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人口老龄化分析

人口老龄化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27 14:46:45

人口老龄化分析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1)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高龄者;设计改善;未来展望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这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劳动力供给、社会保障、家庭结构等都造成了持续影响。能否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使高龄者舒适、安逸地生活,关系着我国未来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福祉。

1人口老龄化的背景

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从最新统计的数据看,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8亿人,占总人口的10.1%,首次突破10%.目前,我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人的国家。

2高龄者面临的问题

任何产品对于高龄者而言必须是易使用、安全和舒适的,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和产品能够畅销,更是为了丰富高龄者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逐渐衰退,生活上的不便和心理上的不安不断增加。如果设计师在设计时能了解高龄者生活中的细节,一定会使设计出的产品更加适合老年人。比如,可加深钢笔帽的槽、变换颜色、改变按钮的形状、放大文字等,依靠这些体贴的细节设计,高龄者可无需依赖他人而单独生活。即使服用了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补钙药剂,却也打不开瓶盖;难以在市场上看到经过反复研究才出售的面向高龄者的化妆品;街边盲道的设置毫无规律;医院中未设置指南图表等。上述现象表明产品的制造者并不了解使用者的真正需求。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然而,中国社会却还未形成适合本国高龄者安稳生活的社会环境。为了使高龄者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掌握自己的生活,福利固然重要,但生活相关产品的改善也是必不可少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如果社会各方能将目光集中于长寿社会,则必然会诞生全新的产品和服务。在今后的高龄社会,从衣、食、住到通讯、时尚、旅行,再到城市建设、交通方法等所有领域中,高龄者对商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3高龄者相关设计的关注点

3.1室内

室内环境是高龄者非常重要的生活环境之一。高龄者年老体弱,居于室内的时间远长于外出的时间,而室内的环境和产品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因此,设计者应关注灯泡是否容易更换,洗衣机是否适合高龄者的身长,多数卫生间是中式还是西式,浴室是否易进入、不打滑,家用电器的数码显示屏是否适合老年人,水管开关是否为杆式,燃气灶是否有安全提示,各种盖子是否易打开,门把手是否易抓握,各种通道是否有扶手,住宅中是否有障碍和逃生出口等。

3.2室外

室外环境对高龄者而言也是不能忽略的。高龄者不可长期处于房中,也需要与外界交流以及外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但室外环境比室内环境复杂。因此,设计者应关注室外环境是否有易可见、易理解的标志,是否有易坐起的椅子,是否有易识别的台阶,是否有适合老年人乘坐的电梯,是否有易使用的公共洗手间,下行自动扶梯时是否有危险,各种福祉服务是否齐全等。

3.3内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如何使高龄者的心理得到安慰,如何使高龄者得到满足,答案均在于改善生活中的细节。比如,老年人是否能安全、独立地烹饪和进餐,是否有适合老年人的旅店服务,超市是否有面向高龄者的对策,是否有适合的自动售卖机,是否有高龄媒体,高龄者是否可安心穿戴打扮,穿戴的衣物是否不可燃,医院是否舒适,独自在外用餐是否安全、舒心,是否有高龄者可参与的活动,各种交通标志是否清晰、明了,是否有可供高龄者选择的餐厅,是否有可选择的养老院,高龄者是否能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4对高龄社会的展望和延伸关注点

4.1女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一直在增长。世界卫生组织2015-05-13的2015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全球人口平均寿命为71岁,女性平均寿命为73岁,男性平均寿命为68岁,与1990年相比,男女的寿命均延长了6岁。其中,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为80岁,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7岁;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4岁,女性为77岁;美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6岁,女性为81岁。从国际和性别的角度看,平均寿命最高的为日本女性(87岁)和冰岛男性(81.2岁)。由此可见,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因此,从高龄社会的社会结构入手,高龄女性对产品的需求将会是巨大的。

4.2高龄者独有的力量

生物的繁衍分为成长期、生殖期和后生殖期。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动物的后生殖期较为短暂,而人类的后生殖期较长。在远古时期,人类祖先的孩子均在父母的教导下成长,这逐渐成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而寿命较长的人更有利于传承文化。高龄者并非为只消耗社会资源而没有贡献的人群,存在着只有高龄者才适合完成的工作。除了文化传承外,高龄者可直接就业或参与相关设计,因此,相关部门应提供诸如此类的机会,从而使高龄者的作用最大化。

5结束语

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设施,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以应对老龄化社会。比如,可通过相关设计来解决高龄者生活中的问题,调和矛盾,从而使高龄者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享、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2)

关键字:城乡人口;老龄化;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的分化越来越显著,关于城乡的各项相关研究也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线,涉及城乡的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就是城乡二元分化。学者们分别从经济、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来分析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从人口学角度来看,同样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城乡人口结构也是研究我国人口结构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研究城乡人口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研究方向:一是城乡年龄结构、二是城乡受教育结构,三是城乡生育水平等等。本研究主要侧重于分析城乡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年人口结构。

一、老年人口及老龄化的界定

关于老年人口的界定也是随着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它与社会平均预期寿命以及人口身体健康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联合国在最初的老年人划分中是将60岁作为老年人起点,但是随着经济以及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发展,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的健康寿命也在延长,因此,1956年联合国也试图将65岁作为老年人的划分标准,但是这一标准在发达国家中使用得比较广泛。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要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所以在对发展中国家人口进行研究时,通常将60岁作为老年人的起始年龄。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时就很难准确的对比老龄化程度,使用不当就会出现研究误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联合国目前允许将老年人起点年龄定为60岁或65岁。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起点比例,根据联合国关于老年人口起点年龄的划分,世界上提出了一个老龄化的公认标准,即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10%,或者65岁及以上比例为7%时便可以说这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对人口老化标准的界定则是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20%,或者65岁及以上比例为14%。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水平以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水平而言,我国的在划分老年人起点是基本上可以按照65岁为老年人的起点。但是由于我国存在城乡的二元差异,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口在生活条件和保障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城乡老年人口的预期寿命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普遍情况下农村人口要比城市人口更早进入老年人口,而且我国的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我们在对比分析城乡老年人口时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差异。

二、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00年,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开始步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是一个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按照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32%,接近人口老化标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为14.98%,超过人口老化标准。农村老龄人口占全国老龄人口的55.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72%的比例。

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可以知道:65岁以上的老龄人数全国一共是118927158人,其中城市31015486人,城镇21238740人,乡村66672932人。从这一直观数据可以看出城市和城镇老年人口之和还要低于农村老年人口,我国城市和农村老龄结构存在着显著差异。有学者专门研究了老龄城乡差距(朱宝树,2009),他认为这一差距在全国范围内存在差距,同时根据地域的不同,也存在着东中西部的差异。朱宝树通过对多次普查数据的分析认为:1982―1990年,1982―2000年全国老龄化率升幅大于城镇而小于农村,全国老龄化增速快于城镇而慢于农村;2000―2005年按城乡分的老龄化升幅已经转变为城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农村则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而按城乡分的老龄化增速则转变为城镇快于农村而全国平均水平介于城乡之间(朱宝树,2009)。这一研究体现出了现在城乡老龄率变化的一个趋势,能够更加直观的体现出我国城乡老龄化问题的差异性。

总结:

综上所述,研究者只是根据六普资料简单分析了目前城乡老年人口所面临的差异,以及城乡老龄化程度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要充分讨论城乡老年人口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的差异。针对不同情况解决不同问题。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更加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以及由于“少生”所形成年轻人口数减少的情况,使得我国老龄化趋势在逐渐加深,在未来20年中,我国老龄化会形成一种浪潮,冲击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而我国暂时还没有富裕起来的农村又是这股银潮的最高点。城乡不平衡的老年人口,将会成为我国人口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李成波认为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超过城镇,农村老龄问题压力更为突出,截至2005年,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高出城镇1.4%。我国老龄问题在农村更有其特殊性、严重性和艰巨性。现在农村老年人贫困、空巢老年人和留守老年人等问题已经在亟待解决。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导致农村老年人面临更多压力,贫困、空巢、留守和隔代照顾等问题就都会出现在农村老年人的身上,这些老年问题要比城市中老年人所面临的问题严重得多。

参考文献

[1]朱宝树,《城乡人口结构差别和城市化的差别效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4).

[2]李成波,《城乡统筹视角下的老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南方论坛,2010(5).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3)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问题;策略

0 引言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执行和人们生育意识的转变,加上现代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总数和生育率在不断下降,人均寿命却在不断延长,人口年龄结构悄然发生变化。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按照老龄化社会的划分标准来衡量,已经初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2010年老年人口的比重上升到8.87%,而2012年上升到12.5%,已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带来了巨大不良影响。因此,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湖南省老年人口达955.59万人,比重为14.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八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排名有不断靠前的趋势。因此,目前湖南省正经历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条件下,人口老龄化对湖南省社会经济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一个急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 湖南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影响社会的向前发展。湖南省的人口老龄化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老年人口数量增长较快。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湖南省老年人口为708.93万人,而2010年达到955.79万人,增长了34.8%,远高于湖南省总人口的3.8%的增长比例,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加剧。

第二,高龄老人比重增加。2010年,湖南省高龄(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13.07万人,与2000年的60.87万人相比,增加了52.2万人,增长了85.76%,高龄老人的比重(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例)达11.8%,比2000年上升了3.22个百分点。高龄老人增长加快,比重上升,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理念转变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结果。

第三,独居老人增多。从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2000年,湖南省单身老人独居或一对老年夫妇独居家庭为108.3万户,占60岁及以上老人家庭户的20.8%,而2010年,则上升为126.18万户和26.16%,增加了5.36个百分点。

2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影响表现

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缓慢的、逐步到来的人口老龄化,我国由于人口控制政策而造成的突至而来的人口老龄化浪潮,对国家及湖南省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第一,加重了年轻人负担。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实施,现在的家庭结构普遍为"421"模式,即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小孩。年轻人既要完成日常的工作,又要照顾好家中的老人和小孩,很难做到两全其美。加上现在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加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赡养老人需要更多精力、财力和人力的投入,使得年轻人背负很大的负担。

第二,加重社会负担。老年人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理应在年迈之际得到社会的关怀和爱护,以确保老年人健康、快乐地安享晚年,但是针对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并没有满足人口老龄化的要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退休人员快速增加,需要由社会赡养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退休费、福利费随之增加,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再是,老年人年事已高,器官功能衰竭,身体素质较差,需要一般普通人群的3.5倍的医疗卫生资源来确保身体的健康,这使得社会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受到巨大的压力。

第三,影响劳动力结构。人口的老龄化,造成劳动力从业人员平均年龄提高,也进一步激化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用工荒"现象,都预示着青壮年劳动力的供给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严重影响了生产力的提高。

第四,影响产业结构,制约产业升级。老年人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行为与其他年龄段有明显的不同,有其自身需求和消费特点。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现有的产业结构无法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必然会带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将对劳动力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但高龄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能和记忆力的衰减,在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技术、采用新工艺方面比较缓慢,从而延缓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3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研究

从湖南省目前的人口结构和增长情况来看,人口老龄化还会持续加快,影响继续加重,政府和全社会必须清楚认识,认真对待。通过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社会问题。

第一,改革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的根本成因,一是生育率的降低,二是人均寿命的延长。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只能考虑如何改革和完善生育政策,使生育水平回归至正常更替水平,以保证人口的增减平衡。目前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想生的不能生,可以生的不想生",所以政府应该对具有生育意愿的家庭进行综合评估之后,确定是否对其在一定程度上放开生育政策,来提高总体生育率。

第二,改革退休制度。现行的退休制度,以年龄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到点"退休,然后把老人推向社会,无疑增加了社会的负担。而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许多老人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依然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很高的工作热情,所以应该改革和完善现行退休制度,规定各企事业单位依据每个到法定退休年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和个人意愿,让老人自行决定是否延期退休。这即可缓解社会的负担,也可降低企业的成本,还可增加老人的收入。

第三,改革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目前的养老社保制度存在"广、低、异"的特点,即覆盖面比较广,农村老人也可享受社保;但总体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正常开支需要;再是差异较大,如农村和城市的养老金额和医保报销水平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改革和完善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上,一是政府要有意识的减小或消除差异;二是加大投入的力度,同时应扩大养老保险经费来源,多渠道筹集养老保险基金;三是在保障老年人基本医疗的基础上,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补充医疗保险,推进社会医疗救助工作和慈善助医工作。

第四,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建设,培养养老服务产业人才。当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更多老人回归社会时,应该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建设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医疗保健护理中心、老年文化娱乐中心等服务产业,以满足老人生活、娱乐、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保证老人的身心健康。而养老服务产业的良性、持续发展,严重依赖有志于养老服务产业的人才,所以,应该加快养老服务产业人才的培养,以满足产业的需求。

4 总结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如何妥善处理好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保证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对老人的关爱,是社会道德的人性体现。

参考文献:

[1]李晶.促进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1):17-26.

[2]陈雄.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法理思考-以湖南为主要考察对象[J].法治湖南与区域治理研究,2012,8(3):345-356.

[3]杨博维,薛晓.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天府新论,2013(1):77-81.

[4]穆光宗,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5):29-36.

[5]华,苏昌贵.基于六普数据的湖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1):21-26.

[6]闫晓慧.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D].厦门大学,2008.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4)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社会

 

青岛市是全国较早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截止2009年初,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26.74万人,占总人口的16.65%,青岛市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也较快,老年人口基数大,给青岛市的社会经发展带来一些问题和麻烦,社会养老面临较大挑战。

1.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1老龄化时间较早。上海市于1979年在全国率先达到人口老龄化,青岛市也于1987年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全国的平均时间是2000年,青岛市的人口老龄化比全国提早了13年。

1.2老龄化程度较高。青岛市截止到2009年初,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16.65%,远远高于国际上10%的标准,以后这个百分数还会不断上升,经预测到2020年这个百分数为23.14%。论文参考网。

1.3老龄化发展速度较快。据青岛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可计算出,青岛市老年人口年增长率为3.3%,1995年时的老年人口为86.5万人,占总人口的12.59%,与2009年初的数据相比,老年人口绝对数值增加了40.24万人,所占人口的比率增加了4.06个百分点。

1.4 老年人口基数较大。据青岛市老龄委的数据测算,预计到2035年青岛市老年人口将达260万人,这个数字是非常庞大的,会带来众多的社会经济问题。

1.5高龄人数较多。据青岛市2007初的统计资料显示,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为19.3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6.19%,其中百岁以上户籍老人高达694人,比2006年的统计数据多48人。在国际上实际高龄人的增长比例为3.8,我们现在年增长到5.52,青岛市的高龄化的增长速度特别快。

1.6老年人口数量女性高于男性。2007年初,青岛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为93.4,70岁及以上62.1万老年人的男女性别比为81.58,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63.56,男比女相差34.44个百分百点,百岁老人中这个比率则为20.9,男性远远少于女性。

1.7高龄女性单身率较高。论文参考网。在80岁及以上女性老年人中,三分之一以上单身,而百岁及以上女性老年人中单身率更高达79%。

1.8人口老龄化程度呈现区域性不平衡。2007年初,青岛市60岁及以上农村(农业)户籍人口占全市总农业人口的17.09%,高于全市15.93%的人口老龄化平均水平。

2.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2.1人口总量低速增长。2007年末,青岛市常住人口为838.67万人,比2005年增长2.33%,年均增长1.2%,自然增长率为4.89‰,比1990年下降5.81个千分点;由于青岛市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积极,再加上沿海开放城市人们的思想观念超前,使得人口出生率呈现逐渐降低的总趋势,1990年人口出生率为17.28‰,2007年则为10.74‰。论文参考网。人口总量的低速增长,使得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大、老龄化速度加快,未来20-30年中,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开始步入老年行列,青岛市老龄化问题会日益突出。

2.2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2007年末,青岛市每个家庭平均人口为2.82人,三人及二人家庭占所有家庭的比例已达67.77%,若再加上单口之家,这个比例会更高,现在正由年轻人多、老年人少的人口金字塔结构向倒金字塔方向发展。老年人口发展潜力较大,而非老年人口后劲不足,老年人口比例会升高。

2.3人均寿命大大延长。作为北方为数不多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市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依山傍海、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近年来连续获得过“最具风情城市”、“中国宜居城市”、“城市生活质量百名第二”、中国民众最向往城市”等荣誉称号,在这样好的环境中居住与生活有利于人们的健康长寿。青岛市经济和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也为青岛市民的人均寿命延长提供了有利条件:2007年青岛市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从1995年算起年均增长15.32%,在全国的综合实力排名中,由2003年的21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8位;1987年时青岛市卫生机构共有1553个,而到2006年时已达2834个,增加了近一倍,青岛市民看病买药更加方便快捷。物质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发达了,长寿的老年人自然就会大大增加,进而会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

2.4人口输入性增加。1946年到1947年两年间,共迁入人口349163人,迁出137344人,增加净输入人口211819,这些人口及其后代均已或正在步入老年时期,虽然后来有几个较大的人口迁徙波动期,但总的趋势是净输入人口在不断增加,1978年至2000年间每年平均以10000到20000人左右的净迁移人口规模发展。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增加,青岛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并已成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再加上青岛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来此居住,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5年时间段,青岛市仅暂住人口就翻了一番多,年均增加15-18%。另外,青岛市有着北方沿海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被评为全国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之一,有不少外来老年人口到青岛居住养老,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

2.5社会性因素。青岛市有着优良的尊老爱幼传统,市政府也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等,鼓励社会和家庭多关心老年人,为他们提供好的社会养老与医疗保障,老年人生存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越来越优越,老年人口就会有所增加。

当然,导致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特点的因素较为复杂,以上分析只是基于现有数据进行分析而得来的结论,是几个主要因素。

3.应对青岛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经问题,比如社会与家庭养老成本增加、劳动生产率降低、影响社会与家庭的和谐发展、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经济的增长速度等,对解决青岛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如下的措施:

3.1以科学发展观来认知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然过程,是当今经济发达城市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的积极态度去认识和应对,而不能一味地对其加以否定和过分担忧,只有持科学发展的思想才能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

3.2建立完善的老年人立体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青岛市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偏快,较有效的对策就是逐步建立与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相适应的老年人立体保障体系,包括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医疗保障体系、老年社会救助体系、机构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方面,全方位和最大限度的保障老年人各方面利益,体现出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要素。

3.3加大对老年各项服务事业的财政支持。对青岛市老年文化体育设施要舍得投入,加快老年教育事业的反战速度,推动老龄产业步入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以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对社会精神文化及物质文化的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生活在无后顾之忧的社会大家庭中。

3.4建立完善的老年人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对老年人的所享有的各项权利与所承担的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为老年人的利益提供最有力地保障,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与建设创造法律条件。

3.5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长效机制。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所带来的社会经影响也将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我们应本着科学发展、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长效性的老年人问题应对机制,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

青岛市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与程度在全国城市中处在前列,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不过只要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以科学积极的的态度去应对,青岛市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社会经济问题是可以解决好的。

(注:文中所采用的人口数据均来源于青岛市统计局的官方统计资料)

【参考文献】

[1]刘同昌.“空巢”现象与养老模式选择――青岛市独居老人的调查.社会,2004(12)

[2]刘同昌.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替代与社会支持研究.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J],2007(5)

[3]逯进,张旭,孙翔.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2009(2)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保险基金 影响

人口老龄化及其表现

国际社会衡量人口老龄化的两个通常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0%,或者是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我们就说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8811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96%,已经接近老龄化;据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的7.7%,说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民政部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671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5%,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也已达到了1130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5%,比上年增长了3.22%,比7%的国际标准高了1.5个百分点,无论从哪个标准来看我国都已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

对任何经历着人口老龄化的国家而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无法回避的,主要表现有:

人口老龄化首先会造成劳动力适龄人口比例下降,导致劳动力短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虽然短时期内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问题,但国家应及早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用工不足的挑战,这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的平均年龄会增大,如果劳动力出现短缺,很多岗位将不得不聘用一些高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意味着税收提供者的减少与享用税收人数的增加,加上人均寿命的延长与人口出生率下降,势必对我国税收收入产生相应影响。同时,由于社会负担系数提高,表示未成年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支出大大提高,这样就将降低储蓄率。

人口老龄化将改变社会需求结构,老年消费品的需求会逐渐增加,并促使现有的消费结构发生改变。而从长期看,这种消费结构必然要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尤其严重。首先,家庭养老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我国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第一、二代独生子女已经进入婚育年龄,新的“四二一”家庭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子女感到照顾老人的负担沉重。其次,进入老年阶段以后,由于身体免疫机能老化,抵御疾病侵袭能力下降,患病几率增大,因而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和服务的需要远超过其他年龄阶段的人。有资料表明,老年人的人均医疗费用支出是在职人员的3至5倍,发达国家目前医疗费用大幅度增长的原因,除医疗技术发展费用增加之外,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的作用。因此,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的迅速增加,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需求的迅速膨胀。到2020至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时期,医疗保障费用的需求压力可想而知。

最后,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来的人均寿命的延长,在现有退休年龄不变的前提下,使得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期限随之延长,因此国家支付养老金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尤其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就迎来了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未来养老金的支付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一方面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逐渐减少,另一方面迫使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逐渐增加。本文将对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变量和样本数据的选取

由于养老保险起步较晚,所以本文的样本数据范围为1989-2008年,用老年赡养比(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例)作为人口老龄化的指标,用SYB表示,用YLF来表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费用,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见表1)。

由表1所知,1989-2008年我国老年赡养比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都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其中老年赡养比有线性增长的趋势,为了避免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尤其是异方差,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取对数,老年赡养比是百分数,不取对数。两个变量都是不平稳的,而一阶差分后都呈随机变动趋势。

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迄今为止,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是通过建立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的结构模型进行的,而这种分析是建立在数据平稳的假定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时间序列数据往往是非平稳的。如果对非平稳数据以普通最小二乘法建立因果关系模型,容易产生伪回归。本文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这里采用ADF检验,滞后阶数采用AIC准则,用E-views6.0对序列SYB和Ln(YLF)以及一次差分后的序列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我国老年赡养比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原水平序列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以后都变成平稳序列,因此这两个变量都是I(1)的。

协整检验

按照格兰杰(Granger)对协整的定义,当两个变量是同阶单整的,才可能有协整关系,协整关系是指二者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如果有协整关系,那么它们的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否则残差中一定存在单位根。因此,检验协整性其实就是检验同阶单整变量回归方程的残差是否平稳。由于Ln(YLF)和SYB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对这两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对两变量的协整检验一般用Engle-Granger两步法。首先建立ln(YLF)和SYB的回归模型如下(括号中的数字为t值):

In(YLF)=-6.6918+1.4018SYB+et(1)

(-8.71) (18.08)

R2=0.9769DW=1.4196F=327.0435

其次,对模型(1)的残差序列et进行平稳性检验,ADF值为-2.0164,1%的临界值为-2.6924,5%的临界值为-1.9602,因此残差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稳定,不存在单位根,说明ln(YLF)和SYB是(1,1)协整的。模型(1)是1989-2008年期间我国老年赡养比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之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老年赡养比每变动1个单位(即1%),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将同方向变动140.18%,我国老年赡养比与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会随着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而扩大。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方程只是反映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不能说明它们之间的回归关系,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采用恩格尔(Engle)和格兰杰(Granger)提出的因果关系检验(见表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从滞后1阶到滞后3阶,YLF不是SYB的Granger因,而SYB是YLF的Granger因,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滞后4阶的结论也是SYB是YLF的Granger因。也即是说,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不是老年赡养比的决定因素,养老保险基金变动不显著影响老年赡养比;而反过来,老年赡养比显著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支出,老年赡养比的变动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有决定性作用。

结论和建议

根据协整检验,尽管我国的老年赡养比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都不具备平稳性,但老年赡养比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之间具备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就长期而言,它们之间具有统计上的高度相关性,老年赡养比重每变动1个单位(即1%),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将同向变动140.18%;根据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1989-2008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不是老年赡养比的Granger因,我国老年赡养比是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Granger因,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而日益增加。

1989-2008年,我国老年赡养比呈线性增长的趋势,结合回归方程,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对数值也会相应增加,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本身则会呈指数化趋势的增长。在这20年间,老年赡养比年均增长率为14.53%,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从118.83亿增加到7389.6亿,年均增长22.94%,虽然老年赡养比的增长速度不及养老基金支出,然而在2025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赡养比有幂指数增长的趋势,其年均增长速度将会更快,在此种情况下对养老保险支出的指数化增长趋势的要求将更加迫切,如果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增长跟不上赡养比的发展速度,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就将更加严重。为应对这种紧张局势,可试着从两方面考虑:从结果的层面来讲,可以加大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但这无疑会给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以及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带来更大的压力,极有可能达不到保障的目的;从原因上来讲,可以控制赡养比的增长速度,即是要增加劳动人口数量,减少老年人数,如放缓计划生育政策适当提高生育率、合理延长退休年龄等均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对于政策上大幅度的调整,需要专家们的斟酌探讨和政府的深谋远虑。

参考文献:

1.杨中新.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成海霞.走出人口老龄化的困境―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劳动保障,2006.8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4.祁峰.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0.7

作者简介: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6)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K―均值聚类分析

人口的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可以说是标志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数量得到了一定控制,人的寿命得到延长,但是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环境造成的弊端也是不可忽略的,同时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也是存在很多不同,分析这样的不同,对于缩小地区间差异,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贵州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人的年龄主要是由人的生理过程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年龄结构指总人口中不同年龄组人口的数量比例关系。本文选取了贵州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得到了贵州省2010年的人口金字塔,如图1。

根据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判读,贵州省形成的塔形是下部狭窄中间宽,成钟形,属于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

为了具体分析贵州省内的差异,本文选取了九个地级市老年人口比重与老年抚养比,这两个数据都是从分析和度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指标中选取,如表1。

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分类标准得到60岁以上占10%以上的属于老年型,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都是大于10%,期中老年人口比重最大的是铜仁地区,为14.70%;最低的为毕节地区10.87%。

表1 贵州省各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年抚养比(%)

市名称 老年人口比重 老年抚养比

贵阳市 11.90 16.74

六盘水市 11.11 17.28

遵义市 14.40 23.21

安顺市 12.88 20.82

铜仁市 14.70 25.67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1.50 19.00

毕节地区 10.87 18.77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4.67 24.26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4.03 22.43

二、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状况的聚类分析

(一)聚类分析法简介

聚类分析就是将一批物体或变量,按照他们在性质上亲疏远近的程度进行分类。本文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类,通过spss软件来实现。

(二)聚类分析结果

本文选取了贵州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老年人口比重、老年抚养比和9个地级市在贵州省的GDP比重三个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9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数据标准化,然后得到9个地级市的聚类树图。如图2。

根据聚类结果,将贵州省9个地级市分为三类,如下:

类别一:包括四个地区,分别为贵阳、六盘水市、毕节地区、遵义;

类别二: 铜仁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安顺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类别三: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三)方差分析验证

为验证以上三类地区的老年人口比重均值是否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差异,本文又运用方差分析,结果如下表2。

表2

方差分析表

df Mean Square F Sig.

Zscore

(老年人口比重) Between Groups (Combined) 8 1 0 0

Linear Term Contrast 1 8 0 0

Deviation 7 0 0 0

Within Groups 0 .

Total 8

Zscore

(老年抚养系数) Between Groups (Combined) 8 1 0 0

Linear Term Contrast 1 6.888 0 0

Deviation 7 0.159 0 0

Within Groups 0 .

Total 8

Zscore

(gdp占全省比重) Between Groups (Combined) 8 1 0 0

Linear Term Contrast 1 0.333 0 0

Deviation 7 1.095 0 0

Within Groups 0 .

Total 8

从中可以看到F只与sig值都趋向于零,因此存在明显的差异。

三、结论

通过前文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贵州省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相对较为严重,遵义市、铜仁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老年人口比重大于全国13.26%的比重,从地区的分布上看,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但是GDP所占全省比重相对较低,如表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相对较低,为6.8%,但是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位14.67%。 而作为贵州的发展较好的城市,贵阳、六盘水、毕节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相对较低,都小余12%。

表3 各地级市GDP所占比重

省市名称 GDP占全省比重(%)

贵阳市 24.42

六盘水市 10.90

遵义市 19.78

安顺市 5.07

铜仁市 6.39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6.69

毕节地区 13.08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6.80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7.76

四、建议

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现在国家也出台了“二胎”政策,但是也只是初期试行,因此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贵州处于内陆地区,接受到新思想,新观念需要一定的过程,且少数民族居多。本文希望通过对贵州省内的各个地级市进行分类,因地制宜的对各个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 张善余.人口地理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方开泰,潘恩沛著.聚类分析[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人口老龄化分析篇(7)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人口老龄化( population aging) 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国际上通用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的比例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1]。

2000年,我国农村与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分别为10.9%和 9.7%,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比城市高出1.2个百分点。到2005年本文由收集整理,全国1%人口抽查数据表明,我国城乡人口老龄化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2]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差异也很大,农村老年人口不管是数量还是比重都大于城市。据统计,20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3%。按城乡分,2008年我国城市、镇和乡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 9.66%、8.77%和9.79%。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3个百分点[3]。

2.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差异

曾毅(1991)认为,城市中由于人口生育率快速下降,引起人口老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则不仅有利于城市化的进展,更对城市年轻人口的补充有一定作用。陈桓(2002)指出农村人口迁入城市的不仅仅是年轻男性,许多年轻男性都是带着妻子和孩子离开家乡,进入城市生活。杜鹏、王武林(2010)认为人口老龄化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影响,即生育、死亡和迁移。但是由于中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迁移,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城市与农村的老龄化差异加大。杜鹏(2011)指出,农村青年人口向城市迁移使得农村老龄问题要高于城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农村地区的老龄问题要比城市地区的老龄问题更加严峻。李本公(2011)农村老龄问题逐渐得到学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目前快速老龄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农村人口的过快老龄化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典型特征,国际社会并没有应对超过1亿人口的农村老年人老龄化问题的经验和理论模型。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

1.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缓慢,制度出现“碎片化”

张翠翠(2010)认为我国城乡之间、城市内部均存在两元分化。养老制度出现碎片化。党俊武(2011)指出,老龄人口比重增加、适龄劳动人口减少,农村人口年龄结构提前进入重度老龄化的平台期。我国农村出现未富先老的状况,不能承受快速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虽然农村已经开展新农保和新医疗,但是和城镇相比,农村的保障制度起步晚,制度建设不完全,存在很大问题。徐晓(2012)我国目前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缺乏公平与统一性,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户籍的人口的养老保险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养老制度,难以实现公平与统一。

2.社会养老资源总量不足,出现结构性困难[4]

李辉等(2012)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超过了养老资源的储备,我国社会养老资源的总量严重不足。冯月菊(2011)在甘肃省的一项调查中指出,甘肃省严重缺乏机构养老,床位不足,有需求的老人入住困难等问题重重。阎青春(2011)指出应深入研究和掌握农村老年人养老面临的现实问题和迫切需要,根据调查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

3.养老金增值保值争议不断

郑秉文教授于2010年7月披露研究结果:我国养老金缺口大约为1.3万亿人民币。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以及随着物价提升,养老金的提高会进一步加大养老金缺口。徐晓(2012)在我国当前情况下,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和管理存在着诸如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投资环境不良、投资渠道狭窄等问题,养老保险基金由于监管不严、管理不善,甚至被一些政府机构非法挪用,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困难,不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4.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困难重重

李辉等(2011)指出二元结构下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差异很大,城市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趋于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则刚刚起步,这为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带来很大困难。何平(2009)认为,养老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的难点在于“利益难以平衡”,城乡统筹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现实利益的调整问题,涉及地方财政的责任担当问题和一个省之内各个统筹地区之间的利益调整问题。

三、学界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策略

1.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

郑功成(2004)倡导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老龄化下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确保制度的高效率,稳运作,欠公平的社会保障只能适得其反。张翠翠(2010)认为应该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才能养老保险制度真正解决老龄化问题。邬沧萍等(2011)指出应与时俱进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体系,这样才能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2.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必要时延迟退休年龄

徐晓(2012)认为应该根据现实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推迟法定退休年龄,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并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对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基金的增收减支有重要意义。严志钦(2011)提倡延迟退休他认为,此举有利于养老基金的平衡,延长退休年龄可以增加养老金积累年限,并减少养老金的支出年份。

3.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强化社会化养老服务

王顺东(2007)认为政府应当加强其主导作用,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财力和人力的投入力度。冯月菊(2011)“鼓励居家养老方式,开展老龄研究与监测居家养老还将是我国农村今后养老的主要形式”。赵宝华(2011)认为养老应从两点出发:一是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仅仅关注老年人的物质层面,更应该让老年人有一个安乐晚年。二是健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居家养老模式,增强老年人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

四、文献述评

笔者对老龄化背景下出现的养老问题及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进行梳理后发现,以往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多定性分析,少定量分析

虽然我国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研究也运用了数理模型,但仍缺乏必要的理论深度,而使得对人口老龄化下城乡养老困境应对策略的研究多停留在描述性分析与现象解释的层面上。我国对人口老龄化的研究,应该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使得研究更加具有理论深度。

2.多宏观层面的规划,缺少应对老龄化的微观层面的计划

在对各类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学者们多从宏观层面规划人口老龄化的应对策略,很少深入社区去研究老年人的确切需要。延迟退休年龄、推行居家养老等措施不能适用全国所有地区。应该因地制宜,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通过深入调研来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