贸易标准的提出对我国工程造价的影响及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

关键词:WTO 低碳经济 工程造价 标准化

引言

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召开,标志着世界领域的低碳环保大赛正式开始,以美国为首的低碳国家纷纷作出低碳能源的战略规划,在未来10-20年的时间内削减自己国家的碳排放量,WTO也出台了新的法规和技术贸易政策用来限制市场中的高碳排放量的产品,用碳排放税的形式限制高排放和高污染企业的发展,利用合理和科学的限制手段保证世界范围内的碳排放量维持在一个标准化的空间内,这其中不仅仅针对衣物、食品、资源、汽车等等,甚至还针对建筑和工程。欧洲早在1980年就开始了生态建筑的建造,美国也是最先提倡工程自主产生新能源可持续使用的国家之一,工程造价受到WTO新标准的要求,也受到低碳经济体发展条件的限制。对于我国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的低碳化和绿色化发展方向,我国应该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WTO技术标准与低碳经济对工程项目的要求

随着国际市场分工的细化及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加强,WTO和低碳经济对工程项目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低碳经济发展的初衷是为了降低全球二氧化碳和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国际组织和各国非常关注全球变暖的问题,为了应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应该加强工程建筑的低碳标准和节能要求,要强调绿色化建筑和低碳工程的稳定性,要保障我国工程项目的发展遵循低碳经济的发展路线,尤其是在工程造价的建设工程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单位工程造价以及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等环节加以改进和优化,在工程的建筑、安装、市政等施工阶段工程预算及工程结算与决算、工程审计与估价、定额编制与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工程监理、工程招投标及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中注意低碳经济理念的引入,认真分析工程项目建设中各种低碳化的投入与维护。

低碳工程的设计要求与标准

低碳排放的标准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近一步降低碳排放量,让原有的污染降低到最小,让排放的污染气体可以最大化的降低。对待工程类的低碳建设需要不断的增强工程项目的低碳建设标准,提高建设合理性和科学性,改变以往的建设方式和建设理念,采用新型的建设原料和设计理念,以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促进低碳工程的发展,低碳经济体制的不断提高是对工程项目结构和工程项目建设的新一轮挑战。

在设计低碳工程的结构时,结合成功案例开发新的设计理念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参考具有已建或在建该类建筑经验的设计师的理念,可以获得一定的建设标准概念与信息,比如瑞典的冰雪自流建筑、奥林匹克国际办事处的节能建筑中引用的采光设计、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自然通风、巴林银行的自然风力发电,这些设计灵感来源于设计师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需要不断的进行试验才可以引用到实际生活和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去。

低碳经济工程造价要求与规范性

(一)低碳经济条件下工程造价建设要求

工程造价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也就是一项工程通过建设形成相应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所需用一次性费用的总和。这一含义是从投资者―业主的角度来定义的。第二种是从市场的角度来定义的,工程造价就是指工程价格。即为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土地市场、设备市场、技术劳务市场,以及承包市场等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和建设工程总价格。低碳经济环境下对工程造价的主要建设要求是:节省建造用料,降低用料的碳排放量,选用环保材料、绿色化材料建设工程项目;工程项目设计的低碳化和绿色化,利用绿色建筑和环保建筑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强自身能源的供给与可持续利用及发展;加强工程项目的低碳化道德性和教育性价值,如果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的社会低碳价值和绿色化教育价值,这样会大幅提高整个社会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加强每一个社会人对绿色化经济的认识。

(二)低碳经济环境下工程造价的规范性

低碳经济环境下的工程造价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工程造价的大额性。低碳经济时期要发挥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用,其工程造价的建设金额都是非常大的,动辄数百万、数千万,特大的工程项目造价可达百亿人民币。第二,工程造价的个别性、差异性。任何一项工程都有特定的用途、功能和规模,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对每一项工程的结构、造型、空间分割、设备配置和内外装饰都有具体的要求,掌握绿色化的工程质量和低碳化的工程选材是关键,节能产品的差异性决定了工程造价的个别性差异,每期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不相同,使这一特点得到了强化。第三,低碳经济下工程造价的动态性。任何一项工程从决策到竣工交付使用,都有一个较长的建设期间,在建设期内,往往由于不可控制因素,产生许多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低碳经济的建设要求也是一样,如建筑设计变更、材料、设备价格、工资标准以及贷款利率、汇率的变化等,都必然会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变动。第四,工程造价的层次性,工程造价的层次性取决于工程的层次性,一个建设项目往往包含多项能够独立发挥生产能力和工程效益的单项工程,一个单项工程又由多个单位工程组成。低碳经济发展要求我国工程造价有三个层次,即建设项目总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和单位工程造价。如果专业分工更细,分部分项工程也可以作为承发包的对象,如大型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装饰工程等。第五,工程造价的兼容性。工程造价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工程造价除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用外,征用土地费用、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规划设计费用、与一定时期政府政策(产业和税收政策)相关的费用占有相当的份额。

低碳环保理念下我国工程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一)建立健全低碳环保工程的法律制度

我国发展低碳环保工程的首要任务是要开辟出一条符合我国发展现状的环保工程法律制度,利用法律作为限制环境保护和工程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限制高排放和高能耗的建筑类企业发展,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淘汰高能耗和高排放的企业。在国际化市场竞争中我国的环保工程发展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的阻力和影响。发达国家对生态设计指令涉及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容,从耗能产品扩展至能源相关产品,而有关具体用能产品的实施措施也在不断扩充,使我国低碳技能产业发展的门槛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欧盟《确立能源相关产品生态设计要求的框架》相继生效了5类产品的实施细则,不仅针对产品能耗进行要求,还对环境冲击的项目予以管制。欧盟对《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废弃电气电子设备指令》也进行了修订,2011年2月3日,欧洲议会通过的WEEE指令修订案,提高了针对碳排放建筑的建筑要求和设计要求。鉴于此,我国需要不断建立健全我国的环境保护立法和建筑类节能环保型立法,用法律保护我国的绿色建筑业发展,用法律引导我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二)注重低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工程造价与工程项目的发展需要新型的专业化素养较高的专业人才,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基础,有全面的和系统化的知识模型,低碳工程的设计、开发、建设都需要这些人才的参与。围绕低碳经济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对人才、学校优势资源的需求,应寻找结合点,灵活选择合作形式,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共建联合实验室,如:BIT-EDS数字化协同与创新技术中心、北京理工大学-美国物理声学公司无损检测技术联合实验室、CSIT-BIT船舶数字化生产系统联合研究室等。这些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工程训练中心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了实验教学综合水平。低碳环境下我国工程项目建设需要人性化地提高参与者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水平,以及全面的培训工程经济知识和低碳能源的节能环保知识。只有培养好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工程经济相关人员的操作水平,才能更好的与社会责任相结合,满足社会需要,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满足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建立中国特色的绿色化工程造价标准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绿色化工程造价的标准应该依据我国国情来制定,如果盲目照搬国外先进经验或许会本末倒置,反而起到阻力作用。从短期目标来看,我国应该提出一些与我国目前状况相符合的标准来评定绿色化工程造价的发展状况是否合理。绿色化工程造价的标准应该主要包括: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选材预算、绿色建筑人员专业素质、低碳排放量的测定、生态保护性与地区和谐性、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再生能力等等。提高我国工程造价的基本标准,能为未来发展绿色化工程造价奠定良好的基础。

WTO绿色贸易标准对我国工程造价及建设的影响分析

(一)我国工程造价相关人员的绿色化和低碳化专业知识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相关人员的绿色化意识不足,低碳环保理念的认识不到位,节能环保与生态平衡的打造概念引入不到位,“低碳理念”和“核心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两根支柱,同样也是建设低碳工程训练中心的基础。在建设工程训练中心的过程中,要实现低碳发展,首先要建立和推行“低碳理念”,投入精力研究低碳工程训练建设的方向,肩负起培养低碳人才的责任。构建专业人员低碳工程训练的思路为:坚持训练规模、训练项目、教学质量、低碳运行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工程训练发展方式转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找到资源优势与低碳工程训练发展的结合点,建立稳固的低碳工程训练体系的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为主要特征,促进工程训练内容的创新和训练方式的转变;以科学管理、厉行节约、高效率为关键点,改进工程训练运行和管理模式。

(二)绿色道德指数将成为绿色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现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是考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承担绿色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很少。国际发达国家有些环保意识较强的组织和个人对绿色化道德指数的认识较全面,比如荷兰、瑞士、丹麦、美国、日本等,这些国家不光是在国家政策中引入了绿色经济发展的概念,更多的是在教育和个人思想价值观的道德评定标准中引入了绿色化概念。我国需要建立一个道德评判机制,在发展和建设绿色化社会的同时,将个人道德标准与国家发展利益相结合,这样做可以让个人自发的参与到绿色化建设中,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这样做的必要性和意义,积极参与社会化的低碳改进活动。

参考文献:

1.刘新霞.浅谈建筑施工中工程造价管理.青春岁月,2011,9

2.张丽红.浅谈工程造价管理.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7,8

3.潘永东.天津石化20亿元打造低碳工程.石油工程建设,2009,8

4.付继红.探讨建筑工程造价现状及进行有效控制对策.经济观察,2010,6

5.王红兵,胡爱珍.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现状及进行有效控制对策.福建建材,2011,4

6.黎桥.浅谈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水利水电工程,2007,4

绿色低碳生活现状篇(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1 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1)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2 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2.1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

 

2.2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3 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4 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重视人才作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并且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在新时期整体经济引导下,重点关注现代化的农村农业建设,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