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调研报告论文

调研报告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4 19:18:57

调研报告论文

调研报告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企业用工情况调查研究报告

一、2011年以来,企业人工成本呈持续上升的态势,并且企业经营者预计三季度人工成本上涨压力依然较大。调查发现,2011年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企业人工成本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其中三成左右的企业二季度人工成本比一季度大幅上升。从企业工人的工资情况来看,目前超过四成的普通工人月工资高于2000元,超过两成的技术工人月工资高于4000元。与一季度相比,2011年二季度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的工资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二、2011年二季度企业缺工情况依然严峻,但比一季度有所缓解。调查显示,七成左右的企业2011年二季度有缺工情况,要低于一季度;多数企业缺工数量在100人以内,与一季度基本持平,超过六成的企业缺工程度在10%以内,比一季度有所提高;企业缺工岗位依然集中在生产岗位;二季度缺工持续时间平均为2个月,与一季度持平;企业缺工的原因主要是求职农民工人数少。调查还发现,缺工已经成为影响企业二季度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三季度企业招工人数有所上升,男性及18~30岁年龄段的劳动力更受企业欢迎。调查表面,近四分之三的企业今年三季度有招收新员工的计划,其中近三成的企业计划招工50人以上,高于一季度的调查结果;三季度企业招工计划中,大学毕业生占计划招工人数的近四分之一;近半数的企业三季度招工以男性为主,近六成的企业三季度计划招工的年龄在18~30岁之间;三季度企业招工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老员工/熟人介绍和现场招聘会,企业选择招工途径是最看重的是能招到合适的人。

四、企业招工难问题依然突出,期待政府给予支持。调查发现,目前企业招工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东部和东北地区企业、中小企业、IT企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及出口型企业的招工难度相对较大;企业经营者认为出现招工难的原因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择业期望提高;近半数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即将实施的《社会保险法》对企业招工有利有弊,影响不明显;企业经营者期待政府通过“降税或帮助企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和“稳定物价,降低生活成本,增加企业所在地生活,消费成本吸引力”等措施对企业给予支持。

五、建议减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税收负担,缓解人工成本持续大幅上升的压力;加快城市化的步伐,消除各种阻碍农民工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让农民工更好的融入城市;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妥善解决人力资源市场资源配置中的结构性矛盾,积极调控好人力资源市场。

本次调查以企业法人代表为主的企业经营者群体为调查对象,参考我国经济结构,按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采用邮寄问卷的方式进行,于6月5日发放问卷2,000份,截止6月20日共回收问卷781份,其中有效问卷770份,有效回收率为38.5%(样本情况详见附件)。通过部分未填写问卷与填写问卷企业的对比分析,未发现存在系统偏差。为使调查分析更为全面和深入,本报告还采用了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以往的调查数据[①]。

一、企业用工状况

1、农民工在企业就业人员中的比重略有下降

从2011年二季度企业就业人数的情况来看,调查结果显示,参加本次调查的企业就业人数平均为810人,农民工占48.8%,比2011年一季度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与2010年基本持平。其中,东部地区企业、中小企业、出口型企业中农民工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见表1)。

Q24表 企业就业人员情况(均值,人)

  就业人员总数

农民工所占比重(%)

总体

2011年二季度

810

48.8

2011年一季度

711

50.3

2010年

905

48.2

东部地区企业

702

52.0

中部地区企业

1174

45.7

西部地区企业

727

42.3

东北地区企业

678

35.5

大型企业

8745

32.9

中型企业

885

47.2

小型企业

177

50.9

出口型企业

742

51.6

非出口型企业

878

46.9

表10 企业缺工岗位情况(%)

  管理岗位

技术岗位

生产岗位

其他岗位

总体

2011年二季度

25.6

51.8

85.3

4.7

2011年一季度

25.5

50.3

83.8

5.4

2010年

32.7

59.8

82.4

5.4

东部地区企业

24.8

50.0

85.4

3.2

中部地区企业

23.2

54.2

81.9

7.1

西部地区企业

33.7

54.2

86.7

4.8

东北地区企业

25.7

57.1

97.1

14.3

大型企业

25.0

57.1

92.9

  中型企业

25.6

53.2

88.3

4.7

小型企业

24.5

49.2

82.9

5.1

出口型企业

23.0

50.5

90.6

3.3

非出口型企业

26.7

52.3

80.8

6.0

表26 即将实施的《社会保险法》对企业“招工难”可能产生的影响(%)

  增加企业用工成本,

员工收入减少,

“招工难”问题

有所加剧

规范企业用工,

员工利益得到保障,

“招工难”问题

有所缓解

有利有弊,对招工

影响不明显

总体

32.2

21.0

46.7

东部地区企业

32.7

20.2

47.1

中部地区企业

27.9

21.1

51.0

西部地区企业

38.8

23.3

37.9

东北地区企业

33.3

29.2

37.5

大型企业

25.6

23.3

51.2

中型企业

29.6

22.3

48.1

小型企业

34.3

19.7

45.9

出口型企业

33.1

17.3

49.6

非出口型企业

31.7

调研报告论文篇(2)

农村致富带头人是农村新技术、新品种最先尝试者和传授人;他们的收入和购买力相对较高,因此他们有能力率先接受并消费新产品,成为农村新的生活方式示范者;他们头脑灵活,善于学习,敢冒风险,敢于实践,能够用敏锐的眼光探索出致富的路子;他们吃苦耐劳、精打细算,一部分人在村里开展多种经营,给村民创造就业机会,另一部分人给村民产品的销售搭桥;他们具有经济能力并能承担一定社会责任,起到模范和引导作用。他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激活力量,通过其示范作用,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农村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在微观上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化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情况

当前,__县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农民群众积极接受并学习新的实用技术,农民素质得到了提高,农村也涌现出许多致富带头人。如__县__乡拖枝村的致富带头人__,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大规模种植秦艽,通过尝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寻找到了发家致富的路子,并带动了当地的大部分农民进行大规模种植,农民年收入少的有4000元,多的可达上万元。一部分农民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后,通过大胆创新,以敏锐的(来源:文秘站 )目光洞察市场,从而根据实际情况经营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在提高了自身的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了周围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__县不断积极探索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路子。例如塔城镇柯那村委会结合上海对口帮扶整村推进项目和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探索专业养殖项目,为了使柯那村在项目实施中能充分体现致富带头人所起的示范作用,从而达到以点代面这一现实意义。在项目实施中,安排了20万元用于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扶持资金,具体做法是选择20户科技文化素质较高、经营头脑灵活、诚实守信、具有一定养殖经验和基础的农户进行扶持,每户扶持金额1万元,做为扩大产业借垫资金,这部分被扶持的人主要经营养殖业。资金从州扶贫办上海对口帮扶农村产业发展帮扶拨付资金中支付,扶持期限限定为一年,到期后由镇人民政府和村两委组织回收,回收后继续投入扶持,作为滚动使用。镇政府和村委会与被扶持的农户签订协议书,并在群众会中进行公示。该项目的落实,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充分调动和激活了当前农村中部分有一定产业基础、想扩大生产又因资金不足而困惑的农户的积极性,产业扶持借垫资金的投入,为农村致富能手注入了活力,实现了为周边村组农户示范带动的目的,同时也为推动当地的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阻碍的体制机制多,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首先需要一定的经费,给予他们资金上的帮助和扶持,而这部分资金在使用上要合理进行分配,并及时回收,才能作为滚动使用的资金,而有些农户在经营中可能面临着市场波动的风险,收益会受影响,所以可能当年难以回收全部资金。即使收回全部资金,这部分有限的资金在滚动上的时限长,不可能达到完全普及到农户,只能选择性地给予一部分农户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农民群众对培育致富带头人的意识不是很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__县的大部分农民文化程度偏低,农民大部分都是初中甚至是小学文化水平,不能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对策建议

一是要抓培育,给农村致富带头人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服务。建议设立农民实用技能专项培训基金,把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纳入整体培训计划。如充分利用党校、农函大、就业培训中心等主战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等方法,帮助致富带头人逐步从“经验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不断提高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的内在素养和致富本领。同时,建议建立基地“菜单式”培训机制,建立科技人员、基地党员人才和乡土人才组成的培训资料库,依托远程教育载体,把他们掌握的技术制作成为培训“菜单”,开展“菜单式”培训,让每家每户都掌握实用技能。

调研报告论文篇(3)

2020年调研报告理论文章园林绿化水准的建议意见

近年来,x县以自然生态和人工造景为依托,以县城道路和河流绿化为纽带,将各类绿地相联系,构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在绿化树种上坚持“适地适树”、“乔灌草搭配”、“针叶树和阔叶树相呼应”。道路绿化建设上,采取道路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发展,保持道路绿化覆盖率,因地适树选择树种;庭院绿化建设上,实施“见缝插针”、“退硬还绿”、“拆墙透绿”工程,将庭院绿化向街道延伸。目前,x县85%的单位庭院达到绿化标准。高标准、大手笔推进园林建设,邀请x、x、x等地专家,先后编制了绿化美化、城市供热、道路交通、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20多个专项规划,大到整体布局,小到一街一景,细到一草一木,实现了城市规划的全覆盖。但是,笔者经过2年的调查研讨,认为x县的园林绿化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提高。

一、经济实用、自然生态是园林绿化的主导

经济实用、建设生态城市为主导思想,认识小城镇的生态优势及地方特色。小城镇的生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地方性强,小城镇是一个基本上由当地人构成的空间实体,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需求,在环境建设上容易获得高度认同;尺度小,小城镇具有人们生活和工作步行可达的小尺度,可以减少大城市中机动车流量带来的空气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城外是乡村,小城镇的周围通常被乡村田野和自然山水景观所包围,是天然的

“田园城市”;低消费,小城镇在物质生活方面较大城市简单;低能耗,可以节约大量的调温用能,同时具有很好的使用太阳能的条件。因此,要科学规划,促进有序性建设发展。

二、目的要明确,突出特色

为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削减噪音、减少污染、美化环境,改善城镇小气候条件,改善市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针对这一目的与要求,见议不应建设指导思想模式、规划观念盲目仿效大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片面求大、求洋、求快,不但使城镇绿化无法形成其独特个性优势,而且花费了很多资金,要突出地域特色、绿化材料特色、栽植与抚育特色,特别是地方树种的修剪与养护特色。克服植物群落景观单调现象,不顾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冷漠乡土树种,盲目引进外地观赏植物等。用草本植物来点缀城市绿地,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在一般的地块多用宿根花卉或是地产的可自播的花卉,如万寿菊、凤仙,一串红、鸡冠花、鸢尾、萱草、矮牵牛等等。要纠正外来树种比本地树种好的偏见,因此要提倡多用本地树种、本地植物。建设绿地时,一方面要争取使用符合《园林树木建植技术规程》要求的种植土,另一方面就要靠在养护管理时对绿地土壤进行改良,对植物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施肥。草坪可采用耐践踏品种,提倡用地被植物替换草坪,如萱草、金银花、虎耳草、红花酢浆草、鸢尾,常春藤、玉簪等,效果很好。

三、重视管理,建立高素质的养护队伍

建管并重,完善政策性保障机制。重建不重养,管理水平落后,如果不进行绿化养护或养护不到位,前期的绿化资金投入就浪费了。这就要求绿化养护经费要足额到位。绿化养护经费严重不足是小城镇绿化的一个普遍现象,已成为制约做好绿化养护工作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加大城镇绿化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资金渠道。

同时,要加强养护工人的养护知识培训,一支好的养护队伍是做好养护工作的关键,现在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实行竞争上岗和岗位责任制,定岗定人。另外,要加大宣传绿化的传力度。要精心组织,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在舆论导向上和提高意识上下功夫,努力增强和动员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爱绿行动,人人有责。

四、强化配套措施

配套设施不完善,建设中环境意识落后,使后期的管护难度加大。在喷灌、滴灌、照明、护栏、廊道等配套设施上,加大投入与管理,有利于管理和节约成本。

总之,坚持经济实用、自然生态原则,是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

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规模适

度、规划科学、特色明显、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要牢牢

把握住这一方面,站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

调研报告论文篇(4)

一、“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评价

“十一五”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三个”建设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政府效能不断提升,各项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良好,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正逐步迈向宽裕的小康社会。

(一)“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gdp从的19.36亿元发展到的31.59亿元,年均增长17.9%(按现价计算),人均gdp由5574元增加到8975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农业产值由的3.76亿元发展到的5.7亿元,工业总产值由的10.92亿元提高到的21.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9%、26.1%(按现价)。财政总收入由的1.81亿元提高到的2.1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的1.26亿元提高到的1.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9%、21.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的25.27亿元提高到的42.06亿元,比期初增16.79亿元,年均增长18.5%。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十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为13.5:38.5:48,调整为11.9:36.9:5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继续稳步发展。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17万亩/年以上,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5.6万吨/年左右,茶叶、山地蔬菜、食草动物、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橡胶塑料制品业、汽摩配、装饰材料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个数已达24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较增加12家,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县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总量增幅加快,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旅游发展步伐加快,氡泉旅游景区、廊桥文化园等重点景区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旅游主业化进程加快。

发展空间有效拓展。随着新的58省道、新城开发等项目建成或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市政功能不断健全,县域发展空间得到了有效拓展。一是58省道产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我县积极构筑产业发展平台取得明显成效,《县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颁布实施,提出了构筑“一轴一核三区”的产业发展架构,为我县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彭月产业基地雏形已基本形成,目前已引进企业31家,其中落地29家,建成投产13家。二是城镇化进化加快。县城核心地位不断提高,建城区面积达到了5.2平方公里,特别是新城开发后,直接新增城市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左右,为我县人口聚集、做大城区拓展了广阔空间。同时,52省道、58省道及其连接线的建成为沿线的司前、雅阳、三魁、泗溪等乡镇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十一五”以来,我县以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加大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力度,采取了“项目建设年”、领导包项目制等项目推进措施,项目建设取得了有效突破。“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安排的66个重大建设项目中,4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占71.2%,新58省道改建工程、彭月产业基地、城关引供水工程、城关污水处理工程、新城大道、新城大道等一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龙丽温(泰)高速公路、温州()抽水蓄能电站、交溪流域水资源开发、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不断深化,新58省道至彭溪公路、黄桥至文成铜铃山公路、52省道至龟湖公路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前期的推进,为今后尤其是“十二五”的项目建设预留了较大的可操作余地。

社会民生明显改善。我们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民生的安全和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3198元,比提高329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的2966元提高到的4461元,年均增长16.3%。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城乡居民吃、穿、用、住、行等各方面消费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实施“千百工程”、“康庄工程”、“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教育四项工程”等工程,建成了一大基础设施项目,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 卫生、教科文、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社会民生事业财政性支出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生态建设全面推进。为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我县绿色生态资源,我县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通过抓整治、抓产业、积极构筑生态屏障、生态产业、生态家园“三位一体”的生态建设模式,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部级生态县金名片。积极推进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工程、乡镇垃圾中转站、镇级污水处理厂工程等项目建设,生态项目建设有效推进,生态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招商选资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民间资本有效激活,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审批环节和办事程序进一步简化和优化。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执政能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实施目标考核责任制,行政效率不断提高。“凡进必考”的人事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办公资源的统一管理进一步加强,人事、财务、资源管理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农村综合改革,教育收费、土地征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等配套改革不断推进。

(二)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启示

“十一五”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启示一:坚持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经济建设是其它一切事业的基础。对于相对落后的来说,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与迫切。“十一五”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创造性地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建设“生态、小康、和谐”的宏伟目标,并深入组织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是我县发展最快、效益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研究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以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造福于全县人民。

启示二:坚持把抢抓机遇作为第一方略,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发展是可以抓住若干次机遇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不可多得,稍纵即逝。“十一五”以来,尤其是新的58省道建成以来,以及今年以来国家“保增长”政策的实施,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适时出台了《县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领导包项目制等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为我县加快发展赢得先机。几年来,我县坚持把抢抓机遇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积极上项目、争投入,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加快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用足用活国家相关政策,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迈出新步伐,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开创新局面,尽快使经济社会走向全面发展。

启示三: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要素,是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力。

我们始终把人作为生产力中最关键、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积极改善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坚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全力为全县人民谋福祉,让全县人民从改革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潜力。我们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把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努力,热点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缓解。新的发展阶段,要始终继续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建设的成果,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前期需要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注一:要客观分析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有效转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我们目前的经济结构为“三、二、一”模式,这是一种理想的经济结构,但对于来说,这是一种畸形的结构,我们没有经过工业化的发展阶段,没有工业的发展是难以支撑我们长远发展的。经济结构不协调状态下的增长,会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效增长。工业基础薄弱,层次较低,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较弱。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我县服务业仍以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商贸业为主,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科技、休闲旅游等现代化服务业发展不充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严重缺乏。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不理想,导致今后我县节能减排压力加大。

二是投资增长尚未实现有效突破。一是缺乏重大建设项目支撑下的投资下滑问题。前几年,我县投资在基础设施大项目带动下较快增长,但是近两年由于大项目的缺乏、以及政策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影响,保持投资稳步增长问题突出。二是尽管在政策推动下,民生、工业等方面投资增长较快,体现了投资领域的新增长点效应,但土地供应跟不上,以及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增加等,企业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影响了项目的投资决策和建设进度。三是重大前期项目审批时间长、难度大,如交溪流域小水电开发等重大项目,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同时,一批项目前期推进与开工准备相对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县年度投资计划实施。

三是公共产品尚未实现全面改善。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与问题。尤其是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凸显出来,一方面是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短缺。我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机制、结构、筹融资渠道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完善和创新机制,改善公共产品的不合理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有效性、开拓公共产品供给 渠道,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生产生活需求,是我县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四是收入增长尚未实现有效支撑。虽然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总的来说,全县财政收入结构、收支平衡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而刚性需求和上项目需要地方配套的资金增多,收支平衡的压力大。全球性经济衰退的持续,高速增长将难以维持,这对我县的产业发展影响将是深远的,再加上由于经济总量偏小,特别是交溪流域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周期长难度大,很难在短期内产生效益,预示着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县财政收入的依靠自身经济的发展而增长的难度将越来越大。近年来,虽然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但增收的基础仍比较薄弱,增收的渠道仍比较缺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等。

关注二:要充分认识今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宏观环境分析

全球金融危机分析。当前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最初源于下半年美国爆发的住房次级贷款危机,已经从初期的国际金融危机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目前,从西方发展经济体所的经济数据看,多数经济研究机构认为全球经济已经触底或正处于触底的边缘。现在距离“十一五”时期结束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乐观估计在“十一五”末全球经济危机及对于我国的影响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但是,也不排除进入“十二五”后全球经济危机的阴霾仍然尚未完全消散,这些可能性情景分析都应在“十二五”规划制定时给予充分的预计和应对之策。

国内政策取向分析。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步加深和中国经济结构内部自身调整的双重影响下,国内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出口受阻、内需不足等等。针对国内外经济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对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中央出台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一揽子计划,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社会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加快对一些重大领域的改革,力求缓解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可以说,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将比过去一个阶段要多。

(2)发展机遇分析

机遇一: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机遇。一是资源环境的价值及比较优势日益显现。随着区位条件的改善,低丘缓坡、生态旅游、文化资源、植被资源、矿产资源的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其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尤其是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吸引着外部的眼球和资金。二是发达地区传统产业的转移。从浙江看,“十二五”时期,将紧紧抓住“转型发展”这条主线,我省及温州平原区域发展的环境支撑越来越难,传统产业的区域扩散成为常态,这将给纳入温州两小时交通圈的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机遇,等。

机遇二:加快发展的意愿十分强烈。一是上级政府继续关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将继续高度关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通过“山海协作、对口帮扶”等行政手段和交通建设、生态补偿等市场化方法支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二是自身要求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穷者思变,随着人经济的快速成长,我们已经认识到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多大,同时也随着人在外创业的成功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与责任。同时,“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进行重大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农村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区域管理体制等多项改革举措预计将得到实质性的启动和推进。作为欠发达的利用改革所引发的力量,将推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等。

关注三:要认真分析今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重点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一,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我们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强调加快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要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真正体现了发展的硬道理。

第二,转型发展与特色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作为温州乃至全省的生态屏障和欠发达地区,与全省同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路途中,却面临不同的障碍,跨越这些障碍须处理好发展的内源与外力、城市与农村的关系,走一条独具特色的经济转型升级之路。经济要实现平稳转型,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关键是要用足自身的优势,坚持特色竞争、错位发展,并不断创造出新的优势,创造出自身的特色来。

第三,分散发展与集聚发展。人口、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分散和不合理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发展布局分散造成的产业、人口、城乡等结构不合理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制约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症结。因此,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推进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加快集聚发展。要通过抓好人口集聚平台建设,促进异地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加快城市化建设,推进人口集聚;要通过抓好产业集聚平台建设,推进生态农业高效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等建设,加快发展产业集群。

第四,扩大内需与民生改善。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激化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消费结构失衡被进一步放大,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保障发展滞后等问题日益成为了制约消费增加的主要因素。有强烈消费愿望的多数群体尤其是数量庞大的城乡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足。这就需要通过采取促进就业和收入增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提高教育、卫生、保障性住房水平等措施,减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在新的需求结构、需求增长中持续快速发展。

三、关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主要措施的探讨

(一)“十二五”发展思路的探讨

目前,我国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而我县人均gdp处于1000-3000美元阶段,仍处于工业中期阶段和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稳固基础的关键阶段,结合“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宏观发展环境和省管县等改革措施的推进以及“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十二五”时期,我县具有以下四个阶段特征:

一是经济增长进入加速发展期。经验证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后,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生态资源优势日益突现,我县已初步呈现新一轮快速增长态势,良好的政策预期有利于我县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期。

二是产业结构进入优化提升期。国内外经验证明工业快速发展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重要特征和主导动力。与省市1000美元阶段的产业特征相比,我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增长贡献率偏低,结合1000美元阶段产业结构演变特征,工业经济仍是我县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成份。但作为生态县和面对稀缺土地资源,按照一般性工业扩张不符合县情要求,注重工业生态性,选择特色成长性生态工业项目,建立稳定支撑性工业项目基地仍是要重点培育和支持的主要方向。正确处理培育生态型工业与优化生态产业结构关系,把握产业重点与方向,发挥优势与规避约束是重点与着力点。

三是城镇化进程加速期。随着新的58省道建成,我县的城镇发展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农村人口、资本、信息等各种要素不断向新58省道等交通便捷的地方集聚,城镇的自身功能将不断提升、完善,与此同时,城镇又把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经营理念、价值取向向周边广大农村地区扩散和辐射,进而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四是消费结构进入稳步升级期。人均1000美元阶段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向富裕迈进,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由衣食为主的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对休闲旅游、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需求增加,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将对经 济社会发展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十二五”,我县处于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以促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生态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并进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建设生态屏障的双重任务以促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作为发达省份中的欠发达县,发展阶段与发达地区有明显差异,面临着既要“补课”,又要“赶趟”的双重挑战,优势条件与困难矛盾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缩小我县与发达地区差距,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亟待解决的课题。

综上一:我们认为“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应为:

紧紧抓住交通区位条件改善,沿海地区辐射扩散效应显现的历史机遇,以壮大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衔接长三角与海西区、融入温州产业带、构建浙南闽北经济圈重点纽带节点为导向,强化观念创新、体制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挖掘发展潜力,拓展发展空间,大力招商选资,深度开发与保护自然资源,依托生态优势走差异化发展路子,促进由传统的山区经济向以休闲旅游业、生态工业、特色现代农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的跨越式转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建设成为长三角与海西区重要的陆上衔接点,温州经济圈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内独特的综合性山地休闲旅游目的地;具有竞争优势的山区生态农业区;形成与县域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工业结构、城镇与产业布局体系。

综上二:我们认为“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战略应为:

一是空间拓展战略。着力于突破发展空间制约,全面实施《县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推进非均衡发展,优化县域空间开发格局,按照梯度非均衡发展的理论基础,扩展“一轴一核三区”空间开发格局,重点推进新城区、彭月产业基地、泗溪廊桥文化园、氡泉生态休闲度假区、大安生态科技创业园等区块的开发建设。

二是产业提升战略。立足生态优势和特色资源,紧紧围绕“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培育产业发展的内源动力,形成以高效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重点、绿色服务业为主业的“生态为本、三业并举”产业体系,更高层次谋划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崛起。

三是投资推动战略。要充分把握宏观政策导向,积极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促进投资较快增长。以改变改革投融资体制,拓宽渠道,引导财政、社会、民营等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公共社会事业、支柱产业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区域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是开放带动战略。要在新的形势下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开明的姿态,开放的胸怀,彻底打开山门,紧紧抓住并用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引进要素资源,挖掘发展潜力,提升发展水平,同时要积极构筑发展平台,实现从“人经济”到“经济”的转化。

五是和谐构建战略。以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为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困难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加快构建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十二五”主要发展任务的探讨

第一,在产业发展方面:要着眼于生态立县战略,发挥我县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方针,走“集约、特色、循环”的发展道路,实施“一产做特、二产做大、三产做强”的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把建设成为宜人居、宜置业、宜休闲的“生态、小康、和谐”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第一产业:目标是立足生态优势,做特做精第一产业

重点发展方向是:(1)发展绿色餐桌农业。发展以“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品牌农业”为特征的高效绿色生态农业,形成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体系,重点培育高山蔬(野)菜、畜禽养殖、茶叶、经济林果、中草药等特色产业。(2)推广立体循环农业。围绕特色产业,探索多种类型的“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大力推广立体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多种农业生产活动之间有效衔接、物质与能量得以有效循环与动态平衡利用的、科学合理的生态农业体系。(3)拓展生态休闲农业。认真做好生态休闲农业文章,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观光农园、特色农庄、休闲林场、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菜园等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品牌。(4)加强农业产业化机制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程度,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体系。

第二产业:目标是围绕总量扩张,做大做实第二产业

重点发展导向是:(1)提升发展传统生态型工业。要根据生态县建设要求和竹木制品市场需求,引导竹木制品加工业由消耗型向节约型、粗加工型向精加工型转变。要深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切实解决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影响安全生产等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矿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鼓励企业产品深加工、精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要加快推进交溪流域水电开发步伐,力争早日动工兴建,使丰富的水电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2)积极承接周边产业转移。要立足沿线特色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认真组织实施《县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编制各功能区块实施规划,并加以实施;积极主动承接周边沿海等发达地区的清洁型生产项目和产业的梯度转移,重点引进与本地原有产业密切关联、与周边市县优势产业集群紧密联系的企业,特别是注重科技含量与就业拓展相结合的产业项目,努力形成竞争力强、带动更多关联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集群,打造生态循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是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以及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业基地管理,尤其是要推动我县建筑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第三产业:目标是挖掘资源优势,做强做优第三产业

重点发展导向是:(1)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产业。按照“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旅游”的要求,全面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依托我县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旅游主业化进程,实现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变的目标。(2)积极培育实力型服务业。突出住宅保障和宜居度假两条主线做好文章。关键是围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主题,迎合都市人上山趋势,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构建自然乡村居所。积极引导发展购物中心、特色购物街、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商业模式。(3)稳步推进功能保障型服务业。一是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关键是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旅游业、助学和增加就业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积极构建信息服务业体系。积极发展增值和互联网业务,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实现各种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大力培育中介服务业。重点是培育和规范中介服务市场。

第二,在项目建设方面:项目是加快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落实工作的有效抓手,是优化资源配置、扩张集散效应的平台,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载体。我县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区域,如果没有项目建设支持,“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也就很难得以落实。项目建设上,要突出向上争取、招商引资、启动民资三个重点,分阶段、分步骤筛选确定并积极争取实施一批好项目、大项目,着力培育和建成一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

一是要想方设法谋划一批重大建设项目。项目储备是做好项目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全县上下要把项目储备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1)要确保投入。尽管县政府财政十分困难,也要安排一定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以保证前期工作开展。(2)要吃透政策。从中央到省、市,从经济建设到社会事业,都有大量的政策出台,大量的资金配套,我们一定要深入研究各方面政策,及时发现新的政策机遇。(3)要积极争取。各部门、各单位要在研究、吃透本部门政策的基础上,把眼睛盯在上面、把项目带到上面、把双手伸向上面,主动与上级多联系、多沟通、多汇报,准确把握上级的政策信息,及时以项目对接上级发展政策,促进更多的项目落实。

二是要千方百计建设一批重大项目。(1)要力破要素制约难题。一要解决“环境不够优”的问题。充分利用扩权强县、省管县等行政体制改革契机,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二要解决“地从哪里来”的问题。坚持“向上争增量”、“向内盘存量”和“向己提 质量”,切实解决好项目用地问题。三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继续完善向外招、政府投、市场融、借地生、民间注的多元化筹资之路。(2)要努力形成项目推进合力。按照“一个项目、一个县级领导挂帅、一个工作专班、一个项目推进方案”的要求,确保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大提速、在建项目超进度、招商引资大突破、协调服务超常规,努力实现梯度推进、良性循环的项目建设机制。(3)要围绕重点谋划项目。重点围绕交溪流域水电资源开发、生态休闲、新农村建设、交通网络与电力设施完善以及58省道沿线产业布局等方面谋划建设一批重点项目。

第三,在社会民生方面: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任务。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要按照“1/3左右人口外出创业、1/3左右人口集聚县城、1/3左右人口集中中心村镇”的思路,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科学引导山区人口再分布。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小乡大镇”战略,大力发展罗阳中心城区和功能拓展延伸区,合理布局确定中心集镇、村,积极发展小城镇,科学引导人口集聚,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强道路、停车、防洪、供水、排污、环卫等公共设施建设,特别要着力改善县城人居环境,提高市政功能。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加大对失地农民、下山移民、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欠发达乡镇贫困农民的素质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山区群众向中心城市、重点城镇、中心村三个层次梯度转移,建设移民社区,加快异地脱贫步伐。

二要努力推动民生改善。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二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岗前引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千方百计促进就业。三是推进大社保体系建设,包括社会救助、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等制度。积极推进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慈善事业。四是做好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狠抓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交通“站、点、线”建设,道路、环保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农村安全饮用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等几项任务。五是推进“平安”建设。重点抓好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深化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化基层创安活动;做好矛盾排查化解,深化工作。

第四,在改革创新方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构建充满活动、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根本保障。“十二五”期间改革工作方向:着力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以民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以民生为取向的社会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以人本为取向的文化体制改革。并重点抓好几下方面的改革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的体制改革。深化旅游发展体制改革,大力实施“旅游主业化”战略,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引导民间资本加大投入,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改革和推进优化经济环境的体制改革。

二是稳妥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推进承包土地流转机制改革,推进工业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低丘缓坡科学开发利用,深化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

三是着力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开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等,加快金融组织创新,创新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

四是积极推进其他领域改革。主要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扩权强县、强镇扩权改革工作;推进社会保障体制等改革。

(三)“十二五”主要措施的探讨

总的来看,“十二五”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形势更加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因此,对于未来的发展环境的趋势变化,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把握。

总体思路上要强化“三种意识”

一是判断发展形势要有危机意识。要在对长远发展持乐观态度的同时,一定要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把困难尽可能想得多一些,把形势尽可能估计得严峻一些,把各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做得更扎实一些。

二是把握发展机遇要有主动意识。要积极分析环境变化的趋势,主动为企业“解困、扶持、服务”,与企业共克时艰,认真研究转“危”为“机”的举措,做到“三个坚持”,既坚持保持经稳定的信心不可改变,坚持推动结构调整的决心不可改变,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不可改变,努力做到“活中求变”。

三是解决发展问题要有全局意识。要把握好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和推动结构调整优化的关系,把握好拉动当前经济平稳增长和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关系,把握好保持经济平衡增长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关系,既要有宏观全局的视角,又要有局部重点的考虑,既要有解决当前问题的切实手段,也要有解决长远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素质性矛盾的具体举措。

第二、编制过程中要突出“五个重点”

一是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部门要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

二是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是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 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调研报告论文篇(5)

一、学生实践调研报告编写要求

学生实践调研报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报告封面(采用统一格式模版)

第二部分——报告正文(2000字以上)

第三部分——学生实践调研报告的佐证材料:如各类文献。

二、学生实践调研报告正文格式

1.调研报告页面设置

页面设置为A4纸;论文上边距2.54cm ,下边距2.54cm ,左边距3.17cm ,右边距3.17cm,行间距 1.5倍行距;页码在页面底端右侧设置。 以Word(*.doc)格式存储,论文打印用A4纸单面打印。

2.调研报告字体字号选用

(1)一级标题(报告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如:高校网络舆情的利弊分析及其引导

(2)二级标题(一、二、??)——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如:一、高校网络舆情的意义

(3) 三级标题[(一)、(二)??]——小三号宋体加粗。 如:(一)促进校园和谐

(4)四级标题(1.、2.??)——四号宋体加粗。 如:1.有助于掌握学校的舆论动向

(5)正文——小四宋体。

如:如果能及时掌握学生的网络舆情,我们可判断出学生对某件事情的看法。

3.图号按章节顺序编号,规格按国家标准,如是引用图应在右上角标出文献来源。格式如:图—1、图—2、表—1等。1

三、参考文献格式

引用的参考文献一律采用脚注形式。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①

1.各种类型参考文献的代码

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3.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1]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

4.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6、电子文献

[EB/OL]网上电子公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1

学生实践调研报告撰写指南

一、学生实践调研报告的结构

1.标题

调研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如《××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市的校办企业》;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研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研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研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研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研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调研报告的主体。它对调研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研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研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研报告。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研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研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5.落款

调研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研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研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二、学生实践调研报告的写作程序

一般来说,学生实践调研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

1.确定主题

主题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对调研究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

报告的主题应与调研主题一致;

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

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符。

2.取舍材料

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

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③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

3.拟定提纲

调研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研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4.起草调研报告

这是调研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

在行文时要注意:

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

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段落的条目观点);

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调研报告论文篇(6)

调研论文开题报告书格式 目 录

导言

一、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二、调研情况介绍

调研的内容和步骤

市场调查,这部分应包括对方案实施地点进行分析调研,分析出其地理位置优势与恶

劣、周边环境情况、所在区域商业发展情况、所在区域政策、经济及产业环境、经营目的与范围、消费对象、顾客心理、设计定位、市场预测等。

三、课题考察归纳总结

1.课题存在的突出问题

2.课题设计上应注意的问题

四、主题思想定位

五、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调研报告(二号黑体)

导 言(三号黑体)

从卡通的词源上,我们就能够确切地获知,卡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欧洲。 而在近代欧洲,有两个促使卡通出现的重要历史条件:首先,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的力量,导致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其次,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由开放的艺术理念开始为社会所接受。这两个条件的相互作用,使得传统绘画走下了中世纪的神坛,日益接民的审美趋向,给以简御繁的卡通画提供了产生的社会基础。在二战前后,虽然欧美卡通产品依然占据着世界卡通市场的主流,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和大众文化的变革,卡通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无可否认的是,一股卡通业的新浪潮正在兴起,并将席卷全世界。(小四宋体)

调研时间:(前面空两个字符) 2009年11月23日2010年2月28日。

调研地点:

郑州市二七商圈、小商品城。

调研方法:

实地考察、问卷、网络搜集、阅读文献资料。 考察内容: 包装设计类及包装设计发展。

调研目的:

在确定调研课题开始,就必须明确自己要做的课题,从而在调研设计阶段明确调研的目的。了解市场上的各种形象设计,收集各种资料,为自己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作好准备。

一 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我选择的课题是角色设计,即通过自己的调查独立创作完成一款卡通形象。具体内容是自己设计一款可以涂鸦的卡通形象,并结合自己的手绘加以自己的想法附加卡通形象以设计感。我希望能突破市面上出现的各种卡通形象的设计特点,设计出有我自己的特色。我要通过自己的TOY卡通形象设计让大家了解的这款卡通形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上面进行涂鸦,表达自己的一种情感,赋予卡通形象以生命力。(小四宋体)

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

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

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选题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

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

(1)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论文开题报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2.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 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 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 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

选题来源包括:

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

调研报告论文篇(7)

在广告策划之前,第一步必须进行的是对目标市场的了解、分析和研究。市场调查报告,或称市场研究报告、市场建议书是广告文案写作的一个要件。阅读市场调研报告的人,一般都是繁忙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或有关机构负责人,因此,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时,要力求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易读好懂。

一、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一般由:标题、目录、概述、正文、结论与建议、附件等几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和报告日期、委托方、调查方,一般应打印在扉页上。

关于标题,一般要在与标题同一页,把被调查单位、调查内容明确而具体地表示出来,如《关于哈尔滨市家电市场调查报告》。有的调查报告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的主题,副标题则具体表明调查的单位和问题。如:《消费者眼中的<海峡都市报> 棗<海峡都市报>读者群研究报告》。

(二)目录

如果调查报告的内容、页数较多,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应当使用目录或索引形式列出报告所分的主要章节和附录,并注明标题、有关章节号码及页码,一般来说,目录的篇幅不宜超过一页。例如;

目 录

1、调查设计与组织实施

2、调查对象构成情况简介

3、调查的主要统计结果简介

4、综合分析

5、数据资料汇总表

6、附录

(三)概述

概述主要阐述课题的基本情况,它是按照市场调查课题的顺序将问题展开,并阐述对调查的原始资料进行选择、评价、作出结论、提出建议的原则等。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简要说明调查目的。即简要地说明调查的由来和委托调查的原因。

第二,简要介绍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

第三,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助于使人确信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对所用方法要进行简短叙述,并说明选用方法的原因。例如,是用抽样调查法还是用典型调查法,是用实地调查法还是文案调查法,这些一般是在调查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另外,在分析中使用的方法,如指数平滑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都应作简要说明。如果部分内容很多,应有详细的工作技术报告加以说明补充,附在市场调查报告的最后部分的附件中。

(四)正文

正文是市场调查分析报告的主体部分。这部分必须准确阐明全部有关论据,包括问题的提出到引出的结论,论证的全部过程,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还应当有可供市场活动的决策者进行独立思考的全部调查结果和必要的市场信息,以及对这些情况和内容的分析评论。

(五)结论与建议

结论与建议是撰写综合分析报告的主要目的。这部分包括对引言和正文部分所提出的主要内容的总结,提出如何利用已证明为有效的措施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可供选择的方案与建议。结论和建议与正文部分的论述要紧密对应,不可以提出无证据的结论,也不要没有结论性意见的论证。

(六)附件

附件是指调查报告正文包含不了或没有提及,但与正文有关必须附加说明的部分。它是对正文报告的补充或更祥尽说明。包括数据汇总表及原始资料背景材料和必要的工作技术报告,例如为调查选定样本的有关细节资料及调查期间所使用的文件副本等。

二、市场调查报告的内容

市场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说明调查目的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介绍市场背景资料。

第三,分析的方法。如样本的抽取,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技术等。

第四,调研数据及其分析。

第五,提出论点。即摆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六,论证所提观点的基本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