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4-01 10:12:32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1)

1、管理层素质参差不齐,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中,大部分是实行家族式管理的家族企业,一方面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受家族文化的影响深远,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中小民营企业领导人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决策管理习惯凭经验办事。虽然有些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实行了总经理负责制,但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制约机制,由于管理层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内部审计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却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受家族制管理模式的影响,往往依靠“人治”而非“法治”来管理企业,再加上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没有相关的规定,从而导致其管理制度往往会屈从于人情法则,所以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往往会呈现出“人治”的特点,而忽视了制度的建立,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随意性较强,造成审计工作没有计划性、没有一个系统的审计流程和规范引导工作,在处理审计事项时也难以把握,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并发挥其监督效能。

3、内部审计手段落后。在我国,虽然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速度惊人,但中小民营企业审计工作大多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审核,核实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审查各项财务收支及债权债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判断,其工作仅仅停留在查错、防弊上,不能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针对企业管理现状做出分析、评价,给管理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由于社会上对中小民营企业尚存在种种误解和偏见,一些优秀人才不愿意到中小民营企业就业,从而导致中小民营企业人才匮乏,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没有专职的审计人员,大多由会计部门人员兼职。这些人员大都没有通过系统化的审计知识培训,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深刻的认知。再者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重视,致使内部审计人员岗位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因而造成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1、提高企业高层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中小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做到内部审计机构由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并赋予内部审计机构一定的地位和广泛的权利,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大力推广“审计无”的思想,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在企业营造“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工作环境。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一要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内部审计机构与各职能机构分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开展。二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明确审计内容和工作流程,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三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和评价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创建内部审计的最佳运行模式,促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2)

一、小微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按照内部审计之父索耶的定义,小微企业内部审计指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和内部管控进行客观、独立评价,以确认小微企业是否遵循公认的原则和程序,是否合乎管理规定和操作标准,资源利用是否高效经济,组织目标是否有效实现。内部审计的参照遵循依据有:国家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审计水平观测点则是信息真实、合法、合规、内控制度健全、有效。内部审计旨在是通过对小微企业资产负债、成本收益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从而有利于小微企业改进经营管理,逐步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小微企业资本金少、组织规模小,业务范围窄,随时面对风险多变和激烈竞争的市场,市场环境迫使小微企业必须着手改善管理,将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置于企业核心地位,管控风险、约束越轨、预防失范行为。小微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凭借审计行业的信息管理与分析软件工具,依托专业的技术和方法,经过全过程内部审计,能够预测风险并及时预警,评价风险并改进风险管理,控制风险、治理风险,使得小微企业从容应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从而保证其稳健应对“两高两难两门”:成本高、税负高;用工难、融资难;玻璃门、弹簧门。

二、小微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处于弱势地位。

小微企业规模小,成本缩减、投入受限,所以组织机构精简、人员配备简单,少有专业内审机构与内审人员。管理者主要精力集中于日常生产与销售等常规事务,故其认识上存在偏差与短视,片面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非增值环节,不能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未能认识到内部审计在改善管理、风险控制、参与价值创造方面的积极作用。其实内部审计通过增加组织价值,能从根本上实现小微企业预设的组织目标,进而实现自身成长。而现实中小微企业内部审计要么全无设置、要么形同虚设。小微企业内部组织设计中没有赋予内审机构对同级财务部门、管理部门的监督权,在其业务管理流程中也未深度嵌入内部审计监督的制度设计。

(二)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客观性。

独立即为“审计机构无阻碍地决定工作范围和无阻碍地完成工作的能力”,独立是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内部审计效果和绩效的重要要求,独立程度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审计综合职能的作用范围和实施效果。遵守独立性有助于达到客观性,审计机构独立是为了保证审计结果客观,独立是手段,客观是最终目标。内部审计部门提出的改进经营管理与流程控制的分析与建议是客观的,才能有助于现实组织目标,提升小微企业附加价值。小微企业的特殊组织结构与运作体制决定了其决策、管理、执行与监督高度融合,四位一体边界模糊,难以相互独立、相互制衡,既导致内部审计活动、审计人员失去独立性,又导致审计结论丧失客观性。实践中专业的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难以充分应用,大大减损了审理效果和效率,最终导致从查错防弊到验证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服务高层决策的内部审计目标都无从实现。

(三)企业内控机制薄弱,会计审计基础差。

小微企业极易从主观上简单化的进行成本—效益核算,千方百计减少人力物力投入,牺牲必要的“安全性、保障性”投入,导致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同时没有依照现代企业制度投入资源建设内控机制,内部监控管理也随之失去依凭、流于形式。

据不完全统计,三成以上小微企业财务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没有落实;没有执行不相容业务分离原则。会计制度执行非常不严格、不规范,会计操作随意性强、出入较大,很难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会计基础工作及其薄弱,甚至个别小微企业至今从未建立>文秘站:

此外内部审计长期受忽视,决策管理层认识存在严重偏差,内部审计部门往往附属于财务部门,既没有独立性,有没有权威性,导致内控机制软弱无力,低能无用。

(四)业者水平与素质普遍不高。

一般的现代中大型企业都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因此传统的内部审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成本而设计的。但是小微企业业主往往集投资者、经营者于一身,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这种企业运行模式势必给内部审计带来负面影响。大部分小微企业业主专业水平不高、缺乏现代财务管理意识,对审计理念和方法缺乏基本的理解和重视,又喜集权揽权,又致使其动辄越权行事,处处干预,监审不分,使得内部审计地位不显,作用不彰。

此外,由于小微企业的职业前景、薪酬待遇、劳保水平等方面社会认可程度低,其对优秀审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中大型企业。实[lunwen.1KEJIAN. com 第一 论文 网]践中小微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普遍素质较低,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既系统又不扎实,基本的业务能力尚付阙如,这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囿于能力,很难发现深层次问题。

三、改善小微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 转变观念,重塑内部审计的核心地位。

小微企业内部审计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主,小微企业的投资人、管理人应重新发现内部审计对小微企业的贡献,尽管此种贡献往往是无形的、长期的且不可精确测量。在高度竞争且成本“过敏”的市场环境下,小微企业负责人应重塑内部审计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检查、鉴证、评价职能,努力创造良好的内审

计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内审工作方式逐步标准化,实现独立性与客观性。

小微企业应学习行业服务机构如咨询管理公司走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道路,,建立标准化内部审计体系,在企业内部开展综合审计业务,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工具部署,适时利用IT工具、审计软件对财务报告和合规性审计进行自动分析,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风险分析与识别。

在此基础上,小微企业坚持内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决定审计范围、开展工作及形成结论、汇报成果时不受干涉,这是独立性要求。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提出以下原则以确保客观性:(1)禁止内部审计师参与任何有可能影响其出具公允的评估结论的活动或关系;(2)防止内部审计师接受任何可能影响或假定会影响其职业判断的东西;(3)向内部审计师披露全部重要事实,确保审查不被歪曲。

(三)扩大内审风险管理职能,提升人员素质。

小微企业虽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但面对内外部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企业风险暴露、风险敞口仍大量存在。大中型企业惯有的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等现象在小微企业同样存在,财务信息不足、审计标准贯彻失败是其自身固有的风险积累点,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政策调整、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外部不可预知、不可克服的风险,迫切需要小微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系统,扩大风险管理职能,用科学规范的方法来评估风险、改进风险治理。

小微企业成长性强,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应是重要的支撑因素。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岗位要求从业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全面,既能宏观掌控全局,又能微观剖析细节,因此内部审计成为准经理培养的重要步骤,审计师、风险官最有可能成为准经理的候选人。小微企业应通过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机制培养职业经理人,增强[lunwen.1KEJIAN. com 第一论文 网]内部审计职位吸引力并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培养。

(四)改进内审组织方式与手段。

促进内部审计职能组织由分散化向集中化转变。小微企业内部审计集中化有助于标准化的审计流程执行简单易行,同时有利于企业审计资源调度更加有效,也增加了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及方便小微企业负责人对内审的直接管控。

推进内部审计外部化。随着分工的细化与专业化,在小微企业内部部署所有需要的审计技术及资源变得既不可行又不经济,因此出现了许多企业从外部购买内部审计服务,服务仍在企业内部进行,同时并未完全放权给外部服务机构。内部审计外部化在降低成本、保持企业的合理规模、使得领导者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质量控制与专业保障方面独具优势,从根本上可以提升组织价值、实现组织目标。

(五)内审向管理导向转型,最终增加企业价值。

小微企业内部审计不能局限于财务会计审查,应该扩展到管理运营的方方面面,将重心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移到内部管理、决策上来。内审人员要实现角色转换,从传统的合规监控角色转向管理角色、服务角色。管理审计业务应成为未来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促进内审重点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通过流程审查和系统分析来增强小微企业效率,确保对流程再造和结构的战略性塑造,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型。

内部审计角色定位于提供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服务,旨在增加价值并改进企业的经营。这就要求内部审计积极参与价值创造活动,尽管内部审计对价值创造的贡献往往是间接的,但其关注的焦点跃升至组织整体的层次,能从价值链整合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合作,这就实质扩展了内部审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秦荣生.内部审计[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2007,(06).

[3]董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模式研究[J].财会研究. 2007,(07).

[4]黄晓曼.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角色转换对公司治理的影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06).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3)

关键词: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原因分析;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1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理论

控制论、系统论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内部会计控制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要首先研究控制论、系统论和内部控制理论,它们共同构成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论基础。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通过分析、研究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过程,研究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和各环节如何发挥管理功能,以实现对管理过程的有效调节和控制,共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基础,离开了内部会计控制,其他业务控制是不可想象的。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看,采购、生产、制造、质量、销售、资金、利润等环节都离不开内部会计控制。从内部控制的发展过程看,尽管内部控制的目标出现了多元化趋势,但通过内部会计控制来保证资产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仍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核心内容;从企业实践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紧紧围绕内部会计控制这一核心工作来抓的。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控制目标不恰当

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没有内部会计控制目标,这些企业或者没有内部会计控制,或者制定实施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措施而对其控制目标不甚了解。中小企业的特点是企业规模小、人员资金少,外部会计信息需求少,如果仅将控制目标停留在会计监管、舞弊防范上很有可能使中小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得不偿失。会计控制应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将会计人员不能完成的目标或难以控制的内容强加于内部会计控制,其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仍将是一句空话,一个不能完成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

(二)控制体系不完整

《规范》中对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没有明确说明,尤其没有提及内部会计控制环境这一基础要素,或多或少影响了企业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全面、系统的考虑。首先,中小企业在制定内部会计控制时注重内部会计控制的设计与执行,忽略控制环境因素的影响,内部会计控制实施得不到保障。其次,中小企业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时,对风险评估考虑不足,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形同虚设。

(三)控制方法不到位

《规范》中列示了八项内部会计的控制方法。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全控制是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中最常用的控制方法。但就是这些控制方法,也存在着设计混乱、执行不力、监督缺位等一系列问题。而预算控制、风险控制等方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就更少。内部审计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内部审计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我认为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构筑多层次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应按不相容职务分离及授权批准的要求加以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合理设置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均衡机制。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机构和岗位的监控机制。要形成一种既能相互协调合作又能相互制衡监督的机制,从而使内部会计控制得以强化。明确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完善单位内部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并定期对单位内部财务审核清理。

(二)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能否真正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求,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否流于形式的关键。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明确股东管理者各方的责、权、利。一套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四者之间产生了一整套有关权力、责任、义务、利益的各种安排,从而形成了相互均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居于核心地位,对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使企业控制目标顺利实现。

(三)加强内外监督,保障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全面贯彻落实

在企业内部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内部审计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每项工作都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内部监督的办法。

2.拓宽稽核范围。尽量覆盖所有的业务领域,对重要的业务岗位要进行经常性的稽核,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检查与审计。

3.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把好内部审计关,抓落实,严格按照规章办事,充分发挥内部监督的日常监督和全过程控制的作用。

4.使内部审计外部化。一方面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之间的协调配合,另一方面与专业的会计事务所或其他机构签约,由其提供内部审计服务,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四)提高人员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不相容职务分离,岗位轮换是内控的有效措施,但最根本的还是提高人员素质。同时,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内部人员控制行为的积极方面;通过有效的约束机制减少或消除内部人员控制行为的消极和“越轨”方面。

总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的新理论和新课题将不断出现,对其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断地调整和改善,真正做到保证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保林.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31-32.

[2]王鹃.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8(02):142.

[3]应韵.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率[J].知识经济,2007(12):110-112.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4)

关键词: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质量 企业价值增值

通、安然等一系列舞弊事件的发生,对世人敲响了警钟,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企业越来越重视规避风险的重要性,单纯的外部审计已经不能应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机理,考察内部审计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2012年浙江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内部审计部门规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内部审计部门审计贡献成果三方面来衡量内部审计的质量,以托宾Q作为企业价值的变量,检验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旨在用经验证据回答内部审计是否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内部审计增加企业价值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全面、深入。如Jeffrey(2008)、Dixon(2011)论述了内部审计的作用机理,说明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具有强大的咨询作用,对风险战略方面提供战略建议,企业价值因此而提高。Pual(2008)发现相比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发现舞弊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发现内部审计外包的公司比自身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发现舞弊的可能性更大,说明内部审计可以加强监督。Prawitt(2009)、Zwaan(2011)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内部审计人员高度参与、及时报告风险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减少非正常应计额。

目前国内学者对内部审计的研究与国外大体一致,大多集中在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增值功能的实现方法及途径上,田金玉、任志媛(2008)发现内部审计增值作用有两方面,其一是增加公司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其二是挖掘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加以改善,从而降低风险。楮孟宇、黄玮(2010)阐明了现代内部审计的进展与趋势,分析了内部审计的目标转向增值功能,实现增值的确认与咨询功能。郭慧(2010)通过研究发现,与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相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绩效要好的多,并且发现内部审计部门只有和管理层形成互动效应才能显著提升公司绩效,只靠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力量不足以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蔡春、蔡利(2010)研究发现,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中,内部审计质量越高,公司价值的增值越明显,但当对所有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时,该结论并未得到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对内部审计质量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不论是规范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国内外对于内部审计质量的研究都尚未成熟。研究内部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文献较多,关于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借鉴前人研究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各个指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关系。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内部审计定义指出,内部审计是通过应用系统的方法,评价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受托责任。在委托―受托关系建立以后,由于双方的利益并不一致,往往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会使得矛盾更加尖锐。那么,受托人怎样向委托人证明其已经履行职责,委托人如何才能确保受托人对委托人交付的任务完成情况?这就需要一个相对独立、客观和具有较高地位的部门担当监督和评价的组织角色,内部审计由此应运而生。内部审计的产生源于受托责任的出现,它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在确保受托责任的履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外部受托责任中,内部审计发挥确认功能,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影响,协助董事会对外部股东履行受托责任,改善公司治理。在内部受托责任中,内部审计也发挥确认功能,对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并将其反馈给公司治理层,降低成本。同时,内部审计还应发挥咨询功能,提供关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从而改善组织流程和控制环境,提高经营绩效,而内部审计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所控制的受托责任关系,决定其降低成本的程度,以及对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产生的作用,从而最终影响企业价值。

一般而言,内部审计部门规模较大,会有较多的内部审计师审核各种与财务报告有关的文件,从而减少财务报表审计的范围。因此可以用内部审计部门规模来替代内部审计师对财务报告所作出的贡献。如果内部审计部门资源充足,则会有较强的能力来监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等相关方面,防范管理层偏差和抑制机会主义动机,从而提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这就需要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具有充足的人员,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发挥增值作用。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1:内部审计部门规模越大,企业价值越高。

无论是在传统的确认服务中,还是在咨询服务中,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素养、经验、道德品行显得尤为重要,且专业胜任能力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因素。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增值作用往往依赖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品行和专业能力,也就需要较多的具有财务、审计、管理、内部控制、工程、计算机等复合型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以提供足够的服务支持。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2: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越高,企业价值越大。

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的监督审查,对制度、管理和经营控制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或者直接指出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将这些作为内部审计的贡献成果,提供关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从而改善组织流程和控制环境,提高经营绩效,为企业创造价值。内部审计已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这就体现了内部审计的管理咨询功能,通过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的查询,可以了解内部审计的建议成果,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了内部审计建议成果的企业,其价值越大。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由于2007年以来我国证监会对各上市公司开展了专项治理活动,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信息,这就提供了部分内部审计的信息,因此本文选取2012年浙江省242家上市公司的初步经验证据作为研究对象,为了保证数据更具有代表性,尽可能消除异常数据对实证结论的影响,本文剔除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剔除ST类上市公司,筛选后得到131家上市公司,占总样本的54.1%。本文解释变量的相关数据主要来自巨潮资讯网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和上市公司年报,经手工录入整理并处理得到,其他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二)变量的选取及定义。

1.被解释变量。对企业价值的衡量多种多样,本文选取实证研究中较为常用的托宾Q指标,与其他财务指标相比,该指标不易被人为操纵,且操作上相对简单易行,记为TobinQ。

2.解释变量。(1)内部审计部门规模。该变量采用样本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的内部审计人数来衡量,用Size表示。(2)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有关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包括资格证书、学历、职业道德等方面描述的,则认为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取1,反之,没有相关描述取0,记为Institution。(3)内部审计的建议成果。该变量采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或者提出的制度、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建议来衡量,如果披露了这些方面的内容,则视为有内部审计的建议成果,取1,否则取0,记为Contribution。

3.控制变量。(1)企业规模。国内外在研究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时往往采用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这是因为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规模效应,从而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一般以年末资产合计数作为企业规模来衡量,但由于资产数额较大,所以取其自然对数,记为Asset。(2)股权集中度。国外关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价值的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内在实证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三种:正相关、负相关、倒U型,这主要是由于研究背景、主题所选行业、数据量的不同所造成的。本文认为股权相对集中,大股东由于持有较大比例股份,更有动力监督管理层和参与企业的管理,因而更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本文的股权集中度(Share)以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来衡量。

(三)模型的建立。根据实证假设,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参考蔡春、蔡利(2010)的研究,建立了如下模型:

TobinQ=β0+β1Size+β2Institution+β3Contribution+β4Asset+β5Share+ε

(四)实证结果。

1.描述性统计。由表1可以发现,样本中TobinQ的平均值为1.23,企业价值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内部审计部门的规模、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差异很大。

2.Pearson相关性检验。从表2中可以看出TobinQ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相关系数为0.131,与内部审计部门规模的相关系数为0.333,说明企业价值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内部审计部门规模正相关,同时,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小,可以初i判断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从表3中可知调整R2为0.202,说明解释变量可以在20.2%的程度上解释因变量的变化,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回归结果中,Size的回归系数为0.245,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内部审计部门规模对企业价值有正面影响,与预期假设一致。解释变量Institution的回归系数为0.182,在10%水平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越高,企业价值越大,与预期理论分析一致。内部审计建议成果Contribution的Sig.为0.383,未能通过10%水平显著性检验,但是回归系数为0.109,说明其对企业价值有正面效应。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的Sig.为0.055,通过了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但是回归系数为负数,可能的原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完善,企业规模的扩大不是遵循良性发展的趋势,存在盲目扩张的现象,在盲目扩张中不但未能为股东增加收益,反而带来管理效率的下滑,最终导致企业价值的降低。股权集中度Share的Sig.为0.001,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但是回归系数为负数,这可能与所选浙江省上市公司样本中大多数为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以及数据样本较小有关。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2012年浙江省13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内部审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发现内部审计部门规模与企业价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内部审计部门合理配备适当的人员,可以更好地保证内部审计质量,从而提高企业价值,也符合预期理论分析,与国外研究成果相似。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与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胜任能力能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以此增加企业的价值,因此,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在配备会计、审计等专业人员的同时,应积极引入具备管理、风险、内控、计算机等复合型知识的专业人才,加强复合型人才应对现代企业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这也是本文较蔡春、蔡利的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内部审计部门建议成果与企业价值有正面效应,但是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建议成果的有效发挥需要在下一年度整改,由于2013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形式的改变无法得到相应的数据,因此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这也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不完善,尚有许多亟待解决和改善的地方,一方面需要上市公司高层转变传统的内部审计观念,另一方面应对上市公司现有的内部审计体制、部门、人员等的设置进一步改善,从而提高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在实现企业价值中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Jeffrey C.How Internal Audit Adds Strategic Value[J].Financial Executive,2008,(12).

2.Dixon G.,S. Singer.Unlocking the Strategic Value of Internal Audit:Three Steps to Transformation[J].Internal Auditing,2011,26(3).

3.Pual Coram,Colin Ferguson.Internal Audit,alternative Internal Audit structures,and the level of misappropriation of assets fraud[J].Accounting and Finance,2008,48(4).

4.Prawitt D. F.,J. L. Smith,D. A. Wood.Internal Audit Qu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84(4).

5.Zwaan L. D.,J. Stewart.Internal Audit involvement in 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11,(6).

6.楮孟宇,黄玮.基于价值增值的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5).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委托理论,保险理论,信号理论

 

近年来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者为了私利的最大化对财务报告进行包装,以完美的财务报告来取悦投资者,不仅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保险理论,而且使投资者对财务报告产生了一种不信任的感觉。财务报告信息失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严重缺位和失灵。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投资者开始关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情况,并认识到内部控制是影响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同样注意到仅仅披露财务报表不能给投资者提供更加真实和具有说服力的信息,从而企业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来满足各方使用者的需要。

任何事物都有某种客观需要,在特定条件下产生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演进的,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亦是如此小论文。审计动因是指审计产生、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原因。主要的审计动因理论包括信息理论、理论、委托责任理论、保险理论、冲突理论。其中,保险理论认为审计动因是风险的分担;理论认为审计动因在于促进股东利益和企业管理者人员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并缓解两者之间的矛盾;信息理论认为审计动因在增进财务信息的价值,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决策人员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本文从理论假说、保险理论假说、信息理论假说角度来研究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动因。

一.理论假说

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保险理论,这种分离必然形成了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和受托这样一种经济责任关系,也就是委托人和人的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人的目标不一致,导致了委托问题。正是由于委托人与人存在着利益冲突,使得委托人往往倾向于通过与人达成的契约来解决因目标差异而产生利益冲突。对行为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报告正是所有者能够用以监督管理人履行契约关系的一种手段或途径,而管理者则有责任和义务是如实地向所有者反映行为责任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小论文。由此可见,信息披露制度是缓解管理者和所有者冲突的有效的制度设计之一,也说明了理论为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言,管理者有责任确保公司内部控制的合理完整有效,保证公司的正常有序高效的运转保险理论,从而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有利于管理者证明其工作并检验其对公司的诚信;所有者不仅仅通过财务报表了解公司的财务情况更要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了解公司的业务运转情况和财务信息是否得到有效合理的处理和反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合理有效的缓解了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矛盾使两者利益最大化。

二.保险理论假说

上市公司披露财务报告信息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一方面各方报表使用者可以理智的获取信息,另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可以规避风险,对自身的财务信息进行审核并做出正确的披露,给信息使用者一个透明的信息。但在一些列虚假财务报表曝光使信息使用者对其上市公司丧失信心的时候,上市公司开始注意到仅仅通过财务报表的披露是远远不够的,逐渐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财务信息的重要性,为了重塑披露信息在证券市场上的重要地位,各大上市公司开始寻求资深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鉴证和披露保险理论,从而降低信息使用者的风险,有利于提高企业形象和分散风险的作用。但目前,有人认为保险理论在我国并不能做到,由于证券体制的不健全和使用者取证难的现实状况,保险理论在我国难以实现。

三.信息理论假说

自愿审计动机与信号假说有着天然的联系。审计是一项有成本的行为,在有关法律、法规未作强制审计要求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之所以愿意负担审计成本,自愿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其动机很可能是向财务信息使用者发送信号小论文。事实上保险理论,上市公司自愿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信号,意在向外界表明自己提供的财务信息可靠,增加信息的可信性。

1.会计信息与内部控制相关性需要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由于公司的会计信息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鉴证有助于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鉴证有助于寻找并改善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鉴证有助于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进行内控控制鉴证,首先,避免了企业内部审计师作为公司员工的关系,内部审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有所隐瞒,或者碍于内部管理人员个人之间的关系不愿按原则披露;其次,内部审计师所接触和了解到的企业内部控制状况不如外部注册会计师了解该行业及企业内部控制状况全面保险理论,外部注册会计师更加熟悉和掌握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及有效合理性;最后,注册会计师较企业内部审计师更加注重其在审计市场中自身的声誉,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会更加严谨,以便提供给报告使用者以清晰透明的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任何一个企业有序高效的运作都离不开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会计信息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就如同水与过滤系统的关系,水在经过各各过滤环节都会有效的去除杂质最终得到纯净水,如果某一过滤环节出现问题最终不会得到我们想要的纯净水。内部控制在上市公司中它设计的是否完整、是否合理、是否有效都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仅仅通过财务报表的披露并不能让信息使用者更加清晰了解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只有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的有效披露才可以让使用者了解企业,达到信息披露的目的。

可见,上市公司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进行内部控制鉴证保险理论,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小论文。

2.上市公司的筹融资动机需要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对于有新发行证券再融资的公司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会要求借贷款企业提供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和最近的中期报告,并对企业年度报告进行审计要求,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报告并没有要求但我国近几年也要求一些金融企业提供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而其他企业没有相关规定;并且,在筹融资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险理论,一类是签订贷款契约之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另一类是签订贷款契约之后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诸如上述问题归根结底就需要有一个良好资金流向监管,而它则需要上市公司有着有效的内部控制做保证,从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势在必行。

3.审计声誉和审计质量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声誉常指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通常由知名度、美誉度和信任度构成。高质量审计的声誉则可以认为社会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予以信任和赞美的程度。既然审计质量可以理解为审计师发现并报告客户财务报告错报的概率,如果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想要获得高质量审计的声誉,他就必须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比如发现并且报告更多客户财务报告的错报。

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每年对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进行职业培训和监管并且对一些违规注册会计师进行处罚,说明我国政府为力求塑造一个良好的审计市场不断努力;上市公司也力求四大会计事务所和具有良好声誉的注册会计师进行鉴证。相信我国审计市场的良好声誉渐渐形成。对于投资者来说保险理论,会偏重相信那有良好声誉的审计师所做的鉴证报告,这就促使上市公司寻求具有良好声誉和良好审计质量的审计师进行审计,期望通过审计师的审计对该公司的内部控制做出正确的评估和内部控制进一步的改善,并提供给投资者透明的信息,从而给上市公司带来融筹资的机会小论文。可见,无论从投资者的角度还是从上市公司的角度都倾向于相信具有良好声誉的注册会计师,从而上市公司会自愿寻求审计声誉良好的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内部控制鉴证。

4.企业的规模和企业的形象可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大部分上市公司其涉足的领域较多,例如原本以房地产经营为主的上市公司,由于企规模的扩大不断涉足其他行业比如食品加工保险理论,外贸等行业,这就造成投资者和其他相关信息使用者怀疑该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的运作状况。上市公司渐渐意识到在资本市场上筹融资的重要性,让投资者更加对企业有信心就有必要提供给投资者更加可信和透明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使其相信企业具有良好的运作情况和内部控制机制,确保给投资者以更大的回报。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便成为信息使用者较为可信的信息来源,这就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并且,最近财务丑闻不断出现,企业信誉也成为考量企业的一把尺子,财务报表的披露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信息使用者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更加重要,更为可靠。上市公司同样逐渐意识到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有助于提高企业良好运转的形象,并有助于企业改善内部控制使其健康发展。可见,企业的规模和企业形象可促使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通过从理论、保险理论、信息理论的研究分析,可见,在国家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管力度的加大及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不断意识到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不仅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也有利于上市公司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喻少华.2008.自愿审计动机与质量研究大连出版社

2.周莉.2010.信息理论与自愿审计动机探究科技创业第7期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6)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 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论述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阐述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财务

中图分类号:F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088-02

内部会计控制是中小企业运用会计制度,通过会计方法,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财务记录以及各种行为的经济活动进行协调与控制的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在有效的监管体系中,通过控制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

内部控制是中小企业管理环节的重要举措,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内部控制在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要求加大对内部控制构成要素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有效地内部控制方案。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一是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存在的基础,良好的内部环境有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内部环境包括很多方面,既包括企业的各项制度设施,也包括企业的软文化,比如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治理结构等等。这些内容都会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二是风险评估。中小企业受到市场的影响比较大,因此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既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而企业要想规避这些风险就必须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帮助企业认清可能会遇到的风险;三是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具体活动,内部活动中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设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建立规范的授权标准和流程;四是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企业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因此企业需要了解各层员工的意见,这就需要进行沟通;五是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既有对内部控制质量的监督,也包括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持续性和独立性的评价监督。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保证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因素。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自2001年我国出台关于内部控制的若干规范之后,我国各个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内部控制的规范文件,这些规则制度的颁布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大大提升了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据笔者的调查: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无论是在实施方面、内部环境控制方面还是在内部监督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是毕竟中小企业受到经营模式的限制,内部控制的工作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首先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健全。中小企业受到经营模式小的影响,为了降低成本,他们往往会以降低某些岗位来实现企业经济费用支出的降低,比如中小企业会忽视监督岗位,认为监督岗位对企业来说不会带来经济效益,这样就会形成企业管理者具有完全独立的经营决策权;其次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内部控制意识。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更多是以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体现,企业中的员工更多的是企业所有者的亲朋好友,因此企业管理者出于情面或者其它因素的考虑,他们不愿意实施内部控制,认为制定严格的内容控制会阻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比较重视经济效益,尤其是重视短期的经济效益,因此中小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也是以短期效益为主的,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2.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对企业的审计主要分为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审计监督,外部审计监督主要是由社会组织机构和政府审计部门构成,受到中小企业经营模式的影响,政府一般对中小企业的审计顾及不到,因此从这个角度分析,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根据中小企业的现状,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没有发挥出有效的作用:首先内部审计的范围比较狭窄。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比较重视对企业财务的审计,而对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活动则表现的过于忽视。同时企业的内部审计往往是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而缺乏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其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由于中小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中一体,企业的所有事项都由企业的管理者说了算,因此企业的内部审计无论是从组织结构上,还是在人员配置上都缺乏独立性,其都要受到企业管理者的约束。当然很多中小企业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最后内部审计的定位不明确。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是侧重于经济监督,比较重视企业的财务信息,结果导致内部审计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出现了职能混淆。

3.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薄弱

首先企业的财务预算控制环节比较薄弱。很多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局限在一种牵制管理系统,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控制。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注定了企业的经济费用支出要由企业的管理者说了算,这样一来企业的预算方案就不能得以很好的执行,比如中小企业的财务支出方面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其次资产管理混乱。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存在家族式的管理特点,因此企业的管理者普遍缺乏对实物资产管理的意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企业过分重视无形资产的收入,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的价值,这对于促进企业的科学管理是不利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最后企业管理模式落后。虽然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制定与执行内部控制时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中小企业出于精简因素的考虑,他们会将会计工作岗位与监督审计工作岗位相融合,由一人担当,由一人负责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事务。

三、建立与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创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要完善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要设计独立的董事会制度。以具有独立地位的董事会约束企业管理者的权利,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外部环境。当然除了制定完善的政策之外,国家还要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扩大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最后中小企业还要建立风险评估体系。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模式及时对企业所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价。

2.发挥中小企业审计监督的职能

如前所述,中小企业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强化内部审计职能:首先中小企业要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内部审计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具有很好地监督作用,通过完善的内部审计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经营活动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企业克服所存在的问题。所以中小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工作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对内部审计进行定位。将内部审计由单一的监督转变为融合企业经济咨询、评价服务以及经营管理等多职能为一体的内部监督体系;其次明确内部监督审计的独立性。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一定要从其他部门中独立出来,在关系上具有独立性,不受企业管理者的约束,而直接从属于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同时内部审计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身份上也要具有独立性,尤其是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薪酬待遇等方面要与其工作性质相分离。最后要扩大内部审计的范围。将传统的事后监督审计转变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一定要强调事前监督,事前监督是对中小企业管理者决定权的监督,也是保证中小企业经济投资决策科学与否的关键,因此中小企业要积极开展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

3.建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风险,而这些风险的存在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必需得接受的,因此中小企业有效规避这些财务风险的唯一办法就是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财务预警机制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是中小企业要组成职能完善的预警组织机构,其组成人员一定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信息数据库,将企业中的各种财务报表、政策资源信息等纳入到财务信息资源库中;二是要建立预警机制的指标分析体系。财务预警机制指标分析体系主要包括:独立变量指标和综合变量指标。独立变量指标就是利用单个财务比率对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处理的指标。综合变量指标就是利用多个财务比率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的指标。企业在选择哪种变量指标分析时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发展规模、账务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比如综合变量指标可以从企业的整体财务运作角度对企业进行分析,能够反映出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状况。

4.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预算管理是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对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基础。财务预算是以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为核心,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以此保证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在有效地控制范围内进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一是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二是要做好现金预算管理;三是中小企业要建立检查机制,定期对中小企业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此及时的纠正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保证企业的财务预算按照规定的原则执行。

5.提高中小企业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针对中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中小企业要从工作人员的认识入手提高他们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一是要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因此管理者的思想意识对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管理者不重视内部控制,那么企业员工就不会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在中小企业中也就不能得以有效的执行;二是要提高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将内部控制制度的优越性与员工的切实利益相结合,让员工明白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进而增强员工在具体工作中主动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三是企业要树立浓厚的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一旦企业的文化中形成了尊重内部控制的氛围,那么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会无形之中形成重视内部控制的氛围。

四、结束语

总之,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此增强中小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控制企业经济行为、降低企业不必要的损失的能力,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婷婷.浅议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设[J].企业导报2012

年01期.

[2]张斌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探析[J].中小企业

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09期.

[3]王晋.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J].淮南职业

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4]索芳萍.浅谈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J].财会研究2010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篇(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却遭受到系列管理问题。某些大型的民营企业现已意识到仅依靠传统的职能机构具有管控乏力、效率低下、效果疲软的弊端。可见,若要实现民营企业管理结构的优化及抗风险能力的增强,则必须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此乃民营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内容有经营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管理审计四部分,且任意部分均对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浅析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从整体角度而言,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较为理想,但发展过程仍有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如内部审计部门设立混乱;家族式管理模式阻力大;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等。可见,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有待改善。为此,本文侧重从下列三方面展开讨论。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设立混乱

国家法律法规尚未就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做出规定,外加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有关理论研究较为落后,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尚处在初级阶段。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过程,某些民营企业仅机械套用或照搬国内外企业的模式,如此不切实际的方式往往导致内部审计部门设立混乱。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方法多为财务部门安插内部审计人员或财务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合并或监察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混设。此外,某些民营企业虽设有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却无法强化自身的自我约束力。内部审计部门的各项工作均会受到企业内部相关因素的干扰,如此定会削弱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力度。因此,民营企业必须转变财务审计为管理审计,同时立足管理审计,为企业的综合效益服务。

(二)家族式管理模式阻力大

20世纪80~90年代初,中小型企业的雏形模式逐步建立起来,此时的民营企业仅为小作坊或小门面,且产品的采购与销售多由家族成员负责,同时企业成立初期,相关的内部控制也被简化,以降低运营成本及实现企业生存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此类民营企业考虑到共同的家族利益,因此建立起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制信任关系,且家族成员掌控者企业的关键部门及经济命脉。然而,待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未设内部审计的现状定会难以维系此种信任关系,甚至直接导致企业衰败或破产。

(三)经营管理观念陈旧

我国多数民营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观念陈旧及管理素质低下,即仍把利润最大化看作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对内部审计的设立不重视。如此不设内部审计部门或肆意精简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定会使面临危机的企业遭受重创。究其原因为:内部审计尚未充分发展及社会舆论尚未对内部审计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因此民营企业管理层往往难以准确预估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要求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如此会使企业的支出费用增加,此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标相悖;民营企业领导人易走进独裁的误区,亦或会感觉到内部审计会对自己的权威、企业的发展造成威胁;某些财务部门认为内部审计部门是为监察企业内部经济而设立,因此抱有偏见或不配合。可见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认清设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如此方才能实现内部审计的实际效能。

三、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完善

就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完善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本章节侧重从下列方面展开讨论:

(一)内部审计组织的定位要准确

内部审计组织的设置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的结构模式应体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对组织模式的定位应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现状。最新的企业制度要求法人与所有者的财产权应分离开来,那么就此研究背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可分为下列两种模式:规模较大的公司制民营企业应参考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治理模式,实行董事会领导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可不设置审计机构而采取外包策略,即企业保留内部审计长及第三方主体就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投标,而后审计长再对审计业务的进展进行监督,由此联系企业管理层与会计师事务所。

(二)改变管理者的内部审计观念

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与否关乎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效果。内部审计以改进企业经营活动及实现企业增值为目标及内部审计以企业所有者为服务对象,因此应设法改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亦或说改变管理者的内部审计观念,以使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知真正摆脱最初的监督观念,从而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及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健全内部审计的法律制度

内部审计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着改变,而当前则急需开展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立法工作,即制定出真正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法》,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与内部审计相关的制度法规,从而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法规体系及确立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以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有法可依。

(四)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内部治理审计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主导

内部治理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