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信息化创新

企业信息化创新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05 16:21:03

企业信息化创新

企业信息化创新篇(1)

企业前进的另一个轮子 

去年,在国家“科教兴国”方略的影响下,许多企业提出了“科技兴企”的口号。国家经贸委也要求所属512家国有重点企业在最近几年内成立“技术中心”,并把技术创新当作中心的根本任务。  

一般来说,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企业只能得到正常利润,如果想得到超额利润,那就必须创新。创新是对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它来自五个方面:引进一种新技术;引入一种新产品;开拓一个新市场;获得一种新原料或一种原料的新供给;创造或采用一种新的管理机制或生产组织方法。创新不排除发明、但不等于发明,创新是企业家的事,而发明是科学家的事。企业家把新的发明引入经济领域就是创新。例如,计算机是科学家的发明,但被引入经济领域则是创新。创新容易被模仿,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带来新的利润。  

这里要强调的是,既然创新不等于发明,那么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要自己研制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支付一笔知识产权费用,买来别人研制的新技术或生产别人开发的新产品也是一种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能片面追求改进生产工艺、减少能耗、节约人工,以降低企业内部成本,而且也要讲究减少环境污染、避免工人失业,以降低社会成本。  

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前进的一个轮子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新产品、新技术不为人们所知道、不为市场所接受,那么,技术创新就失去了意义。尤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随着国有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实施,市场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功能。市场成了企业兑现利润的场所,成了检验企业领导者才干和体现企业价值与前途的场所。在这种“市场说了算”的情况下,提出“营销创新”的概念、达成对“营销创新”的认识,同样有其战略上的重要性。  

营销不等于销售,简单地讲,它是对客户需求的管理,包括售前管理、售中管理和售后管理。营销创新是指企业尽可能地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最有效地、最省钱地谋求新的市场的开拓和新的消费者的挖掘。它包括:应用新的广告媒体、采用新的交易方式、设计新的产品防伪方法、开辟新的售后服务途径、开发新的客户需求分析工具。  

营销创新的意义在于:  

1.国内市场同行业、同产品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想提高自己在原有市场的占有率,必须依靠营销创新挖掘新的消费者和争取其它品牌的消费者;  

2.有些产品,其原有市场的容量日趋饱和,企业要想大幅度提高销售额,必须开拓新的市场,营销创新有利于企业形成大市场、大发展的观念; 

3.中国正在积极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世界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国际市场正逐步形成,营销创新有利于中国一些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其比较优势; 

4.营销创新强化了企业的市场观念和销售职能,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制,有利于企业管理机制的调整和改革;  

5.营销创新与刺激消费相配合,形成对产品的一推一拉。刺激消费是社会上设法让有需要的客户把产品拉向自己,营销创新是厂家设法把产品推向有需求的客户,所以,厂家的营销创新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的增长。  

营销创新是企业前进的另一个轮子,作为微观经济部分的企业,不能单纯强调“技术创新”,而是要一手抓技术创新,一手抓营销创新,要两手抓,两手硬。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科研、生产、营销和办公等方面广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构筑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全方位改造企业,以降低成本和费用,增加产量与销售,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里,科研是指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是指有关产品的计划、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的制造;营销是指产品的广告、销售、库存管理和市场分析;办公是指企业的行政指挥、文件收发、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  

企业信息化从体系结构上讲分为三个层次:作业层的信息化、管理层(中间层)的信息化和决策层的信息化。这三个层次必须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和统一接口。要实现企业物资(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广义地讲,它的任务包括“硬件” 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1、“硬件”方面:(1)网络的综合布线、因特网(Internet)的连通、企业内部网(Intranet)的构建;(2)办公、科研、生产、营销等各种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或开发;(3)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挖掘与综合利用;(4)信息中心的组建以及信息技术、信息经济与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 

2、“软件”方面:(1)相关的标准规范问题以及安全保密问题的研究与解决;(2)信息系统的使用与操作以及数据的录入与更新的制度化;(3)全体员工信息化意识的教育与信息化技能的培训;(4)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的调整或变革。  

企业信息化通过对企业经济和管理活动的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水平。而营销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核心。  

企业信息化是营销创新的必要 

企业通过信息化“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建设,保证了基础设施的到位和人员素质的到位,为营销创新做了必要的准备。  

因特网已越来越大众化和普及化,人类生活的另一个空间??“网络空间”正逐步形成,这为信息的传播和获取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和自由度,为营销创新造就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企业信息化通过企业Intranet的建造,架设了通向信息高速公路和“网络空间”的桥梁,使营销创新有了技术基础;企业信息化通过许多应用数据库和产品数据库的建立,使营销创新有了数据基础;企业信息化通过全体员工对计算机知识和软硬件操作方法的掌握,使营销创新有了人才基础。  

营销创新与企业信息化相辅相成。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无从谈起现代的营销创新,正如没有公共电话交换网,就无从谈起文件传真一样。反过来,营销创新丰富了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并通过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以引起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视,可以保证企业信息化所需资金的再投入,从而促使企业信息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营销创新的实现 

1.应用新的广告媒体  

随着因特网网民的增多,因特网必将成为一个有重大影响力的媒体,企业可利用它来进行产品的广告宣传。其方式有三种:其一,在他人的网站主页上做小视角的产品图形广告;其二:租用ICP(因特网内容服务商)的硬盘空间,建立自己的虚拟WWW网站,然后,在虚拟网站上多篇幅产品的图形和文字信息;其三,租用电信部门的DDN专线,建立自己公司的企业内部网和WWW网站,然后在网站上大量产品的图形、文字和声音信息。有实力的企业应采取第三种方式。在因特网上做广告宣传有下列好处:(1)没有国界,可以使用多种语言和文字;(2)费用少,收效大,并且费用将继续降低;(3)内容修改方便,信息更新容易;(4)对于第三种方式,可以分时段、分国家或地区、分产品种类统计出人们对产品网页的访问次数(相当于电视的收视率)。  

2.采用新的交易方式  

随着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直接交易的可能性在增大。电子商务以网络为架构,以市场为基础,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产品数据库为依托,为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消费者在网上可以直接订购商品,并通过与网络银行相连的电子钱包、电子支票或电子货币支付款项(其实质是一种金额的过户)。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在网上使用电子签名的方式签订合同,其法律效力在国内已被新的《合同法》所承认,在西方国家也已被承认。在因特网上开展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活动相比,降低了营销费用,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繁琐的程序,改进了企业的业务流程,并且,可以使企业接触更多的消费群体,获得更多的客户。  

3.设计新的产品防伪方法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普及,基于信息技术开发企业产品防伪系统已成为可能。企业产品防伪系统可由三部分组成:(1)产品防伪号生成子系统:由特殊算法产生足够长的数字防伪号,号码随机产生,不会重复,没有规则,不可破解。(2)防伪标签印刷子系统:把通过加密转换后的防伪号一对一印刷到标签上,防伪号上加封特殊保护膜,产品出厂时,把标签分别贴到内外包装层上。(3)客户查询子系统:无论是批发商还是最终消费者,在买到产品后,刮掉相应包装层标签上的保护膜,即可通过因特网或电话(声音可由电话语音卡转为计算机信号)查询防伪号的真实性,被输入的防伪号通过还原后如果在企业相关数据库中存在,则产品为真,如果不存在,则为假。这种产品防伪系统的好处是:其一,消费者不分国度,操作方便,花费甚微;其二,防伪效果好、可靠,有利于真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其三,企业一次性投入,长期使用,管理方便,节省开支。  

4.开辟新的售后服务途径  

在企业WWW网站上,开发网上售后服务系统,建立有关产品的支持信息供客户查询和下载,不失为一种新的售后服务途径。这些信息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能说明,参数说明,详细的使用和操作说明,以及简单的、基本的维护和维修说明。这些信息应该用图形、文字和声音信息组成,使客户能一目了然、容易理解。这种新途径,可以方便用户,吸引回头客,节省差旅费。  

5.开发新的客户需求分析工具  

利用企业内部网资源和其它系统资源开发客户需求分析软件是一种好的选择。这种软件的关键在于被分析的数据要真实反映客户的意向,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它的数据来源可以有四个:(1)来源于企业的第三种网上广告,通过来访客户的IP地址统计出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对某个产品广告的访问次数;(2)来源于网上售后服务系统,通过对产品支持信息的访问次数做类似的统计而获得;(3)来源于产品销售开票系统,可从销售数据库中提取出产品的销往地域、销售数量、销售时间和同一客户的再购买次数;(4)来源于网上调查试卷,可以对多项内容做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对上述四种来源的数据的统计和综合分析,企业能有效地知道某个现有产品或新产品的潜在市场和潜在客户,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措施。  

企业谈起生产力应该包括生产能力与销售能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管理、知识和信息六个要素组成。技术创新通常在于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而营销创新在于提高企业的销售能力。事实无可辩驳地告诉我们:信息技术全面改进了生产力六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信息化也是一种创新,一种企业整体创新。  

企业信息化创新篇(2)

内容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信息产业链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趋势,企业以信息化创新为发展突破口,实施信息化创新变革,以此在市场竞争程度加剧的条件下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从而谋取更多经济收益。本文以企业信息化创新的必要性作为突破口,分别从硬件、软件两个层面针对企业信息化创新进行剖析,寻求企业信息化创新的主导因素,据此针对企业信息化创新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信息化创新 信息化理念 信息化培训

在市场竞争程度逐渐加剧的条件下,企业为谋取更多经济收益而对企业进行发展规划和创新,从企业创新的角度出发,诸多企业不断倡导企业信息化创新,从而现阶段普遍存在企业的发展方向逐渐向信息化创新靠拢。企业信息化创新主要针对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规模,以硬件、软件为两条突破口,分别从基础设备层面以及应用软件层面上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深入挖掘企业信息化办公各项环节,从中发现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以及有利于企业提升业绩的革新策略。据此对企业信息建设进行创新化,使得企业能够在信息产业链集中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的条件下获取更多经济收益。

企业信息化创新的必要性

在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剧、外部经济环境变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信息化创新成为企业的首选创新突破口,企业信息化创新也成为当今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导方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指建立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智能化工具,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再生、信息应用等层面上的功能应用,从而对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企业管理理念以及企业内部组织体系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决策作用。

信息化应用的无用功现象普遍存在于企业当中,在具备硬件基础设备、软件运行条件等外在控制因素条件下,信息化建设却没有与企业的整体运营相关联。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催化了信息化创新的速度。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智能工具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省略了企业原先多重纸质办公的繁琐流程,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形成的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再生、信息应用的效率将远远超越企业原先的运行手段,然而,较多企业未能真正地实现信息化办公,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化理念的不理解,这就需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合理地进行信息化理念的创新,使之成为一种员工普遍理解的企业信息化,这样企业才能进入信息化运营时代,并在市场经营中逐步提升地位,从而形成一条有利于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道路。

企业信息化创新分析

企业信息化创新主要以硬件、软件为两道突破口,从中选择适于企业发展的创新方法,以硬件紧随时代创新为辅,软件层面上不断加强应用软件强度以及员工对于信息化的理解与应用,这将是企业信息化创新的革新方向,从而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创新道路上降低成本费用投入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企业信息化创新流程分析图如图1所示。

(一)基础设施创新

在硬件层面上,企业需要紧随时代脉搏,随着科技更新的迅速化,不断为企业提供适于企业发展的硬件条件,当然这不是需要企业紧随科技潮流,不断进行硬件设备革新等,而是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硬件条件,依据市场硬件科技设备变革为参考点,从中不断吸取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硬件设备进行革新,这将在硬件革新费用层面上形成逐渐下滑趋势,为企业在硬件基础设备层面上购置适于发展,并符合企业费用标准的硬件基础设施条件。

(二)信息理念创新

在软件层面上,主要涵盖两个创新点:第一,主要是指企业所选择的应用软件,在企业实际经营活动过程中,会发现企业软件环境与现实不符等问题,从而针对企业软件环境进行改进、创新,使其适合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指的是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创新,现阶段在诸多企业当中已经形成硬件设备以及软件环境的普及化,然而这并非真正的信息化建设,因为信息化的主导因素――员工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其中,也可以说只有企业员工真正地接受信息化理念、信息化运营流程等才能在信息化层面上进行改革、创新,发挥企业的潜在竞争力,从而在市场竞争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通过上述分析,便可看出企业在信息化创新道路上更多的是需要企业在管理层面上进行创新,对于企业员工展开信息化培训等工作,熟悉信息化软件的使用等。

企业信息化创新的建议

在计算机、网络等智能工具已经普及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创新道路却并非一帆风顺,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在硬件基础设施及单纯的软件环境上投入较多人力、物力,然而信息化的重要一点却往往被大多数企业所忽视―“软件”管理。企业信息化创新路线更多的是需要企业以软件创新为主,创新过程中应包含企业员工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创新的理解,以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要参考,从中深度挖掘、剖析适于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方法,并且在信息化建设、创新的道路上,不能盲目地追求硬件条件的改革,如果企业在信息化创新道路上盲目追求硬件设备的革新,这必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然而,从企业的实际应用角度考虑,其应用度不会为企业在信息化创新道路上带来较大突破,就硬件基础设施创新角度而言,需以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作为主要依据,将基础设施革新与企业自身信息化水平形成关联,在硬件基础设施的选购中以适合时代科技背景,以及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程度相关联的标准作为企业的采购标准。

在企业信息化创新的道路上,软件的革新并非企业发展的重点,对于软件环境的创新更多的是企业自身发现问题,寻求软件运营公司对于企业的软件环境进行调试、更新等工作,企业从软件层面上更多的应该是关注企业的管理理念、企业的信息化文化、企业员工的信息化接受程度以及企业员工信息化操作的熟练程度,这在很大程度是企业信息化成败与否的关键要素。企业员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创新的道路过程中,其参与度是信息化建设、创新的参考点。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在信息化建设及创新的浪潮中,更应以时刻渗透企业信息化文化为首先信息化执行条件,这将对于企业自身以及企业员工形成信息化优势化的观念,将会为信息化建设及创新铺平道路。

在软件管理层面上进行信息化创新,更多需要的是企业信息化文化的渗透以及企业管理理念的传播,这便需要企业管理者以身作则,从企业管理理念及企业信息化文化为信息传播的途径,运用企业文化对员工、企业的各级管理层不断进行熏陶,并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渗透到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当中,使得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化建设从原先的不理解、不采纳逐渐衍变为接受和认可。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企业高层的企业管理及经营理念,以及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创新的重视程度。企业信息化创新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将是关键的主体因素,所以这更加需要企业在现阶段不断需求适合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创新路线,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谋求更大的经济收益。

参考文献:

1.王卫平,陈荣耀.基于“需要体系”的企业战略模式及其应用[J].改革与战略,2007(11)

企业信息化创新篇(3)

企业文化与信息管理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如人性、知识、创新等。信息管理与企业文化不可分割,信息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时代坐标和准则,信息管理建设还要文化的支撑,也正是为了高效益地进行信息管理。

一、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同属于企业的软资源

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都属于企业的软资源。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一)可再生性

硬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而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相对来讲是无限的,是可再生的。知识、文化、思想、理念等,不是越用越少而是越用越多。在使用中会不断得到增长。知识、技术、文化、理念等都是可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增加的。信息资源是有寿命的,随着时间的延长,信息的使用价值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但是信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目的又会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显示出新的使用价值。

(二)共享性

硬资源一般具有独占性和排它性,是有明显边界的。但是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却不同,具有共享性。知识、技术、文化、理念等都是可以进行学习和掌握的,是无边界的,靠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而能力又是软资源,也是可以通过培养、训练而造就的。企业信息也可以为多方所利用。

(三)边际成本递减,而边际效益却是递增的

硬资源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而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则不同,并不会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使成本递增,相反随着使用者的增多、使用量的增加而使其成本递减。知识、技术、文化等是越学越多的,积累得越多,再学习的成本就越低,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就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知识、技术、文化等是可以不断得到提升,其边际效益是递增的。

(四)具有高附加值、强竞争力

以硬资源为主的产品,容易被学习和模仿,随着产出的增加,卖得越多则利润越低,形成“薄利多销”。而信息产品却不同,由于技术含量多、文化品味高、社会效应大,难以被学习和模仿,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等。在企业服务与管理中,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在良好的营销关系、市场效应中。

二、企业文化作用于企业的信息管理

(一)企业环境因素

企业环境是塑造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处的社会和业务环境,包括市场、政府、技术环境等的状况。这些因素都是影响信息管理实施的直接原因。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唤出了知识经济的出现,而世界范围内对于知识经济的不断唱响促进了企业对于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和提炼,并达到充分共享,这实际上就是信息管理。

(二)价值观念因素

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文化能否对企业经营发挥正面作用的关键。企业的价值观实际就是企业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企业的精神、信念、动力和追求。比如很多国内外企业都有着自我的核心价值观,而且,这些价值观都在引导着本企业的文化和发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施信息管理的企业,坚持知识为核心的价值观实际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因为知识主要存在人的大脑中。这种跟传统工业时代不同的价值观会促使企业形成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且把这种指导精神和具体的信息管理思想及方法转化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员工行为,使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积极性并愿意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最终从主观上促进信息管理的顺利实施。

(三)激励文化因素

在信息管理中,知识型员工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更加注重声誉等精神方面的东西。企业应针对这些新特点新需求,尝试增加更具效力的新的激励内容。

(四)企业文化网络因素

文化网络是指企业文化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和路径,是企业价值观和英雄轶事的“载体”,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通道。企业管理者往往通过正式性和非正式性的文化网络渠道,传播有利于信息管理开展的相关信息,对企业的发展使命、战略、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文化进行宣传和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企业顺利实施信息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要顺利实施信息管理,必须认真研究信息管理下企业文化的特点,通过不断创新,积极构建促进信息管理的企业文化体系,最终促进企业经营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创造价值能力。

(一)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正确认识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员工的整体意识,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型员工自我发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环境中才能获得满足。

(二)激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鼓励创新,支持变革,是促进信息管理的企业文化的鲜明特点,信息管理背景下企业除了通过创新活动把知识资源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的组织管理当中去之外,还要设法将创新之成果迅速生产并推向市场,这就必须借由企业文化创新之协助,以促使企业内部达成求新求变的共识。企业在创新途中还会遇到种种挫折,要想做到百折不挠,必须建立鼓励不断学习与容忍失败的企业文化。

(三)创建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企业必须提高获取知识和有效应用知识的能力,而学习、研究与开发正是获取这种能力的基本途径。企业应为所有员工营造学习的环境,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鼓励员工善于学习,掌握最新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把学习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并有所创造。

(四)构建和谐与信任的共享型企业文化

企业信息化创新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探究

伴随近几年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互联网思维使各个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促使企业管理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多种变革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信息化建设本身特点以及自身作用影响的。因此,要想探究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创新间的联系,必须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以及管理创新在其中的应用方法深入探究。

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1.1 主要内涵

企业信息化即在企业管理机制中,现代技术在不同模式环节的运用,其促使企业信息间的传递速度明显加快,促使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效率明显提高,促使相关有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明显提高[1]。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使企业的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的为企业的运营模式服务,进而促使企业的管理效率明显提升,营造较好的企业管理环境。

1.2 具体表现

能够使企业中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明显降低,达到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在原有的记录、输入以及输出的计算机系统的基础上,将剩余的流程工作均由计算机系统自身进行处理,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计算信息以及存储资料等。促使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进行维护,不仅可以促使企业信息化管理更具精准性与明确性,还可以为其快速、及时地提供有效的管理信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方法,与企业中的每一个部门之间的工作紧密联系,能够促使企业之间业务办理的速度明显提高,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促使企业的高速运转,为企业提供较好的效益,并为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2]。使管理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对数据的来源等均提出了一定标准,在某种程度上为提高企业的工作质量提供有利保障。此外,企业内部信息化统筹经营的有效实施,为企业的商务链接提供了发展平台。

2 企业信息化管理创新的作用

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以后,能够借助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促使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降低投资成本,与此同时,还可以使操作流程更具规范性的特点,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显著增强。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时,针对企业中产生的管理问题,均需要实施针对性的办法将其科学、有效的解决。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就是企业引进现代化管理理念的重要过程,企业能够利用信息中的集成技术,对企业的生产控制系统给予有效的改造;利用信息化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开发的工艺水平,同时,还可以促使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促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更进一步;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等给予针对性的提高,促使企业在成本以及信息等多个管理方面的创新;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销售体系等发生改变,有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以及信息门户,促使企业的供应链在管理方面的创新,进而实现企业的创新管理[3]。

3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管理创新的应用措施

3.1 所有工作人员的踊跃参与

企业要想进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创新,就必须将每一个职能部门充分结合,各级领导与有关工作人员踊跃参与。企业要想达到信息化水平,领导具有重要的作用。领导如果没有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信息化的有关宣传、决策以及组织不能有效的开展。另外,因为企业信息化一种管理变革,要想达到信息化水平,一定要对企业的组织机构给予合理的调整,对企业内部的分工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将中间的管理层次适宜的减免,使原本的每一个职能部门职责不清的情况充分改善,对业务流程再次改造。相关内容均应该对企业的管理方式给予适当的分配,所以,必须获得企业领导与有关工作人员的支持与认可,还应该得到职能管理部门的有效支持,这样才可以有效实现信息化。

3.2 将企业有关的具体问题充分解决

企业要想实施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从企业本身的具体情况着手,对存在的问题有效解决,将具体效果充分凸显。企业要想实施信息化建设,必须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实施,同时,实事求是、分层次实施,对企业内部的薄弱环节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对企业的投入与企业产出的效益充分重视。现阶段,是市场经济型社会,针对大中型企业来说,企业中战略以及资金等方面的管理是关键环节,也是极易产生问题的环节,所以,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从上述环节着手,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运用,防止产生漏洞、防止有不正确的决策出现等,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产品与服务方面的质量进一步提高[4]。另外,在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及产品研发等多个方面,必须进一步探索,通过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以及现代化方法,促使企业管理方面的有效创新,对提高企业的素质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不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在现代化背景下,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较滞后,主要表现在管理基础十分薄弱、经营理念十分陈旧、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较滞后等,在管理方面不具备创新性。而伴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国的大中型企业采用信息技术,促使管理创新已成为本领域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所以,企业必须利用管理创新与信息化,能够促使企业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同时,还可以促使自己的产业升级明显加快,促使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明显提高,对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促进作用。

3.4 以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的根本

企业的信息化是一种较强的专业化系统工程,也是一种社会化的巨大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涉及到企业的内外、硬件以及软件等相关问题。所以,必须将资质水平高、实战经验丰富的咨询公司以及顾问公司的影响力有效发挥,进而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产生的人才以及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充分解决。但其基础必须是企业本身一直处于主置,根据管理创新作为根本,对信息化建设的主动地位深入掌握。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应该防止厂商处在主导位置上以外,还应该避免盲目地跟风与实施,也不可以将自己的成败完全归功在厂商身上[5]。企业必须将分工以及合作项目充分完成,这样才可以促使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好效果。

4 结束语

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创新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管理创新借助于信息化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可以促使管理创新进一步的发展。要想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就必须以管理创新为前提,从而促使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更好运用。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也就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过程,其能够引进现代化的技术,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法,促使时代性企业变革的实施,还能够促使企业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与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锦萍,商庆梅.辽宁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2):40-42.

[2]康雅淑,池晓娟,郭兰英.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经济视野,2014(23):92-93.

[3]吕和.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58.

企业信息化创新篇(5)

[关键词] 信息化 航运企业 服务创新

在当前的环境下,海洋运输竞争日趋激烈,航运企业不仅受国内同行的竞争,同时也受到国际上实力强大的航运企业的挑战。由于,我国航运企业运输方式和服务方式比较单一,不能满足货主和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当今时代是科技和信息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航运企业服务变革,进而为顾客提供更为综合的水路运输服务,是提升航运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因此,如何将航运企业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创新结合起来,借信息化建设之力推动服务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航运业的内涵及航运企业服务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航运业不同于有形产品的生产企业,它不直接生产任何有形的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等物质产品,而是提供运输服务,使物质产品产生位置移动,提高物质产品的附加价值。航运业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是同时发生的,而且,不通过运输,所有物质产品也无法达到消费的目的。因此,传统意义上的航运企业是从事海运业的企业,或称为海运承运人。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及市场环境的变化,航运企业仅仅是海运承运人显然是落后的,应该向现代物流服务融入和拓展,最终成为全球承运人乃至全球综合物流经营人。有鉴于此,国内不少航运企业积极开展现代物流服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服务创新,但是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还不尽如人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少中小企业对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服务创新缺乏深刻理解,航运企业信息化服务革新步履缓慢,服务创新非常被动。二是简单认为利用信息化进行服务创新就是购买软件到使用软件的过程,缺乏对企业流程变革的思想,创新效果不佳。三是过于重视顾客能够体察到的前台服务,而对顾客不能直接接触的后台服务不够重视,比如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动态顾客关系管理方面还差强人意。四是把服务完全外包给专业性企业,致使航运企业没有相应技术的研发能力,而过分依赖企业,导致企业的服务创新滞后于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航运企业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依赖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二、航运企业信息化服务创新体系构建

在信息化背景下,航运企业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现有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范围,更新服务内容,增加新的服务项目,改造服务流程,从而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最终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1.构建航运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由于,当前航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还不高,信息服务的水平也比较滞后,而航运服务的过程是环环相扣的,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必须对服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综合物流服务是航运企业进行服务创新的方向,因此,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构建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航运企业为客户不仅提供物流信息,还可以融合该信息的服务。航运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不仅需要有询盘、订舱、电子数据信息的交换,单证的流转和翻译、集装箱实时动态跟踪、货物信息查询、网上报关,账款结算等基本功能,还必须具备有相关的金融服务,航行沿途的天气预报等,甚至是综合以上的各种信息,为客户提供令人满意的物流方案决策,比如通过国际贸易软件系统,对易产生价格波动的运载货物进行分析,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市场信息,在价格最高时船舶抵港交货,这就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为客户提供了航运本身以外的服务。通过这个平台,所有的参与人都能够自由交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信息更为流畅,服务增值功能大大加强。

2.航运企业信息化服务流程再造

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服务流程再造已成为航运企业战略变革的核心领域,是航运企业树立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因素。航运企业信息化服务的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现有的服务流程、信息流程等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以顾客满意为衡量标准。流程再造要求从接受客户运输请求订单到完成运输服务,交付收货人的一连串企业作业活动,按照“所有工作必须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核心”的原则,这就打破了原有的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将业务处理的前台(与用户的界面)与后台(与操作部门的界面)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上下联动,从而使航运企业服务得到企业各方面资源的充分支持。基于信息化的航运企业服务流程必须能够将客户服务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只有当各环节的需求同时满足时,流程才能执行,并在流程执行的全部过程中,对各环节的运作过程做出调节,使各环节的运作协调一致。通过对航运企业信息化新型服务流程的再设计,可以建立对客户服务质量的评价标准,分析流程中的主要活动对流程运行的影响,找出问题所在,使得流程能根据实际变化进行调整。

3.基于电子商务的航运企业信息化服务方式创新

我国的航运中小企业存在船舶周转率较低、耗时过多、船舶总装载率低等问题,同时由于信息资源的缺失和信息传递的断层等因素的存在导致航运作业效率较低。另外,由于现有的服务手段的滞后,收货人、提货人、码头、等环节无法做到顺畅链接,经常由于信息滞后或缺乏获取信息的路径而导致航运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波动性较大,这是制约航运服务发展的瓶颈之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给航运带来了巨大的需求,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服务创新将会大大简化手续,增加便利的服务,加快服务的反应速度,提高服务效率。航运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系统,提交订单,也就是向船公司的信息平台录入预交付托运货物的具体信息。航运企业随即就可以收到这些信息,避免过去依靠书面申请带来的诸多不便,确保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减少客户的等待时间。另外,货主可以利用其中的运价查询系统,对运价进行咨询,大幅度降低航运交易的盲目性,减少了市场竞争中的黑箱操作,保证公平竞争,维护了货主的利益。第三,货方还可利用电子订舱系统,可根据船期公告和自己的特殊要求,进行网上订舱,使得承运人能够直接接收托运人的货物托运信息,提高运输作业前信息服务水平。第四,托运人可以利用货物跟踪系统,根据自己持有的单证号码,在承运人的网站上查到所托运货物的实时动态,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可以马上采取相应措施,减小风险,增强了快速反应能力。托运人还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外部链接系统,与银行,海关等机构打交道,实现网上金融结算和报关等服务。最后,电子商务系统可以延伸航运企业的服务内容,向上可以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订单处理;向下可以延到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规划与制定,提供物流决策等。这些延伸服务是最具增值性的服务,但是也是最难提供的服务。

4.基于EDI电子提单的流转服务创新

海运单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海运单据,它于1997年开始被大西洋之间部分运输采用,是运输高速化的产物。随着电子信息的快速发展,海运提单将会被EDI程序所取代,而不可流通转让海运单的使用恰好为实行EDI单据做准备。由于电子提单不能像传统提单那样经背书转让,如何保证货物转让的安全性是关键的一环。可以利用EDI系统根据特定密码并通过网络来实现转让。承运人在收到发货人交付托运的货物后,将一份电子提单连同一个密码回传给发货人,发货人再转送至提货人处,就可以持该提单凭密码提货。可见,使用电子提单后,安全性得到保障,手续也较过去简化了,让客户“放心交货,安心提货”。传统提单只需提单所有人和受让方之间依靠背书方式即可完成,而电子提单的转让需要提单所有人出让方、承运人,受让方三方参与才能完成,承运人在其中承担着按提单所有人的意志签发、取消、更换密码及核实密码后放货的义务。可以说,在使用电子提单后,承运人为客户服务又多了一个步骤,承运人参与了提单的转让过程,在转让过程中始终本着为客户提供承运货物安全,顺畅的交接的理念,起到了把关作用。在过去,提单可能会在转让过程中丢失,被第三人非法获得,而承运人在卸货港的凭提单签发提货单后放货,就造成了货物丢失,落入非法提货人手中,给货主造成了极大损失。而加密后的EDI电子提单,就有了安全保障,货主只要按规定交付托运货物和转发提单,指定的收货人就可以准时提货。

5.基于信息化的航运企业服务的拓展

航运企业不仅要按照客户需求完成物流服务,还要为客户提供他们想不到的背后的服务。未来信息化服务创新将要求企业从服务项目内容的改进向外延式服务方向发展。企业在为客户提供信息化服务时,更加注重外延服务,应该能够把外延服务与核心服务更好地衔接起来,变局部服务为全面服务。航运企业服务的范围将由物流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即从传统的实现货物时间与空间转移的基本航运服务,向个性化服务延伸,充分体现不同企业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航运企业的延伸服务主要有运输方式与承运人航运企业选择,运输作业与计划安排,实时动态信息反馈跟踪等。服务功能由物流功能服务向管理服务延伸,通过允许客户参与物流管理,将各个物流功能有机衔接起来,为客户实现一体化的物流解决方案,实现“一站式”服务,帮助客户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实现从顾客满意到顾客忠诚,以及顾客成功的转变。服务的内容将从实物流向信息流服务延伸,航运物流信息包括发船到船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海运单证的签发及流转,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监测等,这就是信息化条件下服务的增值作用。船公司要与客户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就要与客户一起参与物流管理,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协同运作,及物流和信息流最大程度的吻合,达到“二流合一”。

三、结束语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航运企业要有稳定的货源,充足的运输量,就必须用新颖的服务去赢得更多的客户,就需要企业时刻关注服务创新,站在客户的角度,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信息化条件下的服务创新,对航运企业来说,能够提高产出效率、减少成本,增加收益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核心业务对于客户来说,可以简化沟通流程和节约沟通成本,更安全快捷地获取信息。

参考文献:

[1]蒋旭辉李六:我国航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水运,2004,(01):29-30

[2]杨家其郑勋:基于物流服务的航运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研究[J].中国航海,2003,(03):57-60

企业信息化创新篇(6)

[关键词]信息化;财务管理;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268

1信息化条件下财务管理概述

企业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管理手段便是财务管理,是一家企业的核心管理手段,而一家企业的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财务管理效果。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相结合为企业管理者们提供了新的管理平台和管理思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监控、更为全面细致的预算管理以及为企业作出财务决策提供更多的数据依据等。财务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主要是以信息传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将会计信息数据作为根本的数据依据,并且在财务管理提供的理念指导下,为企业建立起一个专业的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从信息中提取更多的价值,包括信息的决策价值和使用价值。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的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却推动了企业价值的提升,能够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前景分析、经营决策、财务控制等管理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会计工作收集整理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结合资金筹集、资金投入、流转、分配合为一体的管理模式。

2信息化条件下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在这个信息时代,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推动企业发展、强化企业决策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环境已经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为了达成盈利这一目的,需要通过强化信息网络建设,使用信息技术将企业武装起来,亩不断强化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实现其信息化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实现管理目标。

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引进信息技术的财务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上有着全新的突破。以计算机为基础建设起全新的财务管理体系,使用各类计算机软件将收集到的财务数据加以整合处理。这一信息管理体系不仅要求配备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和管理软件,还需要能够熟练应用该技术并不断创新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高素质人才予以配合,使财务管理工作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将人工管理可能带来的各种突发问题出现概率降至最低。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已经重视起信息技术推动企业发展的能力,而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其组成的关键部分,其发挥的作用已经为人们所重视。近年来财务决策工作引进了智能分析系统加以辅助,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信息化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思路分析

31信息化条件下财务管理的新特点

信息时代下,财务管理工作有着更为动态化的管理特征,原本的静态化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对财务工作中各类数据的整理应用,从原本的只能在事情发生后进行总结分析,到现在能够实时动态地体现出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通过网上银行系统,能够实现对企业资金状况的实时管理监控,加速了企业资金链的流转效率,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与财务会计之间交流更为紧密,各类财务信息与企业业务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建立起企业自身的税务、财务、审核、供货商等因素的信息网络,推动企业与外部之间信息的交流。财务管理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体现出了更为个性化的特征。通过使用各类数据模型,使得财务决策工作更为高效合理,帮助企业做出更为有利的决策信息。使用ERP系统将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从而满足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32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企业原本的财务管理理念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我国企业更是要通过引进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从而适应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环境,要将下列几点理念贯彻下去:第一,重视“人”的作用。创新的理念和思想从何而来,答案是人,因此企业要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加以重,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到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去,建立起引进、挖掘、培养人才的制度措施,通过考核奖励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第二,重视创新意识。生产力进步的源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吸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将财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各类问题加以解决;第三,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市场中赖以生存的关键所在,通过信息化建设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在信息时代中,财务管理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信息时代的大潮。主要管理方法包括,网格化的管理手段,就是通过使用网格化的管理理念作为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指导理念,将原本单一财务系统面临的综合类信息查询不易、数据传递困难、动态分析困难加以解决,通过网格化将各责任主体进行划分,以便强化管理和控制。柔性管理是指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通过引进柔性管理的方法,将企业日常的生产工作、组织分工、信息交流等工作进行合理的调配,使得管理工作具备荣幸,从而提高信息量、财务流程在设计是通过使用新媒体技术将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整合,从而降低企业的管理运营成本。

4财务管理创新具体路径研究

41筹资管理与创新

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而筹资管理工作是确保企业具有足够资金的关键。筹资活动最重要的标准为资金成本率这一数据。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背景下,融资方式、筹资渠道以及资金的利用方式都产生了变化。伴随着大量新型筹资模式的出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筹资工作从原本的筹集资金转变为降低资金利用成本,最大化提高企业的筹资效率。使用多种类型的筹资方式使得企业具备足够的融资渠道,也提高了企业的融资风险,在原本的融资环境下,部分高风险的项目很难得到足够的贷款支持。在信息时代中,通过将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理念相融合,使企业在选择融资模式和渠道时更为灵活。通过网络技术大大降低资金成本。而筹资成本包括了直接和间接两种,部分企业出于对间接成本的不敏感导致筹资成本大大提高,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融资双方能够在网络上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节约了中间环节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2投资管理与创新

第一,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是企业获取更高的投资效益。在信息时代中,虽然有着更多的投资机会但是也要具备把握机会的能力。企业通过强化投资管理模式,使用SWOT等分析手段,将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尽心能够判断分析,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效率。第二,优化原本的投资结构,在信息时代中能够将企业的产权结构进行变更优化,通过建立虚拟企业等手段,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将企业在投资中的无形资产具有的潜力发挥出来。将股权分配方式进行变更,通过寻求更多的合作方,实现风险的均摊和利益的共享。第三,进一步扩大投资范围,信息时代中全球的金融联系更为紧密,也为企业的资金提出了更多的投资方向。

43利润分配管理与创新

在信息化时代和虚拟企业的发展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收益分配管理要求具有当前的时代特点。通过技术投资、出售商标使用权、申请专利权等方式使得知识技术的股份比重不断提高。通过合理科学的利润分配方式,提高股东的投入积极性。通过引进股票期权制度,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利益进行捆绑,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为企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创新篇(7)

推陈出新抢占产品制高点

面对数控机床的发展日新月异,高速化、高精度化。复合化、智能化,开放化,并联驱动化、网络化、极端化、绿色化已成为数控机床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中国作为一个制造大国,主要还是在劳动力、价格。资源等方面占有优势,而在产品的技术创新与自主开发等方面与国外同行存在很大的差距。齐重数控通过兼并重组,使企业在管理水平以及市场占有率上逐年提高。通过推行产品型设计,实现产品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制造标准化。从而使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新产品开发,生产制造标准、工艺技术等方面形成其核心竞争力。

针对国内机床行业处干低端混战,高端失守的现状,企业要不断地推出自己的新产品,主要是针对风电、核电,水电、交通、矿山,冶金、重型机械、造船等高端行业提品,抢占高端市场,替代进口。为此,企业要用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制定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当信息化实施的总体目标根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时。要利用原有的CAD/CAM系统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单元技术,在改造与充实的基础上,以产品为中心,以产品数据为龙头,把产品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信息统一集成管理起来,达到高度共享。同时信息化实施需要分阶段,另外可以运用技术信息系统TIS,三维CAD/CAM系统,集成化的CAPP系统,工程数据库系统等提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要以ERP为基础实现包括经营决策,各级生产计划、生产技术准备、销售库存,供应采购、财务成本,设备、工具、人力资源等在内的分系统完成对信息的高度集成和有效管理。对企业的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制约以达到缩短产品生产制造周期,规范业务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目标。另外还可以应用动态仿真虚拟制造技术,进行三维实体装配和干涉检查,预知产品在生产、装配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和缺陷,同时对机床外观进行造型设计,以提高机床的品位和档次。应用信息管理技术实现成本控制,通过ERP程序系统,实现对产品成本的过程控制,做到对产品的设计成本有预算,生产过程成本有控制,事后有分析,运用ERP与财务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的数据融接,提高核算的准确率。

另外,企业管理信息化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是领导者对管理过程、对象、手段及职能等进行再认识、再学习,再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教育企业员工按照现代化管理模式去完成销售、设计、生产和经营的全过程,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还要有效地把工程技术人员从繁重而又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去从事真正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水平深造活动,锻炼和培养了大批既懂产品设计技术,又掌握先进的产品开发软件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实现企业的高速稳健发展,不仅要利用好,实施好信息化,而且还要利用信息化不断地创新,要以更多的创新方式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企业的创新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首先在集成化的平台开发技术上。齐重数控信息化系统是在思维加速业务架构平台上集成开发的,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构建了ERP的系统。当利用二维CAD设计图纸完成后,可以将数据纳入到ERP技术文件管理模块中,生成各种BOM表作为产品数据信息的源头:第二,制订企业信息化的编码标准,保证ERP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的准确、唯一,方便数据库数据源的检索,为此齐重为企业信息化制定了20套标准编码保证了产品数据规范化,标准化;第三,创建数据信息的链式结构。为保证数据信息链式结构的正常运行,对每一类信息的录入都要作出严格规定,要求首次产生数据的部门负责原始数据的录入,录入后的信息为后续使用部门共享,相同信息不得重复录入,使数据信息达到统一集成和高度共享。

快速反应加强团队建设

由于企业市场反应机制落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变化,而且多年的科技投入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息化网络,加之软、硬件的不足和落后,导致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落后,从而使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以下四个难点:人员认识不足。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曾出现过个别人员对企业实施信息化工作认识不够高,在实施过程中有抵触情绪,对实施工作不配合,不支持,各部门之间互相推委。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有针对性进行各别辅导和现场指导,用实施比较好的人员和部门作为典型,大力表扬和进行经验介绍,讲述实施前后给工作带来的变化和好处,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其次是对有严重抵触情绪的人员进行严厉批评,直至调离原有工作岗位,以使信息化工作得以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