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4 08:19:37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篇(1)

胡永进(迮庄中学副校长):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过实践检验认为是行之 有效的比较固定的作文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模式不是框框。教学本身有它的特殊性,尤其要按照学生的认识 规律,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知识的能力。无论哪种作文教学模式,都不应该也不可 能是固定不变的。考虑到教学的多种因素,应该是“教无定式”。

龚松兵(迮庄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作文怎么教,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作文教学中无规律 可循。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优秀教师已摸索总结了多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如“作文过程”模式、“观察— —分析——表达”模式、“分格训练”模式、“文体训练”模式等。这些模式形式不同、风格各异,但基本目 标和实际效果都是一致的,即引导学生由“学写”向“会写”过渡发展。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说明徒弟(学生)要修成“正果”,固然离不开自身的潜心修炼,但这是以“师傅的领”(即教师的教)为前 提的,离不开师傅手把手一招一式的教。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从固定的模式入手,有序的训练。如作 文的基本格式、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及语言表达等。

汪宝玉(迮庄中学教导处副主任):模式是客观存在的,许多教师根据学生作文实际和作文教学的经验, 创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训练的模式。这些模式使作文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节约化,从而大大提高 了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益。但是,作文教学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从素材的积累(观察、了解、阅读、记诵)、 思维能力的培养(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构思谋篇、语言表达到修改加工,各个子系统 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无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完全涵盖,只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如“扶读 ——引写”,侧重于模仿;“点评式”则侧重于作后的自我评判和修改。

龚松兵:中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而不是培养作家,写作要求不能太高, 只要紧紧扣住“基本”和“全面”,因而模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模式化的训练有助于 将学生的写作引入正常轨道,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模式教学的可操作性强,它便于教师运用,易为学生掌握 。从功利的角度分析,社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最终评价尺子就是高考成绩。而高考作文评分的一个重要 标准是合格,这样至少可以不失基准分,由此便显现了模式教学的一般作用。

陈鹏(迮庄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同样必须“因材施教”。学生各方面素质存在差异,作文水平也有 高低之别。针对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状况,选取采用一种较为稳固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获得作文训练的大面积 丰收。然而,由于学生的基础、能力存在差异,应尽量逐个、逐篇分析点拨,重点在拔高和解难上下功夫,而 不必也不可能选用一种模式;同样,由于文章体裁不同,应该变换适合各种不同文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训练模 式,切不可模式单一化,要做到因“裁”施教。

张英干:作文教学中要坚持以训练贯穿始终的原则,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同于基础知识积累那样容易。 教学过程中按照由口头到笔录,由练句练段到练篇,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方式,分阶段实施,形成阶梯式、序 列化、综合型的教学模式,是针对作文基本功较差的教学对象而采取的比较稳妥的方式。

季艳飞(迮庄中学语文教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迁移能力的差异,特别是对基础年级 的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他们自觉地按照教师所提供的读写练的模式进行写作过程的实践,这样做是可 行的。比如初中生练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为避免出现形象干瘪或千人一面或生拼硬造等现象,教者可设计 “观察——积累——评价——立意——选材——作文——他评——自改——定稿”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训练 。指导学生仔细、定向、定期观察身边的某个人、一群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筛选、收集他们的言行等 并加以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积累,要求学生能初步对观察对象的思想性格等作出评价,继而根据教者所 提习作要求,指导学生在准确立意的基础上,从积累的素材里再选择有益于习作的材料构思成文,小组交流, 让其他同学评判或由教师评点,而后自改。自改的过程包括章法、语言等,这些都要同时考虑,最终才能定稿 。这看似简单的模式训练,它对于刚接受全方位作文训练的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

汪宝玉:如果囿于已有的模式把模式看成僵化静止的手段,就像一头驴子绕着磨盘在走,永远也不能走出 圈子,这样就不能有变化,有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模式的作用又是相对的和苍白无力的。作文教学应该是 形成新模式又不断打破旧模式,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胡永进:目前,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家长、社会及学生本人的评价系 统决定了作文教学的落脚点只能是应试。为应试而教,也为应试而学,这实际成了当今各学科教学的主旋律, 作文教学也跳不出这个怪圈。作文教学与作文考试的主次关系常常被颠倒;第二,封闭的单调的学生生活不适 应作文内容的开放性丰富性要求。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对未来的安排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的,生活阅历、经 验、学识都较浅薄,他们很难写出具有一定厚度的作文来;第三,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常常被教师的 主导地位所取代,学生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积极性、主动性被束缚住了,作文练习完全成了一份沉重的苦差 事;第四,忽视了作文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的本质特点。作文训练按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说理类与非说理类。 说理类作文似乎跟做复杂的哲学问答题差异不大,所以有人曾经主张议论文写作可采取答问式的写作模式。因 为有模子,套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棱角都一样,只要不缺损,就能算作是合格产品。此说体现了模式教学的可 操作性,但也显示了功利性。非说理类作文,尤其是描摹刻画类的,则要求千人千面,各具情态,犹如莫高窟 的飞天一样。真正的艺术品,没有一件仅仅是用模子套出来的。

古人云:“发乎情,止乎理。”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鼓励学生写 真话,写实话,写有话可说的话,并不断地修改。把写和改的主动权统统还给学生,教师只作适当的指点、引 导,力避僵化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在反复修改中丰富形象思维,不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 维水融,完美统一。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课堂设计;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课程由于信息量大、内容错综复杂,新知识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师们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思考的问题。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互动式、组合式、讨论式等让学生充分进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在大学教学中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重视[1-4]。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从而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4,5]。本文通过讨论式教学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实践,对讨论内容的来源、讨论过程的实施进行了探讨,并对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存在的缺点和应对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1讨论式课堂中讨论内容的来源和设计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课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及学科进展并在讨论中学会思考,因此讨论内容的类型主要是问题式和信息式的。问题式内容重点在对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对规定内容让学生围绕题目来讨论,更有成效。信息式内容则重点在对没有答案或没有唯一答案或有争议的问题即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讨论而不用担心不正确,让学生有相当的自由来充分表达其观点。通常讨论内容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讨论内容包括了生物化学课程的重点难点、往年学生的提问、历年学生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或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在历年学生中有共性,除了教师在授课时对这类学生容易犯错混淆的问题进行讲解外,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辨析、进一步梳理,来掌握相关知识。

1.2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以及当前学科发展的热点,挖掘相应的讨论内容

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对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内容有浓厚兴趣,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有创新想法,对学科发展的热点和新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在制定讨论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些特点,从实际生活中发掘案例,从理论知识中寻求实际应用,并通过阅读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新闻寻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进展和热点知识。

1.3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从中收集讨论内容

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往往也是思考和理解的过程,部分问题在他们提出的时候自己通过阅读文献仔细思考就已经解决了,而最后提出的问题往往是他们觉得不易理解或难以辨清,掌握起来有难度的,老师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整理和再组合,通过讨论和总结可以有效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在讨论内容的设计上还要符合三个原则,第一是学生对要讨论的内容通过课堂讲授、指定文献阅读、自学或教师辅导、生活常识等途径获取过相关知识,讨论前已经理解或掌握了大部分并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样讨论时才能够积极参与。第二是选择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要有探究性,既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还能让学生通过讨论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第三是要考虑课堂时间,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讨论内容的多少可根据教学内容而有所变化。

2讨论式课堂的实施

2.1讨论式课堂的实施

为提高学生在讨论式教学中的参与度,使课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设计讨论程序,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与讨论勇气。通常课堂讨论式教学分可以为两大步骤:(1)学生分组讨论;(2)学生课堂汇报和老师点评总结。在开始讨论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让学生明确讨论程序。讨论式教学上有明确分组是比较有效的讨论形式,小组讨论不仅让每个学生容易开口,而且对学生来说一个小组就是一个集体,学生往往会为集体的荣誉感而认真讨论和得出结论。小组内学生通过对讨论内容的思考,同学间的问答、补充、辩论等,以及老师的引导,学生对自己组的讨论内容逐渐明确,最后达成一个组内的统一结论。分组讨论后再加上交叉讨论,即由每原小组中出一员组成新的小组进行讨论,交叉讨论是最有效提高每个学生参与度的措施,因为需要在新的小组里代表原小组说出原小组问题的结论,所以每个学生在第一次分组讨论时就必须高度参与并获得结论,这样交叉讨论才能开展。最后每组代表上讲台通过讲解和黑板板书、多媒体辅助等形式,对本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所取得的结论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要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并承认他们的贡献,对好的汇报进行表扬,对不够完善的提出改进意见,对有错误的地方进行讨论并分析原因,及时纠正;对于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教师应提出自己的基本观点,供学生参考、借鉴或与学生切磋,并通过课后的进一步查阅文献后和学生达成一致。

2.2讨论式课堂中教师的作用

在讨论课上,教师要全程参与到讨论教学中。教师在讨论式教学中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对整个讨论的走向、讨论的程序、时间的控制等教师要在宏观上围绕着主题有目的地引导和调控。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在教室内走动,通过倾听了解学生表达的观点和讨论进度;观察学生在组内的互助合作,对不太主动参与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对于过度参与的学生也要通过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而适当控制;引导学生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写下讨论结论;要求小组进行汇报并对汇报结果进行积极评价。老师在讨论式教学中还是讨论的激发者推进者,讨论过程中利用开放问题鼓励学生扩展思维;对学生讨论中有疑惑的地方启发式解答并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肯定学生在讨论中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这种肯定往往让学生备受鼓励,产生自我肯定从而加大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生物化学讨论式课堂实例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是能量代谢的重要内容,知识内容繁杂、研究进展多,在两次讲授式教学后进行一次讨论课堂的设计,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内化,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这次讨论课中学生人数为25人,设计讨论内容设置5个题目。讨论内容来自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研究进展和学生兴趣点,分别为:(1)生物分子C-C间脱氢形成双键时,往往是以FAD为辅酶的,而C-O间脱氢则以NAD+为辅酶,试根据教科书中列出的标准还原电势,举例从能量角度进行解释。(2)线粒体的结构对于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有什么重要意义?呼吸链中电子传递是怎样进行的?(3)有哪些抑制剂可以在呼吸链的什么部位阻断电子传递?氰化物中毒后马上用亚硝酸钠可以解毒,原理是什么?(4)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理是什么?二硝基苯酚对人体毒性很大,但曾被用作减肥药物,因为它会显著地加快代谢速率并使体温上升、出汗过多,分析原因。(5)对ATP合酶的结构进行描述,根据其结构分析ATP合成的机制。讨论课前一次课将讨论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就讨论内容自己搜集资料熟悉讨论内容。讨论课堂上,将学生随机编号为A1-A5、B1-B5、C1-C5、D1-D5、E1-E5。学生先按阿拉伯数字分为5组,进行第一次分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相应组号的一个问题,通过讨论达成一个组内的统一结论,讨论时间大约占总课堂时间的40%。接下来学生按照英文字母重新分为5组,进行交叉讨论,在新的小组中,每个原数字小组的同学负责将自己原组内的统一结论讲解给新字母小组同学听,并积极听取新的小组成员对讨论问题的看法,有和原结论不同的意见记录下来。这个环节可以分配整个讨论课的25%的时间。然后第三次分组讨论,这时第一次分组的成员重新回到自己的小组,把交叉讨论中收集的意见进一步整理,获得一个最终的结论,供下一步汇报,并选出进行汇报的代表。这个环节分配整个讨论课5%的时间。最后每组代表上讲台对本组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对所取得的结论进行阐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积极评价,并最后达成一个较为统一的结论。这个环节分配整个讨论课30%的时间。讨论课结束后每组学生将讨论内容整理后交给老师,然后由老师审阅修改定稿后返回给学生,这样供学生课后复习时使用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

4讨论式课堂的教学效果、问题及应对办法

4.1讨论式课堂的教学效果分析

4.1.1显著提高了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学生的教学参与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而讨论式教学无疑是很好的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的方法。几年的教学统计下来,学生们非常喜欢讨论课,每次课学生出勤率都保持在100%,而小组讨论中学生参与度达到了100%,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占学生的20%左右。这种参与程度是讲授式教学无法比拟的。

4.1.2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讨论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课堂上允许也鼓励学生自由思考、扩展思维、重塑知识,讨论内容来自老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问题也来自于学生自己的问题,从而学生更容易对讨论内容进行理解、阐述、评论、解释和辩论,学习更加有趣。同学们在讨论课后说,一堂讨论课中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和重建,从知识的掌握来讲效果要好于几次讲授课,尤其是讨论课中思考及表述的方法对于将来的自我学习和发展非常有用。

4.1.3培养了学生的全面素质

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教学的思维习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忆和掌握的水平明显高于讲授式教学;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分析、思考逐步培养了学生阅读文献、利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合作,尊重和理解其他同学观点和理由;此外通过讨论和上台汇报使得学生的口才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4.1.4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

讲授式教学具有单向性,缺少学生学会了什么的信息,而讨论式教学中教师能及时收到学生反馈,这对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兴趣很有帮助,教师通过对讨论课堂的实践、摸索、总结和积累,不仅可以提高以后讨论式教学课堂的质量,还能提高讲授式教学的质量,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4.2讨论式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4.2.1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合讨论

讨论式课堂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教师要仔细考虑讨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讨论的实施方法,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

4.2.2难以让所有学生参与

全班讨论可能会造成部分同学因性格内向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或在众人面前讲话不自在,而不能积极参与的现象,如果改为小组讨论,基本上可消除学生的不自在,参与度明显增加;如果是小组讨论后加上小组交叉讨论,每个学生在自己小组讨论形成的结果需要向其他小组转达,这样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式教学中。另外,明确告知学生其讨论参与度和贡献是成绩差异化的依据会影响最终的考核成绩,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参与程度。

4.2.3学生讨论不遵守讨论规则、偏题讨论问题

为规定题目时,讨论内容相对清楚,学生更容易投入,也不容易偏题;通过提前给学生布置讨论内容,提供相关文献阅读,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准备,都有利于讨论进行。另外老师要全程参与讨论课,了解学生的讨论内容和进度,有效纠正偏题不遵守规则的现象。

4.2.4知识信息少、节奏慢

虽然相比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课堂内知识信息偏少、教学节奏变慢,但讨论式教学法使得生物化学课程的开放性增大,学生在阅读文献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也扩展了知识信息。而且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作为讲授式教学的辅助形式,讨论课堂大约占整个教学学时的15%,以慢节奏换取学生对知识的更好掌握还是非常值得的。

4.2.5大班难以进行讨论式教学

作者在教学中有时是大班,的确相对于小班,讨论式教学不易在大班中进行,但通过将大班根据学生人数分解为几个平行小组,分组讨论和分组交叉讨论都可以很好进行,只是在学生汇报环节,可以让讨论相同内容的小组各推选一人上台汇报,一个讨论内容几个人一起汇报,相互补充。这样在大班中也可以有效进行讨论式教学。综上所述,讨论式课堂教学具有学生参与度高、启发性强、趣味性浓、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且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提高等特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进讨论式教学课堂,使得教学方式多样化,是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的有效方法,将其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地融合使用能显著地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剑.营造生态型教学平台激活“创新基因”——以“分子生物学”教学设计为例.中国大学教育,2013,1:60-63

[2]黄春琳.备好课与讲好课的一些有效方法和原则.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72-74

[3]赵靓,王晶,邹宏.组合式教学研究与实例分析.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90-92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课堂讨论法 小学语文 讨论范围 讨论时机 讨论形式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是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尊重小学生的意愿,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营造自由的讨论氛围

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是不同的,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和角度也是不同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较为自由的讨论氛围,让小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发表自身的意见和想法,并阐述观点。营造教学氛围,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氛围做支持的教学活动是无法成功的。因此,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课堂讨论思想,让学生在讨论中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并收获知识。

首先,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关系,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意愿结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还需要提倡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的形式得出最终的意见,反馈给教师,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其次,教师需要利用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从教材中归纳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在深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寻找答案。例如,在教学《王二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评价王二小,并提问学生“如果你是王二小你会怎么做?”教师设计问题可以调动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兴趣,既能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加深小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表扬发言的学生,及时给予学生赞扬和肯定,增强小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寻找恰当的讨论时机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堂讨论活动可以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并在共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师生感情,通过讨论达到思想上的统一。但是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无法把握讨论时机,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师需要寻找恰当的讨论时机,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指导学生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总结归纳具体的提问方式和讨论方式,通过设立疑点注意提问的科学性和启发性的方式诱发学生讨论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并积极发表自身意见。当学生思维处在活跃期,表达意愿比较浓厚时,教师就应该抓住该时机组织小组讨论,调动小学生参与讨论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地球爷爷的手》时,关于地球的未解之谜,学生既会感到困惑又会充满好奇心,这是引发讨论的好时机。此时,语文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测。虽然地球未解之谜无法在短短的45分钟内解决,但是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挖掘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促使学生自主投身到讨论中。

提问是双向的,学生可以主动发问,让教师解答。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发挥自身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大胆质疑,自主组织讨论,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再一次加深对课文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多样的讨论形式

小学生会因为教学方式和讨论形式的单一而降低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创设多样的讨论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讨论形式,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方便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创设同位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较为直接的方式得到答案或问题的结论。当然,从提升学生讨论能力和组织能力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提供小组讨论的讨论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小组,组织讨论,并由小组长主持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提供小组讨论的形式容易锻炼小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让小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收获知识。为了增强与学生的感情,教师可以主动参与到讨论活动中,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逐渐找到适合自己讨论和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提供自由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讨论对象,这样更容易产生思维上的碰撞,有利于言语的表达。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心理活动角度出发,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制订具体的教学方案,丰富教学内容,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兴趣的基础上渗透课堂讨论教学法,以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丽.讨论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时代(教师),2011(09).

[2]高建宏.浅谈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飞(素质教育版),2013(12):23-24.

[3]张少峰.小组教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剑南文学,2013(04).

[4]邹艳丽.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初探[J].时代文学,2014(24).

[5]何青华.多媒体辅助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04).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教学模式;讨论式;小组学习;以问题为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85-03

美国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目前,在高等教育中教学重在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忽视教育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缺失。过多重视知识教学,而对学生感兴趣的、出自思维发展自身要求的问题视而不见,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问题意识淡化[1]。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传授讲解为主,缺乏对学习内容的讨论,因而造成了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兴趣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足的现状,教师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获取知识的潜能。高等教育实践课程有其自身特点,不同于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理论教学模式,其实践性强,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大学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一、讨论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讨论式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互动式思考和学习,从而使学生掌握教学知识点。讨论式教学是以讨论方法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主要是在教师的传授、指导、启发下,通过学生讨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灵活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是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发挥整体学生学习的积极功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培养合作、学会创新,既体现全面性、全体性,又体现差异性。

通过讨论式教学,不仅能完成传统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学会运用数据和事实支持论点,学会分享知识与经验,加深对复杂概念的理解,训练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会倾听和理解不同的观点,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团队思考和团队决策等等。因此,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方法不但能让教师更好地贯彻教育教学理念,更好地实施课程教学,而且也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达到“我要学习”的目的,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与提高,也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2]。

二、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基本知识,提出相关问题。教师通过讲述基本知识建立理论知识框架,为学生形成个人见解和讨论提供依据。教师要做到精讲,为讨论留有时间。在讨论课之前,教师先结合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概念、重点、难点等内容,设置课程需要讨论的问题,引发学生产生探索、思考和追问的兴趣。讨论题既可以直接提出主题,也可以在讨论中引出主题。问题展现可通过案例分析采用演绎法提问,或采取归纳法提问。

2.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布置能够引发不同意见的讨论题,提出讨论要求,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问题进行交流,获得解决方法。小组讨论是这种方式比较灵活,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比较适合议题多、难度较小的问题。

3.全班交流汇报。小组出一位组员代表,提出问题,其他组员补充内容,展开全班讨论和辩论。有些问题是学生事前准备较充分的,学生由于对问题的思考较深入或对相关内容较熟悉从而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易于引发其他同学共同思考并参与讨论的作用。但是,这种讨论方式有两个弊端,一是少数学生对问题要点把握不准而跑题或偏离主题或背离讨论的原则;二是讨论易被少数学生垄断,从而打消多数人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少数学生陷于孤立。所以,在讨论时教师要更注意把握进度,使问题的讨论在深度上递进,要顺序开展讨论,增强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教师还要注意以学生讨论为前提来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发言,积极参加讨论的习惯[3]。

4.教师总结。讨论的问题是基础,教师总结是关键点。通过教师总结完成课堂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将学生意见收集起来,及时找出讨论过程中的利弊,听取学生对改进讨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通过总结环节对课堂讨论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点评,对产生错误的观点进行分析。总结时要抓住重点,简明扼要,给学生以明确的结论,还要对学生课堂表现及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特别对有独特见解的发言给予肯定。总结的目的是通过对讨论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使学生明确认识,统一思想,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予以鼓励,为学生课后进一步的分析提供参考。

三、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对《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调查问卷[4],研究学生通过参加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课程,对逆向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主动建立联系的情况和对逆向设计讨论课的学习态度,分析结果如下。认为有助于逆向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83%),有助于实践操作的学习(90%),有助于提高表达能力(88%),有助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80%),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联系(90%),课上主动发言(60%),有开设讨论课的必要性(90%),讨论课内容适宜(75%),课前准备(90%),课前讨论(65%)。

结果表明,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去获取知识和利用知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与已学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达到教学培养目标。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模式是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改革,这种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讨论与教师指导相结合,在理论上符合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由同一性到变异性的原则,促进了一般性知识向多元化知识转化。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上,能够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探索、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讨论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气氛、同学间交流、同学与教师间的交流方面有着明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中讨论方向问题。在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模式中,所选取的问题都是典型案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学生普遍对典型案例中的应用比较感兴趣,课前准备也偏重于此方面知识,在课上讨论中学生把主要的讨论点也经常集中在典型案例中包含的知识上,这样就忽视了对综合运用知识的掌握。虽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但这样并不利于学生掌握综合知识的运用。教师要针对这一情况在讨论过程别注意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坚持以综合知识运用为出发点,基础知识和综合知识两者兼顾。

2.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的适应性问题。在反馈中我们还发现个别同学表示自己并不适应这种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模式,同时也对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反感,认为自己并不适合这种教学方式。出现这种情况并无偶然,中国学生从小就一直接受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讨论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的比较好,有的学生适应的差一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一些同学很有热情,积极发言,准备的也很充分,讨论得一次比一次好,但个别同学发言并不积极,没有认真的参与到讨论之中,准备也很不充分,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准备。每种教学方式都有它的局限性,一些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善于交流,导致其在讨论过程中缺乏积极性,无法融入到集体之中,产生了厌烦情绪。教师对这样的同学会特别注意,讨论的时候主动向他们提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步入正规。

3.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中成绩考核的问题。在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模式中需要学生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处理案例,提出相关问题,虽然学生可以因此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但这些却无法在考核成绩中体现,因此导致了一些同学虽然在为问题为基础讨论式课堂中表现很好,但最终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虽然我们在考核中含有10分的讨论汇报成绩,但相对于总成绩来说比重仍然太低,无法很好的平衡考核与教学的矛盾。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的教学成绩评估一直受传统教学考核模式的限制,对讨论式的教学效果一直缺乏有效,准确且一致的评估办法。仅将讨论式课程算做10分的考核成绩,这种评估方法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操作,但存在很多不足,课堂表现所占分数比重过少,无法有效的体现讨论式教学的重要意义。因此,要对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作出有效的评估需要一套更加科学的方法,课题正在进行考核模式的研究,将期末最终成绩中包含的模块训练、综合训练、课堂表现成绩按比例合理的分配分数,从而使学生的成绩可以更直观、合理的表现讨论式教学效果。

4.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中讨论方式的问题。在学生的反馈中普遍认为5个人为一个讨论组的安排比较合理,在有限的时间里每个人都可以有一定的发言机会,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从同学的反馈来看,在讨论式的学习过程中每个讨论组的人数少一些要比大班讨论效果更好。在教学改革中,采用每组由同学推选一名组长,该组的讨论有组长负责,讨论时首先请一位同学做主要发言,然后其他同学做补充和纠正,不同观点可以争论,使正确的观点得以固化。

五、结论

以问题为基础讨论式教学方法作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水平,可激发学生学习逆向设计的兴趣,对逆向设计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和技能,探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逆向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自信心和提高学习效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华.刍议讨论式教学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

[2]周剑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12).

[3]时长江.讨论式教学法及其在“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5,(7).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篇(5)

广告学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传播学等众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广告学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符合现代广告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就尤其需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课程教学来说,讨论式教学法具有的引导和启发特点非常适合广告学课程的教学运用。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与类型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含义

讨论式教学法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围绕特定问题进行思考、积极发表见解,以获取知识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主要类型

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对讨论式教学法进行不同的分类。按讨论形式划分,可分为分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等;按讨论时间划分,可分为完整式讨论和层层深入式讨论;按讨论对象划分,可分为案例型、理论型和混合型等。

二、广告学课程特点

(一)实践性强

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广告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除了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具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成为广告学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广告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创造性思维对于广告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广告行业的特殊性要求高校对学生的培养必须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锻炼。在此培养目标下也就要求广告学课程的教学必须采用既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

(三)多学科交叉

由于广告产业涉及新闻传播、市场营销、创意设计、媒介策略等多个领域,因此广告学课程也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多学科交叉,课程内容既涉及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学科,也涉及到心理学、文学、艺术设计等许多领域。因此,对于现代广告行业从业人才的培养要在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的基础上,培养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型人才。

因此,在广告学课程教学中必须积极探索能够有效培养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的综合性人才的教学方法,而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是能够有助于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讨论式教学中,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着重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开展广告实践活动,它是适应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的教学模式。

三、讨论式教学法在广告学课程中的运用

(一)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在广告学课程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首要步骤就是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待讨论的问题,选择恰当的讨论问题是成功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前提。问题必须值得讨论,有讨论的价值和意义,切勿为了讨论而讨论,不能流于形式而忽视讨论的真正价值。好的讨论问题首先必须表述清楚、准确,学生应能明确理解问题的核心所在;其次是要有代表性,题目要来源于教材或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再次,讨论的问题尽量要与当前广告行业的发展热点相结合,注重应用性,讨论的问题在广告行业的实际应用中应有一定的价值。

(二)选择恰当的讨论形式

明确了讨论的问题之后,在具体实施讨论式教学法时就需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待讨论问题的特点等选择恰当的讨论形式。讨论式教学法的讨论形式多样,从组织形式上看有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从内容设计上看,有案例型、理论型和混合型等,因此针对讨论的广告学问题必须根据问题的特点、可分配的时间等等选择恰当的讨论形式。

(三)注重讨论过程的调控

在实际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譬如讨论节奏拖沓、偏离主题、效率低下等问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要使得讨论式教学法取得真正的实效,教师必须对讨论的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把握讨论活动的总体节奏。但在调控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在讨论课上,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观点,教师应及时鼓励和总结,并适当以参与者的身份阐述自己的观点,适时启发和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对问题的讨论。

(四)及时总结与点评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篇(6)

关键字:讨论式教学法;高中历史;实践与思考

就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现状而言,讨论式教学方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和现实意义。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在实际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当下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讨论的纪律,控制力不够。并且,学生们的讨论也存在着过于散漫自由的不足,不仅没起到积极作用,反而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探究如何合理科学地运用讨论式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一、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现状

1.论的问题设计不合理,教学效果不明显

虽然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但却并没有说明讨论的具体形式,而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也不够清楚,再加上课堂上缺少正确的引导,就会使整体教学效率降低。另一方面,有的教师过于注重问题设计的内容,而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讨论时间进行交流,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降低课堂讨论的参与度。

2.教师经验不足,不能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法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却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经验,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时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纪律,没有及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及时对学生的思考方向所出现的偏差有效控制,打击学生的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不能自由讨论。

3.学生参与度低,讨论氛围不理想

一方面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讨论式教学法,一时不适应,因而不能立刻参与到讨论中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实际课堂讨论中,总是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历史知识丰富,因而总是积极发言,这样就剥夺了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的话语权。长此以往,就会有一些学生放弃参与讨论的权利,置自己于讨论之外,这样就严重阻碍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的

实行。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1.积极采用问答来进行讨论式教学

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进行讨论式教学,是考验教师专业操作能力的方式之一。如果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良好的师生互动,就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因此,有效地实行问答讨论式教学,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备好课,合理设计问题和答案,明确问题的目的和意义,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学习的技巧。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爆发》一文中,教师就可以运用问答的讨论式教学法,先给予学生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从课本中寻找答案,接着加深难度,让学生只有结组进行讨论,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很快地找到问题讨论的方向,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角色扮演来巩固讨论式教学

由于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讲授不同章节时所要求学生学会的历史知识点不同,因此也就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的能力,此时讨论教学法就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背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授《王安石变法》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讨论式教学法,通过一些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让学生体会历史,感受历史中的人物,从历史背景出发,在师生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来促进讨论式教学

在实际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创设一些的生活情境来辅助讨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加深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感悟,活跃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感受。

比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一章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设立一些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讨论,利用生动形象的历史画面重现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讨论中感悟历史。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改善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基本前提。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全新突破,是一种师生共同合作的学习。要想合理运用讨论式教学法,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充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问题讨论式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小组合作;激发兴趣;说话欲望;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基本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提高学生识字、听话、说话、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而说话训练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进而提高学生的说话水平。先学后教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先教后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相对的。它强调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学开始,学就是鼓励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讲评和知识的传授。小组合作学习是先学后讲这种教学模式下最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先让学生通过合作小组进行讨论自学,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解。本文主要分析了小组讨论式教学的内涵,提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小组讨论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小组讨论式教学

小组讨论式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或者以新课程的预习为目标,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自学和互助式讨论,通过讨论获得问题的答案,完成合作学习。这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形式,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小组讨论式教学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强调学生的自学,二是强调合作讨论。必须要把握好小组讨论式教学的这两大特征合理地组织教学,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众所周知,说话训练是在学生的语言交流中进行的。而小组合作这一新的学习方式恰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说话的平台。在平时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去交流、探究课堂上的问题。学生在语言交流中说话水平也就得到了提高。

二、实现小组讨论式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合理编排小组,是有效性的前提

在小组讨论式教学这种模式中,小组的编排是十分重要的。在小组编排时,要将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调控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是基于学生交往喜好和沟通需要的选择。这种方式能够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但是这种方式有可能无法保证小组成员资质的均衡。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调控,在学生自由结合的基础上,确保各小组之间优中差的合理搭配和分配,确保各小组水平的一致,这样才能为学生合作讨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认真设计讨论问题,是有效性的基础

小组合作讨论这种形式并不是适用于所有课堂内容教学的,对于一些没有讨论价值的内容,如果生搬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必然无法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问题,问题的设计要遵循有讨论点这个原则。要设计能够反映课文主旨或中心思想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是有效性的保证

小组合作讨论并不是让学生无目的地进行争论,而是为了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正确的认识。如果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是毫无价值的,会造成许多学生在小组讨论时滥竽充数,会让小组讨论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小组讨论之前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组内讨论。这样在讨论中才会出现多方观点,学生之间才会有正面交锋,才会出现观点上的针锋相对,学生之间才能形成思想上的碰撞,从而达到恍然大悟的效果。继而通过小组讨论得出问题的最佳答案。在讨论前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能够避免学生在讨论时的滥竽充数,是小组讨论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四)对讨论过程和结果的调控,是有效性的重要条件

学生是如何进行讨论的,学生讨论的结果如何都是有效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确保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讨论过程的调控。在小组讨论环节,为了确保讨论的有序进行,可以在小组内采取轮流发言的形式,让学生依次发表意见、阐述主张,让每个成员都认真聆听其他成员的意见,小组组长将小组成员有争论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待小组成员发言之后,由小组组长对观点进行分类,并开始讨论,最后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各小组在讨论中要认真记录本小组的讨论情况,便于最后进行组间讨论。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要组织各小组代表汇报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让各小组反思自身的讨论成果,吸取其他小组的经验和教训。通过这种有效的调控,可以让各小组自觉反思,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小组讨论的成效。

三、阅读课中,适时组织,提高说话能力

小学生都喜欢看课外书籍。他们不仅爱看,而且看了以后喜欢讲给别人听。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在阅读课上把“读”和“说”结合起来,并为“写”打好基础。

(一)低、中年级举办讲笑话、讲故事等比赛

学生对讲笑话、讲故事等活动兴趣浓,课堂上常出现争着发言的现象。当然故事内容最好不要由老师定,可根据活动要求确定,也可根据学生爱好自由选择。为使全体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我们就要求先在小组里人人讲后,每组选出一至两名代表到台前演讲。通过故事比赛,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激活了学生说话的欲望,也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二)高年级举行介绍熟悉的名人活动

阅读课上,由每组组长先向大家推荐一位中外名人。活动刚开始时,只要求学生介绍作者生平,然后再进一步要求学生说出读完名人名著后的感想体会。这样循序渐进,逐步加深,使每个组员在介绍名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品质素养,又学会了收集积累材料的本领,丰富了写作内容。

(三)开展辩论赛

辩论对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提高论辩能力和说话水平都有很大作用。但对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我们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讲课前出题,每组分为正、反两方。学生根据题意收集资料编拟提纲,课上再辩论。第二步提高要求,当场出题,即兴辩论,给三五分钟准备,小组内正、反双方展开辩论。辩论比赛我多选择在高年级进行,内容有校内外生活记事和国内外热点话题等。要求有中心、有重点、有条理地讲十分钟左右。

综上所述,小组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合理编排小组、设计讨论问题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小组讨论式教学的有效性,可以构建较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