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10 09:53:08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1)

[论文摘要]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的竞争和发展非常关键,因此研究企业知识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知识管理具有综合性、创新性、不易模仿等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本文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探讨知识管理的相关内涵和重要性,以及在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如何应对。

彼得·杜拉克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中指:“在当今礼会中,知识是个人乃至整个经济的主要资源。土地、劳力和资金这些经济家所认为的传统生产要素,现在虽然没有式微,只不过变成第二顺位。只要有知识,这些要素皆可轻而易举取得。”简言之,未来世界的经济发展将取决于知识的累积和应用。知识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资源,而人类社会的脚步也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如此,未来的经济活动将是以专业及服务为主的知识经济。知识是企业的主要经济资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是其主要资产.企业要从现有知识中创造出新资源,就必须对知识加以管理。dcg(2002)调查显示,有九成以上的美国企业对其抱以正面评价,认为它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而根据相关机构的调查报告。美国大约有超过1/3的主要高科技公司,均已正式成立或计划成立知识管理系统。(theknownetwork)>杂志2000年的调查显示,全球令人赞赏的知识密集型公司由于推行知识管理.业绩大部分都能持续成长,呈现m高盈利能力、高成长性的特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首先应考虑如何找到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方式,以累积、应用企业知识,增强企业实力。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当代企业如何管理内部的知识,就成为非常重要的话题。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诞生于知识经济逐渐兴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商业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中。知识管理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共同构建企业商务智能,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进一步发展。第一代信息化管理的是数据;第二代信息化管理的是信息;而知识管理将信息化推进到第三阶段,第三代信息化管理的对象是知识。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它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

知识管理在知识资产管理、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化4个方面进行深化和突破。知识管理是企业在面对非连续的变化所致的重大变革之际,将资料、信息技术与整个组织流程、企业精神等加以整合的过程及成果,其中包含了全体员工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二、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原因

知识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资源.关注知识如何推动创新有助于帮助企业充分有效地利用知识资源。资源7~(resourcebasedview)认为.组织中不同资源的积累和转化,为组织提供了独特的资源和竞争优势。在相关研究中,把知识作为一种核心资源的提法已经得到普遍认可,tang(1999)更提出知识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九大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子。当知识能够自由流动时。其潜在的价值就会变得具体起来;若能适当运用既有知识,或提出新的想法,不仅能使生产力获得提升,更能激发创新。21世纪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知识的质量,利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对企业来说始终是一个挑战。

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原因在于:(1)竞争加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加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2)顾客导向:企业要为客户创造价值。(3)工作流动性增强:雇员的流动性加快,雇员倾向于提前退休,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管理其所获得的知识,企业有失去其知识基础的风险。(4)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环境的不确定性表现在由于竞争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和由于模糊性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在动态的不确定环境下,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学习已成为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保证,组织成员获取知识和使用知识的能力成为组织的核心技能,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成为企业重要的稀缺资产。(5)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经营要求企业具有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知识获取、知识创造与知识转换的能力。知识创造、知识获取和知识转换依赖于企业的学习能力,学习是企业加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三、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步骤

davenpo~和prusak认为知识创造是公司为了增加知识库存,所采取的特定行动与计划;认为其目的在于增加知识库 存。nonaka提出5种适合组织创造知识的条件,分别是意图(intention)、自(autonomy)、波动/仓ⅱ造性混沌(fluctuation/chaos)、重复(redundan.cy)、必备的多样才能(requisitevariety)。创造知识的方法主要包括达文波特提到的收购、融合、适应以及知识网络等。收购提供了获得某个组织知识的方法.此种方法的好处不仅是获取知识,若是组织要扩充生产线、多角化经营这都是最方便、快速的方法;但是收购的方式依然可能造成知识的流失,或对组织造成影响。融合为组织特意建立复杂与冲突的环境,使组织在混乱、冲撞的情境之下创造出新的工作模式,并在此模式下产生新知识。适应是指组织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努力适应环境并追求进步,使得环境变化的威胁成为知识创造的媒介。知识网络为组织内非正式的群体构成,即由共同志趣的人员组成团体,并在频繁的对话中创造新知。

对于企业而言,整体产业内创造新知的手段。主要得依赖于融合、适应以及在行业内部建立知识网络等方式来实现,而收购往往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其实施的可能性较低。为了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其有效的方式是在行业内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来提升其新知识的创造能力。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认知

认知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统一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梳理知识管理对企业管理的意义,评估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帮助企业认识是否需要知识管理,并确定知识管理实施的正确方向。主要工作包括:全面完整地认识知识管理,对企业中高层进行知识管理认知培训,特别是让企业高层认识知识管理;利用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等评价工具多方位评估企业知识管理现状及通过调研分析企业管理的主要问题;评估知识管理为企业带来的长、短期效果,从而为是否推进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决策支持:制定知识管理战略和推进方向等。

该阶段是企业接触知识管理的第一步,因此需要注意: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对知识管理采用何种实施方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应特别注意不要忽略企业文化和管理现状;知识管理的推广需要企业流程、组织、绩效等管理机制的配合,同时也需要深入企业业务层,必须得到高层重视,并将知识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才能保证知识管理在企业中顺利推进:由于知识管理需要长期推进,需要对知识管理的效益进行准确量化评估,才能转化为长期发展的动力。

第二步:规划

知识管理的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充分认知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详细规划也是确保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本环节是通过对知识管理现状、知识类型的详细分析,并结合业务流程等多个角度,进行知识管理规划。在规划中,切记知识管理只是过程,而不能为了知识管理而进行知识管理。只有把知识管理充分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才能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主要工作包括:从战略、业务流程及岗位来进行知识管理规划;企业管理现状与知识管理发展的真实性分析;制定知识管理相关战略目标和实施策略。并对流程进行合理化改造;知识管理落地的需求分析及规划;在企业全面建立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规划阶段的难点主要包括:知识管理和企业战略目标与流程的结合:知识管理与其他管理制度如人力资源管理的结合及管理思想的转变:以知识管理思想为基础的业务流程的改造;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的建立;知识管理规划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实践形式。

第三步:试点

此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延续和实践.按照规划选取适当的部门和流程依照规划进行知识管理实践。并根据短期效果来评估知识管理规划,同时结合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

主要工作内容: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业务体系。包括生产、研发、销售等,各不同业务体系的任务特性均不相同,其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亦有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业务体系的任务特性和知识应用特点.拟订最合适、成本最低的知识管理方法,这称为知识管理模式分析(kmpa)。另外,考虑到一种业务体系下有多方面的知识,如何识别关键知识,并判断关键知识的现状,进而在km模式的指导下采取有针对性的提升行为,这可以称为知识管理策略规划(ksp)。所以,此阶段的重点是结合企业业务模式进行知识体系梳理,并对知识梳理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知识管理具体策略和提升行为。

本阶段是知识管理从战略规划到落地实施的阶段,根据对企业试点部门的知识管理现状、需求和提升计划的分析.应该考虑引入支撑知识管理落地的知识管理it系统。根据前几个阶段的规划和分析,选择适合企业的it落地方法.如带知识管理功能的办公协同系统、知识管理系统、知识门户落地等。可以说,本阶段在知识管理系统实施中难度最大,需要建立强有力的项目保障团队,做好业务部门、咨询公司、系统开发商等多方面协调工作。其难点为:选择合适的部门进行试点;知识体系的建立及知识管理模式和策略分析:针对性地提升行动计划。

第四步:推广和支持

在试点阶段不断修正知识管理规划的基础上,知识管理将大规模在企业推广,以全面实现其价值。推广内容:知识管理试点部门的实践,在企业中其他部门的复制:知识管理全面融人企业业务流程和价值链;知识管理制度初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的全面运用;实现社区、学习型组织、头脑风暴等知识管理提升计划的全面运行,并将其制度化。难点为:对推广造成的混乱进行控制和对知识管理实施的把握:知识管理融人业务流程和日常工作;文化、管理、技术的协调发展;知识管理对战略目标的支持:对诸如思想观念转变等人为因素的控制以及利益再分配:建立知识管理的有效激励机制和绩效体系。

第五步:制度化

制度化阶段既是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结束,又是企业知识管理的一个新开端.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要完成这一阶段,企业必须重新定义战略,并进行组织构架及业务流程的重组,准确评估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实现的价值。在本阶段,企业开始意识到知识管理是企业运作的一种战略。而且有必要成为企业综合运作机制的一部分,从而把知识管理全面融人企业战略、流程、组织、绩效等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知识管理将逐渐演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有力促进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发展。其重点为:知识管理深入业务体系;知识管理的广义推广:知识管理提供战略支持;知识管理新实践的创新。其难点为:知识管理深入业务体系的流程调整:知识管理思想推广到其他管理体系中:知识管理文化氛围的建立:知识管理新实践和方法的创新。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2)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显性化

一、隐性知识的含义及分类

1.隐性知识的含义。隐性知识是指具有个体性、默会性、情境性、非理性、整体性、稳定性和文化性的知识,是个人通过自身的感官、直觉或领悟获得的、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不能用文字、语言及符号明确表述的智力活动成果,它与特定的情景相联,是通过潜移默化来建构的个人认知的整合。

2.隐性知识的分类。按照与业务的相互关系,将隐形知识分为技能类隐性知识和信念类隐性知识两类:其中技能类隐性知识与业务直接相关,信念类隐性知识和业务间接相关。按照隐性知识是否可显性化,可将隐性知识分为两大类:一是能够文档化的隐性知识,一旦某个经验被员工整理成文字,其他同事就能够阅读学习并快速掌握经验;二是较难文档化的隐性知识,即使整理成文,其他人员也难以理解和学习,主要是通过人-人的模式来实现。

二、企业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的管理越来越重要,加强企业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的开发、管理,对于提升隐性知识显性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企业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能促进企业知识的积累和应用。经济全球化,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现代企业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是员工个人通过经验累积起来的隐性知识,加强企业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保护好企业的知识资产,同时加快了对企业新员工的培养,促使企业全体员工运用隐性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高的效益。

2.加强企业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能促进知识型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知识型员工个人隐性知识分享给其它组织成员,增加了互相学习的机会,获得企业的有效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成就欲望,促成知识型员工将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协调一致。

3.加强企业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是市场国际化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必然选择。市场国际化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现代企业获取、创造与转换知识的能力依赖于企业的学习能力,创建学习型组织,使学习成为企业加强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这就要求加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构建企业知识库,从而提高组织智商,提升组织记忆,减少重复劳动,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对策

1.提高认知、科学规划、大力试点和推广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提高对企业知识型员工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认知,梳理隐性知识的管理,为推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实践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依据企业的需求,全面分析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结合企业的业务流程,科学详细地规划知识管理,将知识管理逐步溶入企业管理当中,制订知识管理的战略目标和实施策略,并对业务流程进行合理化改造;按照规划选取适当的部门和流程依照规划基础进行知识管理实践,并从短期效果来评估知识管理规划,同时结合试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修正,结合企业业务模式进行知识体系梳理,并对知识梳理结果进行分析,以确定知识管理具体策略和提升行为;在试点阶段不断修正知识管理规划的基础上,知识管理将大规模在企业推广,以全面实现其价值,让知识管理全面的溶入企业业务流程,实现学习型组织、头脑风暴等知识管理提升计划的全面运行。

2.统一企业隐性知识的梳理形式。企业可先梳理出隐性知识点,将隐性知识点与内部可求助的专家对应,再把隐性知识点显性化。隐性知识梳理组织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隐性知识梳理小组为主,小组成员通过访谈业务相关人员,进行整理,按照一定的模板梳理出隐性知识点;二是以业务部门为主,隐性知识梳理小组主要通过培训传授工具和方法,不参与具体的隐性知识梳理工作。同时,企业可按照职能和项目梳理隐性知识,职能型隐性知识是由承担这些职能的员工掌握的知识,它包括职能分类分级、隐性知识点内容、现在的知识管理方式、建议的隐性知识管理工具;项目型知识梳理是以工作任务为基础切入,它包括工作任务阶段的划分、隐性知识点具体内容、已采用的隐性知识管理工具和贡献知识的人员。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大力推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人是知识的运用者,企业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调动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一是整合企业资源,建立人力资源知识库。通过构建企业知识库,有效地规范管理员工的知识,促进知识在组织内部的合理流通,并制定人力资源持续计划,形成企业员工长远发展规划。二是建立有效的企业知识运行、激励机制,促成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企业应形成科学的激励机制,既能满足知识型员工的利益、心理需求,又能引导知识型员工进行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为他们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动力。三是建立柔性、高效的知识型企业结构。为促使知识型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企业应建立全新的企业结构,构造动态的团队,以利于隐性知识在人与人接触的潜移默化中转化,团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效地实现知识的传播、整合、共享以及创新。四是构建学习型组织,提高隐性知识的价值。企业通过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增强企业内部的学习气氛,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共享,从而构建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组织内部知识的持续创新的学习型组织。

4.以市场为核心,以企业的知识型员工为重点,建立多种合作形式,构建递增收益网络。为有效利用知识,企业的知识管理要注重知识的市场化和实用化,以市场为导向,将知识运用于价值创造中。各种知识和技能是员工个人的隐性知识,是企业创造的源泉,其主要载体是知识型员工,为此企业应为知识型员工营造一种相对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知识在传递、转化、使用过程中会因知识的积累创造更多的知识产品,因此企业要重视并处理好与产品最终用户、零售商、专业制造商、竞争对手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建网把它巩固下来,企业之间应以各种形式来加强联系与合作,每个合作企业都可以从对方获取物资资源、市场、知识和资金,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减少成本和风险、控制知识流动,降低竞争程度的目的,建立一个递增收益网络,促使企业知识的采集与加工、知识的存储与积累、知识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使用与创新能通过相互学习来获取新知识,加快知识的流动速度,提高知识资源的应用程度。

参考文献

[1]陈柳钦.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策略分析[J].中外企业家,2002(9):50-51.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3)

关键词:知识管理;经济时代企业

一、虚拟企业的概念与特点

虚拟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以上企业为了共同抵御市场竞争浪潮的冲击,抢先占据市场,将各个成员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并进行创新性改造,为促进各自竞争能力的提高,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而通过市场化或非市场化方式所形成的组织形。

虚拟企业能够摆脱时空的限制,屹立于聚散的稳定点,同时还具备系统优化组合和有效协调的优越性,是因为虚拟企业具有如下特点:

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扁平的、柔性的、网络状的;虚拟企业的存在时间是暂时的和动态的;虚拟企业以任务信息作为彼此联系的纽带;虚拟企业的企业界限即模糊亦清晰。

二、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知识就好比虚拟企业的细胞,对细胞的合理分配、组合是管理虚拟企业知识的关键。虚拟企业完全依托高新技术将企业内外部各类知识汇聚在一起,通过建立有效的内外部知识交流、共享平台,实现知识的最大化价值,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实现创新目标的活动过程的总称。

目前,学术界对于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研究已较为成熟。绝大多数的学者都从宏观角度将虚拟企业的知识分为企业间网络知识和企业内部知识两大块。知识的创造、共享、传递、应用是成员企业的内部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它的主要任务是将企业以及个人的隐性知识转化成可以共享与传递的显性知识,它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基础。而正如学术界普遍认为的,虚拟企业间网络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创造、知识共享、知识使用、网络知识的基础性管理这四大方面。它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网络知识共享顺利完成并通过知识共享后激活的创新知识资源获得倍增效益,它是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

三、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

虚拟企业在生产方式与管理机制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企业,决定了其知识管理方法也不同于传统企业,有其独特的地方,具体来说包括:

(一)丰富性

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添加了网络知识管理的部分,其知识管理不再局限于企业内知识的产生、传递、共享与创新,更加关注企业间知识的流动、共享、整合与创新。

(二)加强共享性

知识使用得越多,产生的效益越大。因此,成员企业需要通过加强彼此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共享来降低自己创造知识的成本,来更高效的运用知识,以最快的速度应对市场的变化,获取最大的利润。

(三)包容性

虚拟企业中的每个成员企业都有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而为了更好的分享与传递知识,那么虚拟企业的知识管理必须具备包容性,能够接纳和整合来自各个成员企业不同的知识构造。

(四)保密与共享平衡性

成员企业在进行知识的传递、共享与使用之前应该明确了解自己企业哪些知识是不能够被共享出去的,也就是需要保密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共享的。保护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要丧失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知识共享、传递与运用上来,这样才能获得新知识,不断完善企业知识结构,最终转化为自己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五)协调性

成员企业的知识结构互补能够加速虚拟企业的运行效率。因此,在选择成员企业时应重点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总量处于同一起点,知识的学习能力较强,知识的创造能力优秀,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的相容性高。

(六)开放性

虚拟企业应筹备一个供大家交流与共享知识的平台,便于成员企业间的交流,并逐步完善虚拟企业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在与其他的虚拟企业进行知识的传递、吸收、转化与应用。

四、影响因素分析

(一)企业文化

创建知识型企业的最大障碍是企业文化。合适的企业文化不仅会激励每一个员工奉献出自己的知识,更会使企业的知识管理发展更迅速。组织文化对于知识管理效果的影响是正向的,并且在虚拟企业的大背景下是显著的,是影响虚拟企业合作过程中知识管理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领导支持

虚拟企业由于其特殊性,领导在信息或者传播思想的时候更加容易被员工所接受,员工同时也能够更加直接的与公司领导进行有效沟通,这表现在一方面由于领导的高度支持,他们会非常重视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会身先士卒率先推动知识管理工作的持续进行,他们的工作热情能够更加迅速的带动起员工对于知识管理的热情;另一方面由于领导的高度支持,在企业内部会形成有利于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之间的便捷交流的知识创造、共享、传递、应用宽松氛围,促进知识管理的顺畅发展。

(三)知识距离

知识距离对于合作过程中的知识管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以虚拟企业研发中的知识共享为例,由于发送方和接收方研境的不同,双方在研发活动中存在诸多差距,如组织治理模式、组织文化、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知识距离的增加,影响到知识共享的效果。因此,在虚拟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双方的知识距离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寻求合作双方知识的平衡才能取得有效的知识管理。

(四)技术支持

前人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表明,要使知识管理活动顺利进行就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在虚拟企业合作从事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能忽视技术的影响作用,要注重企业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技术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最大化地发挥技术对知识管理进程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技术的作用是有限度的,因此,企业既不能过度夸大技术的作用,也不能忽视技术的作用,把握好技术应用的尺度,促进知识管理的顺利发展。(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 Kenneth Preiss,Steven L Goldman&Roger N Nigel.21st.Centu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strategy:An industry-led view[R].Lacocca Institute:Lehigh University,1991.

[2] 陈剑,冯蔚东著.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王青山,郭东强.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的有关问题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9.

[4] 韩晶.企业的虚拟化经营[J].开放导报,2003.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4)

关键词:信息管理信息战略知识管理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研究的重点一般都局限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对企业信息战略的研究涉及较少,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理论。特别是国内关于企业信息化的研究,大多还没有上升到企业信息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对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知识管理未能加以认真研究与吸收。随着其实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肯定和重视,最近几年,知识管理又重新受到企业的关注。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他们最宝贵的资产和资源是知识,知识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保罗罗默教授就曾提出了经济增长四要素理论,其核心思想是把知识作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要素,他认为:知识能提高收益,知识需要投资,知识与投资存在良性循环关系。现今,企业的价值在于知识产权、客户的信赖程度、与商业伙伴合作的能力、电信基础结构,以及雇员的创造潜力和技能等。为此,在知识经济社会环境下,把企业的知识资源纳入管理之中,即把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共享等组成一条知识链,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区别

当今管理信息发展的三个趋势是: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走向知识资源开发、由客户机/服务器结构走向Internet结构。信息管理将各种各样的信息以一定的方式汇总、组织起来,方便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查询和检索,然而如何由信息产生知识,即如何利用数据信息取得知识、再利用知识获得最大的利润或效益,这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知识是由信息而来,它是通过对信息的提取、识别、分析和归纳转换而来的,因此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则是信息管理的延伸。知识管理是通过一组问答序列,即解决方案的集合寻找和识别与问题有关的关键性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形成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知识,作为决策的依据。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信息、知识和一些专门的技巧是获取利润的工具。

信息管理关系到现代企业的发展,发达的信息产业为现代企业提供了广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环境,这些现实的变化对CIO的职责及其工作重心的转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知识经济促进了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一般信息的获取变得非常容易;而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又使关键性的信息获取变得日益困难,迫使企业必须更加重视企业内部现有信息的收集、开发,必须努力挖掘企业现有信息资源,特别是支持企业管理决策的关键性信息。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信息开发任务将日益艰巨,要求企业信息的保管者和加工者,变为企业信息的管理者、研究者和利用者。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面临的新挑战。“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企业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而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知识,从而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知识管理是把信息转化为知识,用知识指导决策付诸行动,再将该行动转化为利润。

对企业的知识管理一般可以这样理解:有关企业知识的清点、评估、监督、规划、取得、学习、流通、整合、保护、创新活动,将企业知识视为具有核心价值的资产进行管理。凡是能够有效增进知识资产价值的活动,均属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结合个体与团体,将个体知识团体化,将内隐知识外显化;结合组织内部与外部,将外部知识内部化,将组织知识产品化,都属于企业知识管理的过程和工作内容。信息是知识的输入端,技术是知识的产出端。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而不论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存在于数据库中、被印刷于纸上或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知识管理的内涵

知识管理需要有组织的知识,更需要有组织的智慧。谈到知识管理,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信息与知识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从信息到知识的转化也是知识管理的基本工作之一,如果缺乏对这种区别的认识,就会把知识管理误解为办公自动化。

知识主管(CKO)的工作重点在于培育企业的集体创造力,其职责超越了单纯的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范畴,因而包括了诸如员工培训、工作技能、奖励和企业战略等。管理并经营企业的智力资本是CKO的份内之事,知识主管正扮演着把企业的智力资源同现有的信息技术、企业营销战略等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发挥出特殊作用的重要的高层管理者。

信息主管(CIO)作为企业信息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工作目标是以企业信息的组织和开发为重点,致力于信息管理中的信息保障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以提供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为工作重点,其任务是监督企业信息技术的采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有些企业习惯性地把企业知识管理视为信息管理的一种延伸,因而试图把信息主管简单地改为知识主管。这样做的结果是在不知不觉中把企业知识管理的工作重点放在技术和信息开发上,而不是放在创新和集体创造力上,从而陷入了知识管理的误区。用一句话来简单、扼要地说明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即知识管理始于信息管理结束的位置。

在知识管理从现代企业的管理中细分出来之前,知识管理的实践和操作早已经客观存在于大部分传统企业的实际运作之中。知识管理的传统模式有四个层次,即: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存储、知识的分享、知识的利用。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理念,主要是企业或组织运作中管理层面上的问题。但是与所有的管理过程一样,知识管理也是企业或组织的一种管理过程而非一种结果。虽然知识管理是一种较新的管理理念,但在其概念提出之前,知识管理的工作实际上就已经客观存在于传统企业的管理实践之中了。传统企业每天同样也在进行知识管理,如果企业的现状和员工的素质及预期的投入产出率(ROI)符合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那么投资一些资金建设IT系统以便辅助企业的知识管理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条件不充分,企业不能上专门的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的知识管理也照样可以进行。关键在于企业的高层需要树立起一种先进的知识管理理念,重视企业的知识资产,从而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加强知识管理。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尽管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公司早已经设立了专门的CKO(首席知识官),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经理人还不清楚CKO是干什么的。CKO的产生标志着企业的竞争正在向知识资源的共享和利用方面转化,企业需要尽快挖掘自身的知识经验并不断完善优化这些资源,为企业建立知识管理战略,树立关键性的竞争优势。

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信息战略中的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相关人员都是企业知识的使用者和载体,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知识资本的运作效率。利用网络、通讯、电子等技术和设备能够构成有效的知识管理的支持环境,企业与顾客、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之间的时空距离被大大缩小了,企业一般性竞争情报的获取和也变得非常容易。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可以通过设法发现与消费者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启动外部、内部的知识产品体系,从而捕获与之相联系的知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进而促进企业知识的创新。

知识管理本身具有检验知识质量和管理效益的能力。结合企业应用,知识管理应该对自身的模式、方法、内容进行动态调整,逐步健全知识产品体系,从而优化企业的管理机制。知识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知识管理的基础措施是知识管理的支持部分,如关系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网络等基本技术手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联系渠道等;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是使企业的知识资源更加合理地在知识链上形成畅通无阻的知识流,让每一个员工在获取与业务有关知识的同时,都能为企业贡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专长;知识管理的方法是内容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通信管理等;知识的获取和检索,包括各种各样的软件应用工具,例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等;知识的传递,如建立知识分布图、电子文档、光盘、DVD及网上传输、打印等;知识的共享和评测,如建立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设立知识总管CKO、促进知识的转换、建立知识产生效益的评测条例等。

市场使企业一方面可以把知识作为产品来获利,如咨询公司出售知识产品为客户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知识制造产品,如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品以及依据客户知识定制产品等;而且知识还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得到更有效的宣传,增加潜在客户的购买欲望和对产品的信心。知识管理正是以此为焦点目标而展开活动,企业信息战略的本质就是知识管理,企业需要3C(CEO、CIO、CKO)的协调配合统筹管理来实施,从而使企业管理更科学、更专业、更有效,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协同发展

现代企业是通过经营和竞争来创造价值的社会经济细胞,这就决定着由3C统筹管理和策划才能使企业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益建设出经济、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知识管理体系,从而适应瞬息万变且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的紧迫需求。

信息管理从企业战略的高度上进行企业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工作,以提高企业的信息利用率,而知识主管的工作则是始于信息主管对信息管理结束后而开始的知识管理,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到高级阶段后的产物,但是在信息化程度不高的传统企业中同样可以考虑设置CKO,将管理工作再次细分。CIO和CKO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应尽可能同时确立起企业的CIO和CKO机制,而CEO主要负责从企业战略的高度上进行决策,以提供强大的支持和动力。

参考文献:

1.许广奎,魏昱,曲嘉文.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管理初探.情报探索,2001(6)

2.盛小平,王新敏.论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

3.冯文龙.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成都大学学报,2002(1)

4.卢宏,孙金华,卢宁.努力造就中国企业的CIO.南京社会科学,2002(2)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5)

1.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给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不断地追求创新、推崇创新,及时更新创新的观念和意识。第二点需要一定的创新思维,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创造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等。三是具备一定的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和人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竞争力逐渐提高,产品更新的周期越来越快,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与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掌握社会所需要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采取知识管理来激烈和培养新思想和新方法,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不断研发企业新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1.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不被淘汰,就必须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及时做出正确的应对,遇到问题及时且妥善地处理。企业通过知识管理对知识进行积累、存储和使用,帮助企业在市场变化时,及时地获取市场信息,然后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特点,重新整合配置资源,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适应市场的能力。同时,知识管理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对市场的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不仅便于企业的管理,还可以全面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

2、知识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力的日趋激烈,各种生产要素已经不能承载企业快速增值的使命,因此需要引入知识管理,为企业增加新的增值要素。企业营销在企业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没有营销或者营销不当,企业的收入就会非常少。所以一套先进的营销管理模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把知识管理引入企业的营销管理,形成知识营销管理过程。知识营销的实质就是企业通过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来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实现企业和顾客的价值最大化。

2.1明确知识管理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重要性

过去传统的企业营销管理的重点在企业的有形资产上,企业的知识资源的管理往往被管理者忽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企业营销管理中最重要的资源资产。如果一个企业在营销管理中,不能及时地更新营销知识,总结营销经验,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只有认识到知识资源对企业营销的重要性,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知识管理的顺利建立和实施。例如,中国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宝洁公司,运用知识管理进行营销管理,使得公司在不同品牌的建设上得心应手,打造出更多消费者青睐的日用品。

2.2创造有利于知识传播和共享的环境

知识管理不仅仅是简单地管理现有的知识资源,更重要的环节应该是改善外部的环境,创造一个利于知识传播和共享的环境,营造出知识交流和积累的环境。在企业的营销管理中,可以通过人与人交流过程中,经验的不断交换和积累、更新,自然而然的在企业内部形成知识传播和共享的工作环境。这样就能实现企业员工和市场之间全面及时的信息沟通,最终形成一致的顾客价值意识和企业价值意识。营销部门进行调研、收集信息,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确定市场的需求,这个过程已经把知识管理无形地贯穿于中,使企业的员工敢于突破传统的营销模式,挑战自我,达到最好的营销效果。例如安利,一个依靠直销取得成功的日用品企业。在安利的销售队伍中,他们会每周定时定点的聚会,交流分享自身的工作经验;他们还会跨地区的进行交流活动,并邀请杰出的人进行演讲报告。这样的运作方式,不仅保证了销售经验的传播,还加深了他们强烈的工作动力。

2.3建立适合企业的组织结构

若想知识管理较好地运用于企业营销管理,就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组织管理结构。企业可以在营销管理体系上,对知识管理建立专门的机制,赋予原先管理机构新职能,提出更多的知识管理理念,对营销模式进行重新规划和管理,创造出更大的营销价值。在微软,软件的开发和销售都非常成功。微软成千上万的软件开发、销售工程师因有效地组织管理结构,使他们的工作变为一种自觉、积极的性质,而不是机械化的作业,以知识资源等无形资产为主要动力,使微软成为了计算机行业最成功的企业。

3、结束语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6)

建立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首先,创新型企业是以创新为主要目标,通过创造新知识来保持其核心竞争力,而知识管理的核心功能就是促进知识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显性知识的序化、对隐形知识的挖掘、促进知识共享和促进知识转化4个方面 [2]29,简而言之,知识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和实现途径。因此,创新型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需求要比其他任何类型企业对知识管理的需求和重视程度要高。从知识管理阶段来看,创新型企业最低应已处于知识管理的正式进入阶段或更高层次(知识管理包括起步、探索与试验、正式进入、扩展和制度化5个阶段),知识管理已取得一定成果,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评估其开展的知识管理的成效,否则无法指导下一步相应政策的制定。而对于其他类型企业,如在其初始的、尚未定型的时候就开始知识管理评估,特别是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尚未形成直接的体系和特色时,过早进行评估,则只能给企业增加负担,影响其开展知识管理的积极性。

其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一套可以直接借鉴使用的创新型企业的知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目前国内外对企业知识管理评估所进行的研究,成果颇丰。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方面,不同的机构、单位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各有侧重,美国Teleos和Knownetwork两家机构每年举办一次的MAKE评选所采取的8个方面标准、由Arthur Anderson 和APQC联合开发的KMAT以及由Kun Chang Lee ,Sangjae Lee ,In Won Kang等学者提出的KMPI、Bukowitz和Williams建立的知识管理诊断工具在知识管理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指标体系均存在以定性指标为主、指标体系框架抽象单一等问题。另外,国内情报学界和知识管理学界在借鉴国外成果的过程中,结合对我国企业的实际调研,从不同角度构建、设计出了一系列的企业知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但基本上都限于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评价维度单一或企业类型过于宽泛,更多地是具有指导意义,而可操作性差。创新型企业是以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等)为目标,将企业所有创新元素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包括创新思想体系、创新资源体系、创新保障体系和创新对象体系的有机系统[3],对其所开展的知识管理进行评估,就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知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评价指标设计过程及原则

对任何事物进行评价,要想使结论准确、有效,其首要任务就是对评价对象的准确认识和有效界定,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估目标。之后,在一定的设计原则指导下,设计相应的细化指标并确定权重,进而开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评估目标的成熟度。同样,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也要遵循这样的过程。评估创新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对创新型企业开展知识管理前、中、后期的全方位考核和评价,以帮助企业掌握实际工作与预期工作目标之间的偏差,总结在知识管理中的经验,进一步促进和加快创新型企业的知识创新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的评估不仅要注重其为开展知识管理所做的起点性保障投入因素情况,也要注重其知识创新过程,更要注重知识管理实施后的效果。从系统性来讲,对创新型企业的知识管理评估应包含从起点过程结果的全面性评价,因此其指标体系的设置不应是单一维度,而应是三个维度。与此同时,从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来看,除了遵循传统的诸如系统性、全面性、科学性、灵活性等原则外,更为重要的是,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指标的权重或衡量应具有一定幅度和弹性,兼顾细化与综合。

2.2 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也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对企业各种知识的一种连续管理过程。针对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的运行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评价要求,即针对创新型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起点性准备、知识管理过程和知识管理绩效三个维度,参考现有的一些统计指标,结合创新型企业及其知识管理特点,笔者建立了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15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共70个。

2.2.1 维度一:基于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的管理构架的起点性评价指标

笔者认为企业知识管理模式是由KM理念(和企业文化有很大关系)、KM目标、KM组织体系构架、规章制度、人员配置、平台建设、KM方案实施和KM评估构成的,其中KM理念和KM目标是前提性要素,KM组织体系构架、规章制度、人员配置、平台建设是保障性要素,KM方案实施是过程性要素以及KM评估是检验性要素。在对多家企业的调研中,笔者发现,只有同时具备这8个要素的企业,其知识管理的开展才会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这8个方面要素是一个系统和整体,缺一不可,只是在不同企业其侧重点有所差异。在8个方面要素中,前6个方面要素的准备形成了知识管理的管理构架,这一管理构架说明了创新型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所需的支撑体系是什么,即需要关注的主要力量有哪些,它可以保证创新型企业理清工作中的各种复杂关系。

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架构中6个要素的高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新型企业对开展知识管理的重视和执行程度等。以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架构中的6个方面要素作为一级指标,对一级指标进行相应细化,即得出对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进行评价的维度一的指标,如表1所示:

2.2.2 维度二:基于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过程的评价指标

KM实施是在知识管理的管理架构保障下,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知识管理过程。知识管理与创新型企业的具体商业过程和运转流程相结合,知识管理在其中的作用是使得知识在经历了一个由集约到生产、交流再到应用的层次式递进后达到知识创新的目标。韩维贺首次提出要对知识管理过程进行测量,认为从知识管理过程角度进行测度,不仅有助于界定知识管理过程,而且有助于指导和评估企业实施的各种知识管理活动[4] 。

但就知识管理的具体过程的划分而言,不同学者存在着一定分歧。韩维贺在S. Holzner学者利用知识社会学理论基础上识别出知识在组织内的流动次序,将知识管理过程划分为:知识创造、知识组织、知识转移和知识应用[5]。柯平则认为知识管理过程具体体现于知识生产、知识积累、知识交流和知识应用[2]75。K. Mertins等认为:“知识管理包括能推进整体核心流程的所有方法和工具”,该流程包括产生知识、存储知识、传递知识和应用知识[6],其将知识管理过程分为知识生产、知识存储、知识传递和知识应用4个阶段。周海炜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的角度将知识管理过程分为知识集约、知识应用、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7]。与此同时,部分学者认为知识管理过程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和维持的根基,应包括知识积累、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

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知识管理过程包含知识集约(A)、知识生产(B)、知识交流(C)和知识应用(D)4个部分,这4个部分构成一个螺旋上升、不断循环的连续过程,进而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具体在创新型企业中,其具体运作过程、对促进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和知识创新的效用等如图1所示:

以创新型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的知识集约、知识生产、知识交流和知识应用为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指标,得出维度二的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这一维度指标的设置存在如下问题:依据同一套标准,不同时间点进行测评,其测度效果不一样且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原因在于知识价值的衡量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同时大部分知识是存在于人脑中的,显现出来的知识只是冰山一角,其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转换模式比较符合野中郁次郎所提出的知识螺旋模型(SCEI模型),其转化成果进度、形式等难以把握。另外,由于知识共享的缘故,又会使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预测性。

企业管理知识要点篇(7)

关键词:知识经济;创新能力;财务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知识经济不但是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而且是企业长效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在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层面,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从而产生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将知识智力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

知识经济时代是对21世纪的最佳定义。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利用新知识新技术大力创新企业内部管理、产品生产,都是摆在每位企业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总结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几个特点:

一是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新时代,知识成为企业竞争力最核心的因素,而技术的改革创新、管理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引进利用都必须要依靠知识。换句话说,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拥有了掌控未来市场的能力。

二是无形的企业资产投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运作模式是将知识作为无形资产,投入到企业中,而产生最有性价比的经济效益。有资料显示,美国商业信息部门统计到本国知识资产平均占到了企业资产的60%以上,而英、日等知识资产占比也超过了50%。

三是知识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新时期,知识经济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实现最低投入和最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

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活动及其所涉及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和费用所进行的管理。这一切都是从资金运动开始到资金回收结束,具体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费、资金收入与分配,其目标表现为企业利润最大化。而知识经济扩大了企业资本的范围,企业资本由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两部分构成,在知识资本流转的过程中,企业资金的筹集和投放,应当围绕知识投资并为其服务。

二、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做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一)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充分依托知识积极进行管理创新,而创新的首要对象在于管理目标的创新。具体来说,企业在原有的财务管理主要以成本最节约及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在这一目标下,企业财务管理势必会将自身利益作为唯一指标,倾向于不良的科技创新,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员工及周围群众利益的损害,引起员工及社会不满,影响企业的内部和谐。但科技创新也存在消除上述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如何加强企业的良性科技创新,必须首先全面转变财务管理的目标。笔者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应当摒弃利益最大化,而是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及生态效应,加强企业高绩效团队的建设,从而在企业内部构建良性的知识经济流。同传统经济模式类似,新世纪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仍然处于社会大众的生活中。由于企业大量采用了新型的技术和能源供应,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耗损。只有在加强企业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增加就业,才能体现出企业的社会和生态效应。虽然目前大多数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人才和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个优秀的人才并不能完全掌握各个方面的知识,并具备企业管理经营的所有技能,因此如何挑选优秀人才,组建知识型队伍,形成良性的知识流动秩序,是企业实现社会及生态效应的基础,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

(二)做好企业财务关系的创新

企业财务关系由内外协调转向侧重于企业内部人本化管理。知识经济时代应当将知识(技术技能)要素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与人员正是知识要素的实际掌握者与利用者。因此企业多样化多层次的财务关系仍然并存,但应当将企业内部的部门与员工关系作为重点。因此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当重点把握部门及人员的激励,通过多种形式的财务福利和奖励,最大限度地调动部门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做好企业的投资管理

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应当重视资本型知识型经济,由于知识资本在企业资产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企业的资产结构也出现相应的变化。具体来说,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将会大幅增加各类知识资本,一是知识技术类型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商誉、软硬件开发等,二是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可见,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和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趋势。

(四)做好企业的收益分配

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共享资本收益。在传统工业经济中,企业的收益分配是依据资本比例进行的,即资本所有者拥有收益分配权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要素,在收益分配中应当将知识纳入,即知识所有者同时拥有收益分配的权力。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资本所有者、生产劳动人员、管理人员等都是重要的参与者。笔者认为,资本所有者提供了资本,应当依据资本投入分配收益;生产者应当根据劳动获得薪酬,不涉及收益分配;管理者由于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投入了自身的管理技能,应当依据知识成本参与收益分配;技术创新者应当额外依据其技术资本对企业的贡献,追加分配收益。

三、结语

在当前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知识经济是现代企业管理运作的基本特性。知识经济也是新世纪代表企业创新能力的知识,推动企业成长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只有积极做好财务目标和关系的创新,做好财务投资管理和利益分配以及财务指标的创新等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效,迎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韦宜耀仪.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财务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2(10).

[2]王世娟.试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和控制的方式[J].科技资讯,2012,12(27).

[3]罗继德.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0,06(07).

[4]卢晓玲.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