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29 14:52:40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篇(1)

【关键词】医学;档案管理;方式方法

档案管理是指把一系列原始的、零散的档案信息条理化、系统化,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的目的。作为重要信息收集、贮存和开发利用的档案部门,面临着信息网络化、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多样化和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挑战。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部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医疗、科研、人事管理服务是信息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作为直接接触档案的一线档案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档案信息的编研工作,搞好档案信息的开发应用,提高利用率,使信息资源共享。

1.医学档案管理的现状及特点

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对档案史料的开发利用,才有了今天医学事业的发展。在正常的医药卫生管理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信息,从事医学档案管理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信息工作。但多数档案管理是以基本的原始档案为基础,计算机起到辅助记录作用,无论从档案管理的思想观念上,还是信息工作内容上,均纯的停留在医学业务、管理统计、记录、存储上,难于发挥信息工作的职能作用。

目前,医学管理单位对开展的本单位科研项日和新业务、新技术不甚了解,工作处于被动服务状态,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渠道仅局限于本单位,忽略管理单位,导致信息沟通不顺畅,档案利用率低、利用价值不大。尽管档案利用已在医疗管理事业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档案信息没能得到开发利用。

2.医学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

2.1立足档案服务,提升档案利用开发技术创新手段

信息时代,医学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应努力开拓创新,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将过去封闭式管理模式向开放式管理模式发展,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满足资源共享的需要,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中,档案工作服务方式要创新、档案管理理论要创新、档案服务工作内容要创新、档案服务机制要创新。

2.2拓宽医学档案编研范围,发挥档案信息作用

医学档案管理要“上门办公”,拓宽编研范围、内外结合、联合编研。改变原有局促的“室藏格局”。因而,一线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彻底打破自编自传编研思想的束缚,拓宽路子,联合编研。要加强纵向沟通,与医学科研单位、医院间的联合。这样既有利于丰富编研资料的内容,又有利于通过信息的传播利用,促进医疗系统的科研工作发展。还要加强同行单位档案室之间的横向联合,借鉴经验,可使资料互补,以达到编研选题具有广泛、综合和全面性的目的。如与组织人事、史志、党史等部门联合编写有关资料,既可弥补编研力量之不足,又可补充编研所需经费,还可提高编研资料的利用价值和利用率。

2.3进一步改进、开发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方法

目前,大多数档案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使现代化设备不能物尽其用,造成相当一部分档案信息未被系统地、深层次地开发利用。为此,医学档案管理应该努力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建立特殊数据库,提高利用率、检索率。

2.4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人才培养

档案管理队伍是医学科技档案管理的主力军。档案管理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开发医学档案的前提。医疗科研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都应重视人力资源的挖掘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档案人才。

同时,基础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积极主动地编制各种途径的检索工具和编研成果,及时快捷地为医务人员提供可靠的依据,最终通过医学档案的收藏数字化、传递网络化、操作信息化、信息存取自山化,达到广泛应用医学档案的目的。

为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使医学科技档案上作更好地为医学研究、医学发展服务。

2.5建立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制度,促进开发利用。

档案管理人员在努力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增强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应履行档案信息反馈服务。如对档案质量的评价(服务态度、服务水平、职业道德等)、对各种服务方式的评价(如阅览、复制、咨询、汇编、资料服务等)、对服务水平及质量评价(如提供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全而性等)、对利用效果的评价(对信息的需求和意见,包括今后可能需要利用的档案种类、内容、成分和数量等)。

医学档案的广泛应用是档案管理工作中最富有活力的一个环节。做好档案的利用工作才能使整个档案工作具有生机。只有积极开拓档案管理的途径,才能使医学档案在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佳.医学档案的创新发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2]赵志红,高玉霞,王萱.拓宽医学档案编研范围发挥档案信息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2(8).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篇(2)

关键词: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管理;社团活动组织不健全;成立管理机构

职业学校学生群体中,多数是一些较为活跃和积极的青年人。在这一朝气蓬勃的群体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之外获得其他锻炼,进而得以提升实践创新,学校活动开展中组织了社团这种以团体为主的形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对应的社团,且社团内都是与自己喜好相投的人。在这一氛围渲染和气氛活动中,学生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在成长中学习,可以在社团实践中放飞自己的梦想。社团组织,不管是对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而言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增强来说都有着重要帮助。学生课外活动做好了,有利于学生未来在社会工作上的发展,能让学生明白更多待人处事的道理,且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些也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存技能。下面就具体的各方面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一、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

随着当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用作于娱乐活动的装置设施种类也越来越多,职业学校学生群体中的不同喜好和爱好也越来越广泛,由此便衍生出了越来越多的社团,不管是就专业为主题的社团组织还是业余爱好的社团活动,都受到了广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和拥护。但结合当下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管理现状而言,仍然存在有不少问题,这种蓬勃发展态势下的社团活动缺乏一定的管理,尚未有完整且正规的管理体系对其制约,这导致了社团在发展中总会遇到某些障碍。就当下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实际现状而言,我们应当从其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深入探讨对应的解决方案,不管是校方管理还是辅导员或者学生会会长等相关人员都要重视起对社团发展的关注,社团作为学生课外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对学生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就具体的分析进行详细说明。

二、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存在问题

2.1社团发展不够平衡

在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存在问题中,首先是社团发展的不够平衡。主要表现在,在整体的学校社团总数中包括有已经发展良好的社团和尚还在成长中的社团,而这一不同发展程度的社团就会导致学校整体社团难以得到宏观把控,且不能对其设计出统一的管理制度,良莠不齐的社团发展形态下,社团发展两极分化明显,很难保持平衡稳定的持久进步。

2.2社团活动有头无尾

其次,在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存在问题中,还包括有的社团活动有头无尾。比如很多社团组织活动开始时口号会打得很响亮,宣传会做得很好,但是在实际活动内容准备中则或多或少会缺乏一定高质量和高水平,其投入程度并没有最初的热情高,这也使得社团组织难以取得良好成效,会出现组织活动中质量低下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在活动展开中要做到有头有尾,要能够一股干劲的贯穿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校社团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2.3社团活动组织不够健全,管理不配套

此外,在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存在问题中还有相关社团活动组织不够健全,管理内容不配套,例如社团在举办某种节日活动时,要将团里各个成员进行分工责任制,让每个人都知晓自己在活动进行中应该做什么事情,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这也可避免存在有成员参与度不高、融入性不强等问题,进而导致社团组织存在漏洞。且相关管理体制内容要配套,要能够完整合理,将社团活动内的各项可能出现的情况都要考虑进去,形成大小有分工,有阶层的一系列管理控制。

2.4社团负责人缺乏组织建设意识

社团负责人缺乏组织建设意识,也是当下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社团负责人作为社团的领头人和管理组织带领社团的关键人物,其自身的组织建设意识一定要强,然而当下很多社团负责人都比较好玩,并没有真正将社团组织放在重心,有的还会认为扮演一个负责人只是为了好玩,在这种心态的组织管理下会很难确保社团活动的高效展开。

2.5少沉淀和延续性

最后,很多社团所存在的共同问题就有缺乏一定沉淀和延续性,例如社团负责人从一年级新建一个社团开始,然后一直到毕业,负责人走了社团也就自己解散了,并没有说有后续的延续,这使得社团在校内存在的时间有限,很多社团也缺乏对未来的一定规划,都未能建立出有章可循的运作机制。这常常会导致社团换了一个负责人后整个社团又要重新塑造组织一次。

三、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方法研究

3.1制定出台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针对上述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方法研究中,首先要制定出台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这项要求主要是针对校方管理者而言,在校方对社团的干预和管理中要严格依照确定的流程和法则,且须按照管理制度中所提出的相关内容进行。在做好整体的社团发展管理后,校方才能进一步强调每个社团的单独组织。

3.2成立专门管理机构

其次,学校还需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用来进一步加强对每个社区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以免因少数社团管理不当而对职校学习氛围或者学校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比如说在学校成立学生会,学生会就可对这些不同社团进行统一管理,学生会所发挥的作用还有协助各个社团进行更多细节内的管理。不管是社团成员间还是社团负责人,出现了问题或者矛盾等都可找管理机构进行协调解决。

3.3加强社团隐形控制

另外,在学校社团管理中还要注意加强社团的隐形控制管理,隐形控制是对一些隐藏的问题而言,社团负责人和校方管理者都要重视这些不起眼的地方。且社团作为学生活动的集结地,尤其是在当下,职校学生三观尚在建立和道德品质正在锤炼过程中,社团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这也要求了社团有着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将隐形因素严格控制,使得整体社团能够健康正常发展。

3.4从上而下进一步重视学生社团工作

在职校相关管理中,不管是校党委、校行政还是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注意从上而下的重视整个学生社团工作,注意对社团的管理。职业学校所体现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校内社团的多样化,很多学生都可以在社团中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在社团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一步培养自己的爱好。社团对丰富学生生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学校从上而下都应该重视起相关社团工作的展开。

3.5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

除此之外,校方还要注意进一步增加对社团管理的经费投入。社团若想良好地展开运行,没有一定经费做支持是难以达到目的的,经费也是维持其秩序的重要关键,因此校方也需要进一步对学校内的各个社团补充经费,可以通过成员集资或者向外拉赞助等方式实现其资金投入。

3.6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

进一步加强社团内制度建设,这也给社团管理者提出了相关要求。制度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有在管理中应当注意什么,在每次社团活动里流程应该是怎样,以及如何做好对整体的社团发展管理,对每个成员的任务分配内容有哪些,还有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又该如何解决等。

3.7进一步丰富社团活动

最后,进一步丰富社区活动,这需要社团负责人挖掘校园生活中的各项事物,并将其体现在社团活动展开中,采用多样的形式以供学生参与。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篇(3)

关键词:物业管理实务 教学方法

《物业管理实务》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了物业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内涵涵盖了物业管理的早期介入―招投标、接管验收、入伙与装修管理,日常物业管理―保洁与绿化管理、房屋与设备管理、安全与环境管理以及物业的综合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院对专业学生的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来进行教学,做到主次分明。对“次”采取理论教学为主,对“主”采取多种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清楚的了解应该把握哪些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培养学生日后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职业综合能力。

1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目前,《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表现出与物业管理人才需求特点不吻合,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偏重理论,轻视实践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从内容体系上看,有其自身的完整性,但内容的完整性并不等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追求广而全。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传授过程中以课本为背景,在备课、讲解中都紧扣课本知识,而忽略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高职院校很多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从教,本身缺乏行业内相应岗位的实践训练,只能根据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或者做一些适当的扩展。而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岗位,这必然造成理论知识和实际岗位之间存在衔接问题,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造成学得知识根本没有用的假象。

1.2 方法单一,仍以传统讲授为主

很多高校都引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教师也由以前的课本+教案转变成了“教材+U盘”的模式,本质内容没有改变,只是以幻灯片取代了黑板而已,教学方法仍然以理论的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也有意提高提问的次数,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但很多学生总抱有幻想:这次点名不是我。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因为没有项目的依托,使得学生很大程度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通过死记硬背,甚至只押题,造成学生在分数上是高手,而没有真正深入理解知识点,缺少一定的深度,与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相背离。

1.3 忽视21世纪大学生学习新特点

21世纪的大学生具有鲜明特点:个性、自主、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等。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学习上也表现出自主性、目的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等特点。他们不再满足于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为适应将来就业的需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还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课堂之外的知识。相比理论知识,学生更看重知识的应用,希望通过实践环节应用知识,以展现自身的价值和水平。

2 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新教学方法介绍

紧扣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采用案例式教学、行为导向法、小组讨论法等新的教学方法,以活跃课堂氛围为出发点,在与学生的互动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物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力。笔者现主要介绍这几种教学方法: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取材尽可能的选取物业管理中的实际案例,要有代表性。课堂知识的讲解中,先抛出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或者换位思考,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教师要控制好案例教学的节奏,包括讨论的时间、分析的方法和点评的策略,既要鼓励学生,同时又要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同案例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做,如何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与学互动起来。

比如在装修管理这一环节,笔者精心选择了这样一个案例―“业主擅自改变承重梁的位置,物业公司给予制止”。这种案例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选好案例之后,我们就要将相关问题引出来,促使学生去自动思考,寻找解决途径。针对这个案例,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问题:

①物业公司为什么要制止?

②如果我们一定要更改位置,有没有办法?等等。

2.2 小组讨论法

将班拆分为小组形式,以3~4人为一组,分成若干组,并每个小组设定若干个问题,要求小组成员进行充分讨论来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比如社会上有很多人认为物业管理专业是多余的这个话题,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采用小组讨论法,让每个组都先自我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发言代表来陈述代表组的观点和理由,最后还可以将各组的代表观点演绎成小组间的辩论。

2.3 行动导向法

行动导向是由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行动导向法重视“案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

笔者以“装修管理中的客服服务”为主题,将学生分组,设立组长、监督员、评分员,要求每个小组围绕这个主题,设计不同的成果展示方式,如:小品、话剧或者对白等,让各组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整个表演或者展示过程中,我们要将理论知识-客服工作人员的接待工作,通过学生的展示来传达,这样就可以将学生自动学习融入到物业管理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始终在场观察、指导,在整个过程结束后进行总结性的点评,为了鼓励学生的创作,还可以设计“学习能手”、“最佳表演能手”等奖项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新教学方法难以破解的问题

小组讨论法、行动导向法和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方面无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们都忽视了一个较为现实而又客观的问题,那就是知识点、学时以及学校其他教学条件的限制和冲突。对于现在教学方法中常采用的案例教学法,都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静态的案例教学中。

既要将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搬到课堂中来,又要让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用动态的案例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将声音、动画、情景剧等素材融入到理论知识中,从而以丰富、生动、逼真的画面展现在课堂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详修.关于法学案例教学法的探索[J].中国市场.2008(3).

[2]赵琴.案例教学法在《物业管理实务》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2009(10).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篇(4)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一、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管理学课程内容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财经院校人才培养已直接面向生产经营企业,而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生源状况,为管理学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结合本校专业实际对管理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优化设计教学内容 

管理学课程是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把不同专业对管理学基础知识的共同性和普遍性原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加强通用基础知识教育,解决不同专业对基础知识的不同要求作为重点。 

课程围绕学生专业思想、专业通用基础知识教育做好管理学课程内容设计。针对各经济类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从精简课程内容、突出核心重点和难点、避免内容重复的原则出发,把与专业课相关的内容整合到专业课程当中,科学界定管理学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明确分工,使之与后续专业课程内容紧密衔,构建起管理学课程内容的系统化体系。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运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对管理学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并系统了解和掌握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了解、学好管理学,在现实生活中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以及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统筹安排的方法等,是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的基础。提高对管理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基础。通过重点对计划与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具体方法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管理技能和方法。 

2.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大信息量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讲授中要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原理,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管理思维模式,教师就要经常深入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了解和收集具体的管理案例,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是做好管理学课程优秀教材选用。二是采用数字化更新管理学的课程内容。本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原则, 把更新管理学教学文件与多种媒体形式进行整合,形成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 

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采用典型企业的数据和实例。几年来,本专业的教师编写了15万字的《管理学习题案例集》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 

3.适时调整课程教学大纲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适时修订教学大纲,使理论课程内容满足能力培养需要。以课程论文形式加大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测试。通过论文的写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全院各专业开设专题讲座,把最新的管理学理论与发展动态介绍给学生。教学内容改革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二、探索适应管理学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把解决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出发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实施案例等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素质教育。 

1.案例教学法 

紧密结合我国企业改革和上市公司实际,将管理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搜集整理编写了《管理学习题案例集》,辅导学生学习。教师将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指导学生分析案例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同时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启发讨论式教学法 

针对大一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管理学课程刚刚接触,对管理知识陌生的实际,结合专业思想教育,重点启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认知和兴趣;了解专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从事管理工作的前景,结合教学内容、案例分析进行启发式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形成师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为培养学生对经济类专业学习兴趣,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知识基础。 

3.erp沙盘模拟实战训练 

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结合企业生产运作的全过程,实施ERP沙盘模拟实训模式,师生团队合作,以小组形式完成。学生在灵活运用管理学原理,自选方法与路径完成一套完整的决策方案;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角色分工、明确规则,并进行沙盘初始化,带领模拟第一年决策,编制报表。通过企业模拟运行,使学生能在模拟实战中愉悦地体验管理者应掌握的技能,强化了实践能力。通过该项目实训,使学生领略了完整的工作流程。了解掌握基础管理理论与方法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过程,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具体分析、解决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激发学习热情。 

三、建立适应管理学课程改革的考核体系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期末考核采用主观题和客观题相结合,以基本理论与应用够用为度的原则设计考试内容,强化本课程的实践能力的考核,全面提升学生运用管理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民办高校学情分析,本课程的考核体系如下: 

1.课程考核比例 

平时课堂考核占总成绩20%,由书面作业、出勤和课堂讨论发言加权得出;课后考核占10%,包括实训报告、企业管理专题调研报告等方面内容;课程期末理论考核占70%,主要包括知识性考核。 

2.考核内容与题型 

考试课程期末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占总成绩70%,卷面实行百分制。考试试题覆盖全课程,其中第1~3部分占30%,第4~7部分占40%,第8~10部分占30%。考试题型原则上可分为填空题、选择题、解释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七种类型;其中客观题占40%,主观题占60%。考核为闭卷,笔试,实行教考分离,密封集体评卷,做到公正、客观,学生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这种灵活多样化的考核方法,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管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适应未来管理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加强管理学课程实施的保障条件建设 

加强管理学课程建设,保障条件建设是持续搞好优秀课程建设的需要。对此,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的同时,加强了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使教材建设、网络资源整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同步进行,从而保证了管理学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1.收集、归类、整合管理学网络课程资源 

一是收集和整合与管理学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资源, 既有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改论文,又有生动典型的案例,促使学生能在人性化的网络环境中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增加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二是进行管理学课程网站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学课程网站资源库由课程大纲、媒体教学、案例习题、前沿动态、视频课堂等五个模块组成,管理学课程网站设立交互功能,由学习评价、在线答疑、实践教学三个模块组成。 

2.通过局域网(校园网)和互联网等进行教学 

一是通过管理学课程网站,使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内容和各章节的电子讲稿,以及课题组统一制作的PPT讲稿得以在网上呈现。二是录制了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供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三是通过互联网下载企业的基本状况,使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经济与政策发展态势等。 

3.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一是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引进当前国际最流行、具有明显实效的“沙盘模拟实战训练”模式。二是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办学,走产学合作道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互利共赢。目前全院已与61家企业签订了教学实践合同,师生在不同的学期到企业进行锻炼。 

4.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管理学课程建设的核心保障 

几年来一直鼓励教师在职攻读高级学位,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说课、讲课竞赛,参与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实践与基地建设以及科研课题研究;有计划地组织课程组成员到签约企业参加管理实践活动,开展企业咨询服务等项目,提高其学术水平。教学团队中,课程组成员在研究方向、教学经历、学历结构、年龄阶段、职称层次等方面形成互补。通过团队学习和研讨的方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提升了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强化了教师自身的团队意识,从而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得到了快速和持续提升,形成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同时为建立一支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五、管理学课程建设的反思 

管理学课程内容和方法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还缺乏创新思维。目前,管理学教学模式仍是传统教学占主导,学生参与性较弱,并且教师过多依赖媒体教学。为了实现管理学教学多层次目标,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形象化、趣味化,让学生积极主动进入深度学习,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知识结构需要提高和优化。此外,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还存在不适应;学校与生产经营企业的联系还不广泛,阻碍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霍彬.<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讨[J].教改研究,2008(10). 

[2]武忠远,王成,李兴开.管理学课程改革新思路[J].教育探索, 2008(7). 

[3]王丹.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讨[J].教改研究,2013(4). 

[4]贾明清,方林.管理学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5).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篇(5)

关键词: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方法;优化策略

中小学实验教学科目很多,学生在高效的实验教学中通过动手实践,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而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是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前提,中小学学校应当重视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为促进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一、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中小学部分教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通过大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实验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实验室、实验设备的有效使用,进而影响着教师实验教学效率以及学生们的学习质量,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中正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使实验教学难以发挥最佳作用,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得不到重视,实验设施不够完善,甚至部分中小学实验室被当作教室使用,实验教学仅仅是教师一人在课堂中做实验演示,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还有部分中小学所有年级学生公用一个小实验室,由于实验室数量有限、空间有限,各个年级实验课程得不到有效的安排,很多班级几周轮不到一次实验机会,这些硬件设施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第二,缺乏优秀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部分中小学实验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程度不够,甚至缺乏相关实验教学经验,将实验中简单的部分供学生操作,为了节省课堂时间,不会将复杂的实验设置在学生实验范围内,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1]。

第三,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落后,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还采用传统的人员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内容繁杂,不仅包括实验设备、实验药品、实验安全还包括一些实验规范和法则等,这些繁杂的工作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仅仅依靠人员管理,很难做到全面性的管理。

第四,由于部分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在采购一些实验教学设备时没有严格按照设备购进准则进行,没有对设备的质量进行严格检验,最终影响了实验教学设备的使用,还使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方法的优化策略

(一)加大力度完善实验设施。实验室不仅是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地点,还是学校进行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场所,因此中小学应保证实验室的建设,同时为实验室配备齐全的实验器材,不断完善中小学实验条件,这就要求中小学学校重视实验室设施的建设,并加大力度投入实验设施建设,学校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实验教学创造优质的环境,配备高质量标准的实验设备与材料,保证实验室的数量,以及实验室具有宽敞、明亮的空间,并按照中小学生的身高比例设置相应的实验操作平台,方便中小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此外,部分中小学学校经费紧张,可以为学生建设一些成本较低的活动板房以及简易教室等作为实验室,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实验环境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实践应用能力[2]。

(二)优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优秀的实验教师能够在实验教学中有效的发挥实验室、实验设备以及实验材料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严格按照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按标准量取实验药品,并注意实验设备的使用,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保证实验室操作规范性,减少实验安全问题,减少实验药品的浪费以及实验设备的破坏等,因此优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是实现中小学实验教学有效管理的关键途径,学校要严格要求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前做好实验示范,并做好实验安全知识与实验操作规范知识的普及工作,教师要以身作则,在示范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以此引导学生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实验。此外,学校还应对实验教师进行评比考核,将既保证实验质量又保证实验安全与实验教学效果的实验教师作为奖励对象,使其他实验教师向其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实验教学效果[3]。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网络管理。传统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中小学实验教学管理需求,因此中小学学校应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对实验教学实施网络化管理,建立相应的实验教学网络数据库,并在实验室内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将所有实验教学科目、实验教学材料、实验教学设备等都录入网络数据库中,通过全面的数据库信息,及时发现实验室、实验设备的使用情况,使实验教学管理更有效率,为中小学实验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篇(6)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法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高职院校依旧采用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阻碍了高职院校的进步。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创新了管理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二、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法

1.完善助学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尽快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高职学生的成长,及时解决高职学生的困难,使其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高职院校必须尽快完善助学体系,落实好学生贷款、免学费、减学费、助学金、奖学金等工作,从最大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生活压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同时,高职院校应具备人文关怀的意识,在节日期间可以为贫困生发放节日礼包,包括食物、衣服、学习用品等。教师与管理部门职工应定期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不断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质量。

2.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当前社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高职学生的个性越来越鲜明。辅导员作为高职学生的主要管理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可以定期进行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学生管理理论知识,增强辅导员的心理素质;高职院校应建立奖惩机制,表彰在管理工作中表现良好的辅导员,给予其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从而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了降低高职院校的经济成本,同时提高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水平,高职院校可以从辅导员中选出一名主任,专门负责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培训工作,及时解决辅导员的疑问。辅导员主任必须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院校的秩序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使学生管理具有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良好的学生管理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对高职学生生命财产安全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可以实施定期汇报的管理方法,例如,要求保卫部门每日在院校内巡查;宿管员定期检查学生的夜晚归宿情况;辅导员每日值班等。部门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每日记录工作情况,定期将记录表反馈给学生管理部门,以便学生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高职学生动态,更好地ρ生进行管理。另外,高职院校要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可以在高职院校的重点区域安装监控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轮流查看监控器,一旦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应当立即制止,保证高职院校的安全。

4.重视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应重视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建立合作平台,提供给高职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为其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可以定期举办讲座活动,邀请企业经理为高职学生讲解就业知识、工作经验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等,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应定期安排高职学校进入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同时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促进企业的未来发展,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实现双赢。

5.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

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不仅重视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旨在鼓励更多的人增强创新意识,加入到创业的潮流中。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不断提高其个人综合素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的工作中,应积极引入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管理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作用;实施;完善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作为一种真正的教学方法,其形成和运用却发生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市场日益形成,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知识、人才的价值和作用日益显现,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决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性质及内容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手段。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企业对人的管理是最为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受很多心理的、情感的、环境的因素的影响。而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没有工作经历的本科生,对书本上抽象的理论不能很好地把握与理解。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

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案例教学有利于改革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特定的情境中,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可充分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案例教学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教师可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学生通过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现实。最后,案例教学可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小组讨论、大组合作,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思维的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可以为学生应对即将面临的职场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案例教学的层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中,主要有三个层面的案例设计。首先是微观层面,在讲课过程中,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或者是有些章节的引入,可以采用小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这种案例通常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中观层面的案例设计是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相关的章节讲授结束之后所设计的案例。这种案例通常需要学生事先阅读,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提交小组的案例分析结果。最后是宏观层面的案例,安排在整个课程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行综合分析的案例。

案例教学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实施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所谓合适的案例是指案例要有针对性,背景内容清楚明了,同时案例应该难度适宜。准备好案例以后,可先交给学生进行阅读和准备。教师将相关知识点或相关章节的内容讲解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通常将学生划分成几个案例讨论小组进行案例讨论,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并发言。讨论的思路一般可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对案例事实和背景做出提要;陈述核心问题;分析限制因素;集思广益,提出变通的解决办法;找出最好的办法并说明理由。在经过规定时间的充分讨论后,要求学生将讨论结果写成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提交,同时要求按小组进行案例分析结果的陈述,最后由教师进行案例分析的综合点评。

解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笔者通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体会和思考,发现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及完善措施如下:

案例的选择案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虽然较多,但是随着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上的快速发展,很多案例已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有些案例仅仅来源于报纸或报告文学素材,没有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撰写和审视,有些案例缺乏翔实的数据和清晰的背景资料说明,容易让学生产生歧义,不能达到预期的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在案例选择中应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案例要有针对性,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或几个理论点相对应。第二,案例要有时效性、典型性且难易适中,需要学生经过深入讨论才能得到答案。第三,案例需要有翔实丰富的企业数据资料,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尽可能亲自撰写案例,确保案例背景资料的完整,具有可模拟性。只有教师对案例认真筛选和精心准备,后续的案例教学才能顺利实施。

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案例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任何一方没有进入角色都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由于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缺乏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书本上的有关管理理论感觉比较抽象,认为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导致部分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案例讨论中表现不积极,很少发言或根本不发言,这当中不排除学生的性格原因,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却在于学习兴趣不浓。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1)在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的环节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由,而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发言,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一般在教师的鼓励和要求下,即使非常内向的学生也还是愿意发言的。(2)在听取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以免挫伤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3)在课堂上适时表扬一些表现积极的学生会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4)在课程评价中设置一定比例的课堂表现分数,并告诉学生每次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课程成绩。通过以上方式,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教师的角色扮演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同样面临考验,很多失败的案例教学责任并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未能很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导游”、“导演”和“导师”。作为“导游”,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点;作为“导演”,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剧本”,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作为导师,在学生的“表演”结束之后,要进行深入思考,做出合理的评价。教师应该对整个案例教学的节奏和进程进行把握,避免被学生所控制,在学生的“表演”偏离主题时,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突出“剧本”的主题。教师还要合理挑选和搭配“演员”,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调动学生的情绪。以上对教师角色的要求,需要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不论从专业知识水平、职业素质还是个人人格魅力方面都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

案例点评的艺术性在案例讨论后,学生总是非常关心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得到教师肯定的小组会欢呼雀跃,反之则垂头丧气。其实学生的表现非常正常,他们认为案例讨论就像解数学题一样,结果非对即错。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就应该明确告诉学生,案例分析不能简单地注重结果,而更应关注过程。案例分析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模式,没有统一的结果,但可以有多种方式,关键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教师看重的是学生在分析案例时是否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否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案例点评中可综合评价学生在主要问题分析、决策方案选择、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语言力求中肯并具有艺术性。

案例教学资源的限制对于北大、清华管理类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EMBA学生中的71.2%,MBA学生中的68.6%,本科生中的59.0%认为案例教学非常重要,而期望案例教学学时占总学时30%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8%、92%和82%,同时,调查显示,实际案例教学的比重与学生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以及有限教学资源的限制,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满意度并不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首先,在学时分配方面,本课程的学时数通常为40学时,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又要兼顾相应的案例,讨论是非常困难的。其次,在学生人数的控制方面,目前本科生上课的人数一般较多,大多是合班上课,进行案例教学时很难保证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同时由于空间的限制,学生没有良好的讨论环境,难以保证案例教学的质量。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实施案例教学的学校或学院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案例教学资源,例如提供良好的师资培训、建设教学案例库、提供专门的案例讨论教室等,便于学生进行圆桌讨论,确保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同时,针对学时有限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课前自学有关章节的理论知识,阅读相关案例,以便争取充足的课堂时间进行案例教学。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无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尽管该教学方法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必将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胡冬鸣.论案例教学艺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