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双减政策调研

双减政策调研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25 14:54:38

双减政策调研

双减政策调研篇(1)

[关键词]“双减”;教研供给;教育质量;作业管理;教学评价 

教研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建立教研制度最初的出发点是解决教师素质不高的问题,教研员的主要任务是教材教法的指导。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育观念在发生变化,教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在变化,教学评价也在发生变化。总之,教研观念、理论、手段以及人才成长的需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教研工作面临着转型升级。近期,党和国家为推动教育与新时代同行而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对新时代的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更加需要教研人员不断追求教育改革的新愿景,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把育人目标具体化,强调课程育人,突出立德树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直击社会、家长关注的教育热点和敏感点。“双减”政策,对教育的挑战和影响意义非凡。作为基层教研管理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及时掌握党和国家对教育改革的新愿景、新引领,研究赋能,为学校、教师提供教研供给,从而确保“双减”政策的真正落地。

一、“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教研供给存在的问题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多次颁发有关政策文件,对教育发展、育人方针、办学质量等提出明确的方向和规划。新时代教育对教研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临着转型升级,教研工作面临新的供给问题。

(一)教学研究的导向性不足

根据教育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教研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研人员要遵循教育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深化本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以更高品质助力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就“双减”政策来看,从宏观上,这是一项关乎人民福祉、关于教育可持续发展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性举措。因此,教学研究需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基于生命成长规律,打通学科育人的主渠道,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教学研究的系统性薄弱

“双减”政策更加强化学校的主阵地,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因此,高质量的育人应强化系统思维,全面思考,指向高质量的教育为目标,注重达成的结果、实现结果的过程、过程的优化等系统科学的研究。注重整体学科质量体系、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因此,教研工作要系统突出全面的育人研究。一是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从以往关注教师的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学习的情感、状态和需求,创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环境。二是更加关注各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落实好各学科课程是完成全面育人的关键,要引导教师基于学科的本质特点、学科核心素养、学科课程内容模块或主题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或教学方式改革。三是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要在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指导学校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要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教学研究的科学精准度欠缺

“双减”实际上是检验和修炼学校教育的内功,更是对教学研究的科学精准的更高要求。因此,需要教研注重基于事实和数据,立足数据的精准分析,立足学情的精准定位,带动研究的准确定位,聚焦教育教学核心地带,精准发力,助力学校和区域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再发展。因此,从教研的方式来看,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基于个体经验走向基于实证的研究,证据支持教研,用项目组织教研,运用数据、案例、经验三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研究。二是从粗放教研走向精准研究,服务实践需求,服务学生发展。面向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采取主题教研、问题教研、“订单”教研等多种形式,坚持问题导向,以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问题的解决为主攻方向,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微创新。三是从零散教研走向系统研究,加强教学诊断力、理论支撑力、行动改进力,深化对教育教学改革规律的认识,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育人方式、突出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统筹性。

二、“双减”政策下中小学教研供给方向分析

“双减”政策下,需要思考教研如何面对问题,实现教研转型,提供科学供给,从而确保“双减”政策的真正落地。“双减”政策文本中,“减”出现24处,同时“加”也出现24处。经过细致分析发现,“双减”政策在“不可为”背后,提供给了学校、老师更多的研究视角和科学策略,其“可为”之处正是教研着力的方向。面对“双减”政策,教研供给不仅需要引导教师在头脑中拉起“警戒线”,对于文件中的禁忌做到不越边界、不踩红线、不碰高压线。更要从“可为”中读到基本原则、基本方向、基本路径。文件中,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同时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作为教研管理人员,应该采取更加稳慎而又积极的思维方式,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客观分析、科学调整,从研究的视角引领教学管理,做好“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双减”政策的扎实落地。

三、“双减”政策下的中小学教研供给对策

(一)增强系统观念,探索平衡教学质量和课业负担的综合配方

具体而言,“双减”对深化课堂改革、倒逼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市中区教研工作为例,强化系统思维,全面思考,不就事论事,研究力求指向高质量的教育为目标。解决学生作业负担重的问题,不仅与作业管理等要素直接相关,还与课堂学习效率等密切相关,最终指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1.基于学生成长的“一点三线”“一点”即小学低年级零起点教学,区域内所有小学均已开设入学适应性课程,形成优秀适应性课程教学案例50余项。区域制定了一年级语文、数学学科教师实施指导建议,低年级教学紧扣兴趣和习惯,突出课堂“六有”特质:教学设计要有情有趣,策略实施要有道有法,目标达成要有效有意义。学校编写《零起点入学指导手册》“学生篇”与“家长篇”,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引导,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零起点教学的导向让教师尊重规律、科学启蒙,让教育行为落地更理智、更科学。“三线”是在教学过程中,坚守减负红线、成长绿线、质量底线。市中区教研室坚持科学完整的质量标准、健康正确的人才标准,建立起教学质量和课业负担并行的常态调研机制,实施科学多元的绿色质量评价,形成“诊断、分析、反馈、改进”的质量提升机制。大量借鉴国家质量监测方向和做法,内容既包括学科知识、学科能力,还包括学习状态、学习体验、学业负担等基本要素,积极运用基于大数据的评价结果,引导教师用科学、理性和人文的方式达成教学的高质量。质量的提升,是在共同的质量观下,教学常规、教师、学生诸多要素对于目标支持的过程。“一点三线”,不是简单、机械的累加,而是如同立体交互的有机体,始终引领、规范着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着综合统筹的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2.以学生立场来研究课堂从“双减”政策来看,学生自主的时间、空间被最大化地释放。教师必须立足学生学习的视角,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既关注学习的共性规律,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分析,以“学生立场”来研究教学,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新样态。(1)探究“真实学”的要义。教学研究中要努力从片面关注“教师的教”转向系统探究“学生的学”。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在以往课堂研究基础上,重点强化了三个维度,即愿学、会学、学会。愿学指向动机与感受,是否帮助学生对课堂和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和感受。会学指向理解与联系,是否指导学生将新知识与他们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对新信息进行组织。学会指向生成与应用,是否能够有意义地运用知识,通过问题解决、实验探究、系统分析等路径,培养关键能力和达成核心素养。(2)拓宽“真实学”的路径。一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基于课程标准,聚焦“启发式、个别化、自主性”三个关键词,加大问题导向式、“教—学—评”目标一致性等教学方式的研究,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二是针对以往知识为结果的课堂,大量刷题的现象,提出以恰当的生活拓展为外延,鼓励教师创设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项目式学习,释放学生的思维力、研究力,学习力,让学习真实发生。三是善于捕捉不同差异学生的认知动向,开展精准学习支持和学习辅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确保每一个学生享受在学习之路上的自我升级。(3)设计“强课提质”路线图。研究中,学科组设计专项的观测量表和记录表,分析课堂问题、学生表现,围绕观察与数据展开评课、教研,建构从教到学的自主学习新生态、新手段、新方法。区域教研管理过程中,紧扣课堂主阵地,开展基于学习的诊断和会诊,突出三条路线:各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基于学科教学的学情会商,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学校要健全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校长至少两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课堂学生学习效果随堂监测达标率达到80%以上;区域内每学期开展一次所有学校领导干部的听评课和参加教研活动情况展评活动,促进学校及时分析探讨教学工作形势和任务,以此引领每所学校实现强课提质。

(二)强化问题导向,重审作业功能,促进品质提升

“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以往忽略了对它的研究与管理。现在从学生学习角度重新审视作业功能会发现,作业是从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教学,过渡到没有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依靠自身的能力去理解、内化和掌握学习内容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过程。1.强化作业的管理机制区教研室从把握功能、严控总量、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等方面持之以恒的整体性推进,打出富有针对性与操作性的“组合拳”。以学校作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相继出台了《市中区中小学作业管理意见》《市中区中小学学科作业管理规范》。探索和构建了“学科研发+年级统筹”提质控量的管理模式。学科教研组关注作业的质量研究,研究一周作业清单,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形式。年级责任人关注作业的数量控制,整体协调,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统筹,形成符合班级实际的每日课时作业清单。“控量”是要切实减掉低效的、过重的学生负担;“提质”是为充分发挥作业功能,使作业练习更精准服务于学生的学习。2.提升作业研究的品质通过“四步走”研究模式,实现作业设计与教学设计同步。第一步,教师初备,将作业设计融入教师的个人备课,每课备课之后,要有针对教学目标的作业初步设计。第二步,教研集备,利用好每周的学科集体备课时间,对作业进行专题研讨。学科教研时,立足梳理教材体系,研磨教学目标,精准优化作业质量。第三步,实践微调,各班级根据授课时反映出的学情状况,组内微教研适当改进、作业微调整,力求更加切合学生需求。第四步,统筹反思,汇总学生作业问题,力求更加精准地导向新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作、评的一致性。3.优化作业结构在“双减”政策下,减去的是机械重复,效能上要体现“三多”,即多应用、多探究、多分层。通过周末学科拓展作业、每日劳动实践活动清单、假期探究实践作业等方式,链接学生的生活,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聚焦关键环节,探讨过程评价力求多元可视

必要的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学校考试主要发挥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功能。认真学习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统筹处理好考试、作业、日常评价、质量监测等方面关系。“双减”后,政策要求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书面纸笔考试,义务教育三年级以上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减少考试次数,怎么知道学生到底学会没学会?1.探讨低年级“闯关”实践评价在低年级期末监测评价改革中,聚焦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情景式、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初步形成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动态考察。2.加强学习过程评价完善学习过程评价,鼓励实践性评价,重点通过开展课堂观测、随堂练习、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开展学生学习情况的即时性评价,通过定期交流、主题演讲、成果展示、学生述评等方式开展阶段性评价。3.全面提升教师命题能力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命题,通过对命题方向、评价标准、评价形式、评价手段、反馈方式等研究,培训和指导教师从以知识为本、结果为本的评价,走向核心素养的评价,突出真实情境与问题导向,关注学生的深度思维,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以表现,从而更加趋向于科学。

四、结语

新的形势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升教研品质,实现教研的科学供给。面对“双减”,我们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致力于探寻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树立大教研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益导向,在育人价值研究、课堂教学变革、学习方式改变、区域整体实践等方面,不断提升教研品质。

参考文献:

[1]余慧娟.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J].人民教育,2021,(22):12-15.

[2]吕玉刚.做优做强学校教育,全面提高落实“双减”工作水平[J].人民教育,2021,(24):12-14.

[3]伍学明.落实“双减”,学校该“减”什么?“增”什么?[J].人民教育,2021,(23):49-51.

双减政策调研篇(2)

【关键词】货币;财政经济;结构;总量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经济的两种重要手段。两者之间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也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陷入一种四面楚歌的困境。面对危机四伏的现状,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而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笔者通过国内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实现中如何使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使之经济在稳定中恢复平衡进行探究。

一、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组合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时单独使用,有时配合使用。各国政府同时利用两大政策干预经济一般有四种组合紧货币、松财政;紧财政、松货币;财政、货币“双松”;财政、货币“双紧”。在这几种组合中,政府究竟采用哪一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概括说来,“一松一紧”主要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双紧”主要解决总量问题。

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紧”财政,使政府的支出和投资直接减少;“松”货币,使公众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资金,并使因增值税导致的收入减少得到补偿,其结果是调整了政府与私人企业的投资结构。相反,“松”财政,直接扩大了政府的支出和投资。“紧”货币,使企业和公众的借贷数额减少借贷成本增加;其结果是企业投资和一般性投资减少。

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进行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或货币政策。根据西方国家的经验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见效快,但长期调整还要靠财政政策。因此,当经济运行因特殊情况出现临时失衡时,用货币政策来解决;而当国家欲作长期调整时,采用财政政策来实现。

在总量失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政府要达到“扩张”或“紧缩”的目的,一般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种手段,“双松”或“双紧”。在经济萧条后期,设备大量闲置,工厂开工不足,而失业率又很高,为刺激生产和投资,启动闲置生产能力,一般实行“双松”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过度膨胀,物价持续上涨,经济生活极不稳定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双紧”政策。在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调并存的情况下,政府一般采用先调总量,后调结构的办法,即在放松或紧缩总量的前提下调整结构,使经济在稳定中恢复平衡。

二、我国货币与财政的政策关系应考虑的问题

由于商品经济的共性,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可以从四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这种平衡不仅要求在总量上实现供求平衡,而且要求在结构上也达到供求平衡,结构的均衡与否取决于国民经济结构是否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对总量和结构的平衡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二者又有各自的侧重点。一般来说,货币政策调节的侧重点在总量平衡方面,财政政策的侧重点在结构协调上,二者需要互相补充,密切配合,才能实现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的目标。

其次,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不单纯是指经济发展的速度有多快或产值增长有多高,更重要的是社会生产能力的扩大、效益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因此,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成功与否也应以此为标准,不能片面地以速度或产值的高低来衡量两大政策的实施效果。

其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调节领域主要发生在流通领域,而财政政策的调节重点在分配领域;货币政策的调节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调节的目标主要是货币的供给量和贷款总规模,2009年大幅增加贷款量,成功拉动基础建设,使国民经济GDP仍能保持8%的增长,有效地避免经济大幅衰退。而财政政策的调节的对象主要是纳税入和财政支出的对象,调节的目标是财政收支的总量与结构。货币政策由于要经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才能影响到市场和经济单位的行为,为此,从政策实施到效果显现有一个较长的调节过程;而财政政策无论是征税还是拨款,都直接影响经济单位的购买力,直接影响其投资或消费行为,故调节过程较短。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两大政策不能简单地互相等同或相互取代,而应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另一方面,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存在着广泛的密切联系,一个政策的调节,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对另一个政策的调节效果发生影响。因此两大政策要加强彼此间的支持和配合。

最后,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在确定或调整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时,首先需要判定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否平衡,若总供求失衡,是求大于供还是供大于求?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情况下,应该以控制需求为主还是以增加供给为主,或抑制需求和增加供给并重?若需求膨胀,是发生在投资领域还是消费领域,若二者同时膨胀,是否需要双管齐下,同时紧缩?如此等等。只有在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正确判断的基础上,才能决定究竟采用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进行调节,若需二者并用,采取哪种松紧搭配的政策组合更为有效。因为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对策和调节手段,需要不同的调节深度和广度,需要不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所以对当时实际国情的客观分析和正确判断,是确定如何进行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基本依据。

三、小结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目前全球正推行低碳经济、减排等对产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进行的调整产业结构,都必须运用好这两大政策配合,才能产生效果。

【参考文献】

双减政策调研篇(3)

一、实施三大工程,努力提高节能减排工作成效

重点工程是节能减排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三年来,我市累计投资18.2亿元建设了63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目前,已全部竣工投入运行,年可节能39.8万吨标煤,削减化学需氧量2821.86吨、二氧化硫6251.12吨,为全面实现“双三十”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实施“技改”工程,提升治理水平。企业是开展节能减排的主体,我们通过积极引导、典型示范,使全市企业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不是企业的负担,而是其良性发展的“助推器”,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主动性。

2.建设“基础”工程,提升承载能力。我们努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集中供热管网、天然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全市承载水平。目前,“两厂(场)两网”均已竣工投入运行。

3.推进“生态”工程,提升环境质量。深入开展燃煤设施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推广太阳能、地热、沼气清洁能源,减少主要污染物污染。加强衡水湖保护,大力度实施了衡水湖网箱、围埝、拦网养殖取缔活动,共取缔网箱1058个、围埝5800亩、拦网4350亩,发放补偿款1117万元,有效减少了渔业养殖对衡水湖的污染。目前,衡水湖水质已由劣五类提高到三类,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推进结构转型,努力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1.淘汰落后做减法。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双三十”活动以来,关停取缔了兴达铸造、圣春新铸业等13家企业,削减化学需氧量694.48吨、二氧化硫894.6吨。同时,淘汰落后设备39台套。严格准入门槛,认真落实环评和项目建设“三同时”等制度,坚决杜绝“两高一资”项目,2008年以来,先后否决了总投资10.3亿元的17个不达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到了100%。

2.优化增量做加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商贸旅游等环保型产业。发挥“滨湖、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在衡水湖南岸拆迁旧址,建设了湖滨公园、九州文化广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其中,湖滨公园总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是北方地区县一级最大的亲水公园。同时,借助产业优势和区域优势,加快物流业发展,建设了恒通棉花仓储物流中心、医药物流园、华林家居装饰仓储物流中心和永生小麦仓储物流等项目,三产比重不断提高。

3.搭建平台做乘法。我们依托冀州省级经济开发区,搭建了“一区三园六基地”架构,加快推进产业聚集。围绕采暖铸造、化工、玻璃钢等重点产业,建设了现代铸造园、循环经济园、玻璃钢产业园和6个乡镇创业辅导基地,引导全市企业向园区集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要素配置,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染排放最小化。目前,冀州市各级园区共入驻企业179家,总投资达到了138亿元。

三、几点体会

三年来的节能减排工作,使我们深深体会到:

1.解放思想是超额完成“双三十”任务的重要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双三十”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没有简单地将节能减排看做上级的要求、外在的压力,而是将其作为推进经济、环境、资源和谐发展的难得机遇,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必然选择,由外在变内在,由外生变内生,由要求变自觉。通过召开四套班子联席会、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动员会等多层次会议,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泛开展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大讨论,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对节能减排工作形成了共识,为全面推进“双三十”活动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坚持高标定位。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坚持“速度快一点、要求严一点、标准高一点”,在2008年初提出了“三步并作两步走”的工作目标,力争“2009年完成主要指标,2010年进行巩固提高”,全力打造生态冀州、绿色冀州、和谐冀州。并邀请国家、省、市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明确了这一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目标的高标准,带来了工作的高效率,2008年以来,我们始终以坚定不移的态度、壮士断腕的勇气、背水一战的决心,不留退路,不留余地,重拳出击,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于2009年顺利实现了既定目标。

2.科学技术是超额完成“双三十”任务的关键环节。积极借助“外脑”排忧解难,“双三十”活动以来,我们先后邀请省内外节能环保专家200余人次来我市指导工作,共同开展专题技术攻关,在污水处理厂、热电厂脱硫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先后采纳专家意见和建议21条,有效解决了污水管网铺设过程中的大面积坍塌、热电厂脱硫工程烟道角度等问题。积极开展业务培训,举办节能减排专题讲座20余期,培训业务骨干5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我市节能减排的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与中国氮肥协会、中国铸造协会和河北工大等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的联系,加大节能环保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目前,已在全市推广使用了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变压变频等200多项节能环保技术。

3.资金投入是超额完成“双三十”任务的重要保障。我们采取超常举措,多管齐下破解资金难题。一是市场融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节能减排。二是财政挤资金。加大节能减排财政投入力度,2008年以来,我市财政对节能减排的投入达到了2.07亿元。三是向上争取资金。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向上申报节能减排重点项目30个。目前,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01亿元。四是企业筹资金。全市企业自筹资金10余亿元,有力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4.强化领导是超额完成“双三十”任务的主导因素。在“双三十”活动当中,我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推进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一是加强工作调度。我们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半年总结、一年考核”工作制度,定期召开节能减排会议,研究分析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重点工作。3年来,全市召开有关节能减排的市委常委会21次、政府常务会25次,切实将节能减排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加强督查问效。根据工作落实情况,安排市委、市政府两办督查室加强督查,跟踪问效,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及时通报批评,督促全市各级各部门始终保持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双三十”活动以来,先后针对热网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重点工程开展多次跟踪督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作出批示21次,有力地推动了工作顺利开展。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在注重管理的同时,我们研究制定优惠政策,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如我市将原来按照企业纳税贡献大小进行奖励,调整为按照企业节能减排贡献大小进行奖励,每年市财政都要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对在循环经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环保治理等方面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企业进行重奖,有效地调动了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

双减政策调研篇(4)

关键词: 低碳供应链;成本分摊;政府补贴;低碳投入;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F274;F22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4)02-0021-06

1 引言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都在关注气候的变化,2002年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国际首脑会议上,各国代表一致认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改变非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模式[1]。随着低碳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低碳供应链,这主要是因为供应链在降低碳排放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供应链从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到消费者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中,其各个环节都涉及到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外资零售巨头借助各种形式打造可持续发展价值链。在发达国家,超市所有商品标签上都需注明其在生产、运输和最终销毁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量,消费者一般凭借这一数字来选择商品;而高排放的企业也直接影响投资人对企业的投资行为。

为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沃尔玛启动了绿色供应链计划,要求所有供应商必须经由其所在地法规及社会环保标准的认证,包括减少不必要的包装,减少水和能源的消耗、提高物流配送和运输效率;同时通过当地生产直接从当地的农户、养殖户来购买,减少中间运输环节,降低碳排放。特易购也主要依托供应链关系推行低碳发展模式。但与沃尔玛强调机制完善相比,特易购更加侧重于各类碳减排措施的探索与应用。在供应链上游,特易购与供应商之间进行合作,协助供应商发现并消除供应链中存在的“碳排放热点”,从而达到降低供应链碳排放水平的目的,同时通过“碳标签”等方式鼓励供应商采取相应的碳减排措施[2]。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于2012年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决议,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推广期限暂定一年[3]。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降低产品的碳排放,政府通过补贴来激励企业节能减排,企业之间通过合作也在进行碳减排。

可以看出,为了减少产品的碳排放,需要供应链成员及相关利益方的共同努力,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考虑其碳排放的投入与减排的效果,政府为减排进行补贴,同时零售商也可以通过分摊制造商的低碳投入成本来激励其减少碳排放量。

2 相关研究评述

关于政府补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研发和创新补贴对企业绩效和行为的影响。对于政府补贴,研究较多的是政府补贴(或税收)政策对企业R&D创新投入的激励作用。杨波[4]基于企业的自然资源基础观,通过与大型国际零售商和发达国家对零售商的低碳化支持比较,分析了我国零售业实现低碳化的思路和国家的政策选择。杨家威[5]归纳了各国政府补贴的有效政策,并利用博弈论的思想分析了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者的博弈关系,得出了政府低碳创新补贴应该偏向消费者的结论。Ulph[6]考察了环境排放政策对研发的激励作用,并比较了减排标准和排放税两种环境政策的效果。Katsoulacos等[7]研究了针对减排研发的最优排放税和最优减排研发补贴的问题。Qiu等[8]研究了国际研发合作中的非合作最优政策,考虑了两种研发合作策略:协作和协调。方海燕等[9]研究了政府和双寡头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对企业研发补贴和产品创新补贴两种情形下基于不同补贴策略的研发投入和社会福利水平。Poyago-Theotoky[10]研究了与碳减排和社会福利相关的组织环境研发问题。研究表明:环境研发投入在环境研发卡特尔情形要高于非合作独立研形下的收益,同样社会福利在这两种情形下也是不同的,卡特尔情形要好于独立研发的情形。[JP3]孟卫军[11]分析了不同税率下政府对企业减排研发补贴或者征税的策略选择,并比较了两种策略对企业的利润和研发水平的影响。

供应链中上下游的创新投入成本分摊(补贴)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主要集中于纵向供应链中的一方为了激励另一方而进行的成本分摊(补贴)。包括制造商对零售商促销成本的分摊,零售商对制造商研发投入成本的分摊与补贴;制造商对供应商创新成本的分摊与补贴;供应商对制造商创新投入成本的分摊与补贴等。D’Aspremont等[12]和Kamien等[13]为代表的学者较早对不同合作程度下的研发进行了研究,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 在研发合作时(即采取RJV 卡特尔)产出最高的研发投资水平、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贾涛等[14]研究了单一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基于无缺货情形下的成本补贴问题,发现供应商为了降低无缺货退货的成本,需要激励零售商付出努力以便减少退货数量和退货成本。并发现可以通过成本分摊契约来实现供应链的协调。Alfred等[15]针对供应链中的配送绩效进行研究,分析了通过在供应链中利用成本标杆的方法来合理分摊配送成本,实现整个供应链配送绩效的提高。Matsui[16]假设研发是集成供应链中降低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成本转移定价方法(即全成本转移定价和可变成本转移定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Chu等[17]以汽车销售为例,研究了考虑顾客满意度的渠道协调机制。研究表明:为了促进零售商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供应商可以按照零售商的努力水平对其进行资金补偿。Tsao等[18]将销售学习曲线引入到促销努力中,认为促销的成本分摊机制可以达到供应链的协调。Xiao等[19]研究了一个制造商和两个竞争的零售商供应链协调问题,该供应链中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考虑了两种协调机制:全数量折扣和增量数量折扣,研究了成本变化对产品的批发价格、零售价格及订货量和各自利润的影响。Leng等[20]研究了多供应商和单一制造商的两级供应链,供应商生产零部件,制造商对零部件进行组合生产,分析比较了纳什均衡和斯塔克尔伯格均衡,并利用回购成本分摊契约和缺货成本分摊契约对供应链进行了协调。Martin等[21]认为企业面对竞争对手的压力和消费者不断提高价值取向时,为了保持自身的边际利润不变,就要不断地缩减生产成本,研究了通过供应链管理方法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的方法。周永务等[22]研究了制造商和供应商两级供应链,下游制造商通过提供给上游供应商技术创新补贴,以减少供应成本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给出了供应链双方接受技术革新补贴策略的判断标准,并分析了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的策略。田巍等[23]研究了激励上游企业创新投入、降低运作成本的供应链博弈模型,提出了基于不同决策者使上游企业的创新投入达到供应链最优的协调契约。

目前对于供应链成本分摊与补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府对供应链企业的补贴或者供应链上下游中某一方对另一方的研发投入成本分摊与补贴,而站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同时考虑政府对供应链上下游的低碳研发投入补贴、供应链上下游一方对另一方的低碳研发投入成本分摊与补贴同时考虑的文献并不多见。本文分析了政府通过对供应链成员的低碳研发成本投入补贴来激励供应链成员增加低碳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同时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如大型零售商)对供应链成员(如制造商)的低碳研发投入成本分摊,从而激励其增加更多的低碳研发投入成本,降低产品的碳排放水平。

3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考虑由一个零售商和一个制造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零售商在供应链中居于主导地位,为了激励制造商更多地对其低碳研发进行投入,零售商分摊一部分制造商低碳研发成本。同时为了激励供应链成员投入更多的成本进行低碳研发创新,政府给予制造商和零售商一定的低碳研发补贴。本文同时考虑政府补贴和零售商补贴,零售商增加低碳研发与创新的投入可以获得来自政府的一定数额补贴,制造商增加低碳研发与创新的投入可以获得来自政府和零售商双方的补贴。在此背景下,比较了零售商不分摊制造商进行低碳研发与创新成本投入、零售商分摊制造商进行低碳研发的成本投入两种情形下制造商与零售商的行为,并对双方的低碳研发成本投入进行了比较。

3.1 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假设1:产品需求量q由两部分组成,即某一个固定值q0和变动值q1;消费者拥有低碳偏好,因此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该产品的变动销售量q1依赖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低碳投入成本(cm,cr)。

假设2:零售商的销售价格为p、制造商的批发价格为ω、制造成本为c,每销售单位产品,制造商的边际收益为ρm=ω-c,零售商的边际收益ρr=p-ω。ρm为单位批发价扣除不包含低碳研发费用的单位平均成本的剩余部分,ρr为零售价扣除不包含低碳研发费用的单位平均成本的剩余部分。假设边际收益不变,即如果单位成本增加,则相应提高售价。他们均为正的常数,均可从企业的实际财务数据中预测得出。

假设3:零售商分担制造商一部分低碳投入成本,分摊比例为λ。

双减政策调研篇(5)

XXXX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工作报告

学校是“双减”工作的主阵地。为了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关于“双减”和“五项管理”的工作要求,一方面有效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另一方面又能让学生学得好,学有所长。XXXX中学积极行动起来,从培训、协助、减负、提质、服务等多方面为抓手,探索一条“立足学生实际,落实‘双减’政策”的路子。

一、组织培训、落实任务:

为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北海五中就“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召开专题会议,由学校领导班子组织全体老师深入学习领会相关的文件精神,解读落实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五项规定及“双减”政策,在会上还明确各部门在“双减”任务中的分工。必须坚决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统筹推进、稳步实施,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开展。XXX副校长再次就推行“双减”政策召开会议,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专门召开年级长、班主任会议和备课组长会议,就如何贯彻减负提质给青年教师指方向、明要求。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针对我国教育事业当前现状和教育强国的要求提出的战略性决策。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主阵地——学校,我们除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折不扣如期执行好相关文件部署的各项任务外,还肩负着做好政策解读,对群众做好广泛宣传的重任。我校教务处深入家长和学生当中进行实际调查,发放了家庭电子调查问卷,公布了热线答疑电话,就减负政策的推行,学校减负工作的具体措施,家长该怎样面对减负政策的推行,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了政策宣传、解答质疑,并从学校角度提出了教育子女的建议等等,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健全完善作业监察制度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我校出台了《XXXX中学作业管理实施方案》,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超国家课标。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下发了《XXX中小学作业管理变化情况统计表》加强质量监督。严禁教师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2.分类明确作业总量

针对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的问题,我校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并每周定期由学生收集《XX中小学作业管理变化情况统计表》《XXX市第XXX中学作业检查记录表》数据,跟踪落实,反馈情况。

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我校召开了学科教研组会议,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4.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各备课组召开集体备课会议,要求教师指导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并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教务处跟踪落实,定期检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

5.科学利用课余时间

我校制定了《XXXX加强学生睡眠管理工作实施方案》、《XXX中作息时间表》和《XXX关于寄宿制学校安排课余学习生活的说明》,合理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如果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由班主任统计情况,跟踪了解,定期家访,指导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使其能按时就寝。并且由政教处制订了《XXX中学学生手机管理办法(试行)》,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班主任召开北海五中《珍爱青春 远离手机》主题班会,和科任老师共同管理,给学生家长下发《XXXX中学关于学生手机管理致家长一封信》,建议家长管控好手机,控制孩子的使用时长,保护视力健康,防止网络沉迷,并定期向班主任反馈情况,定期跟踪落实。

三、课后服务保障

1.保证课后服务时间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我校下发了《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申请表》,《XXXX课后服务时间说明》,规定课后服务时间为5点25分到晚上18点30分。并制定了《XXXXX延时托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由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晚上开设自习班。学校发布了《XXXXX中考勤规定》,统筹安排教师轮流提供延时服务。

2.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我校制订了《XXXX中延时托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和《XXXX中课后服务工作说明》。规定教师履行相应义务,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制订学科精准辅导方案,由科任老师确立学科的精准辅导对象,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并由科研处牵头,语文组、图音体组等科组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如进行青少年创客大赛,机器人建模培训,书画展,古典乐器培训,北海五中诗词大会,民俗文化展,阅读漂流活动等。

我校为了规范师德师风建设,请所有教师签订了《XXXX中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承诺书》,下发了《XXX中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表》,出台《XXX中课后服务工作说明》,规定教师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3.拓展课后服务渠道

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教育部门可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开展课后服务。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4.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

教育部门要征集、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国家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推广使用力度,引导学生用好免费线上优质教育资源。

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为了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政策,我校进行了《XXX中学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校工作汇报》,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结对共建新开局,迎接教育局教学调研活动安排,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严格按课程标准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我校教务处针对此项规定制订了《XXX中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XXXX中课程表》,召开备课组会议,要求教师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所有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坚决克服唯分数的倾向。

2.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根据2021年XXX市辖区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考试须知,我校进行了关于2021年高中特长生招生的招录,2021年春季学期,我校前往XXX中学学习举行调研活动,依据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严禁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

3.纳入质量评价体系

我校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制订《 XXX中“双减”工作成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方案》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设立期末“双减工作先进个人奖”,表彰奖励在“双减”工作中表现突出,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五、强化配套治理

1.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

我校制订了《xxxx课后服务补贴方案》,根据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制订《XXXX中关于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补助的说明》,对我校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人员,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

2.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

我校制订了《XXX中家校社沟通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北海五中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通过班主任在家长群对家长推荐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网址,为家长提供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为青少年及家庭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3.做好培训广告管控

学校发布《XXX中关于做好培训广告管控的说明》不得在校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

5.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

XXXXX中根据音乐、美术、田径、足球、科技等方面设立了兴趣课后服务,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学校组织提供的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由学生选择参加。

“双减”工作事关重大,是政府的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XXXX中落实“双减”及“五项管理”工作,坚持“刚性约束”和“柔性管理”相结合,做到全覆盖、齐步走、抓督察、常态化,提高工作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形成了落实“双减”、“五项管理”的浓厚氛围,推进了育人方式改革,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后,我校将会把行之有效的工作做法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做到持之以恒,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调研篇(6)

据中原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9月前26天,全国主要的54个城市楼市住宅总签约为210228套。比8月同期的222006套下调了5.3%,成为最近4个月同期的最低点,低于7月同期的232041套。在54个城市中,有29个城市成交量有不同程度下调,下调超过10%的城市有21个。九月楼市表现平平,业内人士分析称,主要是开发商降价动力不足,政策压力上升,导致市场有限需求减少。

送走“金九”,迎来“银十”,多地开发商加快了楼盘入市速度。搜房网数据监控中心统计显示:10月份,深圳六区预计将有24个住宅项目开盘或加推,环比9月预开盘总量上涨约26.3%;北京新建商品住宅预计开盘共计49个项目,环比9月上涨19.51%;在天津,有64个项目预计开盘,数量环比增加48.84%。

开发商对“银十”仍有期待,但市场成交能不能回暖,还要看购房者的回应。专家普遍预测,调控政策并未放松,购房者的观望心态也没有大的变化。10月,市场将延续上月的平稳态势,在成交量和成交均价上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北京一二手房齐下滑

据北京住建委网站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9月北京新建住宅签约11030套,同比8月的14525套下降了24%,也是最近4个月来的成交低点。二手房方面,9月全月北京二手房住宅签约12580套,而在8月为14286套,环比下降12%。这一成交量是最近5个月的最低点,与5月份成交量基本持平。同比2011年9月则上涨了43.8%。新房和二手房市场成交量双双下跌,传说中的“金九”正式宣告破产。

北京中原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供应量未明显增加是导致“金九”成色不足的重要原因。8月中下旬出现的供应量减少,使9月上半月签约明显减少。在9月初,北京可售库存跌到了7.7万套,相比3月底减少1万多套。虽然最近预售项目增加,但因签约周期影响,供应量增加未在9月完全体现。同时,开发商“以价换量”基本结束,之前热销的项目折扣减少,购房者开始犹豫,也影响了签约量。

成交量连续下滑,开发商开始改变定价策略。多家研究机构报告称, 10月计划上市的新盘更多采取了价格“维稳”策略。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指出,楼市调控政策微调仍然是大趋势。限购与限贷本质上并没有松动或者取消,去投资化楼市调控政策还在执行,整体市场均价仍然会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海南成交环比量价齐跌

海南楼市“金九”落空。据海南省住宅与房地产信息网公布数据:9月海南新建商品住宅成交总量为4055套,环比8月份减少5.72%;11个重点区域中海口、琼海、三亚分居海南楼市签约套数的前三名。其中,海口单个城市的成交量就占据了全省成交量的半壁江山,以2038套商品住宅成交量稳居海南楼市交易首位,环比8月减少了20.05%。

成交均价方面,9月海南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8755.10元/平方米,环比下跌10.04%。11个重点区域中,就有7个市县新房均价环比下跌。其中,海口、定安以及万宁三地,房价环比下跌幅度超过10%。而三亚、陵水两地则仍以破2万的成交均价领跑海南,两地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分别为23633.30元/平方米及21309.50元/平方米。

海南楼市量价齐跌的现象表明购房需求提前透支,开发商降价动力亦不足,买卖双方均显得后继乏力,整个市场或将陷入又一轮博弈期。不过,开发商们对“银十”的心理预期正在不断增强,预计随着被抑制刚需的释放和海南楼市真正旺季的到来,成交量也会逐渐回升。

上海均价跌回22000元

9月下半月成交虽有所回升,但并未扭转上海楼市整体颓势,“金九”成色依然不足。据上海永庆房屋研展部统计,9月一手住宅成交6720套,环比8月成交量仅仅增长4.1%,增长并不明显;成交均价方面则下跌4.2%,回到22000元/平方米以下水平。

中房信分析师杨晨青分析称,传统旺季,成交未能明显上涨,从买卖双方分析原因,首先今年年中出现的成交高位在消耗了不少市场购买力的同时,也使得开发商手中符合市场刚需取向的项目数量减少;其次,随着开发商在资金和业绩方面的压力放缓,价格上具备竞争力的楼盘数量也逐步减少。再者,近几年楼市“政策市”的迹象更加突出,而季节性因素已明显弱化。

双减政策调研篇(7)

一、充分认识镇农药化肥施用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农药化肥施用现状。

镇是农药化肥使用大镇。自2019年以来,镇认真落实了上级相关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的要求,通过综合施策,农药化肥使用总量与单位面积使用强度呈现“双减态势”。但与绿色发展要求比较,在农药肥料使用方面,我镇还明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作物农药化肥使用强度仍然偏高。虽然2019年全镇农药化肥使用总量较2018年削减50%,但和先进乡镇比较仍有一定差距。二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镇人粪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绿肥、土杂肥、堆沤肥等各类有机肥料资源丰富,但肥料化利用不足50%。由于化肥使用不合理、有机肥投入不足,导致部分土壤酸化、养分非均衡化、次生盐渍化和耕地质量退化,设施蔬菜等土壤磷素呈富集趋势。三是施肥方式普遍落后。施肥机械与水肥一体化设施装备率低,表施、撒施、冲施化肥现象较为普遍。在强降雨、漫灌等情况下,肥料快速溶解挥发、随地表径流流失及向地下水淋溶的风险较大,对生态环境造成隐患。

(二)面临的形势。农药化肥施用不合理的问题与我镇粮食增产压力大、耕地基础地力低、耕地利用强度高、农户生产规模小等相关,也与肥料生产经营脱离农业需求、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施肥技术落后、肥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相关。

各村委会应切实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将农药化肥“双减半”作为县建设“一谷一城”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摆上重要日程,通过调优施肥结构、改进施肥装备、强化服务指导、构建长效机制,更大力度地推进农药化肥“双减半”工作和建设“一谷一城”工作,进一步提升镇农业绿色转型发展。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与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控制农药化肥施用总量、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着力点,以“精(精准施肥)、调(调优施肥结构)、改(改进施肥方式)、替(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轮(轮作休耕)”为技术路径,通过政策引领、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农药化肥“双减半”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是精准施肥、分类指导。在确保粮食蔬菜等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以减少农田氮磷排放、保护重要河道水源安全为重点,根据土壤供肥保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实行分类指导,减少不合理的农药化肥投入,改变落后的施肥方式,做到精准施肥、环保施肥、高效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二是有机替代、绿色引领。实行农畜(牧)结合、种养循环,就地就近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打通“污染源”向“营养源”转变的通道,推进化肥用量持续下降、有机肥应用比重不断提高、绿色优质专用高端产品供给不断增强,满足人民群众对农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的需求。

三是政府主导、综合施策。在镇政府统一领导下,统筹考虑土、肥、水、种等生产要素和耕作制度,根据不同作物需肥特点,科学制定和落实化肥减量增效措施,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有效推进科学施肥。

四是典型示范、辐射带动。选择化肥使用强度高、畜禽养殖密度大、水体污染治理责任重的村,开展农药化肥“双减半”示范村建设。以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集中打造一批农药化肥“双减半”示范典型,发挥示范辐射效应。

(三)目标任务

各村委会要严格落实镇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着力推进农药、化肥“双减半”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实行村一把手负责制,全镇2020年调减玉米面积980亩,化肥施用量小于51吨,农药施用量小于1.4吨,新增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16亩,新培育绿色种植基地一个(种植面积200亩以上),施用有机肥占比30%以上,绿色防控体系试点3090亩。

今年,县里加大了对大豆种植补贴力度,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资金重点向大豆补贴倾斜,也加大了对经济作物和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施用补贴力度,各村委会要鼓励提高农民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和施用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积极性,实施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替代化肥行动。要建立农药化肥购销台账,实行实名制管理。购买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要留存正式发票。镇政府涉农部门也将进村入户抓好宣传落实,集中力量抓好备春耕生产。

三、重点工作

各村委会务必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因地制宜,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等,要算好三笔账,落实三补贴,做到三保证:一是算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帐,落实结构调整补贴政策,保证农民进行结构调整用肥减量不减收;二是算好有机肥替代化肥帐,落实有机肥使用补贴政策,保证农民使用有机肥成本不增加;三是算好生物农药替代高毒农药帐,落实生物农药使用补贴政策,保证农药减半不减效。各村委会要加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带动示范作用,要制定出本村的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并尽早分解落实到农户和地块。以上工作务必于3月31日前完成,并将任务落实情况上报到镇政府农业办。邮箱或微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将建立农药化肥“双减半”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农药化肥“双减半”工作办公室,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综合采取行政推动、宣传策动、示范带动和政策撬动措施,开展农药化肥“双减半”工作。各村委会也要按照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指导本村农药化肥“双减半”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