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小学德育的方法

中小学德育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15 16:51:11

中小学德育的方法

中小学德育的方法篇(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对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健康、独立的思想意识的最初阶段。适度、良好的德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德育只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是存在弊端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的照明灯,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内容,适当渗透德育知识,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积极意义。在进行德育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当充分发挥模范作用,以自身良好的品行与气质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及小学生实际情况,对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做了一些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具体做法是:

1.利用教材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数学知识的同时,要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2]如在教“圆的周长”一节时,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而且这是个固定的数,我们叫它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此时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早在1400多年前,他就精密地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值,比欧洲的数学家计算到这样的结果早了1100多年。借此契机,把我国古代的文化成就展示给学生,学生了解到祖国灿烂的文明史,情绪激昂,精神振奋,都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情。

2.利用应用题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小学应用题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联系、比较、转化、迁移等,可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3]

例如:(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32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这两道题表面类似,都与路程、速度、时间有关。但若用比例解答,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因为前者相关量是路程和时间,它们的比值(即速度)一定。后者相关量是速度和时间,它们的积(即路程)一定。教师通过分析比较两道应用题,教会学生看问题抓实质,在变中(两种相关联量)找不变(两种量的关系),有意识地培育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又如解应用题的分析法与综合法,就方法本身来说是相反的两种方法,是矛盾的双方。但是没有分析法就无所谓综合法,它们又是相互依靠的。这里隐含着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靠,相互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如在解比例应用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在变化,而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始终不变。这里说明了“变”与“不变”既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变”中蕴含着“不变”,“不变”中又有“变”的因素,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3.利用补充教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知识系统性强,逻辑严密,学生掌握知识也是系统的,因而补充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题目,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地球上的物体到了月球,它的重量只有地球上的[16]。在地球上重120千克的物体,到了月球上,它的重量是多少?同学们马上算出120千克×[16]=20千克。那么在地球上20千克的物体,到了月球上,它的重量是多少?同学们又马上算出20千克×[16]=3[13]千克。同学们立刻对月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许多富有幻想色彩的问题。这时我向同学们解释道:“物体的重量是由于引力产生的。地球上的物体到了月球上之所以变轻,是因为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只有地球引力的[16]。由于月球引力小,保不住大气,所以月球昼夜温差达300℃。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动物、植物,更没有人。待你们学有所成,登上月球做科学考察时,将体会到飘如轻烟那种感觉,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

又如学“重量单位”时,我给学生补充一道题,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可以节约13亿粒米。重量是3510000克,合多少千克?学生很快计算出合3510千克。一个小朋友一天吃大米300克,那么一个月需大米300克×30=9000克,一个小朋友一年需大米9000克×12=108000克=108千克。一个小朋友一年需大米108千克。5个小朋友一年需大米108千克×5=540千克。那么3510千克够5个小朋友吃3510千克÷540千克=6.5。一人一天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一天节约的米够5个小朋友吃6年零6个月。所以节约不是小事,我们要从节约一粒米、一张纸、一分钱开始,从小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

4.利用布置作业渗透严格仔细优良作风

培?B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是形成优良作风的重要方面,也是数学教学要完成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学生这些习惯的形成,不仅能促进数学学习,提高成绩,而且对将来生活和工作都有较大影响。[4]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和环境,注重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小学德育的方法篇(2)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1.全面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学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为目的,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三大主流学科,更是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主要抓手。“文以载道”,语文学习不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要学习教材中蕴含的思想道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是毫无根据的,它需要的是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从而彰显出德育效用,而不是凭空在教学中掺杂德育内容。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初期,学生正处于知识、能力以及思想品质的启蒙培养阶段。教师在这个关键的时间段里,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在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提高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忍勤劳的思想品质和坚贞赤忱的爱国情操等,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为语文知识学习提供明确目标

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这是对语文工具性的掌握;而语文学习的深层次目标,则应当是对教材文本思想感情的领悟和精神品质的学习,这是对语文人文性的掌握。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比较盲目,认为教会学生认字、写话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以至于教学中沉闷机械,重复出现抄写、背诵的现象,使学生也苦不堪言。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则可以彰显出语文人文性内涵,升华语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升华同样是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和升华,学习内容在学生眼里也必然变得丰富多样,学习兴趣也自然会显著提高。

3.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给教学带来的最直接改变就是教学内容的变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都蕴含着简单易懂的人生哲理或者高尚优秀的思想品质,在这类文章中渗透德育,必然是在机械的字词教学基础上,突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而这种德育恰好能够将各种如勤劳、刻苦、向上等积极情感传达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德育营造出的积极氛围中,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学习也会更刻苦。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要解决的问题

1.在教学中寻找德育内容的渗透氛围

当下,大多数小学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往往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充分重视到对德育内容渗透氛围的创设。具体来说,由于德育内容渗透时机的缺失,会导致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难以将德育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难以发挥出德育应有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学过于重视理论传输,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导致学生对于德育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也存在问题,这都是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点思考解决的问题。

2.寻找小学语文教学融入德育内容的方法

当前,还没有相应的书籍或专家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方式方法进行总结或论证。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自行进行语文教学与德育结合就很容易出现强拧、生硬等偏差,课堂往往会变得不伦不类,不像语文课,也不想思想品德课,学生对于德育内容的接受情况也不尽如人意。与此同时,在进行小学语文融入德育内容的过程中,还要充分重视对相应教学方法的动态性研究。因为课文内容的不同,决定了课堂教学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方法更要不断调整改变。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小学语文学习内容、学习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德育的内容要求,选择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适当方法。

1.在拼音、生字教学中渗透德育

拼音、生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开端,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时间虽然比较短,但却是最应该扎实打好基础的部分,因为它是帮助学生组词、写话、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根本。

很多教师在拼音、识字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教给学生发音方法、拼读技巧以及书写方法,以教会学生能读准、能写对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却不注重思想情感教育,使汉语拼音教学处于机械和枯燥之中,无形中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效率,同时白白浪费了在拼音、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良好时机。事实上,如果教师们能巧妙地在拼音、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取得的效果也会很不错。例如在教学“j”“q”“x”和“ü”相拼中,“ü”上两点的省略规则时,可以采用“n”“l”和“ü”相拼来做对比。教师可以指出:“n”“l”和“ü”在一起时,“n”“l”经常欺负“ü”,“ü”整天眼泪汪汪。而“j”“q”“x”和“ü”在一起时,非常关心帮助“ü”,“ü”一看到它们就擦干眼泪开心地笑了。教师可以问小朋友们是喜欢“n”“l”,还是喜欢“j”“q”“x”(孩子们马上说喜欢“j” “q”“x”)。再问学生为什么的时候,学生们就会回答是因为“j”“q”“x”不欺负别人,只有不欺负别人的小朋友,大家才喜欢跟他玩,才是一个好学生。就在这“ü”的一笑一哭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枯燥的规则,也上了一堂与人相处的德育课。可见,在拼音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敏锐捕捉教学中的契机,就能有效地把握教材中的育人资源,自然也能上出一堂活跃、深刻而充满思想感情的课。

同样的,识字教学中,例如教学“打”字,教师可以通过组词“打人”“打架”“打球”“打扫”等,让学生明白“打人”“打架”是不对的,同时也通过这些词理解“打”字的组词规律。

2.在课文学习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文学习则是德育渗透的主要载体。有效渗透德育,离不开教师对课文内容的科学剖析和有效拓展,离不开教师将课文内容同德育内容的有机结合。语文课文中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德育内容也是复杂多样的,二者同一的丰富性保证了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多样性。

德育渗透的在语文教学中可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文内容调整德育方式方法,合理选择德育内容。例如在教学描写祖国风光的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与物产风貌,激起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而对于阐述生活道理或赞颂优秀精神品质的课文,教师可以选择相应内容的社会新闻讲给学生听,播给学生看,通过生活中鲜活的实例,激起学生心中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构筑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在作业练习中渗透德育

作业练习是语文教学的巩固和检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小学生,他们的记忆持久性相对较差,很多知识、道理在课堂上学得很好,但一下课就忘了。这时,作业练习就能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巩固和检查。另外,作业练习不仅能巩固学生学习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能夯实、深化德育效果。教师在布置作业练习时,可以在训练基础能力的同时,有意地引导学生思考德育内容,比如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题目:“请说出你最喜欢祖国哪里的风景,并用一句话表达你对祖国的热爱。”这种题目简单直接,同时也能产生最显著的效果。

中小学德育的方法篇(3)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共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谈几点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必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根基。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我让儿童有意注意使其进入角色,组织学生扮演学艺的群鸟,创造性地加上了学艺的小燕子给没学到艺的那几只鸟说几句安慰的话的这样一个表演内容,教育开导这些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外,就一定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就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明白了要做好一件事,必须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才会成功的道理。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中小学德育的方法篇(4)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体制的压制下,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基本上都是只重视学生才智的发展,而忽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而德与才之间的关系,社会上流传着这样几句话: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由此可见,虽然应试教育阻碍了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和发展,但人们心中对于人才的评判标准中对“德”的要求还是被凸显出来了,德育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教育德育,是一项塑造人的灵魂的系统工程,学校则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渐攀升,更多的家庭和学校都忽略了对孩子德育的培养,使孩子在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级阶段,没有得到来自外界的正确引导。在自身承受着失足痛苦的同时,给家人、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由此可见,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这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针对小学生德育教育方面的管理和培养机制是欠缺的。从家庭环境看,家长每天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是小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最有利场所。学校针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并没有一个详尽的计划,这样,语文教师也就不会在语文教学中着重地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来。

(二)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学生以学业为重的观念深入人心,错误地认为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评价标准,导致很多家庭和学校并没有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忽略了对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引导。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也不够注重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作用。小学语文课文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德育方面的含义,由于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不深,对德育教育理解不够,甚至是被忽略,使得学生根本无法从语文教学中得到有关德育教育的有效信息。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建立健全小学德育教育管理机制。根据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实际情况,学校要定期组织语文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活动的研讨,制定出相应的实施计划和审核制度,将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真正地提到日程上来,给予高度的重视。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划分到教师的绩效当中,使德育教育常态化。

(二)强化语文教师队伍建设。语文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先锋,理应将德育教育摆在基础教育的首位,转变观念,德智和才智齐头并进,缺一不可。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积极备课,准确快速地理解课文中关于德育方面的信息,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将德育渗透进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准确地掌握课文中的德育内容,是渗透德育的关键。小学语文课文的种类很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渗透的方式。就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类型的课文而言,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还原课文中的形象,让学生把自己放到想象的画面当中,身临其境地去感知。就故事寓言类的课文而言,组织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到故事当中,与主人公共同经历文中的故事,产生共鸣。例如描写英雄人物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着重感受人物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从内心深处去体会和学习英雄身上的闪光点。

(四)通过课外活动渗透。教学活动要靠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共同组成,课外活动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针对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课外活动,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进取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的模仿性强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渗透德育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将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结合起来。

(五)从实际生活中渗透。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必须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辨别能力。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正确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对一些思想品德低下的现象予以批评,更要以身作则。语文教师端庄的仪态,优雅的谈吐,都将最直接有效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以积极健康的面貌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中小学德育的方法篇(5)

关键词:小组工作;小学;德育;创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056-02

针对当前传统德育方式的单一性问题,笔者提出将小组工作方法应用到德育教育中来,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小组工作方法的尝试性探索进行论述。

一、应用小组工作方法的重要意义

从当前的德育方法来看,主要存在着单一性问题,缺乏实践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从小组工作方法来看,它是属于社会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指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有意识编制小组进行活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它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实践性和理论性。

1.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德育的实践性,弥补传统德育方式的缺陷。同时,小组工作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开展游戏和活动,与小学生活泼好动和形象性较强的特点相适应,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德育。因此,将小组工作方法与传统德育教学方式相结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使小学德育教学方式更加完善,能够更加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小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不强,采用课堂授课的形式难以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小组工作的引入,让学生经过活动参与、个人展示等环境,能够增强学生及教师的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3.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德育,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系列丰富的小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体验,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

4.引入小组工作,能够有针对性地干预、疏导和矫正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治疗模式,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寻找到解决方法。

二、尝试性探索

根据相关理论,我们将小组工作法应用于小学德育教育中,作了如下尝试性探索。

1.分析学生,因材施教。一是摸清底子。全面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历程、品德习惯等,给每个学生建立德育档案。重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存在着的主要问题。二是深入分析,查找德育短板。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存在这些德育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

2.相互了解,增加信任。先让主持人对小组活动进行介绍,如活动的目标、成员等,让学生对小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发言,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共同协商制定小学公约,选出组织能力强、有威信的一个学生为组长。组长带领小组绘制出海报,并介绍本组基本情况。最后,举行“解开千千结”热身游戏。(组员围成一个圈,先举出左手,握住对面一个组员的左手,再用右手与对面另一个组员右手相握。不能放开手,如何解开这个结)。这个活动可以促进组员之间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

3.增强自信,提高能力。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之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开展“同学眼中的我”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写其他同学的优点,并将写好的优点送给所写的对象,让同学之间一起分享所写的评价。学生通过别人写自己的优点,可以使自己的信心倍增。同时,让学生学会去赞美别人,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最后,让学生观看家庭冲突情境剧,并模仿和表演。让学生找到解决情境中家庭矛盾的方法,这既能够让学生通过扮演家长角色而体验到父母的艰辛,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验亲情,感恩父母。一是播放感恩父母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恩情。看后,让学生谈谈感受。很多学生都说自己以前不懂事,现在感到很愧疚,还有的学生说以前不听父母的话,现在才知道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二是做一个测试游戏。先让学生在纸上写出5个最亲的人。很多学生都写上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婆”等亲人的名字,然后,让学生划掉一个亲人的名字,并说明:划掉一个名字就等于这个亲人永远离开了自己。随着一个个名字被划掉,也就意味着一个个亲人离开。学生不忍心地划去一个个亲人的名字,在划的同时,就想到了这些亲人对自己的恩情,于是,很多学生都哭了。工作组的主持人此时顺势而导,请一些学生现场对父母说说心里话。有的学生说自己不懂事,以前不懂得父母的艰辛,也不知道亲情的珍贵,一旦要失去亲人的事情,才感到亲情是多么的珍贵。一个平时爱上网的学生鼓起勇气说,以前他经常上网,不爱学习,现在知道了这样做是愧对父母的付出,所以在大家面前保证,一定戒除网瘾,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5.做好评估,总结经验。小组工作评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在目标的达成上进行,二是对组员及工作人员参与度方面进行评估。组员参与热情高,而且小组之间的分享与行动也比较积极,小组工作人员在小组活动中运用恰当工作技巧,有目的地引导,适当地运用倾听、同感、同理心等方法,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并且更深入地进行分析,加之有效的分享环节,使得很多学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收获。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组工作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小学德育教育方法,能够增强德育工作的趣味性、实践性和理论性,让学生在小组德育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通过尝试探索,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的长处,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让学生受到感恩教育。因此,我们在德育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小组工作方法,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以增强德育活动实效,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中小学德育的方法篇(6)

关键词:小学;德育;问题;策略

小学阶段属于启蒙阶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最为关键的时期。抓好这个时期的德育工作,对学生树立全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德育要从孩子抓起。

一、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的目标与内容缺乏实际性

从德育的目标来分析,传统德育的目标针对小学生来讲过于“高深”,要求小学生懂得“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未免太早,小学生关注的通常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而且传统德育内容过于抽象,小学生难以理解到本质意思。道德是需要经过文化传统来积累的,过于重视理论而忽视道德内容的具体实践,久而久之会让德育成为一种口号,只是喊喊而已。

2.德育中评价方式不够多样化,失去客观性

目前,小学生德育状况的评价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而评价的方式还是以传统的形势,通过考核或者笔试,而且考核形式是统一的,考核内容是规定好的,当然答案也是一样的,这样不能体现学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没有认识到小学生也是具有情感与行为的。笔试只能体现德育理论知识的水平,体现不出学生的差异性,合理性与科学性欠缺。

3.道德认知与行为活动脱节

目前,小学德育过程中,往往关注的是德育理论知识,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知道了真理不等于知道为什么是真理;知道了原因也不等于知道怎么去做;知道怎么去做也不等于愿意去做。

4.德育方法缺乏创新

小学生的成长过程都有自己的方式,这是由内在生命潜力而决定的。但是,小学德育依然采用的是“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或者人格教育的示范方法,这些教学方法会在某些时段起一定的作用,但是长时间过后必定会出现很多弊端。“灌输式”剥夺了儿童的自发性,没有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小学德育的主要阵地是课堂,进行德育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各学科之间缺乏德育方面的渗透,即使有了渗透,往往也只是流于形式,最终形成了学科知识与道德知识的简单融合。这类德育手段过于重视传授,忽视了启发,导致德育过程中缺乏学生情感的主动参与,师生之间缺少了解与信任,导致学生失去了品德形成的基础。

二、加强小学德育的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加强小学德育。

1.改善课程目标,积极更新德育内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的目标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与总结点,因此,目标在制订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科学发展的观念,要保持层次清晰、灵活多样、内容全面的德育目标体系。

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选择德育内容的时候,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要善于由易到难,要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努力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要重视每一个小学生的差异性,对德育内容进行有效的安排,让德育更加融入小学生的实际生活。

2.加强德育评价

目前,德育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率较低。因此,要加强德育评价,不断更新教育评价体系,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将德育放在首位。

3.不断改进德育方法

改进德育方法,我们要基于东方伦理精华,不断吸纳西方比较先进的德育理论知识与方法,从而实现小学德育方法的创新,构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的德育发展方法。例如:比较热门的价值辨认法、亲身体验法等等,鼓励学生实现自我道德价值判断,积极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去生活与学习。

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渗透作用,利用科学方法,将德育的内容与相关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努力构建德育情境,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4.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要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再教育培训的机会,努力提升小学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让每一位教师都尽可能拥有崇高的人格魅力,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指导学生、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与此同时,学校也要重视德育工作的切实开展,要认真开设德育相关课程,并且要注重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认知与行动的协调,在评价方式上要坚持从客观出发,抓住学生的差异性,且应制定合理的、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

总之,学校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小学德育工作,并要从孩子抓起。德育是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塑造他们的人格,促进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此,要不断改进德育的方法,提升小学德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祝爱明.盘活学校德育资源 践行优良品行魅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

中小学德育的方法篇(7)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策略

德育教育是贯穿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内容,在国内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下,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小学在德育教育方面还存在教育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系列问题。做好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是解决当前德育教育存在问题以及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的关键途径。

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的发展状况却是不太乐观的。国内小学德育教育普遍存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小学德育教育方法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都是以思想品德课的形式来展开教学的,形式显得略微单一,还无法使德育教育的理念在各学科中得到渗透和拓展。德育教育的方式也大多选用了类似激励教育、典型示范教育以及榜样教育等传统德育教育方法。而忽视了对德育教育的实践教学、陶冶情操等教学方法的使用。

2.小学德育教育的环境不够理想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暴力、色情等信息通过网络得到快速的传播,小学生通过各种电子产品能够直接接收这些不良信息,这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阻碍。目前,大部分小学比较重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硬件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舒适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但却忽视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德育教育环境的营造上还有所欠缺,这直接影响到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小学生价值观的养成。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德育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关键之一,加强学校学习阶段的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德育教育也就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观念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策略研究成为深化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1.转变对德育教育的认识

要加强小学德育教育,首先必须从学校领导方面来抓起。各小学的校领导要从加强对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实践的作用和意义研究,从思想上转变过去对德育教育的偏见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是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的观念的重要基础阶段。学校领导要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改变过去德育教育单纯流于形式的状况,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加强对德育课堂教育的重视。同时,还要改变整个学校对德育教育的偏激看法,将德育教育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框架中来。学校多组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的观念。

2.完善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要建立健全小学德育教育体系,就必须加强对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探索。首先,要将德育教育充分融入到各个学科建设之中。各科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强化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认识,可以采用“演讲”、“角色扮演”、“分享经验”等比较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此外,还应该加强学校各项活动中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充分融入到各种学校活动中。譬如通过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公德意识;还可以利用校内校外的征文活动、校园广播、学校板报等形式来加强德育知识的传播。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帮助其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加强小学德育教育队伍的建设

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师资投入力度还很不够,导致教师队伍在整体素质上还有所欠缺,特别是思想品德课的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修为还有待加强。一部分任课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浅显,认为德育教育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辅学科,教师也将这种带有偏见的观念带入了教学活动中,在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比较受限制。因此,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应该积极转变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要注意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以及思想品德的的提升,注重对德育教育教学方法的掌握和创新,并不断创新和发展德育教育教学理念。此外,教师在进行德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要选定符合小学生年龄发展特点的德育教育内容。

4.加强学校教育与外部环境的联系

要加强小学德育教育,还要注意改变过去那种限制在学校内部的封闭式的德育教育模式。要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家庭德育教育与社会德育教育的联系和沟通,将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断拓展小学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思维和认识能力,形成多方位的小学德育教育模式,不断促进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顺畅运行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炳阳.浅谈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小学德育工作[J].商业文化(下半月). 2011(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