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线上教学论文

线上教学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23 09:20:10

线上教学论文

线上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 高校政治理论教师

[作者简介]任丽丽(1971- ),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天津 300387)赵凤柱(1970- ),男,天津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管理系政工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河北 廊坊 06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高校育人体系科学化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3JY00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9-0070-02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肩负双任务,不仅要严格要求自身,还承载着育人重任,应具有特殊的角色定位及角色实践。增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角色意识,能培育出知使命、明荣辱、敢担当的后备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华梦注入永不衰竭的正能量。

一、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存在角色错位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政治责任感淡漠的局外人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我们党在建设与发展中面对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等严峻考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应对新问题,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战略性举措,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增强紧迫意识,提高责任观念,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肩负着自身实践和教育学生实践的双任务,而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和自身应承担的责任,认为此次活动只是领导干部们的事,因而在学习文件和教育实践活动中呈“事不关己”的姿态,错误地将自己“高高挂起”。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职责的背离者

师者,自古就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职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发挥自身政治理论博学的优势,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解读社会问题,帮助大学生走出迷茫与困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些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做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理性分析社会问题,要么消极地避而不谈,要么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人云亦云,背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工作的主旨要求,影响了学生的三观形成。

(三)丧失感召力的边缘人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大学生的关注点更多地集中于毕业后的自主就业,或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较高,或热衷于课堂外的非学术能力的实践锻炼,相应降低了政治理论课的求知欲。部分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想办法增强自身的人格魄力,感召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反而被动地随着学生求知欲的降低而影响了职业自豪感和紧迫感,不但缺乏在课堂上激情展示的欲望,而且政治理念陈旧、内容空洞,愈加成了学生心目中的边缘人物,直接弱化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

二、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殊的角色定位

(一)对当代大学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

党的十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承载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育人重任,在教学一线如何深刻领会与落实此次教育实践的精神,关系着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宣传和推动。每名政治理论教师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政治信念,积极投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之中,把握教育方向,站稳、站实、站宽三尺讲台。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辐射社会的锚索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夯实的理论功底、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观念等较高的人文素养,不但在校园中得到学生敬仰,而且在社会上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担负着理论研究和政策宣讲的职责,既要在学校讲台上发挥传道授业的职责,也要走出校园辐射社会,宣传好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可接受性、持续性和创新性,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教育实践活动辐射社会的锚索功能。

(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践行者

角色定位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具体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人师表的真谛。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践行者,不但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而且要在教书育人工作中提高群众工作作风,做到以生为本,想学生之所想;以学校工作为重,急学校之所急;走与群众合辙之路,做于群众合情合理之事。

三、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角色的实践路径

(一)找准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角色位置

一要树立主体意识。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通过教育触击社会上的虚浮心理和奢靡享乐风气,以净化社会环境,增强良性的社会心态;同时,这次活动也是培养新一代大学生扎实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从源头上为党的事业培育出知使命、明荣辱、敢担当的后备军。

二要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说:“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党的群众路线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探索并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的执政优势。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深入研究群众路线形成的背景、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才能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旨和内在要求,在课堂上讲精说透,使教育内容入耳入脑入心,给学生以动力和启迪。

三要增强创新观念。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我们党着力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发挥教学研究团队的功能与优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找准契合点,充实新内涵,努力提升理论的时代性和适用性。

(二)履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角色职能

一要提高完善政治理论教师的师者职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信仰者,身上体现出的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是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正能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自觉做到认真学习、准确领悟、积极传播、勇于实践。要善于将自己夯实的理论功底、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的思维观念的优势发挥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解读社会问题,帮助大学生走出迷茫与困惑,培育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使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二要履行教育实践活动辐射社会的职能。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中,要求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深刻领会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又要密切关注社会动态,理清群众路线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在日常的社会活动中善于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普通群众理解党中央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与要求,增强对我们党特有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能力的信心。

三要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践行者职能。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习惯于将教育者视为主体,教育对象处于客置。党的群众路线其要意就是要转变单向强令性的工作模式,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政治理论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践行群众路线,不但要运用互动式、访谈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式,而且要善于挖掘培养学生骨干作为同伴导师对普通同学进行帮带式导学,引导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素养。教师通过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践行,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潜移默化到日常工作中,使学生在日常养成中达到训练人格和培养公民素质的目的,实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三)注重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角色示范

一要做党的群众路线的坚定信仰者,增强教育的可信度。教师身上体现出的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是教育引导大学生的正能量,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自觉地做到认真学习、积极实践,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学习信心。

二要注重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人格魄力。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是教师做人和从教的基础。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才能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育实践中,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工作的敬业奉献、治学的严谨求实、教学的认真负责、生活的正派庄重,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进而提高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感召力,增强学生的向心力。

三要谦虚平和,善于吸纳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高校政治理论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应不故步自封,在学术探讨中不固执己见,要在教学中虚心纳谏,在教学相长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

总之,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找准角色位置,增强角色责任意识,发挥政治理论教学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自身的群众观念,培养大学生深刻体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神,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刘新庚,韩慧莉.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治道”内化[J].伦理学研究,2012(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

线上教学论文篇(2)

一、美国远程教育期刊简介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美国各种类型的远程教育学术期刊也纷纷应运而生,通过收录和发表有关远程教育、教学的研究论文,现代远程教育研究的影响日益增强。综合来看,现阶段美国正式出版发行的远程教育学术期刊主要有: 《成人教育季刊》(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成人学习》( Adult Learning)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 The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交互学习研究》( Journal of Interactive Learning Research) 、《远程学习管理》( Journal of Distance Learning Administration)、《美国远程教育杂志》( American Journal ofDistance Education) 、《教育技术评论》( EducationalTechnology Review) 等二十余种。其中,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 Social ScienceCitation Index) 收录的共有两种: 《成人教育季刊》和《互联网与高等教育》。SSCI 根据论文引用次数衡量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因而被收录期刊往往在其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此外,《美国远程教育杂志》主要刊载美国国内远程教育的研究论文,相比前两种刊物,更能反映美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因此,将这三种期刊作为美国远程教育研究论文分析的样本,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前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实际。《成人教育季刊》创刊于1950 年,由美国成人与继续教育学会编辑出版发行,致力于收录和发表成人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效果比较等方面的文章。近年来,《成人教育季刊》加大了对教育实践创新及跨国际成人教育研究论文的刊载。《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创刊于1998 年,由爱思维尔公司出版发行,全年4 期,杂志对所有投稿采用同行评审程序,以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旨在促进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设计、网络课程的开发、互动在线课程的合作学习与实践、网络教学中的国际化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美国远程教育杂志》创刊于1987 年,由泰勒和弗朗西斯公司出版发行,季刊,全年4 期。《美国远程教育杂志》致力于传播美国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所进行的学术研究和创新,探讨远程教育中的多媒体系统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异步学习、混合学习等问题。

二、三种期刊2007 - 2011 年刊载论文分析

( 一) 论文概况

2007 - 2011 年,《成人教育季刊》、《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和《美国远程教育杂志》刊载文章的数量变化,能够侧面反映美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动态。在这三种期刊中,所刊文章主要为三类: 由编辑撰写的社论、研究性论文( article) 及书评( book review) 。鉴于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本文将分析样本限于三种学术期刊的研究性论文。因此,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先对三种期刊2007 -2011 年的研究性论文刊载数量进行统计。

我们从上表清晰看出, 2007 - 2011 年《成人教育季刊》共发表研究性论文88 篇,其中,2007 年16 篇, 2008 年16 篇,2009 年17 篇, 2010 年19 篇,2011 年20 篇; 《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共发表研究性论文144 篇,其中, 2007 年21 篇, 2008 年25 篇,2009 年21 篇, 2010 年45 篇,2011 年32 篇; 《美国远程教育杂志》共发表研究性论文64 篇,其中,2007 年12 篇,2008 年12 篇,2009 年12 篇,2010年12 篇, 2011 年16 篇。2007 - 2011 年三种学术期刊收录研究性论文共计296 篇。

从论文数量看,三种学术期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或许源于不同的期刊编排和编辑的选稿要求。但从总体趋势分析,2007 至2011 五年间,三种期刊的论文数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尽管增加的幅度不一。这也似乎从侧面印证了,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远程教育的发展,美国相关的研究和探索也在不断地跟进和扩大。

( 二) 研究方法

每种学术期刊都遵循一定的价值理念和研究倾向,并在论文的收录上展现出研究风格的独特差异。我们详细研究了三种期刊所涉及到的296篇论文,对每篇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以及从不同方面对所涉及的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总结。尽管这些研究方法大多为我国从事远程教育研究的人员所熟知,但其应用模式、表现方式等与我们现实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差异,亦即在研究方法的运用及表现等方面,体现出较强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由于论文在方法的运用上较为灵活,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研究方法,因此,在论文研究方法的归类上,我们按照论文所偏重的研究方法进行划分 。

1.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即指一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 P. 188) 依照定义,在我们的统计中,《成人教育季刊》刊载论文未涉及实验研究,而在《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美国远程教育杂志》所收录论文中应用较多,采用的研究方式包括了实地实验、标准试验等。在实验设计上,多采用随机对照实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和准实验( quasi - experiment) 。如《远程教育能否成为实验教育的有效途径?》( Are Distance LaboratoriesEffective Tools for Technology Education?) ,其中采用了随机对照实验的形式,分别测量了以远程教育形式进行实验课程学习的学生和在中学课堂进行实验课程学习的学生,对获取的六学期的成绩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此探讨在实验教育类课程中远程教育形式的有效性。《发展一种测量工具以评估学生对远程教育课程质量的意见》( Developmentof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Student Opinions ofthe Quality of Distance Education Courses) 则表现了另外一种实验研究的模式,通过对学生态度、意见等的测试来验证某种测量工具的可靠性。这些实验研究注重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并常常利用建立数理模型等展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让研究显得更为直观和明了。

2. 调查研究

在三种期刊收录的研究论文中,调查研究都占据着重要地位,采用这种研究方式的论文数量最多,应用也最为广泛。尽管《成人教育季刊》偏重于理论性的研究,但在其近五年收录的论文中,采用调查研究方法的论文仍占总体论文的一半以上。而《互联网与高等教育》和《美国远程教育杂志》使用调查研究方法的论文比例也是最高的。调查研究的方式灵活多样,有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电话调查、网络调查等。这些研究方式在相关的论文中,或以一种研究方式为主,或二种或三种研究方式相结合,综合运用。抽样的方式以随机抽样为主。通观调查研究在这些论文中的具体应用,体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首先,重视对调查研究方法的具体描述,在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中,一般都会用较大的篇幅对具体的抽样、调查方法等展开论述; 其次,在调查数据的表现和展示上,尽量通过多样的表格和图示来呈现相关的内容,在表格和图示的设计上较为科学、直观,增强了研究论文的表现力; 最后,在讨论中立足于数据描述和分析,能够给予诠释性的论述。

3. 历史研究

在2007 - 2011 年三种期刊所收录论文中,历史研究相对较少。通过统计分析,《成人教育季刊》中有少部分历史研究的论文。另两种期刊集中于对现代及当前远程教育的研究,因此仅《美国远程教育杂志》收录了1 篇历史研究论文,而《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所刊载论文几乎未涉及历史研究。从方法的视角看,历史研究常关注某一特点群体、地区在某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来分析事实的发生原因并揭示这段历史对现时代的影响。如《不为人知的故事: 1920- 1949 年洋鬼子在上海丝绸厂的成人教育》( The Untold Story ofForeign DevilAdult Educatorsin Shanghai Silk Factories ( 1920 To 1949) ) ,主要叙述1920 - 1949 年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所进行的劳工成人教育的情况,分析其中的各种现象和原因,以及对二十一世纪成人教育发展的启示。

4. 理论研究

2007 - 2011 年,三种期刊收录论文对理论研究方法均有涉及,在论文中所占比例仅次于调查研究。而《成人教育季刊》尤为注重此类研究,其统计论文中共有24 篇属于理论研究论文,占总体收录论文的比重为27. 3%。理论研究以严密的逻辑思辨对相关概念、理论进行解释和建构,使其系统化、抽象化,并对远程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具有普遍地指导意义。无疑,从远程教育中所获取的具体的、零散的经验,并不能完全适应远程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对这些经验的理论化改造,将帮助远程教育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理论知识体系。理论研究多持一种质化的研究取向,提倡逻辑思辨的方法。如《关于自我发展中自我的理性反思》( TheSelfin Self - Development: ARationalist Meditates) 。但这并非理论研究的全部,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归属为理论研究的论文中,已较为普遍地渗透着量化研究和模型建构,以一种数理化的表现方式来阐述理论性的命题。如《网络沟通中的内容分析: 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的评估批判性思维的分析模型》( ContentAnalysis in Computer - Mediated Communication:Analyzing Models for Assessing Critical ThinkingThrough the Lens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

5. 文献研究

可归为文献研究的论文在2007 - 2011 年三种期刊收录论文中所占比例较低,《成人教育季刊》有7 篇论文,《美国远程教育杂志》有5 篇论文均属此类。文献研究强调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符号、数字、图像等各种形式存在的资料,从中发现并探讨相关的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的网络学习、教师的教学设计等。对应用文献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普遍采用了内容分析、二次文献等方法,已涵盖了文献研究的各种具体方式。如《巴西远程教育研究方法和主题分析以1992 - 2007 年期刊为样本》( Analysis of the Methods and Research Topics in a Sample ofthe Brazilian Distance Education Publications,1992to 2007) 。

综上,笔者似可得出如下结论: 其一,美国远程教育重视实证研究。具体表现为在统计的期刊论文中,使用历史研究、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的论文数量合计为225 篇,占总体论文数量的比例为76%。这些数字和比例已远远超过了应用理论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的期刊论文。显然,客观、严谨、定量的实证研究已经成为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重要特征。实证研究强调对研究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揭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已然成为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常态,并进一步促进了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科学化。除此之外,虽然各期刊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尽相同,但量化研究已成为了这些论文的共同选择。无论是实证的实验研究、调查研究,还是倾向于定性描述的理论研究、文献研究等,都强调了量化研究的运用。定量分析已不仅仅是实证研究的专利,理论研究、文献研究等也似乎脱离了纯粹的质化研究的束缚,转而寻求与定量研究的结合,通过数理推论、模型建构来增强其理论分析和阐述的科学性。

( 三) 论文选题及内容

论文选题是研究的方向标,通过对选题范围及内容的梳理,我们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某一学科领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学科研究的前沿,以及这一学科领域所涉及的研究广度与深度等。论文选题已成为我们追踪及分析学科研究现状的重要内容。为了较为完整地描述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现状,笔者对2007 - 2011 年三种期刊收录的296 篇论文进行了分析,概言之,其选题共涉及以下6 个方面: 基本理论、政策分析、发展历史、外国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网络教学等。

1. 基本理论

有关基本理论的选题在美国现存期刊论文中较为常见,其所涉范围较广,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理论本身。具体分析相关论文,可以发现三种学术期刊收录论文普遍存在一种理论偏好,即远程教育的理论研究较少或几乎未曾涉猎远程教育和成人教育自身,如远程教育的概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质量监控等,而较为集中关注社会运动、社会思潮的新进展及对成人远程教育的影响,或是在社会文化、哲学思想的背景下探讨远程教育活动等。近五年的选题热点如下: 后现代理论、终身学习、现象学、新殖民主义、社会文化、全球化等。倾向于从较为宽广的理论视野探讨远程教育活动的规律、发展、变化等,从宏观层面对远程教育的发展进行概述。此外,也有部分研究者关注远程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理论,如建构主义、社会学习理论等,还有研究人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沿理论进行了探索,如虚拟教学理论等。这与我国当下远程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存在迥然差异,我们似乎更重视远程教育领域内教育教学理论及学科理论的探讨。两者在理论研究选题上的差异,或许源于远程教育研究的发展及成熟度不同。我们强调立足于远程教育的研究对象、命题及范围,进而构建远程教育的学科体系,因而理论研究在更多的时候以此为目的,并为此服务。

2. 政策分析

关于远程教育政策分析在三种学术期刊的收录论文中并不多见。就选题内容的侧重点而言,大概有4 篇论文涉及到此类主题。有研究者从宏观层面关注社会、国家公共政策对远程教育的影响,如社会福利改革、扫盲计划等。他们以这些社会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为背景,深入分析特定的教育对象接受远程教育的费用、机会等相关问题,这一类的政策探讨,带有强烈的社会学或公共管理学的色彩,展现了较为宽阔的理论视野。还有研究者热衷于远程教育自身的政策分析,他们从远程教育管理入手,探讨远程教育与主流教育机构的融合、经济领域的远程学习、特殊区域的远程教育( 如监狱) 以及新型远程教育大学的构建等相关政策,期望通过对这些政策的分析,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并规范其管理。尽管探讨的层面和视角存在差异,但两类研究者都将研究视野投向了国外,论文所及也多为联合国或其他国家的公共与教育政策。

3.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是美国远程教育研究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三种学术期刊的论文均不缺乏对此类史实的追溯。主要内容和选题包括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成人教育、天主教工人运动中的妇女学习以及远程教育机构的发展历程等。总体而言,有关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发展历史的选题较少,在这些论文中,研究者多关注他国特殊历史阶段的成人教育发展,而较少关注美国的相关历史进程。此外,我们在这些已有的论文选题中发现,研究者关注的特定历史阶段,多为社会矛盾激化、斗争激烈的时期,重视研究这些特定时代背景中的弱势群体如妇女、工厂工人等。而在涉及诸如少数种族、妇女等群体时,其研究重点往往倾向于教育权利、受教育条件、社会公平等偏政治性的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远程教育研究的教育性。

4. 外国远程教育

作为日益国际化的远程教育学术期刊,开始逐渐重视外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状况,三种期刊的收录论文中,以外国远程教育发展为选题的论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实美国远程教育研究的国际化。在有关外国远程教育发展的论文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涉及国家和地区较为多样,有加拿大、韩国、博茨瓦纳、瑞典、南非、巴西、哥斯达黎加等,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这与我国远程教育集中于研究英美等西方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 第二,从研究内容分析,则涉及跨文化、种族、妇女、老年人、殖民主义、后殖民主义等方面的各种问题,题材丰富、视角多元。研究层面有微观的,如《以技术平台构建教学方法: 韩国基于博客学习的案例研究》( A case study of blog - based learning in Korea:Technology becomes pedagogy) ,以两个不同的研究生班为样本,研究了博客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平台对网络学习者及教师的重要影响; 也有宏观的,如《瑞典大众教育模式: 一种民主与殖民的矛盾结合》( Paradoxes ofSolidarity: Democracy and Colonial Legacies inSwedish Popular Education) ,通过对上世纪70、80年代坦桑尼亚民间发展学院的分析,探讨了瑞典大众教育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输出及影响。

5. 在线学习

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在线学习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同步学习、异步学习、混合学习等各种各样的在线学习方式始终吸引着研究者的目光,激发着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在三种学术期刊收录的论文中,也以这一类选题最多。研究者对网络学习者的行为和心理等展开探讨,范围广泛,内容丰富。进一步梳理这些选题,我们发现研究者在专注于网络学习的同时,其侧重点却大相径庭,涵盖了在线学习的各个方面,展现了一幅多样化的研究蓝图。有研究者喜欢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因而常常关注电话交互式学习、分布式学习、问题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社交网站中的体验学习、网络环境中的阅读行为、异步学习中的合作、在线讨论、聊天社区中的学习行为等; 有研究者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心理,热衷于讨论性格内外向学习者的远程教育学业成就评估、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学习者在远程教育中的认知发展、在线学习动机、在线项目合作中的社区意识、社会学习理论与在线学习等; 还有研究者重视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着力于研究虚拟学校、虚拟教室、在线特许学校、虚拟教育、远程学习环境、在线社区、个性化的虚拟学习空间、大型网络课堂、同步的网络音乐课堂、网络虚拟实验室等。

6. 网络教学

线上教学论文篇(3)

计量经济学论文4000字(一):“互联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优化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前沿的信息技术在各大高校的普及,“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成了必然趋势。因此,本研究以《计量经济学》课程为切入点,总结出该课程目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传统以及考核方式不合理的问题,并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计量经济学》;教学优化

中圖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5.060

0引言

“互联网+”理念早在2012年就被提出,在2015年“互联网+”作为一项行动计划正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意在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的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高等教育作为传统的行业之一,本就具有开放包容的环境,“互联网+”的引入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教育双向互动、实时互动的模式,推动高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共享,帮助高校打造更科学、合理行业生态。“互联网+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真正做到以学生核心。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经济学方法论。在经济理论的指导下解读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揭示经济规律,并利用经验数据检验经济关系。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我国后,迅速得到我国经济学界的认可,并在各大高校推广普及。在1998年7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类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在第一次会议上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高等学校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课程,此后各大高校广泛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

1目前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不合理

首先,课时量不足。《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主要讲授经典和现代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经济理论为导向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既要求学生学好经济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熟练运动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分析经济关系,大概需要70个课时。但经过调查发现,国内各大高校安排的课时普遍偏少,在所有985高校中,北京大学课时最高,设置68学时。而一些农业院校计量课时设置更少,如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本科计量教学课时平均仅为48学时。课时量的限制给学生学习该课程带来重大阻碍。

其次,课程衔接困难。《计量经济学》学习《计量经济学》之前,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西方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三方面基础。经调查发现,经济学理论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基本课程,各大高校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经济理论基础知识是比较重视的;而数理统计作为《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能更好的理解一些统计指标、数据的收集、计算方法,更能深入的、全面的解释经济问题的一些数量关系,为今后写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部分高校在数学课程设置与《计量经济学》脱节,如《概率与数理统计》这门课,在大多数经济学专业的学习中,侧重讲解概率部分的知识,对数理统计知识讲解甚少;再如《线性代数》这门课,各大高校在该课程中讲授矩阵及其特点,并未将其与多元回归的分析相结合,以至于大多数学生没法将其与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很好的融合。因此,教师在《计量经济学》课上得花时间讲解有关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因而大量减少对《计量经济学》的授课内容。《计量经济学》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各大高校的基础数学课程教授内容过于简单,与经济学结合不够紧密,这就加大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难度。

1.2教学模式传统

其一,课堂教学常以教师讲授为主。由于《计量经济学》课程存在大量的模型和公式,这种单一传送知识的授课方式,会在短时间把教学内容强加给学生,从而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难度。并且会让课堂气氛沉闷、学习热情低、依赖性强,学生也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学习效果差。

其二,重理论轻实践。受课时量的限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针对重点理论知识所有侧重的阐述说明,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重要理论知识。《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需要学生掌握从选择研究的经济问题、构建模型、到利用经验数据进行检验这些过程。因此,对本科生而言,要学会利用《计量经济学》这门工具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而不是只了解理论知识。

1.3考核方式不科学

大多数高校对《计量经济学》考核,70%-80%的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决定,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难以测试出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在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目标是定位在既能掌握其基本理论与方法,还要能构建理论模型,并利用经验数据进行检验、修正,还要求对估计结果进行合理的经济解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而期末考试只能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不能测试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互联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优化路径

基于《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互联网+”的特性,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学考核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有利于促进《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1改善《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

首先,合理安排学时。自克莱因教授等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到北京举办《计量经济学》讲学班后,计量经济学在我国开始普及并得到广泛应用。李子奈(2005)提出本科阶段至少要掌握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经典模型的基本应用,并适当引入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在本科阶段需要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还要学会熟练运用经典的计量经济模型,所学的内容较多。但是从调查的资料看,目前高校《计量经济学》课时偏少,难以保证基本理论与方法的讲授,更无暇顾及学生应用的指导。因此,应该适当增加一些课时,保证基本教学所需。

其次,加强相关课程的衔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课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数据处理,而且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思维。没有扎实的统计学和数学的基础知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的掌握会很困难。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经济类的招生不分文理,相对而言,文科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需要花费更多的课时。因此,在《计量经济学》课程学时无法达到理想数量时,应加强数理统计的教学,并在课程内结合经济现象进行基础的经济数量分析,提升学生对经济数据的理解和应用,增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计量经济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2.2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反复学习课程内容。在开课初期,教师针对导论和一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章节进行讲授,让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初级理论知识。然后利用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开设“超星学习通”,将前沿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营造“互联网+”的教学环境,让课堂更加多样化。具体每节课安排如下:首先,提前把每章的重要知识点、拓展学习材料以文档、视频等形式放在“学习通”上,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其次,课中学习讨论,课堂上教师可利用专题和讨论等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发言、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四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最后,教师可利用“超星学习通”布置课后作业,针对任务点设置练习题和小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反复观看视频及学习材料,还可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和教师实时互动,增加教师和学生互动时间,从而使得学生更有效率的完成测验。

其次,还应优化实验教学。课时量的限制使大多数高校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应当将《计量经济学》理论内容与专业案例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建立线上案例教学库,案例以我国经济社会热点问题为主,比如将热议的话题转为案例分析,将这些案例与每一章知识点紧密结合,并适当引导学生在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另外,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从选题开始,选择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实践调查、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最终形成学术论文,让学生真正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工具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将教学成果转化为科研成果。

2.3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实施过程化多维考核制度。“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扩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增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可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提问或上机演示,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给分,避免搭便车现象。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包括“超星学习通”上的学习、阶段性实验报告和课程论文,综合考核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时间相结合的能力。最终成绩可设置成:平时表现(10%)+实验报告(20%)+课程论文(2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表现包括“超星学习通”上课程视频的学习、发布的小节作业以及签到;实验报告布置两个综合性的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建立理论模型、收集数据、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完成建立经典模型和非经典模型的全过程;课程论文按学术论文的要求,考察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的工具解决现实经济问题,可采用师生互动评价法,学生自评(30%)+教师评价(30%)+同学互评(40%),从而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充分反映学生学习效果。

4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教学理念在各大高校的普及,为《计量经济学》教学提供了新思路,让教师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互联网+”的背景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其知识视野,并有效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计量经济学》教学优化可以让学生能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實践能力。因此《计量经济学》的任课教师,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的前沿信息技术,探讨“互联网+”与《计量经济学》教学整合的有效方法,促进该课程教学的最优化,从本质上改善教学效果。

计量经济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基于金课理念的计量经济学混合式教学评价论文

摘要:文章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266名在校就读本科大学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调查项目问卷为数据来源,对基于金课理念的计量经济学混合式教学进行评价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中高达97%认可目前的线上教学方法。2.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目前教学资源能达到较好效果,但仍有近4%的大学生对教材、实验指导书认可度不高。3.大学生对目前课程考核方式、课程案例及实验项目与实践相结合的认可度均较高。课程建设以后改进的方向:应进一步优化线上教学方式,将课后作业和实验课程转变为线上教学模式,对计量经济学教材进行修订,并出版相应的实验指导教材,进一步试行线上期中考试。

关键词:金课;混合;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2-0055-04

一、概述

“打造金课,杜绝水课”正成为近年来中国大学教育的新的教学理念,金课要求课程内容体现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而把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和当前大学教学改革相结合,其主要实践方式就是将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由此引发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国内教育界一些文献基于金课理念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陆恩(2019)在金课视角下对高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进行了考察;张熙悦和王怀祖(2020)以《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为例,在“金课”建设背景下,对“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法”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汪芳等(2018)基于在線开放课程建设,对高校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进行效果评价研究,指出混合式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从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在线课程平台等四个层面实施联动,每个层面都要依据自身的核心目标加以改进;杨学坤(2019)基于线下“金课”建设联动机制,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体验式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分析其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体验式教学改革的模式、思路与实施方案;钱琼(2019)基于金课视角,对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计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中国高校经济学和管理学本科生必修的三门经济学核心课程,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成为各经济类院校必开设的重要的应用经济类专业课和学科基础课。马越越(2019)、赵海涛(2019)和张敏(2019)对高等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一所以教学型的“二本”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于2012年6月重点课程建设结项,2012年11月计量经济学试题库建设完成,2013年精品课程建设结项,2018年6月教材《计量经济学》编写完成,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2019年又获得校一流本科在线金课建设立项。计量经济学课程正一步一个脚印建设完善,我们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于2019年12月启动了计量经济学混合式金课改革的大学生评价调查项目,通过问卷星电子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对计量经济学混合式金课改革的评价,从而作为先行者在提高和改善“二本”院校的金课改革教学工作方面提供建议和参考。

本文将从以下几点开展研究:

1.本课程采用网络教学方法,实现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线上全面使用学习通APP进行网络教学,网络签到,网络课堂测验等内容,并将教材、实验指导书等相关教学资料上传至网络,供师生使用,线下采用启发式教学理念,将课程计量模型设计和实验有机整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为每堂课准备了内容丰富的幻灯片,并配合案例及计量教学支持软件操作演示。我们将对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从大学生角度进行考察。

2.对教学资源、课程考核方法和实践创新等内容从大学生角度进行综合考察。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问卷设计,第三部分样本大学生基本情况,第四部分教学方法评价统计结果与分析,第五部分教学资源、课程考核方法和实践创新等内容的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第六部分是结论。

二、问卷设计

计量经济学课程调查问卷,基于个人基本信息,对目前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调查。问卷设计的具体内容如下: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户籍、年级、所在学院、目前担任职务、目前的学分绩点在班级排名、每月生活费);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设计评价(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组织、课程难度、教学案例、实验项目);对课程教学资源评价(教程、课件ppt、实验指导书、课后作业、模拟试卷);对课程教学方法评价(已有项目、未开发项目、课后作业、实验课程);对课程考核方法评价(平时成绩、总评成绩、期中考试难度、线上期中考试);对课程实践创新评价(课程案例、实验项目、学生科创项目积极性、计量建模型知识作为一项工具对分析事物帮助性)。

数据来源于我们对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使用问卷星对266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为266份。

三、样本大学生基本情况

此问卷填写成员半数以上为在校大三本科学生,这是由于计量经济学课程一般在第三学年开设,需要学生先修相关的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相关课程。样本大学生中,34%担任班长、班委和学生会部长等职务,绩点在前20%的学生比例为47.37%,约半数来自于一线城市(具体参考19年城市类型划分),90%月生活费在3000元以内。

四、教学方法评价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设计(见表2)

从教学设计的五个方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组织、课程难度、教学案例和实验项目)来看,大学生的认可度均在94%以上,说明计量经济学现在的教学设计对于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是基本合适的,能够满足线上教学的需要和大学生的要求。其中,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案例和实验项目认可度更高。

(二)教学方法(见表3、表4)

现在计量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教学方式是采用超星公司的学习通APP,进行学习通签到、学习通ppt演示、学习通测验、学习通云教学资料和线上视频课前预习,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中近乎高达97%认可目前的线上教学方法,并对学业起到积极帮助效果。计量经济学的课后作业和实验课程我们还没有转变为线上教学模式,仍为线下传统的教学方法,认可度也较高,但大学生对其评价认为帮助不大的比例是要高于线上教学方法,说明对于线上教学方法大部分大学生是持欢迎和认可态度的,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国内教育界打造金课,进行线上教学方式改革是受大学生欢迎和支持的,也是课程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优化线上教学方式的动力。

五、教学资源、课程考核和实践创新等内容的问卷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教学资源(见表5)

当前的教学资源已经全电子化,并已上传至学习通云教学资料,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目前教学资源(教材、课件ppt、实验指导书、课后作业、模拟试卷)能达到较好效果,但在参与调研的大学生中仍有近4%对教材、实验指导书认可度不高,课程教学团队需重点对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仔细进行改进,计量经济学教材是我校自己主编的由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已在国内大学使用一年多,我们准备依据教材在校内外使用中教师和大学生反馈的意见,对教材进行修订,计划在2020年9月出版教材第二版,并计划出版相应的实验指导教材,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的认可度。

(二)课程考核(见表6)

對于课程考核,平时成绩考核方法为考勤、作业、实验报告与期中成绩各占25%,总评成绩考核方法为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大学生对目前课程考核方式认可度高达近99%,我们将进一步试行线上期中考试,逐步完善线上教学。

(三)实践创新(见表7)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均较强的一门课,近85%的参与调研大学生认为课程案例及实验项目与实践可以有效结合,而认可度约为99%,说明课程案例和实验项目对大学生使用计量建模型知识分析事物有较大帮助,也激发了大学生参与科创项目的兴趣。

六、结束语

线上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线上学习;有机融合;国防教育;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2-0106-02

军事理论课是增强青年学生国防观念与意识、民族认同感、爱国主义精神,了解军事理论基本知识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普遍较短、师资队伍相对紧缺等制约因素,在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有较大差距。如何克服外部环境制约、瓶颈与困难并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跟上时代步伐,适应新时期国家及教育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新措施是高职院校相关教育教学部门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混合教学即融合线下课堂面对面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等,突出教学效率与实效性,被认为较之单纯的课堂教学或线上教学有更高的教学效率且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在其他理论或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解决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师资不足、提升教学效果等的潜在有效途径。因此,本文拟基于混合教学理论,结合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我院教学实践经验,尝试对高职院校开展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军事理论课应用混合教学的原理与模式

(一)基本原理

混合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类型的基本原理是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不同教学信息传播途径的甄别、分类与有机整合,特别是对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或教学活动的优化组合与融合,以达到投入资源最少产出效益最大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不同信息传播途径对不同的信息类型或内容在传播的效率、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与适宜性,如线上教学活动可同时面对几百、几千甚至几万的听众,教学效率较高,但是也存在情感传递的不足以及难以开展互动与讨论等教学环节,教学质量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并整合线上、线下各自的教学优势是开展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研究的核心命题。

(二)应用模式

李克东等提出混合学习的主要应用模式有四种:(1)技能驱动模式,即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在线指导相结合;(2)态度驱动模式,即面对面的课堂学习与在线协作学习的结合;(3)能力驱动模式,即学习者与教师在线共同活动以获取隐性知识;(4)Barnum和Paarmann模式,即基于Web的教学信息传输,面对面加工,形成一定的产品以及协作扩展学习等过程。笔者认为以传递国防意识以及相关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的军事理论课更适合于采取“态度驱动模式”为主其他模式辅之的混合教学应用模式,即先通过面对面课堂教学,讲授课程概况及线上学习任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线上学习态度与行为,随后通过线上教学活动或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微课)以及若干次的面对面加工、产品形成和协作扩展学习等以推进意识、知识的形成与巩固应用,最终达成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分类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修订)中(以下简称“教学大纲”)的军事理论课教学目标以及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第一,了解军事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第二,正确认识当前国际政治、军事关系与问题;第三,增强青年大学生国防观念与意识、民族认同感、爱国主义精神。

第一个目标属于认知类目标,第二个目标属于能力型目标,而第三个目标属于情感性目标,这就决定了它们的最有效或最适宜的教学途径也有所差异。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个教学内容往往融合了多个教学目标,如讲授我国国防时既可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知识,也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而提升他们的国防意识。一般而言,教学目标总是在达到第一、第二个的基础上才能较好地实现第三个目标,实现第一、第二个目标是实现第三个更高、更内在性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认知类目标如军事基本知识等首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方式得以达成,而更高层次的目标如国防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适宜于通过线下面对面的教学或互动、协作扩展式活动等方式进行。

(二)内容划分

在“教学大纲”中规定军事理论教学的内容主要由中国国防、军事思想、国际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等五部分组成。从教学内容的达成目标来看,第二、第四、第五部分内容属于第一个教学目标的范畴,而第一、第三部分内容属于第二个目标的范畴;其中,第三个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整体五个部分内容或前两个目标的实现程度。从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来看,第三、第四、第五部分的内容往往配有更多的图片、视音频或动画等,其教学内容及形式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趣味,更倾向于可通过多媒体、线上教学方式进行。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分配上把第一、二部分作为线下面对面教学的内容主体,而把第三、四、五部分内容作为线上教学内容的主体。当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重新排定教学内容的顺序,以满足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三、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线上教学论文篇(5)

进入信息时代,我们生活的“空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我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具体的“现实空间”,而且,又将进入并“漫游”在一个神秘浩瀚而又虚无缥缈的“虚拟空间”,这个空间被叫做“赛伯空间”(cyberspace),在我国又称之为“在线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由数字化数据构成的思维和信息的虚拟世界,它利用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基本的平台,通过计算机实现了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跨领域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文化交互”,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逐步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把语文教育带入这个无限广阔而又全新的领域——“在线空间”,促使语文学习不但在时间上、空间上,甚至连课堂的主体都被拓展得无限的宽泛。语文课堂将成为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

(一)课堂时空的宽泛——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传统语文课堂非常封闭,其地点是固定的,仅仅局限于某一班级;时间也是固定的,只有区区每周几节。而“在线空间”却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区域网或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实践,运用语文去交流和沟通。可以说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一只“猫”和一条电话线,哪里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只要一开机,就可以“上课”——进行“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达到“时时是课堂,处处是课堂”。

(二)课堂主体的宽泛——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

传统语文课堂,其主体仅仅是一位教师加几十位学生,不但数量是固定的,师生关系也是绝对的,师是师,生是生,泾渭分明。而在“在线空间”里,学生通过网络,通过“远程登录”,就可以很便捷地进入世界各地的各式各样的“语文课堂”,去接受世界各地语文老师甚至其他非语文老师的远程语文教育。同时,通过网络,通过“电子邮件”“网络新闻组”和“电子公告板”,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语文知识传递给他人(周边人与远程人、熟悉人与陌生人),可以指导他人进行语文学习,自己摇身一变,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语文教师”,具有了“学生”与“教师”双重身份。

我们还可以开辟几个类似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由多名教师(可以不同校或不同地区)组成教师群作为“版主”,学生自由选择参加,每次“在线上课”拟出一个主题,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使学生与教师、同学能够便捷而又自由地进行实时交互性“直接对话”,实现多元多向互动以及即时评价与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随时进入某一“在线课堂”,也可以随时退出。当学生认为已经学会了某一课(或某一单元、某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可以自己直接切入下一课(或下一单元、下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当学生觉得尚未理解,难以掌握,就可以通过提问求助于教师或其他同学;教师或其他同学对某一同学的学习实时地进行解答、评价、指正、鼓励、表扬、启示、帮助、辅导和肯定,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在这样的语文课堂里,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多数量、多元化的教师,他所获得的语文教育也必将是多数量、多元化的;而且,学生本身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教师,他也可以去教他人,辅导他人。在这种打破班级、年级的“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的语文课堂里,教与学不断转换和整合,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互相配合,带来的必将是持续的教学相长和课堂中每个主体的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在线信息”:语文学习新教材

互联网拥有世界上最重要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全球信息集散地。它采用“超文本链接”(即信息组织形式不是简单地按顺序排列,而是用复杂的网状交叉索引方式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链接,所链接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符号,也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多媒体信息),将全球的网上图书馆、网上报刊杂志、网上书店、网上藏书屋、网上数据库、信息资料中心、实验中心、计算中心及远程教学机构、专家系统等链接成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构成一本没有页码的按照多线索多层次交叉编辑的巨大“天书”,供读者按照个人最感兴趣的路径或线索来组织浏览阅读。这本“超文本天书”是信息时代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内容。

可以预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必然引发语文教材的变革,不但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将增加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相沟通的内容与形式,使语文教材更容易吸纳现代信息技术的精华,更富于时代性和现代化;而且,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可以通过网络,使世界各地的各种“超文本”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或紧密结合,或遥相呼应,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况,使语文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一)离心发散拓展式。即以课内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结合点(知识点、情感点、内容交叉点等),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语文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容量很小的语文教材拓展得无限广大,把薄薄的语文教材充实得厚厚的,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向心聚敛呼应式。即引导学生以网上“超文本”语文资源为教材,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广泛的在线阅读、在线作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等网上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求通过这种百川汇海的形式,把网上的语文资源向学生的语文素养聚敛汇集,并与课内语文教材相呼应,相补充,相促进,共同对学生进行大语文教育。

三“在线学习”:语文学习新方式

网络世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和语文教材的无限宽泛,以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逐步被学生所掌握,最终必然呼唤并促使语文学习方式的革新,产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也包括下载后的“离线学习”,它是“在线学习”的延伸)。这是一种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时代特有的语文学习方式。只有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驾驭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一体化的语文学习情境。

(一)“在线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

1.在线浏览。即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用找标题、中心句、关键段等方法)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浏览,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在线浏览是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式,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是最直接最可行的。除了可以浏览“在线空间”中的各种“超文本信息”(如人教网\小学语文\学生频道中的语文学习资源)以外,教师还可以创建自己的主页,按照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进行网上传送,让学生在“在线浏览”中进行语文学习。

2.在线检索。即采用“任务驱动式搜寻法”,按照“提出搜索任务——确定检查标志(所需文献的类目、关键词、作者姓名、发表日期等)选定检索工具(“搜狐”等搜索器)输入检索途径查找原始文献资料(浏览、筛选、摘录、整理)”的程序进行搜寻查阅信息,让学生在“在线检索”中进行语文学习。

3.在线下载。即指导学生利用“文件服务器”,采用“复制粘贴法”“目标另存法”或利用“网络蚂蚁”“网际快车”等下载软件,对信息进行下载,并对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下载的信息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步查阅。教师也可以将各种学习资源,以软件资料库的形式存放在互联网上,供学习者自由下载。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将所需学习的材料下载到本地硬盘上,然后运行或打开该文件进行学习,根据要求完成作业,再将作业传到教师的主机上,教师批改以后将信息发送给学生。

4.在线讨论。即用互联网电子布告牌系统(BBC)的用户管理、讨论管理、即时交流、文章讨论、电子信件、用户留言等诸多功能,引导学生登录到某一主机,然后进入BBC系统进行讨论式学习,教师可以开辟出几个近乎“聊天室”或“论坛”的“在线语文课堂”,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主题区参与讨论发言,并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或辩论。教师进行必要的监控和导向,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力求达到教学目标。

5.在线传递。即通过文件服务器的上传功能或电子邮件,发送传递自己的意见或邮件等,参与讨论,完成作业,交流信息,进行网上讨论、网上交际、网上投稿等在线语文学习活动。

6.在线登录。即指导学生通过局域网的“网上邻居”或互联网的“远程登录”,将自己的计算机登录到教师或其他远程主机上,并运用该主机上的各种功能进行在线语文学习。教师可以专门开辟一个可以供学生进行登录的区域,安排好各种学习课件,由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由于同在一台主机上,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况、学习进度等基本信息都是即时传送,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直接交流中进行“虚拟现场指导”,提出学习建议,监控学习过程。

(二)“在线语文学习”主要形式

1.以计算机为学习平台,构建“个性化”学习方式。“在线语文”通过先进的技术,在同一空间营造出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与教师与同学充分交流的机会,它可以针对每一学习者,按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更注重培养自学能力,这将扬弃“教师讲,学生听”的班级教学方式,代之以个人学习、小组协作的研习方式。它更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自主参与讨论、操作与实践,自主作出思考、判断与选择,甚至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教师、选择课堂。在这个“在线语文课堂”中,学习首先是个人的事情、自主的活动,计算机只是提供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平台。“个性化”学习方式将是“在线语文学习”最基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

2.以计算机为信息搜集处理工具,构建“探究性”学习方式。面对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和无穷无尽的知识海洋,教会孩子怎样思考问题,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学会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去回答他所要回答的问题,这种“探究性学习”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计算机因具有快捷而又强大的信息搜索能力、存贮能力和处理能力,必将成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最佳的资料搜集和存贮处理工具。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采用搜集、处理、存贮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探究性学习”可以采用“专题任务驱动式”,即“提出探究任务网上搜寻查阅信息下载整理信息处理利用信息(如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的剪切、移动、复制、引用等处理)撰写并交流探究报告”。

3.以计算机为衔接中介工具,构建“综合性”学习方式。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中介工具”,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听觉、视觉、动觉等形象语言的相互转换,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把语文与音乐、美术、动画、社会、自然、数学等结合起来,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交互以及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学习”,软化学科界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4.以计算机为沟通交际工具,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网络世界的出现(并与现实世界不断交互)使语文学习环境不断地开放化、多元化、复杂化、动态化。如何增强语文资源的开放性、语文课堂的开放性、语文学习的开放性、语文实践的开放性,突破学科独立性、时空封闭性、内容狭隘性,引导学生学会交际与沟通,由单向的“接受性学习”向多向多元互动的“交互性学习”转变,从而能够自如地在这种网络环境中进行跨国家、跨地区、跨民族、跨人群、跨领域的语言交互、情感交互、信息交互、思想交互、文化交互,并在交互中学会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地调整自我的身心以适应网络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是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1)以信息为载体,进行教师、学生、网民的多向多元交流;(2)以学习、生活为中介,进行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向多元交互;(3)以现代通信设备为工具,进行跨地区、跨人群、跨领域的多向多元交互。

5.以需要和期待为标准,构建“选择性”学习方式。网络世界中信息剧增、知识膨胀的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一方面,信息数量多、传播速度快,信息资源不断更新,不断扩容;另一方面,冗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性学习”,提高学生信息检索力、判断力和处理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显得尤其重要。这是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依据“消费需要”作出选择。用“消费的观念”按需要进行“选择性学习”,从信息的重重包围中突围出来。具体可以采用:①教材拓展式,即围绕语文教材中某一点(如作者、体裁、时代背景等)按需要进行拓展性信息选择;②专题搜索式,即围绕某一研究课题,按课题的目的与要求进行信息搜索与选择;③问题解答式,即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信息选择;④生活需要式,即按日常生活的需要(如养花)而进行信息选择;⑤兴趣爱好式,即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喜欢打球,喜欢科幻)进行信息选择。

线上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电子线路》;一体化教学模式;动手能力;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 (B)-0000-00

《电子线路》是电子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电子专业的学生才可以说是拿了一张“入门券”。这门课程不仅有着较强的理论性,还有着很强的实践性。马克思说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见实效。传统的《电子线路》教学模式是重理论、轻实践,或者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师上完理论课再上实践课,从而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很好地应用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不高。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以及学校生源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授课,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证明,在《电子线路》授课过程中实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适合当下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一体化教学模式做了相关探索,希望能对同行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电子线路》教学现状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整地将《电子线路》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的教学,使学生具备相应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电子线路》授课教师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电子线路》教学现状都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由以下几点造成的。

第一,学生学习基础差。很多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学习习惯不佳,或者是学习方法不到位,从而导致教学进度与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不能同步,难以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再加上实践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也很难发挥应有的效能。

第二,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在理论课堂上,教师仍旧偏好于使用“一支粉笔+一面黑板”的方法,讲解教学内容时往往“空”而“虚”。其实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电子线路》中的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光是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门课的真谛。

第三,评价体系片面、僵化。从目前来看,考核学生掌握《电子线路》情况的方式还是比较落后的,考核内容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目标管理难以实现,教学效果难以评估,这些都导致授课教师可能在上课时有所懈怠,无法借助考核结果进行深层次的教学研究。

综上所述,改革《电子线路》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事实证明,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电子线路》教学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 实施《电子线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所谓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指“由一位专业课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教学,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环节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开展教学活动,师生双方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最终完成某一教学活动”的模式。在《电子线路》教学中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边讲边做,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并培养起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1)准备充足的软硬件条件

要实施《电子线路》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要具备相应的条件。第一,具备先进的硬件设施,比如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学校要建立进行理论教学的设施和电子专业操作训练岗位所需要的电子综合教室,还要拥有计算机,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工具和设备等。第二,具备合格的软件设施,比如PowerPoint和Flash等多媒体演示软件,电路仿真软件等。还要有一支具备过硬素质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实践技能,还要具备教学组织能力,能够掌控全场。这样才能完成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任务。

(2)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实施《电子线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使学生同时发展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不能顾此失彼,或者有所偏重。教师要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教育规律对学生开展授课。因为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电子线路》中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可以从他们的日常生活入手,找出现实生活中与电子线路有关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电子线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有效开发、利用和配置教学资源,使得计算机从以往的辅助教学手段变成今日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教师要依托多媒体技术、电脑技术、电路仿真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同时,还要通过多媒体设备和校园网等硬件设施的配套使用,将《电子线路》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电路的仿真过程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在课堂上集中展现,从而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从无线电杂志中拷贝实物动态演示的“与非门功能实验”和“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实验”等内容,通过动态解释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这些实验,亲身体会电子线路的魅力。在学生动手做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问题,要求学生遵照操作过程进行实验,如果元器件接错、短路、测量方法不对等,很容易导致器件损坏,出现设备安全问题。

(4)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门课程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电子线路》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也要注意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形式要多种多样,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核他们的实践技能。在实践技能考核中,还要分为单项操作技能考核和综合操作技能考核。同时,制作电子线路项目试验要占据相当大的评价比例,平时的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等也要占一部分。这样一来,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联系在一起,可以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将心思放在学习上,而不是临时抱佛脚,懈怠学习。

总之,电子专业的学生要学好《电子线路》,一定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氛围,为他们适时提供帮助,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并培养起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华永平.模拟电子线路一理论实验与仿真[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李春华等.电子技术基础“四位一体”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

线上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音乐教学专业软件效果应用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05-02

一、前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风险;音乐专业软件的数量处于逐渐增加的趋势,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它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二、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

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中,国内外音乐院校大多都会采取国际上通用的五线谱记谱法开展教学。欧洲是五线谱的起源地,十七世纪就已经确定了五线谱在音乐中的地位,现代五线谱的发展历程已经有四百多年,同时五线谱也在不断的完善中。五线谱,实质上就是指以五条平行、间距相等的横线为基础,在五条平行线上采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对音的高低状况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谱法。就目前来看,五线谱是国际上公认的一种科学合理的记谱法,它能够将音的长短、高低,还有各个音之间的组合变化、状态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具备其他记谱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国内外大多数音乐作品都是将五线谱作为载体而产生的。

虽然五线谱在使用方面具有方便性、明确性,但是在传统条件下有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例如:音乐理论课程在采用五线谱记谱法开展教学的时候,音乐教师必须通过专用的五线谱黑板进行教学,而这种专用的五线谱黑板在出厂之前就已经预先设定了相应的标准五线谱,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专用五线谱黑板讲解与演示谱例,不然就得亲手绘制五线谱,不仅浪费了音乐课堂上的教学时间,严重影响教学效率,还有可能会因为教师绘制的五线谱不够规范,导致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出现一些偏差,直接影响音乐理论教学的整体质量。另外,音乐理论课程中的内容,包含了大量的旋律音响效果、和弦以及音程知识,尤其是音响效果的变化与和弦、音程的转位在黑板上演示,传统教学需要通过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演奏钢琴,以使学生认知一系列音响效果;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应用,依赖于传统教学设备与授课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音乐理论课程教育的深化改革。

三、音乐专业软件应用于音乐理论教学的效果

目前,音乐专业软件的应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展,从专业制谱软件到专业音序软件,例如:Finale、Encore4.5、Cakewalk Sonar等,还有一系列供大众娱乐的音乐软件,各种类型都有,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而且音乐专业软件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强化。我国近年来多媒体设备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个学校中的广泛应用,音乐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为音乐专业软件在音乐理论教育中的应用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文主要针对Encore4.5制谱软件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为实例,结合多媒体设备,分析Encore4.5制谱软件在音乐教学中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乐谱谱例书写的美观性、规范性以及有效性

音乐专业软件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不需要使用五线谱黑板,在投影等多媒体设备上就能够将何种规范谱例展示给学生。音乐专业软件内储存的五线谱以及各种符号非常美观与规范,避免了手写过程中的书写错误现象,有利于学生对于五线谱与各种符号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学生通过计算机鼠标对音符进行点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学生在手动书写谱例过程中花费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向学生展示与讲解关于谱例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增加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信息量。

2.快速转换谱例

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能够利用音乐专业软件对多个谱例进行预先输入,在课堂教学上只需要通过多媒体设备逐一点开就能够展示给学生,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增加了教师在课堂上对音乐知识内容的讲解时间与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还能够快速对比转换谱例,例如:学生要掌握五线谱中同一条横线间的高音,在不同的谱号中进行比较联系,需要大量的演练,而应用Encore4.5制谱软件具备的不同谱号转换功能,就能够简单、方便的进行这一练习。

3.突出多媒体设备视听功能的优势

Encore4.5制谱软件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多媒体设备具备的视听功能优势突显出来。例如:音乐教师在进行视听同步展示教学的过程中,由于Encore4.5制谱软件自身具备强大的音序功能,在对谱例进行展示的同时,还能够对谱例进行播放,Encore4.5制谱软件处于默认状态下时,钢琴音响效果十分显著,在对一般的谱例音效进行示范的时候,能够达到真实钢琴演奏的音响效果,还可以进行多声部播放,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于不同谱例音效的了解与掌握。音乐教师在应用Encore4.5制谱软件时,可以在需要播放的音符前预先放置光标,然后点击播放开关,就能够对旋律、音程、和弦、多声部以及单音作品进行播放,而且还能够循环进行,加深学生对于谱例音效的记忆与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四、结语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音乐教育在发展中的需求,例如:传统五线谱结合钢琴进行教学的方法;针对这一实际状况,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选择其他的一些教学方式,如应用音乐专业软件。音乐专业软件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音乐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仅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薇嘉,吴元会.论音乐专业软件在音乐理论教学中的运用[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18).

友情链接