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09 17:17:19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篇(1)

关键词:产权改革;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

我国农村产权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合作化运动――化运动――家庭承包制等几个阶段,近日,国家农业部又公布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规定。在过去的产权制度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存在很多困难。在产权改革的背景下,探讨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途径对维护农业生产,对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产权制度改革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

1.1 产权改革的基本原理

第一,义务置换权利原理。义务置换权利原理指的是通过权利和义务相互对称的原则,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权利移交给产权的承接人,产权承接人在接收权利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在这个过程中承接的权利越多,所承担的义务也就越多[1]。

第二,投资――所有权――收益权一体化原则。投资――所有权――收益权一体化原则指的是“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这种原则适用于由社会力量来进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有利于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将民间资本引入,逐渐形成“联合建设、联合管理、联合受益”的模式,从而解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难题[2]。

1.2 产权改革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

产权改革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市场行为,它是以利益为导向的一种诱制性制度变迁,产权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主要依赖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盈利水平。同时产权制度的改革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2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途径

2.1 政府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

(1)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在产权改革下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浅层次的维护和管理方面,在建设方面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所以在产权改革下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还是要依赖国家的资金投入。所以国家要继续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设置专项资金,同时要完善资金使用的监管体制,保证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保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能够被很好的落实[3]。

(2)为产权改革创作良好的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不适合直接操作,而应该通过市场经济的引导,为产权改革创作一个良好的环境,“引诱”民间资本投入到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上来。

(3)完善乡镇水利站的人员构成。乡镇水利站目前的问题是人员过多,使得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经费全部用在了人员工资开支和办公费用方面。为了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就要对乡镇水利站进行裁员,从而减少开支,保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兴建。

2.2 发动社会力量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目前的家庭承包制使得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缺乏动力,在完成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一事一议”的制度使得人们的凝聚力有所减弱,导致目前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出现了如下问题:一方面,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另一方面,农村存在大量闲置劳动力。通过政府拨款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是不可取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间合作组织,建立市场和政府合作的新型社会资源动员机制,引导农村社会资源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同时要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资金使用情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3 明确水费的归属

在目前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水费的归属不明导致水费缴纳延误,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得不到很好的维护。所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首先要明确水费的归属,明确水费的用途,加强对水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2.4 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工作

目前,由于降水量的减少、地下水的减少导致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挑战,增加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成本,影响了人们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所以要做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就要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同时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水资源的保护问题,避免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过程中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浪费。

2.5 完善电价

电价上涨增加了用户使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费用,从而导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下降,进而导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收益下降,从而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不良的影响。完善电价,可以适当的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用电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适当的降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使用的电价,从而提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率,提高相应的收益,从而促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3 结语

产权制度改革要按照义务置换权利和投资――所有权――收益权一体化的原则来进行。在产权制度背景下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要从政府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发动社会力量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明确水费归属、重视水资源保护和完善电价五个方面来进行。做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对维护农业经济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杜金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改革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2011(35):24-26.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篇(2)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首先对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我国之所以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意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可操作性建议和对策。

1 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国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水利建设对农业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全国建设了8万多座大中型水库,并且大多数都有配套的渠系工程。改革开放以来,从国家层面看,政府过分重视“大江大河”的治理,而在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上明显不足,由此导致原有的水利工程得不到维护,遭到了相当程度的破坏,水利设施淤塞,农田道路失修,导致农业抗灾能力薄弱,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

2 我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工程来部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来实施,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面来推进。

2.1 农田水利建设关系社会的稳定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改革发展与建设推进的根本问题。只有加大对“三农”问题的改革力度,才能为社会稳定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保证。农田水利建设在加强“三农”问题改革尤其应当首先实施的决策。只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才能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促进农业发展,这样就确保了农产品供给,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更进一步对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有着积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2.2 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国家粮食生产安全

长期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过程中一直存在着耕地少、农业效益低、人口压力大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等等诸多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改进灌溉技术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稳定粮食的产量。从长远来看,对于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意义重大。

2.3 农田水利建设关系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的稳定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十分有必要。

3 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我国目前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3.1 工程建设质量低

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

3.2 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或是工程建设单位的违规建设,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3.3 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

老工程由于缺乏严格的过程管理机制,一些老工程年久失修,过早的失去了其功能,造成公共资源浪费。

3.4 工程建设规划、监督不利

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工程规划不合理,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4 我国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对策

基于上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近阶段我国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建设与管理结合,由传统的农田水利向现代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农田水利、生态农田水利转变,建设与新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实力相协调的现代新型农田水利,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的跨越发展。

4.1 健全完善水利政策法规,合理进行利用与保护

众所周知,农业是低收益产业,而农村是落后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就更应当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因此,政府在农业建设改革方案的实践中要建立完善的投资机制,不断加大前期投入的引导资金,同时各地还应当用足用好财政的投入政策,确保上级水利项目补助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进而调动农民群众的投入积极性,产生兴修水利的热情。

4.2 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发挥整体效益

针对上述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政府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初期,应当以长远、统一规整的思想进行设计,使得新建工程与原有工程相配套,并积极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探索多种有效的形式,充分发挥已在建工程的最大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机制顺利有效的运行。

4.3 加强水利宣传教育,提高群众保护水利工程的意识

政府在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还应当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不断提高农民的集体意识以及保护水利工程的意识,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利用及保护氛围,从而才能使农田水利建设发挥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功能,更好地造福国家,造福社会,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 田士豪,陈新元.水利工程概论[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篇(3)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

近年来,从重庆、成都大旱到2009年的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大旱,到2010年的西南五省区大旱,其频率似乎越来越快。频繁大范围干旱暴露出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大问题。华北、黄淮等地降雨持续偏少,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省出现不同程度旱情。

1 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逐渐达到了小康水平,过上了幸福、富裕、和谐的生活。近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土地深化改革和“三农”政策推行,积极的利民、保民、惠农政策走进农村,农村发展展现良好势头,农村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健康指数稳步上升。

但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因此,此次调查研究将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问题,选取安阳市周边乡镇为调查对象,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查找问题根源,尝试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1 农田水利建设的内容

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发展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1.2 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农田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意义深远。

2 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2.1 基础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国家每年的水利投入都给了大工程、大项目,对给予农民帮助最大的“小工程、小项目”投入明显不足。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主管部门都是更偏重经济效益的考虑,主要关注点都在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然而对于农业用水投入却是少之又少。而地方政府则更不愿意把钱花在这方面,而把更多的资金用来招商引资,建工厂、建商品房。

另一方面,农民自己没有能力也不愿意独自去投入,粮食是靠天吃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共同行动。目前为止,很多农村的沟、塘、渠、堰都是在三四十年前建起来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有的“两工”(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使得原本依靠“两工”体系提供和维护的原有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被荒废。农田水利设施运行和维护相应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农村水利公共投入缺失。

2.2 基础水利设施薄弱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半数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排设施,产量低而不稳,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再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都到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近40%的灌溉设施已经损坏,近80%的灌溉耕地只能抗御一般性干旱灾害。

2.3 基础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基本建设投资的减少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反差加大,部分地方乡镇政府脱离农村客观现实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超前建设和达标活动等,逐渐加大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基层政府不能够有效地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当地民众和当地经济发展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或政府官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进行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农田水利等农村基础设施格局扭曲甚至主体缺位,影响了农村水利建设工程的实施。

同时,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打工对促使劳动力市场化,提高农民现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农民不愿意在低效益的农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修建水利设施,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持续下降。

2.4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管理难

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特征差别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不同。缺乏在组织与制度上与当地发展情况相适应的规划安排,农民和政府之间缺乏一个可以表达农民真实意愿和心声的“桥梁”。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参与项目的管理,农民的声音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反映不出农民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田水利“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大部分水利工程运行时限长,管护机制不健全,加之自然灾害破坏等因素影响,许多设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且得不到及时修复。

2.5 农村饮水安全形势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多地河湖水污染问题已十分严重且治理不易,目前我国农村有近3亿人的饮水已经不安全,高氟、高砷、苦咸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有1/3基本上没有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

2.6 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缺失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篇(4)

关键词 农田水利;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5-0020-02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不仅人多地少,而且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以上基本国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性决策。而农田水利作为我国广大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对农业的稳产和高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资源,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起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我们应大力营造农田水利,将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水利建设的一个重点环节来抓,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努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1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

如何为农田水利建设创造出有利的发展环境,笔者认为加大以下两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切实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应当对农田水利建设在给予资金上上的优先支持和重点倾斜,并不断逐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补助标准。通过提高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逐步将农业产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和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国家在对农田进行改造时,要予以相应的资金扶持措施,有效缓解以往农田基本建设中改造中出现的资金不足难题;二是实施轻税薄赋的金融政策。对于农田水利建设,要依据多予与放活的原则,严格执行现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全面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要继续扩大涉及到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与联保贷款,积极支持积极性高、信用好的农户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中,从而有效实现增收致富。

2 明晰农田水利的产权

要积极解决农田水利的产权问题,一方面是要认真落实农田水利政策,积极理顺分配机制。要通过多种渠道,全面宣传水利建设的积极作用,加大农田水利政策的落实,建立全民水利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意识,让群众自觉自愿地地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去。要积极探索承包制、股份制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人;另一方面是要国家明确相应权属的基础上,依据农田生产周期普遍较长的特点,保持农田水利权属保持长期稳定。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国家要进行相应的补偿,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3 建立专业化的农田水利开发管理队伍

一是要严格落实责任。由当地政府的主管领导牵头,成立农田水利更新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负有农田水利改造任务的重点乡镇也要成立管理机构,并建立起固定的联系点,长年关注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要将农田水利的更新改造工作作为新农村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作出表彰与奖励,对未及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则要作出通报批评,甚至追究领导责任。水利主管部门要针对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各步骤与各环节,制定出技术规程与规定的完成时限,并进行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切实提高认识。因为农民群众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农田水利的管护意识不强,责权利不够清晰,毁坏农田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我国农田基本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为尽快理顺管理体制,应当注重加强地方水利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发挥乡镇水利站的功能。农田林网应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栽培、统一施肥,通过深翻和中耕等措施以改善土壤结构,以求缩短投入与产出的周期,提高农田水利的经营与管理水平。

4 加强产业化与市场化建设

一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水利主管部门应根据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不断转变管理职能,增加服务开发手段,把农田水利的规划、管护、加工、销售及开发等各环节统一起来,以确保国家水利政策能够得到落实,保障农民权利不受到侵害,并处理好国家、集体与农民等各方利益。为此,一定要加强农田水利专业化技术与农田水利产品市场开发,用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来促进农田水利特色产业的发展;二是要加强后续产业的发展。各地方政府要按照农田水利建设的科学规律与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全力做好农田水利的资源加工转化工作,要继续全力推动传统意义上的木材加工市场的深度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发展精加工和深加工,逐步延长产业链,走出一种种植、贸易、工业一体化发展的新路。要充分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产业化水平,积极扶持与培育出一批骨干企业与知名品牌,积极推动产业重组和产业升级,从而带动这一产业的大发展;三是要加快市场化发展之路。要根据农产品的特性与市场状况来充分激活木材市场,并逐步规范市场的流通秩序,不断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帮助农民进入到市场中,从而提高该产业的发展活力,并实现各生产要素的不断流动。

5高农田水利体系建设的科技效益

一是要真正认识到科技兴农的重要意义,通过制定与落实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科技人员深入到生产一线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综合开发及深层次开发。要通过试验,建立起经济高效的典型开发模式,并加快农田水利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二是要着力增加科技攻关的力度,要积极培育并推广一批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的优良树种。要通过强化农田水利结构、树种配置及混交方式等模式的研究,不断推广农田复合经营的先进模式。要重视科技培训与技术服务,不断推广农田水利建设中所需要的合适技术,并加快林业方面的新技术与新成果的普及程度,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6 结论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已步入到良性循环的轨道,而且林龄结构与龄组分布正在逐步得到调整,农田水利建设的各项功能正在更趋完善。笔者坚信,只要继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农田农防林管理,顺应市场的需求,一定能将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篇(5)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意义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我国水旱灾害发生较为频繁,许多地方的地形、土壤、气候条件也对农业发展很不利,不采取灌溉排水措施,农业生产就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兴修农田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自古以来就是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在建国后几十年里,全国上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农田水利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最近几年,我国又在一些大的防洪工程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但是与农业产出能力直接相关的农田水利建设少之又少,管理日渐疏忽。现在我们不仅没有扩大以前农田水利建设的战果,反而严重透支了以前的成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要求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还是要以发展生产为中心,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农田基本建设必须有更大的发展。2006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农村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技术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农村水电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确立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正处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预期效果的现实选择。

    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不懈地努力,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1949年的0.16亿hm2增加到2004年的0.56亿hm2,为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时期的五年间,中央、地方政府和群众自筹资金约200亿元,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80多万处,使6000多万农村人口告别了饮水难。国家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36亿元对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国402个大型灌区中的255个进行了配套与改造。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86.67万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8亿㎏;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42提高到0.48,由此新增节水能力70亿m3。2001~2004年,全国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效益4311亿元,年平均减灾效益1078亿元;因洪涝灾害年平均死亡1564人,远远低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水平。平均每年因抗旱减少粮食损失500亿㎏,减少经济作物损失400多亿元,临时解决了2700万城乡人口、1900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但是,我们要看到,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目前各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建设小康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篇(6)

关键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关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260-1

1 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在整个国民人口中占有将近70%的比重,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也占有基础性的地位。搞好农业发展,对于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构建全面和谐的小康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近些年来,中央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出台了大量的文件和政策措施,积极的推动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2012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2年7月初,又召开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主持会议,总书记、总理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这在建国以来都是首次。从中央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此重视来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大量问题逐渐得以暴露出来,尤其是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更暴露出大量的问题和漏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低,配套设施不齐全,后续建设和投入不足,工程使用时间长,年久失修等问题需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和解决。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被逐渐暴露出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于农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业是一个对于基础设施要求非常高的产业,自古以来,农业的发展就离不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历史上的各个时期,都修建了很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例如秦朝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云南少数民族修建的梯田等,都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如今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农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业又好又快可持续的发展,需要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非常落后,很多地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在这种现状下,就必须搞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

2.2 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总理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对于城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之后,对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镇化的建设,需要更多的农村人口从农村转移出来,大量的农业人口需要从土地里脱离出来,这就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经济的生产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需要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和规模化农业的发展,这两个方面都对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很高的要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农场化经营提供很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2.3 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重要内容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的刺激投资,拉动内需,为我国经济的增长提供动力。首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这样,可以直接拉动我国投资需求的增长;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改善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拉动我国的内需增长。

3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3.1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我国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农田水利建设的面比较广,但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质量并不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和隐患。其次,国家在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投资方面比较少,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得不到持续的资金投入和人力物力的保障。另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对于其能否发挥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农田维护体制的建设一直不健全,导致大量的基础设施长期无人看管无人维护,年久失修的现象很普遍。

3.2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首先要加强大型水利工程配套设施的完善。要对于大中型水库和其他水利设施的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水利设施,要予以加固,同时,要做好农田田间配套设施的修建和完善,发挥好现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作用。其次,要推进小型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难以修建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地方,要将资金和人力物力重点投入到一些比较小的设施建设上去,比如帮助农民因地制宜的修建一些水窖和集水池等储水和灌溉工程,另外,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的修建和完善。要在农场推广节水灌溉工程,根绝具体情况,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项目。从中央到地方,一定要将各个措施和政策予以落实,大力投入人力和物力保障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建和维护。

参考文献

[1] 杨朔.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2] 韦金保.税费改革后安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04.

[3] 刘贵书.农村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意义篇(7)

关键词农田水利设施;问题;对策;耿集办事处

耿集办事处位于徐州市贾汪区东南部,属于平原区,地理形势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东靠邳州市宿羊山镇,南连徐海公路和铜山县大许镇,西邻252省道和塔山镇,北依京杭大运河和310国道,与汴塘镇隔河相望。耿集办事处耿南、耿北、张徐、二八河等大沟形成了耿集四纵四横的水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朴实的耿集人民在数届党委、政府领导的带领下,每年集资进行各项农田水利建设,现已形成耿集自成一体的水利网络,也为农业的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已尝到大搞农田水利所带来的甜头,农业产量连年翻番。但随着农业税的取消,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办事处财政周转困难,很多的渠系和水利设施等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阻碍了农村农业的发展。为此,探讨农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途径,对农业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存在的问题

1.1设施严重老化、不配套

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修建于20世纪50—60年代,且排灌标准很低,既造成排涝能力弱,农田涝灾转化为河、湖防洪压力,农田积水无法排出,又导致提灌能力差,无法满足灌溉需要。

1.2疏于管理

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只建不管、重建轻管及水利设施带病运行问题比较普遍,使得众多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丧失殆尽,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已经严重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形势下,更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改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条件,建立起设施完备、抗灾能力强、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较高经济社会效益的水利设施体系。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单纯依靠农民一家一户或者仅凭国家投资,都难以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从单纯依靠农民来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但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在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方面的弊端日渐显现。

1.3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的能力有限

农民经营土地面积小,无法形成规模,一些地方土地二轮延包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耕种的田块经常调整,对改善耕作范围内的水利设施缺乏积极性;收入增长缓慢,拿不出资金用于改善水利设施条件。

1.4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在乡镇、村级组织无力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情况下,农户、中介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没能够很好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出资改善水利设施条件。

1.5农民未能对公益事业承担应尽的义务

农村税费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两工”(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取消后,国家投资有限,地方财政又没有钱投入,“一事一议”存在难度,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难成现实。从依靠国家来讲,我国耕地绝对数量大,地形地貌复杂,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任务重、难度大、投入需求巨大,国家不可能在短期内投入足够多的财力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2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途径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但是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中国特别是北方广大的农村地区并没有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总体仍十分薄弱,已成为制约“三农”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只有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才能够确保农村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扭转当前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确保国家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资的不断增加,强化各级政府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又要鼓励民间投资,教育、动员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从而建立起国家、民间多元投资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有效机制[1-2]。具体解决农田水利设施的途径如下:

2.1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倾斜[3]。合理使用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基建、水土保持等各项资金,确保有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各级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列出重点项目,安排相当资金,逐步改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涉农部门也要多方挖潜,加大投入,有重点、分步骤地解决水利设施建设上的突出问题,保证该地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年年有新的改善。

2.2加快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式,积极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放活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经营管理权,明确责权利,切实保护、开发和建设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真正实现投资经营者、农民及生态环境的三方共赢[4]。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资主体运行机制,开阔市场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在遵守市场准入规则和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投资兴办水利工程项目,切实增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活力。

2.3加强管理,努力开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局面

农村“两工”曾经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发挥过很大的作用[5]。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两工”后,一些地方和群众将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与加重农民负担等同起来,片面地认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田水利建设应该由国家和集体包揽,农民不再承担义务,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展。在新的形势下,不少地方还未能找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办法,造成难组织、难发动的被动局面。为此,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自力更生的好传统,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投工投劳,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村集体应将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纳入村办公益事业的重要内容,投入部分资金用于改善本辖区水利设施条件;对经济条件较差的村集体,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筹集部分资金用于当地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各级水利部门要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发挥行业管理职能作用,搞好统筹规划和业务指导,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开发、土地管理等部门,要加强有关计划、资金及开发、整治项目的管理,确保资金投入的作用和效益,各级、各部门应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新局面[6-7]。

现阶段,农民仍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受益者和主要投入者,因此严格运用“一事一议”政策,积极引导农民筹资投劳显得格外重要。而“一事一议”的关键是要抓好“事”和“议”2个环节。首先,要有“事”可做,所议的“事”必须经过科学论证,真能让群众得到实惠;其次,“议”的程序不能忽视,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另一方面,还得采取措施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情况的发生。

农村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出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的途径是多元化的,只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就一定能够促进农村水利设施的完善和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3参考文献

[1] 赵鑫,高晓猛.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J].水利天地,2010(4):40.

[2] 周晓平.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原理和制约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09(6):1-3.

[3] 于凤鹏.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生态农业,2008(1):46-48.

[4] 杜明军.中国农田水利设施体制机制研究的综述与展望[J].水利天地,2009(11):15-18.

[5] 于海涛,张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政策变化研究[J].科技资讯,2009(25):4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